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交通银行扶贫工作计划

交通银行扶贫工作计划

时间:2022-04-04 15:55:06

交通银行扶贫工作计划

第1篇

履行政治责任 发挥行业优势

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党委把定点扶贫作为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在扶贫事业中,要坚持政府主导,积极发挥金融企业行业优势,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扶贫攻坚工作;要体现精准,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对接项目、精准对接到户、精准对接到人。”交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牛锡明如是说。

近年来,交行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效,实现了“三稳五聚焦”。“三稳”即“全行金融扶贫稳步推进、总行定点扶贫稳中有进、分行定点扶贫稳而有序”;“五聚焦”即聚焦“顶层规划、政策融合、项目精准、协调推进、舆论宣传”五大方面。

2016年,交通银行帮扶的甘肃省天祝县减少贫困人口1.17万人,圆满完成当年目标;其他两个2015年新增的扶贫点山西省浑源县和四川省理塘县也分别减少贫困人口7500人和4057人,如期完成当年目标。

履行社会责任 着力改善民生

在定点扶贫工作中,交行不搞用钱“砸形象”,也不搞多点开花,而是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中心,发展公益事业,解决民生问题。

――针对中小学生,交行积极与中小学开展联建活动,为甘肃省天祝县引进网校教学平台,累计向岔口驿村捐赠二手计算机115台;兴建达隆路交行大桥,解决3所学校师生长期绕路而行的问题。

――针对贫困毕业生,交行推出贫困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计划,通过党员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打通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利益联结途径。

――针对贫困农牧民,交行开辟了以特色产业扶贫为抓手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特色路径。从2007年起,交行在天祝援建蔬菜温室1790座,养殖暖棚630座,使9个贫困乡镇2420户贫困户有了可靠、稳定的产业。

――针对偏远农牧区群众,交行投入200余万元,新建了天祝县第二人民医院住院部综合楼,并配套医疗办公设备,培训医护人员,解决了远离县城140公里外的3个偏远乡镇近3万名农牧民就医远、看病难的问题。

履行经济责任 变“输血”为“造血”

作为百年民族金融先锋,交行将履行经济责任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帮助扶贫对象由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实现引资、引智、引制的“三级跳”。

引资。交行每年都留出扶贫专项资金全力支持精准扶贫。2 0 1 6 年,全行扶贫捐赠总金额1777.74万元,实施扶贫捐赠项目近200个,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近万人。此外,交行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模式,以设立专项扶贫基金的形式向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等提供融资支持,扶贫基金总规模超过700亿元。

引智。交行积极向各扶贫点选派优秀挂职扶贫干部,为贫困地区提供智力支撑。2016年交行总分行共选派扶贫挂职干部和第一书记57人。扶贫干部通过上党课、座谈会、入户访问等形式,对贫困群众进行思想观念培训和致富技能指导,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热情。

第2篇

2013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中央金融团工委在甘肃组织开展的“送金融知识下乡暨教育扶贫捐助活动”。记得那次活动,夏雨如伴,在和政县,我们入校园,走农户,下田间,忙碌了一整天,七月天里,身上却感觉非常凉爽。晚上回到县城,在政府招待灶吃晚饭过程中,为了表示谢意和宣传当地文化,主人安排了一对年青“花儿”歌手为客人演唱了几首当地民歌,优美动听的歌曲让我对和政县留下了深刻印象。没想到,两年多后,2016年3月底,组织派我来和政县挂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任期两年,使我与和政县有了第二次缘分。

和政古称“宁河”,隶属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地带,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交汇地区。和政县辖6镇7乡,总人口21.39万人,目前尚有贫困人口2.38万人。

对于和政,我们金融部门并不陌生,早在2001年,中国金融工会就在和政县南阳山流域投资540万元,营造会员林10153亩,如今这里林木郁郁葱葱,效益凸显,在当地干部群众中传为佳话。

当得知挂职和政的消息时,我的内心并没有太多的犹豫,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在这项必须完成的任务面前,每个单位、每个人,都必须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既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考验。

当然,我也想了很多。部队的磨炼、金融工作的历练,使我并不惧怕任何困难,但如何开展扶贫工作,如何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既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也能让群众切实感到生活的变化,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我在心中想了又想,也做了一些设想和准备。

2016年3月30日下午我正式到和政县报到,至今已在和政工作了一个完整的春夏秋冬。初来时,首先遇到的是“语言关”,当地特殊的发音规律,一时半会儿让我反应不过来,尤其在走访调研时,也因此闹过一些笑话。为了克服语言障碍,我抓住一切时间与身边的同志聊天,有意就一个问题翻来覆去交流,从中迅速掌握发音规律。其次是“生活关”,初来高原地区的人,睡眠轻、容易醒,非常影响工作,同时当地饮食荤食多、口味重,很不习惯,我便开始调整生活习惯,加强锻炼,也服用药物调整,很快适应了当地自然环境和饮食习惯,过了“生活关”。

初来和政,我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基层调研、走访,虚心向当地干部群众学习。按照了解县情、熟悉项目和梳理思路基本调研目的,我走遍了所有已实施的对口帮扶项目地,了解项目实施效果。当地群众、乡镇干部、学生教师、民营企业家、当地金融机构负责人、政府同僚都是我学习的对象,围着火炉交谈,沿着田埂聊天,面对面地畅谈,心贴心地交流,使我了解到很多情况,学习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比如,康乐县一位著名农民企业家,我请教他农民脱贫致富的招数,他告诉我要先带着村干部、阿訇,到外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和思路。又如,有位银行负责同志向我建议,希望政府不要参与农村金融业务过多,还是专业人做专业事好,令我思考很多。还比如有位县级领导提醒我,要重视村级党支部建设,发挥贫困群众的积极主动性,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渐渐形成了“围绕总体思路,突出优势重点,做实帮扶项目”的基本工作思路,利用好金融帮扶优势资源,强化金融扶贫支撑,实施好帮扶资金重点项目。

一次次地走访、调研,既使我对当地的贫困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帮扶工作有了更理性的把握,也使一线扶贫工作情况不断向上得以反映。

在和政县确定为中国银监会定点扶贫县后,从总会机关到省州派出机构,每年都会开展实地调研,深入农村贫困家庭察实情,与县、乡、村三级干部群众议对策,详细制定帮扶规划和实施方案,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努力实现脱贫致富。多年以来,中国银监会已向和政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和实物折合超^3000万元,先后选派4名干部挂职和政,实施完成40余项帮扶项目。仅我到任后,中国银监会总会机关、省、州银监系统先后来和政调研不下10次,银监会定点扶贫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银监会系统2016年定点扶贫工作要点》和《银监会系统2017年定点扶贫工作要点》,安排具体工作几十项。2016年银监会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开展教育扶贫项目,协调组织数家金融机构和全国金融青联第六跨界别组等组织开展帮扶对接活动,落实直接帮扶资金562.5万元,实施了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干部培训、教育帮扶捐赠等一批帮扶项目。

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定点扶贫要结合(帮扶单位)自身特点和优势,因地制宜制定帮扶规划和实施方案,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银监会作为银行监管部门,协调保监会、甘肃省人民政府2016年12月14日联合下发通知,将和政县作为全国普惠金融试点县,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支持和政金融扶贫。2016年12月28日,新成立的和政神舟村镇银行如期开业,这是发挥金融部门政策优势,开展金融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筹备期间,我积极协调政府各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开业后多次与机构负责人共商业务发展之策,亲自带队赴外地取经学习。开业5个月以来,在全省同批核准成立的3家村镇银行中业绩最佳。目前,和政县已有7家商业银行、5家保险公司,春夏秋冬在13个乡镇的122个行政村为群众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农村小额信贷是“三农”金融的重要补充力量,我的前任、银监会在和政县挂职的杜伟副县长在2013年将中和农信引进和政县,为当地农民群众享受到便利的普惠金融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一线信贷员整天活跃在太子山下千家百户,和农民朋友以心换心,不抽群众一支烟、不喝群众一口水,不拿群众一分钱、不收群众一份礼,干干净净做业务,近年来业务持续高速增长。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引导群众学会科学的技术、技能,才能激发他们摆脱贫困的信心,找到发展致富的路子。新庄乡将台村是和政县计划2018年脱贫的一个贫困村,位于平均海拔2330米的山顶,贫困人口56户252人。1996年前后在山顶建立一个气象炮台对将台村来说算是一件划时代事件,从此少受冰雹、雪灾之苦。中国银监会把将台村确定为帮扶重点,我到任后,十上将台山,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与乡党委、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书一起商量,完善村支部“一路二房三业”的规划。目前将台村的道路已修到巷,银监会投资165万元援建的村委会和村民文化广场9月完工,今年计划投入110多万元完成入户道路、硬化院落、修建路灯和危险地段护坡等项目,基本确定中药材种植、草鸡养殖、优良肉羊养殖三大产业,计划投入30万元支持产业培育和发展,计划投入15万元帮助村党支部建设。新庄乡王书记说:“将台村装上路灯,白天太阳照,晚上有路灯,就全天候‘亮’了。”路、电、水、房等基础完善后,扶持群众搞好产业,脱贫就真的有望了。

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我们积极协调对接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系统性对和政县教育扶贫做出规划,签订了《中国银监会和政县教育扶贫公益基金项目协议书》,2016年对和政县40名2016年考入二本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补助23万元,对44名贫困乡村教师补助资金44万元。2016年9月,协调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为和政县新庄乡新庄学校捐赠40台电脑及880本图书及大量文体用品,投入4万元为和政县陈家集乡宋家沟小学和新庄乡将台村小学留守儿童增建“七彩小屋”两间,累计建设“七彩小屋”7间。协调银监会消费金融部与VISA真爱梦想基金会合作向和政县增加教育援助项目学校1所,累计在和政县8所学校实施。

2017年3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来和政拍摄中和农信小额贷款纪录片,拍摄间隙,我向记者们介绍了和政的“花儿”,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大家七嘴八舌建议纪录片中加个歌唱“花儿”场景,把小额信贷业务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起来。虽然不知道这个建议会不会采纳,但我闲下来再回想这事,还是把《上去个高山望平川》这首改了改,记录下来:

(男)上去这高呀山

哎咳哟望呀平了川

平呀川里哎咳有呀

一朵哎呀牡丹

看去这容呀易哟呀

哎咳哟摘去呀难

摘呀不到哎手呀里呀

哎呀枉然

(女)上去这高呀山

哎咳哟望呀平了川

平呀川里哎咳有呀

一朵哎呀牡丹

看去这容呀易哟呀

哎咳哟摘去呀不难

一呀起奔那致富路呀

第3篇

8月30日,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应邀出席“2014年中国低碳发展战略高级别研讨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呼吁各方加大对贫困地区低碳发展的倾斜力度,把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等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司长苏伟主持开幕式。

刘永富在致辞中说,低碳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推动低碳发展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各国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低碳发展的方式与途径不可能完全一致,要从本国实际出发,按照“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承担相应责任义务。

刘永富强调,要坚持低碳扶贫促进低碳发展。他说,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生态文明方兴未艾,低碳发展正当其时,关键是要抓住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贫困地区与生态环境脆弱地带高度相关,贫困人口与生态环境脆弱区地理空间分布高度一致,贫困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高度敏感区和重要影响区。扶贫开发要坚持低碳发展,推动贫困地区在减贫过程中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扶贫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6亿多人口的脱贫。但是,从根本上讲,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贫困问题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尽快解决贫困问题。

一是要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贫困地区转变发展方式。要按照精准扶贫和低碳发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贫困地区、扶贫对象的低碳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推动低碳扶贫成为共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在贫困地区加大对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等支持力度,扩大工程规模、加快实施速度、提高补助标准。国家低碳生态补偿机制要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贫困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的考核,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二是要打造扶贫工作品牌,创新扶贫项目设计理念。针对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村级道路、饮水、电力、危房改造、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文化、卫生及特色产业等瓶颈问题,重点打造雨露培训计划、扶贫小额信贷、扶贫移民搬迁三大扶贫工作品牌。通过技术推广和特惠金融支持贫困农户发展低碳生态农业、低碳生态旅游及碳汇产业。通过雨露培训计划,帮助贫困地区新生劳动力提高职业技能、拓展就业渠道,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生态承载能力弱、资源开发过度的贫困地区,实施扶贫移民搬迁,缓解人地矛盾。扶贫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都要贯彻低碳扶贫的要求,实施种草、养畜、有机农业、乡村旅游等环境友好型扶贫增收项目,推广太阳能等贫困地区简便实用的清洁能源新技术,支持杂交植物等科技扶贫技术开发。大力开展社会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汇聚社会各方面智慧,充分依靠科学技术,努力探索低碳扶贫新途径,共同向贫困宣战。

三是要完善碳汇交易机制,拓展低碳扶贫领域。建立有利于贫困地区的碳汇交易平台,完善碳汇交易机制,把贫困地区的环境效益与贫困农户的经济利益有机联结起来,充分激发贫困地区发展碳汇产业的内在动力和巨大潜力。企业可以通过前期参与开发、后期购买碳汇等方式,既为自身开辟新的发展增长点,同时也帮助贫困农民得到碳交易收入,推动扶贫工作与低碳发展有机结合,实现双赢。

四是要深入发展研究,积极推动低碳扶贫。近年来,国务院扶贫办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美国环保协会等合作开展低碳扶贫相关专题研究,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美国环保协会北京环交所合作在四川等地开展低碳扶贫相关项目试点,形成了一些理论成果,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深化低碳扶贫研究,要重点加强扶贫减排项目的区别研究、成本研究、风险研究和模式研究,努力探索适应不同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扶贫减排模式。积极推动低碳减排和扶贫结合的试点,不断探索低碳扶贫的新途径、新模式,把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会议期间,刘永富还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进行了会谈,就双方进一步合作,开展低碳扶贫试点,促成扶贫开发政策与低碳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广泛共识。

第4篇

残疾人扶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目前,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残疾人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已经初步解决温饱的残疾人,多数仍处于不稳定状态,极易返贫。残疾人由于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重,扶持难度最大。

进一步解决贫困残疾人的温饱,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进而步入小康,关系到国家扶贫工作的全局,是贯彻邓小平同志共同富裕伟大构想和xx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目标的重大举措,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将残疾人扶贫作为全国扶贫开发的重点之一,明确要求:“要重视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把残疾人纳入扶持范围,统一组织,同步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也对残疾人扶贫提出了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残疾人的关怀,对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重视。

为了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做好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制定本计划。

一、任务目标

尽快解决贫困残疾人的温饱问题,继续巩固已有的扶贫成果,提高贫困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缩小贫富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十五”期间,扶持120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尚未解决温饱的基本解决温饱,初步解决温饱的稳定提高经济收入。

二、基本方针

1.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各级政府加强对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领导,把贫困残疾人纳入扶持范围,列入工作计划,加大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

2.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残疾人扶贫,通过“帮、包、带、扶”等多种形式,扶持贫困残疾人。

3.坚持扶贫开发到户到人。以增加贫困残疾人户经济收入为目的,针对残疾人特点,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方式扶持到户到人。

4.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残疾人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途径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要求,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扶贫工作,把残疾人扶贫纳入扶持范围,统一组织、同步实施。

贫困地区:国家扶贫重点县的中心任务是扶贫开发工作,集中了中央和地方的扶贫资金,有逐级分解的扶贫计划、完善的扶贫工作体系、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切实把贫困残疾人纳入其中,各项扶持措施真正落实到残疾人贫困户。

其它地区:国家扶贫重点县以外的地区,贫困人口多数是残疾人,扶贫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残疾人的温饱。这些地区,当地政府要针对残疾人特点,制定计划,安排资金,开展残疾人扶贫;同时,中央将继续安排扶贫资金支持这些地区的残疾人扶贫。沿海发达省市,残疾人贫困问题主要由当地政府负责解决,要根据贫困残疾人数量和实际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当地贫困残疾人,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四、资金

国家扶贫重点县的残疾人扶贫资金在当地的中央和地方扶贫资金中统筹安排,并视情况予以优先考虑和支持。其它地区,国家继续安排和增加残疾人扶贫专项资金;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对残疾人扶贫的投入。

1.xx至XX年中国农业银行继续安排康复扶贫贷款,主要用于国家扶贫重点县以外地区的残疾人扶贫。康复扶贫贷款在农村扶贫开发贷款中安排,年度计划数额由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农业银行、中国残联共同协商,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定。农业银行根据确定的康复扶贫贷款计划,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后自主下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地根据残疾人扶贫开发规划和项目安排资金。康复扶贫贷款在确定的贴息期限内,执行人民银行规定的优惠利率,优惠利率与基准利率之间的差额由中央财政据实补贴。

2.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加大用于残疾人扶贫的资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重点用于贫困残疾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残疾人实用 技术培训。

3.积极争取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其它经济组织和个人对残疾人扶贫的支持,通过募捐机构划拨、社会募集、各界捐助等途径筹措残疾人扶贫资金。

4.扩大与国际社会在残疾人扶贫开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国际社会对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帮助和支持。

五、方式与措施

第5篇

3月8日,中国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党委班子带队赴黔西南州贞丰县,与黔西南州人民政府签订银政合作协议,并现场进行扶贫捐赠。

“精准帮扶”

形成常态化帮扶机制

为助力黔西南州早日打赢脱贫攻坚战,“十三五”期间中国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将围绕交通、水利、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美丽乡村、城镇公共设施等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目前已梳理出重点支持的项目达100余个,今年前两个月已审批落地近30亿元。

贞丰县是全省脱贫攻坚任务较为艰巨的县份,同时也是中国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的定点扶贫对象。为进一步做好对贞丰县的精准帮扶工作,该行按照省委组织部的安排,前期选派了相关同志到贞丰挂职,同时由相关领导带队到贞丰县小屯镇和集贤村进行实地调研,结合自身优势和区域实际,制定并不断完善切实可行的扶贫帮困计划,形成“真扶贫、扶真贫”的常态化精准帮扶工作机制。

在此基础上,中国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还对贞丰县开展了一系列的捐赠帮扶工作,向贞丰县慈善总会捐赠50万元,组织省分行机关员工向集贤村爱心捐赠5.5万元,向贞丰县集贤村、集贤小学分别捐赠1个图书室,向贞丰县小屯中学捐赠1个电教室等。同时,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等加大支持力度,对贞丰县布依古镇项目建设贷款支持6亿元,并联合平安证券、平安财险和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与贞丰县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创新支持手段,以“融资+融智”服务模式实施科学扶贫、精准扶贫。

“授人以渔”

增强帮扶地区发展能力

除在资金上进行帮扶支持以外,中国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还着力推动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最终解决“扶而难脱”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甄选出贞丰县熊大妈食品厂、贞丰县顶・椒业有限公司、贞丰县下江黑猪农民专业养植合作社等涉农企业进入工行融e购电商平台,帮助当地农副土特产品进行线上营销,助力“黔货出山”。

同时,以通村油路建设、特色旅游业、移民搬迁安置等项目为切入点,筛选当地符合条件的大中型项目,积极做好融资准备工作,做到项目成熟一个报审一个。目前进入实质性报审阶段的项目有6个,拟融资额26.56亿元,力争在今年二季度实现部分投放,并给予此类贷款执行优惠利率。此外,针对当地涉农企业和贫困农户,与宋庆龄基金和省再担保公司合作,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以带动贫困户脱贫,对帮扶地区登记在册的贫困户,采用“贵扶贷”产品给予5万元以内的经营贷款,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三年共计贴息100万元。

据了解,2015年中国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累计投放贷款超10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2370亿元,新增280亿元,贷款规模、投放量和新增量均保持同业领先,较好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为更好地发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骨干作用,该行近期还研究制订了有效支持贵州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和精准扶贫的若干意见,并积极向总行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进一步增强金融扶贫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为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更多力量。(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 责任编辑/哈文丽)

第6篇

关键词:产业脱贫;金融支持;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5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4)-0048-04

一、陕西省金融支持产业脱贫的实践

(一)基本情况

1.做实规划,找准产业脱贫主攻方向。为找准陕西省金融脱贫主攻方向,精准发力,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印发了《陕西省“十三五”金融扶贫规划》、《陕西省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明确把支持产业脱贫作为金融发挥作用的主战场,明确各地金融支持产业脱贫的重点工作及任务。如要求宝鸡要做好传统优势产业的金融支持;铜川要做好工业优化升级的金融支持;榆林要做好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的金融支持;安康要做好生态循环产业、特色高效农业的金融支持。

2.优化政策,发挥产业脱贫合力。一是在政策设计上,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省金融办等部门制定了金融支持脱贫攻坚20条意见,印发全省执行。二是在扶贫再贷款使用上,推广“扶贫再贷款+”模式,推出了“扶贫再贷款+银行信贷+财政贴息”、“扶贫再贷款+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扶贫模式。三是产业金融融合上,把握陕西省深化供销社改革试点契机,引入银行信贷,搭建“政府(供销社)+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银行信贷”的投贷联动产业扶贫新模式。截至2016年末,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已通过股权形式向安康市10家企业股权投资2亿元。

3.创建试点,发挥产业脱贫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创建安康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区,区内全面实施金融精准扶贫“865工程”1。二是创建“电商+金融”产业扶贫示范点,在皋县成立电子商务孵化中心,由中国县域电商孵化联盟和县财政共同出资设立担保基金,县农商行按照不超过1:10的比例向加入孵化中心的涉农科技型小微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企业签订认领带动扶贫协议作为贷款合同附件,以此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三是创建金融扶贫主办行,将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陕西省农村信用联社确定为扶贫开发主办银行,要求其创新产品、加大投入,确保扶贫贷款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

4.加强创新,实现产业脱贫信贷政策产品化。省内金融机构按照“简便申贷程序、弱化担保要求、降低融资成本”的扶贫信贷产品创新三原则,分类施策,通过创新信贷产品实现金融扶贫政策落地,提高产业脱贫政策效果。针对贫困户资金需求小额高频的特点,推出了“精准脱贫贷”、“红色老区富民贷”等信贷产品,针对吸纳带动贫困户就业发展的企业特点,推出了“产业脱贫贷”、“企业吸纳就业脱贫贷”等信贷产品。自2016年以来,省内各家金融机构共推出50多种金融扶贫信贷产品。这些产品以通俗易懂的名字,简便高效的程序,统一规范的标准,受到了贫困户和企业的广泛欢迎,引导金融资源进一步向贫困地区主导产业流动。

5.信用重建,培育合格市场主体。一是在信用培植方面,深入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建设工作,建立农户信用档案,一些地区实现了农户信用建档全覆盖、信用评定全覆盖、贷款授信全覆w。二是在信用重建方面,针对不少贫困户因有不良信用记录,无法在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的情况,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下发了《关于开展信用普惠助推金融扶贫工作的通知》,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对贫困户的贷款流程再造制度,对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和致富愿望,但因历史原因被隔离在金融服务之外的贫困户,适当实施豁免政策,进行信用重建和信用救济。

(二)典型案例:金融支持产业脱贫的“延安模式”

为加快革命老区的脱贫步伐,2016年以来,延安市通过建立风险担保基金、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创新信贷产品等政策措施,实施“公司+基地+贫困户”、“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电商+农产品”等三大产业脱贫方式,打造了金融产业脱贫的“延安模式”。

1.实施“公司+基地+贫困户”方式,形成农业产业扶贫“212”模式。“212”模式即建立2个体系(货币政策传导体系和银政企对接体系),搭建1个平台(沟通合作平台),实施2项监测(金融支持贫困户台帐监测和金融支持贫困户效果监测)。人民银行延安中支积极向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法人金融机构运用再贷款积极投放扶贫贷款,扶持林果、棚栽、草畜、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了以市场拉动、再贷款支持、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扶贫格局。2016年,共扶持72个农业企业,辐射带动4220个贫困人口发展产业,支持68个专业合作社参与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覆盖贫困户2506户。

2.实施“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方式,形成文化产业扶贫项目带动模式。延安各金融机构积极挖掘贫困村和革命老区旅游资源潜力,力推休闲观光农业、民俗文化旅游、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一是实施文化生态旅游扶贫模式。黄龙、黄陵、宜川、宝塔、延川等县区金融机构,依托当地自然人文生态景观,加大对生态绿色旅游产业的金融支持。延安128个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累计发展52处特色生态旅游扶贫典型。二是实施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当地金融机构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支持企业和农户产售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旅游产品,围绕“吃、住、游、购、娱”一条龙服务,带动贫困户发展第三产业脱贫致富。

3.实施“电商+农产品”方式,形成互联网助推农产品销售扶贫模式。延安各金融机构主动参与、推动“互联网+”的扶贫方式,加大对推进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贫困地区电商人才培训和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各金融机构广泛推广宜川、洛川、子长、甘泉、富县等县电商扶贫经验,参与创建电子商务网点平台,带动贫困户经销苹果、核桃、花椒、土鸡蛋、蜂蜜、小杂粮等土特产。全市有10个县区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设立淘宝、京东、邮乐网、苏宁易购等村级服务站点152个,创建电子商务平台7家、网店4000多家。2016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0亿元,覆盖带动贫困户2300户、6800人。

(三)“延安模式”的主要经验

从“延安模式”看,要使金融支持产业脱贫取得较好的成效,需要地方政府、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三位一体”密切配合,打好政策组合拳,在风险防范、政策应用、产品创新等方面主动作为。

1.风险缓释机制建设是金融支持产业脱贫的根本保证。延安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风险缓释机制建设,每个县均筹措300-500万元作为贫困户小额贷款风险担保基金,财政连续贴息三年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贷款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1:10的比例放大贷款规模,发放免抵押扶贫小额到户贴息贷款。截至2016年底,全市全部县区均建立了风险担保基金,共筹资4200万元向银行提供担保,可贷款规模扩大到4.2亿元。按照每户投放不超过5万元的标准,已投放贷款2.8亿元,扶持1.9万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247个互助力资金协会规范运行,累计发放互助资金借款5200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2.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是金融支持产业的重要手段。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能够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为产业扶贫提供资金支持是“延安模式”能够成功的关键。有力地满足了产业脱贫的资金需求。

3.积极创新信贷产品是金融支持产业脱贫的有效抓手。为助推产业脱贫,延安金融机构结合实际,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如延川县推出了五类信贷产品,即推出“企业帮扶贷”,助力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推出“惠农贷”,助力打造产业脱贫带头人;推出“创业贷”,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出“产业富农贷”,助力贫困户产业发展;推出“文化旅游产业贷”,助力旅游扶贫出成效。

二、陕西省金融支持产业脱贫中仍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陕西省金融支持产业脱贫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在金融业层面、金融扶贫协作层面及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层面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制约了金融助推产业脱贫的进程和效果。

(一)金融业层面存在的不足

一是金融供给总量不足。直接投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企业和合作社的资金占比不大;直接面对贫困户的金融组织较少,村镇银行的扶贫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二是金融创新程度不够。目前各金融机构推出的扶贫信贷产品主要是上级行设计的产品,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缺乏自主研发信贷产品的能力,产品创新与现代科技结合不多,与国家相关惠农政策匹配不够,创新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加强。三是金融服务水平相对较低。部分金融机构对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市场规模以及投资项目研究还不够,过于强调有效担保和抵押,且贷款手续过于繁琐。部分金融机构尚未将扶贫成效与工作绩效挂钩,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受到抑制。

(二)金融扶贫协作层面存在的不足

一是金融扶贫合作机制的作用有待发挥。目前,扶贫部门与金融部门还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合作内容不够深入、精准,不利于金融部门针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现金融扶贫的精准到位。如扶贫贴息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难题,如贴息政策不统一、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贴息资金划拨不及时等。二是财政扶贫资金与信贷资金配合力度有待加强。金融机构获取政府扶贫项目资金来源与使用渠道信息不畅,财政扶贫与银行信贷资金没有形成协作效应。

(三)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层面存在的不足

一是贫困地区融资渠道体较为狭窄。贫困地区信贷产品创新总量仍然较少,而且主要是依托财政资金设立基金提供担保手段,直接融资发展滞后。二是贫困地区企业和农户较难满足银行贷款条件。贫困地区企业和农户多是“三农”和小微企业,由于涉农企业风险高、公司治理不规范、有效担保不足等原因,较难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一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难”与金融机构“难贷款”并存的困局。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脱贫示范带动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当前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产业大多是现代农业或与农业观光相关的旅游业等,这些产业多处于成长阶段,积累少,实力弱,抵押担保不足,小、弱、散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扶贫带动效应弱。

三、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产业脱贫工作的建议

(一)实现财政脱贫与金融脱贫有机结合

财政和金融是区域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核心力量,二者具有互补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在金融支持产业脱贫的过程中,需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建议通过财政设立担保基金弥补弱势群体贷款担保不足,通过财政贴息减轻贷款主体的成本负担,通过财政奖励与风险补偿,加大金融机构支持涉农、小微企业的积极性,以引导更多的资源流向贫困地区。

(二)完善扶贫贴息政策

一是统一扶贫资金划拨政策,减少贴息资金划拨不及时带来的扶贫贷款违约风险,尤其在贴息指标计划执行中,要考虑农业生产周期,避免贴息指标或资金不及时对金融扶贫的影响。二是建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或分担机制,由政府按年度建立扶贫基金补偿账户,对扶贫贷款投放量达到一定规模的金融机构适当给予奖励;对形成的扶贫贷款风险实施省级、市级政府和金融机构按比例承担,对发生的贷款损失允许在规定比例内实行风险代偿。三是加强对扶贫资金账户的管理,既要发挥账户资金的作用,利用账户资金杠杆作用提高扶贫贷款的覆盖面,又要防范账户资金扣划为金融机构带来的法律风险。

(三)用好扶贫再贷款和支农再贷款政策

充分发挥扶贫再贷款的杠杆撬动作用,引导贫困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涉农贷款。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将扶贫再贷款资金全部用于发放贫困地区涉农贷款,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就业发展的企业、农村合作社,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创业就业。非贫困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运用支农再贷款资金优先支持当地扶贫部门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就业发展的企业,合理确定运用支农再贷款资金发放的贷款利率加点水平。

(四)金融机构要持续加大产业扶贫的信贷支持

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投放,重点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资金需求。对有脱贫发展意愿、有创收增收项目、有创业就业潜质和无不良信用记录的农户,要简化手续,充分利用创业促就业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信贷产品,提供额度适当、期限灵活、利率优惠的贷款,降低贫困地区融资成本。要因地制宜,结合产业特色,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提高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效果。

(五)加快拓展贫困县(区)多元融资渠道

一是金融机构采用整村推进、依托“链、圈、会”等进行信贷业务批量营销,加大对贫困地区实体经济的支持。二是发挥财政补贴、奖励的正向作用,对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信贷投放达到一定标准的,按比例予以财政奖励,对贫困地区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给予优惠措施,对支持贫困地区运用直接融资工具的金融机构,按发行收益一定比例给予减免税收等优惠。三是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中专设贫困地区债务专项规模,专门用于贫困地区发展,在地方债务治理、规范、置换过程中,优先考虑贫困地区。

参考文献

[1]刘北桦,詹玲.农业产业扶贫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1-4。

[2]刘平.新形势下金融支持扶贫开发模式研究――昭平茶产业案例[J].区域金融研究,2013(12):48-52。

[3]马九杰,罗兴,吴本健.精准化金融产业扶贫帆制创新探究[J].当代农村财金,2016(9):26-30。

[4]许尔忠,齐欣.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庆阳模式”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09-115。

[5]文良旭.构建县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研究――以甘肃省合水县为例[J].西部金融,2016(8):58-62。

第7篇

一、内蒙古的贫困问题现状

2011年,我国将农民人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内蒙古在此基础上自主制定了农区2600元、牧区3100元的自治区扶贫标准。在新的标准下,内蒙古的贫困人口约为266.58万人。通过四年艰苦的努力,内蒙古解决了近150万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问题,贫困发生率从24.8%下降到12.3%。2015年仍有122万的贫困人口没有脱贫,大多数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很差、自然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扶贫成本极高、脱?难度很大。主要特点如下:

(一)贫困原因多样

一是自然环境导致的贫困。生态环境脆弱的丘陵山区、沙区、干旱区等区域,聚居着60%以上的农村牧区人口,农牧业产出率低下,农牧民收入渠道单一。二是教育成本高导致的贫困。据调查,贫困地区家庭所支付的子女接受教育费用支出已经超过家庭总收入的30%以上,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导致过高的受教育费用负担已经成为困扰低收入家庭的普遍问题。三是自然灾害导致的贫困。在自然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的生态脆弱区,经常发生自然灾害,再加上抗灾能力低下,就会导致大量的贫困人口。四是疾病导致的贫困。医保数额较低,医疗费用较高,一旦患病,尤其是重大疾病,就会倾其所有。五是经济落后导致的贫困。某些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工业经济缺少大项目和龙头企业,主导产业支撑能力不强,导致经济发展水平严重落后。

(二)地区性贫困问题突出

内蒙古101个旗县中有57个是扶贫开发重点县,占全区旗县总数的56.4%,其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31个,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26个(见表1)。在国家最新划分的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内蒙古兴安盟的扎赉特旗、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前旗、阿尔山市、突泉县划入大兴安岭南麓山区,乌兰察布市的化德县、商都县、兴和县被划入燕山―太行山区。同时,自治区将贫困面积大、贫困发生率高的7个地区即大青山地区、锡林郭勒盟西南部、三个民族自治旗、兴安盟、通辽市、乌兰察布市、赤峰市作为自治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

(三)贫困人口多数集中在内蒙古东部地区

以东西两部划分,内蒙古西部地区包括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和乌海市,东部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由于受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民族分布、人口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东西部地区的贫困问题出现巨大反差。据统计,2015年初,内蒙古东部地区贫困人口总计约82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约67%;内蒙古西部地区贫困人口总计约40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约33%(见表2)。以呼包鄂经济金三角为发展中心的内蒙古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人均纯收入几乎是东部地区的两倍。

(四)贫困人口越来越集中倾向于蒙古族

内蒙古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是蒙古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地方,其中蒙古族人口大约占我国蒙古族总人口的70%。新时期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分布又多集中在少数民族。内蒙古地区则表现为约70%的贫困人口集中在蒙古族聚居的农牧区。例如:兴安盟的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0%左右,科右中旗、科右前旗北部、扎赉特旗北八乡蒙古族人口更为集中,由于地处浅山丘陵区,干旱、低温、春寒、秋冻等自然灾害频繁,土地沙化退化严重,导致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返贫率极高。

二、内蒙古金融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一)内蒙古金融扶贫的实践历程

金融是现代经济活动中资源配置的核心。在不同的扶贫阶段,内蒙古的金融扶贫模式也在不断改变。1986-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我国开发式扶贫的大背景下,自治区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成立专业的扶贫组织机构,并制定相应的扶贫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以自治区政府行政干预下的扶贫贴息贷款模式,开展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阶段,内蒙古的扶贫贴息贷款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下放管理权限,引入竞争机制。《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实施阶段,内蒙古决定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2017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26个自治区重点贫困旗县全部摘帽。到2020年,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31个国家重点贫困旗县全部摘帽。2013年,自治区政府制定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施方案(2013-2017年)》,专门针对自治区57个贫困旗县启动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决定从2013年至2017年,自治区本级财政每年投入4.75亿元、5年共计23.75亿元作为风险补偿金,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担保补偿金额的10倍左右放大贷款额度,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在财政扶贫作为保障条件时,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金融扶贫,将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内蒙古金融扶贫取得的成效

1.开发式扶贫阶段(1986-1993)。内蒙古彻底改变救济式扶贫,安排专项财政扶贫资金,采取扶贫贷款贴息模式。截至1993年底,农村贫困人口由1986年的约600万减少到357万。

2.“三七”扶贫攻坚阶段,即用1994-2000的7年时间基本解决约357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采取造血为主、输血为辅的方式,使扶贫资金跟着项目走。扶贫攻坚的7年间,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由357万减少到约183.7万,贫困发生率由27.2%下降到11.8%,同时培养出了一批如蒙牛、伊利、鄂尔多斯等为代表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实施阶段。自治区的扶贫贴息贷款主要支持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牧业产业化扶贫的“一体两翼”工程。十年时间,全区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减少了120多万,贫困发生率下降了8个百分点。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中央和自治区扶贫开发投入多达70亿元,累计扶持贫困人口75万,贫困人口平均每年减少15万。57个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027元增加到2010年的4142元,年均增长率达15.4%。

4.《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实施阶段。自治区政府制定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施方案(2013-2017年)》,专门针对57个贫困旗县启动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自治区本级财政连续5年给38个重点旗县和其它19个贫困旗县分别年均注入担保补偿金1000万元、500万元,5年累计投入23.75亿元作为风险补偿金,撬动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10倍左右的贷款规模。截至2015年底,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向57个贫困旗县投放贷款达到154.56亿元。在自治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牧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的扶贫新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266.6万下降到2015年的122.3?f,累计实现减贫人口近15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24.8%下降到2015年的12.3%,下降12.5个百分点(见表3)。这种杠杆式信贷扶贫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是既解决了贫困户没有有效抵押物的问题,又解决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问题。二是切实解决了农牧民实际的资金需求。传统的扶贫贴息贷款由于额度较小,只能满足日常的一些临时性困难。杠杆式扶贫信贷极大地满足了贫困户正常生产经营的货币需求,提高了贫困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内蒙古金融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扶贫缺乏长期性的综合规划,尚未形成有效的政策对接工作机制

当前实践中的金融扶贫模式,大都是各个金融机构支持贫困户、小微企业、农牧业龙头企业以信贷融资为主的、短期的、试点性质的扶贫,没有长远的综合性规划。按照普惠金融的发展要求,金融扶贫不仅要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问题,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务便利,更要注重长期的产业扶贫,提供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完善的市场交易机制,提高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此同时,金融业的分业管理及条线分割的原因,各金融机构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有效协调的工作机制。没有形成财政、信贷、产业政策的群策群力机制,各项扶贫政策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套机制。

(二)金融扶贫与其他扶贫资金配合较少,资金供需缺口依然突出

近几年来,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不断加大对扶贫工作的资金投入。2011-2015年,中央和自治区两级财政投入专项扶贫资金分别为12.89亿元、17.83亿元、20.8亿元、39.17亿元和43.31亿元,其中自治区本级财政投入分别为1.93亿元、10亿元、12亿元、14.87亿元和18亿元。五年时间,自治区地方财政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56.8亿元,加上中央财政划拨自治区专项扶贫资金共计134亿元。2013年自治区启动的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方案,用有限的财政扶贫资金撬动约十倍的金融信贷资金。财政专项资金与其他性质的扶贫资金如各单位对帮扶村的投入、社会各界捐赠的扶贫资金、国际组织扶贫资金等则很少配合使用,由于这些性质的扶贫资金具有规模小、非连续性的特点,因此,扶贫效果非常有限。目前,内蒙古有31个国贫县、26个区贫县尚未脱贫,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大部分贫困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少,主要依靠上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资金获取与实际需求往往存在较大差距,人均投入强度仍然不足。

(三)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低

总的来看,“十二五”期间内蒙古的金融扶贫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从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来看,扶贫资金使用的效率却并不高。例如:2011年每亿元资金投入可以脱贫0.5人,2014、2015年则下降到每亿元投入脱贫0.4人。2011年农村牧区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同比增长22.5%,2012年下降到15%,2013和2014年略有增长,2015年则下降到11.5%。

(四)金融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一是金融机构网点少,特别是农村牧区乡镇、村一级的金融网点屈指可数,农牧民很难获得基本的金融服务。二是农村牧区信用体系建设落后。农牧民人口数量多,流动性大,这就导致信贷调查成本高,不利于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三是信用融资担保机制不健全。融资担保体系是为了给小额信贷提供信用保障,为贫困农牧民创造良好的融资担保环境。目前,自治区担保机构大多数为政府组建,规模比较小、担保金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担保作用发挥不充分。

(五)农牧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

贫困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发展农牧业产业化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种养品种有限、产品同质化。在扶贫信贷大量注入、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市场有可能达到饱和状态,这就会导致农产品销售难。农村贫困地区市场经济不发达,订单农业发展落后,农牧民没有固定的收购商,也没有自己的销售网络或加工企业,就会出现盲目种植,销售困难,极大地挫败了农牧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内蒙古专业的农险公司仅有中国财产保险公司、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华联合保险公司等少数几家,且提供的保险产品结构单一。农牧民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风险意识淡薄,再加上购买力不足,导致了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农业保险抵御市场风险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四、进一步做好内蒙古金融扶贫工作的政策建议

(一)制定长期性的金融扶贫开发总体规划

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总体框架下,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牵头,协调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农业部门、金融机构等部门,依照符合区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制定金融扶贫综合规划。既要解决贫困地区农牧民的温饱问题以及交通、水利、通讯、能源、住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又要依据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选择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整合多口径扶贫资金,统一管理

当前的扶贫资金面临着多口管理、分散投入的局面,建议整合财政资金、信贷资金、涉农资金和社会资金,建立内蒙古扶贫开发基金,按照自治区统筹规划、盟市担负总责、旗县主抓执行的工作机制,总体规划,统一管理。当前的工作重点:一是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6〕22号),在自治区57个贫困旗县中选取试点旗县,紧密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编制脱贫攻坚规划。二是积极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个人社会捐款等社会资金融入内蒙古扶贫开发基金,将这些资金用作担保金,以此撬动数倍的信贷资金。

(三)提高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发挥扶贫资金效用最大化

近年来,内蒙古加大扶贫投入,“十二五”时期内蒙古整合各类扶贫资金投入超过42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5倍多。但从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来看并不是很理想,每亿元投入的脱贫人口不是正比例增长。这主要是因为贫困地区农牧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差、就业观念落后,导致他们的收入来源单一、收入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内蒙古文盲人口有113.23万人,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人口741.22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30%,且大部分集中在贫困地区。内蒙古应加大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经费投入,积极推进国家“雨露计划”的全面实施,提高贫困地区农牧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四)加强贫困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实行激励机制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设立驻村服务机构,代办银行的基础业务以及理财基金服务等。二是开展农村牧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由村委成立农牧户信用自律组织或者第三方中介成立信用评级中心、信用协会等组织,负责农牧户信用的征集、审核、评价和监督,向金融机构推荐客户。三是由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政府牵头,财政出资在贫困地区设立扶贫融资担保公司或者担保基金,同时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服务贫困农牧民和农牧业企业的商业化担保机构,发挥整合效应,提高担保效率。

第8篇

一、金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扶贫贴息贷款存在期限额度错配。通常情?r下,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期限为一年期限,特别是针对农业、养殖业、加工业等行业,贷款期限都比较短。由于农业的生产周期基本不会超过一年,需要经过长期的生产经营才会取得明显的收益,所以仅仅一年的扶贫贴息贷款会给农业等相关项目的生产和建设带来的困难,难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人口的脱贫。另外,针对经营个体而言,金融机构发放的扶贫贴息贷款资金数量较少,与实际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使实际的生产建设在规模和运行等方面受到资金的限制,难以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建设,只能根据实际的资金额度情况开展后期的工作,这种“扶而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给扶贫工作直接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扶贫信息共享不充分。扶贫信息的共享程度影响着影响金融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程度,通过对实际的运行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在扶贫信息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一方面,相关的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的等对信息没有进行统一的汇总和分析,在信息资源的共享体系建设方面也存在漏洞,导致各个部门在扶贫信息方面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限制了扶贫工作开展的进度和识别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则主要体现在各个贫困地区的自身差距上,由于贫困地区所处的地域、环境等普遍不同,在扶贫需求、扶持对象等方面也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具体的金融扶贫工作中,相关部门没有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对各层次的贫苦原因、贫困对象以及贫困的程度等都缺乏足够的认识。

(三)扶贫金融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的金融扶贫环境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家庭人均收入以及社会教育程度三个方面。首先,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方面,通常贫困地区的区域经济水平与该区域内的经济水平高的区域存在明显的差别,这就影响了扶贫工作的针对性,由于贫困人口的占比有限,在总体扶贫工作中造成的经济压力有限,就使得相关的地方政府扶贫小额贷款贴息政策难以针对性的、有效的落实下去,相关的风险补偿金或担保基金也就难以进行切实的完善。其次,目前贫困地区的家庭人均收入在该区县或市内的占比较小,分布缺乏规律性并且较分散,尤其是边远的深山区、高寒区、少数民族集中区等,生存环境较差,大多老弱病残且就业创业能力差,文化水平普遍较低,金融机构近很难参与到他们的扶贫建设工作中去。最后,扶贫区的社会发育程度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脆弱,生产力发展滞后,扶贫开发成本高,脱贫难度较大。加上地方财政的不富裕,难以拿出足够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加大金融精准扶贫的相关建议

(一)搭建平台,构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1、积极创建“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示范区”,支持片区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人民银行、扶贫办、财政局、金融办、银监分局共同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明确重点领域和具体措施,加快推动工作开展,切实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建立定期或不定期会商机制,共同研究区域金融支持扶贫开发政策,并督促、引导金融机构贯彻实施。2、将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农村金融创新示范县(市)创建和培育工作相结合,突出扶贫开发重点领域,加强扶贫、财政、金融政策协调配合,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探索建立符合贫困地区特点的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工作新机制、新模式,为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创造经验。

(二)银监部门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1、放宽网点设立条件:各级金融监管部门对在贫困地区设立银行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实行更为宽松的准入政策;2、强化利率监管:各级金融监管部门应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允许上浮扶贫小额信贷利率,切实减轻贫困户负担;3、强化基础设施监管:银监部门应进一步要求各地进一步规范、提升正在实施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逐步充实查询、银行卡、小额贷款申请受理、基础信用信息收集和多种代理业务等服务功能。

(三)整合扶贫信息资源。1、探索实现扶贫部门、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扶贫信息系统的对接和共享,完善贫困对象的基本信息、信用信息和金融信息,实施信息动态维护和管理,实现金融扶贫对象“有进有出”。2、探索建立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统计监测制度,对金融扶贫开展情况进行统计监测,有效识别并动态掌握贫困农户和产业的金融需求及发展变化情况,使金融精准扶贫可识别、可统计、可跟踪、可监测。

三、结语

精准扶贫工作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中之重,要不断的创新机制,切合实际的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在金融扶贫工作中,金融机构的作用重大,因此,要对金融机构的构建、责任明确等方面进行完善和加强。本文通过简述金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构建平台、加强监管、整合资源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期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的增长。

第9篇

一个导向根植基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本质是实体,基本属性是服务,服务需要基础和平台。宁夏金融系统坚持以连通金融服务贫困地区和群众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为目标,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引进、组建、培育”三管齐下,大力实施金融招商战略,积极调整资源配置,健全网络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基本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担保、小贷、村级互助基金、村级金融服务站等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综合金融服务助推脱贫攻坚格局。

宁夏建信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正式开业,成为落户宁夏的首家法人保险公司和首家全国性总部级金融机构,同时其批复、筹建、挂牌仅半年时间,创造了金融机构设立的“宁夏速度”。首家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入驻,首家财务公司运营,2家股份制银行和3家村镇银行、3家证券机构、1家养老保险分公司开业,新设立保险专业中介分支机构4家,担保公司10家(其中政府背景9家),村级互助担保基金6家,提升了金融综合服务实力,为助力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6年8月,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行业协会《助力脱贫攻坚、履行社会责任――证券公司“一司一县”结对帮扶贫困县行动倡议书》。自治区金融局积极对接券商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同心县与南京证券、盐池县与长城证券、原州区与中泰证券、海原县与长江证券、西吉县与光大证券已正式建立5县区结对帮扶关系,签署了脱贫攻坚合作协议,并与德泓国际、上陵牧业等一批企业开展上市挂牌、发债等业务合作。其他贫困县(区)与中航、方正、华福、长城国瑞等证券对接工作进程加快,有望于2017年一季度实现全覆盖,必将为贫困地区加快助推产业发展、培育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提升招商引资引智引才实效、会聚资源优势等开辟“绿色通道”。

同心、原州、盐池、西吉先后引进设立村镇银行,贫困县(区)村镇银行覆盖率达到80%左右。黄河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分支机构实现贫困县(区)全覆盖,空白乡镇填补和村级综合金融服务站延伸工作正在抓紧推进,彭阳县村级综合金融服务已实现县域全覆盖;宁夏银行、石嘴山银行贫困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工作有序开展。支持贫困县区加快完善以政府背景为主导的融资担保体系,海原县惠民融资担保公司、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等6家村级互助担保基金中心相继正式运营,贫困县(区)融资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覆盖率达到100%。金融机构网络布局的不断拓展和扩面,有效增强了贫困地区和群众脱贫攻坚的融资需求保障实力。

加快实施自助服务“镇镇通”、电话终端“村村通”、手机银行“户户通”工程,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大力推广助农取款、汇款、转账、缴费服务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微信支付等多种形式组合的普惠金融服务方式,积极向贫困地区布设ATM、POS等自助支付服务终端设备,依托村委会、农村合作社、小卖部等开展便民微型金融业务。率先在彭阳县开展普惠金融试点,12个乡镇154个村实现村级综合金融服务站全覆盖,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捷服务;对西砂瓜等特色农产品交易实行转账电话(智付通)支付,让瓜农在田间地头实现安全结算;保险机构开展“一站式”上门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获得补偿保障,等等。服务手段的不断丰富和触角的持续延伸,进一步提升了贫困地区和群众金融服务需求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四大市场协同发力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无形之手,只有让其充分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宁夏金融系统坚持以自治区组建五大投资运营集团公司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放大撬动功能为契机,打好“财政+银行+证券+保险+担保+基金”组合拳,持续激发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新兴金融市场的内在潜能,汇聚起了助推贫困地区和群众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货币市场担当“主渠道”。积极增加信贷规模,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作用,精准聚焦贫困地区重大项目、特色产业、涉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贫困地区和群众脱贫攻坚的“造血”机能。2016年1~11月,特困地区各项贷款余额450.05亿元,固原地区贷款余额268.32亿元,同比增长30.24%。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余额18.02亿元,较年初增长320.05%。自治区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已设立子基金12支,规模93亿元。成立宁夏扶贫开发投融资有限公司,将国开行宁夏分行、农发行宁夏分行专项建设基金和政策性银行长期贷款32亿元用于保障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融资需求。推动设立资本市场发展投资基金2支3亿元,宁夏创新创业投资基金5000万元,贫困县(区)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和扶贫产业担保基金实现全覆盖。各级各类政府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以产业带扶贫、扩就业、促增收,不仅培育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而且有效促进了脱贫增收。目前,贫困地区群众80%以上的收入来自特色产业。与此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提高利率差别化定价能力,促进社会融资成本持续下行。1~10月,银行业金融机构各期限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18%,同比下降0.98个百分点。其中全国性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平均利率分别为4.8%和7.37%,同比分别下降0.28个和0.66个百分点;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平均担保费率1.8%,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资本市场开辟“新天地”。坚持大力培育发展资本市场,加快企业上市辅导进程,壮大挂牌企业骨干群,提升企业直接融资能力,进而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攻坚。重点围绕新三板、公司债、企业“走出去”、“互联网+”等投融资热点开展资本市场专题轮训工作,实现贫困市、县(区)全覆盖,累计开展轮训、高层论坛、L馀嘌45场,参训人员4200人次,发放《企业融资手册》3600余册,拓展了贫困地区企业发展视野和接轨国内外前沿的意识,激发了企业上市内生动力。嘉泽能源IPO和晓鸣农牧辅导监管步伐加快,百瑞源、沃福百瑞、网虫股份、共享集团等企业上市前期工作启动,筛选有意愿、符合条件的30家企业建立上市企业后备库。与此同时,鼓励和支持申报上市挂牌企业将注册地设在贫困地区,德泓国际已主动变更。西部创业、美利云完成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实现定向增发19.45亿元,商赢环球、银星能源核准增发融资39.84亿元;宁夏建材核准发行公司债5亿元,新日恒力非公开发行股票已报证监会审核,计划融资6亿元,上市公司融资规模有望突破百亿大关。支持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挂牌,壹加壹、皇达科技等企业已挂牌新三板,隆德县方圆养殖公司、宁夏盐池县大夏农林牧开发有限公司等60余家企业已在宁夏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区新增挂牌企业248家,总量达到649家。其中,新三板企业新增21家,总量达到55家;四板企业新增227家,总量达到539家。11家企业进入新三板创新层,一个以上市公司挂牌为核心的骨干企业群正在逐步形成,将对宁夏未来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新动能。与此同时,企业挂牌上市,不仅拓宽了融资渠道,而且加快了发展速度。以上陵牧业为例,挂牌短短2年时间,做市、定向增发有声有色,募集资金3.28亿元;牛群规模从4000头扩大到近2万头;销售收入和利润实现双翻番,营业收入达到2.93亿元,比挂牌前增加了2.3亿元。

保险市场升级“助推器”。引导保险机构坚持保本微利,发挥资金融通、信贷增信、风险补偿等优势,积极创新产品、主动补位、引资入宁、普及常识,为脱贫攻坚装备“保险绳”“防护网”“蓄电池”“防弹衣”,初步探索了保险服务助力贫困地区和群众脱贫攻坚的有益路径。副总理在全国金融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给予了充分肯定。为全区5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量身定制“脱贫保”项目,整合贫困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大病补偿保险、优势特色农业保险、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形成了保人身、保大病、保收入、保信贷的一揽子保险计划,提高保障额度、降低保险费率、拓宽保障范围、降低免赔和起付点,承保42.02万人,超常规支付保险金1400万元;推行贫困户自愿买、扶贫资金集中补“一站式菜单化”的兜底保险,承保11.75万户,已向5.1万群众报销医疗费4.13亿元,报销标准平均提高17%。固原市一位18岁骨癌患者花费医疗费59.62万元,医保报销10.7万元,商业保险报销28.47万元,比原有商业保险多报销近5万元。重点推广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为243户增信417.7万元,全区31万人次获保,支付赔款1963万元,有效缓解了贫困群众因病因灾因意外致贫返贫风险。盐池县杨某在当地信用社贷款280万元,因意外事故身亡。按规定贷款本息由家庭成员偿还,但杨某贷款时投保了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保险公司向银行支付赔款280万元。扩大优势特色产业质量和价格保险覆盖面,为39万农户的690万亩特色农作物、170万头(只)畜禽提供63亿元风险保障。四大类“脱贫保”产品项目已覆盖全区73%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风险保额455亿元,支付赔款846.66亿元。实施优抚对象意外险保障、教育扶贫提升贫困地区师生风险保障、关爱贫困单亲母亲公益、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四项行动计划”,由财政补贴保费的50%(低保老人100%)为贫困地区55至80周岁老年人提供意外险,30万人次获得40亿元保障;在全区推广校(园)方无过失责任保险,为4万名乡村女教师、6000名贫困单亲母亲、13万户家庭提供捐赠“两癌”保险、安康疾病保险、人身风险保障104亿元。鼓励中国保险投资基金、保险机构以委托投资或直接参股等方式支持农业水利、市政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人保财险总公司向壹泰牧业发放300万元低息贷款。与此同时,首创并顺利实施“保险大篷车市县行”活动,对全区22个市县开展政策、产品、理赔等保险常识普及,覆盖率达到100%,提升了群众的保险意识和风险抵御能力。

新兴市场注入“新血液”。鼓励和引导贫困地区扩大担保、小贷等新型金融机构的融资规模,充分发挥其方便、快捷、灵活、分散的优势,重点保障贫困群众融资需求,成为传统信贷投放的有益补充。加快健全完善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扩大规模,为贫困群众提供5~10倍的短期性优惠利率融资担保。支持贫困地区以涉农财政扶持资金为引导,以农户自愿出资的互助资金为主导,以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为补充,设立村级互助资金和互助担保基金。以村民信用等级为基础,直接为贫困户借款,由商业银行按1∶10的比例发放贷款,重点扶持贫困群众培植产业,提升自主脱贫的能力。同时,以县(区)为单位建立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重点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生态移民户提供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贫困地区行政村已基本实现村级互助资金全覆盖(村均财政注资额度30万~50万元),汇集资金7.35亿元,54万贫困群众受益。全区范围复制推广宁夏东方惠民小额贷款公司微型金融业务模式,自治区财政出资1000万元,按照川区1∶1、山区7∶3的比例配套,支持贫困县(区)引导民间资本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创新抵质押方式,重点扶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截至目前,村级互助担保基金已发展至19家,为614户村民发放贷款近2000万元;73家融资性担保机构为9914户企业(个人)撬动银行贷款260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29家政府背景融资担保机构在保余额227亿元,占比高达87%);贫困地区设立的70家小额贷款公司为生态移民提供融资7.85亿元。

两项举措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是金融助推脱贫攻坚持续发力的不竭源泉。宁夏金融系统坚持创新添活力、改革促发展,积极探索金融扶贫的新路径、新方法,初步形成了以信用先行、政策优惠、监管宽松、协调联动、容错免责等为一体的金融助推脱贫攻坚新格局。

示范引领。率先在盐池县依托实施“金扶工程”创新的“互助资金”“千村信贷”“国开惠民”“金穗惠农”“好借好还”“种子资金”“妇女创业”“惠民小贷”等产品,探索将国家支持资金、财政扶贫资金与金融产品和贫困户产业发展有效衔接,全力打造以互助资金、千村信贷、资金捆绑、企业参与、评级授信、惠民小贷、融资担保、保险保障等八种方式为主的“信用+产业+金融”三位一体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并称为“南有麻阳、北有盐池”金融扶贫模式,全国金融扶贫现场会先后两次在我区召开。同时,获得国务院表彰并被列为2016年度全国“免督查”县,准许享受国家六项激励措施支持。以此为契机,全力打造以产业支撑、信用评级、财政引导、担保跟进、银行放大、保险护航、风险防范、党建保障等机制为主的盐池金融扶模式升级版,加大全区范围复制推广力度,取得积极进展。邮储银行在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蔡川村试点开展村级金融扶贫工作,以“好借好还”小额贷款产品为重要抓手,以助力脱贫攻坚整村推进为主要目标,以村干部、致富带头人、熟人社会为增信载体,以专业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贫困群众为重点对象,创新推出了“产业引领+能人带动+金融帮扶”的“蔡川模式”,也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

信用先行。全面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创建活动,推动农户基础信用信息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的共享和对接,完善电子信用档案,有效发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在精准扶贫金融服务中的作用。实行免担保、免抵押和一次性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利率优惠的政策,引导农户重视信用,树立“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诚信意识。积极推动信用重建工作,建立了贫困户“黑名单”区别对待、分类释放机制,对非故意拖欠贷款的群众给予减免一定利息或政府出资化解债务等优惠政策,贫困地区征信环境进一步优化。

五级联动坚强保障

众人拾柴火焰高,核心基础是协力同心。宁夏金融系统坚持以自治区将金融扶贫摆在金融“十三五”规划重点实施的五大工程的“头号工程”为契机,不断创新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群众自立的协同机制,基本形成了“区负总责、市抓推进、县抓落实、乡抓实施、村抓进度”五级联动协同发力助推脱贫攻坚的工作体系,自治区金融局、人民银行、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财政厅、发改委、农牧厅、扶贫办等部门建立联合机制,共同推动落实金融助推宁夏脱贫攻坚计划,将800个贫困村扶贫任务分解到行(社),实现了对口帮扶任务到行到村。建立权力、责任、任务和资金合理运行的工作机制,层层压实任务,人人肩上担责,环环相扣协同。加大机关、企业等定点帮扶贫困地区力度,统筹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整合使用各类农村扶贫资源。建立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和考核评价制度,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每年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调查评估。建立健全精准扶贫金融服务统计监测制度,动态跟踪金融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和扶贫开发信贷投放情况,为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第10篇

在甘肃省临洮县红旗乡的何家湾村,老百姓为什么都把畜牧专项扶贫贷款“存进”高山上的“奶牛银行”?日前,笔者来到这里一探究竟。

车行山间,黄土飞扬,一番颠簸之后终于来到海拔近2000米的何家湾村小墁坪。当地农民告诉笔者:“我们这里条件苦得很,年轻人跑出去打工了,地都荒了。”

与青壮年“向外逃”不同,一家乳制品企业却坚定地选择“走进来”――甘肃安培源乳业公司投资近6亿元的“万头奶牛产业园”项目就建在这里。

经过“入场消毒间”5分钟消毒后,就进到奶牛场的园区里。笔者看到,标准化奶牛棚舍、青贮池、干草棚、饲草配送中心都已经建好投产,3000多头良种奶牛已在棚舍中“安家”。场长童伟告诉笔者,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10000头的养殖规模。在这10000头的规模里,有一部分奶牛有着特殊的身份归属:它们是由农户出资购买,托管在养殖场的。在何家湾村,100多贫困户将畜牧专项扶贫贷款交由养殖场代购优质奶牛,购回后直接交由养殖场托管,农户不需要额外出力,就能每年获得4000元的分红。当地农户形象地说,我们把奶牛“存进”了“奶牛银行”,坐在家里就能收利息。

小墁坪的自然条件并不好,年降雨量不足300毫米,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这样干燥的条件,恰好有利于牲畜养殖的防疫。”童伟说,通过土地流转,企业整合了5000亩农民手中的撂荒地,分别用作奶牛场、有机肥厂、育种研发中心、办公和宿舍区等不同功能区建设。

除了气候条件、土地资源和创新的农业经营体制,奶牛产业园为了保证饲草料供给,与红旗乡签订5000亩玉米秸秆收购计划。“以前种玉米每亩挣不到2000元,现在全株收购,农民可以挣2600元。”童伟说,等到奶牛园的全产业链建成后,可吸纳就业500多人。目前计划在周边建设一个依托企业的小居民社区,吸引更多当地村民就地就业,而不是再外出谋生。

县政府扶贫办工作人员说,奶牛产业园的落成,唤醒了何家湾村沉睡几十年的荒地,也带来了当地“企业+农户型”扶贫改革的创新实践。“奶牛银行”的模式,一方面解决家庭养殖的市场风险和技术难题,还解放了劳动力;另一方面,养殖场用农户的贷款扩大规模,反过来帮助他们脱贫。

作为临洮县的招商引资项目,安倍源乳业经过对何家湾村的深度考察、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后,充分发现了这个西部贫困山区的独有区位优势,精准地找到了企业需求与环境的“完美”对接点。

童伟说,国家的扶贫政策很优厚,地方政府也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扶贫领域。现在,扶贫这个曾经的“苦差事”,只要“找对落点,精准对接”,就有可能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视为新的发展机遇。

(稿件来源:新华社)

第11篇

一.县开展“四个一”组合式扶贫工作进展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同志定点县实行省领导“四个一”组合式扶贫,在他的带领下,分别有央企大唐国际发电公司、省直单位省林业厅、军分区,市直单位市财政局、市城投集团、银行分别来到定点扶贫,在上半年不但带来了省财政的1000万元用于的产业发展,而且号召这些单位倾情帮扶,帮做了许多实事。书记率先垂范,在1月16日,1月19日,3月10日先后来到指导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对县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非常重视,2013年不但继续关怀茶园乡村的扶贫开发工作,而且对乡村、乡村的持贫开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也格外的倾心。

(二)项目、资金支持情况。目前,省领导带资金1000万元支持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扶贫攻坚专项资金己下达,县政府己召开专门会议将资金己落实到贫困乡村实施产业发展项目。1、省林业厅:明确支持项目数120个,投入资金达18682万元,其中省林业厅直接支持资金达5682万元,争取资金13000万元。具体为:中幼林抚育、油茶低改、油茶新植、造林绿化“一大四小”通道绿化工程、荒山造林、湿地公园工程、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管护、花卉苗木建设、毛竹低改、森林防火综合治理、松材线虫病重点监测防控等项目。扶贫资金额度的计划数1亿元。按惯例,省林业厅支持的项目一般在下半年下拨扶助资金,所以省林业厅扶贫资金落实数暂为200万元。省林业厅领导非常重视对的扶贫开发工作,今年上半年,在厅长阎钢军、副厅长郭家的带领下,于4月26日,在召开了“四个一”扶贫工作座谈会,就推进新阶段林业扶贫工作提出了下一步的打算,确定了2013年年度工作计划。在3月份,调运了30多万高产油茶苗子送到全县各扶贫开发重点村,帮助重点村的种植户发展油茶产业,实现增收致富。此外,省林业厅结合“全国百名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苏区行”科技下乡活动,省厅派出科技专家组到就苗木种植、油茶种植、产业发展规划等开展为期一周的活动,开展林业科技讲座、咨询、培训和服务,帮助县农民依靠科技促进经济社发展。

2、大唐分公司:一是在县茶园乡、均村乡规划建设十八排风电项目。初步规划建设规模9万千瓦,总投资9亿元人民币,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规模4.5万千瓦,预计投资约4.5亿元,计划2014年底建成投产;二期工程建设规模4.5万千瓦,预计投资约4.5亿元,计划2015年底建成投产。二是在县规划建设火电项目。项目预计投资60亿元,公司已派员前来我县选址,目前正在编制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三是拟援建一所希望小学。2013年,县县委书记何舜平多次赴南昌拜访大唐分公司,大唐分公司总经理张洪表示,将加快风力发电项目的落地,并且尽快援建茶园乡龙上小学,援助资金30万元。

3、市委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

军分区:市军分区启动定点县乡扶贫活动

2013年4月26日上午,市委常委、市军分区司令员刘瑄率领军分区机关官兵一行16人来到县乡村启动定点扶贫活动仪式。

在启动仪式活动中,市军分区领导听取了的乡情村情汇报,明确表达原则上通过了乡2013年度上报来的投建项目及资金数额,这些项目总投资大约为89.4万元,主要为公路、学校、村委会、水利灌溉等几大方面,在听取汇报后,市军分区官兵来到小学、危旧灌渠、村破旧村委会楼房等地实地察看。

此外,军分区领导确定了村最贫困的28户贫困农户,这些农户或因天灾或因病痛或因子女上大学等等原因造成生活贫困,军分区官兵带着真心一位位来到所帮扶的贫困农户家里,他们每到一户便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帮他们找出脱贫的措施,走时留下了他们的联系号码并留下了用自己工资购买的生活、学习用具和用信封装好数量不菲的资助现金,经了解,这次军分区官兵所送的现金全部是官兵的工资,每一户最少的有1000元,最多的有3000多元,有许多贫困农户看到穿着军服的官兵这么关心他们,他们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市财政局、市城投集团、银行:市财政局分别与乡村、乡村定点扶贫,在2013年1到3月份,市财政局还在茶园乡扶贫,在茶园乡茶园村投入资金达225.2万元,实施项目11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7个,帮扶村庄整治建设点1个,帮助规划建设土坯房建设点3个,支持公益项目2个,2013年4月份开始,在文清书记的指示下,市财政局又来到、实行定点扶贫,在村,投入资金71万元,扶持项目5个,帮助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个,帮助实施村庄整治点2个,扶持烤烟项目1个,支持公益项目建设1个,帮助规划建设土坯房建设点1个;在乡村,投入资金15.5万元,帮助实施基础设施项目7个,帮扶村庄建设点1个,帮助规划建设土坯房建设点1个。城投集团,今年1到3月份,在茶园村投入资金160万元,帮助规划建设土坯房建设点1个,从4月份始,在和坪村实行定点扶贫,投入资金24万,帮建水渠600米,新建提灌站5万。银行,今年4月份开始,来到乡村定点扶贫,投资300万,新建芦笋基地200亩,基地200亩,而且定下了修公路2条,改建小学1所的计划。

二.扎实开展了省、市、县定点扶贫工作。

今年,省直机关事业单位继续有省委办公厅在县乡村实行定点扶贫、省旅游局在县社富、农大在县镇村实行定点包扶,有民生银行南昌分行在镇村实行定点扶贫。

农大今年对定点扶贫工作非常重视,校领导和队员先后来过5次,他们捐书2万余册,电脑、电视各1台,举办生猪养殖培训班2期,共有300余人参训。

省委办公厅厅领导来指导了3次,并且安排了专门的队员常驻,出资10万元帮村小学围墙建设。

省旅游局今年一早就来到,除慰问了孤儿外,还制定了修公路水利等计划的年度规划。

市直部门“三送”有14个部门,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市地税局、市药监局、市移动公司、市重点办、市建行、市住房公积金办公室。

市地税局挂点建设村,他们投入资金达50万元,帮村里做了许多实事,具体为:上半年市地税局“三送”办代表市局主要做了以下好事实事:

(一)整治建设村小学,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室。

上半年,市地税局完成了建设村小学地面平整240平方米,对小学墙壁进行了粉刷,对门窗进行了更新,安装了电力线路。给教室和老师办公室安装了电风扇,为小学生购置了两套校服,极大地改善建设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同时,根据村小学生多数为留守儿童的情况,筹集资金购置了三台电脑和视频设备,购置了电脑桌椅,开通了宽带网络,建立起“留守儿童亲情关爱室”,使学生家长有条件通过网络视频与留守儿童进行视频通话。

(二)开通“三送”管理网站,提高“三送”信息化水平。

(三)打造精品示范点,建设秀美和谐乡村。

5月底,市地税局“三送”工作组选定了建设村坪仁组作为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示范点,结合三清六改、土坯房改造等工作统筹推进,打造精品工程。目前该项目已经立项,进入到效果图制作和详细规划阶段。

(四)高标准严要求,科学推进道路建设。

市地税局“三送”工作组聘请交通设计院的专家,对在石组到祠堂组通组公路(长1.8KM)进行详细的勘测,按照高等级公路的技术标准进行施工设计,同时对项目施工组织、建筑材料的选用、施工队伍的选择也将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五)发放慰问物资,融洽干群联系暖民心。

为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市地税局在开展二季度走访活动时,为建设畲族村每家每户准备了一个不锈钢开水瓶和一个不锈钢脸盆作为礼物,由挂点联系干部亲自送到村民家中。通过小小礼物,极大地拉近了“三送”干部和村民的距离,融洽了干群关系,做成了一件民心工程。

此外,市药监局直接投资50万元帮焦田村修公路2.5公里,帮争取了农网改造资金50万元,能在年底前帮完成全村的线路改造。

县直部门结合“三送”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实行了定点扶贫。县直有102个单位进行了“三送”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县所有扶贫开发重点村都享受了此项政策的支持,目前,“三送”每个单位己经安排了2万元共计306万元,用于各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进行新农村的村,要求每单位要在每村投入3万元以上用于村庄整治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县各单位自筹306万元,争取资金510万元,各类捐赠折款51万元,共帮助上项目180个,兴修公路38.5公里,兴修水利让5000亩农田受益,修建饮水工程24个,修建村部15处,修建学校20处,帮引进或培育扶贫支柱产业120个。

三、认真抓好了结对帮扶工作。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县认真组织开展了“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以下简称“三送”活动),始终坚持把“三送”活动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抓手,广大干部大力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直面难题,实实在在为基层群众特别是贫困农户做好事、办实事,妥善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

全县共下派干部3640名(含市派工作队员55名),其中,县级干部37名、科级干部364名,结交重点包扶对象18200户。

活动开展以来,共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好事5791件,收集基层和群众意见、要求8076条,解决群众、企业实际困难2666件,帮扶资金910万元,共争取上级扶助项目资金2724万元,新修公路38.6公里,硬化村组道路40.1公里,新建桥梁18座,维修水利设施172处,新建、维修水渠100.4千米;调处矛盾纠纷2245件次,接待、解决群众181件。

四.县非公有企业参与扶贫的情况

目前,在县共有50家企业参与了扶贫回报社会工作,爱扶村有45个,他们捐资达920万,兴建学校4所,修路32公里,修水利工程5处。比较典型的有:

(一)倾情贫困乡村,大力捐资改善基础施。

百丈泉食品有限公司,在2013年出资18800元在茶园乡修路0.8公里,在2013年4月捐助阳埠村水利建设费2万元。宏兴木业近年来分别在枫边乡密石、杰村乡里丰、茶园乡全坑、里溪、匤坊等村投入70万元共修路17.7公里。

(二)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助农增收。

百丈泉公司,今年又从福建连城引进价值6万元优质杂交红薯品种,并免费提供均村、茶园、高兴等宜种地区农户,绿宝米业,在高兴崇贤推广优良品种,覆盖农户达2.8万人,而且每百斤高于市场价5到12元收购,让利于民,在文院崇贤霞光等地进行了水稻栽培训2期达1000人次。山村茶油,1.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按照“公司技术、农户山林、农户栽种、农户受益”的原则,通过与农户的合作,签订合同,免费为农户提供种苗,提供技术指导,已建立高产油茶林基地近600亩。2、作为发起人组建县山村油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社员、农户提供“供、产、销”一条龙服务,通过合作社平台与农户、社员开展各种生产活动、交流经验,充一购买生产资料、销售产品,使农户、社员降低生产成本投入,增加经营收入;2013年上半年公司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户2310户。户均增收1900元。3、2013年开展种植技术掊训3次。其中:培训规格较高的是于2013年4月在县品实禄园酒店组织了县油茶种植户、农户参加的油茶种植技术掊训班,公司邀请了省林业厅造林处领导、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农大、省林科院等油茶专家和学者亲临大会指导及授课,受到了相关部门及领导的一致认可。2013年已累计培训436人/次。4、高价向农户收购油茶籽、油茶饼。公司对农户在油茶籽压榨完油后所遗留下来的油茶饼,按合同或市场价每斤高于0.9元的价格进行回收,如;城岗乡农户陈建扬2013年元月出售0.5吨茶饼,仅市场差价就纯增收收入450元,他遇人就讲:“曾经的茶饼当柴烧,现在的茶饼还能卖钱”。来溪牧业,来溪牧业,公司以550头基础母猪群繁殖长大的二元种猪、杜长大三元猪为主,年出栏生猪达14000多头,它带动合作社养殖户进行生猪养殖就业致富,签约带动了合作社养殖户105户、在册农户350户、带动农户数1100多户,使每户养殖户月收入达到1600元。宏兴木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利用荒山、荒坡、荒滩、田埂和路网等造林,动员农户以山地作资本入股,公司提供造林资金、苗木、技术和负责产品收购的方式,带领了4500户林农发展林地面积达2万多亩,参与农户户均每亩每年增收80至130元。

(三)捐资助学捐物帮困。绿宝米业,前后为机关单位“三送”点送大米6000斤,送红包达7000元。资助高智慧上外语外贸学院,每年学习生活费用达2万元。山村茶油,2013年春向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捐款3万元,2013年元月向均村乡泮溪村、东村乡东坪村捐赠油茶树苗3000株、油茶专用有机肥2吨用于发展产业,价值达5万元,向合作社社员、农户提供种植资料和vcd光盘达2190份,价值达3万元。向高兴镇部分困难群众赚送食用油达1.1万元。宏兴木业,向茶园乡里溪村石桥小学捐赠学习生活用品,价值达10万元。帮助孤儿陈根凤上学,每年学习生活费用达2万元。

五.努力争取行业部门支持扶贫。

今年,县委县人民政府,更加重视行业扶贫力度,县委书记多次过问,专门召开了2013年扶贫开作会议,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同志的的带动下,全县农业、林业、水利、教育、交通、电力、卫生等部门围绕着大扶贫,发挥各部门的优势,经统计,行业扶贫己投入到贫困村的项目资金达12823.1万元。

第12篇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甘肃省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8%,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贫困发生率由40.5%下降到15%。截至2015年12月18日,甘肃省400亿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已发放215.8亿元,惠及45万户,并实现了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对贫困村和藏区有贫困人口行政村的全覆盖,2016年将覆盖所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

对于这种变化,相关人士表示得益于金融支持扶贫开发。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将以往各地区和各金融机构扶贫“单打独斗”的做法,改变为跨片区联动、各金融机构各展所长又优势互补“混合打”的做法,将各方力量聚合起来寻求重点突破。

案例一:静宁县“四融”平台实现“四赢”

案例背景

静宁位于甘肃省东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甘肃中部干旱县。目前,静宁苹果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全县果园面积达到101.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8.6%,果品总产量达到60万吨,产值24亿元,农民人均果品产业收益32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6%,全县有14.8万人依靠发展苹果产业实现了稳定脱贫。

主要做法

农行静宁支行围绕苹果产业发展,探索“果农+果商+农行惠农服务点”“政府+农行+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的服务“三农”新模式,全力推进静宁县的扶贫工作。

该地推行了融通、融资、融智、融商于一体的“金穗e融”系统。业务推广前期,农行静宁支行成立了仁大、李店两个营销推进团队,印制“金穗e融”宣传折页5000份,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反复上门宣传讲解,手把手的培训辅导,使广大果农和果商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农行“金穗e融”系统对交易带来的方便、快捷和实惠,为进一步扩大客户群体和机具使用量奠定了良好的客户基础。

服务点建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在调查摸底、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该行前期在苹果丰产乡镇李店镇、治平乡、仁大乡布放终端机具6台,先后在苹果集中收购点举办培训班6场(次),乡镇驻村干部、果品经销商、商、企业负责人、果农等260多人参加了培训,有效激发了果农、果品经销商的网上交易热情。该行还申请省市分行开辟“绿色”通道,仅用5天时间,分别授信常津、庆源两户果品龙头企业2800万元和2000万元,成功开办跨境“参融通”业务4800万元。

业务拓展成效显著。农行静宁县支行积极与供电公司、通讯公司、保险公司签订服务协议,进一步铺平了“惠农通”服务点代收费项目的交易通道,目前已代收电费3267户,金额52.3万元;代收话费1640笔,金额65.5万元。

实施效果

借助“四融”平台,农民不仅能及时了解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类信息,而且可以办理交电费、通讯费、为学生转账汇款、农产品交易等业务,解决了农民了解信息不对称,农产品产、供、销各环节的盲目性。同时,农民可随时了解劳务信息,有了农闲时外出务工的行动方向,提升了农民的致富能力和途径。

该行以此为渠道,发挥辐射带动效应,通过刷卡结算扩大线上业务交易量。日前共建成“惠农通”服务点336个,布放转账电话276部、“万村千乡”农家店(POS)60部,实现了全县24个乡镇、333个行政村全覆盖,实现代收话费、小额存取款、转账交易金额7340万元。目前已累计注册用户3470户,成功交易信息2816条,累计发生线上交易1130笔,交易金额2.11亿元。

农业银行静宁县支行围绕当地支柱产业发展情况,开发“三农”“金穗e融”服务平台,这一模式试运行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取得了农民、企业、政府、银行四方共赢的良好效果。

案例二:“双业贷款”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案例背景

自全省双联行动开展以来,邮储行甘肃省分行紧紧围绕省委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大战略部署成立了双联行动领导机构,行领导和双联干部组成调研工作组多次进驻联系点甘南碌曲县唐科村,走进草原深处,和当地政府领导、驻村干部以及牧民群众一起共商帮扶大计。结合碌曲县唐科村自然条件和自身金融行业特点,围绕如何让群众早日脱贫,积极开展精准户的入户对接、扶贫项目调研开发等工作,经过该行党委和双联工作人员深入唐科村对帮扶需求的反复论证,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合唐科村牧民摆脱贫困的发展之路。

主要做法

为使唐科村贫困户彻底摆脱贫困,提高当地群众牛羊产出能力,增加牧民经济收入,改善牧民的生活条件,使牧民早日过上好日子,邮储行甘肃省分行做出了许多努力。一是购买了10头犏雌牛、30头牦雌牛捐赠给唐科村40户贫困户,先从“输血”帮起,为贫困无畜户解决家庭养殖问题。二是根据全省邮储行联系点气候、植被、不同地貌的差异性,开发不同的贷款扶持产品,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该行针对甘南碌曲地区高寒(海拔3200米)纯牧区植被霜期长、生长期短的实际情况,决定在高原牧区着力开发“草食畜牧业”贷款产品,以“草食畜牧业”贷款扶持牧民家庭养殖、畜产品交易等带动牧区产业发展,为贫困户增加收入;在农耕地区,以开发“塑料大棚种植”贷款产品为主攻方向,持续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2013年8月份该行“双业”贷款面向全省58个贫困县逐步推开,不断扩大投放范围。2014年7月11日,邮储行甘肃省分行在碌曲县拉仁关乡唐科草原举办了“邮储行甘肃省分行贷款发放、牦雌牛捐赠仪式”,决定把“草食畜牧业”贷款引入唐科村贫困户进行试点,然后在甘南州其他贫困县进行投放,并争取政府贴息,最终确定以“双业”贷款模式扶持贫困户开发项目,为牧民家庭牧场、养殖大户、畜产品交易等新型畜牧业提供贷款帮扶,为广大农户塑料大棚种植业提供资金帮助,从而撬动整个贫困地区发展。

实施效果

“草食畜牧业”贷款在唐科村成功开发后,目前已为唐科村148户牧民发放该类贷款1183万元,占全村201户的73.63%,基本解决了唐科村畜牧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该行推出的“双业”贷款很受群众欢迎。“双业”贷款为农牧民、个体户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加快了贫困地区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的步伐。仅仅从甘南碌曲县拉仁关乡统计反馈的数据看,就“草食畜牧业”贷款扶持这一项,唐科村2012年至2014年底牧民纯收入就从3115元增加到5600元,三年纯收入增幅达到了79%。2014年底,唐科村在该行倾力帮扶下已实现整村脱贫,该行双联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据该行零售信贷部去年10月份数据统计,该行全省“双业”贷款规模不断扩大,从2013年的5个亿,已发展到现在的36个亿,“双业”贷款规模增长了7.2倍,全省收益户数达到了4.34万户。

案例三:“金果”养殖模式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农户增收

案例背景

临夏县南塬乡是一个传统农业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产基础薄弱,传统种植业难以满足群众增收致富的迫切愿望,发展畜牧养殖业就成为唯一现实选择。但散户养殖受市场信息、养殖技术等因素制约,加之受市场中间商利益排挤,养殖收益难以得到保障。2011年,该乡由致富带头人牵头,组织养殖大户成立了金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良种羊繁育和肉羊育肥,自身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益逐步提升,同时有效带动了农户增收。

主要做法

(一)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在金果合作社建立发展过程中,农村信用社给予大力支持。2012年发放贷款200万元,2013年《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贴息贷款管理办法》出台后发放牛羊蔬菜贷款300万元,享受财政贴息,减轻利息负担,为合作社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积极跟进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将金融服务融入信贷支持之中,充分利用贷款客户较多、从事行业各异、分布区域面广、通过贷后检查与各类客户沟通充分、信息灵通的专业优势,及时收集市场信息,从金融角度分析判断后及时向合作社反馈,有效弥补合作社生产经营局限于一隅的信息短板,为引进先进养殖技术、开拓销售市场等提供了信息支持。积极开展政策和金融知识宣传,对国家和省州政府及各行业管理部门出台的各类优惠政策及时进行宣传讲解,帮助合作社充分运用优惠政策做大做强。加大财务辅导力度,帮助合作社根据会计法和各种财务结算制度要求不断完善各项财务制度,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促进经营规范化,为精细化管理夯实基础。

(三)构建支持农户发展合作机制。农村信用社通过农户评级授信工作,逐村逐户调查摸底农户生产经营、家庭收入、财产及债务、个人品行等基础信息,建立规范的农户资信档案,确定信用农户授信限额,全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帮助解决农户养殖资金不足的困难。探索引入“合作社+农户”的担保方式,对确有发展潜力但缺少抵押品的农户由合作社担保发放小额贷款,密切合作社和农户的利益联结,降低贷款风险,形成了信用社、合作社、农户三方共赢的良好合作关系。同时,认真执行利用支农再贷款发放涉农贷款利率加点幅度不得超过5个百分点的政策规定,切实做到让利于民。目前,农村信用社向与合作社有业务合作关系的近百户农户发放贷款380万元,用于在合作社入股或发展散户养殖,提高了支农信贷资金使用效益。

实施效果

2014年,金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出栏肉羊4万余只,基础母羊存栏达1.2万只,销售收入4500万元,净利润达1500万元。目前,该社社员达250多人,成立以来分红总额达到1350万元,分红比例连年保持在20%左右。与该社签订用工合同、从事种植养殖的农民近60人,人均年收入3万元左右。

案例四:“银行+企业+农户”=“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模式

案例背景

通渭县是定西市下辖的一个纯农业县,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强,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抗灾能力较差,农民自有资金不足,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不具备。同时,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一直存在,农户发展经营举步维艰。

主要做法

精准扶贫工作大幕拉开后,为了更好地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甘肃银行在通渭县确定了“银行+企业+农户”模式,通过优选当地实力强、诚信度高、有帮扶带动能力和意愿的涉农企业作为精准扶贫帮扶企业。这些企业共有的特点就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营业务,农民可以用精准扶贫贷款发展养殖和种植业,帮扶企业负责收购,或者将精准扶贫贷款直接投资,帮扶企业在年终付给农户约7%的“投资收益”。

实施效果

甘肃银行借助“银行+企业+农户”模式,努力打造的贫困户致富“财富管理公司”立足实际带动效果明显,解决了贫困户没有致富产业、没有启动资金的难题,打通了贫困户缺乏资金难以有效脱贫的瓶颈。该行在通渭县精准扶贫工作中,充分利用帮扶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广阔的市场等资源,不仅解决了散小农户经营信息不对称和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还把帮扶企业打造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该行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扶贫模式受到了地方贫困户的普遍欢迎。截至10月31日,该行在通渭县已累计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4.99亿元,其中有13家帮扶企业正在带领10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案例五:“善融商务”为精准扶贫插上“金翅膀”

案例背景

定西自古以来就以“千年药乡”“中国薯都”著称,是全国道地药材和优质马铃薯的重要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定西市坚持走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围绕打造“千年药乡”“中国薯都”,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开发层次。许多贫困户通过药材、马铃薯产业脱贫致富,可是,仍然有贫困户因为资金的原因不能走上致富之路。资金成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拦路虎”。

主要做法

建行善融商务平台对甘肃地区精准扶贫项目全力支持,对精准扶贫企业推荐入驻善融商务平台,对已入驻商户提供以下支持措施:

一是广泛的商机服务。为买卖双方提供全面的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包括供求信息、企业商铺、资讯、推荐信息展示,买方、卖方信息搜索、订单管理、支付结算、物流管理、交易评价、投诉举报等全流程服务。二是强大的品牌宣传。对入驻善融商务的企业,提供商品展示和品牌宣传的机会。依托建行众多网点、自助银行、电子银行、互联网站等渠道以及营销人员的支持,帮助企业快速提升知名度。三是独有的融资服务。支持入驻善融商务的企业申请办理各类银行贷款服务,包括助保贷、网银循环贷、小额贷、信用贷、善融贷、善融e贷等小企业贷款,以及专门为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人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四是为企业提供网上银行、融资支付等多种方式的支付结算服务,实现建行间及与他行间的支付结算。五是资金托管与结算服务。按买卖双方协议对交易过程中的交易资金进行冻结,待付款人确认后,将交易资金划转收款人账户,为交易双方提供基于银行信用的第三方资金托管,保障交易资金安全,维护买卖双方权益。六是完善的售后服务。依托建行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员工,以及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为入驻善融商务的企业提供售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