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数学学科培训总结

小学数学学科培训总结

时间:2022-06-04 05:56: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数学学科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数学学科培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81-01

为了迎合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融入一些必要的思想方法及学科技能。该作将数学学科的研究方法作为切入点,剖析了怎样把这种思想巧妙地融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一、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机融入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融入相关思想方法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所谓数学思想方法指的是数学思想及教学手段的统一体,而数学思想是指师生们对理论知识及教学内容的认知;数学手段是数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因两者的差异较小,仅仅是思考角度和立场的差别,所以统称为“数学思想方法”。其是从本质上了解和研究数学知识的根本。熟知了相关思想的灵魂和精髓,不仅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巨大的帮助,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也是一种有力的促进。当掌握更多思想方法后,才能对理论知识有一个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始终把数学思想方法贯穿于教学环节,使得学生们从一开始就对数学学习有一个良好的认识,进一步为本学科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思想渗透的方式

在相关的课程标准中就已经提出,数学教学内容需要建立在已有的理论经验及认知水平的前提下。为此,老师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给学生提供充足数学学习的机会,以便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及沟通交流的时候能够深入掌握基本的数学理论及技能方法,得到全面的提升,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所以说,在日常的教学环节,怎样把理论知识的教授同思想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便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1、教师引导学生做到数形结合

所谓数形结合,即把抽象和具体二者相互融合,在此过程当中可以迅速地达到数与形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同时把两者间的本质联系展现出来。比如说,在“圆的面积”这一章节的学习中,由于之前学生们已经对此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师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可以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圆的面积和哪些因素有关联。要想让学生们有一个更加具体、直观的感受,老师们还可以规定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若干个半径各异的圆。紧接着,对学生进行提问,这几个圆的大小各不相同,那么他们的面积大小到底有何关联呢?到底是等于还是说半径越小的圆面积越大,或者是半径越大的圆面积越大?这样一来,学生们在经过仔细的思考之后,绝大多数都会认为半径最大的圆面积最大,相应的,半径越小的圆面积越小。当学生们拥有这样的认识之后,便会在脑海当中形成“圆的面积大小和其半径有关联”这样的思想认识,在这以后老师们便能够依照此点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令学生们更快、更好地掌握圆的面积的求算方式。

总而言之,当进行“圆的面积”的教学前,就应当让学生对圆和半径间的联系有初步的认识,要想完成这个想法就必须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把脑海中抽象的内容通过具体的图形体现出来,并进行印证。如此一来,便会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活跃教学气氛。

2、转化思想,化繁为简

关于理念的转变,就是用联系、运动及发展的观念看待问题,借助转化问题的手段,将尚未解决的问题归结到已解决的问题当中,目的是获取原问题的解决方法,所以说思想转化法亦被称为划归的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这种转化理念非常普遍,尤其是在解决某个难题时,我们依照已知条件把相关问题进行转化,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将问题的难易进行转化,化繁为简。例如,当结束“圆的周长”这章内容的讲述后,课外作业里有这样一道题目,是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相结合,令学生在知道半径的基础上分别求解这三种图形各自的周长。有的教师把此题目中的一小问进行了改编,令学生们在知道正方形周长的前提下去求圆的周长。因为圆形存在于正方形内,两者相切,这样一来便要求学生可以依照正方形的周长求解正方形的边长,同时正方形的边长即为圆的直径,接着再借助相关公式进行求解。本题要求学生具备根据已经条件将相关问题进行转化的能力,进而获取更多的已知条件。在本环节,不但学生的新旧知识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也发散了思维、拓宽了思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做好归纳及总结

及时对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令知识更为系统,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异同,对于知识的巩固来讲意义重大。归纳的思想方法主要就是借助对相关实例及素材的研究,提取某些非本质的要素,并从中找出事物本质上的关系,从而归结出一般性的结论。教师在结束圆的教学后,应当及时要求学生对有关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同时思索取得的收获以及存在的不足。另外,学生对之前的习题也应多做总结,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找到更有效的思想方法。学生们在进行总结与概括的同时,自身的学习能力及思想水平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怎样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效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从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以及归纳总结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于今后小学数学的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

   

       本学期,我市小学数学学科的教科研工作,主要是认真学习和贯彻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加大了数学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培训力度,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促进学习 理念先行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成功的先决条件,而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又是受其头脑中的教育教学理念所支配的,因此,本学期,全市数学教师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理论学习计划,采用个人自学与集体辅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有关新课程的理论丛书,使全体教师树立起四个观念:(1)教育观:基础教育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基础,要面向每一个儿童的需要,努力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2)课程观:课程不是静态的封闭的文本,而是动态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来的体验与会话。教师不是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是应该和学生一起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课程的积极开发者和主体。(3)教学观:教学已不再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是课程的创生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动发展的过程。(4)评价观:新课程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而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则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甑别为主的评价观,取之以关注过程的,以质性评定为主,侧重发展的评价观。从而为课改工作的顺利、健康地进行作好准备。

       二.狠抓课改 保证质量

       ⒈本学期,我们除在数学中心组活动中认真贯彻研讨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并布置了有关工作外,一方面,在文化小学和南门街小学对全市一年级数学教师组织了两次一年级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材教法的培训活动;在绸缪小学对全市五年级数学教师进行了苏教版(修订版)教材教材教法的培训活动,使有关教师很好地领会了编者的意图和把握了教材的精神;另一方面,设立了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改革的中心组,并组织在实验、上沛、周城等小学多次上研究课、作课改的讲座和进行研讨活动,为广大实验教师示范、引路。另外,我们还扎实地组织了各种评比活动:(1)一年级课改实验教师优秀案例及优秀课评比活动,并从中选出实验小学的吴红琴老师和平陵小学的马柯老师拍了录像课送省和常州市参加录像课评比;(2)数学年会论文评比活动,并从中选出一部分参加常州市年会论文评比,获得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和三等奖3名的好成绩。

       ⒉发挥群体优势,抓实课改工作。在认真学习新标准,领会其精神的基础上,各校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组织集体备课,研究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常规。本学期,我们对全市许多学校(特别是对全市课改基地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了调研,特别是深入课堂第一线听了大量的课,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学校校本培训和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工作进行了及时的反馈和有力的指导,并对课改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提出改进完善的措施和策略在网上,以供全市数学教师学习,逐步做到在每位教师每节课的备课、上课和教学评价中都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三.抓实课题 深化教改

       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本学期,我们着重抓了省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和常州市级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知识‘再创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验研究”这两个创新课题的研究。共开展了4次全市研究活动,每次活动中都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做到了每学期有研究计划、有经验总结;每次活动有重点、有布置、有准备、有反馈、有理论学习和探讨、有教学实践和总结、有评价反思和资料积累。课题组教师努力做到以课题研究的要求指导平时的教学实践,把教改实践的经验及时加以总结、交流和完善。另外,省级实验小学还以教育部重点课题“在新的平台上评价课堂教学的研究”为切入口,加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49-01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数学学科又是一门将思维与语言相结合的学科,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国有很多小学的数学教师就思维能力进行了大胆的教学实践,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素养。

1.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与小学数学课程相比,其内容的难度与知识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因此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进行更多的思考以及相关思维能力的锻炼,对相关数学知识需要通过自主的思考才能有效的理解与学习。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完成了教学大纲内所制定的教学内容,将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学生的数学成绩上,运用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这种模式的数学教学,将数学课程的特点逐渐的弱化,是其失去了独有的学科特色,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与态度,体会其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相关的人文风采与气息。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的提升,进行恰当准确的表达。除此之外,思维能力也是学生综合能力中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

2.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2.1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低。就目前而言,在大多数学校中,即使对教师提出了需要在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训,但是仍旧有很多的数学老师对这项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的教师依旧秉持着传统数学教学的观念,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求学生对相关字词以及重点文章进行掌握,并在考试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2.2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不科学。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数学教师对课本中相关的内容进行清晰、明确的讲解,同时还需要留给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与观点。但是就目前而言,有很多的数学老师在上课时紧紧的抓住学生的思维,不给其时间进行独立的思考。在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上缺少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于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进行及时的更新,进而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方面出现很多的困难。

3.增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3.1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将小学数学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形象化与具体化,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想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激发,就需要在教学小学生进行科学、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发挥想象力和联想的能力。教师可以在就课堂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或者是相关的探究性问题,并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分析,而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观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其课堂的参与度,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3.2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要做到眼、耳、手、心相一致的情形,学生在上课时需要用耳朵听老师讲课的内容,眼睛看相关的文字,用心思考的同时还要动手做好笔记,进而达到数学学习的读写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培养其逻辑思维的能力。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使其,对与周围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但是所表达出来的内容往往缺乏一定的完整性与逻辑条理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数学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来帮助小学生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与知识点,并对其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与概括。同时,老师还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学生自己找出相关的答案,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判断能力。

3.3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创新思维就是指人脑在对某些事物的形象感知认识的基础之上,将其进行一定的改造,进而形成的一种理性认识,进而引发出新的灵感,创造出新事物。小学数学学习就是要对事物进行较多的认识与了解,掌握其发展的规律。进而对其标新立异,追求创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独立思考,并且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进而想、从中找出属于自己的新思路与新观点。

4.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相关的数学课堂知识点,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的基础之上对其他科目进行更好的学习。以此来完善学生的发展,提升其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自身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低年级学生 数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78

1 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孩子身上是最为合适的。农村小学由于受各种环境因素制约,数学教学较难取得突破,其中最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小学学生的社会视野较窄,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且农村小学受师资水平不高等因素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但低年级学生,因为年纪小,可塑性强,且初步接触数学,学习兴趣容易培养。本文将从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及客观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升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各种方法,以达到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

2 素质教育模式下,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2.1 数学的重要性

数学,源自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数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了重大的科学技术进步。在当今社会,数学已被应用与很多领域,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数学知识及运用是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现实的案例已经说明,无论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还是在涉及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刻,数学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对数学也提出了空前的需求,我们数学基层教育工作者,更应加强数学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才能使学生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2.2 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试用)指出:“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用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性质,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又是理科的基础,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明确数学的这一基本定位,提高数学教学水平,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真正意义地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3 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3.1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概述

随着整个社会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的生活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伴随着而来的诸多问题,如农村留守儿童增多,隔代教育引起孩子各种心理动态、农村对教育的漠视等,这些环境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农村小学教育面对着这些难题,只能选择适应环境发展,准确定位,明确教学目标,不断寻求突破点,同时,努力提高学生及家长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度,做到全方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以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

3.2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是一群刚入学的儿童,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较差,在课堂上常情不自禁地玩一些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东西。在数学思维上,刚初步具备具体形象思维,对于直观性的物品具备了基本认知能力,对于能直接看到和自己动手去做的事情理解能力较强,但是抽象逻辑思维尚未建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可塑性较强,需要任课老师的进一步指导。此外,因为受到地域及经济条件影响,农村小学学生对于环境的认知相对较为狭窄,这些认知能力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着较大的影响。

3.3 培养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进入小学,是孩子成长历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但是在农村小学,由于教育重视度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导致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与城市小学教学质量差距越来越大, 如此循环之下,农村的教育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每况愈下。追究根源,我们需要从低年级学生抓起。

数学,因为其在基础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地位,学好数学是缩短城乡教育水平的关键,也是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质量,一方面,可以从小给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模型,使学生更好地从主观的行动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为往后的知识体系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可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改善农村对教育不重视的现状,促进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农村基础教育得以改善的关键所在,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意义。

4 如何提升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老师的首要任务。数学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明确我们的教学对象的各种条件,根据环境特点因材施教,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总结从教多年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种提升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4.1 联系生活,结合农村环境实际情况进行学习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现在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对于流行的幼儿教育机构所列举的超市购物计算法在农村小学的教育中是不可行的,我们需要结合农村环境的实际情况,比如通过上学路上,让学生捡小石头,摘野花,在课堂上运用数石头、野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简单加减法的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把教学融入生活中,灌输学生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的理念。

4.2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农村小学,尊师这项美德一直在延续,尤其是农村低年级学生,对于老师始终保留着敬畏感。因而,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首要因素是教师本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接触学生,关心孩子,教师如果真诚对待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坦诚相待,师生关系才会和谐。那么,在数学课上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心强,我们可以用形象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学习简单加减法时,可以引用具体的实物,让小朋友们自己作为道具进行学习,一个小朋友先上讲台,再上来两个小朋友,这时大家数数讲台上有几个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习,更能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亲切和善的教态、善意的微笑、生动幽默的语言、鼓励的目光和神情、一个强而有力的手势、一声由衷的赞许,甚至一个默许的眼神,都会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每一个细节动作对学生的影响力,尽量以积极的态度去引导学生学习,不可将生活中的各种不愉悦带入课堂,只要用心,你会发现小朋友是最好相处的一个群体。

4.3 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在我们的学习历程中,我们也深有感触,成绩是与信心挂钩的,当因为某一门课程考得好成绩而欣喜若狂后,总是会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特别有信心。小学生亦是如此。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更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激励,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有些学生数学基础差,几次考试不理想后,对数学甚至产生了畏惧的心理,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针对这部分学生,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要求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但是要求正确率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再继续,让他认识到他自己也能学好数学,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成绩也在逐步提高。

对于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宜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现在的孩子都是在大人的表扬中长大的,因此,对于受到表扬的心理需求较大,我们可以通过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进行现场表扬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得到老师的表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自信心就更足。如此良性循环,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4.4 提升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

众所周知,农村小学具有条件差、交通不便利、学习交流机会少、文化氛围滞后等劣势,因此,农村小学教师招聘条件相对较低,教师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也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导致出现教育思想滞后、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长此以往,影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解决的根源在于相关领导部门引起关注,重视农村小学教师各种能力的提升,调整并完善小学教师的培训机制,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综合能力。数学教师的培训则更为重要,数学的教学手段日新月异,只有通过各种培训平台的交流,才能不断开拓农村小学教数学教师的视野,提升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执教能力,进而影响于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水平,最终达到提升农村小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

5 小结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认真去观察、揣摩,总能总结出一套适用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就会不断积极探索,千方百计去解决所面临的数学难题。当我们的学生都能以这样的学习热情去学习,我们的教学质量也将随之而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严士健.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第5篇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122-01

一、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原则。调研了解到,小学数学教师中很普遍存在忽视理论学习的倾向,认为“理论空洞,不实际,学不学都可”,这种观念将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大敌,是阻挡教师由“教书匠”成为“教育家”的一道屏障。

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必须遵循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的原则。首先,教学设计是联系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教学设计相关理论和方法是教学设计实践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教师只有系统学习教学设计相关理论后,才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看问题,教学设计实践才能更加科学和规范。其次,教学设计能力是一种与教学实践密切联系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实践中,不断自觉地应用理论,不断尝试、反思和完善,理论知识才能真正不断地内化成教师的个人知识,并转化成为实践行为。

(二)教学设计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原则。据了解,目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仍然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经验式行为。教师们经验丰富的同时也形成了很多顽固的思维定势,教学成为没有创新和活力的例行事务,教师的进取心和事业热情在毫无挑战的工作中慢慢磨灭,逐渐产生职业倦怠感。

然而,教学设计不是重复机械的简单工作,而是极富创造性的活动;教师不是完全听从专家、管理者安排的工具,而应该是教学中的研究者。教师如果以研究的态度去设计好每一堂课,就会发现教学设计中存在很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后用教学日志、周期性工作总结、反思笔记、论文等记录自己教学设计方面的成长与变化,不断反思、总结和升华自己的实践经验,甚至进行广泛推广。这样教学就会成为不断追求完美永无止境的事业,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也能得到不断提升。

(三)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原则。研究了解到,目前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缺乏潜心钻研、追求完美的态度,另一方面还缺乏平等、开放的共享交流意识。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仍然倾向于经验式的自我摸索,把彼此都看成权益和资源竞争的对手,而不是合作学习伙伴,不希望与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成果,每个老师心中都铸造起高高的壁垒,保护了自己,同时也封闭了自己。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应摒弃浮躁,静心钻研教材,分析和了解学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方面的自主探索,但是不能让自己处于孤立状态,应该敞开心扉,与他人(校外的专家和优秀教师)进行合作和交流,在寻求帮助的同时别忘了分享自己的经验。只有这样,小学数学老师之间才能形成开放、互信和支持的“学习共同体”,也就能为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身份认同,达到小学数学教师的共同进步。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途径

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均需采取措施,包括对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学校管理、教学设计研究人员和实践人员各方面的努力。

(一)加强小学数学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调研发现,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学科知识、数学学习和教育理论、教学设计理论方面缺乏认识和理解,个人知识管理和信息素养亟待提高。因此,应加强小学数学教师的关于这些方面知识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

教师们普遍认为教育见习、实习对教学设计能力的形成作用最大,然而目前很多教育实践流于形式。一方面,目前师范教育见习、实习时间短且脱离实际,很难让师范生获得为其教学生涯奠定基础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实习通常放在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这种状况使理论游离于实践之外的培养方式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学过程,学生既不能理解所学理论的实际含义,更不利于教学设计能力的形成,营造教师共同探究的学习氛围,构建更为广泛的学习共同体,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二)加强学校对教学设计的科学管理。当教学设计成为常规管理和评价教师工作的手段时,教师的教学设计发生了“异化”,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脱离,教学设计本应为教师实施教学提供一个指导性的计划,却成为教师的负担,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

所以,要健全学校对教学设计相关评价和管理机制,通过我们长期深入学校的观察和访谈,我们认为以下措施将会促进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制定合理可操作的教学设计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范,二是创新。在统一的基本要求下,加强校内资源库的建设,以丰富教师教学设计的资源或资料,积极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主要包括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订购相应的教学资料,如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集、优质课的VCD等,为教师制作可供选择的教学设计,并为教师准备更多的备课素材。同时,还应该对本校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课件等资源进行分类、汇编整理,给教师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以共享交流。

第6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新课改背景;数学体系;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其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通过组织猜想性与推理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时逐渐形成数学知识技能,并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观察事物。然而,由于农村教学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实际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情况,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进行优化和改良,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与特征

高效课堂作为实际教学过程中,一种具有真正导向意义的课堂教学形式,是诸多学科教师追求的目标,而构建高效课堂,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教师在科学的教学与学生高效的学习状态相结合的前提下,激活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建构新型的知识体系。通过有效的教学控制,结合情境创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产生一种动力和牵引。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教师科学地讲解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实施精讲多练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下,逐渐转变学习态度,并能够在轻松、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与探究,最终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从尽可能地发展知识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情感态度。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首先,一些农村教师的素质不高,教学方法有限。很多农村教师由于受到信息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影响,接触到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很多教师经常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或者以教案为主要参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并未明确、清晰地认识到基础教育改革所具有的创新性。让学生追随教师思维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其次,在教学安排上不够合理。一些农村学校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没有对数学课堂进行科学的安排,使用的教学方式单一,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让学生按照课时和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未曾认真地思考课程内容,这种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最后,学习目标不明确。数学知识对于人们的生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学会思考和探究,懂得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意义,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课程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目标。但是,在实际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并向明示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重要性,学生的数学学习处于模糊边界,缺乏逆向思维,数学学习的兴趣不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优势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无法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专业成长机制,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由于很多农村小学的教师都是身兼数职,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比较繁忙,参与专业培训的时间比较少,为了有效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组织小学教师积极参与各种理论学习培训活动,还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在培训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水平。例如,针对新课程理念的探讨,学校可在暑假的时间,组织教师进行探讨,让教师能够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还可开展师德风尚培训活动,让教师产生为人师表的使命感,获得教书育人的自信心,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让教师参与计算机技术技能培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学校领导应该及时地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创新评价机制,要通过合理的绩效评价工作机制,给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有利条件,创设良好的外界环境。相关教师的经验证明,很多学校在基础教育方面存在问题,或多或少都关系到教师的评价机制。学校应该重视制订合理的评价制度,积极探讨构建具有规律性、多样性的评价机制,让教师将评价机制作为成长的助推器。换句话说,农村小学教师想要获得成长,需要在以良性的评价机制为基础。

(二)切合生活实际,做好教学安排工作

农村小学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设立专门的教研学习组,通过举办骨干教师新课程座谈会,促进教师工作能力的提升。教师要根据要求,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好教学安排。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课堂导入时,使用先进的导入策略,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欲,要尊重学生的课堂探究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不要只顾自己在课堂上讲解。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的本质,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成为问题的解决者与发现者。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基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找到学生学习的本质,以教学目标为基准,扩展学生的思维开展,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高年级的《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会直接让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概念,之后再结合相关的练习题进行归纳与总结,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接受过程是被动的,显然与数学探究的本质不符。基于此,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从感性的角度入手,将百分数的知识展示出来。如一杯果汁中有西瓜汁40%,苹果汁60%……之后,引导学生对百分数的含义进行沟通与交流。学生经过讨论总结出,百分数实际上是指的百分之几,是针对两个不同的数进行比对得出的。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其他用到百分数的地方,总结百分数的价值。这种方式的教学是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的,通过初步认识知识的表象,对抽象概念进行形象化的建构,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具体化,能够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引导学生学会推理验证。

(三)开展目标化教学,让学生懂得数学学习的重要价值

第一,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高度,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不能只是局限于让学生理解教材,还要充分地运用数学知识与生活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掌握数学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通过自我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二,农村小学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而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给学生构建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伙伴,还要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朋友。教师与学生之间有融洽的感情基础,能促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数学知识。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当然,教师除了讲解数学教材上的例题,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不但要收获知识,还要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拓展与延伸知识。第三,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的本质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自己的数学思想。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合理地制订教学方案,紧扣数学本质。教师可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针对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多元化,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感悟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农村小学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思路,要正确地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积极改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为构建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9(54):69.

[2]文艳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3):64+65.

[3]余建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28):70.

[4]张耀霞.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中外交流,2019(17):349.

[5]魏慰.分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12):115.

[6]张小东.利用生活元素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新课程,2021(46):177.

第7篇

一、小学数学教师现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素质不强

小学数学教师大多是中师毕业,或者函授大专学历毕业,极少数本科毕业,存在基础知识薄弱,基本功不扎实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现在,教材、学生、教学过程都充满着变数,这必然要求数学教师应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汲取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涵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教师对课标和教材的理解不深透

对数学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缺少深入的学习研究,把握不准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及特点,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处理教材。因此我们应努力学习各种新理念,不断地尝试着各种教学方式,汲取着来自各种渠道的丰富的教学新信息,有的让我们觉得有所获而豁然开朗,有的又让我们产生疑虑而茫然失措,但是数学就是数学,简洁、抽象、严密是数学学科的本质,正是她美之所在,也正是她能如此吸引人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哪种教学理念的引领,无论选用哪种课程标准、哪种版本的教材,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始终应该坚守数学教育的底线:以人为本,抓住数学学科的本质教学,在坚持发扬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双基,注重思维训练、注重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的基础上,再来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做到洋为中用。

(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强

一些教师教学中缺乏充分、有效启动学生思维活动的方法和措施。课堂上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合作交流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一些教师教学中遇到疑难问题,只是通过和个别优生的交流来解决,忽视了多数学生的思考;一些教师缺乏教学机智,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灵活处理,不能很好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而是一味按照教学的预设进行教学。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教师平常教学时,基本上都只是粉笔、黑板、课本,因为学校教学资源缺乏,较少使用教具、学具,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

二、提高专业知识的途径

(一)提高思想认识

新课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地更新、充实和扩展知识,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变被动为主动,不断自我超越,除了要具备专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外,也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科学素养和教育研究能力。所以说培养高素质的数学教师队伍是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趋势。

(二)加强自身学习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先进理论的指导和带动是必不可少的,每年寒暑假的教师培训、教育机构组织的讲座等都是一个良好的平台。专家们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很深入,可以开阔教师的理论视野,使其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同时明确自己目前需要研究和突破的关键问题。

(三)从信息技术入手

网络上有丰富的教学案例、实践和经验,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到正确的答案;网络上有大量的素材,为我们教师制作课件提供帮助。例如,教学《平移和旋转》这一课时,低年级学生更不容易区分时,通过形象的实物演示,学生一目了然,把难题简单化了。

(四)进行总结反思感悟

教师在课后应及时总结:“成功的是什么,不足的是什么?如何改进?”从而及时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行为、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教学精益求精,渐趋完美。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地感悟、反思和体验已有的数学教学内容的本质,尤其是找到并真正感悟中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那些核心内容,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数学教学工作,自觉体验和不断完善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并与他人及时地进行沟通、交流,得出发展的经验,集中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的发展找到突破口,才能不断加速自己的专业化进程,从而实现专业发展的新飞跃。

第8篇

设计能力建立在前期分析的前提之上,根据已经设立的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以及过程进行设计和策划,目的是总结合理有效促进小学生自身能力提高的学习氛围。这项技能通常概括成一下内容:

(一)教学过程整体设计。

整体优化意识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因为数学的学习具有螺旋上升的特点,而数学知识又具有极高的逻辑性与结构性。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面到点、从整体到局部的完善的理念。学期前不仅要制定整体的学期教学规划,还要设计每个独立单元的规划,在此基础上去设计每堂课的具体内容,以便于每节课的重要程度、地位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都得以在整体中展现出来。小学数学教师也需要将课堂教学设计当做互动性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先对整日的教学过程进行策划,再对各个具体细节进行设计,才能保证最后教学效果。

(二)教学策略设计。

教师在完全掌握各种适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特点的基础上,按照相应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等多种因素,组合出各种不同的教学设计和策划。例如针对多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小学生,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和管理方面进行更加细致周密的策划与设计,以便让学生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媒体选择和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兼具直观性和形象性的优势,教学媒体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按照不同的教学目标利用教学和传播媒介,一定要选择适合的媒体,因为媒体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为了体现针对性与多样性,一定利用不同媒介的特点实施精心的设计,展示的内容以及时间。

(四)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和设计。

应该按照同学们的个性选择合适的教学评价方式和方法,以及评价内容、指标和时机等的设计。也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由于小学生的特殊性,他们的数学学习过程必然要经历“数学化”才能真正的发展数学的思维和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相互结合,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课后调整以及发现教学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技能

调整能力是在已经充分准备并精心设计好教学方案的前提下,根据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及问题做出调整的能力。课堂教学中,不可能将每一个细节安排妥当,当出现未曾预料的问题时,需要教师在课后补救。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和少数学生而进行的设计,并且根据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对下一次的课堂教学作出适当合理的调整。对于在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最终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大致分成如下几种条件:第一,基础性条件,也就是数学学科知识和小学数学教育学科知识;支撑性条件,也就是教学设计的知识和技能。小学数学教师容易产生散漫随意的心态,同时容易出现经验化教学的情况,只有在科学理论方法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实践,才能摆脱这种缺陷,才能设计出更理性和科学的教学方案;第二,发展性条件,也就是意识和态度。教学设计永远是不够完善的,因为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因此就要求教师不断的反思和时间,在变化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得出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一般规律。

三、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技能

第9篇

【关键词】农村 小学数学 课堂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43-01

引言

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数学作为重点学科之一首当其冲的要进行创新教育,其中通过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主要手段之一。积极构建富有创新思维的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在他们的一生中都是受用无穷的。另外,时代的发展也呼唤着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是人们的共识。

因此,教师必须适当改变自己的观念,实施教学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1.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创新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书本和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课堂教学主要是在传授、灌输知识,教师进行全盘的讲,学生则只是被动听的这样一种局面。这显然与当前的新课改是背道而驰的。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必须进行创新教育。

为改变这一现状,课堂教学应突破传统师生关系,营造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探究,师生间平等的讨论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一定成都市消除学生们们的戒备心理,这种环境下的学生往往思维活跃,有较高的创造力。

2.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日前,我国课堂创新教育总体上已看到了一定的成效,例如,通过建立创新课堂示范观摩点、组织教师们进行一系列关于新课改及教法等的培训等多种方式,很多学校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教学效果也更加显著。但由于农村的各项条件及实际情况使得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落实起来效果不是很理想。具体说来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教师方面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与需要,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应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等。

而当今老师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讲解多,分析少;问答提问多,探究交流少;识记多,创新少;一锅端多,因材施教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形内容少;应付任务多,自主研究少等现象。

2.2学生方面

时至今日,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上更多地看到的仍是向学生提问,而听不到积极主动的发问。学生只是充当了被动接的机器,这与新课程改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师生间、学生间良性互动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经调查显示:a)有近65%的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b)课堂上,学生被动学习情况非常严重,缺乏主动提出质疑、进行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c)学生缺少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d)低年级学生天真烂漫,爱玩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 3.关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创新的几点建议

使数学课堂达到省时高效,让教师享受教学,让学生享受学习,就必须让学生在数学的课堂上“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那么,在农村的特殊环境中,针对现在存在的问题和阻力,小学数学课堂中应具体怎样实施呢?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建议:

3.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质疑积极思考

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其前提是给他们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疑生欲,让学生产生对知识主动探索的热情,从而使他们自然而然地主动探究知识、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

3.2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交际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还要让学生学习得法,能在教师指导下创造性地学习。应带领他们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并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比如,有些几何课程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教师觉得不好讲,小学生也不愿意听,就不如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部进行猜想、验证、总结结论,然后小组间将结果进行交流,取其精华得出最终理想的结果。这样,既抓住了小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本来不爱上的课,盼着上。

知识不是仅靠传授和模仿而得来的,要真正获得必须把小学生当作一个小小研究者,由教师提供材料,让他们自主地探索知识,主动地感知、抽象和概括,才能真正内化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3.3注重布置作业的创新性和趣味性

小学生爱动,小脑瓜中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小想法。小学生缺乏定性,引导不好容易“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知难而退,这对将来学习数学中难的知识是很不利的。因此,平时布置课下作业时,不仅应当减少重复练习,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最好能将课堂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让小学生做身边的数学题。这样能让孩子们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觉得数学不再是抽象无用的理论,而是“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遍布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在内心里崇拜数学,从小就立志学好数学。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材料,都有在运用中获得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可能性。为此,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设法引导学生去学,乐意学,学的开心。

4.结语

总之,我们积极贯彻新课改的指导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探究能力为目的。努力做好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只有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教师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掌握创新规律和创新方法,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现在推行的创新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毛勇海. 创新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基本运用[J].文学教育研究,2010,(27):251-252.

[2]张立金.农村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研究),2011,(1):69-70.

第10篇

[关键词]数学教师;课题研究;理论诉求

一、引言

课题一般理解为研究或解决的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问题。课题研究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诊断、分析、解决从而发现其规律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所进行的课题研究主要是针对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研究。[1]笔者在参与小学数学教师“国培”项目中,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小学数学教师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与小学数学教师一起,就如何选题、如何研究等问题展开深度研讨。在最近一期的培训中,参与了课题研究的结题汇报工作,在汇报中,一线数学教师普遍感到困惑与乏力的是理论水平不高:说理上不透彻、分析上不到位、对策上不科学。渴望理论回归去眷顾现实,理论的期盼几乎成为一线数学教师做课题研究的心声。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做课题为什么对理论的诉求如此强烈?在课题研究中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理论?以及如何获取并应用理论于课题研究中?本文对此展开讨论,以期探究课题研究中的理论问题。

二、课题研究为什么需要理论

近期笔者参与了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111项结题汇报,并对结题报告进行了文本分析,发现在课题研究的反思、困难与问题中有95%的教师认为是“理论功底浅薄,经验不足、认识水平不高,故在课题开展、问题分析、对策探索等方面缺乏理论支撑,说理不透彻;加之没有课题研究的经历,不善于积累经验,收集整理资料不科学,所以研究深度不够,指导性不强、可推广性不高”。从中反映出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对理论的期盼,一线数学教师之所以在课题研究中对理论诉求如此强烈,有其合理性、现实性、必要性。1.诉求理论的合理性课题研究是教师对教育教学中碰到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的过程,一般的程序与思路是:“选择研究问题——梳理研究现状——采用合理方法——透视问题症状——分析问题缘由——探索解决对策”,在此过程中,诉求理论就有其合理性。首先,要对所选择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然后采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进行症状透视和原因分析,其中用到文献法、调查法等,就是对此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类分类,理析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路径,为研究者进行研究寻找一个视角,启发其有效地开展研究,那么前期研究中的理论基础、分析因果关系的工具等就成为课题研究的理论因子;其次,在选择研究对象、工具与方法的过程中也需要理论的支撑,如在众多的样本中如何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选择什么样的研究工具对得出的数据、案例进行分析处理等,就需要数学理论、教育理论、方法理论,以确保研究的结果具有普适性;最后,要对研究结果析出、分析、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等同样需要哲学理论、教学理论、信息理论等。2.诉求理论的现实性一线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主要是对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进行深度分析的过程,是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提升认知能力、拓展教学路径、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是站在数学学科发展前沿讲究学理、追求教学进步、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以及一定的研究程序,对数学教育现象与事实进行解释、预测和控制的过程。正如教师在结题汇报中所阐述的,进行课题研究使教师更好地分析了教学现状、端正了教学信念、检测了教学得失,从而更有力量地从事教学工作,因此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强烈感受到理论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强烈感受到要有效地进行课题研究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特别是数学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等。3.诉求理论的必要性由于一线数学教师选择的课题主要是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是想通过研究探查原因,寻找对策。所以进行研究时会自觉不自觉地问为什么?也就是说,总是不断地寻找依据,给出说法,不可回避地要面对理论,因为理论能够正确反映世界中事物的性质、关系和规律,蕴藏着主观认识与客观规律相符合的原理。如有的教师在研究数学错例资源利用时讲到,研究中课题组成员的整体能力与素质不是太高,理论素养相对薄弱,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不足,混合运算的错例分析不透彻,分类不够详细;加之繁重的事务、课务,过程性资料收集不齐全、不详实,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较大,没有形成错例资源有效利用的科学方法,以后要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加大课题管理力度,规范课题研究流程,引领理论知识学习,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广经验,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课题研究需要怎样的理论

一般情形下,课题研究从环节的视角看,有如下三个关键环节:报课题、做课题、结课题;从过程的视角看,有如下三个阶段:有开头(框定研究问题)、有过程(描述实证研究)、有结尾(解释分析结果)。无论从环节还是过程审视,最为关键的要素是问题、方法、结果。这些环节或过程都有理论因子的存在:在确定研究问题方面,需要理论支撑;在选用方法方面,需要理论指导;在析出结果方面,需要理论分析。那么在课题研究中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理论?1.理论的内涵理论源于科学范式,科学范式是科学共同体遵守的信念体系,是科学共同体将事物的理解整合成的成熟理论。因此,理论的作用就是促进这个事实的集合,是可以允许对预测和解释进行推论的逻辑体系,也是建立与已知事实相符的最佳(最完整、最简洁、最具预测力)的知识体系。所以,理论可视为人们从实践推演和抽象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有关概念的定义、复杂问题分类、事物性质、逻辑推断、基本原则、科学原理和规律性等认知体系。[2]由于理论是人们认知体系的结晶体,可以用于理解、解释、分析、刻画、规范、预测一些现象,因此在课题研究中,嵌入理论的因子就不可或缺。2.理论的特质理论是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各种概念系统,理论思维是以概念系统为内容的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具有兼容性、容涵性、展开性、开放性。[3]因此,认知事物的运演就必须有理论思维,理论产生于实践,并用于指导实践,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积淀的结果。其基本属性是原理性,所派生出的基本特质有完备性和累积性、包容性和开放性、逻辑性和解释性、实践性和发展性。正是这些特质决定了理论在课题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3.课题研究需要的基本理论课题研究是一种艰苦的探索工作,是一线数学教师有意识地促使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极为重要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过程,也是为数学教学变革寻找途径的过程。统计发现,一线数学教师研究的问题主要分布在作业问题、计算教学问题、课堂管理问题、习惯养成问题等方面,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融知识、实践、发展为一体,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与思考,需要理论模型的嵌入,在揭示假设、观念,探析行动、方法,检验路径、方式,反思过程、结果中都需要理论。小学数学教师的课题研究是实践取向的,是在改善实践的同时也促使实践者与研究者得到提高,其实质是由参与者自己承担自省性的探究过程。一般而言,人们进行研究的维度及理论特质[4]如表1所示。由于小学数学教师课题研究一般以行动研究为主,在行动研究中,教师所拥有的信仰、假设、经验、方法等众多要素融入其中并构成了一种解释的世界,这种解释的语言就是理论,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批判、反省、矫正、引导着我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由理论所建构的一套法则指导课题研究,每一位研究者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阐述理论的意义并应用理论,进而帮助我们解释感到迷惑的现象。因此,理论提供了可参考思考框架。那么在课题研究中,一线数学教师到底需要哪些理论呢?(1)数学与哲学理论数学与哲学理论是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基元理论。数学理论帮助一线教师深入理解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内容体系,如实数理论、微积分理论、代数理论、几何理论等对深入理解数学课程内容本质具有重要的价值。哲学理论为小学数学教师辩证分析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视角,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三大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事物的矛盾运动原理、认识的能动反映原理[5],对深度理解数学教育世界中存在的困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两大理论成为课题研究的基元理论,处于根基性地位。(2)教育与心理理论在课题研究中教育与心理理论是基础性理论。教育理论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概念、教育判断或命题,借助一定的推理形式构成的关于教育问题、现象、事实的系统性的陈述体系,而心理理论则是关于知觉、情绪、愿望、信念、思维、能力等概念如何相互联系并实施组织建构的一种理论解释。由于这两种理论本质上超越于具体的事实和经验,具有广阔的解释力,用于课题研究中可以帮助一线教师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从感性与理性的角度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探讨,这迫切需要一线教师学习和掌握,以便能在课题研究中对出现的现象、问题进行科学认知。特别是数学教育理论与数学学习心理理论,如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波利亚的解题理论、建构主义数学教育理论、双基数学教学理论[6]等在计算教学、有效教学等课题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教学与学习理论教学与学习理论是课题研究中的工具性理论。教学与学习理论都经过萌芽、独立体系、科学发展阶段,教学理论是对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所做的理论概述[7],学习理论则是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以及有效学习的条件,学习理论先后经历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等。[8]比如在研究教学策略、提问能力、听写习惯等方面,这些理论就相当重要。(4)信息与资源理论信息与资源理论是课题研究中的发展性理论。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方法、原理都可归之为信息理论,而用于数学教育体系中的一切资源的技术、方法、原理就是资源理论。有效地从事课题研究,信息与资源理论也是不可缺失的。课标指出,恰当合理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数学活动的质量[9],可见课题研究中的信息与资源问题至关重要,运用其理论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研究。如有些教师在课题结题报告中所言,一线教师的理论匮乏是客观存在的,需要学习,但缺乏专家的引领和指导、缺乏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也使老师们开展课题研究很迷茫。可见信息与资源理论也是课题组成员需要加强的方面。

四、课题研究如何获取所需理论

课题研究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需要理论是基于研究的需求,小学数学教师从事课题研究必然产生理论需求,从而使其以积极的方式进行研究活动。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获取所需的理论呢?正确的方式就是学习与实践。1.在学习反思中获取理论并用之于课题研究理论的获取依赖于学习。有研究表明,学科思想方法、学科背景前沿两方面知识是影响研究能力大小的重要因子。[10]首先,要认真阅读、学习数学教育方面的论著,如张奠宙、郑毓信、李士琦、顾泠沅的数学教育著作,以提高其数学教育理论修养,这些著作对丰富数学教育素养,增进数学教育研究信心,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具有很好的指导价值;其次,要认真阅读与课题相关的期刊文献,如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人大复印资料、各类教育教学、数学教育期刊等,很多学者对小学数学教育体系从哲学、文化、教育、心理等方面进行理论阐述,引领理论更新与观念变革,阅读这些论文可以开拓认识疆域、拓展研究思路、解释研究现象。理论静态地展现在文献中,需要学习与反思,无论是分析的理论,还是操作的理论,都需要一线教师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反思。在课题研究的反思中,大多数教师认为要加强理论学习,要引导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提升,不断充实课题组成员自身的理论功底,把握方向,朝着预定目标,以课堂为平台,有序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2.在工作实践中品味理论并践行于课题研究理论是一种思想的发展,属于行而上的范畴。课题研究需要理论范式支撑,而这种范式在小学数学教师以往的学习与工作经历中并没有形成,造成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有方法缺失、对象迷茫、问题不清、自信缺乏、经验失灵的感觉。因此,需要在课题研究中结合工作实践形成理论思维,以使课题研究能够成为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工作。首先,在融课题研究于工作实际中,不断品味理论的分析解释价值,大胆实践,做到知行统一,丰富研究理论体系。追溯一线数学教师做课题研究,一个明显的问题是阅读的文献偏少,如“开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行动研究”“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策略研究”等课题中文献综述不足一页,相关文献阅读太少,归纳整理就不可能精细;还有一种现象是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做研究是突发性研究模式,不是持续性研究模式,因而课题研究时断时续,好的经验不能及时总结提炼,在实际工作中就不能及时运用研究成果于教学实践中,课题研究效率不高,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需要教师在工作中认真学习并运用理论,使课题研究具有创新特质。理论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发挥其巨大作用,一线教师在“加强学具操作指导,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中指出,我们善于在课堂中实践,但把实践上升为理论感到很困难,有“做得很多但总结不出”的尴尬,希望能得到专家们的引领。又如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研究”的课题中提到缺少高层次理论专家指导,加之条件限制、主动性不够,使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与预期目标有一定的距离,其推广价值及影响不是很深远,理论创新力量显得比较薄弱。从中反映出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缺失理论与实践整合的意识与方法,而走理论与实践融合之路已成为课题研究中的重要举措,正确的方略就是及时大胆地运用理论于课题实践中,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对接,让课题研究更有力量。

五、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师从事课题研究是专业发展的必然诉求,也是理论提升与实践能力发展的必然诉求。做好课题研究除了析理教学历程、归纳教学经验、总结教学规律、反思教学得失、奉献教育智慧之外,还要不断地强化学习与应用理论意识。在课题的开展历程中,为了不断地谋划研究主题、深化研究内容、优化研究方法、拓展研究思路,需要在立足于课题研究主题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应用理论,使理论的属性与功能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彰显,以更好地服务于研究与教学。在具体开展课题研究中,一要处理好理论与研究的关系,在学理论、用理论、强化理论修养的过程中,总结分析教育现象,变革教学现实;二要处理好课题研究理论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做课题要从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要在关涉教师队伍成长、学科核心问题研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校整体数学发展等方面设置研究课题,使课题研究不断促进小学数学学科发展;三要处理好个人与团队的关系,课题研究有总负责人,也有子项目的负责人,需要协同攻关,围绕主问题与分问题,分工合作,打造研究共同体,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术团队,在课题研究中既能合作交流、参与分享,又能使个人与团体承担学术责任,共同做出学术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定强,蒋会兵.小学数学教师“课题研究”相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11):31-33.

[2][4]乔纳森•埃文斯.怎样做研究——心理学家实用指南[M].邵志芳,杜逸旻,施轶,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2,68.

[3][5]孙正聿.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智慧和实践智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4-28(B01).

[6]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5-183.

[7]钟启泉.课程与教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18.

[8]王运武,朱明月.学习方式何以变革:标准与路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3):27-33.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第11篇

3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4位教师被评为宣武区数学学科带头人、6位教师被评为宣武区数学学科骨干教师。

更有多位教师在区级、市级课堂教学大赛上获奖,教师们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区级、市级一等奖。

在特级教师、北京小学特聘的负责指导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张静莲老师的引领下,《数学教学创新说》之研究篇和实践篇、《数学精品课堂》等多部著作公开出版,多篇论文公开发表。

为什么在短短几年内,北京小学数学教师能获得如此多的成绩?在成绩背后,他们过着怎样的专业生活?他们专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可资借鉴之处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与思考,我们走进北京小学的数学团队,探询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秘诀”。

一、确定核心价值观,建立学习共同体

共同体是近几年教师培训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汇,什么是共同体?其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是什么?

美国科技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谈到科学共同体的概念,他认为:“一个科学共同体由共有一个范式的人组成”,“他们都经受过近似的教育和专业训练”、“钻研过同样的技术文献并从中获取许多同样的教益”、“有同一组共同的目标”、“交流相当充分,专业判断也相当一致”,“不同的团体之间的专业交流有时十分吃力,并常常导致误解”。

英国社会学家、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齐格蒙特・鲍曼在《共同体》一书中首先说:共同体总是好东西,是一个温馨又舒适的场所,谁不希望生活在一个我们可以信任、可以依赖的友好善良的人群之中呢?然而他接下来说:但我们恰好生活在残酷无情的时代里,一个竞争的、所有人都想胜人一筹的时代中。共同体意味的并不是一种我们可以获得和享受的世界,而是一种我们热切希望栖息、希望拥有的世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有失败、痛苦,更有成长的欢乐,我们只是生活在追求理想家园的过程中。

因此,建立共同体,首先要承认在追求这一理想家园的过程中肯定存在困难,人们要做的是对困难作出真实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应对方案,进而逐步实施方案,关注、体验的是“当下”的幸福。

北京小学的数学团队建设正是遵循了共同体的形成规律,在共同价值观的引领下,在追求与体验“当下”的职业幸福的过程中,走上和谐与良性发展之路。

1.确定核心价值观

作为共同体而存在的团队,每一成员都有共同的信念与价值追求,即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概括说来,北京小学数学团队共同信奉: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和谐发展。

教师要做推进并深化课程改革的主力军。

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有效教学的根本是把握数学的本质。

追求教师的专业尊严,体验教师的职业幸福。

在此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团队成员之间也可能有“争吵”,但这些“争吵”都是友善的,“争吵”只是因为,成员都在试图使他们之间和睦友爱的关系比已往更好,而且只是在试图改善友好关系时成员之间才有分歧。在共同体中,人们能够互相依靠对方,互相信赖,如果某个人犯了错误,那么他/她可以坦白、解释和道歉,其他人会满怀同情地倾听并且会原谅他/她。团队共同体成员之间会不求报答地互相帮助:“我们的责任,只不过是互相帮助,我们的‘权利’,也只不过是希望我们需要的帮助即将到来。”

2.正确处理“确定性”与“自由”的关系

北京小学数学团队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我们没有把数学团队的组织结构图画成传统的“树状图”,而是用“椭圆”形状来表示,以凸显共同体的“家”的感觉。在这里,“大家”之中有“小家”,每一成员既属于某个“小家”,更是在“大家”的氛围下“以研究的眼光来对待工作”。在每一个“家”中,一边是探询与倾听,另一边则是倾听与探询,平等与合作构筑了这块“文化栖息地”的民主精神框架。

不管是“大家”还是“小家”,每一个“家”都需要“家长”(一般称之为领军人物)的守护、滋养与提升。没有领军人物,一个团队可能会沦落为平庸、落后的代名词;而有领军人物,也可能会滋生一言堂、霸权主义。

这就涉及鲍曼所谈到的“确定性”与“自由”这一对矛盾所带来的问题。我们理解,“确定性”即为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基本规范与行为的共同准则等。“自由”即为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行为方式与不同的风格等。鲍曼说:“确定性”总是要求牺牲“自由”。而“自由”又只有以“确定性”为基础才能扩大,但没有“自由”的“确定性”与奴役无异,而没有“确定性”的“自由”也与被抛弃和被丢弃无异。

“确定性”和“自由”是两个同样珍贵和被人渴望的价值,它们可以或好或坏地得到平衡,但不可能永远和谐一致,没有矛盾和冲突。这一矛盾不会促使我们放弃探索,只会促使我们继续努力。

北京小学在处理“确定性”时,主要从这样几方面着手。第一,引导组织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观。第二,团队发展的组织机构基本稳定,北京小学在学校层面有专家指导委员会,有核心的、总的领军人物,低中高年级段都有确定的领军人物,领军人物的力量分配比较均衡。第三,在一定的时期内,研修的目标、主题比较稳定,这使得团队的专业研究能够持续深入。第四,成员分工明确。总的领军人物负责整个团队的研修,不同年级段的领军人物组织制订各个年级段的目标、计划等,并负责组织研究讨论。

在处理“自由”问题时,北京小学倡导每位教师有各自的教学风格。使用哪些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授课,教师可自主决定。

3.领军人物的“向善”与“追问”,是共同体持续发展的根本

北京小学专门聘请北京教育学院杨文荣教授、北京市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张静莲老师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教师,张静莲老师是北京小学数学团队的核心领军人物。

领军人物需要具备三方面的条件:有人格魅力,有学术研究魅力,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张静莲老师同时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她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不断学习、思考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引领教师在把握数学学科本质的同时研究学生,倡导教“学生能明白的数学”、教“好玩的数学”、教“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

她更是一位仁慈的长者,她经常说的是“某某老师真的有进步,我们应该给她展示的机会”,“某某

老师很有潜力,要挖掘”,“老师们太好了,虽然我很辛苦,但我感到很幸福”。可以说,“向善”是其人格魅力的核心,使她具有极强的亲和力与凝聚力。

张老师已经退休,因此能长期在北京小学听课、点评、交流研究,并为教师逐字逐句地修改论文,指导教师做研究课。

北京小学其他各层级的领军人物都以张静莲老师为榜样,以“向善”和“追问”为人格特质与思维特质,比较好地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

对问题是持续不断地追问,还是满足于差不多就行。

工作是做给别人看,还是满足内心渴望成长的需求。

工作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还是为了激发激情与活力,体验生命的价值与职业幸福。

可以说,北京小学的数学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营造了一块理想的教师专业成长的“文化栖息地”――学习共同体。

二、立足学科特点,探索有效的校本研修形式

北京小学除了要承担北京市、宣武区的各种教学观摩研讨任务外,还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设计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教研活动。例如:各年级组的日常“小专题”教学研究(这些“小专题”可以是某节课、某个单元甚至是某个具体的问题)、不同学段的课题研究(如学段教学目标研究、数学思维训练研究)等等。在诸多的校本教研活动中,以下两种研修形式尤其有特色:

1.定期召开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特色研讨会

在团队建设中,很重要的是发挥团队中领军人物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并促进各层级领军人物的快速发展。为此,北京小学在最近几年,先后为多位优秀教师(每学期至少1名教师)召开教学特色研讨会。

例如:在低学段,召开了“开发教学资源,活化教学内容”高丽杰老师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智慧教师与生命课堂”杨蕊苓老师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学段,召开了“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刘淑云老师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以智慧开启智慧”于萍老师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在高学段,召开了“让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李惠玲老师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让学生学好玩的数学”陈新华老师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

同时,学校还以课堂教学研讨会为载体,在教师中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写一本书”、“作一个专题报告”、“做一节研究示范课”。这样既促进优秀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系统总结,为其他教师树立学科榜样,更重要的是,让优秀教师的艰辛劳动获得本校教师以及其他同行的认可。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教师专业只有形成良性发展过程(付出一收获一尊重一再付出……),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2.倡导专家引领下的专业阅读

在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深化的今天,组织教师读书学习似乎是一种时髦的活动。然而,教师的读书学习真能落实到位并有实效吗?教师有发自内心的读书需求吗?统一规定了书目,教师就会并有能力去读并用之于教学实践吗?北京小学数学组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注重专业学习的实效性,在专业阅读中重点关注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倡导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阅读不同的专业书籍。北京小学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鼓励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通过自主选择和专家推荐阅读不同的专业书籍,以使专业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工作了9年的陈新华老师是这样读书的:

专业成长的模仿阶段,主要是读教学参考类书籍。刚刚参加工作,教学主要是模仿,所读的书主要是一些教案集、名师经验集。那时在我眼里,教参比教材要有用得多,《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我教小学数学》等是我的必读书目。然而,在模仿的过程中,我常常想:模仿的目的是什么?我究竟要教什么样的数学呢?

专业成长的初步思考与实践阶段,主要读“奥数”。前几年,全民学“奥数”的浪潮如火如荼,学生们经常会拿着不知哪儿来的难题来“拷”问老师们。于是,《华罗庚数学学校课本》、《小学趣味数学》、《金牌奥数》、《通用小学数学奥林匹克》、《举一反三》等多种版本的“奥数”教材及练习册是我经常翻阅的书目,我决定教有挑战性的数学。

专业成长的理性思考与实践阶段,主要读数学的“美”与“理”。在一次数学组的业务培训中,北京教育学院刘加霞博士做的题为“把握数学本质是一切教学法的根”的讲座。促使我对数学教学又进行了新的思考:教数学不能仅仅是想着数、想题、想怎么教,其实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教数学应该教数学的本质。于是,我开始阅读一些关于数学史、数学文化方面的书籍,如《数学的美与理》、《数学的源与流》、《数学的内容、思想和方法》、《数――科学的语言》、《通俗数学》、《数学杂谈》、《漫话数学》、《数学课程论》、《数学建模》、《数学史》等。

第二,注重专家引领,带着问题共读一本书。学校经常请专家为教师推荐各种专业书籍与文章,如有需要,学校还为教师购书、复印文章等提供经费支持。当教师在阅读或教学中遇到问题时,专家会给予及时的解读与引领。例如:《教与学的新方法・数学》这本书,北京小学的数学教师人手一本,随时阅读、反复体会,这样,在讨论某些专业问题时,大家就有了共同的研究基础。

三、研修活动的永恒主题:“把握数学本质”与“研究学生”

团队成长仅有研究的活动形式还不够,更重要的是研究什么、研究深度如何。北京小学数学团队的教育目标是教儿童能懂的数学、对儿童的终生发展有用的数学,因此,教师是否能把握学科的本质、把握教育的真谛、把握教育对象的需要就显得特别重要。

1.把握数学本质

北京小学数学团队认识到,教师要教好数学,就必须对以下问题进行追问:数学学科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小学阶段能够把握哪些?如何把握?只有如此追问,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加厚重。在讨论中,教师们认为,数学学科的本质至少包括5个方面:数学基本概念、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方式、数学美、数学精神。小学阶段应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把握数学本质:

(1)挖掘概念的本质―追求对概念的真理解

挖掘概念的本质,就是不断地追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要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条件……在不断地追问中,概念的本质就会越来越明朗。

数学概念是对现实事物的高度概括与归纳,是计算、判断、推理、构造等数学活动的基础。纵观小学数学教材,绝大部分内容都没有从数学角度对概念给出准确的定义,有的只是给出了描述性定义,如“角”。还有的给出了准确的定义但学生不易理解,如“平行”、“正比例”、“反比例”。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和挖掘数学概念的本质,才能实现学生对概念的真理解。

例如:对于百分数概念的学习理解。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从字面上。学生很容易理解它的意思,从生活中搜集到的百分数都不带单位,更说明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但一般的分数、有些整数和小数也能准确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为什么生活中还大量地使用百分数呢?有人说,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好比较。那么,分母都是20就不好比较吗?分子都是100就不好比较吗?为什么偏偏要把分母都转化成100呢?分母是100的分数――十进分数――小数,顺着这样的逻辑链条,学生不难得出结论,虽然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是最方便的,但是它不好比较(不是十进制)、不好计算(不方便输入和使用计算器),与之相比,小数要优越得多,但小数一般不用来表示不到1倍的关系,所以产生了百分数。

(2)探寻规律产生的原因――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在小学数学中,绝大部分规律、结论都是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这样得到的规律、结论还只能算是一个猜想,是否正确还需要验证或是严格的推理证明,但教材中很少有这方面的内容。随着年级的增高,尤其是经过了一些简单的推理训练(典型的就是面积公式、体积公式的推导),学生越来越不满足于得到一个仅靠观察、实验就能得到的结论,更想弄明白隐藏在背后的“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律”的原理。学生只有了解了规律的来源,才能形成理解性的记忆。为此,北京小学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师要用最简单的事例(材料)、最易理解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2.走“进”学生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认识、理解学生的困难、宽容学生的错误、捕捉学生的创造,才能使数学课堂因师生之间心灵沟通、情感融合而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如何走“进”学生?

(1)巧设认知冲突,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

认知冲突是课堂的生命,它引燃学生探究的火焰,使学生不断经历认知结构的失衡与平衡,在一波三折的思维波澜中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例如:刘淑云老师在学习奇数、偶数时,设计了如下小游戏:

将一个圆形转盘平均分成12份,分别放入不同的奖品,并且设置开始和结束两个交互按钮,转盘停下来后,从箭头指的位置开始接着往下数,箭头指的是几就往下数几下,最后数到的位置上是什么,获得的奖品就是什么。

几轮抽奖之后,有悖常理的现象很快使学生们议论纷纷,此时此刻他们心中充满了疑惑:“在转盘上,明明是小奖、大奖各占一半,为什么我们抽到的都是小奖呢?”在这种预设的认知冲突中,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有效地激发出来。

(2)重视学生的质疑与问难,发现新的学习生长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问题与疑惑,尤其要将学生创新性的思考视为珍贵的教学资源,有效地加以利用。例如:

在“圆环的面积”这节课上,李江涵同学提出:“圆可以转化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如图),那圆环能不能像这样转化为梯形计算面积呢?”

李子恒同学提出:“圆的面积我们是用分割的办法推导出来的,那圆环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呢?”

这两种计算圆环面积的方法都是教师在备课时没想到的,由于研究学生的理念已经深入教师之心,所以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按照学生的大胆猜想,组织学生进一步探究,结果竟然都能得到圆环的面积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太神奇了”。事实证明,教师善待学生的质疑与问难,往往会找到教学的新的生长点,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开放思维空间,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数学教师绝不能急功近利、只关注眼前的知识教学,而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如果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封闭的小圈子里,让学生沿着教师指定的“路”去思考,那么只会培养出“盛放知识的容器”。只有开放思维空间,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例如:

学习圆柱体时,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习题:将圆柱体沿着直径平均分成两份,求每一部分的表面积。我们将其拓展发散为:将圆柱体平均分成两部分,可以有哪些办法?切面可能是什么形状?你能求每一部分的面积吗?经过实践、观察以及想象,学生惊喜地发现:把一个圆柱体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的方法竟然有无数种,切面形状会有4种不同的情况:

范恩隆同学还大胆提出“这些切面就像有个轴一样可以转动,它们会相交于圆柱中心一点”的假设。

第12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49-02

特殊教育学科教学法是特殊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它指导学生掌握特殊教育学校学科教学基本理论、一般规律和基本教学方法,使学生具有从事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的能力。但是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在工作后表现出小学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明显欠缺的问题,需要盲校、聋校花费较长时间来培训才能胜任教学工作,而小教专业的毕业生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扎实,进入工作岗位马上能够适应教学工作,致使许多盲校、聋校在招聘时宁愿选择小教专业的毕业生。这种现象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现有特殊教育教学法的设置是否符合特殊教育学校对师资的需要?应如何有效地设置特殊教育教学法?本文试通过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教学研究,使学生掌握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力,满足特殊教育学校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为其他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讲授特殊教育学科教学法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设计

笔者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学校特殊教育专业2012级和2013级学生――分别是98人和80人为教学对象,根据该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对现有视觉障碍儿童教学法、听觉障碍儿童教学法的教材进行梳理整合,剔除其中重复的内容,重新编排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实施教学,边教学边调整课题方案,不断完善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教学。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了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本课题是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一边实施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教学,一边调整教学计划,使现有的特殊教育教学法的设置逐渐符合特殊教育学校需要。

三、研究过程

本教学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收集相关资料

这个阶段主要工作是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和信息,拟定课题方案,整合教材。笔者和其他课题组成员基于特殊教育学校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和新课程理念,根据视觉障碍和听觉障碍两类儿童的特点和小学数学学科知识体系,使用天津出版社的《听觉障碍儿童教学法》和《视觉障碍儿童教学法》作为教材,选用《小学新课程教学法》和《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训练》小学数学教学法和网络资源等为教学参考资料,通过对《听觉障碍儿童教学法》《视觉障碍儿童教学法》及其他教学参考资料的整合,形成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包括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等理论知识。

(二)第二阶段――实施教学阶段,调整教学计划

1.理论教学。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着重从理论方面阐述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其中第一部分阐述了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法的基本理论;第二部分阐述了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及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包括数与代数的教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和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

2.实践教学。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应通过实践课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学科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特殊教育教学技能,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突出本课程的实用性。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实践教学由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部分构成,校内实训主要通过课内讨论、试讲、说课和评课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校外实训则是利用见实习、毕业实习和就业(顶岗)实习等机会在基层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实地教学,由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作专业指导。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学校为例。该校与广西南宁市盲聋哑学校、百色特殊教育学校、北海特殊教育学校等多所特殊教育学校建立见实习基地,为学生见实习提供很好的实践场所。另外,这个阶段根据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选编及录制了部分学生教学录像,以配合教学。

3.教学方法的选用。本课程的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和实践型教学法等。

4.考核手段的选用。在考核上,改变传统作业与考试方式,将每部分教学理论与特殊教育小学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写教案、试讲、制作课件等作业形成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理论,同时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本课程采取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40%)包括课堂讨论、教学计划设计、观摩课的评析、校内实训(试讲、说课和评课);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为随堂考查,为指定教学内容按照要求设计一份教案,并选派小组代表在限定时间内进行试讲。

在第二阶段,笔者采用行动研究法,一边实施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教学,一边调整教学计划,使现有特殊教育教学法的设置逐渐符合特殊教育学校需要。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这个阶段笔者将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法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课件、教学案例集和学生实践作品集汇编成教学资源包,这些既是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讲授特殊教育学科教学法提供参考。

四、实践效果及反思

本课题立足于特殊教育学校对师资的需要,通过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教学研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能力。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教学获得学生基本认可,学生在见实习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技能也获得见实习单位的肯定,2012级学生现已毕业,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用人单位对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非常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