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土木工程测量论文

土木工程测量论文

时间:2023-02-01 21:08: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土木工程测量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土木工程测量论文

第1篇

一、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

1.基本实践能力

(1)表达能力。是指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能力、课程演讲能力、完成课程论 文能力、文化活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调查能力。

(2)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指计算机应用技巧能力、应用土木工程设计软件能力、应 用工 程项目管理软件能力、应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软件能力、应用土木工程施工监理软件能力和 网络技术应用能力。

(3)外语能力。是指外语交流能力、土木工程专业外语应用能力、工程管理专业外 语应用能力和外文文献阅读能力。

2.工程实践能力

(1)知识积累能力。是指完成专业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实习中掌握知识能力、岗位 实训能力 、认识实习中掌握知识能力、生产实习中掌握知识能力、毕业实习中掌握知识能力、实习过 程中探索性学习能力、工程实际知识的接受能力、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能力和实习中掌握“ 三新”的能力。

(2)主动实践能力。指对土木工程实践问题的质疑能力、对土木工程实践问题的观 察能力、解决土木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土木工程实践协同工作能力、工程实践小组领导能 力、深入 工程设计的实践能力、深入工程施工的实践能力、探索性工程实践能力、专业基础理论的应 用能力和专业课知识应用能力等。

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1.理论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程测量与检测技能应包括工程测量、结构检测、道路检测和桥梁检测等方面的技能。 这些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常规技能。应届 毕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考核的首要技能就是工程检测操作技能。 由于毕业 生毕竟缺乏工程经验,不能马上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因此工程检测操作技能就成为毕业生 的基 本技能。理论课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在校期间具备熟练掌握常规的工程检测操作的理论知 识。同时,在教学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实践内容的教学,为提高学生工程测量实际能力 ,奠定坚实的基础。

工程技术应用技能应包括工程管理、工程施工技术中的新工艺、新技术并能发现工 程常 见技术问题和解决常见技术问题的能力。当毕业生在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在熟练掌握工 程检测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用人单位会将工作优秀者安排在适当的管理岗位上,从事工程技 术的管理工作。这也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第二阶段的考核。必要的施工计划、合理组织可 行的施工方案,实施过程中有关技术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这些是保证工程进度和降低施 工成本的决定因素。

2.实验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离不开建筑材料质量的验证试验、混合料的配比试验、施工 过程中分项工程及分部工程的质量抽检试验和交工竣工时的验收试验。学生毕业成为工程 技术人员后,这些相关的试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是经常性的、非常重要的工作。学生在校期 间所学的建 筑材料试验、建筑结构质量监测、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监测和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检测等课程都 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项目应覆盖工程全过程的的实验内容,精度要 求要符合工程实际的要求,以此缩短从试验室到施工现场之间的距离。

根据土木专业的特点,我们把四年的实验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考虑,坚持实验教学四年 不断线并将土木工程 的封闭实验室变为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实验条件。大 学一、二年级开展结合工程测量、工程材料、力学等基础课的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各种 实验 设备和仪器的操作,了解实验环境和实验室管理,掌握基础性验证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数据处 理的方法。大学三年级结合道路、桥梁、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安排设 计 综合性实验、建筑工程检测试验、道路检测与桥梁检测试验,由教师提出课题,学生组成小 组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设备,拟定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课题的报告和技术总 结。大学四年级学生进入了专业课学习,结合桥梁工程、砌体结构等专业课的学习,由学生 选择工程实用性实验课题,经指导教师推荐,经相关程序审批,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和 技术总结。优秀的实验成果,学校要给予资助。

3.工程实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 业实习。

认识实习的目的是增加新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感性认识,使其对本专业有一个初步的了 解。首先开设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将土木工程概论按专业学科划分成总论、力学、建筑、岩 土、道路、桥梁、结构、施工、防灾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分别由对此领域的应用、现状及 发展都了解比较透彻的、在该学科有较深造诣的专家或教授进行讲课。在期末的认识实习中 ,让同学们根据实习的感受,结合上课的内容写出图文并茂的实习报告,从而做到理论指导 实践,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感性认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

转贴于

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中,组织学生参加指导教师的科研、工程技术服务项目。在进行 特殊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中,指导老师聘请工程技术专家结合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疑难问 题,对学生进行精心指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接触到一些新的 技术问题,并指导学生对新技术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增长学生的知识面。在实习的过程中 ,为学生创造深入施工现场的条件,让学生真正接触实践,亲自动手,完成实际项目上的工 程测量、工程试验、结构检测、道路检测和桥梁检测等方面任务。

三、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1.项目教学法

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仅靠学生到施工单位实习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要求教师自始至终地结合专业特点,运用多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 实践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生产科研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 我校与施工生产单位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项目来自于教学基地。选择的项目要具有一定的 应用价值,能将某一个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与工程施工企业实际生产 过程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有独立制订计划并实施的机会,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能 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工作具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 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教师与施工企业专家共 同评价学生的项目工作成果。

通过项目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既 提高了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又使得学生通过实际的工作,锻炼专业技能,提高环境 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

项目教学过程的多样性使学生不仅具有实践能力而且具有发展能力,可以随社会的发展 和职业的不同而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可以在毕业后以一个熟练技术人员的身份立即进 入社会和工程施工生产领域。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选择,而且可以改变学生的从业观念 ,有助于毕业生得到社会的认可。

2.实录案例模拟教学法

开设实录案例教学课程,可以对毕业班的学生进行实际工程教育。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室 进行实例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一些实际问题 的感 性认识。尤其是对于工程测量、工程试验、结构检测、道路检测和桥梁检测等方面在实习的 过程中没有接触到的,或者是目前学校实验条件不具备的试验检测项目,都可以通过多媒体 进行演示。对于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新工艺和新技术,发现工程常见技术问 题和解决常见技术问题等方面,学校给予立项,组织部分教师深入工程实际,进行工程全过 程的实录,采集成影像教材给学生播放,并由教师配合讲座,从而使学生掌握施工全过程的 施工工艺。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管理课程的教学,由于教师普遍缺乏施工企业管理实践 工作经验,因此造成理论知识与施工企业实践技能脱节,造成学生也缺乏工程管理实践学 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真实的社会实践环境。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不能到 真实的工程管理岗位实习,必然降低毕业生的管理实践能力。我们采用模拟教学法构建师生 之间的互动平台,正确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工程管理实验教学,使学生在模拟的工程 管 理岗位上扮演职业角色,聘请有经验的施工管理企业经理加以指导,这就从根本上弥补了客 观条 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施工企业经营环境,可以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学 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晓.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 06(5).

[2]张季超,童华炜,张春梅.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2).

[3]孙文彬.加速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5) .

[4]时志军,李晓莲,李灵君.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天水师范 学院学报,2007(9).

[5]何培玲.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实施策略[J]山西建筑2008(3).

第2篇

以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为背景,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针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地方院校实际特点,基于基本能力、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技能四个核心层面,构建土木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当代高素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提供研究依据.

关键词:

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经过近20年的跨越式发展,大学的入学率已接近40%.伴随着高校扩招,一大批新升本科院校也开始开展本科教育.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院校由于本科办学历史短,其在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结构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其培养的毕业生难以适应行业及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企业加大了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力度.在新的形势下,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已成为当务之急[1-4].2014年6月22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发〔2014〕19号《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加快建立分类设置、评价、指导、拨款制度.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倾斜”[5].这为普通本科高校特别是新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实践教学环节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是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工程思维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本文在高校转型的背景下,分析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构建,并提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6].

1实践教学现状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环节组成[7-8].平心而论,大部分高校都非常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然而,由于客观原因,目前实践教学环节仍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1.1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目前,实践教学体系在制定时没有真实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标准的需求,与社会需要脱节.另外,实践环节内容的设置比较分散,几乎每学期都有,但时间较短,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衔接性.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形成环环相扣的教学体系,不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1.2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单一

目前,多数新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或多或少地存在实践教学环节资源不足,实验仪器过时落伍,不能反映当下新技术、新工艺的情况.实验课程以围观教师演示为主,学生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且实验课程中开放性和综合性实验较少;校外认识实习、施工实习也多以参观走访的方式,学生只能参与极少部分的工序,其余的大部分工序不得不采用放映施工视频的方式,缺少直观接触现场的机会.

1.3校内专职教师实践能力不强

高校的专职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懂理论知识、缺实践经验,导致其在实践教学中照本宣科,不能逼真地讲授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的内涵.另外,在目前的体制下,校企合作机制未真正地建立起来,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没有一个顺畅的通道到高校传授实践知识.

1.4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制度不严格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没为实践教学环节制定专门的考核评价办法.实践环节的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往往依附于理论课程同时讲授,成绩评定过多地参照理论课程的成绩.学生的实习调查报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成果通过抄袭的手段就能过关.此外,缺乏对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及发表学术论文的学分奖励机制,阻断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

2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

2.1转型背景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紧密联系社会,挖掘专业潜能,拓展实践平台,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高校必须面对的课题.在高校转型的背景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思路是:围绕满足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实践环节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实践环节教学从单一的专业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从传授知识向培养知识应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转变,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转变[9].

2.2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

2.2.1优化课程结构

实践环节教学体系的构建不能仅仅是对各个实践环节的简单排列,而应整合多门理论课程的实践内容,突出综合性、开放性、先进性及实用性.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首先,要精简理论课程的课时,以“必须”“够用”为度,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次,实践训练要注重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和学分比重,使得实践环节所占学分达到总学分的40%以上.再次,要将土木工程学科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时地补充到实践课程教学环节上,以实现实践教学内容的动态优化.

2.2.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行业用人单位对土建人才的需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构建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技能”四个模块为核心的实践能力结构[10].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习特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一个前后衔接、循序渐进、由单一到综合,贯穿全过程的纵向体系[11].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建筑五大员及CAD绘图员等资格认定,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进入工作角色,适应工作岗位,从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2.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硬件环境

基于“实践环节分层组织、实践场地整合重组、设备资源利用共享、教学内容推陈出新、人力资源优化组合、管理机制利于教学”的原则[12].构建“电脑仿真平台”“实验室平台”“工程实训基地平台”“校外产学研基地平台”四个硬件平台.(1)电脑仿真平台.主要承担工程CAD、工程概预算、PKPM软件、BIM软件学习及计算机技能训练等10余项实验任务和数学建模大赛、建筑结构大赛等竞赛任务.仿真平台采用计算机仿真和实物计算两种方式达到实训目的.例如工程造价采用计算机软件和手算相对比,还可以模拟建筑施工各个环境等.(2)实验室平台.包括建筑材料、力学、模型、土工、交通土建、工程测量及道路与桥梁等实验室,分别承担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建筑材料、土力学、工程测量与测绘、混凝土结构设计等相关课程的拉伸压缩、纯弯曲梁正应力测试、水泥试验、土壤密度测试等实验任务.(3)工程实训基地平台.加强实训、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训基地[13],不断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完成包括基坑开挖、地基处理、模板制作与拼装、钢筋加工与绑扎、混凝土浇筑、门窗安装及工程测量等实训项目.实训基地平台提供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例如工程测量实训基地,让学生对工程测量的全过程进行训练.(4)校外产学研基地平台.建立教学与社会行业企业生产紧密结合的产学研结合机制,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让企业深度参与到人才培养中,逐步形成学校与企业协同合作的育人共同体.在产学研合作平台中,教师可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在利用自己的深厚理论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了解企业的技术工艺、施工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2.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在教师队伍上,应用技术类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师具有与专业相结合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所谓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从行业企业选聘一批高职称、高学历,既懂理论又精于实践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二是鼓励实践教学骨干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或者考取行业资格证书,参与项目建设,服务生产一线,到生产现场熟悉实践技能,及时了解施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自己的实践技能.

2.2.5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由信息监控、督导监控和管理监控三个子系统组成.实践教学信息监控主要通过建立实践教学秩序检查、实践教学信息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和满意度,同时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了解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而调整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它是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实践教学督导主要对实践教学环节和管理制度进行督促和引导,通过制定实践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对实践教学工作进行评估,从而实现实践教学不断优化完善,实践教学督导监控是促进实践教学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管理监控是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中心,它主要任务是通过搜集、分析和整理实践动态,为实践教学提供决策依据;并保证实践教学决策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

3结束语

转型背景下,实践教学对保证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开展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探索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方案,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技能四个核心层面,构建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结构体系.这对于提升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水平,加速高校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新征 贾涵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定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以巢湖学院为例[J].巢湖学院学报,2014(5):15-20.

[2]唐永泽.“转型建设”是客观需要与时势所迫[J].职教论坛,2014(36):19-21.

[3]罗明东.我们怎样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8):1-5.

[4]胡天佑.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理论问题[J].职教论坛,2014(25):31-35.

[5]国发〔2014〕19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

[6]周林聪,邱建慧.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4):130-132.

[7]吴晓,李宝斌.“三维一体”教学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155-158.

[8]刘勇健,李友群,刘广静.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J].高等建筑教育,2008(5):107-109.

[9]曹邦卿.土木工程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116-119.

[10]任国灿,汪宋良,邵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0):157-158.

[11]徐浩宇.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新模式[J].职业技术,2008(9):20.

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模式;

0 引言

建筑工程测量与计算机科学、电磁辐射理论、地球科学、航空摄影测量、大地测量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交叉性学科。其涉及的主要技术有: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平差理论、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化测图和施工测量等。这就决定了《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起点高、难度大,对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要求较高。

笔者围绕着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多种教学模式有效结合以及提高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等方面进行阐述,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今后的改革和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目前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适应21世纪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一言堂”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已经成为过去式,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启发。

1.1 科研能力培养

针对目前本科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人数明显增加的趋势,有必要而且是迫切需要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而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准确精炼的写作功底、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团队协作的团队精神等是科研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

开放的网络资源、快速的网络传输,使信息的获取越来越便捷,学生应学会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快速筛选并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利用一切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比如大部分本科生并不知道如何快速检索文献,教师可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提示学生借助文献管理和分析软件NoteExpress或EndNote可快速检索、下载和管理文献资料和论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准确精炼的写作功底,即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清晰流畅的表达出来是科研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舞台,鼓励学生进行试探性科研写作,参与科技论文报告会,提高科研报告能力。通过让学生自主研究感兴趣点,形成总结性报告文档,并到讲台上讲解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可以从文字协作、演讲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科研报告能力。

1.2 实践能力培养

南昌理工学院所特有的“产学研”教学模式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在《建筑工程测量》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实践创新。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善于思考、提出问题,对比各种分析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建筑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类专业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课堂实验和综合实训是两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课堂实验安排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直观的熟悉测量仪器的结构,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流程;而综合实训安排在课程教学结束后,使学生在掌握测量实验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展开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测量实践。

2 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2.1 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方法并举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其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直观明了,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优势,节省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板书的时间,可以简洁有效地给学生传授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和信息;亦可以更通俗易懂的讲解相关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在运用多媒体为主题的教学手段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是不容忽视的,应将多媒体和板书有效结合,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涉及大量的枯燥繁复的公式推导和算法运算,如果单纯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显然无法达到预定的效果,因此在教授时应该结合黑板板书进行演示,并对相关的难点进行详细的阐释,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公式和算法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2.2启发式互动教学

本科生的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教师授课时的个人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因而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相关的难点、重点做出整体的把握。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能深入浅出的带领学生领悟,重点讲清楚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对新算法、新理论的产生也要做相关的拓展,并要求学生课下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加深理解,最终学生以课堂汇报交流的方式共同探讨,从而形成启发式教学方式。

教师在课前或课后和学生应该多交流,认真沟通,注重互动教学,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学习难点和建议等,据此对授课内容做必要的调整,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授课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协作学习能力,通过学生在讲台上讲解所查找最新前沿理论知识培养其科研报告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教学成效

本文所提及的教学方式的有效融合,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知识进行测绘数据处理的能力,拓展了学生对建筑工程测量的认识和前沿理论的掌握,使学生有独立完成工程测量在城乡规划、资源调查、土木工程、土地测绘、工程管理、城市管理等方面专题应用的能力,为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有较多的学习主动权,可以使学生猎取知识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阅读面比较广,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把握更具前沿性;课堂汇报和讨论,可以督促学生加深对工程测量的算法和理论的掌握,也使他们的演讲水平和写作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感更强,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交流和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普遍反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学习效果非常显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更容易,而且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今后的学习深造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4 结束语

一切的教学模式都应该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索问题,在研究中成长和进步,在学习中学会做人做事。《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因而本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整个教学环节,教师既是知识的传输者,又是教学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的专业素养过硬、人格魅力突出。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不断改革内容,提高教学水平,真正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柳小燕.《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 测绘技术装备.2005(01).

[2] 张孝忠,周慧兰.高职“《建筑工程测量》改革与实践”课程研究初探[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1).

[3] 鲁玉芬,李运成.关于提高《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质量的探索[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4]李丽,鲁雷.《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8(01).

第4篇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路桥方向;土木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2-0049-02

1998年教育部颁布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其中土木工程专业是由原来的矿井建设、建筑工程、城镇建设(部分)、交通土建工程、工业设备安装工程、饭店工程、涉外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等八个专业合并而成。其中的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是土木工程专业设置的6个专业方向之一。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在“大土木”的框架下,有必要从路桥方向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入手,确立指导思想,明确培养目标,探讨课程改革创新的内容和途径,全面推动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实践。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重点应以确立面向21世纪的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为职责。要求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掌握现代化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基于以上原因,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具体体现在对学生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三个方面。

(一)知识要求

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对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工程测绘与工程制图的原理和方法、工程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和计算原理、工程施工和组织的一般过程、工程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结构选型和构造的基本知识、结构工程的设计方法以及相关软件的应用技术均能掌握,同时要求了解本专业的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本专业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二)能力要求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技能,获得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地基处理等领域的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三)素质要求

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科学与技术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术知识、经济知识和管理知识,对本专业学科范围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及其动向有所了解,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修养。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内容和途径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内容

按照课程体系改革指导思想的要求,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内容有:(1)制定新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2)了解本专业学科范围内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编写路桥方向课程体系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3)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办法进行改革实践;(4)建立实习基地,对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进行改革实践。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途径

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在课堂教学学时少的情况下,优化课程设置,整合和重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协调发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1.构建课程平台,明确专业方向。土木工程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桥梁港口工程、地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管理等。土木工程专业各个不同的方向,在基础力学、工程材料和结构分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为了适应学生就业市场的变化和单位对人才的合理配置要求,为了加强学生的工程能力与素质教育,在大学的前三学年,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搭建公共教育平台(即公共基础课程、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到第四学年由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即专业方向课程),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面向企业服务社会。

2.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点。在制定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上,应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设置。如将力学类、结构类、施工管理类及工程材料、工程测量课程等分别采用精简归并重复性内容,剥离共性理论性内容,重新构建课程等办法,避免课程的重复。同时,在课程间反复协调的基础上,修改课程教学大纲,使学科基础课实现“宽厚”,专业课实现门类多、内容新、学时精和信息量大。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的真正方向,较容易地解决“专业口径宽、学时少”出现的各种矛盾,以满足学生专业课学习的要求,满足毕业生在工作中的专业改向、新项目研究或继续专业学习的要求,为将来在不同的领域发展奠定基础。

3.提高教师素质,建设特色教材。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积极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同时还要进行科学研究,在自我学习提高的同时,有义务将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特色教材的建设中。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配套的系列教材是课程体系改革成果的载体和改革得以实现的手段,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方向课程体系的教材内容应相互协调,紧密结合工程实际,要与教学计划要求吻合,要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施,在路桥方向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中,我们编写出版了《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高速公路》、《道路勘测设计》、《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毕业设计指导》等十几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4.紧跟学科发展,培养创新思维。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创新思维是关键。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我们适当增加了法律、管理、工程经济和反映本专业新技术的选修课等,例如:《交通工程学》、《公路经济学》、《公路网规划》、《道路景观设计》、《公路测设新技术》、《地铁与轻轨》、《路面管理系统》、《路基处理技术》、《工程加固技术最新进展》、《道路桥梁检测新技术》、《midas Civil软件工程应用》等,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满足企业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例如:道路工程专题讲座和桥梁工程专题讲座。为了把握最新道路与桥梁工程知识,定期邀请设计院施工企业、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目前道桥工程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管理方法、新颖的设计方案、成熟的施工经验、成功的工程案例和最新的检测设备和技术。

5.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应用能力。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我们有实验课、工地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课外科技创新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逐步确立工程结构意识。根据课程的特点,对体现专业内容的实验,在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的同时,由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内容对实验小组的每位同学进行现场提问考核,重点考核实验的步骤、环节,确保人人会做。实验后学生要上交一份内容详细的实验报告。充分利用校外的实践教学资源,选择央企、大型国有或民营企业,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工地实习。时间视工程情况而定,一般在6周时间。首先,邀请工地的技术人员给学生介绍工程概况,然后,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现场参观,技术人员讲解技术要求,最后,学生根据所见所闻向技术人员提问。实习期间,学生在工地现场由技术人员安排工作,专业教师协调管理。实习后学生要上交一份图文并茂的实习报告。对专业课程设置的课程设计,例如:《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和《路基路面工程》等均设置1周时间的课程设计。教师列出主要参考资料,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基础资料、认真讨论不同的方案。在结构计算中,首先要求学生必须明确工程结构概念,再结合具体设计内容,引导学生重视结构构造问题,并按规范要求认真。设计后,学生要上交一本计算书和施工图。为了加深学生对桥梁结构的了解,熟悉各种桥梁结构形式、构件构造特点及传力特点,给出要求,让学生采用最简单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模型。通过做模型参加竞赛,使学生加深对各种桥梁结构形式构造的了解,让复杂的理论知识感性化,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进同学间的感情。

6.改革考核方法,挖掘学生潜力。学生成绩考核的本身,对教学改革有着明确的指导意义。学生成绩的考核包括:理论考试、课程设计考核、实验考核、实习考核、毕业设计考核及参加相关科技活动情况等部分。根据培养内容学分绩点的不同,在考核形式上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综合测试、大作业、命题论文、实习报告等多种形式。在考核内容上力求体现出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理解重点知识、灵活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这种考核办法改变了以前学生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尴尬局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挖掘其潜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通过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学改革要服务于社会,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使学生真正具备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以实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贾萍,吕恒林等.土木工程专业方向课程教学研究与

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0,(2).

[2]李杰,李娜.交通土建方向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探

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0,(2).

[3]马慧彪,李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

[J].高等建筑教育,2010,(3).

第5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 体系改革 应用型

引言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实践性教学环节地位逐步得到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同时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目前,高校在实践教学与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实验技术人员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流失严重,管理水平薄弱,相近学科的带动与辐射较少;贵重仪器设备利用率低,维护维修费用高,相关配套服务跟不上;能够长期稳定连续接纳学生实习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多,出现了集中实习少、分散实习多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实习实训的效果;对实践教学投入不足,特别是对实验耗材、实习经费和毕业论文设计的投入不足。

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为载体,针对现在高校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初步探索,以培养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土木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结合工程类专业的特点,构建了“三模块”(施工与管理、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四层次”(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和工程实践)、“三结合”(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科研队伍和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训)、“四保障”(制度保障、安全保障、管理保障和考评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

1.三模块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的需要,将教学观念从传统的“以知识输入”为导向改变为“以能力输出”为导向,按照专业教学方向分为“三模块”即:施工与管理、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又根据实践环节的性质分为六类,即:计算机应用类、实验类、实习类、课程设计类、科研训练与科技创新类和素质拓展类。根据每个模块的教学方向不同,学生选择某一模块,因材施教,体现人才分流培养。例如,在课程设计类的实践环节中,施工与管理模块可侧重于施工技术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计等,结构工程模块可侧重于钢结构课程设计、建筑制图课程设计等,岩土工程模块可侧重于基础课程设计、挡土墙(或深基坑)课程设计等。三个模块的教学之间有交叉也有不同,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择业方向不同、毕业去向不用,设置不同的实践内容,以满足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

2.四层次

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将层次清晰、逐级递进的实践教学分为四个层次,即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和工程实践。

①基础实践

以各门课程实验和初步的工程训练为主要形式,将传统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技术性或技能性实验,通过土木工程测量实训、工种技能实训、工程应用软件培训以及全国大学生的各类竞赛等掌握工程一线需要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职业习惯,使其树立初步的工程意识,为专业技能训练奠定基础。

②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具有强烈的综合性、研究性,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通过综合实践的教学环节,使学生的知识由理论上升到实践,从根本上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主要以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为主,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辅,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和初步的创新实践能力。综合实践包括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等综合实践。

③创新实践

创新实践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实践性教育,将实践教学纳入科研、教改等实践项目中,从实践中创新,实现实践内容、方式、目标多元化。可以通过大学生实验室开放项目等方式,由学生自主设计、自行操作,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负责审查、监督、指导,使学生的思维不拘泥于理论知识的条条框框中,更大的挖掘自己的创新能力与自主精神,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实验室的开放力度,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④工程实践

工程实践主要通过本专业教师和定点企业内工程师联合培养指导,学生深入施工现场,接触实际工程,较深入的了解施工工艺过程,巩固加深所学有关专业课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工程实践包括学生到企业认识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形式。

3.三结合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的需要,实践教学按照专业教学方向分为“三结合”,即: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科研队伍、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三结合模式。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改变以往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现象,从本质上提高师生和高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有些高校的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教学全部结束后,或者是将实验课单列成一门课程,这样会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同步的现象,教学效果相对比较差。以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课程《建筑材料》为例,在学生学习完《混凝土》这一章节内容后,就可以进行相关的混凝土试件制作成型以及混凝土和易性测定等相关的实验。学生有了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动手操作相对容易,而且也节省了实验课上的讲解时间,可以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思考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实践教学与科研队伍相结合,可以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到科研当中,更大程度提升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指导,可以节省时间,利用更多的时间研究学术,同时也有利于自身提高。

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训相结合,把一部分实验操作放在校外实训过程中进行,既减少了学校对于场地、材料以及专业指导人员的资金投入,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在大三或者大四提前进入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形式,更早的熟悉真实的操作环境,同时有利于企业录用部分优秀的学生,也减少了学生的就业压力。

4.四保障

①制度保障:构建校内实验室以及校外实训实践的制度保障体系,确保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出色完成实验教学的前提下,实现平稳有序的发展,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服务。

②安全保障:构建实践与实训环节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制度,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让学生远离危险源,确保实践实训过程安全平稳有效的进行。

③管理保障:构建企业、学院、中心三级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为通过行政行为计划、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和调控实践教学过程,实现实践教学的整体目标。

④考评保障:构建由社会、学校、中心、学生等多层次构成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保障系统,主要负责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评优和鉴定。

二、结论和成果

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以实践技能训练为目标,以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改革为保证,通过三模块、四层次、三结合和四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式,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优化的、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优秀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满足社会对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常薇,肖媚燕.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与改革[J].中山大学报论丛,2006(2)

[2]蒋爱凤,胡喜.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4)

第6篇

关键词:注册岩土工程师;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18-02

自2009年我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正式实施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制度以来,注册岩土工程师可在规定的执业范围内,以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名义在全国范围内从事相关执业活动;未取得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的人员,不得以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名义从事岩土工程及相关业务活动[1-2]。作为一种行业准入制度,这有利于提高岩土工程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利于行业国际化;也将成为高等学校岩土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标,推动着高校专业教学改革,使之紧紧围绕行业市场,为岩土工程行业培养较高执业素质的专业人才[3-5]。

一、我国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简介

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分为基础和专业考试。

1.基础考试。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基础。考试分上、下午两场,均为单项选择题,涉及的考试内容包括:(上午)高等数学、液体力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经济学;(下午)土木工程材料、岩体力学与土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岩体工程与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结构力学与结构设计、职业法规。

2.参加基础考试合格并按规定完成职业实践年限者,方能报名参加专业考试。专业考试分2天进行,共四场,开卷考试,分别考查岩土工程专业知识及案例分析。专业考试内容包括:(1)岩土工程勘察;(2)岩土工程设计基本原则;(3)浅基础;(4)深基础;(5)地基处理;(6)土工结构与边坡防护;(7)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8)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9)地震工程;(10)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11)工程经济与管理。涉及的行业规范、规程有40本左右,每年的规范清单都在增删。

专业考试合格后,方可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证书》。

二、现行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制度作为一种行业准入制度,明确了其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作为一名合格注册岩土工程师应该懂勘察、懂设计、懂施工、懂监测检测、懂法律法规,既要懂得地质方面的知识,又要懂得力学、土木工程专业方面的知识,要求是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高等院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如今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制度对人才提出的更全面更综合的要求[6]。

目前,高校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1)课程设置不全,与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内容相比,学生专业知识面窄,不能兼顾地质、力学、土木工程等各方面理论知识。(2)培养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弱,工程意识不强,不利于岩土工程工程的开展。

因此,发挥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考试制度的指导作用,对现有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三、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我校自2005年首次招收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以来,为了适应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制度,在专业课程设置、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环节调整、教学方法改进、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

1.专业课程设置。在专业开设初期,比较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大纲,与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内容,培养大纲能够基本涵盖了后者基础考试的大多数内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课程设置不完善;部分课程课时少、开设的顺序欠合理。比如缺少地震工程、特殊性岩土等内容,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安排在工程物探、原位测试等课程之前。

经过多次的培养大纲修订,在最新版的2016年版培养大纲中,学科与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包括:基础工程、土力学、岩土工程概论、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混凝土结构、工程物探、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基坑支护、地下结构、隧道工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地基处理、边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与评价、岩土工程勘察、环境岩土工程、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与建设法规、建设工程经济、工程监理概论等等。这几乎涵盖了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的所有内容,这对于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

2.课程与教材建设。在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中,地震工程、特殊性岩土是必考内容之一。过去我们对这部分内容讲授不够重视。在最近由本专业教研室组织编写了《基础工程》教材,将之前未重点讲授的“地震工程”内容集中编成一章重点讲授,还专门介绍了岩土工程师执业制度的相关内容;同时也申报了土力学、基础工程等精品课,由全体老师共同建设。而对于特殊性岩土这部分内容,也在《岩土工程勘察》课程中重点讲授。

3.教学方法改进。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主要考查的是对相关专业规范、规程的熟练应用能力,因此,在专业课程授课中,均要求学生配备有相应的最新版的规范或规程,大学四年下来,基本上能把岩土专业中的主要规范、规程过一遍,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建筑基坑支护规程》、《建筑地基处理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等。在上课过程中,以教材内容为主,结合相应的规范或规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基本原理等的同时,也了解规范的规定,这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走上专业岗位时能更好地应用规范。

4.实践教学环节调整。在高校中,学生工程意识淡薄、实践能力不强的现状较为普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参加工程实践的机会太少,这对其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快速适应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制度是不利的。因此,在专业教学中,均将专业课程向实践工程做一些倾斜,加强实践基础的建设,调整实习、课程设计等内容,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5.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教师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培养效果,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且具备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在讲解专业理论的同时,结合实际工程,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具有教师资格及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论

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制度的推行,使得岩土工程行业越碓焦娣叮也必将加速我国岩土工程与国际接轨;同时,也为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指明了方向,推动高等学校土建类岩土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通过对我校现行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分析研究、探索,包括岩土工程课群的设置、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环节调整、教学方法改进、师资队伍培养等,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提出了进一步的改革措施,使专业教学不断向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靠拢。

参考文献:

[1]高大钊.注册岩土工程师与岩土工程体制[J].岩土工程师,2003,(11):1-4.

[2]付旭.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制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白哲.从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探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37):46-47.

[4]李飞,霍宁.我国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制度与高校教学改革探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1):106-108.

第7篇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规范化、法制化的全面质量管理逐步推行,工程测量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工程测量;人员素质;现代科技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一、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在目前各种思潮激烈碰撞、价值观念日趋多样化的情况下,工程测量技术人员只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工程论文范文奋进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立稳人生坐标,在各种考验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对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的抵御能力。

二、丰富的专业知识随着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相关技术之间的有机地结合,测绘科学正在向实时化、动态化、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信息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因此,未来的工程测量技术人员必须以先进的思维方式、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巧、科学的管理方法为依托,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拓宽专业领域。在熟练掌握测绘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运用各种测绘仪器设备、有效解决各类工程中的测量问题的基础上,将经典测绘方法和先进技术、传统仪器和现代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借助全站仪、测绘机器人或自动测量系统等新型设备,进行测量数据自动采集、处理和分析,逐步推行数字一体化作业方式。正确运用GPS技术进行控制测量、施工放样和快速定位等,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卫星获取基础地理信息,并为建立各个领域的专题信息系统提供不可缺少的数字地理空间信息,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的水平不断提高,为实现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城市、数字家园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

三、广博的相关知识一方面,由于测绘工程贯穿于各类工程的始终,而这些工程主要涵盖土建、水利、交通运输、电力、地矿、农业、林业、房地产、海洋等领域。从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竣工到营运管理等过程均离不开测量。测量技术人员在各类工程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设计者和施工者之间的中介人。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测量技术人员必须熟悉相应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保证施工各阶段严格做到:“按图放线,按线施工”。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各种管理制度如何与国际上认同的制度相兼容,已经成为摆在各个领域的重要问题。注册测量师作为众多注册工程师中的一种,及时引入能提高测量人员素质,促进对外开放,开拓国际市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家和地区,注册测量师制度已实施很长时间,并享有极高的威信。就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而言,各类专业测量师所从事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土地测量师”可承担地籍测量、工程测量、大地测量、摄影测量、水道测量等业务;“工料测量师”可在房屋建筑、土木工程、城市开发以及矿业、石油化工方面进行成本预算咨询、成本计划、招标与合同、工程结算和工程管理等工作;“产业测量师”可开展产业调查及估算、地产买卖、物业管理等业务;“建筑测量师”则在建筑物的策划、兴建、保养、收购等方面提供法律、设计、文书、监督和保险等一系列的服务。如此等等,这充分说明注册测量师所承担的工作,涉及范围之广、运用相关知识之多是超乎我们所想象的。因此,对我国工程测量技术人员而言,必须加强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地矿工程、海洋工程、房地产管理、法律法规、人文社科、工程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调整知识结构,适应专业工程师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四、娴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是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信息的世界,计算机正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迅速深入到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地方和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作为信息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测绘科学,与计算机的联系非常紧密,甚至密不可分。从野外数据的采集、内业计算、处理、分析、绘图到信息化管理,都离不开计算机。工程测量技术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广泛运用计算机进行测量数据处理、图形绘制、图像处理、程序设计、系统管理等。积极探索计算机在测绘科学中应用的新方法、新途径,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为各类工程建设提供实时的、可靠的、多维的信息资源。

五、高超的外语水平近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特别是入世以来,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加紧密相连,人才的流动、市场的竞争,将给工程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内人士在境外承担工程建设项目或在境内承担外资、合资企业工程建设的机会越来越多,外国公司在我国承揽工程项目的情形也将不足为奇。中国人与外国人的接触与交往日益频繁,而注册测量师制度的推行,更有利于测量人员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从而迫切要求工程测量技术人员具备高超的外语水平,能看懂外文资料、签订外文合同、制定外文计划、听懂外国语言、顺利与外国人交流,很好地履行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提高自身执业水平。

六、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的责任感在工程建设中,测量人员的造假,即编造假数据、假资料,撰写假报告等,或图省时省力,提高效率,或在检查验收中蒙混过关,或为施工单位提供施工方便,无论用心何在,均会给工程建设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工程测量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的责任感,要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真正发挥测量人员在工程建设中的“尖兵”和“眼睛”的作用。

总之,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每一个工程测量技术人员,都必须牢固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实现跨世纪发展战略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8篇

摘要:为了培养应用技术型、创新创业型人才,文章从建立基于专业认证导向的桥梁工程测量实践课程体系;紧密结合中铁国际班培养模式,完善应用技术型、创新型人才培育两个方面论述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桥梁工程实践课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双一流;桥梁工程;实践课教学

一、建立基于专业认证导向的桥梁工程测量实践课程体系

华东交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桥梁工程专业于2006年开始本科招生,以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务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建成了完善的教学体系,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点,为铁路和地方经济建设等培养了大批桥梁工程技术人才。桥梁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分支,工作内容为解决社会需求的实际问题,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计算能力,也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随着江西省出台“双一流”建设方案,指出通过加快建成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大学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路径。在此背景下,我校土木建筑学院桥梁工程专业进入双一流建设体系内,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凸显,但课程体系构架、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完善,使得当前桥梁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建立基于专业认证导向的桥梁工程测量实践课程体系尤为重要。首先,我校结合江西省“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对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前沿性和实践性进行论证,对2018级后本科教学大纲进行修订,调整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其次,我校将学科最新发展成果作为教学的新内容,突出该课程的“三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计算)教学特点;在实验实习环节,通过分级设置实验实习,分层指导,注重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最后,我校瞄准学科发展前沿鼓励双语教学,逐步开设“桥梁施工”“桥梁工程测量”等双语课程。

二、紧密结合中铁国际班培养模式,完善应用技术型、创新型人才培育

学校构建包含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培养与创新意识培育的分层递进式校内、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教学体系。基础技能训练模块夯实技能基础,专业技能培养模块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培育模块提升学生工程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作为原铁道部高校,我校与原铁道部其他单位长期保持合作关系,为铁路部门输送大量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和实习基地主要以中铁各工程局为主。一方面,我校中铁国际班为瞄准“一带一路”海外基建市场,与中国中铁联合成立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主要工作地点为海外国家,对专业知识和外语具有较高的要求,这是我校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主要人才培养方式。针对国际化基建市场需求,在开展桥梁工程实践课时,我校积极主动与中铁各单位沟通,中铁国际班学生采取就近工程实习实践的原则,只要周边有中铁在建基建项目,学生就可以参与相关的工程测量实践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在现场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际工程的测量,提高学生参与实际工程的兴趣和成就感,利用施工单位的全站仪直接进行实践教学,做到将实践课的课堂放在工地上。另一方面,为了保障应用技术型、创新型人才培育的可持续发展,抓住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核心,我校提出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具体实现方式如下。第一,有专任导师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培养学科与专业意识;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合理选课,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进程,督促检查学生按时完成学业。第二,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社会实践、论文写作、学术研究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专业分流,让学生明确自己毕业后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通过学业导师制,每个专业导师定点协助指导数十名学生,指导周期从大学入学开始至毕业就业,学业导师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交流相关指导经验和进度,及时调整指导进度,解决实践教学学生多、导师少的矛盾,让其他专业导师也能参与实践课的教学;通过与中铁等施工单位的主动联合教学,解决教学仪器型号和数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问题。

三、结语

随着江西省“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启动,地方高校建设面临机遇与挑战,急需对学科专业本科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我校结合桥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紧跟“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优化课程构架,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创新型、复合型课程体系。学校通过建立基于专业认证导向的桥梁工程测量实践课程体系,根据学业导师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紧密结合中铁国际班的需求,开展相关的双语教学,将学生协调到周边实际工程进行现场教学,让实践课的课堂设置在实际工程中。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以适应“双一流”背景下实现本科教育人才具有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第9篇

关键词:工科大学; 课程设置; 教材编写; 建议

目前,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不但文科、理科如此,就是连就业门路非常广的工科毕业生也遇到了难题。是不是中国人才已经呈饱和状态?各公司、各企业、各单位招聘技术人才非常困难,不少地方打出了十几万年薪招聘一个熟练技术人员的广告。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据调查,北京市33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近几年招聘的大学毕业生,不善于使用现代化管理方法的占57%,难以开发新产品的占54%,不善于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反应的占48.5%。我们采访了10家招聘单位的负责人,他们认为,大学毕业生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缺乏实际应用能力,眼高手低、自命不凡、好高骛远、急功近利、没有团队精神、不能与同事和睦相处。据我们对100名已参加工作的大学生的调查,他们认为,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陈旧,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这些知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比较直接运用的,只有20%―30%;感到有间接意义的知识,只有30%―40%;而剩下的30%,则对工作和自己本身都没有多大价值。

造成上述情形的原因很多,但是,课程设置不科学,教材编写不合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目前我国工科大学的课程设置大致分为公共必修课,即高等学校中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的课程,(如《马克思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等数学》、《大学计算机》等);专业基础课,即专业技术基础课(如《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混泥土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隧道工程》等);工具课,即为学生顺利地学习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或进行科学研究,掌握必要学习与研究方法与手段而开设的课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如《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等。

目前,工科大学各专业的公共课教材,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计算机》、《大学英语》等大多采用理科大学通用的教材,一些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也基本上采用理科大学教材,一些专为工科大学编写的基础理论课程的教材,也力求向理科大学教材看齐,这些教材大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内容陈旧。教材编写者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人类所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过分地强调教材的内容必须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正确、可靠的事实和理论,因此,一些最新的、前沿的科研成果,由于还没有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而被排除在教材之外。因而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的形势脱节,以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重理论、轻实践。从课程的开设来看,理论性的课程多于实践性课程,土木工程专业四年时间大致开设了50多门课程,其中理论性课程占三分之二以上,一些实践性课程的教材内容也以介绍理论知识为主。从时间安排上来看,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占四分之三,而其余四分之一的时间,其目的也是为了巩固理论知识。总之,工科大学的学习、实践是为理论服务的,这样的安排,从理科大学的培养目标来说,无可厚非,但从工科大学的培养目标来说,则值得深思。

(三)重知识学习,轻技能培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中国的教材,包括工科的工具课教材,都是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中心这个体例来编写的。教材内容是传授基础知识,教材后的练习,包括实习、实践操作是为了巩固基础知识,对学生的要求,是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大学四年过去了,学生们的基础知识的根基是很牢了,可是毕业后到社会实践中才发现,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基础知识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社会需要的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技能,而基本技能正是我们大学生所缺乏的。这是大学毕业生不受欢迎、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原因。

那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对工科课程进行科学的设置,编写出一套符合工科大学培养目标的教材,是极其重要的步骤。那么工科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正确处理好理科与工科的关系,以突出工科特色

谈到高等教育,人们往往将理、工科相提并论,前面我们也分析到,在设置工科课程、编写工科教材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向理科靠拢,以致影响工科人才的培养。这里重点分析一下理科与工科的区别:我们认为,理科姓“理”、名“科学”、号“理论”。就是说,理科主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以培养理论研究人才为目的;而工科姓“工”、名“技术”、号“应用”。就是说,工科主要培养学生的技术才能,成为应用型人才。那么,工科课程设置,教材的编写,要以培养技能、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当然,技术需要科学的指导,但是,工科生掌握科学知识不是目的,他们的目的是把科学知识转化为思维、转化为实践能力、转化为实际操作。因此,必须加强专业技术、实践操作的培养。

二、正确处理好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关系,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

传统观念认为,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越广博、越扎实,他今后的发展前途就越大,获得的成就就越高,其实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其实,一个人掌握的有关基础知识,是有一定的范围、一定的限度的、没达到一定的范围、一定的限度是会影响到他的发展的,但是超过了那范围、那限度,知识与前途、成就就不一定成正比,俗话说,登山何必扛着船,花太多的时间、太多的经历去学习一些与他专业无关的知识,就不但没有必要,而且会适得其反。试想一下,航空、航天知识、超导物理知识、深奥的古文学知识,对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到底有多大作用?如果钱学森花很大的经历、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历史知识、伦理知识、地理知识……,他还有精力去从事他的专业工作,还会做出今天这样的突出贡献吗?

一个人公共知识的范围与限度,就中国教育而言,具有中学毕业水平就差不多了,美国高中毕业生的知识水平,大约相当于中国高中一年级水平,人家培养出了那么多的世界大师。

与公共知识相比,专业基础知识更加重要,与专业基础知识相比,基本技能更加重要,而基本技能是靠实际操作练出来的,不是靠钻研书本钻出来的。试想,哪一个奥运冠军、歌坛明星、修理高手、焊接大师是靠记名词概念、公式定律、背教科书练出来的。

为了挤出时间,让工科学生练出过硬的技能,有必要对大学课程设置进行合并删减,就土木工程而言,《大学英语》可以和《土木专业英语》合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和《心理健康调适》合并,《马克思基本原理》可以和《自然辩证法》、《思维方法与艺术》合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以和《建设法规》合并;《大学计算机》可以和《计算方法与程序设计》合并,《公共关系学》可以和《当代国际关系》合并……这样至少可以挤出一期的时间来加强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正确处理普遍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关系,以突出个性化教育

中国教育,习惯于一刀切,统一的《课程标准》,统一的教师,统一授课、统一的考试。统一的教材学好了,统一的考试就合格了,专业人才就培养出来了。这种模式对普及初等、中等教育,培养普通劳动者,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以制度为本位、以划一为标准、以牺牲学生个性为代价的教育模式,并不适应高等教育,因为高等教育的关键之一,是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个人特点、职业倾向选择学习、研究方向。为了弥补这种培养模式的缺陷,可以参照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设置下面一些课程:

(一)专业基础课:如《高等数学》、《土木工程概论》、《土木专业英语》、《建设法规》、《技术经济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土力学》、《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学》、《工程经济》、《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产品技术创新》、《建筑结构试验》等。

(二)指定选修课:如《土木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施工》、《混泥土结构设计原理》、《结构抗震设计》、《建筑结构试验》、《建筑设备》、《高层建筑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监理》、《公路施工组织与预算》、《路基路面工程》、《隧道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环境工程》、《港口工程》、《海洋工程》等。

(三)任意选修课:如《中国建筑史》、《欧洲建筑史》、《美国建筑史》、《建筑与美学》、《生态建筑学》、《建筑与气象》、《建筑与水文地质》、《建筑与地球物理》、《中国古典建筑艺术》、《欧美建筑艺术》、《建筑环保概论》、《中小型民用建筑》、《市政工程设计与建筑》、《园林设计与建筑》、《建筑污水净化与废水处理》、《农村住宅设计与施工》、《体育建筑设计与施工》、《建筑工程投标及合同签订技巧》、《建筑机械概论》、《国际劳务市场与对外劳务合作》、《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等。

四、正确处理好知识型教材与应用型教材的关系,以突出教材的应用性

我们编写教材时,要注意从知识课程转变为现实课程,改变单纯以教材为载体、以学科知识为表现形式,脱离社会实际的、单一的知识性课程形态,建立学科知识与实际操作、课程实习活动相统一的大学课程观。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照美国发现法教学用的教材的做法,按照下面体系来编写教材:

(一)创设符合某一项知识传授的环境,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二)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用以前的知识和技能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讲解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规律、原理、定理、公式;

(四)学生熟练地掌握教学的内容;

(五)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再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这样的编写体系,遵循了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上升为理论,再用这种理论来指导实践这一科学研究的认识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

五、正确处理历史、现实、未来的关系,以立足现实、展望未来

中国的教材,讲究体系的完整性和理论的博大精深,过分讲究理论的绝对正确性,强调要经过历史考验的东西才能进入教材,因此注重于历史,忽略了前沿科学。

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我们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我们的教材内容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历史的东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就讲,其余的就少讲或不讲。教材的重点是把当代最科学的、最前沿的的先进东西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世界一流人才;同时,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引导学生跨域现实,引领该领域的世界潮流。

工科大学课程设置,教材的编写,是关系到工科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旧的工科大学的课程设置、教材非改革不可,这是天经地义的。我们不敢说我们的设想就是科学的、合理的、完美无缺的、我们抛砖的目的是想引起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引起编写教材的专家、学者的注意、引起工科大学师生的共鸣,大家共同努力,以实现工科大学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小余等.对于教材编写的四点建议.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2007.04

第10篇

关键词: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改革思路;综合能力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084

1 测绘工程英语专业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工程人员出国进行项目建设与对外交流已经趋于频繁,测绘工程从业人员作为项目建设工程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员,出国工作的情况必不可少,英语已经正逐渐成为其工作语言[1];此外,测绘工程专业所操作和掌握的仪器、软件等多数为英语操作系统;因此作为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听、读、写能力来讲对于日后从事海外建设工作和专业技能的提升都显得十分重要。但在具体教学环节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1 教材完整度不够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材,提供的都只是纸质内容,并没有提供配套的电子内容方便教师备课,制作电子课件;此外也没有提供配套的音频内容来帮助学生进行正确朗读发音;加上多数学生都只是“哑巴”英语,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难以达到良好效果。

1.2 课堂内容不够新颖

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一昧讲解而不注重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很难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个性更加自我,更多注重的是自身兴趣所处之处。因此,对于测绘工程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内容,要采取更多、更新的手段和方法来吸引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诸如“拼图游戏教学模式、宾果游戏教学模式、个人演讲模式、小组派对模式”[2]等。

1.3 考核方式陈旧

多数学校在设置专业英语考核方式上,都会将其设置为考核模式,结果往往是学生在结课后花费少许时间撰写结课作业作为考核内容;多数学生对待作业态度不认真,互相抄袭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考核的方式与内容多流于形式,并无太多的实际作用。

1.4 教师英语素质不高

虽然测绘工程专业的教师都有着强厚的专业知识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专业英语教学方面能胜任的并不多[3]。多数教师在自身进行学业进修及学术研究方面并没有太多接触和学习英语的机会,没有学习和掌握系统的英语知识及教学方法。因此,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就成为了一个“烫手山芋”,几乎没有教师主动承担这门课的教学,多数都被摊派到年轻教师的手里。

2 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结合文献研究与自身在从事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工作中的实际体验与感悟,对存在的问题作出以下的几点思考。

2.1 完善教材

在教学活动开始发生之前,选定教材以后,可以联系学校内外语学院的专业教师或者外教,联合录制教材内容的音频内容。此外,针对电子课件的制作,应提前制作,保存,以方便日后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

2.2 改革课堂内容

课堂内容不应局限于对教材内容的讲解,要结合专业,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讲解,譬如关于测绘方向发展或者科技进步的一些外文报道等,都可以作为课堂的讲解内容。此外,还应该针对学术文章的摘要翻译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进行科技文章写作及翻译的技巧,由于这些关系着学生毕业时的论文写作,因此,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太高学生学习的动机。

2.3 综合考核

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时,不应该从一个方面即学生课程作业方面进行考核,应该从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读、听、写、翻译及课堂主动性程度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考核。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单词默写大赛、文章诵读大赛等来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掌握的能力。

2.4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应该针对测绘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可以成立专项资金资助教师进行学习,也可以聘请外语专业自身教师对全校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普及英语的系统知识,并传授好的英语教学方法与经验;此外,还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专业英语教学的交流研讨会,进一步提高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师的理论水平与业务水平。

3 结语

本文从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和考核方式及提高教师的专业英语素质等四个方面对测绘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进行分析与探讨,得出了一些思考与改革的方法,这些方法有些已经正在实施,有些还未实施,需要下一阶段的教学实践来进行验证。此外,本文的探讨方面仍有不足,特别是针对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及模式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与研究方面还未涉及。因此还需要更深入和全面的探讨,以完善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余正昊,赵斌臣,姚志强.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07(51):12-13.

[2]刘艳.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4(23):9-10.

[3]朱庆伟,杨传福.现代测绘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分析与目标定位[J].矿山测量,2015,10(05):88-90.

基金项目:1.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应用技术型本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2016JGA425)

2.北方国际大学联盟第四期教育科研课题立项项目“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20140407002)

第11篇

【关键词】路桥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路桥作为我国目前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路桥作为整个交通运输网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将直接决定着整个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和通畅。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虽然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果,但是,在整个路桥施工项目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为整个交通运输网络的正常运营埋下了安全隐患,既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稳定发展,又严重威胁到整个交通运输的安全,因此,加强对桥梁的护养管理势在必行。

二.路桥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设计的质量不能达到要求

国外公路桥梁建设项目有着较为明确的产业政策以及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因此国外的公路桥梁施工项目在设计程序以及评估等方面,有着较为先进的经验,因此其勘测和设计的质量比较高。而我国的公路桥梁事业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项目库,同时由于专业人才的紧缺、设计任务的频繁而导致施工的项目可选择范围十分狭小,因此,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路桥梁工程的设计工作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

2.建设单位管理体制没理顺,管理不规范

(一)建设单位的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没有真正全面实施。如有的项目未实行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有的项目未实行监理制,仍是内部监理,或指挥部领导下的监理,监理水平不高,力度不够。

(二)建设单位缺人才、少设备、没经验。如少数建设单位没有懂土建的专业技术人员,工程检测设备和手段不完善,缺少专业化管理人才或是管理人员对施工不熟悉,既无大型项目施工管理经验,也无足够的管理能力。

3.工程监理机制不健全、监理人员素质低。

(一) 监理机构不具有独立性或只是相对独立。一个成熟的监理市场应是监理机构作为一种独立的中介机构存在,而不是挂靠在公路建设部门,具有双重身份,对外是监理,对内仍是一家。

(二)监理机构鱼目混珠、良莠不齐。三百六十行,行行可设公路建设监理机构,人人去做公路建设监理。隔行如隔山,匆匆上岗,监理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

(三)监理工作人员身兼多职,业务难以开展。监理人员人事上仍要接受原单位的管理,工作中仍要承担原单位分配的业务量,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监理工作,从而影响监理质量。

三.加强路桥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强质量管理,是正常发挥路桥功能的客观要求

路桥是整个交通运输网中的纽带,良好的路桥质量是整个路桥交通运输网络正常发挥其功能的基础。劣质路桥工程,不仅仅难以满足日渐增长的交通运输要求,更会有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在路桥施工过程中,科学化的路桥施工设计,规范的路桥施工,严格的施工材料设备管理,不仅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路桥发生质量问题的概率,更有助于路桥工程总体质量的提升,也为路桥正常发挥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2.是提升路桥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对公路桥梁的承载力和运输能力,甚至是平稳性,安全性,舒服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的管理,有助于提高整个路桥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可以保证整个高速公路网络的正常运营,保持运输时刻的畅通便捷,有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输能力,有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也更好的保证了人们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四.路桥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措施

1.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思想,认真做好质量管理准备工作

(一)深刻了解各种设计资料,施工的合同,熟悉各种施工规范

在路桥工程开始施工之后,施工单位要实施初步的人员培训,加强对施工人员对工程具体情况的了解。使得施工人员对施工设计图纸有更加深刻的把握,对各种施工技术规范更加严格的认识,熟悉,并能够落实到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来,要实施岗位权责制度,结合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编制科学有效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计划,并全面落实到整个路桥施工过程中去,严格执行。

(二)在做好各种施工准备工作的同时,要对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测评,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挑选,使得各个工序的施工人员都能够熟练操作相关的机械设备,严格执行施工规程,保证工程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坚持实事挂牌作业施工制度。

(三)要加强对各种施工过程中所要使用的资料的检测和试验,推进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的施工工艺的使用,并加强对各种新技术和新材料设备的推广。

2.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人员的素质提升。第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工程操作能力,避免操作失误。第二,要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将质量第一的施工理念深入每个施工人员的心底,并将具体的施工质量目标分布到每个具体的工序施工上,实施责任制,促进规范施工。第三,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提升,要严格规范操作,避免由于操作失误而出现施工安全事故,促进安全施工。

3.严格加强路桥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一)要严格做好施工测量工作。精确的工程施工测量是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相关的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导线点,中间桩和高程点实施科学有效的测量方式,并多次测量,使得测量结果能够达到闭合的标准,同时,要客观公正的做好记录,减小工程测量的误差,保证工程测量的精确性。

(二)加强对施工材料设备的质量检测。首先,要严格质量标准,加强对各种原材料和工程构件的质量检测。严格原材料和各种工程构件,配件的入场机制,对各种质量不达标,不合格的原材料,构件,配件,不准进入施工环节。比如,在水泥和钢筋的入场时候,要对合格证做出细致鉴定,并要在专业的实验室进行质量检测,质量合格才可以投入工程施工。

其次,要做好试验检测工作。在实施工程分项施工的环节要加强对各个施工分项的试验检测,如果有分项难以符合工程质量标准,要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集体分项其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调整施工工艺。并采取有效施工措施,对已经出现的质量问题作出及时处理。要坚持从试验后的数据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仅仅凭借经验做出决策。

最后, 要特别加强对砼、砂浆等半成品的质量控制。在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使用砼,砂浆等各种半成品,在相关的工程环节使用的砼,砂浆具有不同的等级要求时候,要在施工实验室的指导下,分别做出科学合理的配合平,并要实施挂牌作业制度,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挂牌的标准配合比,科学严谨下料,严禁违规操作,杜绝浪费。

五.结束语

总之,加强路桥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有助于提升路桥工程质量,保证整个交通运输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加快区域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路桥施工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刘成和 铁路桥梁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研究 [学位论文]2009 - 西南交通大学:项目管理

[2]刘进林 公路施工项目进度动态管理研究 [学位论文]2006 -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

[3]杨宏志 路桥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探讨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25期

[4]郑树荣 路桥施工项目质量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 《公路与汽运》 ISTIC -2003年6期

第12篇

关键词:三通三融三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建工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162-02

针对社会需求培养适应建筑行业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出的客观要求。山东省是建筑业大省,建筑企业数量达到8000多家,从业人员290多万,居全国第三位。作为山东省特色专业,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多年的建设发展中,不断深化“三通三融三证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同时,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探索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打造专业优势和特色。

根据专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必须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变“学科为本位”为“能力为本位”,使毕业生具有从事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一)职业岗位及能力分析

多年以来,建工专业成立了由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在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回访等方式,确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其中,核心岗位为施工员、质检员,其他岗位为预算员、安全员、资料员、试验员等。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学生应具备的专项核心技能主要涵盖对建筑材料与构造的认识能力、识图与制图能力、工程测量能力、工程试验能力、施工管理能力、施工质量的检验能力、编制和计算建筑工程造价的能力以及安全施工的管理能力等。

(二)课程体系设置

在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公共基础平台、专业技术平台+专业方向模块、个性化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技术平台和专业方向模块中,参照上述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总结归纳典型工作任务,把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理论和技能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构建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相融通的课程体系。整合传统的教学内容,淡化课程的学科性,如将建筑施工技术、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钢结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等课程整合为六门施工课程,将房屋建筑学课程调整为建筑构造与识图,增加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课程,开设建筑施工图识读、结构施工图识读等整周教学,并在最后一学期开设综合实训,以完成某一工程的识图、预算、施工组织设计等,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考虑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培养的需要,搭建公共基础平台,构筑个性化模块。个性化模块包括主题学习、选修课程、社会实践、创新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项目式、个性化的主题学习,包括建筑结构形式调研、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调研与分析、论文写作等课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实现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指导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选修课程从介绍行业企业先进技术、延伸专业知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设置,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在假期,分别以“思想政治教育”和“技术服务”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创新教育结合学生学习兴趣,设立特长生课题,教师课下引导学生参与,或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针对学生的个性开展个案式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整个课程体系实现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为专业建设与建筑企业人才需求对接创造了条件。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建工专业探索以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导向来开发课程,变传授传统知识为提升职业能力。在课程改革中,推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工作任务,以项目为载体设计课程。根据各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科特点,确定其课程标准,主要内容有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关联课程、学习内容和学时、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资源、教师任课资质、教学场地和设施要求、考核标准、学习情境设计以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依托施工技术实训场、土木工程检测中心、工程测量实训场等校内实训基地以及校外实训基地,以核心专业课程改革为突破点,如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施工、钢结构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等,融入行业标准和施工和验收规范等,保持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涵盖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设计、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课程进程表、考核方案、教学材料等。

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为例,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构件的受力分析,更要强化识图能力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融入《砼结构设计规范》、《G10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等,设置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图识读项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分组学习,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模拟图纸会审等环节,在识图的基础上,完成梁板配筋图的绘制、钢筋下料计算及模型的配置,同时,撰写学习论文,考核方式包括笔试、汇报答辩等方面。通过改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加强,对专业知识能够举一反三,综合素质有较大提升。课外根据后续专业课的需要,每学期发放典型建筑的施工图,让学生带任务看图,不断强化学生的识图能力。在课程改革中,体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同、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的目标。

顶岗实习促进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提升

顶岗实习是培养高职学生与工程实际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强化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就业能力,促进职业综合能力的提升。

顶岗实习的企业有学校统一安排和学生自主联系学校认可两种方式,参考学生的就业意向,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相通。为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学生在实习前要安排校内指导教师,实习中有企业现场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岗位制定实习计划,加强实习期间的过程控制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学生每天填写实习日志,从进入工地的第一天开始记录,记录每天在企业进行的实际工作和心得体会。(2)学生将每周的实习情况通过电子邮件、QQ、飞信等方式向指导教师汇报。(3)实习中期教师到主要顶岗实习单位走访检查。(4)实习期末要求学生返校接受全面检查并汇报答辩,检查内容有:顶岗实习情况鉴定、实习日志、实结。实习结束校企双方对学生综合评价,发放工作经历证书,实习企业优先录用顶岗学生。整个顶岗实习过程体现了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相融,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相融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在校学习期间,学生还可根据职业发展的方向,考取施工员、预算员、测量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学生毕业可取得“毕业证+职业资格证书+工作经历证书”,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教师执教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三通三融三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提供了可能性,对教师的执教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是连接学生与企业的中间人,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企业工作实践能力显现出特殊的重要性,是高职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高职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开放、综合的课程观念,具备开发和利用一切课程资源、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学组织领导者转化为课程研究者、设计者、实施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关注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

企业工作能力需要通过企业工作实践获得。从学校方面讲,要建立专业教师经常化、定期化、制度化的挂职锻炼制度,聘请来自一线工作岗位的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工作,带动并促进高职教师执教能力的提升;从个人角度讲,在教学研究和专业技术上要具备不断进取、不断反思、终身学习的能力等。经过多年的发展,我院建工专业形成了行业影响力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在专任教师中,有国家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2人、注册建造师3人、注册造价师5人、注册安全工程师2人、注册咨询工程师1人,一半以上的教师来自企业,具有高级工程师和工程师职称,工程实践经验丰富,为特色专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离不开深度的校企合作和良好的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我院建工专业已在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但特色专业建设是个系统工程,今后还要紧跟时代和企业的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武萍萍,孙世永.高职建工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0(18):12.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陈朝晖.高职课程改革与教师胜任能力构建初探[J].价值工程,2010(1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