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糖尿病护理论文

糖尿病护理论文

时间:2022-12-21 16:25: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糖尿病护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糖尿病护理论文

第1篇

1.1典型症状

疲乏、倦怠,尿量增多,口渴,饮水量增加,易饥饿,饭量增加,但是体重减轻。简言之为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即“三多一少”。

1.2病理变化

血管病理变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目前威胁糖尿病病人生命最严重的病理为心血管病变,约70%以上病人死于心血管性病变的各种并发症。

2血脂异常特征

糖尿病患者典型的血脂特征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甘油三脂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或升高,但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比例升高。以上这些异常都有致动脉粥硬化的作用,并共同构成一组相关的危险因素,其中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最危险。应为它更容易被氧化,更容易被巨噬细胞吞噬;另一方面,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被糖基化,糖化密度脂蛋白也易被氧化,并且加强内皮受损。

3血脂的降脂策略

首先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0毫克∕分升,其水平降低30%~40%。其次要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然后是降低甘油三酯,措施包括控制血糖;当甘油三酯在150~199毫克∕分升时,其治疗措施是:非药物性治疗。包括治疗性饮食,减轻体重,减少饮酒,戒烈性酒等。

4降脂的治疗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硬化斑块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在临床上多用他汀类的降脂药物。因为该类药物在使用起来安全、有效、价廉,属于广谱的调节血脂的药物,对动脉硬化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降血脂药物:他丁类和脂比妥。

4.1他丁类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6种。在相同剂量下其调脂强度依次为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

洛伐他汀:由土曲霉菌培养液提取,是世界上最先上市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口服。

辛伐他汀:口服吸收良好,辛伐他汀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调脂药物,有良好的安全性。对糖尿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高危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普伐他汀:为半合成品,是不经肝脏CYP450酶代谢的亲水性他汀药物,对肝脏的毒性小,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普伐他汀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较明显,但降TG作用较弱。

氟伐他汀:为人工合成的亲水性他汀类药物,口服吸收迅速且完全(98%),几乎全部经肝脏代谢,因此,其为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首选调脂药。氟伐他汀亲水性强,不良反应及肌病发生率远较其他他汀类药物小。

阿托伐他汀:为新型长效他汀,近年来广泛用于临床调脂,多数人用药10mg/d即可得到较满意的疗效,最大用量可为80mg/d。阿托伐他汀是唯一被证明在减少心血管事件方面优于血管重建术的调脂药物。

瑞舒伐他汀:为新型高效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调脂作用为目前上市药品中最强。

其中,对于治疗糖尿病的降脂处理的,唯有辛伐他丁效果甚佳。下面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

4.1.1治疗

对53例患者进行详细的治疗与观察。男3O例,女23例,年龄(61.7±9.71)岁;对照组60例,男3O例,女30例,年龄(58.1±7.89)岁。口服辛伐他汀20mg/d。服药前及服药后八周对患者分别测定TG(甘油三酯),TC(胆固醇),HDL-ch(高密度脂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治疗前TG为1.95±1.09,治疗后为1.57±0.90,P值为0.02;治疗前TC为4.13±1.10,治疗后为3.47±1.05,P值为0.0004;治疗前HDL-ch为1.01±0.30,治疗后为1.12±0.26,P值为0.03;治疗前LDL-c为2.07±0.99,治疗后为1.78±0.94,P值为0.04。结果证实了患者在口服了辛伐他汀8周后,可见,TG,TC,LDL-c水平降低,HDL-ch水平升高。患者经过一定时期的治疗后,均疗效甚佳。

4.1.2功能

辛伐他汀对患糖尿病高脂血症,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及LDL-c升高有明显降脂作用,对三酰甘油也有降低作用。口服吸收良好,1~2h血药浓度到达峰值,肝内广泛首过代谢,蛋白结合率高达95%,半衰期为3h。辛伐他汀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调脂药物。常用量为10~20mg/d。辛伐他汀40mg/d降低TC、LDL-c、TG的幅度明显优于20mg/d,达标率明显提高,且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对糖尿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高危患者的起始剂量可调整为40mg/d。

4.2脂比妥

4.2.1治疗

对30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12~24小时禁食后的采血检测确诊,其年龄均在68±3岁。口服脂比妥(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奥制药公司生产)1.05g,每日3次口服。治疗期间均保持日常饮食。治疗八周过后:治疗前收缩压为18.6±1.8,治疗后收缩压为17.9±2.2;治疗前舒张压为11.0±1.5,治疗后舒张压为10.8±1.3;治疗前心率(次∕min)74±4,治疗后心率(次∕min)76±8。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治疗前总胆固醇为6.7±1.1,治疗后总胆固醇为5.8±0.9,P值<0.01;治疗前甘油三脂为3.4±0.9,治疗后甘油三脂为2.1±1.1,P值>0.05;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8±0.11,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31±0.17。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显效为19,有效11;无效0。总有效率为100%。

4.2.2功能

脂比妥是一种降脂新药,含有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它对HMG-COA还原酶有特异性的竞争抑制作用,能抑制肝脏HMG-COA还原酶催化的HMG-COA向甲基二羟戊酸合成TC的前体物质变化,从而使血清中的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水平降低,并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3],而HDL-ch已被证实对冠心病有预防作用,从而对糖尿病也具有预防作用。该药在使用后血压及心率明显的下降。另一方面,脂比妥是中药红曲制剂,有健脾消食,除湿祛痰,活血化瘀。用于脾瘀阻滞,症见气短,乏力,头晕,头痛,胸闷,腹胀,食少纳呆等;也可用于高血脂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其效果显著。

4.3结果

糖尿病患者,经过辛伐他丁类和脂必妥药物治疗后,使患者的血脂均有下降,总胆固醇也明显下降;舒张压和收缩压以及心率也明显的下降。但是该药在使用的时间上面,必须要坚持使用,疗效才更加显著。

第2篇

1.1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24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住院患者,均符合199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的诊断标准,其中1型糖尿病44例,2型糖尿病196例。年龄在17-79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男134例,女106例,农民44例,工人70例,干部、知识分子126例。该组患者中120例实施了临床护理路径记为观察组,其余12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按照健康教育的临床护理路径,从入院一直到出院进行有计划、有规律、有次序的健康教育。自行设计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满分100分,得分≥80分的病人视为健康教育达标,以及工作满意度问卷,对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自我控制及监测血糖的能力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1.3临床护理路径

1.3.1入院时

观察组在患者入院时,向患者或家属介绍住院的环境与一些医疗设施的使用方法,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讲解与让其学习入院介绍手册,医院的病房部的作息制度,探视制度以及主治医生和主要护理人员的联系方式,以备突况发生时,及时联系。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对疾病及健康知识的认识,特别是对糖尿病药物、饮食治疗的认知度,发放医院的医学DM健康教育手册,介绍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充分认识到糖尿病是一个终身性疾病,但坚持规律用药,合理饮食是可以控制病情的。

1.3.2入院第2d

在进行各项检查前,要告知患者检查的时间、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由床位护士对患者糖尿病知识及用药知识进行评价,了解其对糖尿病及所用药物、饮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遵医行为,针对患者的掌握情况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对其病因、症状、体征进行详细的讲解,重点强调长期规律用药,特别是所用药物的名称、作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时间、方法、剂量、注意事项,必要时可用大号字体简单标明或给予药物说明书[2]。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促胰岛素分泌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低血糖,吃药后会出现心慌、出汗、有饥饿感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意识障碍,有时也会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以及肝肾功能的损害,为减少双胍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其应在饭前30min口服。在产生低血糖症状时,及时补充糖分,如喝一杯含糖饮料或口服葡糖片,5min内无法改善可再吃些糖。在日常生活方面,要注意宣传教育保持正常生活规律和合理睡眠的重要性。在此期间还要宣传糖尿病的自我保健,该部分包括主要有皮肤、足部、眼睛以及口腔护理等。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5]。预防皮肤损伤和皮肤感染,保持足部清洁,每日进行足部按摩,鞋袜合脚,穿棉织袜,软底布鞋,洗脚水不宜超过患者体表温度,防止烫伤,剧烈运动,经常检查足部有无危险因素等。早中晚三餐后注意刷牙,保持口腔卫生及时进行常规检查。眼部可以进行日常按摩等。

1.3.3入院3-5d

饮食治疗则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医护人员要向患者介绍饮食控制的原则、重要性。应避免摄入高糖饮食(淀粉类)和高脂饮食,不饮含糖饮料,使血糖、血脂控制在理想水平[3]。要戒除饮酒,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应少吃,其能量的摄入要根据病人的标准体重和机体状态性别、营养状况、年龄、体力活动及有无并发症来计算。避免过多摄入多糖(麦芽糖、蔗糖)和单糖(葡萄糖)等纯糖制品。蛋白质的摄取则要以豆类及动物性蛋白为主,让患者对植物替代法有个简单的了解,营养值基本相等的食物,可以互相交换。如:绿豆、小麦、大米、高粱米25g,马铃薯100g,生面30g,馒头35g,这几种食品是可以互换的。注意控制体重,其可以控制血糖,改善甚至恢复正常的耐糖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判断消瘦或超重常应用体重指数(BMI)即体重/身高的平方=(kg/m2)判断。18-25之间都属于健康的标准体重。一般说来,DM病人的体重下降7%后各种代谢紊乱的成分才能得到改善。且要定时、定量,如按早中晚的分配方案,分别应占1/3、1/3、1/3或1/5、2/5、2/5,冬季可按2/5、2/5、1/5的比例分配,分别在早晨、中午、下午、临睡前进餐。饮食中要注意对盐的摄入量。食物以偏淡为好,每日食盐量控制在6g以下,若是DM病人并发肾病、冠心病,更要控制钠盐的摄入,一般每日在2g左右。

1.3.4入院6-10d

⑴血糖检测:长期有效控制血糖可明显降低或延缓DM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在次期间主要是指导患者监测血糖、尿糖的意义,血糖的控制的正常值以及其合理的波动范围。有条件的病人可自备血糖监测仪,可使糖尿病病人每个人随时了解自己的血糖状态。血糖的检测有利于对于疾病的评估以及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意义。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在3.8-6.1mmol/L,把餐后2h血糖在7.8mmol/L以内[4]。若是病情稳定的患者,则每周测清晨测一次空腹血糖,若是病情不稳定者则需要每天测一次血糖,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建议每周测4次。⑵运动疗法: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是有益的,在某种程度上其比药物治疗更为有效,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防止发胖、血管硬化导致疾病的进一步恶化。运动采用强度较小有规律的有氧运动,运动时要注意放松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强度控制在最大心率的70-80%(最大心率=170-年龄),要使肌肉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运动中不要感到心慌、气短,比如散步、太极拳、竞走、慢跑等。

1.3.5出院3d前与出院后

出院3d前要确保患者应经学会自我检测血糖、尿糖,以及如何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发生低血糖时应该怎样处理,交代家属经常关心患者,促其按时用药并监督饮食控制情况。告知患者出院后要坚持药物、饮食、运动治疗和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出院后,分别于1周、1个月和3个月后进行跟踪随访或电话联系,提醒和督促定期复查,生活有规律,保持乐观的情绪。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11.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自我控制及监测血糖的能力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4项指标比较。

自我控制及检测血糖的能力采用血糖平均正常日来衡量,观察组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血糖平均正常日及并发症发生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第3篇

1.1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包括控制血压、扩血管、降颅压、改善循环等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①血糖检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由于其脑梗死的发生,引起机体应激反应,会使血糖急剧升高。

②饮食护理:控制饮食可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需长期对患者进行饮食的指导和护理。

③药物护理:定期给予药物治疗,控制病情的发生发展。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

①病情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生命体征多不稳定,需及时了解患者病请,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②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宣教,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等。消除患者对病情不了解而引发的恐惧、恐惧心理。

③加强基础防护: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恢复是一个长久过程,需要安静舒适的环境。加强患者基础防护,做好每日对患者身体的清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2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恢复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

1.3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治疗标准:显效:护理后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有效:护理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护理后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自制有关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在护理结束后发放给患者进行回答,不能回答者由家属进行。满分100分,分为满意:≥90分;一般满意:60~89分;不满意:<60分。问卷回收率100%。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发现,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7.06%、82.35%,观察组明显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满意度

两组患者护理后,回收问卷统计发现,观察组满意度为100%,远高于对照组满意度的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4篇

关键词:糖尿病;家庭支持;自我管理;研究进展

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14亿,全世界每三到四个糖尿病患者就有一位来自中国,每年约有1/3的患者由于缺乏家庭支持、没有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及管理控制手段,而未能有效地遵从医嘱而导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发生。这就要求糖尿病患者持续终身治疗,才能良好控制血糖。而通过非药物治疗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战胜疾病的良好情绪信心提高就医服药的依从性,对平稳控制血糖起重要作用,这样可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本文对糖尿病家庭支持及自我管理研究情况进行综合论述,旨在为糖尿病的临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1.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

1.1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目前无法根治。其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不可能时时刻刻都陪在患者身边,很多事情还是需要借助患者家庭的帮助来完成。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时间都与家人生活在一起,家人对其疾病的理解、支持、配合、协助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家庭成员间相互爱护,相互支持,彼此间情感沟通以及共同承担对生活事件和压力的能力。家庭是患者居住的生活环境,是生命发展的重要平台,而来自家庭支持原本就是社会支持中的一个构成因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互助的成员关系是提升糖尿病患者生活水平及质量的必要前提与基础,家庭作为社会环境的基本网络,通过提供支持和信息反馈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缓解精神压力,从而实现改善生活质量的根本目的。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明确指出,治疗糖尿病应该在管理血糖基础上持续提升患者生活水平,并且认为糖尿病健康教育、体育锻炼、饮食治疗、自我监测、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的良好措施,而这五个因素都需要借以良好的家庭支持氛围来实现。有研究实验证实家庭支持会对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等多项指标存在积极促进作用,家庭支持程度越高,家属及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掌握程度也越好,就能够保持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疾病,并且自觉形成自我管理行为,从而获得良好的遵医治疗的依从性。

1.2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的具体方式

调查发现如果家庭成员没有意识到控制血糖水平的重要性,或者没有掌握良好的协调配合手段,那么很可能会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产生的消极影响。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理压力,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鼓励、陪伴及引导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战胜疾病的心态。糖尿病的家庭支持贯穿在整个糖病治疗的过程中。首先是饮食控制方面,通过家庭家庭成员支持管理的参考能够,逐渐改变以往不合理的膳食习惯。家人可以对患者实际饮食情况进行监督,或者帮助其制定、实行科学的饮食计划。最终达到理想的饮食管理效果,患者通过饮食的控制,血糖控制水平会得到同步提高。

其次,是药物的使用。家庭成员的督促和支持,提醒指导患者严格遵照医生要求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使用胰岛素。有研究表明,家人的关心、督促和支持可以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自我行为习惯,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从现阶段来看,很多家庭成员对糖尿病患者的支持主要体现在饮食控制、药物服用方面,说明大部分家庭都已经认识到了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对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但是,在血糖监测、心理情感安慰等方面的支持是比较薄弱,很多家庭忽略了患者在心理上安慰支持的需求。而在血糖监测方面甚至有错误的认为,只要身体不出现任何不适症状、饮食等正常,就可以不必监测血糖。因此,血糖监测、心理情感安慰等方面因素,也应该成为未来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强调的核心和重点。

最后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方案的基本构成之一,被公认是该疾病治疗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糖尿病患者家属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对象,其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态度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掌握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原则、控制方案等的科学家庭健康教育体系,可以促进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使各项措施(如合理饮食、坚持运动、正确服药、自我监测和定期复查等)保证落实到位。从而减少并发症或者延缓并发症,而提高生活质量。

2.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2.1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糖尿病需要长时间接受治疗,患者很容易出现烦躁、焦虑、悲观、失望、抑郁等负面心态。这些消极情绪状态会对血糖的管理及病情转归并发症的控制有一定影响。虽然通过陪伴、引导等的家庭支持方式,能适当消除这些不良心理情绪。但仅仅这样还不够,需要患者的自我管理。有报道显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抑郁焦虑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联系,说明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让糖尿病患者保持健康心态,积极构建科学的自我管理体系,即使出现一些不良情绪也能够得到及时改善。由此可知,做好自我管理工作是糖尿病患者获得理想临床控制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此外,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通过科学的教育管理手段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是一种具有可行性、有效性的措施。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出:自我管理教育是糖尿病患者开展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而在美国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国家标准中,提出没有统一标准的“最佳管理教育方案”或“最佳管理教育方法”。目前我国也逐渐开展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的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的数量、研究力度等都有了明显提升,并取得一定成效,为国内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具体方式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教育内容:一般主要包含心理学策略、知识掌握、技能训练、实践应用。其中心理学策略是知识掌握、技能训练、实践应用三个环节的基础,患者只有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掌握适宜的心理调节手段,才能积极排除负面情绪的干扰,进而开展有效的学习。知识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发展过程、临床症状、并发症、合并症等,充分了解整个疾病的循序渐进环节;健康饮食原则、饮食管理具体措施;高、低血糖的预防要求及规范处理手段;降血糖药物的服用原则及胰岛素的使用注射方法等。护理技能训练内容包括运动疗法、血糖监测方法、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和注射方法、足部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在教育内容的设计中,不仅有知识培训,而且对技能进行实践,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转变。另外,还有研究显示体重控制、合理膳食、监测血糖、运动疗法、药物选择、足部护理、管理行为目标、行动计划制订、放松技巧、情绪调节、问题解决技巧等,都应该纳入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中。总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并没有统一的定论,在落实这些方面工作时,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疾病的各项影响因素能够得到合理的控制,才能为实现预期治疗目标提供支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家庭支持氛围及合理的自我管理是治疗控制管理糖尿病,避免或延缓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的科学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临床需要积极宣传推广的慢性病管理的有效管理措施。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及自我管理是一项较为新型的研究领域,涉及范围、内容都比较广泛,患者所生存的环境、家庭成员、社会关系、心理水平、自身行为等都属于研究范畴。因此,在未来工作过程中,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人力、物力,探讨最佳的家庭支持氛围和合理的自我管理科学模式。将最大限度地治疗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所带来的种种危害,提高公民的健康水平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宇兰,王群.糖尿病病人家庭支持与自我管理相关性调查[J].护理研究,2009,20:1807-1809.

[2]鄢奇英,和倚帆,张燕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与自我管理相关性[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01:70.

[3]张立群.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与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0,04:60.

[4]王群.110例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与自我管理行为的调查与分析[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9届全国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9届全国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1:6.

[5]贺洪梅,张爱荣,李晓燕,关志涯.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与生活质量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06,10:787-788.

[6]刘小丽,王文绢.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02:212-214.

[7]刘凤梅.家庭支持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10:15-17.

[8]全金玉.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3.

[9]李菁,李峥,MarieNolan,赵维纲,董颖越.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02:207-211.

[10]王玉静,汪凤兰,邢凤梅,张小丽,张盼.456例农村Ⅱ型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06:796-798.

[11]叶丹,鲁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农垦医学,2011,03:278-280.

[12]檀平,董建群.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04:435-439.

[13]林启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新进展[J].内科,2012,04:411-413.

[14]马爱霞.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8.

[15]杨金霞.健康教育干预结合家庭支持在糖尿病随访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02:158-160.

[16]何叶,王俊星,何伟明,李爱平,绳宇.同伴支持对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3,01:49-51.

[17]孔令磷,张红菊,丁娜,吕晓苒.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3,03:189-191.

第5篇

糖尿病人究竟每天能摄入多少糖分?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见解,将人们划分为两大主要派别――低糖派以及反对低糖派。前者认为,低糖饮食使糖尿病人对药物的依赖更少、血糖更容易控制;而后者认为,糖尿病人完全有权利、也完全可以享受与普通人一样的饮食,不必刻意减少糖分的摄入。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两种观点很可能都是对的。

让我们一起看看在当今的美国,糖尿病人是怎么吃东西的。在美国糖尿病协会、美国心脏病协会以及美国饮食营养协会等几家权威机构的联合倡议下,大多数糖尿病人采取了一种营养均衡的膳食,其中包含足够的瘦肉、牛奶、全麦食品、健康的油脂、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至于其中含糖的量,美国注册营养师、营养学专家马里恩・弗兰兹博士表示:“一般来讲,建议每天摄入糖分的量应该占到能量供应来源的40%~45%,这是一个比较适中的摄入量。”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糖尿病界的主流观点是糖尿病人应摄入适量的糖分。同时,他们还强调糖分的来源应该是全谷物食品,不要吃加工过于精细的米、面,因为这会损失大量对人体有益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

反对低糖派认为,许多含糖分的食物,同时也是蕴含大量其他营养成分的宝库,比如说水果、蔬菜、豆类和奶制品――水果和蔬菜热量低而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豆类含有大量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奶制品则能够为我们提供充足的钙,有益骨骼健康。这些营养成分对我们的健康都大有裨益,因此,低糖膳食理论的反对者们认为,过于强调减少膳食中的糖分,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

不仅如此,反对低糖派还提醒我们,别忘了糖还能提供充足的能量,“这就像汽油对于汽车的意义一样。因此在我看来,那些认为糖是敌人的人,都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尼尔・巴纳德如此表示。在其2006年发表于《糖尿病护理》的论文中,他还向我们阐述了这样一个事实:碳水化合物成分高达75%的素食者,胆固醇、血糖水平均较普通膳食的糖尿病患者更低。碳水化合物即指糖类与纤维素的总称。

营养学专家马里恩・弗兰兹博士指出:“糖并不是糖尿病人的敌人,因为你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来控制它,而不是被它所控制。你可以很好地与糖共处,只要你的摄入量与身体需要量达到平衡。不过分控制糖分的摄入,对糖尿病人而言往往还意味着更高的生活自由度和满意度。”

事实上也是如此,临床统计数据表明,新诊断糖尿病的患者如果被告知只要适量,他们仍可以吃他们喜欢的食物,将会大大提高他们对降糖药的依从性;而如果告诉一个糖尿病患者这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常常会导致他形成自暴自弃的态度,对治疗的依从性不佳。

而低糖派的观点又是怎样的呢?身患1型糖尿病40多年,现在本身又是糖尿病专家的理查德・贝恩斯坦博士是低糖派的代表人物,他曾经写了本书,书名叫《贝恩斯坦博士的降糖法则》,指导人们如何使血糖达标。贝恩斯坦博士力挺低糖膳食理念,他现身说法地告诉人们,得益于低糖膳食,他最终治愈了伴随多年的心脏病、肾病等糖尿病并发症,血糖控制也相当理想。

贝恩斯坦博士及其他低糖派人士认为,控制血糖最首要的做法就是“釜底抽薪”,也就是从饮食上尽可能地减少糖分的摄入,因为它们在体内很快就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迅速升高。

低糖派认为,如果饮食中含很多糖,那么为了避免摄入过量,糖尿病人势必要对其含量进行计算,而这个工作即便是针对带有成分标签的袋装食品都不容易,更何况我们生活中并不是所有食物的含糖量都一目了然,根据摄入糖分的量来调整用药更是沦为一句空话。与其如此,倒不如干脆就不吃高糖食物,代之以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使得每天摄入的糖分控制在20~30克以内,只占能量来源的10%以下。低糖派还认为,低糖饮食能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低血糖症出现的风险。

反对者又提出,低糖膳食不容易长期坚持,而且,其引以为傲的较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代表过去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实际上是由于体重减轻导致的,与膳食是否低糖并无直接关系。低糖派随即针锋相对地进行反驳,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系副教授玛丽・嘉伦表示:“数据表明,低糖饮食的2型糖尿病患者即便体重不减轻,血糖也比普通膳食者控制得更好。”

早在2004年,玛丽・嘉伦就在《糖尿病杂志》发表了她的研究:两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一组采取低糖饮食(摄入糖分占能量来源的20%),另一组采取高糖饮食(摄入糖分占能量来源的55%),五星期之后发现,低糖饮食组的血糖水平更低。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副教授威廉姆在2005年发表于《营养与代谢》杂志的论文显示,每天摄入糖分控制在20克以内,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即可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正常范围,从而减少降糖药用量,乃至于停药。另一项发表于《内科学年鉴》的研究表明,与普通膳食相比,每天摄入糖分控制在30克以内,坚持一年,就能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并能增加“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这三项研究之中,血糖的改善均不依赖于体重的降低。

两派之间的分歧还远不止于此,例如,反对低糖派认为,身体活动需要足够的能量,而极力减少饮食中的糖分也就意味着摄入更多的脂肪,包括不健康的饱和脂肪(动物油脂)等,而这会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低糖派则认为,目前人们对饱和脂肪仍然存在着误解,其实我们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它能够升高冠心病等疾病风险,甚至最近有研究表明,饱和脂肪对人体还有一些我们此前所不知道的益处。

目前在学术界,低糖派与反对低糖派之间的论战仍在继续,究其原因,在于低糖饮食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仍然没有定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普通糖尿病人应该怎么办呢?

第6篇

中国肝移植10年成就与展望沈中阳(419)

肝脏移植的历史、现状及未来朱志军(421)

信息窗

世界首个血管抑制素抗癌新药上市(418)

水果树莓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为果蔬预防肝癌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汤月欣衣晓峰(448)

肝脏最怕的五种情况忠享(450)

俄罗斯将积极推进癌症防治项目忠享(464)

皮肤癌被证实遗传马寅(468)

“垂直传染”殃及胎儿伊凡(482)

知识窗

膳食不要太油腻合和(433)

数字医学方兴未艾伊凡(436)

日常生活中的抗癌食物(一)合和(456)

日常生活中的抗癌食物(二)合和(460)

器官移植伊凡(466)

癌症的诊断忠享(471)

论著

经颅多普勒对高血压病检测临床分析潘瑞洪(434)

创伤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意义杨万杰任朝来张如梅(437)

糖利平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肺通气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王海英王德惠(442)

学术论文

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清E选择素及其相关因素分析刘艳韩影石节丽任郁龙雪徐福娟李瑞霞(446)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赡管炎58例治疗体会杜云有王金江杨洪德(449)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98例临床探讨史博宏郭爽梁立娟(451)

医院管理

基于期酬的医院战略控制方法研究华夏医药 刘兰生(453)

RFID技术医疗安全信息系统应用病人医疗安全信息系统RFID解决方案魏健(457)

浅议网络版医院财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安全问题史恩良(461)

护理研究

对急症留观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白洁(463)

CCU病房81例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观察和护理高宁程晔(465)

一例韦格纳肉芽肿合并心肌损害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胡欣(467)

综述

胰岛素类似物的临床研究进展王桂林(469)

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研究进展张连城(472)

当归芍药散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金贞姬杨长青(476)

病例报告

多模式CT指导下4.5小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例报告顾红菲董宏李斌魏健(479)

腹腔镜下盆腔取环术2例报告史博宏(483)

稿约

稿约(484)

医药园地

食疗不愈,后乃药尔——从古到今话食疗徐丽(485)

《华夏医药》刊登广告价目表(487)

2009国际华夏医药学学术大会纪实张永贤(488)

撰稿要求(494)

通向北欧友谊之旅——国际华夏医药学会北欧医学考察团活动纪实(F0002)

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目标的健康号码胡大一(313)

控制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王薇(317)

急性冠脉综合徵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陈步星谢文丽(320)

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与抗血小板治疗英勇(324)

脑血管病的预防鲍远程(327)

世界卫生组织颁布《WHO传统医学国际标准术语》张永贤(333)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WHO国际针灸标准穴位》张永贤(334)

关于韩国韩医的供求状况的研究李炫知[韩国]洪胜杓[韩国](335)

稿约

稿约(332)

美利用纳米技术检测癌细胞柳晖(342)

解决降脂西药配伍难题齐齐(351)

《华夏医药》刊登广告价目表(357)

可抑制食欲的激素维芬(371)

论著

肾上腺素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中的价值徐朝辉王久荣(343)

布托啡诺与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後静脉镇痛(PCIA)临床效果观察王久荣徐朝辉林林陈志勇王子千(346)

学术论文

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体会——附25例分析杨魁程兵(349)

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35例临床分析赵学军杨魁(352)

负压吸引套扎术治疗各期内痔239例疗效观察陈怒戈(354)

糖尿病足溃疡的皮办修复——附35例分析程兵尹军(356)

华夏医药 浅谈儿童单纯性肥胖李晓红张莹晖杨梦莉(358)

知识窗

中医养生与保健齐齐(353)

蔬菜不要带皮吃马因(383)

药业论坛

NIR技术在丹酚酸B提取在才质量监控中的应用刘岩张延莹张金巍(359)

医院管理

2000例门诊复诊患者未携带病历行为的调查徐霞(364)

护理研究

呼吸衰竭患者急救、插管、连接呼吸机的治疗及监测护理张绪红(367)

两种方法对老年护理病房院内感染现状的分析万晓芳应文君狄春明卫志华(369)

200例乳腺癌病人的情感障碍及疏导邢玉英谭玉莲伊秀英(372)

综述

CRT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徐刚张春辉聂文宝(374)

生物可分解吻合环在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李智勇李仲宏(376)

《中医内病外治学》的继承与应用郝秋来(380)

信息窗

两种芬太尼鼻喷剂可明显缓解疼痛维芬(375)

会务通讯

2009国际华夏医药学学术大会邀请信(384)

在循证医学原则的指导下构筑心血管疾病的全面防綫胡大一(3)

补肾法延缓免疫衰老的研究沈自尹郑振(6)

合并使用ECMO和Drotrecoginalfa于重症病人的成功经验蔡宗博吴怡良余荣敏黄汉斌曹世明陈国勋翁国昌(9)

经颅超声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华夏医药 郎鸿志黄寿吾(14)

强度调控放射治疗合并同步化疗对下咽癌保存声带的贡献刘文山苏茂昌郭祥吉李辉(18)

颅内良性肿瘤之放射手术治疗黄全福涂献堂罗秀冠王高伦刘文山(23)

氟-18去氧葡萄糖正子断层造影于孤立肺结节的诊断效力——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的经验李永康孙辰明田雨生(25)HttP://

中医药在癌症治疗中的不可替代性及其正确应用策略王守东(26)

东亚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之间的交融和冲突洪胜杓李炫知刘长林(28)

会务通讯

《华夏医药》2006年各期重点内容预告(5)

稿约(64)

2006国际华夏医药学学术大会邀请信(70)

参观考察活动简介(71)

2005国际华夏医药新技术新管理高峰论坛会议纪要(72)

撰稿要求(76)

信息窗

女性心脏病常被忽略马因(8)

卵巢癌前先腹痛乔文(17)

中青年患囊性白内障增多闻之(24)

基因检测方法早期筛查大肠癌维维(51)

知识窗

述“药谷”闻之(13)

错觉帮助大脑--镜子疗法治疗中风维维(22)

胆固醇过低可致脑溢血马因(73)

国际交流

从中西医学探讨内经、难经、中藏经之三焦实质王人澍林昭庚张贤哲苏奕彰陈光伟谢庆良陈明丰(33)

提高中医药治疗病毒感染的疗效必走现代化道路缪植坚(41)

华夏医药 一指刀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王啸平(42)

针灸预防偏头痛的有效性和耐受性——与美托洛尔比较的随机试验DieterMelchart(45)

论著

迈普新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王鸿博(46)

不同生化标记物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的对比分析王艳黄敏(48)

剖宫产423例手术指徵分析李怡(50)

学术论文

EBS在血管外科急症手术的应用宁肇基(52)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穿通性外伤性前房出血118例张琼(54)

区域性白介素-2辅助免疫治疗对T3胸段食管癌的临床意义王志敏(55)

大承气汤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罗建华苏爱梅(56)

浅谈胃脘痛的分型论治王章云(57)

高原地区急性肾衰12例救治体会渠敬峰杨雪林(58)

钢丝环形捆扎治疗髋骨骨折的临床分析李管生龙坚刚李莉(59)

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邸旭李彩霞(60)

医院管理

谈抓好服务质量创建文明窗口的做法与成效温芳妹陈海涛关春保廖丽琼(62)

护理研究

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王立波张东航张颖田甜冯新华(65)

医药园地

国内药品检验行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展望王萌(66)

临床经验

陈师运用乳核散结片辨治乳癖的经验刘晓聪黄从强(67)

病例报告

救治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道张丽红(69)

東菱克栓酶治療腦梗死36例體會华夏医药 李玉紅(16)

圖婷在預防化療引起胃腸道反應中的療效觀察與分析丁伶俐閻淑偉周曉秋(17)

YX-Ⅱ型牽引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500例王義學黄松王妮娜劉磊吉延文(18)

按壓牽板旋加火罐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趙輝德黄惠亮林宣趙宏達(19)

滴蟲性及念珠菌性炎局部治療550例觀察魯明珍陳光蓮(20)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終止妊娠臨床觀察張清秀謝成香(21)

中醫睡眠療法治療紅皮型銀屑病58例報告易愛茹閆凱夏冬青孫長柱(22)

急性創傷性液氣胸仰卧位胸部平片X綫分析徐茂盛黄向明楊文德林堆賢曾艷(23)

開博通與黄芪丹參注射液聯合用藥對糖尿病腎病治療的觀察降文蘭(25)

高血壓病防治前后的調查段燕霞(27)

医学教育

淺談醫學院校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楊連庚(29)

护理研究

手術室開展整體化護理的體會遲淑君(30)

食管癌切除術病人的護理張岩(31)

全髖關節置换術的手術配合遲淑君趙丹(33)

医院管理

华夏医药 預防醫院交叉感染的關鍵措施一凡(33)

讓醫保推動醫院管理王建國張東航(34)

實施醫療產業無形資產戰略依靠無形資產在競争中立足李金山(36)

第7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3-0441-04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3.03.059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护理就是护理人员在病人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除对其进行医疗护理外,还对病人及其家属传授相关疾病的医疗护理、预防方法及自我保健的知识,通过宣传教育和交流互动,提高对疾病防治及自我保健的意识,能够自觉地行使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消除影响健康的各种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地扩展,为探讨适合我国医疗现行体制与有利于健康教育发展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笔者就“教育模式转变护理健康教育的职能、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效果评价、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及应用前景”等问题作一综述。教育模式转变护理健康教育的职能传统教育的概念是指学校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也泛指对社会上一切有教育作用的活动,对受教育者传授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知识。教育是有目的和要求的,就健康而言,健康是指机体发育良好,功能活动正常,适应环境能力强,反应敏捷,身心协调的一种精神状态。健康教育也就是按照这种精神状态,传授相关的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刘明慧[1]研究认为,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从护理健康教育评价,其实健康教育是一种干预,它为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相关知识、技术及服务,使人们有能力作出决策,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健康教育”一词面世之前,我国卫生部门专设有卫生教育所,其职责是卫生宣传教育,也就是常说的“卫生宣教”,具体执行的部门挂靠卫生防疫站宣传科。“卫生宣教”与“健康教育”意思相似,但前者只是面向“普及卫生知识”,教育效果评价无从谈起。而后者具有目的和具体操作规程,通过行为干预,达到提高健康认知能力的目的。对于教育模式的转变,高德彰等[2]认为,从卫生宣教过渡到健康教育,是观念和工作模式的转变。不难理解,卫生宣教在于普及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则是建立健康行为,其操作体系是从知识灌输转变到计划的实施。许多疾病与人们的不良习惯有密切关系,对这些疾病不能单靠药物来治疗,还要靠健康教育来改变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对疾病状态下的人群进行与疾病有关的医学护理知识教育,对普通人群进行疾病预防,增进健康知识的教育,两者共同构成了健康教育完整的概念[3]。 WHO对健康教育十分关注,提出了新型的“健康”定义,指出心理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咨询、健康指导是医院发展的趋势[4]。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院的医疗观念也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使医疗服务由单一的医疗服务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转化,以个体服务向群体服务转化,以单纯的技术服务向社会全方位服务转化,医院在诸多的工作中,健康教育展示出举足轻重的角色,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已成为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策略之一[5]。现代护理学赋予护士

基金项目: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课题(合同号:Z2011139)。

作者简介:陆柳雪(1972-),女(壮族),广西德保县人,副主任护师,学士学位。

的根本任务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并帮助健康人提高健康水平”,这明确了护士教育的义务,健康教育成为护士的职责。在医院工作条例中,强调要向患者及其亲属提供面对面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服务,“为病人创造一个整洁、肃静、舒适、安全的医疗环境”[6]。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已不停留在以“患者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上,而在进一步地向“咨询—预防—保健—护理—康复”一体化发展,护理健康教育程序也在向“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实施方法、效果评价”方向拓展,并进入多样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7]。 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效果评价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较多,学者钟勤[8]认为,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和康复知识;器械性治疗、临床检验、用药指导、心理卫生等,都是医院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林清然[9]报道,美国医院健康教育内容更具体、更全面,不但介绍护理机构、医院设施、就医指南,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介绍,具体到解剖、病因、病理、治疗、护理、预后、康复、功能锻炼等。就手术而言,具体到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活动、用药指导、并发症的预防、康复锻炼、居家护理、饮食调理等。在教育方法上,王玲玲等[10]认为,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对各类住院病人的不同健康问题,内容要有所选择,对慢性患者、病情稳定者,重点介绍治疗效果、病情现状、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常见慢性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症状、并发症、生活起居、饮食等进行一系列健康教育。[11]认为,教育形式要多样化,除采用口头讲解、书面材料、示范训练等方法,在具体做法上要与护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护理操作时边实施边讲解,这是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沟通与交流是最主要的手段,在向病人宣教时,注意做到少而精,短而明,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日常用语,具体指出病人应知道的内容[12]。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取决于教育的时机,当入院病人处于心情不定、顾虑重重、或正在病重急诊、疼痛不安的情况下很难接受教育。此时应让病人住院,经检查治疗,病情稳定后选择合适时机,结合病情进行宣教,病人才能专心倾听,提高认知能力[13]。正如学者郑维英[14]总结的那样,做到“适时宣教、按需宣教、反复宣教,”健康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刘建萍等[15]对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高血压基本知识与服药依从性的健康教育,通过对照研究,实验组的健康信念综合度和服药依从性分别为61.67%和40.75%,高于对照组的33.00%和15.50%,表明护理健康教育既提高了病人的健康信念,也提高了治疗用药的依从性。在评价指标方面,目前多数医院单纯采用“卫生知识知晓率”指标,我们认为该指标只是其中之一,评价指标应建立在患者掌握知识、转变态度、改变行为或掌握某些相关技能、促进健康行为形成,提升健康水平等方面。刘斌报道[16],在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中,与病人建立一种指导与合作的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通过针对性健康教育指导,解决病人存在的实际问题,病人的满意率由92.6%上升981%,满意度得明显提高。用这些指标的满意率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也许最能够说明问题。学者温丽芳[17]在对医院护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中,指出其近期效应能协调医患关系,使患者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远期效果是增强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健康水平,显示出医院健康教育的巨大潜力,肯定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及应用前景随着医院健康教育模式的转变,如何搞好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是医院领导及医护人员关注的问题。国内诸多专家、学者都对医院健康教育的对策作出有益的研究,也探索出一些特色模式和值得借鉴的经验。陈启超等[18]认为,要把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搞好,还应在管理上将健康教育纳入医院年度工作计划的议事日程,经常讨论。同时建立医院健康教育考核评价体系,以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给予指导,工作各个环节的指标要做到量化、标准化、制度化。南京总医院医务部以健康教育为基础,在构建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着重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信息系统、考核系统等四个方面的建设,在患者及家属、医务人员、系统帮带、社区人群等四个群体中,建立立体网状式的全面医疗健康教育体系[10],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健康教育的模式有计划性、自主性、护理程序、健康信念等,计划性健康教育为临床普遍采用的模式,一般是根据科室护理的特点,制定不同病种标准健康内容,由责任护士实施。范丽凤等[19]通过有计划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培训,结果患者的糖尿病知识评分、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自我血糖监测、自我管理能力均明显提高,血压和糖代谢控制明显改善。自主性健康教育是让患者自行选择,根据自己病情提出相关问题,由护患双方共同制定,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观念,使受教育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20]。在护理健康教育改革探讨中,有提到“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其核心内容是根据患者的需求,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以达到自己希望掌握的知识,这其实是自主式健康教育的一种补充,对患者而言,教育效果、满意度及主动咨询方面可能优于计划性健康教育。但有的则认为,计划性健康教育只是按计划的教育内容照本宣科,会使听众失去学习兴趣,教育工作容易流于形式;自主性健康教育模式强调的只是患者主动参与的理念,没有一个可操作性的系统模式。有人认为护理程序才是一种科学的、逻辑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及工作方法,不仅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也同样适用于健康教育,运用其对患者实施教育,是提高健康教育实效的一种有效方法[21]。在临床整体护理中,护理健康教育又有新的扩展,有不少学者把企业的PDCA管理循环方法应用于健康教育工作并作有益的尝试。PDCA循环管理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用中文表达是按策划、实施、检查、处理的顺序循环管理,将每一次循环的起点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戴莉敏等[22]采用这种循环程序结合全程健康教育形式,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与常规随访模式管理对照研究。按既定的时间随访观察,结果全程健康教育形式管理的知识掌握情况、糖尿病自我行为评分、生化指标等均较常规随访模式管理优。学者黄敏[23]也把该管理模式应用到乙型肝炎病人的健康教育管理中,经与常规健康教育比较,观察发现PDCA管理健康教育干预后,乙型肝炎病人的健康行为方式、肝功能指标恢复效果都较常规健康教育好,患者的满意度非常高。表明循环程序结合全程健康教育形式能提高患者自护行为及生活质量。健康信念模式理论运用于护理健康教育,更充分体现教育行为改变的实质。王井霞等[24]报道,近年来健康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更加广泛,教育过程呈现一体化,教育对象也进一步扩展,形式上研究更加深入,显示出护理健康教育应用的前景更加宽广。

综上所述,护士的根本任务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帮助健康人提高健康水平”,明确健康教育是护士的重要职能;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和康复知识;器械性治疗、临床检验、用药指导、心理卫生等,都是医院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形式有口头讲解、书面材料、示范训练等方法,实施教育要与护理活动有机地结合,口头讲解是直接、简便、有效的方法;效果评价应建立在病人掌握知识、转变态度、改变行为等指标上;护理程序式是能循序渐进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模式,适用于临床护理,也适用于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应纳入医院工作计划的议事日程,以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给予指导。同时强化医院健康教育技能的培训,拓宽医院健康教育思路,逐步将其扩展到全民健康教育中去。

参考文献

[1]刘明慧.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形式及方法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10,8(24):6768.

[2]张玥,高德彰,孙月刚,等.病人教育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志,2000,35(6):366368.

[3]李旭,刘箴.肿瘤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12):747749.

[4]郑海智,曹秀风,白智刚.医院健康教育的开展与实施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4):3486.

[5]张艳萍,韩雪.现代医学模式下医院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1):4446.

[6]刘丽,胡敏,韩韬.医院健康教育评估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展望[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9,4(增刊):4952.

[7]武美娥,厉兆春,孙清海.浅谈医院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指南,2008,6(5):158159.

[8]钟勤.社会发展对医院健康教育的需求[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364366.

[9]林清然.美国医院系统化健康教育的启示[J].广东医学,2008,29(7):12321233.

[10]王玲玲,杨国斌,汪春晖.强化健康教育 促医疗质量持续提高[J].医院管理杂志,2010,17(1):9395.

[11].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8,3(9):141.

[12]刘化侠,李蓉琼.提供有效的病人教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3):128129.

[13]何永芳.护理过程中健康教育的时机选择和语言运用[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3):268.

[14]郑维英.患儿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26.

[15]刘建萍,何晓俐,任晓丹.健康教育对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9):5860.

[16]刘斌.我院实行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初步实践[J].广西医学,1999,21(6):5253.

[17]温丽芳.基层医院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16(12):11971198.

[18]陈启超,陈清蓉,陆高刚.建立医院健康教育考核考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17(1):8182.

[19]范丽凤,陆菊明,田慧,等.全程糖尿病教育模式的构建、组织与管理[J].现代护理,2005,11(8):575579.

[20]张锦玉.我国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与发展[J].护理杂志,2009,26(1A):3233.

[21]魏碧蓉.基于PDCA循环的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过程管理[J].中华护理教育,2010,7(6):264265.

[22]戴莉敏,贡浩凌,方英,等. PDCA循环结合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访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882885.

[23]黄敏. PDCA管理模式在乙型肝炎病人健康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12,10(2):475476.

第8篇

1992年大学毕业后,刘玉梅一直从事妇产科专业。在院领导和专家的关心指导下,她迅速掌握了妇产科疾病诊治,1996年提前晋为主治医师。1997年受院长嘱托为做大做强妇婴医院妇产科,她去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妇产科进修。当时因孩子刚满8个月,母亲又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多少人劝她说等孩子大些再去,但想到医院的发展、领导的信任,她流着泪给孩子断了奶,毅然离开家人,开始了再次的求学历程。进修期间,因为当时交通不便,多少次父母生病,并且孩子骨折,家人怕耽误她学习都没有告诉她。而她也把对孩子的思念及对父母的担心,通通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一年时间她瘦了近10公斤。她的付出及骄人的成绩感动了当时进修医院产科尚涛主任,多少次挽留她考研究生,但考虑到院领导的嘱托和企盼,她毅然决定学习期满回原单位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她带着新技术、新知识、新的管理理念回到单位,1998年破格任盘锦市妇婴医院产科主任,当时年仅29岁。

在任期间,按照医大的管理模式,从头开始,规范各种诊治常规及抢救流程,不断对全科人员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并大胆改革创新,首次在盘锦市开展“改良式剖宫产术”,因手术时间短、切口美观、患者痛苦小等优点在盘锦市闻名。她的以“改良式剖宫产术”一文获2003年盘锦市卫生系统三个十佳活动中十佳优秀论文奖。

从医的人都知道,产科风险大,一手托两条生命,产科医生不仅要竭尽全力地保证新生儿的安全,又要保证产妇的健康。这不仅要求产科医生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更要有雷厉风行的作风和思维敏捷的判断力,稍有不慎,面临的就是新生儿残障甚至死亡,更严重者,孕产妇死亡,后果就是一个家庭的破碎。作为年分娩量2000多的产科主任,刘玉梅的责任重大,她随时随地都会因为产妇或胎儿出现异常而被请到医院。为大力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安全,她没有节假日,不论白天黑夜,24小时电话始终开通,有事随叫随到,以至于每到深夜,电话一响,她就紧张,心想不是孕产妇有危险就是新生儿需要急救。2003年夏天的某日凌晨1点多,刘玉梅家里的电话突然响起,是手术室护士打来的:“难产剖宫产术中怀疑膀胱损伤,台上急需会诊”。放下电话,她急忙穿上衣服,一路小跑到大街上。此时,人们都在熟睡,出租车也见不到一辆,好在家离医院近,她飞快地向医院跑去。当时,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点、快点,多耽误一分钟,产妇就多一分危险,台上的医生就多一分焦急。当她跑到医院时脸色苍白,嗓眼发咸,几乎说不出话,迅速洗手穿衣上台……经过台上及时准确的诊断处理,产妇转危为安。大家都说:“别再那么傻了,路上那么黑,出点儿事咋办。”但刘玉梅却说:“为了患者生命安全,值得。”还有一次春节前后,高危产妇产后由于子宫出血不止,经积极治疗仍无好转,此时患者已处于休克状态。为抢救患者生命决定切除子宫,但患者本人是二婚,坚决不同意切除子宫。经院长多方交涉,当患者昏迷时家属才勉强签字。此时患者因出血太多,凝血功能极差,切口甚至缝合的针孔都渗血,术后阴道残端缝合处持续渗血,当时缝合止血已经不可能了,唯一的方法是在静脉大量输入大量凝血因子和新鲜血的同时,阴道残断压迫止血。为防止用力过猛,导致缝合口裂开或压力不够止血失败,刘玉梅亲自操作,用止血钳夹纱布压迫止血,因患者麻醉尚未清醒,为保证正确有效压迫,她只好弯着腰,扭着身,侧跪在患者床旁,这种姿势坚持了近3小时,血止住了,而刘玉梅当时却站不起来了,床旁的家属和护士都忍不住哭了。休息片刻,刘玉梅说:“就是腿和腰有点僵了,没事的。”这样的事情很多很多。大家都说她像个永动机,不知疲倦,无论是抢救患者一夜未眠,还是一台台手术没吃上饭,在同事和患者面前她永远是那张青春、充满阳光般自信与笑容的脸。她经常对大家说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声啼哭是世上最美的音乐,她就是这样爱着她的职业、她的患者。

技术需要不断开拓与创新,医疗行业更是如此。刘玉梅敬业爱岗,通过近几年不断地学习和钻研,将国内国际先进技术应用于临床。她先后多篇,其中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的有价值的文章有:《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中的“氧化亚氮吸入镇痛200分析”及《中国实用乡村医学杂志》中的“妊娠合并尖锐湿疣”专题讲座等。其中在国家级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中“胎儿脐带绕颈产时连续胎心监护132体会”获中华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分娩中胎儿窘迫465例临床分析”获盘锦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除了完成繁重的临床工作外,经多年工作经验,刘玉梅发现新生儿出生缺陷是我国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每年有60万左右出生缺陷儿,我省每2小时就有一个缺陷儿出生,孕早期宫内TORCH感染,至今没有一种简单易行的筛查方法,这一直是从事围产工作的医务人员为之奋斗的目标之一。自2003年始与中国科学院及西安联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刘玉梅亲自主抓的《生物芯片抗体检测在防止出生缺陷中的应用》项目获2005年盘锦市科技成果一等奖。此项目填补了盘锦市多年来宫内感染筛查的空白,只需2毫升静脉血,等待10分钟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有致畸危险,现已成为孕早期筛查不可缺少的项目,是提高中华民族人口质量的阳光工程。她率先在盘锦市开展妊娠期糖耐量试验和糖筛查试验,每年筛查人数约1500人,其中确诊为糖尿病孕妇占2%。因早诊断及早治疗,大大减少了以往因妊娠期糖尿病导致胎死宫内的发生。她首次在产科高档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模式,如何打造出一套适合高档产科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护理管理模式及流程;改变人们心目中传统产后护理方式;让广大育龄妇女认可这种消费,这是当了多年主任的刘玉梅第一次观念上的改变,“经营”的理念第一次出现在她的脑海。经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终于打造出了特色的、科学的产后、术后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模式,明显促进了产后、术后的康复,使在这里分娩的产妇更年轻、更漂亮,这里出生的新生儿更聪明、更健康。此举深受省内专家的好评,多次接待兄弟医院参观学习,成为该院一大亮点。因不断开拓进取,成绩突出,刘玉梅所管理的科室多次被评为院先进集体、市女职工创优集体、省巾帼文明岗。她本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市首届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市创新能手、市人民满意健康卫士等光荣称号。

第9篇

关键词:老年人; 带状疱疹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69-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忙于工作和生活,大多数人对健康意识认知薄弱,从而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特别是老年人,抵抗能力下降,对健康的认识不够,因此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在健康意识中已经是核心部分。

带状疱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毒,他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较少发生于儿童,12岁后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递增,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可达7‰。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力下降,抵抗力下降,所以当潜伏病毒被激活,就容易发病[1]。病毒初次感染人体后在体内大量增殖,形成病毒血症,散布全身,导致人体发生水痘。水痘愈后病毒可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中,至成年后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及理化因素刺激,潜伏病毒被激活,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产生神经痛。同时,再活动的病毒可沿神经轴突至支配的皮肤细胞增殖,于是此神经节支配的皮区出现一串带状的疱疹,所以称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皮肤病,中医称“蛇盘疮”“蜘蛛疮”,以皮肤出现集簇疱疹,呈带片状。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最容易感染。此病症状不典型,容易延误病情,产生并发症[2]。

1 护理措施

1.1 疼痛的观察:老年人往往有多种疾病并存,在观察疼痛时要认真仔细,注意疼痛的部位、时间、程度、性质及有无伴随症状,特别要注意和老年人其它常见疾病的疼痛相鉴别,如心绞痛、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要熟悉有关疾病的疼痛特点,如心绞痛是心前区压榨、闷胀痛,急性胆囊炎是右上腹部持续胀痛,急性胰腺炎是上腹部隐胀痛,观察时要认真聆听病人对疼痛程度、性质、时间的表述,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全身反应,如面色、表情、态度、声调、姿势等以判断疼痛程度,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还应了解辅助检查的变化,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漏诊。

1.2 疼痛的护理

(1)局部皮肤的处理:水疱未破溃者用生理盐水清洁局部皮肤,予75%乙醇溶液消毒,用无菌注射器抽吸疱液;水疱已破溃者用生理盐水清洁疱疹部位破损皮肤,周围用75%乙醇溶液消毒。在疱疹皮损部位根据疱疹面积采取无菌方纱并用黄五酊溶液局部湿敷,可缓解疼痛,溶液以湿透方纱层且不滴水为好,保持湿润和清洁,每4h换药1次,连续7天为1个疗程,保持局部周围皮肤清洁干燥。用药后注意观察药效及局部疱疹变化。

(2)药物治疗止痛: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加入注射用阿昔洛韦025g静滴,30gtt/min,Q8h,及时给予止痛剂如颅痛定和消炎痛及神经营养药,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2,疼痛影响睡眠者用镇静催眠药如安定片5mg口服,以保证患者睡眠,促进受损的神经组织的修复。在给予镇痛药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有无副作用,防止成瘾和意外。

(3)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老年人带状疱疹病程较长,疼痛突出,常有犹如电击样疼痛,痛痒难忍,缠绵不休,往往难以入睡,患者非常痛苦,护理人员应主动安抚患者,告知患者本病产生疼痛是由于病毒侵犯神经所致,可出现在疱疹出现之前,也可与疱疹同时出现,并可持续到疱疹消退以后。但疼痛大部分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及各人痛感耐受差异,加之病人对疾病不了解,护士应加强与病人沟通,把疾病知识、病情发展及治疗结果等告诉病人,使病人对该病有一个认识,消除各种顾虑,提高对疼痛耐受力,疼痛会随之缓解[3]。

(4) 我们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文化修养,尊敬和爱护老年患者,充分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多与患者沟通,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老年患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老年人带状疱疹的特点,引起疼痛的原因,重视患者的主诉,耐心向其讲解带状疱疹的病因、发病过程、治疗方法,从而消除其思想顾虑及恐惧感,同时教会患者运用放松疗法缓解疼痛,帮助老年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1.3 加强营养:机体抵抗力下降是老年人带状疱疹发病的主要诱因,食欲不振可引起营养不良而致皮肤坏死,愈合时易留下疤痕。因此要反复宣教加强营养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进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高维生素,高蛋白,以无刺激软质饮食为主,如粥、面、牛奶、鸡蛋、鱼肉、豆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汤类,避免辛辣刺激燥热食物,如煎炒鸡蛋、油炸排骨、辣椒等食物,忌发物类食物,如鹅肉、酒类等。对于牙齿脱落的患者,食物应切碎、煮烂,并劝患者细嚼慢咽,少量多餐,经常变换饮食种类。合并心绞痛、高血压病者给予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饱餐,合并胆囊炎、胰腺炎疾病者给予低脂低蛋白饮食,合并糖尿病者,按糖尿病饮食进食。

1.4 加强基础护理:老年患者入院后给予卧床休息,测T、P、R、BP并报告当班医生,室温不宜过高,光线稍暗,空气新鲜。修剪指甲,勤洗手,避免皮肤瘙痒时抓伤造成皮肤感染加重病情,保持床单整洁,穿宽大棉质衣服,局部湿敷用药后,药液颜色可污染衣服,不易洗净,多准备清洁旧衣服以准备随时更换,污染的衣服及床单随时更换。同时加床栏,注意安全,下床有人陪同。

1.5 出院指导:带状疱疹结痂脱落,疼痛缓解或消失,病人可出院,指导病人出院后注意饮食,食物宜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忌辛辣燥热刺激及发物类食物,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预防感冒,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有不适时及时到医院就诊,出院一周内给予电话随访以了解疾病的恢复情况。

2 结果

本组38例患者有32例痊愈出院,疱疹及全身症状消失,无瘢痕及任何后遗症; 6例好转出院,疱疹全部消失,其中有2例留有少许瘢痕及部分余痛,住院14~28天。

3 护理体会

由于老年人带状疱疹病程较长,部分病程长达6个月到1年,伴神经痛,容易产生悲观、忧郁情绪,应多与其谈心交流,使他们在心理上消除顾虑,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痛苦;老年人缺乏带状疱疹疾病的知识,心理上易产生应激性反应,常出现焦虑,恐惧心理,应加以消除;老年患者生理功能衰退,机体免疫力下降,反应迟钝,易致临床症状不典型而延误病情,产生并发症。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情志内伤,以致肝胆火盛,或因脾湿郁之,湿热内蕴,外感邪毒而发。治疗上给予黄五酊溶液局部湿敷,颅痛定、消炎痛、止痛剂治疗,达到消肿止痛、止疱、结痂的作用。黄五酊溶液局部湿敷可起到直接杀灭病毒,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使上皮细胞组织再造和修复功能,同时增强了机体的抗病能力,使病变得到迅速有效的控制。黄连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主治热盛火炽引起的痈肿疮毒、疔毒、耳目肿痛等[4]。五倍子性味酸涩寒,有敛肺降火,涩肠敛汗止血等功效,外用可治疮疔肿毒,湿疮流水,溃疡不敛等,两者合用与75%乙醇溶液混合浸泡外用有利于收敛止痛、抗病毒、止疱、结痂。做好疼痛的观察和护理,按医嘱使用止痛剂和神经营养药及镇静催眠药,有助于消除思想顾虑,分散注意力,减轻痛苦,保证患者睡眠。避免辛辣刺激燥热及发物类等易诱发或加重疾病的食物,加强营养可预防老年人带状疱疹疾病的发生,出院后一周内给予电话随访了解恢复情况,增进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蒋华莹.新一代计划免疫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3期

[2] 张东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保障能力 [J].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01期

第10篇

1.奠定学科基础

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认定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学科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与成熟的国家及地区相比,我国护理学科尚缺乏清晰的学科专业定位和战略发展方向,发展二级学科、培养不同类型的护理专科人才是护理学科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级学科的确立需要与医学发展相匹配,其专科理论知识、技术能力及未来的发展领域可为护理学科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医护理学具有丰厚的理论基础、独特的护理技术,在老年医疗、社区保健、养老服务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培养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巩固、提升中医护理的专科地位,创立护理二级学科,可为护理学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打造专业队伍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护理教育起步较晚,西医护理学校毕业生成为中医院护理的主力军,在开展中医护理时存在着巨大的理论盲区。中医基础理论薄弱、护理技术能力有限,导致临床中医护理技术使用率低下,与技术水平下降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临床护理专科化发展程度是衡量护理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教育层面的缺失,专业人才队伍匮乏,影响了中医护理水平的发挥,限制了中医护理向高层次的发展。而目前国内尚无完善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中医护理队伍现状制定中医专科护理培训内容及标准,开展不同层次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规范化教育,可造就一支独具中医护理特色的专业队伍,有利于中医护理学科理论发展、临床实践的深化、中医护理水平的提升。

3.拓展专科领域

国内外研究表明,专科护士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专科护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使专业护理知识不断积累,护理方法和技术进一步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我国临床专科护理人才发展相对落后,培养体系不健全,人才梯队无层次。卫生部曾明确提出,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以进一步拓展专科领域,对专科人才培养准入资格、目标、形式、考核及管理等进一步细化。通过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探索建立完善的中医专科人才培养体系,规范培训模式,构建中医专科护理人才梯队,对拓展专科人才培养领域、积累专科人才培养经验、促进专科护理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培养中医护理专科人才的可行性

1.培养基地院校联合,形成优势互补

优秀的专业师资和丰富的临床资源是培养专科化护理人才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专科护士的理论、实训基地大多设在医院,虽然有很强的实践指导能力,但理论培训的护理专业师资力量有待加强,。采用院校联合培养模式,体现医院与高校间的优势互补,由高校负责理论培训,设置中医护理专科护理培养课程,打造专科护士培训平台,将专科化理论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与在职教育中,师资力量包括学院的资深教授、医院的资深医护人员,还可选配跨学科师资,讲授不同学科的课程。实践基地设在医院,遴选符合评审标准的实践基地,由符合资质的临床带教老师承担实践技能培训,以满足临床实践培养需求。

2.专科定位清晰,发展领域广阔

虽然目前我国对专科护理人才的称谓尚未统一,但普遍认为其共同点是满足临床护理特定岗位或领域的特殊要求,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经过特定的机构进行专门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并由权威机构考核并获资格认定,在临床护理特定岗位或领域培养专科护理人才是目前我国护理工作发展的重点方向。综观国内专科护理发展,在临床认可度高、成长迅速的专科护理通常在医疗所不能顾及或无暇顾及的岗位或领域,专科护士发挥的作用是医疗无法替代的,有专门针对一种疾病的护理,如糖尿病、肾病;专门针对一类疾病的护理,如肿瘤、骨科、心血管科;专门针对一类人群的护理,如产妇、婴儿;拥有专门一种护理技术,如血液净化、静脉输液;拥有专门一类护理技术,如手术室、伤口造口,中医护理就属于专门的一类技术,在西医护理无法涉及的领域,解决西医护理所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或症状,其专科性在于中医护理技术的专科性及护理理论的独特性,这是中医护理区别于其他专科的表象和内涵所在,而且相对于其他专科而言,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更为扎实、技术手段更为丰富、应用领域更为宽广。

三、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思路

1.培养层次多元化

中医护理队伍基础薄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所以中医护理教育应该在坚持中医护理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层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在校期间开设中医护理专科培养课程,在前期通科教育的基础上,让高年级护生接受专科理论、技能培养,本科阶段着重培养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为提升专科能力奠定基础;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应基于高起点、高要求的原则,面向临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在职教育阶段的培养可根据学历、职称不同分层次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可分为专科护士型培养及临床护理专家型培养。专科型培养指学历、年资较低的护士要求掌握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为病人提供有中医特色的饮食、情志、养生、康复等指导;专家型培养指高年资、高学历的护士以知识更新、拓宽特色护理项目为主,培养能够在中医护理实践中解决疑难问题、充分展现中医护理工作价值的专家型护理人才。通过多元化的培养层次,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专业梯队。

2.课程设置多样化

目前的专科护理培养对象往往存在学历教育与临床经验不能兼顾的情况。因此,中医护理专科培训采用课程模块,因人制宜,已通过学历教育者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完成规定的专科实践操作,保证足够的临床训练时间;在职教育者给予理论培训,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为培养中医护理人才开辟多途径培训通道,提高培养效率,加速人才培养进程。

3.教学方式灵活化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借助集中授课、专题讲座、操作示教、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临床实习、论文撰写等形式,开展自主性学习、互动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同时也可强化专科实践操作技能,有助于全面提高综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效果。

4.核心课程特色化

对于不同层次的中医护理教育对象,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但核心课程着重于体现中医特色,通过递进式中医护理理论学习、临床实践、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造就具有综合才能的中医护理人才。课程设置包括理论培训、专业模拟训练、临床实践,其中理论培训分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以中医专科理论为重点,逐步提升护理科研、循证、教育等能力;专业模拟训练包括中医病案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应用、营养食疗运用、情志调养方法、养生康复知识指导等,着重训练中医护理临证运用能力;临床实践通过中医护理查房、实际案例分析提升辨证施护能力,强化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营养食疗、情志调养、养生康复等技能训练,逐步提升创新运用、解决临床疑难问题能力。

5.能力考核综合化

专科护理人才注重培养其独立获取和分析信息、评判性思维、解决问题以及健康指导等方面的能力,能够为专科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因此采用综合评定方法考核,包括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个案护理、综述、论文答辩等考核形式,以评价其专科综合应用能力。

四、成效展望

1.培养中医护理专业人才

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为中医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指明了方向,可明确中医护士的角色定位,规范专科工作范围与内容,提高中医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有利于培养一批能发挥中医特色、符合临床需求的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在专科型人才的基础上,可以成长为一支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且精通中医护理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专家队伍,引领中医护理的发展。

2.开设中医护理专科

中医护理技术以“简、廉、便、验”受到群众普遍认可,有很大的需求空间,但目前门诊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很少,门诊开设中医护理专科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在医疗无暇顾及的领域大展身手,根据中医护理理论,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应用护理技术、护理手段明确,适应病种范围广泛。如耳穴埋籽可治疗失眠、咳嗽、高血压;脐部贴敷可治疗便秘、腹泻;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盆腔炎;特别对于病情较轻且无需住院治疗的病人,中医护理专科无疑是最佳选择。发挥中医护理专科人才的作用,开设中医护理专科,主要承担以下服务功能。

2.1咨询、健康教育为病人提供咨询服务,指导中药服用、运用中医理论开展体质识别、营养食疗、情志疏导、四时养生等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

2.2中医保健方法指导开展易筋经、八段锦、按摩、气功、太极拳等养生保健技能辅导。

2.3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针对常见病、多发病,运用中医护理技能治疗相关疾病,如耳穴埋籽、拔罐、刮痧、贴敷、热熨、熏洗、中药换药、中药灌肠等。

3.开展社区中医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在社区有广阔的需求空间,其“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防复”的观念与社区“预防为主”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在社区的优势得天独厚。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的要求,中医专科护理服务将帮助社区不同的人群和慢性疾病病人实行寓护于养的护理方式,发挥在养生保健上的优势,推广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操作,给社区居民提供经济、有效和高质量的卫生服务,提高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4.开展教学科研

中医护理虽然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作为一门专门学科也只有几十年的时间,科研力量较弱,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迫切需要提高。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素养,将成为中医护理的发展核心力量,组织教学讲座、传播中医护理知识技能、开展护理科研、搭建护理学术平台,引领中医护理在教学中继承、研究中创新,不断提高和发展。

第11篇

心理一致感;有益健康模型;压力

1.引言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崛起和发展,研究者的焦点转移到了有利于健康的方向。1979年Antonovsky提出了有益健康模型,其中心理一致感是该模型得以操作化的一个核心概念。

2.概念界定

心理一致感(senseofcoherence),这一概念最初是在1979年由以色列心理学家AaronAntonovsky提出,他认为心理一致感是一种总体上个体对生活的认知倾向性,它综合体现了个体对内外环境的应激、自己应对压力所具有的资源以及对生活意义的感知,表达了个体拥有一种深入、持久、又具有动力性的自信心。

个体的心理一致感由三个因素构成:可理解感,指个体在多大程度上认为来自外界的应激源和生活的挑战是结构化的、可观测的、可解释的,是心理一致感的认知成分。可控制感,指个体对应付挑战所需资源的可获得性的感知,是心理一致感的工具成分。意义感,指个体在多大程度上认为生活是有意义的,对来自外界的应激和挑战是值得自己付出时间与精力的,是心理一致感的动机成分。心理一致感的三个因素是动态相关的,可理解性、可控制性和意义性水平都高的个体认为世界是高度一致的,而在心理一致感的这三个方面得分都低的个体认为世界是高度不一致的。其中,作为动机成分的意义性是心理一致感的三个成分中最重要的成分,因为它使个体产生探究世界的动机,使个体去运用可利用的资源,并为解决一个新问题去寻求新的资源。

Antonovsky认为心理一致感的形成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普遍性抗拒不足,包括个体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可能导致情绪情感混乱的事件、压力源或危机;二是普遍性的抗拒资源,指在面临压力情景时,能够促使个体成功管理压力的内外部应对资源。Antonovsky认为普遍性抗拒资源包括物质生活条件、受教育的程度、社会支持和社会关系、文化背景、价值观等一切可以应付应激的资源。在有益健康模型中,个体的心理一致感主要受普遍性抗拒资源的影响。

负性生活事件将会降低个体的心理一致感水平。刘俊升等的研究表明应激水平与心理一致感之间存在负相关[1]。海倩的研究表明蚁族压力构成与心理一致感存在显著负相关[2]。父母的关爱和同伴的支持会增强个体的心理一致感。个体与父母和同伴之间的依恋同心理一致感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如Lempers(1992)[3]研究结果表明和谐的家庭关系与同伴支持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种积极的持续稳定的资源,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心理一致感水平。

3.心理一致感的相关研究现状

A.国外研究

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各类疾病与患者的研究,Susan K.Lutgendorf[4]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一致感研究发现:心理一致感水平与老年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关系密切,低心理一致感的老年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较差,高心理一致感的则相反。

特殊人群的研究,Kjell Hansson[5]关于品行障碍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品行障碍患者的心理发展严重滞后于常人的发展水平。

对心理健康的研究,Sakari Suominen[6]通过纵向研究发现:个体的心理一致感水平高,则其健康状况也良好,男女的预测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对幸福感的研究,一项关于日本大学生的研究也显示:心理一致感的高低直接制约了幸福感的程度,而且两年后对幸福感预测能力依然显著。

对人格的研究,Tura研究了心理一致感与人格的关系,高心理一致感的个体,神经质出现的几率很小,而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和开放性出现的几率大大提高。

B.国内研究

我国林田[7]等人的相关研究发现:II型糖尿病病人心理一致感对自我护理行为有很大的影响,高心理一致感的病人自我护理行为能力相应会升高。许昭2008年的研究显示:短跑运动员与同龄普通青少年的心理一致感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短跑运动员拥有较高的心理一致感水平。而且随着运动员的水平升高,其心理一致感水平也显著提高[8]。刘俊升等以高中生为被试,分析了青少年的心理一致感特点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显示:高中生心理一致感的发展水平存在年级的显著性差异;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的个体也越趋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来调节压力[9]。

4.研究展望

在国内,有益健康模型理论发展的比较晚,对心理一致感的研究还处在量表的修订阶段,仅有的文献也只是针对某一领域做一个简单的相关研究,使用领域有待拓展。有研究证明可以通过教育、支持等来提高心理一致感水平,目前国内也没有相关的实验研究,可以通过这些研究把心理一致感与干预措施联系起来,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发展丰富有益健康模型理论。

[1]刘俊升,周颖,魏超波.青少年心理一致感发展及其应激水平[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07

[2]海倩.蚁族群体压力构成、心理一致感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Kristi M.Lemm,Marilyn Dabady,Mahzarin R.Banaji.Gender Picture Priming:It Works With Denotative and Connotative Primes.Social Cognition,2005,23(3):218-241

[4]Olle Soderhamn and Linda Holmgren,testing Antonovsky’s sense of coherence(SOC)scale among Swedish physically active older people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45,215-221.

[5]Kjell Hansson,A salutogenic investigation and treatment of conductdisorder(CD),taylor&Francis health sciences,NORD J PSYCHIAtRY_VOL 58_NO1,2004,5-16.

[6]I.Skarsater,M.K.Rayens,A.Peden,L.Hall,M.Zhang,H.Agren,H.Proehazka.Sense of coherence and recovery from major depression:A four-year follow-up.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08,107(l):54.

[7]林田,林细吟,万丽红.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护理行为与心理一致感、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9.01(第23卷总第273期上旬版)

第12篇

见习医院:XX第二人民医院(以后简称二院)

所在地:XX市XX

医院等级:二甲活动时间:活动日程纪要:

7.10-8.10

7.10入XX,安排宿舍(宿舍在医院对面),了解医院及周边环境.

7.11am与院方的见面会,院方代表杨主任&王老师接待,介绍医院概况&布局&科室及部署此次活动的总体安排.

我们由于是大三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不多,只能安排在边缘科室.此次活动提高临床技能意义不大,旨在熟悉医院环境&了解医院运作.

pm由XX主任带领参观影像中心,参观磁共振、螺旋ct、c形臂、1000毫安x光机、腹部彩超、心脏彩超、全身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精良进口设备,聆听各科室老师对仪器&操作&检测&判断等的讲解.其中对磁共振肿瘤与放疗螺旋ct介入治疗核医学等科室印象深刻.

7.12-7.13周日,搬宿舍,熟悉环境.

7.12-7.19到科教科,了解医院科研、教学等方面活动,主要参与医院医生继续教育考核的相关工作,落实论文&成果报告的真实性,此外,还帮助整理实习生培训及资料整理工作,学习了部分硕士生毕业论文.

7.20周日,到急救中心,跟着出车.

遇到外伤病人,前臂受伤流血不止/喝农药的病人急救.周四至周日在查体办公室,了解一卡通及查体流程,协助病人就诊.

7.28-8.10分诊,到各个门诊部门.了解医生诊疗过程,协助医生进行身体检查。

7.28-7.31内科

8.1-8.3妇产

8.4-8.5消化内

8.6-8.7心内/神内

8.8ct室

实践感悟

暑假之始,怀着激动又憧憬的心情,我们驾车一大早就到了XX第二人民医院,学校的老师站在医院门口代表全院在迎接我们,从他们亲切的问候和热切的举动中,我们摒弃了多日来的揣测及不安。由于行李很多,又拾掇了好长时间,劳累了一天的我们也感觉又饿又疲惫,但因为XX二院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亲切的,让远离母校的我们心里有了安慰。我们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好好的实习,与医院融为一体,不辜负老师们对我们的期望。

接下来的几天,是科教科的XX老师按照我们的需要和上岗要求安排统一培训,由院各科室主亲自指导,让我们了解了一些医院生存基本常识,包括:一、医院概况简介。二、学生管理的有关规定。三、治安管理的一般常识。四、医德医风教育。五、有关仪器的使用知识的讲解。六、院内感染的讲座。其间由XX主任带领参观影像中心,参观磁共振、螺旋ct、c形臂、1000毫安x光机、腹部彩超、心脏彩超、全身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精良进口设备,聆听各科室老师对仪器&操作&检测&判断等的讲解.其中对磁共振肿瘤与放疗螺旋ct介入治疗核医学等科室印象深刻.

正式进入医院工作的第一周是到科教科,以前是作为学生被动的接受医院的管理,现在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医院管理工作,了解医院科研、教学等方面活动,主要参与医院医生继续教育考核的相关工作,落实论文及成果报告的真实性,此外,还帮助整理实习生培训及资料整理工作,学习了部分硕士生毕业论文,同时,侧面的熟悉了各部门的分布人员素质,

经过半月的医院生活,我对医院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学到了好多新的知识。首先,杨主任给我们讲了医院的发展历史及规模,让我了解到我们医院是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背景,以及发展潜力。同时,各科室代教老师在教学管理方面对我们也作了严格的管理规定,让我们一开始就树立严谨的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形成我们固定的思维方式,为将来参加工作打好基础,医院的警务力量也让我们在充实的工作中有了安全感。在此对警务人员为我们做出的工作而表示感谢,因为他们是我们医院实行正常而稳定的工作秩序的保证。医德医风教育让我切实感觉到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神圣和务实性,我们必须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做事坚持原则,才能更好地维shixibaogao8.cn护白衣天使的神圣职权,才能得到病人及同事的尊重。其次,关于临床上具体工作,如书写医疗文书,护理知识和院内感染的讲座,让原本只具备理论知识的我们认识到了临床工作要干好是多么的不易,只靠掌握理论知识是不行的。最后,对正确的处理医患关系的问题上我们有了感性的认识,培养了人文关怀精神,患者来到医院本来就有一定的焦虑,医生应当在诊疗救治患者疾病的同时注意沟通,避免因相互了解不充分而导致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接下来的两周是分诊,到各个门诊科见习。内科拥有很多分支,更以呼吸、消化、内分泌系统为主,常见的病种有糖尿病、慢支、上消化道出血等。而二院以神内心内为特色科室,医师水平较高。初入此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但在代教老师地指导下,了解了每天工作日程:基本诊断方式等。在每个科室我都学习到了很多不同的知识,很多事书本上没有的经验和技巧,代教老师都和蔼可亲,耐心、细心、专心的教给我各项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应掌握的内容,在这半年中,使我从一个完全不懂医务社工的学生,直到变成一个可以独立面对病人与家属以及了解如何连结其他资源的「半个实务工作者,心中确实有点成就感。

其间,我也去了急诊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分泌科,妇产科。印象较深的是在妇产见习时,有人要药流问怎么用药,老师当时很忙就说你去问那个同学,然后就对我说“同学,给她解释下。”我就以为根据说明书说就可以,然后就那么说了,就是第一天早晨米非司酮首次两片,晚上一片,第二天bid,第三天,配伍米索前列醇tid。其实用法不是这样的,按照我们课本上是:米非司酮bid*3d,第四天然后配伍米索前列醇tid.这样就可保证90-95%的成功率了。后来是被老师纠正的,印象太深刻了。同时也得到一个教训:不能想当然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