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时间:2022-09-08 00:18: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第1篇

破坏性地震预报或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应按照本应急预案,组织、指挥和实施震区、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

第一章破坏性地震的类型与地震应急原则

一、破坏性地震分为:一般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特大破坏性地震三类。

(一)一般破坏性地震: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指标低于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地震。

(二)严重破坏性地震:造成人员死亡200人至1000人的地震;直接经济损失5亿元以上、30亿元以下的地震;在大中城市或地区发生的6.5—7.0级地震;在人口稠密地区或旗县级城镇发生7.0—7.5级的地震。

(三)特大破坏性地震:造成人员死亡数超过1000人的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在30亿元以上的地震;大中城市发生7.0级以上地震;在人口稠密地区或旗县级城镇发生的7.5级以上地震。

二、地震应急原则

地震应急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和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

(一)市范围内发生一般破坏性地震,由震区所在地旗、县、区人民政府组织领导并实施地震应急工作。市人民政府给予指导、协调和支持。

(二)市范围内发生严重破坏性地震、特大破坏性地震,由市人民政府直接组织领导地震应急工作。震区所在旗、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实施地震应急工作,请求自治区给予指导、协调和支持。

(三)发生在几个旗县区或乡镇交界处的地震,由震中所在地的旗、县、区人民政府和主要受灾区的人民政府负责应急工作,其相邻地区的人民政府要大力协助、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地震应急工作;发生在邻省区与我市相邻地域的地震,由震中所在地的市级或旗县人民政府负责,其相邻地区的人民政府要大力协助,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地震应急工作。

第二章地震应急机构体系与职责

市人民政府设立“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或临震地震预报后,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立即转为“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13个应急专业工作组、地震紧急救援队和地震现场工作队。

第三章备震应急

一、预案准备。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应当参照本预案,从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本部门、本地区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报市地震局备案,并依据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补充。

预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

2、应急通信保障。

3、抢修救援的人员、资金、物资准备。

4、灾害评估准备

5、应急行动方案

6、疏散地点和抢险指挥地点。

二、积极筹措、储备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各地、各部门(单位)要储备一定数量的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确保震后及时有效地组织救灾。

三、加强建筑物的抗震加固工作。由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市范围内的重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防普查,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要采取拆除或抗震加固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破坏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制定城市人口疏散方案。市区由红山区政府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我市危旧房屋多、人口稠密等特点,制定城市人口就近疏散方案。疏散地点确定在交通便利,视野开阔,地势平坦的地区以及体育场和各大、中、小学校操场等。

第四章一般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一般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震区所在旗、县、区人民政府迅速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按当地地震应急预案立即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抗震救灾工作。

旗、县、区地震部门,要迅速了解灾情震情,同时将情况上报市地震局和同级抗震救灾指挥部。

市地震局要立即启动本部门应急预案,在30分钟内测定出地震三要素(时间、地点、震级),快速上报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地震局,并派出地震现场考察队、地震流动监测台,会同震区地震部门进行地震现场考察与震害评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召开紧急会商会,在地震发生48小时内,及时提出地震类型和地震趋势的初步判断意见,向市抗震救灾指挥部通报震情。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成员要迅速到位,按各自的职责和分工开展工作。迅速向市人民政府、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和自治区地震局报告震情、灾情;向市人民政府和抗震救灾指挥部提出抗震救灾方案;报告自治区人民政府并抄送自治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市人民政府视灾情,确定应急工作规模,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第五章严重破坏性地震和特大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一、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市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立即转为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指挥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同时,迅速召开指挥部全体成员参加的紧急会议,依据地震部门确定的震情和所掌握的灾情,确定应急规模,宣布灾区进入地震应急状态,并将所掌握的震情、灾情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请求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委的支持和援助。

市人民政府向灾区迅速派出市领导同志带队的慰问团和抗震救灾应急工作队,赴灾区领导、指挥、协调现场地震应急工作。市长和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组织召开指挥部成员会议,通报震情、灾情,部署应急行动,视灾情协调驻军、武警,调集部队参加抢险救灾。并根据灾情和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请求,确定对灾区进行紧急支援的部门和单位。

二、震区所在地的旗、县、区人民政府迅速设立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启动本地区的应急预案,迅速了解震情、灾情,确定应急工作规模;及时将震区情况报告市人民政府和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并抄送市各有关部门,同时通报当地驻军领导机关,宣布进入震后应急期,必要时实行特别管制措施;按本地区大震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工作,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非灾区对灾区进行援助,做到统一指挥。市或自治区领导到达地震现场后,震区地震应急工作统一由市或自治区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领导、指挥、协调。

三、市地震局应迅速启动本部门地震应急预案,及时向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地震局报告震情、灾情;并向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通报有关情况,提出地震趋势判断意见和应急工作的建议;定时向指挥部汇报震情和灾情发展趋势,并负责全面做好指挥部办公室指定的其它工作。

四、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立即启动本单位地震应急预案,迅速投入抗震救灾工作。指挥部各专业组迅速到位,按照各自职责,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确保整个抗震救灾工作有序、高效的运行。

五、各专业应急工作组(队)应急工作。

(一)地震现场工作队。迅速派出地震现场工作队,对灾区开展地震现场监测和分析预报,进行地震科学考察和地震震害损失评估,并随时向指挥部报告震情、灾情。如有上级地震部门在现场,地震现场工作队要服从上级地震主管部门的调动,积极配合上级地震部门,共同做好地震现场工作。

(二)地震紧急救援队。调动市公安消防支队赶赴灾区,抢救被埋压人员、抢救国家重要财产、消防灭火、控制严重次生灾害的发生。

(三)地震监测工作组。按照大震应急预案,迅速测定地震震级、发震时间和震中位置;派出地震现场考察队(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组和流动监测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召开紧急会商会,在48小时内提出地震类型和趋势判断意见;加强监测,做好余震序列的分析和强余震预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平息地震谣传,稳定社会秩序。协调震区与邻省的监测工作。

(四)工程震害与重建规划组。组织建设等有关部门,对受损建、构筑物和生命线工程设施、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抗震鉴定,对危房提出拆除或加固的意见,负责指导或组织建、构筑物抗震加固。参与灾区重建规划,参与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五)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抢修组。调动驻军、武警以及地方力量,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抢救国家重要财物、机关档案、抢修被毁道路、桥梁、水库及供水、供电、供气等生命线工程设施,协助有关部门负责急救物资的运输、存放和看管等工作。完成指挥部部署的其它救灾抢险工作。

(六)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组。组织卫生、防疫等有关部门,迅速派出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帮助灾区及时检查、监测灾区饮用水源、食品,做好卫生防疫、救治和污染源、传染源的处理工作,并迅速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医疗器械,必要时组建震区中心医院。

(七)交通运输保障组。组织交通、铁路、民航部门迅速调集本系统人员、物资,尽快恢复被毁坏的公路、铁路、机场和有关设施;调集本系统和社会有关部门的交通运输工具,迅速调运抢险救灾物资、输送救援人员和灾区伤病员。

第2篇

第一条为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防震减灾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防震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第七条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经济综合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民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震减灾工作。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

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应当执行国家赋予的防震减灾任务。

第二章地震监测预报

第九条国家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鼓励、扶持地震监测预报的科学技术研究,逐步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

第十条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并组织实施。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根据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震活动趋势,提出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意见,报国务院批准。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加强地震监测工作,制定短期与临震预报方案,建立震情跟踪会商制度,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第十二条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加强对地震活动与地震前兆的信息检测、传递、分析、处理和对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的预测。

第十三条国家对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类管理。

全国地震监测台网,由国家地震监测基本台网、省级地震监测台网和市、县地震监测台网组成,其建设所需投资,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承担。

为本单位服务的地震监测台网,由有关单位投资建设和管理,并接受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的指导。

第十四条国家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地震观测环境应当按照地震监测设施周围不能有影响其工作效能的干扰源的要求划定保护范围。

本法所称地震监测设施,是指地震监测台网的监测设施、设备、仪器和其他依照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立的地震监测设施、设备、仪器。

第十五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确实无法避免造成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的同意,并按照国务院的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方可建设。

第十六条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制度。

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

任何单位或者从事地震工作的专业人员关于短期地震预测或者临震预测的意见,应当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按照前款规定处理,不得擅自向社会扩散。

第三章地震灾害预防

第十七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本条第三款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本法所称重大建设工程,是指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工程。

本法所称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是指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和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严重次生灾害,必须认真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依法进行严格的抗震设防。

第十八条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并负责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的审定工作。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城市市政设施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规范。但是,本条第三款另有规定的除外。

国务院铁路、交通、民用航空、水利和其他有关专业主管部门负责分别制定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机场、水工程和其他专业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规范。

第十九条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

第二十条已经建成的下列建筑物、构筑物,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一)属于重大建设工程的建筑物、构筑物;

(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物、构筑物;

(三)有重大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

(四)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建筑物、构筑物。

第二十一条对地震可能引起的火灾、水灾、山体滑坡、放射性污染、疫情等次生灾害源,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相应的有效防范措施。

第二十二条根据震情和震害预测结果,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防震减灾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修改防震减灾规划,应当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加强对有关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抢险救灾能力。

第二十四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在本级财政预算和物资储备中安排适当的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

第二十五条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参加地震灾害保险。

第四章地震应急

第二十六条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报国务院批准。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并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参照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省、自治区和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城市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还应当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本法所称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

第二十七条国家鼓励、扶持地震应急、救助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工作。

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责成有关部门进行必要的地震应急、救助装备的储备和使用训练工作。

第二十八条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

(二)应急通信保障;

(三)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资金、物资的准备;

(四)应急、救助装备的准备;

(五)灾害评估准备;

(六)应急行动方案。

第二十九条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后,有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宣布所预报的区域进入临震应急期;有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组织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做好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

第三十条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国务院应当成立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组织有关部门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办事机构,设在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有关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组织有关部门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本法所称严重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灾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采取相应行动的地震灾害。

第三十一条地震灾区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震情、灾情及其发展趋势等信息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地震灾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告震情和灾情。

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地震灾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应当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对地震灾害损失进行调查、评估;灾情调查结果,应当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第三十二条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为了抢险救灾并维护社会秩序,国务院或者地震灾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在地震灾区实行下列紧急应急措施:

(一)交通管制;

(二)对食品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药品统一发放和分配;

(三)临时征用房屋、运输工具和通信设备等;

(四)需要采取的其他紧急应急措施。

第五章震后救灾与重建

第三十三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灾区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各方面力量,抢救人员,并组织基层单位和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非地震灾区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震情和灾情,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对地震灾区提供救助。

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国务院应当对地震灾区提供救助,责成经济综合主管部门综合协调救灾工作并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统筹安排救灾资金和物资。

第三十四条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卫生、医药和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伤员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等工作。

第三十五条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民政和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迅速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提供救济物品,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

第三十六条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交通、邮电、建设和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措施,尽快恢复被破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工程,并对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防护措施。

第三十七条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

第三十八条因救灾需要,临时征用的房屋、运输工具、通信设备等,事后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

第三十九条在震后救灾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服从指挥,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第四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地震救灾资金和物资。

各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地震救灾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

第四十一条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震害情况和抗震设防要求,统筹规划、安排地震灾区的重建工作。

第四十二条国家依法保护典型地震遗址、遗迹。

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保护,应当列入地震灾区的重建规划。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对地震监测设施或者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又未依法事先征得同意并采取相应措施的;

(二)破坏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有关建设单位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或者不按照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专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不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

(二)不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的。

第四十六条截留、挪用地震救灾资金和物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七条国家工作人员在防震减灾工作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3篇

为确保在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给酒店造成的灾害,保障酒店财产和宾客员工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结合我酒店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地震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执行总经理、财务总监。

成员:人事经理、保安经理、工程经理、行政总厨、餐厅经理、客房经理、夜总会经理、水疗经理、总台经理、财务经理。

注:发生突发事件时在组长、副组长和成员未到达之前,由总值班经理负责处理。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协调、综合处理抗震救灾有关事宜;掌握震情和灾情,随时向酒店领导汇报,同时组织酒店工作人员进行抗震救灾。

二、各组任务与职责

(一)抢险救灾组 (建议主要由工程部、后堂、保安部人员组成)

1、迅速集结人员和器材,抢救被埋压人员;

2、及时运送重伤员和调配救灾物资;

3、震后第一时间迅速关闭、切断输电、燃气、供水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除外)和各种明火,防止震后滋生其它灾害。

4、抢修供电、供水、供气等管线和设备,迅速恢复供电、供水、供气主要职责:组织工程部人员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包括抢救被压埋人员;

5、保证通信联络设备的畅通,确保能够随时接受和信息。

(二)医疗救护组 (建议主要由销售部人员以及懂得医务常识的员工组成)

1、准备充足的药品,器械和设备;

2、根据酒店领导小组命令,立即进行现场救护;

3、根据灾情情况,部署救护力量,妥善安置重伤员。

(三)治安保卫组 (建议主要由保安部人员组成)

1、加强酒店内治安巡逻、检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酒店安全稳定;

2、检查各部门的安全措施和消防器材完好、可用情况;

3、地震灾害发生后,做好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卫工作;

4、维护治安,严防各种破坏活动;

5、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6、疏导酒店交通。

(四)人员疏散组 (建议主要由餐厅、客房、总台、夜总会和水疗人员组成)临震应急疏散地点为酒店后院篮球场。

1、餐厅主要负责在酒店餐厅就餐宾客以及餐厅员工的疏散,要按照按离出口“近及远”原则撤离,即按包厢自前到后撤离到安全地区。

2、客房主要负责在酒店入住客房的宾客疏散。

(1)、要告知员工与宾客,地震时第一不能跳楼,第二不能拥挤;

(2)、部门经理和主管应组织安排宾客与员工从安全通道下楼,要避免碰撞、拥挤、踩伤。绝对禁止使用电梯;

(3)、部门经理和主管在负责指挥宾客和员工疏散过程中,不得擅离岗位;。

(4)、如楼层较高,建议宾客与员工在卫生间等小开间场所就地避险。

(五)物资供应组 (建议主要由财务人员组成)

1、根据各部门提出的物资计划,负责采购、调拨急需的救灾物资;

2、接收酒店外援助,统筹安排;

3、为本酒店地域的灾民提供食品、饮用水和必要的生活用品;

4、运送人员、伤员和救灾物资。

(六)宣传组 (建议主要由人事人员组成)

1、宣传普及地震科学知识,增强员工与宾客防震避险、自防自救能力和地震应急应变能力;

2、负责抗震救灾工作宣传报道,向公众震情和灾情信息,安定民心;

3、收集灾情和救灾资料,编写震情通报;进行震害调查;负责地震伤亡和财产损失统计工作,评估灾情。

三、临震应急反应

接到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地震预报后,全酒店进入临震应急期。

1、酒店地震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应急措施,立即向各工作组传达临震处置意见,并按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准备消防器材;

2、宣传组利用宣传工具,立即开展应急宣传,要特别注意防止和果断平息地震谣传、误传事件,确保酒店秩序稳定;

3、各组负责人制定本组应急方案。

四、破坏性地震震后应急对策

1、地震发生后,地震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成员立即进入第一线,了解震情和灾情,迅速组织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及时将震情、灾情及其发展趋势等信息报告上级,必要时发出紧急支援的请求。启动抗震救灾指挥系统;

2、各工作小组立即进入各自岗位,启动应急预案,完成各自任务;

3、启动各类通讯设备,确保通讯昼夜畅通,地震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随时与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4、根据震情灾情安排慰问工作,妥善安置宾客,保障宾客和员工的基本生活和安全,并向受灾人员提供精神及心理卫生方法方面的帮助;

5、尽快恢复被破坏的建筑、设施和设备,做好服务经营的恢复工作;

6、注意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保持员工情绪的稳定,维护正常生活及酒店安全秩序;

7、保安部要加强酒店的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协助辖区公安部门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五、奖励和处罚

1、在破坏性地震应急活动中有下列事迹就之一者,应予以奖励:

(1)、出色完成破坏性应急任务的;

(2)、保护酒店财产和抢救人员有功的;

(3)、及时排除险情、防止灾害扩大成绩显著的;

(4)、及时供应救援物资和工具成绩突出的;

(5)其他有特殊贡献的。

2、在破坏性地震应急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应予以处分或处罚:

(1)、不听从指挥,不服从命令,拒不承担应急任务的;

(2)、临震应急期或震后应急期擅离职守、临阵逃脱的;

(3)、阻挠抗震救灾指挥组紧急调用物资、人员或占用场地的;

(4)、贪污、挪用、盗窃地震应急工作经费或物资的;

(5)、趁机哄抢酒店、宾客或者公民财产的;

(6)、不按照规定和实际情况报告灾情的;

(7)、散步谣言扰乱社会次序,影响破坏性应急工作的;

第4篇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和《盐城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加强我公司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地震应急能力,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预案。在有关本地区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或涉及本地区的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后,我公司按照本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

一、应急组织机构

(一)成立公司防震减灾综合保障中队,下辖纺纱、针服、水电、生活治安四个区队和通信综合、医疗防疫两个组。

中队长:XXX(总经理)

教导员:XXX(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

副中队长:XXX(办公室主任)

XXX(安保部经理)

副教导员:XXX(XX公司总经理)

(二)防震减灾综合保障中队的主要职责:

1、接受并落实大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和命令:

2、在临震应急期间,组织、检查、落实临震应急;准备工作:

3、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迅速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并及时将灾情和救灾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大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

4、地震灾情严重时,请求人民政府救援。

(三)各区队、组的组成及主要职责:

l、纺纱区队

区队长:XXX(棉纺车间主任)

副区队长:XXXXXX

队员人数:20名

主要职责:在公司中队的统一指挥下,负责棉纺车间区域内的抗震救灾工作,并接受公司中队的人员调派。

2、针服区队

区队长:XXX(XX公司总经理)

副队长:XXX(服装车间主任)

XXX(染整车间主任)

队员人数:15名

主要职责:在公司中队的统一指挥下,负责针织、染笋、服装生产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并接受公司中队的。人员调派。

3、水电区队

区队长:XXX

队员人数:20名

主要职责:在公司中队的统一指挥下,负责水电设施的保护和抢修工作,并接受公司中队的人员调派。

4、生活治安区队

区队长:XXX(安保部经理)

副区队长:XXX(供应部经理)XXXXXX

队员人数:15名

主要职责:在公司中队的统一指挥下,负责食堂、集体宿舍、卫生所、幼儿园、仓库的抗震救灾工作。负责生活区和生产区的治安保卫工作,保障生活供给,管理和分配政府救灾物资。

5、通信综合组

组长:XXX(办公室主任)

组员人数:4名

主要职责:负责安排值班、上下联系、事件记载、对外报道和其它事务的处理,负责办公大楼内办公设施的避震防护。

6、医疗防疫纽

组长:XXX

组员人数:5名

主要职责:负责对伤病员的抢救和医治,开展消毒防疫工作。

二、临震应急方案

我公司在接到大牛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破坏性地震临震警报后,公司应急组织机构迅速起动,进入临震紧急状态。

(一)召开公司党政工领导参加的防震减灾综合保障中队会议,传达大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部署防震抢险救灾工作。

(二)根据震情预报和建筑物抗震能力以及周围工程设施情况,组织人员、设备仪器、货物的避震疏散。

(三)根据震情预报和发展情况,适时通知车间停产,通知水电区队切断电源、水源,通知锅炉等压力容器使用部门停用卸压。

(四)储备必要的抗震救灾物资。

(五)综合管理部要认真检修对讲机和消防器材,确保完好。

三、震后应急行动方案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公司应急组织机构迅速启动,立即分头行动。

(一)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各区队及医疗防疫组根据中队命令,派出人员赶赴灾害现场扒救被埋压人员,进行工程抢险和消防灭火。

(二)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医疗防疫组迅速建立临时医疗点。抢救伤员;采取消毒和保证饮用水、食品卫生等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三)通信保障。办公室要尽快恢复被破坏的通信设施。如果大丰通信设施遭破坏尚未正常工作、安保部要为中队领导和各区队长和组长配备对讲—机。办公室要建立中队临时办公地点(指挥所),安排人员24小时不间断值班,对大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和本公司地域内的震情灾情即时上传下达。

(四)职工生活和治安保卫。生活治安区队要组织生活服务队,为本公司地域的灾民提供食品、饮用水和必要的生活用品:保管和分配政府提供的救灾物资;组织治安队,保护集体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堆扩治安秩序;组织队伍搭建临时帐棚。

(五)水电抢修。水电区队尽快架设临时电路、管路,提供生活、抗震救灾所需电力和饮用水。

第5篇

关键词:通信技术 破坏性地震 应用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N9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0-148-02

根据我国的实际地质条件,在自然灾害中,地震在其中占用很大一部分,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无论是上世纪的唐山大地震还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其导致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达几十亿,死亡人数在几十万,对我国构建社会和谐是很大的阻碍。在地震前后保持良好的通信可以很好的保证相关救援工作的展开,地震前期对于普通通信信号有很大的影响,震后又对基础的通信设施造成严重的破坏,建设相应的应急通信设备是很重要的。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进步,破坏性地震中的应急相关通信措施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但是地震是不无估计的自然灾害,必须继续加强相关的通信设施和技术,以达到万无一失。国家对此领域的投入也逐年增加,被列入几个五年计划,主要通信手段包括数据的传递、视频的收集和主要的语音通话。每个环节对于通信手段的要求是不同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1 破坏性地震中通信技术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破坏性地震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很严重的损失,基本处在地震范围内大多数基础设施都被破坏,而处在其中的人们要想得到及时的救援,必须要取得和外界的联系,提供有用的实时信息才能够保证救援的快速和安全进行。不同级别的地震的破坏程度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必须要有根据实际情况的信息,而不能够单凭经验就行处理,损失程度一般会随着通信恢复的速度的加快而迅速降低,保证震区和外界的联系是挽回损失的关键一步。

破坏性地震对通信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通信设备遭到破坏,光纤、电话线和移动通信基站的破坏,无线和有限网络都无法连接,实时通信出现硬件性的障碍;震后通信信息量的猛增,常规的通信硬件不能满足震时的通信需求,负荷过大的后果就是造成相关救援信息的传递障碍,营救行动得到阻碍;地震产生的电磁波可以严重影响无线通信信号,传递的信息就不会完整。

这就要求对震时进行及时应急通信系统的建立,救援人员掌握了现场的信息后制定有效的救援计划才能最大可能的挽救不必要的损失,震区的人民安全才能第一时间得到保障。

2 破坏性地震对通信技术的需求

根据不同地震级别,震区和救援队伍对通信技术的需求有所不同,相对的应急预案也是不同的。

2.1 较小级别(5-6级)的破坏性地震对通信的需求

较小级别的地震破坏性较小,每年有很多处于地震带的地方都会发生多次同等级别的地震,其主要对通信的影响是我国移动、联通、电信等公司在此地区的数据传输量的巨大上升,震区内部的人员都想第一时刻知道自己亲戚朋友的安全情况,而震区外的人也有这样的心理,这就造成即使的通信量的增大,严重时可能会造成系统的瘫痪,但是3G业务相关区域依然可以正常使用;语言通信处于较为正常的状态,但是在烈度7以上的地方有一定的通信盲区;对地面网络的影响较小。这种级别的地震只需地面通信硬件支持即可完成较为圆满的救援工作,卫星等应急通信工具在极为特殊的情况在才会得到使用。

2.2 中等级别(6-7级)的破坏性地震对通信的需求

此类级别的地震对地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破坏,基础的地面通信业务在较低烈度的地区还是可以正常使用,但是破坏严重地区基本处于瘫痪状态;语言通信也在较高烈度地区受到严重影响,不能够正常使用;网络的使用在低烈度地区正常,烈度在8度以上的区域要求使用卫星通信等应急通信措施;移动、联通公司在较大数据传输上不能够正常完成,只有3G业务在较低的烈度区才能使用。

2.3 中等级别(7-8级)的破坏性地震对通信的需求

此类级别的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较大,上世纪的唐山大地震后有数十天的地面通信无法恢复,一直处于瘫痪状态,其对通信设施的破坏程度巨大,且范围很广,语言通信基本不能够进行,只有很少区域破坏程度较小地区可能进行短时间的语言通信,无线网络基本不能工作,3G业务在地震的初期可以进行短时间的应急支持;地面有线网络基本处于瘫痪,要想恢复期原有的通信能力基本不可能实现。这种级别的地震对应急通信的需求和依靠程度很大,只有应用这些才能够对地区的安全救援进行保证。

2.4 大级别(8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对通信的需求

8级以上的地震可以说是摧毁性的,所有的设施全部遭到破坏,CDMA、GRS业务都不能正常使用,所有的有线、无线网络都不能够进行数据的传递,语言、视频等通信方式都不能够应用,只有依靠卫星信号等应急的通信设施才能够进行。

3 通信技术在破坏性地震中的具体应用

根据不同级别的破坏性地震要有不同的应急通信手段的使用,其目的都是尽快的取得与震区的联系,得到震区的基本情况,以进行救援计划的进行,保证救援人员安全的同时及时的营救震区的灾民,挽救国家的很多财产。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对地震时通信技术的应用已经有很多的年的研究,并发展的较为成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科学家的不断创新实践,很多新型的应急通信措施得到应用。

3.1 卫星通信技术在破坏性地震中的应用

卫星通信的使用是在地面通信不能够满足救援需要时采取的应急通信措施,其在较大地震中的应用广泛,也是现今世界地震时通信的主要应用手段。卫星通信的使用,使语言通信、视频业务和数据传输都得到恢复,其全面的通信业务也是首选其为应急措施的重要一点,其中,语言通信业务以海事卫星电话、亚星电话、VSAT卫星电话为主,地面可使用基站的移动电话;VSAT 卫星网络是视频业务和数据传输的主要手段,地面通讯系统可以采用3G技术或实时通讯技术;地面仍是采用3G技术或其他通信技术,全面支持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通信网络构建,为灾区应急通信系统建立提供技术支持。

3.2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破坏性地震中的应用

第三代的移动通信技术(3G)凭借较为高速的数据传输硬件和较广的信号覆盖范围,在地震时得到很多的应用,依靠它建立起来的由各野外监测子系统、中心系统和无线业务传输网络组成的应急通信系统可以很好的保证信息的传递,各野外监测子系统凭借着,无限制的时间、地点、数量的优势,灵活的进行合理的安排;中心系统则有专门的线路,可以承受较大数据传输,足以满足震区的通信数据量;而无线业务则是在基础的2G网络线路上建立起来的,对其进行改造后提升了其网络的覆盖能力,保证网络具有自主管理能力。

4 结论

地震是破坏程度很大的自然灾害,早一步得到震区的信息就能及时对其灾民和财产进行转移,不同地震级别对于通信的破坏程度不同,采取的通信应急预案也是不同的,但是目的都是保证救援的圆满进行,较大的破坏性地震中对卫星通信和3G业务都有较多的应用,也是现阶段的主要应急手段,全球的科学家都在继续努力开发更加快速安全的相关通信技术,以将地震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帅向华,姜立新,刘钡,等.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设计与实现[J].测绘通报,2011(7).

[2] 吴楠楠,马莹,王启东,等.2007年度华东区地震应急协作联动演练现场通信环境的组建[J].华南地震,2008(1).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为指导,本着全员参与,安全第一,疏散有序的原则,为保证我园在破坏性地震预报或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快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地震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防止发生人群挤压、踩踏的事故,保障师幼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领导小组的组成

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杨金荣

职责: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副组长:潘永宏

职责:协助组长实施本方案,对本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要迅速了解判断,协助组长确定应急方案,组织各组按预案进行疏散、救护、联络、保卫、宣传教育等工作。

成员:各班老师、门卫。

三、组织落实,宣传到位

1、加强宣传工作,要让学生了解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地震的前兆是那些,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水的变化:(天旱井冒水,无雨水变浑,喷气又发响)动物的变化:(骡马发惊不进圈,猪不吃食跳栏跑。猫儿躲得无踪影,鸡飞上树狗哀嚎。鱼儿浮头跃出水,鸭不下水岸上闹。冰天雪地蛇出动,老鼠搬家四处逃。摸清习性辨真假,发现异常要报告。综合分析作判断,群测群防很重要)上课期间,活动室内所有通道和门都不加锁,所有通道内不堆放杂物,保证所有通道畅通。

2、加强安全预防教育,使每一位师幼都熟悉紧急疏散的线路,学习自救自护知识,随堂教师均要熟悉组织工作。

3、值班人员发现地震紧急情况,立即发出紧急情况信号,并向110报警,报警后,应根据地震险情的情况和部位,向周围人员发出险情信号,并通知值班领导和有关部门,值班领导和值班人员接到险情的报警后,应迅速按紧急情况安全疏散应急预案,进入各自的工作部位,疏散人员。

4、地震发生时,各班级都要听从幼儿园的统一指挥,幼儿园教师要按照幼儿园的部署到指定的方位。

5、各班要训练有素,能够随时以单、双列纵队有续快速地撤离教学区,到达操场指定的地点集中并迅速清点人数报告到负责人。

6、幼儿园要建立一支思想过硬的抢险队伍,由园长统一指挥。

四、制度健全,措施到位

1、幼儿园制定一套完整的防震、防灾工作制度。

2、幼儿园及时检查并消除校内防震的隐患,该加固的要加固,该拆除的要拆除。

3、合理摆放物品,通道要无杂物堆积,易燃易暴和有毒物品要放在安全地方。

五、紧急疏散具体安排

(一)紧急避震

1、听到警报声,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应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

2、在教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俯卧或蹲下的方式,躲到墙角,以保护身体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

3、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异物击中,另一只手护头。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并可拿课本等物遮住头部和颈部。

4、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交叉,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5、在走廊的同学,也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口边。

6、疏散后的集结点为空旷的地方,并要用双手抱头,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7、老师要按预案分工,迅速到教室检查避震情况,发现采取不正确措施的,要及时纠正。

(二)紧急疏散

1、听到警报后,由班主任或科任教师组织本班学生按照幼儿园规定的紧急疏散线路快步、有续地撤离教学区到操场指定集合地点。

2、班级撤离顺序,以小组为单位,快速自然形成单列纵队,快速撤离教室(切莫惊慌失措、快速奔跑,造成秩序混乱)。

3、撤离线路及集合地点:

所有幼儿直接从教室的前后门口跑向操场中央。

(三)集合地点及相关要求:

集合地点:幼儿园操场

要求:各班幼儿务必走指定的线路;疏散时不能拥挤,不能等人排队,要自然形成单列纵队;不能大声喧哗,要保证有效指挥;幼儿按要求进入操场后,按广播操队形站立后双手抱头下蹲并由班主任清点人数后报告到指挥处。

六、纪律要求

1、进入防震紧急状态后,幼儿园指挥部将通过电话、口授等形式传达各种命令、指示,命令、指示一经发出全园职工必须立即到岗到位,凡发现不到岗到位者追究责任。

2、在抗震减灾应急行动中,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实。

3、本预案一旦启动,全校教职工必须保证24小时开机,凡因个人原因造成的损失,将追究个人责任。

礼让店乡中心幼儿园

2021年4月21日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全省和全市地震趋势会商意见为科学依据,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以破坏性地震的监测预报为重点,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高度重视严峻复杂的震情形势,加强震情跟踪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做好我县震情跟踪工作。

二、总体目标

在2012年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县的震情实际,关注我县及邻近地区典型地震事件和前兆异常变化,认真落实宏微观异常,努力发挥群测群防“三网一员”队伍优势,及时捕捉各种宏微观地震前兆信息,切实做好地震监测预报与地震跟踪工作,力争在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之前有所觉察。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震情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县地震办主任任副组长,县地震办业务工作人员及各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为成员的震情跟踪领导小组。

(二)工作职责

1、认真贯彻落实2013年度全市地震趋势会商意见,按照市地震局《2013年度震情跟踪工作方案》,安排部署全县震情跟踪工作;做好应对突发地震事件的准备,积极配合政府做好突发事件后的社会稳定工作。

2、制定震情跟踪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根据震情发展趋势,不定期地对震情跟踪工作开展检查。

3、协调解决我县的各项宏微观异常落实、震情应急和其他有关事宜。

4、负责全县地震前兆、信息节点的正常运行,及地震速报工作。

5、加强“三网一员”队伍建设,及时调查核实各类异常。

四、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地震监测、前兆资料报送工作

1、各镇、社区及县级各部门要完善值班制度,明确值班责任,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如遇震情,要及时处理,及时上报。按规定程序上报和发送地震信息,对有感地震事件要快速做出应急反应。

2、要对西河村庙嘴山测震台设备及通信线路等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测震台监测仪器设备正常运转,确保监测资料连续可靠。

3、各镇、社区,每月20日前收集本辖区“三网”人员观测到的各类宏微观前兆信息和各宏观监测点的情况,汇总上报至县震情跟踪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全面做好震情跟踪分析,及时落实各类异常

1、要严格执行半年和年度会商制度,高质量提交震情趋势报告,做好我县的震情判定和分析预报工作。如发生有影响或有破坏的地震事件、出现重大短临异常,要及时邀请市上专家参加会商,并做好会商记录,及时和市级部门沟通会商意见。

2、分析预报人员,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作出分析判断,提高对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的认识,加强我县的震情跟踪和短临判断工作。

3、各镇、社区、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地震异常核实和跟踪工作,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县科技局(地震办),24小时内提交异常落实报告,对不能做出合理判断的异常,积极配合县科技局(地震办)前往调查落实。

4、县地震办负责及时核实跟踪各类宏微观异常,对突发性异常和宏观异常要及时开展现场落实工作,收集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确定异常的可信度,判断异常与震情的关系。

5、要加强应急预案的管理、强化检查落实,做好预案修订,有针对性地开展演练,开展地震应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

(三)充分发挥各镇、社区“三网一员”的作用,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1、地震宏观观测网(点)要定期进行检查,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做好“三网一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对震情的和报送要严格执行防震减灾有关法律法规及保密规定,积极防范和消除各类地震谣言。

2、落实地震应急各项准备工作。要明确地震应急程序、职责,定期开展地震应急检查,及时处理和解决应急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一旦发生有感地震,各单位要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案,有序的开展地震应急工作。

3、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利用各种宣传机会及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使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防震减灾知识,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第8篇

一、水库基本情况

我县已注册中小型水库81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1)型水库11座,小(2)型水库68座,水库坝型为土石坝的76座,砌石拱坝的5座(清风岩、大关、和平、仙姑潭、后冲等5座),水库总库容7342.7万米3(其中兴利库容4661.9万米3),灌溉面积19.58万亩,防洪保护下游村庄、耕地、铁路、公路、县城及重点城镇安全。

暂未注册中型水库有雷公井电站水库、九井岗电站水库2座。

二、成立工作机构

县水利局成立县水库抗震减灾工作小组,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防汛办、工管所、水电股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工作小组统一组织、协调、指导及督促全县水库抗震减灾工作的开展。

三、扎实开展水库抗震性能排查工作

按照《县病除水库抗震性能排查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扎实开展水库抗震性能排查工作。

1、排查工作范围及分工: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扎实开展水库抗震性能排查工作,县水利局负责水库、水库抗震性能排查工作,各乡镇负责本辖区内水库抗震性能排查工作,县雷公井水电有限公司负责雷公井电站水库抗震性能排查工作,县九井岗水电有限公司负责九井岗电站水库抗震性能排查工作,水电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清风岩、大关等管理范围内电站水库抗震性能排查工作。县水利局水利水保工程建设管理所负责排查工作联络、协调、汇总及上报。

2、排查内容:重点检查水库大坝、溢洪道、输水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大坝检查包括有无裂缝、塌坑、滑坡、隆起、雨淋沟现象;护坡有无松动、崩塌、垫层流失、架空等现象;背水坡有无散浸、集中渗漏,坝端岸坡有无绕渗;坝址有无流土、管涌迹象;排水导渗设施有无堵塞、破坏、失效。溢洪道检查包括溢洪道内有无障碍物;两侧边坡是否稳定;护砌工程是否完整。输水设施检查包括输、泄水洞(管)引水段有无堵塞;放水闸门启闭时有无异常声响;机电设备及其它设施是否正常无损。同时还应检查水库水位、蓄水量情况,库岸边坡是否稳定等。排查出的安全隐患、问题要制表列出清单,建立台账。

四、鉴定与整改工作

对抗震性能排查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库,一律实行低水位运行,甚至空库运用。抗震性能鉴定与复核工作,水库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宜委托第三方进行,也可自行组织专家进行检查、复核,同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整改责任、整改资金、整改时限和应急预案。

五、制定水库抗震减灾应急预案

为规范防震减灾工作,防范和减轻地震灾害对水库工程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县水利局应制定全县水库抗震减灾应急预案,预案包括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应急响应、人员转移、震后抢险救灾、后期处置、保障体系等内容。乡镇人民政府也应制定辖区内水库抗震减灾应急预案。

第9篇

本人主要负责科技局的人才引进、地震工作,分管信息、策应扶持、业务理论学习等工作。2014年9月,抽调至耿车循环经济产业园管委会工作。

1、拟定地震应急预案。为高效、有序应对突发地震事件,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依据《区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本局工作实际,拟定了区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较好地履行区地震局在本区地震应急响应中的职责。

2、做好文字材料撰写工作。克服产业园人少事多的实际困难,做好文稿起草工作,完成各级领导调研汇报材料、工作计划、工作方案等材料起草,共撰写了40多篇文字材料。全力做好各项会议和重要活动的筹划、准备、布置和落实。年内,共接待冯岩副市长、华志明副主席、李书记、卞区长等各级领导、客商调研、参观20多批次,均圆满完成任务。

3、做好产业园对外宣传工作。利用耿车镇政府网站设置“循环产业园”专栏,放置各类图片、文字材料,强化加循环产业园区的对外宣传。拟定产业园招商方案和宣传工作方案,邀请日报、晚报、区新闻中心记者多次到产业园采访、调研,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宣传产业园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构想。

4、加强对日常工作的规范管理。根据管委会领导的要求,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按部门职责逐项分解、责任到人,建立了管委会绩效考核机制,年终进行考核总结,实现了目标责任制的部署、监督、考核的三统一。同时拟定出台管委会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内务管理、公车使用登记等工作制度。由于受目前办公条件限制,现管委会办公场所较为简陋,办公室及时与耿车镇相关领导联系,配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和生活设施,设置制度牌、去向告知牌,加强办公场所规范管理,确保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办公环境。

二、品行修养、理论学习和廉政建设三项表现

1、品行修养

本人在工作生活中能够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思想上的活力和信念上的坚定。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讲操守,重品行,严格廉洁自律,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牢记机关干部必须严格遵守的纪律和要求。做到慎独,虚心向道德模范学习,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运用榜样的力量推动个人修养上层次,上水平。

2、理论学习方面

为了尽快进入不同角色,自己利用不同的时间,结合本职工作,有针对性地学习了各级党委有关党的建设、政策规定等方面的相关文件,领导讲话和专业知识读本,坚持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指导工作,自觉维护科技局领导班子的和谐统一。工作生活中,能够根据工作需要收集、积累有关业务工作的资料。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

3、廉政建设方面

本人能够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到勤俭节约,勤政廉洁,洁身自好,清白做事。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搞、假公济私、钱权交易而伤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够坚持求真务实、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不追求个人名利,在工作中坚持说真话、办实事,不弄虚作假、敷衍塞责,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三、最不满意的一项工作和急需提高的一个方面能力

第10篇

1、为确保供水工作在应急情况下各职能部门正确履行职责,使应急供水工作快速启动,高效有序地运转,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种灾害和事故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2、应急供水工作实行“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保障供水”的指导方针,遵循统一指挥、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利益,一般工作服从应急工作的原则。

3、应急供水工作要与日常行政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消防管理协调一致,统筹兼顾,并保证应急供水工作实施过程中的权威性。

4、所有单位(部门)和个人都有积极参加抢险救灾,保障供水的义务和责任,对应急供水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部门)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失(渎)职等违规行为将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5、本预案适用于破坏性地震、台风、洪水、水源污染、恐怖破坏等灾害及事故的应急供水。

6、因供水系统设备、管道故障、停电等原因造成长时间(超过24小时)无法恢复供水时,应适时启动应急供水预案。

7、汉南区*自来水厂、区第二水厂是应急供水预案启动的责任单位。供水企业内部必须服从统一指挥,随时奔赴应急现场救援。

二、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和职责

8、决策指挥机构

对供水突发事件的决策指挥,建立由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由区政府办分管领导和区公分安局、区水务局、建设局、卫生局、供电局、环保局、广电局等主要领导组成,负责对供水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决策指挥和处置。

9、领导小组职责

①检查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身及社会财产安全的法律和政策、规定;

②督促检查各相关职能部门制订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及有关的应急准备工作;

③责成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应急处置的组织,配备相关的工具装备;

④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处置突发事件;

⑤检查监督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善后处理以及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的工作;

⑥及时向上级机关及社会公众突发事件的信息。

10、安装维修队和机电抢修队的组成和职责

①组成:由*自来水厂、第二水厂安装队、维修队、生产技术科等有关人员组成,*自来水厂、第二水厂厂长任负责人。

②负责供水管道和设备的修复工作,抢修重点放在党政首脑机关及要害部门、医疗部门、人员密集点及市区主干管道。

11、*自来水厂、第二中心水厂职责

①学习贯彻落实好本预案;

②组织开展自救;

③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情况和传达执行指挥部的指令;

④向指挥部请示支援。

12、在预案启动后各机构成员应按时报到,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一切行动听从指挥,不得各行其政。

13、物资保障

应急供水的物资供应实行备齐备足、按需划拨、力行节约、确保重点的原则,由指挥部统一调配。各部门要用好救急物资,且及时退库保管,各种应急设备要确保在完好随时可用状态。

三、应急处置的原则、程序及类别及处置基本方案

14、各单位、部门和个人在供水突发事件处置中应执行“科学预警、紧急处置、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工作原则:

①科学预警:包括“群策群防”和“科学预测”,充分发挥全体市民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把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责任落实到各相关职能部门、个人。各相关职能部门(个人)应定期收集、分析供水和社会综合信息,建立灵敏的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及时预防和化解,争取把供水突发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②紧急处置:按照就地就近、及时处置的要求,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接到突发事件信息时,有义务在第一时间报告相关主管部门,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不得延误。责任部门按应急预案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按规定上报。

③统一指挥:对发生各类突发事件,由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处置,各职能部门、单位的专业小组按照职能范围负责处置突发事件,各相关部门和个人应积极协调配合。

④分级负责:在突发事件中,各部门、单位和个人按规定及时报告和行动,听从指挥,对分工负责的工作不得推诿回避。

15、特殊处置程序

①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一旦获悉供水突发事件警报,应立即向110指挥中心或供水企业报告,由110指挥中心或供水企业上报领导小组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联系电话:*自来水厂*。第二水厂:*

②应急处置预案启动后,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各专业应急小组和相关部门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扩大(散),各有关部门、单位应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把影响降到最小。

③突发事件处置程序可简单概括为“定性质、早报告、快处置、保安全”。

16、突发事件类别

①供水水源、长江水源遭到严重污染,河道出现大面积的油料污染、化学污染、原水理化指标严重超标。

②城区供水主管道突然爆裂,造成全城停水48小时以上,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市民生活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

③重大自然灾害,造成供水专线停电、水厂停水全城无供水48小时以上,严重影响市民生活、机关事业单位工作,造成社会不安定的。

④取水车间、制水车间遭人为破坏、投毒,造成全城停水。

⑤液氯在储存、使用时严重泄漏并危及到周围市民和职工人身安全的。

17、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基本方案

㈠水源遭到严重污染,河道出现大面积的油料污染、源水理化指标严重超标

①由区环保局、区卫生防疫站对污染水源进行取样化验定性。

②区*局所对污染源进行调查取证。

③区广电局对居民群众进行严禁使用污染和防止污染扩大的宣传。

④领导小组下令供水企业关闭源水、供水管线,自来水厂停止向城镇供水。

⑤区卫生局、环保局负责提出污染水处置的方案,自来水厂负责对各自分管的管线、制水设备的消毒、清洗工作。

㈡重大自然灾害

因雷击、洪水、地震等造成外部供电系统发生问题,由区供电公司组织力量抢修(救),供水企业内部供电设施由区自来水厂负责抢修,区供电公司派员协助抢修;源水水质由区卫生防疫站、环保局取水化验,领导小组根据备用水源化验结论下达启用备用水源的命令,区自来水厂负责实施,待自然灾害解除后自动恢复。

㈢供水总干管爆裂

由区自来水厂组织力量抢修,区广电局负责进行安民告示。

㈣制水车间遭人为破坏

区自来水厂负责抢险,供电公司协助,广电局进行宣传告示,*局进行现场维护、调查取证和破案,卫生防疫站、环保局负责水样化验、定性等工作。

四水源污染预案

18、发现水源水被污染,特别是破坏性或突发性意外污染时,各水厂取水口立即停止取水,制水车间的反应池、沉淀池、滤池必须泄水放空,并及时上报上级领导。

19、接到水源污染报告,应立即指挥、部署和检查各成员单位的落实工作,水源污染可从消除污染源方面整理,遇到破坏性或突发意外污染时,应认真肃清污染,尽快恢复供水系统正常供水,以保障城市供水。

20、区自来水厂中心化验室应及时派人对污染源采样分析,尽快拿出结果,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11篇

一、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应急预案

1、“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钟校长

副组长:宋书记、苗校长

组员:教导处、德育处、后勤主任及学年组长

2、召开防震减灾专题会议,由后勤部门制定“防震减灾工作应急预案”,并及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精神。

3、成立学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德育处负责主抓这项工作。结合学校实际,进行防震减灾疏散演习与宣传教育工作。

二、“防震减灾”主题教育活动内容:

1、大力宣传

2010年5月11日早晨,学校门前的电子屏幕上就打出了“加强防震减灾知识,提高抗震救灾能力!”、“加强防震减灾,关注生命安全”等宣传标语。在学生、家长、教职工中进行大力宣传,增强人们的重视。

2、班级召开“防震减灾”主题班会

2010年5月12日7:45分,全校利用早自习时间组织召开了专题的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普及学生防震知识,切实提高应急避险能力。为做好此项工作,德育处还给班主任印发防震减灾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宣传。

3、在全校进行“防震减灾”专题讲座

2010年5月12日9:30分,德育处利用广播对全体师生进行了专题讲座,提高广大教职工、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内容如下:

一是: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十二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在楼房里,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源,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余震。

二是: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里人多,如遇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三是:远离危险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四是: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这次讲座不仅让师生们了解了地震的成因及过程,更受到学生的欢迎,较好地宣传了防灾自救知识。同时,师生们也知道了发生地震等紧急情况如何去应对。

4、开展全校性应急疏散演练

由后勤、教导处、德育处联手根据学校教学楼结构和班级分布特点,制定相应的防震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师生学习。认真落实责任分工,当堂任课教师为各班的主要具体疏散责任人。按照办公室位置每一楼层每一个楼梯都有一位教师负责安全疏导。当听到防震预报紧急疏散铃声后,各班主任、当堂任课教师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快做到:拔掉电源,组织学生有顺序地跑到室外的空地上,并且远离电线。

在学校领导安排下,全校用了5分钟的时间到达指定安全地点,在本次活动中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了一把防震避险,加强了这方面的安全自护自救能力。

5、学生编出“防震减灾”顺口溜

第12篇

关键词 地震 药事应急 管理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山崩地裂,江河鸣咽,四川汶川发生理氏8.0级特大地震,中国科技城绵阳也有强烈的破坏性地震,作为灾区的门户医院,顷刻间大量危重地震伤病人涌入,需要接受紧急的手术和药物治疗。抢救药品是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的物资基础,药剂科的首要任务是保障抢救药品的供应。现将我院抗击“5.12”特大地震灾害药事应急管理总结于后,供同仁们参考。

1 人员的组织

地震发生不到3分钟,我院便收治了第一例地震伤病人。时间就是生命,必须马上将药学人员集中起来,迅速开展药学救治,但是通信、电力完全中断,门诊广场内又有大量的疏散病人和群众,这时只好用一块纸板标明药剂科的临时集合点,希望药剂科的职工按照《药剂科突发事件药事应急预案》的要求向指定地点集中。

2 启动突发事故应急响应

地震发生后,药剂科立即启动突发事件紧急预案,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分工合作”的原则,所有工作由科主任统一领导和协调,并迅速成立抢救药品发放组、麻醉性镇痛药品管理组、药品搬运组、药品采购组及临床药学服务组,实行专人负责,各施其职,相互配合。

2.1 抢救药品的准备 地震发生后不到5分钟,常备的院前急救药箱就搬运到指定地点,建立起第一个抢救药品发放点;在15分钟内就将门诊药房现有的,以止血、止痛、抗惑染、扩容、破伤风抗毒素为主的急救药品搬运到指定位置,建立起第二个抢救药品发放点,由抢救药品发放组具体负责药品管理和发放。同时,在余震随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下,紧急将住院药房和库房的抢救药品转运到两个抢救药品发放点,保证抢救药品的不间断供应。

2.2 特殊药品的准备 由于地震伤病人以砸伤和挤压伤最常见,很多病人伴有剧烈疼痛,所以需要使用较大量的麻醉性镇痛药。麻醉性镇痛药属于国家强制管制的药品,必须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管理,为了保证保证紧急情况下,品使用安全、有效、帐物相符,我们特组建了麻醉性镇痛药品管理组,专人负责,双人发放,使用登记。

2.3 药品应急采购 绵阳是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之一,我院是绵阳的门户医院,救治形势十分严峻,院内储备药品毕竟有限,不能满足地震伤病人的需求,必须应急采购。科主任立即安排药品供应组和临床药学服务组,根据地震伤的用药特点,迅速拟定应急采购计划,但是通信电力尚未恢复,无法同配送公司联系。时间就是生命,挽救患者生命的药品不能缺、不能断,决定让库房工作人员驾驶摩托车到配送公司联系,千方百计保证后续药品供应渠道畅通。

2.4 把好药品质量关 药品质量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才能保证疗效。在特大地震发生后,医院收到了社会各界的捐赠药品330多个品规,必须对所有药品按入库要求一一验收,以保证药品质量。

2.5 临床药学也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重要内容 临床药师首先根据地震灾害伤的性质和特点,协助拟定应急药品采购计划,保证采购的药品准确有效;其次就是参与病人的抢救和治疗,同医生一道拟定应急给药方案,特别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通过临床药师的参与,药物的使用规范,治疗效果良好,避免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3 总结

为了有效控制突发事件给人民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损害,一旦发生必须迅速、正确的应对,所以我们认为医疗机构药剂科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药事应急预案。

3.1 建立应急管理组织 成立科主任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药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日常演练。明确在紧急情况下,科主任因故不再,副主任立即递补为药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指挥和协调应急工作。

3.2 建立应急联络反应体系 将科内药学人员的联系方式制成小卡片,人手一卡。药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成员随时处于待命状态,接到指令15分钟内赶赴现场;重特大突发事件导致通信中断,这时灾情就是命令,所有药学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赶到指定地点。

3.3 按照日常使用与应急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编制有代表性的《医院突发事件急救药品目录》,如按地震等自然灾害、群体性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分别编制。根据日常使用情况,储备一定量,我们认为50~100人次3日量即可。

3.4 保持药品采购渠道畅通 药品供应室应多渠道获取药品信息,详细留存《医院突发事件急救药品目录》所列药品的主供应商、被选供应商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