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1 20:19: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学模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学无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现代教学思想启迪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经过创造性劳动,对所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模式进行多样组合,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形成适合自己的较为完善的和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①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正是根据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综合了自主学习模式和合作学习模式而创造的具有个人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该模式的实施效果,并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特对107名学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来自任教的四个班,以不计名方式在被测的若干问题答案中选择作答,所以结果较为客观,也有一定的说服力。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新颖,效果好。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从表1、2中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接受并认同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充分反映出广大学生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期盼和肯定。
然而我们应该承认,由于传统教育的根深蒂固,学生的主动性已经沉睡多年,或者说,有的学生早已习惯了你讲我听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要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毕竟需要一个过程,部分学生对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某些不适应是在情理之中,我们应该坦然地面对。例如有学生这样写道:“有时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不是很容易接受。”“上这门课对我来说有些压力,不适应。”“觉得上课精神好紧张,而且上得好快……”虽然这部分学生只在少数,但也不容忽视。事实上,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是要恢复学习的本来面目,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让他们爱学习、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因此如何去唤醒学生潜在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上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值得每个教师认真思考,可以说我们是任重而道远。
2.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受到学生的喜爱从表3看出,大部分学生向往自由、无拘无束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思想任意驰骋,个性尽情飞扬。而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营造的课堂氛围让他们的梦想成真,于是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受到91.6%的学生的青睐。3.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在传统课堂上,学生以教师为绝对权威,对课堂存在畏惧感,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和真正意义,于是就会无精打采②,甚至像有的学生写的那样,一上课就有想睡觉的欲望。而在自主课堂里,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而课堂也因他们的主动参与而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调查显示的数据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真正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的不是别人,正是学生自己。也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他们才能主动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从调查结果来看,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品质。很多同学都说:自主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我养成自觉独立去学习的好习惯。4.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一:合作意识和能力由于小组命作学习使得小组成员的关系是“息息相关,沉浮与共”,因此在这样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学会了自强自爱,学会了尊重他人和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学会了相互激励,相互赞赏,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对此同学们深有感触:“常规教学模式可以说从没让我想到合作学习这句话……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可以让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你一种想法,我一种想法,她一种想法,合起来就是三种想法,看问题可全面一点,答案多一点,不仅全部动了脑筋,也让同学们之间的默契多一点。”还有同学说:“能让我有与集体合作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其二:阅读能力和习惯阅读能力的训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那些阅读基础好而又能坚持按照老师介绍的阅读方法和要求去阅读的学生而言,阅读能力是能够得到快速提高的。而对阅读基础差的学生而言,难度相对较大。于是有同学抱怨道:“让我在老师所规定的时间内看完规定的内容,是不可能的”。有的同学则希望阅读时间延长。应该相信,只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持之以恒,阅读能力一定能提高。有位同学说得好:“自主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之中的阅读汁人有一种正在接受挑战的感觉。毕竟在我们接受了这么久的常规教学之中的阅读之后,突然要改变方法,像个小神童一样,一目十行,而且还要在我们认为不可能的时间之内阅读两遍,还要划出重点,找出疑问点,归纳出一段甚至几段话中的重点……这让我觉得,就好像在跟时间老人赛跑一样。”如果每个同学都能像她一样,把课堂阅读当作—种对自我的挑战,对极限的挑战,阅读能力想不提高都不可能了。其三:思维能力和习惯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设计“独立思考”环节,旨在传递——种观念给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更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但单靠5分钟的课堂独立思考是远远不够的,“独立思考”应拓展延伸到课堂以外的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调查结果呈现的数据表达了81.3%的学生对本模式的信心和充分的自信。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只要教会学生思考,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善于深思、思维敏捷的人。而模式自始至终贯穿着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要身临其境,全身心融人课堂教学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一定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当然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主动参与课堂的程度密切相关。表13从总体上肯定了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效果,也基本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调查数据充分说明有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就一定会发现知识,并一定能获得发现知识的方法.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实践中的思考教学贵在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是在作者本人创造性地反思个人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既适合自己又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路径过程中而创建的。既然如此,它也只有在不断总结、反思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走向完善。以下谈谈本人在实践中的—些领悟和感受。1.要重视教师角色的转换审视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老师应成功实现角色的转换,由知识的复制者、传授者转向建构者、促进者,由课堂的控制者、独自者转向引导者、对话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学也由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互相分享知识,共同发展。如果不实现这种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学活动将难以开展。但这是否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削弱了呢?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并不是使教师变得无所事事,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动起来后教师的作用更大也更重要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学生动起来,绝对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要在收集处理这些信息的水平上,做只有也应该由教师来完成的高水平的“动”,通过教师这一层面的“动”,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教学兴奋点和教学步骤……没有教师这个“重组者”角色的重要作用的主动发挥,就不可能有高质量、有效的互动,学生将可能变成散沙一盘,教学也失去了它的意义。③2.要提高教师素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运用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1)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师对教育的一种信念和一种理想,是教师人生价值观的体现。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确立这样一种理念: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不可多得的人师。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把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大写的人,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使命。(2)创新能力和实践探索精神。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创造和实践就是一种教学改革意识和探索精神的体现。一种模式呈现程式化,就可能导致单调乏味。而学生总喜欢新的事物,每个新的事物却只有一定的“保鲜期”,这就要求教学方法应不断求新求变,不能一劳永逸,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永远充满生机和魅力。④(3)知识储备量。在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充分地备课,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在重点讲授时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妙语连珠,不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且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憧憬。而学生质疑问难环节中,提出问题的不确定性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名著《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后邻校一位教师问:“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中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15分钟”。苏霍姆林斯基对“准备了一辈子”的解释是终生从不间断地读书,这是很有道理的。所渭“学为人师”,不学“何以为师”。而对于政治课教师而言,这种日常的学习就更为重要了。3.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度的大小,即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广度、深度、时间、频度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指标,由于教学是由教师设计、组织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仍是有限度的,以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为例,从问卷调查中发现,“你对这种教学模式有些什么体会、感受或建议”这一题有38.3%的同学没有写下只字片语。还有同学写道“总是那些同学回答问题,没有推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这一方面说明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技术和方法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另—方面反映了教师和教学的无奈。教师花多大力气费多少心思,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可总是有部分学生无动于衷。就象这位同学—样,“那些同学”动起来了,他自己为什么不动起来呢?没有学生对教学过程的积极内化,学生的主动发展就难以实现。所以,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应该成为今后共同研究和努力攻克的难题。
关键词:SPOC;混合学习;教学模式
一、引 言
“互联网+”时代,传统课堂形态被打破,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盛行,成为“互联网+教育”重要形态之一。借助互联网,通过平台的课程讲座视频、嵌入式课程测试与评估、师生在线互动,教与学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教师尽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学生得天下名师而从之。很多学者认为MOOCs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更公平的教育模式,“师”与“生”的意义,以及“师生关系”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学校”与“教室”的概念也被重新界定,教育家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似乎即将因为教育技术的转移得以实现[1]。
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基于MOOC的教学模式改革迅速被推广,例如湖南省基于世界大学城建设“湖南职教C&T-MOO”平台,高职院校教师积极参与建设与应用,致力于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大规模在线教育背景下的高职教学管理的根本性变革[2]。
但是,受人、财、物的限制,高职院校的MOOC面临着除制作成本、商业模式、教与学方式、浸润式学习体验等方面的困难之外,还有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随着学生注册数的增长,在线教学管理难度大,导致高辍学率,从而引发了质量危机。基于此,本文试图围绕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3]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教学模式改革,解决高职院校应用MOOC教学模式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将优质MOOC资源与课堂面对面教学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流程的重构与创新,构建全新教学生态。
二、SPOC的内涵及其类型
(一)SPOC教学内涵
2013年,加州大学伯克分校MOOC Lab的课程主任Armando Fox[3](阿曼多.福克斯)教授率先提出SPOC概念。与MOOC比较,S(Small)对应M(Massive),即限制注册规模,一般为几十到几百人,从而使教师有精力去解答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增加师生互动;P(Private)对应O(Open),即一般限制为某区域或某种类型的学习者,从课程准入条件上提出要求并对课程通过率提供了一定保障;O(Online)与MOOC中的O(Online)含义相同,均指采用线上学习模式。
(二)SPOC教学类型
当前,国外SPOC教学案例主要为两种类型。一种为混合学习模式(blended learning),即将实体课堂与在线学习相结合,学习者于课外观看线上的SPOC视频进行线上学习,在课内进行线下项目训练、成果展示、互相评价等,教师在线上和线下均与学习者进行互动、开展辅导、参与讨论。这种模式有利于学习者依据个体学习能力自由掌控学习进度,记录学习中的问题,并在实体课堂上参与互动。另一种为分类教学模式,即教师从申请线上学习者当中遴选一定数量的学习者参与SPOC教学,被选取者需达到规定的学习时数与学习强度,积极参与线上学习活动,完成规定的任务和测试,教师在线进行辅导,并授予课程学习证书;未被选取者则可以自由参与课程学习,自主掌控学习进度与线上讨论等,教师一般不进行在线辅导,不被授予课程证书[1]。本文重点研究混合学习模式。
三、SPOC教学模式探索
本文以高职《汽车构造与拆装》课程为例探索SPOC教学模式,该课程的核心目标主要为两方面:一是掌握汽车结构知识;二是能拆装典型部件。当前,学习者无法动手拆装成为高职《汽车构造与拆装》课程教学中较突出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理实一体化”课堂仍以理论讲授为主,学习者缺少反复拆装的训练,导致了学习效率低下,教学偏离了其核心目标。为实现课程教学核心目标,《汽车构造与拆装》课程教学SPOC教学设计需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首先,SPOC教学设计需符合“先理论后技能”的认知规律。其次,学习者在线上学习理论知识时,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输入,而要能够参与教学互动。教师要把握好知识讲解、互动交流、技能训练所需时间的比例,还要把握好学习者参与效果的检测。
(一)总体设计
SPOC教学因受众面小,其教学设计更具有针对性,要依据学情分析合理设计。总体框架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活动等。线上教学活动构建路径包括知识讲解和虚拟训练:知识讲解主要是制作5-10分钟的微课视频,并配自测训练;虚拟训练是借助仿真实训条件,学习者在虚拟环境下开展技能训练,为线下实际操作打基础。
与传统课程不同,SPOC教学资源制作需教师、技术人员等合作,5-10分钟的微课视频是教师进行讲解、设计教学环节并配合技术人员进行录制。录制过程中,教师与技术人员通力配合,为在线学习重新设计课堂[4]。
(二)线上学习
线上学习并不是计算机与学习者对话,而是始终有人一起参与的、人性化的学习活动[5]。所以,SPOC教学中的线上学习,要充分考虑师生、生生之间同步、异步的交互,使学习者感到自己的学习活动并不是孤立的。线上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微课学习、群组讨论、在线测评、作业提交、问题反馈等常规活动,还包括邮件收发、在线阅读、资源共享等活动。
从教学资源看,SPOC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比较,具有明显优势,例如微课教学视频,具有短、精、小的特点,并且具有快进、回放、反复播放等功能,学习过程中可记录、可交流,学习者依据自身学习效率延长或减少学习时间,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三)互动交流
线上互动交流突显了SPOC优势,教师与学习者在线都会担任问题的提出者、解决者及相互启发者。学习者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其他学习者共同讨论,以期找到解决方法;作为问题的解决者,学习者回答其他学习者提出的问题,学习者承担教师的部分作用;作为相互启发者,学习者交流经验,相互启迪。
线上针对某一主题或问题开展的互动交流,通常有教师主导型、“学霸”主导型和小组讨论型三种方式。教师主导型是指教师主持、参与的讨论,通常规模较大、持续时间有限、频度较低,但讨论话题较深入;“学霸”主导型由学习成效较好的学习者主持,通常规模较小、频度较高、话题讨论深度各异;小组讨论型是指学习者自由组成小型“学习共同体”,随时开展讨论,一般规模较小,效率通常较高,讨论质量可能不尽满意。
(四)在线评价
与MOOC教学相比,SPOC教学在线评价更具可操作性及针对性。SPOC模式通常构建分析系统,对学习进度、活跃程度、效果测试、测试反馈等进行数据统计。教师可以登录系统管理平台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及分析。评价标准的设计包括:明确学习成效形式、规定学习过程表现、规定评价参照、明确计分办法等等,通常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采用定量的积分制、定性的定级制或二者结合[6]。
(五)线下教学
教师与学习者线下课堂教学是SPOC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混合学习的关键环节,通常包括知识复习、重点讲授、项目训练、课堂答疑、成果展示及学习评价等等。知识复习、重点讲授等是依据线上讨论、线上评测结果分析后开展的,项目训练、课堂答疑、成果展示是针对下达的学习任务而开展的,学习评价是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巩固学习者的技能。
四、结 语
SPOC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和利用优秀的MOOCs资源,改变或重组学校教学流程,促进混合式教学和参与式学习,能扎实提高学与教的质量。SPOC是对MOOC的继承、完善与超越,能够较好地解决当前MOOC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是,需要重点解决平台、机制和师资等问题,一是SPOC教学可以采用高效易用MOOC在线教育平台;二是SPOC教学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参与课程教学,需要通过制度来保障经费和著作权人的权利;三是建设相应的人才队伍,广泛开展SPOC学习研究。
总之,SPOC课程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及MOOC课程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其混合模式的教学理念对于改革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S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2):85-93.
[2] 王海霞.MOOC在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应用研究――以世界大学城为例[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51-54.
[3] 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9.
[4] 舌尖上的MOOC:过来人慕课跟拍[EB/OL].[2014-3-31].http:///theme/detail/56.
《计算机仿真杂志》2014年第六期
1Multisim仿真软件介绍
NI公司研发的Multisim是一款专门为用户提供的电子电路设计和测试仿真的软件,目前此种软件应用与各行各业,教育行业也作为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仿真软件,此软件主要集成了目前世界最新的电子元件和MCU,并以图形化为界面,符合标准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应用需求,界面风格借助Windows,让用户具有亲切感,更容易上手操作,此款仿真软件的电路仿真完全符合电子技术相关理论原理,用户可完全进行实际仿真。Multisim仿真软件的优越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直观的界面效果Multisim软件借助Windows界面风格,软件采用可视化的、图形化的编辑界面,提供一个电子仿真的人机交互界面,软件界面可形容为一个电子实验工作室,可在其软件界面添加各种电子元件,并通过连线形成各种电子电路,而且软件集成了各种数据显示功能,学生可以直接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测试,电路搭建原理完全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充分了解电子元件特效和特性,体会到电子技术实验的真实性。2)种类繁多一款好的仿真软件,需要充分仿真真实的各种电子电路,因此软件内需要集成各类电子元件库,而本文所介绍的Multisim软件就具有这一优点,它提供了当前主流的应用元件库,种类多达18000多种元件,每个元件都具有特定的符合和模型,方便用户识别,而且每个电子元件具有属性设置,用户可以通过修改属性参数对元件重新定位。与微软系统软件一样,Multisim软件还提供了用户自定义元件模式,方便用户进行元件模型的创建,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3)仿真能力强大Multisim的仿真引擎是以SPICE3F5和Xspice两种内核为主,不仅具有庞大的电子元件库,而且还提供了大量的仪器仪表元件,利用Electronicworkbench增强功能,将数字和混合模式进行优化。Multisim软件不仅可以设计仿真普通的电子电路而且可以进行电路分析,如傅里叶分析、失真分析、噪声分析等,而这些分析在显示还无法直接让学生体会,同时也为学校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来购置仪器仪表。4)多种仿真测试仪器Multisim作为专业的电路和电子元件仿真软件,集成了22种虚拟仪器:比如Multimeter(万用表)、FunctionGenerato-er(函数信号发生器)等,虚拟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真实一致,而且可以通过设置其属性参数来显示不同信息,在Multi-sim14版本,将提供虚拟仪器自定义功能,方便用户做到灵活设计搭建和仿真分析实验。5)分析功能强大ACAnalysis(交流分析)、TransientAnalysis(瞬态分析)、FourierAnalysis(傅里叶分析)等这些软件分析功能,是Multi-sim软件的一大特色,用户根据仿真电路设置参数,输出结果数据,Multisim就利用仿真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范围可设置,并且其分析的结果可作为下一个分析的起始数据,实现分层累计和逐层沿用的功能。6)强大的MCU模块Multisim作为功能强大的EDA电子元件仿真软件,同时也集成了强大的MCU模块,为用户提供定制单片机芯片组,支持语言包括汇编和C语言以及16进制代码,为外部的RAM/ROM和LCD设备电路的仿真提供有力支持。由上总结,Multisim软件具有六大特点,完全符合当前电子技术教学仿真需求,而且由美国NI公司研发的Multisim软件每年都会更新版本,而且可以在线升级,功能会越来越强大,从单一信号到混合信号系统仿真,从单一软件仿真到多种仿真软件协同仿真。Multisim仿真软件对我国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提供了条件,同时结合多媒体技术,突破理论教学模式,将理论原理模型搬至虚拟实验室中,教师可以详细地分析各种电路的特性,以及参数对电路的影响,进行相当于实际电路的调试分析,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Multisim模拟软件教学模式分析
本文所阐述的Multisim是一款专业的电子仿真软件,与现代的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模式上可分为:指导性教学、互动性教学、实验性教学,而电子技术教学侧重的是学生对电路和电气原理的理解和搭建能力。本文推荐的Multisim12仿真软件由美国NI公司设计的具有友好的界面、元件库丰富的一款教学实验软件,根据构建主义教学原理和探究式教学模式,采用任务分析和讨论驱动形式,开发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理论课堂侧重原理的分析和设计,老师通过掌握学生的理论进度,分配合理的实验任务,二人一组。以学生为主体,借助仿真软件平台呈现真实的任务模型,让学生体会理论和原理指导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学生通过电路的设计,自主的学习,探究问题所在,并解决问题,无须再搭建硬件电路而带来学习负担和增加学校的实验成本,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原理性知识的理解。Multisim是一款具有很强的实物仿真软件,通过在线注册实现永久使用,在实验室内借助多媒体软件和电脑,展现实验内容,交互式讨论教学是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教学模式,老师不需要手把手的教学,抛出问题,带领学生按原理设计电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师生间交流与合作,下面就Multisim软件的教学模式即任务驱动模式进行分析,任务采用循序渐进模式,逐层加深理论与实际的关联。以上任务才用的电子技术理论第五章的电路原理,采用1-2-3-4任务层次模型,展现分析、讨论并最终完成任务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完全掌握此章节所描述的电路指标,同时与老师产生互动,剖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即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实物设计能力。让学生彻底的了解到电路的结构、功能作用、参数性能指标,无需再搭建硬件电路,实现了成本的最小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Multisim仿真软件实例应用
Multisim仿真软件的实例应用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根据具体的实验方法和内容进行实例仿真。参照书本理论知识,在Multisim12中设计电路;设定元件参数,了解元件特性,利用Multisim软件进行测量分析;实验过程观察,仿真电路分析并总结,如果设计电路所测结果不正确,可重复步骤2。结果正确,则进行理论分析,写实验实验分析报告,结束。按照上述所描述的实验步骤和内容,可在Multisim软件中利用仿真技术以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仿真为例来分析。步骤1:参照实验方法和内容,第一步了解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理论知识和原理。在共射极放大电路中含有电流增益和电压增益,是放大倍数控制端,在电路的输入端给定Ui后,加入的为电压增益,而在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中的输出端会有一个与输入电压相位相反、幅度增大的输出电压信号Uo。为保证电路电压放大不失真,则电路中的电流应保持一定范围。步骤2:确定所要做的实验内容,在Multisim软件中绘制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设定各个元件的参数和性能指标,具体电路设计仿真效果如图2所示。步骤4:在做上述实验的过程中,老师提出修改何种指标可导致输出电压波形发生失真或得到与理论计算一致的答案,由学生动手调节电路中的元件参数,自主分析并实验结果,通过示波器直观的看到输出电压波形与输入电压波形变化,具有实际动态显示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动手的能力。经过上述实例仿真分析,可以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到Mul-tisim是一款具有多元件库、多仪器仪表、多功能分析的综合性超强的仿真软件,完全符合目前我国电子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需求,完全可结合当前电子原理设计需求和社会电工设计人才需求,培养专业性极高的社会性人才。
4总结
Multisim12是NI公司近1年的步骤3:设计并加载电路如图2所示后,调节变阻器Rb1阻值,实行微调,观察仿真软件界面的示波器使输出和输入电压不失真,根据电路原理的计算,可分析出实际的电压放大倍数为1.5倍,相位相反,幅度增大,具体如图3所示。最新仿真软件,更新了MCU模块和补充了电子元件库。Multisim12仿真软件的实验过程是近似实际操作。集成了众多的电子库和虚拟仪器,方便学生进行实际环境模拟和查看,实验过程不需要实物搭建电路,耗时也耗物,由于是全软件仿真,因此可以实现组合式电路仿真,让学生体验更多的实际实验效果,而且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展现Multisim的强大功能,将实验课程搬至理论课堂,为学生进行实例讲解,充分的展现电子电路的原理和各种电气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充分理论课堂知识的同时,掌握了电子电路的实际应用。Multism仿真技术的教学实例证明,突破了传统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解决了学校在电子实验实践设备成本高,资源匮乏等问题。即满足了当前各类学校的电子专业的教学需求,也培养了新一代社会需求性人才。
作者:张藤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关键词成功体验有效分层教学模式
随着中学教学改革的深化,学生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能够享受学习过程的学生必然有着良好的成功体验,而缺乏成功体验的学生会慢慢失去对学习的兴趣[1]。分层教学能够使教学从面对全体细化到面对更多层次的学生,将成功体验与分层教学相结合,可以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成功体验。
1有效成功体验的来源
有效的成功体验应有以下特点:①是在学生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的成功体验;②是学生通过自我感知而获得的成功体验;③是能够对学生产生持续影响的成功体验。根据对教学活动的观察,学生有效成功体验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学习环境中的竞争
在中学生学习过程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竞争,良性的竞争环境应该能够让学生既在追求榜样成功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又在被追兵追赶的过程中,保持自身水平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环境的影响。对于差距过大的榜样,学生只能在认清自身水平的情况下承认自身的不足,榜样并不能发挥增强学习动力的作用。
1.2探究合作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相互间的合作交流。探究合作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使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在自我发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小组成员的组成是影响成功体验获得的一个重要方面,小组成员水平接近更有利于成员间的交流,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到探究中去,使成功体验的覆盖面更大。
1.3课堂提问
青少年处于表现欲、自尊心较强的一个阶段,课堂提问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并得到认可的机会。相比于教师对学生直接的表扬,课堂提问产生的成功体验更能对学生产生促进作用。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所提问的学生水平也会有差异。分层教学能够区分学生的层次,使课堂提问更好地发挥提升成功体验的效果[3]。
2基于提升有效成功体验的分层教学模式
以获取成功体验为核心、分层教学为手段,构建了基于提升有效成功体验的分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2.1班级整体分层策略
2.1.1纵向分层根据学习水平将学生按照比例1:3:4:3:1由高到低分割为层次一、二、三、四、五共五个层次,并在不同层次的基础上分为A、B、C级别的班级,根据学校人数确定每一级的班级的个数。由于细化了分班的层次,可以保证每一个班级中学生水平呈现较密的级差分布。这样的分层保证了同一班级中学生水平相差不至于过大,有利于榜样的选择和竞争的持续,减小学生所设目标的间距,通过小目标的达成保证学生成功体验的不断获得。2.1.2横向互动获得较高成功体验的学生需要高强度的竞争和更有成就感的成功体验,成功体验获得不足的学生需要能够获得成功体验的环境。有的学生更适合竞争较强的学习环境,有的学生更适合竞争较温和的环境。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差别和心理因素的差别,在教学中适时地将A级班中的2、3层次的学生与B级班中的2、3层次的学生进行层次变动,将B级班中的3、4层次的学生与C级班中的3、4层次的学生进行层次变动,加强学生与环境的适应性。
2.2班级座位分布的分层
在班级整体分层策略中已经将学生的层次级差进行了更密的排列。在进行班级座位分层时,学生的水平是以均匀的间隔进行排列的,根据学生排名顺序以S形进行座位排列。对于其中一名学生,他的前后是与他成绩相差一名的学生,前后同学的差距非常接近,在与前后水平接近的同学竞争中,更容易产生超越与被超越的过程,成功与需要成功的体验频率更高。座位排布左右的差距较大,便于帮助学生树立级差相对更大的目标,促进学生在小目标和大目标的达成中循序渐进地进步。由于学生群体水平变化不是同步的,需要根据不同学生水平的变化适时地对座位排布进行及时的调整,使学生周围环境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成功体验的获得,促进学生进步[5]。
2.3探究教学的分层
探究教学采用两人探究小组的方式,一般的探究教学都采用四人小组的方式,由于小组人数过多,小组成员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同学在小组中只承担了聆听者的角色,没有承担表达者的角色。两人小组中,成员在聆听者与表达者的角色间互换,增强了探究的效果,使小组成员都能参与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2.3.1较困难的探究任务对于困难的探究任务,根据班级座位分布的分层,对每一排的学生进行两两组合。较难的任务更需要思辨的过程,不同水平的学生想法是不同的,对每一排进行左右组合,使水平不同的学生在讨论中产生认知冲突,互相了解对方的想法,低水平的学生也能够学习高水平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问题的成功探究,以达到成功体验的获得。2.3.2较简单的探究任务简单的探究任务更注重教学中培养学生通过再发现知识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根据班级座位分布的分层,对每一列前后的学生进行两两组合。这样的组合方式学生水平接近,讨论过程更加连续,学生的想法更相似,避免了因与高于自身水平的同学探究简单问题,过于快速得到答案而无法获得有效的成功体验。
教有法而无定法,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路旁的橡树》一课的教学使我感触颇深。
一、立足“以学定教”,转变教学模式
陈老师立足“以学定教”,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置,教师成为学生的“帮促者”,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究知识。在《路旁的橡树》一课的教学中,陈老师有效地利用前置教学法,先从课文的学习目标出发,设置学习问题,让学生在课前自学,并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在课堂中,通过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鼓励学生自学,从自学中找出问题,再解决问题,最后带着问题回到课堂,并主动地去探索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变成课堂的主人。
二、立足“以学定教”,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
在“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学会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即要先“学”后“教”。倡导学生先学,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教师先给出一些学习目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学。充裕的自学时间,宽松的自学环境,多元的自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自学中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陈老师在教学中巧妙地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指导学生“先学”,即教师提出学习目标、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教师从“教”的角色变成了指导者、帮扶者,促进了学生的“学”,如课前的自学,课中的自主阅读,学生之间的交流等。
“以学定教”突破了“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形成“学—教—学”的模式。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陈老师通过谈话、巡视,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自己解决问题,而老师在进行适当的点拨后,便把问题抛回给学生,让学生继续自学,促使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最终达成教和学同步进行的目标。
三、立足“以学定教”,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以学定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权威地位,转变了教师的观念,实现了教师主动帮扶、学生自学的良性循环。“先学后教,创设高效课堂”,简简单单的几个字,道出了“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的理念。教师只有用正确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结合教情和学情,把先进的教学经验放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听君一节课,胜教十年书。《路旁的橡树》一课的教学正确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促使学生由自学转变为乐学,达到了创建高效课堂的目标,如此课堂,很有听头,也更有盼头。
因为新课改的主要阵地还是课堂教学,为了能够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及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能力,学习终生受用的地理知识,在新的课堂教学中我尝试进行活动式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地理教学,笔者在高中一年级阶段将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从教学的实际来看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优点:
一、教学观念上的优点
1.传统课堂的教学强调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更侧重学生学习的结果活动式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获取的过程,更侧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2.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地位的权威性,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活动式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主要是引导的地位。
3.活动式课堂教学注重信息技术在地理课程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方法上的优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的方法比较的单一,活动式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从对比的课堂教学效果可以看出同样是讲述地球自转,传统课采用的方法:启发法、讲述法。活动式课堂教学采用的方法:启发法、小组讨论、模拟实验与游戏、三维动画投影等。教法上的改变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容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过程上的优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是教师一言堂的形式,学生一味的听讲,活动过程少或则是几乎没有教学活动,有的设置的活动也只是在教师的设置的框架下的一种问答式的活动,这是一种典型的接受式的教学模式。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通过实验演示等形式创设一定的教学活动背景,再通过学生的互动探究小组合做的形式探究问题,最终获得学习结论,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一般结构:
开始问题引入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讲授课堂小结课堂练习
\
四、教学效果上的优点
1、学生积极性上
传统课形式比较死板,学生没有相互交流、探讨的机会;活动式课堂教学趣味性强,学生通过游戏、分组探讨等方式进行,学生参与度高,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关键词】数学教学模式;起源;分类;实践操作
“教学改革的真谛就在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造和对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因此,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成为近年来教学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和最活跃的一个综合性课题。
一、数学教学模式的源起
在人类社会的初期,数学教学活动是为了解决一些生活实际所需要的测量和计算问题,主要采取的是父传子、师带徒的“从做中学”的模式。自近代班级授课制以来,在数学教学模式中占主导地位的有:夸美纽斯以其认识论指导的“观察―记忆―理解―练习”的教学模式;18 世纪末,赫尔巴特则以他的心理学中的统觉论为基础,提出了历史上著名的四段教学模式:“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其后发展为五段教学模式;前苏联凯洛夫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 布置作业”“六环节综合课”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是突出以教师为主,以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为目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从他的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和儿童中心主义的教学观出发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发生困难―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推论―验证”,这一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和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后来数学教学模式有较大的影响。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活动―参与”教学模式源于这一教学思想。
我国古代就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孔子认为,学习的主要过程是“学、习、思、行”四个环节。荀子则主张学习的过程是“闻、见、知、行”。这些教学思想可视为世界上最早的教学模式的雏形。
二、数学教学模式的分类
人们对教学模式的探讨由来已久,由于教学过程本身的多样性,因而人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存在分歧,加之各种不同的数学观、数学教学观、数学教学理论,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一般来说,教学模式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一种是从教学目的、任务、条件和作用等外部因素进行“功能性分类”;另一种是从教学的程序、组织形式、动力因素和基本指导思想等内部因素进行“结构性分类”。目前采用得比较多的还是两者相结合的分类办法。
近年来,人们讨论教学模式时都提到乔尹斯、韦尔所著的《教学模式》一书,该书依据教学模式的理论根源共列出了22 种教学模式,将其分成四类:①社会互动模式;②信息加工教学模式;③行为修正教学模式;④个人教学模式。人们还将数学教学模式分成“讲解―传授”、“自学―辅导”、“引导―发现”、“活动―参与”等几种常见模式。此外还出现了如:以“淡化形式,注重实质,重视应用,减轻学生负担”为特征的“GX”教学模式;以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方法论教学”为特征的“MM”教学模式;以及概念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认知策略教学模式等多种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随着对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不禁要问,是否什么都可以冠以“教学模式”? 目前数学教学模式可谓千姿百态,事实上有很多教学模式名称虽不同其实质却相同,是一种数学教学模式“多样性”的表现。此外,对同一种教学形式进行模式分类也不尽一致,这是因为对同一教学模式进行分类的侧重点、视角不一所致。尽管对教学模式的分类不尽相同,但主导教学模式分类的还是其理论基础。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理论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学模式的产生发展和分类研究:
(1)数学教学理论:现代教学理论对数学教学过程的研究,对学生数学学习特点、心理特点的研究为数学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2)数学哲学观:现代数学哲学对数学存在着不同的认识。逻辑主义、直觉主义、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数学哲学观对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是直接的、根本的。古代东西方数学教学模式的差异源于东西方数学观的本质区别。当今重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也许正是东方文化传统、东方数学思想呈复兴之势的一种迹象。
(3)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最新成果推动了数学教学理论的发展,并指导数学教学改革实践。
(4)哲学认识论:不同的教学模式往往基于不同的哲学认识论基础。 赫尔巴特四阶段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他的认识论的反应,杜威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他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反应。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西方分析哲学、存在主义哲学都因此而派生出不同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模式的形成范型与实践操作
数学教学模式是数学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联系的中介。每一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采用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模式的形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总结规律、上升到理论,形成“实践―理论”归纳型教学模式;另一种类型是从现代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方法论、数学哲学等理论科学模仿演绎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形成“理论―实践”演绎型教学模式。但无论是采取哪一种类型得到的教学模式,都必须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
目前数学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如何合理正确地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是每一个数学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模式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任一种数学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具有数学学科的特点,不能将一般教学模式简单地移植到数学学科教学中来。
(2)掌握某一种数学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掌握其思想精髓,不能只从表面形式上照搬套用某一教学模式。
(3)要以先进的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教学思想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性才能的培养。
(4)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新的教学模式注意学生的自主创新、个性发展与能力培养。但各有利弊,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教学模式,要克服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倾向,倡导多种教学模式的互补融合。
(5)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数学教学内容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合理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
国外对教学模式的系统研究只是近二十年的事,我国也只是到了80 年代中期才开始进行研究,并逐渐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而对数学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仅仅是近几年的事。由于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的很多研究还在经验型、教学方法的层次上,缺少对教学模式理论、指导思想的深入研究。因而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课题,需广大数学教师、数学教育理论工作者共同努力开发。出于我个人不全面的理解,提出以下几个进一步研究的子课题供大家参考:
(1)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研究;
(2)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3)如何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改革数学教学模式;
(4)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验报告;
(5)各种教学模式的实践操作(包括利用某一种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总结、教案及其点评分析) ;
(6)教学模式的哲学、心理学、教学论分析;
(7)中国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8)国外教学模式与我国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丁正霖等编译.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2]冯克诚等主编.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M].北京:中央编译社,2007
[3]吴也显主编. 教学论新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查有良著.教育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M],2006
[5]杨小微著.中小学教学模式[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6]吴也显.课堂教学模式种种[J]教育研究,2008
[7]熊川武.教学模式实质说[J]教育研究,2005
[8]张文贵、王合义.对数学教学模式的几点认识[J].数学教育学报,2007
[9]张奠宙.当前我国数学教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
[10]曹一鸣.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理论[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
[11]刘卓雄.数学教师,2006
[12]郭立昌.数学通报,2005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模式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正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可持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比较高。它需要的是能够适应新时展要求,具有高能力、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开展中小学音乐教育对全面发展人才的塑造具有积极的意义。[1]音乐是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其可追溯至清末民初,一百多年来一直是中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中学音乐教育主要是教学生一些音乐基础知识,启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一种课外休闲方式,同时也能塑造少量音乐艺术生。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深入发展,“音体美”这些课程的地位逐渐上升,音乐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但仔细分析中学音乐教育,不难发现目前其教学模式上存在着一定问题,直接制约着中学音乐教育的长久发展。因此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进行教学模式上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我国中学音乐教育工作者最首要的目的和任务。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
传统中学音乐教学主要以“说唱式”、“教唱式”模式为主,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得音乐教学陷入恶性循环发展之中。《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确立了“以树立学生的音乐审美观为重点、以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为动力、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的基本理念。而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本,着重锻炼学生对音乐的态度,萌发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性,主张寓学于乐,强调教学活动以及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系统性。探究式音乐教学模式的提出有利于音乐教学理念的发展和创新,指引教师以开放和发展的眼光对待中学音乐教学,从而发挥音乐教学的预期作用。
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所教知识点进行适当讲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他们自己确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研究课题,并亲自动手予以解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本上提高学生探究式和创新型思维能力。[2]探究式音乐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思维力和以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是杜威、布鲁纳等人教学理论在音乐教学上的延伸,将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学生已经具备的经验要继续加以改造。具体步骤是:第一,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由一般到特殊的感知规律,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第二,引导学生思考音乐欣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培养他们勇于推测相关音乐发展的历史,得出具有一定合理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纠正,从而使得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既掌握相关知识,思维推理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提升。第三,注意以“艺术美”的形式衔接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无形之中感受到音乐的深邃和大美。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活动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老师的指导又依赖于学生活动的发展。[3]
二、创造式教学模式
所谓创造式教学模式,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独立钻研音乐知识能力和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活动有的思维过程,也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对于中学生来讲,“创造”虽然不是专业音乐工作者的那种音乐创作活动,但是在培养创造性思维这一点上却是相通的。[4]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联系在一起,它是思维与想象的统一,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统一。
在实际教学中,要将这种创造性思维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例如,在教学《红旗飘飘》这首歌曲时,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原唱教学并且学生较好的掌握之后,可以让学生自由的进行各种形式上的改编,赋予学生充分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可以改变演唱方法,采用抒情式的演唱方式;也可以改变演唱形式,将原唱中的男生独唱改成适合本班级教学的男女合唱的形式;也可以改变乐器的伴奏方式,充分发挥本班拥有乐器技能的学生的特长,现场演奏以提升教学的真实性;更可以改变原唱的韵律,发挥学生的自由创作能力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歌曲改编和创新,将学生对该首歌曲独特的理解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从而增进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样的创造性教学模式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能充分调动中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三、情境式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一些和谐的教学情境,用中学生熟悉的、感人的教学材料及富有艺术性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实质上是教师通过创设与教学有关的环境来感染学生,让他们觉得教学内容真实形象,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参与各种游戏、唱歌、表演等活动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在经过这一系列情境之后,学生会理解每一个画面、每一动作乃至每一句话的作用,并且认同这些情境,之后便将无意识活动转变为有意识的活动,并在活动中感觉到、体验到所创设情境的美,自然而然地也就体会到音乐的美,最终形成自己的音乐审美标准。音乐情境教学方式是日常生活与情感升华的统一,无意识活动和有意识活动的统一,在学生和环境之间建立源源不断的信息交流,通过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情境式教学模式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使其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学习到具体的音乐知识,提高自己再音乐方面的造诣。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音乐教学模式在不断地完善,朝着多样化的趋势迈进,学校和老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并抓住学生的特点,探索适合其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乐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何海燕.试论中学音乐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J].职业.2012(15)
[2]叶娓佳.网络信息时代中学音乐教学模式的探究[J].艺术教育.2011(02)
[3]许凯君.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教学模式探究[J].艺术教育.2012(11)
[4]刘志桥.中学音乐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0(22)
姓名 :尚永林
【关键词】翻转课堂;临床医学;妇产科
妇产科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发展关系到几乎所有女性的健康。对于妇产科的临床医学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对这一专业领域教学模式的研究也在不断地进行。这些研究都是希望从不同的方法角度对其教育成果有所作用,也就是培育出更优秀的妇产科临床医生。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优点也有缺点。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教育模式,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被美国新媒体联盟《2014年高等教育地平线报告》列为最受关注的六大教育技术之首。这客观体现了这一教育模式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一翻转课堂模式的内涵
翻转教育模式首次提出是在2007年,是萨尔曼•可汗提出的。顾名思义,翻转课堂这一模式是将传统的课堂模式进行了一个顺序的置换。传统的教育教学往往是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放置在课堂上由老师来进行教学,把问题的深入讨论和交流放置在课余时间。翻转课堂这一模式正好相反。需要学生提前对内容进行学习,然后运用课堂时间来进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问题的深入探索和疑问的解决。
二临床医学教学现有问题
第一,知识的理解和遗忘的问题。在理论化知识的运用中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会出现一个毛病。这一问题不单单出现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还广泛性地出现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这个问题就是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不足和遗忘。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运用PPT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大量快速的灌入,其采用的方式和讲述的内容往往沿用之前的内容。这样让学习没有了趣味同时也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出现了问题。然后在考试之前老师画重点,学生进行大量的记忆和背诵。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对知识囫囵吞枣没有什么理解。通过考试之后学生对考前紧急背诵的知识又会有一个快速的遗忘。学生在学习后得到的是一些浅显的知识点和对内容零碎、片面的记忆。这样的结果给后续临床实践造成许多麻烦也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第二,师生间的沟通问题。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医科学生的学习内容是繁复而零碎的。而老师在工作中也有着研究任务。大量的学生在课后是难以与老师进行深入交流的。面对这样的情况,低年级的学生通常会向其学长学姐请教。但是这样指导的深度和广度都是有限的,学长学姐对问题的看法由于其个人能力的程度其实是有限的。而对问题探索和解答的程度对学生又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提高老师和学生的交流程度和数量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疑惑,学习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知识,还可以帮助老师做出及时的反馈,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第三,实践能力的欠缺。由于医疗环节对医生的严格要求导致了具有医生和老师双重身份的带实习生的老师无法将临床操作中的动手机会给予学生。这样的结果导致了整个实习期实习生对一些基础的实践操作没有经验。在整个实习期过去之后依然只能够进行一些非常基础的工作。连基本的操作都不能够独立完成,主刀的目标就更加遥远了。翻转课堂的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这样的情况翻转课堂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实践的探索和讨论,这样的方式对学生临床操作的实践能力和其专业内涵都是有明显的提高的。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的探索
第一,理论学习的教学升级。翻转课堂所提倡的是学生提前对上课所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优先学习,然后在课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疑惑的解答。但是在理论学习中老师是不能够缺失的,在比较有限的时间内让老师进行理论教学就是很有必要的。对此希望老师通过录制视频来进行教学活动。老师凭借多年的经验制作高质量且吸引学生眼球的PPT,然后播放,时间尽量不超过20分钟,并且视频的讲述要尽可能详细而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理论的学习,保证了理论学习的高效率,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也达到了理论学习的升级。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构建式学习方法。构建式的学习方法作为翻转课堂模式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为翻转式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这个学习方式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只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提供帮助的人,起一个引导、指导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主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人能力的展现、使用及团队之间对知识的辩论探索和思考。学生实际上是知识的主动学习者和个人知识体系的构建者。运用这样的方式学生成为知识传播的主动参与者与传播者,其对知识的探索讨论更加具有主动性,促使探究与讨论更加的深入,学生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内容。第三,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在翻转课堂的学习中,团体之间的讨论和思辨是不可以缺少的。面对这样的情况学生会坚持自己的看法而与同学讨论辩驳,由此产生答案。这样的方式帮助了逻辑思维的产生发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思考也会变得更为深入和深刻。在妇产科临床医学的教学中,翻转课堂这一方法是个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加强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探索精神,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深度,保证了妇产科临床医生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尹战海,程青青,李志强.基于翻转课堂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6(7)
[2]庾更绪,郭美霞.如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于临床医学教学[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5)
一、模式的特征
在教学模式的自身演变中,人们看到了“教为中心”与“学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不足。从而遵循教学辩证法的规律,构建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导学式教学模式,它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意学生有方向的自学与教师有目的的指导相结合,它有一条基本原则:凡学生自己能学懂的,不教;凡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凡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也不教。导学式教学模式以民主合作关系为基础,以导学的教学程序为主线,通过教学系统诸多要求,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优化组合,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和学生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课堂教学结构。
二、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步骤
第一步,课前复习 ,即“复”。根据记忆规律知识应隔一段时间就进行复习巩固 。一上课老师对上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简短提问,或根据学生己知知识创设意境,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第二步,提出问题,即“导”。 新编教材风格活泼具有可读性, 但对于一个新课题 ,读什么?怎样读?读到什么程度? 学生并不清楚,而且学生读书往往易犯两个毛病: 一是:走马观花, 浅尝辄止 。二是:无疑可生,似乎无师自通。 怎样克服这两种毛病呢 ?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当好导游小姐的角色 。我们通常在备课时,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点 ,设计一些具有明确目的性、知识阶梯性的“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 ,沿坡求源地去感知教材内容 ,激发学生发挥智力潜力,循序渐进地探索问题的答案。老师应在开学初就把全书的重难点编成自学提纲发给学生 。一旦老师把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结构、知识重难点告诉了学生 ,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目标和兴趣。
第三步,学生自学,即“学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自学是关键 ,自学是内因, 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学生的认知是任何高明的老师都无法替代的。 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依靠他们的心理活动,极积思考自觉探索,动手动脑自我获取知识。 学生采用符号圈点法,即“勾”“画”“圈”“点”法。 要求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内容及掌握知识的程度。 在学生自学时 ,老师有两个任务: 一是指导学法 ,如时间的分配,记忆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角度、哪些知识自己独立完成、哪些需要讨论等 。二是掌握学生自学情况, 老师置身于学生中巡回检查、个别辅导,通过学生的自学情况和个别询问,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备讲解时有的放矢。
第四步,学生讨论,即“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疑题可以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得到答案。讨论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同座位的两人,或前后四人为一组,也可以是小组、全班讨论,还可以是设立正反两方观点的争论。教师应有意识、有准备地设置问题,将讨论引向深入。既要防止讨论过于简单,出现众口一声的场面;又要防止问题过于深奥,出现无言应答的冷场。讨论可以挖掘学生的发散思维,打开学生的想象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自我培养和锻炼。
第五步,教师讲解,即“讲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疑点迫切需要老师精讲点拨。一般情况下,教师在精讲时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紧扣热点、清除思维障碍、 侧重联系等几个问题。 老师讲的正是学生所要听的,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解渴”。
第六步,巩固知识,即“练”。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习题应源于教材,又要活于、高于教材,既要履盖知识点,又要突出重点。要体现启发性、针对性、多样性和系统性。练习的形式要活泼多样:从题型上,要有选择、判断分析、理解说明等;从学生回答方式上分,要有口答、笔答、个别回答、集体回答、竞答、抽签回答等。 练能使教师及时地获得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进展程序, 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然后及时补救。
三、模式的载体――导学案
导学案与一般教案和讲义不同。导学案不是教案的直接照搬,而是具有“导读、导思、导学、导练”的作用,而教案力求写得详细、全面,不重视也没有时间让学生动脑、动手,没有反馈和消化的环节,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般的学案和讲义类似于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不适于课堂导与学。导学案大体上有如下步骤:
1.学习要点
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部分及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中的地位等,学习目标中,知识目标以物理概念、定理、规律等基本知识内容来确定;能力目标主要针对学生分析、理解、概括能力及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的要求来确定。对重、难点的设计,要针对学习目标,突出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培养。
2.回顾复习
此环节在学案中篇幅不长,但地位重要,它对学生构建物理知识体系作用很大。回顾复习有两个目的:一是复习巩固上一节内容,温故而知新;二是承上启下,导入新课。本部分内容是以往学习的内容和重点,也可以是上一节或以前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内容。导学案应把回顾复习的内容和方法明确告诉学生,为新课做必要的准备。
3.认知与探究
教师针对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为他们设计必要的认知情景,让他们充分理解知识、学会整理知识、辨析知识、掌握知识,化解难点,掌握重点,发展能力,强调认知与探究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4.反馈练习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traditional instructional model of a course named "Compu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pplication".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model educe a new model called "information-based instructional model". The article mainly expounds the designing process of the information-based instructional model, evaluates the effect of instructional practice.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模式;学习环境;学习方式;教学效果评价
Key words: information-based instructional model;study environment;study method;instruction effect
中图分类号:G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219-02
1 “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
从传统教学模式的角度来看,计算机类课程的学习过程一般由课堂、上机实验和课终考核三部分组成。课堂上,教师授课,学生听课,中间穿插师生互动;在实验室上机时,学生操作,教师辅导,遇到问题及时解决;课终考试由教师命题组卷,学生开卷考试,可以自带相关参考资料入考场,教师根据标准答案灵活批改试卷,得出卷面成绩。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卷面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构成。
传统教学模式将重心放在如何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达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上。何克抗教授认为,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改革之所以没有取得关键性的突破,其根本原因在于只重视了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变革,忽视了教学结构的改革[1]。通过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他们学习该课程的主要渠道是在课堂上,由于信息量大,知识面广,他们大都做不到融会贯通,很多内容过耳即忘,课后很难做到学习的延续性,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将理论联系实际,学着使用和设计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但由于缺乏教师周密的指导,他们容易半途而废。另外,由于考核机制比较单一,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大。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以现代的教学目的看来,教师的职责不仅在此,更重要的应该是对学生学习环境的设计,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因此,笔者认为,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 本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实践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发展已经比较成熟,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时可以从中找到适合的模式。笔者根据“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进行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2.1 基于资源的探究学习环境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一般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锻炼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化教学模式旨在构建探究性的主动学习环境。主要由资源、情境、工具和支持四部分组成[2]。为满足特定的教学情境需要,这四个组成部分可以任意组合,从而构成多种特定的、灵活变化的探究学习环境。
资源是进行探究学习活动的基础,可以分为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静态资源以印刷材料为主,其信息在一些特定的时刻及时记录下来,这对信息标准化有一定的用途,但数据容易过时或者不确切,所以必须注意时间性。在开课前,给学生提供参考教材书目,学生可以去图书馆借阅,或者去书店购买。一般情况下,一本成熟的偏重理论方法的书的问世周期较长,因此内容更新不够及时,信息技术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动态资源则是频繁地甚至是持续发生变化的资源,如网络资源,学生可以登录校园网,进入网络课堂,查找本课程的相关资源,如授课视频、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学生遇到难题可以在论坛发帖或者发送电子邮件,教师能及时的回复。人也是动态资源,人力资源可以是某一学科领域内的专家,也可以是学习伙伴,当专家或同伴能不断地提高和增强学习者的理解能力时,学习者的知识也随之增加,讲授本课程的教师理当尽全力给学生答疑解惑,相同或者不同学术领域的教师也是各有所长,当学生问及其它学科问题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周围的人力资源帮助他们。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习目标提供恰当的资源,学生查找利用资源,评价资源。
2.2 学生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个体的学习手段和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如何充分利用教学环境提高群体的学习水平。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师生互动的效果会影响到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感兴趣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在学习过程中以及最后结束时,教师帮助学生及时进行反思概括,学生对自己以及他人的思维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反思概括具有以下意义:①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理解联系起来,有意识的提炼出概括性的知识,防止知识变成惰性的、过于受情境的限制;②理解如何把具体策略应用到新的任务中;③理解他们使用过的思维和学习策略。
充分发挥课代表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指定若干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为小教师,辅助教师和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例如问题的收集、作业的督促、学习的反馈等。上机实验是检验学生课堂上课情况的重要环节,也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设计操作能力的好时机,教师设计好实验内容,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教师负责一个小组,及时向教师反馈学生遇到的难题,教师通过归纳总结,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重点讲解,对个别问题进行单独的辅导。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这样的分组方式能更加自觉,相互帮助和敦促,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无需教师提醒就能保持良好的上机秩序,通过小教师的检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必须掌握的内容,少部分学生做到了知识的进阶。
2.3 教学效果评价 笔者认为,评价一个本科学生学习的好坏不能仅仅看最终的考卷成绩,而应制定科学的考核机制,由评价指标和权重构成。基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内涵,评价指标可分为硬指标和软指标,硬指标类似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指标,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卷面成绩,所占比重分别为20%、30%、50%;软指标可由下面几部分组成:①信息素养,主要是让学生沉浸于信息资源之中所获得的,其核心是信息能力,即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②自主/协作能力,主要从自主探究活动和协作探究活动中培养;③学习策略,即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所占比重分别为50%、30%、20%。考虑到硬指标比较客观、容易量化,而软指标主观性强,硬指标和软指标的权重分别为70%和30%。除了卷面成绩可由教师单独给出外,其它各项考核成绩需要在课代表和小教师的辅助下才能给出。从考核结果看来,成绩能较为公平的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通过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初步实践表明:本课程虽然学时少,但学生学得踏实,吸收了课程的精华,在很多场合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了信息系统技术能力。
3 结束语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一项新兴的教学改革,它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改良,更注重教学思想的根本性变革。通过本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改进了一些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但在教师的主导作用方面还存在一些弊端,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需要优化,才能将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发挥出来。另外,除了基于资源的探究型学习环境外,还可设计基于情境、工具或支持的学习环境,有待进一步的课程实践。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课程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才能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启动,素质教育成了时展的需要,但我国外语课堂教学依然是一种“知识型”为主的教学模式,大部分教学成了知识的“搬运”,教师就语言论语言,就交际论交际,忽视了语言与学生的意识、思维的不可分割性,没有很好地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的指导,导致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滞后。因此,我们必须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而“导学式教学”模式就体现了这些特点,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适应于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创造性人才。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导学式”教学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以人为本”要以学习者为中心
“导学式教学“实施的过程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因为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他们的知识建构活动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而传统的传授型教学使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依赖课本,学生成了装载知识的器具,从而丧失了把握主动学习的机会,禁锢了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所以,要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就必须首先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使用这种语言来进行信息交流,将语言知识转换为语言技能,学会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另外,在“导学式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给学生只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即教师的导学主要是探究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有展现自我的舞台,采取多种生动活泼教学形式来体现出学习的快乐。对于这一点,英语学科有很大优势,它可采用句型对话、英语游戏、英语表演及演讲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但教师决不能成为学生思路后面的追随者,要时刻基于学生的反应采取引导和促进作用的教学策略,设立特定的教学目标,需要把教学中各方面的因素协调起来,如教学内容、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设计等,并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使学生真正体会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二、坚持启发性原则,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启发就是引动学生的思维,通过提示或问题的刺激,唤醒学生的记忆并决定思维的方法,进行有效思考。“启发”与“导学”大同小异,“启发”主要是针对解决某一问题而实施,而“导学”则是整体的、全方位的,从始至终实施。然而,没有某一问题便没有整体的解决。因此,在“导学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善于运用启发的手段,抛弃“惟我为标准”的说教,换之引导带领学生一起探索研究,让学生经独立思考探索或互相讨论启发而获得知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现出自身价值的存在。久而久之,不但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性,更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正如斐斯泰洛所认为:“人们若只靠本能发展他们的能力,却不受其它的指引,则将使从动物的恶性特征中解放出来的进程变得极为缓慢。”这就意味着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从旁的正确教学指导不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能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学方法的种类很多,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应当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与品质为目的,而不是只传授书本知识。而传统教育只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启发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得出问题的结论。因此,启发性原则符合教学的根本宗旨,它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基本要求。
启发性原则要求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问题,力求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设计好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也就是说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
那么,如何把握住问题的难易程度呢?简言之要做到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因为好的提问正是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提出的,它绝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以领会知识和运用知识为前提的,具有一定的难度。当然,这个难度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跨越,是要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实。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从而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致偏难或偏易。
三、注重知识结构和思维的层次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都有一个基本结构和内在规律,并主张对不同等级、不同能力的学生使用的学科教材的编写,要注意知识的“阶梯性”。既然知识结构存在着层次,那么我们要使学生完整地把握某一知识,就必须重视引导学生从知识层次入手,逐层攀升,以致完整掌握。同时,根据认识事物的规律我们也知道:在认知过程中,思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思维的水平程度又与认识主体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有关。生活体验越实在,知识积累越丰富,思维越活跃,水平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学中除了重视知识机构的层次外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层次,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导学方式和方法,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英语对话和课文的学习最终目的是语言的应用,对语言能力差的学生来说,要适当背诵原文,因为他们的关键问题是语言的储存量小,语感不强,从而阻碍了他们的口语组织。当然,这时应该向他们强调“背诵”指的是反复朗读,直到脱口而出,达到增加语言量、加强语感的目的;对于基础扎实、语言丰富的学生,他们有能力对材料进行归纳、整理、重新组合,进而可要求他们复述课文。
四、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导学式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也是师生合作交流的过程。现代中学生自我意识很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被尊重的欲望更强。在这样的心态下,教师整日讲解传授,板着面孔,自高自大,总以真理的拥有者自居,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产生一种胆怯、意志不坚强、缺乏兴趣和信心的心理,从而阻碍了导学的正常实施;相反,师生之间的教学氛围若是一种友善、平等,教学中教师的教态自然亲切,使用的语言和蔼可亲,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且能适当使用评价效应,如对学生的准确想法应及时予以“You are great!”, “You do a very good job!”等,对那些回答不够准确的学生则应用“You are clever! you are so smart!Don’t be so disappointed! think more!”等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