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2 00:52: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急救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17年6月6日下午3:30在我公司9楼大会议室成功举办了一场现场急救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讲座。我公司全员参加到现场演练中,由师成医院三位专业医护人员现场指导演练。
为了增强公司全体员工的安全及急救意识,我公司发起了“学习心肺复苏术--自救互救、挽救生命,争做第一救助者”的倡议。并组织实施技能培训演练,提高员工急救技能水平。
医护人员指出心跳呼吸骤停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危险状况。通常情况下,大脑缺血缺氧达5-6分钟,即可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对于心脏猝死的病人,必须分秒必争,进行现场“心肺复苏”,这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随后亲自示范,大家现场进行了模拟演练,现场气氛活跃。
演练结束后,各部门员工组织进行了交流。通过此次演练,我公司全员掌握了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术手法,提高了急救能力。这次培训不但使员工了解了抢救流程;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大家的自信心及团队协作精神。大家很珍惜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大家的急救意识,还使大家开拓了视野,拓展了思路,遇事要沉着、不慌乱。
这个过程让大家体会很深、感触很深的是师成医院严谨的教学态度及娴熟的教学技能,使教与学完美结合,浑然一体,能使员工当场掌握所学内容。使用具有真实功能的人体模型,有助于综合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操作培养。使用心肺复苏提示和反馈装置培训施救者,体现了复苏抢救的模拟真实性,能为实际发生的心脏骤停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
培训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对师成医院的医护人员由衷的感谢。此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急诊科围绕护理部提出的工作中心,把握重点,突出特色,全体医务人员团结协作,出色地完成各项抢救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
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如要求护师听到救护车的鸣声后要迅速推车到急诊室大门接诊病人。为病人提供面巾纸,纸杯和开水。为无陪人的老弱病人代挂号、取药。每个急诊住院病人均有护师或护工护送入院。为了解决夏天夜间输液病人多,实行弹性排班,加派夜间上班人数。这些措施得到病人的好评。特别是在有医患纠纷时,甚至打骂我们医务人员时,我们的护理人员做到尽力合理解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受到医院的表扬。
二、加强学习,培养高素质队伍
急诊科制定学习制度和计划,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开展急救专业培训,选送护师到麻醉科、手术室学习气管插管,要求急诊件操作人人过关。与医生一同学习心肺复苏新进展、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急诊处置、创伤急救。提高了急诊急救水平和抢救反应速度。全科人员自觉学习尉然成风,目前有8名护师参加全国高等教育护理大专班和本科自学考试。两位工作一年的护师参加护师执业考试均通过。指派高年资的护师外出学习国家级《急救护理新概念与急诊模拟急救培训》。
三、做好新入科护师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根据急诊科的工作特性,制定了新入科护师三个月的培训计划,要求其三个月内掌握急诊的流程,院前急救,如何接急救电话、掌握急诊科所有的仪器使用,同时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与考核。在实施培训第一年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实习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每周实行小讲课。
四、关爱生命,争分夺秒
是急诊科努力的方向,也是做好“急”字文章的承诺。如XX年11月7日送到急诊科的高处坠落伤的患者,既无陪人而且神志不清,躁动不安,呼之不应,口腔内血性液体溢出,双下肢开放性骨折。当班护师见状即给氧、静脉注射,并果断采用气管插管,气管内吸痰,吸氧等处理,同时开通绿色通道,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关键词]医护人员;急救演练;应急能力;综合素质
[Abstract]Objective: Emergency simulation exercises discussed ways to improve the medical emergency response capabilities. Methods :On different sections of the medical staff to carry out emergency plans and learn first aid simulation exercise, that is, using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plan, develop training programs, role configuration, on-site simulation of the real emergency, exercise after the end of the analysis, summarized.Results: Simulated emergency exercises i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health care workers, first aid and overall coordination and effective way.
[Keywords]Health care;first aid training;emergency response capacity; overall quality
为了提高全院医护人员的应急综合能力和抢救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危重病人救治流程,我院医务科、护理部组织科主任、护士长学习并参照临床护理应急预案与程序[1],结合各科室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专科应急预案,组织培训,同时在各临床科室进行预案演练实施。经过一年多的培训与演练,医护人员的专业急救技能和综合能力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自2009年8月~2011年3月,我院各科室共组织了11次模拟急救演练,每次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以及演练科室主任、护士长及医护人员全部参加。演练的病例为突发呼吸心跳骤停1例、药物过敏性休克1例、急性食物中毒1例、癫痫大发作1例、咯血并消化道出血1例、腹部外伤致脾破裂1例、颈椎及四肢严重损伤1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1例、产后大出血1例、复合性外伤1例、院内护送检查中突发猝死1例。
2方法
2.1由医务科、护理部统一安排部署,各科室成立应急预案演练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担任正、副组长,组员由科室的责任组长及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组成。科主任及护士长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制定演练内容、计划,拟订模拟急救具体方案及人员角色配置,最后由科主任、护士长组织实施
2.2应急预案演练实施步骤
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培训。急救方案确定后,组织全科人员学习与病例有关的理论知识及急救技能,以及医护人员应急状态下心理素质的培训,以采取及时、准确的应对措施。确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教材,制定应急预案演练流程及考核标准,确保培训有效。第二阶段:演练过程。由科主任与护士长主持演练,整个演练过程、项目、内容、实景与临床抢救尽量一致。由工作人员扮演病人家属,模型人扮演病人。护士接到呼救信号后迅速实施急救程序,通常由2名护士、1名医生参与。方法:急救护士甲接听呼救电话后,通知医生及护士乙迅速准备抢救用物:如抢救车、除颤器等各科急救仪器设备,物品床边定位放置,等待病人。病人入院后,护士甲定位于病人床头右侧,负责维护气道的通畅,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用药,协助医生胸外心脏按压等;护士乙定位于病人床尾左侧,负责心电监护、除颤、药物准备及记录等;医生按照ABCD法则[1]进行急救处理。整个抢救过程按预案演练步骤进行抢救,历时20~30min。在应急预案演练过程中,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以及科主任、护士长、科室医护人员全部参与现场观摩,以增加临床体验并查找存在问题。第三阶段:分析总结。演练结束后,全体人员进行讨论分析、肯定成绩、查找问题,最后,由医务科长及护理部主任对医疗护理两方面的模拟演练进行总结。第四阶段:再次演练。在总结分析基础上,由护士甲、乙和医生再次演练,强调程序完整、定位配合,展示一个全面、完整、标准的应急预案演练过程。
2.3演练考核: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由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及科主任、护士长根据考核标准对参加急救演练医护人员的基本操作技能,操作熟练程度、综合能力进行评分。内容包括:①常用急救技术操作:气道开放、心电监护、静脉穿刺、电击除颤、徒手心肺复苏等技术操作,对其在急救演练过程中的正确程序与操作时间进行考核,以评价单项操作的熟练程度。②综合能力:对分工明确、定位合理、动作迅速、程度准确、医护配合、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进行评分,目的在于不断提升演练水平。
3急救应急预案实施的效果
通过对全院医护人员一年多的培训与演练,使各科室医护人员的专业急救技能和综合能力显著提高,拓宽了医护人员的急救知识,进一步规范了危重病人救治流程,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4预案实施后的体会
4.1模拟应急预案演练的作用是对抢救过程进行周密思考、果断应对、默契配合与协调,且依赖于各角色和各种技术整合为一体的行为模型,即ABCD法则行为模型[2],使临床复杂多变的病情得以再现,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临床急救水平和能力。
4.2应急预案演练全面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整体协调能力和综合能力。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使医护人员能够系统地、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充分体现了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控制性[3]。
4.3演练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做到:(1)快速:应用应急预案,规范和简化了急救流程,在紧急情况时可以快速反应,缩短了发病至抢救的时间,对于挽救病人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4]。(2)沉着:急救应急预案实施后,医护人员在急救状况发生时可以做到临危不乱,有条不紊,有效利用能力资源。(3)果断:对病情定性要果断,行动要果断。(4)细致:突出一个细字,抢救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看我们的急救应急能力是否经得起考验。抢救时对每个环节都要尽量做到认真细致,确保抢救成功。(5)全面:急救预案的演练是一个统筹安排的过程,需要有一个指导性和全面统一的安排,否则容易使抢救现场混乱,这是急救管理的重要部分[5]。
4.4急救预案的实施,加强了急救现场组织管理,使救护中物资充足,层次分明,任务清晰,有效地维护了急救环境,保证急救的有效进行。通过情景模拟培训,应急预案演练使医护人员系统地、全面地学习应急预案和模拟急救实践操作全过程。通过反复操作,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医护人员在抢救时训练有素,把模拟训练中获得的技巧充分应用于临床工作中,极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4.5提高了医护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使护理应急预案得到持续改进
4.6急救预案的制定不论怎么周详,只有反复演练,医护人员才能熟练掌握,在演练中才能发现预案的不足并及时修改,模拟训练的形式多样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反应速度和综合应急能力,保证了急救现场有序和患者抢救及时到位。这是提高急救质量的重要保障[6]。
综上所述,实施应急预案演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应积极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池金风.临床护理应急预案程序[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57-64.
[2]邓秋迎.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的影响素质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5,20(11):73-75.
[3]李何玲,胡宁娜,冉利.运用情景模拟训练提高护士沟通能力的实践及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43-46.
[4]钱萍.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护理管理杂志,2004,4(6):17-19.
【关键词】急救护士;整体素质;提高
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整体化护理、健康教育的广泛开展,加之急诊和创伤病人的增多,急救医学迅速发展,对护士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作为一名急救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掌握熟练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快速灵活的应急应变能力,在紧急情况下,对急、危、重病人实施迅速有效的救护,这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培训对象
我中心急救科现有护士12名,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6人,护士4人;学历结构:中专3人,占23%;大专7人,占59%;本科2人,占16%。
2 培训内容
2.1 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是提高护士整体素质的前提。护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信念,直接影响着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看法,决定护士对病人的态度,影响和制约护士的行为和工作质量。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将职业道德理论培训融于科室政治学习中,定期组织学习《医德医风的建设》、《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全面了解作为一名护士应遵守的社会公德和医疗道德等个人行为准则。在科内开展“每天感动一位病人”的活动,以助人为乐的精神为引导,培养爱岗敬业,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急病之所急,一切为患者着想。
2.2 优良的业务素质是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关键。随着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各种检测技术,复苏技术,检测手段和高尖技术广泛开展,对急诊护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由于年轻护士占多数,工作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科主任及护士长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急救理论知识的学习计划,制定了系统规范的急救护理技能培训标准,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每月学习培训及组织抢救技能演练,由资深护师及医生讲课,学习时间相对固定。每周进行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要求每人达标过关。制定了急诊科常见疾病的抢救程序,并严格执行各项程序。每季度统一考核,年终进行总结考核。
2.3 培养急救意识及团队协作能力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急诊科护士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还必须具备急救意识,急救意识是护士对患者所特有的病情时刻保持警惕和对患者抢救过程时间性的一种特殊反映。面对种种急诊病人,急诊护士必须敏锐准确判断,及时施行适当的救治措施。由资深护士进行带教,联系工作实际进行讲解,使她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摸索,提高她们的综合能力。团队精神是保障护理质量的必须条件之一。急诊护理人员与医生配合,齐心协力抢救患者,及时沟通,分工合作。急诊科是风险最高的科室,患者及其家属多有情绪激动,甚至有医护人员的安全受到威胁,在危急时刻,医护人员应作为一个整体,积极做家属工作,说明利弊,说明病情的危险性和重要性,使家属和患者情绪得到控制,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脱离危险,医护人员也免受伤害,合作关系更加密切。
2.4 培养沟通能力是构建和谐医护、护患关系的纽带。语言是人际关系的有效黏合剂,急诊护士需具备丰富的相关知识,较强的沟通能力,才能满足患者的新要求,适应新形势下的护理质量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的提高。急诊护士在抢救患者的同时,还必须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对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做出耐心的解释,以取得理解和配合,不仅如此,还要与各医院沟通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工作中,我们严格要求所有护士必须文明礼貌用语,尽可能使用普通话,提倡“多说一句”,使患者有家人般的温馨和细腻,增强患者的信任感。要求护士加强与医生、各协作医院的沟通协调,使急诊绿色通道更加快捷畅通。
3 结果
经过近3年严格的综合素质培训,急救科12名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2009年的93.6%提高到2011年的98.1%,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由2008年的85%提高到2011年的95.6%,护理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被授予“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市青年文明号”等光荣称号,在此同时也树立了服务品牌效应,提升了急救科的自身形象,为中心赢得了口碑和良好的声誉。
参考文献
1 赵爱兰,陈风莲,曾惠洁,等.急诊科年轻护士应急能力培养方法和探讨.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6):418-419.
一、研究方法
为了解石油企业员工现场急救知识需求与培训现状,探讨符合石油行业特点的培训模式,在进行培训过程中,随机选择部分培训班,分别对学员进行培训前后急救知识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分析。1.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组织准备参与培训的200名员工进行现场急救知识、技能认知和需求调查。培训前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56份,有效回收率为86.7%。培训后发放问卷116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有效回收率为81.9%。2.问卷调研调查问卷参考河北省CPR标准操作规程及相关规定自行设计而成的。问卷内容包括:(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学历;(2)对突发事件、意外伤害的人的呼救方法;(3)对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意愿;(4)对现场急救和技能知识的知晓情况。由专人发放问卷,统一指导,说明调查目的、意义,要求员工独立、认真、实名填写,当场收回问卷,专人归总、保管。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百分率进行描述性统计。
二、研究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培训前员工对现场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别较大,经过培训,员工技能有显著提高。1.员工现场急救意识及培训需求情况从培训前发放、回收的现场急救知识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学员对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意愿强烈。2.员工培训前后现场急救GPR知识掌握情况对比从培训前与培训后发放、回收的现场急救知识问卷统计结果看出,经过培训后,学员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有显著提高。
三、问题讨论
1.企业现场急救培训力度有待加强企业已经意识到现场急救培训在HSE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但力度有待加强。一是本次培训前调查结果显示:156名企业员工中,有43.6%的参加过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说明企业已经意识到现场急救培训在企业HSE管理中的重要意义。据调查,员工以前接触的现场急救培训是在其他项目培训实施时,安排的一点急救方面的课程,时间不等,一般0.5~1天,内容主要是心肺复苏。由于培训时间短,员工遗忘得快,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所剩无几。另外,还有半数以上的员工未接受过这方面的培训。本组中虽然有43.6%的人员参加过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但各项知识技能掌握率仅在18.5%~42.9%。二是本次培训后的调查结果显示:95名石油企业员工对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各项掌握率达81.1%~94.7%,说明通过有效的培训,企业员工对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有所提高。但是,据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就立即开始。现场急救培训之后,同样会面对技能遗忘的问题。许多学者通过大量研究发现:不论受训者为何人,即便是专业的医务人员,在经过培训后的一段时间里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技能丢失现象,对于没有任何医学背景的石油企业员工来说遗忘问题就会更加突出。[2]。调查表明:94.9%认为,学习急救知识非常有用,培训前后现场急救GPR掌握有显著提高;96.2%的员工愿意进一步参加培训。建议石油企业应高度重视建立石油企业HSE现场急救培训体系,加大工作力度,广大员工不断更新现场急救理念,积极参加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定期开展强化培训。2.现场救护技能需要提高据国内外现场急救研究表明:意外伤害伤员在1小时内死亡的数量占总死亡的50%[3];如果心脏骤停现场抢救每延迟1分钟实施,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就下降7%~10%[4];如果事发现场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护,将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本次培训前调查结果显示:97.4%的企业员工愿意充当“第一目击者”。由于缺乏基本的现场急救和技能知识,不敢实施现场急救,以至于受伤的多数员工未能得到正确的初步急救,给本人、家庭、企业甚至社会带来损失。现场初步急救的培训,不应仅仅看作是技术方面的培训,而同时应着重提高石油企业员工的道德素养,只有员工具有一颗爱心,才能珍惜自己,关爱他人,担负起自救和他救的责任。3.培训模式探讨本组培训采用菜单式培训模式,精心组织,充分准备,企业根据员工的工作特点确定培训项目,由渤海石油职业学院医学系进行培训项目设计,并组织专业教师充分调研,密切接触、沟通。根据确定的培训项目,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并完成现场救护培训,确保了培训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实用性。理论授课采用教师们根据选择的培训内容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授课时针对企业员工工作特点列举案例,讨论可能发生意外的因素及如何预防。讲授完毕,将培训员工分4个小组,由现场救护教学经验丰富的学院医学系专职教师现场模拟操作示范,示范完毕,培训学员现学现做,亲自动手。员工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踊跃参与,每个学员操作时,大家积极帮助找出问题,教师及时进行纠正、总结,学习气氛浓郁,形式活跃生动,员工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较高,员工参与其中,乐于其中,学于其中,寓教于乐,使员工有真实、直观、深刻的印象和感受,解决了以往不逼真的缺陷,有助于提高培训员工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作者:周庆华 刘泽明 汤玉霞 朱彦华 孙晓艳 何柳佳 单位:渤海石油职业学院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院前急救质量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对本院2009年~2012年院前急救资料进行预测性分析。结果 医护人员专业素质、风险意识、院前急救设施、院前急救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是影响医院院前急救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 提高急诊医务人员自身素质,完善医院急救设施,规范院前急救管理制度是院前急救成功和提高急救质量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院前急救;急救质量;防范措施
院前急救工作面临着病种多样、病情危急、意外情况多发的特点,稍有疏忽便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引起医疗纠纷。分析影响急救质量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对促进医院院前急救工作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2009年~2012年院前急救资料,总结出影响院前急救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1 影响院前急救质量的因素
①医护人员专业素质不达标:院前急救工作要求医务人员有较强的应急能力、急救水平和操作技术。但是因为院前急救工作人员经验不足,缺乏相应的系统性和规范性的培训等,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常存在应急反应不敏捷、急救技术不熟练、对抢救仪器不能正确使用等问题。例如不能正确评估病情;现场处置不当,造成患者医源性损伤等。②医护人员缺少风险意识,法律知识淡薄:院前急救中,一方面因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不明确护理工作中所担负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只关注于抢救患者,导致忽略患者和家属的知情权,在抢救过程中采取的急救措施未经过患者或家属的同意,抢救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很容易引起纠纷。③院前急救设施存在缺陷:急救车不达标,出诊途中出现车辆故障,医驾人员对出车路线不熟悉、浪费较多的时间在路上;救护车在途中的急刹车、急速转弯可能对患者造成疼痛加剧、身体碰撞的后果。急救器材保养检修不到位,影响使用;急救物品用完后不及时补充、器械用过后不及时复位,影响下次急救使用。④院前急救管理存在漏洞:缺乏各项明确的执行制度,安全管理不力,不利于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领导管理力度不够,规章制度落实不到实处,致使工作人员有章不循。
2 防范措施
①提高急救队伍人员素质:通过岗前培训和定期训练提升急救人员的专业能力、心理素质、应急协调能力、职业道德素养。急救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培养其全科救护知识技能、技术精、反应快、有救死扶伤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经急救技能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必须进行定期的技术训练,如心电监护、心肺复苏、止血、外伤包扎、静脉注射等,定期外出学习,掌握最前沿的医疗急救技术。并且注意培养医护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能力,在急救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措施。②提高医护人员风险意识:通过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急救中应向患者和家属讲明患者情况、急救中的潜在风险、急救中有可能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患者或家属同意后方可执行,避免医疗纠纷;及时、准确记录患者病情发展过程, 治疗所用药物和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为接下来的抢救治疗提供可参考的数据;医护人员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增强工作责任心,并懂得在工作中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患者的合法权益。③完善医院急救设施,提升院前急救质量:规范急救仪器和物品的应用和管理,对救护车、各种抢救器材进行定期维修和保养;急救车单元内物品定位摆放,定数量、定期检查、确保药品充足、物资齐备,并且所有药物均在有效期内;要求驾驶员能够掌握医院覆盖区的基本路线,尽量安装导航仪,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患者所在地。如果出车过程中出现交通事故应及时与远方领导联系,做好后备急救工作,以免延误患者救治时间。④规范院前急救管理制度:制定院前抢救基本准则: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先救命后治病;急救医护人员应听清患者及家属的主诉,问明发病经过和发病细节,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迅速无遗漏的做好基本检查;在急救过程中尽量不盲目移动患者,注意保持患者呼吸畅通;护理人员在执行医生口头医嘱时一定要复述复核药物名称、剂量、浓度,核实无误后执行;院前急救医疗废品处理准则:所有用过的医疗废品需全部带回,一方面防止污染公共环境,另一方面有利于医疗核查;规范120急救调度管理制度:120电话必须24 h专人值班随时接听,接听电话人员在最短时间内问清患者的详细地点、患者人数、患者病情、联系电话,在最短时间内派出急救人员出诊。制定的制度需严格遵守,责任到人,赏罚分明,真正起到督促工作,提升工作质量的作用。
3 总结
院前急救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医疗护理质量或出现护理差错事故引起医疗纠纷。提升院前急救质量,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是保证院前急救成功和提高急救质量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教育;教学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比如急性心肌梗塞、呼吸道异物、车外伤、多种中毒等等,因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急救处理造成患者伤残甚至死亡。这种现状一方面是由于医疗救护不及时,另外则是由于人们缺乏院前急救医学知识所造成的。提高人们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可有效降低各种伤害性事件的死亡率。大学生是将要走向社会,服务大众的高素质人群,教导他们加强对急救知识的学习,为以后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研究选择的调查对象是已基本掌握医学基础知识的大学三年级医学生与通过耳濡目染已对医学有所了解的同年级非医学类学生,通过调查了解他们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医学与非医学生对急救复苏这门课的认识,以指导我院普及急救知识的教育工作。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我院在校生医学专业三年级大学生240名;非医学专业三年级大学生240名,共计480名。发放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 476 份 ,有效回收率为99.2 %。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触电、溺水的急救方法,心肺脑复苏术,中毒病人的抢救等以及学生对急救复苏这门课认识的调查。现场问卷调查并当场回收,结果采用 Excel2003统计分析。
2.结果
2.1 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
所有被调查的大学生均清楚意外情况发生呼叫急救电话“120”但对如何说明现场情况有32%的学生不能清楚表述;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的实施:76.9%的学生表示仅对此有所了解,只有23.1%的人表示已基本掌握其实施方式;触电、溺水、中暑以及有机磷中毒的急救:表示了解甚少和不清楚的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1%、11.8%、6.7%和18.3%;动物咬伤、骨折、扭伤以及车祸伤的急救处理:表示了解甚少和不清楚的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9%、8.4%、8.8%和31.3%;烧烫伤的急救:28.6%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如何处理。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紧急情况如何求救的培训,并注意对车祸伤、烧烫伤以及有机磷中毒等院外急救措施的详细讲解,反复强调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操作步骤。
2.2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急救知识的认识
所有被调查的医学生均认为应该认真学习急救知识,但认为现在应该掌握的医学生占97.5%,认为以后工作中再学习的医学生占2.5%;非医学生中应该认真学习并掌握急救知识的占78.8%,认为应该熟悉了解的医学生占18.2%,而有3.0%的学生却认为这是医学生学习的内容与自己无关,说明我们还应该着重加强非医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教育,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
3. 讨论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国民的急救培训,并立法规定煤矿、天然气等高危岗位职工必须考核急救技能。像发达国家德国设立了全民救护日,那一天全国国民都要接受急救知识的培训;美国每个人一年中都要参加几次相应的急救培训活动。有的外国公司甚至规定,求职人员必须持有急救员合格证,才有资格应聘;许多国家还将具有一定的急救知识作为领取汽车驾驶执照时重要的依据。在国外,非医务人员构成院前急救队伍的主体。
而在我们国内院前急救主要是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的。以首都北京为例,目前拥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北京市民接受急救知识的比例是150:1,而新加坡的比例是8:1,中国香港为13:1,悉尼为20:1。从数字上就可以看出,北京民众急救知识普遍欠缺,离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基于这种现状,同时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北京市政府要求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北京市民接受急救培训的比例要达到60:1,参加奥运会服务的志愿者必须经过急救技能培训。对如何提高我国国民的急救技能,国内许多学者对此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总结来看首先加强学生的急救技能培训是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知识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易教育、易接受新知识的群体。学生掌握了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传播给周围的人,以期达到全民普及,比如气道异物采用Heimlich手法,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能够及时采用有效的心肺复苏技术等,那么将会大大降低患者的医院外死亡率,并且能够为医院内的进一步急救提供宝贵的时间。
根据我院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学习急救知识的意识在入校后就应该牢固树立,教师应该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时考察教学效果,重视急救复苏这门课的教与学生的学。要教育学生认识到院前急救时间虽然短暂,但这是决定危重病人抢救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了解到急救人员的含义很广,除在场医务人员之外,还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救护车、出租车驾驶员,消防特警人员以及所有在场的人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大学生中普及急救复苏知识,才能有望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识水平,以减少我们国家意外事故发生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高伶. 开展大学生日常急救知识教育.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2.8(2):161-2.
2. 吴雪花,倪国华等. 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分析.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3(1):18.
3. 黄爱辰.现代院外急救手册.华夏出版社. 北京,1997.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市居民医保工作为目标,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科室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科室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
结合等级医院复审整改工作,要在巩固前两年急诊管理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围绕“质量、安全、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专业队伍的设置,进行急诊医学知识的学习,解急诊急救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稳进急诊急救队伍。完善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目录、急诊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资料、对各支持系统服务的规范。协调临床各科对急诊工作的配合。对大批量病员有分类管理的程序。立足使急诊留观病人于24小时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安全入院。加强上级医师急救指导,加强三级会诊,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使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
2.质量管理。
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很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及规范查体、大病历规范书写、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专项培训力度。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程序。加强运行病历的考评。完善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度,坚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对环节管理、凝难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对病情变化的处理意见要重点监控,促进基础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
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要强化对急诊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并专人管理。使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加强训练规范使用,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确保安全运行,以满足患者急救需求。严格院内感染。加强心肺复苏技能的训练,使心肺复苏技能达到高级水平。
4.服务态度
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要抓优质服务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5.培训计划
加大在岗培训力度,要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培训考核计划。有计划的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加大对各级医师培训
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的培训,效果的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全员职业责任意识。院部的支持下希望能派出医生护士去上级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icu或ccu等相关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业务。同时,树立一批医、德双馨的先进典型,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6.中医特色建设
西医为用”方针,要贯彻以“中医为体。突出优势目标,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中医药理论、技术培训计划,加大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按照二甲中医院急诊科建设要求,要有本科常见病、特色病种的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的操作规程,使本科规范性文件不少三种。提高中医药在急症救治中的使用率,急诊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西医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药使用率,使中医药参与率在30%以上。
7.推进医疗保险改革
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个环节更加明细化。同时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要搞好医疗保险改革顺利推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事业得发展的双赢局面。
8.重点研究课题
使我院急诊科急救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今年要着重学习和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急诊、感染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无创和有创性正压通气治疗、严重创伤与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课题的研究。
9.院前急救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低年资护士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培训效果。方法:将2011年7月~2013年9月我院255名低年资护士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由我院6位专业的BLS/ACLS导师对她们进行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AHA培训方法,比较两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掌握情况。结果:两组培训后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年资护士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总体掌握情况不理想,采用AHA的培训方法,能明显提高其掌握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 :低年资护士;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培训;美国心脏协会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58
Study on the training effect of two different first aid knowledge and skills training methods for junior nurses
JIANG Xiao-hong,LI Xiao-feng,YE Ze-bing,et al
(Guangdong Provincial Second People′s Hospital,Guangzhou510317)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irst aid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junior nurses by two different training methods,and compar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raining effect.
Methods:255 junior nurses (3 years or les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Two groups were respectively trained by six BLS/ACLS tutors through traditional (control group) and AHA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raining (observation group) methods.Compared the train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Results:There was remarkablely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raining on first aid knowledge and skills (P<0.05).
Conclusion:The total level of junior nurses about first aid knowledge and skills are not enough.The AHA training method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first aid knowledge and first aid skills for junior nurses,and it should be promoting.
Key wordsJunior nurses;First aid knowledge;First aid skills;Training;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现代医学认为,“第一目击者”在“救命黄金时刻”对患者实施救护,对挽救生命、减少伤残极为重要[1]。在医院,护士常常是发现急危重患者的“第一目击者”,因此,一线护士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至关重要,尤其是低年资护士执业时间短,经验水平相对欠缺,为了提高其急救水平,本研究将两种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方法用于低年资护士,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低年资护士255名,均为女性。学历:本科29名,大专197名,中专29名。年龄18~23岁。均未曾系统接受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随机分为观察组128名,对照组127名。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培训导师:由我院长期从事急诊、急救的6名医护人员组成,其中2名主讲长期担任急救培训任务。6名导师均获得美国心脏协会(AHA)BLS/ACLS导师资格证书。培训内容:(1)急救知识。主要包括七部分:创伤急救(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呼吸心脏骤停急救(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烧伤急救(热水及油烫伤、化学烧伤、电烧伤),中毒急救(气体中毒、食物中毒、中毒、动物咬伤等),儿童/产妇急救(儿童急救、产妇急救),自然灾害救护(地震、台风、泥石流、洪水等),其他意外急救(气管异物、脑卒中、中暑、电击伤、溺水等)。(2)急救技能。成人单人心肺复苏技能操作,内容参见《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脏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2]。
1.2培训方法
1.2.1观察组采用AHA培训方法。(1)急救知识。采用幻灯讲解+视频录像+经典病例讲解等方式,培训时间为8 h。(2)急救技能。成人单人心肺复苏技能培训采用视频播放+导师示范指导的方式,导师与学员比例为1∶6。采用高仿真CPR训练模拟人,模拟人与学员的比例为1∶3。培训时间为8 h。
1.2.2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1)急救知识。采用幻灯讲解+经典病例讲解等方式,培训时间为8 h。(2)急救技能。采用导师讲解+导师示范指导的方式,并由一位导师主讲,其他导师辅助指导的模式。采用高仿真CPR训练模拟人,模拟人与学员的比例为1∶3。培训时间为8 h。
1.3考核内容分为培训前考核和培训后考核。(1)急救知识。总分100分,均为单选题,共20题,每题5分,考试时间30 min。80分及以上为合格。(2)急救技能。成人单人心肺复苏,满分100分,80分及以上为合格,操作时间2 min。评分标准:参见《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脏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2]。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低年资护士培训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表1)
2.2两组培训后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合格情况比较(表2)
3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医疗健康服务质量日益关注,患者对护士职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护士掌握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是职业技能中最基本的要求。培训前根据对低年资护士急救知识和技能考核的结果显示,护士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十分不理想。这可能是因为:(1)护士思想上的不重视。相当部分护士认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跟她们没有关系,那是医师的事。(2)护士缺乏培训的平台。很多护士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大多来自工作经验、院内活动,缺乏系统的岗位培训,甚至有人纯粹依靠以往院校教育所学的知识,这种单纯依靠工作年限的增长、工作经验的积累来提高急救水平的现状十分不利于护士,尤其是年轻护士获取更多的急救知识,不利于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3]。由于许多临床危重疾病(心脏骤停,气管异物等)发病迅速,如不及时抢救,后果相当严重。在医院内,而护士常常是首先面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第一目击者”,在院前急救,护士是直接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执行者,如掌握了更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则可以第一时间立即实施抢救,争得挽救患者生命最宝贵的时间,这样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利保障[4],因此,护士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是十分有必要的。
我院采用了两种培训方法,一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种是基于美国心脏协会(AHA)BLS/ACLS的培训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基于知识点的讲解,能实现各个知识点的详细传授,往往忽略了将急救知识向急救意识、急救技能转化的介导。表2显示,AHA的培训模式能让学员更牢固的掌握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AHA的理论课学习,采用幻灯片放映结合实例讲解并插入视频,使得课程知识点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学员易于获得深刻印象,有利于学员在充分掌握知识要点的基础上,将各个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上升为整体的知识体系,而优秀的教学视频,更是使学员对知识点有直接感官上的认知过程,利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学员普遍反应较好;技能操作学习方面,通过视频示范教学和导师分组教学并亲自示范形式,导师和学员在数量上按比例分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组合,使得每个学员的平均指导受教时间相对充足,都得到较好的反复练习的机会,既有利于导师及时发现学员存在的问题并给与指正,也有利于学员学习中的疑问及时得以解答,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度,切实提升自身的急救技能水平,为临床救护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系统、规范的急救技能培训可提升救治的整体水平[5],改善救治的结果[6],这对临床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低年资护士培训中,借鉴美国心脏协会(AHA)BLS/ACLS的培训模式,可明显提高培训的整体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曾毓,叶泽兵,郝建志.广东省加快建设紧急医学救援应急技术培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3):272-274.
[2]美国心脏协会.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脏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01.
[3]倪水芹,彭桂娥,李昱.规范化培训在提高急诊科护士急救知识和技能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4):584-585.
[4]Larsson R,Engstr?m A.Swedish ambulance nurses′ experiences of nursing patients suffering cardiac arrest[J].Int J Nurs Pract,2013,19(2):197-205.
[5]冯苏举.急救小组在提高现代化医院急救水平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8):80-81.
[6]Sodhi K,Singla MK,Shrivastava A.Impact of 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 training program on the outcom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J].Indian J Crit Care Med,2011,15(4):209-212.
心脏骤停,系指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导致脑及其他重要器官血流中断,并随即由此引起意识丧失(15 s)、呼吸停止(30 s)、瞳孔散大固定(1 min)、糖代谢停止(4 min)、脑ATP代谢障碍(5 min)及脑细胞不可逆死亡(6 min)等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1]。若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不仅可以挽救生命,还可以提高预后疗效。2011年2月,本中心华漕急救分站成功抢救复苏心脏骤停1例,并于抵达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急诊室之前,患者出现正常心律和自主呼吸。
1 病历介绍
患者女性,17岁,口吐白沫、昏迷不醒约5 min(邻居联系急救120电话)。15时18分,调度指挥中心接警并指派任务,15时23分,到达现场。患者有结核性脑膜脑炎史1年余,长期卧床,规则服用“中药”数月。既往无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近期,无肺部感染、褥疮感染史。15时23分,患者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双侧瞳孔散大(直径约为6 cm)、固定,对光反射消失,颈动脉扪之不及,心音、呼吸音消失,心电图示一直线,确诊为心脏骤停(上述步骤10 s完成),随即启动急救医疗系统(EMSS)。按照ABCD四级程序,分别给予开放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胸外按压(cardiac compression)、电击除颤(defibrillation),同时给予开放静脉通道。15时41分,心电监护示正常心律,心尖区听及心音,扪及颈动脉搏动;双侧瞳孔缩小(直径2.5 cm),出现对光反射。即刻告知家属并决定搬运、转送至闵行区中心医院救治。途中,15时42分调度指挥中心预报送往医院急诊科;15时59分患者出现自主呼吸(途中继续CPR)。16时5分,抵达闵行区中心医院急诊科(院内急救团队已准备就绪,随即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支持、外周静脉血管留置、血气分析等)。
2 讨论
分析本例心脏骤停复苏成功案例,对2010年闵行区医疗急救中心心肺复苏成功10例进行总结性回顾,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多种因素决定了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提升,其中内因(客观因素)起着决定性因素,外因(主观因素)起着辅因素。(2)心肺复苏成功率是衡量EMSS系统首要环节院前急救医疗质量的“金标准”之一。如何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是当前市、区、县急救中心提升院前急救质量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3 体会
本例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的急救医生长期从事院前急救临床一线工作10年余,兼职管理岗位工作数年,其分别从医疗救治和医疗管理角度,比对去年10例心肺复苏成功病例,进行了总结体会。
3.1 决定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内因”。大致概括为“时效、规范、合作”。首先,强调院前急救任一环节必须高度重视“时效性”。调度员接警、指派任务必须严格遵守1分钟标准;急救团队出车反应速度必须控制在1分钟之内;急救医生现场判断和评价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其他诸如开放气道(气管插管)时间、CPR组合交替时间等都应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其次,强调院前急救过程中必须按照《院前急救操作规范》进行规范性操作。院前急救医务工作者具有一定程度的专业水平,是承接早期现场目击者初级CPR、转递至院内急诊ACLS的关键人物,必须认清ABCD是贯穿于心肺复苏过程中的纲领性原则。再次,强调多层次、多角色的合作亦是决定心肺复苏成败的关键之一(三种合作:初级目击者与急救专业人员、急救团队成员之间、院前急救医务人员与急诊抢救医务人员之间交接)。“生命链”概念中明确指出,现场目击者或旁观者的呼叫“120”联系急救反应系统意识、第一时间启动EMSS占据了50%的份量,为急救专业人员抵达现场进行标准复苏术做好初级复苏救治。因此,我们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合作”。急救团队成员之间以及院前与院内的无缝衔接之间的“合作”重要性,是专业医务工作者之间急救意识、急救技能的交流、转递,是确保院前复苏成功和提高院内预后效果的关键。
3.2 如何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笔者认为:第一,加强综合管理。主要围绕区域急救中心发展规划和提升区域院前急救质量等中心任务,组织切实、可行、实效的质量控制管理(将心肺复苏成功率纳入考核指标),组织急救团队规范化专业技能培训(标准心肺复苏流程),组织急救团队急救技能竞赛,提升团结协作能力等。第二,加强社区联动。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一级医疗机构医疗资源,通过诸如闵行卫生系统EHR信息平台,及时掌握急救复苏对象的既往病史资料;通过社区急救技能培训,提高社区医生急救技能和启动EMSS的意识等。第三,加强普及教育。发达国家AED等使用以及人民群众掌握初级CPR技能[2],是其确保较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笔者一直反复思考,人民群体的急救意识得不到有效提升、急救技能得不到有效提高,难点在于急救知识、技能教育培训的机构未明确;一定时间内,普及教育的对象或者说受教育指标比率未明确等。
总之,无论作为一名急救医生,还是一名管理者,在看到区域急救事业蓬勃发展、急救水平不断提高的现状时,应更多地思考、立志致力投身于推进区域急救事业发展和拉近与发达国家地区急救水平的奋斗之中。
参 考 文 献
[1] 杨向军,徐新献,惠杰,等.现代内科急重症治疗学.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62-191.
1 基本资料
本院2012年院前急救1740人次,其中内科782人次,占44.9%,外科886人次,占50.9%,现有急诊科护士15名,聘用男护士4名,占急诊科护士总人数的26%,年龄22~26岁,均为大专毕业,工作年限最长4年,最短2年。
2 院前急救的特点
①社会性强、随机性强院前急救活动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使院前急救跨出了纯粹的医学领域,这就是其社会性强的表现,随机性强则主要表现在患者何时呼救,重大事故或灾害何时发生是个未知数。②时间紧急它面对的患者病情急、危、重,所以在院前急救过程中,要分秒必争,要迅速到达现场,严格按照现场急救原则运用"快捷"、"有效"、"合理"、"安全"的急救措施,使伤者得到最迫切和最有效的急救和治疗。③急救环境条件差现场急救的环境大多较差,有时在马路街头,围观人群拥挤、嘈杂,有时事故现场的险情未排除,可能造成人员再损伤。④体力强度大如急救人员到现场前要经过途中颠簸,到现场时要随身携带急救箱,若现场在高楼又无电梯时就得辛苦爬楼梯,若现场在救护车无法开进的小巷或农村田埂就得弃车步行,到现场后,急救人员须立即对患者进行抢救,抢救后又要边指导边搬运伤员,运送途中还要不断观察伤员病情,上述每一环节都要消耗一定的体力。
3 男护士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的优势
①生理方面。男护士精力充沛,耐力持久,体格强壮,比女护士更加适合院前急救的工作,比如骨折患者,体重较大的患者,由体格强壮的男护士来搬动,会让患者感到有安全感。②工作方面。研究表明,男护士比女护士更愿意面对挑战性强的工作,有更强的压力承受能力、优越的体力和精力,男护士更容易与患者达到良好的护患沟通[2]。③心理方面。如果遇到患者和家属有过激行为等突发事件时,男护士控制能力强,决策能力强,思维能力强,沟通能力强,更显其优势。
4 对院前急救男护士基本素质和技能的培训
4.1基本素质培养 ①向新入科男护士介绍环境、各种急救管理制度。特别强调院前急救工作性质、特点,培养他们工作的责任心和护理职业必需具备的慎独素质。②专人带教培训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流程、抢救配合、现场急救措施、转运与途中监护救治,掌握"120"网络院前急救病历维护技能。③进行安全知识及自我防护意识的培训护士长应为新入科的男护士讲解当前医疗环境,树立法制观念,对医疗安全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4.2基本技能的培训 ①要充分调动男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熟练掌握通信系统及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对救护车上轻巧的急救器材,如手提式除颤仪、人工呼吸机、心电图机的使用方法要特别掌握。②专项培训CPR、止血、包扎、固定、搬运这五大现场急救技术。③专门培训批量外伤的现场检伤分类及抢救工作流程。
4.3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 ①在临床工作中要培养男护士确认自己的工作性质,并且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充分了解自身因素,通过学习、实践逐渐了解护士在临床中的角色[4]。②医院对于男护士的肯定,也能够从侧面给患者传递一个可以放心的信号,只有医院自身给予男护士各项技术,品质的肯定与保证,患者才能够打消疑虑。③在工作中学会变通,把握问题关键,男护士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敏捷刚毅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平淡化。当这些特质可以成为有效熟练的沟通法则后,男护士工作中的尴尬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5 小结
由于人类寿命的增长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工业、交通事故不断上升,需要急诊的人数大量增多,而威胁生命的突发急诊多数发生在院外,因此说明了院前急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男护士加入到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有利于优化院前急救护理队伍,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在护理日常工作安排上,应该结合男女护士各自的优势进行分配,体现男女护士各自的价值,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3]。
总之,重视院前急救男护士的培养,管理者必须认真制定培训计划,不断探讨适合男护士性别特点的培养方式。只要管理者正确引导男护士巩固专业的思想和知识,使他们很快融入到院前急救护理队伍中,从而提高院前急救整体护理质量,推动院前急救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Cassidy M L. Gender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Status within Selected Female and Male-dominated Occupations[J].Current Research on Occupations and Professions,1990,(5):l11-129.
[2]杨磊,姜超美,李春燕.9所 医院男护士岗位需求的调查 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59-560.
关键词:情景模拟演练;低年资助产士
产房工作节奏快、应急性高、风险大、家属和产妇的期望值高,而助产士又是特殊的医疗服务群体,既有别于医疗,又不完全等同于护理[1],助产士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助产技术是保障母婴安全最基本的要素,但低年资助产士(工作5年内)由于工作时间短,理论知识缺乏,临床经验少,助产技术不过硬,急救技能和应急能力欠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提高低年资助产士的应急和急救能力,近年来我院采用了情景模拟演练的培训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2014年在产科病房及产房轮转和固定在产房的工作5年以内的助产士15名,其学历均为大专学历,本科在读10人,年龄20~26岁,均为女性。
1.2方法
1.2.1建立培训计划和小组由产房护士长和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助产技术及抢救技能、教学能力强的护理骨干和助产组长组成培训小组,一般为3~4人,护士长在年初即制定全年培训计划,每月一项,包括理论、操作及情景模拟演练,由培训小组成员轮流负责组织讲解、演练、考核和评价。
1.2.2编写抢救流程小组根据产科常见急危重症病例特点、分娩的各种并发症和合并症等,参照国际上最新的指南等,编写适合本院的抢救流程,编写流程设置ABCD制护士抢救配合分工流程和专科急救护理流程[2]。ABCD制护士抢救配合分工:即A护士(1号)负责各种管道建立,如输液、用药、导尿、抽取血标本等;B护士(2号)负责仪器及时到位安装使用,如抢救车、胎心监护仪、心电监护仪、除颤仪、输液泵、急诊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准备等;C护士(3号)如当时在接产台上主要协助医生检查、操作、难产接生等;D护士(4号)负责各种药物的配置及与医生的核对,并及时补充药品、物品以及对外联系、记录、巡回等。
1.2.3组织理论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 各种分娩合并症和并发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急救流程和产科常用抢救药物的剂量、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应急预案等等。如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子痫、脐带脱垂、新生儿窒息复苏、肩难产、胎盘早剥、产房急诊剖宫产等等。
1.2.4急救情景模拟演练理论学完后在当月的月底根据病例进行情景模拟急救演练,按照ABCD制护理抢救配合分工流程演练,每组有4名低年资助产士参加,轮流充当4个不同的角色,请未参与培训人员扮演产妇、医生,护士长、组长和其他人员观摩,情景模拟的内容包括抢救时的物品药品准备,产程病情观察及判断能力,分工及默契程度,抢救治疗原则与措施,抢救流程,常用急救药物的剂量与使用、人文关怀等,一组演练结束后,先由组长对每位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点评,然后进行理论提问,再根据考核表进行评分,最后,由护士长对现场的演练过程点评总结,引导助产士理论联系实际。
1.2.5评价方法考核表项目包括 模拟抢救时间(5分),能否及时呼救(5分),病情观察及判断能力(20分),抢救流程熟练度(30分),分工和默契程度(10分),掌握抢救物品位置、备物(10分),沟通、协调能力(5分),病历记录(5分),理论考核(5分),总分100分,优秀:100~95分,良好:94~85分,一般:84~75分,不合格:
2结果
2.1培训前后理论考核成绩与操作成绩合格率比较,见表1。
2.2 15名低年资助产士对情景模拟急救演练的评价,见表2。
3讨论
3.1情景模拟演练是通过设置一种逼真的工作场景或管理系统,让被训练者按照一定的工作要求,完成一项或一系列任务,从中锻炼或考察其某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水平[2],情景教学近年来在医院的教学与培训中被广泛的采用,它具有仿真性、参与性、互动性、实践性、趣味性等特点,能够缩短护理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的差别[3]。
3.2情景模拟演练提高了低年资助产士的应急能力和急救技能。产妇进入产房后产程会千差万别、千变万化,随机性强,突发事件多,产妇及家属对分娩缺乏正确的认知,期望值过高,再加上工作节奏快,这就要求我们助产士不但要有一定的应急能力和临床经验,还需要过硬的助产技术和心理素质,而低年资助产士由于基础理论及助产操作技能相对较差,遇到突发的产科并发症、急症等抢救的病例少或从没遇到,对产程的观察和病情的变化不能及时作出分析判断,抢救经验不足,遇到急救时往往会手忙脚乱,不能进行简单的新生儿窒息复苏等等,而传统的产科培训方式一般是先进行理论讲解,然后示教,再对各项技能逐项进行培训,考核方法单一化、教条化、理论与临床实际操作脱节,对各项急救技能的综合运用缺乏锻炼,不利于助产士急救意识的建立和应急能力的培养。而进行情景模拟演练,在理论知识及各单项急救操作及助产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助产士通过不同角色扮演迅速有序投入急救工作,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融会贯通,反复训练,从而获得了实战经验,因此有效地提高了低年资助产士的临床急救水平和综合应急能力。
因此,情景模拟演练在提高年资助产士的应急能力和急救技能以及综合能力方面,是一种行之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黄淑梅.助产士工作中的压力及应对措施[J].医学信息,2012,25(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