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络课程论文

网络课程论文

时间:2022-06-30 15:16: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络课程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网络课程论文

第1篇

1.网络营销课程教材内容陈旧过时。

网络世界瞬息万变,网络营销的方法每天都会有新的变化,这决定了《网络营销》课程是一门时效性非常强的课程,必须紧跟市场变化,因此对课程的教材就有非常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教材编写本身需要一定时间来撰写和修改,加上审核的时间,一本书从开始编写到正式出版,往往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这使得学生使用的《网络营销》教材往往内容过时,缺乏新的营销手段,涉及的案例也非常陈旧。近几年微信营销、移动营销,4G新时代营销、手机客户端营销、手机游戏营销等等非常流行,并逐渐发展成系统的营销模式,但由于这些是市场最新的变化,往往很难及时的体现在所使用的教材中。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内容还停留在几年前的营销手段,同时书中涉及到的案例有些可能已经不复存在,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内容是大大落后于市场的发展的。按照过时的内容给学生讲授,是无法让学生掌握最新市场动态的。尽管有些教师每年都会更换教材,但教材的更新速度却无法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另外,在实际教学中,订购新的教材就需要重新备课,部分教师不愿意备新课,这就导致其所使用的教材更加老旧,与网络市场的发展严重脱节。

2.网络营销课程教师本身实践经验不足。

很多院校招聘的教师都是应届毕业研究生或者博士生,这些教师大多是没有工作经验的,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进了另一个校门开始工作,因此很多院校年轻的教师并没有真正进行网络营销的实践经验;而另一部分年龄稍大些的教师,因为接触互联网较晚,甚至可能对互联网都不是非常熟悉,不常上网,不常网购,更不用说对网络营销的方式了解的有多深入。在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很多教师只能通过所选教材的内容来进行授课,或者是在网上搜索一些相关的案例来进行讲授。但《网络营销》是一门需要紧跟实际的课程,不仅需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教师能够给学生传授大量的实践技能,大多数院校这样的教学水平,其效果可想而知。

3.网络营销课程课时设置与考核方式不合理。

很多院校在网络营销课程的学时设置上仅有64学时,包括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网络营销是一门包含很多学科,很多理论知识,同时需要大量实践的课程,这样的学时设置对于这门课来说是不够的,仅仅通过这些有限学时的学习,首先学生没法完全理解网络营销的理论精华;而实践学习的时间过少,学生则将无法深入掌握网络营销的真正技能。另外,在课程考核方面,大部分院校采用平时成绩+期末笔试的方式来进行考核,无论是平时成绩还是期末考核,大多以笔试为主。过多的用笔试来考核网络营销这门课,会使学生误以为理论学习比实践的学习更重要,或者为了取得好成绩死记硬背教材中的条条框框,不仅无法真正掌握理论知识,也忽视的实践技能的学习和提升,这样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全面的掌握网络营销的核心内容。

4.网络营销课程实践教学不够贴近市场需求。

对于网络营销这门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理论性。但由于不少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在授课的时候就只能按照教材的内容来讲,照本宣科,缺少实际的操作,这样的授课内容,使学生很难真正掌握网络营销的核心技能。另一方面,网络营销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应该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但是很多院校把大量的实践课时放在了网站建设与网站推广上,这只是网络营销中的一部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础技能,但很多老师忽略了其他部分的实践教学,因此无法帮助学生掌握全面的营销技能。

二、关于网络营销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建议

1.网络营销课程教材选择应该多样化。

在授课教材上,应该尽量选择最新出版的教材。尽管所有的课本教材都无法涵盖最新的市场发展动态变化,但至少最新的教材能够最大范围的编入最新的市场情况,加入最新的研究案例,同时能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应尽量选择能够把网络营销基本原理和概念讲解得深入,透彻,同时能够编入大量最新案例的教材。其次,可以将所有讲授这门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发挥团队的优势,经常组织授课老师进行讨论学习、学术交流,解决授课过程中普遍会遇到的问题,并结合教学的经验,网络营销市场的发展与变化,自主编写教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加并优化教学内容。再次,教师本身也应该及时从网络上以及实际生活中搜集最新的营销案例。《网络营销》课程与其他理论性课程不同,除了基础理论以外,案例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最新最全面的案例分析,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晦涩的理论知识,同时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最新发展动态。网络市场每天都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穿插大量的案例来进行讲解。课本上的案例往往时效性非常差,无法紧跟网络市场的变化,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搜集大量最新的案例,为学生讲解,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案例更好的掌握网络市场变化。

2.加强网络营销教师的培训及企业实践。

本身没有网络营销的实践经验的老师,很难教会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因此学校应该鼓励并支持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师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与学习。可以让教师参加培训,让企业一线的营销人员为高校教师讲解实用的网络营销方法;同时,可以到其他院校进行学习,与其他高校的教师进行教学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学习其他院校优秀的教学成果及经验。另外,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去学习实践。比如可以联系一些互联网公司或者其他企业的网络营销部门等,让教师真实地参与到企业实际的网络营销中去,和社会接轨,学习最实际最有用的网络营销知识,然后结合自身的理论基础,将最有用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讲授给学生。

3.增加网络营销课程学时并改革考试方式。

对于《网络营销》这门课来说,实践技能虽然很重要,但理论知识是掌握实践能力的基础,在实践操作中,也需要理论的支持。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适当的增加整个网络营销课程的课时,并且在学生掌握网络营销基础理论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加实践学时。这样的课程设置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习的效果。同时应改革考核方式,不再以笔试或者理论知识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可以采取平时考核为主,期末考试为辅的方式。平时考试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答辩考试、课程论文、上机考核等,都是很好的考试方式。增加平时考核分数的比重,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实际能力的掌握上。

4.采用多种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学校可以购买一些教学模拟软件,在平时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由教师指导学生使用软件来学习掌握基础的营销技能。其次,可以鼓励学生在淘宝或者拍拍等网站开设店铺,要求学生从店铺的开张,装修,产品的选择,目标消费群的定位,到店铺商品的推广,营销的方式等,都要亲自实践,通过最真实的平台,让学生掌握网络营销真正的核心内容。或者让学生选择一个企业,然后在网上为企业的产品或网站做推广。将整个推广过程都记录下来,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网络营销方法。再次,学校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与多个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将更多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派到企业一线去实习、学习。学习时间可以为一个学期,通过接触最前沿的营销工作,来帮助学生培养实际的动手能力,同时让学生接触企业实际的工作,能够更好帮助学生就业。

三、结语

第2篇

Moodle是指模块化的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开源的、免费的网络课程管理系统。[2]Moodle是由澳大利亚教师MartinDougiamas博士开发的,它的指导思想的社会建构主义,并且具有理念先进、功能强大、使用方便、支持多种教学模式等特点,是构建网络课程理想的开发工具。因此,在国内外教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1.1Moodle的主要功能模块

(1)课程管理模块教师通过课程管理模块可以对课程的设置进行管理,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对课程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和维护等,还可以将课程打包导出备用。(2)资源模块教师可以将文档、PDF、Flash、视频、声音等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上传到服务器,也可以通过链接得到Web上的外部资源。(3)作业模块教师通过作业模块给学生分配任务,学生完成作业后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服务器,教师再针对学生作业的情况进行打分,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通过分数和评语,查找自身的不足,促进学习方法的改进。(4)互动评价模块互动评价模块是Moodle中一个专门用于评价的活动模块,其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部分。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出勤率、知识点的掌握、自主学习能力等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对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料、教学方法等进行评价,同时学生还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5)测试模块由教师自定义题库,题目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等多种类型,并分门别类的存放于题库中,可以在课程中重复使用,也可以供其他课程使用。测试完成后,系统会自动评分。(6)论坛模块论坛是重要的课程活动模块,交流和讨论的活动都将在这里进行。论坛通常包括教师论坛、学生论坛、公众论坛等。(7)投票模块通过投票模块可以对某件事情进行投票表决,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并给出多个答案,激起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或者从学生的投票中得到一些关于教学的反馈意见,从而促进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等。(8)聊天模块聊天模块的功能与聊天室类似,允许教师和学生进行实时的讨论,对课程相关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探讨,打破师生间交流的时空限制。

1.2Moodle在网络课程中的优势

(1)Moodle网络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化理解和掌握运用。(2)Moodle网络课程采用模块化的结构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自行开发和修改各个模块,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交互模块跟踪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及时交流探讨、答疑解惑,同时也有利于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促进网络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3)Moodle网络课程的环境操作简便,易学易用,教师经过短期培训就能掌握它的使用方法,教师可以设计开发网络精品课程,并对精品课程进行维护和管理,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由此可见,如果将Moodle网络课程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会为学校、教师、学生提供一个低成本、高利用率的网络教学平台,既减轻了教师在课程管理上的负担,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只要通过IE浏览器就能方便的进行学习。

2基于Moodle的网络课程设计

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构建一个基于Moodle的网络课程平台。根据需求分析和Moodle平台的特点,将网络课程平台分为管理平台、教学平台、学习平台和交互平台四大部分。

2.1工作环境设置

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Linux+Apache+MySQL+PHP体系构建的,用PHP脚本语言编写的动态网站程序。[3]本系统需要将Apache服务器、MySQL数据库、PHP语言与WindowsXP结合起来,即完成工作环境的设置要求。

2.2系统的安装

首先需要安装好Apache服务器、MySQL数据库和PHP语言,再将Moodle文件安装到EasyPHP文件目录下的WWW文件夹中,在IE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按照Moodle安装页面上的提示安装即可,然后再根据提示配置MySQL数据库,最终完成系统的安装调试。

2.3Moodle网络课程的构建

根据“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内容及特点,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强调资源共享,注重交流互动的设计原则。(1)课程设置教师以网站管理员的身份登录,进入课程设置模块创建课程,在课程的编辑模式下,每个主题对应一个下拉列表,课程的内容以文档、幻灯片、Flash、声音、视频、网页等形式由教师上传到服务器上,完成课程的设置。(2)交互设置Moodle平台是交互是网络课程的核心要素,教师同样可以在课程编辑模式下,进入评价、测试、讨论、投票和反馈等模块,实现交互的设置。(3)用户注册在Moodle网络课程平台注册账号,提交个人信息,可以注册的账号类型有教师、学生和管理员三种类型,注册完成后即可进入网络课程进行管理和学习。

3结语

第3篇

关键词:学赛结合;网络营销;课程设计

《网络营销》是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旨在训练学生利用网络技术、网络平台进行营销和策划的能力,是一门实践性要求极强的课程。笔者在实施课程教学时,以网络营销能力大赛为引导,通过实施“学赛结合”的教学模式,搭建便于学生实践操作和自主学习的《网络营销》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本文总结笔者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设计思路以及在线开放教学平台的架构方法。

一、基本设计思路

1.教学模式设计

“学赛结合”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将实践教学内容任务化,以竞赛形式完成实践任务。我们选择了中国互联网中心的网络营销能力秀大赛贯穿课程教学过程,在“学赛结合”的基础上,针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学情特点,将教学过程细化为“导、学、做、结、战”五个环节。其中,“导”是建立知识导图,使学生了解知识框架、明确学习重点;“学”为学习课堂,主要通过微课的形式讲述基本营销方法;“做”就是操作课堂,采用微课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就是项目小结,首先设计一个项目小测,对前面的学习进行验收,然后总结,再次提炼知识点;“战”是网络实战,在实战环节中,我们编辑了详尽的实战指导手册,同时以网络营销能力大赛为主要实战平台,以电子商务营销平台,如淘宝网等为辅助平台,指导学生通过参加竞赛、运营店铺等实战形式完成实践教学。通过以上五个环节的设计,教师有效实现“学赛结合”。

2.教学项目及进度设计

根据《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设计了四个主要的课程项目,并精心设计了项目实施的进度。由下图可见,项目2、3、4是并行项目,可同时展开,尤其是项目3-2和项目4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学生边学边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两个项目的实施不能只局限在课堂教学时间中,学生要时刻关注平台的变化,在课外自主学习并完成项目。

3.教学考核设计

根据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内容,课程考核侧重实践过程的考核。主要考核内容为两大部分:高职院校《网络营销》在线开放课程设计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张涛摘要:《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专业中一门实践性要求较强的课程,“学赛结合”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将实践教学内容任务化,以竞赛形式完成实践任务。本文基于“学赛结合”模式从教学思路、教学项目及进度、教学章节等方面阐述高职院校《网络营销》在线开放课程的设计。关键词:学赛结合网络营销课程设计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7-04-0270第一部分是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的学习情况考核。在线开放平台上的学习内容以任务点展示,这些任务点包括微课视频的观看、案例分析、测验、作业、参与讨论情况等。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点,系统会根据完成情况评出相应的分数,最后得出在线学习的分数。第二部分是学生参与网络实战的考核。实践过程的考核分为两个项目的考核。第一个项目的考核是参加竞赛的考核,学生参加网络营销能力竞赛,得到一个竞赛等级值——AR值,这个AR值代表学生的竞赛努力程度和达到的营销等级。这个指标成为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另一个项目的考核是关于营销实战,如开设网店或者微店等情况的考核,学生在网上开设店铺会获得相应的店铺等级,这是实践考核的一部分。在设计这两个项目的考核方式时,我们采用等级折合分数的方式,按照学生的竞赛等级和店铺等级折合相应分数,然后与在线学习分数进行汇总,最后得出学生的考核情况。

二、在线开放教学平台架构

1.教学章节框架设计

框架是一门课程的主旨,清晰的框架能使学生快速形成对课程知识的梳理,从而明确学习目标。《网络营销》在线开放教学平台的教学章节按照项目驱动的方法进行设计,有效地将“导、学、做、结、战”五个教学环节融入每个项目的设计中。每一个项目下包含任务,每一个任务下的内容均包含八个环节,分别为:“了解我,丰富你——知识导图——学习课堂——操作课堂——项目小结——网络实战——PK大擂台——了解你,完善我”。可以看出,除了包含教学模式中“导、学、做、结、战”五个环节外,增加的其他三个环节不仅使课程内容前后呼应,有问有答,同时还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反馈环节设计

教与学是一个相长的过程。为了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需求,我们在每一个教学章节的最后都设计了“了解你、完善我”的互动环节,这个环节以开放式问卷的形式进行。教师一是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二是鼓励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是对这些内容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这些建议和意见是我们完善教学内容的依据。

3.创新性“PK大擂台”的设计

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唱独角戏,而要让学生扮演学习的角色,发出代表不同观点的声音,让这些不同观点进行PK,在PK中使学生解决问题、发现真理,最终形成一致的认识。下面以“传统商务PK电子商务”为例,说明“PK大擂台”环节的在线平台设计思路。具体内容见下表

。4.教学资源建设

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建设了丰富的案例库和题库。案例既包括文字案例,也包括视频案例。案例的设计融入“学习课堂”的内容中,就是案例是学习内容的一部分,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针对每一案例,我们设计了一些思考题或是投票活动,引导学生观看与思考,学生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题库中编辑了1000多道试题,涵盖各种题型和《网络营销》的所有知识点,可作为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专接本考试的复习资料。

三、在线开放课程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适应移动学习模式

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移动学习成为未来重要的学习模式。因此在构建在线开放教学平台时,教师要注意课程资源的编辑与建设应适应移动客户端的浏览格式,如文字编辑要采用合适的字体字号,视频格式最好以MP4或AVI为主等,这样才能保障资源在移动客户端正常运行。

2.注重互动环节设计

互动和交流是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线开放课程的设计中,交流讨论模块的设计与运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其讨论,采用合适的交互策略,调动学生互动交流的积极性,只有形成学习者之间全方位的自主交互模式,在线开放课程的设计才能发挥实效。

作者:张涛 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第4篇

这种单调的表现形式容易使学习者失去学习的兴趣,也难以体会教师教学的魅力。课堂授课氛围差,欠缺艺术性。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提出,网络视频课程制作要借鉴影视制作的模式,打造开发优秀的网络视频课程资源平台,以学习者喜欢的艺术表现形式,满足学习者的多方面需求,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视频课程资源的利用率。

2影视制作对网络视频课程制作的启示

由于网络视频课程与影视剧都是以视频形式来呈现的,在许多方面具有相通性,二者关系见表1。网络视频课程与影视剧形成影像在基本原理、艺术表现、制作过程、传播手段几个方面具有相通性。但网络视频课程与影视剧在创作目的和功能上存在本质差异。网络视频课程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将艺术理论恰当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去,从而准确体现教学内容、符合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规律。由此看出,网络视频课程与影视剧从制作原理、过程到实际发生效用的途径都具有相通性,具备相互学习借鉴的可能。

3基于影视制作视角的网络视频课程制作与开发

高质量的网络视频课程开发应以高效严谨的制作方法、制作流程为基础,影视创作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创作经验为网络课程教学视频的制作提供了重要启示。网络课程教学视频的制作过程可分为前期策划、组建专业制作团队、脚本设计、拍摄、后期制作几个环节,并且每一个环节都应配有专业的人员及相应的规范和要求。

3.1选题策划

和影视创作之初的策划一样,网络视频课程制作初期也应先做好选题策划。笔者引入剧本的理念。网络视频课程剧本统领着网络视频课程的建设和质量。网络视频课程剧本设计应以学习者需要为核心,主要是进行课程的总体构思,包括制定教育、教学目标,然后选择、确定课程内容,制定详细的学习活动,甚至细化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的全部过程。在剧本设计中应充分体现学习者为主导的理念,按照人本主义的课程观,从学习者学习需要出发完成课程设计;内容的编排可以借鉴影视剧中的剧情设计,引入情境设计,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活动设计中。同时,应借鉴影视表现中的美学理论将教学内容和技术手段进行有效搭配,使教学内容以艺术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学习者提供轻松、愉快、有趣的学习情景。

3.2组建专业制作团队

网络视频课程制作可以借鉴影视剧创作模式组建专业团队,需要组织一个效率高、懂高等教育、懂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开发队伍,形成一支包括学科教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内的高水平的建设、应用、管理和维护队伍。分组确定分工职责,各业务组可以设置如下。领导组:制定相关方案政策,负责视频课程的管理,设计剧组内分工协调运行模式。统筹指挥教学视频制作的筹备和投产,决定导演和主讲教师的人选等。导演组:视频课程制作的组织者,负责视频课程的全程制作。应与主讲教师充分地沟通、研究,共同策划教学视频的设计制作方案。编剧组:由学科专家组成。主要负责根据课程目标、内容,创作剧本,拟制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法等。主讲教师:参与剧本创作,课堂讲授。主讲教师是视频教学片中的主角。通常由知名专家、学者来授课,由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学科基础比较扎实、屏幕形象良好、普通话标准、富有表现力、讲课时富有激情的人员来讲授。摄像组:负责分镜头设计,摄像、导控、音效、灯光、剪辑、合成等后期制作。技术组:主要负责策划视频课程的静态和动态视觉效果以及制作,需要熟练现代教育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美工设计软件,具备很强的软件编程和开发能力。

3.3拍摄

将优秀课程的教学进行实况摄制并精心制作,是网络视频课程能够充分发挥导向性和示范性作用的有效保证。在录制过程中,主讲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态,学生要注意自己的学态,互动性要强。在录制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拍摄技巧,应注意借鉴影视剧拍摄技术中光线和景别的运用,做好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的拍摄,以及师生交互的过程中镜头的切换、场面调度、现场布光、声音的采集等。

3.4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就是将拍摄的视频课程的课堂录像素材进行选择、取舍和剪接,最终制作成一部连贯流畅、主题明确并具有一定艺术效果的教学录像片,包括片头设计、字幕制作、画面剪辑处理、文件生成与网络传播等。片头设计一般应包含学校信息、课程信息、教学内容信息等,字幕包括章节字幕和知识结构的提示字幕。在文字设计上,注重字样造型设计和摆放位置,使其富有美感,既能体现出教学视频内容的严谨、严肃性,也要体现视频作品的艺术性,引人入胜,便于学习者记忆。画面剪辑处理是指借助影视制作艺术将那些繁琐、拖沓、重复、口误等内容加以精简。整个视频素材编辑完毕后,预览整体效果,经专家组审查后,按需要格式对录像片输出,最终生成视频文件格式,便于上传、下载以及在线观看。

4结束语

第5篇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共同培养,才能实现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目标。校企合作使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自2008年以来,与IT行业著名职教培训机构北大青鸟集团合作,开办BENET网络工程师特色专业。北大青鸟以其先进的职教理念、前沿、实用的课程资源、优秀的师资力量、庞大的就业网络与学校密切合作,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2明确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科学合理课程体系的前提。北大青鸟集团调研了1174家IT企业,并对企业168位负责招聘的技术经理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访谈,结合学院的专业调研,最终确定网络技术专业目标岗位和技能(附表)。

2.1阶梯式技能体系结构,平稳提升技能水平

根据内容深度,技能层次划分为三个阶段,学习过程循序渐进。第一阶段面向基础、入门,以知识性、趣味性为主,引导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网络技术行业,提升学习意愿,树立学习目标,能够管理和维护小型办公网络,制作和更新简单的网站页面;第二阶段面向技术提升,使学生对网络的认识由感性过度到理性,熟练掌握企业网络应用中的核心技能点,管理和维护大中型网络信息系统,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面向安全及高级应用,以规模化部署及攻防实践为主,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技能在大型企业环境中的安全应用,保障企业网络、系统及数据的安全,能够分析企业网络结构、操作系统、应用服务的安全隐患,制定安全防护策略。

2.2打造高专精技术人才

第一阶段的内容仅仅是入门,第二阶段所学内容具备技术含量,但距离企业中高端岗位的要求仍然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欠缺目前企业普遍非常重视的网络安全技术。因此,第三阶段分为Windows网络安全和Linux网络安全两个技术方向,以满足企业中高端安全需求。学生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并不清楚自己在哪个技术方向上具备更大的潜力,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全面学习,可确定个人优势,再在第三阶段分技术方向深造。

3构建分方向的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以后,需要构建与其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既要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又要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自我提高、创新、沟通协作能力。因此,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公共平台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四大类。

3.1平台课培养基本素质,奠定学习基础

公共平台课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个人修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增强职业稳定性。公共平台课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时事与政策”、“体育”、“就业与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计算机应用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并开设可供学生选修的艺术鉴赏类课程。专业平台课培养学生最基本的专业技能,奠定宽厚的专业基础,为学好专业核心课做准备。专业平台课主要有“网络基础”、“Windows操作系统”、“计算机组装维护”、“数据库应用与性能优化”、“网页设计与制作”、“组建与维护企业网络”等课程。

3.2核心课培养专业核心能力,精练目标岗位技能

专业核心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课程,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分为必修的专业核心课和分方向选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必修的专业核心课主要有“构建大型企业网络”、“网络安全高级应用”、“Linux操作系统”、“网络设备安全部署”等课程。学生可根据学习兴趣和特长,在Windows网络安全和Linux网络安全两个技术方向中选修其中一个方向的专业核心课,Windows网络安全技术方向有“Windows安全检测及防护”、“Windows安全高级应用”两门课程,Linux网络安全技术方向有“Linux安全检测及防护”、“Linux安全高级应用”两门课程。分技术方向有利于学生深入掌握核心技能,实现培养高专精技术人才的目标。

3.3拓展课拓宽职业方向,培养职业迁移能力

专业拓展课培养学生与专业相关的其他能力,为学生拓宽就业方向,主要有“Photoshop图像处理”、“Flas设计”、“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了学生专业技能,也掌握一些前沿实用技术,培养学生职业迁移能力。

4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平台

引言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得社会对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计算机网络系列专业课程集计算机网络、网络规划与组建、网络管理、网站建设、防火墙配置等理论与技术于一体,知识面广,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很强的网络技术专业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组建与管理、网站的建设与维护等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发展方向和趋势,为以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而,在近几年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教材的选择尽量做到内容新颖,偏重于实践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多媒体演示课件结合模拟环境操作,然而计算机网络系列专业课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矛盾仍十分突出,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过的网络设备的连接及配置方法,在实验课程中要求学生自己完成时,大部分同学无法较好地完成实验任务。通过和学生的广泛交流,我们发现,由于路由器、二、三层VLAN交换机等计算机网络设备,学生在生活中不曾接触过,设备的连接方法、设备的配置命令、子网的划分等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尽管教师在上课时讲解了命令功能和参数配置,由于缺乏真实的网络环境来演示,学生仍缺乏感性认识,对老师在课堂上的多媒体演示课件并不能较好地理解,加上课后又缺乏实践的条件,因而在实验课时很多同学无法完成实验任务,老师在上实验课时只能重新演示,个别辅导,效果并不理想。

可以看出,独立的多媒体教室,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仍然不能摆脱以教师讲课为主的学习模式。为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对高素质创造型网络技术人才的需要,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造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式学习环境。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将其与多媒体技术、Web网页技术和数据库互连技术以及分布式对象技术结合,构建交互式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的新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也符合新形势下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

1、开放式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要求。

以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可以创造一个数字化学习平台,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将计算机网络系列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优化整合,可以构建出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这种平台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实时性、丰富性及信息综合性等特点,可以支持真实的情景创设,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学生可以方便地链接到网络教学平台,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讨论,自主掌握学习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和效率。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使教学材料的展示越来越灵活、形象、生动,是支持新型的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式学习方式的最有力工具。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各门计算机网络课程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关系,它们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辅助。将现代教育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融为一体,形成的现代教育技术体系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同时也对这种新形势下的网络教学平台提出了新要求。

①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应当具备计算机网络课程基础知识学习功能,教师应提供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相关的最新技术等教学资料。教学课件制作中应注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通过性能良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科学地表现知识结构,并引导学生快捷、方便、准确地掌握。在内容组织上可以立体交叉,可按照逻辑顺序将各章节统一排列,或以知识单元为中心进行编排。学生可以打开各级目录进入章节,也可以直接进入各知识点。这种编排有利于初学者按照章节顺序步步深入地学习,也有利于复习过程中直接进入不同的章节。

②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同时应有相关网络实验的集成与模拟功能。随着网络带宽的拓宽和网速的全面提升,网络实验课程的发展方向是基于流媒体(实拍教学场景、丰富的教学辅助材料)和MUD(MOO)技术的虚拟真实教学环境等更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虚拟实验环境提供强大的交互功能和虚拟软件友好的人机界面,结合了视、听功能,形象直观,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信息量大,不需实验设备也能进行,从而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网络实验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参与的积极性,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和实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网络规范与组建课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操纵Cisco的虚拟机,直接操作Cisco不同型号的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同时可以直观地看到每一条指令的执行结果,在这种虚拟环境下,学生不仅可以很快地熟悉平时甚少有机会接触的网络设备,同时也不会损坏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这种虚拟真实的教学环境可以把学习者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其学习效果是仅仅往网上放有关实验课程的文字、图片资料所无法比拟的。

③网络教学平台除了考虑教师的教学需要外,还应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应提供习题、作业的在线解答功能,通过BBS论坛形式等形式提供一个师生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开放式交互式网络平台,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了解专业应用、研究、最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知识拓展功能。这种有利于快速灵活地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教学互动,打破了时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如研究性学习与个性化学习。

2、开放式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建构。

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Internet环境下的有力学习工具,并正以其实用性、高效性和交互性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教学和教辅导手段。但是,要保证网络教学开展好,构建好的教学平台才是决定因素,所以,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管理非常重要,而且,这是一个动态和持续的过程,需求和发展决定了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目标。在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中,我们着重做到:

①教学内容明确。现有的网络教育平台大多对资源信息的建设追求大而全,建设的学习资源系统,提供了海量的教学内容和素材,如课件库、答疑库、试题库等,数量十分庞大,但没有针对学生进行内容定制,因而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自己查找所需学习资料。然而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本身还不是非常了解,因此很难在如此浩大的资料库中获取适合其使用的学习内容资料,使得各类资源使用率低下,从而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这就是所谓“信息过载”问题。

因此,在网络平台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核心作用不在于给学生传递知识,而在于如何引发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与监控者,教师需要设定教学目标,把教学中各方面的因素协调起来,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根据教学时数、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各知识单元的核心、重点与难点,突出案例和实际应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关键的引导、促进作用,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上做动态调整,使学生不至于在信息的海洋中迷航。

②个性化支持。基于网络教育技术下的学习过程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相比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不仅表现在教学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学生的学习过程已不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更具自主性。学生是知识意义的建构者,他们的建构活动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他们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因此在网络平台教学资源的构建中,应以自主化、个性化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构建网上教学平台时,可设置导学目录,既方便学生自己制订学习计划,也利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每个知识模板的重点及难点,在每个知识模块内部还可设置一个作业点评,用于解决学生在完成作业和习题时易出现的问题,这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解决了学生集中学习时间不足的矛盾。

③良好的互动学习环境。教学中的“互动”是解决学生学习中发现问题的一种较好方法,网络教育平台可以提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充分沟通与交互功能,学生通过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不仅可以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其团队协作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这种互动是跨越“时空”限制的,可以采用专题讨论区、QQ群、E-mail等多种方式进行。

第7篇

关键词:物理学主干课程;课程资源;网络平台;网络课程

校园网络的建立,为教学现代化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同时网络教育的软件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包括网络教育资源库和网络教育支撑平台,前者提供教学内容,它包括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网上教学所需的各种材料。后者提供教学环境,它包括网络教学支持、网络教育资源库管理、教学管理与评价、系统管理等。校园网物理学主干课程教学系统平台的资源具有Internet上资源无法替代的作用,它的建成能适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以广大师生物理学科的学习和科研为目的,为物理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服务。

一、平台的设计原则

校园网物理学主干课程教学系统平台以课程学习的网络支持系统为目的,在各种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提供灵活的、适合于多种层面的交互式教学支撑环境。它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一)服务教和学的原则

课程资源与教学管理平台的功能主要是为教师的课程教学和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教学支撑环境,所以要服从服务教和学的原则。

(二)可扩充性原则

系统必须优化体系结构,可扩充性强。因此,软件功能上应有进一步开发的计划,硬件环境的选型要考虑扩充方案的成本。

(三)简洁明了原则

版面结构设计、颜色、字体简洁明了;网站导航清晰明确;指示性图形含义前后保持一致;整体页面风格一致。

(四)易操作的原则

操作要简单,不需要进行系统应用培训;运行快捷:提示信息详尽、准确、恰当。

(五)易维护性原则

当系统上出现小的变动或出现新的需要时,要能够方便快速地进行维护。

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组织与实施

资源与教学管理平台是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是学生进行网上课程学习的基础,所以对课程资源的建设和组织也至关重要。网络教学课程资源建设分为两部分:资源内容的建设和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

(一)课程资源内容的建设

按照课程的形式组织和呈现资源,课程资源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模块。在课程资源模块中分为:课程简介、任课教师信息、教学大纲、三基方案、教学进度安排、实验安排、PPT课件、教学录像、学习资源、学生作业、试卷试题等。

(二)课程资源内容的组织管理

课程资源具有数量大、形式多样、针对性强、教育性强等诸多特点,必须按标准规范将分散、无序的资源整合起来,使用户能够方便、高效的将其利用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之中。

1.资源组织管理:(1)成立专门的课程开发机构,由教育技术人员和学科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制作质量高、效果佳的网络课程。(2)按课程组织所有资源。组织开课的教师按资源建设规范,提交课程建设的电子稿件,多媒体素材课件等数字材料。根据教学需要,从互联网上收集整理相关的素材、与专业有关的网站或网页录入到资源库中。(3)提供资源的详细资料说明;(4)资源下载。

2.资源上传管理:普通用户上传的资源在入库前,必须进行审核。资源的审核者通常是一些学科专家,学科专家按照网络资源的评价标准对资源数据进行评价,将合格的资源提供给终端用户使用。目前,还没有一套实用或可操作的对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恰当评价的量表。资源的审核主要依靠资源审核专家从资源的科学性、正确性和技术性及规范性几个方面对资源进行审核,以主观评价为主。在本课题中资源的审核授权给创建课程的教师,即课程管理员,以及系统管理员。资源上传管理实现:资源上传功能;对上传资源的审核;对上传资源的信息修改。

(三)课程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

本系统是以课程的形式组织和呈现资源,所以资源的组织和建设是以课程为单位的。系统的部分资源是系统创建的时候提供的,但是,建设阶段添加的资源毕竟有限,要使平台不断壮大,资源不断增加,后期平台运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对资源的不断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系统中,用户可以使用所有的相关资源,也可以把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上传到服务器中供其他用户浏览和使用。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系统的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教师、学生和一般用户四类,每类具有不同的使用权限。根据用户权限不同,用户进入系统后,所呈现的课程资源相关页面内容也不一样:(1)系统管理员:浏览课程资源或信息;修改和删除课程简介、任课教师信息、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安排、实验安排;添加和删除PPT课件、学习资源、试卷试题;管理学生作业、课程公告和课程留言。(2)教师:浏览课程资源或信息。课程管理员还可以修改和删除课程简介、任课教师信息、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安排、实验安排;添加和删除PPT课件、学习资源、试卷试题;查看学生作业,对学生作业给出反馈信息;删除学生作业;管理课程公告和课程留言。(3)学生:浏览课程资源或信息;上传学生作业;查看教师对作业的反馈信息;上传自己积累和搜集的与课程相关的资源或自己的作品;签写课程留言。(4)一般用户:浏览课程资源或信息;上传与课程相关的资源或自己的作品;签写课程留言。

(四)系统的技术实施

网络教学资源系统在客户与资源库之间采用B/S结构模式,管理员与资源库之间采用的是B/S和C/S相结合的混合结构模式。B/S结构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友好的界面并尽可能减少用户操作的复杂性,而对系统管理员采用B/S和C/S相结合,增强了系统管理的灵活性、可靠性,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保证系统高效安全稳定地运行。系统采用的编程语言为XML,数据库为SQLsever7.0,网页平面设计工具为DreamweaverMX,图形、图像平面设计工具Photoshop7.0,操作系统为WindowsXP,Web和FTP服务器为IIS5.0。

三、物理学主干课程网络的开发

物理学专业主干课程网络的开发是台州学院于2005年立项的校级科研项目,它包括了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数学物理方法、普通物理实验等基础主干课程的学习内容。系列网络课程由物理与电子电子学院组织力量进行开发工作,由教育技术专业课教师编写脚本,集中了所有专业课的任课教师或专家。

网络课程以面向新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为依托,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物理学专业主干课程”网络课程的知识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全面,信息量巨大,带有数量极大的文本、图形、动画等媒体素材及教学模块等,同时在教学内容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更新知识内容,上传最新学科动态,有利于学生自我学习和教师辅助教学的功能。课程在功能模块之间、学科之间可以方便灵活地进行跳转,同时能较方便地浏览相应的学科网站和文件检索功能,具有良好交互性及可控性。

四、结语

物理学主干课程网络平台的开发与建设,正是适应当前国家大力推广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课程和教学资源库在网络教学上的优势,为师生之间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交互平台,实现理想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进行研究、探索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岳辉麟.关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5,(2).

[2]赵海兰.高职高专院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6,(1).

第8篇

1.1缺乏统一规划和建设标准,与传统课程没有良好衔接

很多高校都将文化素质教育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积极架构适合本校实际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开设大量必修课和选修课,以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但很少有高校将网络课程纳入课程体系的整体规划与设计中,没有建立相应课程建设标准,这就使得网络课程建设呈零散状态,缺乏网络课程资源共享机制。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之间也没有很好地衔接,出现两者脱节甚至不相关状态。

1.2投入不够,课程建设举步维艰

很多高校对网络课程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常常只是在申报精品课程时给予一定支持以丰富申报内容,多停留在上传课件、电子教案、一般性教学资料层面。因此,网络课程内容编制不太理想,不能很好地体现网络教学的特性和价值,网站设计创新不足,难以引起广大学生的兴趣,没能真正发挥网络课程的作用。此外,网络课程师资培训投入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课程建设难以深入推进。

2大学生网络学习特征分析

大学生的网络学习特征直接关系到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着眼点,由于大学生个人差异性及学习需求不同,对其网络学习特征主要从学习动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力方面进行分析。

2.1缺乏深层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是学习效果最核心的影响要素。一些高校开设了文化素质类网络课程,但不少学生在修读时,并没有从自身发展规划角度出发,思考自己到底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通过哪些课程为自我成长寻找更多资源。一部分学生是从授课模式新颖角度出发选课,还有一部分仅是为了拿到学分而盲目选课,并没有真正将网络课程学习当做促进个人成长的途径。说到底,大学生普遍存在对自我认识不足现象,不能从自身寻找深层次学习动机,因此难以保持网络课程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2.2自主学习能力差

很多大学生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不知道如何正确进行网络课程学习,如何调整学习方式以适应网络学习需要。一旦脱离了教师的约束,就变得不会学习、不善于学习,不能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也懒于向教师询问,自主学习效果不佳。

2.3自控力不强

面对网络课程新颖的学习方式和环境,部分大学生难以抵制网络纷杂信息的诱惑,无法对课程内容保持长久的注意力,边学边玩,甚至只将网络教学视频打开以保证学时的正常计算而从事与学习无关的事,不能真正保障高质量的网络学习,学习效率不高。

3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建设途径

针对网络课程建设现状和大学生网络学习特性,结合现阶段课程建设从传统以知识教授为重心向以课程学习为重心的转变、从传统关注结果向突出学习过程的转变以及从传统重视资源向强调教学环境的转变,架构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体系,注重提升网络课程的内涵,增强吸引力,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学习的引导,设计结构较为紧密的教学活动,以保证网络教学的顺利开展。

3.1明确网络课程建设目标,优化课程设计

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作为与传统课程并行的一种课程类别,首先,要将其与传统课程同等对待,提高广大教师对网络课程的认识,明确对其要按照正规课程规范建设的思路,避免将网络课程建设简单等同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其次,确定每门网络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研究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到底“教什么”问题,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设计相应课程结构和活动。在此基础上,再研究“如何教”问题,确定教学计划,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法和过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3.2注重与传统课程的衔接,完善课程体系

很多高校都通过开设众多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选修课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此类课程在实际运行中常常不受重视,大学生修读积极性缺乏,学时也在不断压缩。对此,高校应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及长远发展需要,对学生学习需求进行调研,对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类别划分、结构框架和课程方向等做出整体性规划设计。一方面要精选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另一方面要利用网络资源大力开发网络课程,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在架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时,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比如,不少高校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分模块建设,网络课程也要按相对应的模块进行整体设计,注重与传统课程的衔接补充,体现其在整体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而对于要开发建设哪些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就要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而定,但无外乎有两种情况:一是对某些在整体课程体系中有要求,但希望通过网络教学扩大学习主体和影响力的课程实行完全网络教学,大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来获得该课程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二是针对某些因学时限制难以在课堂上完成授课任务的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通过网络学习完成该课程所要求的部分教学任务。不论是何种形式的网络课程,都应在文化素质教育整体课程体系之下进行开发和建设,以更好地形成网络与课堂的互动。

3.3基于网络平台的特殊性,创新教学内容、方法及活动

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脱离了课堂束缚,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充分沟通与交流。基于网络平台的特殊性,网络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及互动方式都将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和延伸。

(1)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学习方法的指导,保证网络课程顺利开展。

在网络课程界面要专门开辟“学习指南”板块,告知大学生网络学习的必备条件、操作方法、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步骤、教学活动开展方式以及要注意的事项等,并且最好在学生修读该课程前告知,让其提前做好接受网络教学的准备,以确保课程的顺利开展。

(2)充实、扩展学习资源,增加网络课程信息承载量。

高校学生由于高中文理分科,不同专业背景学生文化素质差别较明显,学习需求不一致。因此,可以将大量学习资源上传、链接到网络课程平台上,供学生自主学习,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学生可根据自身知识储备情况选择性地学习,以体现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主导地位,较好满足其不同需求。

(3)鼓励师生自由交流,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在网络课程平台上,教师可选择主题进行专题讨论,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学生也可以就自身关注的某个问题与教师进行深入探讨,教师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帮助其内化知识,深刻体会课程内涵和精神,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突破传统教学知识灌输的局限性,使互动更加深入,更加有针对性。

(4)创新网络课程表现形式,提升吸引力。

网络课程不论是界面设计还是内容形式,都要灵活多样,力求新颖性和创新性,既要全面、准确表现课程的内容,又要顾及网络表现形式的特殊性,用生动、美观的界面来展示文化素质课程特色,用贴近大学生的语言来表现课程的内涵和精神,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方面,尔雅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尝试,在网络教学视频资料基础上,增加试题测验、网上相关资料阅读等环节,加入大量生动直观的PPT、图片资料,增强网络教学的可视性和趣味性。

(5)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课程在设置上要力求各教学环节紧紧相扣,视频教学、资料查询、试题测验以及师生互动讨论等环节穿插设计,比例恰当,给大学生呈现清晰的网络学习步骤。培养大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要和喜好,自主选择观看教学视频、查阅资料或做试题的习惯,通过自我检测调节学习进度和深度,真正实现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由“课程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

(6)建立通畅的反馈渠道,不断提升课程内涵。

教师可通过师生网络交流互动或组织课堂讨论等方式,解答学生在网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听取学生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及时改进不足之处,加快课程建设步伐。

3.4完善网络文化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加强大学生网络学习监管力度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本身难以像某些可以量化的学习一样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各高校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评价基本都是根据学生所修读文化素质课程的成绩来确定,考试要么开卷,要么教师划定考试范围。这种考核方式显然不能真正评估学生文化素质课程学习效果。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更多地在于平时的学习和积累,教师只能监管课堂学习部分,对于课后学习无从监管。网络文化素质教育要大力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有效监控学生网络学习过程,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下文化素质教育评价的局限性。网络课程不同于传统课程主要根据学生考勤、平时表现和最终考核成绩测评教学效果,还要考虑学生网络学习时数、网络作业完成情况以及网络互动参与情况等。对学生网络学习的监管也需要不断通过网络技术来改进,如当学生打开一个网络教学视频后,不能再打开其他窗口;在视频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设计若干问题,学生只有回答正确才能继续观看后面的视频,否则需要重新学习该部分知识,直到回答正确。教师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监控数据,实时掌握学生网络学习时间、进度、相关资料阅读情况以及问题回答正确率等,全面掌控学生网络学习过程,提高网络学习实效性。

3.5加强管理,保证网络课程的良好运行

高校应成立专门的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配备基础设施和专门工作人员,统筹管理全校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建设,落实各授课教师的任务,将网络课程建设纳入日常教学工作范畴。制定详细的网络课程建设方案、计划和实施步骤,科学、合理地计算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学分和成绩,并给予相应资金支持用于师资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网络应用技术。改进网络课程后台管理系统,补充教学资源,确保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的顺利开展。

3.6优化学生课程修读引导机制,鼓励学生修读网络课程

第9篇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和学生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方式。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 反映了不同的教学理念和社会客观条件。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 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大量普及和应用, 网络教学开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 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关键词】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和学生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方式

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

反映了不同的教学理念和社会客观条件

【本页关键词】学术期刊征稿 职称论文投稿 职称

【正文】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和学生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方式。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 反映了不同的教学理念和社会客观条件。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 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大量普及和应用, 网络教学开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 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将网络技术运用于中等专业学校的《机械制图》教学, 可促进《机械制图》教学方法的改进, 扩大课堂知识容量,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

一、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的比较传统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有效性和便捷性, 走的是一条“授—受”的路线。由于教学安排严密有序、整齐划一, 很难真正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所以, 教师一言堂、满堂灌, 学生死记硬背成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普遍现象。网络教学是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以及师生远程互动来实现学习目标的现代化教学形式。网络教学是开放式的, 学生主动性学习成为一种必然现象。它的实质是个别教学。在符合总体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 课程和进度允许因人而异, 学生根据个人的情况, 可以反复学习、重点学习; 学生通过查找、探究的学习过程, 能够提高认知和思辩能力,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在目前尚未达到远程教育普及的情况下, 现在部分学校已配备了功能齐全的计算机网络教室, 网络教学使得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灵活、有效。学校内部课堂教学的网络化及网络教学系统的开通, 也能提高课程的整体教学效率。

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网络化的优势《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 它比较注重于形象思维。三维空间概念的建立在《机械制图》学习中非常关键。在机械制图教学中, 图形的分析与讲解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在传统教学方式中,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就必须在课堂上用大量板书并辅助以模型挂图进行讲解、分析, 并在课后布置学生完成较多的作图练习, 进行知识巩固, 且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际绘图技能技巧, 还要增加一定数量的绘图课指导学生进行图板练习, 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较大, 学生的作业负担较重, 学习比较被动。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学生的空间思维建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两极分化及其严重。1. 网络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 集中优秀课件, 优化课堂教学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 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方式已经比较普遍。根据《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特点, 多媒体课件制作一般图形容量较大, 需使用多种图形软件制作完成,每个课件制作时间长, 且教学时灵活性较差。在教学中, 计算机系统不仅能将已有的大量的信息资料作为教学素材储存起来(如必要的课堂教学图片、例题及学生课堂练习题、课后的作业题、部分课件积件、录象和VCD 教学片段等) , 而且调用资料方便。另外由于多媒体课件、录象和VCD 教学片段、图片都可以通过网络系统不同的功能, 独立的、适时适度播放或打开直接参与教学, 所以许多部分无需做在课堂教学的主课件内, 缩短了课件制作的时间, 提高了课件制作的效率。教学内容能根据上课的实际效果进行调整, 使用灵活, 使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广泛运用到教学中去。根据现有的教学体系, 网络教学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 集中优秀课件, 优化课堂教学。2. 网络最广泛的利用课余的时间、地域, 单独地进行课程的再学习教学效率的提高, 不仅在于课堂教学, 而且包括课前、课后学生的预复习和学生的自学, 网络教学最广泛的利用了学生课余的时间、地域,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再学习潜力。这种模式是由教师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测等教学材料, 编制成相关文件, 存放在W eb 服务器上, 学生通过浏览这些页面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 便以电子邮件或主题讨论等其他方式向教师和同学请教, 教师和其它同学对学生的疑难问题给予参与讨论, 再通过电子邮件对学生的疑难问题给予解答。特别是《机械制图》教学, 由于每个学生个体的空间想象能力差异很大, 要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 就必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及工具强化感性认识, IN T 网有强大的功能, 网络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切实将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贯彻到整个《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去。

【文章来源】/article/35/6658.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第10篇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学习型社区;可视化分析;现状;进展

【中图分类号】 G23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5—0029—07 在学习科学的最新研究中,学习的建构本质、社会协商本质和参与本质越来越清晰地凸显出来[1]。突显学习社会性的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由此备受关注。目前,国内相关的文献繁多,研究人员只能对其感兴趣的某方面深入研读,如何快速地对国内学习共同体研究现状进行总体了解,并对其研究进展有一个简要判断,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了解一个领域的进展现状,实际上就要对该领域已产生的和新产生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文献资料中蕴含着某个研究领域的丰富知识,因此,有必要将这些知识从文献中挖掘出来[2]。为此,本研究借助于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技术对十多年间(2001年~2011年)国内已有的学习共同体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从而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方向和进展状况有一个总体把握。

一、研究过程

(一)研究样本的选择

由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范围较为广泛,在教育、社会学、计算机与互联网等领域均有涉及。因此,国内关于学习共同体的文献量非常大,刊登该研究领域成果的期刊种类也较多,且比较分散。为尽可能保证数据分析的全面性,本研究使用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获得相关文献的信息与全文。

(二)研究文献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方法

Community的中文译法通常有“社会”、“共同体”、“社区”、“社群”等,最常见的是“共同体”和“社区”的译法,同时与community有关的复合词汇也有多种不同的译法,如本研究关注的“learning community”就有学习型社区、学习共同体两种不同的译法。因此,本研究在检索时,使用以下控制条件“期刊年限(2001~2011)+来源类别(核心期刊),内容检索条件为:主题(学习共同体)或者包含(学习型社区)”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进行文献检索,获得期刊文献725篇(检索时间为2011年10月15日)。同时使用控制条件“期刊年限(2001-2011),内容检索条件为:主题(学习共同体)或者包含(学习型社区)”对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得到博士论文66篇,对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得到硕士论文628篇。最后,依据中国知网提供的文献信息依次进行文献信息采集。

在文献数据信息处理方面,本研究主要采用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开发的数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 v1.0[3][4],以及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博士研发的信息可视化统计软件CiteSpace 3.0.R2[5][6]两款数据统计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其中,CiteSpace软件可有效探索学科知识领域的演进与研究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使得文献计量学分析易于实现历时性的动态化[7],该软件内嵌了国内学者刘盛博编制的CNKI(RefWork)格式转换程序,具备将CNKI数据转换为可处理的格式的功能。但受CNKI数据采集选项和中文文本处理功能的限制,CiteSpace仅可有效处理CNKI数据的专业术语和关键词分析。因此,笔者同时选用Bicomb软件、UCINET软件,甚至人工统计的方法对文献信息进行补充处理与分析。最后,依据统计结果对学习共同体的研究进展状况进行分析和评判。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国内学习共同体研究成果产出分析

笔者按年度对2001至2011年间的国内期刊论文和国内硕博论文进行了检索和统计(2011年截止到笔者检索日期10月15日),国内各年份的论文刊发与学位论文数量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分析可知,期刊论文和硕士论文的数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2011年仅能检索到10月份),特别是近三年来,期刊论文数量一直保持在100篇以上,硕士论文也从2007年开始保持在85篇以上,这可能与国内教育界对建构主义、学习的社会性等与学习共同体相关理论的关注力度加大有关,从而引发更多的国内学者对该领域进行研究。如果单从博士论文数量上看,则相对比较稳定,近三年来一直保持在十篇左右。总体上看,国内学者对学习共同体的研究趋于上升趋势,有更多的学者开展该领域研究。

(二)载文期刊与研究机构分布

用Bicomb软件对2001~2011年间关于国内学习共同体研究的、在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献进行载文期刊分布进行统计,载文量大于等于10篇的期刊有21家,结果见表1和图2。其中载文数量在前10位的期刊的载文量占到了全部文献的41.89%。仅就载文期刊关注领域来看,学习共同体研究还主要集中于教育领域。

为有效反映研究论文的机构来源,本研究使用Bicomb软件对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的研究单位或授予学位单位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无论从期刊论文数量还是硕博论文数量上来看,华东师范大学均是学习共同体研究的一个重镇。如仅从期刊载文量来看,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也对学习共同体研究做了较突出贡献。但若仅从硕士论文上讲,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学校的学位论文数量较多。为此,我们对各单位不同类型的发文量进行对比(图3),发现了一个现象,即:有些单位核心期刊研究论文较多却少有相关的硕博学位论文,但有些单位核心期刊发文量较低却有特别多的硕士学位论文出现。前者还比较容易理解和解释,即该校有相关研究,且做出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没有引领研究生跟进该领域的研究。但后者所反映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即研究还没有得到业内广泛认可(表现为没有在该领域的核心期刊或较少),却指导了非常多的硕士论文研究。

(三)学习共同体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1. 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通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与分析,可以挖掘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使用CiteSpace 3.0.R2,以关键词为节点,时间分区为1年,阀值为50Top per slice,采用最小成树算法,利用国内期刊文献绘制国内学习共同体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共得到节点366个,连线294个,结果见图4和表3。而对国内硕博论文绘制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得到节点321个,连线315个,结果见图5和表4。

根据陈超美的介绍[8],分析由CiteSpaceII生成的期刊热点知识图谱(图4)的关键节点分布可知,国内学习共同体研究领域热点可以确定为:学习共同体、学习型社区、社区教育、共同体、学习型社会、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终身学习、网络学习共同体、专业发展等。而根据硕博论文热点知识图谱(图5)的关键节点分布可确定学习共同体研究热点领域为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虚拟社区、协作学习、网络学习共同体、专业发展、知识建构等。

由表3可知,期刊高频关键词频次排序中,学习共同体最高,因此其节点年环明显最大。从节点的中介中心度看,学习共同体的中心度同样最大,因此其节点的紫色年环最大,即中心度最高,占核心地位,紧随其后的是社区教育、共同体、学习型社会、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等。若从硕博论文高频关键词中心度和频次统计角度分析(见表4),对策的研究频次最高,专业发展排其次。但教师专业发展、虚拟学习社区、协作学习、学习共同体、网络学习共同体等的中心度相比前两者更高,占较为重要的核心地位。

由以上分析可知,从期刊论文来看,关于学习共同体、学习型社区的研究最广泛,而社区教育、共同体、学习型社会、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等是相对突出的研究热点。从硕博论文分析,学习共同体隐去了其中心位置,教师专业发展、虚拟学习社区、网络学习共同体等主题凸显出来。学习共同体、学习型社区的研究频次最高是易于理解的,但无论是期刊论文还是硕博论文都显示与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学习共同体相关研究热度较高,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对学习共同体,人们不仅研究它的概念、内涵、基本理论和形成机制,更关注它的具体应用。教师专业发展在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然而强调教师知识提升的理智取向的专业发展范式,虽经多年研究与实践,成效却不尽如人意。学习共同体所提倡的学习的社会文化观和分布式认识观适应了人们对学习观的转变,特别是它强调的知识建构的社会性、文化场域依存性、多元主体互动性等适应了当今人们对学习的理解,正好适应了教师专业发展观的实践-反思取向(教师主要不是通过“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反思”以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理解实践,并实现专业发展)[9]、生态取向(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发展并不能全然依靠自己,而应将其置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中,有效利用各种人力和物力资源以实现专业发展;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提升到教师教研合作能力和教师群体整体专业发展水平的高度)[10]。学习共同体所倡导的理念、实践形式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先导和实践指导。因此,在学习共同体研究领域,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被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为了进一步了解其研究现状,本研究以“主题(学习共同体)并含(教师专业发展)”为检索条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2001~2011年间国内学习共同体领域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研究文献呈快速增长趋势(见图6)。2003年,顾小清在《教师专业发展:在线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一文中对学习共同体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如何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构建教师在场的学习共同体以及学习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详细阐述。随后,这一领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逐年增多。

而以“主题(网络学习共同体)或含(网络学习社区)或含(网络学习型社区)”为检索条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图7),国内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是在近年来才逐渐被广泛关注的,这一转变与Web2.0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恰好契合。Web2.0的六度分割理论、利用集体智慧与学习共同体理念相似,同时,Web2.0及其相关技术为组建学习共同体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网络共同体及其相关问题逐渐成为该研究范畴所相关。

对研究热点分布做进一步的时间线图分析,结果见图8和图9。从图8来看,现有的研究热点主要出现于2005年之前。2005~2010年间,虽有新的研究热点出现,但研究频次和中心度相对不大。而从图9来看,形式也基本一样,知识热点和出现时间稍有区别,最为突出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出现时间和关注程度稍有差别。从二者的整体时间分布情况来分析,2005年以后,新的研究热点出现较少,主要是对以前研究热点的继续深化。总体看来,国内学习共同体研究各研究方向逐渐成熟化,呈现静态稳定趋势。

2. 研究前沿分析

CiteSpace软件选择突变专业术语类型(burst term),利用其词频探测技术进行研究前沿术语分析。期刊论文得到突变专业术语366个,硕博学位论文得到321个,分别对视图布局进行精简合并,形成结果见图10和图11。综合分析这两个图,显著的索引专业术语主要有:学习共同体、学习型社区、共同体、社区教育、学习型社会、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发展、网络学习共同体、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建构、学习社区、协作学习、对策、Web2.0、学习环境、知识建构、网络课程、建构主义、教师培训等。

对这些词语进入深入分析,可将国内学习共同体研究领域的前沿方向概括为以下三类。

(1)理论深化类

以“题名(学习共同体)或含(学习型社区)”为条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再检索,将数据导入Bicomb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人工鉴别发现,随着学习共同体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关于对原有概念和理论不断反思、修正和深化的研究内容相对较多。同时,人们不再停留在早期的学习共同体概念界定、阐释和区别上,而是从不同视角对学习共同体理论进行丰富、充实。这种深化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表现在对学习共同体理论内涵的深化,即:更深入地研究学习共同体的基础理论、哲学基础、文化基础,主要表现在从生态哲学、后现代哲学等视角研究学习共同体,同时还表现在从社会建构观、分布认知理论、知识论、学习的实践论等角度对学习共同体的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与挖掘。第二个层面表现在对学习共同体外延的研究,该方面的研究表现在对学习共同体不同实践形式的理论深化,包括对网络学习共同体、课堂学习共同体、学校共同体、专业学习共同体、课程学习共同体等领域的深入研究。

(2)具体应用与组织形式类

该方向致力于将学习共同体的思想、理论及其方式与具体的实践领域相结合,发挥其优势,解决相关领域的问题。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培训是教师教育领域愈久弥新的问题,学习共同体的出现不仅为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开启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还提供了新的实践范式。学校、课堂与课程是教育的主阵地,然而这些主阵地却历来备受诟病,甚至把“只具有工具的理性,而缺少价值的关怀[11]”的现代人所具有的共性特征也归结为教育问题。改变现状、促进人类发展是每一个教育研究者的理想。因此,与学校、课堂和课程等相关的学习共同体组织形式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包括现实社会、网络社会等)等非正式场合教育,可见,与社区、实践、网络虚拟世界等领域联系的网络学习共同体、虚拟学习共同体、实践共同体等组织形式也将成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3)构建策略类

学校共同体、课堂共同体、课程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策略研究是一个必然趋势。时至今日,网络已在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与网络相关的学习共同体、虚拟学习社区构建必然成为学习共同体研究的又一趋势。Web2.0作为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的网络组织形式,正吸引更多人选择数字化、网络化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迎接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全民织网时代。如何利用Web2.0及其相关技术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或虚拟学习共同体必然成为该研究领域的又一增长点。

(四)研究学者合作网络与机构合作网络

1. 研究学者合作网络

将采集数据导入Bicomb软件,以作者为关键字段进行提取、统计后,选取频次≥2的86名研究学者(频次累计百分比为9.5861%)数据,生成Excel类型共现矩阵文件。将Excel文件输入UCINET软件,输出##h类型的数据集。然后,导入UCINET集成软件[12]进行可视化分析。对合作网络去除非主成分并进行布局优化,生成结果见图12。从图12可以看出,国内学习共同体研究领域学者合作较松散。为进一步研究各位研究者在本领域的重要性,我们引入了社会网络分析中的度数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如果一个点处于许多其他点对的捷径上,我们就认为该点具有较高的中间中心度)概念(见表5)。在权衡以上两者的基础上,我们对作者研究情况进行人工文献阅读与排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3个合作密切的研究群:钟启泉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学者,主要关注学校共同体、课堂共同体以及知识社会与文化催生等;王陆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学者,从网络交互、教师专业发展等角度对网络学习共同体进行了研究;时长江则更多地关注了课堂学习共同体和教师专业发展。从中间中心度上看,佐藤学、时长江、郝志峰在合作网络中的影响程度较高,是合作网络中的重要人物。

2. 研究机构合作网络

对研究机构合作网络的研究,选取频次≥2的研究机构共26个,频次累计百分比达22.3529%,采用与作者合作网络研究的相同程序。对合作网络去除非主成分并进行布局优化,结果见表6和图13。可知,机构间的合作也比较松散。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等在整个网络中的度数中心性最高。而从中间中心度上来看,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同样是合作网络中的代表机构。

总之,国内学习共同体合作研究相对较为松散,研究者之间相对缺乏必要的交流与合作,分散了研究力量。如果仅从文献研究者所属单位上推理,研究者间应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合作可能。这也许要归因于国内论文署名习惯,许多研究成果可能是多名研究者合作进行的,但因为各种因素,文章最后只署了一个名字。

三、总结

本研究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技术,从研究论文数量、载文期刊与研究机构分布、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研究学者合作情况和研究机构合作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学习共同体研究进展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研究论文数量上看,国内学习共同体领域研究发文数量较大,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发文数量逐渐趋于平稳,从某种程度上说明该研究领域逐渐趋向成熟。

第二,从发表文献的载文期刊分布来看,主要期刊有:《中国远程教育》、《成人教育》、《中国成人教育》、《全球教育展望》、《电化教育研究》等。

第三,从研究单位分布来看,期刊论文主要集中在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而硕士论文主要集中在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

第四,国内学习共同体研究热点基本可以界定为:学习共同体、学习型社区、社区教育、共同体、学习型社会、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终身学习、网络学习共同体、专业发展、虚拟社区、协作学习、知识建构等。

第11篇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学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意义

近10年来,应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需求,一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运而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与传统本科教育同属本科层次,有必然的联系和共同的要求,但也有本质的不同和特殊需求,这就需要学校在办学定位、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有所创新,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应集中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与探讨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创建自身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而且因其自身的特点必将形成其特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我们以笔者所在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为例,研究师范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这是因为此专业具有普遍的代表性,适用于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同类专业,便于经验的推广。

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作为近几年新升本的地方院校的师范类专业,我们将实践教学集中在培养中小学师资和体现数学的应用性两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尝试:一是在正常课堂教学时间段内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二是专门设置为期两周的集中实践教学周(以下简称“短学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方面。结合现在流行的“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设置,在专业拓宽等模块中根据不同方向增加数学应用类和计算机类的选修课程。这种模式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又培养了师资,并可以为开设新专业创造条件。

(2)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方面。现在多数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一点共识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并开设《数学建模》或《数学实验》课程,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动手能力。除此之外,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增加了课程试验实践环节,如在《概率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等专业课上设置2~3个课程实验,使学生通过课程实验加深和理解所学数学理论,体会数学探索与发现的快乐与挫折,掌握利用计算机和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短学期实践教学方面。我们将一个学期分为长学期与短学期,长学期正常教学,短学期实践教学。经过几年的探索已逐步形成了包括教师技能培训、数学软件应用等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4)毕业论文方面。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高校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将所学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由知识向能力转变的重要训练[1]。为更好地发挥毕业论文的作用,我们将工作重心放在毕业论文的应用性方面,要求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体现出较强的应用价值。

(5)教育实习方面。我们将教育实习和短学期、毕业论文工作相结合,取得较好效果。如在短学期中加强学生的教学基本功训练,为他们步入讲台创造条件;让学生带着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论文题目实习,从而可在实习学校完成资料收集、调查等准备工作等。

(6)网络教学方面。目前我国高校网络教学普及程度较高,资源类型主要有网络课件、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2]等。我们关心的是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服务于实践教学,探索网络对实践教学的辅助作用。我们利用已有的精品课程网站将具体实践案例(文字稿、视频等)、常用应用程序及数学软件等上传课程网站,学生可以随时查看、学习、动手操作,并可通过邮箱或在线答疑等方法及时与老师交流,通过真实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加强实践教学研究,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对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实践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创新,对学生的成绩考核方式的改革均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第12篇

【摘要】引导学习方法, 提出交互学习要求1.面授课前如何预习课程内容, 找出重点、难点、疑点, 通过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及上网检索网上辅导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解决一般概念性、知识性的问题, 带着问题参加辅导、答疑和讨论, 对在预习中自己难以理解的思辨类、应用类问题, 要及时在面授辅导课上提出质疑, 听教师讲解方法, 提高课上学习效率, 课后及时复习, 通过在线测试和离线作业, 加深巩固所学知识。

【关键词】引导学习方法 提出交互学习要求 面授课前如何预习课程内容

【本页关键词】论文写作 期刊征稿

【正文】

四、下发教学进程表,明了学习进度下发教学进程表(开课前一周上传于网上),人手一份,其中明确了每次面授辅导课的时间、地点、学习内容, 学习中应该参阅的辅导材料和媒体资源, 课程实践环节的设计及要求, 学习小组开展活动要求, 课后练习与自测要求,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心中有数并有条不紊地根据辅导教师的教学进程而合理地安排、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

五、浏览媒体资源,指导选择学习媒体1.介绍音像资源( 黄勤南教授主讲12 学时IP 课件和中央电大直播课堂的录像带、V CD 及D V D ) 的内容和侧重点, 沧州电大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提供, 供学生免费借阅。2.登陆电大在线“知识产权法”的三级教学平台, 浏览各个栏目, 演示“课程讨论区”和“公开讨论区”的使用方法。公布中央电大和省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及自己的电话和电子信箱。3.推荐优质网络资源, 分析各个网站的特色, 如国家知识产权局( ) 的法律法规比较齐全, 知识产权法国家精品课程( jpkc.znufe.edu.cn/) 有每个学习单元的自测试题和答案,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 ) 不但提供了丰富典型的案例, 还侧重于学术理论的研究探讨。这一环节必须使学生明确各种媒体的内容、作用及相互关系, 从学生需要与可能两方面指导学生选择媒体。目的是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 如双休日加班的同学, 不能按时参加面授辅导, 但可以借阅音像教材; 有计算机但没有网络利用的人, 可以从网上下载学习资源;有上网条件的就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辅导材料。

六、引导学习方法, 提出交互学习要求1.面授课前如何预习课程内容, 找出重点、难点、疑点, 通过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及上网检索网上辅导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解决一般概念性、知识性的问题, 带着问题参加辅导、答疑和讨论, 对在预习中自己难以理解的思辨类、应用类问题, 要及时在面授辅导课上提出质疑, 听教师讲解方法, 提高课上学习效率, 课后及时复习, 通过在线测试和离线作业, 加深巩固所学知识。2.演示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询筛选整理利用信息。查找方法: 输入关键词, 如“网络著作权”、“知识产权权利冲突”。3.提出交互学习要求, 即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沟通的要求, 告知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不但可以自己查阅资料解决; 还可以通过在线讨论, 在线答疑、学习小组寻求帮助; 也可通过电子信箱或电话向三级电大的课程辅导教师提出等等。

七、进入教学单元导学, 注重师生互动进入第一教学单元———“知识产权法总论”和“商标法”的重点难点辅导。在备课时, 设计了六个问题的辅导, 实际操作时注重师生互动, 采取了辅导与专题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如我讲解知识产权的性质特征, 启发学生讨论知识产权法的作用; 利用中国商标在线( /zclct.htm ) 的“商标注册流程图”介绍商标注册程序; 通过事前准备好的案例, 分析注册商标争议的裁定和注册不当商标的撤消这两个重要制度; 上网搜索“商标抢注现象”的典型案例, 引发学生思索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法律问题。

【文章来源】/article/66/3185.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