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内审培训总结

内审培训总结

时间:2023-02-16 19:47: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内审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内审培训总结

第1篇

一、进一步统一认识,扎实有效开展内审工作

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是内审工作的重点,要始终把内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促进发展、促进管理、促进提高效益上。目前,全区各部门单位内部审计发展还不平衡,大部分部门单位重视发挥内审机构的作用,内审人员积极探索“管理和效益”审计方法和经验,不断拓展内审工作领域,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也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对此认识不够,内审作用发挥不够理想,开展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项目所占比例还比较低,有些单位基本上没开展,这应引起足够重视。各内审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经济工作重心、围绕领导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安排审计项目,制定工作计划,要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重点搞好绩效审计,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内控制度评价和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通过经济效益和内控制度评价,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堵塞“跑冒滴漏”;加强内部制约机制,减少损失浪费,促进增收节支;要把所属单位的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通过审计,客观评价内管干部业绩。要进一步坚定信心,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从简单的项目做起,积累经验,总结提高,不断完善。具体要求: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

二、开展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探索管理审计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要适应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深入搞好调查研究,总结推进内部审计实现全面转型与发展过程中的新经验和新路子,探索开展以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新模式、新方法。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审计理论研究,采取以会代训、现场交流等形式,组织内审人员进行审计理论研讨活动,及时总结、提炼好的经验和做法。要注重内审信息的编写和宣传,及时反映内审工作动态,宣传内审工作成绩,扩大内审工作的影响。

三、加强内审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按照国家、省、市内审协会提出的专业胜任能力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一般性教育培训与高层次教育培训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内部审计准则、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以及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教育力度,提高职业化教育的针对性、效果性和规范性水平。具体要求:根据省、市内审协会年培训计划,结合实际,科学安排,抓好内审人员后续教育的落实。

四、搞好部门联动,加大创新力度

做好内审工作,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多部门联动。要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协会这一行业协会特点和优势,围绕大局、服务大局,组织相关部门内审机构针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调查研究、理论探讨等方面开展有益工作,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建议,加强和促进各部门配合联动能力。要充分体现内部审计新理念,以新的理念为指导,改革传统审计模式,创新审计路子。引导内审机构及人员努力实现六个转变:一是审计职能从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二是审计方式由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三是审计目标从查错纠弊向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转变;四是审计对象从财务活动向业务活动、管理活动和支持保障活动转变;五是审计内容从注重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转变;六是审计手段从传统手工操作向信息化、自动化转变。

五、抓好“评先树优”活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以典型引路,是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年,全区有5个内审机构和13名内审人员分别被省、市评为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开展“评先树优”活动,善于挖掘好经验、好典型,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内审“双先”、“双优”的事迹和经验,本着总结、借鉴、探索、创新相结合原则,通过宣传典型经验,借鉴成功做法,指导和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加强内部审计基础管理工作

内审基础管理工作关系着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基础管理工作做起来很繁琐,往往容易被忽视,在这方面,我们还比较薄弱,特别是数据统计及上报方面,还存在上报不及时、数据不准确的情况,另外在报送工作信息及编写业务论文方面对照先进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全区内审机构及会员单位应进一步规范基础性工作,及时准确上报总结及相关报表,编写工作信息及业务论文,真正反映出内审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及时掌握内部审计动态,分析内部审计情况,研究内部审计发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七、围绕服务,进一步发挥内审协会的职能作用

内审协会是行业自律性组织,做好服务工作是其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广大会员服务是协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要树立“服务为本,会员为重”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全区工作中心、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保”中心任务,进一步发挥协会的职能作用。要增强凝聚力,按照协会的章程和要求,积极主动地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指导和协调有关单位建立健全内审机构和内审制度建设;要强化服务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在学习培训、制度建设、经验交流和推广等方面满足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需求,把内审协会真正办成“内审人员之家”,切实加强协会自身建设,落实服务措施,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要立足科学发展的新实践,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2篇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xx年内部审计工作总结汇报

近年来,市审计局不断强化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一是组织本市内审人员认真学习审计法规和《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及时召开座谈会,加深理解文件精神,增强内审人员对内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组织内审人员参加各种类型的审计知识培训班,提升内审人员的审计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动员内审人员总结内审工作经验,撰写内审专题论文,开展经验交流,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四是帮助内审部门建立有关内审制度,规范内审工作程序,使内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一、建立制度,有章可循

市供电局领导重视内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了《市供电局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市供电局财务收支审核办法》等六项内审制度,使内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内审计划,紧扣目标

为了强化内审监督和服务,使内审活动与经济活动环环相扣,每年初由内审机构提出初步内审计划,经过部门集体讨论,找准内审工作切入点,制订内审工作年度计划,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计划、财务收支审计计划、绩效审计计划等,促使内审工作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突出重点,力求成效

市供电局根据行业管理要求和本部门实际情况,连续几年开展新农村电网电气化建设与改造工程审计,组织有资质的单位和人员对这些工程进行审核,并出具《工程造价报告书》,审计成效明显.审核了424个工程项目,送审项目金额6145万元,审定项目金额5953.6万元,核减项目金额191.4万元,核减率为3.11%;xx月—xx月审核了311个工程项目,送审项目金额5983.69万元,审定项目金额5797.22万元,核减项目金额186.47万元,核减率3.12%。此外,该局还开展了试点性其他类型的绩效审计。

四、全程介入,注重跟踪

市供电局的内审工作不只是局限于事后审计,对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尤为重视。内审人员事前参加部门组织的各种材料采购、小型土建、议价竞争性谈判会议和废旧物资拍卖会议,行使内审监督权。在审计过程中,注重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切实有效的审计建议,并定期检查审计建议落实情况和跟踪整改情况,以巩固审计成果。

第3篇

第一章

第二条

集团公司负责培训外审和企业主要内审专家,参与和督导企业第一次风险控制评估工作;分、子公司生产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风险控制评估内审把关和外审组织工作;基层企业应组织相关人员学_和把握风险控制评估标准要求,组织做好内审工作。

第四条

未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企业,应随安全风险控制评估外审工作同步开展。特许经营项目部应视同发电企业的一个部门(车间),并按要求同步开展内审工作。

第六条

企业安全风险控制评估工作应纳入企业年度“两措”计划,确保费用落实。

第八条

本细则适用于集团公司各上市公司、分公司、省发电公司以及基层发电企业。

第二章

第十条

体系运行效果评估

每个要素的目标、指标完成情况与流程节点管控情况应一并进行查评,各要素运行效果判定标准如下:

2.目标完成、指标部分完成、不存在重点问题且风险度小于50%,该要素为存在偏差状态。

(二)单元和本质安全型企业体系总体运行效果评估

(1)存在重点问题数超过查评项目的6%。

(3)风险度是否大于15%。

内审组织与管理

第十一条

内审工作的组织

(二)安监部牵头组织管理和环境单元内审,设备部牵头组织设备单元内审,发电部牵头组织人员单元内审,人资部、总经部等其他部门按责任分工负责相关要素内审。

安监部负责内审的归口管理。

(四)每个评审要素(节点或检查项)应结合企业机构设置、职责分工设置A、B角。

第十二条

内审培训

(二)内审人员培训应包括:集团公司《本质安全型发电企业管理体系规范》、《本质安全型发电企业安全风险要素管控重点要求》,《发电企业安全风险控制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指导手册》)、《发电企业安全风险控制评估工作管理办法》以及本细则对于评估工作的要求。

(四)培训结束后经考试合格方可担任内审员。

(一)每年第四季度企业应制定下年度内审计划,确定评估项目,评估内审时间至少一个月,但不超过三个月。

(三)内审员开展评估工作,将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填入内审报告的“单元及要素评估明细表”中,依据标准进行评分,并提出整改建议。

(五)单元组长汇总本单元各要素存在的问题,核点问题和整改建议,编制本单元内审报告,按时向工作组组长提交。

(七)召开总结会,分、子公司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其他要求同启动会。

第十四条

内审管理要求

(二)内审无问题的检查项要写出管控效果评估;

扣分项必须有实际存在的问题,要依据《指导手册》中的标准进行扣分,不得人为提升或压低分值。

(四)分、子公司要安排专人(或专家)对所属企业内审工作进行现场监督和指导。

第四章

(一)按照分、子公司年度外审计划,每年一季度,进行外审的企业与有资质的技术服务单位签订外审合同,内容应包括:

2.外审专家组长,外审专家和专业分工。

(二)根据外审企业总容量、机组数量、设备系统复杂程度,火电企业外审时间一般为7-10个工作日,专家组成员一般不超过22人;

风电和水电企业外审时间一般为7个工作日,专家组成员一般不超过13人。人员配备标准如下:

2.水电企业:组长1名、单元组长4名,设备专业组按专业配置(水轮机专业1名、电气一次1名、电气二次1名、自动控制1名、水工建筑1名)。

(三)外审专家组组成

2.专家组由专职专家和在职专家组成,原则上比例各占一半。企业分管生产副职、总工程师和发电部、设备部、安监部主任作为外审在职专家,其他由分、子公司推荐的在职人员,可参加学_评审。

第十六条

外审准备工作

(二)外审专家组长外审前,应对外审方案进行策划,方案应包括评审企业的状况、评审范围(确定不参评项)、评审时间、评审过程控制等内容,并经外审企业的上级公司批准。

(四)接受外审的企业根据外审方案和专家行程安排做好迎检工作,并提供相关记录、资料和规章制度。

第十七条

外审流程

(二)专家通过问询、文件查阅、现场取证、检验检测等方法开展工作,做好检查记录,并将汇总编制完成的检查表和重点问题及整改建议上报单元组长。

(四)专家组长组织召开专家组内部会议,综合分析评审结果,协调专业间共性问题,判别问题归属要素,对照标准确认外审不符合项以及重点问题。

(六)召开总结会,外审专家组单元组长、专家组长通报外审情况,其他要求同启动会。

(八)外审报告应由外审专家组长报上级公司直至分、子公司。

第__条

外审管理要求

(二)分、子公司应严格执行外审计划。

确因特殊原因需变更计划,分、子公司应书面说明原因,报请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同意后方可另行安排。

(四)任何人不得人为划定得分率。

第__条

对外审专家的要求

1.必须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最新法规、规程、标准和反事故措施等,掌握外审评价方法、评审标准和依据;

3.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评审发现的问题应准确、可追溯,提出的整改建议应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1.严格遵守外审时间安排,按时完成外审任务。

3.外审结束,如数归还企业的评审资料。

(三)安全要求

2.必须在企业配合人员陪同下进入生产现场。

评审报告及问题管理

第二十条

企业内、外审报告编写均应按照“四个凡事”要求,落实领导、技术、现场管理和监督责任,做到检查项目与对应的标准一致、实际工作管控效果和存在问题及所违反的规定描述清楚、存在问题对应的岗位人员责任准确。

第二十二条

内审报告及问题整改计划要以文件形式在本企业,并上报分、子公司;外审报告及问题整改计划由分、子公司以文件形式下发至外审企业,并上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

第二十四条

内、外审问题整改计划完成率在第二年(整改年)要力争达到100%;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期完成整改的在第三年必须完成;因不可抗力等特殊原因不能进行整改的,企业应以文件形式提出变更或注销申请,上报分、子公司批准。

第六章

第二十六条

外审结束后,外审技术服务单位应组织专家对《指导手册》提出修改意见,随外审报告一并上报分、子公司。分、子公司汇总后,上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

附则

第二__条

水力、风力发电企业,由分、子公司按照具有完整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原则来确定安全风险控制评估的规模(不考虑资产归属)。

(一)50MW以下的水电厂或总装机容量100MW及以下的流域水力发电企业。

(三)天然气、太阳能发电企业的安全风险控制评估工作,待相对应的《指导手册》编制完成后进行。

第三十一条

本细则自之日起执行。

附件2:发电企业安全风险控制评估内审报告(模板)

第4篇

重点突出法制工作,完善审计机关法制宣传工作领导机制

今年我局坚持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作为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年初落实了全年的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要点和工作内容,使法制工作与审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真正做到及时、准确落到实处。同时按照《审计机关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的要求,我局明确了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的法制宣传工作领导小组,法规科作为职能科室,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法制宣传教育等日常工作,安排专职法制宣传联络员,根据实际情况深入审计现场,宣讲法律法规,解决法律问题,加强对审计人员学法执法情况的检查监督。全局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局干部共同参与的格局。

做好特约审计员工作和内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按照《市特约审计员工作管理办法》和我局制定的具体工作办法,今年做好第四届特约审计员的总结工作和新一届特约审计员的聘用工作,继续邀请特约审计员参与审计项目方案汇报会,项目的过程汇报会、随访被审计单位,进一步了解我局审计干部廉政勤政情况的有关情况,检查审计干部依法行政行为,促进依法审计水平的提高。根据《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要求和市内部审计协会有关的规定,我局在今年下半年举办了内审人员后续教育课程培训班,对内部审计规范相关内容进行了重点培训,组织区部门和单位内审负责人定期参加区内审人员例会,交流内审工作经验,通过培训进一步强化内审人员的业务知识。

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组织学习。为了更好地完成2012年全年的审计工作,组织全局干部参加了市局组织的集中业务培训,学习了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范讲解、经济犯罪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廉政教育等内容,重点学习了《市审计条例》。本局还修订了本区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方案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等4个审计工作方案并组织学习,邀请市审计局业务处室领导介绍市局优秀项目的审计经验。二是组织全局干部撰写审计论文。组织全局干部撰写2012年审计经验交流文章,积极上报我局绩效审计开展的典型经验,总结我区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典型经验,撰写《关于建立区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上报市审计局审计科研课题。三是围绕本区宪法宣传周开展《审计法》的宣传工作。我局通过加大对《市审计条例》的宣传力度,把贯彻落实《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市审计条例》作为推进审计工作的重要机遇,加强审计监督,依法行政,为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法制宣传教育经费保障情况

年初安排了法制宣传教育经费,切实保障法制宣传教育的活动的开展,全年共使用法制宣传教育经费约30000元。

第5篇

经济全球化时代,机遇与挑战同在,企业经营面临着异常激烈的行业市场竞争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继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内部审计是企业实施管控的必要方法,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内部审计应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和更新,并适应企业的发展理念。因此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向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转变,是时展的需要,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审计发展的需要。企业通过实施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及时发现企业影响正常运营中的各种风险因子,并及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从而提高内控风险管理的针对性,最终提高企业管理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概述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在风险管理理念的指引下,根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水平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确定内部审计的目标、范围以及方法,通过内部审计,对企业生产经营、筹资投资等活动的风险管控工作进行评估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的一个过程,以确保公司实现内部管理目标。(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审计。目标是通过审计,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确保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基于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是在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对各类可能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因子进行深入分析、识别、评估和控制的方法。这种审计方法从内部控制入手,强调内部控制功能,对实现企业价值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始终为努力做好企业全面风险防控服务。审计的过程关注企业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管理能力,而不是局限于企业内审自身风险,重点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或出现的各种风险,如融资风险、赊销风险、投资风险等。(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侧重于事前和事中审计,它改变了传统审计的模式,为了企业适应外部市场的需要,增加了内部审计的深度与广度,促使企业及时发现内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和对策。

三、企业实施内部审计时存在问题分析

(一)风险导向的内审制度有待健全。健全完善的内审规章制度,是企业开展内审工作的基本保证。但是,当前不少企业虽然有相应的内部审计的制度,但它的制度没有得到完善。对内部审计的具体职能与任务没有具体的界定,或者认识不准确,对风险导向审计业务的实施和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缺乏明确的要求,限制了内审工作的作用发挥。(二)风险导向的企业内审方式有待升级更新。作为一种新的内审方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也需要有相应先进的审计方法去支撑、去实施。但当前许多企业在实施风险导向审计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手段和方法,特别在企业风险的评估识别中缺乏相应的技术方法。同样在审计信息的采集中也缺乏相应先进的手段与方法,还是使用传统的凭证查阅、账簿校对等方法,影响了审计的工作效率与审计质量,也影响了审计价值作用的发挥。(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前文已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内部审计方式,因而对企业内审人员的要求也会更高。它不但要求内审工作人员掌握传统的审计专业知识、技能、方法,还要求内审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熟悉财务核算软件工件原理等先进的审计工具。然而,不少企业由于没有对内部审计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注重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或培训,导致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方法技能没有得到持续的充实更新,以致业务能力不强,不能适应新时期企业审计发展的需要。

四、完善企业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实施策略

(一)优化企业内审环境。

内部审计环境是企业开展内审工作的重要基础,良好的内审环境能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与质量。首先企业管理者要强化对审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为内审部门的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为内审工作提供精神保障。其次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人力资源结构的实际情况,完善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制度,健全内审机构,确保内审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保证以风险为导向的内审工作得以独立展开。最后,应建立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与近期经营目标相结合的企业内部审计目标、定位以及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尤其要重点扩大审计范围,有效整合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风险审计等多种审计内容,增加内部审计的深度与广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作用。

(二)优化企业内审的工作程序。

首先在审计准备阶段,要准确识别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子,诸如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税收筹划风险等,根据企业风险的偏好、风险的严重性,确定审计方向、审计重点,实现审计的有的放矢。其次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应该选择多种针对性方式,如抽查、查询、监督、审查和信函等,对企业内控、风险管理有效性展开测试,客观评价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获取真实完整的审计信息。最后根据审计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和风险管理做出合理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形成审计报告,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和价值创造提供依据。

(三)完善企业内审的工作方法。

在企业内审过程中,首先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范,明确审计重点和方法,加大对关键经营管理部门、岗位、重要的决策环节的审计力度,如强化对如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丰富、资产积累等领域的审计。其次要合理确定审计项目,考虑到审计资源的有限性,审计部门应合理选择审计项目,优先选择涉及企业发展全局性、基础性和重要性的审计项目,让有限的审计资源能够在企业内审工作中发挥最大限度作用。最后,企业要重视大数据信息技术在内审过程中的应用,提高审计技术的含金量。因此企业要加大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审计信息系统,无缝对接财务信息系统,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内部审计的验证、评价、判断和宏观分析的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内审工作效率与效益。

(四)注重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首先企业应注重内审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他们的审计技能、职业素质的培训,促进审计人员专技水平、职业素质的提高。培训可通过校企结合、专家讲座或实地考察方法进行,通过培训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使企业的内审队伍拉得出、打得响,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价值。其次要完善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激励考评制度,促使他们严守岗位职责,勤奋好学,认真做好内审工作。

(五)做好内审的总结评价。

很多企业只注重内审的监督职能,而没有对内审的审计效果引起重视,致使审计没有完全发挥相应的价值作用。笔者认为,做好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的审计监督效果进行绩效考评相当重要,通过监督效果的绩效考评,可激励内审部门加强审计效益,提高审计水平,从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审计价值。首先,企业要建立健全内审考评制度。其次,明确考评实施机构、人员及考评内容。最后,要明确考评方法,企业内部审计的绩效考评可通过内审的工作量、内审的工作成绩、内审结果的整改情况相结合综合考评。通过绩效考评,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将会发挥的更加充分、更加有效。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施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日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企业可以及时予以纠正,避免给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不利影响,确保企业正常的运营。企业要发挥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的价值作用,要优化企业内部审计环境,完善企业内审工作程序与工作方法,强化内审队伍建设,持续做好内审工作的总结评价。总之,企业只有为内审工作创造发挥作用的条件,内审工作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健康保证。

参考文献:

[1]周桂惜.基于风险导向的企业内部审计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5)

第6篇

关键词:内审员、管理体系、素质提升

企业通过建立管理体系认证,使其确保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能够优化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赢得顾客青睐,使企业获得较大的效益。

如何使体系运行不断得到优化、持续改进、提高,使其保持有效性?内审员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深入在企业当中,处于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企业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能更好的识别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结合工作体会,我就如何提高内审员素质,提升体系运行质量,做简要论述。

一、加强学习,提高对标准的认识

ISO9000族标准是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根基和核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是第一部应用于管理方面的国际标准,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目前已遍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推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思想的规范,在规范管理、促进国际贸易、规范市场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也是率先引进ISO900族标准的国家之一,在1988年就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系列标准,1992年改为等同采用,并不断修订、完善。

正因该系列标准非中国土生土长的,完全由国外引进,个别词句较生涩难懂,不符合国人的阅读和理解习惯,在整体把握上存在困难。标准理解上的困难,必然导致对体系认识的肤浅;标准理解的不深入,必然导致贯标工作的困难;标准掌握的不熟悉,必然导致实施过程中的不全面、不规范。作为管理体系内审员或者企业当中具体的执行人,必须对标准不断研读,理解内涵,如标准中的八项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体系有效运行的目的、“持续改进”是体系有效运行的目标,掌握精髓,才能保证贯标工作的顺畅。学习、领会、熟练掌握标准,深刻领悟精髓是内审员必备的资质,也是检验其是否具有内审员资格的标准。

二、扩展知识面,夯实理论基础

在深刻学习、领会标准的同时,还要学习其他知识。首先必须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是一切行为的判断准则,是一切行动的准绳,具有强制性,必须遵守,并按要求执行。作为内审员必须熟悉产品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特种设备以及计量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其次,注意了解国际惯例和习惯做法。ISO体系由国外引进,是国际规范,学习、掌握国际惯例一方面可直接借鉴经验,提高效率,二是有助于与国际接轨,提高运行质量和效果。

三是注意丰富专业知识。作为内审员是按照既有的审核计划,进行对照检查,形式、方法相对简单。为提高检查效果,在内审时往往要注意各专业间的搭配,如安全与质量人员,环保与设备人员等等,这就要求各自必须对本专业内容相当熟悉,以专家身份在审核中抓住关键所在。

三、明察秋毫,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作为内审员,最重要的工作是参与企业的内部审核,查找存在的问题,并监督整改情况。内审是检验内审人员素养、水平的有效途径,要真正做好审核工作,吃透标准实质,内审员要做到“四多”,即多看、多听、多问、多记。

多看,就是多看受审核部门的现场,所提供的文件、记录;多听,就是听取受审核部门的情况介绍,其对标准、体系的理解;多问,就是针对看到和听到的提出问题、问明情况,掌握现状;多记,就是及时把看、听、问的情况记录到审核材料上,以便形成完整的审核记录,形成体系。

四、认真参加“三会”,总结提高

“三会”即首次会议、内审会议和末次会议。三会是内审组与受审核部门进行信息交流、沟通,信息反馈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内审人员有效沟通、学习的途径。通过会议一是可以进一步明确审核的目的、目标;二是对审核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协调相关问题,审核不符合项报告,评价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充分性。信息的透明、公开,有助于帮助内审员进一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取长补短,堵塞盲点,同时把分散的点连成线,形成完整的系统。

五、积极参加后续业务培训,提升理论水平

温故而知新,在对标准、法规学习的基础上,还要紧紧抓住一切机会自觉充电,如积极参与专业培训机构组织的专题讲座、体系换版的转版培训、企业内审员培训、业务交流等,查缺补漏,更新知识和观念,汲取先进的审核技巧和经验,既提高理论水平,又增强实战能力。

六、加强个人修养,塑造完美

作为一名合格的内审人员,还必须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一是要正直诚实,不弄虚作假;二是坚持客观、公正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法条、手册等文件为判断依据,不先入为主、主观臆测;三是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尊重受审核人员,不盛气凌人,耐心听取对方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四是要增强保密观念,严格防范窃密、泄密的事件发生,对文件资料严格履行借阅手续,不对外泄露,废弃的文稿、纸张予以销毁。

内审人员素质提升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点滴积累,并在实战中历练。内审员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检验、再次充电、重新检验形成一个完整的PDCA闭路学习循环系统,这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过程不谋而合,积淀、成长、成熟是内审员全面提升自我的必然途径,高素质的内审员队伍将更有助于推动企业维护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南堡开发区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杨小凤,赵风波,吕育栋.浅谈质量体系内审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2,(第1期).

[2] 周红丽,李洪瑞.内审员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年9月第4卷第9期.

[3] 芦春江.浅谈内审员的选择、评价与管理[J].管理观察,2013,(第20期).

第7篇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档案管理

一、内审档案在企业审计工作中的作用

企业内审档案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内部审计活动的真实记录,也是考查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研究内部审计工作历史的重要依据。建立完整而系统的企业内审档案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为企业内部的连续审计提供资料

企业内审档案包括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所有重要资料,它系统而完整地反映了企业内部审计过程的基本情况。它可以作为审计工作结束后复核和备查的依据,也可以为有关部门和人员了解审计情况提供证明材料。企业中有些审计项目如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基建预决算项目审计等,连续性很强,为了缩短审计周期,审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以前年度的审计档案进行审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为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积累资料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审计档案,可以较为系统地总结企业内部审计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探索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律,为企业的规范管理创造条件。

(三)为企业内部审计理论的研究提供素材

审计理论来源于审计实践,而审计实践的具体详细记录就体现在审计档案中。企业内审档案所积累的各种案例资料,为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学术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公司在审计工作中用到的事前审计调查不仅提供了数字依据,还对审计过程中的事项作了详细记录。

二、企业内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目前,企业在履行内部审计职能过程中,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审计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研究探索较少及领导重视不够,从总体上说,审计档案的归档、管理工作还比较落后,处于不完善状态,还有许多方面不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对内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有的单位领导和审计人员对审计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常常忽视文件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只注重内部审计项目的实施,认为只要出具了审计报告,提出了审计意见,作出了审计决定,该审计项目就结束了。相对而言忽视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甚至认为审计工作过程中大量原始凭证的整理是一件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不把审计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二)内审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

首先是缺少专职人员。许多单位没有专职的内审档案管理人员,很多重要的审计工作资料都存放在个人手里,没有统一归档保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员的变动,许多重要资料逐渐散失。其次是职责不明确。有的单位虽有专门的审计档案人员,但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业务不熟悉,对审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和标准不清楚,工作随意性较大,很多应该归档的资料没有及时收集起来。再次是设施不完善。文件资料到处堆放,时间稍长,难免丢失。

(三)内审档案管理方法不科学

由于内审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是兼职的,没有经过档案业务知识的专门培训,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经验,不懂得档案的基本操作规程,使得整理出来的审计档案既不便于查找利用。

三、改善企业内审档案管理的建议

(一)增强对企业内审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内审档案是企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到它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要改变过去“重审计、轻归档”的观念,不断完善内部审计的归档工作。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使领导和员工树立起良好的审计档案意识,按照《关于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的办法,实行谁审计谁立卷、边审计边收集整理、审结卷成的原则,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二)加强内审档案的领导管理

随着企业内部审计范围的不断扩大,企业内审业务量逐年增加,分管领导应该将内审档案管理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要安排既懂审计业务又懂档案业务的专人从事这项工作,明确内审档案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责,组织档案人员学习交流经验。

(三)培养管理人员的归档意识

审计工作人员在进行审计项目时,要时刻注意积累审计资料,把在审计活动中形成的文件、信函、笔录、凭证的原件及复印件,包括批件、定稿、重要修改稿、照片收集齐全,并且把审计后的各类资料按档案单元的项目、内容一一分理出来,确定需要立卷归档的材料。专(兼)职档案人员在档案的整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立卷归档内容的具体要求认真做好立卷归档工作: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审计组卷,加深对案卷内容的了解,熟悉审计档案内容,为本单位正常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和提高工作效率服务。

(四)健全管理制度

要使内审档案工作上规格、上水平,首先要建立内审档案归档制度,明确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归档程序、整理方法、归档要求等;其次要建立和健全档案保管、安全保密制度,采用先进手段和科学方法保管档案,明确职责,确保档案不丢失、不损坏、不泄密。

(五)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各单位要定期组织对内审档案管理工作的检查,对做得好的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并与工资晋升、职务升迁、评选先进等挂钩,这样可以改善内审档案人员的待遇,发挥他们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改进企业内审档案管理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档案的搜集、整理、信息加工、编制索引等方面具有高效率的优势,因此,企业内审档案管理必须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当前各企业对审计文件的管理和利用仍然采用“双轨制”,即文件电子数据与文件实物载体同时并存。但是,从长远来看,数据存储技术的成熟、数据安全问题的解决,电子文件将大量增加,很有可能取代纸质文件。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审计工作的发展要求,必须转变文件、档案的管理方式。要增加经费投入,改善管理方式。

(七)提高企业内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做好内审档案管理工作,领导重视是前提,制度健全是保障,人员素质是关键。审计档案是一项专业性较强、内容繁杂琐碎的工作,需要一支业务熟练、工作细致、相对稳定的专(兼)职审计档案员队伍。同时,还要加强审计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先进的档案管理方法。为适应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的需要,必须对档案人员进行专门的计算机技能培训,否则无法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吴泽亮,关于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之我见,市场论坛,2008(8).

第8篇

摘 要 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研究医院内部审计独立性对于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具有帮助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医院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合理化建议和对策:独立内审机构的设置;加大医院内部审计的执行力度,规范医院内部审计的制度;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

关键词 医院 内部审计 独立性 法律法规 人员素质 审计范围

一、前言

目前,我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内审的实质是医院内部人员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进行内部审核,加强对医院各个部门的监督管理,尤其是财务部门,加强收支监督。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独立性很强的工作,只有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才能发挥审计部门的职能。在本文分析了影响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的相关因素,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方法:独立内审机构的设置;加大医院内部审计的执行力度,规范医院内部审计的制度;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

二、影响医院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并结合医院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相关资料,总结出如下制约医院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相关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完善的独立性,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1.相关制度不够健全

一个行业要想具有良好的发展,必须具备完善的法律法规,医院内部审计也是如此。但目前,我国的医院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完善,审计人员没有确切的依据,导致在审计过程中往往会遭到执行部门的抵制,审计工作难以切合实际,出具的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缺乏法律的保护。

2.缺乏完善的独立性

目前,我国不少把内审工作当作医院等级评审的需要,没有从意识上认识到内部审核的重要性,有些医院虽然设立了内审部门,但是缺少专门的内审人员,由财务或其他人员兼职。有些医院配有专门的审计人员,却没有独立的审计部门,审计工作挂靠在财务部或者监督检查部门。医院领导对内审工作认识不足,严重影响了内审工作独立性的发挥,忽略了内审工作对医院管理的监督作用,不利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不能起到对医院管理的监督,不能发挥其本身的职能,起不到对医院管理工作的有效促进,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3.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每一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都影响很大,医院内部审计机构也是如此。并且,审计工作专业性和技术性非常强,对于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就更强。但目前我国很多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够,不能很好的完成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创新策略方法

根据以上影响医院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总结出如下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合理化建议和对策:独立内审机构的设定;加大医院内部审计的执行力度,规范医院内部审计的制度;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

1.独立内审机构的设定

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应该作为独立的部门,配备专职审计人员,这是保证医院内审工作开展的前提,从而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应对医院的领导直接负责,领导级别越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越权威。实践表明,只有内部审计工作隶属最高领导,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最大职能,审计工作的权威性才能得以体现。

2.加大医院内部审计的执行力度,规范医院内部审计的制度

通过建立相关的法制以及职业道德建设,完善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按照相应的规定、程序执行,才能避开个人或者基层管理部门的干涉,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因此,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必须根据国家《审计法》、《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及《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制定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以及《审计人员岗位职责》,规范医院内部审计工作。

3.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

目前,我国医院审计工作多少医院没有引起重视,因此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要求比较高的工作,这就要求医院必须重点培养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选拔高学历、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充实审计队伍,同时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职业经验交流,使得审计工作做到“公正、客观、独立”,加强审计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自身修养。另外,设立内审人员考核机制,通过外部审核来考察内审人员的工作情况。医院内审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医院内审工作的好坏及目标的完成情况,因此,通过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可以改善医院内审工作,发挥内审工作的有效职能。

四、总结

由此可见,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把医院内部审计独立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通过不断完善,不断的总结经验,以此来不断的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对于医院促进经济管理及提高经济效益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亚军.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缺失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及改革措施.消费导刊.2009(03).

[2]吴红.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审计.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3]陈凌云,卫娟.独立性与上市公司内审组织模式的选择性.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10).

第9篇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30-0040-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审计环境也不断发生变化,实现内部审计全面转型是现阶段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作为内部审计组成部分之一的高校内部审计,如何“实现从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为主,向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效益审计与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的转变,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热点。笔者拟根据自身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经验,探讨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渐进性及关键因素。

一、外力推动与自身谋求发展促使高校内部审计必然转型

高校内部审计转型,既符合我国高校发展的客观需要,也符合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潮流,同时也是内部审计自身谋求发展的需求所致。

1 国际内部审计发展潮流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国际内部审计近年来快速发展,国际内部审计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经验都要比我国先进。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致力于对内部审计定义、准则框架的研究和推广,其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约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研究和推广,使现代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风险和控制中如何改善管理、增加价值成为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热点。2002年萨班斯法案中,把内部审计提升到公司治理基石的高度,其职能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广阔。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的数理方法在审计中的应用,实现了内部审计的实时在线工作。

近年来我国内部审计的国际联系、交往日益紧密,国际先进的审计理念与方法技术不断被引入我国,而国际内部审计师(CIA)考试制度在中国的推行,使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及其教育培训经历着国际化的冲击,促使我们不断思索改进与转型。

2 行业协会及教育系统的推动。随着审计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一系列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审计准则相继颁布实施,为内部审计工作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6至2010年工作规划》的安排,内审协会将把逐步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与发展作为今后的一个工作重点。内审协会近年来通过组织研讨风险导向审计、改善组织治理等前沿课题,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加强内部审计培训工作,扩大内部审计职业化教育培训的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的颁布,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模式,这有助于提高教育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更加明确高校内部审计的性质,从而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加快推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转型进度。

3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内部审计转型的迫切需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各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投资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渠道也不断拓宽,办学资金多元化,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多样。教育部要求将教育经济活动全部纳入审计范围,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难度逐步加大。高校审计工作必须走出传统审计的老路,积极探索内部审计转型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由传统审计向管理和效益审计转变,从促进防范高校风险到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新模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风险管控功能与服务功能。

4 高校内审人员自身谋求发展的需求。高校本身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是理论研究的发源地。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所表现出的典型特征包括:一是具备一定的审计理论功底和研究水平,爱好和擅长审计课题研究;二是善于学习,对前沿的、国际的先进理念极为敏感;三是积极把理论应用于审计实践;四是致力于对先进审计理念、准则与指南及审计实践案例的推广与交流。

作为服务于高校发展的一个职能部门,内部审计如果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领域,将逐渐失去存在的必要。当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主观上有提高审计影响、发挥审计作用,使审计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意愿,因而愿意改革传统的审计模式,准确定位,及时转型。

二、高校内部审计多层次并存的特点决定其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内部审计转型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审计观念、审计职能、审计内容、审计手段和审计方式等方面的转变。目前各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差异很大,多层次并存,这就决定了高校内部审计转型不能一刀切,而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 高校内部审计多层次并存。我国高校发展水平有高低之分,内部审计所处的审计环境也有所不同,各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差异较大。总体来看,高校内审从审计模式上处于账项基础审计与控制基础审计及风险导向审计并存;在审计目标上,以查错纠弊为主与以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能力为主并存;在审计职能上,既有单纯的监督,也有监督与服务并重;在审计内容上,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与经营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及信息系统审计并存;在审计方式上,既有事后监督为主,也有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并重;在审计手段上,手工操作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审计并存;在审计技术上,简单查账技术与大量运用科学的数理统计技术并存;在机构设置上,既有独立设置内审部门,也有纪检监察合署办公;在人员配备上,既有一人审计处也有多人审计处,且人员素质差别大;在审计作用发挥上,既有主动立项寻求更大突破的积极能动作用,也有被动从属配合的消极作用。这种内部审计多层次并存的特点决定了转型的内涵多元化。

2 高校内部审计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高校内部审计转型是在摸索中前进的,加之上述内部审计多层次并存的现状,高校内部审计转型不是搞一刀切,简单设定一个年限就能转型成功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对高校内审转型的观念转变不能一蹴而就,有的高校对内审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位,对转型的需求并不迫切;其次,现有内审人员素质不能即刻提高,传统审计下的惯性使然,审计人员从学习新理念和新知识,到实践应用并根植于日常工作中,再到确实发挥作用需要一个周期,即使是引进人才,在现有人力资源市场中能满足拥有现代内部审计理念和实践经验双重要求的人才却严重匮乏;再次,一些审计设备软件的购置、应用需要报批程序和熟练过程,才能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应有的作用;最后,高校内部审计转型也 需要领导重视和其他部门的转变和配合(如提升内审地位、建立健全内控、重视风险),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

鉴于此,笔者认为高校内部审计转型不是对传统做法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以前的工作基础上,在常规审计工作中逐步利用先进技术并把效益审计、管理审计和风险审计渗透、融入日常工作中,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渐进式的转变过程,每一个层面的变化,都属于转型的一个方面,而只有当最终达到“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以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为导向的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并重”,才能算全面转型成功。

三、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关键因素

就如何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王道成会长曾提出,应该把握“六个转变”和“三个特点”。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在推进高校内部审计转型上,还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内部审计转型与领导大力支持及各部门积极配合密不可分。高校内部审计转型不是其自身有要求、有改进就能转型成功,达到转型目标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首先是领导高度重视。内部审计转型意味着内部审计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参与决策和重要管理环节,拓宽审计范围,增加人员规模及经费需求等。高校领导在审计转型工作中应该给予实质性的支持和帮助,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制订规划,保证转型工作顺利进行;重大决策会议要求内审列席并发表意见;关心转型工作的进展;注重内控与风险管理;加强内审部门综合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关键审计结果公开落实,为审计转型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其次是审计成果的获得也是建立在各部门相应的支持和配合上。现代内部审计的核心理念是为组织增值服务,内审不是站在其他部门的对立面挑毛病、找缺点,而是通过提供评价与咨询活动促进各部门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加强风险意识,从而促进学校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2 扩大内部审计转型成果应用的宣传与推广。要提升高校内部审计整体转型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一是高校内部审计自身通过尝试转型,积累并总结经验,不断扩大转型后审计成果的应用;二是加强高校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对转型的典型经验进行大力宣传,实现经验共享,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三是行业协会组织专门力量,深入总结在转型过程中做出成效的好经验、好做法,尤其是在开展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管理审计方面,或者在信息化条件下内部审计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好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和交流,形成示范作用,并进一步深化转型的力度。

3 通过内外部评估来评定内部审计转型的落实情况。高校内部审计如何落实转型工作、确定已经转型的程度以及改进措施等,都需要进行一定的考核与评价,来促进转型工作的深入。一是高校内审定期开展自我评估,查找不足,强化改进措施,推进审计转型工作不断深入;二是各高校之间应进行同业互查,互相帮助,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探索在转型与发展上有成效的方式与方法;三是行业协会通过设定实用可行的评估指标,定期开展对高校内审的检查与指导,树立转型成功的典型予以奖励,对转型不到位的审计部门进行激励并提供一定的专业指导。

第10篇

(一)积极筹备成立内审协会.积极发展内审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发展入会单位36家,个人会员56人.召开内审会员单位会议,对内审章程进行讨论.目前各项材料准备完毕并提交民政部门进行审批.

(二)加强自身建设,内审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一年来,全区所有内审计人员,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为保证内审任务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加强业务建设,内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建立业务学习制度,坚持每季组织1次内审人员业务学习,使内审工作不断规范。

2、加强廉政建设,内审人员廉洁意识不断增强。全区所有内审人员不但积极参加本单位的政治学习和廉政教育,区审计局还定期组织内审人员观看反腐教育警示片、腐败分子犯罪事例教育展、审计案例剖析等,使内审人员的思想觉悟有了新的提高。在工作中敢于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恪守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做到依法审计,廉政审计。

3、组织内审交流,内审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内审工作的新动向及新情况,从提高内审人员的能力素质出发,坚持每季组织内审业务交流,积极推广审计工作的新经验、新方法。区审计局及时加强对全区各内审机构的管理,主动帮助指导工作,使全区的内审工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落实制度规定,内审工作程序不断规范。一年来,我们不断强化《内部审计规定》和《内部审计准则》的落实,内审工作程序不断规范,保证了审计质量,提高了审计效率。

1、内审工作程序不断规范。全区各内审机构能不断规范内审工作程序,重点抓好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终结等重点关口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认真落实好五项制度,即审计组长负责制,审计业务复核制,重大事项请示汇报制,审计资料归档制和审计文书章签制。有一系列制度作保证,较好地规范了内审程序。

2、内审工作质量不断提高。由于内审项目多,任务重,工作量大。今年,我们在抓审计质量方面,继续在内审中推广审计工作由“粗加工”变为“深加工”和“精加工”,做到科学计划,目标明确;准备充分,调查深入;实施彻底,内容真实;取证严格,定性准确。较好地保证了内审质量,规避了审计风险,也保证了审计工作效果。

3、内审工作方法不断优化。内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效益和促进管理。今年,我们紧扣这一主题,不断调整审计思路,充实审计内容,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积极推广运用AO2011版审计软件开展审计,审计效率有了较大提高。

(四)注重工作实效,内审监督能力不断增强。一年来,全区各内审机构紧紧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努力为单位实现工作目标服务。同时,能抓住领导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依法履行审计职责,认真组织开展审计工作。

1、注重审计服务。各内审机构注重立足微观审计,着眼宏观服务,将审计和审计调查相结合,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各内审办还能结合各单位的特点,选择各自工作的重点,坚持在提高审计服务水平上下功夫,维护了单位的财经秩序,促进了单位的内部管理。

2、加强审计监督。各内审抓住棘手问题不放松,在工程建设项目上,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度,积极参与单位工程招投标工作,提出合理化的建设和意见。

二、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我区内审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由于内审人员多数为兼职,专业水平还没有完全达到审计发展的要求。二是内审的档案管理还不够规范,内审信息较少。

一要继续坚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确保质量、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重点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二要不断加强内审工作的创新提高,大力推进绩效审计,积极研究和探索内审工作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推进内审转型。

第11篇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JJF1069―2012明确要求开展并进行考核的内容。内审是对管理体系符合性的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推动管理体系的改进。内审是第一方审核,其输出是管理评审的输入,并能为计量检定机构的自我合格声明提供保证,用以确定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罐车站系统由总站(含检定室)和8个分站组成,是对铁路罐车容积依法开展强制检定的国家级专业计量站。罐车站系统开展的检定工作项目具有同一性,管理体系的运行也充分一致,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由总站组织各分站以互审方式开展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这种做法完全符合JJF1069―2012的要求。

2罐车站系统开展管理体系内部互审的可行性

罐车站系统各分站自行组织的内部审核往往是在自查的基础上弥补疏漏之处,工作常处于被动状态。采取罐车站系统内部互审和监督审核方式,是对各分站自我评价的一种监督和补充,具备操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内部互审可在每年中期和年终开展2次。监督审核宜在每年中期进行,通过审核发现缺陷项,并集中整改,在罐车站系统内形成报告后通报给各分站,以利于各分站有针对性地改进管理体系。内部互审宜在年终进行,目的是对分站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的、独立的检查,以提高管理实效。总站通过对内审员资质和考核规范的培训,培养出了一批素质高、具备资质的内审员队伍,对罐车站系统开展内部互审工作提供了人员和技术保障。

3罐车站系统开展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方式

3.1各分站及检定室独立开展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各分站及检定室独立开展管理体系内部互审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内审员由分站内部选出,审核时间不受约束,审核成本较低。但由于审核员均出自本单位,尽管审核的领域互相独立,但往往不容易审核出缺陷项,即使发现了缺陷项,也不愿意明确指出,造成内审形式化,不能完全达到提高管理体系的目的。

3.2各分站进行管理体系内部互审

各分站进行管理体系内部互审,由总站统一部署,各分站派内审员,根据统一安排对各分站管理体系进行交叉审核,审核前各分站及检定室先进行自查。这种方式具有时间统一、审核效率高、易发现管理体系存在的缺陷等特点。但这种审核方式需要为内审员报销差旅费,审核成本相对较高。

3.3总站组织的管理体系内部监督审核

由总站组织,指派内审员在规定的时间对分站进行管理体系监督审核,审核后将审核报告集中汇总,由总站编制监督审核报告,下发到各分站。由于总站指派的审核员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较强,能准确地发现管理体系存在的缺陷项,对各分站改进管理体系可起到规范作用。这种内部监督审核能较好地体现总站对各分站的监督作用。

3.4总站指定内审员到各分站指导内部审核

由总站指定内审员到分站,参与到分站的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中,指导分站的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这种审核方式主要针对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相对薄弱的分站,由于总站派出的内审员业务水平较高,对分站的指导具有示范性,可提升罐车站系统管理体系的整体水平。

4罐车站系统内部互审工作方法

4.1选择称职内审员

内审员是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具备内审员资格、能承担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的人员,也是管理体系内审的具体实施者和承担者。总站组织互审时选择的内审员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熟悉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了解罐车站系统管理体系,熟悉审核程序,掌握审核方法和技巧,有一定专业特长和工作经验,交流表达能力较强,为人正直。为提高内审员队伍业务水平,总站会对内审员不定期开展管理体系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通过系统授课、自主学习、实践参与等途径提高内审能力和技巧。

4.2严格实施内部互审

内部互审应以有效运行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作为出发点或着眼点。在实施内部互审时,应依据JJF1069―2012,检查各部门的职责是否落实到位,是否按规定开展检定、检测活动,是否按照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对于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应作为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依据。

4.2.1内部互审流程

内部互审流程一般是:审核策划、审核启动、审核准备、现场审核、审核报告编写、跟踪验证。成功的内部互审,必须以促进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管理水平的提高为目的,只有以求实、求真的态度,才能做好内部互审工作。

4.2.2确定任务、策划准备

总站根据各分站年初拟定的时间,统一规划批准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在实施计划之前,应当确定当次内部审核的方式、任务、审核时间和审核组人员,明确审核的目标和内容。应策划和编制具体实施计划,以保证内部互审有序开展。进行监督审核时,由总站指定审核组长,审核组长负责编写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实施计划的内容包括:审核目的、审核对象、审核范围、审核准则、审核组成员分工、审核日程安排情况。审核计划应提前发到被审核分站,以便于各分站与内审员之间的沟通和配合。在实施过程中,首次会议由组长介绍审核分工和日程安排,澄清审核计划中不明确的问题,并确定末次会议的安排,为成功开展好内部互审工作做好准备。

4.2.3严格对照、细致审核

在内部审核整个过程中,现场审核是关键环节。内审员要运用适合、有效的方法,检查被审核单位在执行管理体系过程中“做了没有”“如何做”“做得怎样”。应特别注意不要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要以正当方式收集证据,对事不对人,不超越预定审核范围,更不要“查不出问题不收兵”。内审时要认真做好记录,确保审核所发现问题的可追溯性。

4.2.4认真总结、及时整改

现场审核过程中,内审员之间要相互沟通。对发现的问题,认真判断其不符合状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填写内部审核不符合与缺陷项记录表。在末次会议上,认真分析研究内审的全过程,对审核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价,提出纠正措施,对如何改进管理体系提出建议。审核结束后,由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审核报告,客观总结分站的管理体系运行现状,给出审核结论,审核报告上报总站并交各分站。跟踪审核是内审的组成部分,是当次审核活动的延续,旨在对分站所采取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以及有效性进行验证、判断和记录,确保审核中发现的缺陷项得到消除。内审员应对提出的缺陷项进行跟踪,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以促使各分站规范管理体系的运行并获得自我完善的改进机会。内部审核中涉及到的相关记录要保存好,作为管理评审输入内容和外部审核的证据。各分站只有按规范要求建立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才能确保为国民经济和计量监督提供公正、准确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计量检定结果。

5结语

第12篇

大部制环境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新随县在建县之初即以大部制理论为基础,进行设计、管理、运行,因此其机构编制远低于同等规模的县级政府,在保留了必要的业务机构时,砍掉了一些机构,如内审机构。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其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当前,随县共有县级党政群团、人大政协、政法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等单位共计53个,名义上保留内部审计科室的的单位仅有10个(水利局、林业局、交通局、人社局、教育局、文体局、农业局、粮食局、城投、供销社),覆盖面不足20%;明确设立审计科的仅有1个(教育局),其余的大致都是与财务科室合并而成。而财务与审计合并的作法,在编制紧缺的情况下,使得大多数单位财务和审计人员其实就是同一人,内部审计变异为“自己监督自己”。目前随县的内部审计仍处于“单打独斗”的无序发展阶段。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忽视。它是由部门、企事业单位内部专设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部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相对独立地对本部门、本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监督的行为。其目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肃财经纪律,查错揭弊,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了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及时纠正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审计机关作为一个地区内部审计业务指导和监督机构,有义务、更有必要组织好,开展好内部审计工作。笔者以为,当前通过“三步走”,实现内部审计工作良性发展。

首先,应当获取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支持。内部审计的作用是随着内部审计的内容、范围、职能的发展而逐渐扩大的,其作用也在不断显现:一是对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使其合法合规;二是对单位的领导负责,促进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单位领导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三是揭示经营管理薄弱环节,监控财产的安全,促进单位财产物资的保值增值,内控制度不断完善。摆明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后,不难获得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支持,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的问题将不难解决。

第二步,成立地区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协会是内部审计行业管理的自律组织,是为所有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工作者服务的社团组织。为了提升基层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业务指导和服务,加强内部审计自律性行业管理,发挥内审人员的能动性,推进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与发展,基层成立内部审计协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审计机关只有将具体管理内部审计业务的职能交给协会,由协会通过制定业务准则和职业道德标准,总结交流经验,培训内部审计人员,宣传内部审计成果等业务的开展,对内部审计进行专业管理,才能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第三步,支持并督促内部审计协会常态化运作。审计局要依托内部审计协会,定期上门进行业务指导,或者集中开展业务培训,或者引导不同单位之间内审人员交流心得,促使内审人员提高理论水平,不断改进和提升审计手段、技术方法,从而提高内审效力,更好地履职尽责。此外,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促使内部审计人员严格遵守内部审计职业规范,按照制度规范开展审计工作,不断提高内审项目质量与内审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