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陶艺课程总结

陶艺课程总结

时间:2022-04-06 18:27:28

陶艺课程总结

第1篇

1.科学总结全市中小学陶艺教育取得的成绩和基本经验。2011年,在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市校外艺术教育陶艺中心教研组开展了全市中小学陶艺教学现状的调研工作,经过近5年的发展,我市中小学陶艺教育教学取得了哪些成绩和基本经验。通过本次调研进行科学系统地总结。

2.正确认识陶艺教育存在问题和发展瓶颈。为进一步掌握我市中小学陶艺教育现状,了解中小学陶艺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下存在问题和发展瓶颈,以期进一步明确今后我市陶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任务,加强和改进我市陶艺教育工作,提高陶艺教育的整体水平。

3.为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客观依据。陶艺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立体的美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健全人格的有效载体,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将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研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和对策建议,为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从而促进我市陶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调研的方法与范围

1.调研主体。以上海市校外艺术教育陶艺中心教研组为调研活动召集人,由市中心教研组对调研情况和各县区汇总上报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对我市中小学陶艺教育的现状有了比较清晰了解的基础上形成总的调研报告。

2.调研方法。调研方法采取深入基层学校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进行,通过研讨、访谈、问卷等形式进行调研;现场调研结束后,各区陶艺调研工作负责人根据本区情况完成调研报告。各区县分别开展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其中回收教师有效问卷58份,学生有效问卷715份。分别来自普陀、闸北、杨浦、长宁、虹口、黄浦、静安、徐汇、金山、嘉定、闵行、崇明、宝山、奉贤、青浦15个区县。

3.调研范围。调研范围包括普陀、嘉定、杨浦、闵行等15个区县的中小学校、幼儿园、特殊教育以及校外教育机构。调研组共深入7所学校和部分校外教育机构,开展访谈研讨和问卷调查。

三、调研的结果与分析

1.陶艺教育的普及面得到进一步拓展。随着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持续推进以及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活动的深入开展,陶艺教学不仅在美术、劳技学科中扎实开展,更在拓展、探究课程中得到推广。随着各校少年宫的建立,陶艺作为少年宫学生社团活动得到较大面积的开展。截至2015年6月,各区县中小学陶艺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概况见下表。 2.教师科研意识不断加强,教科研水平不断提升。陶艺教师的科研意识在不断加强,下表显示的是接受问卷的教师对科研课题立项情况的反馈数据百分比,已有超过半数的教师开展了陶艺课题研究。数据显示,获批立项的课题中,国家级课题数量达立项课题总数的两成,比2011年有较大的提升。

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还著书立说,,呈现陶艺教育科研成果。各区县中小学根据各自学校特点编写的《陶艺》校本教材大都印刷成册,并已进入课堂使用。陶艺教师的于国家级刊物的10余篇,市级刊物的40余篇,区级刊物的100余篇。

3.陶艺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我们在教研活动中探索适合 校内外(课内外)陶艺教师专业提升的各类研训形式,除传统的聚焦课堂等教研活动形式外,陶艺教研还在积极探索各种适应时代要求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需要的新形式和新内容。

目前,陶艺中心组开展的教研内容,通过分析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对于拓展专业视野的需求最高。这反映了当下陶艺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取向和教研活动内容比重的新关系。

4.陶艺教育活动形式进一步拓展和丰富。陶艺教育活动除在美劳拓探课程中开展外,更多的是在学生社团活动以及校外活动中开展。因为校外(课外)学习形式的灵活和多元,形成了学生体验陶艺活动的多元化和立体化。

根据陶艺教育活动在不同类型的课程体系中开展的情况,从中可以反映出陶艺教学在拓展型课程中开设率最高,这反映了陶艺教学与拓展型课程相对灵活的课时设置和教学安排相适应。同时,陶艺在教学时间相对固定的基础型课程中开设率也较高,这得益于陶艺在美劳等学科的渗透。随着城市(乡村)少年宫中陶艺项目在部分学校的开展,陶艺教学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良好趋势。当然,我市中小学陶艺教育也存在问题与瓶颈。具体分析如:

1.陶艺课程体系建设缺少政策支持。受传统学科观的影响,陶艺教学单元在美术、劳技等学科中已经出现,并在一定范围得到开展,但开展的效果和质量不容乐观。由于中小学陶艺课程体系的建设不完善,陶艺教师参加学科教研活动时,常常困惑于美术与劳技学科间的差异性,它直接造成陶艺教学的目标与教学成果的评价形式的不同。

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制约陶艺教育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因此,陶艺课程体系的建立,仍需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与政策的支持,而推动陶艺课程建设的政策制订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向有关教育政策制定部门持续地呼吁和推动,也需要广大陶艺教师在立足一线教学中的不懈探索和追求。

2.陶艺教育的发展不平衡。通过调研反馈数据看出,我市中小学陶艺教育的发展不平衡,在开展调研的区县中,仅普陀、闵行、奉贤、嘉定等区建立了区级陶艺教研组,定时定点开展陶艺教研活动,大部分区县未成立区级陶艺教研组,而崇明、宝山、静安等区县仅有一至两所学校在开展陶艺教学,陶艺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任重而道远。

3.陶艺教育活动尚未形成有影响的品牌项目。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市中小学陶艺教育活动相对其他艺术教育形式比较缺乏,竞赛、展览、评比、交流等陶艺主题展示活动较少,尚未形成有影响的陶艺活动品牌。

造成陶艺教育活动形成上述状况原因是多方的,一是开展陶艺教育活动投入成本较高,材料和设备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从客观上影响和阻碍了陶艺教育活动的普及和推广。二是外界对陶艺教育活动形式认识的单一性,普遍认为陶艺教育活动无非就是组织学生捏泥玩泥而已,缺少对陶艺教育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传承工作的认识。

4.陶艺教育教学师资匮乏。通过调研可以反映出,目前我市中小学陶艺师资配比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中小学专职陶艺师资比例较低。部分开设陶艺课的学校师资一般由美术、劳技或拓展探究课程教师兼上。由于开展陶艺教学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非专业院校毕业的教 师或没有参加陶艺专业培训的教师在学生陶艺制作辅导、作品烧制等方面将面临较大的困难。

目前,已开展陶艺教学的中小学中,主要由专业和非专业两支陶艺师资队伍构成。以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或部分艺术院校陶艺专业为主的专业师资队伍,他们的专业基本功扎实,理论实践能力较强,但普遍缺少教学实践的积累,还未形成一支专家型的教师队伍;非专业师资队伍主要由毕业于师范院校艺术专业的师资组成,他们具有教育教学理论扎实、审美能力强的优势,但由于缺少陶艺专业培训,难以独立承担整个陶艺教学的重任。

四、对策与建议

1.建立市级中小学陶艺教育管理机构。我市中小学陶艺教育处于从无序到有序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陶艺教育教学的管理力度。建议在现有市陶艺教研组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市级中小学陶艺教育活动管理机构,行使中小学陶艺教育教学及活动统一规范管理以及区县协调的职能。

2.促进陶艺教育发展的制度化建设。目前,我市中小学陶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仅开展陶艺教育的学校间存在差异,不同的区县在推动陶艺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诸如经费保障、人员配备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这不仅影响陶艺教育的规范化管理,还会影响陶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建议推出促进中小学陶艺教育发展的相关配套制度,统一制度保障,为陶艺教育的开展保驾护航。

3.规范课程建设,促进均衡发展。陶艺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课程的规范建设。建议有关课程管理部门对我市中小学陶艺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建立规范的中小学陶艺课程实施标准(指南),并开展相关的课程培训指导。

我市中小学陶艺教研活动机制建设已具有一定的基础,但区域层面尚存在空白。部分没有建立区级教研组的基层学校表现出强烈的“建组”愿望,建立健全市区联动教研机制,成为陶艺教研规范建设的重点。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响应有关方面的需求,根据区县特点,设立区级教研组,提升和推动各区县陶艺教研的全面发展。同时,加大对陶艺教育开展相对薄弱区县的帮扶力度,积极促进我市陶艺教育均衡化发展的良好局面形成。

4.创设活动平台,促进交流合作。目前,我市的陶艺教育活动缺少较好的形式和内容,展示的平台单一。解决途径就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通过与各类艺体活动形式进行整合,设计推出形式多样的陶艺教育活动,搭设陶艺展示交流的平台。

第2篇

关键词:兴趣 轻技法重创作 合作学习 成功感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c)-0191-01

陶艺,作为一种土与火的艺术自古以来就令人神往,令人痴迷。过去的儿童,泥巴就是他们最好的玩具。和泥儿、摔响儿、捏泥人、做坦克……这些都成为那一代人儿时最美好的回忆。而今的孩子们,虽然拥有各种各样的又不断翻新的玩具,却失去了小伙伴们聚在一起,翘着屁股玩泥巴的乐趣。陶艺教学就是要把最普通的泥巴带进小学课堂,让孩子们在拿捏之中掌握泥性,感受创作的乐趣,在与泥巴的“玩耍”之中让他们的指尖真正闪现出智慧的光芒。

1 课程的设置以学情为基础,以大纲为准绳

陶艺课程的设置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生理特点,以及《美术课程标准》中“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中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为依据。教师在设置课程及教学重难点时,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要求。

如教授《美丽的鱼》一课,针对一、二年级学生的作业要求是: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运用泥板成型的方法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鱼的造型的小饼干,你将成为最出色的面点师;针对三、四年级学生的作业要求是:运用泥板成型的方法制作一组鱼的造型的挂饰。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材料,进行装饰及肌理效果的处理;针对五、六年级学生的作业要求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一组立体造型的鱼,同时能够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表现有个性的创作,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教师针对不同学段提出的不同的作业要求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设计几个环节的上,三个学段既有所区别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他们的知识结构是独立的又是递进的,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遵循了课标中的要求。

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从中我们知道了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决定作用。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我们知道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导向作用。

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其中又让我们知道了兴趣在学习活动中的动力作用。

多少前人的经验和总结,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兴趣”的重要性。可见,要学好陶艺,兴趣的培养是关键。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陶艺的兴趣,在日常的陶艺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易于操作又行之有效的激情方法。

如:在课程的设置上,教师不仅要考虑符合儿童的特点,还要考虑是否是儿童喜欢的,喜闻乐见的内容。如:《包饺子》《卡通明星总动员》《面具》《自画像》等,从而在内容上就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兴趣。

如:在泥板成型法的教学中,我借助一些辅助材料,采用了用有特殊布纹的布,如:麻布、毛衣、纱网,还有大的树叶、树皮等进行压印的装饰方法。在这些材料上拍出的泥板的表面就会形成跟这种材料一样的纹路,从而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这种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作品更加丰富。

3 淡化技法,在创作中掌握新知

作为陶艺教师万不可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一味要求学生模仿陶艺技能,这样做势必会压抑儿童的创造性。正如阿恩海姆所说:“他们总是把精力放在某种表现形式的模仿上,而不是放在用这种形式去创造,其结果是幼儿创造性思维及自由空间被限制以及主体性逐渐丧失”。

在陶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恰当的启发与示范,切不可越俎代庖。防止学生都去模仿老师,这样就使全班的作品大同小异,没有新意。在长期的教学中,我逐步总结出一个经验:在陶艺创作时,让学生先想出自己想做的东西,然后再闭上眼睛给它设置个场景。它在那里?在做什么?和谁在一起?它的表情,动态是怎样的……让学生在一个可见的形态中直觉地去“随形”“随地”“随势”地展开联想,获得创作灵感。让每件作品都能讲出一个小故事。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4 陶艺活动促使儿童的多元智能发展

在陶艺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儿童的陶艺活动不仅仅只是做陶艺技能的发展,更是幼儿语言、创造力、动手、想象、观察等一切能力的全面培养和发展,从而促进了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如,在进行陶艺活动《我心中的恐龙》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恐龙的外形特征及不同姿势,我鼓励学生将家中的恐龙玩具、图片带来,与同伴们互相欣赏。通过说说、看看、摸摸、做做,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环境的创设能使儿童在交流与互动中感受陶艺艺术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高幼儿对陶艺作品的审美情趣,从而拓宽了孩子的视野,丰富了孩子的想象,激发了孩子的创作热情。特别是在制作完恐龙的展示活动中,小朋友手拿自己的陶艺作品,对同伴门绘声绘色地说:“瞧!我做的剑龙,身上长满了尖尖的刺,头还向上昂着,在寻找食物。”“我的恐龙是会变异的恐龙,身上用泥条盘起来的地方,就是它的机关,遇到敌人的时候,机关就会打开,里面会有武器不断的发出,直至敌人逃离。”……他们纷纷地介绍自己的作品,有个别小朋友还建议将这些恐龙放在一起,来建造一个恐龙乐园。由此可见,陶艺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陶艺课能促进儿童在其他学科的发展,同时其他学科也渗透进了陶艺课,对促进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5 陶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交往能力

在陶艺制作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自发的形成合作小组,从而提高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能力。如让全班同学共同创作完成一个“海底馆”,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把手中的泥条盘成造型,想象和创作自己想要表现的事物,有大鲸鱼、海豚……然后师生共同寻找还需要添加些什么呢?有的说:“缺海螺”,有的说:“缺珊瑚”,又有的说:“缺少美人鱼”,孩子们的想法可奇妙了,大家齐心协力把海底馆打扮得五彩斑斓。在愉快的心理环境中,体会到了互助的力量,合作的乐趣。

陶艺合作学习的课堂氛围可以说是教学里的“世外桃源”。你无法在平时见到如此和谐的“手工作坊”。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真正解放了自己的身心,解放了自己的思维,他们的空间是从来没有过的自由。

“创造美于自我,施洁净于人心。”陶艺使孩子在津津乐道和制作陶艺的陶趣中,得到滋长享受美而又陶冶美的心灵与情操。随着教学经验的慢慢积累,我相信,未来的陶艺课堂将是更加精彩更加生动的!

参考文献

[1] 杨永善.说陶艺论陶艺[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1.

[2] 王奇,张温帙.陶艺教室[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6.

第3篇

关键词:陶瓷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090-02

一、引言

陶瓷工艺学是一门传统且现代的课程,几千年的发展已经使她走出古老的艺术宫殿,跨进现代科技的行列,陶瓷产品花样繁多,使用场合极广,涉及到原料、结构、工艺、设备、装饰、鉴赏等多方面知识。陶瓷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科学,它的专业知识大多是从实践中探索、总结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完全可用“实践出真知”来概括该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陶瓷材料工艺学》是我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的专业必修课,总学时48,其中实验8学时。原来开设3个实验,工艺实验及性能测试为主,实验间没有联系比较分散,没有系统性,学生实验后印象不深刻,没有起到实验对理论课程的补充作用。本次实验改革的目的就是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整合重新设计,让学生完成一整套的陶瓷生产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经过多次的尝试,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的改进,制作出一件完整的陶瓷制品。

二、项目设计理念

打破目前实验项目简单罗列、条块分割、孤立进行的局面,将特定的陶瓷产品设计、制造工艺流程与产品性能测定分析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立起新的实验体系。加强实验的科学性、系统性,增加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强化技能的训练,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个性的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论文和将来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课题选择及实验内容

课题的内容以材料的制备(研制)(如日用陶瓷的制备、建筑陶瓷、艺术陶瓷的制备)为主。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要原则来确定。在此原则上,考虑课题的灵活性,使课题多样化。

(一)选题参考范围

1.釉面砖的制备工艺及性能检测;

2.日用陶瓷的制备工艺及性能检测;

3.艺术陶瓷的制备工艺及性能检测。

(二)实验内容

1.查阅相关资料及实验室设备和材料情况,确定陶瓷产品的类型及质量要求;

2.熟悉陶瓷常用的三大原料(黏土、长石、石英)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及工艺性能;

3.了解陶瓷坯料的类型:日用瓷及艺术瓷以长石质瓷为主,建筑陶瓷以墙地砖低温快烧坯料为主。

(三)进行陶瓷制品的工艺设计

1.确定陶瓷坯体的类型及组成,选择相应的原料,进行坯体配方的计算与确定。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原料、产品类型、质量要求确定坯料的化学组成,了解所有原料的工艺性能进行原料选择并配方计算。初选坯料配方的化学组成如下表1,配方计算结果见表2。

2.原料的预处理及坯料的制备。原料的预烧、坯料的破粉碎等。坯料是指陶瓷原料经过配料和加工后,具有成形性能的多组分混合物。坯料的细度对陶瓷成型的效果有重大影响,也对施釉和烧成工艺有直接影响。根据实验室粉碎设备情况,选择合适的粉碎设备进行坯料的加工处理。粉碎方式(干磨或湿磨)、球磨转速、料∶球∶水比、粉碎时间、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等工艺参数根据实验确定,以获得合适粒度大小和粒度分布的坯料。

3.成型方法的选择及成型工艺参数的确定。成型方式有多种,视制品形状的复杂程度而定。传统陶瓷成型方法包括:可塑成型如雕塑、拉坯、印坯、滚压成型、塑压、挤压成型等;注浆成型;干压成型等成型方法,根据产品的形状、大小和厚薄、坯料的性能等因素确定成型方法,然后通过实验确定成型工艺参数如坯料的细度、含水率、浇注时间、干压成型压力等。

4.干燥方法的选择及工艺参数的确定。坯体脱水干燥的过程,目的是降低坯体的含水率,提高机械强度,使坯体具有足够的吸附釉浆的能力。干燥方法有自然干燥、热空气干燥、微波干燥等方式。成型后生坯表面不太光滑,留有模缝迹,需要进一步加工修平,称之为修坯。修坯是注浆成型和可塑成型工业中一项必要的工作,它对坯体表面品质影响很大。

5.陶瓷装饰方法的确定,釉的种类、配方的确定、釉浆工艺参数的确定。釉的种类很多,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常用的有按熔剂分类的长石釉和石灰釉及低温熔块釉等:按外表特征分类的透明釉、乳浊釉、色釉、裂纹釉等。根据产品性能要求(坯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确定釉的类型和釉料的配方,一般日用瓷及艺术瓷选用长石质生料釉,建筑陶瓷和墙地砖选用低温熔块釉。釉料的烧成温度和工艺性能取决于釉料的性能和釉料所用原料的化学成分,是釉料配方的依据。并进行配方计算。

为了确保釉浆的使用性能和烧后釉面质量,x浆应有一定的细度、流动性、悬浮稳定性等性能要求,通过实验确定x浆含水率、细度(粉碎时间控制)。为保证施釉的质量要求釉面要清洁、坯体有一定的吸水性。根据x浆性质及产品形状可以采用浸釉法、喷釉法、刷釉法、淋釉法等。

6.烧成制度的确定。“原料是基础,烧成是关键”。对坯体来说,烧成过程就是将成型后的生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热处理,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得到具有特定组织结构和组成的致密瓷体,釉料熔化形成玻璃层,达到所要求理化性能的成品。烧成工艺通常以温度曲线来表示,包括升温速率,最高烧结温度及其保温时间、降温速率。配方组成确定后,烧成制度的合理与否对制品性能的影响很大,只有用最适宜的烧成工艺特别是适宜的烧结温度,才能获得最佳性能与效果的陶瓷制品,烧结温度通过试验来确定。

(四)基本性能测试及缺陷产生原因分析

包括釉面有无缺陷、白度、光泽度、透光度等。处理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自选一种感兴趣的材料为研究对象,让学生自己设计材料的成分与性质,制定制备工艺制度,自己动手制备材料,确定要测试的性能和性能测试方法。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自己设计新的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从原料的选择、配方的确定与计算、坯釉料制备、成型、干燥、烧成等一系列陶瓷工艺过程,同时还要掌握陶瓷产品的性能测试和产品的评价。

四、学生体会

在《陶瓷工艺学》中老师教授的许多知识在实验中逐渐浮现脑海,并且被应用。那种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学生在实验中经过多次的尝试,利用多种原料,实验器材及实验室设备,调整出比较适合的坯料和釉料料浆密度。通过实验过程中快速磨、高温电阻炉等实验设备的操作使用,修坯和浸釉等工序的手工操作都加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通过分析坯料的流动性判断料浆密度,分析判断石膏模具的干湿程度以确保成型等方面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我体会到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撰写实验报告时,提高了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此次实验是对《陶瓷工艺学》课程的一个全面理解和实践过程,起到了实验对理论课程的补充作用。总之弄懂实验原理,实验操作亲历亲为,实验过程中多看多思多问,才能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五、结束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我校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卓越计划,建设精品实验项目。实验室“全天候”对学生开放,提供必要的原料和实验设施,实验员的技术服务以及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全程跟进。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资料调研、文献查阅等确定选题,从原料的选择、釉坯料的组成确定和配比计算、坯釉料的制备加工、施釉到最后的烧成,全部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安排实验过程及至完成实验。但是陶瓷生产技能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靠的是成千上百次的不断练习,不断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的改进,理论联系实际逐渐摸索出来的。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实验不在流于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能力。以期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岩,吴任平,林春莺.陶瓷工艺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之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2,(15).

[2]于岩,吴任平,林春莺.陶瓷工艺课程实践教学新思路[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1).

[3]李家驹.日用陶瓷工艺学[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4]周燕,何静,唐竹兴.陶瓷工艺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5,(9).

[5]杨海波,朱建锋.陶瓷工艺综合实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第4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现代陶艺;教学;k观念 ;课程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Reflection on Curriculum of Modern Ceramic Art in Chinese University

BAI Ya Li Ke

20世纪50年代开始,现代陶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以一种新的姿态展现于世人面前,而中国的现代陶艺则晚于欧美,起源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90年代以来,现代陶艺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式纳入教学大纲,甚至有些大城市从小学幼儿园到高校都开设此课程,说明我国对现代陶艺教育十分重视,这些年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然而所面临的问题还很多,高校现代陶艺课程教学是最典型的代表,其中存在着很多不利于我国现代陶艺发展的因素。

一、我国高校现代陶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我国高校现代陶艺课程教学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不足的地方也很多,虽然不是绝对但至少反应一些普遍现象,总结起来有以下4个方面。

1.缺乏系统的理论课教学

目前有许多高校缺少现、当代陶艺理论课程教学,同时也极少开设与陶瓷文化相关的美术史、艺术史、文化史等理论课程,视觉图像资料也极为匮乏。学生们得到的信息无非就是从代课老师的谈话和其他少量资料中获得。陶艺家陈光辉说:“我国陶艺专业基本没有当代艺术和当代陶艺课程的设置,比如在专业课上个人很少或几乎没有可选择的可能性,从艺术的角度我们有工艺美术史,但我们缺乏对当代艺术史的了解,而这在参与创作中是很重要的一环。”①其实,对于整个艺术门类而言,动手实践固然重要,但艺术创作更重要的是设计思想,这种设计思想来源于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而这种丰富的想象力需要理论作为坚实后盾,才更有说服力,没有这些知识为后盾与支撑,学生如何创新出好的作品呢?更何从谈起更高的目标呢?

2.人才培养不合理

笔者这些年在很多开设陶艺课程的高校考察中发现一种普遍现象:老师按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设计风格来衡量学生作品的好坏,反对学生设计方面的逆反心理,我想老师这样过多参与和影响学生多样性的创作风格和独立思考能力是不利于学生以后发展的。陶艺家白明说:“在艺术院校我们可以见到许多这样的现象,听话的学生不仅能获得好成绩而且还能留校任教。有时一个专业中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情趣和知识结构竟与其师一脉相承,我不知道这种单一“体系”下的教师在倡导个性表现的艺术教育中能教出什么样的好学生来。”②

这些现象其实反映我国培养陶艺人才方面普遍存在着单一的“体系”,那就是我国陶艺课程设置过于单一,教育上过多压制学生的多种创作风格与大胆尝试实践精神,也缺乏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造精神。

3.实践课程教学不合理

近几年以来,在很多高校中有些教师(不仅仅是艺术领域方面)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参与项目与工程,这其实就是以动手实践课的名义来充当工人与老板的角色。很搞笑的是人们把这种现象误认为是学习与挣钱双重收获。表面上看好像学生与老师都得到了专业的洗礼和财力的补充。其实不然,就从现代陶艺这门专业来说,客商的订单往往是批量生产传统陶艺或商业陶瓷很少需求现代陶艺原创作,甚至有些商家要求复制古董、半临半创陶艺品,这种实践学习与现代陶艺毫无联系,更谈不上创作学习了。如果夸张一点的话,这种艺术应该称呼为“复制艺术”或“拷贝艺术”。每天一次次的反复加工使他们很乏味,为了挣点钱或为了老师服务,他们成了挣钱的工具,变成了真正的机器人(有些学生是不自愿的)。然而就因为这一点是现代陶艺教学最忌讳的一点,笔者认为这种实践课程教学不合理,它不仅直接束缚了学生的创作思维和自由发展空间,同时极度影响了教学质量。

4.教学上不强调观念与技术的关系

现代许多研究陶艺的艺人们面临着一个错误的观点,那就是――技术。因为陶瓷艺术在技术美方面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几千年以来陶瓷制造工艺所隐含的美感已成为我们历史传统中的骄傲,陶瓷的美用工艺技术来衡量这种传统文化很容易进入我们的思想和脑海中,从而渐渐形成了错误的观点,那就是单一的技术之美胜过于观念,使作品与工匠之间很难产生本质的区别。可惜目前还很多艺术高校把基本的配釉―炼泥―制造―装饰―施釉―烧制等技术环节放在重点位置来教学,从而占领了大量时间而忽略了思想观念的教育。很遗憾的是,这种现象不仅仅是高校范畴。在我国,目前为止官方的界定还是把现代陶艺划归工艺品之列,或是工艺美术范畴,长期以来倡导的是实用、美观、经济的产品化要求。陶艺审美的评判标准是严格、规矩、精美,这其实就是导致陶艺的审美以技术为美为标准,这一标准继续影响或伤害固化了人们的审美观念。

对于现代陶艺来说,观念与技术的关系。观念比技术更重要,技术知识只是保证其实施创作意图的一种手段而已,不是我们追求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世界,所以说我们必须认清创作的真正意图。

二、如何解决高校现代陶艺课程教学问题

1.我国高校现代陶艺课程教学中应该增加关于陶艺有关的系统的理论课程,尤其是现代陶艺和当代艺术史的加强,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其他专业与人文学科来锻炼自我、提高文化修养,这样有助于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教学上理论与实践结合,值得注意的是在思想上全面的获得陶艺理论知识以外,还得掌握其他学科知识,鼓励学生选修例如:艺术、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民族风俗学、法学等人文学科的课程。人文学科的修养不仅培养一个人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应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这也是艺术专业必修的基础。这也正是艺术家与工匠之间的区别之一。因此,笔者认为,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在高校开设一系列系统的现代陶艺理论课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多方面知识的补充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情趣。再者还应加强师生之间的勾通、艺术交流和举办展览等各项陶艺活动来激发学生们的爱好和兴趣,这样才有助于解放创作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2.教师在教学中尊重现代艺术的发展大方向以及鼓励和接受新事物

在现实教学上一定要注意每位同学的特长和爱好,老师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让每位学生按自己的设计思路任意创作,这样有助于学生多种创作风格的形成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他们个性上的发挥。除了自由发挥以外,平时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开拓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也很重要。在实际教学上多鼓励、尊重学生的创造性设计;在设计思想上让他们自由发挥;制作过程中大胆尝试,将平时人际交往中刻意压抑掩藏的个性在作品上加以展现和释放,把所有的情绪和个性在作品上体现。

3.教学机构和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监督管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

在高校现代美术教学上,我们虽然提倡包豪斯作坊式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但具体教学上要防止教师乱用实践课,需有关机构监督管理教师教学质量,同时一定要讲人文情感。教师的项目或工程在实践课程中最好不使用,限于时间或假期在课外时可运行。同时注意的是,带领老师一定要先说明此项目与工程的一切前因后果,让他们学生自愿报名,这样下来可避免老师背上骂名,学生也不勉强,才真正意义上的两全齐美。

4.观念与技术的关系是:观念第一,技术第二。观念通过技术来实现自我,技术为观念而服务。对技术的要求是:知道并够用就足矣。科技的发展不断代替人力,但很难代替人们的创作思维。所以不能以技术的高低来衡量艺术水平的高低,而是更多地深入人的精神、抚慰人的心灵为标准。技术知识只是保证实施创作意图的一种手段而已,不是我们追求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追求精神世界,所以说我们必须认清创作的真正意图。所以认清观念与技术的关系非常重要。

在高校现代陶艺教学中,让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的技术和操作过程。在观念上尊重老师和课堂纪律的前提下,鼓励同学思维上大胆开放、叛逆开拓、积极创新。这与吴冠中在美术教育方面所主张的“既要尊师重道,又要离经叛道”不谋而合。平时鼓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思维观念上交流、辩论、叛逆,通过这些教学手段让同学们摆脱传统陶艺教学的束缚,跳出传统技术之美的“误区”。现代陶艺教学上,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点:只有学生有思维方式呈现出多样性和独特性,其陶艺作品才会呈现有多样性和大胆创新的局面。笔者认为,对于高校陶艺课程来说,大胆叛逆的教育思想其实就是对思维的一种解放。

三、结语

目前我国高校现代陶艺课程教育中存在着有很多问题,虽然不是绝对但却是一种普遍现象。出现这些教学问题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原因是中国陶瓷艺术受过多传统观念的束缚,还没有完全脱离使用功能的思想观念。总而言之,对于高校现代陶艺课程教学来说,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才是最科学性、最合理的教学方针。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要求和爱好,实现达到设计思想与实践完全自由化是高校艺术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得以最大程度实现所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相信在国家教育改革进度的加快和广大陶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肯定会探索出适应高校现代陶艺课程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子,改善目前的困境,培养出具备综合适应能力与创新性能力极强的陶艺人才。也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中国的陶瓷艺术将会再次成为国人的骄傲,并走向世界前列。

第5篇

5月31日上午10点,荣县长山镇党委书记范义军、镇长吴付华、荣县美术书法家协会主席曹志辉、四川凯麟劳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喻凯、荣县跃华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彬等一行十五人莅临我校指导校园陶艺文化建设工作。期间举行了捐赠仪式和长山镇2020年土陶文化进校园座谈会,我校支书虞利权、校长刘华以及全体中层领导参与了此次活动。

捐赠仪式上,四川凯麟劳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喻麟森向学校捐赠人民币一万元,喻总表示他是从长小走出去的学生,如今能回到母校,并为母校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是他一直所期待的,最后,喻总祝福长山小学越办越好。荣县跃华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彬向学校捐赠了用于陶艺社团的机器设备,对后期学校陶艺文化打造提供相关的材料,张总表示我们企业能做到的也不是太多,希望自己能出一份力量,能加入土陶文化传承队伍当中,能够帮助到国家未来的花朵,我们非常非常开心!刘华校长对两家公司的慷慨解囊、无私援助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学校将把这笔捐款专款专用,尽快用于学校土陶艺术课程的打造,确保企业的爱心之举落到实处。

赠仪式结束后,召开了长山镇2020年土陶文化进校园座谈会,会上刘校长做了详尽的工作报告,介绍了长小的基本情况,过去取得的荣誉以及存在的不足,也汇报了我们接下来土陶艺术课程开设的一些思路和目前存在的一些困难,他表示,我们将投入两万元资金用于硬件设施的打造和氛围的营造以及师资力量的培训等,争取将陶艺打造成长小的特色。党委书记范义军做出指示,必须将所捐款项专用于土陶课程,并且再将工作计划细化,尽快将课程开设起来。荣县美术书法家协会主席曹志辉老师也表示,要打造长小土陶特色,必须营造校园氛围,可把陶和盐文化相结合,做到“以陶载盐”,校门、走廊、梯步都可适当打造。

土陶艺术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政府和各界社会人士的关心爱护下,我们长小人把它引入校园,引入课堂,一定会做到有创新的传承,让孩子们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这项技艺真正地流传下去。

第6篇

陶艺是泥、水、火的艺术,是陶瓷艺术的简称。陶瓷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记载着每个时代人类文明的进程。陶艺制作过程中要求双手与工具协调使用,手的动作刺激了脑细胞,使擅长逻辑思维的左脑与擅长感性思维的右脑交替使用,发挥最大效能。陶艺制作对学生来说是学习、养性、静气、识史、追求完美、实现人格升华的一种十分有效的载体。陶艺教学在培养学生艺术涵养的同时,也规范着学生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对于我们学校这是一门新兴而重要的学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发现和总结。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进入陶艺教室,他们的情绪自然都会得到放松,而且思维活跃,作为陶艺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使陶艺学习成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有效空间。我们绝不用僵化的标准和唯一的答案来对待他们,甚至在评价作品时,要求学生指出自己作品的与众不同或自己最为得意的地方,介绍给伙伴们,并告诉他们自己是怎么做到的,学生在此环节的发言尤其踊跃,满足了他们小小的虚荣心,非常享受属于自己那份成功的乐趣和喜悦。而陶艺课,在北方还是一门比较新兴的学科,学生又有对泥土天然的喜爱,对于陶艺的方方面面有着浓厚的求知欲望。更有运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各种陶艺作品、陶艺发展史等,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心。

其次,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用广阔的视域和开放的心态去观察生活中的形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期正是创造萌芽绽露的黄金时期。这段时间里,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而创造来自生活实践,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他们对事物的思考有着较大的差异性,甚至男生女生都十分不同,女生多数追求精致的,男生则喜欢粗犷的,女生大多选择形象的,而男生制作的多数是抽象的。有些学生的创作来源于生活的各种作品,十分鲜活。如:农村生活中的猪圈、农舍、小鸡,真实朴实。所以,老师就要尊重学生认识事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第三,强调作品的原创性,通过造型整合所学知识,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好示范性讲解并身体力行,同时应积极鼓励和倡导学生通过创新思维去探索和创造原创作品。记得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捏制出一组假山,虽然完全不参照老师讲解的几种陶艺成型方法,但作品却让老师十分震撼。原创作品有着十分强大的魅力。通过观察总结发现,学生动手能力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并不成正比,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并不影响他的创造力,他们的作品更特别,造型更大胆,想象更天马行空,在陶艺课上,他们找到了自信,更有利于其他课程的学习。

第四,在教学环节上强调教与学的相互作用,陶艺课程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不是单一、单向的老师讲、学生W,而是以启发性的互动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多种方式激励学生主动探索、创造,激发学生探究陶艺创作的兴趣,师生互相启发、补充、促进,充分调动和发挥教与学双向积极性,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拓宽知识,培养学生知、情、意、行,提高创新能力,教学相长的目的。例如,在泥条盘筑法这种成型技法的教学中,泥条与泥条如何粘得更牢固,老师并没有直接讲解最佳方法,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去发现、去总结。当用了毛笔、木棒、牙刷甚至手指去沾水涂抹粘合,发现牙刷最好用。用泥浆当然效果很好,但没有水方便,不需要提前准备、调制。而牙刷反复涂刷之后,刷出了泥浆,很容易而且达到效果。由于是自己尝试发现的,学生兴趣更高,做得更认真,以验证自己是对的。作品不再出现泥条分离,粘合不牢的现象。而后,在盘筑过程中,学生自发地采用不同与泥条的泥珠、泥块、泥圈、泥链等等层出不穷的新形式去盘筑,创作出各种新颖别致的作品,并乐此不疲。

第五,在实际操作中实施分组合作制,倡导团队协作精神。实施分组合作制,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分工协作和团队研讨的优势,并在造型过程中逐步强化团队精神,由于学生个体和创作主题的差异性,以及陶艺制作程序的复杂性和交叉性,这便为分组合作制提供了契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分组合作制让学生产生了深厚的合作兴趣,一方面学会了尊重他人并与其合作,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团队的创造力和优势。例如,我们班通常八个学生一组,团团围坐一张桌子,学生分配的泥并不是很多,有一组学生协商后合作完成了一副象棋,甚至搭配上包装盒。把每个人有限的泥凑在一起,做棋子的,刻字的,做包装的,有条不紊,各展所长,完成得非常出彩。除了解决材料不足的问题,还能解决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拉坯机学生都喜欢去操作,但机器明显不足,于是每组分配一台机器,学生自己分配工作。学生自己协商后决定的分工,非常合理,有揉泥的,有上机器的,控制转速,用手拉坯,自己手脚控制都很难协调,他们居然分别配合也做到了,一段时间后再调换分工,整节课分工合作,十分和谐,其乐融融。

总之,陶艺课程具有传承文化的职能,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陶瓷文化,陶艺课程也具有拓展思维的功能,通过“眼、手、脑、心”的综合造型,能够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陶艺课程还具有彰显个性的途径,通过创新思维的导入,学生可以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发现、总结,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7篇

陶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以及手工艺认识的不断提高,陶艺课程在我国各大高职高专院校也都有相应的设置,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非陶艺专业的陶艺课程进行研究,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以及实践研究,以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为切入点,总结当前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研究,进行陶艺教学改革与探索。

【关键词】

装饰艺术设计;陶艺课程;项目化教学

中国陶艺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现代陶艺教育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结合高职高专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高职院校非专业陶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陶艺课程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装饰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与教育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陶艺不仅仅是传统的“道器并存”以实用形式存在的精神产物,同时也更多融入到环境艺术之中,成为环境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成为了专业必修课。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传统的教学内容相对保守,教学理念相对陈旧。笔者经过多年的陶艺教学,不断实践与研究,进行陶艺课程的改革,以装饰艺术设计为载体,以陶艺创作为手段,在提高学生艺术文化素养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对整体装饰空间的氛围营造以及风格把控能力。

一、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的设置背景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人们的审美也在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对空间环境的要求较之以往也有所不同,不仅要满足其功能性,同时还要具备精神意味的满足。比如自身的居住空间,以及除了自身居住空间之外的其他空间环境,如购物空间环境、休闲空间环境、娱乐休闲环境等,人们对这些空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就担负着去创造美好空间环境的重任。

(一)教学对象。陶艺课程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教学对象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均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对于绘画,电脑设计等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原因,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立体造型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较弱,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教学师资与设备。相对于专业艺术院校陶艺专业,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陶艺教师队伍相对薄弱,很多陶艺教师甚至都是由雕塑专业的教师担任,或者是其他艺术专业的教师来兼职,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陶艺教学设备具有相对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一般非专业艺术院校在教学设备上都只是具有完成相应教学成果的一些简单设备,例如一些拉坯机,手动转盘,电窑等。像球磨机、练泥机、泥片机、吹釉机等都还达不到专业院校的水平。基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开设陶艺课程无论从教学受众群体还是教学主体上,与专业艺术院校陶艺专业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高职院校装饰艺术专业陶艺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陶艺专业的以培养陶艺设计人才为目的,而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艺术素养与审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并且能够设计与制作出符合环境空间风格的陶艺作品,以陶瓷为材料最终创造出更好的环境空间装饰效果为最根本目的。

二、当前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育“单向化”显著,学生创新能力缺失。高职院校的教育,不仅是要教授学生学习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应该注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多数学生仍然保留着初高中时期的教师单一的传授式的学习方法,学习被动,对学习缺乏主动性以及缺乏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设计本身就是人类有目的的创造性的活动,学习的主动性、研究性、创造性是决定设计成败的关键。这种“单向化”教育直接导致学生创造力的缺失。大多数学生在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缺乏创新能力,对古今中外优秀的陶艺作品赏析,不但不能用来借鉴与激发创作灵感,反倒是成了学生们直接拿来进行抄袭的样本。这种抄袭性、模仿性设计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体系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专业艺术院校陶艺专业,高职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的设置时间较短,一般都只有60学时到80学时左右。陶瓷制作是一个复杂的工艺,一是要让学生了解陶瓷的历史以及陶瓷的制作工艺,二是在对陶艺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陶艺作品的设计,三是在以上工作完成的基础上进行陶艺作品的成型、烧制。陶艺作品的制作要经历这样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然而作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下的陶艺课程,不可能给我们足够长的时间去完成一件陶艺作品。当前我们的陶艺课程,大多时候都是顾头顾不了尾,时间短,任务重,制作工艺又相对复杂,很多工作例如上釉、烧窑等,在安排的教学时间内都无法完成,只能占用教师和学生的业余时间去进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无形中对下面的课程造成了影响。依据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陶艺课程教学目标,制订出一套适合本专业的完善的教学体系,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三、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传授技能与改变思维模式并重。教学改革的重点不仅在于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同时教学改革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思维模式的改变,从设计模仿,改良,转向创意理念的提升和原创性设计理念的开发。作为高职院校,我们培养的不仅仅是如同社会上电脑速成班里的学生,只是单单掌握熟练的电脑操作技能,同时我们的任务在于传授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让他们具备一定的审美和艺术修养,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这样我们的学生才更具有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就业难等问题。

(二)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突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特色。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下的陶艺课程设置,要突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要有别于陶艺专业的陶艺课程,以及其他专业范畴内的陶艺课程。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强调环境空间的设计,在这样的前提下,陶艺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环境空间而展开,以空间环境为主体,进行相应的陶艺作品。项目化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课程中更加明确陶艺作品的创作目标,同时也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一个东南亚风格的休闲会所设计中,需要设计一件陶瓷香薰器皿。这时,我们所设计的陶艺作品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它一定是要与东南亚风格会所相融合的,无论是它的造型、装饰都要与大的环境空间相统一。这样很好地避免了学生盲目进行陶艺创作,节省了大量的前期构思的时间。同时,制作的陶艺作品还能够很好地运用到整个项目教学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结语

陶艺课程在高职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与重视,是因为陶艺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立体造型能力,同时让装饰艺术设计变得更加丰富且具有趣味性。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的改革,项目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可以通过陶瓷这种特殊的材料,结合自己设计的空间风格去创作相应的陈设元素与摆件,在提高了学生们艺术修养的同时,使他们的设计作品更具有原创性,进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 键 词:美术欣赏课 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它实质上是以学校为基地,由学校校长、任课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订,实施和评价的民主决策的过程。

“校本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它更能体现“以校为本”的理念,有利于激发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决策方面的主体性,促使学校办出特色,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中学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如何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利用江西省特有的艺术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贴近生活的审美教育,提高现实生活中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是中学美术欣赏课课程改革的重点。本文试图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对江西省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和主要价值及课程目标的定位、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影响校本课程实施因素进行研究,使美术欣赏课程能够体现出江西省地区的特点,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进行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1.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喜好的矛盾冲突,促使美术教师进行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

目前,学校美术欣赏课课程实施的课程内容单调,缺乏时代感和多样性。Www.133229.CoM教学方法死板,教材安排不够合理,存在重复现象,缺少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内容。因此,学生对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的喜欢程度与教师的课程内容安排出现了比较大的反差,教师的主观意向取代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上种种问题都反映出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因为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弥补、拓展现有课程设置存在的诸多弊端。

2.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美术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提高了美术教师对课程的兴趣和满意程度,增强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赋予美术教师参与开发的权利和责任。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有教师的参与,故能激励他们从教育实践、学生现状、社会需求等方面来拟订美术欣赏课课程目标和选择课程内容。这样更能激发美术教师的创造欲和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性,并有助于美术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3.美术欣赏课课程的自身特点,为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美术欣赏课属于非考试课程,是教养性课程,不是升学考试科目,因此,课程内容不受应试需要的限制,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另外,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具有可代替性。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有选择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受特定教材的限制,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以上特点为进行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二、江西省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

中国的陶瓷艺术驰名中外,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景德镇陶瓷源远流长,是中国陶瓷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内容有着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传统文化内涵。中国的建筑同其他国家相比也有着鲜明的特点,其精髓不仅体现在大型的宫殿建筑和园林建筑上,徽派的民居建筑也毫不逊色。

景德镇陶瓷和徽派的民居建筑,两者似乎并无直接联系,但仔细探究,它们却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以装饰图案的内容而言,两者都有秩序井然的图案、花鸟虫鱼、神仙瑞兽,历史典故,虽借助的媒介不同,但生动的形象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和智慧的结晶。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发挥江西省地方资源的优势,把陶瓷艺术和民居艺术引入课堂,并把两者的知识同科学、文化、艺术、环保等知识结合起来,作为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载体,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探究和尝试。

开展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的欣赏课。通过图片和声像资料的欣赏,理论知识的系统讲解、实地考察、课堂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生动直观地了解本省的文化艺术资源和特点,提高其审美素养,增强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自豪感。美术欣赏校本课程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对推动素质教育发挥良好的作用。

三、江西省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1.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的构建

陶瓷艺术和民居艺术都是集艺术、科学、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美的表现形式。它们都是创作者运用高超的专业技术,将物质材料同自己的审美追求进行统一整合的结果。鉴于此,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陶瓷和民居两种艺术形式蕴含美的元素的赏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审美情感,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

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是:第一,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源远流长,使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和教师的系统讲解,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景德镇陶瓷和徽派民居建筑的特点,以及同其他种类的陶瓷和民居建筑的区别。第二,了解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所用的材料和技艺,对两者所表现的纹饰内容进行比较,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第三,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学生通过对陶瓷艺术和民居艺术的观赏和考察,拓展视野,丰富审美经验,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和探究的热情,增强其主人翁的自豪感。

2.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内容的设置

基于每所学校的地理位置、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都有差异,可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内容:

(1)两门古老的艺术——陶瓷和民居的发展历史与类别。

(2)江西省的陶艺和民居文化——景德镇陶瓷与徽派民居的特点。

(3)金、木、水、火、土——景德镇陶瓷和徽派民居中所用的材料和技艺。

(4)美丽的纹饰(一)——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植物形象。

(5)美丽的纹饰(二)——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动物形象。

(6)美丽的纹饰(三)——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人物形象。

(7)美丽的纹饰(四)——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纹饰内容表现的异同。

(8)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文学艺术。

(9)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书法艺术。

(10)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绘画艺术。

(11)感受陶艺和雕刻艺术——陶艺浮雕的实践(可同美术实践课相结合)。

3.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评价指标的确定

课程评价是指依据课程的实施可能性、有效性及其教育价值,可以作出价值判断的“论据的收集与提供”(钟启泉:《现代课程论》)。课程评价主要包括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学生受益情况进行评价和课程内容的评价。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评价指标,对美术欣赏课课程的特色建设有着很强的导向作用。

在角色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进行教学活动。结合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特点,教师的评价指标确定为:(1)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对美术欣赏课的内容进行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教师能够通过教学方法的运用,促进学生之间互动和师生间的互动。(3)教师对美术欣赏课内容相关的信息与支撑材料的搜集与掌握。(4)教师在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对教学活动有良好的组织和调控能力。

对学生的评价:(1)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2)学生与同学、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对美术欣赏课相关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能力。(3)对美术欣赏课内容了解的深度和广度。(4)美术欣赏课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影响。

对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的评价:(1)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和特色的体现。(2)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3)符合学生接受和理解能力的发展的实际水平。(4)美术欣赏课课程适宜推广和普及。

四、影响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实施的因素

将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引入课堂,作为美术欣赏课的主题内容,这是一个新的尝试,在具体的实施中,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学校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欣赏课成为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手段,但学校在面临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对美术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因此,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首先要得到地方和学校的肯定与支持。2.教师素质的影响。对于陶瓷艺术和民居艺术的相关知识内容,各校美术教师掌握的信息有限,需要个人搜集大量的实物、图片、影像、文字等资料。对材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对比、引导学生探究性地学习,对于教师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和学习。 3.学校地理位置与实施能力的局限性的影响。为了加强学生对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的直观感受,欣赏课中要有参观考察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对陶瓷制作流程以及作品的观赏和对民居建筑的考察欣赏,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艺术不同的美。由于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所以在参观考察的环节上其便利性存在差异,部分乡镇学校、周边地区就可见到陶瓷工场或民居建筑,为美术欣赏课程的考察环节提供了便利条件。相反,对于地处市区的学校,考察环节使学校在实施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结语

综上所述,江西省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能够充分体现出本地区的特点,并对学校推动素质教育起到良好的作用。课程开发是一项持续发展与不断完善的工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面对江西省丰富的艺术文化资源,美术教师应结合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去挖掘探索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资源,来丰富和完善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张磊.关于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认识.中国美术教育,2004(3).

[2]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9篇

现代陶艺与生活是紧密联系起来的。早在人类历史早期,陶器就作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生存工具,到了现在,陶器不仅肩负着生活日常用品的重任更是作为一种艺术品被世人所关注。正因如此,陶艺被很多人认为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在人们的文明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现代陶艺的定义:现代陶艺通俗来说就是现代陶艺技术,陶艺的外延十分广阔不仅仅是现代人个性、理想、心理、思想、价值理念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现实展现,更是人意识的流动,是人对社会,对世界,对自我的多元认识。陶艺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阶段正是孩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学习陶艺不仅能够使得自己内心的感受或情感得以抒发,更能够从制作中获得美好的记忆,并进一步成为其成长的养料。喜欢玩泥是每一个小孩的天性所在,而陶艺教育将“玩泥”搬上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更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个性,同时教师也能够从中了解不同学生的优势与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现代陶艺在基础美术中的教学现状

早在2000年在教育部颁发的《九年制义务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就明确指出要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中适当增加陶艺的教学内容,起初只有一小部分学校开展了陶艺课程。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全国很多中小学都开设了陶艺课程并配备了专业的陶艺制作设备并聘请了专业的陶艺教师指导教学。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美术教学都局限于绘画与欣赏,陶艺教学的加入不仅丰富了美术的教学内容,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美术教学体制正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总的来看,陶艺教学正在不断地使得素质教育得以真正的实现,使得学生在德智体美多个方面获得了稳步的发展。

三、现代陶艺在基础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1、学生从参与中发现乐趣,从动手中体会快乐

传统的教学评价更多的是侧重于学生结果性的评价,将分数,正确率看的很重,但是这样的评价往往不够全面,影响了很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陶艺制作却不同,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时基于学生的参与热情,是否真正投入到陶艺制作中去,这是一个过程性的评价,能够对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提升了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同时,在陶艺制作中学生很容易从中发现乐趣,根据自己脑海的构思,通过自己的努力,将陶艺作品完成,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发现动手的快乐。在最后作品完成时学生也会产生自我认同感和自豪感,而这些感受势必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源泉所在,积极投入到了课堂中去,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2、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提升

陶艺教学比其他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且获得的知识更加直观,这就使得陶艺教学本身有着其他教学科目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学生能够在陶艺制作中感受到泥土的柔软,能够随意的采用切、转、捏、割、压、拍等多种手法使得泥坯与自己脑海中的形象相吻合,学生在动手能力就在这些多种手法的配合下得以提升。同时,陶艺制作随意性和不可预料性更强,学生能够根据泥土的不同形状变化自由想象与创造,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效力得以有效提升。

3、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在陶艺制作中,教学的气氛无疑是欢乐的。同学们相互协作,自己与伙伴的相互配合,看到成品慢慢展现在自己面前,这样的心情是其他课堂难以带给学生的。最后烧制的成品会给学生无尽的幻想,而原本黑乎乎的土坯最后变成了颜色艳丽的各式陶器,这能够使得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得以提高。同时,这也会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能够将自己的脑海中原本抽象的形象转变为现实可触的物品,学生从学习中不断发现乐趣,老师的教学也更加轻松。通过寓教于乐,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也能够在不断动手中使得自己的审美能力得到锻炼,得以提升。

四、结语

第10篇

黑陶制品的出现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一些古籍中不止一次记载过。黑陶艺术品因工艺独特、做工精细、造型优美,欣赏价值很高,历代备受青睐,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龙江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作为哈尔滨李氏黑陶文化艺术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有责任将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黑陶传承下去,延续下去,在祖国工艺美术的殿堂中大放异彩。

几年来,我在保护及传承李氏黑陶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做了不少工作,初步取得了成果,使湮没久远的古代黑陶工艺技术重现光华,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貌。

一、抢救保护黑陶工艺的迫切性

黑陶出现年代久远,早已沉积在历史的深处,由于各种原因,现在的人对它了解得很少,黑陶技艺正在慢慢衰亡,以致最后消失在人类记忆中,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这严重刺痛了我的心。我是世代生活在这里劳动人民的后代,我的根深深扎在这里。抢救保护黑陶艺术,不但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嘱托,也是现代人们的期望与呼唤。我下定决心,要在我的手上抢救保护、传承黑陶艺术,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分三个阶段,身体力行践行黑陶艺术的传承工作。

首先是立志。我决意终生从事黑陶工作,抢救、保护、传承黑陶艺术要成为我终生的事业。在家庭的影响下,我从小就酷爱黑陶艺术,以至决定了我的一生。1980年我只身从绥棱来到哈尔滨,黑陶工艺离不开美术,所以我首先拜师学习了美术,经过刻苦的学习,我完全掌握了制作现代黑陶所需要的美术方面的知识,为以后的传承发展打好基础,做好美术方面的知识技能储备,即务虚阶段。

其次,掌握技能阶段。现代黑陶制作技术是从古代黑陶工艺发展来的,当然还有古代黑陶工艺的影子,认真剖析现代黑陶工艺就可以还原追溯古代黑陶制作方法和工艺。

1983年,在父亲指导下,我经过反复研究,建立了土陶厂。我家祖上几代人都从事黑陶的土法生产,掌握黑陶土法制作工艺。我的祖父、父亲是我黑陶工艺的启蒙老师。土陶厂建立后,我开始制作黑陶,但由于初学乍练,烧制出来的黑陶总是毛病不少,很不成熟。在绥棱最有名的黑陶艺人指点下,茅塞顿开,很多问题如一层窗户纸,一捅即破,艺人的几句话就解开了我的疑难问题。在他们的帮助下,我黑陶制作工艺水平提高很快,掌握了黑陶制作的各道工艺,还解决了黑陶在烧制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疑难问题。

再次,宣传黑陶阶段。真正的非物质文化在民间。为了抢救、保护及传承李氏黑陶古老的工艺,我编写了厚厚的《黑陶文化》宣传册,先后在博物馆、秋林、服装城各大学门口等地广泛散发,还不断解惑答疑。我一共印刷了2000本宣传册,虽有时遭到白眼及误解,受过委屈,但整个效果还是比较满意。

上述三个阶段并非彼此孤立,截然分开的,而是批次交叉的。

二、培育越来越多的传承人

我在抢救、保护、传承古来的黑陶工艺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必须培养志愿者、培养传承人:必须进大学课堂,让黑陶工艺成为大学生们的选修课。这个认识是我实践中的升华,最后形成路径,我现在就是沿这个路子走的。

在哈尔滨道里区榆树镇五四小学校长的支持下,我走进了小学课堂,通过生动的讲解,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并经过黑陶制作实践,30名四、五年级的孩子们成为我的知音,成为了我哈尔滨李氏黑陶技艺的第一批传承人。在此基础上,我不断扩大成果,奔走各个小学,多名小学校长支持我的想法,参加到这个行列中来。传承黑陶工艺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关键是我们宣传工作要到位,力度要大,工作要细,要持之以恒。

在小学群体培养知音,传承人是打基础,从长计议,目光远大;但不是眼前重点工作。目前最要紧的是黑陶工艺进大学课堂,成为大学生选修课。2012年春,我这一筹划变成了现实,我第一次走进哈尔滨学院的选修课教室里,40余台拉坯机引起大学生们兴奋的目光,我也开始了大学教学生涯。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通过努力,我告别了传统的土法练泥工艺,使上了十分先进的现代化机械设备。今年10月底,哈尔滨学院黑陶技术选修课的教室已大学门敞开了大门,越来越多的学校向我表达了请我到他们学校授黑陶工艺课的意向。

在社会及有关部门支持下,我制定了关于黑陶传授的“五年计划”:2012年要向全省2000名幼儿教师、中小学教师义务传授黑陶基本知识,并学会制作,了解祖先制作黑陶的工艺过程;2013年,要把传统黑陶文化带进更多的大学课堂,让5000名大学认识了解黑陶艺术。经过三年传播,到2014年,争取让50000名青少年了解黑陶。2015年,我还要编辑出版一本关于黑陶制作工艺的专著。2016年,在国内举办黑陶艺术品展览,还要建立工作室、阅览室、展览室,用多种方式向群众讲解黑陶文化的历史及价值,定期举行黑陶文化宣传讲座。

三、黑陶工艺的创新

抢救、保护、传承黑陶艺术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最好的抢救、保护及传承。

黑陶艺术是造型、装饰、材质、工艺等多元素构成的整体,应当说是艺术与科学的双重结晶。经过艺术创造与科学设计,应使黑陶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文化特征。

黑陶造型是立体造型艺术,只有做到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统一,才能体现完美的功能,给人民实用和审美价值。黑陶造型设计一定要体现适用性、科学性、审美性与独特性,为此,我就要研究黑陶造型的形成与构成规律,研究黑陶造型构件的配置与处理方法,突出黑陶造型特征,总结形式美法则,在这方面我做了大量研究探索工作。

第11篇

一、运用一定的教学技巧以及教学艺术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一些教学的技巧以及教学的艺术,这样才能够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思考以及乐于体验。教师在安排陶瓷课程教学的内容时可以按照陶瓷课程的具体特点把其教学内容分为精确讲解、大略讲解、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这四个部分,这主要是为了保证学生在理解与掌握各种重难点内容的基础上,有充足的思考余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程度大大加深。运用该方法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各种陶瓷产品生产流程、生产工艺、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原理实施精讲,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陶瓷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以及工艺流程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而掌握各种工艺因素及陶瓷产品的性能以及结构所带来的影响。而教学过程中的略讲内容则可以通过置疑以及设问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与解决。比如说,教师在讲解特种陶瓷制品的应用以及主要品种时可以联系工厂的相关实践知识对学生进行阐述,而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自主查找各种相关工具书或者上网查找相关内容等方式来了解更加详细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而学生了解部分次要的知识对其掌握各种重难点知识有很大帮助,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学这部分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进度、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分析以及独立总结的能力。而对于教材中一些和工厂实践联系比较密切的内容,教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专题方式开展教学,运用这种教学法开展教学时必须要让学生通过查找相关书籍以及上网查找等方式事先对相关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就各自所掌握的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运用这种方法开展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提升,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市场产品意识以及工艺表达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很大帮助。

二、陶瓷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陶瓷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传统模式下,陶瓷实验课程所涉及到的内容一般都比较复杂,其中验证性的实验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缺乏必要的启发性以及思考性,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相关技能的提升极其不利,在这种模式之下,学生的创造性大受限制,所以,陶瓷实验课程教学必须要实施改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己动手以及动脑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验技能大大提升。实施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对陶瓷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使教学的效率以及教学的效果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以及提高。就目前陶瓷实验课程实施教学改革的成效来看,虽然使陶瓷实验课程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某些地方仍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以及完善。比如说,部分同学对文献资料以及实验教材相关内容不能够很好的消化以及理解,对陶瓷工艺流程及陶瓷产品的性能以及结构缺乏全面的了解,部分实验方案的设计也不够合理,这就导致了在样品制作的过程中无法制作出符合市场要求的样品,严重浪费了教学的时间以及各种原材料。除此之外,学校开展陶瓷实验的相关设备的数量也比较有限,学生制作样品的过程和性能测试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集中,这就导致了样品制作的设备以及性能测试的设备无法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这给实验教学的进程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将来陶瓷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着重克服这些问题,使陶瓷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逐渐趋于完善,使陶瓷实验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得以提升,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在陶瓷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在陶瓷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主动学习以及主动探索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通过开展综合性实验教学,使学生可对其所掌握的实验知识进行讨论与分析,这不仅可以强化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要提高陶瓷实验课程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首先应使学生对陶瓷生产的相关生产原理以及相关工艺流程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只有具备了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才能够有据可依。另外,在陶瓷实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陶瓷实验课程的兴趣以及热情,这样才能够使陶瓷实验课程教学的质量大大提升。

作者:黄映平 单位: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

第12篇

一、手机APP对艺术教育的影响

(一)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中,“艺术教育”这一概念,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和内容。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为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本文所阐述的手机APP的交互行为对艺术教育的影响,特指广义的艺术教育。现今社会,是一个职业化分极为清晰的社会,比如原来的手工艺人既是设计师也是技术工人,集设计和操作于一身。而在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大机器时代的到来,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各种机制产品大量的需求和快节奏的生活,手工艺人的概念逐渐被专门的设计师和技术工人所冲淡,专门化的分工出现了。这样的专门化分工也逐步导致了“人性的分裂”,割裂了人类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在这样的冲突下,人们渴望艺术的滋养,希望完善自己的人格,对于艺术教育的需求呼之欲出。

(二)艺术教育领域的手机APP特点和手机APP应用举例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学习和欣赏中外优秀艺术文化作品,使人感受到艺术作品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并得到身心的放松。而手机APP的出现,尤其是其自身所特有的交互行为,无疑丰富了艺术教育的多样性,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有意味和更加有趣的艺术教育体验。本文以美国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为例(其应用商店iTunes所包含的APP数量为同类型里最多,对其进行总结更具有概括性,故引此为例),试图对其应用商店里已经存在的有关于艺术教育的APP的特点进行总结,希望挖掘能够影响艺术教育的APP的特点。具体说来,手机APP有如下几点特征,对当代社会的艺术教育会产生影响。

1.便捷性目前,全球智能手机的保有量已超过十亿台。作为智能移动终端,手机通常被人们随身携带,以方便联络。正是这样的一种设计理念,使得手机APP的便捷性有了很好的“原始积累”。正因为手机通常会被随身携带,手机用户便可以随时随地欣赏和接受艺术教育。对于获取有关艺术的教育,可能一款课程类手机APP更加直截了当。“网易公开课”APP是为爱学习的使用者打造的“随时随地上名校公开课”的免费课程平台,使用者可以花费极少成本、无障碍地了解世界最前沿的新知、新思。其使用界面如图1所示。“网易公开课”的主页面是各种课程的名称列表,使用者通过页面上端的控制按键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操作,可提供的操作主要有下载课程、播放课程、课程简介等。这样的一款APP,可以提供来自于世界一流名校的两千余集精品课程,内容涵盖了艺术、哲学、科学等领域,对于培养使用者健全的人格和理智的情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准确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辛辛苦苦跑到博物馆或者美术馆去欣赏名作精品,看到的只是作品的表面,对其细节或者内涵并不能充分理解,因为多数人并没有接受专业的艺术知识普及,所以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总是一知半解、无法升华,久而久之,很可能会对“参观”这一行为失去兴趣或者产生厌烦心理。传统的艺术教育手段随即失效。APP的出现,可能会使这种情况得到改变。手机APP的准确性特点是指通过对应用程序的编辑,使艺术作品的介绍或者评论家对艺术作品的评价放置到软件的内部,使软件发挥一个导向的作用,使人们对艺术作品能产生正确的理解,并且逐步对人们的审美产生一个潜移默化的提高作用。在这一点上,一款叫作“艺术新闻”的APP可以在人们的闲暇空余时间帮助人们了解与艺术有关的新闻动态,使人们的艺术视野和艺术修养保持前卫与明晰。“艺术新闻”的界面设计如图2所示。当用户使用“艺术新闻”APP时,首先进入眼帘的是热点艺术新闻的推送,用手单击任何一个新闻的图片或文字,即可进入阅读。在主页面显示时,手指向右侧滑动,会显示出菜单栏,提示用户进行当前操作;在主页面显示时,手指向左滑动,会显示出目前正在市面上举行的热点活动。用户通过这样的简单操作,就可以实时获得第一手的艺术新闻。这样的一款软件,也使得原来人们通过订阅纸质期刊的行为发生改变,逐步向无纸化过度,也使得人们的艺术知识得到更快速、更全面的普及。

3.趣味性艺术教育是以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使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为目的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地进行学习是人们一直追究的一种理想的学习方式,而手机APP的出现,增加了学习的这种趣味性,也使得艺术教育的过程成为一个娱乐的过程。人们之前要对陶瓷进行设计和加工处理,必须要亲手操作和彩绘,或者通过设计软件建模和渲染才可以进行,但是有了“陶瓷设计”APP,使这一切都变得有趣和生动,并且可以直接看出自己设计的陶瓷的效果。这款“陶瓷设计”APP是在iPhone上使用的(如图3),当打开这款APP时,会出现让使用者选择基本陶瓷造型的界面,这个时候使用者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陶瓷造型,选好之后开始进行自己的创作。软件模拟了真实的拉制陶胚的过程,通过手指的左右点触和上下控制,实现对自己所制陶瓷造型的控制。在调整好陶瓷的大体造型之后,软件会自动对陶瓷进行烧制,几秒钟之后,使用者就可以直观地看见自己的成果;软件同时提供了笔刷的功能,使用者可以随意地在自制的陶瓷上进行绘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陶瓷制品。与此同时,这款APP还模拟了一个商务系统,使用者可以进行拍卖自己的陶瓷制品、获得金币、购买新的笔刷等业务活动,可以说这款软件的交互设计做得十分到位,充满了互动性和趣味性,对于发挥使用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一个可以付诸实践的平台,对艺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部分的推动作用。

4.低成本我们刨除参加艺术教育培训机构的费用,仅仅浪费在前往指定地点参加艺术教育的时间、金钱这样的沉默成本(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默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就足以让人咋舌。人们不一定会花专门的时间去参与某一特别的艺术教育活动,就算金钱允许,时间也可能不允许。而手机APP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有限的时间和无限追求美的欲望之间的矛盾。应用商店里包含了免费的APP和付费的APP(有些APP含有内购部分),这些APP大多是一次购买,“终身受益”。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艺术教育的投资用在手机APP上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手机APP的出色交互设计和在艺术教育领域的这四个特点,使得手机APP在艺术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崇,它对艺术教育的影响可谓功不可没。

二、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自身的硬件配置不断提高,而APP设计人员对于手机APP的不断开发,又使得手机APP具备了良好的交互行为。传统的艺术教育在这样的平台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手机APP对于艺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使得艺术更加接近普通大众的生活,对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作者:涂伟明 沈德坤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