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

时间:2022-07-30 14:04: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外文学比较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

第1篇

英文名称: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1-6368

国内刊号:11-1068/I

邮发代号:82-325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7

期刊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2篇

关键词:英文 文学翻译 言内意义 信息差的弥补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136

一些西方国家文化现状与思想内涵主要是通过英文文学来体现的,西方思想文化不同于我国,其文化有着自身的民族特点和内涵,因此要想了解西方的文化,必须从真正意义上对英语文学有正确的认识。言内意义是词语成分之间、句子成分之间和篇章之间的关系所反映的意义。言内意义是指在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类意义,它是英语文学翻译中的难点也是重点,其涉及到语言翻译中的语音、语法、句子、词汇等多项语言方面的内容,在英语文学翻译中,需要对言内意义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处理,从而使从英文中翻译过来的文章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源语的主题,有效地降低二者之间的信息差别。为了加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必须对英语文学进行翻译,这是二者进行沟通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使读者对同一作品能够有正确的、真实的、相近的理解与感受。每个读者或翻译者的文化素养不同,其在在翻译过程中,不可能对同一作品有着相同的理解或描述,但是其应当在对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与鉴赏能力的基础上,对英文作品进行准确的翻译。

1 英文翻译中言内意义的内涵

1.1 英文翻译的言内意义的定义

以社会符号学的意义观,为划分标准对意义进行分类,可将其分为指称意义、言内意义、语用意义三种。其中在英语的文学翻译中言内意义被看作是翻译的重点,其涉及到语言翻译中的语音、语法、句子、词汇等方面。在对英文作品进行翻译时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不仅要最大限度地保持译文与原文的相同或相近,还要最大可能地使英文作品的文化背景、民族特色、意境等方面用最贴近地语言表现出来,这就对翻译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翻译者将言内意义达到最高标准,尽量缩小语言的信息差别,从而增加了人们对英语文学的阅读兴趣。

1.2 英文作品翻译的原则及意义

在对英文作品进行翻译时不仅仅单纯要求翻译的准确性、广泛性和通俗性,更要求翻译的英文作品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具有艺术性和逻辑性。在对英文作品进行翻译的着重点和难点就在于是否能够翻译出最地道的语言,例如对电影《盗梦空间》中一些翻译进行分析:

I can't stay with her anymore because she doesn't exist. I wish. I wish more than anything. But I can't imagine you with all your complexity, all you perfection, all your imperfection. Look at you. You are just a shade of my real wife. You're the best I can do ;but I'm sorry, you are just not good enough.

“她不是真实存在的,我不能和她呆在一起。我也想,我比什么都想,但我想象不出你复杂的情绪、你的种种完美和不完美。看看吧,你只是我妻子的一个影子。你只是我竭尽全力创造出来的而已,但是很遗憾,你远远比不上真实的她。”这样的翻译十分文雅,也能够很好地表现出电影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所采用的语言也简明通俗。

1.2.1 英文翻译的归化原则

在对英文作品进行翻译时,使用翻译归化的策略往往能够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但当前随着国外文化的渗入,异化策略的使用较归化更为明显,但并不是说翻译归化就不重要,特别是在句子结构的翻译上,还是应该保持句子的原始结构不能变,否则翻译出来的句子不可能让读者喜欢。翻译的实质就是充当中外文化交流的中介,只有翻译出地道的语言才会受到广大读者的喜欢。例如,在《盗梦空间》中有这样一句话No space to think in that broom cupboard. 如果从直译的方式就是在那个放扫帚的壁橱里根本没有空间思考,这样的句子会对观众造成理解障碍,让人简直就是不知所云。从英文翻译的归化策略进行翻译,翻译成在那个耗子洞里没有办法思考,就能让观众更容易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影语言的表现力。在台词:Hmm, Arthur, you still working with that stick in the mud ? 其中stick in the mud可以直译为“没有进取心的人”,如果使用翻译归化策略就可以译为观众都容易接受的“混小子”,就使得电影跟观众的亲和度增加了,更适应于中国观众。同时在对电影《盗梦空间》进行翻译时也引用了很多中国元素进去,例如:I tried not to come, but there’s nothing quite like it.我不想来的,但别的东西都不给力。因此,正确使用归化翻译策略的优点就在于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更具有亲和感。

1.2.2 英文翻译的异化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进程的加快,英文翻译的异化策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盗梦空间》是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一部美国好莱坞电影,其中体现很多政治、宗教及伦理方面的内容,而这些方面都是很多中国观众所不了解的,因此政治、宗教因素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雷区。如果在对英文字幕进行翻译时不能够充分考虑到这些,就会严重影响到对英文作品的兴趣。

2 英语文学翻译中言内意义的处理

2.1 英语文学翻译中的语音方面

英语和汉语语言的不同其语音方面也存在的很大的差异,将二者进行比较,其具体结果见表2.1

表2.1英语与汉语语音方面的比较

[[不同点\&汉语\&英语\&音节\&单音节,故汉语中存在很多多音字\&多音节,故英语中存在的同音字少\&平仄\&汉语格律诗在平仄上有严格的韵律和节奏\&英语没有严格的韵律和节奏\&声调和语调\&汉语是声调语言,特别是在汉语古诗中讲究形式固定,强调平仄、对仗、押韵\&英语是语调语言,韵脚和节奏构成韵律\&]]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博大精深的汉语诗歌中的音韵、节奏等语言特色,要想在翻译的过程中体现在译文中,基本上是很难实现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中国古诗歌文化的美学损失,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言内意义的缺失,有时言内意义上的缺失也会产生信息差。因此在对中国古代诗歌进行翻译时,必须正确处理语音层面的言内意义,作为翻译者不能够机械地翻译原文,必须能够掌握并应用各种翻译技巧。例如使用目的语的语音形式,淡化原文的语音形式,在翻译“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时,可以翻译成In the steep cold waves are swiftly sweeping by;On the vast earth warm winds gradually growing high.充分体现了言内意义,真正做到了在语音方面给翻译的文章注入新的活力。

2.2 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句式方面

在中国的文学观念中向来将“语言文采”视为文学的生命,因此在对英文作品进行翻译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中国人的文学审美习惯。中国自古至今一直有使用四个字成语的习惯,且成语的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在对中国文学作品进行英文翻译还是对英文作品进行中文翻译都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例如,在对影片《盗梦空间》进行翻译时,使用了大量了中国观众所喜好的四字格结构。在中国人的文学观念中,四字格结构在语言表达上除了言简意赅、生动有力外,还能够充分满足语音上的和谐。例如影片中的台词:Well, he was a very inspiring figure. I’m sorry for your loss. May he rest in peace, huh? 他的一生鼓舞人心,节哀顺变,愿他安息。So do you want to take a leap of faith…or become an old man,filled with regret,waiting to die alone ?那你究竟是想放手一搏呢?还是迟暮之时,满心悔恨,孤独等死?四字格结构使整部影片在语言上更富有感染力,极大地满足了中国观众的审美情趣和阅读的习惯,从而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2.3 英语文学翻译中的词汇方面

双关语是指有的词有一词多义的现象,它包括语义双关(词的多义)和谐音双关(同音、音似及近音词)。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双关语,但是英语和汉语有着语言自身语音形式的不同,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很难实现都词汇语义的一致对应,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给翻译者带来了更高的、更有难度的翻译要求。例如,在对红楼梦中第十六回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哪里照管得这些事!见识又浅,口嘴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个棒槌,我就认着针了。将其翻译为I am incapable of running things. I am too ignorant blunt and tactless, always getting hold of the wrong end of the stick.其中有一个词“万艳同杯”被翻译成:“Ten Thousand Beauties in One Cup Lachrymal Rerun.”其中“杯”与“悲”是同音字,就是谐音的双管词。向这样的词语在英文翻译中是无法体现出来的,如果采取直译的翻译方式,就会造成言内意义的丧失,译文不可能准确地符合原文的意思。 因此,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读者从直译的译文中不能够了解到其中蕴含的真实意境,只有通过对照注解才能够了解到文章所有表达的真实主题。

2.4 英语文学翻译中书写方面

汉语和英语的语系不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在书写上汉字大部分为象形文字,而英语的书写是由26个英文字母组成的,可以说单凭这点来判断二者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汉字在书写上讲究字方、对称、美观、象形、指事、会意,汉字有着其他语言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一般把汉字的结构关系分为三大类: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内外关系。英语采用的是将26个字母进行组合的拼音文字,便于进行模拟自然声音。汉字的象形书给人在视觉上一美感,同时中国的书法艺术自古至今在世界上都是闻名的,这种美感要想通过翻译来得以体现,基本是不可能的。拆字是汉语特有的文字游戏,也是很常用的修辞方法,在翻译成英语时就很难翻译出来。例如,在《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话: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化柳质,一载赴黄粱。将其翻译为Paired with a brute like the wolf in the old fable, Who on his saviour turned when he was able, To cruelty not used, your gentle heart Shal, in a twelvemonth only, break apart.从译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译文完全不能体现出原文所隐含的意义,只有通过注解才能够帮助读者对原文的理解,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体会原文所要表达的真正的信息内涵。

3 结语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进程的逐步加快,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涌入中国,同时大量的中国文学作品也走向了世界,因此在对中英文作品之间的翻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应当充分考虑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熟悉原语和目的语文化,如何迎合读者的口味,理想的翻译是将原语的信息完全传递到译文中,使译文的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或相似的感受。本文通过对英文文学翻译中言内意义的内涵及处理方式进行探析,以期为我国的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简论文学翻译中的跨文化意义[J].青年文学家,2011,(6).

[2]张清华.英语文学翻译中的美学价值与艺术特性[J].芒种,2012,(8).

[3]郭来福.论文学翻译的艺术性与科学性[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

[4]魏莹.英语文学翻译中如何正确处理文化差异[J].海外英语,2013,(1).

[5]许丽芹,胡爱国.英语文学翻译中言内意义的处理和信息差的弥补[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

第3篇

    一、“饱含着东方人的智慧卓见”

    学者王元化也被推重为“时代的思者”①。虽然作为学者或思想者,王元化都难以完全纳入“比较文学”论域,后者却可能是感触前者独特风貌的一个有效视角,而前者也可能为后者提示“中国气派”的启示。就王元化学术方面而言,一位前辈文艺学者将之梳理概括为八个方面后写道:“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了不少学术大师,如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鲁迅、、郭沫若等”。而及至21世纪,“王元化作为一代学术大师的意义和价值,似乎还不曾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揭示”②。在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比较文学”学科领域中,着名法国文学研究者钱林森《缅怀远去的智者———王元化先生与〈跨文化对话〉二三事》中写道:“国际双语论丛《跨文化对话》自1998年创刊至今,已迈过10年历程了。……不久前离世的王元化先生,他为《跨文化对话》留下的思考和文字,更值得我们珍惜、怀念”③。王元化被推重为“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开拓者的代表作是1979年出版的《文心雕龙创作论》。该书在全国首届(1979~1989)比较文学图书评奖活动中获“荣誉奖”④。学者赵毅衡当年评论:“一九七九年或许是我国比较文学研究进入‘自觉期’的一年:钱钟书《旧文四篇》、《管锥篇》前四卷、杨绛《春泥集》、范存忠《英国文学语言论文集》、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这些解放后出版物中中西比较文学内容最集中的书籍,都出现于一九七九年。”①季羡林先生在更早的1981年写道:“应该把中国文艺理论同欧洲的文艺理论比较一下,进行深入的探讨,一定能把中国文艺理论的许多术语用明确的科学语言表达出来。做到这一点真是功德无量。

    你在这方面着了先鞭。”②王元化另一部代表作《思辨随笔》于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国家图书奖。着名翻译家萧乾先生在《〈思辨随笔〉不可不读》中写道:“这里论述的真是从中至外,从古至今:从孔子、刘勰到鲁迅、,从莎士比亚到普希金,没有冗长引句,更不见老生常谈,全是作者的思绪和心得。他对莎剧有些评论如译出来传到国外,估计必会赢得西方莎学家们的赞赏,因为其中饱含着东方人的智慧卓见。”③如果说萧乾评语中对“东方人智慧”的强调在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界是先着一鞭,那么其所思所见与王元化本人同时期关于中西文化比较的主导思想之强调是不谋而合:研究中国文化,不可避免地需要以西学作为比较的参照系,但又不可以西学为主体,用中国文化去比附。恕我再一次借用正在受人指摘的余英时的直率说法:“今天的文化危机特别表现在知识分子的浮躁心理上,仰慕西方而不知西方文化的底蕴,憎恨传统文化又不知传统文化为何物。”④并非偶然的是,十年后日本学者将《思辨随笔》作为《王元化着作集》之一而完整译介⑤。《思辨随笔》于2004年增补修订为《思辨录》⑥。有的高校教师开始将之作为“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入学时必读的教科书”⑦。最近一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年轻学者在《王元化〈思辨录〉的方法论意义》专题论文中提出:“《思辨录》体大思精虑全、圆融中外古今,对其展开全面研究是一门大学问。”⑧笔者初步考察统计,《思辨录》全书出现的外国作家与文学人物姓名不下三百之数。如果以外国文学作为“比较文学”参照系,则该书内涵之丰富也可见一斑。

    王元化学术中的“比较文学”因素还可追溯到其历年乃至早期着述中。例如文艺评论集《向着真实》初版于1952年,其中所及的外国文学家不仅有契诃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罗曼?罗兰、果戈理、卓别林,还包括法国作家左拉、美国作家考德威尔、捷克作家伏契克,以及委内瑞拉诗人等。该书再版后记回顾道:“我写下了对自己所喜爱的某些作家的一些感受。其中有些看法现在虽然已有所变化,但对于这些引导我认识生活和怎样对待文学事业的先驱,我始终怀着青年时代的崇敬心情。今天重读这些文字,我的心中仍激起当年的感情波澜。”⑨一位年长学者回忆八十年代末读到《向着真实》与《文心雕龙创作论》二书时的心情:“那时,我在一些前辈鼓励下,正起步于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并开始招收比较文学方向的研究生。相遇王先生这两部着作,对我而言,真是不期而遇的‘机缘’。《向着真实》这部处处充满真知灼见的评论文集中,最引起我注意和兴趣、且对我产生影响的,是他评论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两篇文章,先生对罗兰作品认识独到,见解高远,我不仅在自己的论作中加以征引,也在对研究生授课中多次介绍过。”①王元化青年时代最初论文是1939年发表的《鲁迅与尼采》。他晚年自述该文“受到了由日文转译过来的苏联文艺理论影响”,其中有“机械论的痕迹”②。然而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想史叙事中,迄今它依然不失为“三十年代关于鲁迅的最有分量的论文之一”③。《鲁迅与尼采》的标题与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通常模式相契。该文作为王元化最初发表而产生影响的论文,意味着其学术生涯中的某种潜在基质。如果说这种基质与后来引进的“比较文学”研究视阈和方法不谋而合,那么王元化自1939年迄至去世的2008年,在近七十年中先后出版的四十余种着述中,都可能包含“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独特因素和资源。

    二、“比较文学方法”与“综合研究法”

    原初意义上的“比较文学”基于两个要素:一为文学对象,二为外文研译。前者是比较文学的特定对象,后者是赖以成立的前提。就此而言,王元化学术至少包含若干原初意义的“比较文学”因素。例如他的莎士比亚研究包括对西方莎剧论文的译介。他的《文心雕龙》研究,前期成果之一是对西方“文学风格”代表性论文的译介,后者成书为《文学风格论》④。此外,王元化还与父亲王维周教授合译过《革命亲历记》⑤。然而在中国语境中,比较文学研究通常也以中译本为对象。即便在这一场合,研究者是否自觉意识到外文原文与中文译文之间可能存在意味差异乃至歧义,这无疑会影响到他所作判断和所下结论是否中肯合理。这种差异乃至歧义尤其表现在一些专门术语上。因此,至少就中外文艺理论的比较研究而言,对中外术语意味之差异的清醒认识,以及基于这种认识的追溯考辨斟酌等,理应是研究者的必要条件和基本素质。王元化学术中的“比较文学”因素也蕴含于他对汉译西方着作的研读和阐释中。这方面他所提供的启示之一是,对于西方着作中的一些关键性理论术语,必须结合外文语源和语境而尽可能充分辨析、追溯和考量。例如他的《读黑格尔》中多处研讨了黑格尔术语的中译问题。诸如:“情志”、“情致”、“”三者相对于黑格尔原着中古希腊词“”何者更为恰当;“知性”较之于旧译“悟性”或“理解力”为什么更能妥切传达德文原着“Verstand”之旨;“总念”、“概念”之于德文“Begriff”的孰所优劣;中国古典美学“气韵生动”、“生气灌注”与黑格尔美学“beseelt”的汉译关系;被英译为“sense”(感觉)的德文“sinn”是否可以译为“艺术敏感”;为什么应该用“宁静”来替代中文旧译的“静穆”,等等⑥。这里我们以《读黑格尔》用“情志”翻译“”的一例观之。

    后者在黑格尔德文原着中就是一个源于古希腊的外来词,并且黑格尔本人认为它在德文中很难找到确切译词。而据《读黑格尔》对“”词的考察:它在英文中译作“Pathos”(意为悲哀,哀愁,动情力,悲怆性等),在拉丁语中译作“Qual”(意指本原的痛苦),在恩格斯着作中被解释为“苦闷”,在中文旧译中转成“情致绵绵”。这些译词相互歧异,究竟如何汉译为恰?王元化考辨的结论是:“”这个词不仅涉及情感方面,也潜在“志”的意蕴,它指谓的是一种“合理的情绪方面的力量”;中文旧译“情致绵绵”未能传达该词的“志”意,英译“Pathos”(悲怆情感)也遗漏了该词的伦理意味①。这个例子至少表明,王元化对黑格尔术语的把握是经过多方考究和反复斟酌的。一方面,其结合黑格尔理论体系背景而辨析的方法是超出了一般语言翻译家的关注所及;另一方面,其对该词语源的尽可能追根溯源,亦足为重思想而轻学术的年轻后辈有所借鉴。就外来的“比较文学”方法而言,通常认为主要有“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两种。而这两种方法在王元化着述中多处可见。这里仅就平行研究方面管窥一斑:在我读过的剧作中,我把具有这种特点的剧本称作是“散文性戏剧”,将它与“传奇性戏剧”相区别。……我对散文性戏剧和传奇性戏剧所作的比较说明,在我过去所写的文字中曾留下了痕迹。②王元化以“散文性戏剧”与“传奇性戏剧”来概括契诃夫与莎士比亚作品的不同特点,这显然可纳入“平行比较”。据考察,我国建国初戏剧界关于戏剧结构的分类,有开放式、闭锁式、人物展览式的三类型说;至上世纪80年代有纯戏剧式、史诗式、散文式、诗式、电影式的五类型说,其中将莎士比亚戏剧作为史诗式结构的典型,契诃夫戏剧作为散文式结构的典型;同期又有论者以“非戏剧化倾向”来指谓契诃夫戏剧的特征。由此回瞻,王元化五十年代对契诃夫戏剧与莎士比亚戏剧之异同的概括至少可谓先着一鞭③。比较文学界通常所谓“平行研究”主要限于将A与B两个不同国别的文学对象加以比较(例如阿Q与唐?吉诃德之比较)。

    这一方法无疑来自国外。相对于此,王元化的方法另有其独特之处:即比较的对象常常不限于A与B,而是A、B、C乃至更多。例如在被评赞为中国比较文学“开拓”之着的《文心雕龙创作论》中,比较所及的外国文论包括马克思、黑格尔、歌德、威克纳格、契诃夫、别林斯基等;其所涉国别则包括德国、英国、法国与俄罗斯等。这种比较显然超出了通常以两个国别文学为对象的“平行比较”模式。这种不拘常套的“平行研究”在王元化着述中多处可见,下面是另一例:《雷雨》充满浓重的传奇色彩,《北京人》只是生活的散文:平凡、朴素,好比一幅水墨画,……我不想判断传奇的悲剧好,还是散文的悲剧好。莎士比亚式的悲剧我喜欢,契诃夫式的悲剧我也喜欢。不过,传奇的悲剧容易渲染过分,以致往往有失真之弊。雨果的《钟楼怪人》是伟大的作品,可是我个人的口味更喜欢史坦培克在《人鼠之间》中所写的莱尼。这是一个力大、粗鲁、丑陋的壮汉,在粗糙的灵魂中同样充满了人性和柔情。他更平凡,也更使我觉得亲切。以上这些就是我当时的看法,其中许多观点,我至今未变。但是任何一种正确观点,如果固执地推到极端,作为审美标准的极致,就会产生片面化,从而使自己的眼界狭窄起来。……前人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话,确实是有道理的。④其中比较所及对象除了莎士比亚与契诃夫外,还包括的《雷雨》、《北京人》,雨果的《钟楼怪人》、史坦培克的《人鼠之间》。英文中,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与三个以上对象之间的比较,在语言表述上需要分别使用不同的介词,即“between”与“among”。其差异表述如下:(1)totelldeferencebetweenAandB.(比较A与B两个对象的差异)toshowsimilaritybetweenAandB.(比较A与B两个对象的相通)(2)totelldeferenceamongA,B,C.(比较A、B、C三个对象的差异)toshowsimilarityamongA,B,C.(比较A、B、C三个的对象相通)如果将上述两种比较分别称为“between型”与“am

第4篇

" [论文关键词]新课改 语言学习 文化教学文化融入

[论文摘要]新课改理念下的文化教学指通过文化融入、文化体验、文化反思,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养成尊重、平等、开放的跨文化观念,切实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思维与交流工具,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素养之一。而语言学习中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则贯穿语言学习的全过程,它不仅是语言习得的重要体现,也能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新《英语课程标准》更是凸显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力图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从而使他们能利用这些语言技能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大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养成尊重、平等、开放的跨文化观念,提高他们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然而在英语教学实际中,很多教师极为关注学生词汇,语法等的学习,而忽略了对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在英语教学中开展文化教学:

一、结合富有文化内涵的模块话题融入文化意识的培养

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必须以含有丰富信息的话题为载体。所以我们必须紧密结合教材,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有用素材来融入文化教学。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外研版的《新标准英语》就以模块为单位,不仅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取了较为新颖务实的题材,体现了浓郁的时代气息,更重要的是,每个模块的题材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为我们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开展文化教学提供了契机,使文化教学具有极强的操作性。以外研版《必修教材一》为例,Module1选取的题材为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包含了美国学生介绍自己学校的文章,教师可以对这些素材加以利用,从而激发学生贴近语言、学习语言并使用语言进行文化交流的兴趣。而外研版《必修教材四》 Module 3则选取了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这一话题, 介绍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如何使用不同的身势语言相互问候,如何与不同国家的人们礼貌、有好地交流。这一题材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从而使学生能热爱本国文化,尊重他国习俗养成无偏见的跨文化观念。

二、聚焦Cultural Corner,开展多种活动,体验文化交流

文化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体验的过程,而不是教师讲授的过程。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知识、理解文化的差异,但学生必须通过自身的发现、理解、体验才能真正有所得。

《新标准英语》的每个模块中,均设置了cultural corner作为辅助阅读材料,这一部分深化和拓展了本单元的话题,突出体现了中外文化的比较和交流,可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是我们开展文化教学的极好载体。例如,在《必修教材一》中,Module 1的Cultural Corner 通过美国学生的来信,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中美两国的中学教育系统的异同。《必修教材二》 Module 6的Cultural Corner则通过阅读文章Steven Spielberg-Film Director,让学生了解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及其主要电影作品,旨在让学生大致了解并比较我国和西方国家在影视方面的主要情况、特点和风格,并学会通过影视作品学习语言,了解文化。教师可以聚焦这些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自主参与其中,体验文化交流的魅力。例如:教师可通过互联网或已构建的友好学校平台,根据学生实际要求学生写回信或发出电子邮件,可要求学生制作学校宣传册,电影海报,可要求学生进行深入调查并作出报告等。教师还可将“设问权”还给学生,即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并通过课堂讨论、课后利用各种资源,在分享、交际中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在这些环节中亲身体验,思考并实践文化交流,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意识与交流能力。

三、开展文化反思,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文化教学有着自身的特质,完整的文化教学离不开文化反思。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也应循序渐进,分层推进。在学生习得文化知识、产生了文化意识、体验了文化交流之后,我们还要组织学生开展文化反思,以切实提升他们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在具体教学实际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分析中西方不同的教育体制、不同的师生关系、不同的交际礼仪。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帮助学生积极进行文化反思,交流自己的感受。鲁子问教授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我们不是要把所有内容教给学生,而是要有全面的文化意识,不能把西方文化都当作值得学习的内容进行教学,而要有客观、宽达的文化教学态度。”因此,我们的文化教学目标不是培养学生崇洋媚外,不能把西方文化全都当作值得学习的内容,当然也不能让学生夜郎自大、固步自封。我们应该做到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尊重、认同和宽容异族文化,培养对本族文化的情感。学生应当在教师的引领下敏锐察觉中外文化的差异,进而理解、比较、参照、摄取、舍弃,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习得的语言进行跨文化传播与交流。

总之,新课程改革呼唤新思路、新理念,并在其中凸显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这毋庸置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教师必须充分领会新课改的理念,并体会教材中所蕴含的意图及其中所贯彻的课标原则与精神,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合理地使用教材。其次,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并利用各种媒介,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提升自己的跨文化理解与交流意识。同时,教师还应当仔细地分析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设计并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通过文化融入、文化体验、文化反思,切实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第5篇

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在20世纪经历了断裂、复苏和繁荣。1985年10月29日至11月2日中国比较文学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在深圳大学召开,成为中国比较文学复苏的标志。1989年5月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在重庆四川外语学院①正式成立。在中国比较文学成立大会上,关于比较文学的定义(尤其是对象与范围),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不少人认为用“国家”这个政治概念来划定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是不妥当的,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更是如此。所以,有人就提出建立两个比较研究体系:国内比较研究体系———包括汉民族文学和其他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体系———中国文学与世界各国文学的比较研究。当然也有人不同意这种意见,强调比较文学是两种不同体系的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而不包括同一种体系内部的文学的比较研究。但与会者一致认为,比较文学是一个开放性结构,可以先展开研究再逐步形成学科的体系。四川少数民族文学教学与研究者积极关注、参与了比较文学概念界定等问题的讨论、研究。认为西方界定比较文学的主要指标(规定)“跨国别”实含有跨民族之意,因为西方绝大多数国家是单一民族,国家即民族,民族即国家。他们认为比较文学必须是不同体系的文学之间的比较,同一体系的不同作家作品的比较只能叫文学比较而不能叫比较文学,但他们也未明确表明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就不属于比较文学范畴。正是基于此,我们赞同并主张:在多民族国家,在自成体系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应纳入比较文学的范畴。赞成在进行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时应该包括(或可构建)两个研究体系:中国(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学与外国文学的比较研究;汉族文学与自成体系的少数民族文学之间以及自成体系的各少数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文学性”是比较文学最本质的规定性。正如韦勒克所说:“就方法论而言,文学研究如不决心将文学作为有别于人类其他活动及产物的学科来研究,就不可能有什么进展。为此,我们必须正视‘文学性’这个问题,它是美学的中心问题,是文学艺术的本质。”[1]133

换言之,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文学性”这个核心,这是因为,文学性是文学艺术作品得以存在的本质性的内在规定性,文学性更是比较文学有别于比较文化、比较哲学、比较教育学等学科的最根本的特质,文学性还是比较文学在当今文化研究浪潮此起彼伏的多元文化语境中能够坚守自己的阵地,既不至于被文化研究所淹没,还能利用文化研究的长处来推动比较文学研究,进而摆脱比较文学被比较文化淹没的危机。“跨越性”是比较文学的根本属性和区别性特征。跨越性是比较文学之所以能安身立命之根本所在。没有跨越性,比较文学也就无从存在了。这在目前国外和国内比较文学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具体到“跨什么、跨多少、怎样跨”上却还存在着分歧。在比较文学研究实践中究竟应该跨国界、跨民族、跨语言,还是跨学科、跨文化、跨文明,或者是要几者兼跨,国内外学者至今还有不同看法。刘象愚在《关于比较文学学科基本理论的再思考》中就指出:“比较文学不一定要跨国界、跨学科、跨文化”,“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民族和语言界限的文学研究”[2]。我们主张在比较文学视阈下从事民族文学研究,是因为在当今全球化、多元文化时代,不应满足于就某一民族的文学来认识文学,而比较文学的视阈则可以从思想观念和方法论上来革新和促进我们过去的民族文学研究。过去的民族文学研究则多在某一民族的范围内进行和展开,而我们在比较文学视阈下从事的民族文学研究则是在不同民族文学之间进行的文学研究。由于民族和国家这两个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有交叉,在特定的时空下某一国家可能包括有多个民族,从而导致国别文学与民族文学呈现为既区别又联系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国别文学等于民族文学,二是国别文学大于民族文学,三是国别文学小于民族文学。进而言之,当国别文学等于民族文学之时,比较文学就是在民族文学之间进行的;当国别文学大于民族文学之时,比较文学就是在国别文学之内进行的;当国别文学小于民族文学之时,比较文学则是在“跨国界”的范围内进行的了。所以我们赞同陈惇在《跨越性、可比性、文学性———论比较文学研究对象》中所指出的,“如果从研究实践来讲,只要跨越其中的某一界限,就进入了比较研究的领域,不可能要求每一个课题每一项研究都同时跨越这四种界限。”[3]虽然有人认为这样可能失之于过于宽泛,但我们认为这是非常有利于比较文学研究实践的,尤其是我们可以在这样的比较文学视阈下从事民族文学比较研究。正是在文学性、跨越性、自成体系性等方面民族文学与比较文学有了必然的联姻。而且这样的学理认识和研究实践,在四川民族文学与比较文学学界有不少专家学者作出过深入地探讨和卓有成效的研究。

在具体研究实践中,四川比较文学界、民族文学界不少学者坚持在比较文学视阈下对民族作家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他们或宏观、或中观、或微观,均以文本细读、个案研究为基础、为根本、为特色,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比较文学的理论、原则、方法来烛照和透析少数民族作家作品。运用比较文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民族文学研究,徐其超、罗布江村主编的《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4]就是众多研究成果中的翘楚之作。《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规模鸿巨,全书贯穿以跨文化为视角的比较文学的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第一章“绪论”阐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的五大特征:第一大特征是“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的关系,揭示民族文学与当代全球化语境继承、创新、超越的发展趋势;第二大特征是认同、审视与形象塑造的关系,论述民族文学如何在民族文化中展开;第三大特征是“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论述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民族文化相互依存,共同繁荣;第四大特征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论述民族文学如何以民族文化为根、为魂,学习外国文化;第五大特征是多元化与总要求的关系,论述民族作家群体如何在文化融合的时代趋势中提高自己的素质。其后各篇,依次按诗歌、小说、散文、影视文学、双语文学和四川籍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顺序,在比较视阈中展开作家作品的个案分析与史的叙述和理论阐释,比较文学的多种方法(主要如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文化研究等)在其中交叉运用。众多作者中的徐其超教授多年来就主张,随着民族文学创作的崛起,面对全球化语境的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应该明智地超越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孤立主义的偏见,客观、公正地将全球文化语境定格在多元共生,坚持多元文化人生的立场、高屋建瓴地对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进行理论检讨、理论建树和理论概括。[5]他与罗布江村和罗庆春、黎风、王珏等在主编《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之初就有一个基本的共识———文学原本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比较文学的兴起就是为了突破民族文学之间的界限,而在不同民族的文学之间进行比较。跨国别对于单一民族国家当然是适用的,而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则就不适用了,应将“跨国别”改为“跨民族”或“跨国家/民族”。基于这样的共识,他们运用比较文学方法于民族文学研究自觉而执着,从而提升了研究的学术品格。徐其超教授是该书的主要著者,撰写了多章多节内容,所以该书其实是徐其超教授自觉而娴熟地运用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和方法而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学术实践活动的汇集。而该书的其他作者,也大都受到过比较文学的良好训练,或者在工作实践中熟悉了比较文学的学科研究方法。

从学理的角度讲,研究中外比较文学的方法原则上都可以运用到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上来,自觉地从比较文学视阈来研究我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学包括那些运用双语创作的少数民族文学,则可以极大地提升民族文学研究的学术品格。而四川少数民族众多,其中藏族和彝族更是拥有众多的作家。他们中就有相当一部分人,能够运用自己的母语为媒介进行文学创作,多数人则既有汉语作品又有母语作品。因此,他们的文学创作既跨越了语言的界限,又跨越了民族的界限,从而构成比较文学研究的绝佳资源。吉狄马加就认为《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以博大的文化胸襟、广阔的理论视野、客观严谨的学术态度,凭借论者丰富厚实的文艺理论修养、睿智明敏的学术思维,将中西方多元的文艺批评理论并用于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这一特殊的文化研究领域,从理论定位的高度,深入剖析并肯定了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所具有的历史性、人类性与世界性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对过去理论批评界将少数民族当代文学仅视作民族民间文学的简单延续或表面化的新时代传声筒,未从或未严格从学理层面和理论高度加以系统观照的批评现状,进行了大胆的、严肃的清理与颠覆,从而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重新凸现出来,为使当代人真正了解、体认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丰富性作出了应有的努力,为促进和推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事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通过文学研究,论者还力图深涉到对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单一地域、单一民族文化与整体的中华文化、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等一系列文化互渗、文化互补的艺术文化学和文学人类学命题进行复合研讨的学术层面。”[4]序一,3张思齐教授认为:近七十万字的《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一书就自觉地“运用了比较文学的学科研究方法。”[6]他指出该书“采用了当代西方文论所倡导的多种较为先进的视角,以族群记忆这一民族学研究的核心观念把握了人类的意识活动,因而能够潜人中国少数民族的人类意识活动的深层结构之中,从而避免了单纯的事实罗列,简单的与汉民族文学的比附和配列,以及勉强的与西方文艺理论观念挂钩,全面地改写了四川(含重庆直辖市)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由于该书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撰写少数民族文学史的范例,它也必将有助于人们今后以科学的态度从事撰写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的工作。”[6]《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这一比较文学视阈下的民族文学研究成果,以“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创新,发掘了中华多民族文学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文学意蕴、艺术魅力,这既改写了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史,也推进了建构崭新的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史。

在徐其超教授的倡导下,罗庆春教授带领西南民族大学一批中青年学人致力于中国多民族文学比较研究。大家在比较文学视阈下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置于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与外国文学进行比较研究,特别是与境外少数族裔文学如华裔文学、拉美文学、印第安文学、黑人文学、亚洲各国文学等的比较研究,致力于通过对民族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推动中外文化的平等对话,促进世界少数族裔文学之间的交流和共同发展。在全球化的多元文化语境的今天,加强中国各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已经成为全球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和中国民族文学学科建设自身的诉求。所以,我们有意识地综合运用比较文学、文艺学、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民间文学等多学科理论方法,在世界文化的视野里、在比较文学的视阈下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外国少数族裔文学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与思潮进行比较研究,比较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外国文学在文学观念、审美尺度、文化内涵、创作思想等方面的微观差异,以及他们发展的背景、规律、方向、前景等方面的宏观异同。注重中华少数民族文学理论体系的全新建构;注重少数民族文学文本的系统阐释和各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重视世界少数族裔文学成就、现象、规律的总结与归纳;重视少数民族母语文化的保护与当代母语文学发展的理论导向;重视少数民族文学的对外评介和宣传,扩大民族文学的国际影响;深入关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在全球化趋势中面临的任务与挑战,注重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生态环境与文化性格培养;探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如何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实现既借鉴外国文学发展规律,又弘扬本民族文学精神的多元化发展道路。我们这个学术团队在研究实践中倾向于对国内少数民族作家作品与外国文学作家作品进行比较研究,重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文论经典与世界文学、文论经典的比较研究,这些研究及成果已经显现出独特而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关于国内各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徐其超、罗庆春在《从“文化混血”到“文学混血”———论彝族汉语文学的继承、创新、发展》[7]一文中,在将彝族文学的历史性变革即由原有的母语叙事模式全面转向汉语写作模式这一文化变迁现象,作为彝族文学继承与创新的根本命题加以透视时,就阐明了一个基本事实、基本思想: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既有多姿多彩、形态各异的特殊性,又有血脉相通、气韵相生的共通性。中华文化圈内各民族文化之间既相冲突、碰撞又相渗透、促进。因而“文化混血”必然导致“文学混血”,“文学混血”是“文化混血”的必然发展趋势。其后,罗庆春在多年从事“比较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过程中,出版了专著《灵与灵的对话———中国少数民族汉语诗论》[8],发表了《转型中的构型———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当代转向》[9]《“文化混血”: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文化构成论》[10]《“第二母语”的诗性创造》[11]等学术论文,就中国各民族文学的“文学混血”的做法和经验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概括和总结,并提出了“第二母语”、“第二汉语”、“文化混血”、“跨文化叙事”、“互译性”、“遭遇汉语”、“寓言时代”、“英雄时代”、“艺术宗教”等一系列的范畴和命题。他认为文学研究的核心任务和终极价值就是实现“灵与灵的对话”。当然,比较文学的核心也应该是通过跨文明、跨族际、跨文化、跨语言的对话与阐释来实践和实现人类进行人文文化交流时的“灵与灵的对话”的境界,既然是对话当然就包含了相互的尊重、互补、互渗、互译,以及、共同进步的基本精神品格。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朝鲜族、傣族等21个民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有22个少数民族虽无文字却有本民族的语言。汉语言文字既是汉族的语言文字,但同时汉语言文字又不单单属于汉民族,也不单单是汉文化,而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因为,汉语言文字本身也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综合体。汉语言文字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互相交融、共同发展的见证,也为保存各少数民族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天,汉语言文字也是全中国各民族的通用语言文字。所谓“第二母语”,当然指的是汉语。但罗庆春强调在运用汉语进行文学创作的少数民族作家中,汉语不是也不应是一种单纯的信息工具,而是一种综合了多重心理积淀、思维方式的艺术语言,是汉语及汉语言文化与各少数民族作家所属民族的文化心理、文化气质、精神结构、情感方式等的深度交汇、深度共振,是将少数民族作家所独有的异质文化素质和精神特质全力贯注到对汉语的创造性运用。“少数民族汉语诗人必须以迥异的认知观念和独特的语感能力对所使用的汉语的表意体系和诗性要素进行深刻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上升到全面地反省与重构的努力。通过自己的诗歌写作,令汉语走向多元意识内在整合的新的生成过程,也就是将自己所独有的异文化的文化素质和精神特质全力贯注到对汉语的创造性运用当中去,让自己的诗歌审美过程同时成为对汉语旧有的语义所指与能指体系的捣毁过程和对一部分死寂、呆板的汉语语汇的汰除过程。进而将汉语符号体系和这一体系所表征的文化积淀与本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审美、民族精神以及当代人的艺术精神进行高度熔炼之后获得一种表意系统,即当代少数民族汉语诗歌所特有的艺术形式。”[8]7而所谓“互译性”,一是语言题材内容层的互译,二是文化意义(包括民族文化内涵、文化意义、文化精神实质及宗教内涵等)层的互译,三是观念意识(包括心理素质、文化气质、精神结构、情感方式等)层的互译。这就包括了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互译、生存精神与审美追求的互译、个体生命自觉与族群文化命运的互译、原始宗教精神与现代科学理论的互译,等等。

四川民族文学与比较文学联姻的进程中,有许多理论探讨、研究实绩和创举,对中国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理论探索等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独特的努力和贡献。首先是四川高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四川高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分别在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四个层次进行的。比如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设有比较文学与对外汉语系,招收比较文学专业本科生。而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层面下设有比较诗学、中外文学比较、西方文学思潮与文论、英美文学、俄国文学、东方文学与文论六个研究方向。在博士研究生层面下设有比较文学与比较诗学、欧美文学、中外文化与文学、俄苏文学、文学与音乐跨学科研究、中外文学关系六个研究方向。四川大学同时招收比较文学博士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下设有比较文学、比较诗学、欧美文学三个研究方向。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下设中外文学交流与互动研究、中外诗学比较、欧美文学研究、跨文化传播四个研究方向。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下设有中国多民族文学比较研究、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两个研究方向②。可喜的是,四川师范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都已新增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③,两校即将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招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在学术带头人曹顺庆教授的带领下,已形成了稳定而富有特色和学术优势的三个研究方向:比较诗学方向、欧美文学与中外文学关系方向、中外文论史研究方向。

而且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把“文学人类学”作为硕士研究生层次和博士研究生层次的专业在招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我们知道,文学人类学是从文学与民族学④两大学科的相关与互动着眼来进行跨学科的文学研究。这种联姻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已经显现出来并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首肯。可以肯定地说,文学人类学无论是在比较文学领域还是整个文学研究领域的学理意义和学术贡献是不容置疑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就曾指出,文学人类学研究改变了原有的学科格局和文论体系,它将代表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一个方向。[12]185其次,当我们论及四川民族文学与比较文学联姻时,不能不提到“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自2004年11月创办以来,已先后在成都(2004)、南宁(2005)、西宁(2006)、成都(2007)、乌鲁木齐(2008)、昆明(2009)、桂林(2010)、赤峰(2011)成功举办了八届,在学术界形成了良好的学术反响。西南民族大学和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就是中华多民族文学论坛的发起者之一,四川比较文学界许多学人都参与了历届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的研讨。20世纪末先生提出了一个令人瞩目且影响深远的命题———“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13]。这一极具学理创见的命题,就是“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的一方坚实的思想基石,更是“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基石。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一开始就明确地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这就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我国现有的56个兄弟民族以及在中国悠久历史与辽阔版图上曾经出现过的其他民族,都曾经为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明做出过贡献。而文学是人类文化中最为深邃幽远、耀眼夺目的成分。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汉族在文学方面对少数民族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也就容易被发现和证实。但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学对汉族文学的影响却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在方式上更多的是潜移默化,所以如果不对相关民族文学关系细细检视,则容易被忽略。在此,比较文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尤其是影响研究则有了明显的意义和用武之地。这种研究对构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是功不可没的。

论坛秉承创办之初的宗旨,有效实施“圆桌会议”形式,为专家、学者、作家们提供了各抒己见、交流对话的平台。如今参加“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人员民族成份越来越多,除了汉族专家、学者、作家外,还有满、彝、藏、羌、壮、回、纳西、朝鲜、达斡尔、锡伯、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专家、学者、作家。同时与会代表学术背景更是呈多元化,除了传统的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还有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民族学、文化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宗教学等学科。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所汤晓青曾指出,回顾“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的学术历程,论坛已经逐渐形成一个学术品牌,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界乃至主流文学研究界产生了较大影响。[14]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作家自觉地运用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关注和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充分重视和认真研究各民族的文学和文化,学术界有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和接受“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这与比较文学视域下所从事的大量研究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以“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这一学术品牌为平台展开的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文化研究,必将改写以汉语言文学为主要内容、依据汉语言文学编排原则来编排的中国文学史。

第6篇

关键词: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人文精神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改革与变迁,大学生由原来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变成了终日忙碌。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兼职和找工作上,明显出现了世俗化和功利化的趋势,且外语过级和计算机考试也成为大学生毕业必须跨越的门槛,就业的压力使得人心浮躁。在这样的氛围中大学生已很难静下心来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和理论书籍。如何在新时代条件下做好《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是每一位外国文学教师面临的严峻课题。

一、强化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强化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教师的教学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应该是知识加上世界观的综合培养。人文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应该秉承的精神火炬。大学生是最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一群,充溢着青春的骚动和纯真的理想,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容易就会迷失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人文精神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

人文精神是人类自觉弘扬人性与构建人格活动的一种意识反映与情怀流露。典型的人文精神是指那些在人类文化史上影响较大,由社会大群体广泛体现的人文精神,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文化思想先驱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外国文学尤其是西方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一样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从古希腊文学这一西方文学的源头开始就倡导人的自由精神、人的生命意识、本体意识和自由观念,再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到二十世纪对人性回归的呼唤,几千年的文学历史一直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在完成文学思潮和艺术特征等知识点的讲述后,教师应该对外国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进行层层剖析,与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义感、荣辱观、是非观等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构建积极、健康、完善的精神世界。

人文精神是抽象的,对作品中的人文精神的解读也会各不相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避免使讲解流于空泛。如在讲解狄更斯的作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他的“仁爱”思想;在讲解雨果的作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他的“人道主义”;在讲解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他的“托尔斯泰主义”……在这些具体作品的讲解和讨论中,学生会思考这样的问题:“究竟什么精神能够解决社会问题?”“为什么他们的精神探索以失败告终?”从而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精神家园,成为一个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

二、改变教学模式

以往的《外国文学》教学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们拿着讲稿“满堂灌”,虽然介绍了大量的知识和最新的学术信息,但是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常常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外国文学》课程的课时被压缩,教师们已经无法铺陈开来讲课,更无法覆盖所有的知识点和相关内容。题库建设和教考分离制度的推行也使得教学任务变得更加严峻。所以,推行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

当代的大学生往往思维活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望。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考方式,我将教学内容作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一是在课堂上简化知识结构,重点理清外国文学史的发展线索,帮助学生获得一个整体的文学发展脉络,然后在各个国家文学史和重点作家的讲述中省略掉可以在书中找到的作家生平介绍,重点讲述作家的创作特点,着重分析一部该作家较为重要的作品,从而突出知识重点,使学生易学易记,快速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分析作品的方法。这样既可解决课时少、任务重的问题,又有利于学生考试复习。

二是采用比较文学教学方法。在全球化的多元语境中,学习和研究外国文学是为了了解外国文化和文学的发展状况,寻找各国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比较各国文化的异同,掌握世界上最新的创作方法和研究方式,促进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因此,对中外文学进行比较研究,在课堂上对中外文学进行比较讲解,有利于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考察各国文学的相互影响和内在联系,发掘文学的发展规律,评价各国文学的个性与共性。如在讲解“古希腊悲剧”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悲剧的不同,思考西方悲剧的创作特点和中国悲剧的表现方式;在讲解“神话”时,比较中西方神话的异同,思考中西方神话折射出的不同的价值观念;在讲解“诗歌”时,比较中西方诗歌的异同,思考中国有没有真正意义的史诗、西方的泛诗传统与中国的纯诗概念形成的原因等。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可以从宏观上把握文学发展线索,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学生接触外国文学不多,对外国文学和文化比较陌生,所以抽象地介绍和讲解往往使学生难以理解。随着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使用先进的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可以用图片和纪录片使学生快速了解外国文化背景,还可以通过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使学生对故事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关系有更清晰的理解。而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有帮助。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欧洲有句俗语:“送人一条鱼,他可以饱食一日;教他捕鱼的方法,他可以受用一生。”单纯地传授知识,就像是只给学生一条鱼,这种方法已经不适应现在改革开放的社会进程。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学术探索的精神,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问题,甚至质疑权威、发现问题,都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形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进而成为道德、人格、学识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材。

第7篇

论文摘要:论述了大学图书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内要依靠馆员、以馆员为本,对外要尊重读者、以读者为本,提高服务质量。

2l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图书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讲究管理,闲为管理能够挖掘人财物潜力,管理能够提高作效牢,管理更能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图书馆管理是一种手段,它通过汁划、组织、协调等,使图书馆的各种要素达到最佳化,发挥最大潜能,以实现冈书馆发展的目标。

以人为本,就是以满足人的需求、突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为价值取向。大学图书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就是要把人的管理作为一切管理的核心,管理的一切办法、措施、理念都要嗣绕人本观念,把人放在图书馆一切管理活动的巾心位置,一切都从尊重、关心、爱护人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各项管理活动。由于图书馆的主体是馆员和读者,为此图书馆的管理核心就是对馆员和读者的管理。

第二,“以人为本”就是对内要依靠馆员,以馆员为本。大学图书馆的“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是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以全心全意依靠馆员为管理理念,以开发馆员的潜能、提高馆员综合素质为最主要的人本管理。就图书馆管理而青,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主体,是图书馆管理的对象。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对象,许多服务工作都需要通过图书馆员来实现,为此,“以人为本”管理要把馆员放在人本管理的首位。随着图书馆南简单的收藏书籍刊物及借还书功能转向信息开发与服务,馆员在网书馆服务巾充当的角包也将越来越重要,为此对馆员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图书馆管理者要为馆员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学术环境,尊重馆员,重视馆员,对馆员的管理可以视馆员的年龄段即分老巾青三部分来管理。老馆员具有较多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责任心.管理者应从尊重他们、爱护他们、保护他们的角度出发去管理他们,让他们存临近退休之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使他们的宝贵人生经验、工作经验、生活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中青年一代,为图书馆站好最后一班岗。巾年馆员是图书馆的骨干,是核心力量.管理者更应重视他们,为他们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获得更高的职业发展,为青年一代做出表率。青年馆员刚从学校走上社会,他们生活热情高、工作干劲大,相对工作经验有所不足,管理者可以将教育小孩子用的“赏识”方法来对待他们,取得了成绩及时表扬,从各个方面既要鼓励他们、教育他们,同时还要给他们一定压力,让他们在挫折巾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总之,要关心爱护馆员,尽量满足馆员的合理需要,包括精神、物质及文化知识的需要。管理者应经常与馆员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生活T作当中有无困难,这样会对馆员有很大的鼓舞作用,使馆员能够存开放的、竞争的作环境巾不断进取。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技术更新的速度加快,对图书馆员产生巨大的压迫感和危机感,为馆员提供平等的继续教育机会,使馆员能够存终身教育的学习型工作环境巾得到素质的提升。为馆员提供公平的、完善的激励机制,使馆员能够保持旺盛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美国著名学者詹姆十在多年的心理研究中发现:一个人经过外界素激励,他的作效是平时的160%此在管理中,如果对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和贡献的馆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将会起到促进、引导和榜样的重要作用。存馆内形成你追我赶的正向激励氛嗣和局面,切忌吃“大锅饭”,以免引起许多人的消极情绪。

第三,“以人为本”就是对外要尊重读者,以读者为本。大学罔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读者,读者是图书馆存在的条件,一个图书馆一旦失去了读者,也就失去了它存存的价值。为此,读者是图书馆丁_作巾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4新办专业有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支撑

每个新办专业不仅要有充足的中文图书,有外文图书和中外文期刊等文献资源,还要在传统纸本文献的基础上,全面引进电子图书、中外文数据库以及其他网上虚拟文献。我馆先后引进购买了46个中外文数据库、自己研制开发了5个数据库,几乎每个新办专业都有相应的数据库可以检索利用,为广大师生全面检索二次文献、快速查找利用一次文献提供了方便。

我馆还与许多本地高校和公共图书馆建立了馆际互借与合作关系,与全国农业系统图书馆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CALIS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心建立了合作和原文传递关系,与万方数据等签订了原文传递协议,有效利用各类文献资源和信息媒体,积极为新办专业服务,为新办专业提供了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

5为新办专业配备相应的学科馆员

为了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学校还为图书馆配备了来自学校主要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或研究生。最近5年,先后引进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32人,并根据每个人的专业特长和爱好,有意识地他们进行培训和引导,使他们向着学科馆员方向发展。现在他们已经基本具备了为相关专业和学科开展信息服务的能力,已能高效率、高质量地为新办专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6正确处理文献资源建设中新的需求矛盾

在坚持新办专业优先原则、有预测性地做好新办专业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上,还应该从图书馆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处理好新的需求矛盾。

6.1学术文献齐全,科普读物适度

学术文献具有专业性强、理论水平高、学术品味浓等特点,是主要教学科研用书,是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适合于本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研究生、高年级学生借阅,因此借阅人数可能不是很多。科普读物包括科普、休闲、娱乐、保健等方面的图书,具有语言通俗、涉及面广、趣味性强等特点,适合阅读的对象比较宽泛,借阅利用率比较高。学校的发展方向是从单科性大学向多科性、综合性大学发展,要全面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所以,我馆采取了中文学术文献购置尽量齐全,科普读物适度购买的方法,有力地保证了新办专业教学科研用书和广大师生课外阅读的需要。

6.2中文文献为主,外文文献多样化

科学技术是无国界的,图书馆购置一定数量的外文文献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外文文献价格高而利用率低。因此,我馆采取了中文文献为主,外文文献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建设策略。中文文献为主就是新办专业需要的中文纸本图书报刊、电子书刊和数据库要尽量齐全,充分满足教学科研对各类中文文献信息的需求。外文文献多样化就是通过多种渠道互补式采购各类外文文献。具体做法是重点专业、利用率高的外文纸本原版书刊选择性购买,以外文数据库检索为向导,以影印本、国际赠书和外文电子书刊为补充,以原文传递为保障,努力达到教学科研需要的主要外文文献找得到、拿得来之目的。

6.3纸本文献与电子文献并重

第8篇

论文摘 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习语言必须学习文化。培养儿童的跨文化意识,是英语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它对于消除儿童的英语交际障碍、深化儿童对英语的理解和培养儿童的英语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初步培养学生跨文化的意识,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在日常语言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意识

在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才开始英语学习,而且没有英语学习的环境,每周只能在三节英语课中才能接触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在日常语言教授过程中渗透相关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国文化意识。在教家庭成员一课时,要告诉学生英语中的亲属称谓要比汉语简单得多,如英语中的aunt一词就可以包括汉语中的“阿姨”“婶婶”“姑姑”“舅妈”等几种身份。在教授有关食物、一日三餐单词向学生介绍中外饮食习惯的不同:中国人的主食为米饭类,因此习惯用筷子、碗和汤勺;而外国人爱吃牛肉、鸡、鸭、羊肉等,通常用盘子、叉子和刀。

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有关异国文化的知识,学生才会产生对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即文化意识;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意识,学生才能根据异国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输出的自觉性,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通过网络视频让学生获悉外国文化

文化意识的渗透也不应只拘泥于单纯的课本和课堂教学,在信息开放的今天,通过电视电脑网络,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外国文化氛围。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利用网络下载一些视频,让学生观看,有利于他们初步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百度,让学生自己查阅某些重要节假日的来历,了解各国人们是如何度过这些节日的等。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图片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一切与学生学习活动相关的资源和条件,开拓和探索积极有效的途径,渗透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利用重要节日强化学生跨国文化意识

最能代表文化,反映民族习惯的是各种节日和庆典。老师可以把at christmas这一单元的教学放在12月25日前后来教学,在节日当天组织学生用圣诞树、长筒袜、礼品盒等来装饰教室,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浓烈的圣诞节氛围。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圣诞节与我国的春节作比较,鼓励学生找出两个节日的相同之处,然后比较出两者的不同,并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之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愚人节、感恩节、复活节等重要节日,给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背景知识,如在四月一日的“愚人节”,教师可和学生开个善意的玩笑,并使学生明白老师不是说谎,也不是搞恶作剧,让学生真实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以致用。

四、在比较中让学生感受中英文化的异同

比较文化的异同是培养跨国文化意识的一个十分重要而且有效的手段,特别有利于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

学生在学单词teacher后,知道了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有的学生就把miss shen改叫成teacher shen,通过讲解、比较让学生比较明白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再如:在中国年轻人对王姓长辈可以称“王叔叔”“王阿姨”;对李姓平辈可以称“李大哥”“李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black”“brother brown”,对方听了肯定感到纳闷。教师不能孤立地教学词汇、句型,一定要放到一定的文化背景中,注重两种文化的比较,注重让学生对单词文化的内涵理解,这样学生才会有跨国文化的意识,在运用英语交流时才会用英语思维,也只有这样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才有可能避免交流障碍。

五、在操练中体验,在运用中掌握

教师应设计些贴近学生生活又容易引起跨国文化交际失误的交际环境,在“freetalk”中,通过巧妙的设计,由师生交流引出中西文化的差异,并进一步拓展,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学了衣服类单词后,创设一个“模特”大赛,让学生体验别人夸奖你衣服,你应该很兴奋地说:“thank you!”在学了问候语告别语后要求学生每天到校、回家主动用英语与老师同学打招呼、告别。如学习有关食物、一日三餐单词内容后教师让学生带来plate, fork and knife等让他们亲手动一动、说一说,学习如何使用这些餐具,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认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记忆。在操练中通过了进一步加深对英美国家文化的理解。

六、在阅读中培养,在猜测中感受

学说英语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训练和获得技能,浅显的文学作品能使学生从情感的升华中感受到英语中也有一个绚丽的世界,进而激发起学好英语的强烈愿望。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创造阅读机会,如开辟英语学习园地,在学校的宣传栏和各班的黑板报开辟英语学习园地。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能理解的习惯用语和名言名句,编写一些英语笑话和外国孩子经常玩的游戏,如bingo、填字、猜谜等,来吸引学生的参与。

实践证明,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理解学习内容的能力就越强,学习英语的信心也就越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跨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语言发展空间,使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丰富英语内涵,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交流。

参考文献:

第9篇

写作能力是当今社会判断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一项专业技能以及进行日常学习的一个基本要求。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就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写作能力;关键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面向就业方向比较广泛,涉及教育、传媒、出版、文秘和行政管理等行业,社会需求量也相对较大,而这些岗位对就业人员的重要要求就是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即便是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写作能力也不能被信息技术所取代,所以,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社会发展需求的一个必然趋势。

1注重教学的长效机制,开启写作系列课程

随着科技进步,我们越来越多的学生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成长的,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显得难以适应当下的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应该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不能仅仅局限于大一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远达不到目的的加强培训课程,需要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中仅开一门基础课、并只开一学期,在有限的课时内根本无法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目的的方式作出改变,重新建立更具科学合理性的有效教学方案。注重将课堂的专业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设置写作系列课程,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训练从大一一直贯穿到大四,形成具有长效机制的写作能力提高教学模式。

1.1培养基础技能。

在大学的第一年,首先要培养学生“会写”的基础,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这一阶段主要是讲授基本的写作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优秀作品的好习惯,在长期阅读中积累素材,拓宽自己的视野,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欣赏力。在这个阶段里奠定基本的写作理论,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的写作训练,题材不限,形成长效训练机制。倡导学生组成兴趣小组,积极对写作技巧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基础训练的积累和点评,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

1.2进行技能训练。

在大学第二年,对学生的写作技能进行重点培养。教师可以设置专项训练,让学生们在其中对写作要求进行理解和掌握,比如:写作的基本内容包括什么样的文体?涉及怎样的写作风格?内容要以什么样的情绪呈现?接着训练学生对文章的猜想构思能力、应用分析能力、抒发表达能力、素材积累应用能力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不同文体的写作能力,包括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文学创作等。

1.3进行技能提升。

大学的第三年,要对学生进行时间的合理分配进行指导,在这个阶段中有效提升自己身的专业技能。通过前面两年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通过拓展来提升自己对文学的鉴赏力。通过多种文体以及不断的写作练习,提升不同文体的写作技能水平,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写作。要对自身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充分利用,加强评论性文体的写作实践,通过多次的训练,不断提高自身对多种文体的写作能力,从实践中找到写作的技巧。

1.4写作成果验收。

大四时大学的最后阶段,学生要利用好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技能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老师通过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的反馈信息来评定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写作应用能力,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实践,对自身的应用文写作水平进行实战演练,最后以毕业论文的写作来考究学生的写作能力。老师可以推荐一些高素质的学生在学术刊物上,在利于学术交流的同时留下有利的参考资料。

2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增加教学趣味性

全国各大高等院校中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所应用的教学方式不具备统一性,比较多样化,但其中大多数的教学方式都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范例教学是多年教学实践得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法之一,那么什么是范例教学呢?就是把教科书中的写作理论与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有效地融合,让抽象的概念以实际应用的例子具象化。通过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为生动有趣的实际应用来讲授知识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主动性,扭转学生惯有的消极学习的状态。只有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才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基础写作和文学写作的授课时,应当注重将写作课程与其他文学课程进行融合讲解,在写作课程讲授中引入古今中外文学的精华知识,有效地结合文学与写作理论。具有很强规范性的写作中,无论是技能性较强的应用文写作,还是实践性强的学术论文写作,都应从经典的范文中提取相应精华和写作理论,在进行相应知识授课前使用适当的例文铺路,让学生对相关写作理论有感性认识,讲解结束后通过范文来印证写作理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写作更规范。

3建立写作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客观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科学客观的评价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得出写作教学过程中效果和问题的精确反馈,对今后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做出正确的判断,还能够让学生对自身的写作水平进行一定的了解,认识自己在写作中的优点和缺点,能够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思考写作改进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在评价收到的信息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因此,科学客观的写作评价体系的设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写作课程也分多种,并且各有不同,那么对他们之间的评价也应当是存在差异的。写作评价体系设立完成后,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按照相应标准对写作进行客观的评价,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小组进行互相评价,以及教师综合评价。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公布和点评讲解,对学生差异个体进行尽量全面的写作指导,整体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能够在点评和指导中对自身进行改进。

4结束语

总之,为了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就要采取有利的方法来提高学生专业的基本技能,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不仅能为学生就业铺就顺畅的道路,也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林.基于系统论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J].唐山学院学报;2012(4):97-99.

[2]徐渊.强化写作能力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J].学理论;2011(10):226-227.

第10篇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专科两年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本科两年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专科两年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第11篇

2014年4月自学考试的秘诀!点击免费查看>>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专科两年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本科两年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专科两年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第12篇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