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

时间:2022-09-13 10:15: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登高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登高教案

第1篇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效率普遍不高,这一现实要求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正视这一问题。只有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有效改进和实施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前准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等环节的有效性,以生为本,激活思维,回归理性和语文教学之本,才能真正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课堂有效性 提高

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从根本上走出效率低下的阴影,就必须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教师有效的“教”带动学生高效的“学”。通过教师课堂上积极有效的引领和推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使课堂单位时间内最优化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协调发展。

一、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1.教师个人要练就一身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对语文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期望。实事求是地说,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内功不够扎实、自身素质不高,语言文字功底欠佳、文学底蕴不厚实,导致课前准备工作苍白肤浅,难以适应当前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提出的新要求。

2.学校要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在目前高中语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实背景下,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可以改变无力教研、权威‘独霸’和缺少互补的现状”。一方面,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实现资源共享,同伴互助,促进团队学习化发展;另一方面,为有效交流信息提供平台,碰撞交流,集中智慧,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

3.教师要提高精选信息的能力。教师应具备在繁杂的课程材料中精选信息的能力,在深挖教材或超越教材、有效捕捉选择信息上驾驭自如的能力,还应具备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良好语文教育机智。教师备课不单纯是写教案,而且必须精心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有效信息,不仅要花工夫钻研已有的教材教参,更要结合学生实际,精选能够在课堂中生成的而不是偶然和随意的其他资料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率和绩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高中语文实施成功教法的集中体现。不同课堂情境,有着不同韵味,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心理,带来的是不同的课堂效果。如我们教授杜甫的《登高》一诗时,围绕教学目标,为了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意境,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教师可先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深情的语气给学生展现文本凄楚悲凉的意境,然后通过配乐朗诵营造氛围,进而让学生明白诵读好文学作品,要做到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整堂课目标明确,张弛有道,教学效果非常好。

语文教师更要注重运用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等方法营造良好氛围,创设学生学习的良好情境。教师千万不可把平时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板着脸孔上课”是教师上课中的大忌,这样的课没学生爱听,课堂效率自然不会高。要十分注重让学生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有“不唯书”“不唯师”,勇于提问和敢于质疑的勇气和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在和谐愉悦课堂氛围实现高效率。

三、提高课堂结构的有效性

“优化的语文课堂节奏包括教学进程的快慢度、张弛度、层次性、阶梯性的有机结合,能使学生的思维呈现鲜明节奏,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课堂上,教师导入、铺成、、总结四个流程的教学紧张度是逐步加大的,依照前后顺序呈阶梯形,反映出教学认知和教学情感的不断深化。目前,课堂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许多教师课堂节奏把持不好。节奏太快造成学生长时间高度紧张而“欠账”,节奏太慢导致学生不能产生适度紧张心理而缺失学习激情。

四、提高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生为本,向鲜活的学生个体传输传统文化精髓。然而教学实践中仍有一些教师学生意识严重缺失,把语文教学的根本丢弃,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语文教师从备课、上课等每个环节都要积极反思,我们的教学是否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时下有许多教师在备课时想的仍然是自己该怎样来教这篇课文,而不是站在学生角度面对这篇课文时会是怎样的一种认知状态和情感态度,更不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在上课时将预设好的教案滴水不漏地讲一遍,毫无教学创新和机智可言。高中语文新课改下,只有不断地理性反思和批判教学实践中的各个环节,摒弃和革除课堂教学弊端,积极思考和合理构建以生为本,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课堂,语文教学才能回归理性,才能回归语文教学之根本。

总之,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就必须理性地认识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改进和实施课堂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前准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等环节的有效性,以生为本,激活思维,回归语文教学根本。

【参考文献】

【1】陈玉秋.效度: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命脉”[J].教育学术月刊,2008(5)

第2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教学;数学质量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都进入城市;再加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小学生全部升入初中,这样就会出现很多小学毕业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差。又由于初中数学知识量剧增、且难度增大,使得很多农村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抵触情绪,失去了继续学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因此,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势在必行。下面笔者就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分享几点认识。

一、重在备课,创设高效课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上好一堂数学课,必须备好课。备课并不是单纯的写教案,而必须认真备教材,备学生,要理解教材,吃透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来备课。着力研究学生自学、学生互学、教师导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含预习成效训练)、拓展提升训练,将备课精细化、科学化。

二、培养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感兴趣,那他就会变得勤学、好学、乐学。将会使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以下几种方法: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上好一堂数学课,必须让教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亲其师,信其道”。通过幽默风趣的讲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学习的畏惧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成功的愉悦感。教师应富有激情,爱生如子,真正的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我班有几个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对学数学失去了信心,于是我就在课堂上多鼓励他们回答问题,多讲一些励志的故事,让他们重拾学数学的勇气,成绩慢慢的有了起色。让我认识到,培养差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老师的细心、耐心、恒心。再比如,我在讲《勾股定理》的时候,给学生介绍了勾股定理的发现以及证明,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而作为一名中国人是无比的自豪,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充分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黑板教学,使得整个课堂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下降,教学效率大为降低.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既能让学生从感官得到刺激,吸引力大为增强,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效率;又能大大增加课堂的教学容量,节约了时间,让数学课堂教学真正高效起来。

例如:我在讲《轴对称》第一课时,通过投影仪出示现实生活中很多有关轴对称图形,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感受到数学给他们带来的美感,一下子激活课堂的学习气氛,整个课堂就被盘活了。

3.充分使用情境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可以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将数学生活化,让学生享受数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在快乐的学习中,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我在讲《一次函数》创设情境: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1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km时,他们所处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使得原来很复杂、很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有趣。

三、重抓课堂,更新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并转化为能力的主要渠道,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一轮课改的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学理念,由“填鸭式”变为“启发式”以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笔者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课首五分钟进行小测,采用试卷检测或白板板演等方法。

2.施教过程绝对不搞“结论教学”,让最起码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经历概念、定理、法则的形成过程,经历规律的探究、方法的提示、组内小结、自我评价、强化反思等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细心审题、圈点词句、理性分析、演绎综合的习惯,着重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杜绝讲授过多的现象,一堂课讲授总时间控制在25分钟之内,连续讲授时间绝不超过5分钟,坚持先学后教,搞活数学活动,鼓励白板演示,提倡组员评讲,采用多方法、多手段调动学生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4.围绕改进学习方式、优化课堂学习状态、高效组织训练、关注学困生这几点,全面改进教法、学法,鼓励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

四、重视反思,训练学生思维

1.反思解题

很多同学每每在考试后,由于审题不准确,概念混淆,导致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能保证一次性做对。因此,每一位学生一定要重视解后反思,通过一定的回顾和思考,对结论的正确性进行验证。然而,很多同学忽略这一环节,由此产生大量不必要的失误,扼腕痛惜。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解题反思,规范自己的解题习惯。

2.反思错题

许多同学对于错题的订正不够重视,仅仅是写上正确的答案,而忽视解题的过程。解题不能就题论题,要寻找问题与问题之间本质的联系,体验题目当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不断的知识联系和知识整和中,丰富认知结构中的内容,体验“反思”带来的乐趣,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有利的。

第3篇

一、明确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要求

新课程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明确通过该课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拓展哪些能力?培养什么情感?我认为,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师确定教学重心、明确教学主线、开展预设与生成的依据,而且是学生明确学习重点、丰富内心情感、提高自身素质的保证。当前的中学历史教育主要定位于公民教育,淡化阶级意识,注重文明史的教学。因此教学内容应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贴近社会生活,通过教学,促进学生人文精神、公民意识的培养。历史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 潜藏着厚重、深刻与哲理,其鲜活的学科知识本应该让历史课堂成为丰富多彩、趣味盎然,而且能够引起思想交融、心灵共鸣的“磁场”。但遗憾的是,历史课堂大多没有形成这样的“磁场”,历史课堂中普遍存在着思想贫乏,人文精神退化,怯于思考历史和叩问心灵的现象。在一些课堂热闹的表象下面,真正宝贵的东西却与我们擦肩而过,它就是本应贯穿于整个课堂的灵魂、思想,而医治的根本措施就是让思想的礼花纵情绽放历史课堂。如在讲述法国大革命前至1875年的政体变化过程中,出现几次共和国和几次帝国?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指出,三次共和国,两次帝国的交替出现,体现了法国走向共和的道路是艰难的(展示函数图像)。

从图像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法国走向共和的历程是艰难的,历史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共和是历史的必然。我们试用一句话概括上面的曲折过程: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不妨用辛弃疾的一句词来概括: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样教师既抓住了课程标准要求又用思想把沉睡的知识点激活,赋予历史以现实和灵魂的思考,点燃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思潮奔腾,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正魅力。

二、合理使用教材,开阔教学视野

目前,我们有了新标准及依据新标准编写的四种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岳麓版、人民版和大象版),无疑是向构建新的教材体系和新的教材观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但可以明确地说,有了新教材,不等于有了新课程,更不等于有了新的课堂教学。因此,如何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便成为推进目前课程改革发展的关键一环。况且由许多经验丰富的专家精心编写的教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教材的处理仍然不可能完全适应接受能力、家庭背景各不相同的班级和学生。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尚有很多可供拓展的空间。这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尽情释放智慧,在教材与课程标准之间合理创造,在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对某些“原版”适当舍弃,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教”教材视教材为“圣明”,被动地围着教材转,不敢越教材半步。而用教材“教”,“教材”则走下神坛成为“范例”,教师不仅要解释教材,而且要以教材为“诱饵”,“钓”起学生思考的“鱼”,以教材为圆心,可以从内容、形式上向外延伸,不再局限于教材,教材从而成了一条知识之“舟”,一座能力之“桥”,一个心灵洗礼之“池”,用教材“教”便是一个动态、可延伸的过程。尤其在当前中学历史新课程的大教材观与新课程资源观下,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的知识、思维和生活经验实际而对教材进行开发与整合可以弥补一些缺憾,开阔教学视野,演绎出精彩的课堂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坚持乐学原则,调动学生参与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精神王国的主宰,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课堂上的所谓理想境界是圆满完成教案,“死”的教案成了支配和制约“活”的教师与学生的工具,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只是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和“听众”,课堂没有了灵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精神活力才可能得到释放和生成,原本由老师控制的课堂才会变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一派盎然的生机。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中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凸显,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这样一加一就会远远大于二。为了使学生活动更加丰富有效,在必修二“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教学中我设计了“读图导史”“材料证史”等环节,把学生活动融入到对史实的探究、规律的探索和现实的延伸中。以“读图导史”为例,我出示了“木兰从军图”,并在旁边配上了《木兰辞》中的一句话:“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然后设问:(1)我们能从上述诗句中得到哪些历史信息?(2)木兰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把东西配齐?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明确:南北朝时期,“市”已经普遍存在,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各种商品都有固定的场所,说明当时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商业经济的发展深刻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的生活。这样的导入必然会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合理选取史料,围绕史料拓展学生的思维是促使学生活动的有效方式。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史料的功能,设计了“材料证史”环节,把艰涩、枯燥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历程转化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与视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中。

四、创新教学模式,强化能力培养

创新教学模式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善于选择和引入材料,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开展活动;用心设计教学,方法不能单一,而要多样组合,这样才能充分激活学生探究的热情,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1.创设情境要别开生面,疑窦丛生。

要精心创设具有新意、强烈刺激的历史情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蕴涵矛盾和疑惑,促成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探究的愿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有效途径是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如在讲授必修二《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唐都长安的坊市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假如你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你是唐都长安的一名市民。某天晚上你饿了,家里又没有你想吃的东西,你想去隔壁的小饭店吃夜宵,可不可以呢?为什么?”

2.问题要引人入胜,玄妙精微。

从貌似常规的历史现象中发掘深层含义,提炼出发人深省并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问题所及的知识范围和认知水平与学生实际相对应,让学生通过探究圆满地解决问题。充分关注发问的时机,精心策划问题的表达与呈现形式。对于问题的表达既要玄妙精微又要指向明确。如一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让中国大部分人知道了乔家大院,一部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让我们了解了晋商,了解了乔致庸恪守诚信、不断创业、实现着巨大的资金积累和财富滚动的过程。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店铺、居宅达到1000多间。到第二代乔致庸,开始了金融业活动,把商行、银号从包头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这种与现实结合的情境,容易缩短与学生的思维距离,激发其主动探究的兴趣,这是历史教学有效性产生的关键。

3.诱导要启而有法、收放自如。

及时捕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与困惑,适时予以指导和调控。恰到好处地点拨,为学生的深入思考和交流提供启示“阶梯”。鼓励学生多渠道、多视角、多层面地观察和认识历史,但绝不直接提供现成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必修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如果一个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盗了邻人的钱财,假如你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代表,面对窃贼,你会怎样评价这一事件?

4.教学过程要随机调控、形散而神聚。

课堂上的多元互助不意味着任其发展,随意漫谈。要在学生难以深入之时,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要在学生认知发生偏离之时,机智地调整方向,聚焦主题;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使学习活动能够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得以顺畅进行,放得开、控得稳、收得拢;要及时矫正学生在知识、认知或方法方面的明显错误,并和风细雨地指出其错误的要害、根源,引导学生提供认知,领悟历史教育的真谛,完成课堂教学的最高责任——运用知识培养人。

五、积极主动反思,开创教改新路

历史教学反思就是历史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对教学过程和环节的思想和行为重新审视,对其合理性、成败得失进行思考和判断,使学生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教师针对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理性思考,以寻找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并在随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使课堂教学活动不断趋于优化,从而达到较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1.通过教师书写教学后记进行教学反思。

这样既可以防止教师教育机智、教学感受的流失,又可以为今后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与鲜活的素材,完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把零散的教育之珠,穿成精美的教学之链。当然要写好教学后记,必须注意五个方面:及时性,要趁热打铁;恒久性,要锲而不舍;简约性,要言简意赅;探究性,要格物致知;上升性,要历练升华。如在教“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时,用“三个一”总结即一个中心:以欧洲为中心;一个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一个整体:人类由孤立分散走向一个整体。

2.教师通过书写教育案例进行教学反思。

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生动故事,但它又不是简单地记录故事,还要对故事进行精彩的点评。典型的教育案例,均源于对已发生故事的反思。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典型经历的机会,是教师生命之光的记载,是教师理性的反思,使教师更能登高望远,把握好历史课堂教育的方向。

3.通过校本教研活动进行集体性教学反思。

第4篇

一、概况

为了改革“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改革“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启动我县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于1997年下半年开始进行“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初期实验研究工作。1998年9月被立项为县级科研课题,后又被批准立项为安徽省1999年教育科研课题,下达文号是“安徽省教育教委会文件教科研(1999)01号。”我们组成了30多人的课题组,组织了近百名中学语文教师,历时三年,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主要步骤是:拟订实验研究“子课题”44个,供教师自由选择研究;确定实验校、实验班和实验教师;课题设计者巡回作本课题的讲座,并将其撰写的研究论文“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初探》《再探》《三探》印发至各校;每年召开一次“全县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研讨会,’交流和总结各地在实验研究中的新做法和新经验;举行全县“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一台戏’观摩教学”活动,举行“全县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示范课’教学”活动等,使本课题实验研究工作扎实有序地展开。根据本课题“实验研究方案”安排,实验研究定于2001年8月结题。

二、方法

(一)启动。1997年下半年课题设计者提出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实验课题后,得到了教研室领导的支持,随即深入学校进行广泛的宣传,所到学校的老师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主动进行实验探索,笔者又将该课题的目的、意义和设想,结合实验教师教学实际,形成了《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初探》,发至各校。老师们对课题的目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纷纷主动进行研究和探索。他们在探索中越发 认识了它的价值,积极性越发高涨。为了引导该课题的研究向纵深发 展,便于教师从小处着手,笔者又拟订了30个研究“子课题(后来增加到44个),让老师们在综合实验的同时,侧重研究一两个“子课题”或作老师撰写时的选题参考。由于“子课题”系单项或微观命题,教师难以孤立地深入地研究,且缺乏操作性,又无法测量,故不鼓励教师申报“子课题”作为实验课题。同时,一开始还有这样的考虑:因为我们的实验是探索性实验,尽管实验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但也有失败的可能,一旦“点”上的综合实验失败,那木“面”上的“子课题”实验就失去了依托,就会造成损失。为了指导面上的实验操作,笔者又撰写了《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再探》、《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三探》,提出了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基本模式,回答了老师在实验提出的问题。至此面上的实验便在较为完整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为了使实验有组织地进行,我们还成立了三十几位教师组成课题组。

(二)发展。老师们在实验过程中必然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实际问

题。笔者深入到十几个乡镇和多所中学听评实验课,作本课题的讲座等。1999年10月被确立为省级科研课后,我们立即以科学的力法指导和规范实验工作。先后确立了严桥初中、旭光初中、赫店初中、苏塘初中、三溪初中为实验校,还在无为中学、汤沟中学、六洲中学、严桥中学确定了实验班。实验教师周可学、肖晓、丁少国、王开东、汤金玉、汪精平、马启群、丁•传铎、邢杨荣等老师,三年来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实验,取得可喜的成果。同时面上的实验也//.3-间断。为了及时总结课题实验的实践经验和阶段性的成果,理清本课题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思路,进一步深化其理论研究和交流实验经验,我县分别于1998年12月、1999年11月和2000年12月召开了三次“全县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研讨会”。无城、石涧、严桥、白茆、太平’、二坝、泥汊、牛埠、赫店等乡镇和学校也分别举行了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公开教学”和研讨会。全县绝大部分中学都把本课题研究作为教研纽活动的重要内容,并列入了学校教研工作计划。

(三)深化。为了引导老师们的研究和探索沿着预期的目标锲而不

舍、扎实有效地进行下去,我县将“点”上实验教师的经验总结和在

省、市、县获奖的部分论文和优秀教案编印成册,供老师们内部交流, 1999年11月13日我县在旭光初中,举行了“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一台戏‘观摩教学’和说课活动”;20阗年11月28日在无为中学举行了“全县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示范课’教学”活动。以示范引路,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该教法引入了我县中学语文教师们的课堂。

(四)策略。一是我县中学语文教师均可自愿报名参加课题,也可以自由退出,凡一学期不进行教学实验,不撰写研究论文者,视为自动退出本课题组,即不在是本课组的成员和实验教师。因为本课题的实验是“志愿者”的行为,依靠的是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无强迫约束的手段和理由,只能以“课题组成员”和“实验教师”名号的微薄诱导力量劝阻畏难者。而对长期坚持实验者,我们及时为其总结经验,并给他们提供信息和理论帮助。

二是分阶段实施,即“先死后活再创新提高”。第一阶段一律运用“四阶六步”进行阅读教学,先在“必然王国”里运作。这就象新战士学打枪要“左眼闭,右眼睁,缺口对中心”一样,先掌握要领,练好基本功。第二阶段,因在第一阶段“死”的过程中,必然要遇到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而引导教师深入思考,寻找解决“四阶六步”在不同课文教学中遇到的困难,逐步使教师依照本教法的要义及其操作要领,灵活运用“四阶六步”,即可以单独使用某“阶”某“步”,又可以综合、变序、交叉使用。第三阶段在深入实践,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教师各自异步推进教学的实际需要,再创编其变式,既可以不断丰富本教法的内涵,又可以在体现本教法的共性特点的同时,充分展示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性特色。第四阶段,逐步使本教法达到前瞻性和适应性的统一,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灵活性和操作性的统一,逐步进入异步推进教学的“自由王国”,达成锻炼和提高教师,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标。

三是点面结合。我县既有实验校,也有实验班,也有许多志愿兵在当“无名英雄”。因此要做到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点面结合。让“点”上的教师严格按程序操作,严格控制无关变量,让其出“纯品”,然后在“点”上进行“观摩教学”“示范教学”,介绍经验展示“正宗套路,’,让“面”上的教师听、评、学;同时让“点”上教师听到“面”上教师的意见,并学习“面”上教师在“自然环境”中实验的经验。同时定期召开研讨会进行广泛的交流研讨,既推广“点”上的经验,又捕捉“面”上的“闪光点”。还编辑本课题的论文集供内部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这样不仅丰富了本课实验研究的内涵,活跃研究气氛,而且还兼顾了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四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选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反映学习语文循序渐进认知规律的教学程序和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步骤;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将课题设计者在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和理论推向各位实验教师的课堂,接受检验,及时修正错误,并在广泛的实践中丰富、改造、创新、完善。如《初探》中编制的教学程序操作性不强,且与分层教学没有区别,我们就忍痛割爱,最终确定了老师们乐于接受的“四阶六步”作为

本教法的基本模式,深受实验教师们的欢迎。

五是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确保研究的信度。

三、结果

(一)构建了基本教学模式。经过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反复验证,最后确定了本教法的基本模式——“四阶六步”。“四阶”

即:“引读感知阶段”,“启读生疑阶段”、“研读演练阶段”和“运用迁移阶段”;“六步”即:“指导预习——同步教学——分组讨论——异步训练——课堂小结—一课外练习”。这每“阶”每“步”都贯彻了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异步推进的教学思想;每“阶”每“步”都有分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分层启动方法:都溶进了学法的指导和习得。因此,这“四阶六步”既是全班的、分组的、个别的、课外的教学的系统体现,又是分层教学和点拨教学的有效载体。(详见:安徽无为“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模式介绍,《语文教学通讯》2(》01年第6期)异步推进教学法基本模式成功地将全班的、分组的、分层的、个别的教学方法融汇贯通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的教学过程。它不仅是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语文的异步推进,而且是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异步推进,它把层次教学和点拨教学的理念溶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使之有序地展开。形成了依“序”而“活”,“活”中有“序”的教学特点。本模式还充分顾及了长期以来形成的语文教学常规和习惯?就是每“阶”每“步’’的名称也采用了大家常用的术语,使老师们感到亲切和顺手。实践证明,它是一种行之有效,老师们乐于运用的教学模式。

(二-健立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机制。一是因材施教的机制。它打破了“—刀切”“齐步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形式更为灵活多样,教学目标更为分化具体,教学内容更切合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教学活动更具有立体交叉性,为课堂开辟了多向交流的渠道,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变“讲堂”为“学堂”的机制。它根治了那种一成不变的先生讲,学生听“一讲到底”、“满堂灌”的陋习。因为“异步推进”的课堂是容不得“一讲到底”的,“满堂灌”自然成了“犯规”的行为。同时教师也没有时间给每一个学生来一个“一讲到底”。教师只能用全班的、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形式进行“精讲”,学生相对有了充裕的时间“多练”了。三是教学的内控机制。在“四阶六步’’中,“四阶”是学生学习语文循序渐进的四个认知阶段,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异步推进; “六步”中的每一“步”都是面向全体、分类指导, 旨在推动全班学生异步前进。同时“四阶”是“六步”的目标系统,“六步”是“四阶”的操作系统。如“指导预习”的目的与任务是“引读感知”,“同步教学”是“启读”,“组织讨论”,“异步训练”和“课堂小结”是“演读演练”,“课外练习”是“运用迁移”等。这样每“步”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就会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就能步步登高,拾级而上,发挥语文教学的整体功能与系统效应,可有效地防止负迁移。

(三)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因课题实验的需要,教师必须认真系统地学习教育理沦,研究教法;并主动地借鉴和吸收别人的教改经验。县教委每年举行一次“全县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研讨会”,他们要登台发言,全县每年进行本课题研究成果评选,他们要撰写论文、实验报告、总结和教学设计等。各乡镇学校还举行了多次课题研讨会和“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他们都要一展身手。我县实验教师周可学同志代表本课题组在巢湖市20m年教科研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受到了省市教科研部门专家的好评。目前全县已有几十篇关于本课题的研究论文或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在省、市教科研沦文评选中获奖。

2000年我县举行了第二届“教坛新星”评选活动,共有几十名初中语文教师参平,而只有8名教师经学校、乡镇教办室和教研片的层层选拔脱颖而出,参加了县级复评,而这8人都是本课题的实验教师。经过县评,有6人被评为县级‘墩坛新秀”,2人被评为县级“教坛新星”。这2人又评为市级“教坛新星”。可见在本课题的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增长了才干,练就了高超的教学技艺,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促进了农村语文教学改革。“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以其指导思想明确,操作方法方便,赢得了广大农村教师的欢迎,并激发了老师们的教改热情。三年来,我县已有近百名教师成功地将该教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有效地改变了原来教学中的无“法”无“序”状态。有的老师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天天喊教改,但总觉得教改离我们还很遥远。现在通过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实验与研究,我们切身地感受到教改已走进了自己的课堂”。大家知道,在农村推动教改难,坚持教改更难。而本教法有有形的模式和制约的机制,有明确的目标和浅近的理论,使教改永驻农村课堂成为可能。在高职评审或在平时的教学调研中,我们惊喜地发现一些偏远的深山区和深圩区学校的老师们备教批都采用了本教法,就连一些年近花甲的老先生也将本教法运用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我县许多语文教师已初步尝到了本教法的“甜头”,现已形成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村中学的语文教改。

(五)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本课题的实验三年多来,各校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采用抽样的办法,将以下实验斑有关实验数据列表(或叙述)如下:

表一:严桥初中四个班初一入学成绩

表一:严桥初中四个班初一入学成绩

班级 学生数均分(满分120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备 注

一(1)6070.940%0 实验班

一(2)6268.937%0 对照班

一(3)6370.239.70%0 对照班

一(4)6268.635.50%0 对照班

表二:严桥初中1997—1998学年度参加巢湖市初一学年末统一考试成绩

班级 学生数均分(满分120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备 注

一(1)6080.863.30%17% 实验班

一(2)62 73入42%0 对照班

一(3)6372.441%0 对照班

一(4)6269.638.7%0 对照班

表三:严桥初中1998-1999学年度初二学年末考试成绩

班级 学生数均分(满分120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备 注

二(1)6086.780.20%3.4 实验班

二(2)6075.750%0 对照班

二(3)6174.349.10%0 对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