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

时间:2022-10-08 08:47: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陋室铭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陋室铭教案

第1篇

一、 积极应对,认真学习“和融语文”教学理念

承蒙徐飞老师关照,我欣然接受开课任务。但我对“和融语文”了解甚少,为了能顺利地完成这项任务,我与同行教师一起深入学习了“和融语文”理论知识,努力在我的公开教学中充分体现“言意共生、生命共振、道术融和、读写贯通”的主张。在磨课之前,我广泛涉猎名师大家的教案、课件,认真备课,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还好,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了自己乐不思疲的执著钻研,又吸取了同行的智慧,经历了三番五次的磨课,我真正认识到上好一节课就像是打磨一块美玉,只有经历无数次磨炼,才能使它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二、 精益求精,“磨”你千遍也不厌

磨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个艰苦、耐心、细致的过程。在反复磨课的过程中,语文组教师一次次帮助我,给我提出最宝贵最中肯的建议,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使我感觉到每一次磨课都是一次成长和蜕变。我一次次试讲,一次次修改,从激情导入到自主导学,再到拓展导结,甚至到每个问题、每句话,为了能呈现较完美的效果,我不断修改教案、课件,直至深夜,这其中的滋味有困苦与欣喜,有彷徨与希望。然而,这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虽忙碌但充实、快乐。

记得第一次备课,我力求面面俱到,搜集了大量的备课资料,感觉到捡到筐里的都是菜,什么都重要。结果第一次试讲,老师们指出了我这堂课思路不清、重点不突出;几处教学内容交叉出现,教学意图不明;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到位,没达到层层推进的效果;拓展延伸的题目设计不合理;课件过于随意、■唆等诸多问题,并且给我提出修改意见:根据学生的学情,教学环节设计得越简单越好。

于是,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大幅调整。可第二次观摩课后,从老师们的反馈中,我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整堂课都是预设好了的,老师干涉得太多,学生没有自主发挥的空间;而且教学思路依然模糊,课件篇幅太多等。修改重点是要琢磨怎样让自己“闭嘴”,把舞台留给学生。

第三次试讲,思路终于清晰了,学生也有机会读书、讲话了,而且讲得出乎意料的好。于是,大家又给我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比如应该用简练、恰当、亲切的语言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注意点评的艺术;写作背景最好以讲故事的形式放到课文归纳时介绍等。经过老师们的帮助,我从这些课堂细节方面进行了润色。

第四次试讲,我请初中语文特级教师胡春燕及吴淑敬等区内知名老师来听我上课。这一次课后,两位老师说我上课流畅,教态优雅,但该释放激情时也应洒脱一些;上好《陋室铭》就是要让学生多读、多说,学生要比我们想象的优秀;如果老师、学生都能融入课堂,都能感受教与学的满足和快乐,这课就成功了。

因此,我执教《陋室铭》,试讲了四次,每次教案、课件、试讲都努力做到精益求精、精细化,不粗枝大叶、随意化,每次都对“和融语文”有新认识,有新收获。这要感谢同组老师帮我把“和融语文”合理、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是他们帮我开拓思路,诱发智慧,促进反思,改进教学,我再从各个环节进行自我诊断,吸取大家的意见,把别人的教育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磨课中求得进步。

三、 坦然开课,努力践行“和融语文”教学理念

3月20日下午到别校借班开设公开课,自我感觉良好。

第一,始终把分层次诵读放在首要地位,并贯穿整节课。通过自由读、个人读、个读互评、老师点评、听读、跟读、齐读、背诵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知《陋室铭》的内容,感受铭文的音乐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同时,立足于文本,关注学生的需要,为学生答疑解惑、不断地指导学生朗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交流,真正达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

第二,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营造出了一种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和谐融洽气氛。课上,我大胆放手,启迪学生智慧,彰显学生个性,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让他们眼耳手脑并用,读议思演结合。同时,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大胆发问的习惯和能力。在疏通字词这个环节,我改变了以老师串讲为主的方法,而采用同学互相质疑、解答的方法,鼓励学生从书中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然后相互解答,对于重、难点我适当点拨、强调。

第三,能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比如在正式上课前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意在营造古雅的课堂气氛;在幻灯片中展现刘禹锡故居图片,意在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具有形象性;在听读、跟读时,配上动画图文朗读,意在给学生直观印象等等。

不足之处: 教学语言不是很简练,口头禅比较多;对学生的点评不是很精练,有时未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恰当的评价;多方式诵读和翻译耽误时间太多,以致延时5分钟;课文分析还不深入,拓展练习还未完成,整个课堂把控还不严密等等。

四、 总结反思,力求“和融语文”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

公开课虽已结束 ,但不管结果如何,重要的是整个磨课的过程让我明白了“和融语文”的教学主张。

第一, 要对文本有深层次的理解,着眼于文本的细节,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而我在平常教学中浮躁偷懒,不肯深挖教材,大多凭直觉经验进行想当然地理解,有时直接搬本参考书来备课,势必直接影响到我对文本的理解,甚至有时还借用别人的课件来上课。

第二, 课堂永远是学生的舞台。老师要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潜能才能不断得到发挥。因此,语文课教学应以生为本,更多关注学生的收获与发展,关注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真实情感体验,给学生留足自主学练的空间,教师只作适时点拨引导,而不能着重于自己教学技能的展示。“和融语文”教学捍卫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要重视课堂教学中激励评价的作用,努力创造活泼有效的和融课堂。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较少,所以导致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孩子越来越少,有些学生明明知道答案就是懒得说。通过这次磨课,我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其实,教师一句激励的话、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手势,都会给学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使他们上进心倍增,并以更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形成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并提高45分钟课堂效率。

第2篇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网络教学的优势在于:

1. 便捷。师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书本教育和学习的全过程,避免浪费时间。

2. 网络教学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优势的海量知识的储存和传播,以提供学习者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方式和进程。

3. 网络教学的仿真性使得师生之间的时空距离不复存在,教学内容通过声音、视频的同步传输使师生之间相互联系与沟通变得简单容易。

而Web2.0是不同于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的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意味着互联网的“可读”、“可写”和“交互性”更强。实践Web的成型的应用元素包括: Blog (博客,包含文字、声音、图像、视频,让个人成为主体)以及Wiki (维客)、Tag (网摘)、RSS (站点摘要)、SNS (社会网络)、Vblog(播客)、Webquest(网络探究)、Webservice(Web服务)、Bookmark(社会性书签)、Ajax(异步传输)等等。Web2.0提出的时间并不长,由于它以其互动、大众参与为主要特征,为传统教育的突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之道,因此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二、web2.0条件下,文言文教学探索中的实践案例

以必修二文言文《项脊轩志》为例,在web2.0条件下,文言文教学被注入了一股新力量。在教授这一课的过程中,就内容和形式而言,我有几点体会,现分作读、通、练、析四部分归纳如下。

读:研读文本,赏析品味是教读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自读,从自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借助网络可以搜索到很多音频资料,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创设出的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深情,甚至可以让学生将优秀的朗读音频资料上传。

通:对于本课的文言知识,我请同学自读自释,相互交流。这样设计是因为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明清散文比较简单,学生阅读困难相对较小,针对高考文言阅读为课外篇目,这时加强学生的自读能力的训练需要而设计的一环。从课堂结果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我提前从网络上下载了文中重要文言知识点的资料,结合教案将主要内容投射在白板上,白板此时能提供的就是文言知识点的展示。然后再将知识点粘贴在微博、博客上,供学生学习讨论,而学生便加入交互式文言教学过程。

练:在疏通了文意之后,我设计了当堂练习。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发现缺漏并及时补充上,以练代讲。而在这个环节里,学习文言文,提高阅读水平,需要的是能落到实处的训练,纸笔训练的优势就很明显。

析:本课的设计是从散文的文眼入手,向前后延展。“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学生找到并不困难,而且能够很容易的得出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以此为线索,首先向上延展。体现“可喜”之情的其实这里有三小层:小屋的修缮之乐,周围环境的美景之乐,轩中的读书之乐。而在这之前还有修葺前小屋的原貌之陋的描写,因而又以小屋的修葺为界分作了两部分,请同学分别概括了小屋修葺前后的特点。再请学生分析作者之喜。这时,白板就可以适时发挥作用,将同学们的总结投影上去,做一个实时课堂内容反馈。

而且,在web2.0条件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联系学生背诵过的《陋室铭》,体会作者的精神追求,学生就可以比较直观地进行对比学习。

三、web2.0条件下,文言文互动教学模式探索

1.在web2.0条件下,利用“酷盘”“讨论组”等类似的网络硬盘,上传下载同科组可以共享的备课资料等,对原本在网络互动教学中比较“靠边站”的文言文教学板块有积极的影响,教师可以在这块小小的领地互相交流,实现“互动”。

2.教学模式更新,但不要固定“模式化”。要构建多种多样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如web2.0条件下的网络互动教学模式,优化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并真正参与到互动教学中来。

第3篇

中图分类号:H09

文言文是中国语言文字发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是古代劳动人民思维的结晶,也是整个中华民族思维习惯、思维模式的最直接的体现。文言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更能表现出现代语文教育对古代优秀思维的继承和发展。《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不难看出,文言文教学在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有着密切的作用。

一、文言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在于一种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更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语文教师在传统文言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权威的代言者,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语文教师转,围绕着语文教材和教师教案转。这种以“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疑限制了学生主体意识和主动思维的发展,大大阻碍了语文学科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发展。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彻底地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狭隘、封闭的教学思想模式,要注重语言的发展尤其是文言文发展的规律,尊重语言的继承性、持续性和语言所具有的思想性,始终以引导学生为主,尊重传统与教学创新的统一,充分发挥个性化的文言文教学理念,这样才能使中学的文言文教学与素质教育、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与创新意识的独创性、开拓性、联想性结合起来,真正地发挥语文在重新建构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家园中的作用,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文言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学习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主体性学习,主要表现在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几个方面。独立性,就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独立生存、独立学习生活的精神。而自主性,应着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并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自主的学习,是一种研究发现的过程,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它和创新意识中所具有的最大特征—独创性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认识到主体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使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兴趣和独立的思维习惯,来激发由此而产生的创造性。文言的难度并不太大,学生完全可以在书下注解的帮助下,对原文的意思做出准确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还以标准译文的讲述为重点的话,显然会压制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机会和兴趣。因此在教学的策略和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自主性学习:引导学生借助多种形式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培育自主、合作、互动、探究性学习方式,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循序渐进地化解重点难点,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优化全程教学。如:对于文言意思的理解,可以通过个体自译,同桌对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对于章节的理解,可以通过学生自导自演的课堂短剧,也可以举办自由评说的课堂活动。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也大大增加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程度;教师从作断纹、作古获,埋诸土等方面进行发散思维的启发,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造假的喜剧、爱假的悲剧、助假的闹剧,从而得出有爱假的,才有造假的,根除造假,先莫爱假的结论。这样才真正地体现了主体性学习的宗旨,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了整个教学过程,主体性精神成了创新意识的独创性再现。学生在这堂饶有趣味的文言文课中,不仅学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语文知识,而且习得了语文的学习兴趣和相对独立的思维习惯。让学生自主进人文言课文的情境,领会其中的深奥之妙,并升华为一种领悟力和理解力,也许这正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开始。

三、文言文教学中深层次的文化拓展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条件

历史文化之所以深沉丰富,乃是因为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思想内涵有着巨大的力量。应该说,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经过历史长河冲刷而流传下来的作品,当然是思想文化的精华,至少是可以让我们去批判地接受的优秀遗产。而充分发掘出这些作品中的思想之美,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先秦的“百家争鸣”,各种学说莫定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基础,此后千百年来思想的发展更是无比丰富,对这些思想有一些初步的了解,能初步接受思想光华的照耀,是文言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反过来,文言文的教学应该重视深层次的文化拓展,从而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一个人文的环境。大量的古诗文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前人思想品质和道德智慧的范例:《陋室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境界,《爱莲说》所暗喻的精神追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展示的道德情操,《过零丁洋》所凝聚的民族气节;……凡此种种,都会对阅读者带来人格力量和思维模式的巨大震撼。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这种导向性的文化反省和思维开拓,这种对文化深层次的追求为培养创新意识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空间。只有在这种广阔的实践空间中,创新意识才有可能真正地在我们的思维中生根发芽,才能在我们的思维中发挥它积极的作用。可见,文言文教学中,文化的深层次拓展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条件。

四、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意识的翅膀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想象具有生动的再造性或独特的创造性。语文学科本来就有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想象力,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意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上片对月饮酒,下片望月怀人,上下之间,以空灵澄澈之笔勾对,于醇酒饮酌之间,清风朗月之景,神游于宇宙人生之际,不禁使人浮想联翩:你可以联想到日月光阴如梭流逝,也可以联想到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无限惆怅,甚至可以联想到李白以明月寄喜悦之情的诗句“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豪迈。学生对这种意境的个体化、具体化的想象,也就是其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再现。再比如学完《愚公移山》一课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当年的愚公村气候温暖而湿润,有大片的森林,还有大象。可是好几百万年过去了,沧海变成了桑田,今天愚公村的人们在干什么?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辉煌,又遭遇了怎样的挫折,让学生以《走进愚公村》为题,畅谈愚公村的今天。学生自然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畅想愚公村在新时期的蓬勃发展,还有学生谈到违反自然规律所受到的惩罚……这些无疑是想象力给了学生创造性的动力:在自由想象的同时,学生不仅陶冶了情操,净化了感情,而且创造性地开拓了思维。

第4篇

【关键词】培训;给力;科研;反思;正能量

新一轮“国培计划”又开始实施了,新“国培计划”本着“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的宗旨,创新培训模式和机制,有效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受到广大教师和各地的高度评价。此时此刻,我这位享受过“国培”福利的幸运儿,真是感慨万千。从2000年开始,我先后接受了三次培训:在东北师大接受了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在华东师大接受了辽宁省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培训,在北师大接受了新课程教研员高级研修班培训。培训让我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还引领我走进缤纷的改革世界,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风范……培训后,我加快了专业成长的脚步;改善了专业生存的状态;获得了专业发展的机会。总之,培训真给力,让我增加了正能量。

1 培训后不懈的教育科研。能加快专业成长的脚步

2000年,在东北师大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这次培训,把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从一般科研方法学起,遵照需要、科学、创新、可行的原则,选择研究课题,学会了一整套从发现问题、确立课题到收集处理材料、实施设计实验、形成科研成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自身的理论、道德素养、专业文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发现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培训后不懈的教育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的工作就其本身的逻辑、哲学基础和创造性来说,本来就不可能不带有研究因素。教学离不开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研究内容来自教学实践,研究成果又能够有力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参加教育科研有利于自身更快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素养,有利于创造力的发挥。不懈的教育科研,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下面两点:

1.1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十三年来,我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十余项。通过确立课题,关注现实问题,有目的地了解、收集、分析各种新的教育教学现象和教育经验。通过课题研究,把零散的、经验的、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系统的、理性的、科学的层面上,使教育教学工作始终能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通过思考写作,促使思路清晰流畅,站在更高的层次看问题、做事情。不懈的教育科研,加快了自身专业成长的脚步,我由一个教书匠成长为锦州市专家型教师、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五一奖章”获得者、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教育科研工作者、特级教师、研究型名教师、优秀教师。

1.2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教育科研的立足点在于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着眼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入点在于以所教学科研究为主,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我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教育科研等活动,以教学质量作为立足点,认真研究问题,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比如,我以科研处主任的身份依据裴斯泰洛奇的教育理念,主持校本科研项目“基础陶冶理念推广性研究”,将儿童自身所具备的能力,用与之相适应的方法引导并发展学生的品格教育,在学生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学校连年获得中考的好成绩,并在高分层占据一定的优势,2010年我校有两名学生考进全市前六名,2009年有4名同学考入全市前10名,我任课班级的语文成绩名列全校第一。就是因为我们让教育科研走进了课堂,让教学插上了科研的翅膀。我校因此被命名为“辽宁省科研兴校百强校”。2013年本课题通过了省级验收。

2 培训后强烈的反思精神,能改善专业生存的状态

2003年―2006年,我接受了为期三年的辽宁省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培训。其中在华东师大集中学习15天,国内考察15天,青海支教15天,欧洲考察15天。这次培训,开阔了视野,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所长进。尤其是近距离地聆听了叶澜教授的讲座,激发出自身强烈的反思精神。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教育家,但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教育家,作为教师,如果只是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由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决定着自身的职业生存状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强烈的反思精神,也是改善教师专业生存状态的一种有效手段。

我的具体做法是:

2.1 树立正确的反思意识:通过不断反思,自我觉察能力和自我反省水平得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获得不断发展。可以说,反思是教师将这节课的某个教学事件的反思插入到相关的教学环节中,通过诸如“我做了什么”、“有什么不足”、“哪里成功了”、“哪里效果还不够好,下次再教时应该如何改进”、“我的专业任务完成的如何”等心理描述,对实际教育教学进行感受和体验,发现教育中的问题,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的思想、行为、价值观、态度和情感,重审自己从事教育教学的思想依据,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最后,在实践中检验并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对教育实践不间断、不断升华的反思,最终促使教育实践能力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从而改善了教师专业生存的状态。

2.2 讲究科学的反思方法

(1)记周记。周记是对实践以及实践反思的及时记录。当我重读几个星期以来的周记时,这些基于日常行为的反思为我洞察自己的个人知识提供了帮助。我们科研处为全校教师印制了美观的周记簿,科研处定期检查中发现,每位教师都对此高度重视。

(2)讲故事。讲故事这种有用的反思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自我反思。当我把故事写成后,就与自己的徒弟、同事一起分享故事。我让阅读者针对这些故事提出一些问题,以便获得相关的学生观、教材观、教学观。2011年,我与校长、书记收集整理全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叙事、教学设计等,共同主编了《潮平两岸阔》一书,已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在锦州地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3)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教师在每天的教育教学中都会碰到一些有价值的事情,那些教学实践的火花正是提升自我最有价值的素材。我坚持做到课前对过去经验进行反思、课中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课后对经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及时记录下来,写出较高质量的反思性文章。培训以来,我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公开发表文章30余篇。2012年《郭寻梅教坛耕耘录》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3 培训后丰富的教学实践,能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

2009年11月,我以锦州市兼职研究员的身份,在北师大参加国家级新课程教研员高级研修班培训,此次培训后,我在锦州市语文界的地位又提高了。

3.1 多次的培训经历,让我成为锦州市的“名师”:“竹高千尺因有节,梅香四野为凌寒。”三次培训,使我的课堂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添了些空灵,多了份意韵。我获得了同行、学生、家长一致的鲜花和掌声。

培训后十余年,在全地区各级教研会上作示范课20余次,指导同行上好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担任锦州市兼职教研员,2009年,两次在本地区语文教研会上作课,其中《给儿子的一封信》一课,被专家认定为优质示范课,《茶馆》一课,成为戏剧教学的样板课。先后有多所学校邀请我去上示范课,四中、七中、十三中……2011年,在锦州市第七中学我以一节《湖心亭看雪》再次博得了满堂的喝彩。2001年以来,接连的几节公开课,均获得省级优质课奖:2001年《我的叔叔于勒》、2002年《春》、2003年《陋室铭》、2005年《家》、2010年《茶馆》、2012年《卖油翁》……在这些经典的文章里,我演绎着自己的真情、抒写着自己的感受。每每讲到,教室里唏嘘一片。于是不知不觉中“煽情派”成了我的代名词。2010年,在辽宁省初中语文学科双优评选活动中,我执教的《给儿子的一封信》一课,又荣获辽宁省优秀课一等奖。

3.2 多次的培训经历,让我成为辅导讲座的“学者”: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发挥国家级骨干教师、辽宁省拔尖人才的辐射作用。2006年,随省拔尖人才考察团到欧洲考察,汲取适合中国教育的营养;随省学术报告团到青海支教,帮助西部教育同行提升改革意识;2001年以来,多次应约去渤海大学任客座教师,传授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信息;多次撰写作文辅导等材料,在腾龙网站上公开发表;主编、参编校本教材等书籍21册270余万字。

在各级教研会上作科研、教学指导专题讲座:2002年《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05年《文言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2008年《搞好校本教研,提高复习质量》、2010年《九年级作文教学探讨》等36场次。仅2009年以来,在全国发行的《语文报》上发表文章30余次。可以说:为锦州振兴,为锦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