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1 15:35: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专业英语课程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2-0039-03
一、高职英语课程开发背景,以及现行的部分公共英语教材和专业英语教材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企业和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能力结构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大学的教学和课程,尤其在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高专院校内,部分专家和教师在结合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诸多理论及本校的实际情况下,对其课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开发,高职高专的英语课程也不例外。
高职高专的英语课程分为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本文所探讨的英语课程开发指的是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又分为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目前搜索到的由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高专规划公共英语教材有《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新阶段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新世纪应用英语教程》、《世纪英语》、《成功英语》、《职桥英语教程》等,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材有《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秘书英语》、《计算机英语》、《酒店英语》、《汽车维修专业英语(汽车维修专业模块化培训教材)》、《船机专业英语》、《艺术专业英语》、《工程机械专业英语》、《烹饪专业英语》、《服装贸易专业英语》、《机械专业英语图解教程》、《工业分析专业英语(第2版)》、《现代物流英语》等。另外,还有一些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自行开发的校本教材。
二、高职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许多新开发出的课程替换了以往理论性太强的教材。但是,该课程的开发刚刚起步,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材编著者与高职院校脱节
众所知之,大部分高职高专的公共英语教材都是普通大学的教授或骨干教师牵头编著的。他们编写的教材更具有权威性,较容易出版发行,更容易得到教育部和各高职院校的承认和采用。但普通大学的英语教授很少有高职高专的教学经历,也很少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这些缺陷导致的结果就是教材的名称变了、内容简单了,但里面的框架、知识体系不变。例如,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新阶段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新世纪应用英语教程》、《世纪英语》、《成功英语》等与普通高校的公共英语课程设计模式没多大区别,但这些教材的实际使用者却是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和学生。显然,高职教师需要的是一套能适应学生职业发展的教材、一套能调动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教材;学生需要的是能学会、学会就能用的职业英语。如果教材无法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目标,其结果就是教师教得越多,学生越烦;学生学得越久,英语知识和能力就越衰退。
2.高职高专的专业英语教材难度大,与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脱节
(1)专业英语教材只是中文版本的简单翻译,要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难度太大。例如,《现代物流英语》、《专业会计英语》、《计算机英语》、《工业分析专业英语(第2版)》等,都是相应中文版本的翻译或英文原版,大量的英文概述、文章阅读理解、课程结构从一而终。给教师的授课带来很大的挑战,不利于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工具进行辅助教学。专业英语课堂就变成了枯燥的八股文形式,无趣味性可谈,无课堂活跃性可谈。
(2)专业知识层次太高,基本属于该专业大四优秀毕业生的水平甚至研究生水平。以《现代物流英语》为例,每篇文章的新词汇虽然在课后标出了20个左右,但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访问,新词汇不少于60个。每篇文章大约1000字,每单元至少有四篇这样的文章,而且要在一次课90分钟教完,让基础不好的高职生学专、学透,对于教师备课是极大的挑战。
3.校本课程开发者与授课者知识结构的局限性
校本课程开发者一般是公共英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能有优势,但专业知识有限。哪些英语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掌握,如何在实践的情景模拟下设置专业英语课程的结构,怎样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等,都是需要课程开发者思考的问题。同时,在教学中,不管是专业英语还是公共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跨专业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师极为少见。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更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高职英语课程开发的程序及解决措施
1.课程开发队伍的选择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开发的第一步就是要选好开发队伍。要使编写的教材既能顺利出版,又便于教师教学,还能让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对英语的需求,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奠定相应的英语基础,就必须严格选择课程开发队伍。就公共英语课程开发队伍来说,其中必须有课程理论深厚、教材编写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教授,也要有高职高专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还要邀请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2.在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确定英语课程开发的目标
没有建立在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而编出来的教材只能是简单拼凑,不能称之为课程开发。目前的教材有很多,但真正合适的教材却是凤毛麟角。只有开发能为高职师生带来教学便利和学习收获的教材才是课程开发的最终目的。可见,高职课程开发最重要的是实用性和职业性,又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必须进行调查访问,首先对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普遍的英语基础、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以及对英语课程的目标期待;然后,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电话访问或访谈,了解就业后各岗位需要职业英语的情况;最后,咨询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人员,了解企业对员工英语水平的期待和目前该岗位员工英语素质的状况。只有建立在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才能确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3.运用课程开发相关理论撰写初稿
(1)职业课程开发相关理论的概述。基于能力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有俄罗斯制、MES课程、EBS课程模式和学习领域课程。
俄罗斯制是1868年莫斯科帝国技术学校校长拉·奥斯创立的,其理论框架是通过分析生产技术,把生产过程分解为几个要素,然后根据此制定课程计划,指导学生通过工厂实习掌握这门技术。
MES课程模式是有别于俄罗斯制的课程开发模式,是在借鉴德国、瑞典等国的“阶段式培训课程模式”,以及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模块训练”等基础上而开发的典型职业培训课程模式,其指导思想为实用主义哲学,遵循“按需施教,学用一致”的原则,按以下操作步骤实施开发:建立岗位工作描述表,确定岗位职能;划分工作任务,确定工作模块;编制学习单元。
第三种模式为CBE课程模式,即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是以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为代表,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进行考核,检验是否达到能力目标。具体实施步骤如下: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专项技能分析——制定模块——教学大纲及评价等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最近的课程开发理论为学习领域课程理论,它源于20世纪90年代在德国的一场大辩论。其基本理念有三个方面:①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复杂的职业能力;②课程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③教学要以行动为导向。学习理论的开发方法可以简述为“行为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
(2)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开发理论支撑。职业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开发要以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实用性和职业性为导向。在职业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开发领域很难确定目标职位,也很难根据岗位确定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不必死搬一个理论,应敢于吸收和借鉴,结合各种理论寻找适合职业院校英语课程模式的理论支撑。
高职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应是未来普通岗位上必须具备的能力,即基本的英语交际能力。包括熟练运用出差、旅行用语,如自我介绍、问候、问路、乘坐各种交通工具,也包括在境外的宾馆入住、预订位置,还有在商场购物讨价、还价等。除此之外,还应具备用英语写信或E-mail进行沟通的能力,如网络沟通、交友、求职和娱乐等。职业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目标是学以致用,而不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或文学欣赏能力。因此,编写教材或进行课程开发时,要以实用性和职业性为指导,尽量避免在英语课程内容和编排模式上重复普通高校的版本,要适当降低难度,减少一些纯粹价值观或文学欣赏的内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开发可参考雅思、托福及托业等考试模式,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教学内容和授课进度。这类课程开发可参考由广州大学张权、宋专茂教授主编的《职桥英语课程》为代表的课程系列。
(3)以学习领域课程理论为指导来开发高职专业或职业英语课程。尽管高职院校的专业繁多,各个领域的专业英语或职业英语千差万别,但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即让学生具备完成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英语能力,其对应的是岗位工作。因此,专业英语课程开发要建立在岗位情境的观察和分析下进行,课程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教学要以行动为导向,即按照“行为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程序开发英语课程开发。从“行为领域”出发,意味着课程开发首先应观察职业岗位的工作情境;“学习领域”指在岗位情境的观察和分析下来确定完成岗位工作所需的职业英语内容和层次;学习情境指根据岗位情境和学习内容来设定学习情境,尽可能模拟真实情境来进行专业或职业英语教学。
4.选择合适的试点对象,探讨最佳课程结构和适应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
课程开发后到底能不能推广,实施可行性有多少?不管是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还是专业英语课程,一定要先选择部分院校或个别班级进行试点教学,并注意记录教学实践过程,收集各种反馈信息,跟学生和授课教师保持沟通,并对试点院校和班级的教学结果进行总结、评价。这样,一来能验证课程开发是否具有可行性,二来可在实践中调整、完善教材内容,同时寻找对授课教师进行培训的策略和重点,避免教材出版后无人能教或学无所获而造成的资源浪费或用之不爽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张权,宋专茂.职桥英语教程[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5]朱小晶,阮红缨.新职业英语:艺术设计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6]杨亚军.服装英语(服装类专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赵晖.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艺术英语”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8]胡军.大学英语三级后续课程设计之高职学生的需求分析[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9]王红巧,郭丽杰.高职不同专业的英语需求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发[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05).
[10]徐健,魏杰.高职英语课程学习需求分析——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1).
[11]陈琴,陈婵英.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ESP英语教学需求调查分析——以顺德职业技术为院为例[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关键词:高职院校 城市轨道交通 专业英语 课堂教学模式
2013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及装备展览会的举行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期。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教学改革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1]。城市轨道交通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流通部门,在其专业背景下具备服务性质,这种特征突出了专业英语课程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但是在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教学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教学手段单一、教材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亟需深化。
一、调查与数据分析
为探索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笔者对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在校生与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1.在校生的调查情况
调查的在校生包括598名2011级、2012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控制专业与运营专业学生。主要调查内容有:(1)学习专业英语课程后是否了解专业英语对未来工作的帮助;(2)学习专业英语的目标是否明确;(3)对专业英语课程的意见与建议。
调查的结果发现调查对象中高达83.9%的学生不了解专业英语对实际工作的帮助,有75.3%的调查对象不明确学习专业英语的目标。
2.毕业生的调查情况
调查的对象包括2013届就职于南宁轨道交通公司或广州地铁公司的毕业生。主要调查内容有:(1)在工作后是否了解专业英语的重要性;(2)在校期间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对你的工作是否有帮助;(3)你认为什么专业英语技能对你最实用。
调查的结果显示,有超过八成的毕业生认为专业英语对实际工作岗位有重要的意义。几乎所有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中,“听”、“说”技能对他们最重要。
3.调查结果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1],在校期间他们普遍对英语学习持抵触态度,多数学生认为基础英语重要的原因是英语考级的需要,而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大多数学生的目标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而已。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绝大多数毕业生才意识到了专业英语在职位晋升、工作业绩、学习进修等方面的重要性。
在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中发现,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满意程度低,他们的建议与意见多数为:应增加课时、应增强专业英语的应用训练、应在课上详细说明专业英语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1.明确教学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改革应从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开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属于新兴产业,在该方向的人才培养实践中,学校和教师尚未完全掌握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职业需求,重视专业技术课程而忽视专业英语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一来,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就无法统一认识,难以明确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为目标[2],在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必须始终贯彻这一目标,同时应结合行业实际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充实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企业实际运作案例的讲解,明确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强调专业英语的实用性、强调专业英语为专业服务的特征等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专业英语对职业的帮助,体会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高职院校的任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在此背景下,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不应当局限于教材的讲解、文章的阅读,词汇的记忆,更应当重现实际的工作场景,锻炼学生应用专业英语的能力,这就要求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创新。
笔者借鉴专业技术实训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对2011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的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创新进行了尝试。利用多媒体、专业教具等设备作为载体,以模拟实际工作情景的方式组织了“英语实训”。尝试方法是先在课堂上任务,任务类型分为服务型与技术型两种;学生确认任务后利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去探索解决方法,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在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过程中自己缺乏某一方面的专业英语知识。
通过这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强调了专业英语“应用”的本质,学生表示不但深刻理解了专业英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学习英语的方向和动力。
3.转变评价方式
在绝大多数高职85 院校中,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课程的评价方式沿袭了基础英语,即以笔试为主要评价标准,考查点是“读、写、译”。这种考核方式无法满足岗位需求,甚至误导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知[3]。
将评价的重点转移到课堂教学上是有必要的。结合创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跟踪评价。课上评价的考查点是“说、用”,这正契合了实际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英语教学应当坚持以职业为导向的原则,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强调岗位对专业英语的需求,既可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又能够使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工作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闵丽平.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8(2): 12-13.
[2] 牛东育. 基于ESP理论的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海外英语. 2013(7):96-98.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各个层次的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课。由于计算机技术是从英语国家开始的,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人难免会遇到大量的英文资料,无论是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还是使用最新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产品都是如此。因此,学好专业英语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非常重要。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读、写、翻译的能力,以适应未来时间工作的需要。但是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课程性质一般都是必修考查课,学生一般对此课程的关注程度不够,教学效果一直都不理想。以至于本科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部分学生往往借助翻译工具,翻译的内容很多时候不通顺;学习某种新的编程语言时,联机帮助或者技术手册根本就看不懂。如何更好地讲授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是许多计算机学科教师探讨的课题。
1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一种科技英语,科技英语在词汇、语法上各有特点。在词汇方面,它含有大量的专业技术词汇和术语。从英语构词的角度去掌握前缀和后缀,会扩大词汇量。另外在计算机专业英语中,普通英语的词汇量较大,掌握普通词汇更为重要。
在语法方面,因为科技英语带有许多修饰、限定和附加成分,所以就形成了一些复杂长句。有时长句是由添加了介词短语、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以及各种并列结构的简单句构成;有时是由从句与从句环环相扣的一个复合句构成。另外,为了着重说明客观事物和过程,被动语态也用得非常广泛。非谓语动词的大量使用也可以更好、更准确地描述各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事物的位置和状态的变化,并且能够用扩展的成分对所修饰的词进行严格的限定和说明。
2计算机专业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教学模式陈旧
教学模式陈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是授课主体,而学生只是听众,课堂上反映出来的情形就是学生的状况沉闷,学习积极性不高。
2.2教学观念滞后
在教学观念、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上依然较多地介绍常识,因为课时有限,一般一礼拜只开设两节课,这样教师往往为了节约课时只注重课文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翻译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关心的只是如何把课本中呈现的那些专业文献翻译正确,从而获得较高的分数,并没有真正学到该如何应对专业英语文献。
2.3教材陈旧
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而教材却依然是那一本,虽然有些进行改编,但缺乏最新的科技动态和流行术语等学生相对感兴趣的东西,从而导致和现实脱节、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4教材选择难
虽然教学对象大多是本科生,但他们的英语基础水平也是良莠不齐的,因此教材的难易水平难把握,选择起来难度也较大。
2.5与其他专业课程设置脱轨
教材在内容放置上与专业课程不同步,学生在没有相关专业常识背景的情形下,学习起来就要苦得多,这样无疑增添了课堂教学的难度。
3.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对策
结合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以及当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应从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手段和优化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做起,具体对策如下:
3.1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不明确,就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不够规范和科学,目前,多数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堂仍以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过多的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相反却忽略了对学生专业素质以及综合技能的的培养。
为了使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和科学,使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有效性得到显著提高,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研人员必须首先明确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培养目标。该门课程的具体培养目标应为:1)使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专业词汇及常用的新词汇;能阅读、理解和翻译英文专业文章,并能总结出所读文章的大意和抓住重要的细节及相关数据;2)使学生能用英文按要求写出专业应用文;3)使学生能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专业沟通的能力,如用英语介绍产品等;
在明确上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研人员应从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对教学流程进行进一步规范和优化。
3.2优化课程设置
教材的滞后性是阻碍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该专业课程设置科学性的重要因素。
相对于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来看,建材的建设存在着滞后的问题。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应该针对实际,不断完善教学的内容体系;在教材的选择上,要体现出新颖性、实用性、实时性;在教学内容上要结合当前的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灵活的设置,确保学生能够学到有用的知识。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表现在专业课程与英语的衔接和提升。对于学生来说,技术水平和英语水平的共同提高是十分重要的,这需要结合课程的设置情况如先修、同步、后续等,对教学的内容做出有效的整合,使专业英语的课程内容足以覆盖其他专业课程。这对于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英语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本专业的教材选用上,要注意的是应该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又有计算机专业新技术和发展的新动向的内容,这是专业英语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笔者选用的教材是人民邮电出版社的《新编计算机专业英语》。它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对数据库以及信息安全等内容作了系统的、简单明了的介绍,并包含了计算机最新的应用,以及计算机的新技术。例如,在计算机应用的介绍中,涉及到了数字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以及虚拟现实。在计算机的新技术中介绍了物联网、图形处理器、云计算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都是需要有所了解的,并且这些内容在计算机的专业课程的讲解中往往会一代而过,因此再次遇到这些内容的时候,学生明显的很有兴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了专业词汇的同时,又对计算机的前沿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另外,课堂教学在运用了丰富的教学手段的情况下,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计算机的实用英语,譬如:程序调试过程中常出现的错误、常用的英文版软件、常用软件的英文在线文档说明等。由此,提升学生英语的实践能力,认识到了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还要结合当前计算机专业英语在等级考试中的应用,为学生选择考试中的重点和考点,帮助学生来分析在考试中要设计哪些方面的主要内容。对考试中经常要运用到的句型、专业词汇有整体的把握,使学生在学习了专业英语知识的同时,既培养了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巩固了计算机专业知识。
此外,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工具性课程,计算机专业英语知识应为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而服务,因而在设置专业英语课程时应积极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师进行沟通,将其他专业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例如在学习VisualC++时,就应选择英文版软件。因为英文版的软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并且从学习之初就应用英文版软件,有利于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记忆与运用,从而提升他们对专业软件的适应能力。这样的课程设置在提升了学生应用专业软件的能力的同时使其专业英语知识得到巩固,可谓一举两得。
3.3改进教学方法
3.3.1运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
当前,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结合教学的内容,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因多媒体集音声图文于一体的特点变得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比如,对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技术的讲解,可以配一些有关的图片资料、视频、动画等,结合图片做好英文配音讲解,学生置身于这样活跃课堂气氛中,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主动性都得到提升,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同时,利用网络资源还能实现教师与学生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学习,促进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还可以借助于校园网的网上课程平台,为学生上传一些重要的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资料,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比如,视频、网页、图片、文档等。同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提交作业,并针对作业中的问题,展开探讨,从而实现释疑解惑的目的,在QQ等软件交流广泛运用的环境下,利用这些手段开展学习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3.3.2运用互动情境教学法
互动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指的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的情境,促使教师、学生和课程体系之间展开有效的互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理解教材知识的能力和学习质量。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比如:在学习介绍数据库原理的内容时,安装好的数据库,首先介绍英文工作界面,再通过一系列数据库操作,比如建库、建表、插入、删除、修改和查询数据等,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在英文环境的软件中操作学习,掌握数据库的相关概念,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
3.3.3运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传统教学中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习处于一种十分被动的状态下,这影响了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可以运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法。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看成学习中的主导者,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探究情境,并提供教学资料,把学习的空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教师是学生探究知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另外还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出主体的作用。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3.3.4运用任务驱动与合作式教学法
运用自主学习的手段不是放羊式的学习,要求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教学过程通过恰当的、科学的手段,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效果。比如,在文章的阅读上,注重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总结能力等。专业英语的知识涉及面非常广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任务驱动法和合作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明智选择。它要求,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要突出以强带弱,互补互助的特点,每组指派组长,对每个小组布置一定的任务。在课上时间或课下时间中合作讨论完成。比如:安排每个小组收集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相关术语、技术发展方面的文章等,并呈现出演示文稿,这样创建了一个和谐的合作的学习环境,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精神,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3.4优化考核方式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知识面广、专业词汇量巨大、语法难点较多。如果采用单一的传统笔试考核方式则无法对学生的真实掌握情况进行准确的把握。这就需要结合教学情况优化考核方式,更多地尝试新颖有效的考核方法或命题方法。例如:一些专业教师采取了学生命题的考核方式。该方法为:在明确出基本题型和分值比例后,由学生出一份他们认为能够较好地考察自身能力的考卷,再由教师从中选取一部分质量较高的题目作为考试题目。对于学生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教师应予以适当调整和补充。这种考核方式一经使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而命题过程无疑也是促使学生复习所学知识的良好契机,在看似被动的考核方式中,学生依然积极参与到复习知识与考核自身学业水平的过程中。
4总结
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很多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仍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也不例外。这种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于对现代计算机科学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金梅、杜晓昕、王睿.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J].2012,32(3):104-107
[2]廖梦怡、马丽.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09(23):109
[3]宋晓涛.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4):65-67
[4]毕佳、赵晓丹.计算机专业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4):217
[5]王蕴金、牛翠平、裴艳霞.结合公共英语专业化改革谈计算机专业的英语教学[J].2009(41):123-124
[6]史晓楠、杨艳.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6):79-80
关键词: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建设
1世界技能大赛简介
世界技能大赛是世界技能组织举办的世界顶尖级赛事,被称为世界“技能界的奥林匹克”。每一个竞赛项目均设金、银、铜奖,而成绩超过500分的选手则会获得优秀表现证书。2010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织。2013年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派出26名选手参加22个项目,吴泳超和曾明智参加机电一体化项目,荣获第七名的好成绩。2015年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我国代表团参加了29个项目比赛,谢坤和郭杰钊获得机电一体化项目的银牌,创造了我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机电一体化项目的最好成绩。总结历届参赛选手的情况可知,只有个别选手的英语水平达到能独立阅读比赛相关文件、撰写报告以及与外籍裁判沟通等能力,其余选手均需在专家与技术翻译的协助下完成,但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可见,英语技能是中国选手亟需提高的培训项目。本文通过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的教材现状、教师能力水平和现有教学模式分析进行课程建设的探索,旨在为世赛机电一体化项目选手的英语技能培训提供新思路与新视角。
2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考核及能力要求
机电一体化项目是世界技能大赛的传统项目。比赛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安装、传感器调试及PLC编程等。需运用气动、机械、电子资讯技术等知识,以完成MPS的安装及调试。每一名竞赛选手均需要进行为期四天,共22小时的竞赛。对于参赛选手来说,不仅要比精湛的技艺,更要比体力、心理和来自世界各地观摩者的抗干扰能力。由于参赛选手必须是22周岁以下的青年选手,竞赛技术文件又采用英语作为语言,对中国队来说无疑增添了不少难度。只有了解、掌握竞赛规则和技术工作文件要求,才能将其为我所用,并应用到对选手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中,进而加入到修改和制定这些竞赛规则和技术工作文件中。
3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3.1专业英语教材不适用
机电一体化课程内容较广泛,涉及机械与电气控制的专业知识。现有教材很难满足专业知识的适宜度,内容陈旧,跟不上专业知识的发展。以介绍与机电相关知识的历史、发展、学术论文为主,与实际教学和应用脱钩。基本滞后于实际生产,书中大多是科普性文章。内容单调陈旧,难度深浅不一,无趣味性,教师觉得乏味,学生更难以产生兴趣。
3.2师资队伍水平有限
目前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缺乏熟练运用英语且精通机电专业知识的专业英语教师。不是由英语教师来担任,就是由机电专业教师来担任。这两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均存弊端。虽然英语教师是经过正规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培训的,其优势在于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但这些教师缺乏机电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备课与授课的方式与基础英语基本相似,在用词的准确性和专业性相对欠缺。而机电专业文章,尤其像世界技能大赛中的竞赛规则和技术工作文件,不能完全用直译或意译,还需要系统的机电专业知识。而英语教师不仅很难将这些知识点讲解或是翻译清楚,更不能用术语解释相关英文词汇,并且不了解机电一体化专业最新发展,教学时无法将专业知识进行拓展。而专业教师虽然掌握系统的机电专业知识,并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对专业词汇的分析和理解较强,能有针对性地将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相融合,但其英语能力相对薄弱,发音欠标准,词汇量掌握不足,在分析句型结构等语法知识方面不及英语教师准确,对英语授课方法不擅长,也无法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
3.3现有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目前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仅以词汇教学、句型和语法讲授、文章理解为主,无法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补充和拓展,未能与专业实训知识有机结合。在课堂讲授时,教师往往先讲解课文的重点词汇和典型语法,再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和翻译,最后讲解课后习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既缺乏互动,而且降低了教学质量。不仅使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缺乏专业特色,更未将教学与社会实践应用全面结合。
4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及实践方案
4.1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的目标定位
世界技能大赛作为一项国际化赛事,在考核参赛选手技能水平的同时,也突出了英语综合能力。世赛的所有题目、图纸、模型、评分表均为英文,这要求我们在对选手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时,也要对选手的基本素质及语言能力水平加以重视。
4.2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的内容构建
4.2.1制订适合技工院校使用的机电实训
英语教材专业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殊目的而开设的课程,学习者的需求是专业英语的本质和基础。世赛机电一体化选手的需求是能独立阅读比赛相关文件、撰写报告以及与外籍裁判沟通。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教材可分模块教学。教材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分为:(1)基础与电气安装;(2)电机与拖动技术;(3)电子技术;(4)PLC应用;(5)变频调速;(6)单片机;(7)传感器与检测技术;(8)液压与气压传动;(9)机械知识;(10)数控技术;(11)世界技能竞赛规则和技术文件;(12)世界技能竞赛代表团成员职责;(13)参赛者感想;(14)往届世界技能竞赛试题。
4.2.2建立高水平师资队伍
基于缺乏熟练运用英语且精通机电专业知识的专业英语教师,为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出以下两点建议:(1)由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统一安排系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培训,分为两类进行。一类是针对机电专业教师进行英语专业知识的培训,另一类是针对英语专业教师进行机电专业知识培训。(2)由各校自行组织,让英语教师参与专业实训教学。使其通过实习教学,先掌握机电专业知识,再掌握对应的英语知识。
4.2.3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的教学设计专业英语的教学建议
在第三学期进行,此时学生已学习过专业基础课程,初步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针对学生能力和层次,采取分阶分层教学。为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专业英语教学建议在相应实训室内进行。分阶教学,包括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两个阶段。在基础教学阶段中,学习教材中的前四个模块,使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英语能力。在专业教学阶段中,结合学生专业技术的实训成绩,挑选出部分专业技术较强的学生,尤其是备选的参赛学生,继续学习教材中专业性更强的模块。专业教学是基础教学的深化,学生将学习到最新、最具特色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参选省技能选拔赛、国家技能选拔赛,甚至是世界技能大赛做准备。
4.2.4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教学中,建议采用行动导向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细分为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其优点在于培养学生在合作中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达到课堂学习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建议将学生分组,布置任务,学习小组以互助学习的形式,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4.3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的效果评价与考核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的效果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3.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现象,提倡教师、学生本人、同学一起参与评价。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充分利用形成性评价的优点———反馈调节、激励、诊断反思、记录成长和积极导向的作用。此外,做到课堂评估与阶段性评估相结合。
4.3.2评价的内容
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考核以“实用为主,够用为辅,应用为目的”为原则,而评价的对象不仅包含学生,也包含教师。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方面来评价学生。对于教师而言,评价应包含教师素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能力、课堂过程。
4.3.3评价工具与方法
以评价表格为主,如教师观察和访谈表、自我评价表、相互评价表。建议建立学生档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增强自我评价责任感、带动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互动、提高学生主体意识、激励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反思、鼓励合作评价。
4.3.4具体的课程考核方案
由于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终极目标是为世界技能竞赛储备人才,选拔尖子生。考核时建议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形成性评价的得分依据教师观察和访谈表、自我评价表和相互评价表;其中,教师观察和访谈得分占70%,自我评价占10%,相互评价占20%。以往,侧重于基础语言知识考查的终结性评价,不仅没有体现职业英语的专业特点。考试内容还与现实生活脱节,实用性大打折扣。
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英语课程考核,建议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训考试。理论考试以教材为核心,重点考核学生对基础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训考试以考核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如要求学生用英语口述仪器或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故障检修和排除的步骤、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等。通过终结性评价将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训知识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刘东菊.世界技能大赛对中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
[2]袁名伟,张玉洲.世界技能大赛项目设置与成绩特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
[3]刘媛媛.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
[4]李彬.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4.
据笔者了解,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有相当一部分还在普通教室授课。这就决定了教学手段的单一性。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内容的专业性,比较枯燥、单调。加之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本来就不足,基础一般,如果只是单一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授课,学生被动听课,授课效果可想而知。
学生基础
笔者在高职院校任教,经过将近四年计算机英语课程的教授,感觉学生有如下特点:
1.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英语综合水平不高,尤其某些艺术设计类的专业,英语基础几乎为零。
2.对专业英语学习有畏惧心理。
3.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一点想法
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多年的授课经验,特对本门课程的教授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一)加强师资培训
应加强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及外语教学水平,提高英语教师的计算机知识水平,使教师兼具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英语水平,更好的驾驭课堂。
(二)树立英语为专业服务的理念
树立专业英语课程为专业服务的理念,系统的调研专业课程教师对专业英语的需求,和专业课程协调授课内容、配合授课时间,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教学手段丰富化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使授课内容丰富多彩,比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计算机教学等。在计算机英语教学过程中,讲的都是较抽象的专业知识,单靠学生通过思维去理解,有一定困难。如果我们在讲授的同时把课程内容用计算机演示出来,就一目了然了。我们都知道网络上资源丰富,有许多学习英文的优秀网站。教师可以引导、示范学生用恰当的方法积极进行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实践运用活动。同时,网络上为教师实现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图文、音频、视频、动画等各种形式的素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材基础上减低或增加难度,补充作为教材的铺垫或提高材料。
2.教学方法多样化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利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有目标的学习。利用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愉快地学习。
(四)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1.由简到难
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是很好,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兴趣不高,对专业英语有畏难和抗拒心理,因此,我们必须从简单入手,从他们的兴趣入手,学习内容不贪多,但要详细讲解,保证学一点,会一点,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
2.与时俱进
刚我们谈到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每天都会有新术语、新技术出现。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墨守成规,只讲课本上现有的内容,也要不断的让前沿的信息进入我们的课堂,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另一反面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力。
3.学生主体,教师引导
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专业英语教师要摒弃过去的教师主讲模式,变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带着任务去学习,遇到困难和障碍,教师可加以适当引导。
结束语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理念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内容设计原则是,以本专业就业岗位为目标,分解不同岗位工作流程,围绕主要工作内容,设计“项目”;以项目为载体,按照综合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设计课程内容。这就要求在实施课程改革前应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掌握本专业不同岗位的真实工作流程和企业对专业英语需求的具体方向和程度,同时收集第一手资料。在项目设计中,遵循一定方法:从小到大、从简单到综合,项目可以是完整的产品,也可以是产品中的一部分,从工作实际出发,选择知识内容[3]。
二、机械专业英语课程改革
1.教学手段改革现行的专业英语教学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笔者通过对几年专业英语教学总结认识到,学生听不懂是导致教学效果差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英语听不懂,还有英语描述的专业知识也不懂。究其原因,部分专业课开设滞后于专业英语,对于课程内容,学生难以理解,学习兴趣不高。针对此问题,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将专业知识以图片、动画或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有感性认识,然后讲解专业英语方面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铸造时,先将铸造相关知识以图片和动画形式展示,如图1所示,再引出相关专业英语知识,进行中英文对照教学,学习效果比较好。因此,在专业英语课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现代教学手段,尤其是网络技术,形成一定的视觉冲击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专业一体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将学生转化为“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学习机械专业英语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知识应用能力[1]165。
2.教学内容改革学科体系下教学内容的选取侧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重知识传授。现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侧重能力培养,教会知识不等于学生具备相应的能力,专业英语课堂效果的提升首先是教学内容的改革。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选取,应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4]。比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目前主要从事的岗位为一线设备操作工,即按照图纸要求,加工零件。在此工作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国外机械图纸,这些图纸的标注说明等可能都是英文的,那么我们就要求毕业生具备读懂国外机械图纸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中安排国外机械图纸认识,融入不同国家机械图纸绘制标准规范及快速读懂国外机械图纸的相关技巧,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除此之外,在工作过程中还会遇到国外机械产品选型问题、进口机床操作问题、机械产品英文说明书阅读问题、进口设备英文维修手册阅读问题等。这些都可以转化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工作岗位活动产生浓厚兴趣,乐于学习,变被动为主动[5],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理念是现阶段高职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将此理念融入高职机械专业英语课程,通过试点改革,教学效果较好[6]。然而,高职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探索改革途径和措施,以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出大批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在课程教学计划安排上应充分考虑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课程之间的辅助关系,合理安排专业英语课程和双语课程的教学时间顺序,为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做好准备。我们将专业英语课程的授课学期放在公共课《大学英语》之后,而将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授课时间进行穿插或者放在其后面进行,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英语学习的阶段连续性,在课程设置准备工作上为双语教学的实施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同时可以循序渐进的开设具有农林特色的双语课程,为农林类机械双语教学的实现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在课件准备工作中授课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高校机械专业知识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课件内容,建立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先进教学系统,使教师能更加生动形象的用英文讲解专业知识,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程核心内容。
2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目前高校的机械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传统性”很重,长期沿用传统的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教师以翻译加语法讲解的形式进行教学,没有强调英语教学的现代特点,因此急需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灵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培养,将类似于普通英语的语法教学摆到次要地位。针对授课学时不多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外布置任务,让学生精读英文原版专业材料并撰写读后感等,并培养学生课堂外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同时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全方位的互动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综合实践的能力,建立一种开放的、应用的专业英语教学方式,也为后续双语课程的顺利实现做好铺垫。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授课教师应具有外语和专业知识的复合能力,并不断提高综合教学素质,学科应进行长期的师资建设,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去外企或者欧美国家进修深造,持续提升师资力量。此外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英语认知水平,在不同授课阶段采用相应的授课方式,在课程前期采用较少的英语讲授比例,建立和巩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课堂表达和交流,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思考和解决专业问题,然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慢慢适应语言环境和英语授课方式。在后期逐步加大英语授课比重,循序渐进的达到教学目的。
3教学氛围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机械学科本身知识结构较复杂,而高校机械专业学生英语听力阅读水平参差不齐,加大了专业英语的教学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培养教学氛围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专业水平,难度要适中,可结合机械零件、模具、机床等实物进行形象教学或者现场教学,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授课教师也要调整教学态度,营造轻松的有益于互动的英语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造浓厚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结合课件内容播放一些专业方面的外语短片和介绍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相关视频,在学习新的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听力水平,并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同时我们引入慕课(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课程形式,适当选择一些网络专业视频作为辅助教学内容,树立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慕课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在线课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网上积极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在线课程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学生可以自主调整学习进度,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重复多听直到最终理解,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慕课课程还包括在线论坛和学习小组等互动学习模式,通过网络交流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使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英语交流能力和完成专业知识更新。慕课的引入也为机械专业其它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此外还可以在传统专业英语课堂中加入一些新鲜元素以提升教学氛围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要求学生在授课前查阅和准备与授课主题相关的短篇英语材料,在课堂进行翻译和交流讨论,表达对专业内容的心得、疑问及创新思路,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基于学生实际需求加入专业英语在各个方面的应用训练,包括英文简历、自我介绍、学术报告、科技论文撰写等;授课过程中穿插内容讲授和学生分组讨论,不断丰富课堂内容与教学形式。
4考核方式的完善
专业英语的考核应区分于普通英语教学的考核,要着重考核学生在解决相关机械专业问题过程中的英语综合应用水平,而不能简单的通过笔试形式来考核学生对专业词汇、语法的掌握程度和专业知识的翻译水平。专业英语的考核重点应突出其实用性,对学生的机械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完善后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测试2个部分。平时成绩是对学生课堂表现和教学内容的阶段性考核,包括学生的出勤(占10%)、作业(占10%)、课堂表现(占20%)和平时测试(占10%)。其中课堂表现主要考察学生课堂实践活动中的专业英语表达交流能力和分组讨论表现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和活跃课堂气氛。平时测试主要考察学生对专业词汇、常用表达方式的掌握程度和专业英语的基本应用能力。期末考核占50%,主要着眼于专业资料的翻译和书写,同时也涉及听力和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全方位考察了学生专业英语的综合水平,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最终考核结果能够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结语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趋于大众化教育,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满足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要与社会、市场深度融合。本文基于计算机专业英语,结合我校和社会、市场现状,从多个方面提出计算机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目标;指出:在完成《基本要求》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这既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可使学生所学英语得到实际的应用。这种培养模式符合时展对外语的需求即外语复合型人才。
本文针对我院和社会发展现状,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了计算机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从而使得计算机专业英语能更有效地为专业课程服务。
一、计算机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与改革的必要性
计算机更新速度较快,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多从事软件开发、网络设计、计算机编程等工作,这些工作需要良好的专业英语基础,甚至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计算机专业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掌握较多的专业英语词汇、基本的句型与语法结构和扎实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操作中能识别专业英语所给出的指令,从而能顺利完成计算机专业的某项专业性技术操作,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解决计算机方面的相关问题做好准备,适应社会与市场发展需求,顺利地踏上工作岗位。因此,社会与计算机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计算机专业离不开专业英语课程,专业英语需要为本专业课程体系服务,这是每一位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生都必须要掌握的技能,是一门必修课程。
目前,我校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并不太符合发展的客观规律,该专业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体现得不明显,教师和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识不够深刻,学生的掌握程度也因为认识和基础水平差异等原因而有所区别,实际操作中缺少专业英语辅助工具的使用。教师对专业英语的教学还是主要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主来讲授,没有突出专业特点;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只需教会学生对专业文章能够简单地阅读与翻译就可以了,没有注重专业英语基础知识的积累,这些教学方法明显有失偏颇。专业英语的教学要突出基础性、强调实用性、注重专业性。
二、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快速的更新,计算机专业英语也呈现出一些显著特点,本文主要总结如下:
1新名词、新术语不断出现,转意、衍生词较多。
计算机快速的发展决定了计算机专业的新术语、新名词也在不断增加,如一些专用指令、网络专用术语等,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要时时关注各种媒体有关计算机发展的最新信息以及常用术语,了解信息前沿动态,及时掌握计算机英语的新术语、新词汇。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词汇与基础英语相比,转意词汇即 “旧词生新意”、派生词等较多。
2缩略词汇较多
由于计算机中的命令、高级语言的语句等在计算机中要占有一定的空间,所以为了节约和简练,计算机在存储和显示这些信息时普遍采用缩略形式,这样就使得在计算机专业英语中出现较多的缩略性词汇。如:H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CPU—Center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等。
3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句式、语法结构相对复杂
由于计算机英语的文章大多是以科技信息为主的文体,叙述准确,推理严谨,内容客观,表达的科学内容、科学原理、科学概念等所使用的句子结构完整、逻辑清晰,并且含有大量的专业术语,所以在计算机英语的文章中就出现较多的复杂句,一句话里包含三四个分句并非少见;为了表述的客观性,突出重要性,使用的语态常为被动语态,所以只有掌握句子的句式和语法结构才能较好地对文章进行学习,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专业课程。
三、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建议
1整改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水平
一般来说,因为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大多从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毕业,对计算机知识缺乏专业基础,有的即使不是从师范毕业,对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掌握也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操作,所以就出现了教英语的教师又不懂计算机,而教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师又不懂英语,无法教授英语课程。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首先是要选择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他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计算机英语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技术实践操作能力,只有二者结合才能完美展现我校计算机英语教学的水平,培养出合格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2结合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专业英语讲授课同时,强调专业英语学习与计算机专业相结合,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专业英语的学习要和专业课程相结合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遇到有关计算机的词汇要加以练习从而强化学生记忆。如:“design”,可讲解 “CAD” computer-aided design;“multi”可讲解“multimedia”,“multitask”等,把专业性知识融入英语教学当中,在获得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激发不断进取、学习的热情。
(2)利用多媒体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借助两种教学工具,一种是多媒体电子课件,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计算机专业的硬件图片用动画形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了解这些硬件的外观和功能,在展示的同时用英语加以叙述和讲解;另外也可找一些日常使用计算机时常出现的英文实例指令进行操作讲解,以加强学生的了解和记忆。另一种是结合计算机屏幕菜单将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演示给学生,演示过程中所使用的指令、提示信息等都会用英文出现,边演示边讲解,重复演示,并让学生互相交流演示,演示过程中加以英语的解释和操作,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用英语描述计算机运用过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互动教学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互动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其独立的学习能力,激发其学习热情,做到学习和应用相结合;注重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具备较强的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适应未来计算机专业发展对专业英语的需求。
(4)教学过程中,针对计算机过级,引用历年计算机专业英语试题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对过级的渴望,满足其学习的欲望,教师可引用历年试题穿插讲一些计算机考试中英语的考点,将试题的讲解与上课内容较好地结合起来,如:
The purpose of theis to provide fully integrated analog services to users
AISDN BWWW CFTP DHTTP
这样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从自身利益角度认为这个知识对他有用,就会主动、积极地去自主学习。
3注重讲解专业术语、专业词汇、缩略词、常用句式和语法结构
在实际教学中,应针对计算机课程词汇、句子和语法的特点,结合专业课加强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术语、缩略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中具体针对每节课的内容设计场景让学生反复加强对计算机组成部分、常用指令等的介绍,从而强化熟练操作程度。
另外就是要注意对句子的句式和语法结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专业词汇量和对科技文章的阅读能力同时提高。
4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的选用
学校在选择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时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教材要在教师教的基础上体现自学的特色,故教材难度要适合该校学生实际情况;教材要结合该专业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教材要对内容中难以理解的专业词汇、句式结构加以注释;教材要具有很好的教参和参考资料。二是教材要紧跟时代步伐,体现实用性。选用的教材要具备在基础前提下,又要具备紧跟计算机快速发展的趋势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内容。
5以市场为导向,准确定位岗位需求
计算机英语课程要紧密围绕岗位需求来开展,才能真正体现它的实用性。本着这个思路,我们邀请计算机专业教师座谈,针对就业岗位共同探讨计算机英语的市场需求。经研究讨论,我们发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多从事软件开发、网络维护、硬件维护、网络设计、计算机编程、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软硬件销售、网络营销等工作,这些工作需要良好的专业英语基础知识。甚至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如:简单的指令、界面、设备说明书、软硬件操作规程等也是以英文的形式出现。因此,计算机专业英语是扎实掌握该专业知识并能很好地加以实践应用的智力支持和理论保障,是工具课与专业基础课的结合。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计算机英语基础知识,才能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解决计算机方面的相关问题做好准备,适应社会与市场发展需求,顺利地踏上工作岗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是高职院校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符合教育部提出的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目标,符合我校对英语课程的改革思路即英语要有效地服务专业课程。针对现阶段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进行探索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借助专业英语对专业课进行更好地学习,从而为今后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也能为今后使用专业英语在专业方面取得更高的成就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慧兰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2刘金伟,王丽华,杨光,程同舟,杨万全,刘洪柱,邱霞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如何为专业服务[J]林区教学, 2007(10)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IntelligencesTheory)由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文中提出后,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教育的“革命性”变革。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引进多元智能理论,国内有专家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无疑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推崇的“素质教育的最好全释”;还有人指出:多元智能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一道,构成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强大理论支撑。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类内涵的能力至少有八种:包括语文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智能;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加德纳认为,相对于过去的一元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更全面地描绘和评价人类的智力能力。加德纳还指出,人类智能还包含有次级智能和多种次级构成要素。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汽车英语课程设计
(一)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
Posner(1994)认为,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包括: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能力、知识水平等例如:学生需要什么、需要的原因、已有的能力、待补的能力、已有的基础或条件,缺乏什么等等。熟悉课程情况例如,有能力识别和解释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全面和细致的有关知识,目前这个课程的开设情况等。擅长听说读写译五项必备能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而不是简单的拼凑、复制、模仿依据以上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做好高职英语课程设计就要求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学生已经完成的课程标准或已经具备的语言知识,要求通过参考有关著作、论文、同类课程、教材等,与同行交流,收集积累案例或经验等等。
(二)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标准
根据Furey提出的标准,高职英语课程设计必须把握下列标准:
1.是否有足够的理论依据英语课程设计必须基于什么样的科学理论基础,是否遵照其本身的科学性和社会性?
2.是否适合学生目标在从事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不但熟悉、掌握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学习兴趣,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效果性。
3.是否具有成功实施的可能性和效果的可评性在从事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自评课程设计的真实效果。
(三)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内容
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内容取决于授课的理念。针对英语语言,如果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课程设计就由语音、词汇、语法、句型构成,强调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如果视语言为交际工具,课程设计要考虑的是交际的人,交际发生的条件、交际的目的等。英语课程设计关注的不仅是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还有社交的适当性。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调研结果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逐步更新,教材从最初的纯英文阅读形式的到单独开发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从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平行拓展,汽车专业英语校本教材内容新颖,图文并茂,根据主题确定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融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训练于一体,重点突出,实用性强,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多元英语语言智能,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三、多元智能理论下汽车英语课程设计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汽车英语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为本位,突出应用性本课程在对汽车企业英语应用能力需求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确定工作任务模块、同时突出语言技能的要求制订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明确了教学应达到的知识标准和技能标准。其次,课程体系整合突出全面性、逻辑性、典型性和实用性本课程以国际汽车行业最新的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将传统汽车英语课程的以训练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为主体的教学内容,整合成为汽车构成的4大部分分别为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以及发动机的两大机构五大系统和底盘的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等各个任务模块以系统的知识主题构成课程内容体系。最后,教学手段优化,突出多元英语智能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将互动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多媒体听力、课件加视频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用英语分析和理解专业知识的能力和用英语进行专业领域的交际能力,并结合具体课程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延伸性思考,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总结
关键词:服装英语;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多达千余所,专业设置紧贴市场,具备天然就业优势,与此同时,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工作结合、校企合作,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高职服装专业未来主要从事于服装设计专业,并且以服装设计、服装结构等课程为基础,若将其与英语基础联系在一起,更有助于学生的服装外贸领域的发展,并在诸多工作中学以致用。
一、高职服装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英语基础薄弱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尽管具备着就业导向的天然优势,但是所招学生的英语素质普遍偏低,且对于英语学习方面没有较高的兴趣,从而对高职英语学习产生懈怠和抗拒的心理,使得原本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水平更低。
2.英语教学模式传统
虽然当前绝大部分职业院校均提倡“校企合作,工作结合”,实际上的课程均是以技术为基础导向的课程。服装专业英语与基础学科一脉相承,从一定程度上遭遇窘迫境况,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服装专业英语属于较为特殊而的应用领域,所以并不能脱离基础英语而单独存在,但是由于其使用主体、使用范围以及使用对象的差异,导致与日常生活存有明显区别,因此服装专业英语难以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但是由不能衔接实践操作,实际收效甚微。
3.教学环境简单
当前服装设计实训室主要包括服装CAD实训室、服装设计研发室、服装印花刺绣实训室、牛仔工艺实训室、针织服装实训室以及服装工艺实训室等,此类实训室仅仅适用于服装生产以及服装设计方面的专业课,对于服装专业的英语教学则难以适用。
二、工学结合模式在服装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改革应用
1.提高英语学习量
为实现高职服装专业英语改革则必须要强化对此教学的重视,在高职院校新生入学伊始,便着重安排英语类课程,并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一学期安排实用英语课程以及公共英语课程,优化学生英语基础,然后在第二学期,随着理论课程的终止英语课程也会随之终止,但是英语学习应插入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专业词汇以及专业句式等方面加之英语诠释,例如Export sales contract(出口销售合同)、Face accessories downgrade the use of a single(面辅料降级使用审批单)、Garment inspection(成衣检测)等,让学生接触高难度专业英语,并且逐步练习,以勤补拙。
2.以人为本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在教学内容中充实大量的真实案例,并且不盲目追求专业技巧以及服装设计原理的英语表达,尝试让学生接触了解服装单证、单据英语翻译以及各个部分的英语表达。其次,要求学生能够看懂英文文件,并且提高外贸公司中英文基础交流、英文简报交流以及英文电子邮件交流的能力,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意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且通过音译法、交际法、联想法、对比法以及直接法等,有意识的将学习方法渗透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以及独立学习能力,例如信用证的流转程序英文注释,不仅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还能够接触重要英文词汇(如图1)。
3.以实践为载体
传统英语教学主要采用宣教的方式,学生跟着教师思路学习,学习主动性难以提高。服装专业英语的课程较少,若想短期内实现英语水平的提高很不现实,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便在于“授之以渔”而绝非“授之以鱼”,让学生学会通过各种工具对服装专业的英语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外贸文书的翻译工作:付款Payment: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byirrevocable L/C available bv draft at sight。在课堂中选取商业往来信函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提高英语学习的务实性及趣味性,比如选择外贸服装订单让学生在机房自主翻译。
关键词:旅游;英语;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67-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涉外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要让世界了解中国,要让中国走向世界,都需要有一大批具有旅游专业知识,又具有扎实的英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国内从事国际旅游及相关行业的人员都必须接受英语语言能力的训练,为外国游客提供必要的导游服务。为了满足我国发展涉外旅游业的需要,我国高等学校普遍开设了旅游英语课程。旅游英语教学不同于一般英语课的教学,它是属于一种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本论文根据旅游英语专业的特点,从培养复合型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就如何突出专业性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做好教学改革展开讨论,提出合理的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开设实用型的课程,从而培养出更符合市场要求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旅游英语课程现状
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中培养出来的,他们虽熟悉考试手段和各种类型的试题,善于应付各种考试,但是应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却相当差。从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旅游英语教学中还有很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陈旧,版本多样化
目前旅游英语教材版本很多,它们的难度、选题都有不同的层次。这显然并非坏事,因为可以满足多层次的需求。但必须指出,教材内容存在老化,不能反映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以及知识面涉及的深度或广度不够等问题,并且目前缺乏配套的“听说读写译”及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旅游英语系列教材。
(二)教学体系滞后,教学方法陈旧
由于外语语言观念和外语教育理念以及课程设计以及教材教法理念上的局限,整个外语教学活动和外语语用实践严重脱节,主要表现在外语语言观念上存在着外语语言能力片面化的倾向;在课程设计上,没能结合实际需要,更受教学环境的限制,进而各种语言能力训练也被人为地割裂开来;教授旅游英语的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不能满足专业英语的教学需要。在当前的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中,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三)师资队伍薄弱
旅游英语专业课应该有专业老师,讲授旅游专业英语的老师应该是旅游专业的行家,能用英语传授旅游专业知识。遗憾的是,现阶段大多数现任旅游英语专业课程都是由英语专业出身的老师和旅游专业出身的年轻老师组成。前者虽然有深厚的英语知识,但缺乏旅游专业的基础知识,这与《旅游英语》的专业性强的特点不相符;而后者虽然具备专业知识,但其英语水平却不及前者。
以上问题的存在,会造成学生在完成所学旅游英语课程后距离该课程的培养目标仍有差距,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在进人社会后不能很快适应工作的需要。
三、旅游英语课程的主要特点
旅游英语本身具有不同于其他英语教学课程,其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一)实践性强
无论是导游还是饭店管理、服务人员,在工作中都需要与外国人接触,并与之面对面的交谈,同时他们的工作通常贯穿于游客的整个活动之中,从机场接待到结束送别,都需要旅游人才的服务。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是与外国人接触的第一批人。因此,旅游人才服务质量的好坏影响了国外人员对我国的旅游印象的好坏,同时旅游服务对商务旅游的成功与否也至关重要。因而,旅游英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他们达到能够阅读外文文件,与外国游人熟练交谈,并能提供优良的业务服务。
(二)专业性强
勿庸置疑,旅游英语必然涉及到深厚的旅游专业基础知识。如旅游资源、旅游规划、饭店、旅行社、旅游景点、旅游交通等各个部门的知识,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如果开设相关的旅游专业课程,对加深理解专业英语的内容会有很好的帮助,这些说明了旅游英语兼容旅游和英语,并且突出旅游知识的重要,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三)综合性强
旅游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旅游英语也不例外。它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历史、地理、风俗、文学、宗教、地质、烹饪、建筑等多学科知识。因此,旅游英语的教学应通过各种方式,把各方面的知识介绍给学生,最大程度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视野。
四、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针对目前旅游英语教学的现状,结合旅游英语自身的特点,本文从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对现有旅游英语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从而提出以下改进旅游英语课程设置的建议:
(一)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创新
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根据培养目标,采用分级教学,将英语教学分解为“基础阶段”、“提高阶段”和“高级阶段”。以新大纲规定的英语四级教学为起点,对不同阶段的教学环节优化设计,从而使学生达到较扎实的英语基础,能够较流畅、准确的用英语进行沟通,较强的跨专业的交际能力,较宽的知识面。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教学的可行性,本文尝试拟定建议性旅游专业英语教学流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旅游专业英语教学流程体系(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创新
旅游管理人才必须掌握的知识可分成三大部分,即基础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和实践环节。课程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包括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体系。旅游英语专业根据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课程。根据实践性强的特点,构建了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我们可以将所有课程分为五大块:英语类课程、汉语类课程、旅游专业课程、综合技能课程、公共必修课程。
英语课程主要包括:英语精读、英语泛读、口语、听力、语法、英语写作、英美国家社会与习俗、英汉翻译教程和旅游英语。这些课程都是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英语知识和素质得到了提高,特别是经过旅游英语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今后的工作得心应手。汉语类课程主要包括:大学语文、中国文化概览、中国名著欣赏和世界民族风俗。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汉语文化知识,提高文化欣赏水平,了解更多的汉语文化风土和习俗,为今后的导游工作奠定基础。旅游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旅游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法规、旅游地理、旅游资源和导游业务技术及指导。这些课程可以使学生对旅游知识和旅游资源有个很好的了解。这是做好导游工作的前提。学生综合技能包括:基本技能,英语技能和旅游业务技能。
本专业课程体系体现了以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课程结构设汁合理,技能课占总学时的46.8%,符合教育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并将这个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
(三)旅游专业英语教学创新
1、英语教学模式创新
旅游英语具有专业课教学和英语课教学的特点,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改革。在教学中,课题组成员针对其特点,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其中收益较大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互动式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课堂3分钟演讲”的教学方法:课前都有1—2个学生来做EnglishSpeaking。内容可以是介绍景点的导游词、简短幽默的笑话、难忘的旅游经历等等。演讲以学生积极主动报名为主,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英语听说水平,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并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符合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
(2)情景式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式教学在旅游英语教学中非常有效,因为旅游英语口语训练很多都是在特定场合下发生的,如入住宾馆,饭店进餐,景点讲解等。情景式课堂,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通过阅读、听磁带、看录像等方式,给学生讲解有关的专业术语,口语表达等知识,然后给出特定的场景,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仿佛置身其境,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转变学习动机,由表层的应付考试转变为深层次的提高自身素质。
(3)实践课堂—教学实习。专业英语的学习要靠实践锻炼,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在旅游英语课程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到相关的旅游企业,特别是一些星级旅游酒店、旅行社等机构进行实习。他们通过在前台、餐饮、客房、旅行社、景点等部门的实习,可大大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的应用能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老师会根据他们的反馈给予指导。
2、课堂理论与实践创新
旅游英语是一门实践非常强的课程,它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不但要有流利的语言表达,还要有机敏的反应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仅仅靠课堂教授是不够的,应加强实践课的练习,在练习中强调学生的主置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要让练习流于形式,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模拟。所以如何全面地合理安排、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练有机结合是值得探讨的一大课题。
(1)加强导入式教学。教师通过生动的开场白导入所讲的内容,此时可以采用诱导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比如讲“旅行社”这部分是可以让学生首先讨论自己的看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与讲授相结合。在学生讨论所将内容之后,教师必须进行系统总结和归纳,概括出要点,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再以“旅行社”这一部分的讲解为例:在学生讨论完自己关于旅行社的理解后,教师必须进行合理的总结,归纳出旅行社的含义、特点、作用、类别、历史演变、发展趋势等,使概念条理化、系统化,这样便于学生对比从而找出自己认识不完全的地方,更清楚地理解概念。
(3)提高练习的效率。通过示范部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后,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并用自己的话总结所学内容,在对所学知识有了全面了解后,启发学生自己分析阐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自我学习。
五、结语
旅游英语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使我们培养的学生适应未来市场的要求,就必须使我们教学工作着眼于学生实际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课时的分配上要加强向实践和实习课倾斜,在考试方式上要灵活多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具备良好英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程宜康.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及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2,(9).
\[2\]刘桂林.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英语综合技能是指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的英语技能。2006年《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高职英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综合技能培养教学要想实现培养学生专业英语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标,并顺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超越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必须从知识本位、教师为主的教学观念转变成以职业岗位能力本位、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观念,必须围绕学生未来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展开,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和酒店管理专业特色,使教学与实际工作充分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
二、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英语综合技能培养
1、基于专业调研确定酒店管理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
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以及岗位适应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英语综合技能的培养越贴近毕业生岗位需要,毕业生的基本工作能力越强、对职业的期待吻合度越高,越受企业的欢迎。因此,我们在英语课程设置、英语综合技能培养上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岗位需求,根据毕业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岗位(群)工作过程进行设置和开展,通过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熟练掌握:①酒店基层岗位服务英语:前厅服务英语、客房服务英语、餐厅及酒吧服务英语;②酒店基层管理服务英语:酒店基层沟通与管理英语;③二线部门服务英语会话:酒店管理英语;管理层还需具有较强的阅读、翻译与写作能力。
2、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英语综合技能培养目标
基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结合《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现有的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在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职业岗位需求的英语技能:强化听说);基于职业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职业成长所需的英语技能/提升到更高层级岗位所需的英语技能:强化写作);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职业能力、促进职业成长。教指委(2008)明确指出,高职英语教学应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和行业阶段。鉴于此,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英语综合技能培养的总体目标也分为两部分,基础英语综合技能培养目标及专业英语综合技能培养目标。
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英语综合技能培养策略
(1)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教学内容的序化
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的设计要考虑未来职业岗位需要,其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序化要求强调技能主导性,以技术能力的形成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培养真实工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必要的相关技能。①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结合实现应用化。基于旅游业与酒店业的迅猛发展对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也提出新的内容和要求,酒店管理专业英语综合技能培养所选用的教学内容,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宗旨,将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作为主线,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各个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按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环节进行能力分解,细化成若干能力点,由此将其转化为由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所构成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进行有效衔接。②教学情境与职场情境呼应,实现职业化。以《酒店英语》课程为例,通过岗位调查与分析,我们确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主要的岗位群涉及了礼宾服务、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厅服务、商业中心服务、康乐服务、处理投诉服务等工作任务,我们将这些工作任务整合,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作过程。内容设计上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特点,以项目为引领,以服务流程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参照饭店工作英语职业资格标准,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工作流程之中。根据工作过程中的职业岗位活动,重新设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课堂设计。
(2)校本教材的开发
为了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下的英语综合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针对学院酒店管理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通过对酒店相关部门的走访调查和现有酒店英语类教材仔细阅读,按照行业需求和实际工作需要,以提高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英语交际能力。特地编写了两本手册。《酒店英语交际手册》包含酒店管理专业面向的各个职业岗位需掌握的口语交际用语,如前厅英语服务日常交际用语、客房英语服务日常交际用语等;同时也涉及酒店的一些基本服务知识和酒店知识,如酒店英语词汇汇总、酒店各职位英文简称等,便于学生模仿和学习。《实用英语写作手册》在类别上尽量做到全面、实用,目的是教授学生写各类实用英语的本领,包括了如何写贺词、通知等。写作实例全部取自于酒店行业的实际工作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实例,熟悉各类语体的特点,之后以课后练习为例进一步强化书写各类实用英语文体的能力。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高职酒店管理类专业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即英语技能满足并服务于职业岗位的能力。对此除了教学辅助教材的编写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非常关键。①教学组织项目化。在酒店英语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中实施项目化教学。在课程内容设计上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特点,以项目为引领,根据工作过程中的职业岗位活动,重新设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项目并依据活动项目创设主题学习情境,以主题学习情境为载体,设计岗位工作任务,模拟现实酒店的运营状态,在职场情境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酒店英语》的教学任务,在师生共同组建的酒店里,进行工作体验,语言交流,反思总结,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职业岗位活动中使用英语表达交流的能力,实现提升职业能力的目标。②技能要求分层化。酒店行业需要各种层次的酒店英语人才,不同岗位对员工的英语水平要求也是不同的;另外学生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对未来职业成长的渴望等也不尽相同。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又要考虑其职业成长性,满足不同层次的国际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分层化的教学模式使这些都成为可能。分层化教学不仅体现在对学生分层,更应突出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分层上。③教学方法多样化。基于酒店行业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未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酒店管理专业英语综合技能的培养应完成以下两个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酒店英语职业技能和酒店英语综合技能应用能力。为了达到这两个目标,英语综合技能培养的方法应该追求多样性,尝试推陈出新。教师尝试在课堂上采样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如项目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趣味英语教学法、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等。
(4)考核方式的改革
我们通过分析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不同职业岗位对学生英语技能的不同要求,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同课程评价方式有所不同,构成学生英语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成绩。考核除了要通过考试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外,还要从知识、技能和素质等多角度对学生的语言交流技能进行综合测评,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平时主动学习,更将对培养学生刻苦认真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试卷的难易程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额外辅导,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考。此外要打破过去仅通过一张考卷来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做法。平时考核注重考查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期末考核注重学生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把握以及综合应用能力。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