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9 07:56: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研究生学院院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社会变迁与融合之道
对当今新闻传播教育所处时代和媒介化社会的解读是与会院长发言的普遍起点。外部世界的变迁,特别是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业的“危”与“机”,传统新闻传播教育的困境,成为新闻传播教育者必需直面的问题。而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教育者所面临的困境既有共同性又有地方性。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宋超在演讲中提出,当代中国社会以及媒介生态的深刻转型向今天的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空前挑战,他提出了四个“融合”加以应对:传承与创新的融合,本土与世界的融合,通识与专业的融合,教与学的融合。长期分管教学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倪宁认为,经过多年讨论,中国新闻学院院长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即打好基础平台。在新技术媒介融合的态势下,新闻教育应在知识融合和技能融合方面加强培养。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则强调了“特色化”的新闻传播教育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Dean Mills在题为《新闻业与新闻教育中的失望与希望》的主题发言中首先检视了美国的情况,认为从今天美国的一些报道来看,现在既是新闻学历史上最糟糕的时刻,也是新闻界最糟糕的时刻,其表现是以报业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大幅削减岗位,新一代的受众逐渐抛弃传统媒体转而投向互联网的怀抱。“就业”成为很多人对新闻学的担忧。他驳斥了“新闻业已死”的论断,认为教育者要开发创新性的课程,要有更多的教材,不仅更好地服务于新闻学生,也让市民成为更好的新闻业消费者。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媒介系主任Charlie H. Beckett在《网络媒体下的新闻教育》的主题发言中认为,我们处于新闻业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首先有必要把新闻的生产和它的传播分开来看。新兴新闻业有两大特色:一是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ion);二是“连接性”(connectivity)。网状的新型媒体结构改变媒体的消费和制作,而且影响深远。就欧美的情况而言,目前媒体的改变不仅是内容的改变,也是商业模式的改变,同时也是在公众领域,新闻从业状态的一种改变。所有的公司,所有的组织,他们很多公众职能都变成了媒体公司。我们新一轮教育是要不断地挑战新闻业者所扮演的角色、他们的价值以及新媒体的本质。
东京大学情报学环学环长石田英敬回应了新闻和传播研究的四个课题。第一,21世纪是一个新的百科全书时代,要构架出新的百科全书式的组织,汇集多种不同的知识,建立一种跨学科的百科全书研究网络。第二,面对技术革新,尤其是通信技术的发展,要与技术专家积极合作,应对技术革新的挑战。第三,对于大学以及知识与社会关系的重新定义,与各类机构合作,他认为新闻和媒体研究是社会的一个接点或者说是“契合点”,现有大学与社会存在一定的脱节,而在媒介化社会下,大学与社会的融合成为一种需要。第四,在全球化视野中亚洲新世纪已经到来,教育要用国际化的视野积极进行教育交流。
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院长钟蔚文在主题发言《寻找未来的传播教育》中认为,我们可能正面临着古登堡革命之后400年来的最大挑战,进入了后Google时代。对台湾新闻教育而言,不仅有来自全球化、媒体汇流的挑战,还有来自商业化的挑战。他认为我们今天传播教育者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将资讯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苏钥机把媒介化社会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多年讨论的最基本问题总结为三对概念:教学与研究、理论与实务、新闻与非新闻。从“面向”而非“矛盾”的视角去理解这三对概念更有助于我们摆脱当前新闻教育的困境。他还构筑了一个由三对概念构成雷达图,并给出了横向(院校间)和纵向(历时)比照的标准和建议。他认为各院校应该根据规模、需要、历史传统等建立平衡和协调的标准。
二、技术争议与专业本质
“技术”是众多与会代表关心的问题,同时也集中了较多的讨论。莫斯科国立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Evgeny Zaytsev认为要把新技术当成工具而不是被其控制,好奇心和知识才是新闻教育的两翼。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认为理念比技能的培育更费功夫,技能要贯穿于理念之下。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院长戴元光等认为,把学习现代技术作为新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应当受质疑的,过分的技术化取向对新闻教育是一种伤害。持同样观点的还有香港珠海学院新闻传播系主任皇甫河旺、香港电台训练及发展总监张圭阳等。张圭阳认为,这种迎合市场即时需求的教育实践被证明存在极大问题,毕业生们越来越擅长于播报即时短信息,而在分析性报道和深度报道方面颇为欠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台湾传播管理研究协会理事长杨志弘对媒介融合做了细致深入的介绍,他认为面临数字科技的这场革命,新闻传播学科首先要思考这场产业变革的本质,分析行业的关键技能何在,不能仅仅停留在担心的层面。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严三九做了《上海市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调查》的报告,他认为不能泛泛而谈新媒体与新技术,提供有说服力的事实可能更有利于问题解决。在他看来,技术是一种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对新闻传播学学科“专业”的讨论是本次论坛的另一个热点。对专业性的挑战来自各个方面,既有与其他学科的比较,又有来自新媒介生态下诸如“公民记者”的挑战。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吴飞以重新审视新闻学教育的合法性为起点,对新闻教育的“专业性”何在进行了思考。他认为新闻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而不是一个专门的知识领域,新闻实践所处理的是变化无常的复杂世界,没有任何一种专业体系能提供一种完整的理论知识及支持这种视角的理论分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闻学的专业程度又严重不足,与其他专业相比,新闻专业的人才缺乏专业独有的精神气质。
威斯敏斯特大学中国传媒中心主任Hugo de Burgh讨论了数字化时代新闻业所面临的一个悖论:既然人人都可以是记者,那么专业的记者和采编机构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他认为:数字化时代不仅需要新闻教育,而且需要一种与传统新闻学截然不同的,能够将研究和传播技术同知识与对公共世界的认识结合起来的新型新闻教育,这将为许多职业提供坚实的基础。在他看来,新闻学比其他学科更适合作为一种基础教育,新闻学是属于21世纪的学问。南加州大学安尼伯格传播学院院长Ernest J.Wilson III在他的主题发言中也强调了向本学科外推广新闻传播教育的必要性,认为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有一些必要的新闻学常识。
美国富乐敦加州州立大学传播学院院长Rick Pullen和Jeffrey Brody教授回顾了美国新闻专业教育的发源正是在煽情主义泛滥的年代,作为这场黄色新闻的教训,新闻学专业创立出专业化的课程计划。准确性不够和煽情主义是当时的一个很大困扰,而今天这些问题依然存在并威胁着新闻专业主义的生存发展。同时,现在“专业”与“非专业”的壁垒在技术提供的可能性之下岌岌可危,很多博主跳出来声称自己是记者,他们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可能增加内容的附加值。在这种背景下,他们认为新闻学更适应于作为一种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加以推广,培养新一代的公民记者,以负责任的传统新闻价值理念培养更多的公民记者、更多优秀的博主。
同样面对公民记者的挑战,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新闻暨传播学院院长叶明德认为与公民记者相比,新闻学院培养的记者更要着重于:第一,要更熟悉数字技术,成为更好的“讲故事的人”;第二,要有观点,有立场,大多数人要的是有意义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与成千上万的网民竞争;第三,要重新界定媒体的公共性,在培养人才时要格外注意这一点,否则对社会文明的提高没有帮助。
三、培养层次与教育创新
正如本次论坛中多位院长指出的,中国的新闻传播学自从被定为一级学科,已经建立起多层次的培养体系。在体系日趋健全的背后挥之不去的是各层次到底培养什么样人才的疑问。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吴予敏介绍了深圳大学实践教学理念变革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所取得的一些经验,在广告学专业实行实战性毕业设计代替本科毕业论文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一做法搭建起从大学到业界的过渡桥梁。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蒋晓丽对新闻教育和传播教育进行了区分,并针对网络热炒的四川大学拟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事情进行了澄清说明。其本意并不是要取消毕业论文,而是想给毕业论文找出多种方式。她认为以往的毕业论文形式已经不大适应业界对新闻学科的需要。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徐泓在《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研究》中谈到在研究生层面计划从明年开始实行“3+2”模式,面向除新闻与传播学院之外全部的文理科院系,三年本科加上两年新闻传播硕士,从本科硕士跨学科的交叉来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院长高晓红则对高层次应用型国际新闻传播专门人才培养提出了她的观点。自2009年起,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5所高校,试点培养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这一举措是当前加强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步骤。
日本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政治学研究科主任濑川至朗介绍了日本在2008年才设立第一个新闻学硕士学位的背景。地处东京的早稻田大学创建于1882年,它以培养记者而声名卓著,但一直没有设置新闻学的系统课程。此前的日本新闻界一直坚持在岗培训(OJT,on-the-job training)的人才培养方式,新进人员像白纸一样直接被各个媒体涂上自己的“颜色”,已经带有“颜色”的记者并不受媒体的欢迎。而2008年早稻田大学政治学研究生院开始设立新闻学硕士学位,这也是日本第一个新闻学研究生院。这一转变与大众媒体自身不断变化有关:24小时新闻播报使时限更为紧迫,记者们不再能从容地书写故事,也不再有时间来训练新手。另一方面,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也让人沮丧,媒体间的混战、媒介入侵私人空间和错误报道导致一般民众对大众传媒失去了信心。就在此时,新来者凭借对新闻业使命的认知、对法律知识的熟识,及实践经验为新闻界带了一股新风。
悉尼大学媒介与传播系主任Steven Maras对博士层面的教育提出思考。他首先对英国和澳大利亚关于专业博士学位(PD, Professional Doctorates)、专业实践型博士(Practice Based PhDs)及传统的博士学位(PhD, Philosophy Doctorates)的讨论进行了介绍,并集中介绍了国外对前两者的争议。与传统的以学术研究为旨趣的博士学位(PhD)不同,专业博士学位(PD)的诞生较晚,在英国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以市场为驱动满足于特定领域的需要,如工程博士、教育学博士等。PD与PhD的区分较为明显。而专业实践型博士的出现则是近十年的事,主要针对与艺术、创意等相关专业,它的出现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关于这类专业实践型博士的讨论集中了五种类型的话语:隔离主义的(Segregationist);PhD学位的堕落(Degradation of the PhD);包含主义的(Inclusive);(后)殖民主义的(Post-colonial);矫正或重整学术的(Disabusing/Reclaiming the Scholarly)。Steven Maras认同第五种话语,认为专业实践型博士的出现是一个反思学术何为的契机,也是反思大学传统的契机。
本次论坛中多位来自英美的院长都强调了新的教育中要包含创新性与企业家精神(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大众传播学院主任Judy Turk认为大众传媒生态的变化将带来大量的外包业务,催生出个人工作者的职业模式,诞生不为任何一个雇主而为多个客户工作的技巧娴熟的自由职业工作者。这就意味着新闻传播教育者要主动探讨出新的教育培养模式,为新的现实环境、新的职业市场和新的职业途径做准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更加强调新闻传播基本的价值,但也要更加强调创新性与企业家精神。毕业生们不仅把自己描述成一个求职者,更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的策划人,为一个企业问题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成为跨媒介和产业平台的独立工作者。
继续教育和培训成为新闻教育的新领域。新加坡传媒学院副院长Jackson Yip以新加坡的个案为例,介绍了《创意产业能力培养体系和硕士计划》。Jackson Yip认为如今的媒体和创意产业正发生着结构调整,为就业准备的传统教育框架再也不能满足传媒业的需求,迫切需要一套具有灵活性的全新的创意产业能力培养体系与解决方案来满足不断演变的技术发展。而整合多种资源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则帮助媒体与创意人士的实践工作更专业化。
2012考博招生简章公布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1月,是以应用及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为主的综合性化学、化工研究开发机构。2001年按照中国科学院战略布局调整,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转制为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但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毕业派遣等均以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名义在科学院研究生院统一管理下进行。
本所拥有不对称合成和手性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催化与环境工程研究发展中心、高分子化学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皮革化工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分析测试中心5个研究开发机构。拥有手性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在不对称合成及手性技术、生物医学材料、皮革化工材料及环境友好材料等功能高分子材料、催化技术及新型催化剂、绿色化工、新型储能材料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本所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和省、部、委级重大科研项目以及与地方和企业的合作项目,取得了一大批国内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0多项,申请专利452 件(其中发明专利433件),获授权专利189件(其中发明专利171件)。
现有研究人员300余人,其中研究员44人,博士生导师21人,兼职博导3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才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目前在读博士生90人,硕士生68人。
近年来,本所导师带领研究生相继在“PNAS”、“Angew. Chem.”、 “JACS”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了系列文章,其中的两篇论文荣获2007年度中国首届“汤姆森路透卓越研究奖”(该年度全国共7篇化学论文荣获该奖)。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8年 5月出版的《2006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报道,在“SCI 2001—2005光盘版收录中国科技论文在2006年被引用篇数研究机构前50名”表中,我所发表的论文被引用127篇,引用次数555次,位列全国研究机构第33名及我国西南地区研究机构中第二名。
中科院研究生院在我所研究生中设有“科学院院长奖”、 “朱李月华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迄今为止,我所研究生中先后有2名同学的论文分别在2008年、2010年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3名同学获中科院“50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人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18人获优秀奖,还有若干名同学获得“朱李月华奖学金”。2005年1名在读博士研究生应邀参加在德国举办的第55届诺贝尔获奖者大会。
博士生毕业后出国深造的约占30%,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约30%,就业率。
博士生招生专业:有机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2012年只招收秋季入学学生。预计总招生人数:29人,其中硕博连读转博人数约13人。
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非定向博士生毕业后在国家的就业政策指导下“双向选择”就业;定向培养的博士生毕业时按定向协议到定向单位就业。
伴随着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杜朝晖宣布2013届EMBA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正式开始。
周林在致辞中表示,经过两年的学习生活,同学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带有名校光环的硕士帽,更收获了交大具有“正能量”的校友平台。同时,所有人也在学习中积累了丰富而全面的管理知识,懂得如何将管理艺术运用得更娴熟,从而助力自己的事业腾飞到新的高度。最重要的是,经过具有百年悠久历史讲堂的熏陶后,学员们对“有德领导者”这一价值观的认可有了质的飞越与提升。
在隆重而愉悦的氛围中,杜朝晖宣读授予学位名单,并与周林、武邦涛、任建标一起为毕业生们颁发学位证书。不少毕业生携家属见证这一值得纪念的时刻。
随后,任建标教授宣读优秀毕业生名单,并与周林、杜朝晖、武邦涛一起为31名校级和院级优秀EMBA毕业生颁发优秀学员证书,对他们两年来的品学兼优给予表彰。
作为毕业生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梁海萍(2011春2班)同学感慨道,“两年前感应着百战归来再读书的呼唤,我们怀揣光荣和梦想,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安泰。两年的求学之路,犹如师者所言,是振翅高飞,翱翔天空雄鹰的一次浴火重生。”他认为,毕业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有德的领导者”应该追求一种更加美丽而高远的境界。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李瑾(2011秋2班)同学认真反思两年的学习过程,她用三句话来总结两年的生活:“不忘初心、明思、永怀真心”。这三句话总结了两年多EMBA生活的真谛,也道出了同学们的心声。常春藤资本合伙人、董事总经理范惠众(2011秋3班)表示,毕业这个时刻更多的心声不仅仅是“今天我以交大为荣,明天交大以我为荣”。他希望:“如若将来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了挫折,希望我们还能回到交大这个曾经给了我们知识和力量的地方,再回到交大这个给了我们关怀和梦想的心灵家园。”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自2002年交大安泰EMBA项目成立起,EMBA校友便陆续开展各种慈善活动。薪火传承,典礼现场周林、任建标接受2013届EMBA毕业生为“交大安泰教育发展基金”捐助的十二万元,将涓涓细流汇入浩瀚的大海,这也是对安泰EMBA“贡献管理智慧,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有德的领导者”项目使命最好的注解。最后,毕业学员代表向领导、教授、班主任、嘉宾代表献花,表达对学院、教授的感恩之情。在一曲激昂的《真心英雄》大合唱中,2013届EMBA毕业典礼圆满落幕。
晚上,以“在‘E’起”为主题的2013届EMBA毕业分享和晚会正式举办。安泰经管学院院长周林,交大-马赛KEDGE商学院副院长Michel Gutsatz,武邦涛、赵心耘、任建标,宣国良、周颖、潘文灏、宋为民,戴芳、李佩华,马文玉、周道力、袁仲霞等出席晚宴。晚宴由2011春1班陈犇、2011春2班刘佳、2011秋1班刘江贤、2011秋4班钱琪主持。
周林在祝酒词中希望毕业后同学们可以常回家看看。他表示,EMBA项目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后EMBA课程,并通过论坛、讲座等形式,分享知识与经验,将最新的商业发展模式、管理知识等及时、新鲜地传递给同学,为提升校友的大视野、大韬略、大智慧及综合竞争力而努力。
“两载同窗意难忘,四海无涯共青天”,2011年春季、秋季6个班的学员们以班级为单位,制作了六段精彩视频。随着画面的变化,两年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被一一勾勒。不管是拓展时的团结一心,课堂上的全神贯注,还是班级活动时的全身投入,无不让同学们感叹时光飞逝。在这两年的时光中,他们奋力拼搏,挥洒青春,在第一、第二课堂上,深深懂得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无论是五年,还是十年,EMBA2011级的同学们都希望能够“在E 起”。EMBA办公室的全体老师们更用一首大合唱“栀子花开”表达了对校友们的美好祝福。晚会现场,有极具大上海风情的女生舞蹈,也有笑料不断的小品,还有优美合唱《花开在眼前》、引发全场大合唱的《朋友》、怀旧金曲《同一首歌》等。此外,拓展模块从开学伊始便见证了同学们的活力和汗水,广告串烧《毕业典礼那点事》更是获得了同学们的广泛共鸣。
中国著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先后任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与
贸易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博士后。同时担任新华都商学院副院长及创业MBA项目主任。为中国企业形象战略评审专家、《北大商业评论》副主编、广东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10多年来,致力于中外企业的组织与文化研究,更为关注的是中国本土企业的成长模式,不断地把理论、教学和企业管理的实践相结合,致力于为管理教育界、企业界和咨询界寻找结合点。
观点:营销战略的时间坐标营销战略的时间坐标只能够是以市场关键要素的持续时间为基准,当市场关键要素的持续时间改变,新的市场关键要素产生,便是一个自然时间单位的结束与开始。因此,企业需要分析的是在任何一个自然时间段内,市场的关键要素是什么,而不是自己擅长做什么,不能以自己大发展时间作为参考坐标,只能以市场关键要素作为参照标准,只有这样做的企业才是在时间坐标上选好了位置。
中山大学 卢泰宏
营销界泰斗,中山大学国际营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3课堂培训团高级讲师,中
国营销研究中心 (CMC) 主任;菲利浦.科特勒(Philip Kotler) 国际营销理论贡献奖中国首位获奖者。 擅长领域:营销策略、策划咨询、广告与公关,以及企业发展整体规划、品牌管理、营销传播与广告等领域。
观点:高端的创新营销创新的高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真正意义的品牌;第二是创新的商业模式,这两点是高端的创新,难度更大。
北京大学 陈刚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系主任、北京大学现代广告研究所所长。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企业家协会广告主工作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电信、中央电视台、天津日报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的媒体顾问。曾荣获“ 2003 年中国广告业年度十大广告学人”和“北京大学十佳教师”称号。
观点:创意传播管理营销不是单纯的广告、不是单纯的公关、不是局部的问题,而是一个整体的问题,这个整体的问题我把它叫做“创意传播管理”:一方面需要人的创造性的思考。另一方面在这个环境里我突出的强调。
中国传媒大学 丁俊杰
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广告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亚洲传媒研究中心(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资助的合作研究机构)主任、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人民日报社资助的校内研究机构)主任。
观点:现代广告进入整合营销现代广告活动已经进入整合营销阶段,市场营销、广告宣传、公共关系、新闻宣传等手段,已经在广告活动中得到广泛运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钟育赣
曾为广东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现在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担任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兼任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营销学会副会长。
观点:营销是使顾客、企业和社会满意的战略和方法营销不是广告,虽然广告是营销的一部分;营销不是销售,虽然销售也是营销的一部分。营销是将产品、服务带入市场,使顾客、企业和社会满意的战略和方法。
南开大学 白长虹
博士生导师,品牌服务营销专家。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创始院长兼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华全国学联副主席,丽江市政府市长助理(挂职),南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国企总经理、外企首席代表。
观点:价值网络任何成功的商业模式只要做到对客户的价值有所认识,然后自己又能够很好地以产品服务满足他,这就已经很不错。但是在今天,很多客户的需要是多重的,而满足他的能力是有限的,当一个企业能够把自己的力量连动起外部的客户需要的各种共同力量,形成一个价值网络,能够满足自己的客户的时候,这确确实实是非常有创新的意义,也有一个典范的作用。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蒋炯文
蒋炯文:博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中国国际商学院市场营销学系主任,曾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营销学系。专攻微观计量方法,包括竞争分析、消费者产品选择、新产品的设计及市场预测、消费者满意程度测量等。
观点:有效沟通市场营销学最终的目的是进行有效的沟通,消费者有需求,服务商希望通过营销将好的服务和产品送到消费者的手里。如何填补两者之间的缺口,需要通过各种营销的平台,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南京大学 成志明
现为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企联管理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企业管理咨询协会会长、南京东方智业管理顾问公司首席顾问。长期从事企业管理
的研究、教学、咨询和培训工作,在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创新、企业成长与企业再造、企业管理咨询等方面有较深造诣;出版《苏宁:成长的真谛》、《中外合资企业管理中的协调与控制》等管理专著9部,在《管理世界》等国内外杂志上公开40多篇。
观点:培养核心竞争能力培养核心竞争能力耗费的资金是惊人的,但是一旦培养成功,就可以为企业带来极大的优势,同时为行业竞争力设立更高的门槛。
中国人民大学 李永平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并同时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讲授“国际市场营销管理”、“市场营销与策划”、“品牌渠道建设与管理”等课程。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的培训、策划,市场开拓、战略设计等顾问工作,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企业市场工作实战经验。曾出版《市场营销学》、《市场凋查与预测》、《市场活动分析》等著作。
观点:消费者需要时尚、流行、感官的需求越是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奥特莱斯的生意越红火,主要是因为消费者需要时尚,需要流行、需要满足感官需求,但国际品牌的核心价值制约着其需求,这时,快速消费品以及奥特莱斯店能迅速得到消费者青睐,满足他们的需求。
长江商学院 孙宝红
目前为长江商学院市场营销教授、杰出院长讲席教授、国际项目副院长。孙宝红博士拥有丰富的公司咨询经验,服务过的公司包括PNC银行,Bell South,青岛啤酒和IBM公司等。在芝加哥大学、沃顿商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美国多所知名大学发表过演讲。此外,她还分别是美国市场营销学会和美国经济学委员会成员。
数码艺术学院这颗幼苗迎着国家大力推动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春风,在风霜雨雪中茁壮成长。
随着数字时代的渐趋成熟,中国已有1200所左右的高等院校开办了与数码艺术相关的专业,数码艺术教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先知先行的教育家已经踏上了探索征途。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院长仲星明教授即是从事这一探索的突出代表。他早在1993年就在南京艺术学院创办计算机图形设计专业,所指导的学生在全国首届大学生电脑设计大赛中一举夺得八项大奖,赢得国内同类院校的广泛赞誉。2005年创办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成为中国数码艺术教育的先行者。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坐落于上海大学嘉定校区,堪为目前规模最大、学科齐全的数码艺术学院。学院采用灵活的管理机制,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仲星明教授担任院长。五年来,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的成长凝聚了仲星明教授和他所率领的团队的办学智慧和辛勤努力。该学院是以现代数码科技进行艺术创作,集动画、新媒体艺术、音乐、文化经济等专业为一体的综合型艺术学院,学院依托上海大学综合性学科优势,本着可持续性发展科学观,坚持教育创新,与时俱进的原则,争创国际一流。学院探索新的办学模式,走国际化、开放型、显特色、创品牌之路,实现产学研联盟,逐步建立相关学科的研发工作室及学生创业、就业基地。从产学研结合到产学研的融合,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学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创优和创业的四创能力,培养既有一定研究能力,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社会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既具有艺术创造能力,又能掌握数码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行业领军式的人才。
学院的产学研联盟之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教学、科研、产业三结合的良好运行机制。“产”是指相关的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学”是指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学习,“研”是指理论研究与科研创作。五年来,通过纵向项目、横向项目与模拟项目的引进,相关的新知识与技能运用到了教学环节中,极大地提升了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产业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将成为研究项目的新课题,从而促进研究创作的升级。
目前,学院已在上海、苏州、常州等地建立学生培养基地,并在江苏吴江昊海影视动画公共平台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学院全新独特的教学理念造就了新型的艺术人才,创作出了独特的数码艺术作。在大型国内展览会上常常可以见到师生们的作品,其中一些获得了很高的荣誉。2009年学院首届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率达99%,研究生盲审通过率100%。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无疑,仲星明教授为中国数码艺术教育树立了一面旗帜。凭借一腔的热情,为实现崇高的教育理想,仲星明教授率领学院师生努力前行着。
人物链接:
仲星明教授:曾获“中国首批优秀包装设计师”、“中国建筑学会高级室内建筑师”、“国际商业美术A级设计师”、“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信息技术高级人才水平考试委员会委员”、“美国亚泰艺术研究院院士”等称号。
学术交流会是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提高学术研究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科研人员收集科研资料、发表和交流学术观点的重要渠道和途径。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关于学术交流年会开幕词开场白范文,给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学术交流年会开幕词开场白范文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学长学姐、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而睿智,交流是知识保持鲜活的法宝,交流则是学术不断创新的阶梯。很高兴能在这样一个美好的下午与大家相聚,共同探讨学术交流方面的问题。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到场的各位领导,他们分别是:--市海事大学研究生院的孙--副院长,--市海事大学研究生院刘--老师,--市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李--书记,
--市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研究生李--指导员。--市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专业邬--、--市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专业徐--、--市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专业李--学姐、--市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专业戴--学姐、--市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桑--学姐。欢迎他们的到来!
下面我们欢迎--市海事大学研究生院孙--副院长给大家讲话!
学术交流年会开幕词开场白范文2各位代表、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菏泽市首次微创外科学术会议,经过单县中心医院积极筹备,今天胜利开幕.会议将展示近年来微创外科领域内的临床实践所取得的新成果、新进展,对微创外科的治疗经验进行讨论,在此,我代表菏泽市医学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这次会议得到了市县两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对光临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名位专家、各位代表以及为本次会议付出努力的单县中心医院的有关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在我宣布大会正式开幕!
会议进行第一项,由请单县政府王效彤副县长到欢迎词.
会议进行第二项,由请市卫生局党委委员、助理调研员王群刚同志讲话.
会议进行第三项,由请菏泽市立医院副院长李建军同志讲话.
刚才几位领导做了重要讲话,对我们会议的召开和学科的发展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话不在多,直点精髓.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微创外科是一门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学科,它是多学科共同发展的集成,它具有创伤孝疗效佳、痛苦少、费用低等优点和优势,但对医院的要求较高,医院必须有精湛的医术、精尖的设备、开放的思想、优质的服务,才能开展好这方面的工作,单县中心医院远见卓识,不断引进人才、提高技术、购置设备,在微创外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我市微创外科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这次会议在单县召开是对单县工作的肯定,将对我市微创外科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微创外科分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微创外科一定能够顺利、快速、较好地发展壮大.谢谢大家!开幕式到此结束.
全体代表与领导到门前合影,合影后马上回来进行学术讲座.
学术交流年会开幕词开场白范文3上午好!欢迎大家莅临"----眼科学术交流会",会议期间为了维护会场秩序,确保会议的正常进行,全体与会人员请遵守以下会议纪律:
1、与会人员请在指定区域就座;
2、请关闭手机或调成静音;
3、会议期间保持会场安静,不在会场随意走动。
(10:00点开始会议,举行简单开幕式,介绍专家及听课代表。)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医学同仁及朋友们: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感受到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和同仁们对----眼科医院的一片盛情,首先我代表----眼科医院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作为----首家国家三级眼科专科医院,我们很荣幸承办这次的学术交流会,这对于我们是一次极为珍贵的学习机会。因为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了在眼科有着丰富经验,取得丰硕成果的著名眼科专家----两位专家为大家进行精彩的学术演讲,他们德高望重、着作等身,用我们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接下来介绍今天出席会议的专家:---、---、---、---;感谢专家们以及各位眼科学界的同仁们参加我们的会议!
由----眼科医院主办的"----眼科学术交流会",承蒙眼科学术界同仁的大力支持,现在正式开幕!
3、10:30分开始专家讲课。
专家和参会人员互动提问。
下面有请----著名青光眼专家---医师上台为我们进行题为《新图像技术指标在青光眼诊治的应用策略》的精彩演讲。感谢---医师带给我们的精彩演讲。下面有请著名的白内障专家---医师上台为我们做题为《眼前节OCT的临床应用》的精彩演讲。
感谢---医师带给我们的精彩演讲。
再次感谢----医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演讲,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两位医师。接下来,进入互动提问环节,请大家踊跃提问。
感谢大家的提问!为促进加强我院白内障专业和青光眼专业的临床经验及技术交流,下面由我院---为----专家颁发"----眼科医院促进临床医学进步"的荣誉证书,望今后两位专家能经常莅临我院指导工作及经验交流!有请----医师上台。有请我院---上台颁发荣誉证书!谢谢!
4、会议结束,组织讲课专家与我院领导合影留念,组织整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感谢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和同仁们来我院参加"----眼科学术交流会",----眼科医院祝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顺利,谢谢大家的大力支持!此次会议圆满结束!
接下来,请专家和领导上台合影!
学术交流年会开幕词开场白范文4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晚上好!今夜欢乐祥和,今夜高朋满座。在这个圣诞钟声即将敲响的神圣、庄严而又喜悦的时刻,欢迎您如约而至,莅临国际风筝都――山东潍坊!这里是山东省第六届口腔医院院长及科主任管理研讨会欢迎酒会现场,我是本场酒会特邀司仪,!
首先,向大家隆重介绍出席今晚欢迎酒会的领导有――
潍坊市卫生局
潍城区人民政府
潍城区卫生局
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山东省口腔医师协会会长、山东省口腔医院院长杨丕山;
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徐欣;
山东省口腔医院副院长赵华强;
聊城人民医院院长、泰山医学院口腔医学系主任张彬;
滨州医学院口腔系书记张连凯;
潍坊医学院口腔系书记宋书凯;
以及全省各地市口腔医院院长、综合医院口腔科主任等领导!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和嘉宾在百忙之中莅临鸢都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出席欢迎酒会的还有――
山东医大口腔医疗器材经销部总经理马跃;
山东鲁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刚等相关厂家领导!
承办方潍坊口腔医院代表潍坊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潍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潍坊牙科医院、潍坊卫校口腔医院等潍坊市口腔界全体同仁,向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现在,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潍坊市卫生局 局长致酒会欢迎词!
【局领导致辞。
谢谢!谢谢局长热情洋溢的欢迎辞!让我们同样热烈的掌声欢迎远道而来的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山东省口腔医师协会会长、山东省口腔医院院长杨丕山先生致辞!
【杨致辞。
谢谢,谢谢杨院长、杨会长!一年一度的我省口腔医院院长及科主任管理研讨会,是名副其实的齐鲁口腔界“群英会”。通过交流,互通有无、共同提高、增进友谊,促进整个行业良性快速发展,是我们共有的目的。今晚,无论新朋老友,都是同行;无论来自哪个地市,都有共同的语言。现在,我们掌声有请本次会议的承办方山东省卫生行业先进集体――潍坊口腔医院院长王鹏先生致辞!
【王院长致辞。
谢谢,谢谢王院长的精彩致辞!有机会请大家到位于潍坊胜利西街繁华地段的潍坊口腔医院做客!朋友们,上海鲁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在上海浦东注册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公司主要经营医疗设备的进出口,销售各类进口口腔科设备、耳鼻喉科设备以及消毒灭菌设备等。公司主要面向山东市场.现在,我们就来掌声有请山东鲁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刚先生致辞!
【邹致辞。
谢谢邹总热情的致辞!相信,在各级领导、各界朋友的关怀支持下,在各地一线口腔工作者的努力奋斗下,2010,齐鲁口腔界将再攀高峰,创造新的更大的辉煌!
好的,朋友们,接下来,我们举杯畅饮,在举杯换盏中增进友谊,在谈笑风生中加强合作。席间,我们特邀潍坊文艺界声乐、器乐领域的优秀演员为大家表扬助兴!特别预告一下,承办方潍坊口腔医院还特意的宴会的过程中设置了三次幸运抽奖环节,奖品丰厚实惠,请一定保管好您的入场券!
现在让我们来欣赏……
【文艺演出及幸运抽奖互动环节,根据现场情况及演员情况,即兴主持。约100分钟。结束语灵活待定。
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奖品 ;二等奖3名,奖品 ;三等奖10名,奖品 。
学术交流年会开幕词开场白范文5各位领导、各位收藏家、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金秋重阳,天高气爽。这天,由--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区粮食局、--区退休干部协会主办,--市乾元置业有限职责公司、--区收藏协会协办的“成春到收藏文集研讨会”,经过较长时刻的筹备,在--区文化艺术中心召开了。
应邀出席这天研讨会的,有:
--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杨正国同志;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薛万昌同志;
--区政协副主席孙万青同志;
--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区关工委主任刘廷文同志;
扬子晚报主任修改、作家、书画家陆华同志;
--市乾元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仰先同志:
有活跃在各条战线的收藏家、作家、秘书学家、画家、书法家、诗人、企业家、党群工作者和友人等;
以及来自《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东方生活报》、《今周刊》、盐城电视台、盐都电视台、盐都报道等新闻媒体的记者兄弟姐妹。
会议之前,向研讨会发来贺信、贺词、贺画或赠送花篮的单位和个人有(名单另附)。
在这天会议一开始,我谨代表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对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的光临,表示热忱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学习座右铭)
此刻,“成春到收藏文集研讨会”开始。
受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委员会葛绍林主任的委托,请--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刘廷文同去,代为宣读葛绍林主任对成春到收藏文集的讲评材料。
请--市政协文史委员会杨正国主任,对成春到收藏文集进行讲评。这天,杨正国主任不仅仅挤出时刻来参加会议,而且给到会同志带来了珍重礼物,每人一册市政协文史委和市文化局编印的《盐城馆藏文物》。为此,我提议:大家来一次热烈鼓掌,以表示感谢。(掌声过后)请杨正国主任讲评。【信息化研讨会主持词】信息化研讨会主持词。
请作家、书画家、《扬子晚报》主任修改陆华同志讲评。
请中国秘书科学联盟副主席、--市秘书学习并领悟副会长董汉庭同志讲评。
请作家、--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原主任邵玉田同志讲评。
请--区退休干部协会副理事长邵家宽同志讲评。
请--区粮食局党委副书记郑国春同志讲评。
请中国诗词学习并领悟会员、中国诗词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徐治先生吟诵祝贺成春到同志收藏家文集研讨会召开的贺诗。
请著名诗词家、中国诗词家联谊会会员吴树墀先生,吟诵祝贺成春到收藏文集之四《藏缘再续》出版的贺诗、贺联。
此刻,让咱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区政协副主席孙万青同志讲话。
作文还原语文学习的乐趣?
毋容置疑,作文提分显示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而不是字词语句等基础知识的简单记忆。
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何永康,对作文“升值”持赞成意见。他说,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是160分,另外加上40分附加分,所以作文提到70分是正常的比例。
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杨许波说,作文除了综合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外,其立意与选题又可以体现学生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目前大部分学生多为考试而学习,这就使本应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变得苍白而枯燥。作文水平并不是简单的记忆背诵可以提高,而是需要大量阅读和创作。阅读和创作在语文学习中最富有乐趣,从这个方面说,提高作文分值或许会让语文教育多一些乐趣。
反对者的声音主要来自对阅卷的公平性的疑虑
南京师范大学大一新生小汪说,作文考试主观性强,同样的文章往往见仁见智,评分迥异;考试的偶然性更大,一个考题肯定在适合一些人的时候会不适合另一些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毕业生昝红霞说:“作文分值加大,意味着其它单项分值将压缩。是65分、70分还是75分,最能科学地测评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问题值得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划一条杠杠。”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反对者的声音来自对作文阅卷公平性的疑虑。对此,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何永康认为,电脑和网络的使用大大降低了作文阅卷的误差。以江苏省为例,50多万考生的作文被统一扫描入库。由阅卷组指派的30多名素质过硬的阅卷老师,会对库中45到53分之间的作文进行抽查,主要拯救那些被埋没的优秀作文;10多名阅卷老师组成的另一个小组,对54到60之间的作文进行抽查,主要检查是否存在分值偏高的作文;对于36分及格线左右的部分作文,则由最资深的阅卷老师反复核对。“大概有三分之一左右能进入复查范围。对于单篇作文,我们实行背靠背打分。同一文章,如果分数相距悬殊,则在第三位阅卷老师给出的分数和与之接近的一个分数内确定最后的分值。”
专家:尽量写出自己的生活
尽管存在反对的声音,但是江苏很多中学的老师和学生开始关注如何应对升值后的高考作文。
“作文分值加大,更要认真抓作文。要提倡朴素的文风,要言之有物。尽量写自己的生活,写出自己的酸甜苦辣。”
何永康认为,在批阅考生的作文时,发现最多的问题是语法、修辞、结构等基本功不扎实。此外,对生活缺乏领悟,文章华而不实也是典型问题。这也反映出在语文教育中,部分老师和学生对作文抱有侥幸心理,认为练不练都是那么一回事。“提高作文分值,至少能让教师和学生对作文训练有足够的重视”。
黄遐是上海一所高考课程培训学校的作文老师,她建议日常的语文教学不要局限在课本之内,还可以从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出发。比如在台湾,周杰伦、罗大佑的歌已经进入了语文教材之中。此外,老师应教会学生善于把生活中的经历、所见所闻体现到写作中,还有提倡学生们多读报纸和现当代作家的文章。
黄遐还提到,高考阅卷老师还是用模式化的眼光来打分,所以老师向学生传授一些应试的写作技巧可以理解,实际上也不会对整体写作或文学素养积累起到副作用。“要想真正的提高写作能力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思考,而技巧只需要短时间的培训就能掌握,甚至在考试中还可以借此拿到不错的成绩。”
高考作文升值是一种趋势?
北京《新课程语文导刊》编辑陆鸿轶长期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她认为高考作文升值是一种趋势。
指导博士生论文答辩、逐行逐句批改论文……会议室里,三十多名嘉宾目不转睛地看着大屏幕,眼角挂着温暖的微笑。
他是我国会计学界的一代宗师,提出的受托责任思想、会计控制系统论、差异无序和不连锁观点、提高经济效益思想以及对中国会计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研究,至今仍是业界深入讨论和研究的课题。
他治学严谨、为人师表:做学术报告,至少要提前一星期准备,再把讲稿背下来;写文章前,要列出参考书单,扎实看完看懂,再表达成自己的想法,为学生言传身教,严格要求又爱护有加。
他学贯中西、通古察今,指出“天下未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常开列史学、古文字学、古汉语的书单,叮嘱学生“这些都能给做人和治学打好底子”。
他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首先提出高校会计教学的改革方案,将建国以来沿袭前苏联“老三门”的课程模式转化为财务、管理、电算化会计和审计学的新课程体系,还按照洋为中用的精神,大胆采用英文教材进行研究生教育。
他刚直不阿、忧国忧民,“常忍不住捅出其他人不敢说的话”,在上世纪50年代奋笔疾书“万言书”,向直陈当时党政工作和经济发展中的偏差和失误。
他履遭坎坷艰辛,始终乐观豁达、坚韧不拔,因“万言书”被错划,直到1980年恢复教学科研工作,在23年的劳作与批判中,坚信“假不覆真”。
他于己一生节俭,身后不建坟墓,在晚年时却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再发动子女,攒足1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
他淡泊名利、两袖清风,外出上课讲学不要报酬、不接受馈赠吃请、不接受旅游招待,还坚决要求将捐款成立的基金会定名为“勤诚助学”,而不是自己的名字。
他留下大量鸿文佳作,对现代和当代众多重大会计、审计问题进行实事求是和预见性的精辟分析。
在座的嘉宾均为当今会计、审计界造诣颇丰的专家学者,他们是师从杨先生的学生和曾经请教于他的同行。
“刚进学校时,看见一位老先生围着操场慢跑,最后一圈‘哒哒哒’,一定会听到突然变得急促的脚步声,那是他在发力冲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廖洪说,“听人们告诉我,这就是还没有摘帽的杨时展,天天傍晚要跑满6圈。”
“研究生阶段杨先生让我往当时即将重建的审计专业发展。结束后,国家重建审计系统,他力主培养更多的青年学者,推荐我为审计系统选拔的干部上课培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张龙平说,“为了鼓励时年仅28岁的我,杨先生为我打头阵。那是一次近百人的大课,他一气讲了两个小时,先介绍审计的基本概况和作用,再隆重推出我讲解其后的主要内容。杨先生那时70多岁,前一个小时,老人家坚持站着讲课,后一个小时体力不支才不得不坐下。”
“他总是站在自家的小阳台上,为学生修改论文。”会计学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会计学院教授郭道扬说,“看完后放一个星期,拿出来批改,再放上一个星期,批改第二次,文章结尾和段落旁满是观后感和修改意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院长罗飞,杨时展先生的第一名博士生。他动情地说:“先生给我批改过的作业、论文有几大叠,还有列出的书单,我一直当作文物一样珍藏。”“他任武汉市政协委员时年事已高,去政协开会坐公交,从不让学校为他派车。学生们担心他年事已高出行不便,他还要求我们出门办事尽量乘公交,不要浪费。”
“在母校时师从杨先生,毕业后至浙江任教。杨先生数次去信,让我继续攻读博士。因工作繁忙,一时犹豫不决。”浙江财经学院会计学院院长汪祥耀教授说,“杨先生再次写信,并特意强调坚持深造定会受益终身,让我最终下定决心。”
“毕业论文答辩前,他重病在身,病榻上仍然坚持看我的毕业论文,密密麻麻的批语中,好多字迹已是颤颤巍巍。答辩时,杨先生已去世,看着老师修改的论文,百感交集。”
原国家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办特派员、原武汉市审计局局长余秉立说:“二十多年前的审计系统还是一片空白,我们经常邀请杨先生去上课,他每次执意不要讲课费,在我们的再三要求下,才答应接受一次工作便餐。还有同行拿着自己的书稿向杨先生请教,相当部分之前素未谋面,他不论亲疏来者不拒。自己的学术、教学工作已经非常繁忙,就利用出差途中的空隙阅读批改,一页不漏,出差回来后准时将修改稿交给请托人,而他认为做这些纯属举手之劳。”
“杨先生离开我们10年了,可他的教诲言犹在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汤湘希教授说,“多年来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教室讲课,我总是保持着领带加衬衣的正式着装习惯,就是受老师的影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生导师许家林教授曾在本科求学阶段,聆听杨先生为会计专业本科生所作的一次全国影响极大的专题学术报告――“现代会计向传统会计的挑战”。
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祝贺2011届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并获得学位,祝贺你们即将踏上新的人生旅途!
看到数百位身着学位服的优秀毕业生代表,我脑海中自然浮现出同学们怀揣崇尚科学之心,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付出的点点滴滴。我仿佛看到研究生教学楼的悠悠课堂,仿佛看到硕博公寓的点点星光,仿佛看到你们苦读的身影和从事研究的执着。由此,我深深感受到北理工学子追求科学、崇尚科学的强大力量!
每年这个季节,校园中到处都有三五成群身着学位服合影留念的毕业生,我也多次被邀请加入到同学们的行列之中。由此,我感受到同学们对于母校的依依不舍,更感受到同学们收获科学探索成果后的喜悦。在同学们青春有志、满怀豪情,即将踏上新征途之际,作为校长和学长,我要深深地祝福每一位毕业研究生,并借此机会送上我的期望和祝福,这就是“用崇尚科学之心做人、做事、做学问,点亮精彩人生!”
一、以崇尚科学之心做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之人
同学们绝大多数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人称80后。媒体对于80后有许多评论,热点往往集中或最后落脚到这代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观点或褒或贬。作为一名大学校长和研究生家长,我经常接触80后。今天面对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同学们,我要肯定地说:“你们身上展现了独具魅力的朝气,展现了崇尚科学的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80后的青年人不仅是幸福的一代,还必将是成功的一代!”。你们在追求科学的日日夜夜中增长了知识,增添了强国富民的责任,增强了报效祖国的志向。可以说,追求科学之路使你们拥有崇尚科学之心,进而将塑造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之人格。
同学们应该引以为自豪的是,北理工的一代代杰出校友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欲做大事先做人”的榜样。在他们中,有李委员长,曾副主席,叶副主席等著名政治家;有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等老一辈著名科学家和工程师,有我国第一部天基雷达总设计师吴一戎院士等杰出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他们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在不同工作岗位上成长为国家栋梁。
刚才,我校杰出校友、北京大唐高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雪峰为我们展示了其精彩的人生。刘雪峰于1998年在我校光学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他怀揣着崇尚科学之心,长期致力于数据网络通讯和it终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凭借着过人的勤奋和优秀的人品,他带领团队将大唐高鸿科技打造成为目前国内it终端产品流通领域的领军企业。当代企业家有一个共识——“要做企业先做人”,并将是否有崇高的人格作为选人用人的第一标准。在此,我请同学们以刘雪峰等杰出校友为榜样,怀崇尚科学之心,揣凌云壮志理想,通过历练,做到像前辈般精彩。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塑造品格,凝聚力量,以崇尚科学之心做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骄人的成绩,成长为国家栋梁。
二、以崇尚科学之心做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之事
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所有北理工人始终牢记徐特立老院长的教诲: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七十载岁月峥嵘,延安精神薪火相传。延安精神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其精髓是北理工人追求科学的力量之源。希望同学们秉承延安精神的优良传统,以崇尚科学之心不断历练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之风气,严于律己,认真做事。
在此,我要向同学们介绍2011年首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我校软件学院院长丁刚毅教授。他1993年在我校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丁刚毅教授脚踏实地,认真做事。他率领团队成功组织建设了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成为国内该领域第一个省部级重点交叉学科。他带领团队发扬严谨求实的精神,克服无数困难,成功研制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全景智能仿真编排系统”、“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和联欢晚会数字仿真系统”,为这两次具有世界影响的国家重大活动提供了主要技术支持,受到国家表彰。
在北京理工大学,正是有了一大批“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教师和研究生,学校的科技工作水平不断提升。2011年、2011年,我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数量分别居全国高校第四位和第六位。今年,我校吴嗣亮教授等完成的某军用测量技术已通过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初评,成为全国进入公示阶段的三项顶级技术发明成果之一。在这些科技成果中,包含了许多研究生的贡献。在此,我要对同学们的辛勤工作和重要贡献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塑造执着,培养坚毅,时刻提醒自己“再踏实一些,再认真一些,再严谨一些”,以崇尚科学之心做好脚踏实地之事。
三、以崇尚科学之心做博大精深、严谨卓越之学问
古人将成才归结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今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读书求学问都应当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从自发到自觉的人生态度。追求真理的道路荆棘密布,但只要同学们有一颗崇尚科学之心,怀揣追求真理的信念,多读书、读好书,多思考,多研究,就会发现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都大有学问可做。
在此,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我校的优秀中青年学者,他就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创新团队带头人、自动化学院院长付梦印教授。他于1992年在我校自动控制系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在长期的工作中,他以追求卓越作为自己科学研究的标准,长期致力于组合导航与智能导航技术的研究,主持了该领域的多项武器装备型号和军贸研究任务,为国家高新工程做出重要贡献,获得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最近,他又获得第八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为我校教师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我相信,以付梦印教授为代表的我校研究生指导教师将感召和鼓舞年轻的北理工学子以崇尚科学之心在求知、求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拓宽做学问的外延,以崇尚科学之心做好本职工作的学问,这将是一份力量,是一份科学的力量,是一份伴随同学们一生的力量。
29日,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培训团队又迎来了全国46名教研员以及104名初中体育骨干教师。10月21日,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和紧缺薄弱学科初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开班仪式在北京教育学院博士园召开,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北京教育学院院长李方、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陈雁飞等出席了开班仪式。仪式由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潘建芬主持。
开班仪式上,北京教育学院院长李方致欢迎词,祝学员们培训期间学有所成,学有所获,且能学以致用。他指出,小学科要做大文章,并对体育艺术学院一直以来承担的各种培训任务给予了充分肯定。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陈雁飞作了“培训方案的构建与解读”,帮助学员们指明了培训框架,理清了学习思路。
150名来自全国的体育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培训课程涉及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拓展训练、体育教师科研素养的提升以及“无主题研讨”,主办方还为培训学员提供了观摩教研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确保学员在工作实践中的应用。比如到北京50中学分校进行初中武术教学研究课的听评课、北京石油附中观摩多种类型的初中体育常态课现场教学,在北京育英学校让培训学员异地做课、参与北京市东城区的“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关注学生课堂表现——新职教师展示”研讨活动等,让学员亲临教学、教研现场,体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员在参与观摩教学、听评课及研讨活动的过程中,与当地教研员、教师相互探讨,共同交流,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本项目以“体育与健康学科培训创新实施能力”为研修主题,聚焦体育学科培训创新核心要素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专题研修;培养一批能带动体育教研、师资培训的管理者和执行者,能正确引领、准确把握体育新课标实施、学生体质增强的开拓者和培训者。
培训采用三维一体学教研训、任务驱动专题研修、聚焦问题实践运用、注重质量学练的培训形式进行,将专家核心讲授与学员实际参与,针对性的提高培训的实效性,真正从思想上感受培训理念、提升学员职业能力。
(本刊记者李海燕/报道)
“国培计划2012”浙江师范大学高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特色——“职前职后教育”互动现场交流会
2012年10月25日下午,“国培计划2012”浙江师范大学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职前职后现场交流会在金华市第二中学报告厅举行。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何通海校长;浙江师范大学成人与继续教学学院吕关心副院长;首都体育学院教授、《体育教学》杂志社主任王子朴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敦务处科长刘燕飞等领导出席了交流会开幕式,浙江师范大学高中体育“国培计划2012”首席专家邵伟德教授主持了本次现场交流会。参加本次现场交流会的人员有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体育骨干教师、浙师大在校本科生、浙师大研究生等120余人。
首先,吕关心副院长对举办本次交流会给予充分肯定。吕副院长说,职前职后教育互动交流是浙师大国培计划“角色互换”模式的延伸与发展,是一种符合体育学科特色的创新模式。他指出,各位国培学员都是从全国各地精挑细选出的优秀骨干教师,是从教学一线走出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让国培学员对本科实习生展示的公开课进行现场评课与交流,不仅能使职前教师发现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他们指明今后前进的方向与目标;同时职前教师的公开课也为国培学员提供了一个诊断、交流、评价的机会,这个机会将有助于他们今后在年轻教师、新人职教师的“传、帮、带”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接着,王子朴教授对职前职后交流会给予了较高评价。他认为,这次国培学员层次高、素质高、学习积极性高,而上公开课的职前教师胆识高,能面对120余人的场面较为顺利地展示了自己的水平。对于本次互动交流会,王教授认为对于职前职后教师都是一个双赢的举措。
之后,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国培学员对本科实习生的公开课给予充分肯定及鼓励,并对实习生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技能、多媒体设备运用以及课堂气氛调动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
最后,浙师大高中体育“国培计划”首席专家邵伟德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小结。他说,本次展示的职前教师公开课是大学职前教育的一个缩影,同时,这个交流会对于我们反思高校职前教育的水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它不仅给高校职前教育提供了大量来自各省市教学一线的线索,而且也为高校职前教育水平做出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反思高校职前教育的课程设置、术科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邵教授还指出,这次交流活动对于职后教师的评课能力也是一个提升,他要求各位国培学员认真总结本次评课的经验,在仔细观察与记录年轻教师上课的基础上,善于提炼与汇总,从宏观、整体上把握评课的重点,这样才能对年轻教师的上课水平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也能对年轻教师有一个实质性的指导。
职前职后互动交流会采用的模式是:职前教师(本科实习生)公开课展示——职后教师(国培计划高中体育骨干教师)课后评课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学院;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2014年9月,总理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并作主旨演讲时指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次年3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是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之一,被写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自此,创新创业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一股新的全民社会热潮。
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责无旁贷,肩负着重要使命。如何贯彻落实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和要求,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具体操作中,各个高校由于自有资源基础和院校特色各不相同,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具体举措也是各尽其能。然而,笔者发现,通过设立创业学院这一枢纽型组织,来整合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制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统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体工作,成为近年来很多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共同举措。自2008年以来,全国高校已相继成立30多所创业学院,而且每年都有新增创业学院成立,目前拥有创业在读生近2000名。[1]不可否认,创业学院的设立对高校创业教育管理和研究,课程体系打造和实践服务提供等方面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然而,随着创业学院具体运行的进一步推进,一些深层次的瓶颈问题也随之凸显,并日益制约创业学院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发挥。本文试图在梳理高校创业学院运行机制和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创业学院实际运行中的困境与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
一、创业学院的运行机制和现状
(一) 组织架构
一方面,在机构设置上,多数高校采取了一种“非实体化”的运作方式,即“无形学院,有形运作”[1]。在这种组织模式中,创业学院并非独立二级学院或实体学院,其工作团队由学生处、团委、各学院抽调辅导员及非编人员组成,不设正式编制;经费上有专项经费支持,但挂靠在学生处财务户头;办公场地一般设立在学校行政办公楼或经管类学院。
另一方面,在领导配备上,几乎全部高校采用相同模式,即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或副校长任创业学院院长,副院长则设置多人,一般包括学生部(处)长,教务处长,研究生院(处)长,团委书记,经管学院院长等。另有个别高校也会设立专职副院长,主管学院建设和日常运行。
(二) 制度规范
各高校在创业学院成立之初会制定总章程或发展大纲,作为创业学院设立的纲领性文件。另有若干管理细则或管理办法,如《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创业课程培养计划》、《创业导师管理暂行规定》等,也对创业学院日常管理和运作起到规范作用。但总体来看,由于创业学院普遍的“非实体化”特征,各高校创业学院在制度建设方面尚不成熟,尤其缺少完备的长效化细则。
(三) 培养体系
几乎所有的创业学院在培养体系方面的操作和认同是一致的,即需要从课程培训和实操孵化两个方面来打造创新创业培养体系。
课程体系方面,主要依托经管类学院精品课程、大学生就业和心理帮扶中心团体培训拓展项目以及团委科技创新赛事资料等内容,通过开办“青年创业特色班”、“创业通识教育培养班”、创业者沙龙等培训活动,讲授创业知识,营造创业氛围。部分有能力的高校也会拓展海外培训项目和企业参观实习,为课程培养体系搭建更为直观的高阶通道。
实操孵化方面,高校创业学院现有实践抓手和模块主要有三项:创新创业系列赛事、校内创业项目运营(实训基地)和孵化基地对接。创新创业系列赛事是高校中最为常见和普遍的创业训练载体,学生们从团队组建、项目构建、计划书撰写、项目答辩等一整套流程中,学习创办企业的知识,模拟创业项目落地的全过程;向内创业项目运营是指针对学校现有的实训基地资源,有经营意愿的学生团队以招投标的方式竞标项目的运营权,获得运营许可的团队通过项目实操,感受项目运营的全过程,亲身体验创业实践;孵化基地对接是指由政府或学校联合企业出资,开设创业孵化基地,为有能力、有项目、有前景的创业团队提供办公场地、费用减免、风投引入对接等服务,助力大学生创业的最终落地。
(四) 师资队伍
创业学院师资队伍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依托各高校经管类学院而形成的专家型讲师团,二是各高校通过校外资源整合而形成的企业家创业导师。专家型讲师团主要负责校内创业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及讲授,内容涉及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企业运营、财务管理等方面;企业家创业导师的传授形式则更具多样化,包括创业沙、论坛、大讲堂、案例分析课、经验交流分享会等,且时间安排较为随意,并无定法。
二、创业学院发展的困境和问题
建国5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成果辉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贡献了大量各级各类人才。如今,我们已跨入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新时代,因而,教育理念的创新成为首要之义。我国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基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的不同,在教育的各个层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由于受种种复杂的社会因素及某些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我国的教育处于相对较落后的状态。笔者曾先后从互联网上查阅了多个国家的教育状况,并查阅了许多资料。认真分析了许多实际情况,初步形成对中外教育差异的一些看法。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学生入学的方式不同
中国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考试,而且很多是一卷定终身。考试本身并不坏,但一卷定终身不好。今天中国的高考制度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指挥棒,从某种程度上讲确实扼杀了许多青少年的兴趣与爱好。那么国外学生是如何进高校呢?以美国名校为例,一般要五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参加SAT考试,但考试压力不大,因为一年有7次考试机会,随你什么时候去考,也不管你考几次,直到你满意为止。二是高中实行学分制,至于你是三年学完还是五年学完都可以。三是中学考试的平均成绩要达到B。这不是一张考卷所代表的全部分数,即使你全部答对,也只能得50分。平时如果你做一个航天模型,玩一个能够遥控的风筝,也可以拿25分、30分,甚至对同学的帮助有时也会算分,这样综合起来看你是A还是B。四是考大学要推荐信,特别是要有个性的推荐信。五是学校个别面谈。这就是国外很多名牌大学的“五关”。另外,国外的大学实行淘汰制,宽进严出。有了严格的淘汰制,开多大后门都没用。如果你个人能力不行,即便是开后门进去,也是自讨苦吃,过一年你就得自动“下岗”。所以选择大学还是要与自己的能力相配。
2.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育策略和办学定位,对不同的学科也有不同的要求
纽约的服装学院、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都是世界一流大学,但各家的定位却不一样。不同的学校发不同的音,只有这样才能够奏出美妙的乐章。如果我们都往一个方面挤,就不能奏出动听的乐曲。同时,不同学科对学位的要求也不一样。一个好的高等学校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培养出多少硕士生和博士生。据统计,我国研究生的绝对数量已居世界第三,但最近某地出年薪16万聘请高级技工,却没人响应。所以,建立一个比较合理的高等学校结构,使之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并能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是非常必要的。
3.学校的内部结构不同
这一差异导致了学生培养方法上的根本不同。任何高等院校的内部结构都是纵横交错的,纵的方向是本科教学,横的方向是科学研究。不同的学校其内部结构是不一样的。国外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纵向简洁,横向丰富;但一流的高等职业学校纵向丰富,而横向简洁。我国的高校却趋于雷同。对复旦或者北大这样的学校来说,教学的方向不能多,但横向交叉学科、研究的机构可以多。但我国的高中生考入高校,往往被分入几十个不同的系、院,像被领到了一个个窄胡同里面,怎能培养出创新人才?世界上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都把广博教育放在培养本科生的首位,把专业培训放在次要位置。比如哈佛大学早就规定,学生入学后都要先学七艺,即文化、逻辑、修辞、几何、天文、数学、音乐,后又加上语文、人文、社会、自然。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就可以具备思考的能力、清晰沟通思想的能力、明确的判断能力以及能够识别普通性价值的认知能力,而学生分专业是大学二年级之后的事情。这种宽基础、宽专业的培养方式带来了与专业分得太细的培养方式全然不同的结果。例如,在哈佛医学院里就有许多本科学文科甚至学音乐的学生。这在我们这里,简直无法想象。4.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不同
在国外,很多世界一流的高校,例如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有很多教授的手下都有10个、20个研究生在拼命地干活。为什么他们这样拼命地干活呢?因为如果他们不好好干活,第二年就要被淘汰;如果努力干活的话,就可以看到自己未来的前途:第一,拿到大学的文凭,这张文凭的含金量是很高的;第二,能够参与世界前沿领域的科研工作。而我国的研究生呢?一方面,研究生的生活艰难。国家给予的研究生待遇偏低,在不少城市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这对于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研究生更显得不尽合理。另一方面,老师也不敢给他们出难题,三年保证毕业,出一个小题目做做,学生也没有多大的压力。这种状况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流大学不一定要有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哈佛、牛津、剑桥的房子都是很古老的。要创一流,在某种意义上要靠学生,让优秀的学生在杰出教授的指导下,在科学的前沿艰苦奋斗。
5.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
在世界上优秀的学校里学生的中心地位一直是不可动摇的。英国的一些著名高等院校成功经验之一,就是他们很早就实行了导师制,像牛津、剑桥,15世纪开始就实行导师制,使得每个学生都得到关心。“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用来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待点燃的火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把这火种点燃。牛津大学也有句妙语:“导师对学生喷烟,直到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苗。”每个人的火种是不一样的,需要靠同学的力量、靠家长的力量、靠教师的力量一起把不同的火种点燃。复旦大学物理系过去有一位学生书读得马虎,玻璃却磨得很好,老师就发挥他的长处,对他进行鼓励,并不因此限制他。这个学生毕业后,参加了我国最高级的天文望远镜的磨制,他头脑里的火种就这样被点燃了。人无全才,但人人有才,“学校的任务就是发挥学生的天才”。在“以人为本”方面的另一个明显不同是,在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投入比例上的巨大差异。1998年,剑桥大学的科研经费为1亿英镑,合13亿人民币;复旦大学当时的科研经费是1.3亿人民币,为其1/10。但是剑桥科研经费的90%是用在人员的工资上,仅用10%购买设备,而复旦的全部科研经费几乎全用在了仪器设备上。试想两校的设备费几乎相等,都有一个相似的实验室,两者的设备也差不多,但剑桥是从世界范围招聘人才,拥有11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两者的科研能力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当然就不一样。
6.师资的来源不同
我国高校的师资多数是学术型的,他们从学校到学校,很多是在同一学校里从助教做到教授。国外一流大学的教授很少“近亲繁殖”。哈佛大学的教授绝大多数是从世界范围招聘来的。对于社会科学、工学等应用科学,很多教授来自政府机关、企业部门。例如,耶鲁大学的工学院院长原是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商学院院长原是美国商业部长,就连原美国副总统戈尔也可以到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授。他们丰富的经历、与社会各界广泛的联系,为大学的教学、科研带来了非常珍贵的资源,他们能发挥一般教授无法替代的作用。在人们的眼光里,教授、院长的社会地位是很高的,从部长、副总统到教授、院长,一点都没有降低身份。
7.育人的环境不同
环境对人才培养十分重要。这里有一个例子,1953年出生的一个男孩,叫安德鲁·怀尔士,10岁那年,当老师在讲商高定理的时候,讲到了世界难题费马大定理,他开始对此着了迷,并立志搞数学。后来他在1985年成了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但是这以后,这个人突然消失了,学术会议也不参加,论文也没有了,别人说他是江郎才尽了。实际上,他埋头苦心钻研了9年,并终于在1994年破解了费马大定理,轰动了全世界。这个故事给我们的教育很大。第一,教师很重要。如果在这个人小时侯总是逼他考100分,不启发他的好奇心,能有这个人才出现吗?第二,要有一个宽容的育人环境。一个人能够9年什么事都不做,专攻世界难题,这就是环境给他的宽容!可见,为年轻人创造一个能激发兴趣、产生好奇心的环境,营造一个能够使其静心苦干十几年的宽容氛围是何其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