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7 17:26: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市场营销毕业实习自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1-0032-02
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作为社会应用非常广泛的群体,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如果说相关市场营销专业知识是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的“拳头产品”的话,那么,社会实践能力则是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的的“贫血学科”。社会实践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我国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普遍不高,这样,就会导致新一代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综合素质不高。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有助于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一、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和自我定位
当前不少大学生就业前景迷茫、就业后频繁跳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对社会的了解和自我定位,如果能够尽早根据大学生目标和市场需求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在校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和能力的培养,那么大学生的就业将更具有针对性。通过实践教学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们将学会如何做决策,知道如何制定计划,如何分层次地向着目标努力,强化规划意识。这样将有助于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更加踏实地掌握相关知识;还将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就业渠道,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缓解就业的心理压力。实践能力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客观、全面地分析自己,了解社会需要;并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社会需求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
(二)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紧迫性
日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严峻,企业面临困境,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如何在毕业后的第一轮竞争中立足是在校大学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就业、择业迫在眉睫,提高实践能力并迅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是毕业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
(三)对接市场需求,提高综合素质和丰富实践经验
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与其说是就业困难,倒不如说是就业迷茫,无法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明白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差距,往往对于社会的了解过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没有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与期望。而多数企业则对应届大学生往往表现冷淡,认为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心态不好、角色转换慢、适应期过长,他们在录用和挑选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曾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纪律性强的毕业生。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二、国内外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发展与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世界范围内人力资源竞争日渐激烈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已逐步由以往的“学历本位”转变为“能力本位’,在此理念的影响下,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就开始关注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强化立法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在国外,产学研合作和合作教育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模式,得到了高校的高度重视和用人单位的积极配合。有关资料表明,美国三分之一的大学有合作教育计划。
1996年7月,日木政府制定了《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把产学研合作当作一项基本国策,要求高校与企业认真加以实施。1997年1月,提出了《教育改革计划》,其中包含了日本政府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和策略,使产学研合作教育制度化和规范化。
1998年,英国政府高教延伸基金部决定:英国在今后3年拿出5 000万英镑,主要用于鼓励支持大学与企业合作,促进知识的转化。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高校的培养模式相比,我国高校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模式还存在诸多缺失。如: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实习活动低效和社会实践活动重形式轻实效等,阻碍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以往的论文进行调研,可以看出,针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主要是以下几种:从基本概念出发的研究;从实践观出发,从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视野出发,分别对“实践”和“能力”进行阐释,进而界定实践能力的内涵,并分析其结构、揭示其特征。
当今,我国大学生对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需求和愿望是十分强烈的,但从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而来看,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是因为部分大学生自身对培养实践能力的规划意识不强,缺乏自我培养的有效策略。
三、我国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营销课程内容体系相对滞后
高校实行教学计划制度,每学期的课本都是提前预定好的,大部分都是几年前的课程版本,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相关内容就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很多新颖的内容,学生无法在课本上看到,只能靠老师在课堂上予以补充和完善,无法呈现系统、全面的介绍。
(二)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不适应社会需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选拨有了更高的标准,高学历已不再是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企业比以往更看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但在目前的院校中依然是偏重理论教学,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技能培训,其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弱。
(三)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
当前我国高校与外界企业缺乏一定的沟通和交流,不太了解企业营销管理的现状及具体运作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普遍缺乏营销实战经验,其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也不能与企业营销实践进行有效对接; 教学、科研等工作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践教学中。
(四)课程设置上不够科学合理
市场营销专业的定位是应用型人才。这种定位,对专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高于其他相关专业,更强调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缺乏一些技能化的课程,影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的更新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现在企业对营销人才的衡量更看重其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目前高校在这些方面的课程内容上比较欠缺,甚至是空白,严重忽略了学生职业素质、团队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手段比较单调
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主要仍延续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虽然借助于多媒体设备,但是有更多的先进教学工具没有充分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常用的形式,没有及时进行教学方法的更新,无法使学生充分参与进来,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
(六)实习实训基地利用率低,实习单位落实比较困难
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校内有配套完备的实习实训基地,但是现阶段一些高校投入经费明显不足,现有的实训基地更多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评估或检查,实习单位落实困难,或者说把接收学生实习当成一种任务,不让学生接触重要部门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事务,以防泄露商业秘密。因此一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成了特定业务环节的临时打工者,不能够深入了解实习单位的实际运作情况,导致实习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对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改革传统理论教学模式
市场营销专业课堂教学主要包括基础课、专业课以及人文讲堂和企业文化制度、企业家精神等讲座。课堂教学主要是从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用技能出发,立足于培养高端的应用型营销专业人才,通过合理设计综合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将之纳入教学体系,着重将综合素质特别是市场营销专业素质的内容加以分解,融入至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并与专业知识课程教学,公共课教学的各层面和各环节相衔接。
(二)加强案例教学模式
市场营销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等特点,因此要求市场营销教学要将知识理论与应用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并要突出实践的重要性。 如果在教学中单纯地依靠理论营销知识,未与实践进行联系,其教学则失去了现实的意义。案例教学模式有着积极的作用,弥补了理论教学的不足,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同时,通过生动的、丰富的案例实现了对传统学习模式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了学生学习的范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学习小组的讨论,促进了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进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逐渐具备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融入情景教学模式
该模式需要教师对模式情景进行设计,让学生对不同的角色进行扮演,进而实现某项营销活动的开展,情景教学模式可以和案例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结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任务对情景进行设计。在情景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具体的,生动的情节能够对市场营销中出现的真实情况有所掌握,同时,该模式也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进而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专业定位出现偏差。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重心升级、经济模式的转换时期,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而我国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使得营销人才培养同社会需求相脱节,造成一方面高职营销专业学生就业难而另一方面高素质营销类人才紧缺的矛盾。
2.人才培养缺乏特色。目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仍然没有脱离知识学科性、系统性、完整性的窠臼,与普通大学的课程设置相比,除课时减少外,内容基本相同,是“压缩饼干”式的职业教育。理论课程设置多于实践课程,实践课程缺乏高职特色,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力度不大,教学内容陈旧。
3.教学方式和手段落后。存在着“教师念讲义、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都忘记”的现象。不少学校的教学仍是“纸上谈兵”:课堂上“推销”、黑板上“策划”。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不多,实验室建设与实践基地建设严重滞后,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
4.实训基地建立困难。市场营销专业难以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企业拒绝障碍。市场经济下,企业之间竞争的紧张程度日益加剧,保守核心机密和减员增效是其本能的自我保护动作。因此,不能要求企业自觉承担培训现代化市场营销人才的社会责任,甚至企业不愿意提供相应的条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二、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建设思路
中职教育的培养模式是一种“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课程计划”,主要设计成获得某个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技术和专门技能。它更加定向于实际工作,更体现职业特殊性,而且不直接通向高等研究课程。
三、市场营销专业定位研究
在专业定位研究方面,我们的思路是这样的:首先研究市场营销职业分类,然后找出相对应的典型职位,最后根据中职培养特点确定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人才定位。
如果我们将“理论”到“应用”作为一个纬度,而“局部”到“整体”作为一个纬度,可以将大多数营销职业分成五类,与之相对应的有五类典型职位。
1.市场营销理论人才。主要是在研究机构或大专院校从事市场营销理论研究和教学的研究人员或教师,营销顾问、财经编辑等岗位。
2.市场营销管理人才。在企业中的岗位主要是市场部经理、销售部经理、区域经理、产品经理、品牌经理等。
3.市场营销策划人才。在企业中的岗位主要是策划总监和其它策划岗位。
4.市场营销推销人才。在企业中的岗位主要是推销员。
5.市场营销服务人才。在企业中的岗位主要是市场调研员、分析员、销售内勤、售后服务人员等。
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和普通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有着显著的区别,后者主要培养从事营销理论和科学研究以及进行工程设计、规划或决策的人才,直接从事将理论、设计、规划或决策转化成有效的产品营销工作:而前者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因为中职教育是实践型、技术型和职业专门化的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四、建立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
既要重视以职业知识为重点的“基础教育”,又要重视以职业能力为重点的“职业教育”,还要加强对学习方法、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坚持“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密切融合,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及专业定位构建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模式。
1.中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与设计。根据上述研究思路,在课程改革与设计时,我们从以下三方面来展开。
(1)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改革。应按照市场营销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在掌握营销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学生开设有效的职业技能实践课,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职业技能实践训练,掌握一技之长,为将来走上社会大舞台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上岗工作。
(2)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应讲求实用性和针对性。具体说来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必须针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切实做到“必须够用”二是要根据就业岗位的多样性,灵活有针对性教授和学习不同岗位需要的技能,做到对准岗位设课程,实现“按需施教”;三是注重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做到“基础知识模块、通用技能模块、具体岗位所需技能模块”三者有机结合。
(3)教学考评改革。注重考评学生的技术和技能水平及实践能力是高职教育志其他类型教育的显著区别,这也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2.建立自营实训基地。只有把教学、生产、科技结合起来,职业教育才能办出特色。职业院校自营实训基地的建立可考虑投资创建超市、商场以及生产实体,拥有自己的实验基地,实施产业化运作,推进名牌战略和集团化经营,让学生有一个稳定的实习场所,实施“模拟教学”,使课堂教学与实践内容相吻合。建立自营实训基地既能缓解我国职业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又能解决学校教学与企业要求脱节的问题。
3.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学校要与企业加强沟通,针对企业需要按照岗位要求调整细化实训环节(可将实习环节分为六个部分:企业认识实习、推销模拟与生存训练、市场调研实习、专业实习、营销策划实习、毕业实习),根据不同企业的需要安排不同的实训,即满足企业的需要又能达到实训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市场营销 核心职业能力 培养路径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主要从营销职业能力上来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对于营销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关键从其内涵及定义上,来明确实际工作中的技巧和方法。通过反思、总结,从当前营销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上来展开探讨,增强学生自信,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从实践中学会做事,懂得做人。
一、当前市场营销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现状及特点
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侧重于营销职业能力的锻炼,特别是在专业素能教育中,往往忽视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训练。学生走进岗位好后,面对职业环境、岗位轮换、就业能力等变化无所适从。细数来看,其职业核心能力表现在:一是人际沟通能力不足,据麦克思公司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调查显示,从事一线的企业销售人员,有近60%的毕业生表示在人际沟通上感到吃力,特别是对于顾客信息的传递与反馈上,总是存在不畅或理解错误。可见,对于就业环境及不同沟通对象来说,由于性格、心理、年龄、背景等差异而带来的人际交往及思维方式,对于毕业生就业能力至关重要。因此需要从陌生环境及变化对象中,强化换位思考、加强对心理的自我认识,尤其是口头语言的运用上,通过实践训练来提升自我交际能力。二是在学习自主性上显得不足,营销岗位对营销人员的学习力具有较高要求,特别是随着不同企业环境的变化,对于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应该从自主学习上来适应。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对于营销职业学生要从学习计划、学习目标上进行不断调整,凸显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如对营销专业理论的认知,对营销职业理想的树立,对于营销学习目标的明确等等。三是耐挫力相对不足。从学校走出来的毕业生,因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差异性,对于学生自身的抗压及耐挫力培养极为欠缺。如对于导购、传单发放、服务生等工作内容相对简单,涉及到的岗位磨砺较少,再加上当前大部分学生宽松的生活学习环境,家庭的影响导致心理承受力的降低。
二、推进高职营销专业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
注重营销专业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必须从营销岗位人才的用工标准来贯彻。
(一)注重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融合,优化学科专业体系
职业核心能力与专业结合是紧密的,而课程的设置又关系到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为此,要从市场营销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上,加大职业核心能力的突出,特别是对于营销基础、渠道管理、大客户管理及销售能力拓展等内容进行整合,切实从营销基础能力到岗位职业能力做好过渡。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尤其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置
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在培养中讲究一定的方法,而教学方法又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融为一体的。从当前市场营销岗位能力来看,要加大“教、学、做”的相互渗透,凸显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养成,不仅要从职业核心能力上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还耍从特定任务的实践中,注重能力养成的阶段性、计划性和协作性。
(三)注重综合能力培养,优化第二课堂
对于高职阶段教育教学工作来说,第二课堂是强化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补充,特别是从社团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从中来进行创新创业训练,结合第二课堂来丰富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对相关营销理论的认识。如利用多种方式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营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参与社团竞赛活动,从中强化专项能力的培养。细化来看,如对于销售基础能力,结合企业考察与参观,了解企业岗位特点,参加校园策划竞赛,展示个人营销策划能力;通过组织销售能力竞赛,以辩论、终端产品导购销售、电话营销等方式来凸显职业核心能力;开展商务礼仪活动,模拟商务谈判进行营销技能比赛;开展营销沙盘技能学习和训练,利用营销知识拓宽职业技能。
(四)注重校企合作,凸显实践教学
职业核心能力离不开企业实践与实训,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从校企合作中强化工学结合,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及能力要素,借助于企业参观、营销专家演说、校企人才订单培养、营销策划专题指导等活动,让学生从营销学视角来审视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对自我营销能力、学习能力、岗位职业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结合校企营销实习实训,从岗位营销、环境适应等方面,增强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自我管理,加强自我管控,强化与人合作,注重团队协作及交际沟通,利用设置各类专项课题来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基地;建设;管理
探索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提高中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强化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1]校企合作已成为开展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渠道。[2]对企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也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基地建设管理涉及多方面的问题,笔者多年从事学生实习实践工作,这里对基地建设与管理谈几点看法。
一、确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标
按照“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以全面推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努力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目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为广州工商学院经济与贸易系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实用性市场营销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平台。通过提供真实的企业运作环境,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岗位操作流程和运营管理平台,实现校企合一、创新创业与实践教学合一、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合一、创业与就业合一,全面服务于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此我们在开拓校外实践基地中,确立了以下建设目标:一是数量目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太少无法满足学生实践和教学的需求;数量太多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管理和维护;确定校外实践基地数量目标的主要根据是,看企业实践基地提供的岗位数量是否能够满足毕业班同学毕业实习需求。广州工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每届有毕业班学生200多人需要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毕业实习,每家校外实践基地的校企合作企业提供的市场营销专业对口实习岗位约为10个,因此广州工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定的数量目标为20家。当然,按企业规模和本身人力资源需求不同,基地企业提供的专业对口岗位有多有少,如中国人保集团南方电子商务中心这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每年至少提供50个以上的电话中营销实习岗位,而如广东佛兴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每年只提供3―5名业务推广实习岗位。二是功能目标:基地建设首先要明确每一个基地对应专业需要,能用于培养学生哪些技能,形成不同功能的校外训练基地。广州工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功能目标就是为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不同岗位技能提供实践条件,如广州飞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为网络营销技能提供实践条件、佛山市南海季诚房地产有限公司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为房地产营销技能提供实践条件、中国人保集团南方电话车险营销中心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为电话营销技能提供实践条件、广州子向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为营销策划技能提供实践条件、广州花都万穗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为微金融营销技能提供实践条件等,根据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培养的需要去寻找并建立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二、明确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内容与任务
校企合作的合作内容涉及培养技能的各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内容:(1)专业建设。校企双方定期或不定期研究新专业设置、老专业改进、技能提升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涉及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共同发展的重大问题;建立日常联络制度,形成长效合作机制。专业指导委员会由各专业负责组建,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参加,提出专业建设规划。广州工商学院经济与贸易系每年都邀请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校企合作企业来校就市场营销的专业建设进行研讨。(2)课程建设。校企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开发工学结合课程,进行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的制订工作:校企共同开发教材和实训指导书。2014年11月,我校老师主编并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市场营销类教材《客户关系管理》就有广州花都万穗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鼎捷科技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参编。(3)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聘请的技术人员或专家担任校外指导教师,另一方面设立教师住企业工作站,让学院教师到企业熟悉企业工作,共同打造新型教师队伍。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员工组成的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使两种师资类型优势互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4)实践教学。校企共建生产实习基地,为学生学习各阶段的职业技能训练提供基地保障。实践教学基地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创造实践教学所需的条件,按照实践教学计划接纳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和服务,确保实践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校企合作制定实习学生考核评价方案,或共同举办社会调查和技能大赛等。[3]
三、落实实践教学基地学习形式
1.毕业实习:每年实习学生数量多,需要大量的实践基地来承担实习实训工作。同时实习基地也要求能满足学生实习要求。如广州飞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每年来我校招聘20名毕业班同学到公司参加毕业实习,一般实习时间为16个星期。学生在公司主要从事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方面的工作,例如市场调查、广告促销、网站构建及维护等。企业有专业人员给予指导,也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办公条件,实习条件良好。[4]
2.暑假及校外实践:要确定一些有较好条件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假期实习机会。有意愿去参加课余实践的学生,我们要求企业创造条件、提供项目,给学生提供专业实践的机会。与此同时,系里也会在暑假派出指导老师和学生一起顶岗实践,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如每年暑期由市场营销专业老师和学生组成团队到广州花都万穗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市场调查和业务推广的实践锻炼。[4]
3.研讨交流:我们确立了一部分有较多智力资源的企业,作为研讨教育教学内容的合作对象。学校与企业经常进行研讨交流,企业对学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提供宝贵意见,学校师生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校企双方还共同申请科研课题,针对社会的需求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4.技术支持:校企合作,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利用企业资源,而应当是以互惠为基础的合作。如我系市场营销专业老师和学生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广州爱上美美容有限公司的发展规划、管理制度、营销策划等都给予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四、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方法
1.建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实践教学基地是广州工商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与校企合作单位共建的实践教学重要场所,实践教学基地的正常运转对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同时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工作,强化社会服务职能和提高社会效益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由双方负责领导,双方的领导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的负责人,具体事务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一是实践教学基地指导委员会;二是实践教学基地执行委员会。由本校经济与贸易系和企业共同建设,由市场营销专业教研室主任和校企合作企业主要领导担任实践基地的负责人。
2.建立相应的合作运行规范
通过制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学生参加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制度,促进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制度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搭建一个可操作的平台,为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和运行的有序化提供保障。具体办法如下:
1)、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隶属于学校,教务处是学校对实践教学基地管理的职能部门。经济与贸易系是实践教学基地管理的实体单位,分管实践教学工作的系领导或特定教师为教学实训基地的负责人;经济与贸易系下设实践教学基地执行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基地工作的教师、辅导员等。
2)、实践教学基地以“产、学、研”相结合为宗旨,以“服务教学、资源共享、高效运行、自主管理”为原则,在学校正常投入建设经费的基础上,保障实践教学时间与效果,实现自主运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
3)、实践教学基地每学年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统一落实实践教学基地承担的教学任务,组织实施教学工作。在保障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每年接纳一定量的单位和个人进入基地开展科研工作,同时承担示范推广及其它社会服务工作。
4)、单位或个人进入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科研或其它工作的具体程序是:先向经济与贸易系实践教学基地执行委员会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和填写申请表,报系审查批准、教务处备案。
5)、实践教学基地要加强对实践教学工作的管理和考核,专业技术指导人员要在接受任务后要根据实践教学指导提纲的内容和要求认真准备,协助指导教师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实践教学结束后,应对参加实训的学生签写考核意见。
6)、系每学期召开一次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先进,提高实践教学管理工作水平。
7)、进入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学习或工作的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爱护劳动工具、仪器设备等,注意安全,服从经济与贸易系实践教学基地执行委员会办公室的统一管理,尊重基地管理干部和工作人员,加强与基地职工的团结和联系。
通过对广州工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和总结,我们对校企合作中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希望能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市场营销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可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刘中华.校企合作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实践与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U63.
[3]罗三桂.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专业发展;高职院校;地方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的流通速度不断加快,企业对产品的营销人员需求越来越大,这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把高职学生培养成职业技能型、应用管理型的人才,是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因此,科学规划地方性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为地方性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职业技能型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将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一、地方性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现状
(一)招生困难,专业发展缓慢
地方性高职院校由于地理位置相对省会城市来说较偏,经济基础要相对落后,其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相对省会城市的职业院校来说要小一些,如近年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只有30人左右,而省会长沙的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现在每年的招生人数都在几百人左右。地方性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由于招生学生不足,没有达到一定的学生规模,高职院校对其的资金投入较少,这影响到该专业的持续发展。
(二)专业特色不突出,办学水平不高
地方性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在提高专业竞争力方面,与省会城市的职业院校相比较仍处于不利方面,主要是由于资金投入较少,双师型教师的缺乏,造成办学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趋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地方行业、企业互动不够,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不够,没有体现出地方性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办学特色,造成学生的就业压力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
地方性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由于处于地洲市,经费的投入较少,外出培训交流机会也少,对最新的职业教育信息了解较少,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上,虽然大部分课程实现了多媒体教学,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形式,但还处于老师讲学生听的阶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加上实习与实训基地很少,实训也只是到企业进行参观,看一看,简单的了解一下企业的营销情况,根本无法起到实习实训的作用,而校企合作只是形式,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很少,这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高。
二、影响地方性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因素
(一)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不够清晰
目前我国地方性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在如何对接行业、企业发展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上的目标定位并不是很清晰。在培养方向上还是趋向于本科教育,培养的是通用型、基础型的人才,而不是趋向于职业教育。
(二)校企合作动力不足缺乏定单培养
由于普通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压力越来越大,社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高中学生在报考大学时,也开始关注考上大学后,能否找到一个好工作。地方性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由于受到区域位置和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影响,缺乏资金投入,进行校企合作动力不足,定单培养不够,学生找到一个好工作困难,造成报考学生在不断的减少,影响到专业的发展。
(三)课程建设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地方性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四个方面,主要是培养通用型的营销人员,学生尽管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对今后具体从事的工作,所学课程都是泛泛而谈,课程内容不能满足企业实际的发展需要,由于学生缺乏对相关行业知识的了解,到企业后,企业还要对他们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和风险,导致毕业学生就业困难。
(四)缺乏资金投入
由于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的认识不高,认为从事市场营销要不要专业知识并不重要,只要是一个健康的人都可以从事市场营销,造成地方性职业院校的管理者也这样认为,因而对其投入较少,但市场营销专业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的营销人员,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等方面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而目前大多是地方性高职院校由于资金等来源较少,办学经费紧张,而对市场营销专业投入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
(五)师资力量的短缺
地方性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职学校合并升格而成的,教育资源比较有限,特别是师资力量的短缺,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是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产实践和技术应用能力相对缺乏,课堂讲授很难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虽然,许多地方性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聘请和引进了一批善于实践的企业的技能人才,但其教师在质量和结构上仍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不能解决市场营销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促进地方性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措施
(一)以就业为导向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将学生的就业作为引导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指向,高职教育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学生就业工作展开。市场营销专业由于其较强的社会应用性,其专业发展应根据区域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来开设相应的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大力培养具有从事企业产品营销策划、市场调研、市场开发、销售管理、销售服务等工作的营销专业人才。学校要让学生及时认知企业需求与当前的就业形势,在市场营销专业新生入学后,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的指导,就业形势的分析,让学生在校期间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同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也要将就业与创业的信息穿插到其中,强调学生的自我规划与职业定位,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纽带突出专业特色
以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满足区域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地方性高职院校存在的基础,是其自身价值的体现。所以,地方性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也必须考虑能够为地方和行业提供市场营销人才的支持,贴近地方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教职员工应从事区域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工作,积极与地区企业搭建产学研平台,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将工学结合落到了实处,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建设,使得市场营销的毕业生不需要培训就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为企业产品提供营销服务,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实施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国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而课程建设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依据市场营销职业岗位的要求来设置专业课程模块(见表1),涵盖职业形象、职业能力、职业证书、岗位实训等内容。加大对商务谈判、市场营销策划、推销策略与技巧等课程的实训,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走进校外企业,参与企业产品的营销活动,同时,提倡教师以教研室为小组,集体进行每门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共同讨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程改革中,改革课程考核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课程考核要注重学生的过程学习,将考试形式由原来闭卷笔试改为过程考试的形式,过程考试由出勤、作业、上课提问、实训、社会调研报告等组成,通过调整各部分的分值比例,设计各部分评分标准,强化学生对营销知识重点的把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全面的评价学生。
(四)构建有效的订单式培养模式
积极构建订单式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根据与企业签订的培养合同,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学习成果评估等方面共同探讨,形成如“步步高班”、“家润多班”、“苏宁班”等校企合作的班级。在大专三年的学习中,可以前一年半以学习基础知识和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为主,后一年半根据学生就业意向以及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协议,整合教学资源,实施校企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班,定向学习相应企业的相关知识,开展相应的营销实习工作。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实践能力,为学生能一毕业就能走上企业岗位打下基础。
(五)加大对教师的综合培养力度
市场营销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技能基础和实践经验,因而教师的教学综合素质是非常的关键。针对地方性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特点和企业对毕业学生的要求,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应多参与地方企业生产、营销、服务等活动,每年都到地方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时间在一个月以上,通过在企业的实践锻炼活动,专业教师及时掌握企业营销需求,增强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可选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指导,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六)健全保障机制
地方性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要拓宽经费渠道,从资金上保证市场营销专业高职教育的发展,并建立制度保障机制,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地方性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要坚持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为主,突出职业性的特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办学特色,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坚持走对接地方产业,走工学结合的办学路子,以促进市场营销专业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建.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27).
[2]邱训荣.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7(05).
[3]陈燕飞.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4]姚丽娜.关于内蒙古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2(06).
关键词:技工教育;职业能力;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2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越来越重视市场营销活动。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态势。作为技工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其培养目标是为企业输送一线市场营销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在当前社会条件下,企业希望技校学生毕业后能立即为我所用。为适应企业的需求,让技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学校需充分认识市场营销专业的特殊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所谓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可分为职业方法能力(如“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和职业社会能力(如“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
二、培养技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必要性
目前,我校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没有覆盖到全校所有专业和班级,只针对部分一体化教学班级开展了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训练。市场营销专业班级仍实行传统的学分制,学校对本专业开设了《德育》课程作为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替代,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中未得到应有体现,且《德育》课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一直主宰着课堂教学,学生对课程兴趣不浓,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有待检验。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2+1培养模式下(即前两年在校进行理论学习,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我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分学期开设了计算机操作技能实训、市场调研实训、网络营销实训、市场营销综合实训、创业技能实训等实训课程,以上实训主要依托软件在机房进行,学生的数字和信息处理能力有大幅度的飞跃,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对企业总体运营及营销管理有大致的了解和体会,但机房实训缺乏情境性与连续性。
根据对与我系长期进行校企合作的单位统计,企业在招聘时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提出的能力要求顺序是: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吃苦耐劳、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他们对这些能力的看重甚至都超过专业能力。然而,从我校近几年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来看,企业反馈毕业生普遍在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等一些核心的职业能力方面比较缺失,部分三年级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面对一线销售工作的灵活性、复杂性、挑战性难以适应。不少毕业生频繁地跳槽,面对新工作和新环境感到无所适从,就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可以看出,营销工作社会性和人际化的特殊性,要求加强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与人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与未来职场之间实现无缝对接。目前,我校市场营销理论专业课课时占据了总课时的八成以上,在当前无法开设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条件下,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中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三、在专业课教学中强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市场营销学科是实践性强、应用很灵活的一门学科,其工作对象是人。为了在专业课中强化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着力为学生创设情景,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学生在亲身体验后的获得是深刻的、具有持久性的,而且这种能力可以进行迁移,帮助学生在顶岗实习或正式工作中解决相关问题。
(一)使用案例教学法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把营销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处理后引入课堂,让学生根据案例提供的背景资料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例如我校营销专业学生在中技时就开设了《市场营销案例分析》课程,教师在学期初将学生进行分组后,每一个案例的学习均由预习、分组讨论、发表意见、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等环节组成。经过系统的案例教学,学生们不仅获得了理论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具备了较强的表达自我、与人交流的能力,在讨论中增强了团队意识。同时,案例使学生仿若身临其境营销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深厚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营销实践经验。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扮演好指路人和引导者的角色,整个过程中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主导。此外,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充分结合实际,并保证案例的时效性。
(二)使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市场营销教学中最适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例如在《人员推销》或《商务谈判》课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模拟实践,以当事人的身份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类似游戏般的体验,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和启迪,提高了针对某一现实情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能够全面提升学生专业和职业素养,可以说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最好方式。
在情境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尽量让全体同学参与其中,教师应起管理、监督、激励和指导的作用。
(三)使用项目教学法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信息处理、团队协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例如,为扩展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我校在市场营销高技班开设了《品牌认识》课程,该课程部分内容可实施项目教学法。按照项目教学的OPTAE(即目标、准备、任务、活动和评估)五步教学法,所在班级学生自由组成几个小组,每组人数5-6人,并选定小组长。让每个小组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一个类别商品的介绍,要求介绍20个品牌及以上,制作成PPT并由小组成员上台讲解。教师在布置任务后,给出两周准备时间,然后分次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展示,同时也是小组间的竞赛,教师在每次课每一小组讲解完后,就讲解中出现的问题及未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对小组进行点评和打分,该小组同时接受其他小组的评价,表现最好的小组将得到适当的奖励。
项目教学以学生完成规定的“任务”为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做”而不是教师“讲”。其本质上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以小组团队的方式承接这一“任务”,并通过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解决问题。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因为竞争机制的引入,同学们变得积极主动,他们通过去商场实地调查搜集到一手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共同制作出高水平的PPT,并为上台演讲认真练习,在演讲时表现出了良好的风范。他们对课程要求和知识技能的把握,自我学习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团队合作精神,超出了教师的预期。
总之,职业核心能力对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目前办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中,按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规律和机制,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真正实现“就业导向”、“零距离上岗”,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邓承忠.论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与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2,(9):317-318
[2]余球.适应企业需求,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之一[J].大学教育,2012,(6):79-80
[3]吴芳芳.职业核心能力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渗透尝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0):256-257
[关键词] 师范院校;市场营销;质量标准;课程体系;教学模块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2-0187-02
师范院校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建立了市场营销专业,为了体现专业特色同时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并能在与其它本科与高职高专院校竞争中立于优势。本文从课程质量标准要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分析探讨一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市场营销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紧紧服务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而进行课程设置。
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
当今社会在营销人才需要方面,需要具备四种能力:营销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整合能力、沟通公关能力。
要想做好市场,最理想的组合办法,就是具有开拓能力的人来开拓市场。管理型人才接管市场,具有整合能力人才稳定市场,由沟通能力强的人才去进一步控制和发展。以保持市场常青。
这四种人才能够为企业所用是一种理想状态。但也恰恰表明了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师范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上要紧扣市场需求,培养人才。
二、以培养四种应用能力为目标,设计教学中知识、技能、素质各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适应社会对营销人才的实际需求,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优化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以此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营销专业人才。
(一)在知识层面,课程设计要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
市场营销活动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过程,包括: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权力、公关,人力资源管理。所以每一门课程的质量标准都应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同时注重管理能力的培养,突出本科教学的特点。
(二)从提升应用能力素质方面入手,构建理论平台。
市场营销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应包括三大环节。
1.基础理论教学环节注重营销管理能力的培养。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数学、统计学、会计学,等课程应主要在第一至第三学期开设。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和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核心课程教学环节。市场营销核心课程要服务于细分市场。一般来说就是我们涉及的四种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营销管理能力、整合能力、沟通公关能力。
针对这些要求,开设了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消费者行为学,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市场销售策划、市场调研预测。这些专业的专业课程能应服务于四个能力的培养。并可以在大二时根据学生特点和自身的愿望进行分层次教学。不同的学生为下一步进行不同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一定要体现市场营销专业服务于市场的细分优势。
3.开拓能力培养,开设了课程环节。作为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有益补充,学生根据自身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目标进行各门选修课程的学习。网络营销、商务礼仪、消费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广告学、客户关系管理。针对各个细分市场学生根据自身的愿望和能力选择自己喜欢和适应并能有利于培养就业能力的课程。课程质量标准的设定要注重师范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差异化特征以及毕业生细分就业市场方向。
三、以“应用”为主旨及构建实践教学模块
师范院校比较偏重于对营销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培养,对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够,导致很多毕业生无法与企业需求相对接。
由此在课程体系优化方面,应该着眼于职业能力在分析基础上以“应用”为主旨。以细分市场为导向,分别培养营销管理人才、营销开拓人才、营销整合人才沟通为目标。构建“平台+模块”为特色的课程体系结构。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此前,我们分别设置了综合能力平台、专业能力平台和能力拓展平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应该设置几个实践模块。
(一)加大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教学的比例
根据理论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循序渐近的加强实践教学的比例。例如:市场营销学,在战略性营销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通过案例分析,调查问卷针对具体的细分市场制定出战略营销的目标顾客群、市场区隔、市场定位。然后根据具体的细分市场进行定价、渠道、促销及公共关系的实践。每门理论课程的每一个教学模块,都采取一定课时进行实践教学夯实理论把理论运用于实践。
还可以用一个典型案例贯穿于课程始终,每一章节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学习程序。例如:《人力资源管理》运用卡特洗衣中心案例,分别从职业生涯规划开始。通过职位说明书,招聘广告,模式招聘、培训、薪酬、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每一章节都有卡特洗衣中心的实践案例教学,让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的参与当中,通过自身的实践,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二)通过实训,加强实践能力
实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市场营销专业一方面,参观考察像牡丹江百货大楼、肯德基、花荷啤酒厂等企业了解企业正常运转的模式,深入理解营销的作用和意义。一般实践安排在一、二学期进行。形成一些问题带回课堂中和教师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开展像ERP谈判等模式的实训,让学生模拟企业实际运营棕,掌握模拟实践经验。
(三)进行社会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适应社会能力,能够学为所用
社会实践可以分为在校期间和寒暑假两个部分。
在校期间实践主要集中在三、四学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且熟悉社会状况。一般参加肯德基、毕胜客小时工,大商集团、节假日促销活动。一般控制在一周之内,回到学校后,总结经验,交流心得,提升能力。
寒暑假主要的优势是可以持续一个半月进行实践。学生一般会在像哈尔滨野家这样的中等规模的实体,进行一个月的完整的实践,这样对薪资、劳动关系、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的方法途经手段都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消化、提升,从而进一步,提升市场营销能力。
(四)通过实习环节进一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市场营销人才
经过五个学期的学习,学生无论在就业方向,专业能力都有了一定的认知。在实习中,帮助学生针对自身需要发展的方向,针对四种营销人才的培养结果,理性的帮助学生选择实习企业,经过长达半年的实习使学生更加明确自身的知识能力,技能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进一步完善自我,达到一个合格的本科毕业生要求。
(五)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模块,培养适应细分市场需求的市场营销人才
1.适当缩小通识课所占的时间比例,加大四种能力培养课程的比例。适当加大市场营销方向理论课程教学所占的学期分配比例。可以在一、二、三学期分部完成。第四、五学期完全开设以实践为主,紧紧围绕四种能力地培养的四个方向选修课程。学生在掌握其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自己能力适应也是自己意愿的基础上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例如,销售能力的培养,可开设:商务谈判和礼仪、促销管理、公共关系学、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相关的课程,使学生具备今后从事专业细分市场工作的能力。
2.实训环节有的放矢。今后要多开发和市场营销有关的软件,并且多参加市场调研实训,会展设计实训,企业流程实训,多参与企业挂钩深刻研究企业所需的人才。通过对变化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研究培养适应市场的人才。
3.加大营销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区别于其他市场营销专业,虽然师范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要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但我们培养的还是营销管理人才,因此在今后要加大营销综合能力的培养,突出师范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特点。
综上所述,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一定要紧紧围绕四个能力的培养。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综合型市场营销人才。
[参 考 文 献]
[1]张莹.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思路与方法探析[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4)
[2]范伟.市场营销类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与体会[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
[3]王纪忠.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北方经济,2005(7)
关键词 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中职
市场营销这门课程由于它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和社会对中职毕业生的反馈,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对中职生提出的要求。
一、中职“市场营销基础知识”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不能与时同进,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说教为主,教师靠“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三尺讲台”就试图将纷繁复杂的营销理论填鸭式灌输给学生,课堂上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听得似懂非懂。市场营销教学便成为了脱离实践的纯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是一种典型的“粗坯型”教育模式,学生毕业以后很难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
(二)实践教学设置重形式,轻实质
“在黑板上搞营销,在教室里做市场”难以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传统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与实践相脱节,尽管有许多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但都是根据课程要求设计的,而且很多是课程内容的延伸和总结,即具体的课程设计。现实营销实务中的变化和要求无法在这种实践和实训环节中得以体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纸上谈兵”,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不到检验,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得不到锻炼。
(三)教学计划灵敏度低,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学习被动
传统教学计划的制定都是由本专业的教师“闭门造车”,大多数是参考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和跟踪服务。最新的市场信息在教学计划中无法得到反馈。
二、中职“市场营销基础知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
(一)目标的确定
实践式教学模式是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进行营销决策和管理的相关技能;同时通过创设实习场和实践共同体,让学生置身于动态的营销实战当中,独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营销问题,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营销视野和营销思维得以扩展,营销经验得以提高,职业能力得以发展。
(二)活动的设计
实践式教学模式活动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营销环境的感受与营销视野的扩大。学生入学伊始,学习营销导论课程时,侧重学生对营销环境的感受和营销视野的扩大。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合作企业与校内外实践和创业基地,观察营销活动状态,感受营销工作环境。
(2)营销思维的扩展与营销角色的体验。伴随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深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项目小组,加入不同的企业勘查实际营销问题。学生拟定调研计划,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经过多次修正后,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结论,以此训练营销思维习惯。
(3)营销实况的体验与营销经验的获取。通过与企业联合,与企业建立实践共同体,开展营销合作研究项目。
(三)实践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实践式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注重情境的有效使用,如创建实习场,模拟真实场景解决问题;注重实践活动设计和能力培养,如开展校企项目合作,学生进入不同的企业,在真实社会企业环境下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活动的有效组织和连接,如把课堂讲述和讨论、专家讲座、观摩、实习和自主实践、项目合作等活动无缝连接起来。
三、中职“市场营销基础知识”课程实践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重视营销实践课程教学
教师要切实转变中职营销实践教学无足轻重的观念。建立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要进一步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在坚持“厚基础、宽专业“的原则下,适当压缩一些理论教学课时,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
(二)注重实践教材的改革
中职现在流行的营销教材多半是从菲利普的经典教材中引用多来或者翻译的,教材内容偏重于理论的教学,与中职定位不相符合。营销学生无法定位于搞科研,最好的定位就是给学生一个学习营销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技巧。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营销实践教学中改革的内容主要有:
(1)营销礼仪的培养。首先作为营销人员,推销商品首先是推销业务员自身。这样就必定需要学生有良好的非专业素质。所以教师在实践课程设计中可以反复让学生模拟请客送礼、打电话、推销演练、设计名片、自我介绍、开招商大会等。这样的次数多了,学生在将来碰到这样的情况不会慌。一个良好的谈吐、大方、注重形象的营销人员必定更能打动客户。
(2)推销能力的培养。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学科,培养得学员起点比较低。根据多年的观察得知,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要从基层推销做起,那么教师要更多培养学生的推销能力。
(3)引入最先进的营销知识。课本知识远远不够,教师要不断和营销界接触,把从业界接触的最先进的营销知识引进如、渠道招商、POP海报的设计等知识引入到实践教学中来,这样让学生能接触最新的知识。当让这样对中职营销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营销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需要的教学手段可能比一般的课程要更多。教师可以采用理论教学和学生演练为主,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学习能力。总的来说,教学手段只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都可以尝试。注重营销实践教学目标的改革。培养复合型、实用型专业人才。所谓复合型,即英语+专业技能;所谓实用型即所有课程均强调实用性,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就业和岗位竞争能力。学生如果仅仅定位于基层的推销员,那么中职教育势必失去它的价值。所以,营销实践教师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常永胜.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06).
1、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不够合理
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创新等。目前,各高校制订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大致相同,但培养方式上缺少创新和专业特色,难以满足企业多元化、差异化的人才需求。高等院校在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缺少一些创新化、信息化的课程,不够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一直陈旧,教学方式单一,其培养的结果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然而,现代企业更加注重营销人才的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一些高等院校根本没有设置这方面的课程,对学生职业道德和团队协调能力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存在严重缺失。
2、教学方法单一化,重理论轻实践
教师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教学上,会运用一些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对提高专业知识的学习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市场营销专业而言,它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和操作性极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如怎么把产品更好地销售出去,如何使自身利润最大化等,目前我们的实践教学还远远不够。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利用课堂时间讲授些理论知识,不组织实践项目,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调动不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学生们的能力提升根本起不到效果。
3“、双师型”教师队伍不足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缺乏,成为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软肋和瓶颈,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虽然学生掌握很多理论知识,但无法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甚至造成毕业后在工作中屡次受挫。现阶段营销专业教师大部分都是只具有理论基础,实战经验较差,有些教师根本没有进入过企业工作和学习,这类教师只能依靠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对于学生创新实战教学的指导几乎没有。另外,一些学校为了弥补这一缺失,直接招聘企业营销经理或专家进行客串讲座,这种方式只能对学生进行表面知识的提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根本起不到关键作用。
4、缺乏校企合作关系
目前,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关系不够紧密,有些企业即使接受学生实习,也只是让学生简单参观企业,或者让他们从事一些最为基础的工作,这样根本不能促进学生们专业水平的提升。此外,有的学校往往通过教师、学校的私人关系与一些企业进行合作,这种合作关系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基本没有去企业真正实习,没有得到实质的锻炼。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担心实习生会耽误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这导致有些学生即使获得了到企业实习的机会,也只是到企业进行参观,走马观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更谈不上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
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途径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合理培养方案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市场营销工作要求营销人才既要掌握营销理论知识,又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如何使学生具备足够的潜力和操作力?这就必须与高校营销人才培养目标联系起来。人才培养目标决定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方法与途径等,决定所培养人才的质量是否适合社会需要,所以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深入调研,实事求是。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将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分成两个培养阶段,即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和应用能力培养阶段。基础知识学习阶段,要求学生在掌握教材基本理论的同时,激励学生拓宽阅读面,广泛阅读教材和经典名著,不断丰富自己。应用能力培养阶段主要是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及市场营销模拟活动,在专业知识学习之外,培养学生生存发展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实践创造能力与合作共事能力。
2、优化教学过程,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是对书本知识和原理的具体运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们主动性学习,举一反三,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实践课中,把中外经典案例引入课堂,甚至可以播放央视频道播出的“巅峰营销”或“绝对挑战”,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思考片中的问题,之后再在课堂上讨论交流。此外,还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然后交给老师批改并进行点评。如此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会使学生对市场营销策略、商务谈判技巧、市场调查与预测等专业知识有一个接受、理解、消化的过程,不仅直观了解了企业营销活动,还提升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进行课程实践既能巩固市场营销理论的掌握,又能强化学生的营销实践经验,从而拓宽学生的营销视野和营销思维,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定位
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要有一支既懂营销理论,又能进行营销实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导师日常的言谈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学生,需要导师经常与学生们进行答疑解惑和思想交流,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可能全面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全面发展。此外,对现有教师可进行通过项目合作和挂职锻炼相结合等方式,让教师深入企业锻炼几个月甚至几年不等,不断提高、丰富学术和实践经验。此外还可以从外部引进师资力量,从社会上选聘营销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以充实师资,通过他们给学生带来营销的新技术新知识,同时还可推荐学生到其单位进行实习锻炼。由此,通过内培外引,形成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必将对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4、加强校企紧密合作关系
高校只借助学校本身的力量,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进行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安排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做好监控记录,对学生在专业知识运用、职业能力发展上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学生要根据实践过程撰写实习报告。此外,高校可以由企业高层、一线营销骨干人员和校内骨干教师组成教学管理团队,带领学生们实施营销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营销工作流程,顺利掌握营销实战经验,为学生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校企合作,本着双赢原则,既要使大学生能到企业实习,学到营销真本领,又要让企业获得新知识、新技术与选拔所需人才,同时还可扩大企业影响,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三、小结
目前,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市场营销专业学制为三年。针对三年制的市场营销专业,采用“1.5+0.5+1”模式,按照“一个主干,多个专业方向”的思路,实施订单培养。“1.5”即入学后的前三个学期,利用这段时间培养强化学生市场营销岗位所需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形成营销职业能力的主干。“0.5”指第四学期,此阶段实施“多个专业方向”的培养,即在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细分专业方向,按照企业的需求实施订单培养。“1”是指第
五、六学期,这是为就业而准备的专业实习、职业资格考试、订单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毕业设计等。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需求为依托,以培养人才的营销职业能力主线,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的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专业方向模块满足学生就业的不同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改革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高职教学体系改革的难点和重点,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课程体系的改革要做到“五符合”即:一是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突出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二是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理念,即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完善人格、发展特长、终身教育;三是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水平,坚持因材施教;四是符合社会和岗位的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五是符合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要求。整个课程教学体系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素质创新教育。公共基础课是职业技术所需的理论知识,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以应用为目的,并考虑终身教育的要求;专业基础课是多个职业方向所需的基础课程,要满足继续学习和转岗的需要;职业技术课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解决职业岗位中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在课程中还应融入如何去学习专业知识、寻找获取专业相关信息的途径和方法等思维训练和方法训练的内容,在学习与掌握职业知识过程中强化学习方法和创新意识,培养现代社会从业人员所必须具有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整合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如何强化学生的营销专业技能,提高营销职业素质展开,反映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的要求,体现因材施教、个性充分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要求。如把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市场营销学》、《国际市场营销》进行整合,同时融入推销员、高级营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的内容;把《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进行整合,强调《市场调查与预测》是市场营销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重在应用这种工具,为营销决策提供科学、准确、有效的依据。
三、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导,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从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上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不能截然分开而是交叉进行的,要将专业教学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1、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课程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和教学手段组合。
对目标单一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适合个体化教学辅导的谈话教学法。谈话教学不同于日常谈话,要有明确的目标,且信息传递是双向的;(2)案例教学法。除了运用传统的文本案例进行教学以外,还可用音像性案例、调研性案例等“活案例”教学法。(3)经典的程序化技能培训。由课前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结四阶段构成。
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则比较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做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一般是按照以下五个教学阶段进行:(1)确定项目任务(2)制定计划:(3)实施计划(4)检查批评(5)归档和结果应用。如要强化学生营销策划能力,首先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市场调研,选择典型产品或服务进行策划,由此确定项目任务;其次由学生制定营销策划的计划,确定策划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认可;再次由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及小组成员合作形式,按照已确定的策划步骤进行工作;然后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检查评分,并通过对比师生评分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最后是归档和结果应用,策划结果最好能应用到企业中,或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用以检验学生的营销策划能力。采用项目教学法,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其次在教学的安排上最好能集中进行,以利于学生对整个过程的完整体验,增强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2、创新考核方式、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全面的考试观,既要解决“考什么”,又要解决“如何考”。在考核内容的选择方面,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根据考核科目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如开卷、闭卷、笔试、口试、操作、论文、报告与答辩等,也可以是上述几种方法的组合。在评价主体的选择上,既有校内老师,又有校外专家;既有他评,又有学生自评和互评,最终形成以“学生为本位”的考核与评价新模式。
3、组建“社会实践部”、“营销实训中心”。
新生入校后,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积极参与产品推销等各种实践活动,以期获得感性认识。随着学习的深入,要求营销专业的学生必须介入更高层次的营销项目,每次活动后要求做出详细记录、写出感受,并作为考核学生专业技能的项目之一。组建“社会实践部”、“营销实训中心”,为学生搭建参与社会实践和营销实训的平台。
4、建立实习公司(模拟公司)。
实习公司是由系里组建,模拟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股份制组织机构,由专业老师指导,让学生自主经营,以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开展实习实训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公司通过招聘的方式,挑选营销专业的学生作为各部门管理层的人员,学生按教学计划分批轮流到实习公司、实习超市进行专业实习。实习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建立由学生自主经营、自行管理、自我服务、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其特点是把经营管理的课堂教学直接与企业实际经营运作结合起来,实行“课堂+公司”的教学模式。
5、开办“走向成功”培训班。根据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规格,从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制定详实的培训计划,聘请社会、行业和院里的专家教授,对培训班成员进行“走向成功”所必须具备的理念、技能、体能、品德、意志等方面的强化训练,拓宽学生们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成功意识及综合职业能力。
6、切实搞好顶岗实习、实训和毕业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时按照“任务到班、责任到人、学生管理、教师指导、阶段考核、联产计酬”的二十四字方法进行管理,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从而培养出品德好、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能赚钱、勇创业的人才。
四、加强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重视订单教育,把改革落到实处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必要保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责任意识。二是根据营销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培养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实战经验丰富的教师。三是通过学校派出进修、个人自学或到企业实践锻炼,致力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四是从校外企业及社会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请他们到校举办讲座、参与实践教学,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
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载体。各类基地的建设要以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为中心,积极推进“校企互动、区域融合、以基地为依托、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真正体现专业特色和水平,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不仅要产生教育效益,而且要产生经济效益。学校为企业提供科研服务和人才支撑,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和就业市场,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动、互信、互利,通过建立紧密型基地,发挥基地建设对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生产、教学、科研一体化。
订单教育是校企合作的最佳途径,订单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全方位互动合作形式。二是定向式定单培养形式。要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需要从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
五、注重德育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以德育教育为核心,把德、智、体、美相互渗透的素质教育作为校园生活的主旋律,要加强诚信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依法经营和从业有道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恳扎实的工作作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培养多种兴趣,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培养、特长延长”的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市场营销专业 校企合作 实训基地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加强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目的是校内校外产学相结合,借助企业先进的理念、设备、管理、技术和技能完成理论教学到实践的转化,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适应能力、就业能力,即培养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外部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成熟的今天,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有过硬的技术和产品、有高素质的营销人才去帮助企业打造开拓市场,而高素质的营销人才就来自于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应用型人才。
1.从社会的角度看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市场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表现在行业发展、竞争环境、人才需求等方面。由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市场竞争和多元化经济成份的拓展,市场营销观念为了应对新环境新科技而不断发生转变,买方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新一代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营销人员。
2.从企业的角度看
近几年,企业对专业化的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市场营销专业在全国乃至各地方的人才市场需求排行榜均名列前茅。目前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高校营销类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应具备的营销实践能力主要有三类:一是专业能力,具体包括市场环境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市场细分、营销组合、营销战略等五种能力;二是社会能力具体包括语言表达、交往与合作、适应变化、自我营销、谈判和竞争等六种能力;三是方法能力具体包括学习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决策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和提出合理化建议能力等。现代企业正大量需要高校培养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敬业爱岗、具有现代市场意识和较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精神和较强社会活动、公关能力,具有市场营销必备的基本理论、技巧技能,能够进行一定层次的市场调查开发、市场营销策划及组织实施的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
3.从高校的角度看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来已久,致使学校与企业间的人才供需的矛盾仍然突出,学校培养的学生在经济建设中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因此借助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在人才共同培养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及其发展趋势,不断更新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使高等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使学校把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与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好地满足企业、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加学生在激烈竞争中的筹码,缩短员工对企业的适应期,大大降低企业的人才培养支出和劳动成本,有力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为高校创建了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由此可见,学校和企业的联合是市场化发展的一种必然需求,两者联合办学,可以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雄厚的科研力量和师资为企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提供必要的资源,同时可以大大地降低企业的教育培训方面的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在资金、市场、技术方面为学校发展提供便利,特别是对人才的教育培训又大大的推动了学校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
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现状分析
目前校企共建实训基地遇到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1.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过于形式化,营销类学生实习环节薄弱
国外许多企业把接收学生实习当作储备人才的一种手段,而国内许多企业则把接收大学生实习当成一种任务。企业常常出于与学校的关系或个人的关系,接收了实习生,但企业并没有想好让实习生具体干什么,认为实习生对企业而言就是多余的人力,毕竟实习生还只是一只脚跨进社会,缺乏实践能力,对本专业的活要上手还得慢慢学,企业大多抱着教会他们还不如本企业现有的员工跟进来得快捷省事。所以很多学生去到企业都只是做一些打杂、跑腿的事情,不能深入了解实习单位的实际运作、不能发现问题。实习结束,学生只能东拼西凑一些材料,实习成了可有可无的实践环节,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大多是以高校为主导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模式
目前,我国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特点,就是学校始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未能真正实现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目标。以学校为主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容易偏离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本质目标,不易调动企业主动合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合作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条件的健全和完善。因此,从校企合作的内部机制来看,以学校为主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中,其显示的联合培养人才动力不足、活力不够,校企双方各自的管理体制也不健全,利益分配机制也不够完善;从校企合作的外部条件来看,以学校为主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中,其信息不够畅通,合作资金不足,所需政策法规还不到位。
3.大多是“若即若离”式的校企合作模式
高校与企业双方都是只考虑自身的利益、短期内的利益,双方的合作没有站在战略性的长远的高度,没有真正实现校企双方的双赢双收。目前,我国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校企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从表面上看,各个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签订协议,实行校企联合,建立了实习基地,但实际双方“貌合神离”,各自为了自身的“利益”进行合作。一些企业从自身角度出发,倾向于社会聘请,不愿意“订单”培养,认为可以减少成为高职院校的实习基地的花费。还有一些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实行“订单”培养,也是短期的多,长期的少。高职院校从自身角度出发,为了减少实习费用,降低设备资金投入,想尽一切办法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学校一方面 “乞求”企业内具有丰富营销实践经验的管理者传授给学生较多的营销管理经验,而企业由于实习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又担心影响正常生产,大多消极被动,实习效果不够理想。
三、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途径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有良好的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应做到:一是依托企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有偿聘请企业营销精英就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 、教学模式进行充分研讨、论证,开发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二是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高职院校在实训项目的设置上,要紧跟企业前沿技术和方法,使投入具有前瞻性 、持久性,缩短营销类学生顶岗实习适期,让企业渐渐感受到顶岗实习生所起的作用,逐步形成“一旦实习生回校,人员就非常紧张”的局面。同时高校要与企业签订正式的实习协议书,承担企业一定的科研课题,明确双方责权。对于企业而言 ,可利用学校师生的专业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费用支出少;对于学生而言,实习工作更有针对性,避免了形式主义;对于学校而言,事后评价学生实习效果的标准会更客观。
1.依托骨干专业 ,开办特色企业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即基础雄厚,教师员工水平较高的可以代表本学校水准的专业。这些专业一方面在教育界有影响,另一方面在社会上也有较高的信誉度。以这些专业为依托办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这类企业的开办,也为营销专业的实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有条件的学校应紧紧围绕此类企业做文章,与此类企业联合,既可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实习场所,更因为与学校利益结合紧密,与教学环节结合自然也更紧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与相关专业联合,校企联办营销专业实训基地
每个学校都有多个专业,每个专业都可以与相关的企业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如机械专业可与机械加工、制造、车辆等企业建立技术合作关系;会计经融类专业可与会计事务所、一般的企事业单位、银行等共建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营销专业要开拓视野,打破就营销论营销的圈子,应与其他专业合作,依靠其他专业的关系,建设营销专业的实习基地。因为这些企业同时也需要优秀的营销人才。营销专业介入,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从单纯的技术合作向全面的合作过渡,从而为学生实践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学生在完成专业理论教学后,专业指导教师就到企业单位联系实习,并形成固定的实习基地,这类学习,地点相对固定,双方联系密切,由学院代表学校与实习基地所在部门签订合作协议书,明确双方的义务、责任、权益并体现互利原则。
对市场营销专业来说,学校可以接受企业委托,帮助企业培训如推销员、外销员、公关员等,也可为企业做研发项目,如市场调查、市场营销策划、公关策划等项目,而企业提供营销实习基地,学生顶岗学习,一般从事推销、广告、业务员、营销员、办公室文职人员等工作。一些企业的营销人员、管理人员还参与学校的专业指导工作,并担任兼职教师。学校也可派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从企业一线实践获取第一手资料,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建设模拟营销公司
建立一个模拟营销公司 ,该公司有着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公司总经理由指导老师担任,副总、部门经理由学生担任,各自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实训采用模拟公司和企业合作的方式,即模拟公司为企业完成营销任务,有偿服务,大部分报酬,作为学生业绩提成奖励,小部分留作模拟公司发展基金,学生服从统一管理,规范化服务模 拟公司各业务部门可自行联系业务,但报经总经理批准,也可开展各种形式的营销策划,公关策划等活动。模拟实习基地的建设,空出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但与学生未来上岗工作的真实职业环境存在一定差别。
四、结 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学校要时刻关注企业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规模,开发、设计和实施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创建适量的供学生掌握实践经验的实训基地;企业要逐渐在确立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和提供学生实习基地等方面发挥相应作用。校企双方要摒除目光短浅的貌合神离式的合作方式,才能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双赢”,实现学校为企业输送能快速上手的应用型营销类人才。
参考文献:
[1]肖 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营销实践能力的培养[J].运城学院学报,2005年10月
[2]洪银蝶: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4期
[3]梁 雯:探索以企业本位的高教校企合作模式[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
关键词:双向选择制;营销专业;实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119-02
市场营销专业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学生必须通过营销实践环节来不断充实学习内容。专业实习就是营销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有力补充。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营销管理的实践工作,来感受和体验营销岗位,从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就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再学习,使得学生完成从营销专业知识到实践操作技能的转化。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实习反馈,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一、营销专业实习现状描述
石河子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的暑假期间,为期三个月的时间。此次专业实习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法,集中实习主要由指导教师联系已有的实习基地和新建实习单位,统一安排实习,此次实习工作共安排实习单位8家,实习地点主要在石河子和乌鲁木齐市;分散实习是部分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事先必须向实习指导教师提出申请,并在实习开始前一周提交相关信函,此次分散实习疆外实习点6个,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针对营销专业学生实习意向的调研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实习的想法,在实习之前由教师对于学生进行了实习意向调研。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26份,回收率86.67%。
1.实习的必要性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6.2%的学生认为此次实习非常有必要,仅有3.8%的学生认为此次实习安排完全没有必要,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正确认识到了暑期集中实习环节的必要性。在被调研的学生中,84.6%的学生认为实习应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15.4%的同学所持的观点是要看情况,可能要转行。因此可知,大部分同学希望实习岗位和专业要具有关联性,并且想去渠道管理、营销策划、营销调研、市场开发、销售等岗位从事相关的实习工作。
2.以往实习经历调查。对于以往实习经历的调查显示,46.2%的学生以往没有任何实习经验,26.9%有过1段实习经历,11.5%有过2段实习经历,15.4%的学生有过多段实习经历。不难看出,将近一半的学生在过往没有任何实习经历,这次暑期集中实习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可以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充分结合。
3.实习想法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3.1%的同学对于此次实习认真做过规划,并且有自己的想法,69.2%的学生考虑过,但不是很具体,仅仅有7.7%并不关心,等待着学校的安排。这说明绝大部分的学生对于为期三个月的暑假实习比较期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且有了一定的规划,这将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实习岗位,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工作中的挑战。对于实习中更注重什么问题的调查,76.9%的学生更关注工作阅历,7.7%关注工资,3.8%关注客户关系,11.5%关注其他方面。从中可以反映出,学生通过此次的专业实习积累工作经验,作为将来就业的桥梁,也能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对于实习工作地的期望,42.3%的学生希望在石河子实习,19.2%的学生想回家乡实习,15.4%持无所谓的态度,23.1%想在乌鲁木齐实习。根据学生对于实习地点的期望,教师积极联络不同的实习地点,把学生分配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行业中去。
三、构建“双向选择制”的实习分配制度
通过与已有、新建实习单位的接洽,以及在正式安排实习单位之前对于学生进行的实习意向调研,此次石河子大学营销10学生的专业实习采取单位与学生“双向选择制”的模式。一方面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企业与工作岗位,另一方面由实习单位的人力资源部对学生进行面试,采取择优录取的原则,企业选择优秀的学生走进企业进行社会实践。这种模式能够较大程度地实现双方共赢,可以作为学生在将来正式面试找工作前的一次实战演练。通过实习,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同时通过教师与实习单位的沟通,绝对多数企业希望从实习的学生中选择出优秀的学生,大四毕业后可以与该单位签订就业协议,这对学生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
四、实习表现与效果评价
此次实习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在学校与社会这个承前启后的环节中,学生对于自身以及工作有了更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1.工作能力。通过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负责人的沟通,在实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都充满热情、踏实肯干、虚心好学、吃苦耐劳,主动参与到企业的市场调研、产品销售、广告宣传、促销推广等工作中去,并且具备一定的组织和沟通能力,能够胜任单位的工作任务,有些学生还为企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和认可。
2.实习收获。实习收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过程,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本科教学的实践任务。二是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三是一些学生在实习单位受到认可并促成就业。四是为毕业论文积累了素材和资料。
3.组织管理。在专业实习之前,已经完成了毕业论文导师选择的工作,因此这次实习采取导师负责制。首先实习之前,导师对于学生提出相应的实习要求,如在实习过程中完成毕业论文写作资料的收集工作,带着问题去实习,从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提升自我能力。其次,指导老师平均半个月与学生交流一次,指导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面谈等。不仅指导学生的具体工作,还无私地介绍自己的工作与社会经验。
4.校企关系。实习过程中由系领导带领营销专业的教师对于实习单位进行拜访、答谢。实习学生积极配合企业工作,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实际工作绩效对企业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使校企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5.召开实习汇报大会。实习结束后举行实结汇报大会,由学生制作电子杂志和视频展示实习场景、实习工作内容、交流实习心得、表彰优秀实习生。实习活动检验了营销专业学生在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后能迅速适应工作需要的巨大变化,体现了他们心理上的转变与成熟,及工作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也让大一、大二的同学能更进一步认识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增强对专业的认可度,更好地为自己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常永胜.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6):31-33.
[2]陈伟.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教学改革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147-148.
[3]洪燕云.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3):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