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预备党员自我

大学生预备党员自我

时间:2022-03-28 13:55: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预备党员自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预备党员自我

第1篇

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对推进学校发展、促进校园和谐、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务工作大辞典》“党员篇”将先锋模范作用定位为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带头作用是指党员在思想素质、专业学习、日常生活、学生活动等各个方面要走在群众的前面,为群众树立榜样。骨干作用是指学生党员要成为群众中的中坚分子,在学校各项活动中挑大梁,成为主力军。桥梁作用是指党员要成为组织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2 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现状

为了了解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现状,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程学院进行了专项调研。截止2012年3月,工程学院目前在校生共1722人,其中党员270人,占总人数的15.6%。统计2010-2011学年,学生党员在获得学业奖学金、各类竞赛获奖、担任学生干部、各类荣誉称号获得中的比例分别为:66%、67%、78%、85%。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党员在专业学习和学科竞赛方面虽有一定的表率作用,但不是非常明显。而在参加各类学生活动,担任学生干部和荣誉获得方面却发挥了较为显著的骨干作用。但是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76.3%的学生认为学生党员整体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强。

3 影响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因素

3.1 入党动机不纯,党员意识不强

在急功近利的现代社会,入党已经不再单纯是对自我要求的提升和个人信仰的追求,已经掺杂了很多的现实因素。部分党员入党动机不纯,逐步趋于功利化、社会化,这就直接导致了党员意识不强,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没有敢为人先的竞争意识。这就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缺失的重要内因。

3.2 缺乏自我学习,理论素养不高

目前,大学生党员还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政治理论知识缺乏学习的热情,从而导致对党的发展、国家政策、国内外时事都缺乏基本的了解,对许多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判断缺乏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往往不能以理服人,说话办事缺乏应有的感召力。这就使得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缺失了该有的先进性。

3.3 培养流于形式,考核欠缺机制

目前,高校普遍注重学生党员“量”的发展,而忽视了“质”的提高。在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上注重形式而缺乏内容,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不按时考察,在发展或转正时急急忙忙做材料;而对党员的考核也缺乏完善的机制,不能对党员在各方面起到一定的督促或引导作用,使得党员的先锋意识逐渐弱化。

4 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策略探析

4.1 加强党员教育,端正入党动机

党员的教育培养是党建工作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只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党员更易于接受。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辅导员发展协会中的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小组根据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专门为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建骨干量身定制了培训菜单:《入党动机与大学学习生活》、《如何更好、更快的向组织靠拢》、《党建骨干素质和工作开展》、《如何建设先进党支部》等。这些讲座贴近生活,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观,提高党员责任意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4.2 设置理论答辩,提高政治素养

为了督促学生党员自觉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高政治素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程分院创建了理论答辩机制,并正式纳入党员发展及转正的必备条件。该机制要求学生在发展或转正前自觉主动向党支部递交答辩申请,只有答辩通过后才能发展或转正,这就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必须经常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国家政策,是提升党员队伍理论素养的有效途径。

4.3 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典型宣传

建立完善的党员考核机制是调动学生党员积极性,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径。对学生党员应该从学习成绩、工作表现、帮扶同学、参与活动、公寓表现、群众评议等多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同时,在考核的基础上应该树立典型,每年评选一定比例的优秀党员或者优秀党务工作者,并进行积极的宣传报道。一方面对于党员本身是很好的激励,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扩大党员的影响力,有利于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

第2篇

【关键词】 民办高校;学生;党建活动;创新

近年来,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数量和规模不断上升,在一般的民办高校中学生党员比例平均可以达到3%,有的甚至高达8%以上。但这一数量和比例的增加与目前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现状存在较大的反差。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学生党员队伍同样是民办高校菁英学子的集合体,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离不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两个抓手,离不开党建活动这一重要的教育载体。面向“90后”高校大学生党员主体,开展特色的、科学的党建活动,对培养民办高校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取得人才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径。

一、民办高校学生党建活动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般而言,党建活动是指在党的学说指导下所进行的党的建设的实践活动,包括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廉政建设等方面内容。本文所指的民办高校党建活动,主要是指高校依托物质载体、制度载体、组织载体、校园文化载体、活动载体、网络载体等形式开展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包括理论教育活动和实践教育活动两部分。

1、对党建活动重要性认识不明确,落实不到位

在民办高校中,专职党建干部及工作人员配备不足,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等任务往往都放在辅导员身上。因庞杂的事务性工作影响,辅导员的精力和时间受到限制,部分辅导员忽视党建活动对大学生党性培养、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因此,对党建活动的开展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学生党员也因为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的时间占用精力,往往在教育活动中表现为意识淡漠,缺乏激情与活力。

2、党员教育活动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民办高校党员教育培养多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重灌输教育,轻自我教育。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政策性、理论性过强,且多以集中讲授课为主,缺乏趣味性、针对性和贴切性。由于过分强调了理论灌输,没能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实践,也没能很好地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既脱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也忽略了学生对理论教育的接受情况,使得很多学生党员在解决现实社会问题、解决价值冲突上产生困惑和迷茫,教育活动起不到实际的指导作用,很多学生党员只是形式上入了党,思想上还未真正入党。

3、党员教育活动主题不突出,形式单一

有些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偏广,深度不够,活动浅尝辄止,未能使学生党员在某个特定的主题上接受更为深刻的教育,此类主题活动往往空泛笼统;有些主题教育的内容不能紧跟国际国内形势,没有捕捉到学生党员关心的最敏感且最有教育意义的问题;在教育形式上,传统的报告宣讲、知识竞赛等渠道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活动组织中,共青团的工作没有对党建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注重举办各类文娱活动,忽视对团员的思政教育,党小组的作用也未能完全有效发挥。长此以往,出现党建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吸引力差,组织要求与实际参与“两张皮”,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组织归属感。

4、入党前和入党后的党员教育活动设计不均衡

由于申请入党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多,多数民办高校把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上,而无暇顾及入党后党员的教育培养,普遍存在“入党前教育多,入党后培养少”这种教育培养不平均的现象。甚至一些学生党员认为预备期只是一种形式,只要不出大问题,到时候会“自然转正”,思想上出现懈怠。而学校的党务工作者也并没有针对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使得很多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和党性意识薄弱,难以在同学中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5、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制度保障

由于民办高校没有国家经费支持,各单位党建经费普遍比较困难,有些民办高校甚至没有设置党建专项经费,而是将党务经费融于学生活动经费当中,无法满足学生党建活动的有效开展。党建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制度保障,常常出现考核监督不健全、评价激励不配套、实践基地不规范、开展落实不积极等问题,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党建活动收效甚微。

二、民办高校学生党建活动创新探索与实践

由于民办高校发展历史较短,党建工作开展得不系统,往往是在效仿传统高校的作法,在创新和开拓性上往往不足。而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民办高校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比公办高校更具特色。这些特点必然决定了民办高校党建的特殊性与创新性。基于特色的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更应该开辟多种教育活动形式,寻找新的载体,探索新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本身的积极性,以加强对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综合培养。

1、加强党建活动层次与结构设计,建立党员教育活动体系

(1)根据大学生党员发展不同阶段,将党员教育活动分为入党启蒙教育、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发展对象教育、预备党员(党员)教育四个阶段。入党启蒙教育可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的机会,将二者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思想上树立信念,在专业上明确目标,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和专业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可依托二级学院党校培训,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论知识普及,通过形势政策教育和责任感教育,引导学生将人生理想与民族复兴紧密结合;发展对象教育可由校级党校统一组织,应站在战略高度,结合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特点,加强学生党性培养,通过讨论会、辩论会、社会问题调研等活动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体作用;预备党员(党员)教育则应在立足服务的基础上,让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参与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党员表率所用。

(2)根据活动组织主体不同,将教育活动分为校级活动、系级活动、专业团队活动三个层次。校级活动以普适性教育为主,系级活动结合所在系教育教学管理特色分类开展,专业团队活动则更多体现在党员教育与专业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层面。

2、创新党团组织结构设计,发挥学生党员骨干作用

高校党、团、班级学生骨干是学生管理的重要抓手之一,高校党员发展通常也主要以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班级干部为重点培养对象。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班级干部向辅导员负责、团委学生会干部向团委书记负责、学生党员向党支部书记负责的现象,党建活动与团建活动、班级建设活动出现割裂,各级各类学生骨干缺乏有效沟通与联系,无法形成工作合力与群众影响力。因此,应该从组织结构设计、学生骨干选拔培养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例如,把党支部建立在专业层面上,实行校党委――系党总支――专业党支部――党小组的纵向管理新体制;把团总支建立在专业层面上,实行校团委――系分团委――专业团总支――团支部的团建工作体制;团委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直接从基层团支部委员中选拔,以确保校、系、班级三个层面学生组织的工作对接。专业党支部考核与各级团委考核的统一,以此进一步发挥学生党员、团委学生会干部在班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更加有利于相关教育活动的推广和开展。

3、创新活动项目化管理模式,强化活动考核效果

对原有的党建活动实施项目化改造,即对活动的设计、开展、考核、评价等环节均实行规范标准。项目设计书按照规范模板撰写,包括项目的基本信息、目标任务、实施进度项目总结、学生成长报告等内容;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设计准入退出机制,对效果不明显,学生反馈不理想的项目予以淘汰;在活动开展中实现学生自组织、高参与的目标;同时建立全方位考核指标和维度,对项目考核和评价进行科学管理,并将考核结果与学生素质教育成绩紧密结合,不仅可以提高活动的参与性,也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结果予以准确记录,防止活动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4、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建设,丰富教育活动内容

(1)加强基层组织特色活动设计与品牌建设,充分体现其针对性和时效性,将普适性与专业性相结合,做好党建活动主题选择与设计,如党建与感恩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相结合,鼓励百花齐放。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形式,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建设。如在党建网站、红色微博中设置党史课堂、党员心灵驿站等模块,开发党建App,建立微信平台,为广大学生党员提供思想交流、疑难解答的便捷渠道。

(3)创新党校培养模式。变传统的理论灌输为实践调研,变终结性考核为过程考核,让学生从接收对象变为参与主体,从个体反馈变为集体作业,如组建调研团队,将党课调研内容与学校工作重点相结合、与学生关注的时事政治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

(4)搭建学生党员参与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平台。组织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学校晨读晚自习管理、宿舍考核与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拓展、创新精神培养等教育活动,发挥学生党员主人翁精神和表率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萍,鲍昭. 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体系创新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9).

[2] 唐百锋.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的困境与对策.职业时空,7.2.

[3] 刘鹏.高校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设计的思考.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6.

【作者简介】

林 琳(1979-)女,辽宁大连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

第3篇

“90后”大学生个性突出,自我意识强烈,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宽松的社会环境可以让“90后”更好地表达自己内心的诉求,施展才华。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90后”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追求个性发展。但是,也出现了许多不良现象,“90后”在追求个性时,往往有些偏激,走上所谓“非主流”的道路,热衷于一些标新立异的文化与装饰。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特别注意。“90后”大学生自信十足,喜欢独立思考、观察问题,独立判断能力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跟得上时代潮流。通过网络的学习,“90后”可以掌握书本上难以学到的更多知识,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成为知识方面的“杂家”。但是,“90后”大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大多以个人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与责任意识,总是喜欢特立独行,缺乏与同伴心灵上与情感上的深层次的交流。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应对困难的勇气与决心不足。

二、“90后”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对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养与整体素质。辅导员要时刻谨记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其核心工作。但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中的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进行。同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只是开展理论教育课程教学,还要让学生真正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处,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果。

三、高校辅导员针对“90后”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1.不断巩固思想教育阵地,加强党性教育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辅导员要开展基础的和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了解学生特点,从学生党员入手,深入贯彻十等一系列会议精神,增强学生的党性意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2.提高学生的自主与自我管理意识,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目前,高校中的失窃、偷盗行为、违法犯罪行为屡屡发生,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强,团队与集体合作意识薄弱,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不强,辅导员应该根据新环境、新形势,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包括人身、财产,用电、用火,防盗,交通等各个方面的安全教育,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加强学生的文明意识教育,在学校已制订好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制订适合本班实情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在早操、课堂纪律、自习等方面都能做到自律,养成良好习惯。

3.注重对大学生个性的培养,发展多才多艺,坚持“以人为本”高校教育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与才能。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培养专业人才的地方,应注重对每位学生的个性培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注重营造良好、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在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时,还要注重对贫困学生的关注,关心他们的经济状况、心理健康等一系列问题,使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更好地发展与成长。随着“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力量,高校辅导员针对“90后”大学生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辅导员要根据对象的不同做出新的调整,形成一种适合“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作者:吕慧洁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第4篇

不知不觉大学生活已到过去了四分之三,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大三这一学年给我留下了太多值得好好总结的回忆,许多关键词在我脑海中浮现,有欢乐有悲伤,但是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的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点点滴滴的小事,虽不起眼,却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崭新生活。其中苦乐掺杂,获益良多。

回顾刚刚过去的大三一年感觉很忙碌,收获也很丰富,在思想上,学习上,人际交流上有了新的提高,有了自己的想法。大三是大学里面的一个过渡时期,从开始单纯的想着学习的问题,到开始要考虑自己未来的问题。大三经历的很多事情,使我开始思考,这也许对我以后的对事情的指导都是有帮助的。因为毕竟这时候才觉得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大人了。

大三将是我过得很忙碌的一个学年,是在呐喊和挣扎中度过的一个学年,在这一年里面学习了很多的专业课,虽然没有像大一大二时那样取得非常好的成绩,但是我也算用功了。不管在学习、生活还是思想上我都以一个认真的态度去面对。我相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相信"只要努力一定有收获,只有拼搏才能够成功",我坚信我一定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和信心来迎接伴随着机遇和挑战的新的生活。

值得高兴的是,在大三这一学年我顺利由一名预备党员转为了正式党员,这不仅是对我平时表现的肯定,也激励我今后的日子应该更加努力,才能对得起自己党员的身份。当然我一直相信人不是完美的,每个人必定有各自的缺点和优点,重要的是该怎么去正视自己的优缺点。为人随和,诚实,性格坚毅是我的优点。只要决定去做一件事,必定会认真的去完成。从来都不喜欢和一些虚伪的人交往,虽然不能改变别人,但可以时常勉励自己坚持原则,为人诚实守信。

大三结束后的这个暑假,我成功通过院里的面试,得到了大学生"学子村官"的名额,下乡体验了一个月的基层政府的工作生活。这次实践时间虽然短暂,但我们却见识了很多东西。我们了解了地方政府的基本运作以及基层干部的选举及日常工作,当中还认识了一些优秀的老干部们。

当然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也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缺点和不足,例如个别队员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纪律观念淡薄,想法过于片面等等。我们都知道社会实践可以促进一个人德智体全面发展。在这次"学子村官"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从与村民们的接触、交流中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到了许多,也从许多典型事例中得到了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完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以及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时间是稍纵即逝的,有机会去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尽量使自己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付出是显见的,收获总是潜见的,但是只要肯去为目标奋斗,收获绝对远远大于付出!在这里,对自己也再次做了一次总结,告诉自己要抓住大学的尾巴,迎接大学为数不多的时光!

第5篇

一、动员广泛,计划全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活动伊始,各学生支部就在广大学生党员之中进行了广泛的动员,并结合各支部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全面的学习实践计划。一方面传达了学院党委和学工部的文件精神,强调了本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活动实施方案,对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活动阶段安排、学习实践形式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部署,保证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本次活动中,我院各学生党支部和广大学生学生党员以党的*精神、中央指定的两本教材和学工部印发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为重点学习内容,认真研读,切实提高思想意识,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等方面有了整体的认识和把握。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自身客观情况、社会热点问题等有一定的思考和认识。

1.研究生三个支部更加注重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组织广大学生党员参加相关专题辅导讲座,开展小组学习讨论,在思想上和实践上统一了认识,对科学发展观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同时还将科学发展观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进而提升了我们本次学习实践活动的理论水平。

2.07级本科两个支部、08级续本支部则更注重社会热点、自身成才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联系方面的讨论,以08级续本支部为例,在学习理论的同时,结合当今发展不均衡、失业率增高、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充分认识到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地位、作用入手,强调了大学生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进而明确了学生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同时根据所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学校在课程设置、服务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从身边小事谈科学发展。

3.05级、06级本科支部和07级续本支部在11月7日进行了共青团模拟活动展示,这是《共青团工作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的一部分,也是我院学生支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在为期两周的活动准备中,广大学生党员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同时能够学以致用,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相连,把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青年特色和时代使命、共青团活动鲜明特点等元素融合在策划及表现形式中,既具有一定的观赏娱乐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教育性,使得广大学生在轻松氛围中了解改革、团建的知识,收获颇丰。

4.08级本科生中尚没有正式党员,08级本科学生党支部为联合支部,由辅导员担任支部书记。考虑到大一学生的实际情况,该支部除组织预备党员参加必要的专题讲座、集中学习讨论外,更加注重以实践的方式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组织支部成员参加改革开放三十年论坛,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双清别墅、军事博物馆的抗震救灾展览,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使大一学生从感性认识更容易上升到理性认识,弥补了理论方面的不足。

总之,我院各支部能够充分认识和掌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切实增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身成长成才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能够与个人思想、学习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同时结合自身学习和发展目标,积极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力求将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以实现自我科学发展。

三、形式多样,内容鲜活。本次学习实践活动不再拘泥于以前简单的学习模式和枯燥的理论讲解,而是采取参观、讨论、模拟展示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实践积极性,增强了学习效果。同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涉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得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另外,有些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一起进行了学习讨论,扩大了学习的主体,把入党积极分子也纳入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来,进而增强了科学发展观的普及度,也提升了党后备力量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意识。

在近一个月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院各学生支部能够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切实把学习落实到实处,致力于真正弄懂几个问题,踏实做好几项工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首先,广大学生党员能够根据客观实际发现我们在发展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是在尝试结合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方面还做得不够。我们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在于,要用这些知识去指导实践,切实解决问题。对于一些社会问题和学校发展问题,看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没有深入探究问题的症结、探索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这也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普遍缺陷。

其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一定的广度,但是深度还有欠缺。通过各学生党支部提交的阶段性学结可以看出,大家在集中学习讨论时涉及面很广,但基本都是泛泛而谈,很少能够真正深入探究,没有真正做到学习有专题、研讨有重点。

第6篇

今天的大学生,正充当着网络聊天室、论坛、QQ、MSN、博客、播客(语音)、拍客(拍照)等的主力军。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给高校的党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重庆工学院因势利导,将“固本强基”工程推向了互联网――

深夜,龙婷的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着,脸上不时露出会心的笑容。她可不是在随随便便聊QQ,而是带着学生在网上过组织生活。

龙婷是重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名辅导员。她还是学生时,就开始接受“青年红色根据地”的熏陶。后来,她留校成为辅导员,从受教育者变成教育者。龙婷说,现在要当好辅导员,已经离不开这块“根据地”了。

类似于“根据地”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平台,在高校并不少见,但以宏观指导见多。而重庆工学院的“根据地”,却具体、实在,既有静态的理论知识,也有动态的论坛区,是一块真正的根据地。最初提议创办该网站的蹇福阔向记者介绍说,“根据地”建有组织生活专区、理论学习专区、素质拓展专区等,从2005年6月开始运行后,以实名和学号登陆的注册用户,已超过1400人,网页浏览量已超过633万次。

“当我把思想汇报挂在网上后,压力更大了,那些背后盯着我的眼睛,促使我前进。”周息宇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5级的学生,她现在已经是一名预备党员,每一个月都会把思想汇报挂上“根据地”的思想汇报专栏。

以前思想汇报材料只写给老师看,老师事务繁忙,不可能细看,偶尔写写大话、套话,老师也不会批评,思想汇报,形同思想“编”报。周息宇说,自从把思想汇报挂上网络后,那可“掺不得假水”了。在“根据地”上,老师和同学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同学们朝夕相处,自然会把你说的和做的进行对比,稍有假大空,就会受到别人的非议。

2007年6月2日,周息宇把5月份的思想汇报贴上网络。一个小时后,同学陈鹏就在后面跟了一帖:“加油,周息宇,05933班的同学永远是最棒的!!!!!”辅导员龙婷也发表意见:“从你每次的思想汇报都能感觉到你的进步,你自我要求很严格,这点一定要坚持,但关键还是在落实哦,加油!”陆陆续续地,老师和同学们也针对周息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周息宇说:“这样的建议总会收到很多,我会在一段时间后,把这些建议归纳起来,进行一次总结。”

去年毕业的李静典是“根据地”的创办者之一,他特别推崇在网上过组织生活这种方式:“以前过组织生活,难免说套话、走过场,大家都很被动,现在在网络上过组织生活,很方便,只要开着电脑,在天涯海角都可以和老师同学咫尺相隔。同学们可以随意发言,老师还时不时回帖给予引导和总结。这种方式可以让你静下心来思考和接受,精彩发言还可以时常回顾。”李静典说,大四那年,他们在湖北十堰中国二汽实习时,十几个党员同学,都是在网吧过组织生活,在网络上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虽然离学校很远,但离老师和同学们却很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效果相当好。”

李静典毕业后,对“根据地”仍然恋恋不舍,今年3月14日,得知晚上8点“根据地”将举行主题为“‘两会’精神永存”的网络组织生活时,李静典早早地打开电脑,进入“根据地”网页。18点53分44秒,“根据地”督察员柳晨岚发了第一份组织生活主题帖子后,就陆续有学生回贴,直到主持人夏源在21点23分5秒宣布“今天的组织生活就到这里”时,同学们对讨论仍意犹未尽,直到23点27分时,讨论才最后结束。这次组织生活的回帖量达到632份,很多性格内向平时不善言谈的同学,都在网上侃侃而谈。

而今,网络上的这块“根据地”,像磁铁一样,吸引着重庆工学院的大学师生。

第7篇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宿舍 安全文明建设

学生宿舍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许多身处异乡的大学生都视宿舍为“家”,“家”应该是最安全、最温暖的港湾。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学生宿舍发生火灾等事故时有发生。这些事故给高校带来了很大的财产损失和令人心痛的人员伤亡,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因此,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安全是整个宿舍管理工作的命脉,时刻把学生的安危和健康成长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高校大学生宿舍安全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1.火灾隐患。

每年发生在高校学生宿舍里的火灾次数很多,烧死烧伤学生,烧毁财物的事例屡见不鲜。而宿舍火灾的发生原因为学生违章使用“热得快”、电饭煲,宿舍内私拉电线,违章点蜡烛、吸烟,以及学生宿舍区消防设备过期或无安全通道等。

2.夜不归寝问题。

各高校实行学分制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宿舍电脑、电话、手机的普及,使学生联系日益方便,加上交通便利,极易导致大学生因各种原因外出。

3.偷盗失窃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在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上都有很大的变化,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校园周边的各类人员越来越复杂,加上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大学宿舍的盗窃案发率居高不下,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而且造成了很不好的社会影响。

4.诈骗问题。

目前,一些不法分子频频将诈骗的黑手伸进高校,他们运用花言巧语,编造谎言,骗取学生的同情与信任。年轻的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不强,往往容易上当。

5.隐性安全隐患。

在大学生宿舍安全问题中,还有很多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隐性安全问题。由于大学生心理的不成熟、不健全,大学生之间存在生活上相互攀比和利益竞争,大学生匮乏的人际交往知识技能和大学生群体在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所导致的人际交往冲突等安全隐患。

二、高校宿舍安全文明建设的相关因素

1.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是某大学某学院6个专业的2007级至2010级全体学生。在全体样本中采取随机抽样的形式,抽取400个样本进行调查。

2.高校宿舍安全文明建设与主要班委在班级宿舍分布情况有关。

宿舍安全文明建设与主要班委在班级宿舍分布情况有关,有主要班委的宿舍有88.89%宿舍情况为优,11.11%为中,无宿舍情况为差(图1)。无主要班委的宿舍情况为优的占30%,宿舍情况为中的占40%,宿舍情况为差占30%(图2)。

3.宿舍安全文明建设与宿舍党员、发展对象所占比例有关。

党员、发展对象所在宿舍卫生情况全为优(图3),他们自身要求严格,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可以督促宿舍其他成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宿舍整体安全意识较强,无人使用禁用电器,无人夜不归宿。无党员、发展对象的宿舍卫生情况为优占27.27%,中占45.46%,差占27.27%(图4)。

4.宿舍安全文明建设与宿舍成员获奖情况有关。

获奖学金、三好生等奖项人次较多的宿舍学习氛围较好,宿舍卫生情况较好。有73%的宿舍安全文明建设情况为优,20%为中,7%为差(图5)。相反,有些宿舍四名同学均未获过任何奖项,也无班委、党员和发展对象,宿舍成员卫生意识较差,自我要求不严格。宿舍安全文明建设情况50%为中,50%为差(图6)。

三、加强高校宿舍安全文明建设的几点探索

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已经成为校园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很多同学意识不到使用禁用电器、私拉乱接等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大部分发生在学生宿舍的案件,只要平时稍微注意一下就会避免发生。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根本。初进高校的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弱;参与意识较强,与他人合作协调能力较弱。因此,要以人为本,不失时机开展入学教育,并大力开展系统的课程教育,使学生知法用法。

2.加强领导,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要做好高校学生宿舍的安全防范工作必须动员上下各方面的力量,各有关部门之间必须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实行综合治理。安排班主任和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辅导员深入到各学生宿舍,与学生融洽感情,及时发现宿舍内的不良倾向,预防犯罪案件的发生;科学地进行学生宿舍的组合安排;在评奖评优方面,将学生宿舍的安全工作列为评比内容,做到奖优罚劣,起到示范和警戒作用;加强治安、宿管人员的教育管理,明确管理目标,落实管理任务。治安、宿管人员要密切配合,经常性地、不定期地在宿舍区进行巡逻、守护,维护宿舍区正常的治安秩序。

3.实行班长晚点名制度。

班长晚点名制度是由各班班长在晚上11点把班级同学在宿舍情况以手机短信形式告知相关辅导员和班主任,如有异常情况辅导员可以第一时间得知,并了解具体情况。某大学某学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效果比较明显,在本学期学校多次夜不归宿的检查中,该学院无一例外。

4.实行党员、发展对象负责制。

党员和发展对象首先自己的宿舍不能出现宿舍卫生不合格,使用禁用电器或夜不归宿情况,同时负责本班级另外一个宿舍安全文明建设,督促宿舍成员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负责的宿舍成员如出现不叠被子、使用禁用电器或夜不归宿情况并未告知辅导员的受连带责任,即发展对象延期发展,预备党员延期转正。某大学某学院目前正在实施中,宿舍整体情况有所好转。

5.努力建设健康向上的学生宿舍文化,以文化感染人熏陶人。

大学生宿舍是学生最密集的地方,容易产生安全稳定隐患。健康和谐的宿舍文化可以形成奋发学习的氛围,可以营造出融洽的人际关系,因而可以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要多开展以宿舍为单位的活动,如文明宿舍、优秀宿舍评比、宿舍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和进取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建立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责任区;积极引导学生在宿舍里形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行为规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出健康、舒适、愉快的宿舍环境,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

综上所述,加强学生宿舍安全文明建设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着手,绝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的事,需要我们在研究探索有效措施的同时,发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长期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刘.浅谈高校学生宿舍管理[J].锦州医学院学报,1998,19,(2).

[2]聂庆益,黄如兰,苏鸿鹄.高校学生违规使用电器现象刍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2-53.

[3]董晓琳,杨汝刚,卿剑媚.学生安全防范及自我保护状况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5):87-88.

第8篇

关键词:行为文化;沉浸体验;自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038-02

行为文化既是学生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和办学理念的外在表现[1]。当前高校行为文化建设的主要形式是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行为规范检查、落实课堂考勤考核,而在激发大学生主动性,提高大学生认同度和强化大学生责任意识方面尚显不足。个体的行为一般表现为一种过程,行为固化为文化需要经历感知、决策、参与三个阶段[2],行为的引导者、发起者、践行者都将在这种固化活动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或者是彼此产生影响。探索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之途,就是要找到一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主流文化、创新创业思维潜移默化渗透到大学生一言一行中的“路子”。自媒体作为当下受众最多的新媒体模式,具有传播主体的自主化、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传播模式的去中心化等特点,是被大学生群体广泛使用的传播手段。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应当与自媒体传播有效结合,通过自媒体应用实现大学生对行为文化建设的沉浸体验。

一、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沉浸实现

心理学家Csikszentmihlyi将“沉浸”描述为:沉浸是个体进入的一种共同的经验模式,在其中使用者好像被吸引进去,意识集中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其他不相关的知觉和想法都被自动过滤掉,并且丧失自我意识,只对具体目标和明确的反馈有反应,通过对环境的操控产生一种控制感[3]。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沉浸实现可以被解释为:学生个体进入学校主导的或希望学生参与的一种文化建设模式并被这种模式吸引,学生的意识被集中在学校积极倡导的行为文化范围内,其他与人才培养目标相悖的、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想法都被自动过滤掉,学生积极融入建设活动中并希望得到鼓舞的反馈,同时通过对班级集体、社团团体的能动操控而产生控制感和成就感。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沉浸实现可以让大学生群体专心致志的从事行为互动,并享受活动本身所带来的乐趣,从而形成愿意继续从事此类活动的个人自愿。沉浸体验是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中希望出现在学生群体中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求行为文化建设活动要给予大学生充分挑战的机会和技能展现的平台,自媒体平台便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二、利用自媒体开展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结合对浙江省内三十余所高校二级学院党政领导及包括辅导员在内一线学生工作者的调研访谈和对千余名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前高校自媒体的应用与助力行为文化建设的要求和期望的成效相去甚远。

1.有平台无阵地,自媒体应用与行为文化建设要求脱节。指标摊派的“增粉”计划、久不更新的平台内容、仅限阅读的学生参与程度导致官方自媒体平台难以发挥阵地作用,学校关于行为文化建设的方案、举措不能得到平台对象(学生)的共鸣和呼应,教育本身依旧流于传统的灌输模式,只是简单地为课堂讲授、会议部署等枯燥建设内容披上了自媒体的“外衣”,自媒体高融合、强渗透的功能却被“束之高阁”。大学生群体在关注学院官微后就对其弃之不理,沉浸体验的“挑战”和“控制”等前置要素并未体现,学生群体无法从自媒体平台接受关于行为文化建设的任务,也无法通过任务实现来提升自我行为文化建设的能力,从而无法获得必要的愉悦体验。

2.有宣传无互动,自媒体应用与学生希望关注内容脱节。调研中发现,各高校官方自媒体平台的内容中以正面宣传学校学院组织的包括社会实践、运动会、文艺技能比赛等校园活动为主,照片处理不够精细,文字描写新闻痕迹明显,时间滞后于活动本身。除此之外,占内容比例较大的还有党建类知识宣讲、省市校各级重要会议报告摘录,及“心灵鸡汤”类材料。这些主题明显与大学生希望关注的内容脱节,难以引起学生兴趣。这种宣传内容与学生期望之间的脱节,集中体现在互动体验的缺失,这些内容阅读量尚难保证,更无从苛求大学生群体对于此类文化建设内容的沉浸。

3.有公示无反馈,自媒体应用与学生工作实际运行脱节。但在问卷调查中,许多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都认为学校学院在自媒体平台上所公布的各类与学生工作相关的公示、通知仅仅停留在“广而告之”的肤浅阶段,缺少后台运营和功能开发的自媒体应用无法接受来自学生的意见反馈和交流互动。究其原因,是因为缺乏反馈的自媒体应用不能够让大学生群体获得专注体验,简单的浏览信息花费的时间极短,学校学院官方自媒体平台没能真正进入学生的日常,没有给学生提供持续的信息反馈、生活服务和行为引导,难以让学生产生投入行为文化建设的时间扭曲感,难以实现专注体验。

三、基于自媒体应用的大学生行为文化沉浸实现路径选择

1.分类教育与按需教育相结合,提高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针对性。一是重视互动,反馈及时。自媒体应用中最吸引当代大学生的是其即时交流、高效互动的功能特质,利用自媒体平台实现学生对行为文化建设的沉浸,需要学生管理者主动融入具有自媒体特性的交流互动环境,在官方的微博微信或其他自媒体平台上建立沟通顺畅、反馈及时的互动交流版块,包括学院领导、专业教师、思政辅导员在内,都应更多的“现身”平台,与学生实现网络上的平等交流。二是信息实用,更新及时。要增加学校学院官方自媒体平台对大学生关注的粘性,需要自媒体平台多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信息,要让学生习惯于把自媒体平台作为获得重要资讯的第一渠道;同时,形成固定时间节点、固定披露形式的信息公布机制,把行为文化建设的内容渗透在这些资讯信息之中,实现不间断的、强度稳定的指导和宣传。三是紧贴学科,介入及时。自媒体平台可以开设部分专业课教师的答疑专栏或学术圆桌会,吸引学习成绩优秀、创新创业意愿强烈的学生参与其中,活跃自媒体平台氛围,助力崇学尚新的学科行为文化建设;把教学内容嫁接到自媒体,需要尤其重视介入和响应的及时,要让融入其中的大学生感受到自身学科技能的提升和学术新目标的挑战,从而由此获得愉悦性和沉浸体验。

2.线上活动与线下建设相结合,加强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激励奖励。一是线上活动纳入考评。目的导向是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自媒体平台的运营者应当把一些可以移植到网络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搬”到自媒体应用上来,实现线上报名、线上实践、线上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学生个人综合考评挂钩,达到“鼓舞”大学生投入自媒体平台上的行为文化建设工作的目的。二是建设活动定期开展。利用自媒体平台策划筹备活动的便捷性和针对群体的广泛性特征,定期开展身边典型挖掘、创优创建比拼、违规案例剖析、社会实践征集等活动,允许在校学生以匿名的方式参与行为文化建设,并通过活动设置合理的奖项激励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线上活动中获得沉浸体验。三是党建工作线上尝试。党员的发展工作是高校基层党建的重点工作,同时学生党员又是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排头兵。应当尝试在线上进行党校授课,既可缓解学生平时课业繁重与党课不能缺席之间的矛盾,又能创新党课授课形式,实现在线教育;应当尝试在线上进行党员转正、预备党员发展、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的公示,尤其要把线上监督放在重要位置。

3.从众心理利用与学生个性彰显相结合,搭起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自媒体矩阵。一是利用从众心理,构建自媒体矩阵。仅仅利用学校学院官方的自媒体平台来开展行为文化建设活动是单薄的、影响力有限的,而学生个人、社团组织、创业团队自己建设的自媒体平台具有更贴近学生群体,更为实用的推送内容和互动信息,高校学生管理者应当把这些自媒体集合到一起,构建自媒体矩阵,共同搭起促进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载体和阵地。二是彰显学生个性,用好自媒体矩阵。与矩阵中学生个人的自媒体平台充分交流、合理引导,规范学生网络行为,始终指明网络舆论的正确方向;与社团组织的自媒体平台充分合作、共建共赢,规范学生社团行为,由于社团组织吸引了高校较多低年级学生的加入,规范社团行为,有助于在低年级范围内倡导积极向上行为文化;与创业团队的自媒体平台充分融合、服务就业,规范学生创新创业行为,高年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利用自媒体鼓励创新创业,开展创业指导,服务创业团队,营造创业氛围是高校践行教育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要求的可行举措。

高校要推动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不断深入,需要学生群体积极参与其中,共同践行正确的文化观念,共同倡导积极的行为实践。要使行为文化建设活动具有吸引力,对大学生群体保持粘性,则需要建设活动给予学生互动体验、愉悦体验和专注体验。自媒体在学生中使用较广泛、受欢迎度较高,充分发掘自媒体平台价值,突出针对性,落实激励奖励,构建平台矩阵是高校践行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佩思.当前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第9篇

文章摘要:在一些具体环节的工作方法还有待改进.今后在工作中,她将和全体团成员一起努力协作,把生物工程学院团支部做到最好,把荆楚理工学院建设的更加灿烂辉煌!在今后也将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完善自己! 优秀共青团员推荐表主要事迹 …… 她叫xxxx,xx年光荣的加入中国共青团,很高兴这次被推举为优秀团干.在过去的一年里,脚踏实地的为班里同学服务,在此她向团组织提交优秀团干部申请书,她愿意接受团组织的教育与考核,并希望最终能够获得批准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青年团的“优秀团干.成为一名团员之后她感到无比的光荣与自豪,作为团支书她更感到责任重大,所以不论在思想、工作亦或是学习或生活方面她都严格的要求自己,努力向上成为预备党员,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学习上她一直都保持高度的热情,从来不迟到早退旷课,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她也经常注意增加自己的课外知识,因为他始终相信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不仅他们中国古话中有活到老,学到老之说,一句名言不是说过知识改变命运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有它的奥妙,只有不停的学习,积极进取,他们才会越变越强大.

在工作上,xx―2012学年度她担任班里的团支书,xx年至今她一直认真地对待工作,每次都按时且有质量地完成好工作.去年一二九爱国朗诵诗歌大型活动她积极带头参加,虽然最后的结果不是很理想,但这种勇于挑战自我的勇气还是值得肯定的.在xx年至2012年的校园环境卫生月活动中,她积极参与其中并带领班上的同学做好每一次小红帽活动,从不抱怨什么,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这一个学期与她联系最多的是团委方面的工作,所以不管以前是不是优秀团干部,她一直都以这个标准严格的要求自己要以身作则,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也经常积极的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仔细的思考同学对她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不断的优化自己的思想觉悟从而不断的去改善自己,让自己积极地向党靠拢.在过去的时光里,也许她做的不够完美,但还是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让她获得了一些荣誉,例如在xx至2012学年的共青团工作中他被评为了“优秀共青团员”.

在生活上,由于她本性活泼开朗,待人坦诚大方热情,喜欢与同学们交流,热爱文体活动.所以一直以来跟班级同学的关系处理的也很融洽,在xx至2012学年度,她所在的寝室被评为文明寝室.当别的同学遇到困难时她会热心的帮助,会把别人的事情当做她自己的事情去完成.

除以上外,她还多次组织学院团委组织部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例如2012年,她先后参加分院组织部的“清扫四干渠”活动,“天鹅湖广场志愿者清洁”活动.xx年她和班上的同学一起去浏河岛儿童康复中心看望那些孩子们,并给那里的孩子们带去了手套和玩具.2012年她也参加了“清明节扫墓活动”.除了参加这些很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外,她还是《荆楚理工学院报》大学生记者团的一名学生记者,去年和学校的八个社团一起举办了双旦晚会.

不管在哪一方面,她觉得重要的不是是否获得多大的荣誉,重要的是是否努力过,是否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提升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未来的道路上,她还有太多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她始终相信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当然,她在一些方面难免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一些具体环节的工作方法还有待改进.今后在工作中,她将和全体团成员一起努力协作,把生物工程学院团支部做到最好,把荆楚理工学院建设的更加灿烂辉煌!在今后也将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完善自己!

优秀共青团员推荐表主要事迹

第10篇

根据市委组织部统一安排,本人于2019年6月17日到纳雍县羊场乡繁荣村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今年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实现全面小康的总目标,我扎根基层,认真履职尽责,现就半年驻村工作开展情况简要述职如下:

一、加强支部凝聚,紧抓组织建设不放松

一是突出“准”字,建好一支过硬的支部班子。把党性强、素质高、作风好、热爱本职工作,在群众中具有很高威信的同志推举到党支部的班子中来,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形成了以70带头、80为主、90为辅的班子结构,切实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二是突出“实”字,完善支部党内生活的规章制度。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完善适合本村实际的党内生活制度。同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民主集中制、村“两委”班子“一岗双责”、“”、组织生活会等各项制度,半年来,组织支部35名党员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7次。三是突出“带”字,建好一支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帮助村党支部制定了支部成员“一帮一”“一带一”的培养模式,加快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进程。对返乡优秀农民工、未就业大学生和致富带头人等,专门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督促他们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层,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鼓励和吸收他们加入到党的组织中来。今年以来,帮助村党支部发展预备党员5名,吸纳入党积极分子12名。         

二、加强产业发展,紧抓增加收入不放松

繁荣村属一类贫困村,2019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77户 355 人,自2014年以来,共脱贫 65 户322人,剩余贫困人口12户33人,贫困发生率降为2.36%。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目标,按照抓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党支部牵头领办羊场乡繁荣村现代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贫困户的全覆盖。

今年以来,全村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八要素”,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水产养殖养鱼16000余尾,养鸡6600多羽,辣椒200余亩、刺梨520余亩、土豆520余亩、南瓜110余亩、洋葱100余亩、黑木耳20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此外,我们把就业扶贫作为“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的重中之重,扎实抓好组织农户就业工作,引导贫困户37户54人外出务工;吸收38户64人到合作社务工,合作社累计用工达2050人次,劳务工资发放达49万余元。

三、加强社会治理,紧抓基层创新不放松

繁荣村以党建为统领,探索建立法治、德治、自治的“三治融合”社会治理机制。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实现村级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革新,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现代化水平,为坚决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一是秉承法治思维。围绕“法治纳雍”创建工作,结合全县的“关于依法整治脱贫攻坚法治秩序的通告”,开展法律法规讲习3场(次),同时,联合乡派出所和司法所对村内不赡养父母的2户群众,进行严厉批评教育,责令其对老人进行依法赡养,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二是坚持德治育人。坚持德治润物无声思路,全力推进文明创建,运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文明卫生家庭评选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乌蒙号角·智慧列车”活动等,引导村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群众发展内生动力。今年以来,开展感恩教育讲习5场(次),“乌蒙号角·智慧列车”活动1场(次)。三是完善村民自治。坚持让群众的事情由群众参与决定,将“三个一元”“十户联动”和“党建+积分”机制与本村社会治理模式有效嫁接,进一步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在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疫情狙击、民生监督、公益活动等事务中,让群众广泛参与进来,最大限度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推动形成全村动员、全员参与、全员监督的共建共创共享大格局。

脱贫攻坚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拓宽工作思路,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精准扶贫工作,为本村经济发展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为全市脱贫攻坚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11篇

【关键词】大学生 易班 辅导员 作用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大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带来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这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和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能否积极应对互联网的多重挑战,引导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形成较为科学的思想和认识,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需要尽快破解的现实课题。“易班”作为网上班级的信息交互平台,是上海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举措,是网络时代凝聚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学生的新探索。自2009年9月在部分高校试点以来,“易班”系统及其功能不断完善,试点规模不断扩大,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目前已发展成为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风景线。

一、高校“易班”建设的现状及发展

2007年起,上海市教委在全市高校中逐步推进网络文化建设项目――“易班”。“易班”作为网上班级的信息交互平台,是网络时代凝聚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学生的新途径。“易班”集教育功能、社会商业社区功能于一身,它的诞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高等教育与管理对现有困境的主动回应。就具体建设情况而言,“易班”在各高校的发展稍有不同:第一批试点工作采取全校、学院、年级三种推广模式,其中,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进行全校试点,在东华大学进行部分学院试点,在上海交通大学进行部分学院分年级试点;第二批试点工作主要在两所民办高校中展开,其中,上海建桥学院以学生自主管理为切入点,上海杉达学院以学生党建为切入点,使“易班”在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基础上,增加了以学生党支部、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等形式为单位的管理新模式;第三批试点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代表,旨在扩大高校规模之外,还继续深入挖掘各高校试点工作的特色。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有助于积累更丰富的经验;而对每批试点工作特色的凝练,则为“易班”的持续发展保留了“新鲜的成分”,便于调动试点高校的积极性。

二、高校辅导员在“易班”使用中的特点

1. 发挥辅导员教育的主动性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辅导员与学生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获得的有效信息已经非常有限。而许多高校还尚未给学生创建任何形式的思想交流和表达意见的网络平台,对学生思想动态和各类资助活动反馈的把握较为困难。而在“易班”上,辅导员可以通过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帮困资助平台、思想交流平台、辅导员博客等各类特色网络平台,不仅能让学生主动获取他们所需的各类信息,更是辅导员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新空间、新途径,老师和学生近距离交流沟通架起了新桥梁。

同时“易班”更注重教育对象的主动参与性,辅导员通过关注学生的情感流露、思想表达和诉求表示等,从而开展相应的学生工作,也符合高等教育管理的发展规律。首先,这种平等性的交流改变了传统教师的说教和命令的形式,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其次,互动式的交流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一步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标。最后,公开性的交流能够提高群体参与性,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它更强调教育对象的参与,更注重教育对象的主动性。

2. 掌握学生的多面性

在辅导员日常事务管理中,如何建立起与学生之间的彼此信任,是我们其他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保证,那么信任如何建立?关键落脚点在于要做到真正的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作为高校辅导员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正式的谈话解决不了的学生思想问题,在某些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私下的网络平台中,在某些不经意间,三言两语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辅导员要通过和学生一起进入这样的情境,线上易班交流,线下参与他们现实的活动中,才有机会发现他们的另一面。如此这般,我们可以利用易班这个平台,以年级、学院、专业为对象开展相关活动以达到帮助班级同学之间破冰,提供学生展示自我机会,从而增强辅导员与同学之间更多交流沟通的目的。

3. 实现多维度多空间的工作管理

辅导员日常工作中事务性工作占据很大一块,各类信息的通知传达、各类活动的动员宣传、各类反馈的备份管理,有时事情一多往往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一个活动刚结束没来得及点评升华又一个活动就开始了。针对这一情况,结合学生日常事务工作的特点,在易班上开展了各项管理工作。通过上“易班”这个平台,同学们就能随时随地找到组织、接受教育和开展工作。比如,上师大通过建立“海外学子班”,使辅导员在国外的交换生、毕业生时刻保持联系,适时关注他们在海外的学习生活,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于在校的学生预备党员,通过“易班”平台上“党员工作站”,及时向组织汇报思想状况,开展网上党员视频转正会议,利用“易班”网络平台进行党员自主学习,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网上学习形式灵活新颖、学习内容丰富,对上党课的同学有较强的吸引力,同时增强了学习效果。在“易班”平台上开设“慈善无价 爱心有家”,是专门为在校贫困学生搭建的一个便利平台。贫困生门在易班上参与活动后,视情况给予相应数额的易积分。在获得一定数量的易积分后,可实现与爱心屋爱心币的兑换。最后可利用爱心币在慈善爱心屋兑换他们需要的物品。

第12篇

一、科技创新类社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一)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当前大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在家都是家里的“小皇帝”,他们有活跃的思维,有张扬的个性,强调自我,但普遍缺乏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的能力。每一项社团科技创新活动从作品设计、设备调试、经费预算到作品完成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学生具有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在一个个的“集体项目”中,学生们很快就能意识到项目的完成需要团队的力量,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整体的配合。在各个环节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行为习惯,锻炼学生与人交往和协作的能力,为将来学生踏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能够锻炼专业技能社团活动的开展能够增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例如一些依托科技创新大赛而产生的机器人社团、机电创新社团、电子设计社团等社团,这类社团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和科技创新活动,极大的增长了学生各方面素质和开拓了学生眼界,让学生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对未来没有明确规划的缺点,这是由大学培养方式决定的。科技创新类社团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走进科研单位,让学生切身的感受自己所学专业能够为社会带来些什么。直观的接触,会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坚定努力学习的信念。

(三)能够培养创新精神科技创新类社团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合作意识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实践证明,大学生科技创新类社团通过自身的组织建设以及开展的系列活动,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创造性、实效性,使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既能从中体会到创新的艰辛,又能体验到创新的快乐。同时在社团中能够有机会接触自己感兴趣的创新活动,会触发学生对自己本专业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科技创新类学生社团由于其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不错的号召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新生的加入。各高校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成为高校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科技创新类社团在更好的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教学轻实践的观念影响科技创新类社团的外部支持在当前传统教育模式下,重视课堂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教育观念没有在思想上得到根本转变。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环节相对薄弱,必要的实践训练条件没有得到很好保证,社团活动场地及条件比较差。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有待提高,能够给予社团必要指导的专业教师队伍创新教育和工程实践经验与能力还不能很好适应学生的需要。

(二)社团内部管理不够规范,制度建设有待加强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是由在校大学生自发组织,在学校主管部门申请备案的爱好创新实践的学生专业群体。目前社团在建设中存在着管理不够规范、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部分社团存在“虎头蛇尾”现象,不能保质保量按照计划活动。另外,社团活动不够稳定,缺乏持久的生命力;缺乏梯队建设,社团发展后劲不足。对社团负责人的依赖性过大,社团负责人在位时重视活动的轰动效应,没有对整体工作从大局把握,并且社团工作忽视必要的衔接,没有做好“传、帮、带”。以至于负责人离任后,有的社团就一蹶不振。另一方面,一些社团成立时盲目扩大社团规模,吸收新会员时无具体条件限制,后期管理又无法跟上,导致社团出现了混乱现象,致使今后无法顺利开展相关社团活动。

(三)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活动经费缺乏保障,活动场地不足。以往的学生社团活动经费的来源主要是依靠社员交费,数量很少,满足不了社团正常运转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团的健康发展。不少社团为了组织一场活动东跑西颠到处拉赞助,尤其是在购买一些创新实践的元器件时更是捉襟见肘,有的只能自掏腰包,缺少必要的活动经费支持是目前阻碍科技创新类社团发展的重要原因。另外,创新实践活动需要活动场所,高校很多实验室很难在业余时间对大学生开放,影响了社团活动效果和层次。

(四)系院“挂靠”管理模式影响社团的可持续发展系院“挂靠”模式在发挥给各社团提供专业指导这一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在此简要说明。第一,各社团挂靠各系院,社团发展与考评挂钩。在让各系院指导老师更加关注本单位社团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对外部社团的不关注甚至挤压等现象,致使较为完备的社团资源不能有效地为每一位同学服务。第二,各系院指导老师对社团的关注力度以及个人态度均不相同,致使社团发展水平出现很大差异,有的社团发展迅速,有的则发展迟缓甚至滞后。第三,因各系挂靠社团的发展成果与各系考评相联系,因而出现很多社团在系院指导老师的支持下虚报活动,或活动成果得不到落实。第四,因社团挂靠各系院,导致各社团成员大多为本系学生,而外系学生很少甚至没有。且很多外系对此类社团很有发展思路的同学的想法得不到落实。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社团存在的宗旨。

三、建设科技创新类社团的方法与措施

针对科技创新类社团以上问题和不足,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工作者应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社团建设的有效途径,促进科技创新类社团的发展和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高校党团组织对科技创新类社团的引导和指导应加强科技创新类社团的党建和团建工作,加强对学生社团负责人及社团骨干的培养和引导,引导他们积极向党团组织靠拢,引导他们在创新活动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使党团组织能够在科技类社团活动方案的制定、人员的选拔、参赛项目的选择、创新作品的制作调试等各环节发挥应有的作用。引导学生党团员在社团工作中积极合作协调,不怕失败,不断改进。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在学生评优选先、组织发展、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等工作中,将是否参与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及取得的成绩如何作为重要指标。注重在社团成员中发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锻炼、考验预备党员。应在科技创新类社团活动的开展中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社团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将社团活动作为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有效载体,发挥党员、团干部的核心与引领作用,在实践创新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公平竞争,磨练意志品质,促进人格升华,在活动中发现、锻炼和培养党员。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愿选择实践创新项目,培养自主精神、实践能力和协作意识。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的与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摆脱单一的“说教”方式,逐渐形成在活动中提高思想觉悟,进而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摆正参与社团活动的思想动机,进而有效的促进社团活动的水平和层次。2.社团活动与学生专业特点和知识结构特点紧密结合社团活动缺少对学生专业特点和知识结构特点的必要关注,势必会使社团活动高高在上,造成社团活动“假、大、空”。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出现,社团从根本上应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做好相关活动的调研和分析。科技创新类社团有着天然的生命力,依靠其精彩的社团创新活动和比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的参与。但是毕竟真正参与创新项目的学生还是少数,不能满足所有同学的期望,这就要求社团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分层次组织相关活动。3.重视社团干部的培养和社团成员的参与面协调发展充分发掘和培养学生骨干,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依托学生骨干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以此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和活动的覆盖面,使更多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磨练,增长其课本无法学到的知识,提高其自身技能,成为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指导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带领成员克服暂时困难,积极探索适合社团的管理和发展的思路和计划。社团干部的任用应充分运用德才兼备的原则,加强早期的选拔和后期的培养。一支得力的社团干部队伍能够有效的贯彻落实社团活动的计划,提升社团发展的水平。通过各种媒介和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利用微信公众平台、QQ群、博客等网络平台吸引学生参与社团网络活动,开展相关项目讨论、创新理论分享等活动。

(二)发挥集体力量,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梯队的建设高校学生科技创新类社团要始终树立和培养“协作”和“团队”意识,做到“自信”但不“自负”、“独立”但不“孤立”。通过一项项科技创新作品的研制,使学生看到集体智慧的力量,懂得什么是“分工”、什么是“合作”。同时,能够看到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学会包容成员的缺点,努力做到共同提高和进步。教育和引导学生明确参加社团活动,既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对自我才智的充分展示和有效宣传。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我实践、自我宣传、自我推销。目前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说一不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他们有活跃的思维,有张扬的个性,强调自我,但普遍缺乏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的能力。在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要始终在学生中树立“集体”和“团队”理念,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创新活动是一个个的“集体项目”,需要的是团队的力量,需要的是每个人的努力和整体的配合。指导每一个项目组集体讨论确定负责人、制定活动具体方案,做到统一指挥,相互协调,通力合作。在学生们遇到困难或产生矛盾时,要教育引导他们不抛弃、不放弃,共同面对困难,拓宽思路,换个角度想问题,在困难中体会创新的艰辛。同时,要注重对团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让学生体会到在集体中被认同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注重梯队建设,尤其是发挥好高年级的“传、帮、带”作用,注意社团成员的专业和年级分布,促进社团健康全面发展。在参加活动人员的组成上,要注重高低年级结合、本科专科结合,一二三四年级学生共同参与,本科专科学生共同提高。做到大一学生参与和了解社团,大二学生参加社团创新项目,大三学生负责创新项目,大四学生指导创新项目的梯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