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期中语文考试分析总结

期中语文考试分析总结

时间:2023-01-23 10:18:43

期中语文考试分析总结

第1篇

中期考试刚刚结束,一次考试是一次激励,一次反思,一次收获。纵观整体英语组的考试成绩,有喜也有忧。无论现阶段成绩如何,关键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及时做好试卷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在教务处的安排与指导下,一周一次的英语教研活动如期举行。5月9日,英语教研组全体成员及跟组领导付主席在英语组办公室参加召开了中期考试试卷分析研讨会。全组教师提前备好了试卷分析案,实实在在的从试题,学生成绩,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教学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等方面进行了透彻到位的分析。并在会上每位老师都做了很好的发言。由此可见,全组英语老师对本次中期考试的重视,对本次教研活动的积极参加以及爱岗敬业的态度令人赞叹不已。

接下来,我就从学生的答题情况和我在监考阅卷中,以及结合各位老师的发言,就试卷分析从以下方面做具体总结:

一、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1.写作题,占分值最大(15分)但扣分严重。主要表现在;

(1)考试态度不端正,不动脑不动手,交空白卷。

(2)写作题所留答题时间较少,做题速度慢导致字数不达标。

(3)胡乱摘抄一些阅读理解中的内容,离题万里。

(4)书面潦草,不带草稿纸,不打草稿,不列提纲。

(5)思路不清晰,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受母语影响,在句子表达时总是根据中文的意思或中文的顺序来进行写作,缺乏英语思维能力,语法错误,病句较多。

2.完成句子题

(1)学生在记忆单词上不下功夫,词汇拼写不准确 ,词汇不过关,

(2)不能对词汇正确变形,灵活运用。

3.听力题

(1)个别学生反应迟钝,捕捉关键信息能力低下.

(2)无法辨析干扰项,不能从整体上理解听力材料意思,只是再听个背单词.

4.两篇完形填空题,短文填空题,是学生的软肋。得分的同学不常有,得零分的同学却常有。此题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1)词汇记忆含混不清,单词不能灵活运用

(2)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低下,语法及句子结构 分析能力低下

二、今后教学改进措施及努力方向

1.教师要从思想方面教育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端正答题态度。不要在一些送分题上丢分。比如一些简单的题型上,在文中能找到原句,如,听力题,阅读理解题任务型阅读题,补全对话第一个题。答题过程要做到细心,认真,耐心,仔细额检查,抄单词不能丢三落四,书写整齐,不要急于交卷,交空白卷。

2.教学中继续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把听说读写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严抓基础狠抓落实。学完一单元,做到词汇短语的的扎实全面复习及考核。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晨诵,晨读 辅导课上加大单词的检查力度。

3.在日教学中加强听说训练,提高听力。

(1)在课堂上多用英语组织教学。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2)平时坚持听力训练,通过听读,听说,听写等方式来提高

(3)多听英美人士的录音,不断刺激听得感官

(4)加强课本听力材料的阅读的背诵

(5)听力前先浏览听力选项,做到心里有数,听力中适当做好记录,抓关键信息,学会辨析干扰信息,选项中内容有时都会听到,要求学生听清问题,筛选正确信息。

4.补全对话题

本题是对常用句型的考查,以笔试的形式考查英语口语的交际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

(1)要求学生平时对grammar focus,2d对话和听力部分的日常句型熟练背诵和应用.

(2)对常见话题进行归纳总结.

(3)多训练句型转换题,尤其是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5.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答题技巧的指导训练。短文填空题和完形填空题,一定要掌握“先完意, 后完形,答案都在原文中”的解题方法,

(1)注重分析词性,进行词性转换,

(2)平时注重词汇短语教学,加强基础语法教学

(3)阅读理解题提高阅读速度,培养阅读习惯,多阅读,多做题,得阅读者得天下。Practice makes perfect!

6.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防止两极分化。保优,补中。提差 加强课后辅导,不放弃每个学生。关注学困生,多鼓励,多监督,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

考试的结果既能反应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治学态度和教学水平,以及学校管理水平,同时也是检测学校教风 学风的重要依据。因此,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学校都要高度重视每次考试。

通过这次考试,我们找到了学生学习上的薄弱之处,又通过这次试卷分析交流会,我们总结了教学中的得与失以及改进措施和今后努力方向。在教学方面,各位老师英语互相切磋,请教。勤于思考,总结并积累经验,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第2篇

2014年6月25日我镇中心校组织了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工作,考试结束后对我校全体教师要求认真分析自己的学科成绩并要求写出自己的试卷分析与反思,我们也通过分析各班和各个学科的的成绩和上学年期末和本学年的期中考试进行比对分析,现将期末考试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数据统计

1、一年级、二年级,无论是从平均分还是从优秀率方面都在后面,二年级数学及格率处于中游。从数据分析来看,一二年级和前几名对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平均分相差最多18分,及格率相差最多20个百分点。一二年级我们不止要保证及格率还应该保证优秀率。对于学差生的培养和提升是我们一二年级老师应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二、数据分析

2、三年级较好,数据显示我们的各项统计都处于中游,和前几名的优秀年级对比我们的平均分差距不大也就在5分左右,语文数学的及格率存在很大差距,英语及格率很好100%.这就要求我们三年级老师把好及格率这一关。

3、四年级:语文成绩统计不好,各项都比较靠后。数学英语处于中下游。语文数学平均分和前几名对比相差在12分左右,英语相差在5分左右。四年级也主要体现在平均分和及格率的差距上尤其是及格率相差很多。

4、五、六年级从各项数据上看,都处于中游,其中六年级语文及格率偏低。五、六年级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同前几名对比分数差距不是很大。

三、总体分析

学生总体来说考的不是很理想,平均分、及格率和兄弟学校对比存在很大差距。其中三、五、六年级相对较好,佟XX的英语都不同程度的有所提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看了一下各位老师的试卷分析,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汇总如下。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致使平均分、及格率偏低。考试的内容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考试,题随灵活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张试卷并不只是针对学习较好的同学的试卷,让每一个学生都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是我们老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2、试卷分析中老师们普遍反映一个问题就是书写潦草、答题不认真仔细,中高年级审题不清。这确实也是我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那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们平时要严格要求,使之形成习惯,尤其一二年级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一点很重要。

3、各班的中下等生偏多,致使我们的各项数据统计都很低。小学阶段我们不能让大部分学生掉队,及格不应是我们对学生要求达到的最终目标,而应该是在85分优秀以上的人数占的比重大。如何抓中间、促学优、消灭不及格是我校全体教师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4、通过我们观看试卷语文写作方面。学生的作文分数普遍较低。平常教师训练的不够,致使作文题学生对于作文的整体把握不够,在写作文的时候也是在一味的要求字数的多少。

5、通过看老师们的试卷分析,老师们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就是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差,所以很难形成能力,致使这方面丢分太多。各个年级在阅读理解方面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所以也就很难答题。

总之基础、习惯、能力是我们面临提高的三个重点。

三、改进措施:

1、各位任课教师要狠抓基础知识。认真督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对于学生的作业要求一定要严格,今天要学生学会什么、要学生掌握什么、要学生预习什么、通过作业和检查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一方面我们通过(翟XX、张XX、佟XX)三位教师平常的做法和考试成绩不难看出。

2、老师课上所教的知识除了我们的课上巩固练习以外、课下的作业、练习同样很重要。课上教师要精讲多练,最大限度的实现课堂的高效性。教师每讲完一个问题要辅助相关的训练。所谓的精讲多练,还需有教师在课下备课时多下工夫,今天我要讲什么,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另外我们在练习课和课下还应该有针对性的多做有效题,练习题的设计不能盲目性的贪多,更主要的还是应该有很好的针对性,从而培养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增长能力。

3、对于平时学生的学习一定要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严格把关,日日有检查、周周有小结、月月有回顾。让学生养成不拖欠的好习惯。

第3篇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效率 测评

一、引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自于2011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现已日渐流行,在北美乃至世界广为传播和采用。目前,中国的中小学借鉴了这一教学模式,很多学校开展了大量的“微课堂”教学,高校采用翻转课堂模式不多见。本研究分别在沈阳化工学院和沈阳药科大学两所院校进行,测评研究的对象为2013级非英语专业且必修课程为大学英语的在校学生,参与测评总人数为 1000人。测评时间为2014年1月及2015年1月,总计测评试卷1000份。本测评使用的是非随机抽样,由指定班级参与,不考虑学生入学成绩,采用常规数学计算方法。本文将针对所研究教学对象的测评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可靠数据作为测评依据。同时,对结果进行分析,找到优势和劣势,尝试性寻找适合以理科专业为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高效模式。

二、测评方法及对象

本次测评的对象为2013级新生,在沈阳化工学院和沈阳药科大学中抽取多个专业500名学生作为测评对象,其中男生320人,女生180人。对调查问卷实行不记名填写,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本次测评采用问卷调查与期末试卷测试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从主观上了解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接受情况,另一方面从客观的角度反映翻转课堂的真实教学效果。

三、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包含四部分问题,共分发1000份,有效问卷调查1000份。其中,对问卷第一题的回答,有800名学生表示不了解,占总体的80%;178名学生表示听说过,占总体的17.8%;仅有12名学生表示很了解,只占总数的1.2%。

对问卷调查第二题的回答,有750名学生认为能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占总体的75%;有217名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占总体的21.7%;仅有33名学生认为学习效率没有明显提高,占总体的3.3%。

对问卷调查第三题的回答,有859名学生表示知识量有所增加,占总体的85.9%;有141名学生表示知识量与之前相比无明显增加,占总体的14.1%;没有学生表示知识量有减少的现象。

对问卷第四题的回答,有760名学生表示非常想尝试新教学模式,占总体的76%;有213名学生表示愿意配合新的教学模式,占总体的21.3%;有27名学生表示不愿改变现有教学模式,仅占2.7%。

以上问卷题目的结果表明,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普遍不够了解,但通过对学生的实验教学,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普遍愿意尝试。这是因为,一方面,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而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知识量的收获较之传统教学有所增加,且没有人认为翻转课堂模式会减少学生的知识获取量。

2.期末试卷测试结果分析

因不考虑学生入学成绩,试卷测试在本研究中包含两次期末测试,分别在2014-2015上学年期末和2014-2015下学年期末,以便对学生成绩进行对照,得出最终结论。测试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制订,所授知识覆盖率为100%,其中客观题占75%,主观题占25%,难易比例适当,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014-2015上学年期末测试试卷共发放1000份,拟参与测试人员1000人,因中途休学1人、出现疾病等突发状况缓考4人,实际参与测试人员995人,实收试卷995份。期末考试期间,学生表现良好,无作弊抄袭现象。试卷评阅按照学校规定流水批阅,不存在主观故意加分或减分。试卷测试结果如下:在995份试卷中,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78人,占总体的7.8 %;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119人,占总体的 11.9%;成绩在70分以上(含70分)的336人,占总体的33.8%;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的390人,占总体的39.3%; 成绩在60分以下的72人,占总体的7.2%。本次成绩分布总结如下图:

2014-2015下学年期末测试试卷共发放1000份,拟参与测试人员1000人,因疾病等突发状况缓考5人,实际参与测试人员995人,实收试卷995份。期末考试期间,学生表现良好,无作弊抄袭现象。试卷评阅按照学校规定流水批阅,不存在主观故意加分或减分。试卷测试结果如下:在995份试卷中,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79人,占总体的 7.9%;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129人,占总体的12.9%;成绩在70分以上(含70分)的402人,占总体的 40.5%;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的350人,占总体的35.2 %; 成绩在60分以下的35人,占总体的 3.5 %。本次成绩分布总结如下图:

如图所示,上半年与下半年的期末测评中,优秀人数和良好人数都有明显增加,及格人数和不及格人数均下降,尤其是良好人数增加较多。这说明经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成绩均有提高,但仍存在不及格现象,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调整授课内容和计划,以因材施教,保证学生有效地学学英语。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大学英语教学对象多,几乎涵盖学校各专业学生,学生入学成绩高低不齐。同时,因不是专业学科,大多数学生不能给予本学科足够重视。且两所院校均为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氛围均不乐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虽然不是十分了解,但经过实验教学,他们对其普遍持有欢迎态度,认为有助于英语学习并愿意尝试新的方式。在期末测试的研究中,不难发现总体成绩有所改进,但个别学生依然无法提高自身成绩。这说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存在缺陷,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还有需要弥补的弱点。

参考文献:

[1]吴贵生.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测评与教学体系建设.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2]曹裕虎.网络环境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之我见.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S1):243-244.

第4篇

关键词: 《2009年版国际商务英语听力一级听力模拟试题》 内容效度 同期效度

一、前言

为提高考生应试效率,考试模拟题目具有重要作用。一套模拟题必须能准确地测试了它的测试内容才具有效度,对应试才具有积极意义。效度即考试的有效性,考试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所考目的(李筱菊,2001)。上世纪六十年代,语言测试学家提出外在效度和内在效度等八种测试方式。内在效度指测试本身的效度,包括内容和结构效度。外在效度指利用测试外的标准验证,包括同期和预测效度。本研究以我院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使用的六套《2009年版国际商务英语听力一级听力模拟试题》(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为对象,从内容效度和同期效度两方面进行检验。

二、内容效度分析

我参照Bachman和Palmer(1996)的任务特征框架,对商务英语听力六套听力理解试题三个部分(见表1)的语篇输入,预期回答和题项设计进行分析与讨论。并结合《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一级)大纲》(下称“考纲”)的听力要求,确定分析框架。语篇输入指题材、难度和语速,预期回答任务特征主要分析所考查的听力技能,题项设计则考查题目设计(辜向东,2010)(如表1)。

1.语篇输入

(1)题材

商务英语短对话和短篇听力材料题材的覆盖面较广。按考纲,其主要涵盖了商务活动十二个方面和市场营销六个方面的内容。句子填空的题材以价格谈判(37%)和接听电话(27%)为主;短对话侧重于工作流程组织和监督(30%);听力短篇以市场营销(27%)的话题为主。从整体分布上看,工作流程组织监督,价格谈判和电话接听出现率明显高于其他主题。

(2)难度

听力短篇涉及难度分析,难度通常用易读度来衡量。易读度指语篇易于阅读和理解的程度或性质(辜向东、关晓仙,2003)。根据Flesch易读度参考量表,易读度值越低的材料越难理解。考试大纲对听力选材难度没有作细致要求。因此我根据公式Flesch统计六份听力短篇的易读度,并与2007―2009年商务英语一级真题听力短篇易读度进行参照(见表2)。结果显示,模拟题材料整体难度比真题低。其中只有第一套题目比较接近真题难度,而第2、4和6套题目则明显偏向容易。

(3)语速

本文分析的语速是朗读每套试题所有题型听力材料(不含题目)的平均语速。计算公式为:每套试题听力理解部分的平均语速(wpm)=不同题型听力材料(不含题目)的总词数(W)/朗读这些材料的总时间(m)。统计六套题目朗读的时间发现,听力理解的平均语速主要集中在125―130wpm之间,与考纲要求的130wpm相符。

2.预期回答

考试大纲要求技能涵盖:掌握要点和相关细节;领会说话人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我研究六套试卷后发现:第一部分全部题目均为细节考查;短对话和短篇理解部分(即2、3部分)则以考查“说话人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65%)为主。整体看来,这三部分基本覆盖了考纲规定要考查的技能,与考纲要求基本相符,而且考查技能分数分配相对平均。

3.题项设计

题项设计的合理性同样影响着考题的效度。对六套试卷的120道题目进行分析之后,发现题目设置基本合理,考查技能全面有创意,但同时也发现题目的设计存在明显问题。包括两方面:(1)试题考查常识。如第三套第20题,问题询问哪种人对购车有兴趣,考生凭常识便可从成年人、青少年、汽车生产商和残疾人中选出正确答案,并没有考查到位。这种现象共出现两次。(2)题目间透露答案信息。第二套第16、17题之间,16题已经提出文章讲述电话出现系列问题,17题D选项却说还没有安装电话,明显矛盾,因此答案明显是D没有被文中提及。

三、同期效度分析

同期效度是标准效度的一种。它是将考生在短期内参加的考试和另一个公认是标准化的考试进行比较,然后计算两者的相关系数,看它们的一致性程度(李筱菊,2001)。相关系数在0.7以上,说明两者关系相当密切;0.20以下为关系甚少(桂诗春,1986)。为了检验模拟试题的同期效度,我选用了2008年全真题作为标准,让学生在短期内参加这六次模拟题和一次全真题的考试,并分别计算出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见表3)。表中系数显示,这六套模拟题与标准化考试相互关系密切或有一定相互关系,基本具有标准化考试的特征。这说明第2、3和5套模拟试题还不能达到标准化考试的模拟实战要求。

四、思考与提议

综上分析,商务英语听力一级六套模拟试题具有一定效度,基本符合考纲思路。选材广泛,语速适中,考查技能平衡,但仍然存在局限性。为能提高模拟试题的作用,我从以下四方面提出改进建议:第一,在题材方面应考虑多样化。工作流程组织和监督,价格谈判及电话接听,市场营销为高频率出现主题,可增加实用性较强的内容,如工作岗位和产品描述等。第二,大纲应对短文听力难度要求具体化。目前由于大纲没有具体的听力选材难度要求,因此会造成模拟试题难度偏离现象。可借鉴大学英语四级的考纲做法,对听力和阅读的选材难度要求细化,方可规范考试及相关模拟题。第三,题项设计应该合理化。个别题目的设计应严谨遵循语言测试设计原则,不断完善,方能确实测出应考者能力。第四,模拟考题注意科学化。同期效度不高,证明模拟题仍然有待提高。只有考纲不断细化,才能更好地指导测试工作者对模拟试题和考试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Bachman,L.F.,Palmer,A.S.LanguageTestinginPractice[M].Oxford:OUP,1996.

[2]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3]辜向东,关晓仙.CET阅读测试与大学英语阅读材料易读度抽样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4]辜向东.改革后CET听力测试语篇输入与预期回答任务特征分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4).

第5篇

[关键词] 试卷评讲课 误区 对策 中学语文

在中学语文日常教学中,常有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随着中、高考的临近,语文试卷评讲课更是逐渐成为复习阶段的主要课程。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在所有的课型中,试卷评讲课是上得最沉闷的,教师觉得评讲无味,积极性不高,学生更是觉得评讲课听了没有什么真正的收获,也一副懒洋洋的样子,没有收到理想的讲评效果。仔细分析这一现象,发现试卷评讲课已走入了一些误区。

1 误区之一及其对策

1.1 误区之一:重结果,轻过程

在当前的考试制度下,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即我们的领导、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是重结果,轻过程。我们常发现,分发试卷时班级气氛很热烈,“我考几分?”“你考几分?”“唉,我差一分就及格了。”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他们太看重分数了。而作为教师呢?分数出来后,我们先关注的也常是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最高分等数字,再通过与其他班级比较,与前几次的考试比较,与其他学校比较得出这次考得是好是坏的判断,而对于那张承载着“过程”的语文试卷的分析则是推后解决甚至不解决了。这固然与学校现行对教师的评价制度有关,但也反映出部分教师对试卷评讲工作的忽视,认为试卷评讲课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课,用不着认真备课,只要把答案交给学生就行了。像这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试卷评讲课自然是低效的。

1.2 实施的对策:正确认识试卷评讲课的价值和意义

美国课程理论家斯塔弗尔比姆(D.L.Stuffebeam)指出,“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改进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考试,作为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为什么要忽略它的真正价值呢?再者,根据系统论和信息论的观点,教学应该是一个完整有机的信息系统,考试自然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师生正是通过“考试”这一环节来“检验” “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的,检验的不是分数,而是凝聚师生共同劳动的成果——试卷。因此,试卷也是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利用好这一特殊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试卷评讲课的功能,它不仅能检测某一阶段的教学情况,帮助教师和学生发现问题,查缺补漏,调整方法,总结经验,增强下一阶段教学和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还可以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发挥其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让学生从考试中找到自信,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下一阶段的学习。

正确的做法是:在进行每一次试卷评讲之前不厌其烦地向学生讲明试卷评讲课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引起学生对试卷评讲课的重视,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引导学生把注意力从分数转向对试卷的分析,找出自己本次考试的得失之处,在总结自己的学习状况方面得到提高。这样做之后还是有一定的成效的,我们会发现一些学生在询问成绩的同时还常会多问一句这样的话:“老师,这次考试我是不是在某些方面不足?”这说明学生对考试已经有了理性的认识,并非唯分数是从。

2 误区之二及其对策

2.1 误区之二:重答案,轻评析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当教师要求学生自行订正试卷时,一些学生不是自己思考、分析、得出答案,而是不加思索地把邻座同学的答案搬入自己的试卷上,或是不时地问他人“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在评讲时,教师也大都在讲试卷,就题讲题,侧重问题的答案,而少评析,缺少思路的分析引导、具体方法的指导,规律的总结、知识的系统归纳。学生则在教师的监督下订正错误(把教师的答案填上去),这种重答案、轻评析的教学操作就失去了语文试卷评讲课作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查缺补漏,总结经验,调整方法,增强下一阶段学习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价值,这样的评讲结果自然是低效的。

2.2 实施的对策:注重方法指导与思维训练,充分发挥试卷评讲课的有效功能

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做法是:

2.2.1 细阅卷,重分析,抓重点

试卷评讲课不能从头到尾、面面俱到、按部就班地讲,而应有选择,有侧重。对此,教师在阅卷时要认真,阅卷后,要仔细分析试卷,结合学生的答题,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把握住哪些题目学生错得多,哪些错得少,错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需要弥补的是什么,等等。通过教师课前详细的分析诊断,才能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做到评讲时有的放矢,评讲后调整方法,补缺补漏。评讲的重点主要是失分多的题目、具有典型性的题目、新题型的题目、以及思维难度较高的题目。

2.2.2 学生独立改错,质疑问难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把自己会改的错题补在试卷旁边,不会的再和同学、老师交流或向教师提出疑问,最后找出自己答错的原因,提高学习效果。由于考试试卷的答错原因不一,个性问题往往比共性问题突出。老师逐题讲解一是耗了时间,二是针对性不强。所以先让学生改错,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而质疑问难既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也使教师的指导讲评更有针对性,学生提出问题,能激起全班同学的求知欲望,且节省了课堂时间,保证了课堂的高效率。这样,通过学生的自我诊断,找到了错答的真正原因,又能够借助自我评价、发挥自我导向的功能,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

2.2.3 分析错因,讲解思路,指导答题的规范性

一份试题做下来,学生出现了种种错误,其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如:有的可能是因为平时学习不够用功,知识基础不牢固;有的可能是因为审题马虎,漏看、错看试题;有的可能是一时没有注意,掉进了命题人设下的陷阱;有的可能是因为答题不规范,或书写不认真而无谓失分;有的则是某种能力不足,如语言概括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等;也有的可能是一时身体不适,影响了水平的正常发挥……凡此种种,教师都应该指导学生认真地做好分析。

此后,应帮助学生分析答题思路,掌握不同题型答题的一般步骤与方法。许多时候,学生知道了问题的答案,却并不代表学生就一定对问题搞懂了,弄通了,要使学生能够真正对问题搞懂弄通,还需要注意帮助学生搞清解题的思路,弄通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触类旁通,避免“错了改,改了又错”的情形发生,这样做也能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

最后,教师还要注意指导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即答题语言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叙述的完整性、层次性等。在语文考试中,更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学生都会做,但都答不好,心里知道是什么,却不知如何表述。因此,在语文试卷讲评时,对这类典型问题应给出完整、简练、规范的表达,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本。在平时的教学中更有意识地把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贯穿其中。

2.2.4 总结技巧,拓展延伸

试题是永远做不完的,“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同一类型的问题,只有传授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特别是近几年考试题型题量变化不大,基本保持稳定,这为教师评讲提供了方便。但是教师还是要善于将试题分类,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并教会学生在比较中归纳小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善于对考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延伸与拓展,以考题为切入点,带动对其他相关知识体系的梳理。这将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形成更高层面的理解与把握,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对今后的学习也大有益处。

3 误区之三及其对策

3.1 误区之三:重主导,轻主体

长期以来,试卷评讲课常出现教师讲、学生听“一手包办”的模式,这样的评讲,即便教师讲得再精彩再到位,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照样听得无精打采,试卷评讲课成为上得最沉闷、最低效的课也就不足为奇了。

3.2 实施的对策: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当前的试卷评讲课应改变过去教师“满堂讲”的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利用教师的主导地位,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舞台,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评讲,大胆质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试卷评讲过程中,可以请解答得很出色的同学来讲解答题的思路和答案,为其他同学作示范;可以组织学生对认识比较模糊的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或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进行解题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可以是教师把存在问题摆出来,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或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自主探究,自己解决。这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会更深刻,更不易忘记;在试卷评讲后,还应当引导学生及时对试卷进行自我分析,反思自己做错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主体的试卷评讲课堂效果远胜于教师的“满堂讲”。

当然,在语文试卷评讲中还应发挥激励功能,合理评价学生。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一次考试之后,对于考好的学生,要防止他们骄傲自满,要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乘胜而上,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对学习基础差、理解运用能力欠佳而成绩较差的学生更要肯定他们的进步,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励他们主动学习。

总之,语文教师应重视试卷评讲课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发挥试卷评讲课的诊断功能、示范功能、强化功能和激励功能,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准确性、规范性以及对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发展都会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因而,作为教师与学生应重视发挥试卷评讲课的有效功能,改进教与学,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7日.

第6篇

一、数据统计分析(见附表)

二、总体分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全县班级数

72

74

72

68

68

68

1、低年级从本校横向比对分析看,教学点的成绩比中心校好,在全县班级排名中:锦屏小学二年级语文在全县排名第一,数学排名第二,洋屯小学一年级语文排名第十,而中心校一、二年级语文、数学,无论是从平均分还是从优秀率方面都排在后面,从数据分析来看,一二年级和前几名对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一二年级我们不止要保证及格率还应该保证优秀率。对于学差生的培养和提升是我们一二年级老师应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三年级英语相对较好些,数据显示我们的各项统计都处于上游,五两个班分别排名第七与十四名,和前几名的优秀班级对比我们的平均分差距不大也就在5分左右,语文数学的及格率、低分率存在很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三年级老师把好及格率、低分率这一关。

3、四、五、六年级:语文成绩从各项数据上看,都处于中上游,六年级两个班分别第九名与十二名,六二班数学相对好些,其它班数学科从各项统计数据看不好,各项率值都比较靠后。英语学科处于中游。主要体现在平均分和及格率的差距上尤其是及格率相差很多。

学生成绩总体来说考的不是很理想,平均分、及格率与全县各校班级对比存在很大差距。其中四、五、六年级语文及三年级英语学科相对较好些,英语学科整体处于中上游水平,数学科一至六年级都不好,严重制约我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致使平均分、及格率偏低。考试的内容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考试,题随灵活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张试卷并不只是针对学习较好的同学的试卷,让每一个学生都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是我们老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2、学生方面:学生从不同的地方来,参差不齐,教学质量一时难以提高。农村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学生不重视读书,没有意识到读书能带来的长远利益。其次由于家长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学生数量较大,家庭教育缺失。

3、试卷分析中老师们普遍反映一个问题就是书写潦草、答题不认真仔细,中高年级审题不清。这确实也是我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那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们平时要严格要求,使之形成习惯,尤其一二年级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一点很重要。

4、各班的中下等生偏多,致使我们的各项数据统计都很低。小学阶段我们不能让大部分学生掉队,及格不应是我们对学生要求达到的最终目标,而应该是在85分优秀以上的人数占的比重大。如何抓中间、促学优、消灭不及格是我校全体教师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5、通过我们观看试卷语文写作方面。学生的作文分数普遍较低。平常教师训练的不够,致使作文题学生对于作文的整体把握不够,在写作文的时候也是在一味的要求字数的多少。

6、通过看老师们的平时试卷分析,老师们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就是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差,所以很难形成能力,致使这方面丢分太多。各个年级在阅读理解方面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所以也就很难答题。

总之基础、习惯、能力是我们面临提高的三个重点。

三、改进措施:

1、各位任课教师要狠抓基础知识。认真督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对于学生的作业要求一定要严格,今天要学生学会什么、要学生掌握什么、要学生预习什么、通过作业和检查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一方面我们通过教师平常的做法和考试成绩不难看出。

2、老师课上所教的知识除了我们的课上巩固练习以外、课下的作业、练习同样很重要。课上教师要精讲多练,最大限度的实现课堂的高效性。教师每讲完一个问题要辅助相关的训练。所谓的精讲多练,还需有教师在课下备课时多下工夫,今天我要讲什么,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另外我们在练习课和课下还应该有针对性的多做有效题,练习题的设计不能盲目性的贪多,更主要的还是应该有很好的针对性,从而培养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增长能力。

3、对于平时学生的学习一定要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严格把关,日日有检查、周周有小结、月月有回顾。让学生养成不拖欠的好习惯。

第7篇

关键词:体裁分析;口语体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4-0218-02

一、口语体裁研究

(一)体裁的定义

体裁源于genre一词,本义是类型,属于文学和修辞学范畴,后被引入语言学领域。虽然,各方面的专家对体裁进行了不同视角和不同层次的诠释,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裁不再只是用来划分文学文本的名称,不再只是一种传递东西的渠道,它本身就具有建构功能。2)体裁具有社会性,是一种社会交际活动。3)体裁不再是程式化的、抽象的、脱离开语境的一种僵化形式,它随着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变化而变化。4)体裁与目的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二)交际活动的目标导向

口语体裁具有动态性、流动性、多变性、融合和协商等特点。对话者都是有一定实用目标的社会人,目标推动互动。有时,目标不是固定或事先规定的,而是在语篇过程中出现的。采用目标导向,可以整合对话过程中的交易因素和关系因素。目标导向是口语体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行动紧密相连。

(三)作为社会规约的体裁

体裁是一种有不同表现方式的社会规约。体裁分析在实际语篇中进行,对持续发生的事件进行语篇提取,而这些事件就是进行体裁分析的确实证据。体裁在语篇中具体可分为四个维度:预期、回忆、公式、例示。

1.预期

说话者预测体裁活动,预期可能发生的事。例如,but就是表示话题转折的标志。当然,口语互动没有办法保证将要进行的对话内容。但是,有证据表明参与者都有自己的预期。

2.回忆

回忆是指参与者过去的社会活动经验。可能是很模式化的表达方式,例如,Did I tell you the one about……“是指重复的内容,而Okay,asusual,we’re going to start by talking about……”可作为非正式会谈开场词。

3.公式

公式是根据正在进行的活动发表评论,结合目前进展总结的语篇。公式与回忆不同,回忆是指过去的相关语篇,即用以前的经验从事现在的活动。而公式是对话一方总结要点,形成公式。当然,对话的另一方是自由的,可以重新创建公式。公式可以使参与者以合作方式推动对话进程。

4.例示

例示使体裁活动更具流动性、更动态。例示是有目标导向的,一种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活动,例如,礼貌地打断别人的话,另一种是故意的,如赞美或玩笑。

预期、回忆、公式和例示并非总是分离的,但确实为体裁活动不同导向提供了一个有建设意义的分类。一般来说,预期发生在开始,而例示可以用于话题转移、结束语等。

二、体裁分析对口语的启示

特殊用途英语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和新修辞学的体裁分析影响着口语教学,对口语测试也起到启示作用。但是,这三种模型有着各自不同的侧重。

(一)特殊用途英语理论对口语的启示

特殊用途英语的学者相信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明确的体裁教学,并已经设计出相应的教学任务、课堂活动和材料。著名应用语言学家斯威尔斯提出“以体裁为基础”的分析方法。通过概括总结科研论文的体裁特征,他提出“构筑科研空间”模式。在此基础上,巴提亚提出了特定体裁的认知构建。这些理论主要应用于英语非母语的学术目的(EAP)和专业通信英语(EPC)的教学方面。巴提亚开发的商业技术英语(EBT)在新加坡两所工业大学中使用。此外,巴提亚建议将体裁运用到专业英语的测试中。

体裁分析用于科技、学术论文、广告、法律文件等具有职业和学术背景的语篇。体裁分析的最终目的是掌握某一学术领域通用的语篇认知结构。这正是特殊用途英语体裁教学的理论依据。不同的特殊用途英语涉及的语篇不仅具有特定的语域特征,更具有明显的体裁特征。对于口语交流,不同的专业领域会有不同的语域和语体的要求,例如商务谈判、医患对话、法庭辩护等,律师辩护词作为一种劝说性的体裁有着明显的体裁结构和语言策略。在口语测试中,可以进行真实的模拟情景,如旅游英语口语测试模拟导游与游客之间的对话;民航英语的考生模拟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与空中管制之间的通讯。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体裁分析对口语的启示

在对日常体裁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语言学家哈桑提出了“体裁结构潜势”,指在同一体裁中语篇结构的潜势,就是语篇变化的可能性。婉朵拉进一步发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流程图,并详细勾画了“服务接待”流程图。在流程图中,交际双方可以不断地做出选择,在活动过程中协商下一步应该选择哪个成分,以及这些成分如何逐步生成语篇。

第8篇

【关键词】分级教学 管理理念 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6-0022-02

一 引言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大学本科阶段英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是我国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一般要求是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必须达到的目标,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是对那些学有余力、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设置的。这三个要求包括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内容。

近年来,我校入学新生的英语水平比以往有大幅度的提升,尽管如此,由于实际招生情况等原因,每个自然班里学生的英语水平仍呈现参差不齐的态势,例如:有些水平高的学生在纯英语教学的中学阶段就打下了较好的英语基础,已达到甚至超过《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八级或九级要求,他们在中学阶段就参与各种英语竞赛并取得了好成绩,这些学生完全满足大学阶段较高和更高要求的标准;而一些水平差的学生尚未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七级要求,他们只能满足大学阶段的一般要求的标准。在教学对象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下,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如果仍然继续以往相同教材、相同起点、相同考核方式的教学模式,势必会继续那种水平高的学生“吃不饱”、水平差的学生“不消化”的局面,而这种局面产生的后果是学生对教师不满意、对教学不满意、对学校不满意等。同时,教师们在这种环境下进行教学,往往会觉得目的性不强,无法发挥他们的教学优势和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二 管理理念

1.主旨原则

本科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把大学英语分为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课程和大学英语提高阶段课程两部分,其中基础阶段课程于第1~3学期完成;提高阶段课程于第4学期完成。基础阶段课程实行分级教学,分A(高级)、B(中级)、C(初级)三个级别,学生根据高考英语成绩和分级测试进入相应级别学习。完成大学英语必修课16学分,保证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英语学习不间断,实行专业化培养。分级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对于基础水平较低的学生,要求完成16学分的基础阶段英语学习;对于基础水平较高的学生,在通过国家四六级统考后进入更高阶段的专业课程学习。优质资源不应只用于资质好的学生,合理布局,平衡师资水平与学生能力程度。打破院系界限,按学生能力分班教学。滚动教学,取消年级界限。优胜劣汰,每学期进行考试,合格升级,不合格留级,取消补考。期末试卷统一,公平合理评价学生学习状态,让好学生享受较高绩点。分级教学从2011级新生开始实施,至2012级完成滚动周期。全校学生分为三级:A、B、C,其中C级要求学习四学期后参加国家统一四级考试;B级学生在入学第三学期结束时参加国家统一四级考试;A级学生在入学第二学期结束时参加国家统一四级考试。具体报名情况,请教务处协助解决。

2.具体分级方案

基本数据:2011级新生人数2960人(按计划招生数),2011级教师人数22人,平均每位教师教授学生130多人。分级方法:2011级新生按照高考英语成绩由教务处统一计分,外国语学院根据教务处提供的成绩分班,安排教师。每班学生人数在60~70人之间,便利之处是充分得到教师关注,能够进入语音室,享受良好的学习环境。

3.部门间协调

上课时间统一,便于全校教学时间的管理。2011级分级后尽量排在同一个时间段(如周一、周四)。统一计算高考成绩,将学生按高考成绩排名后名单交外国语学院,便于分级分班。与考试院沟通协商,争取每学期允许一定数量(15%)的学生参加四级考试。成绩登录系统设置:要求按照分级分班的数据,将学生名单分配至任课教师名下,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管理和成绩登录,同时要考虑各院系成绩汇总的需求。

三 教学过程的管理

1.班级管理

首次上课时采集学生信息,必须包括生源地、手机号码等;选出学习委员和各个专业联络人;整理出一份学生通讯录,交给学习委员一份,让学习委员负责联络各个专业联络人;老师布置作业或下达通知找学习委员即可。

2.成绩评定体系

考试是检查教学执行情况和教学效果不可或缺、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是全面提高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加强学校学风、教风、考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考试氛围,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课程的评价不能仅仅依靠一两次考试来评估。因此,科学的成绩评定体系及学生成绩的最终评定关系到此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的升降级激励机制。不仅评价学生在分级教学后的学习情况,而且是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因此,构建一个基于大学英语课程考试改革的多模态成绩评定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其主要包含三个部分:

第一,课堂记录网络化。本研究尝试建立网上课堂记录单,根据我院分级教学的要求,可实现网络登记课堂表现如出勤情况、课堂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情况,课堂记录一个学期不能少于4次课堂参与情况(包括课堂小测验),3次考勤记录以及3次作业完成情况,共计10次记录。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实时查看自己的课堂记录情况,增加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第二,学生学期总评分规范。根据学校和教务处对考试评分的要求,以及外国语学院对大英分级教学考试计分办法的规定,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为60%和40%。这就要求教师科学地把握课堂表现、平时测试、期中、期末等成绩的评定。这就需要科学地规划和严格地执行。课堂参与、测验、出勤、期中、作业、期末等分数都应有明确的规范使考试和成绩更加公平、透明。

第三,计算机阅卷系统整合。基于大学英语考试的特点,阅卷需要使用计算机光学阅卷系统,因为机读卡部分的分数常占总分的一半以上,并且每学期至少使用2次以上,因此,此系统在考试评价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但阅卷过程仍需要人工操作,是一项耗时、耗力的细心工作,机读卡成绩阅读完成后,常常需要分割整理,再分别转送到各位教师,然后教师登记主观题部分成绩,再计算、合并、总评等,其间的环节多,出现问题的概率大。因此,在更新现有光学阅卷系统的基础上,将机读卡成绩直接导入设定的成绩系统库中,能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和成绩误差。

3.考试设计

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改变目前课程考试中较普遍存在的过于注重学生课本知识掌握情况,轻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倾向,使考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学生的学期成绩与学生的学业绩点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为了保证学生学期成绩的严肃性、公平性,分级教学考试由学校统一命题,集体阅卷。

4.试卷设计和分析

试卷由外国语学院公共外语部负责出题。公共外语系主任负责成立命题小组,成员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

考试之后,对学生成绩和试卷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每次考试之后,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如年级平均分,A班、B班、C班各班的平均分,学生成绩的分布曲线以及单个学生的答题情况等,将详细数据分发给各位任课教师。同时,我们还对试卷的效度和信度等进行了研究,从而了解整个试题的难易程度、知识覆盖面、题量、题型等,其中一些重要数据如对每道试题学生的答题情况、试卷的总体分析等都做了详细的统计与分析。

5.教师积极参与

对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公共外语教师响应院校领导的号召,积极投身于分级教学实践中。他们献计献策,参与有关分班、教学设计、班级管理等各个决策过程。针对四个级别的教学任务、进度、测试等分别进行了相应的安排。同时,经过与教师的讨论,就下学期分级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达成如下共识:(1)在教室多媒体设备出现问题时,每位教师应能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教师对每个单元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具有随时使用教材和黑板进行完整教学的能力。(2)遇到请假、调课等特殊情况时,除了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履行相应的手续外,教师应该把上课的进度、时间、地点等详细情况发给教研室主任和教师秘书,便于院系安排教师代课。(3)由于我部采取的是同一时间段上课,因此,代课老师的事宜应请求公共外语二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

四 教师与学生对分级教学的反馈意见

1.教师反馈

分班人数恰当(大多数班级为70人,个别班级因个别原因人数稍多),分层后学生素质相当(学生层次差异小),班级活动易于开展。各学院、各专业人数相当,利于分组活动,便于教师掌控课堂,教师能够实现学生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提升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集体备课实现了教学流程规范化、精细化。例如,设定统一备课的内容,设定内容要占教学总量的60%,确保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另外的40%可以加入教师的个人特色。这样既能保证教学内容的基本一致,又有利于保证教师特色。将学生考核所得的成绩与教师综合教学水平相结合,再进行分班也较为合理。教师对分配的教学及班级的情况较为满意,不会因为教慢班而对工作产生懈怠。

2.学生反馈

分级适应现在各种个性的群体。在这个彰显个性的时代,教师根据自己的授课群体因材施教效果较好。个别学生因为自身的水平也曾提出调整自己的班级,怕跟不上。材抵触情绪小,因为选取材,快慢班的同学意见不是很大。

五 结束语

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是教学内容能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分级教学就是满足和适应这种要求。本文通过主旨原则、具体分级方案、部门间协调三个方面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管理理念进行了梳理,并就分级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班级管理、成绩评定体系、考试设计、试卷设计和分析四个层面进行了分析讨论。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积极参与分级教学实践和师生对分级教学的反馈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研究——再论听说与读写的关系[J].外语界,2011(1)

[2]戴运财.二语习得中交互作用的理论基础[J].浙江社会科学,2009(9)

[3]郭晓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研究初探[A].吴尚义编.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

第9篇

评估方式改革带动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现提高英语专业人才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针对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提出了以目标多元,注重过程为原则的基础英语课程评估体系,从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从而更好地促进基础英语教学。

关键词:评估;终结性评估;过程性评估

一、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的定位

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是一门针对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开设的英语专业技能课,是一门包括了听、说、读、写、译各项基本技能在内的专业必修课。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在外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批评和论辩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际上,我国目前的外语教学普遍过分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弱化语言的信息功能和思维功能,从而导致交际所涉及的思维活动也很可能缺乏挑战性,不足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贯彻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考核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进行课程评估时,老师往往更侧重评估学生对所讲授语言知识点的掌握,而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检验。为了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英语教学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而传统的考核方式也受到了挑战。

二、以目标多元,注重过程为原则的考核改革

Hughes 认为教学与测试是“伙伴关系” ( Partnership) , 两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一方面, 测试既为教学服务也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反拨作用( backwash) , 这种反拨效应可能有益于教学也可能妨碍教学。另一方面,教学实践又为测试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使测试更符合教学需求、更科学。所以,作为检验和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语言测试要适应教学的需要。

此外,Genesee和Upshur(1996)提出,外语课堂教学活动中评估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的成功意识,促进学习。大学英语课程的考核改革应该从以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估转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以动态的、发展的方式进行考核,利用各种非测试性评估手段实现形成性评估,有利于“以人为本,重视学习者能力发展”的外语教学思想的贯彻;把考核融入教学全过程,形成“教、学、考”互动,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进行考核,该课程拟从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两大方面进行改革。

(一)考核方式改革

在考核方式上,拟改变“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做法,采用过程性评估和目标性评估两大模块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每个大模块又分成若干小模块。

过程性评估重在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该模块包含到课率、课堂评估、单元评估和期末大作业四个子模块,各占总成绩的5%、10%、20%和10%,共占总成绩的45%。课堂评估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单元评估又分为单元作业、单元测验和口语活动三个子模块,包含课内知识的巩固、课外知识的延伸以及语言技能的训练。期末大作业为学生设定主题,让学生在主题范围内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等,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目标性评估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检验和检查,该模块包含综合笔试和综合口试两个子模块,分别占总成绩的40%和15%,共占总成绩的55%。综合笔试旨在更全面地考核和评估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综合口试又分为指定性口语测试和开放性口语测试两个子模块,前者考查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后者为学生提供开放型主题,供学生自己设计、准备,到最后进行成果展示,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递进式”考核内容改革

《基础英语》课程分布在第一学年至第二学年一至四学期进行。因此,在考核方式保持一致的情况下,考核内容根据不同学年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各有侧重,逐步“递进”,主要体现在单元评估、期末大作业、综合笔试和综合口试四个子模块方面。

在第一学年,需尽快帮助学生熟悉大学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力盘活中学所学,使学生从高中的语言应试能力自然地过渡到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语言运用能力,打牢语言基本功,培养基本的语言运用技能。在此阶段的教学中,重在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朗读技巧;通过大量练习,提高学生的语篇阅读理解能力、扩大词汇量、加强语法知识,消化并提升中学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使之逐渐成为语言交际的实际技能;针对应试教学的弊病,特别突出听、说、读、写技能的全面培养。为了促进这些教学目标的实现,课程考核一方面重视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如词汇、语法的正确使用和语音、语调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强调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强化。

在第二学年,强调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全面加强英语综合技能的培养,注重听说与读写译并重,而且还包括知识面的进一步扩大和分析批判能力的提高。第二学年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已经有了长足进步,所以在各项考核的要求更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结合学生在第四学期参加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实际,在平时的各类语言实践活动中,增加了与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相关的考核内容,除语法、词汇模块以外,增加了听力模块、阅读模块、写作模块等。以专业四级考试为契机,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英语基本功。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追求“以用促学”,不仅巩固学生的语言知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也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核和评估。但是,鉴于学生备考专业四级考试的实际,考试前的口语实践活动可以适当减少,在考试后结合学生容易产生怠惰心理的实际,适当增加口语实践活动,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基础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英语技能课程,强调语言基本功与听、说、读、写、译等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强调课内教学与课外语言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强调语言输入技能和语言输出技能融为一体,特别强调“以用促学”,从而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学,本文提出了以目标多元,注重过程为原则的考核改革。在考核方式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突出了过程性评估的重要性,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单元作业及测试、口语活动、大作业等进行考核,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此外,在目标性评估过程中,一方面仍然强调考核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另一方面改变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考核的倾向,增加了综合口试考核,而且根据每一学年的特点,对每一个考核模块的重点和目标区别对待,各有侧重。

[参考文献]

[1]Hughes A.,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2]胡洋,从语言测试与教学的关系看大学英语考试改革的反拨作用[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第10篇

关键词:韩国语阅读课程 考试改革 全程形成性考试

一、韩国语阅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阅读是学习一门外语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韩国语阅读课程作为韩国语专业的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开设本课程使学生广泛地阅读不同题材、体裁、风格、程度适当的各种韩国语读物,扩充词汇量和加大词汇的接触频度,得到大剂量的语言输入,获取知识,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其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其在韩国语精读课中所学到的词汇、语法等相关知识得到巩固、运用和提高。

二、韩国语阅读课程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考试作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评价和改进教学的基本途径。而课程考核是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评估教学质量、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韩国语阅读课程一直以来采用单一的学期末终结式考试方式,即教师出各种题型的试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闭卷笔试,并通过期末终结式考试去决定学生这门学科的学期总成绩。这种传统的以一张试卷或一种形式来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方式不仅导致了学生对韩国语阅读课程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不佳,而且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而到了期末考试才突击背诵。因此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课内系统学习的真实情况。为了纠正这种不良学风,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和实际能力的培养,也为了真实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实际能力,克服韩国语阅读课程考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将决定对该课程的考试方式进行尝试性的改革。

三、韩国语阅读课程考试改革

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韩国语阅读课程的考试由过去的单一的课内笔试考试采取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笔试与多媒体网络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全程形成性考试。以全程形成性考试改革为切入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阶段性的教学评价,发展教师的导学作用,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韩国语阅读全程形成性考试模式分为四个部分。即每单元的学习内容测验、每个阅读等级能力测验、课外阅读扩展自主学习测验、每学期综合阅读能力测验。全程形成性考试所采用的多种多样的考试全部成为学期成绩的评定内容,记入学期总成绩。

1.每单元的学习内容测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校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电脑和网络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帮助学习、促进思考、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本课程的考试改革中首先建立了既具有科学依据,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力求集强制性、趣味性、竞争性、客观性、公平性、形成性、全程性为一体的适应韩国语阅读课程教学特点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和考试系统。每单元的学习内容测验就是通过所建立的客观的、动态的计算机网络韩国语阅读课程试题库系统进行测试。测试以计算机随机出题测试、评定为主。此项测试能够避免学生学习前松后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全程形成性考试模式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一项新的阅读尝试。这种动态式单元阅读考试进一步凸现了课程教学目标,明确了学生的发展方向,使学生完全投入到一种自主性阅读实践中,并且可以使教师及时获取教学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使师生根据教与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调整学习策略。教学过程决定着教学结果,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单元测试的形成性评价的运用,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不仅仅是应付期末考试。

2.每个阅读等级能力测验

任课教师根据阶段教学情况和学生语言能力考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阅读水平和速度提高情况,以进行针对性教学所进行阶段测试或等级测试。测试仍以计算机随机出题测试、评定为主。每个阅读等级能力测验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能力自主学习。此项测试主要为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测试。

3.课外阅读扩展自主学习测验

韩国语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但长期以来由于课程设置的限制,学生很难在所局限的每周90分钟的课时中进行大量的阅读,因此也难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另外在传统的考核评价中突出了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作接受评价的客体。因此对学生的课程考核评价都是由任课教师对所学课程进行出题,学生根据所学课程内容复习,接受考试,这种做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评价。为了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训练,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向学生提供适合每个阶段的课外阅读书目,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安排学生对所读书目内容做出标准试题提交任课教师,教师根据学生阅读书目的数量、出题优劣进行评价,进行扩展式自主学习的检验。这种由传统的教师出考题变为学生设计考题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另外在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必要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并对学生不良的阅读方法进行及时的纠正。这种课外阅读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注重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度。

4.每学期综合阅读能力测验

每学期的综合阅读能力测验是指任课教师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的总结性、鉴定性的期末考试。韩国语阅读课程的考试中每学期综合阅读能力测验仍然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综合阅读能力测验采取闭卷考试形式。考试以培养和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主,通过不同的文章类型和形式多样的填空题、选择题、完成句子、回答问题、判断题等题型在学期末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终结性考试。每学期综合阅读能力测验是学生重要的一次学习过程,它不仅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把握,也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实践能力。科学的考试形式不但可以给学生以原动力和压力,引导学生学习,而且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四、结论

韩国语阅读课程的全程形成性考试,突破了传统的阅读考试模式,从注重结果转向了注重过程,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检查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并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理解、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另外,通过全程形成性考试,能够更加科学、客观、合理、真实、公正、全面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充分发挥了考试的导学促教功能。

参考文献:

[1]蒋晓霞.对大学英语期末考试的反思.黑河学刊,2009,(3).

第11篇

关键词:模因;生命周期;预制语块;输入与输出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中,“写”的要求最高、难度最大,因此改革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成为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如今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现状是教师教学无新意、批改无创意、学生写作无兴趣、写作提升无效率。改变教学方法,改善教学困境,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写作水平,成为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模因生命周期和预制语块

(一)模因生命周期模因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同化阶段是宿主对模因的接受过程,模因载体必须引起宿主的注意和理解,才能被宿主接受。记忆是模因被宿主内化为一部分的过程,它与模因在宿主大脑里停留的时间成正比。表达阶段是宿主通过语言或者其他形式来传递模因,把模因从无形变成有形。模因传播需要有看得见的载体和媒介,以免表达内容在传递过程中失真。

(二)预制语块关于预制语块的概念,不同研究者的表述不同。一般把语块划分为多元词语块、习俗语语块、短语架语块和句子建构语块。语块可以归结为长度不同的语言块、兼有词汇和句法特征的半固定结构。

二、模因视域下的写作语块教学模式

本研究把模因生命周期理论与预制语块理论有效融合,结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际情况,开展从定量到定性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目的及周期教学周期是八个月,共30个教学周。本研究通过记录模因语块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写作课堂的开展情况,考察模因语块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并通过专项统计,研究学生在词汇、句式和篇章结构习得方面的进步与不足,改善教学模式。

(二)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省内某高校大一同一专业两个班的学生,A班和B班各30人(根据高考英语成绩分班,A班成绩高于B班)。两个班级教师和授课模式都相同。参加实验之前,学生都自愿登陆实验英语学习系统参加测试,显示学生都有自主学习能力,且态度认真积极配合,具备参加教学实验的条件。

(三)研究方法实验教学首先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在实验教学前后开展测试,包括语块认知测试和作文测试。语块测试记录学生通过学习,对语块的认知、理解的变化;作文测试为四级考试模拟测试题,考察学生对各类语块掌握情况的变化,由有经验的教师按照四六级写作评分标准批阅。所有数据由课题组教师收集、整理,并使用SPSS19.0软件做统计。

(四)教学方法及内容大学英语写作模因语块教学模式是按模因生命周期(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划分教学环节(阅读、强化、练习和讲评),以语块学习为主线,结合输入输出理论,加大语块摄入量、扩展语块类别,在熟练掌握预制语块实际应用的同时,逐渐掌握其语法结构,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准确、流畅、有条理。

(五)教学过程1.课前阅读—同化阶段如同模因的传播需要得到宿主的注意,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要从兴趣开始。阅读语篇不仅可以引起学习者的兴趣,而且是积累预制语块的主要途径。课前教师线上布置相关阅读材料;根据输入假说,教师选取资料时要注重难易度、规范性和趣味性。2.课上强化—记忆阶段记忆的选择性很强,课堂上教师选取实用性强的话题,通过分组对话等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情景;利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增强语言模因的时效性。语言模因在学生大脑中停留的时间越长,被记住的可能性就越大。3.课下练习—表达阶段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指出,遗忘在学习开始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快,之后逐渐缓慢。因此课下指导学生及时整理、背诵语块资料,完成写作任务。话语是最突出的表现手段,语块被主动表达出来,证明已被学生内化并记忆在大脑中。记忆的效果越好,遗忘的速度越慢。4.课上讲评—传输阶段英语写作是在语言习得周期内,学习者有效地使用预制语块进行准确流利的书面表达。课上学生互评和教师讲评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之间互评,不仅能发现并改正写作中的错误;也可以借鉴其他同学的优秀模因。教师总结共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办法。

(六)数据分析与总结学生在教学前后参加了语块认知测试和英语写作测试。参加人数为60人,通过分析60份有效答卷,得出:1.学生在语块认知和理解方面进步很大,A班、B班的最低分为9和8。2.学生在实用搭配方面还存在一些误解。(见表1)写作测试旨在考察学生对语块的使用情况。为保证公平,测试均在课堂30分钟内完成,教师监督,学生完全自主回答,A、B班同时进行。收回有效试卷60份,教师按教学前的批阅标准完成阅卷工作。根据教学实验目的要求,通过计算P值、T值,分析验证模因论指导下大学英语写作语块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分析教学前、后学生成绩之间的相关性,见表2。从数据可以看出,P=0.000.01,A班的均值差为-0.73,B班的均值差为-0.82,由此得出教学前后的分数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该教学模式具备应用有效性。而且B班的均值提高幅度大于A班,说明原来英语基础稍差的学生进步幅度高于基础较好的同学,这也是学习的一般规律。而后,对两次测试作文进行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Pearsoncorrelationcoefficient),把对比维度拓展到四大语块,通过计算每名学生作文内各类预制语块的平均数,分类列出各语块的使用情况,见表3。从数据看出A、B两班四大类语块的使用情况,短语架语块提高幅度最大,这也与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相符;句子建构语块、聚合词语块次之,习俗类语块提高幅度最小。习俗语块提高幅度最小,原因在于习俗语块多用于口语表达,少用于书面语,因此习俗语块的使用率降低也说明学生掌握书面和口语表达方式的不同。

第12篇

此完形填空选自2011年全国新课标II。试题的设计和考点覆盖我们课题组研究的内容。这篇文章以插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位中年妇女在20年前科学课上的经历。一方面说明了教育如何让人的生活成功,也隐含着对教育方式方法的探讨。(试题原文及答案略)

后测实验结果及分析:

完形填空以考查动词、形容词、名词为重点,试题整体难度中等,满分为30分。以24人为样本进行分析:学生最高分30 ,最低分12 ,平均分21.37 。试题中考点分布如下:词汇辨析5个,语境(上下文提示)6个,文化常识推理2个,逻辑推理5个及固定搭配2个。试题中词汇辨析、语境和辑推理所占比重较大。

我们课题小组通过后测试题准确率的统计数据和学生们对完型解题技巧的的反馈,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实验初期相比)试验初期,学生们做此题型的最大障碍是句义及全文大意不理解。73%的学生认为完型填空中最难的是一词多义及熟词新意、逻辑关系及上下文提示词。57%的学生认为文化背景常识会影响自己对短文的理解。 现在分别变为 66.74 % 和 72.85%能在语境中解决此类问题。换句话说,现在,学困生不会对此题型茫然不知所措;更不会不读文章盲目猜答案了。

同时,以上研究数据表明,在为期两年的实践中,完形填空的解题技巧能够有效地提高学困生对此题型的解题技能,该得的分一定要到手,从而促进学困生在此题型上英语成绩的整体提高。

然而,从数据统计中也看出,学生失分率较高的题是:46题、48题及53题

下面就学生答题失误的具体原因做一分析:

46题【答案】B.

此题属于常识推理。考查名词辨析。此空有一定的的难度。选项分别为A.professor B.eye C.knowledge D.light .解题的关键是上下语境(……an unknown world Invisible(无形的)to the 46 ,which can be discovered only through scientific 47methods .)。这里给出的汉字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作为形容词短语来限定修饰前面的未知的世界(unknown world),后面又出现一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这个世界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才能获知。再根据阅读前两段获取的信息,教授告诉学生科学不是自己看到事就是正确的 。同时运用语法知识及自己的常识推理,就能选出正确答案。

48题【答案】A

此题属于语境题,考查动词辨析。此空解题技巧要根据当时的背景体会、推断作者在在十七岁时的情感态度。But the seventeen-year-old girl could not accept or even 48 the invitation. She was just 49beginning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And she 50believed that her firsthand experience could be the 51truth .The professor, however, said that it was 52_wrong__.此语段中,逻辑关系的词特别多,如but、and、however。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逻辑连词,深刻体会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让我们在这样的语境中(从下文She was just 49beginning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And she 50believed that her firsthand experience could be the 51truth .The professor, however, said that it was 52_wrong.)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感受,十七岁的小姑娘刚刚认识世界。她相信第一感觉是对的,然而教授告诉她是错的。这与她的认知是相违背的、矛盾的。这个十七岁的小姑娘不能接受教授的说法更加强烈的是不想听见邀请。根据语意,换言之听不进去。(上文But he seventeen-year-old girl could not accept or even 48 the invitation.)even是一个递进意义的词,对解题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能深刻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问题迎刃而解。

53题【答案】B

此题属于词义辨析,考查名词。And she 50believed that her firsthand experience could be the 51truth .The professor, however, said that it was 2_wrong.He was taking away her only 53 for knowing and was providing her with no substitute.

此题的选项是53. A.task B.tool C.success D.connection (四个选项的汉语分别是A.任务B. 工具 C. 成功 D.联系 ) 根据上文,她相信第一感觉是对的,然而教授告诉她是错的。教授拿走了她认知世界的唯一工具(B.tool)。其它选项代入都不符合语意。此空解题技巧:结合语境,利用理科的代入法,选出最佳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