时间:2022-12-28 08:17: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夏季施工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应用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各类建筑工程的承建也进行的如火如荼,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地下防水施工虽然不会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但是与人们的居住质量息息相关,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的地下防水施工技术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下面就针对施工中的弊端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式。
1、建筑地下工程漏水原因分析
建筑地下工程漏水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没有及时的对施工完成的成品采取保护措施,或者对成品保护措施的实施不足就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这就会导致已完成的工程遭到破坏,继而出现渗漏的情况。
1.2 在建筑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其混凝土一般都是在施工现场配置,但是在具体配置的过程中,常常存在配置比例不科学的情况,这就导致混凝土水灰比过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值,导致裂缝的出现。
1.3 没有对顶留接口、变形缝、后浇带等细节位置做好处理工作或者选择的封堵措施不够科学合理,这也会给工程的施工留下一些隐患。
1.4按照相关制度的规定,在地下工程之中应该在混凝土围栏结构处进行堵漏,也要做好相应的漏层处理工作,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未做好围栏堵漏工作,就会导致工程出现漏水的情况。
2、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的特点
2.1 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材料的多样性
建筑地下工程之中,基础桩桩头防水施工的材料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各类不同的材料,如聚硫嵌缝膏、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等等。此外,在基础桩桩头施工完成后,也会出现很多浇带,在浇带防水的施工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多种多样的材料。
2.2 地下水位高、施工工期长、技术要求严格
为了做好防水工作,可以在底板结构后浇带部分使用超前止水的处理方式,这样就能够保证施工底板防水安全性。在外墙防水卷材和外墙基层、基层垫层和底板防水卷材之间宜使用满粘法的处理方式,在基层与导墙范围中的卷材以使用点粘法的处理方式,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升卷材的变形能力。
3、建筑工程地下防水工作的施工前期准备
为了提高防水施工的质量,在施工前,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图纸的会审工作,深入了解图纸的设计技术和防水细部构造要求,并根据实际的要求编制好完善的专项技术措施和工程施工方案。在完成图纸会审工作后,下一阶段就是材料的选购关,采购的所有防水材料都必须要有正规厂家出具的质量合格证书,材料的参数也必须要符合现场施工的实际需求,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做好取样复式工作,保证材料在复式合格后方可使用。此外,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必须要选择专业的防水施工队伍,施工队伍中的技术负责人和班组长要持有专业单位颁发的上岗证书。
4、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方法
4.1 桩头防水施工方法
4.1.1 施工工艺要点
在桩头防水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标准规定调和好净水与浓缩材料的比例,并将混合物调至稠糊状态,配比的量不宜过大,要遵循当天配、当天用的原则,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宜加水。在施工时,涂料的涂层应该保持在2层以上,并使用半硬尼龙刷进行涂刷,不能使用滚筒、抹子、喷枪或者油漆刷来涂刷,涂刷要使用纵横的方向,这样才能够保证涂抹的均匀性。同时,还要注意,涂刷时应该使用交替变化涂刷方式,将涂刷的用量控制在1.5Kg/㎡,同层涂料搭茬宽度以30到50mm为宜。在进行二层涂刷时,要先检查第一层的初凝状态,如果发现第一层已经干燥,必须要喷水之后再进行涂刷。
同时,要注意到,如果是在夏季施工,应该将涂刷的时间控制在夜间、早间和晚间,防止过早涂刷出现龟裂和起皮的情况。待涂抹完成后,要及时的进行喷水养护工作,养护也必须要使用净水,每层喷水的次数应该大于4次,此外,还要根据天气的变化情况设置好防火草帘和塑料布,防止污水和雨淋对涂层产生不必要的污染。
4.1.2 缓膨型遇水膨胀橡胶条施工方式
在桩头的根部应该使用30 20mm的遇水膨胀橡胶条,并在橡胶条部位垫层表面根部剔凿30 20mm的凹槽,桩头钢筋线根部应该使用10 10mm的遇水膨胀型胶条,并在钢筋根据实际情况剔凿好相应宽度的凹槽。凹槽的剔凿完成后,要保证其中无尘土和浮渣,并保持整个凹槽的干燥性,待整个橡胶条施工完成后,即可进入下一施工的施工。
4.1.3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施工方式
在进行抹砂浆处理前,应该先将基面处理好,保证基面的牢固、干净和湿润,EC聚合物粉和EC聚合物胶应该按照4:1的比例进行拌合,在拌合时既可使用人工搅拌的方式,也可以使用机械搅拌方式。配置好的水泥砂浆应该在1h内使用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禁止加水。对于配置好的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应该用抹子和刮板处理,总厚度宜保持在10mm左右。在施工完成后,应该使用覆盖防火草帘进行保养。
4.1.4 聚硫嵌缝膏施工方法
在进行聚硫嵌膏施工前,应该首先要做好基面的处理工作,将表面的油污、灰尘清理干净,保持基面的干燥和清洁,同时,要将卷材表面聚乙烯膜使用喷灯熔化,此外,在正式施工前,首先要做好小样试验工作,待审查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阶段。对于拌合完成的嵌缝膏要使用腻子刀来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保护好卷材的防水层。在施工完成后,要做好密封材料的养护工作,防止材料出现污染和损伤的情况。
4.2 卷材防水层与地下防水细节构造施工方法
4.2.1 底板基础导墙防水要点
在基础底板外防水方式的选择上,宜采取外放内贴的方式,待卷材甩茬完成后,既可以在保护墙中放置好转压顶,对于永久性保护墙,宜使用卷材点粘的方式进行施工,并在靠结构侧涂抹1:3的水泥砂浆。
4.2.2 外墙防水要点
外墙防水宜使用外防外贴的方式进行施工,防水保护层宜使用100mm厚度的增强聚苯板,在基础导墙位置也要增铺好卷材加强层。
4.2.3 后浇带防水要点
基础底板中包括结构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两种,一般情况下建议使用结构后浇带的浇筑方式,对于地下室的外墙,要使用盖板进行封闭,封闭完成后方可使用钢板进行防水。同时,在卷材搭接缝处,要用喷枪进行加热,以便形成一种均匀的沥青条。在变形缝处应该使用外贴式止水带、中埋式止水带,并设置好多道设防方式。
5、结语
总之而言,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用户的实际使用效果,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从细节着手,尤其是要做好隐蔽部位的施工工作,在施工完成后要按照合同的规定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许方平.刍议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期刊论文].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4 (25)
[2]袁军建,仝兆阳.机关职工住宅楼水科院五、六号楼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方案[期刊论文].河南建材,2011,10(20)
[3]张宏涛,张江涛.建筑工程的地下防水质量控制措施分析[期刊论文].科技与企业,2012,09(06)
【关键词】建筑施工节能要求;措施
笔者根据在建筑节能施工中总结的一点经验,提出了一些节能有效措施,下面就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
1 节能建筑施工要求
一般来说,节能建筑主要从外墙、屋面、门窗等方面提高维护结构的热阻值和密闭性,达到节约建筑物的使用能耗的目的。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应根据节能建筑设计施工图或节能设计专篇,结合其特殊性,制定施工方案,设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点,严格按操作程序施工,保证必需的施工周期。加强施工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
2 节能建筑施工技术措施
2.1 墙体施工
空心砖承重墙一般采用整砖平砌,孔洞垂直方向且圆孔顺墙方向设置,空心砖不宜破凿,不够整砖时用实心砖外砌,墙中洞口预埋件和管道处,应用实心砖砌筑,并在砌筑时留出或预埋,不得随意凿孔和用水泥砂浆填孔。避免外墙体出现通缝、不密实等现象。
现场施工员根据设计施工图和工程的具体要求及施工条件绘制砌块排列图。要针对砌块建筑的墙体热阻值低、砌体和粉刷易开裂、灰缝和裂缝处易渗漏等不利因素,从施工角度采取技术措施予以确保。依据的技术规范除砌体、混凝土结构、抗震、工程施工验收等方面外,针对性的有(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2004)等。
2.2 墙体保温施工
墙体保温系统的施工是墙体节能措施的关键环节。墙体的保温层通常设置在墙体的内侧或外侧,设在内侧技术措施简单,但保温效果不如外侧,设在外侧可节省使用面积,但粘结性差,措施不当易产生开裂、渗水、脱落、耐久性减弱等问题,造价一般也高于内设置。施工工艺一般采用抹灰、喷涂、干挂、粘贴、复合等方式。针对不同的施工方法,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措施。以各种轻骨料(如膨胀珍珠岩、超轻陶砂、聚苯乙烯颗粒、浮石、粉煤灰等)加入水泥、石灰、石膏、化学聚合物等胶结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保温砂浆,一般都采用抹灰的施工方式。保温砂浆应在基层质检验收合格,屋面防水层完工,与墙体相连的隔墙、门窗框、管线施工部破坏保温层的情况下方可施工,施工时环境温度不低于5℃,夏季应注意保湿养护。保温砂浆自上而下依次进行,施工中应注意:
2.2.1 基层应清洁、修平、湿润处理。
2.2.2 按设计要求弹标准水平线、踢脚线或墙裙线,门窗洞四周宜用水泥砂浆抹宽50mm护角。
2.2.3 每次抹灰厚度10mm左右为宜,当底层表面有一定强度后再继续下一层,应注意保湿养护但不能水冲。
2.2.4 保温砂浆一般设置内侧,用于外侧必须有防水、防裂、防脱落等保证措施。
聚氨酯泡沫塑料、各种部位材料等一般采用喷涂施工方式。根据不同产品的要求严格控制施工环境温度,喷涂前基层应清洁、干燥、平整,要特别注意保温涂层的均匀一致和厚度达标。要注意喷涂距离角度、速度和流量。
干挂工艺:一般采用外保温,不仅保温效果好,而且利用空气层可大大提高隔热和防水性能,但由于建筑成本较高,一般用于公共建筑,多层住宅很少采用,干挂系统要考虑风力、地震、温度、雨水、大气腐蚀、耐久性等不利因素,保证体系的稳定性、强度,施工中要特别注意与墙体锚固的可靠性、连接节点的质量、金属件的防腐、防水措施等。
随着新型保温产品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各种粘结材料和粘贴工艺。大部分粘贴工艺都结合使用机械锚固。水泥聚苯板、岩棉板、玻璃棉板、珍珠岩板都采用水泥砂浆、聚合物水泥砂浆、化学粘结剂粘贴,并用尼龙锚件、膨胀螺丝将外层的钢丝网砂浆粉刷层与墙体连接起来。粘贴复合保温墙体,可分为内置式保温、夹心保温或外置式保温3种。内置式和外置式粘贴复合保温应用面在不断扩展,施工工艺日趋成熟,施工中尚需注意以下环节:
(1)内置式保温将保温层或加机械锚固时,需在内墙表面设平薄板、钢丝网粉刷层等防护层。施工时应保持粘结面平整、清洁、湿度适宜,且屋面防水层完好、上层无施工水下渗。施工顺序为自上而下,从阴角开始。粘贴前应做好踢脚线和门窗洞护角。厨房、卫生间等湿度较大的墙体防护面层应考虑防湿防渗和便于贴面。在墙体转角处,内外墙交接处以及踢脚线处易形成“热桥”或结露滴水,可根据工程实际在上述部位加强保温效果。论文格式,措施。。
(2)外置式保温,通常将聚苯乙烯板、玻璃棉板、岩棉板、水泥聚苯板等保温板用粘结荆或锚固件将其与面层固定在基层墙体上,面层内设加强网,聚苯板作保温层用耐碱玻纤网聚合网水泥砂浆作面层,岩棉板、水泥聚苯板等用钢丝网防水水泥砂浆作面层。
2.3 门窗安装施工
门窗框和玻璃扇的传热系数及密封性是外墙节能的关键环节之一。木和塑料门窗的传热系数比钢、铝门窗低30%左右,双层玻璃比单层玻璃低40%左右,因此,价格比较好的是塑料单层双玻门窗。为保证门窗能达到预期的节能要求,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3.1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门窗时,要复查其抗风压性、空气渗透性、雨水渗透性等性能指标。
2.3.2 安装门窗框时要反复检查框角的垂直度,变形严重、缝隙超标、密封条不密封的门窗扇不能上墙。论文格式,措施。。
2.3.3 在框与扇、扇与扇之间须设密封条,以防渗水、透气,推拉窗的轨槽处须增加密封处理,局部缝隙较大的位置可用密封膏挤注。论文格式,措施。。
2.3.4 在门窗框四周与墙或柱、梁、窗台等交接处,须用水泥砂浆进行处理,以防渗水、透气。
2.3.5 粘贴密封条或挤注密封膏时,应事先将接缝处清理干净干燥,无灰尘和污物。
2.4 保温屋面施工
通常屋面保温是将容重低、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有一定强度的保温材料设置在防水屡和屋面板之间,按此种正铺法,可选择的保温材料很多,板块状有加气混凝土块、水泥或沥青珍珠岩板、水泥聚苯板、水泥蛭石板、聚苯乙烯板、各种轻骨料混凝土板等。散料加水泥等胶结料现场浇注的有珍珠岩、蛭石、陶粒、浮石、废聚苯粒、炉渣等,采用松散料直接或袋装设置在尖顶屋面下或吊顶上部的有膨胀珍珠岩、玻璃棉、岩棉、废聚苯粒等,现场发泡浇注的有硬质聚氨脂泡沫塑料和粉煤灰、水泥为主料的泡沫混凝土等。反铺法主要将防水层置于保温层以下,可有效保护防水层,方便施工检修,但由于造价较高,住宅建筑尚未大量使用。屋面同时应采用有效的隔热措施,通常在屋面结构上部或下部设置通风隔热层、采用高效保温材料隔热、屋顶结构上设反射层或蓄水植被等。
【关键词】 外墙保温技术施工工艺 施工技术节能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建筑节能发展的迫切性随着我国每年以10亿平方米的民用建筑投入使用,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10%上升到2012年的27.5%,使得建筑成为我国当前的能耗大户,持续消耗着大量的能源,对工业用能造成严重的威胁。为此,国家从1997年开始强制实施建筑节能50%的标准,大力发展节能型住宅成为当务之急。
二.外墙保温技术的发展。
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了外墙内保温技术,已有了较长一段时间,其造价低,施工方便,技术相对成熟,但存在不少缺点,诸如减少了住户的使用面积;“热桥”问题不易解决;易出现结露现象,保温隔热效果差;容易出现内保温面层的开裂;影响住户的二次装修;装修过程中对保温层的破坏又大,产生新一轮的建筑垃圾;房产商原本可以作为一个卖点,往往又得不到住户的支持;不利于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故其适用性逐步的被外墙外保温所取代。
在国外发达国家,外墙外保温技术已有60多年的应用历史,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采用该保温系统的建筑,使用寿命延长;寿命期费用减少;同样可以采取各种外装饰效果;减少了外墙裂缝、渗水现象的出现;隔热节能效果明显优于内保温;节省保温材料40%左右,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是一种积极主动型的外保温技术,适用范围广泛。
三.影响外保温工程的质量原因。
外墙外保温俗称“建筑物的外衣”,到目前为止,国内已有数千万平方米的工程采用了该类技术,在推广应用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现就市场上广泛应用的粘接EPS保温板和聚苯颗粒浆体保温两类技术体系,分别从工程质量的长期可靠有效性、表观质量的长期稳定性和热工性能三方面进行简略分析。
常见外保温工程质量问题有:粘接EPS保温板材容易出现移位、空鼓和脱落,浆体保温层存在空鼓和脱落,是这两类体系极容易出现的问题。保护层出现空鼓和开裂,在施工后很快发生,或经冬夏气温循环变化后发生。保护层表面出现裂纹或有外饰面砖的出现脱落现象,从而影响外保温工程表观质量长期稳定性。外保温工程局部发霉、结露甚至成霜,这种现象在严寒和寒冷地区最易发生,高湿度地区也较多;墙体传热系数达不到节能标准目前较为普遍。
四.江苏省外墙保温技术的应用。
江苏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度性气候,基本以淮河为界。江苏省各地平均气温介于13~16℃,江南15~16℃,江淮流域14~15℃,淮北及沿海13~14℃,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高。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1.0~3.3℃,其等温线与纬度平行,由南向北递减,7月份为最热月,沿海部分地区和里下河腹地最热月在8月份,平均气温26~28.8℃,其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温度由沿海向内陆增加。全省春季升温西部快于东部,东西相差4~7天;秋季降温南部慢于北部,南北相差3~6天。
根据上述江苏省的气候特点我们可以归结一下三种外墙保温施工技术:
PEC聚苯板保温技术。
外挂的保温材料有岩(矿)棉、玻璃棉毡、聚苯乙烯泡沫板、陶粒混凝土复合聚苯仿石装饰保温板、钢丝网架夹芯墙板等。其中聚苯板因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廉价的成本,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外墙保温外挂技术中被广泛应用。
该外挂技术是采用粘接砂浆或者是专用的固定件将保温材料贴、挂在外墙上,然后抹抗裂砂浆,压入玻璃纤维网格布形成保护层,最后加做装饰面。另一种做法是用专用的固定件,将不易吸水的各种保温板固定在外墙上,然后将铝板、天然石材、彩色玻璃等外挂在预先制作的龙骨上,直接形成装饰面。
这种外挂式的外保温安装费时,施工难度大,且施工占用主导工期,待主体验收完后才可以进行施工。在进行高层施工时,施工人员的安全不易得到保障。
聚苯颗粒保温技术。
去除附着物,清除墙面的浮灰、油污等影响粘结强度的材料。按TS201:32.5水泥:中砂=1:1.1~1.2:1~1.2比例拌合均匀后涂抹,禁止额外加水,勿漏涂。涂后2h抹保温层聚苯颗粒外墙保温材料。先抹第一遍保温层,厚度在30mm左右,不宜来回拉抹,对于阴角部位,从外向内抹,打鱼鳞状底糙。当表面用手按不动时施工第二遍,表面用铝合金的刮尺初步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平整度用2m长靠尺检查,控制在4mm以内。聚苯颗粒保温料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5min,已拌完的保温材料要在3h内用完,3~7d后施工保护层。按TS20R:32.5水泥:中砂=0.6~0.8:1:3拌匀,禁止额外加水。两遍抹灰,总厚度控制在3~5mm左右,要求玻璃纤维网格布应埋在抹面层之中,按设计设外墙分隔条。采用刮涂或辊涂1~2遍,待腻子干后涂弹性防水涂料。最后将表面应无空鼓、裂纹,不起皮,平整无接茬,分隔缝、窗口等处密封良好。
水泥发泡保温板技术。
水泥发泡保温板是针对现有建筑保温材料尤其是硬质多孔无机保温材料的各种缺陷,而研发的一种全新结构、综合性能(容重、导热系数、强度、吸隔音效果、粘结强度等)更好的实用型材料,更适用于建筑墙体保温和交通降噪的使用,真正的做到了满足当前我国建筑节能对新型建筑保温材料的迫切需要。更具有防火隔热、与建筑物同寿命、利废环保等特点。
剪力墙平整度用2m靠尺检查,最大偏差大于4时,应用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最大偏差小于4时,不平处用1:3水泥砂浆修补平整。砌体墙用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基层墙体及找平层应干燥。施工现场环境温度和墙体表面温度在施工后24小时内不得低于5℃,风力不大于5级。夏季施工时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雨水冲刷墙面。配专用粘结,基层墙体处理刷界面剂一道粘贴挤塑板,预粘板边网格布条,钻孔及安装固定件挤塑板打磨找平刷界面剂一道配聚合物砂浆抹底层聚
水泥发泡板具有高耐火性、高保温隔热性、强度相对好,不易碎裂、质轻粘结强度高、无毒无害环保,再加上水泥发泡板的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满足当前我国建筑节能对新型建筑保温材料的迫切需要。
五.结束语
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的长期可靠性、表观质量的长期稳定性和节能效果是受多方面条件制约、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不论完成一项外保温工程或是对一个外保温工程质量的分析,都应努力对各方面因素全方位、多角度关注,以有利于不断完善我国刚刚发展起来的外墙保温专业技术,不断提高外墙保温工程质量水平。住宅外墙采用外保温技术,无疑会减少住户的电费支出,提供一个宁静的家居环境,还能有效地保护住宅的围护结构,使外界的温度变化、雨水侵蚀对建筑物的破坏大大降低,从而解决了屋面渗水、墙体开裂等顽症,延长了建筑物的寿命,也降低了维修费用。有着多方面的优越性,节能效果良好,综合经济效益显著,为加快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玉林 HUANG Yu-lin 浅谈外墙保温施工技术[期刊论文] 《山西建筑》2007年4期
关键词:箱梁 混凝土 移动模架 质量控制
移动模架施工法又名支撑先进工法(Advancing shoring method―ASM),由于其造桥的高性价比、高效率机械化作业等特点,是我国大跨径桥梁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特别是我国大规模建设高速铁路工程刺激经济方案的出台,大量铁路高架桥梁的建设,移动模架施工高墩大跨薄壁箱梁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在桥梁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高强泵送抗裂移动模架施工高墩大跨薄壁箱梁混凝土制备的技术性突破,能够促进ASM在桥梁建设中的广泛应用。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中大量采用24m及以上箱梁,移动模架法施工薄壁箱梁混凝土数方量较大,浇注时间过长,为了不影响浇筑质量,必须一次浇筑成型。拌和站将混凝土集中拌合,通过罐车运抵现场,由混凝土泵车将泵送至模内振捣,并在插入式振捣过程中辅以腹板侧振。随着气温的季节性变化,通过相应的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1 移动模架高墩大跨薄壁箱梁混凝土的生产和运输
1.1 混凝土生产
梁体混凝土的生产主要通过大型搅拌站完成,理论上这种搅拌站达到了至少100m3/h的生产能力。在交通方便、较为平坦的地方设置搅拌站。硬化处理整个场地,且实行封闭化管理。分仓存放各类碎石料和配砂,其储量至少为单片梁体混凝土用料量的2-3倍。
采用大容量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如果搅拌机是1000L的,则根据每台至少50m3/h的生产能力来算,设置2~3台为宜。通过全自动计量装置来称量用于搅拌混凝土的配料,其中,外加剂、矿物掺合料、水泥和水的称量达到了1%精确度,粗骨料和细骨料称量达到了2%的精确度(均以质量计)水泥及矿物掺合料最好使用散装罐。
混凝土开盘前,首先对粗骨料和细骨料中的含水量进行测量,根据测量数值对用水量及粗、细骨料的含水量做出适当调整;拌和物出机后不允许再掺水。
混凝土的生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精确计量,尤其是对混凝土性能敏感的用水量、高效减水剂等,必须准确计量。一定要定期检查计量设备,各个生产班开始生产前,必须进行计量设备的零点效核。
②将进场后的水泥入后存放一段时间,以防过热的水泥使混凝土出机温度过高,破坏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能,影响凝结过程。
③掺加外加剂时要多次搅拌,以确保其搅拌均匀。
④在温度较高的夏季施工,用冷水对砂石进行降温,测定含水率,并堆放在阴凉处以免阳光暴晒。
⑤堆放粉煤灰的地点应该具备一定的防潮条件,以免破坏混凝土质量。
1.2 混凝土的运输
最好通过大方量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且途中可以自转。按照浇筑速度及输送距离的远近来安排运输车辆,确保混凝土运输能力在100m3/h以上,还要有富余,以免运输途中由于运输车出现故障而影响进度。
2 高强泵送抗裂混凝土浇筑工艺与振捣工艺
由梁高端向低端逐步推进完成混凝土的浇筑。根据翼板、顶板、腹板和底板形成的梯度,全断面分层错开间距。分四批浇筑移动模架箱梁混凝土,且每批要前后平行作业,第一批完成两侧底板混凝土的浇筑,进行腹板的浇筑后,开始第二批中间底板的浇筑。从混凝土两端的梁开始浇筑到跨中,浇筑断面之间出现4-5m的距离后,进行第三批腹板的浇筑,逐步依次浇筑到跨中,最后进行顶板、翼板的浇筑。浇筑时,注意每批浇筑施工的间隔时间不宜超过60分钟,以防产生混凝土施工冷缝。
浇筑底板混凝土时,从内模顶的天窗孔将混凝土向下输送,在内模顶每隔5m设置一个30×30cm的天窗孔。从天窗孔将底板混凝土输送到下面振捣,振捣时仍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棒要垂直点振,不能平拉,不能用振动棒推赶混凝土。点振移动间距保持在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的范围内。振捣过程中把握规律,尽量快插慢拔,注意不要让振动棒与波纹管、钢筋、模板接触等;确保所有部位振捣密实。底板混凝土经过振捣后,参照地板厚度用木尺刮平。结束这个阶段底板混凝土的浇筑后,用原模将内模顶板的天窗孔封住,再用塑料膜或油毛毡将模板的接缝盖住,以免接缝漏浆。通过输送泵将底板两侧的混凝土经腹板完成输送,浇筑高度应该超过腹板倒角,底板两侧混凝土最好能自然流出,无法一次到位的,要将振捣棒插入腹板,以使混凝土从腹板自然流出,同时和底板中部的混凝土连为一体。通过插入式振动棒对底板两侧的混凝土进行振捣。确保其密实后,底板多余的混凝土用木尺刮掉。
通过泵车直接将腹板混凝土送入开始振捣,仍使用插入式振动棒,从两端对称浇筑腹板混凝土,以免内模发生偏移。通过混凝土泵车将翼板、顶板的混凝土送入振捣器,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确保其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按顶板的横坡通过木尺将其赶压抹平。结束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初凝前用木尺重新赶压抹平,通过木模对表面进行搓平和搓毛。
混凝土浇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①由混凝土箱梁高端向低端浇注纵向浇筑混凝土,使两侧均衡受力,确保模板、支架的稳定性。
②因为箱梁底板钢筋分布过于密集,同时存在预应力束管道,空隙不够,因此为避免出现麻面和蜂窝现象,浇注时必须加强振捣。
③为避免底板中部太多的砂浆破坏局部的混凝土强度,振捣时由中间向两边进行。
④振捣前,施工人员可在箱梁底模上操作,结束振捣后为防止踩踏底板混凝土,施工人员必须蹲在芯模支撑上收面;振捣过程箱中,箱内和箱外的操作人员要始终保持联系,确保顺利完成腹板底角的振捣,以免漏振或过振。
⑤通过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时,必须快插慢拔,均匀排列插点,逐点、有序的移动,以确保振捣均匀、密实,不会遗漏。对上一层进行振捣时,为防止上、下层之间出现接缝,上层振捣必须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mm。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必须确保振动器完全能够将已振实部位边缘覆盖。
⑥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指派专人对钢筋、预埋件、支架及模板的稳定性进行检查,及时解决施工中产生的位移、变形和松动等问题。
3 移动模架高墩大跨薄壁箱梁混凝土的养护工艺
①结束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塑料薄膜或麻袋覆盖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尽量避免成型后的砼不受风吹、冰冻或暴晒。
②当外部气温或在混凝土温度急剧下降时不要过早拆模。
③混凝土终凝后可将塑料薄膜掀开,但必须撒水保湿,以免箱梁由于气候干燥而产生裂缝。
④外部气温偏高,会导致混凝土表面脱水,产生较大的收缩,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在表面出现应力而开裂。因此完成浇筑后还要及时养护。
4 小结
通过上述对移动模架高墩大跨薄壁箱型结构混凝土生产、运输、浇筑工艺、振捣工艺和养护工艺等方面质量控制技术的总结,可确保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兴华.32m简支箱梁移动模架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9(07):153
-154.
[2]高纪宏.适于移动模架工法大跨径连续箱梁高性能混凝土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09).
[3]陶石林.武广客运专线上行式移动模架快速制梁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9(04):43-45.
关键词 :节能住宅楼;外墙体;节能;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energy-saving residential, and simply introduces the eight key technology; And through the wall, Windows and doors, roofs in three aspects as some energy saving method are given in detail to clarify the energy-saving residential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energy-saving residential buildings; The wall; Energy sav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引言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建筑节能则是节约能源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随着建筑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节能材料的选取直接关系到节能的效果、施工难易程度和综合效益。并且,节能住宅需要通过对建筑的合理设计、合理选材,最大限度的把室内自然温度控制在人体舒适温度范围内。从而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环保的居住空间,降低建筑物的运行能耗。
1 核心技术概括
其核心技术概括为子系统:第一,混凝土采暖制冷系统。该系统是将聚丁烯(PB)盘管预埋在钢筋混凝土中,夏季管中送20℃、冬季送28℃的水,能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0℃一26℃的合适范围内。第二。健康新风系统。通过统一空气净化和冷热处理后新风经“下送上回”进人室内。无须开窗即可保持新鲜空气不断更换。第三,外墙系统。外墙采用欧洲标准加厚外保温方式,能有效阻挡冷热辐射和雨雪侵蚀。外饰面采用干挂砖墙面,干挂砖幕墙与保温板之间有一个流动空气层.可以保持保温板的干燥。第四,外窗系统。窗采用德国SCHUCO断热铝合金窗和LOW―E低辐射中空玻璃。第五,屋面及地下系统。对屋面及地下墙体的特殊处理,保证了顶层和一层与标准层舒适度的均好性。第六,防噪音系统。通过外墙系统、ALULUX卷帘、楼板处理、同层后排水系统,防止来自室外、楼上、下水道的噪音。第七,垃圾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有中央吸尘、食物垃圾处理和可回收分类垃圾周转箱三部分组成。第八,水处理系统。小区设中水处理系统,将社区生活用水处理用于浇灌绿地、冲洗和补充人工湖水。
2 外墙体节能施工技术
2.1普通墙体施工
外墙体的砖承重墙一般采用整砖平砌,孔洞垂直方向且长圆孔顺墙长方向设置,空心砖不宜砍凿,不够整砖时用实心砖外砌,墙中洞口预埋件和管道处,应用实心砖砌筑,并在砌筑时留出或预埋,不得随意凿孔和用水泥砂浆填孔,避免外墙体出现通缝、不密实、冷热桥的现象。在空心砌块墙体中,旌工技术部门根据设计施工图和工程的具体要求及旌工条件绘制砌块排列图。要针对砌块建筑的墙体热阻值低、砌体和粉刷易开裂、灰缝和裂缝处易渗漏等不利因素,从施工角度采取技术措施予以确保。
2.2墙体保温施工
墙体保温系统的施工是墙体节能措施的关键环节。墙体的保温层通常设置在墙体的内侧或外侧,设在内侧技术措施简单,但保温效果不如外侧,设在外侧可节省使用面积,但粘结性差,措施不当易产生开裂、渗水、脱落、耐久性减弱等问题,造价一般也高于内设置。施工工艺一般采用抹灰、喷涂、干挂、粘贴、复合等方式。施工中应注意:①基层作清洁、修平、湿润处理,表面不易粘结的混凝土墙、梁、柱等部位打毛或刷粘结剂.②按设计要求弹标准水平线、踢脚线或墙裙线,门窗洞四周宜用水泥砂浆抹宽50ram护角。为保证保温层厚度墙面应做标准灰饼、冲筋.③每次抹灰厚度以l0m m左右为宜,当底层韧凝且表面有一定强度后再继续下一层。应注意保湿养护但不能水冲。砂浆硬化期间严禁撞击和振动。④为防止首层墙面受到撞击后在抹灰面层与保温材料内造成孔洞.在首层窗台以下墙面加贴一层玻璃纤维网格布。底层墙外表面在墙体防潮以下,要做防潮处理,以防止地面水分通过毛细作用被吸到保温层中影响保温层的使用寿命,防潮处理采用涂刷氯丁型的防水涂料,待涂料表面干燥后再在其表面上喷涂一层界面剂即可做保温施工。
3 门窗节能技术
3.1采用新型玻璃
低辐射玻璃是在表面镀上一层半导体氧化物、一锡氧化物等涂层薄膜制成,主要特点是反射率低。这种玻璃对可见光和近红外的透光率较高,反射率较低.可大量获得太阳辐射能,但对常温下的长波红外热的透光率很低,反射率较高,因而保温性能很好。如制成中空玻璃,传热系数可低至普通单层玻璃的l/3~1/4,特别适于以采暖为主的北方地区使用,夏天也有一定的隔热效果。
3.2控制住宅窗墙比
住宅窗墙比是指住宅窗户洞口面积与住宅立面单元面积的比值,JGJ 26―195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部分)对不同朝向的住宅窗墙比作了严格的规定,指出“北向、东向和西向、南向的窗墙比分别不应超过20%,30%,35%”。
3.3提高住宅外窗的气密性
如设置泡沫塑料密封条,使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良好的门窗材料。而门窗框与墙间的缝隙可用弹性松软型材料、弹性密闭型材料、密封膏以及边框设灰口密封:框与扇的密封可用橡胶、橡塑或泡沫密封条以及高低缝、回风槽等:扇与扇之间的密封可用密封条、高低缝及缝外压条等:扇与玻璃之间的街封可用各种弹性压条等。
3.4设置“温度阻尼区”‘
所谓“温度阻尼区”就是在室内与室外之间设有中间层次,这一中间层次像热闸一样可阻止室外冷风的直接渗透,减少外墙、外窗的热损耗。在住宅中,将北阳台的外门、窗全部用密封阳台封闭起来。外门设防风门斗,防止冷风倒灌.楼梯间设置成封闭式的,对屋顶上人孔进行封闭处理等措施均能收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4 屋面节能技术
4.1合理选择保温材料
通常屋面节能是将容重低、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有一定强度的保温材料设置在防水层和屋面板之间。可选择的保温材料很多,板块状有加气混凝土块、水泥或沥青珍珠岩板、水泥聚苯板、水泥蛭石板、聚苯乙烯板、各种轻骨料混凝土板等:散料加水泥等胶结料现场浇筑的有珍珠岩、蛭石、陶粒、浮石、废聚苯粒、炉渣等。屋面保温隔热材料选用时.一定要按设计和有关产品技术规范,在容重、导热系数、吸水率、外观等性能参数上重点把关,贮存时要注意防水防潮,施工时严格按配合比和施工工艺操作.必要时要进行试配。
4.2实行倒置式屋面
所谓倒置式屋面,就是将传统屋面构造中的保温层与防水层颠倒,把保温层放在防水层的上面。工程中常用的保温材料如水泥膨胀珍珠岩、水泥蛭石、矿棉岩棉等都是非憎水性的,这类保温材料如果吸湿后,其导热系数将陡增,所以才出现了普通保温屋面中需在保温层上做防水层,在保温层下做隔汽层,从而增加了造价.使构造复杂化。同时防水材料暴露于最上层,加速其老化,缩短了防水层的使用寿命,故应在防水层上加做保护层,这又将增加额外的投资。
4.3屋面绿化
房屋建筑实行屋面绿化,可以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研究显示,夏季绿化屋面与普通隔热屋面比较,表面温度平均要低6.3℃,屋面下的室内温度相比要低2.6℃:同时明显降低了建筑物周围环境温度,而建筑物周围环境的温度每降低1℃,建筑物内部空调的容量可降低6%:种植屋面保温效果很明显。
4.4其他节能技术
现在,不少楼盘越来越怪异,建筑表面积增大,造成夏季太阳辐射也就越多,由于缺乏有效的立体化、综合化的措旋,达不到有效的“调温”作用,导致能耗增加。因此,建筑节能设计,首先,应根据地形、环境条件、气候资料等进行综合设计,这也是最根本的前提。其次,建筑单体设计要避免单纯追求造型而不考虑使用功能。合理设计建筑体型.减少体型系数.尽量选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的形式,避免黑房、黑厕、黑厨房等。
结束语
总之,节能住宅建筑的墙体、门窗、屋面的保温隔热施工是节能效果的关键,所以务必要施工单位各部门、各工序严格按设计和材料施工工艺的技术措施执行,做好各质量控制点的验收。而外墙外保温体系是一种新技术新工艺,所用的材料都是新型材料。目前国家尚无严格的施工规范和工艺标准,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积累经验,自己去探索技术。
参考文献
[1]隋艳娥 居住建筑节能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007
【关键词】房屋建筑;屋面渗漏;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697.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屋面渗漏是非常普遍出现的一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越来越影响到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和功能,因此,屋面渗漏问题在房屋建筑当时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因为这个问题很难从根本上根治,给用户带来了很多的烦恼,因为屋面渗漏,有可能会给房屋建筑结构带来不良的安全影响,同时也给施工方带来了后续维修的麻烦,所以该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引起参建各方的重视。
二、探究屋面渗漏的原因
(一)房屋建筑物设计图纸的屋面防水部分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标准,因此针对在设计过程中不合理屋面防水工程的表现做出了一些归纳:
1、设计人员缺乏对屋面防水工程足够的认识,一些设计人员忽视了屋面工程是建筑物重要的组成部分,施工图纸未能详细设计,做法大样也未能明确,从而屋面防水工程部分的施工质量受到了影响。
2、缺少屋面细部节点的设计。
3、处理檐口、女儿墙等屋面突出部位不当。
4、设计保温层处理不当。
5、墙体伸缩缝没有按规范的要求设置,屋面整体性较差,致使因为温度的原因产生墙体或屋面开裂,从而破坏了防水层,引起屋面渗漏发生。
6、防水用料与等级设计不当。
(二)在斜屋面问题的施工方法上和在结构变形、温度变形和应力集中部位处上常出现的问题。
1、当采用刚性防水的有坡度或斜屋面时,由于存在坡度,斜屋面砼施工过程中,当坍落度高的砼被采用时,砼易于流淌,不容易震捣密实;当坍落度低的砼被采用时,砼比较干硬,硬缝在接口处容易出现,震捣密实也很困难。因此,渗漏隐患就留下来了,日后再对房屋渗漏部位进行修补施工的时候就会比较费时间,而且具有一定的难度。
2、当遇到工程屋面变坡或与老虎窗等构件相交部位时,如果不能在该部位设置足够的受力钢筋,则应力变形就不能满足要求,最终会在变坡处出现贯通裂缝。
(三)在屋面排水设计上,天沟坡度及屋面排水路线和排水管流量等设置不合理,导致屋面积水不能及时排出,造成屋面积水严重,渗漏就随之产生了。
(四)在屋面上面没有设置排气孔,柔性防水屋面面积比较大,就会造成保温层含水量跟最佳含水率不相符,在夏季来临的时候,防水层便会形成凸起变形,严重时会形成大面积鼓泡现象;在冬季来临的时候,保温层含水量严重超标,由于严冬冰冻的原因会引发屋面防水层开裂现象。
(五)分析施工方面的原因
1、施工人员不重视对找平层施工,因此找平层起砂、粗糙、潮湿。
2、施工中所用的防水材料的质量没有严格把关。
3、施工操作过程不认真。首先边、缝是卷材封口防水层的关键,不密封的封口就会导致进水。另外,如果卷材的搭接长度不能符合规范要求,基层处发生的微量变形就使卷材防水层拉开,从而渗漏现象就会产生。
4、造成建筑物渗漏的原因还有抢工期。一般防水层施工都是在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后,往往与装修工程等工序产生交叉作业,在这过程中容易破坏防水层,若发现不及时,屋面渗漏的隐患就产生了。
5、在已经做好的防水屋面上安装配套设备设施的时候,对原有防水屋面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施工不当,就会造成防水层被破坏从而引发屋面渗漏。
6、保温层施工时采用的技术措施不恰当也会使屋面渗漏发生。
7、保护层设置不当的问题。防水层上的保护层能够减少外部环境对防水屋面的破坏和侵蚀,使防水屋面寿命延长。在保护层上需设置分格缝,是为了使其在温度、变形等作用下,变形伸缩能够自由地进行,如果分格缝设置不当就会引起保护层的胀缩变形,从而对防水层造成破坏。
三、建筑屋面的防渗漏技术
(一)在设计方面应采取以下措施
在设计方面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工程防水质量:
1、在设计时,设计人员应明确屋面的排水坡度。
2、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设计防水施工设计规范。
3、关键部位的防水设计应该加强加细。
4、钢筋混凝土平顶屋面可以采用挑檐形式的无组织排水或檐沟、女儿墙形式的有组织排水,在采用有组织排水时需要对落水管的数量和管径进行足够设置,避免屋面产生积水。
5、设有保温层的屋面基层必须留分格缝和排气道,缝宽可适当加宽,并应与保温层连通,排气道应纵横贯通。
6、提高建筑物的结构质量,避免不均匀沉降和屋面过大变形。可减少因结构变形导致屋面防水层开裂而产生的渗漏现象。
(二)在屋面施工方面注意事项
在对屋面进行施工的时候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工程防水质量:
1、屋面防水工程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
2、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国家防水工程标准和操作规程,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工期,避免防水工程工期安排在夏季降雨量较大期间施工。
3、对屋面找平层、保温层及排气道等基层部位的质量要进行严格检查验收。
4、建筑屋面关键部位如檐口女儿墙处、材料接口处、落水口等部位,施工质量一定要保证,仔细施工,处理得当,避免发生逆贴、脱胶、空鼓和破损等问题。施工结束后,必须进行屋面蓄水检验进行检测。
5、对施工所用的防水材料进场后必须进行检验和查看产品合格证,严把产品质量关。
6、加强施工管理,防止在交叉作业中致使防水层被损坏。当防水层有损坏时必须及时修补,以免造成后患。
(三)在材料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在材料方面采取以下措施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工程防水质量:
1、施工中所用材料都应符合防水材料的“国标”和“行标”,在使用前必须经过各地区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抽样检验认证;绝对杜绝使用一些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工艺简单、管理水平低下的乡镇企业厂家生产的防水材料;严格把好“质量关和现场关”,由施工单位抽调专门人员对防水材料进行抽样复试,不合格的防水材料坚决不允许使用。
2、研究材料特性,选准防水材料要选择性能价格比高,耐久性和建筑物的防水等级要求相一致的建筑防水材料。要了解材料的特性,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
(四)女儿墙、设备基础边缘防水涂料应上翻,高度应不小于300mm。若采用涂膜防水,施工完成后应随机检查涂膜厚度是否达到2mm,如达不到则应增加一遍涂刷,保证质量要求。
四、针对防水层的保护
防水屋面施工完毕后,应严禁钢管、钢筋等尖锐材料上屋面,以免对防水层造成破坏。若屋面局部发生渗漏,应及时排查原因并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可在防水层上做20mm厚1:3的水泥砂浆保护层。保护层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浇水养护,防止开裂。同时尽快安排屋面后续工程的施工。
五、结束语
在没有实施房屋建筑施工时,我们就要开始认真分析建筑屋面容易产生渗漏问题的部位,并且分析产生渗漏的原因,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和防治措施,并且使用科学合理防渗漏技术应用的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要求规范,把工程的质量严格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房屋建筑的屋面及整体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立斌.常见房屋渗漏原因及其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5)
[2] 温秋冰.房屋渗漏的防治[J]. 中国房地产业. 2011(03)
[3] 丁明志.房屋渗漏水原因的浅析与对策[J]. 安徽化工. 2010(S2)
关键词:建筑施工外墙面防渗漏技术措施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城市建筑用地越来越紧张,为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解决更多城市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受到青睐,成为未来相当长时期城市建筑的发展趋势。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严重的高层建筑外墙渗漏问题,业已成为困扰建筑承包商与业主的棘手问题之一。因为外墙渗水不仅可以造成墙饰面剥落,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而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人们的正常生产与工作,严重时会造成财物的损失。
笔者认为,墙体防水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设计要做好墙体的防水构造,其次施工单位要从主体结构到装饰阶段采取必要的施工技术措施,形成多点与多重设防,才能减少或彻底消除建筑外墙的渗漏。
一、外墙渗漏部位及原因
建筑外墙面的渗漏集中表现为两方面:一为外墙面大面积的渗漏,这种渗漏主要表现在建筑物两边的山墙。在雨季季节,建筑物的山墙受到较大的风压及雨水的冲刷,未经防水处理的外墙结构或外装饰较为薄弱的建筑物就容易造成大面积渗漏。二为建筑外墙面薄弱环节的局部渗漏,常见的有:不同结构材料的边界连接处,如混凝土结构与砖墙砌体交接部位;结构支模的对拉螺栓孔洞;穿墙钢管孔洞;外脚手架、施工垂直运输机械拉结处;悬挑外架预留孔洞、外墙配电箱以及门窗角等。这些薄弱环节在冬季、夏季太阳照射在外墙面有较高温度,而晚上跟白天的温差较大,容易造成因外墙贴块与粘结层、抹灰层的温差收缩不同而产生剪切,拉裂底层,产生外墙裂缝,形成外墙引水通道。当雨天墙面稍有湿润,,就形成渗漏,这种情况在各处建筑物中都有可能发生。
二、墙体结构对渗漏的影响及防水施工技术
外墙墙体结构是一道阻挡外墙渗漏最重要的防水、防渗构件,外墙墙体结构设计与施工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外墙的防水能力。在构件设计中,除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的强度要求外,还应满足限制变形或裂缝宽度的正常使用要求。这一点现有建筑防水技术规范中,不论是地下工程还是屋面工程均非常强调。建筑外墙防水技术也应遵循此原则,因为外墙墙体结构在短期和长期荷载的作用下,结构易产生变形和裂缝,形成引水通道。
为满足墙体结构的刚度,确保墙体结构的整体性,施工中应杜绝不必要的施工冷缝,还应在混凝土墙体与砌块墙体的施工中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以减少施工薄弱环节。
1、混凝土墙体的施工技术措施
(1)确保墙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和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以保证施工中墙体混凝土自身结构振捣的密实性。确保混凝土的连续施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施工冷缝,对主体结构外墙按规范规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养护,覆盖塑料薄膜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养护时间在14~21d,确保无结构裂缝出现。
(2)减少竖向结构(如栏板)人为留置施工缝,尽量一次成型。在竖向结构(如框架柱、剪力墙)施工前,必须将底部残渣、浮浆、松动的石子清扫干净,浇注与结构混凝土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坐浆后方可施工上一层结构的混凝土。
(3)在外墙混凝土结构上预留孔洞,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的部位与方式留置,且要求外低内高,高差尽量大于10~20mm。
2、外墙砖砌体施工技术措施
(1)框架结构外墙砌体砌筑必须分两次完成,先砌筑至梁或板底,在下部砌体完成7d后,再用斜砖楔紧,并使斜砖上下两端砂浆饱满、密实。
(2)杜绝砌筑成盲缝或通缝,以免形成渗水通道。砖砌体砌筑时要求双面勾缝,水平及竖向缝严格控制在8~12mm之间。
(3)构造柱做法及施工措施:当墙体长度超过5m ,或设计要求须设构造柱的部位,砖砌体在构造处留马牙槎,以保证砖砌体与混凝土的咬合力,在浇注构造柱混凝土时,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
三、现阶段外墙防水做法
1、在墙体构造中设置防水层
一些设计人员已认识到外墙防水的重要性,部分工程中已参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在墙体构造中直接设置防水层。防水材料一般采用与水泥材料粘结相容性好、厚度薄、施工工艺简单的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材料,具体做法有:
(1)块料面层墙面(面砖、石材、装饰板)防水做法如图1所示
(2)外墙涂料面层防水做法如图2所示。
在直接设置防水层施工中,应控制好垂直面上涂抹层的厚度、匀质性及面层与防水层的相结合程度。
2、在外墙抹灰中使用添加剂
使用添加剂也是一种抹灰抗裂的有效措施,目前对墙体抹灰最好添加杜拉维作抗裂用,添加量为0.9Kg/m3,能有效地减小砂浆因干缩、温度变化等因素引起的微裂缝,防止及抑制裂缝的形成和发展,提高砂浆的抗裂性能。在砂浆中加入杜拉纤维搅拌3min后,出槽后的纤维分散均匀,与砂浆有较强的粘结力,体积微小,容易与砂浆材料混合,而均匀分布,因其表面积大,能在抹灰层内形成一种均匀的乱向支撑体系,削弱抹灰层的干缩并分担其收缩能量,减少收缩裂缝,实践证明掺加杜拉纤维的抹灰层可大幅度提高抹灰的抗裂性,从而有效地防止渗漏。
3、外墙节点的防水构造和施工节点
(1)混凝土结构与砖墙交界处处理:内外两侧均加钉300mm宽、网眼10~12mm的钢丝网一道,沿缝居中,用 @ 150mm射订固定。
(2)配电箱、线盒安装处理:外砖墙内侧的配电箱、线盒安装时必须检查到位,凡墙体伤裂形成盲缝的,必须将伤裂的砖砌体拆除清洗干净,另用砖砌筑密实。对已安装的线盒、箱体、单向管路的空隙孔洞,必须用1:2水泥砂浆填塞捣实。严禁用碎砖、余渣填塞,大于200mmx200mm的孔洞要求用细石混凝土填堵,检查时使用小棒敲击,发出破声证明未密实,则必须以机械切开返工,重新施工补密实。
(3)对于外墙面的爬架孔洞、临时用脚手架穿墙拉杆孔洞,在挂网、抹灰之前用大于孔洞1~2mm的冲击钻对准钻拉,清除孔洞内杂物,再孔洞外侧凿出大于孔洞直径1倍以上,深度20mm的喇叭口,水冲洗干净后用1:2防水砂浆加入膨胀剂填塞,至全孔洞浆溢出喇叭口后抹平,迎水面做成凸圆形,薄弱部位重点涂抹防水涂膜。
(4)对于露出墙面的铁件、预埋件,必须经割平后靠外墙面位置用掺入防水粉的1:1水泥砂浆抹平。
(5)外墙穿墙管道的套管焊100mm高止水环。主管与套管的填塞使用防水砂浆加膨胀剂,迎水面位置用防水涂料抹密实。
(6)门窗防渗漏措施:门窗框安装后四周进行塞缝处理,采用干硬性1:2聚合物防水砂浆分层填实,然后在外侧涂抹聚合物水泥砂浆两道,确保塞缝不空鼓;外窗台应比内窗台低不少于20mm,并做出向外排水坡度,上窗眉必须做成鹰嘴形,坡度≥20%,在不便做鹰嘴的雨蓬挑板下做20mm的滴水线,并把板底的普通乳胶漆改为具有防水性能的外墙涂料代替。见图3和图4。
4、外墙施工的防水质量检验
外墙在所有工序施工完毕后,可采用高压喷淋方式进行外墙防水检验。这样做既可发现渗水现象及时查明处理,又可清洁拆外架吸附在外墙上的粉尘。
四、结束语
关键词:民用建筑,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0.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民用建筑业随之增加。。现阶段民用建筑往往采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其特点是施工技术要求高,水泥水化热使温度升高,会发生因温差变形而引起的开裂。因此,大体积混凝土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如何控制混凝土温度变形裂缝,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抗裂、抗侵蚀性能及提高建筑结构的耐久性。
1.控制水化热的产生
混凝土温度控制的关键是控制浇注后和养护期混凝土的最高温度。控制了混凝土的最高温度,就能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和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混凝土浇注后和养护期混凝土的最高温度等于混凝土的浇注温度加最大温升,因此控制混凝土最高温度的关键是控制混凝土的最大温升。
在混凝土中掺加优质粉煤灰能有效地减少水泥用量和降低水化热。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多级配混凝土能有效地减少水泥用量,采用四级配混凝土较三级配混凝土,每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减少约40kg。综上所述,控制水化热温升的主要措施是:采用低热水泥;采用优质粉煤灰替代水泥;采用多级配泥凝土以减少水泥用量、减小水灰比。因此,在控制水化热温升这个环节上,设计是关键,在混凝土的类型(包括强度等级、水泥品种和标号、骨料级配、耐久性指标、粉煤灰等掺和料和外加剂)确定后,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就已经被确定。
2.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浇筑温度等于出机口温度加泥凝土运输和浇注过程中的温升。以6~8月基础块混凝土为例,混凝土出机口温度要求为12~15℃,而浇注温度要求应不大于16℃。
控制浇注温度主要是控制混凝土运输和浇注过程中的温升,采取如下措施:
2.1夏季施工措施
2.1.1尽量缩短混凝土拌和物自拌和楼受料至卸入仓号所占用的水平和垂直运输时间,运输
车辆采取必要的遮阳或保温措施。
2.1.2提高混凝土的浇注强度,采用合理的铺料方式,减少上下层混凝土的间歇时间,并尽量选择在晚间开仓浇注。
2.1.3尽量缩短浇筑前仓面的暴露时间。。
2.1.4在必要时,在仓面搭设凉棚,避免阳光暴晒混凝土,并可采取仓面洒水降温的方式。
2.2冬季施工措施
2.2.1尽量缩短混凝土在运输途中所占用的
时间,并在运输工具上加设保温措施。
2.2.2在仓号搭设暖棚,在暖棚内浇注混凝土,棚内气温应保持在5℃以上。
3.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
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a.由外荷载引起的,即按常规计计算的主要应力引起的b.结构次应力引起的,是由于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与计算假定的模型的差异引起的;
c.变形应力引起的,是由温度、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结构变形在约束下产生的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产生的。
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要根本解决混凝土的裂缝问题,还是需要从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入手。。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最有效的途径。
3.1材料原因
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水泥品种原因。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大、粉煤灰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水泥等自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很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开裂。
3.2设计原因
设计结构中的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裂缝;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设计中末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设计中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
3.3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
现场浇筑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捧抽撤过快,均会影响混凝土的自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产生;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缺少二次抹面,易产生表面收缩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对水化计算不准、现场混凝土降温及保温工作不到位,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4.防止混凝土裂缝的综合措施
4.1材料选择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
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和外加剂目标己作为混凝土的第五、六大组份,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骨料级配适当,含泥量符合规范要求,掺加优质外加剂,膨胀剂和缓凝减水剂。
4.2改善约束条件
结构在变形时,由于与边界的接触或与其他结构物的连接,会受到一定的约束而阻碍变形:对于基础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它与地基浇筑在一起,当早期温度上升时产生的膨胀变形受到下部地基的约束而形成压应力。但当温度下降时。产生较大的拉应力,若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混凝土就会出现垂直裂缝。
4.2.1设置永久性伸缩缝
将超长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成若干段,减少约束体与被约束体之间的相互制约,以期释放大部分变形,减小约束应力。
4.2.2设置后浇带
将大体积混凝土分成若干段,有效地削减温度收缩应力。同时也有利于散热,降低混凝土的内部5温度。后浇带间距一般为20~30M,带宽1.0m左右,混凝土浇筑30~40d后用混凝土封闭。
4.2.3现场操作方面:a.浇捣工作:浇捣时,振捣捧要快插慢拨,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b.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工作中,新浇筑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尤为重要。以保证混凝土在早期尽可能少产生收缩。主要是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有条件时宜采用蓄水或流水养护。c.混凝土的降温和保温工作:对于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避免水化热高蜂的集中出现、降低峰值。浇捣成型后,应采取必要的蓄水保温措施,表面覆盖薄膜、湿麻袋等进行养护,以防止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
4.4外界气温变化
混凝土内部温度是由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温度和混凝土的散热温度三者的叠加;外界温度越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越高。外界温度下降,尤其是骤降,大大增加混凝土表面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梯度,产生温差应力,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经过设计、监理、施工及使用方等多方面的配合。随着当今我们对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不断深入,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混凝土裂缝问题将会逐渐得以圆满地解决。
参考文献
[1]周天辉,王丽艳.大体积砼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0).
[2]刘洋涛.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浅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0).
[3]瞿云.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与控制[J].今日科苑,2006(11).
[4]吕雁冰.浅谈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5]姜健.施工阶段混凝土工程裂缝的分析与控制[J].甘肃科技,2005(9).
关键词:建筑物,砖混住宅结构,裂缝处理
1.国内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加固技术,如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钢丝网水泥砂浆加固法、纤维材料的嵌入式加固法等,这些技术从一开始引进和出现在国内,就以它们优异的性能、特点和加固效果得到了工程界的关注和青睐。广大科研技术人员在新加固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国家也颁布了一些新加固技术规范,在工程实践中正逐步推广。预计不久的将来,随着新加固技术的逐步成熟,一定会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1.1 碳纤维加固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在利用碳纤维加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发展却很迅猛。1997年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率先开始了“碳纤维材料加固修补混凝土结构”的试验研究开发与应用,并被定为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随后通过采用进口的碳纤维材料在北京、上海、辽宁、江苏等省市进行了一些实际工程结构的补强加固,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2纤维复合材料嵌入式加固技术
纤维复合材料嵌人式加固技术是将加固材料放人结构表面预先开好的槽中,并向槽中注人粘结材料使之形成整体。目前国外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研究和应用,国内在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这项技术的试验研究,但尚未应用于工程实践。
2.砖混结构裂缝种类及其产生的原因
2.1干缩裂缝:多发生在墙面抹灰层内,一般沿墙面长度方向每隔一段距离形成一条裂缝,这种裂缝开始随时问而发展,以后逐渐稳定。另一种干缩裂缝则呈不规则的龟裂或呈放射状裂缝,此类裂缝宽度较小。产生的原因有:①抹灰用砂过细或含泥量较大;②水泥安定性不好;③砂浆过稀,抹灰不实;④抹灰层失水过快,养护不好等造成抹灰层收缩较大而形成裂缝。
2.2砖墙温度裂缝:一般有如下规律:① 顶层重,下层轻;两端重,中间轻;向阳重,背阳轻;且这类裂缝与温度变化有关。②砖墙温度裂缝随部位不同而呈不同的形状。产生的原因有:① 屋面保温层,隔热保温性能差;② 砖墙砂浆标号较低,砌筑质量较差;③结构构造上处理不当,如采用半圈梁 。
2.3地基下沉裂缝:一般共同规律是:下层多,上层少;纵墙多,横墙少;外墙多,内墙少;斜向多,竖向少。产生的原因有:①地基不均匀下沉;②房屋过长未留缝,沉降不一;③平面复杂,转角较多;④ 高低层相差较大,未留沉降缝;⑤荷载与分布不均匀;⑥ 使用不当,地基浸水或地下水位上升(多发生于湿陷性黄土地区);⑦ 地基施工质量。
3.砌体裂缝的类型和防治方法
砌体结构裂缝的类型有斜裂缝、水平裂缝和竖向裂缝三种。斜裂缝有的发生在有现浇混凝土挑檐的平屋顶房屋和无保温屋盖的房屋顶层纵墙面的两端,一般长度在1开间~2开间范围内,外纵墙两端有窗时,裂缝沿窗口对角方向裂开。有的发生在底层至二层外纵墙的两端,斜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向沉降量较大的方向倾斜,裂缝下大上小。水平裂缝有的发生在平屋顶屋檐下或顶层圈梁下2皮~3皮砖的灰缝位置,一般沿外墙顶部连续分布,两端较中间严重。有的发生在底层至二层窗间墙的上下对角处,成对出现,沉降量大的一边裂缝在下,沉降量小的一边裂缝在上。竖向裂缝发生在纵墙中央的顶部和底层窗台处,裂缝上宽下窄。
根据裂缝产生的原因,要消除砌体裂缝。必须从根源上进行防治,尽可能在夏季或温暖季节,浇灌屋顶挑檐及圈梁混凝土,一般不要冬季施工。挑檐上最好做保温层,并达到规定的厚度:这样就能减小钢筋与混凝士和砌体之间的温差,避免顶部出现裂缝。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设置沉降缝、伸缩缝,提高结构刚度和施工质量,都能减少裂缝的发生。当然,处理好地基是防止墙体底部出现裂缝最有效的方法。
4.常用建筑补强加固方法
4.1 加大截面加固法
加大截面加固法是采用与原有构件同类的材料,通过增大截面的面积,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刚度,达到对原构件进行加固的目的。
4.2 外包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法是把型钢或钢板等材料包在被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外侧,通过外包钢与原有构件的共同作用,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刚度,达到加固的目的。
4.3 外加预应力加固法
外加预应力加固法是采用外设预应力拉杆或撑杆对结构构件或整体进行加固的方法。它通过改变原结构的内力分布、降低结构原有应力水平来间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4.4 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
粘钢加固法方法是以减小结构的计算跨度和变形,间接提高承载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为了减小构件的计算跨度,常采用增设支点(包括柱支座和弹性支座)和采用托梁技术,从而改变结构的受力体系,使承载能力得以提高。
4.5 粘钢加固法
粘钢加固法是将钢板用结构胶粘贴在混凝土构件的外部,以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一种方法。论文参考。这相当于构件的体外配筋。该项技术目前已趋于成熟。
4.6粘贴纤维复合材料法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方法与贴钢加固法相似,只是加固用的材料是纤维复合材料,如玻璃纤维(GFRP)、碳纤维(CFRP)、芳纶纤维(AFRP)等。
5.结论
裂缝对结构有较大的危害。论文参考。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冰冻的影响。混凝土有了裂缝,水可渗入,当气温降到2℃以下时,水分就会结成冰,结成冰的水分膨胀,会导致沿裂缝边缘散裂。冻融循环每重复一次,这种散裂现象就会发生一次,这样裂缝符逐渐加宽:2)钢筋锈蚀 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长期作用使混凝土中性作用物质的碱度降低,丧失保护作用。当碳化到达钢筋表面时,若钢筋上有水溶液、氧和电位差,就会发生电化学腐蚀,使受力钢筋截面积不断削弱。另外,锈蚀的产物大约是钢筋被侵蚀体积的2倍~3倍,这种膨胀效应足以使外围混凝土产生相当大的拉应力,致使混凝土裂缝继续扩张。论文参考。影响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力 3)破坏结构整体性,降低结构刚度、结构承载力、耐久性,发生渗漏 4)加快混凝土碳化脱落,降低抗疲劳能力:5)影响美观效果。所以一旦建筑物出现裂缝就必须对其进行处理。建筑结构加固方法的不断进步都有利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勇. 粘钢加固工程实例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16) :57
[2] 黄锐聪. 混凝土结构补强施工技术探讨[J]. 科技资讯, 2009, (27) :61
[3] 李洪翠. 桥梁粘钢加固的质量控制[J]. 科技信息, 2009, (22) :647-648
[4] 和燕, 崔秀琴, 李丽. 钢筋混凝土梁粘钢加固的应用实例[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9, (04) :110-111
关键词:混凝土;拌合物;浇筑;捣实
1、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使用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 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在成正比, 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
如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其次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 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上的粗骨料的粒径控制在2~3c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另外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所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在正常范围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给予养护。夏季要防暴晒脱水,冬季要保湿防冻害,一般采取贯穿蓄热法及蒸养法。
2、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2.1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
配合比的确定是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 施工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施工和易性等要求确定。充分考虑工程项目的特点、气候条件、混凝土输送方式等因素进行配制。审核水泥产地、品牌、品种、标号,砂、石产地、细度模数、含泥量等指标,外加剂、掺合料的选用、掺量及坍落度是否满足要求。商品混凝土的和易性是保证浇筑质量的主要因素 要求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不但要满足强度的要求,还要有良好的和易性。不应强调以强烈振捣来保障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而应强调为施工提供具有良好和易性的便于振实的混凝土拌合物。也就是说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可塑性,以利于浇筑振实,而且还应具有较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以免产生离析、泌水等现象。而同时用水量和水灰比却不能增大,甚至应该降低,以保证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技术性能。这一矛盾可以通过掺入减水剂的手段来解决。掺外加剂是保证商品混凝土质量的有效措施 减水剂,是最常用的一外加剂。减水剂能在不增加用水量的情况下,显著增大混凝土的流动性,节省水泥用量。
3、浇筑要求
3.1 防止离析,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浇筑中,当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较大时,易产生离析现象,若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超过2m,要沿溜槽或串筒下落;当混凝土浇筑深度超过8m时,则应采用带节管的振动串筒,即在串筒上每隔2~3节管装一台振动器。
3.2 分层浇筑,分层捣实。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时,分层厚度可按相关的规定。混凝土分层浇筑的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会出现冷缝,使混凝土层间的抗渗、抗剪能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其允许间隔时间要符合规范要求。
3.3 正确留置施工缝。施工缝是新浇筑混凝土与已经凝固混凝土的结合面,它是结构的薄弱环节。为保证结构的整体性,混凝土一般应连续浇筑,如因技术或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浇筑,且停歇时间有可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则应预先确定在适当的位置留置施工缝。施工缝宜留在剪力较小处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留水平施工缝,梁、板留垂直施工缝。柱施工缝留在基础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盏柱帽的下面;梁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留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单面板施工缝留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梁的板,宜顺次梁方向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待已浇筑的混凝土达1.2N/mm2强度后,清除施工缝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经湿润、冲洗干净,再抹水泥砂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一层,然后浇筑混凝土,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
4、混凝土的捣实
混凝土的振捣首先要根据设计混凝土的厚度来选择振捣器,一般平面面积较大厚度在20~30cm的混凝土板应选择表面振捣器,对振捣器面积尺寸较小而有一定垂直深度的构件或厚大结构的混凝土应选择插入式振捣器。操作时应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表面层混凝土拌和物振动过度而下面混凝土拌和物振动不足结构不匀;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拌和物籍振动力能于振动器抽出时均匀填满振动器留下的空间。振捣时间视混凝土不再显着下沉,同时不再出现气泡且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现水泥浆时为准。插入点应均匀交错排列,插点间距不应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只有遵守了这些操作程序,才能使混凝土振捣密实。
5、混凝土拌合物的养护
混凝土的凝结硬化是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泥水化作用必须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就是使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而逐渐硬化。混凝土养护分人工养护和自然养护。自然养护就是在常温(平均气温不低于5℃)下,用浇水或保水的方法使混凝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适宜的温湿条件进行硬化。人工养护就是人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使混凝土强度增长,如蒸汽养护、热水养护、太阳能养护等,一般用于预制构件的生产。
4、混凝土的拆模
拆模的时间早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和模板的使用周转率。拆模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气温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情况而定。对非承重构件,只有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和棱角不会因为拆模造成损坏时,方可拆除模板。对承重构件,只有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的混凝土设计标号的百分率后方可拆模。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架的拆除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当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
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5、混凝土缺陷修补
拆模后如发现又缺陷,应进行修补。对面积小、数量不多的蜂窝或露石的混凝土,先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基层,然后用1:2~1:2.5的水泥砂浆找平;对较大面积的蜂窝、露石和露筋应按其全部深度凿去薄弱的混凝土层,然后用钢丝刷或加压水冲刷,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个级别的细骨料混凝土填塞,并仔细捣实。对影响工程结构安全及使用工程的缺陷,应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共同研究处理。■
参考文献
关键词:桥梁工程 施工技术 基础施工 悬臂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0066-04
1 工程概况
新建渝怀铁路14标段下塘口乌江特大桥,全长703.95 m,横跨乌江,中心里程为DK238+294,共有18个墩台,桥跨布置为3×24 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3×32 m预应力简支梁+(72+128+72)m双壁墩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6×32 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2×24 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7#墩、8#墩为主墩,双壁式钢筋混凝土圆端形实体墩,位于主航槽内,常年通航,钻孔桩基础,乌江水位在汛期暴涨暴落,水位变幅可达30~40 m,施工时受水位影响大,主墩基础施工的最好时间为当年的11、12月份和来年的1、2、3月份,在一个枯水期内完成基础是前期施工的重点。最高墩53 m;双璧墩连续刚构梁体,箱梁顶宽11.0 m,箱宽6.3 m,梁高4.8~8.8 m,单箱单室箱梁,主跨为128m,这在我国双线铁路桥梁中属跨度较大者,工艺相对复杂,技术标准高。9、10、11#墩为薄壁空心墩,墩高分别为48 m、43.5 m和28 m,其余墩均为实心墩,墩高为6~22 m。总造价约4400万元,连续刚构梁体总造价2900万元,平均82031元/m。2001年3月5日开工,计划2003年9月全部完工。主要工程项目工期:主墩基础2001年10月5日开工,2002年3月12日完工,主墩2002年3月13日开工,2002年9月6日完工,0#块2002年9月7日开工,2002年12月25日完工,悬灌段2002年12月26日开工,2003年7月18日中跨合龙。
2 基础施工技术
下塘口乌江特大桥4、5#墩、17#为台明挖基础,0#台、1、2、3、6、14、15、16#墩为挖孔桩基础,7、8#墩基础原设计为嵌固桩基础,桩为3 m×12 m矩形,每墩2桩,7#墩桩长16 m,8#墩桩长21 m,在7#墩桩基开挖施工过程中遇到基础裂隙层,层厚30 cm,钻孔查探发现,裂隙层范围很大并伴有地下强承压水,嵌固桩施工受阻,设计补勘后,进行了设计更正,将嵌固桩基础更正为钻孔桩基础。9、10、11、12、13#墩为钻孔桩基础。4、5#墩和17#台为明挖基础。明挖基础、挖孔桩基础、钻孔桩基础施工为常规施工工艺,这里主要介绍8#墩基础施工工艺。
2.1 基础施工方案确定
8#墩为钻孔桩,26根,桩径1.5 m,桩长20 m,紧邻乌江主航槽,枯水期基础范围内水深0.5~3.5 m,墩位处河床上覆卵砾石,并夹有较大漂石,层厚3.0~4.0 m,下伏泥岩、砂岩夹页岩,岩面较平缓。在乌江桥基础施工是钻孔还是挖孔的方案选择上,首先是地质条件允许,覆盖层较薄,泥岩、砂岩透水性差,具备挖孔桩施工条件。二是工期的比较:钻孔的施工顺序应是先钻孔,再下沉套箱,然后施工承台;挖孔的施工顺序应是先下沉套箱,在套箱内挖孔,最后施工承台。二者都需下沉套箱和承台施工,决定工期的因素是钻孔和挖孔的施工周期。受场地限制,钻孔施工时按5台钻机同时施工考虑,26根桩需要6个循环,每循环10天,共需60天;而挖孔作业,可以26根桩同时施工,40天即可全部完成,比钻孔可提前20天。于是决定采取挖孔作业方案。实际施工情况是,7#墩26根桩钻孔施工一共用了75天时间,8#墩挖孔施工共用了40天时间。8#墩施工流程图见图1所示。
2.2 施工过程
围堰筑岛施工,8#墩桩基承台尺寸及标高见图2所示,根据2001年枯水季常水位标高结合施工水位选定片石笼围堰标高为200.6,岛面标高为200.2。围堰采用铅丝片石笼围堰,根据套箱面积和施工需要,套箱外每侧预留7 m道路,筑岛面积40 m×31 m,套箱面积25×15 m。围堰顶宽2 m,内侧坡1∶0.5,外侧坡1∶1。围堰筑岛施工方法是:于墩位上游自岸滩斜向江中用片石笼施作导流堤至墩位上游堤址,以降低墩位处水的流速,并隔阻行船时产生的水浪冲击。自岸滩向河内沿围堰设计外边堆放片石笼,形成围堰。围堰完成后,将以后要施工的薄壁套箱的韧脚放出并将点引到片石笼围堰上,再用挖掘机将围堰内河床中较大漂石捞出,并连同薄壁套箱钢韧脚内外1.5 m范围内的原状卵石层挖出,然后在薄壁套箱钢韧脚内外换填粘土,形成隔水层,其余部位用砂夹卵石回填。粘土回填有利于套箱下沉,并能起到防水作用,减少河水向套箱内渗透,为以后套箱下沉和挖桩施工提供条件。
2.3 薄壁套箱制作及排水挖土下沉
8#墩基础泥岩标高为194.9 m,套箱下沉后嵌岩至承台底以下50 cm,套箱顶标高为200.9 m。套箱高6 m,并预留接高条件,防止水情出现变化需要加高套箱时使用。套箱用C20钢筋混凝土制作,套箱分节制作,首节高3 m,首节下沉至顶面与岛面平齐时,安排加高节施工,加高节高3 m,首节壁厚0.8 m,加高节壁厚0.7 m。套箱横桥方向净空为25.1 m,顺桥方向净空15 m,按短边每边比承台大一米,长边每边比承台大1.2 m设计,防止套箱在下沉过程中歪斜或偏离设计位置,造成套箱侵入承台限界。为了使套箱能在自重下顺利下沉,套箱重量必须大于井壁与土体间的摩阻力。设计中使套箱自重G大于1.25的井壁总摩阻力。薄壁套箱制作,首先平整岛面场地,上铺30 cm厚的粗砂。由于套箱自重较大,韧脚踏面尺寸较小,应力集中,所以在平整后的砂子上套箱韧脚踏面位置处对称的铺满一层方木,以加大支承面积,定位垫木作出标记。然后在韧脚位置处放上韧脚角钢,绑扎钢筋,支立模板,灌注混凝土制作第一节套箱。抽出垫木是套箱下沉的开始,也是下沉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套箱混凝土在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才能抽撤垫木。垫木抽出前要先清理现场,对垫木编号,并规定联络信号。垫木抽出要按一定顺序进行,以免引起套箱开裂、移动或倾斜,先抽短边垫木,后抽长边垫木。垫木抽出一定要对称同时进行。套箱定位垫木最后抽出。在垫木抽出过程中,要抽出一根后立即用砂土回填并塞实。
自制10 m长挖掘机前臂,改装普通挖掘机,制成长臂挖掘机,在套箱下沉时使用长臂挖掘机代替人工挖掘套箱内的土,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垫木抽出后,在套箱旁修筑平台,长臂挖掘机站在平台上,进行挖土作业,下沉套箱。开挖时注意套箱四周要同时等速开挖,韧脚处附以人工开挖,防止套箱倾斜。为便于套箱下沉,采取了以下措施:(1)将套箱外侧制作成台阶形。(2)采用泥浆套外壁。具体做法是:在套箱下沉过程中,在台阶形成的空隙中注入泥浆,形成泥浆套。第一节套箱下沉到位后,在其上制作第二节套箱。开挖时,遇到的大孤石,均采用人工爆破解小予以清除。套箱下沉约4米处时,一度出现排水困难,分析原因是岛体换填是局部换填不彻底或坑槽壁有坍塌,现场发现位于围堰上游侧约2 m范围内有管涌现象,解决的办法是暂停排水,等堰内水位与江水持平后,在管涌处围堰外侧3 m宽范围内挖沟槽至基底,重新换填拈土,效果很好。套箱下沉至岩层时发现基岩面比较平整且透水性差,于是决定停止下沉。用长臂挖掘机配合人工将套箱韧脚处清理干净。为防止套箱下沉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变形,造成套箱失稳,套箱长边支3道支撑。套箱下沉到底后,经测量套箱水平偏移10 cm,套箱歪斜8 cm,水平扭角40″,符合规范要求。
2.4 灌注封底混凝土
套箱下沉完成并将韧脚清理干净后,考虑到基础情况较好,取消了将套箱底面全部用混凝土封底的设计,仅在套箱内侧1 m范围内灌注混凝土补强韧脚,由此节约混凝土约500 m3。封底完成后进行挖孔作业和承台施工。
3 墩身施工及上部构造连续刚构施工
下塘口乌江特大桥墩身类型较多,1、2、3、4、5、6#墩为双线圆端形实心墩,9、10、11#墩为空心墩,12、13、14#墩为双线圆端形实心墩;15、16#墩为单线圆端形墩。7、8#墩为主墩,是双薄壁柔性墩,中间设两道横联。墩顶顺桥向为2 m,墩身纵坡1∶0;横桥向墩顶伸入梁体部分坡度采用1∶0,其下坡度采用50∶1。7#墩高51 m,8#墩为最高墩是,高53 m。
3.1 高墩翻模施工
翻模施工原理:每套模板分上、中、下三节模板,每节高2 m。施工时将三节模板按次序依次支立,然后灌注混凝土,首次混凝土灌注三节模板高度,即6 m。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下节模板并倒运至上节模板上形成第二循环的下节模板,然后加固浇注混凝土,混凝土灌注一节模板高度,即2 m。然后中节模板向上倒运形成第二循环的中节模板,下节模板向上倒运形成第二循环的下节模板,依次顺序向上倒用,完成墩身施工。模板系统由(内)外可调模板、支撑及固定装置等构成。每节模板由固定模板和抽动模板组成。由于墩所处的位置的不同,我们的翻模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受水影响较小或基本不受影响的墩,我们采用钢管脚手架平台;另一种是在河中间,受水影响较大的墩(8#墩),我们采用吊挂脚手平台,吊挂脚手的翻模。翻模由钢模板、支撑、拉杆及支撑杆、工作平台和安全设施等构成。首先进行模板安装,按照设计位置、尺寸校核、调整模板,固定。钢筋在墩位绑扎成型,接长采用搭接焊。混凝土采用泵送至墩顶,溜槽、串筒入模,插入式振动棒捣固。在混凝土顶面预留支撑工作平台的支撑杆。其后进行模板翻提升,解体后的模板用缆索吊机提升,按照安装模板相反的顺序,分组拆解对拉螺栓和模板,缆索吊机提升解体后的底节模板至第三节平台,对模板进行清洁和维修,涂刷脱模剂。于吊挂脚手上对混凝土表面缺陷修整,堵塞拉杆孔眼。最后工作平台提升2 m。
3.2 横联施工
横联施工与墩柱施工同时进行。原计划底层横联用万能杆件支撑在墩承台上,上层横联支撑在底层横联上,但8#墩在实际施工中,底层横联施工时遭遇洪水,支撑横联的万能杆件遭到洪水漂浮物的强撞击后发生移位。洪水期间,支撑无法恢复,于是改为悬吊施工,为防止类似情况再度发生,横联支撑体系做出调整,调整为横联下方相应位置埋设预埋件安装牛腿,搭设梁式脚手平台支撑横联。
3.3 上部构造连续刚构0#段施工
该大桥主跨为72 m+128 m+72 m三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刚构,中跨支点处梁高8.8 m,跨中及边跨支点处梁高为4.8 m,梁底曲线为圆曲线,其中部分梁段(跨中和边跨支点处)底面为直线段。连续刚构采用悬灌法施工,每个T构对称悬灌16个梁段,其长度分别为:0#段13 m,其余梁段为3~4 m。梁断面为单箱单室变截面箱形,箱梁底宽6.3 m,顶宽11 m。梁体设计为三向预应力,纵向采用12或16束钢绞线,HVM型锚具,横向顶板采用4-7φ5钢绞线,HVM型锚具,竖向腹板采用精轧螺纹钢筋。梁体混凝土为C50级。悬灌梁工艺控制复杂,关键要控制以下几个项目:一是0#段施工,因结构设计上0#段较高,8.8 m,因此,混凝土供应、捣固等成为关键问题;二是梁部悬灌过程中的应力监测和线型控制问题;三是合拢和体系转换问题等。连续梁施工主要包括挂蓝设计安装、0#段及1#梁段施工、悬灌段施工、边跨段施工、合拢段施工及体系转换。
0#段是连续梁悬臂施工的基本梁段,是整个刚构施工的基础。梁顶宽11 m,底宽6.3 m,顺桥向长13 m,高8.8 m,有两道横隔板,混凝土方量525 m3,设计要求一次灌注,施工难度很大。为解决汛期混凝土的垂直提升问题,该桥采用泵送方案,设置栈桥的目的是为支撑混凝土泵的管道以及在汛期施工时的人员上下问题,本桥修建栈桥两处,考虑到汛期漂流物的影响,栈桥底面高于一般汛期水位以上1.5 m,怀化侧从11#墩至8#墩,修筑长度136 m;重庆侧从第六跨跨中到7#墩,修筑长度40 m(如图3)。
本桥采取墩旁托架施工。采用在已成型墩身上埋设预埋件,然后在预埋件上焊接承力托架,在托架上整体一次性立模浇注0#段混凝土。外模采用大块整体钢模板,内模和端模用组合钢模板托架采用2[20对焊,附着墩身高度2 m。根据托架布置形式,每个墩柱上竖向布置两排预埋件,每排六组,合计48个预埋件。预埋件采用20 mm厚钢板组焊。上预埋件面板上留有4根精轧螺纹钢孔眼,下预埋件留有8根精轧螺纹钢孔眼。埋在混凝土中钢板挖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和混凝土连接成整体。在预埋件外钢板上焊接由[20组焊的托架。在托架上即可进行布设分布梁、组装模板、绑扎钢筋、浇注混凝土等工作。
3.4 悬灌段施工
悬灌段系指中跨的1’~16’#和边跨的1~17#段,悬灌段是整个刚构梁的主要节段,占整个梁混凝土方量的87.3%。因此,悬灌段施工的速度和质量对于刚构梁来说是举足轻重。在悬灌施工中使用菱形挂篮,这种挂篮具有移动方便、作业空间大、模板支立快速等优点,因而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保证了施工质量。0#段施加预应力结束后,在梁段上安装挂篮,然后将底模板、外模板悬吊于挂篮上,形成悬臂施工作业平台,即可在此平台上进行悬臂节段的钢筋绑扎、混凝土灌注、预应力张拉及压浆等工作。主墩顶部13 m梁段施工结束后,将挂蓝走行轨道安装并锚固在梁体竖向预应力钢筋上。同时在加工场地组装菱形挂篮,主要是完成挂蓝的横向连接及加强等工作。1#段及以后的梁段均采用挂篮悬臂灌注。除前面所述每个梁段的混凝土必须在最早灌注部分终凝前一次完成外,更重要的是要确保T构对称灌注。
3.5 预应力施工
预应力筋的下料、编束和穿束,下料前按国家通用标准对材料进行复试,复试合格后才能下料。预应力筋切割用无齿锯为主。钢绞线束不相互缠绕,每隔1~1.5 m用铁丝捆扎一道,距端头2 m范围内每隔0.5 m捆扎一道。编好束后将端头焊在一起,中间1根要长出48 cm,然后将端头打磨成卵形,以便穿入波纹管。穿束前用较预应力束直径大0.5~1.0 cm的通孔器疏通波纹管,再用高压风吹净管内的杂物。穿束时先将导线穿过管道与预应力束连接,然后牵引导线并辅之以推送,将预应力束穿入管道,使两端外露部分满足张拉要求。
钢筋采取梁上绑扎,两次成型。做法是:先绑扎底板、腹板钢筋,安装预应力钢束,待内模支立完成后,再绑扎顶板钢筋,相邻段搭接钢筋用点焊焊牢。在腹板钢筋绑完后,焊接定位网,每50 cm设一道,三维座标控制位置。波纹管的连接一律采用外接,接头必须旋紧、顶死,再用胶布缠绕,露出端模板的波纹管不得少于15 mm,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不能损坏。在悬灌段预应力施工过程中,由于全面按施工工艺要求张拉,严格进行质量管理,预应力质量得到可靠保证。
4 悬臂施工线形控制及中跨合龙段施工
4.1 大跨度桥梁悬臂施工线形控制技术
本桥属大跨度悬臂灌注施工,施工中梁体线形的控制不仅关系到桥型的美观,更关系到桥梁受力,因此,线形控制历来是悬灌施工的关键控制项目。线形控制技术复杂、难度大,影响因素多,需要考虑到诸如挂蓝弹塑性变形、挂蓝及梁体自重、施加预应力、混凝土收缩与徐变、温度应力、地基沉降、体系转换等各个方面,能否准确预计并及时调整,关系到施工的成败。
(1)墩顶段采用大型型钢组焊成的支架在加载后将产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直接影响梁段的高程,对其采取的控制方法是对托架进行等效预加载来消除其塑性变形,测定其弹性变形,在安装模板时,预抬高底模,抬高值与弹性变形值相等。为了减少托架的变形,我们的托架设计制作时不但保证了托架的强度,而且采用大型型钢,增加了刚度,减少了变形。
(2)对挂篮进行等效预加载消除其非弹性变形,测定其弹性变形,为混凝土灌注前的立模标高提供依据。
(3)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及张拉质量。在预应力张拉过程中,严格控制预应力筋的材料质量,定期校正张拉机具,张拉时采用张拉力及伸长值双控。必须在混凝土达到张拉强度时张拉。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准确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塌落度等技术参数,进而使混凝土的龄期强度、弹性模量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实测各梁段挠度与理论值相符,以达到线型控制的目的。
(4)精确测量,科学分析。利用微机和线形控制软件对影响梁段挠度的有关因素进行计算作为线形控制的理论依据。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连续刚构的水准测量,通过微机对测量值进行分析,按其分析结果进一步调整梁段的预留挠度值,使连续刚构的线形真正实现“动态”控制。
(5)线形控制软件采用铁一院设计的线形控制专用软件,通过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进行弹性分析和时效分析,计算预应力混凝土箱形连续梁在悬灌施工中内力和变形。
4.2 大跨度桥梁悬臂中段跨合龙段施工技术
下塘口乌江特大桥连续刚构采用轻型菱形挂篮分段悬臂灌注施工,合龙顺序为先合龙中跨,然后向两侧悬臂灌注17#梁段,再在6#墩顶及9#墩顶搭支架灌注19#节段,合龙两边跨梁段形成连续刚构体系。7#敦悬臂施工16’#节段结束后,挂蓝必须后退,否则,8#敦挂蓝不能移动到施工16’#节段位置。7#敦挂蓝后退后,将其侧模拆掉并加工成端段施工用模板。拆掉底蓝并将底蓝后平台拆掉安装到8#敦挂蓝底蓝前横梁下,为中跨合龙段锚固底蓝提供施工平台。8#敦悬臂施工16’#节段结束后,挂蓝前吊杆除最外2根不拆外,其余全部拆掉,然后挂篮前移,带动侧模、底模一起前移,到达设计位置后,将侧模和底模固定到混凝土梁段上。比较合龙段相邻的两个梁端顶面标高误差和中线误差,如果其高差≤15 mm,则着手下一步施工,如果>15 mm,则运行线形控制软件,计算使≤15 mm时的水箱配重所需的重量及布置位置,按运算结果,调整,使其达到要求。经最后测量表明,中跨合龙段标高相对误差4 mm,中线相对误差2 mm,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中跨合龙在夏季合龙,气温较高。合龙前需进行临时锁定。临时锁定为体外锁定,分两部分:一是预顶,二是预拉。预顶即用千斤顶将两个“T”构顶开。预顶锁定有顶推梁和锁定梁,顶推梁的作用是在千斤顶的顶推下将两个“T”构顶开,顶开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在夏季高温时刻,混凝土梁热胀冷缩,梁有所伸长,通过顶推将温度升高伸长部分抵消掉,防止温度降低时,混凝土受拉;二是由于梁带有齿块,T构两侧存在这不平衡重,跨中较重,使得梁向跨中侧有所位移,顶推的另一个目的是消除这一部分位移。两个“T”构顶开后再用锁定梁将两个“T”构锁定,然后卸下顶推梁。顶推梁全部在梁混凝土截面内,锁定梁在截面外,梁锁定后,顶推梁全部拆掉,只剩下梁体外的锁定梁,此即所谓体外支撑。预拉即张拉临时锁定束,防止中跨合龙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或施工完后,梁底板受拉。临时锁定束为顶板束2-N41,每束张拉力为400 kN,底板张拉束4-N42,每束张拉力为500 kN。2003年7月18日晚23:30开始灌注中跨合龙段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时,将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并掺入微量铝粉作膨胀剂,以免新老混凝土的连接处产生裂缝。2003年7月19日早2:00混凝土混灌注完成。混凝土灌注完毕,顶面覆盖海面垫,箱体内外以及合龙段前后1米范围内,由专人洒水养护。中跨合龙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时,预应力束按先顶板后底板、先短束后长束、顶板与底板交错进行、先张拉50%控制应力(预应力束剩余伸长量小于千斤顶最大行程)、第二次张拉至设计控制吨位的顺序和方法进行张拉。
5 结论
大跨度特长桥施工中在梁部开始施工节段,准备工作要充分,详细制定0#段施工作业指导书,从模板的支立到钢筋的绑扎,到预应力管道的埋设以及混凝土各位置的振捣,要统筹考虑,提前考虑。详细的对下交底,及时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各种不利情况都要考虑周到,按最不利情况做施工准备工作,要准备双泵管以准备堵管,要准备备用方案以防止在混凝土输送泵施工中损坏等。在大跨径桥梁施工过程中,成立箱梁施工挠度观测组和施工标高控制组是十分必要的,可以系统的收集和整理挠度观测数据,研究规律,及时调整梁段施工标高,从而得到合乎设计要求的箱梁标高,提高箱梁的合龙精度。在各阶段观测的箱梁挠度中,温度的影响显著且不可避免,要观测不同悬臂长度时温度对挠度影响的大小和规律,并在温度影响较小的时间段内进行挠度测量。大跨度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悬臂箱梁施工中,挠度变形有一定的规律性,应以施工阶段作为观测周期,对其进行详细不间断的周期观测,然后进行认真的分析各阶段挠度变形的规律及与设计值的差异情况,并据此进行施工标高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成桥的线形。
参考文献
[1] 郝良秋,赵亚楠.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新开河特大桥138m钢箱叠拱桥“先梁后拱冶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12(5):109-112.
[2] 刘彦军.广州官洲河特大桥施工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
[3] 章献.渝怀线长寿长江特大桥施工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
[4] 齐春峰.荷麻溪特大桥部分斜拉桥主桥施工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7.
[5] 苏立华.容桂水道特大桥施工技术与施工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6] 阮正洁,齐金朋.甬台温铁路雁荡山特大桥2×90 m叠合拱钢桥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10(3):57-62.
关键词:公路水稳碎石 基层配合比设计 质量控制
1.案例介绍
某公路工程由于车辆通行量大,设计使用青蹄脂SMA13+6cm 高性能改性沥青混合料Sup19+8cm高性能沥青混合料Sup25+6mm稀浆封层+36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良好的板体性、水稳定性、高力学强度、强整体承载能力等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典型特征。除此之外它也有一些缺点,如较差的抗变形能力,由于温度、湿度和荷载作用的变化易出现裂缝等情况。由于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采用了降低水泥用量,提高混合料的级配,严格控制含水量及改进养护等措施,其抗裂性能提高,水稳碎石基层的抗裂性能也因为这些措施提高了很多。
2.配合比的合理设计
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的合理性与水稳碎石的抗裂性能息息相关。安新公路采用与重型击实与静压成型完全不同的振动法配合比设计,此设备利用振动压实仪确定最大干密度,然后用振动压实仪成型试件,模拟现场压实作业,激振力和频率的调节可以取得现场压路机的压实效果。最大干密度大、水泥剂量低、强度高、干缩小是振动法配合比设计的典型特征,依据此方法设计的基层水稳一方面可以增强其强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其抗裂能力。据研究成果表示,级配设计需要采用骨架密实型级配,这样才能保证较强的抗裂性能。如表1所示,施工作业中,设计剂量及为水泥剂量为,含水量的增加需要根据天气的实际情况而定,增加值需要控制在0.5%~1.0%之间。振动成型试验机参数表面是一种上置式的振动压实设备,模拟振动压路机进行表面作业的情况,它的仪器参数与平时用的振动压路机的参数很相似。
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与击实方式之间关系密切,水泥剂量相同,1.068被确定为振动击实与重型击实最大干密度的比值,最佳含水量为0.84。混合料振动成型试件与静压成型试件相比,7d无侧限的抗压强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水泥剂量是4%。从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来讲,振动成型试件是静压成型试件的2.67倍。图1、2分别为静压成型试件和振动成型试件7d的剖面图。据图,相比于静压成型试件,振动成型试件的剖面结构密集且结实均匀、排列紧密是粗集料的分布特点,细集料及胶结料填充了粗集料的间隙,大的空隙用肉眼看不到,最终形成相对完整密实的整体。而静压成型试件的剖面比较松散,细集料及胶浆将中心的集料颗粒裹覆、胶结,但是比较松散,用手就可以剥落,粗集料的分布不均匀,可以看到很多分布在解剖面上的空隙。
3.高速公路水稳碎石基层施工的技术要领
3.1拌和厂的组织管理工作
根据实验室规定配合比,配置合格的混合料是拌和厂的首要任务,集料、水泥剂量和用水量的管理是拌和厂最重要的管理工作。
1)硬化集料堆放场地,保证排水通畅;为避免各种集料的混杂,在不同的集料堆间设置适当高度的隔离墙,可以避免因材料混杂导致级配变蒸发异性的现象出现;为防止出现离析,集料的堆放高度须低于4m;装载机装料时要按规定从料堆的底部铲装,这样可以防止粗料滚落过程出现的离析现象;为避免材料之间的混杂,料仓之间需要设置加高隔板;除此之外,为防止4号被雨淋,需用东西将其覆盖。
2)每天施工前要对混合料筛分,检查其级配比与目标配合比是否相配。
3)生产工作必须严格控制水泥的剂量,水泥剂量比设计高 0.2%。加强测试,实时观察混合料有没有出现灰条、灰团,色泽不正常、离析等现象。
4)为补偿施工中出现的蒸发损失的水分,施工拌和的含水量于最佳含水量相比,即大约0.5%~1.0%。根据集料含水量、气候及气温、距离等的变化调整水量的增加量。
3.2混合料运输工作
因为夏季气温高、蒸发快,为减少水分损失,必须在45分钟内将混合料运送到摊铺现场并将其覆盖。装料时要利用3次装料法,这样可以减少混合料出现离析的现象,再将导向板设置在出料口,保证混合料顺利滑落到车厢内。
3.3混合料摊铺工作
为防止出现纵向接缝,将2台摊铺机一起摊铺、碾压。摊铺过程中,为了保证摊铺机受料斗内始终有一定量的混合料,尽量将其后端闸门开大,根据实际情况转变螺旋分料器的转动速度,保证摊铺机在摊铺过程中保持连续、稳定的工作状态。安排专业人员检查摊铺机,一旦发现离析现象及时将其铲除,再用新拌的混合料填补。铺筑前将少量水泥浆洒在下承层表面,然后摊铺上层有益于良好联结的形成。
3.4混合料压实工作
进行混合料压实时把最大的碾压长度确定为约 30米,碾压的延迟时间小于2小时。碾压工作要遵循先轻后重、先边后中、由内到外的原则。首先用钢轮压路机在全宽范围内进行初压(静压),然后再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直至按规定完成压实工作。碾压的速度需控制在2~3km/h范围内。此过程中需要将混合料的含水量控制在最合适的数值,若表面水分蒸发较快,要有专门的人洒水补水;若有“弹簧”、松散、起皮等问题,必须派人以最快的速度翻开并换新拌混合料再碾压。只有将碾压轮重叠量控制为轮宽的1/3,才能使轮迹消失。
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出现的原因剖析
由于车辆荷载的作用,沥青面层会因基层裂缝导致的反射裂缝出现一些病害,所以施工过程中尽最大努力减少裂缝产生。基层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水泥剂量过高。水泥剂量的大小与水泥稳定碎石温缩、干缩变形成正相关,水泥剂量越大越碎石越容易裂开。
2)级配不合理。细集料含量,特别是粉料(不大于0.075毫米)含量的大小与水稳碎石的收缩程度呈正相关。
3)混合料易离析。离析现象会导致不同地段、上下层间的干缩、温缩产生不均匀的情况,裂缝容易出现。
4)碾压时含水量大小的影响。碾压时含水量的大小与基层成型后蒸发散失水分的多少、形成裂缝 可能性的大小成正相关;如果含水量较小,混合料很难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混合料的抗裂性能得不到保障。
5)压实度对整体性的影响。如果压实度欠缺,不能保证基层的整体性,减会弱强度及其性能,抗裂能力变弱。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6)保养措施和交通管理工作。保养方法不对导致表面水分蒸发过快,裂纹很容易出现。除此之外,施工车辆尤其是重型车辆如果在铺筑沥青面层之前经过,很容易导致基层断裂,裂缝产生。根据本高速公路已成型的基层段落分析,因为骨架密实型级配是此混合料设计原理,再加上水泥剂量不高,所以裂缝比较少见。
5.结论
在水稳碎石基层施工时,要从多个角度对施工进行控制,合理进行配比。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水稳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可以达到规定要求。本工程施工后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水稳层的裂缝比较少,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