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呼吸内科质量工作计划

呼吸内科质量工作计划

时间:2022-05-30 02:39:48

呼吸内科质量工作计划

第1篇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4(b)-0162-02

呼吸内科作为临床主要科室之一,科室内的住院患者以慢性疾病为主,且多为老年人,该类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久且合并症较多[1]。糖尿病患者以老年居多,所以导致呼吸内科合并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递增发展趋势,合并症问题的出现,增加了治疗以及护理工作的难度[2]。有报道指出,对呼吸内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且优质的护理服务干预,在保证护理工作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建立和谐护患关系[3]。该文就该院呼吸内科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总结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实施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均为呼吸内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入院时间为2015年3月―2017年1月期间,总计120例。疾病类型:36例患者有哮喘,30例患者有肺部感染,30例患者有慢阻肺疾病,13例患者有弥漫性肺疾病,6例患者有全身疾病肺表现,其他5例。将120例呼吸内科并发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及家属同意且积极参与,每组60例。实验组: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在23~76岁之间,年龄均值(58.5±4.0)岁。对照组: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在25~78岁之间,年龄均值(59.0±5.5)岁。两组实验对象组间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对住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实验组:60例患者接受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①建立护理小组。综合医院以及患者病情发展、呼吸内科疾病特征、病床情况等实际情况,组建护理小组。每个小组安排1名护士长作为组长,小组成员包括组长、责任护士以及辅助护士组成。②划分责任组长职责。要求责任组长的护理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要求强,在带领护理人员期间能够及时发现护理工作的不足并对护理组员进行指导。③分配护理人员。综合呼吸内科护理人员的情况进行平均划分,责任护士由组长选择,要求责任护士有丰富的护理工作经验、娴熟的护理技巧,能够协助护理抢救工作。辅助护理工作人员一般进行用药配置以及药物查验工作。④护理实施。责任组长带领护理工作人员综合患者自身情况制定日常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护理流程,包括对病房环境的护理以及吸痰、血糖监测、气道护理等。⑤制定应急预案,在患者有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进行有效的抢救。同时,责任组长在从旁指导的基础上监督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干预工作执行情况,保证护理服务质量。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呼吸内科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综合总分分为非常满意以及满意、不满意3个标准,总分100分)、护理质量评分(包括护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主动性、工作能力、病区管理、沟通能力以及健康教育情况,每项指标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护理干预后的消极情绪评分(参考焦虑、抑郁评分量表,总分100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消极情绪越低)[4]。

1.4 统计方法

呼吸内科并发糖尿病患者实验指标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算。护理满意度以%表示,进行χ2检验;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后消极情绪评分均以表示,进行t检验。P

2 结果

2.1 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见表1,结合数据分析,实验组总满意度95%高于对照组80%(P

2.2 组间消极情绪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见表2,结合数据分析,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2.3 组间护理质量评分指标对比

两组呼吸内科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见表3,结合数据分析,实验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工作主动性、工作能力、病区管理等指标)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临床护理服务发展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生物学护理模式,要求护理模式要满足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强调临床优质护理服务,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同时,改善紧张的护患关系[6]。责任制整体护理是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基础上衍生的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作为中心,以责任组长作为小组管理人员,护理服务的目的是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另外,责任制整体护理通过责任包干以及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划分,强化对患者的基础护理,最终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优质的护理服务干预[7]。

第2篇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食管癌; 呼吸功能锻炼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Respiratory Function Exercise after Esophageal Cancer Operation/CAI Qiu-xia.//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35):084-088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respiratory function exercise after esophageal cancer operation.Method:A total of 64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3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32 cases in each group.Blood oxygen saturation,respiratory rate,heart rate,pulmonary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care,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Before nursing,blood oxygen saturation,respiratory rate,heart rate,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vital capacity,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two groups,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indexes of two groups were changed,and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Esophageal cancer; Respiratory function exercise

First-author’s address:Luoyang Centr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Luoyang 471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5.021

食管癌是消化内科常见恶性肿瘤疾病类型,具有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受多种因素影响,该病发病率近些年呈现出逐年增高趋势,已成为发病率仅次于胃癌的恶性肿瘤疾病[1-2]。临床治疗食管癌的方法较多,其中外科手术应用范围较广,且取得了显著疗效,但由于操作过程中需对肺叶进行挤压以增大手术视野,反射性增加了呼吸道分泌物,导致胸腔中积存的气体或液体对肺膨胀产生限制,使有效呼吸面积减小,最终致使患者呼吸功能降低,增加肺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4]。相关统计资料表明,肺部并发症是导致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49.8%左右患者的死亡和严重肺部并发症存在密切联系[5]。因此,术后必须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改善其呼吸功能及预后。此次研究抽取本院收治的64例食管癌患者,通过分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食管癌术后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本院接收的符合研究标准的64例食管癌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n=32)与对照组(n=3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学历水平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食管癌诊断标准[6];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合并重大全身性疾病者;术中或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者;合并全身性感染疾病者。

1.3 方法

1.3.1 φ兆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1)详细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手术治疗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术后引流管使用目的及方法;(2)向患者介绍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并劝导患者戒烟;(3)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病情变化情况,对其进行必要心理疏导,指导患者科学、合理、健康饮食及作息等。

1.3.2 研究组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内容如下:由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医师及护理人员成立临床护理小组,并对组内成员进行专业培训,使每一位组员均能熟练掌握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基本知识,并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计划,由组内成员严格按照护理计划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入院第1天:由病房护士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医院环境、临床主治医师、责任护士等基本情况;对患者实施食管癌疾病相关基本知识和呼吸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意义和目的宣教;询问患者病史,并对其肺心功能、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据此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呼吸功能锻炼计划。(2)入院第2天至手术前:由责任护士劝导患者戒烟,并向其耐心解释呼吸功能锻炼措施,包括呼吸功能锻炼器的使用方法、咳嗽训练、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等,多次向患者演示规范化操作流程直至患者完全掌握呼吸功能锻炼措施,并指导患者每日通过四种措施进行交替锻炼3~4次,每种方法每次锻炼5~10 min。(3)术前第1天:详细向患者讲解手术操作流程及围手术期相关注意事项,掌握患者心理动态,消除患者心理负担及顾虑,以便获取患者支持及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措施掌握情况进行再次评估,并针对患者术后床上大小便具体情况进行训练及指导。(4)手术当天:手术完成6.0 h左右(患者处于完全清醒状态,且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或趋向平稳),病房护士指导并帮助患者取半卧位,于病床上开始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5~6次),随后轻叩患者背部,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排痰、咳嗽(1~2次),帮助患者将痰液有效咳出。(5)术后第1~3天:帮助患者坐起,并由责任护士辅导患者于病床上进行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训练,每项训练交替进行(5~10次),每日进行3~4次;对患者实施氧气雾化吸入(5~10 min)后,轻叩患者背部,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排痰与咳嗽,每日进行3~5次,定时对患者双肺呼吸音进行听诊,并密切观察患者排痰情况;指导患者通过呼吸功能锻炼器进行训练,每日进行2~4次,对患者训练过程中不当之处及时给予纠正,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耐受能力对训练时间及训练强度进行实时调整。(6)术后第4~7天:由责任护士指导并督促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训练,两种训练方式交替进行(交替5~10次),每日进行3次;指导患者早、中、晚分别进行一次有效咳嗽与排痰;指导患者通过呼吸功能锻炼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每日进行2~3次,每次训练次数不断增加(最高次数为10~15次),并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7)术后第8天至出院前:指导并鼓励患者自主进行上述所有呼吸功能锻炼内容,并鼓励患者下床运动,依据“循序渐进”原则适当增加每次运动量。(8)出院当天:嘱咐患者出院后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作息;叮嘱患者在家不间断进行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锻炼;指导患者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慢走等。(9)住院期间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清扫、通风换气等,保证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和空气的清新湿润,避免患者发生感染;同时,应积极主动、热情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动态,对其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进行疏导,详细解答患者疑问,消除其内心顾虑,使其住院期间保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疾病康复信心。

1.4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1)对比护理干预前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心率变化情况;(2)对比护理干预前后两组肺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量、最大自主通气量、肺活量;(3)对比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4)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定标准:依据SF-36测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等8个维度,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存质量越好[7]。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心率变化情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心率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护理前后两组肺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最大自主通气量、肺活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护理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88%,对照组为46.8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433,P

3 讨论

食管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疾病,不仅导致患者出现极大痛苦感,同时增加了经济负担[8]。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有效措施,且取得了显著疗效,但由于手术属侵袭性操作,因此对患者肺功能造成了一定负面作用:对患者胸廓完整性造成破坏,使其肺通气泵正常生理功能遭受损害;手术操作对肺脏组织产生的牵拉挤压作用可对神经反射及肺脏造成损伤,增加支气管与器官分泌物;胃部、食管吻合术可导致胃发生上移,对肺脏产生挤压作用,进而限制肺脏扩张;全麻下气管插管处理可对呼吸道粘膜造成损坏;气管纤毛运动能力减弱,导致其对分泌物的清除能力降低;术后切口疼痛感可对患者呼吸运动等造成影响,致使患者出现排痰受限及咳嗽无力等症状[9-10]。此外,咳嗽无力等导致大量分泌物潴留于气道,继而引发呼吸困难、缺氧、肺不张及肺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影响。

食管癌患者术后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有助于其肺功能改善,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有效清除,同时可增强患者手术耐受性,减少甚至避免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术后机体功能恢复及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11]。临床用于指导食管癌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措施包括呼吸功能训练器、咳嗽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四种类型。其中呼吸功能训练的使用可对呼吸肌进行特定强度的特殊性训练,进而增强呼吸肌肌力,提高肺部功能,改善血氧饱和度及氧吸入量,提升血液与肺泡之间气体交换能力,进而发挥改善肺功能、增大肺容量、增强呼吸功能的目的;咳嗽训练可帮助患者将气道中的分泌物有效排出,避免分泌物潴留引发胸腔积液、肺不张、肺炎等多种严重并发症;缩唇呼吸有助于避免小气道关闭过早,减少肺泡中残余气体量,并增大有效通气量;腹式呼吸能有效增加膈肌运动,促使肺泡充分膨胀,增进气体交换,进而改善机体通气功能。由于患者术后1~3 d期间为排痰高峰期,且肺不张多发生于术后1~2 d[12],因此本研究注重患者此时间段内的呼吸功能锻炼。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13-15]。本研究对研究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为其制定详细呼吸功能锻炼计划,指导患者交替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器应用、咳嗽训练、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四种措施,尽量确保包括辅助呼吸肌在内的全部呼气肌和吸气肌积极参与收缩,从而实现锻炼和增强呼吸肌群力量与耐受力的训练目标,为术后可能发生的呼吸功能减弱提供充分的代偿准备,减少甚至避免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等情况发生。术后通过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可促进其胸廓进行最大限度的运动,提高肺通气功能动力,促使肺扩张,增强胸廓及胸部的顺应性,提高通气功能,增大肺活量,改善患者肺部功能。而在传统护理模式中,护理人T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缺乏规范化呼吸功能锻炼模式,每日指导患者进行的呼吸功能锻炼方法、频次、项目及相关注意事项缺乏科学性及有效性、专业性,极易导致呼吸功能锻炼难以达到预期目标[16-19]。而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并为患者制定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的呼吸功能锻炼计划,可确保患者手术前后有效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且本研究中为患者制定的呼吸功能锻炼计划明确列举了具体时间段所应完成的锻炼任务,不仅能保证患者锻炼的规范化、规律化,同时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其护理质量。此外,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注重对患者病房环境的清扫,可有效避免患者于住院期间受细菌入侵而发生感染[20]。而心理疏导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消除其顾虑及心理负担,可帮助患者树立疾病恢复信心,同时有助于建立和谐、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护理及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护理干预,研究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肺功能各项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食管癌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维持心率等稳定,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孝红,苏建薇.临床护理路径对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3):405-408.

[2] Hiramatsu T,Sugiyama M,Kuwabara S,et al.Effectiveness of an outpatient preoperative care bundle in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pneumonia among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4,42(4):385-388.

[3]张琳,张少茹,高炀,等.临床路径在食管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8(8):61-62.

[4]陶历宏,何莲.临床路径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30(4):457-458.

[5] Zhang X D,Zhao Q Y,Fang Y,et al.Perioperative comprehensive supportive care interventions for chinese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 a prospective study[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2013,14(12):7359-7366.

[6]李婷.临床护理路径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32-33.

[7]黄丽,王晓霞,张娟.回馈教学对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26-28.

[8]李爽,王立伟,胡文滕,等.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食管癌手术患者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5,15(8):951-956.

[9]王筱君,王晓静,郝雪梅,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8(16):50-51.

[10]周秀芳,路婕,楚晓飞,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腔镜食管癌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24):19-21.

[11]梁瑜,王唯薇,赵洁,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12):1354-1356.

[12]赵丽华,姜金杰.临床路径在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20(8):876-878.

[13]潘燕.临床护理路径在胸外科食管癌手术病人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4):656-657.

[14]苏二川,姚海燕,苏建薇,等.食管癌围手术期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与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医W,2015,39(3):328-329.

[15] Cheng Q M,Kong C Q,Chang S Y,et al.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J].Clinics and Research in Hepatology and Gastroenterology,2013,37(3):283-288.

[16]程应秀,金玲.临床护理路径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健康知识及术后康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8):35-37.

[17]张艳.临床护理路径在食管癌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河北医学,2014,20(2):334-337.

[18]谢家湘,彭纪芳,高梅.临床护理路径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4,40(19):2373-2374.

[19]王彩丽.护理路径在73例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2):202-203.

第3篇

【关键词】护理程序;新护士;培训

为满足患者对医疗的需求,病房大量扩充床位,是护士不能及时补充儿缺编,造成呼吸科一个年度一次分入新护士11人。为了让新护士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常见呼吸病的护理知识和各种专科护理技术,尽快独立工作,我们运用护理程序工作原理对新护士进行了系统化整体培训,收到较好效果。

1 评估

1.1呼吸病房对护士的要求:呼吸病房的护理工作特点是危重症护理多,抢救多,治疗用药发杂多样,因此,客观实际工作中要求护士要有熟练快捷的基础和专科操作技术。如每个护士要在一小时内完成输液15-2人次;一小时内完成动脉取血并作出取血分析结果15人次。另外,能熟练使用心电监护仪、各种输液泵、甚至呼吸机的应用。很多专业知识是新护士在课堂和实习中前所未见的。

1.211名新护士背景:10人是在本医院实习毕业的学生,其中只有4人在呼吸病房实习过。另一人是其它护校毕业且未在呼吸病房实习过。面对如引高的要求,11名新护士心理压力很大,对能独立工作无信心。

2诊断

新护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缺乏及工作无信心。

3培训计划:分3个阶段

最终目标:一年后11名新护士全部通过转正考核,成为肯有良好专业素质、熟练掌握基础及专科护理技术的呼吸科合格护士。

3.1第一阶段:

3.1.1目标:新护士3个月内掌握常用专科知识和技能,独立值班和配合拯救。

3.1.2培训措施:

3.1.2.1由科内医风好,专业素质高,技术全面,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学老师专人负责,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3.1.2.2脱产集中3天,熟悉本科环境,了解医疗护理现状和今后本科的发展规划及对护士的客观要求。讲解科内各项护理制度:礼仪培训包括怎样与同事融洽关系;怎样与同事、领导病人打招呼及仪表、着装、行姿的规范要求。

3.1.2.3分2组为别在2个病房实际工作,由病房教学老师具体指导。要求将掌握的基本制度及基础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3.1.2.4 每周安排一次集中讲课,请护士长和业务骨干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教训,讲授专科疾病护理知识和专科操作技术。如肺心病吸氧的护理、咳痰的护理、咳血病人的护理、哮喘病人的护理及吸痰器的使用、简易呼吸器的应用、文丘里面罩吸氧的应用、心肺复苏技术、各种输液泵、监护仪、除颤器的应用等等。要求学生必须将讲过的内容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尽快熟练掌握。

3.2第二阶段:

3.2.1目标:半年内新护士较熟练掌握各项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较熟练应用护理程序找出病人的护理问题及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3.2.2培训措施:

3.2.2.1由病房带教老师和业务骨干具体指导、纠正新护士的实际工作。

3.2.2.2科教学负责人、科护士长与各病房护士长及业务骨干共同对新护士的工作再评估,发现新问题,采取新措施,达到预定目标。

3.3第三阶段:

3.3.1目标:一年后新护士熟练掌握基础和专科护理技术,独立熟练配合常规抢救,全部通过转正考试。

3.3.2培训措施:组织新护士业务查房,达到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提高。

4评价

4.1评价方法:理论考试,技术操作考核,征求医生、护士、病人意见综合评价。

4.2评价结果:

4.2.1第一阶段:①预期目标全部达到,各项理论、操作考试合格,医生、护士、病人对新护士反映评价较好。②新护士学习态度非常认真,,工作努力,下班后、休息时甚至带病坚持听课、考试。

4.2.2 第二阶段:①目标基本达到,每个人上交的护理病历基本合格,但有遗漏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不全。②通过考核、考查发现由于工作量大,理论知识不足,临床经验欠缺,尽管非常努力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工作安排、配合不合理,出现工作忙乱现象。

针对这些情况,请有经验的护士用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给予了具体指导。

第4篇

[关键词] 临床路径;带教模式;呼吸内科;护理实习;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4-0128-03

Application effects of clinical pathway model in respiratory medicine nursing practice teaching

WANG Baoxia YAN Fang WANG Xiaoying

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Macheng People's Hospital in Hubei Province, Macheng 438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clinical pathway model in respiratory medicine nursing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90 nursing trainees who received clinical practice in our respiratory medicine of hospital from July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5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eaching model,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linical pathway teaching model.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of two groups of trainees, teachers to trainees’ work satisfaction score, trainees to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score,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rainees’ examination results, working ability, work attitude, enterprising spirit, errors accident scores, teaching quality score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errors accident scor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Clinical pathway model in respiratory medicine nursing practice teaching has significant application effects. It defines teaching aims, improves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increases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which has promotional valu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Clinical pathway; Teaching model; Respiratory medicine; Nursing practice; Application effects

R床路径是由医院一组专业人员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及程序,属临床治疗管理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作为促进治疗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加快患者康复进程的作用[1,2]。近年来,临床路径已被引入临床教学工作中,以临床路径为基础对临床学生组织教学的方法称之为临床路径式教学方式[3]。大量数据表明[4],临床路径式教学方法规范医学生对疾病的认知,并将错误的临床思维方式进行纠正,在医学生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分析临床路径模式在呼吸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进行临床实习的90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实习生的带教老师均由呼吸内科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将所有实习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人,年龄18~24岁,平均(20.15±2.03)岁;中专12人,大专29人,本科4人。对照组45人,年龄18~24岁,平均(20.37±2.14)岁;中专14人,大专26人,本科5人。纳入标准:所有护理实习生年龄均≥18岁,均可完全理解带教老师及患者的要求。排除标准:排除无法遵循此次实习规章制度的护理实习生。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带教模式,以带教老师为中心,待实习生进入科室后,由带教老师进行人员介绍及分配,主要教学内容根据实大纲制定,包括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多发病及常见病护理等,实习时间为4周。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带教模式,待实习生全部入科后,由带教老师对实习生进行首次护理理论基础及护理操作能力评估,发放临床实习路径表,详细说明表格使用方法,明确每位实习生学习目标,与对照组一致,实习时间为4周。具体实习内容如下:①第一周:带教老师向实习生讲解病区环境、医院的规章制度、护理流程、工作职责及物品消毒方法等;带领实习生熟悉呼吸内科常规护理工作,例如:出入院流程,合理安排日常工作时间;带教老师需告知安全护理及遵循制度等重要性,规范氧气吸入及雾化吸入操作规范,并于周三下午进行40 min 的专科理论讲授。②第二周:带教老师向实习生讲解呼吸内科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注意事项,如咳痰、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指导实习生掌握痰液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检测的临床意义,指导如何正确的辅助咳嗽、咳痰、拍背等;告知胸腔闭式引流瓶的更换及更换时的注意事项;由带教老师带领实习生熟悉胸腔闭式引流术或胸腔穿刺的护理方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术前术后的护理。与第一周一致,周三下午进行40 min 的专科理论讲授。③第三周:带教老师向实习生讲解呼吸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主要临床表现,如呼吸衰竭、重症哮喘及大咯血等,同时告知实习生如何正确配合医护人员实施急救与护理;指导实习生掌握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告知血气分析正常值范围;由带教老师进行无创呼吸机管路消毒及呼吸功能锻炼等方面的示范,并组织教学查房。与第二周一致,周三下午进行40 min的专科理论讲授。④第四周:带教老师组织实习生学习护理文件的书写,注意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及注意事项,同时对所有实习生进行综合能力测定;组织所有实习生进行专科理论及操作技能考试,给出此次实习专业鉴定;最后向所有实习生发放带教老师评价表及满意度调查表,由实习生做出评估。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包括基本操作、分析能力、评估能力、解决能力、理论知识,每项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实习生成绩越好,反之,越差。对比两组实习生工作满意度评分,由带教老师对实习生做出评分,分为思想品德(15分)、工作能力(20分)、工作态度(15分)、劳动纪律(15分)、进取精神(15分)、差错事故(20分)共6个方面,除了差错事故评分外,其余分数越高,表明对实习生工作越满意,反之,越不满意。对比两组实习生对临床带教质量评分,采用自制的教学质量评分表,分为带教老师态度、带教老师教学管理、带教老师知识水平及技能水平,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带教老师教学质量越好,反之越差。对比患者对实习生满意度评价,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每项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实习工作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进取精神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错事故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带教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对带教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路径带教模式现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和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经多科室应用,已明确为值得推广的带教模式[5]。呼吸内科是本院较大的科室,多以老年人及危重患者为主,护理工作节奏较快,且工作任务繁重,因此,呼吸内科护理人员需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较高的工作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6,7]。在传统带教实践中,缺乏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体制,实习生多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没有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体系,实习生学到的知识及技能较为片面、零散,易造成脱离教学大纲的现象[8,9]。此外,呼吸内科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短,传统带教模式无法在短时间将实习生的工作及知识储备水平提升至最佳状态[10]。

临床路径带教模式以实习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实习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有助于更好的发挥实习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1]。同时,临床路径还为实习生和带教老师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流程,明确的教学目标,大大减少了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及随意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12,13]。由于临床路径带教模式有很好的计划性,将所有教学的内容细致的划分至每个时间段内,根据路径表的具体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为实习生讲解护理工作中将要遇到的问题及处理对策,可更好地达到预期的实习目标,提升实习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后期的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14,15]。本研究分析临床路径带教模式在呼吸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生每项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表明与传统带教模式相比,临床路径带教模式较好地发挥了实习生学习主动性,更好地提升了操作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储备;通过比较两组带教老师对实习生工作满意度评分,观察组实习生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进取精神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错事故评分低于对照组,思想品德及劳动纪律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临床路径带教模式下充分调动了实习生学习及工作的积极性,对提高工作能力、降低差错事故发生率、端正工作态度具有重要作用,且两种带教模式下均可较好地提高实习生的品德及自身的纪律性。比较两组实习生对带教老师教学质量评分及患者对实习生护理满意度评价,观察组带教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表明临床路径带教模式下带教老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教学内容,与实习生一起完成了预期目标,促进了实习生与老师间的沟通。此外,实习生通过系统的培训,护理技能得到大幅度提高,进而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模式在呼吸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效果显著,明确了教学目标,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原;呼吸衰竭;护理;循证护理

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PaO2低于60 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PaCO2高于50 mmHg),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尤其是在海拔3500的地区,平均含氧量仅相当于海平面的2/3,导致病情更为复杂,治疗难度大、病死率较高,更加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在ICU完全与外界相隔绝,陌生的环境和医务人员,多而复杂的监护设备,给病人心理上带来很大的压力,与之相呼应的护理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工作中主要的护理措施

1.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严重衰竭时,因支气管痉挛,多汗引起大量体液丢失致使痰液黏稠,此时应及时解除支气管痉挛,清醒者并给予化痰药或雾化吸入,指导有效排痰,协助患者更换,以利于将痰液咳出;对意识障碍患者及时吸痰,并备好气管切开用具;对痰液堵塞吸痰无效者行气管切开;当出现呼吸机应用指征时,应及时上呼吸机辅助呼吸。因为在高原,空气干燥,充分湿化气道尤其重要。

1.2 合理用氧

1.2.1 选择正确的给氧方式

1.2.1.1 鼻导管给氧 此法利用鼻咽腔作为氧的储备腔,可保证有效吸氧浓度,张口呼吸的病人,必需用此法。导管插入时应缓慢轻巧,深度相当于鼻尖到耳垂的2/3的距离[2]。但最大的缺陷是机械刺激引起局部黏膜损伤,甚至引起呛咳、憋气致心搏呼吸停止;当氧流量过大,给氧时间过长,会失去鼻毛对吸入氧气的清洁过滤作用,使呼吸道粘膜干燥;少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还可堵塞给氧管。由于病人不能耐受,常出现导管插入深度不够或患者擅自外拔现象。李秀美等[3]曾对721例患者进行鼻导管插入长度的调查,结果证实以9cm为最佳。谭树香等[4]对40例开胸术后患者使用鼻导管吸氧插入不同深度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发现鼻导管插入4-6 cm(鼻尖至耳垂的1/3)即可达到应有效果,还可减轻患者不适感。但

1.2.1.2 鼻塞法给氧 慢性呼衰患者此法较为合适,可减轻患者用鼻导管的不适,且鼻毛和黏膜对吸入的气体起过滤清洁的作用,保护呼吸道不受刺激或感染,同时对氧气的温度有调节作用,是易于推广和应用的给氧方法[5]。其缺点是此法给氧会使部分氧气直接从鼻腔逸出,未进入呼吸道,致使吸入氧浓度不稳定而影响氧疗效果[6],不宜于重度缺氧患者使用。

1.2.1.3 面罩法给氧  此法适用于单纯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者,将面罩与面部密闭,以橡胶带固定。缺点是耗氧量大,患者有胸闷、憋气感。同时服药、咳痰、进食时极不方便,若不小心把面罩的入口封住,将会造成严重影响。故此法不易为患者接受。

1.2.1.4 呼吸器正压给氧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有严重通气障碍,自主呼吸微弱或无自主呼吸者,可通过此法给氧。当PaO2为4.62 kPa,血pH值为7.25时,必须插管进行人工呼吸,将供氧的管道与呼吸器相连接,通过人工气道给氧,浓度在30% -50%以内,使PaO2稳定在6.6-7.98 kPa即可。

1.2.1.5 经气管切开处给氧  经气管插管后如果考虑72 h仍不能拔管时,可进行气管切开给氧,需注意无菌操作,每日进行1-2次气切护理,保持窦道口的清洁,如被分泌物污染,应及时更换敷料。吸氧管不宜太粗,宜用输液器接针头一端的细软管接入气管切开处,一方面利于肺内气体的交换,另一方面方便气道内的分泌物引流充分。

1.2.2 选择合适的浓度给氧 经气管导管给氧分为低浓度(24%-35% )、中浓度 (35%-60% )、高浓度(60%-100% )给氧三种。低浓度给氧适合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中浓度及高浓度给氧适用于PaO2降低,而PaCO2正常或降低的患者[7]。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必须采用控制性氧疗,最好先给病人吸入24%氧,若二氧化碳分压上升不超过20mmHg,可更换氧浓度为28%的面罩,若病情无变化可给予更高浓度的氧,因为此类患者长期二氧化碳潴留,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呼吸主要靠缺氧对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此时高浓度给氧使PaO2迅速升高超过8.0 kPa时,自主呼吸受到抑制,故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必须低浓度吸氧。天羽等[8]认为为了预防CO2麻醉,吸入氧浓度最好从24%开始,密切观察PaO2和PaCO2的上升程度,根据需要,每次以2%的浓度逐渐增加。戴莺南等[9]比较47例肺心病Ⅱ型呼衰患者在持续低流量吸氧的基础上短期给予高流量4L/min给氧,吸氧后PaO2的增加明显高于单纯低流量给氧,而PaCO2变化不明显。临床一般氧流量为1~2L/mi n,浓度2 5%~3 0%,持续2周后可间断低流量给氧,直至呼吸平稳、紫绀明显减轻。用氧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切忌高浓度,高流量给氧。

1.2.3 氧疗的观察及护理

1.2.3.1 氧疗前应做好解释工作  在高原大多数病人为少数民族患者,语言交流障碍,沟通困难,患者及家属普遍医学知识缺乏,大多数人认为吸氧越多越好,或认为暂时不吸氧影响不大,感到不方便时就停用,患者及家属对痒疗的随意性很大。所以在氧疗前,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家属说明持续低流量吸氧的治疗意义,特别应说明未经医护人员允许,不得擅自停用或调节氧气。

1.2.3.2 氧疗中的监护  动脉血气分析是评价氧疗效果最客观最准确的方法,脉搏血氧饱和仪可动态连续床旁监测血氧饱和度,是观察氧疗效果的可靠指标。给氧过程中,临床观察也很重要,如患者出现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嗜睡甚至昏迷, PaCO2﹥9.33kPa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痰液阻塞呼吸道引起,另一方面可能是吸氧浓度过高引起,缺氧虽缓解,却出现了CO2的严重潴留引起肺性脑病;如患者出现胸痛和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头昏等症状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氧浓度>60%超过24 h,损害中枢神经而出现抽搐及癫痫发作。另外,氧浓度过高,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对减少,出现吸入性肺不张。此时应立即降低氧流量,给予药物治疗处理。

1.2.3.3 氧疗后的护理  氧疗后应注意观察患者,如出现发绀,精神状态不好和PaO2

1.3 严格控制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护士应做到了解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明确药物的配伍禁忌,正确选择抗生素溶媒,强调现用现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ICU病房管理,严格探视制度并减少探视人数,以防交叉感染。

1.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如果患者呼吸困难及紫绀加重,并出现球结膜充血或水肿、头痛、嗜睡、精神恍惚、烦躁不安、抽搐,甚至昏迷,则提示有可能发生肺性脑病,应及时报告医生。同时,注意患者尿量及排便情况,监测肾和消化道功能;对肺心病心衰的患者须严格记录24h出入量,特别是要注意患者的不显性失水量,在高原患者需水量更大,把握总入量和总出量的平衡,并酌情使用利尿剂。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每日监测患者体重,液体出入量和不显性失水量,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5 基础护理

实施心理护理,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治疗;病房定时通风,室温保持在18~20℃,湿度保持在50%~70%;加强营养,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发生压疮;口腔护理2-3次/日,会阴护理2-3次/日。并做好下肢的主动和被动活动,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2 积极关注新方法和新理论对高原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影响

2.1 积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积极给予患者心理干预,促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患者多年老体弱,病程长,饱受疾病折磨,入院时由于缺氧,感染,病情较急,情绪紧张、焦虑甚至烦躁从而加重缺氧。 机械通气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诊疗过程中日益受到重视[10]。接受机械通气的病人,往往伴随着生理与心理的不适与痛苦。针对患者的不适与要求,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提高病人在生理心理上的舒适度,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11-12];另外在呼吸机撤机前的心理干预,对防止呼吸机依赖发生,防止呼吸肌群过度疲劳[13]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2.2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又称实证护理,它是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其核心是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的有据可循的现代护理发展,是临床护理人员护理患者的一个实践过程,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14]。

2.2.1 寻找临床实践中的问题 呼吸衰竭患者循证护理的具体步骤如下:①病因问题,如为什么要采取控制性氧疗;②护理诊断问题,如何对并发缺氧的病人做出确切的判断;③疾病预防问题,评价吸痰前后不同浓度的氧气吸入对预防缺氧发生的效果;④治疗问题,评价不同的护理方式对预防缺氧的效果。

2.2.2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综述,以寻找来源于科研的证据 为了更有效的获取所需信息并用于临床实践,对证据的检索可分多个步骤进行,并应先检索对临床工作最有指导价值的资源。

2.2.3 对科研证据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审慎评审 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让护理人员决定这篇文献可否为临床提供可信的指导。对相关实证的有效性、可靠性、临床运用性、广泛性等作批判性评价,挑选出最佳证据,解决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对文献进行评价时应注意:结果是什么?结果是否正确?结果是否对我的患者有利?所有重要的临床结局是否均被考虑到?

2.2.4 将所获得的证据与临床知识和经验、病人需要相结合并做出护理计划 有了被确认为正确并相关的证据以后,制定详尽的护理计划。经过对证据质量的评价,认为可靠,而且又适用于你的病人,并取得病人的同意后拟制最佳证据的护理计划。

2.2.5 实施护理计划,并通过动态评审的方法评价效果 将拟制好的护理计划应用于病人,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此过程需要严密观察并科学评价使用效果,不断总结经验;同时在此过程中也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 谭树香,张春云.慢性呼吸衰竭的氧疗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7):48-49.

[2] 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2.

[3] 李秀美.给氧时插入鼻导管长度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1991,26(11):508.

[4] 谭树香,张春云.慢性呼吸衰竭的氧疗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 15(7):48-50.

[5] 吕宜凤.氧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1991,7(6):11.

[6] 凌华,徐霞.不同吸氧方式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氧疗效果的比较[J].江西医药,2010,8(45):844.

[7] 何秋娟,陈兰,廖少媚. 慢性呼吸衰竭氧疗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2010, 17(5):103-104.

[8] 天羽.急性呼吸不全治疗(酸素疗法)[J].呼吸循环,1984,32(1):30.

[9] 戴莺南,雷粤华.Ⅱ型呼吸衰竭病人持续低流量加短期高流量给氧疗效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3,6(18):437-438.

[10] 徐兰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机械能气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2061.

[11] 安莉.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依赖的预防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3:3.

[12] 董诗圆,蒋红.心理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病人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

第6篇

一、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强化培训的认识。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担任科室培训、考核小组长,具体负责科室培训考核工作。经常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开展“三基三严训练,培训覆盖率%26gt;100%,三基考核合格率≥90%。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

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水电解平衡的基本理论,休克、感染、发热等病因及

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人营养、热量供应以及护

理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

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节、

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

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

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

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

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医

疗事故防范及处理条例》、《病历管理规定》等。

(5)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

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

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三、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两结合的方式方法。要求医护人员利用一切工体,班余及空闲时间学习医学及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并定期进行考核记录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周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四、具体培训考核计划:

一月份:

内容:针对冬季呼吸系统疾病,呼吸衰竭增多及一氧化碳中毒高发季节特点,安排医护人员对呼吸机及CO中毒知识进行学习培训。

方法:由科主任主办讲座1次,然后选高年资医师一名讲座一次。每名医护人员在ICU室操作呼吸机并进行现场考核。

二月份:

春节前配合急救换服装后的崭新面貌举行一次较大规模的院外急救演练,演练前先进行心肺复苏强化训练,并复习相关知识,最后考核打分记录在案。

三月份:

安排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医疗文书规范书写专题讲座。同时结合本科特点及医院要求,对各种申请单、知情同意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记录等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进行强化学习。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举办讲座一次,并在3月底由科室质控小组对本季度医疗文书进行检查,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在案。

四月份:

主要是血液净化技术培训。科主任主持,复习灌流相关知识及适应症、禁忌证。必要时采用幻灯教学进行讲座。然后由每位医护人员上机操作。进行考核。

五月份:

学习培训各种农药中毒治疗基础知识及相关进展专题学习。参加全院性徒手心肺复苏操作强化训练。

六月份:

主要是卫生法规,法律学习月。由科主任主持在晨会交班及科行政会议上系统学习相关卫生法律法规,依法行医。

七月份:

组织全科参加医院临床医师基本技能操作的理论辅导培训。科内举办医生查体训练,使所有医生过关,并进行考核记分。

八月份:

结合夏季游泳者增多特点,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淹溺、中毒及电击伤的专题学习。

九月份:

主要是意外伤害常见处理技术的培训。包括创伤的包扎、止血、固定、搬运。要人人动手,个个过关。严格考核。

十月份:

进行医疗安全及医疗法规,法律知识学习。除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活动外。科室要举办相关学习2~3次,并安排考核记录。

十一月份:

呼吸道急救管理技术培训。重要放在气管插管方面。利用模具或尸体进行训练,人人过关。

十二月份:

第7篇

1临床资料

2006年8月至2008年10月我科ICU共收治各种病因并发呼吸衰竭使用呼吸机患者21例,其中使用呼吸机2周以上8例,最长者为8个月,21例病例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6~78岁,平均57岁,其中脑血管病12例,格林-巴利5例,结脑3例,重症肌无力1例。患者使用呼吸机原因主要为肺功能不全、肺部感染致肺呼吸功能抑制引起呼衰。结果拔管好转15例,死亡6例。

2护理措施

2.1心里护理

机械通气的病人普遍存在着心理问题如:紧张、恐惧、抑郁、绝望和依赖。由于呼吸衰竭的病人长期使用呼吸机,减轻了自身负担,对呼吸机产生了依赖性。认为一旦离开了呼吸机辅助呼吸就会自身呼吸困难,危及生命。往往情绪比较激动,既期待又恐惧。应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讲解长期使用呼吸机所造成的危害,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只是帮助病员渡过危险期,树立病员自主呼吸的信心,及停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恐惧心理,取得病员合作。

2.2营养准备

此类病人基本存在着负氮平衡,且处于高代谢状态呼吸肌肋间肌在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时被分解代谢消耗,可造成停机后呼吸机无力作功,病人再度进入缺氧状态,造成停机失败。因此需给足够的营养支持。每天供给热量达188.28~230.12kj/kg,蛋白质15.25kg。静脉使用氨基酸、应用脂肪乳,同时输入以足够的热量保证氨基酸发挥合成蛋白质的作用。当病员禁食时必需实行肠外营养,纠正负氮平衡。

2.3机械通气模式和参数的调整

2.3.1呼吸机调整

首先根据病情调整呼吸机模式,一般先采用辅助控制呼吸模式加呼气末正压3~8(1=0.098),然后过渡到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加压力支持5~12通气;其次逐渐调整呼吸机其他参数。撤离呼吸机所调整的理想参数:呼吸频率由14~16次/减至4~6次/,压力支持减至0~32,吸氧浓度调至40%,潮气量为8L/Kg[1]。

2.3.2撤机准备

撤机前3禁用镇静药物,以便观察撤机临床效果,确保撤机过程顺利进行。各项治疗和基础护理工作尽量集中在撤机前完成,避免撤机时刺激或搬动患者影响撤机效果。撤机前将患者气道内痰液充分吸净,吸痰前,后给患者纯氧3~4,避免缺氧.

2.3.3撤机时间

有计划地把握撤机时间,开始时白天停机,每日停机1~5次,每次1~2,如无异常逐渐延长停机时间或增加停机次数,随着停机次数增加和停机时间延长。可把停机过程逐渐延续至晚上直到全天停机。

2.3.4停机时临床观察

停机后应气管导管内给氧5L/min,严密观察停机后神志、精神、面色、心率、呼吸的频率、深度及血氧饱和度。停机60分钟后应复查血气分析。正常时,应继续保留人工气道,严密监测通气动力学等变化情况。若病员出现呼吸频率明显增快或减少、收缩压增高或降低大于2.67kpa或舒张压大于1.33kpa、脉搏大于110次/分或增加20次/分以上、鼻翼煽动、出冷汗、紫绀、呼吸道分泌物大量潴留、心电图严重心律失常或改变、动脉血气分析示PO245mmhg,SPO2

3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命的价值期望越来越高。呼吸机在老年病员使用越来越普遍,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对于呼吸衰竭病员停机时应护士一定要守护在病员身边作好解释、安慰工作,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耐受力,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实行身心两方面护理,使病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安全顺利停机。

第8篇

一、双语教学的涵义

双语教学(bilingualteaching)或称双语教育(bi-lingualeducation)是一个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系统。具体为在教学里运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的各学科知识的教育。双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为培养学生运用两种语言学习和交流的能力。以两种语言为媒介语教授专业课,使学生通过授课语言达到掌握2种语言,并通过两种语言的教学掌握专业知识的最终目标。在我国双语教学一般定位为汉语和英语,并在此基础上兼顾其他语种。双语教学现已成为教育国际化的标志之一。越来越引起各国教育工作者的重视[1]。

二、双语教学的意义

1.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为培养各专业人才走向国际的需要:21世纪生命科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要求我们医务工作者,生命科学研究者更加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就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未来的医学工作者能迅速获得国际最新的医学信息,医疗技术,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2]。因此在我们呼吸内科学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使学生在掌握先进呼吸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呼吸专业外语应用能力,以加快整体医学教育与世界接轨的进程,有利于促进提升我国呼吸学科在世界范围的地位。

2.医学事业的发展需要双语高层次人才: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方针,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双语素质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以面对越来越多的公众健康问题和越来越严峻的全球疾病防御形式。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渐上升趋势,我国呼吸病学领域研究者需要在迅速了解国际最新研究动态,获取最新医疗技术及知识,同时与世界同行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提高整体呼吸医学的发展水平。呼吸内科学双语教学的实施,具有双语素质的呼吸学科研究者培养是这一进程的关键,因此我们宜积极推进呼吸内科学的双语教学实施。

3.双语能力的具备对医学人才自身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追踪国际最新研究动态,不断更新知识,是医学工作者保持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呼吸学科领域的工作者面临同样的问题,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需要运用熟练的专业英语进行国际交流,另一方面包括医学生在内的未来医学工作者也需要了解掌握世界最新知识,逐步具备用英语思考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双语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锻炼的机会。

三、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正朝向与国际接轨的目标迈进,其中双语教学在各学科领域正在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呼吸内科教学领域,开展双语教育,教师采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授课,其比例因学生英语水平以及学生接触双语教学的时间长短而各异。选择的双语教学的课程也因此各不相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其总体方针。可以是全部呼吸内科学的双语教学,也可以是选择部分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可以是以中文为主,辅以一些英文参考书籍,也可以是直接引进原版英文教材,课程时数也可不相同,但总体比仅用中文授课时数要多[3]。我国内科学的双语教育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但依然存在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方面。医学生呼吸内科的实习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就我们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和遇到的问题做如下分析。

1.学生对双语教育的整体目标尚不够明确:学生难以把握学习英语及专业知识的比重,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在接受双语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着掌握专业知识及提高英语能力的双重压力,有的同学把注意力集中在捕捉某些英文单词上,从而忽略了整体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些同学则把重心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而对英文学习与积累投入很少的精力,从而失去了双语教学的意义。因此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双语教学的目标是提高目前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2.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学生英语水平是制约双语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学生的英语基础,公共英语水平的不同,导致学生对双语教学适应程度有明显差异。另外由于学生接触双语教学经历各不相同,对初始接触双语教学的学生,英文医学专业单词掌握的尚较少,理解英文医学知识确有难度,从而导致双语教学的效果欠佳。因此初始阶段双语教学的进度应相对放慢。随着双语教学的深入,学生英文思考及英文表达能力逐渐提高,以及对英文医学单词的积累,学生对呼吸内科双语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逐渐提高,可以提高英语的语速,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因地制宜地调整双语教学是目前提高双语教学的重要因素[4]。

3.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使用英文教材,直接吸取当前国际最先进的医学知识是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必然趋势,同时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仅直接使用原版的英文教材也同时存在理解难度较大及耗时等问题,因此适当选取教材,既能包括呼吸内科经典知识同时又跟得上当今世界最新发展的教材,是提高呼吸病学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我们在授课时注意较多地使用英语,查房时注重了应用英语汇报病情和采用英语进行病例分析,开展英语的读书报告等,这些均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英语感受和应用英语进行学习的兴趣。

四、今后的改进与思考

1.教材的合理选择,课程的优化设计与安排: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原则应该是“简明,重点突出”,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呼吸内科学中经典知识的同时又能了解当今最新研究动态及新技术,新知识[5]。根据学生的英文水平可适当选择英文原版教材,也可以是适当比例的中英文教材配合使用。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具有英文规范的优点,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了解西方人的人文精神的优势,适合英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使用。对于英文水平尚需提高的初始接触双语教学的学生,则应选择适当比例的中英文教材,以保证整体双语教学的质量。另外,就课程的设计与安排,双语教学的内容应该适当增加课时,以保证学生在掌握呼吸内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学习掌握呼吸内科专业英文单词。此外,根据学生的具体英文水平以确定是全程亦或是部分实施双语教学,因才施教,有目的、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推进双语教学。对于相对容易掌握的课程可直接实施双语教学,如COPD的教学。对于较难掌握的课程,可先做母语的基本理论铺垫,然后再推行双语教学,以保证整体教学质量。

2.提高学生及教师整体英语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我国的整体英语教学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为实施双语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特别是注重训练提高学生英文思维及英文交流能力,是学生在接触专业医学英语教学之前,已具备较扎实的公共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是顺利实施包括呼吸内科学在内的医学双语教学的关键。另外,教师注重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是双语教学的另一个关键。教师在不断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英文准确表达能力,尽力做到教授地道、规范、流畅的医学英语。

第9篇

关键词:呼吸内科;责任制整体护理;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8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72-02

呼吸内科是临床中常见的科室之一,多数患者为老年慢性疾病,且长期住院,危重症比较多,导致护理工作开展比较困难。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医疗观念发生了改变,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医疗各科室积极开展护理模式创新以为患者提升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医疗水、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作为一种实用性极高的护理应用模式[1],渐被推广应用到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本文选取1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的60例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0例,女30例,年龄35~78岁,平均(61.4±4.2)岁。肺炎15例,哮喘13例,支气管炎15例,肺栓塞17例。护理人员30名,年龄19~35岁,平均(29.3±2.5)岁。本科学历10名,大专学历13名,中专学历7名。

1.2方法

1.2.1建立护理小组:应在护理部和病区护士长的指导下,有效依据病区护士的职称、资历、学历与操作技能进行综合的评估,将病区的护士分为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与护理学员四个级别。

1.2.2明确岗位职责:整个实施的过程中,应进一步明确各个职位的职责。一般护理组长多为本科的护理骨干,且学历相对比较高,护龄也相对较长,工作责任心也较强,理论知识也相对扎实,业务水平也比较熟练,具备了良好的沟通技巧。一般护理组长应分管一个小组,并且固定上班时间,全体责任制,并且负责分管护理一切工作,保护临床治疗、护理以及危急重症的处理。同时,还负责护理计划的制定,并做好护理的技术指导,及时解决难题,化解护理纠纷。另外,还需要负责临床带教的任务,并且主动向护士长汇报相关工作,做好与专业团队的协调工作[2]。

1.2.3各级护士职责:责任组长一般主要负责整体护理计划的实施,并且需要彻底地改变传统功能制护理的模式,认真推行APN的排班,从而减少护士交班次数,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护理,提高患者的预期值。临床中新型排班制度常常是护士长每周四排好下周班次,并且标明各个大组的分管床位,但是不标各个责任组长和责任护士的分管床位,由责任组长实施每天的排班,且需要提前15min到达病房,从而及时地了解本组当天值班的责任护士。同时,责任组长应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加强病房巡视,查看病历,并与医师进行简单沟通,从而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程度,并依据护士的能力进行分管。责任护士一般是由呼吸内科中工作经验丰富和通过本科室严格考核的中年护士担任,主要是在护理组长的监督下负责本组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以及抢救等工作。辅助护士主要由本科室考核合格的低年资护士组成,一般主要负责清点本组患者当日的临床用药和配置输液等。同时在护理组长与责任护士的监督指导下参与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护理学员主要由护理中大专或者中专的新护士组成,并且在当班护士的指导下完成本组患者的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3]。

1.2.4责任制整体护理实施:在整个护理的过程中,将病区的护理人员分化为3个大的责任护理小组,每组平均分配床位。责任组长应每天带领本组护士完成本组患者的治疗、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相关工作。同时,责任组长应担任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而其他的责任护士主要分管病情程度轻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同时,责任组长应加强整体的质量和安全的监督。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观察实施前后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护士长对责任护士责任制整体护理考核评分三个方面。

1.4评定方法

1.4.1护理质量评定:采取本科室自制的调查问卷表进行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主动性、工作能力和病区管理以及关爱、沟通与健康宣教6个方面,每个方面的评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护理质量越好。

1.4.2护理满意度评定:主要采取百分制评分方式,分值为0~100分,将其分为4个等级:①非常满意:评分在90分以上;②满意:评分70~89分;③一般:评分60~69分;④不满意:评分不足60分。临床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1.4.3护士长对责任护士责任制整体护理考核评分评定护士长对责任护士的满意度主要采取自制的责任制整体护理考核评分表进行评估,分值为0~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越满意。

1.5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两独立样本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

2、结果

2.1护理前后护理质量对比

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护理前后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比较,护理后服务态度、主动性、工作能力和病区管理以及关爱、沟通与健康宣教的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前后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前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3.3%,护理后为95.0%,明显高于护理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护理干预前后护士长对责任护士责任制整体护理

考核评分比较通过护理干预前后护士长对责任护士责任制整体护理考核评分比较,干预前评分为(77.3±4.5)分,干预后评分为(92.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内科是临床重要科室之一,多数患者属于慢性疾病,且情绪不稳定,伴有焦虑和抑郁以及失落等,临床治疗中很容易出现压疮和感染等并发疾病,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4]。临床中传统的生物学模式逐渐的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并且加强临床护理工作,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落实科学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举措。因此,临床中逐渐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旨在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并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5]。

随着临床护理模式的不断改变,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逐渐应用到临床中,并且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主要是从责任组长和责任护士以及辅助护士与护理学员等四个阶段进行开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①能够充分的体现护士分层级效果。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体现:护士长-责任组长-辅助护士-治疗护士-基础护士的架构,并且各个层级的职责也不一,且环环相扣,缺一不可。②能够充分的激发护士的潜能,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6]。由于整个实施的过程中由责任组长负责和责任护士分管管理,而低年资护士能够有效地受到资深护士的携带,更好地稳定低年资护士的心态,能够督促其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这种层级护理能够提高护理团队的整体技能与人文素质,明确分工,大大地提高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发挥价值感与成就。③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一般在责任组长的指导下,整体护理工作模式逐渐地由传统的被动转变为主动服务,从而使患者得到连续性的护理,并得到较好的照顾。同时,也能够促使护士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并能够得到主管医师的认可。

通过本次临床研究分析,临床中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是可行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同时,大大地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结果显示,护理后服务态度、主动性、工作能力和病区管理以及关爱、沟通与健康宣教的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而护理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的高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临床中对于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及提高护士长对责任护士责任制整体护理考核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心容,何剑.P D C A循环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管理,2012,22(3):63-65

[2] 黄静,罗春燕,黄兰英.责任组长负责制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14(4):62-64.

[3] 吴美萍.任制整体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5):84-85.

[4] 魏娟,杨晓华,陈玉平.责任小组制整体护理模式中交接班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12,27(3):1-3.

第10篇

1Delphi专家调查

1.1专家调查的问卷设计问卷调查各指标的重要性,同时保留开放性,允许专家对指标的增加和删除提出意见。指标重要程度依据Likert5级评分法分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重要、不太重要、不重要5个等级,依次评为5,4,3,2,1分。

1.2确定函询专家专家的入选条件:在三级甲等医院工作,至今已在ICU临床护理管理与实践领域连续工作满5年,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为确保专家具有代表性,每个医院的专家不超过3人。根据上述条件确定入选专家30名,来自广东省各大三级甲等医院。

1.3问卷的发放与收回问卷和专家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调查表均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各专家,同时发送介绍本课题的研究目的、Delphi法的工作原理及问卷填写指南的附件。要求各专家在1个月内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回复。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肯德尔和谐系统及其显著性检验来检查专家对各级指标评价结果的一致性。

2结果

2.1ICU护士核心能力的调查结果调查发现,我国16家三甲综合医院的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处于中上水平,但在掌握和运用专科技术方面能力相对较低。经条目分析发现,ICU护士对基本生命支持急救技术、脑复苏护理、进行动脉及中心静脉置管、人工气道建立、呼吸机准备等基本专科技术掌握程度较好,但是对于危重病人实验室危急值的评估、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的效果评价、各项技术新进展的认识等所具备的能力较低[2]。

2.2专家的积极系数及权威系数发放问卷30份,共回收问卷30份,回收率为100%,说明专家的积极系数高。其中有效问卷28份,有效率为93.3%。专家对所调查的项目的判断系数值为0.982,熟悉程度系数值为0.903,权威程度系数值为0.943。

2.3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经过专家函询,确定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74项三级指标。经过肯德尔和谐系统及其显著性检验,专家对各级指标的评价具有一致性。一级指标以Donabedian的模式,但结合ICU临床护理实际,不采用传统上将护理质量指标划分为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而是将一级指标划分为基础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3个方面。基础评价下的二级指标包括人员和制度的管理。过程评价下的二级指标包括保护性约束的安全护理、血管活性药物及其高危的安全护理、执行危重症监护单的使用、ICU紧急事件的处理、ICU护士的使用和培训、基础护理的落实(卧位舒适与安全)、管道安全护理、转运安全、预防和减少危重症压疮、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尿管相关性感染。结果评价下的二级指标包括患者监护安全。二级指标下各有若干三级指标,即通过明确的规范指引,使得一二级指标得以实现。

3讨论

3.1ICU护士核心能力调查对质量敏感指标评价体系建立的重要性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原则是让ICU护士既要高于护士的现有能力水平、引导ICU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但又不能过高,否则建立的评价体系将因不适合ICU现有的护理能力水平而变成一纸空文。因此,在制定指标前调查ICU护士的专业核心能力,做到大致了解ICU护士的能力状况,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制定的ICU护理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因符合ICU护理实际,被广东省数十家三级甲等医院采用,作为ICU护理质量的考核评价指标,在指导ICU护理管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2敏感指标评价体系以ICU护理专业技术为基本框架目前国内各医院主要根据卫生部1989年《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1990年总后卫生部下放的《军队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试行)》、全国百佳医院放心标准和全国百姓满意放心医院标准以及各医院在参考以上标准的基础上自行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指标[3],为指导我国护理事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ICU临床护理向专业化发展,其指标指导ICU护理的适应性已下降,暴露出一些局限性,如以临床技术操作为主,缺少整体护理指标[4]。本研究彻底打破既往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将ICU各项护理技术分解评价的方法,而是大致根据ICU的护理目标和专科护理技术的特点对ICU护理工作进行整体评价,从而确立ICU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目的是促进专科技术的发展。如无菌操作基本贯穿于在各种ICU临床护理实践,但如果将ICU无菌操作割裂开来进行评价,由于涉及面广且缺少针对性,将无法体现ICU护理专科技术的整体效果。而如果我们选取预防中心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等专科护理技术为评价指标,那么无菌操作仅仅是专科护理集束化措施的一部分,但是无菌操作在任一专科护理中被赋予了特定的目的和意义。

第11篇

呼吸系统疾病病程较长,且复发率较高[1]。主要临床症状有咳嗽咯痰、呼气急促与胸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除了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外,科学的护理方法是患者预后的关键,据调查发现,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与临床治疗有效率呈正比[2]。本次研究将在基础护理上结合重症监护方法,并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本院呼吸内科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重症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来院就诊顺序分成两组,各46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24例,最低年龄20岁,最高年龄70岁,平均年龄为(67.25±2.12)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20例、支气管哮喘11例;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22例,最低年龄18岁,最高年龄72岁,平均年龄为(68.20±3.14)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21例、支气管哮喘11例。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呼吸内科基础护理,遵医嘱实施护理计划。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重症监护,护理内容如下:(1)环境与心理护理,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消除患者陌生感,病房温度适中,减少人员探视,避免交叉感染,护士了解患者心理特点,主动与患者沟通,给予更多的关怀,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讲解科室治疗成功的病例,树立战胜疾病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2)机械通气护理,机械通气是重症患者常用的治疗措施,能帮组改善通气状态,有利于病情恢复,机械通气属于介入治疗,临床护理不正确会诱发并发症,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因此,护士应全面掌握机械通气的护理要点,并向患者与家属讲解关于机械通气过程中的须知,定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与痰液,保持气道顺畅,定期对呼吸机消毒处理。(2)呼吸功能监测,定时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心律、脉搏等,加强夜间巡视工作,做好护理记录,对于吸氧患者应观察情况调整氧流量,定时进行血气监测,避免出现低氧血症。(3)饮食护理,护士根据患者调整饮食方案,及时补充维生素、营养矿物质与高蛋白质食物,嘱咐患者少量饮水。(4)护士指导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药物,严格控制患者药物剂量,使用受体兴奋剂类药采取喷雾方式,同时监测心律与脉搏等,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将特殊要与一般药物分开滴注,调整滴速,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1.3 疗效评定 观察两组护理护理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及护理效果。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好转,但未恢复至正常;无效:经治疗后病情未得到控制反而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 5统计学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检验,记P

2.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对比 与护理前对比,两组护理后的PaO2指标显著升高(P

呼吸内科疾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该病病程较长、复发率较及呼吸道感染率较高等[3]。其中重症患者的并发症相对较高,因此,护士在临床护理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了解疾病特点,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做好基础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本次研究在基础护理上结合重症监护,对患者进行疏导,消除患者负面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机械通气护理,降低并发症率,加之饮食护理,科学合理搭配饮食,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剂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率,加强出院健康宣教,为重症患者提供最优质的临床服务,有助于患者尽早康复。文章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各项指标及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中重症患者在基础上护理结合重症监护效果更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患者远期预后奠定基础,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其秀.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16):39-40.

王孟. 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 护士进修杂志, 2013(21):2009-2010.

第12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呼吸重症监护室; 院内感染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LIU Long-ying,WANG Xiao-ming,YANG F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6):077-08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Method: 116 patients stay in our hospital's intensive care unit breathing from May 2012 to August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nosocomial infections occurred in the 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dividualiz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including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dietary guidance, medication guide, routine guidance, specific guidance, discharge guidance and other health knowledge missionary.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hospital length of stay of patients with a sense of family nursing job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s well as the 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 length of stay and the hospital stay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cidence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nursing work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 length of stay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length of stay in hospital infection occurs of patients was longer tha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above four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 Nosocomial infections

First-author’s address:Nanhai District Luocun Hospital of Foshan City, Foshan 52822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6.022

呼吸重症监护室是近2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临床医学专科,其要求对护理人员技术高、专业技术特点突出、患者病情重[1]。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或处于潜伏期的感染[2]。院内感染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已引起各国医学界广泛重视。它不但对家庭、患者、社会和国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管理工作和控制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3]。因此,健康教育在全程护理中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住院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医院是患者集中的场所,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加强健康教育,是控制院感到最小范围的最佳方法。评价医院管理和医疗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医院感染率。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高低除受到环境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及治疗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护理工作质量也息息相关[4]。随着医院服务功能的扩大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患者住院过程中,在护理工作完成之余,还将预防和保护自我健康的知识交给患者和其家属,使患者提高对疾病的保健和预防,保证院内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落实。目前院内感染患者主要集中于呼吸重症监护室,为更好地控制院内感染,将护理质量和医疗管理水平提高,本文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116例入住本院呼吸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根据呼吸重症监护室发生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健康教育对院内感染的控制作用,效果满意,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入住本院呼吸重症监护室的患者116例,根据呼吸重症监护室发生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有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包括心理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作息指导、健康知识宣教等。观察组男26例,女30例,年龄32~72岁,

平均(46.6±7.8)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

16例,高中(中专)22例,初中及以下18例。对照组男29例,女33例,年龄30~70岁,平均(49.1±5.7)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5例,高中(中专)23例,初中及以下24例。两组患者在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药、抗组胺药、色苷酸钠、止咳、祛痰药等药物对症治疗。(1)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有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包括心理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作息指导、出院指导等。责任护士热情接待刚入院患者,并与其进行简单的沟通,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个性特征及家庭背景等,做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按照不同呼吸疾病患者的发病特点,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与呼吸疾病有关的知识。由于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患者接受能力低,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接受过多的知识,应以口头教育为主,采用床旁个体指导或者书面形式的方法,循序渐进,让患者明白;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评估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及实施效果,按照评估的结果,调整健康教育方法。此外,对医务人员也需行卫生宣教,使每人都能掌握医院内感染的基本知识,防止交叉感染,也防止患者从工作人员处获得感染。每天给予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持续2周,2周后进行评估,评估患者及其家属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的比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患者和家属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在呼吸重症监护室的住院时间和两组中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指导

3.1.1 心理指导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系统、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可让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5]。呼吸重症患者病情都比较危急,且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亲人陪护,患者容易产生恐惧、寂寞、孤独的感觉,再加上ICU特殊的环境,监护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使患者更加烦躁。护士应该换位思考,关心、体贴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其塑造舒适的环境,让其乐观、积极的面对疾病,主动地配合护理和治疗,使其尽早康复,早日回归社会。

3.1.2 饮食指导 对不同患者提供针对性的饮食指导,无法进食者禁食,可以按照患者病情给予肠内营养、肠外营养、鼻饲等,待病情稳定后,可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软食、普食。

3.1.3 作息指导 绝对卧床休息,勤翻身以防皮肤损害而发生压疮,逐渐增大活动范围。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睡眠充足。

3.1.4 用药指导 遵医嘱用药,同时告知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如颜面潮红、烦躁、恶心、呕吐等,立即告诉医护人员。

3.1.5 特殊指导 (1)进行氧疗,应注意:I型呼吸衰竭可予高流量吸氧,当PaO2>70 mm Hg(9.3 kPa),才既能纠正缺氧,预防CO2潴留加重。室内需防震、防火、防热、防油。(2)配合接受血气分析。(3)必要时配合接受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呼吸。

3.1.6 出院指导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应注意继续家庭氧疗,遵医嘱用药,预防和及时处理呼吸道感染,戒烟、酒及刺激性食物不可再食。如出现气促、紫绀等症状请即就医。

3.2 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 根据感染发生原因对呼吸科患者发生感染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慢性呼吸系疾病的患者,经过长期的治疗,由于化疗、放疗和激素治疗,导致体质虚弱、易并发院内感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差,呼吸科疾病的感染治疗一般需要联合两种或以上的抗生素治疗,且疗程有比较长,常致患者耐药菌株增加、体内正常菌群失调、感染机会增加。侵袭性操作的增加同样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一个因素。呼吸科疾病中老年患者比例较高,他们的自身免疫功能较差,容易发生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相对而言就要高许多,影响院内感染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有医护人员所致交叉感染、接触不同疾病的患者、陪伴者,住院时间的长短以及住院期间的精神心理压抑等因素,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感染的机会也会愈加变多[6]。如果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医院制度执行的不严格、职业技能欠缺以及态度不认真都是导致医院发生院感的不利因素[7]。

3.3 针对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患者疾病的特点采取的措施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也在逐渐由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也意识到医学不仅只是抢救生命,更应注重患者生活质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大部分都患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不能自行呼吸,需呼吸机辅助患者正常呼吸。一旦患者痰液堵塞气管,护理工作者就要争分夺秒的帮助患者把卡在喉咙内的痰液及时排出,如果患者仍然不能自行排痰,就要对其进行吸痰处理,避免患者肺部感染病菌[8]。因此,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治疗就不仅是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来改善症状,同时,提供心理支持及优质的护理对治疗也非常重要[9]。为使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全方位的、连续的、系统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10-11]。有研究显示,单纯的口头宣教没有口头和书面宣教相结合的方式好,患者对信息的理解也较差。口头及书面宣教仍是目前ICU的主要健康教育方式,目前,给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宣教越来越受到重视[12]。呼吸科重症患者由于反复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易导致患者恐惧、失眠、焦虑等心理症状,对此,应根据每个患者的需求,对其任何的不适都及时处理并给予关心。另外,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不要轻易动怒,配合治疗和护理,争取最快的度过危险期,早日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13]。

医院内感染是目前各级医院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护理人员应对相关危险因素给予足够重视并加以预防和控制,力求最大限度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14-15]。来本科住院的116例患者中,对照组62例共发生院内感染20例,感染率32.3%;观察组56例共发生院内感染8例,感染率14.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住院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利于患者的治疗及恢复,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高慧平,李改娥,车欢娥.呼吸重症监护室护士的价值管理[J].全科护理,2013,11(12):3235-3235.

[2]徐国英.健康教育在预防老年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3):34-35.

[3]俞小萍.妇产科综合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志,2012,22(5):947-948.

[4]周泽云.呼吸重症监护室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措施[J].重庆医学,2010,39(9):1168-1169.

[5]陈靖,陈玉琴,何捷,等.对危重患者及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6):577-579.

[6]王莉莉,李娜.术后重症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2,5(4):243-245.

[7]辛群雁.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预防[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

[8]任英杰.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4,7(2):70-72.

[9]王孟.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2009-2010.

[10]林碧红,廖雪琴,骆雪琼.健康教育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78-79.

[11]张倩,隋树杰.国外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家属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中版,2013,27(5):1287-1288.

[12]宋莹.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8(下):2688-2689.

[13] 徐亚鹏,牛会.ICU监护过程感染因素与护理对策[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5):91-92.

[14]王秀萍.心理护理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