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31 18:54: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第1篇

一、学生管理方面

1、九年级是初中阶段的最关键的一个年级,是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本学期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例如田径运动会、庆十一歌唱比赛、作文竞赛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磨练了学生坚强的意志,训练了同学们严明的纪律,进一步强化了同学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同学们在活动中一切行动听指挥,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2、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开学初,我们就召开了各班同学的“理想与目标”班会,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并教育他们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要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应该感谢父母、学校和老师为他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充分利用宣传专栏、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全年级形成一种弘扬正气,打击歪风邪气的良好氛围,对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3、狠抓班风学风建设,促进教学质量

好的班风学风能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此九年级以纪律为突破口,强化班风学风,要求各任课教师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对学风不太好的班级,提出整改建议,达到全年级一盘棋的模式 。并且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一入学,各班成立了班委、团支部让他们明确职责和任务,在班干部的选拔上,要求注重成绩和能力两个方面,以便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真正达到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目的。

4、结合课改精神,发挥学生特长

新课程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的特长和能力的培养。前半期我校专门成立了以九年级同学为主要对象的音乐、美术、体育兴趣小组,招收有一定特长的学生进行训练,现已取得良好的结果,九年级同学中已经涌现出了一批音体美特长生,为学生进入高中多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这也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拓宽了途径。

5、常抓安全教育不放松

安全是稳定,是关怀,是爱护。安全是学校教育的重头戏,为此,我们组展开了多次安全教育活动。让同学们树立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在校一天,安全一日”的原则。

6、抓好尖子生的辅导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定期与他们谈话,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各方面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尽可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在期中考试中有一部分同学脱颖而出象香世贵、杨雅娴等成绩达到了697 与695,650分以上的同学有16人,600分以上的同学有52人,550分以上的同学有91人,这为完成全县前200名以及一四中的升学人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发现了一批单科成绩特别优秀的同学,为英语、理化学科竞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教师管理方面

九年级拥有多数年轻教师,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今年随着新课程改革,我们九年级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但是,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机遇常常是给有准备的人”。这次新课程改革也给我们一个提升教学质量,打造一支和谐、活泼、充满战斗力的团队的契机。为此,九年级在教学方面作了一系列的工作。

1.加强课改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开学初,学校专门组织九年级任课教师进行座谈。为了此充分发挥年级组作用,每周进行教研组活动,每月进行一次年级组活动:学进度,研讨教学方法,相互听课,共同研究试题,缺少经验的年教老师向有经验老教师讨教,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了整个年级学科的竞争力,形成了和谐的教学竞争机制,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3.结合新课程理论,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

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如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新课程教学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最重要的难题。为此,九年级组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在课前精心备好了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做到备课全面,讲解精炼,训练得法,指导到位。在课堂上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质量。在课后要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论,回顾课堂教学的实际,撰写教学反思,这项工作不仅使年轻教师加快了成长的步伐,也使很多老教师获益匪浅。

4加强班主任工作,创建和谐班级

对于班主任,我们首先提出的要求就是要敢于吃苦、勇于吃苦,尽可能多投入时间,把班级工作做细做实,抓住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抓好养成教育,使学生一开始就能养成严谨规范的作风。要求各班主任都能根据学校的每周教育工作意见自觉上好班会课,出色完成各项教育任务,班级还要能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三、问题与反思

面对成绩,反思过去,我们感到在这一学期里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反思。

「 1 推荐与《2010-2011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工作总结》相关的内容:

· · · · · · · ·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1、学生的各种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有待加强;

2、不少老师任课量大,难有时间坐下来仔细研究新课程教学。

3、课外活动的开展,心理教育咨询等方面的工作,有待大力探索。

4、班级量化考核工作有待加强。

总之,通过半年的工作,九年级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少问题,但我们相信下半学期,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九年级全体教师的支持、配合和共同努力下,我们九年级的工作一定会再上新台阶。

相关分页:「 2

推荐与《2010-2011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工作总结》相关的内容:

第2篇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 九年级化学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039-01

对于传统的化学教学来说,通常都是一种单向的只为学生灌输课程内容,往往会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活动,这时学生所处的地位是被动的,会完全被教学方式所限制。但是,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大胆的开展其主动的认识活动,这样可以帮助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知识,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

1 参与式教学法的含义

参与式教学的涵义就是教师通过应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创建设立更多的让学生感觉轻松的、平等的教学氛围,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进行自我发现自身的优点,自我反思自身存在不足,自主的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更多的能力。

2 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2.1 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只有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里,才可以更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老师和学生双方面都参与到教学活动里面。所以,在展开课堂教学的时候通过创设让学生感觉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就可以让学生时刻在心情上保持舒畅,并且可以加快学生的思维速度,让学生的各种因素都能够保持最佳的状态。教师在教授的时候需要按照学生各自的思维特征,对教学的内容以及进度等进行适当的调整,尽最大努力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而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应该适当的改变一下以往的学习方式,将被动学习尽可能的转变为主动学习。

对于九年级的化学课程来说,会更多的注意到学生累积的知识经验以及实际的生活经验。例如学生在学习溶液知识的时候,可以先从他们非常熟悉的海水开始介绍;在了解钢铁的锈蚀现象时,可以先让学生调查对其影响较大的一些因素;在介绍燃烧所具备的基本条件时,可以通过灭火的主要方法进行导入。所以,教师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能够让学生更容易进行思考加深理解的情景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2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性学习

参与式教学模式可以说是一项非常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方式,它通常会围绕一个问题来引出教学,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探索问题的答案,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充分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利用教材中的活动板块、实验天地等富有特色的内容,为参与式教学活动提供更多的关于教学内容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充分理解这些内容设立的目的,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优化,让它们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效应。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生活中、新闻里的资源结合到教学中,遵循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挑选那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并且涵盖很多知识内容的事物进行介绍,从这些事务或者事件里找出问题,让学生探索问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学习到的一些化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并且可以让学生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社会问题等。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适当的将矛盾事件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在认知上产生一种明显的冲突,提出更多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教授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内容时,可以先播放一些地窖杀人等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的课堂学习当中。

2.3 增加实验研究的次数,让学生能够全程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只有多做多实践,才可以得出科学的研究结论。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设计试验方案,自行进行试验准备,自己开展实验活动,自动分析实验结果。对于山东版新的九年级教科书来说,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多参加实验,从实际出发,逐渐让学生从部分的化学探究模式过渡到完整的化学探究模式上,逐渐的加大学生实验探究的范围。例如在教授二氧化碳的水溶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完成,在进一步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相应的实验仪器,自己去设计实验的方案来完成探究。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按照实际情况来适当的调整实验,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实验当中来。

2.4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正确评价学生,培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参与式学习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让学生进行自行的反思,让学生在不断的交流和探索中逐渐的发现更多的知识体系。如果没有反思,就很难让学生消化知识。学生通过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更多的反思可以提高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主动性。不管是在课堂教授中还是实验活动里,参与式教学工作完成之后,学生通常会对老师的态度非常的关切,因此,教师一定要正确合适的评价学生。评价的时候不但要让学生得到结果,还应该鼓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去。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参与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引导,营造出更加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全面的成长。

参考文献

第3篇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的化学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我在忙碌中收获,在收获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在已有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学习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认识。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力求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以下是我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几点总结:

一、基本情况概述

本学期将迎来九年级期末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学期,对学生、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大的挑战。学生通过近半年的学习,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完成作业,并适当进行拓展,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基础不扎实,学习习惯不好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

二、本学期来完成的教学任务

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我的化学教学工作以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结合本班实际情况,突出九年级上册教材特点,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课堂成为他们尽情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让他们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自信,找到自己的兴趣,学到自己的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以圆满完成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

三、采取的教学措施和取得的成绩

1、课前认真备课,积极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并因材施教。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教师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有人文关怀的因材施教,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倡导教师要转换教学角色,由老师的教变为学生主动地学。此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认认真真地备课,深入细致的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我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向40分钟要质量。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化学素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做好中下生的课外辅导和优生的培养等各项工作。

化学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因为基础、个性差异,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功半事倍现象,差生面扩大了,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我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对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他们分为三个组:第一组为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的潜能。第二组为肯学,但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我做耐心诱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就有望提高。第三组为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有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把他们的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学习的效果就会好转。

3、认真批改作业。

在作业批改上,做到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讲评作业时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能及时认识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

4、重视丰富多彩的化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课前五分钟读、背诵重要知识点,适时让学生默写化学用语并进行比赛,优秀者给予奖励。指导学生在家里利用一些物品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增强趣味性。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生硬,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不足;学生考试成绩不稳定,对开放性灵活性题目训练、引导不够等,这些是我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学生的交流不够,对部分待提高学生的说服教育不够。

五、今后改进的措施和方向

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同科组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

第4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课;八年级;实验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70060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存在,大部分学校单方面地追求升学率,导致初中生化学实验技能严重“弱化”,加上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的时间又比较短,很多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常常在课堂上“讲”实验,或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或以做习题“验证”实验的方式来进行实验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对实验现象也只是一味地去死记硬背,根本无法从理解的角度去记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在慢慢削减,而他们的实验技能也只会越来越弱。

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教师的教学压力,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本文将对八年级开设化学实验课进行研究。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使初中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学会在实验中学习化学,能真正从心里喜欢上化学。

一、八年级开设化学实验课的目的

1.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就是开展化学实验。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体会实验过程的乐趣,才能使学生形成化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中考化学不仅仅考理论知识,还考查实验操作技能。在八年级开设化学实验课,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化学实验,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发现自身的错误并改正,掌握每一个实验的注意事项,熟悉实验中的化学用语,进而提高自身的实验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团队合作精神越发重要,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发展,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合作,善于合作,而实验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特别是一些相对复杂的实验,一个人是难以完成的,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团结合作共同完成实验,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二、八年级化学实验课的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化学实验的首要原则,因此,实验课上教师一定要特别注意强调可能出现的意外,防患于未然。在使用有毒、腐蚀性药物或实验过程中存在其他不安全因素的实验中,要特别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的操作程序和方法都必须与化学理论知识、实验方法论、实验教学论和化学实验研究相一致。在设计化学实验时要遵循科学性原则。

3.简约性原则

实验的设计要尽量体现简约性原则。八年级学生没有化学基础,所以实验步骤要尽可能的简单,实验时间也不宜过长,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畏难情绪。

4.趣味性原则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实验是学生对化学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化学实验的设计上,还应考虑实验的趣味性。化学实验与生活相联系,可提升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对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中体会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三、八年级开设化学实验课的成效

笔者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并结合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及学生实验报告的分析,现对八年级开设化学实验课的主要成效做如下小结。

1.学生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初到实验室的时候什么都想接触,完全把实验室安全规则抛在脑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可以明显看到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了。最初,学生上一节实验课会摔碎五六个试管或烧杯,到后面一节课下来,仪器几乎完好无损;学生遇到酒精着火也不会像刚开始那样慌张了,而且停止使用酒精灯时会自觉地盖灭;同学之间也不再嬉戏打闹;实验结束后,都会自觉地清洗仪器,按教师的要求摆放整齐。

2.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实验操作技能也有得到提高

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面的有条不紊,大部分学

生都能很好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其性质实验”中,学生学会了如何

连接

仪器,并且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步骤以及收集气体的方法,同时对“温室效应”的了解,让学生体验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进行“检验软水和硬水”的实验中,学生学会从化学的角度来认识生活中的水,加强了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很好地掌握了滴管的使用和振荡操作等实验技能。

3.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由一开始做实验时,即使出现与老师演示的现象不一致的情况出现,也不太在意,不会去质疑与思考,转变为每一次实验都细心观察,同伴之间相互监督,一旦发现现象异常,则会找老师解答,并且学会反思自己在实验当中的不足。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的实验”时,有些学生的实验现象是上层的蜡烛先熄灭,下层的后熄灭。学生发现自己的实验结果与老师演示的不一样时,会勇敢地请教老师,然后积极探究答案。

4.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且都积极亲历实验过程,特别是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实验,更是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自制酸碱指示”的实验,该实验中的各种素材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而且它是一个变色探究实验。神奇的变色现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且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源于生活,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探究、寻找科学规律。

由此可见,在八年级开设化学实验课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开设化学实验课,并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还可降低九年级教师教学的压力和学生学习的压力,为初中生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探究式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实施[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第5篇

关键词:课题式教学;微课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44-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17

一、课题式教学的内涵

课题式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并应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

课题式教学的特征是借助于一系列的课题项目来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学习、研究、讨论和设计,将教、学、做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它重方法传授,重能力培养,重学生主体作用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二、课题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课题式教学是研究式教学的一种,它是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不断探索、大力提倡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在中等教育中探索运用得不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中等教育更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学生在中等学校学习普遍面临升学压力,学校的老师在教学中也侧重理论的教学更甚于实践,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动手体验生活的机会较少。

(2)中等学校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实践者,虽然新课程改革呼唤更多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师投身课堂教学改革,但教师每天要应对各种考核压力,教学任务繁重,创新意识淡薄,缺乏自我觉察的能力,不注重自我的发展。

(3) 课题式教学实践周期长见效慢

当今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保鲜期”越来越短。人才学上的“蓄电池理论”告诉我们,一块高能电池的蓄电量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进行周期性充电,才能可持续地释放能量。那种一次性“充电”即可受用终生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因此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终身学习的人,这不应仅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也应是中等教育努力践行的育人理念。

课题式教学尽管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核心理念,但教学实践周期长且见效慢,难以适应中等学校紧凑的教学进度和追求升学率的教学目标。

三、课题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困惑

学生在九年级才开始学习化学,学习周期短不说,一年之后还要面临升学考试。借助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不得不面临两难的抉择。

1. 传统的课题式教学模式与现实教学的冲突

传统的课题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包括确立课题、搜集资料、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反思总结五个环节。实践证明很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搜集资料也往往受家长不允许上网的限制而不能实现。

2. 自我学习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是其将来投身社会实践后终身学习的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也在此。学习不再只为应付一时的升学考试,更是学生觉察自我,反思自我,最终发展成为自我主动学习的过程。

四、 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实践课题式教学

由于上述的两难抉择,笔者尝试探索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课题式教学的新模式――基于微课设计与制作的课题式教学。

微课,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就一个知识点或围绕一个主题或为解决一个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而开展的,主要以视频为呈现形式的教学活动,时间多为3~5分钟,短小精悍,主题性强烈,可循环播放。

1. 基于课堂知识点延伸的课题式学习

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沪教版《化学》上、下册都有配套的视频学习库,教师在课堂教学外挑选与课程相关的视频资源定期在QQ平台或微信公众账号上,供学生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学习之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随堂提问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基于物质性质辨析的课题式学习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几种重要的盐”中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鉴于这两种盐的生活化色彩较浓,在习题中出现的几率较高。教师将这两种盐的性质实验探究化为课题式教学的形式制作成微课,既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图1)。并针对学生的微课学习笔者设计了配套练习。

3. 基于学科观念养成的课题式学习

初中化学课程对知识点的挖掘度不深,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片面化的现象屡屡发生。譬如学生通过认识大气污染物和酸雨才了解了二氧化硫,学生在教师课堂演示实验中发现二氧化硫气味难闻,有毒,于是二氧化硫的负面性逐渐作为一种模式被固定在学生的头脑中,这样不利于学生全面地看待物质及其性质。为了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学科观念,笔者利用Prezi设计并制作了微课《二氧化硫的自白书》。

为使学生的学习延伸拓展到更多的物质,笔者设计了课题反馈《我来品评物质》。

开放性的课题反馈设计旨在提升学生对物质的认识,防止绝对化和片面化。客观地认识物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科观念的重要途径。

4. 基于关注现实生活的课题式学习

化学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科学,现实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知识若能运用于实践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保护好学生可贵的求知欲望,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选取与教材知识有关的现实生活题材,如选取合适的新闻素材引出课题。譬如笔者在向学生讲解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时选取了8・2昆山工厂爆炸事故,设计并制作成微课。

微课学习之后,学生通过完成下列习题进一步认识灭火弹的灭火原理。

试一试:2006年3月底,邻近昆明市郊的安宁突发森林大火,在灭火中消防官兵们使用了各种灭火措施,其中在山高坡陡的火场使用了灭火弹。灭火弹是一种无雷管、无炸药的安全消防器材,以超导材料引燃,使用时,揭开上端封皮,使超导热感应材料外露,用力投入火场,遇火瞬间,弹体裂开,释放出超细干粉高效灭火剂。灭火剂的有效成分是碳酸氢钠,其受热即分解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同时有碳酸钠和水生成。

(4)消防队员在灭火中常被烤得难以忍受,需要不断往身上浇水。“浇水能降温”的道理是 。

5. 基于鼓励学生参与实践的课题式学习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中有些实验被安排在拓展视野和练习与实践中,如“自制酸碱指示剂”和“自制叶脉书签”。教师通过开展学生兴趣实验微视频大赛活动搜集微课素材,学生通过参与实验课题的设计、申报、动手操作、拍摄和展示交流过程将课堂所学知识延伸至课外,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6. 基于试题评讲的课题式学习

很多学生在初三总复习阶段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复习的侧重点也不同。教师要致力于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成效,可以为学生私人定制专属于不同程度学生的复习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利用iebook软件设计并制作一本《×××的难题册》,教师在综合考虑知识点难度分布的基础上,将平时收集的学生错题整理成错题集,以每日一题的形式制作成微课在微信公共平台或QQ群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和需求选取合适的复习课题进行再学习。

实践证明课题式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借助微课形式开展初中化学课题式教学,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高度,为学生度身定制个性化的服务,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参考文献

[1] 乔虹、陈丫丫.代数研究中课题式教学探究[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5):128-129

[2] 杭艳.课题式教学在高职精细化工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 科教导刊,2012,(7):27-28

[3] 苏青等.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课题式教学的探索[J]. 教育论坛,2009,(2):107-108

[4] 胡振林等.课题式教学在基因工程药物教学中的应用[J]. 基础医学教育,2011,(1):29-31

[5] 姜明.关于课题式教学的探讨,交通高教研究[J]. 2004,(4):69-70

[6] 陈广余.微课,让化学教学更具个性化[J]. 化学教学,2014,(5):25-28

[7] 张鸿雁.微课在初中化学创新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4(7):31

[8] 严晓玲.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2015,(9):43

[9] 李学文.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考试周刊,2014,(41):140

第6篇

关键词:二氧化碳;熄灭蜡烛;装置设计;实验改进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7)6C0068C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实验改进目的

1.1 概述及问题提出

“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实验”在初中化学各种版本教科书[1~4]中均有出现,它对于帮助学生认识“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着直观的诠释。但在实验过程中,操作稍有不慎则会出现蜡烛不熄灭、上层蜡烛先熄灭或两支蜡烛同时熄灭等情况。为此,很多教师选择播放视频,甚至讲解实验。让原本直观、生动、真实的学习场景无法呈现。

1.2 已有改进装置

仔细分析同行们对该实验进行的改进,发现实验装置大致分为以下两类:

(1)以邓九皋[5],门波[6],谢丹敏[7]为代表的“通入法”改进装置(图1);

(2)以李静芬[8],李娜[9],赵映荷[10],周云标[11],张道飞[12],张明华[13]为代表的“隔离法”改进装置(图2)。

两种类型方案各有优点,其共同目的都是防止二氧化碳先与上层蜡烛接触。

1.3 对比方案,优化整合再改进

将教科书中该实验装置与已有改进装置进行比较,不难看出教科书中实验装置设计简单、操作便捷、容易观察,但实验成功率较低;已有改进实验装置虽然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但部分装置还存在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影响实验观察、不利于学生操作等不足。因此,将教科书实验装置与已有改进装置进行优化整合,边改进、边实验验证、边总结便成为将该实验进行再改进的总体思路。

对已有改进装置进行实际操作和研究后发现,“通入法”改进装置的优点在于二氧化碳通过导管进入烧杯时气流稳定,且受外界空气流动影响较小,有利于二氧化碳气体快速进入烧杯底部促进实验成功。“隔离法”改进装置的优点则是通过利用器材有效阻隔二氧化碳与上层蜡烛先接触,从而达到实验的预期效果。利用上述装置的优点,并汲取相关文献[14~17]中关于该实验的长处,对该实验装置再次进行优化改进,经过实践总结,多次反复,最终得到具有如下优点的新装置。

2 再改进的实验装置制作

2.1 验用品

石灰石、稀盐酸、0.2mm厚金属铝片、打孔器、蜡烛、火柴、250mL集气瓶(1个)、500mL烧杯(1个)、玻璃片(以上实验用品均在实验室中可找到)

2.2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由“宽背板”金属阶梯(以下简称“金属阶梯”)和烧杯两部分组成。金属阶梯放入烧杯,a、b两侧与烧杯壁紧贴,c处与烧杯另一侧底部和杯壁接触(见图3)。此时,烧杯内分成A、B两个区域(见图4),点燃蜡烛后烧杯中A“冷”、B“热”,B区空气受热迅速上升,造成A区冷空气迅速下降形成空气流动,便于A区倒入的二氧化碳迅速通过阶梯下方悬空区域对下层蜡烛形成“合围”促使其先熄灭,最终使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

2.3 “金属阶梯”制作

金属阶梯通常使用0.2mm厚的金属铝板制成,根据图5所示将金属板裁切为横向“甲”字形,长×宽比例与烧杯大小关系如图5、图6所示,图5中“K”长度略大于所用烧杯高度,“P”为阶梯高度差;利用打孔器在阶梯位置中部开孔,孔径略小于蜡烛直径,便于将蜡烛旋转插入小孔并固定;最后按虚线折叠呈阶梯状,即可一次成型长期使用。

3 装置的优点

3.1 装置简单,操作简便

经过再改进的实验装置具有“器材少、操作少、失误少”的优点。整个装置所用仪器仅三部分,即:金属阶梯(带蜡烛)、烧杯和集气瓶。装置中蜡烛固定在金属阶梯小孔上,避免了实验过程中蜡烛意外掉落。操作时取下集气瓶口玻璃片,将二氧化碳从烧杯A区倒入而不影响实验结果。

对二氧化碳倾倒快慢是否影响实验结果的研究中发现,正常倾倒(略有快慢)的过程中使用该装置对实验结果不造成影响(见表1)。

3.2 师生可用,成功率高

通过多次实验验证,该装置不仅适合教师在课堂中演示,更适用于学生分组实验。近两年,我校28个教学班使用该装置进行课堂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成功率均为100%。

在对该装置点燃蜡烛后以不同速度倒入二氧化碳进行实验观察记录中发现(见表2),2min内倒入二氧化碳,实验成功率均为100%,有效避免了因蜡烛点燃时间过长,烧杯内热空气上升,无法倒入二氧化碳气体造成实验失败的情况。

3.3 巧用干冰,现象直观生动

若将干冰放入集气瓶中,利用升华吸热产生呈“白雾”状的二氧化碳气体倒入烧杯,可“勾画”出二氧化碳进入装置的整个过程,使实验现象直观生动,更加利于学生理解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通过增加该实验,让学生对集气瓶内产生“白雾”现象进行观察,并触摸瓶壁,便于学生认识干冰的性质及用途,有效填补了教材中对干冰用途介绍仅有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示的空白。

化W实验的改进与优化是化学教师探讨的永恒话题,让实验装置更简单、实验操作更方便、实验现象更直观、实验结果更可靠势必成为我们永远追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19.

[2]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42~44.

[3]江琳才,钱扬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135~136.

[4]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2:96~99.

[5]邓九皋.二氧化碳熄灭阶梯烛火实验的改进[J].化学教育,1994,(8):34~35.

[6]门波.小小雪碧瓶引领大课堂――基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9):26~29.

[7]谢丹敏,杨玉琴.二氧化碳制取与系列性质实验装置的设计[J].化学教学,2016,(1):64~66.

[8]李静芬.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演示实验的改进[J].化学教育,1997,(12):13.

[9]李娜.倾倒二氧化碳熄灭阶梯蜡烛实验的改进[J].化学教育,2014,35(5):70~72.

[10]赵映荷.激活演示实验教学提高探究学习效率――以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教学为例[J].化学教育,2012,33(3):55~58.

[11]周云标,陈迪妹.对倾倒二氧化碳实验的创新设计[J].中学教学参考,2012,(3):99.

[12]张道飞.对倾倒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实验的改进[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1,(9):18~19.

[13]张明华.也谈CO2倾倒实验的改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1,(11):31.

[14]潘国荣等. CO2熄灭蜡烛火焰实验小型化改进[J].化学教学,2014,(11):48~49.

[15]张晓燕.初三化学“二氧化碳性质”公开课的实验设计[J].化学教学,2015,(9):55~58.

第7篇

关键词:说课稿;化学;教材;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210-02

一、学情分析

学生所知道的只是零碎、肤浅的化学常识,但对于究竟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还是一片空白,对物质的观念和有待建立。也有一些了解过少量化学知识的学生有一种错觉,感觉化学学习很浅,只需要记一记就行了,还有部分学生畏惧理科,对作为理科的化学有一定的畏惧心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第一节课,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因此在整个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一开始就喜欢化学,认识到化学的真正价值,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远景动机,对学生学习的整个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学生会关注与化学有关的许多问题,绪言课的内容主要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什么是化学和化学有什么用。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②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②通过具体事例额,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体会学习化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②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教学重点 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习对化学的兴趣和感受化学之美与化学的价值、探究之欲。

重点的突出: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置问题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问题中去想象,在实验中去探求,在价值中去感受。这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渴望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4、教学难点 什么是化学和化学真正价值的认识。

难点的突破: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发挥九年级学生联想力丰富和活跃的优势,使学生在如同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感受化学的价值,再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引出化学新的作用。选择丰富的色彩和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完成从新奇到萌发出喜欢化学再到渴望学习化学、学好化学的心理历程。不仅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学习化学的方法,而且通过此过程,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化学的神秘和畏惧心理。使学生在丰富的感官和思维刺激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三、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心理需求,使在兴趣激发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在教学中采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师生互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和学习化学的乐趣。

四、学习方法

采用从学生身边熟悉生活事例中提炼出的问题,在回答过程中参与、发现、讨论归纳等方法。通过化学史和实验探究中的发现感受化学学习的各方面价值。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1)魔棒点灯:用玻璃棒先后蘸取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粉末,反应后将酒精灯点燃;

(2)滴水点火:将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用脱脂棉包好放在石棉网上,用滴管滴水后棉花燃烧;

(3)雪球燃烧:用药匙取些固体酒精放在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

这三个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违背,学生的兴趣会被激发起来。

2、播放录像,引起学生对化学的求知欲并讲授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件: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蓝天白云、高山流水、基因解谜、克隆技术、纳米材料、三峡工程、神舟六号上天、隔水透气的鸟笼……,根据资料然后提出问题:飞船的外壳具有什么样的优点?制作鸟笼的材料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学生讨论,畅所欲言,在一个轻松的气氛中回答问题,这样会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会对化学感兴趣。

3、归纳总结 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化学的研究对象,揭秘化学的本质。加深学生对化学研究内容的认识,引导学生建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的学习意识。让学生真正理解化学研究内容的内涵,树立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

4、指导学生自学,了解化学的发展简史 学生自读教材2-4页,并在老师引导下归纳概括化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大屏幕展示,学生描述。从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并学会如何提纲挈领的概括,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5、互动交流,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化学在衣、食、住、行、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发挥的作用,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及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探讨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化学重要性的认识。

6、拓展研究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4页绿色化学部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绿色化学及其特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给予指导。

7、课堂小结 今天是我们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大家已经认识到了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化学这门新学科要研究的内容,从今往后大家要对身边的物质有一个新的认识,站在化学的角度观察你所熟悉的事物。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每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走进神秘有趣的化学世界。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化学的奇妙,萌发出渴望亲近化学、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愿望和情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感受到化学对世界影响的普遍和深远。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开了良好的开端,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基本实现了激发最大多数学生远景动机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发展史

第8篇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 “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 “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在现代,我们梦想天更蓝、水更清,物质更丰富,生活更美好;我们渴望揭开生命的奥秘,改变人类的基因,使人类更聪明、更善良;梦想发明新药物,解除病人的痛苦,使人类延年益寿、长命百岁;梦想变废为宝,让废弃的塑料垃圾变成燃料,让汽车在天空翱翔;)

我也曾梦想有一件特殊材质制成的衣服,它可以自动调节温度,冬暖夏凉,它可以随着光的强度改变颜色,在烈火中它是避火衣,在大海中它是救生圈……!

我们这些美好的愿望和看似奇异的梦想,正在通过化学家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逐渐实现!化学正以其独特的方式, 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你将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跟同学们说些什么?

学生: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学生:英语老师说,Water。

学生: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学生: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

教师: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教师:认真观察物质的变化,是学习化学重要方法之一。对物质变化的观察应注重观察变化前的物质、变化中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

化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地球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人类的发展史;(边放课件边讲)

教师:化学在给人类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现在由化学引起的污染,遍及全世界,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你知道由于应用化学不当、对化学常识的无知,而引起的污染吗?

学生:白色垃圾。

学生:松花江水变得混沌、恶臭。

学生:滚滚黑烟,污染空气。

学生:空中“死神”——酸雨。

学生:臭氧层空洞。

学生:光化学烟雾

阅读“绿色化学”。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欣赏空气家族成员的特异功能)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知识。

教师:化学,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没有化学就没有生命、没有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化学是人类力量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为了生存,与自然界中种种灾难进行抗争的过程中总结的经验与成果;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依据。

不学化学不知道,物质世界真奇妙、物质世界真精彩!

走进化学、了解化学、学习化学、掌握化学,为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为实现中国的“诺贝尔”梦,我们要努力学习化学……

作业:(1)总结身边的化学

(2) 记忆常见元素符号

看了九年级上册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的人还看:

1.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反思

2.初三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反思

3.初三上册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试题及答案

4.物质的变化化学教案及反思

5.初三化学复习知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9篇

【关键词】素材 原创试题 思路 反思

2011年版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师既要吸取以往习题教学的经验,还应积极改进习题教学。习题的选择和编制,应充分体现习题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功能。

以城乡学生都熟悉的碳酸饮料为素材编制试题,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要求教师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本题在使用过程中几经打磨,成为现在所呈现的模式。

一、素材

九年级沪教版化学教材第41页的“观察与思考”栏目有如下一幅图片,配以简短、精练的文字。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与化学有关的素材,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需要收集、筛选和使用素材。笔者遴选这个城乡学生都熟悉的素材,锁定中考探究题命制的模式,命制如下一道原创试题。

二、原创试题

CO2可用于制备碳酸饮料,人饮后有清凉感。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定某品牌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

【实验方案一】

(1)将250mL瓶装碳酸饮料放在冰箱中冷冻至刚好结冰;

(2)将饮料从冰箱内取出,迅速加入质量分数为50%的NaOH溶液5mL;倒转饮料瓶,轻轻振荡,然后放置恢复至室温,待测定;

(3)称得装置C的质量为xg,按下图连接实验装置。取50mL待测溶液至仪器②中,关闭开关a,打开仪器①的活塞,向仪器②中注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关闭仪器①的活塞;

(4)打开开关a,向装置A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称量C装置的质量为yg。

注:实验中各种溶液的密度都视为1g/mL。碱石灰是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②的名称为________。

(2)装置A的目的是________,装置D的目的是________。

(3)步骤①中冷冻碳酸饮料的目的是________。步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4)步骤④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

(5)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计算此品牌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为_______g/L。

(6)若没有B装置,则测得的CO2含量会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实验方案二】

①②与方案一相同;③按右图连接实验装置。称得整个装置(含药品)的质量,打开活塞注入足量稀盐酸,间隔10s连续称量整个装置的质量,直到整个装置的质量不变为止。

(1)注入足量稀盐酸后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

(2)该实验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 次。

(3)装置B的目的是________。

(4)有学生提出该方案测得的CO2含量会偏小,该学生的理由除了可能是空气中水蒸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外,还可能是________。

【实验方案三】①②与方案一相同,按照下图进行实验。

(1)操作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个方案可行否?理由是

【实验方案四】沉淀法测定(空白实验法)

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方案,则原样品中CO2的含量为_______________(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三、命制思路

1.贴近生活,走出教材。

中考试题命制的素材曾经涉及过“厨房中的化学”“洗涤剂中的化学”“干燥剂中的化学”“食品中的化学”等多个话题,无一不体现出化学紧密联系生产实际,贴近生活常见物品,因而常有“化学即生活”这一说法。

沪教版教材在“我们身边的物质――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节的拓展视野部分介绍了耳熟能详的“温室效应”这一科技名词,该素材早已被中考命题专家捕捉并命制成试题,这是走出教材的典型案例。难道教材这一章节中的素材已经被挖尽?笔者遴选出“观察与思考”这一子栏目的素材,循着中考命题的方向,将原本的定性探究引领到定量探究的高度,或许还能为学生高中化学的学习(定量要求较高)做点先前铺垫与渗透。

2.尊重教材,遵循规律。

任何形式的学校教育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九年级才开设化学这门新科目亦是出于“认知规律”的考虑。该章节教学的时候大多停留在定性层面,借鉴生活中的经验提出一些可解决的问题,诸如:怎么让二氧化碳气体更多地从饮料瓶中逸出?石灰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现象说明了什么?请你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在中考复习的时候再也没有必要机械重复,且考虑高中阶段学习定量要求相对较高这一不可回避的事实,利用这一素材,结合学生曾经有过的生活情景与感受,将实验一前面的过程设计为①②两个步骤,学生在做习题的时候也有“清凉”的体验。

为了体现新课标三维目标之一的“过程与方法”,题目编制时在实验准备阶段将过程再度细化:冷冻加5mL碱溶液取50mL样液。(当初只是想让学生在答题的时候不要忘记“取样”这一步操作,而后来试用后却发现,正是这5mL碱溶液的介入,让命题人发现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之欠缺。数据变化如下:250mL255mL50mL,最后计算1000mL即1L中CO2的含量,题目要求填写____________g/L。)

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数据扩大收缩扩大”以及单位的转换方面能力尚欠缺;本题一经训练,达到了复习查漏补缺的目的。

3.立足本位,彰显特色。

每个学科都有本学科的本位思想、学科特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既然是科学探究的实验,就有可能出现有不同的结果。本题的实验三答案开放,学生说出匹配的理由就可以给分,鼓励学生创新地思考问题,“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后来在评讲习题的时候,把这个小实验带进课堂,也打破“复习课无实验”的传统习惯;一定浓度的氯化钙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浑浊现象比较明显。

生活中化学物质的成分比较复杂,即使是碳酸饮料,学生通常只知道含有二氧化碳、碳酸,对于柠檬酸等其他辅料、添加剂一般不会关心,虽说“对比实验”学生比较熟悉,但是在后期复习的课堂教学中,因为学生具备了一些反应原理方面的知识,竟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氢氧化钠就只跟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吗?是不是还会跟饮料中其他物质反应?柠檬酸也是酸类物质,酸与碱能反应呀。(这是九年级会思考的学生在复习阶段完全可能提出的“课堂生成问题”)。问题如何解决?在这个时候,延伸采用“空白实验法”恰到好处。这种大胆的做法,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对于真实的化学、未知的成分,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空白实验法”也就是针对这样的问题,通常采用的科学实验方法)。

【参考文献】

第10篇

天堂与地狱的距离

让语文为孩子一生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实录及评析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反思

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数学学习——“平面图形的密铺”教学案例与评析

找准教与学的契合点——“有理数乘法(一)”课堂实录

自学自测 互学互助 导学导练——“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

聚焦:让课堂提问更有效——以《散步》教学为例

一个有语文味的拓展

“好学生”的标准——从新学期第一节语文课谈起

含蓄,也是一种力量

以《礼物》为例谈“品”读

“品读赏析”环节到底该怎么上

“半”字人生——《孔乙己》教学片段及反思

从一节评优课看数学课堂教学重、难点的处理

教给学生解题后的反思

让学生亲历定理的发现过程

让平面几何题更加生动活泼——传统平面几何题的升华

初中数学课堂评价的教学案例与思考

竹为节

统计分析与试卷编制方面的素质训练

数学(七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语文(七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英语(七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物理(九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化学(八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一般过去时”教学纪实

“There be的过去时与将来时”教学纪实

如何在情境中讲语法

引领学生深层次解读文本的预设策略

在活动中探究 在探究中活动——切线长定理教学案例与反思

老师,这种方案不合理

“成语故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

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谈恰当运用背景材料提高教学有效性

汉语的“竹子”与英语的“mushroom”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诊治”

巧用塑料瓶做实验

“启发”式谈心

小灯泡额定功率测量故障揭秘

与诚实赛跑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实录及反思

聚焦 精选 整合 优化——从“图形的旋转”的教学设计谈起

用研究性学习指导数学活动课——二元一次方程活动课教学案例

“等腰三角形判定的综合应用”课堂实录

“铺地砖”教学纪实与评析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课堂实录

“Shopping Online”课堂实录及反思

寄情于物,形散神聚——《春酒》说课设计

忆·赏·悟——《春酒》说课设计

“船有触礁的危险吗”教学设计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探究与教学反思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Section A 1a-1c)说课设计

“I am making a card for my Mother's Day”教学设计

“家住三江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及反思

《鸿门宴》 网络课堂教学案例

百花

快乐节日 快乐活动

第11篇

关键词:化学;复习;知识框架

一、背景

复习是学习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复习方法的好坏往往决定了我们能否高效地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知识体系的构架。对于九年级化学来说,总复习时难度较大,知识点很多、很分散,茫茫题海,无从下手。

如果教师在课堂复习时,还是机械地对原有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再重复,对学生来说是收不到任何效果的。因此,在时间紧、知识容量大、要求学生学习速度快的条件下,化学教师复习时只有在“新”字上做文章,改进旧有的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并借鉴教学理论,总结归纳出复习中的整体思路:注意抓住课本,牢牢把握课本设计的知识主线,让学生深刻地了解中学化学的知识框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穿插强化知识难点、考试热点,注意这些知识点与生活相联系。复习中要指导复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概括能力。

二、复习方法

1.抓住课本的知识主线,构架整体知识框架

教育专家论证了在高考复习进程中要抓纲务本,回归教材,

纠正高三复习中片面追求“新、奇、怪”的现象,关注教材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再学习,强调知识的运用,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初中化学复习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化学题型虽然变化多端、形式多样但涉及的基础知识都离不开课本。所以,充分重视课本的作用,复习好基础知识是根本。通过对课本知识主线的学习、体会,让学生用逻辑把课本知识串在一起,构建整体的知识框架。具体来说,复习时指导学生三遍看书法:(1)看章节设计。通过每一节的题目的文字描述,回顾、重温重点知识。(2)看课后练习题。课后练习题往往能表明考试出题点的方向。(3)看课本上的特殊点。如插图、表格、具体例子。

同时,要改变学习化学时所具有的单一章节、单一内容的单向思维定式。通过复习可使学生把原来分课、分单元学习时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同时使学生原有知识中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时,明确复习的准确目标或问题。让学生通过复读课本,把每单元、每课题课本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呈树状全部列出来,让学生自己去构建知识体系。

2.注意知识点与生活相联系

在初中化学复习中,我始终坚持选择一些贴近实际生活、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和日常现象,通过选取实际生活中的题材,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化学教学效果非常好。所以,初中化学学习应该从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让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源泉,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对实际生活和自然界的化学现象的强烈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

3.注重复习方法的传授

复习中要指导复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概括能力。如,(1)实例法。通过实例,建立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内在联系的。例如,在复习氢氧化钠的性质时,根据它的性质认识它的用途和保存方法。同样,复习用途和保存方法时,也必须充分了解它们的原因。(2)联想法。复习时要善于将前后知识进行联想,利用联想思维,使知识系统化。(3)归纳法。归纳是指人们以一系列经验事物或知识素材为依据,寻找出其服从的基本规律或共同规律,并假设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也服从这些规律,从而将这些规律作为预测同类事物的其他事物的基本原理的一种认知方法。将归纳法具体应用于复习实践中,可以把零散的知识、复杂的内容整理成提纲或图表。如金属和酸之间,通过学习就可摸索出它们相互间的反应产物的规律,归纳成图表。

总之,九年级化学复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学生构建中学化学的知识框架。在这个基础上,对具体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使学生在扎实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最后,通过复习学习帮助学生构筑坚实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方持.刍议化学复习教学中应用教材习题的策略.化学教学,2010(5).

[2]黄立新.中学化学复习要注重“五新”.新课程:中学,2011(10).

[3]李明亮,瞿显荣,田棋宏.高中化学习题教学中变式探究学习模式的研究.化学教育,2009(30):3.

[4]谢贞俊.探讨如何构建中学化学复习课高效课堂.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20).

第12篇

关键词:酸碱性;酸碱指示剂;替代物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9-0093-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溶液的酸碱性是沪教版第7章第一节内容,这一部分是酸碱盐的开始,也是酸碱盐的基础,对后面酸碱盐的学习有着较大的影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011版新课标中要求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进行溶液酸碱性的测定实验。

目前各种版本的教材中都介绍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试液,但教学中我们发现,向酸性、中性、碱性溶液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酸性溶液中显示的红色与中性溶液中显示的紫色通过对照可以区分,而碱性溶液中的蓝色与中性溶液中的紫色即使在白纸的映衬下也很难区分,因此向同学们介绍不同颜色时,很没有说服力,也显得底气不足;向酸性、中性、碱性溶液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显示的颜色分别为无色、无色、红色,因此利用无色酚酞试液区分碱性物质与中性物质或酸性物质时,现象非常明显,有时甚至能让同学们惊呼,但是中性物质和酸性物质却无法区分,因此这两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实际在使用时,都有着美中不足。

我们生活中是否能有着某些物质既能区分出溶液的酸碱性,又能避开上面两种物质的不足之处呢?

实验前,我们配制出不同的物质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并编号试管①-⑩,分别是:

一、玫瑰花瓣

实验用品:新鲜的红玫瑰花瓣、编号为①-⑩的试剂、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研钵。

实验步骤:新鲜的红玫瑰花瓣在研钵中研碎后,加入酒精,静置一会儿,倒出上面的液体。分别向编号①-⑩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的这种液体。

红玫瑰花瓣汁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酸性强时为玫红色,而酸性弱时显示为淡红色;在碳酸钠、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中分别显示黄色、绿色;而在中性溶液中显示为红色。红玫瑰花的汁液仅从颜色的差别上可以作为家中的简易酸碱指示剂,但是这种试剂放置于空气中大约20分钟后,试剂本身的颜色会变淡,加入不同酸碱性溶液后显示的颜色也会变化,没有那么明显,因此从这个角度讲,红玫瑰花瓣汁不稳定,不合适作为实验中紫色石蕊试液的替代品来使用。

二、紫罗卜皮

实验用品:紫罗卜皮、编号为①-⑩的试剂、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研钵。

实验步骤:将紫罗卜皮用剪刀剪碎后,加入酒精,静置一会儿,倒出上面的液体。分别向试管编号①-⑩的溶液中滴加这种液体。

实验反思:

萝卜皮的酒精溶液在酸性较强、酸性较弱、中性、碱性较弱、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分别显示出橙红色、浅红色、浅红色、浅绿色、黄绿色,该物质在空气中放置后的颜色比较稳定,因此我们觉得可以作为简易的酸碱指示剂。

三、紫甘蓝

实验用品:紫甘蓝叶片、编号为①-⑩的试剂、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研钵。

实验步骤:将紫甘蓝叶片用剪刀剪碎,加入酒精,静置几分钟,倒出上面的液体。分别向试管编号①-⑩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的这种液体。

实验反思:

紫甘蓝水的成分与实验室用的紫色石蕊试液相似。遇酸性物质变红,遇碱性物质变绿,中性显紫色。因而紫甘蓝能起到鉴别酸碱性物质的作用,所以它可以代替紫色石蕊试液作为简易的酸碱指示剂。

四、黑米水

实验用品:黑米水、编号为①-⑩的试剂、试管、烧杯、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向黑米中加入水浸泡大约两个小时后,取浸泡出的水,分别向试管编号①-⑩的溶液中滴加这种液体。

实验反思:

黑米水是在我们生活中偶然发现的,看到这种紫黑色液体时,我们思考,他也显紫色是不是也会像其它几种紫色液体一样呢?实验后我们发现它的颜色变化最明显,也最易区分,并且变化中我们还发现它比较稳定,所以我觉得它倒是一种不错的生活中的酸碱指示剂,只是它的价格肯定要比其它几种高很多。

在进行这样的实验探究时,我们思考,国外的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是不是也介绍酸碱指示剂呢?如果学习酸碱指示剂,会用哪种呢?于是我们查阅资料后,发现国外的教材中使用得较多的是一种叫溴化麝香草酚蓝指示剂,也叫溴百里酚蓝(Bromthymol Blue Indicator,简称为BTB),我们打听了许多商店后,找到了这种物质,并且进行了同样的实验。

实验反思:

BTB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各不相同,并且很灵敏,放置几天后,重新来实验,现象相同,说明它比较稳定。用水和酒精溶液配制后的颜色也有很大的差别,说明在无机溶剂和有机溶剂中的显示颜色不同,因此我觉得它完全可以代替紫色石蕊来作为酸碱指示剂,那样的话,碱性和中性的区别则会简单得多。

生活中还有没有更多的物质可以替代紫色石蕊呢?我期待有更多的同行能与我们一起来进行探究,也期待我们能一起进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