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2 15:14: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土木工程硕士,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厚硬顶板高压预注水弱化机理研究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科专业: 岩土工程
1 课题来源、选题依据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水平、存在问题,并附主要参考文献:
1.1 课题来源
淮南矿区已进入深部开采,厚硬顶板难冒问题突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此,淮南矿业集团高度重视,XX年组织集团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到山西等多个矿业集团考察,并邀请相关科研单位论证分析淮南矿区综采面压架机理,并决定联合有关科研单位开展“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综采工作面顶板深孔预裂爆破技术”研究。
1.2 选题依据背景情况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煤炭约占70%左右。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国家对煤炭等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XX年我国原煤产量为28亿吨,XX年原煤产量29.6亿吨,XX年原煤产量超过30.0亿吨,XX年原煤产量为35.2亿吨,预计XX年原煤产量将达到37.9亿吨。我国煤炭浅部资或赋存条件相对简单资源日益减少,煤矿相继进入深部开采期,随之而来就面临着厚硬顶板控制问题。厚硬顶板由于整体性好、强度高,难于冒落,如不及时采取强制处理,将形成采空区大面积悬顶。大面积悬顶一旦垮落,一方面由于岩层折断时产生的强烈动载荷会损坏或推倒大量工作面支架,从而顶板常沿煤壁切断造成工作面垮冒事故;另一方面,采空区积存的大量高浓度瓦斯气体,沿风巷、机巷涌出,造成瓦斯超限,并形成破坏力很风,在风暴所经过之处,其强烈的冲击作用,摧毁结构。采工作面及其邻近巷道中的支架、风门和砖墙密闭,甚至使矿车翻倒,轨道弯曲,对井下人员及设备造成严重的危害。例如,潘一矿1402(3)(压架2套)、潘一矿1602(3)、潘三矿17110(3)(压架2套)等多个工作面压架和出水现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此,淮南矿业集团XX年组织集团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到山西等多个矿业集团考察,并邀请相关科研单位论证分析淮南矿区综采面压架机理,并决定联合有关科研单位开展“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综采工作面顶板深孔预裂爆破技术”研究。
1.3 课题研究目的
以往煤层强制放顶爆破采用的是常规炸药,炸药爆破过程的重要特性是炸药通过高速的化学反应,在装药孔壁上产生巨大的气体压力,使周围的介质破坏和破碎。但它存在着施工量大;炸药消耗大、污染井下空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稍微不慎可能会造成瓦斯爆炸、煤层坍塌等重大问题。压力注水弱化顶板法就是在工作面预先向顶板钻孔注压力水,利用水对岩体的压裂和软化作用,破坏顶板的完整性和降低顶板岩石强度,当工作面采过后,顶板可正常垮落,减小来压对工作面的威胁。压力注水法具有改变顶板力学特性,变难冒为易冒,实现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提高资源回收率;同时可降低工作面粉尘含量,改善劳动环境;注水与回采作业平行,预先释放部分瓦斯等优点等优点。
1.4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水平、存在问题
我国厚硬顶板控制的研究始于60年代,已有近50年历史,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靳钟铭、徐林生、钱鸣高等通过对厚硬顶板的研究,较全面地分析了厚硬顶板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显现规律、采场来压预测预报、厚硬顶板采场支架受力分析、厚硬顶板的处理方法等;
王开,康天合等对坚硬顶板控制放顶方式及合理悬顶长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厚硬顶板合理的冒落步距计算方法;
靳钟铭[2]根据大同矿务局的现场试验结果,在总结其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顶板注水弱化的方法做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
陈荣华等[34][35]采用repa2d软件对注水软化厚硬顶板(关键层)做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随软化系数的减小和软化厚度的增加,上覆岩层初始冒落步距及来压显著减小:若厚硬岩层岩样本身能被注水软化,而实际采场由于地质构造及开采工艺的影响未必适宜单独采用注水软化法,可选用其他弱化厚岩层的方法,或注水软化法与其他弱化方法共同使用,从而有效控制采场矿山压力。
宁宇[36]等采用了有限元计算和模型试验对坚硬顶板注水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进行研究。强调顶板注水后,顶板岩体发生塑化,改变了顶板岩层中的应力分布和顶板变形位移特征。顶板岩层中的拉、压力峰值转移到了采区上方的悬顶中,从而有利于顶板在采空区上方断裂并分层次垮落,减小岩层折断时对支架的冲击载荷和传力系数,减小顶板来压强度,从理论上进一步说明了向顶板高压注水是控制坚硬难冒顶板的有效技术途径。
以上研究从模拟或实验上对注水后岩体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或从宏观上对注水软化上的机理进行了阐述,而从微观上对高压水注水的机理研究分析的较少。
1.5 主要参考文献
[1]宋永津,控制煤层坚硬难冒顶板技术[m],煤炭工业出版社,XX,9.
[2]靳钟铭,徐林生,煤矿坚硬顶板控制[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
[3]钱鸣高,石平五,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XX,11.
[4]王桂尧,孙宗顺,徐纪成,岩石压剪断裂机理及强度准则的探讨,岩土工程学报,1996,18(4):68~74.
[5]rebinder p a,sehreiner l a,zhigach k f.h,aridness reducers in
drilling:a physico—chemical method of facilitating mechanical destruction
of rocks during[m].moscow:akad naunk,tansl.by melboune:csiro,1994.
[6]汤连生,张鹏程,王思敬,水——岩化学作用之岩石断裂力学效应的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XX,21(6):22~27.
[7]郑少河,朱维中,裂隙岩体渗流损伤耦合模型的理论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XX,20(2):156~159.
[8]周维垣,高等岩石力学[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90.
[9]y.p chugh,effects of moisture on strata control in coal mines,engineering geology,1981(17):241~255.
[10]康红普,水对岩石的损伤,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1994,(2):39~40.
[11]朱珍德,胡定,裂隙水压力对岩体强度的影响,岩土力学,XX,21(1):6l~67.
[12]闫少宏,宁宇,康立军等,用水力压裂处理坚硬顶板的机理及实验研究,煤炭学报,XX,25(1):32~35.
[13]a.巴内基等,a.k.雷,g.辛格,高压注水控制坚硬顶板,中国煤炭,XX,30(12):73~74.
[14]陈荣华,张连英,厚硬顶板采场注水软化的数值模拟,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XX,3:85~86.
[15]陈荣华,钱鸣高,缪协兴,注水软化法控制厚硬关键层采场来压数值模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XX,z4(13):2266~2271.
[16]宁宇,陈晖,坚硬顶板注水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的有限元计算和模型试验研究,煤炭学报,1990,15(1):83~92.
[17]刘东燕,严春风,陈彦峰,压剪应力作用下岩体裂纹扩展概率模型研究,岩土工程学报,1999,21(1):56~59.
[18]孙广忠,岩体结构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 课题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意义,完成课题的条件(包括个人业务水平、所在系或学科组的技术、设备条件)和拟采取的技术措施和办法:
2.1 课题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意义
本项目拟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计算机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的综合研究方法,开展对淮南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厚硬顶板综采面高压预注水弱化砂岩顶板技术研究,使坚硬顶板弱化,使难冒顶板转化为可冒落顶板,改善坚硬顶板的冒落性,减少采空区的悬顶面积,从而减轻周期来压对工作面支架的影响,保证本工作面的安全顺利回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水对裂隙岩体强度的影响,重点讨论水对岩石的化学损伤机理和压力水作用下岩体的断裂强度。
(2)研究水在岩体中的渗流问题,建立流固耦合的渗流方程,并用有限元法对建立的流固耦合模型进行求解。
(3)研究定向水压致裂的机理,为在坚硬顶板中采用高压水定向分层提供理论依据。
2.2 主要技术路线
2.3 完成课题的条件(包括个人业务水平、所在系或学科组的技术、设备条件)和拟采取的技术措施和办法:
本人在本科阶段主修土木工程,在理论分析上对地上、地下结构,以及煤矿等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研究生阶段,在导师的指导和带领下,专门学习了煤矿岩巷、煤巷掘进理论知识和亲自到掘进工作面松动爆破实践,并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另外,国内关于坚硬顶板控制资料相对较多,基于目前国内外对高压注水的研究成果、我国煤矿掘进爆破工程实例以及我国能源政策的大力支持,给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足够的理论和实践资料。
在课题准备阶段,在导师徐颖教授的指导下,以上各项条件均为本课题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3 课题工作量及进展计划(包括各阶段计划完成的内容和所需的时间等)。
(1)XX年2月~4月:资料收集、查阅文献资料等;
(2)XX年5月~8月:厚硬顶板高压预注水机理研究分析
(3)XX年8月~10月:对高压注水破坏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得出结论
(4)XX年6月~XX年1月:论文编写;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从2009年开始招生,根据国家规划,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每年逐渐增大,到2015年专硕和学硕比例基本达到1:1。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的《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强调,重点支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扩大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2015年硕士生招生总规模为574,300人,其中专业学位252,272人,专硕占比近44%。随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的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各高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了各种探索和研究。2015年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1038人,其中专业学位630人,专硕占比近61%。随着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的扩大,有必要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对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认可度不高
我国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从2009年开始招生,由于是新生事物,大家不知道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有什么区别。经过六年的实践,高校对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认识已经比较清晰,但社会对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认可度仍然不高。经过近几年的宣传,校外企业导师逐渐对专业学位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企业的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另外,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发现,在一些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报名系统里,只有学术型研究生的学科专业名称,而找不到专业学位的专业名称,这也反映了当前社会对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认可度不高。
(二)未能充分发挥校外导师的作用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双导师”制,经过几年的发展,很多高校在形式上基本实现了“双导师”制,即每一位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都有两位导师,一名校内导师,一名校外企业导师。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事实上,校外导师真正能做到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指导工作的很少,更多的是以下两种情形:一种是校外导师只是挂名,学生实际上都是跟着校内导师做,就和学术型研究生一样;另一种是仅仅在专业实践期间到校外导师所在的企业,其余都是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由此可见,校外导师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专业实践环节落实不到位
根据教育部的文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在实际培养中,真正能按要求完成的不多,“有调查显示,部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到校外进行专业实践时间远远低于培养方案要求或没有实际参与到校外专业实践中”。事实上,很多专业学位研究生被当成学术型研究生来培养。由于缺乏实践,这部分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脱离现实,未能结合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选题和研究,从而没有达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二、广州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自2009年开始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不管是学校层面还是学院层面,都在为完善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进行探索与实践,在此,以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为例对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不断完善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2009年,我院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基本上是参照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制定的。不同之处是学位课学分比学术型少了四学分,专业基础课的学时比学术型少8-16学时,选修课程的数量比学术型少。
2014年,学位课学分增加到1分,和学术型一样,学分具体变化如表1。因此,学院增加了两门数学基础课作为学位课。同时,对选修课做了较大的修改,开始呈现专业学位的特色,课程体现出了应用性、实用性和时代性,如“建筑节能技术”“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现代给水处理理论与工程技术”“现代土木工程施工技g”“现代高层建筑结构”等课程。
2015年,适逢学校开展教育部首批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工作,学院抓住这一机遇,结合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的要求,再次对培养方案进行完善,首先把学制由原来的两年改为三年,学制变化如表1。其次增加了数学基础课和力学基础课的学时,详见表2。
最后,结合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的要求,尝试开设企业专家任教的课程,如“水污染防控技术与工程应用”“屋宇设备工程实践”和“土木工程案例分析”等。
经过六年的探索实践,我院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从学术型色彩逐渐过渡到专业型特色。
(二)重视专业实践环节
首先,不断扩大校外导师队伍,逐步落实“双导师”制度。2009年,有正式资格的校外导师不存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院采取“先上车后补票”的做法,要求校内导师利用自己的资源找具备条件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企业专家作为校外导师,然后再补办手续。2012年,我院校外导师有35人,到了2013年,增加到96人,2015年达到125人。随着校外导师队伍的扩大,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得到落实,专业实践学习也得到落实。
其次,建立联合培养研究生实践基地。2012年建立广州市属高校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三个: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优比建筑咨询有限公司和广州市稳固房屋鉴定有限公司;2014年建立一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广州兢业建筑结构技术有限公司;2015年建立一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这些基地的建成进一步保障了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
(三)全方位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
首先是学位论文。根据学校规定,学位论文送审前先交学校统一进行。学院为了避免学生出现“阴阳稿”,即送去的是一份经过删减的论文稿,实际送审的是未经删减但重复率高的论文稿。学院把研究生交来的论文稿电子版转发给他们的导师,让导师把关,从而避免研究生作弊,有效发挥的功能。即使学生的通过了,如果导师觉得还没达到要求,可以上报学院,学院尊重导师的意见不予送审。
其次是学位论文盲审比例循序渐进,逐渐过渡到全部盲审。2011年,第一届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抽取20%的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参加盲审。2012年,鉴于第一届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毕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进一步保障学位论文质量,学院决定抽取50%的学位论文参加盲审。经过前两年的实践,发现盲审对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到了2013年,学院决定全部学位论文参加盲审,盲审的论文一份送省内高校,一份送省外高校。实践证明,100%盲审制度对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次,学院实行“双盲”答辩制度。为了做好此项工作,学院专门请一位博士对“双盲”答辩进行研究。所谓“双盲”答辩是指在正式答辩前,答辩委员名单对学生和所有导师保密;在整个答辩过程中,答辩学生的导师姓名对答辩委员保密。全部答辩工作由学院主管副院长、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和答辩秘书组织和完成,研究生导师除了提交答辩工作所必需的对学生的评价(匿名)外,不参与答辩委员的聘请,不参加答辩组织工作,答辩会场不允许导师列席和发言。通过这种制度,可以切实保障学位论文质量,一方面,由于学生了解“双盲”答辩的含义,知道导师不可能在答辩的时候帮到自己,因此做学位论文的时候非常认真,尽自己最大努力完成学位论文,使论文质量有了一定的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导师不参加答辩,答辩委员又不知道学生的导师是谁,因此,答辩委员不用考虑导师情面问题,只需针对论文的质量进行评价,根据论文质量是否达到硕士学位要求来做出判断,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
实践证明,全方位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的做法卓有成效,参与答辩的校外专家普遍觉得2015年毕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认可度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经过六年的发展,首先在相关高校得到普及,但社会对此的认可度不够,正如前文所说,一些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报名系统里,只有学术型研究生的学科专业名称,而找不到专业学位的专业名称,因此,仍需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对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提供方便。只有提高社会对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认可度,才有助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和发展,才有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
(二)鼓励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研究生教育,充分发挥校外导师的作用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前半部分即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高校有能力做到,而后面的目标单纯靠高校恐怕很难实现,因此,一方面,政府要鼓励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研究生教育,提高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研究生教育的积极性,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江苏省的做法值得借鉴,“江苏省通过加强省级统筹,鼓励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研究生教育,促进高校自主进行研究生教育改革,通过政产学研协同,构建区域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监督体系,全方位促进和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学校(院)邀请企业专家(校外导师)参与培养方案的修订,发挥企业专家(校外导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以及在职业素养的要求方面的优势。可以根据企业专家(校外导师)的建议,开设更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的选修课,并邀请企业专家(校外导师)为研究生授课。
(三)专业实践环节的形式应多样化
专业实践学习,一般都理解为把研究生放在企业工作,让研究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职业素养,这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经过多年实践,已有不同的认识,在第八届全国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上,全国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在大会报告中指出专业实践形式可多样化,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企业实践、课题研究等形式,实践内容可根据不同的实践形式由校内导师决定或校内及企业导师协商决定。事实表明,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也是多方位的,除了去一线企业外,有些去当老师,有些在高校当实验员,因此,对专业实践学习环节的形式不宜过于单一,应多样化。在给专业学位研究生安排实践学习的时候,学院和导师可以根据研究生的就业意向有所侧重,打算去一线企业就业的,可以安排其到企业去实习或者跟随校内导师做横向课题;准备将来去做实验员的,可以在学校实验室实习;而对于想在高校当老师的,可以跟着校内导师做科研,等等。
(四)建立合理的导师评价机制,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总理指出,希望广大教师增强责任感,努力提高师德修养和教学水平,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授业解惑。为了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应当建立合理的导师评价机制,“改变单一以科研为导向的导师评价机制,把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学术交流、思想政治教育、学术道德和学术训练等纳入导师评价,鼓励研究生参与对导师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对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的整个过程进行合理的监督和评价,取消导师终身制,经评价不合格的导师,应取消其导师资格。通过导师评价机制保证导师队伍的质量,从而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一、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
工程学院前身为1952年创办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和1954年创办的探矿工程系,有着深厚的办学历史和积淀,已发展成为以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土木工程及安全工程学科为特色的重要的工程人才培养基地。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实验设备和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多年来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高质量人才,为我国城市建设、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地质灾害治理、安全管理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工程学院下设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系、勘察与基础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安全工程系、力学教学部及院实验中心(湖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岩土钻掘与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专业科研机构12个。现有教职工150余人,包括教授40人(博士生导师21人),副教授4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兼职),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教学团队1个,湖北省教学团队1个。工程学院设有本科专业(方向)8个,硕士学位学科点9个,博士学位学科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学院正形成以地质工程学科群与岩土工程学科群为龙头的,集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学科综合优势。学院的建设目标是在本世纪初,办成在国内、国际上有影响的,集教学、科研、开发于一体的重要工程技术人才与学术研究基地。学院不仅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而且拥有其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有相应的博士后流动站。
土木工程为湖北省在建品牌专业,所依托的“土木工程”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注重夯实基础,强调能力培养,突出专业特色,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培养的学生能够掌握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工程地质勘察、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有关建筑机械、电工、工程勘测与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掌握常见的地质工程问题的分析方法,具有解决土木工程建设中各种地质问题、对环境地质做出评价和规划的初步能力。能为部队培养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在房屋建筑、工程勘察、地基基础、地下建筑、道路、桥梁等的设计、研究施工、管理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房屋建筑学、地下建筑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工程招投标与概预算、道路工程学、桥梁工程学等。主要专业实验为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结构试验、岩土测试试验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测量实习、地质基础实习、工程地质实习、专业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设计等。
二、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现共有教职工143人,其中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45人,在校本科生2150人,研究生283人。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和工业设计6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6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在人才培养上强调基础宽厚,专业精深,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着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挑战杯”、全国“机械创新与设计”等科技竞赛中多次获奖。学院坚持开放式办学,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贝尔实验室、美国国家仪器公司、美国休斯顿大学、挪威大学和澳大利亚南澳大学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培养研究生及共建实验室等关系。
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是跨机械、材料、控制、电子、计算机信息、管理多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本专业的特色是以以现代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为主,并兼顾电子技术在机械行业应用的工科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系统设计制造的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电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控制理论及方法的基本知识,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电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机、电、计算机结合的机电系统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的能力;具有从事现代柔性加工系统的应用、运行管理和维护的能力;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学生在全国“机械创新与设计”等科技竞赛中多次获奖。
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参与国家“863”项目,承担多项省部级重点项目。以现代物理学、电子学和信息科学为主要手段,研究现代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分析与测试的基本方法和实现的新技术,研究电子信息的获取、检测、控制、处理和应用的理论及新技术,培养具有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校设有信息实验中心、大学生电子大赛实验室、大学生电子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校外设有电信工程产、学、研教学基地。培养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挑战杯”等科技竞赛中多次获奖。多名国防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发明新型专利。
【关键词】建筑结构实验工程技术应用型多层次开放式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改课题,课题名称:开放式实践教学在《工程结构》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JXJG―12―75―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10-01
一、引言
教育要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其中突出实践是工程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特征。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作为一所办学实力较强的独立学院,所设土木工程专业,主要是面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少数设计单位和科研单位,输送能吃苦耐劳、高素质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工程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
工程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主要特点:一是院校以培养本科生为主,侧重“教学型”,不以研究生培养为主;二是侧重“技术”,通过工程教育培养成熟的生产设计、指挥和组织管理的“技术型”人才,而非以设计、科研为主的“学术性”人才;三是强调“实践能力”,工程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实践能力为本位,理论基础扎实即可,运用知识的智慧,通过实践转化为能力。
混凝土结构作为一门具有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是它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本文就《建筑结构》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三、《建筑结构》实验教学现状
目前《建筑结构》实验教学内容为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性试验,试件尺寸大数量多,使得实验量大、资金投入多;试件的制作、养护成型、加载设备和测试装置的准备和安装,使得试验周期长,再者试验课时有限,时间安排紧张等。由于这些困难的存在,我院《建筑结构》课程实验内容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和斜截面受剪性能试验,集中时间,以演示为主。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导致出现严重的“围观”、抄袭等现象。
四、《建筑结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一)调整教学计划,开设结构综合性技术实验
目前我院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建筑结构》和《结构试验》分别开设在第五和第六学期,依附于它们的试验与理论课同步,教学实验项目和内容分散。为此,教研组试将两个教学试验重新整合、设计,设置一门跨学期、跨课程、与理论教学有机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综合技术实验,构建一个以培养技术应用人才为主线、多层次、多项目,相互独立又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该实验体系包括基础型、提高型和创新型实验项目,采用开放式网络教学方式和科学的考核标准,重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验项目如表1所示。
表1 建筑结构综合技术实验项目表
(二)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完善实验室的管理
高校实验室开放是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加强职业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自觉地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并得以加深巩固。制定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办法,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增加开放指导教师的投入,先以学生预约方式进入实验室做指定项目,积累经验,逐步将实验项目、实验内容、方法及时间等方面逐步开放,最终实现全面开放实验室。学生由现在的“我们规定的实验教学”转变成“学生们感兴趣、自觉地走入实验室,实施并完成实验技能训练”。
(三)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教学手段多元化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教材、仪器、实验过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鉴于此,开发《建筑结构综合技术实验》网络教学平台,该教学平台包括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和相关资源三大板块。在线交流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无时空限制的交流通道,在论坛里教师或学生都可以对一些常见问题发起讨论,在讨论中寻求答案,教师可以方便的完成辅导和答疑工作。相关资源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供学生学习参考,如工程实例、规范规程(建筑施工、结构检测)、建筑施工工艺及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视频,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通过生动的图像、动画,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实验技术和方法,顺利完成试验项目,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解决了教学时数少、试验项目多的矛盾,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五、结语
结合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探索构建了多层次、开放式建筑结构实验教学体系。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试验积极性、主动性有了极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韩玉文,申颖.突出实践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
[2]曹小华,喻国贞.科研成果转化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探索与实[J],化学教育,2009,11.
[3]李春香.高校化学实验指导教师应具有的素质及职能[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4).
[4]柴振玲.建筑结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1).
[5]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7.
[6]曾祥蓉.土木工程专业网络课程推广应用研究与实践――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网络课程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5).
[7]王永良.加大实验室管理力度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室管理,2008.
[8]张海义.基于Wb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工程硕士论文[D].浙江大学,2010.9.
摘要:在分析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重要性,专业课程教学在引导研究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及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作用的基
>> 研究生课程“专业―学术―工程”三维教学探索 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探索 材料工程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地下结构工程》研究生课程创新能力培养 依托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培养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新模式 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探索 工科学术型研究生工程能力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全日制制药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结构风工程》教学方法探索 现代制造工程技术研究生实践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研究生《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基于Seminar模式的研究生纳米表面工程教学改革研究 电气工程研究生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浅析专业知识复合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机械工程研究生“有限单元法”课程教学探讨 提高研究生课程“高等工程热力学”教学质量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胡乐. 建构主义:革新高等教育教学改革[J]. 高等教育研究,2006(12):99-101.
[4] 韩壮志,尚朝轩,何强. 研究生专业课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0(1):90-92.
Research on Teaching Model for Knowledge Engineering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TANG Su-qin1, LIU Li-hao2
(1.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China;
2. Guangxi Training Center for Teacher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 The significance of computer-majored postgraduates’ course design is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 of specialized courses in guiding postgraduates’ self-determination learning, active exploration and improving their ability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course design,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a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Knowledge Engineering; course design; teaching model; self-determination learning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 2名、岩土工程 2名、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2名、矿产普查与勘探 2名、建筑与土木工程 2名。
3S与数字矿山研究所 :部分专业
理学院:有机化学 1名、系统理论 1名、系统分析与集成 2名、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2名、材料物理与化学 8名、化学工程 5名(专业型)。
体育部:体育人文社会学2名、体育教学2名(专业型)。
人文学院:外国哲学3名、伦理学 3名、政治经济学2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1名、基本原理4名、科学技术史1名。
中南大学
航空航天学院:报考专业为工学门类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含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力学、机械工程、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隆平分院:作物学杂交水稻方向 2名。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 (专业型)。
深圳研究院:MBA。
法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
中国海洋大学
学术型:
海洋环境学院: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物理海洋学、应用海洋学、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凝聚态物理、光学、自然地理学、海洋信息探测与处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摄影测量与遥感、软件工程、光学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测绘工程。
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化工、化学工程。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
水产学院:动物学、增殖养殖工程、渔业。
海洋生命学院: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工程。
医药学院:制药工程。
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工程热物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控制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项目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环境工程。
数学科学学院: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管理学院: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
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财政学。
外国语学院:法语语言文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学。
法政学院: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材料工程。
社会科学部:中国化研究。
专业学位:
法律硕士教育中心: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
旅游管理硕士教育中心:旅游管理硕士。
金融硕士教育中心:金融硕士。
保险硕士教育中心:保险硕士。
国际商务硕士教育中心:国际商务硕士。
湖南大学
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数学。
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教育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均为专业学位),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
岳麓书院: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
华东师范大学
生命医学研究所: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物理系:凝聚态物理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光学,14名。
化学系:无机化学 7名。
深圳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工学硕士 4名。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4名(工学、理学各2名) 、生物学11名(含威海校区4名)。
食品学院:食品科学 2名。
威海校区:船舶与海洋工程 4名、海洋科学 3名、微生物学 2名、车辆工程3名(专业型)。
人文学院:世界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科学技术哲学、理论。
科技史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科学技术史1名。
航天学院:人机与环境工程学科。
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 3名。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23名(专业学位)、 北京教学中心管理软件应用顾问方向(单证)。
厦门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不少于11名。
物理学院: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飞行器设计、电子与通信工程。
电子工程系: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光学工程。
航空系: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系统、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法学院:法律硕士(法学)。
知识产权研究院:法律硕士(非法学)。
能源研究院:共9人 ,核科学与工程、光伏工程、能源化学。
药学院:化学生物学、药物化学、药理学。
材料学院:固体力学专业 2名,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 8名。
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智能科学与技术系: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
软件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共8名、移动云计算。
中山大学
深圳研究院:计算机技术专业 32名。
重庆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型、专业型。
数学统计学院:学术型和应用统计专业硕士。
农学及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学。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力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光电工程学院:各专业。
通信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信息与通信工程(含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兰州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3名、卫生毒理学2名、公共卫生 2名(专业型)。
生命学院:植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动物学、生物物理、生态学。
中国农业大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移动互联技术方向。
工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机械工程类硕士。
应用力学系:力学。
山东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设计艺术学。
环境学院:学术型3名。
药学院:部分专业。
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韩国语)、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医学院:临床医学。
国际教育学院:对外汉语。
西北工业大学
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工程 7名、细胞生物学 4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文学院: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软件学院:移动云计算、RIA交互设计、互联网营销与管理。
四川大学
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硕士(MTA)。
电子信息学院: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无线电物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信息安全。
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专业。
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型)。
数学学院:部分专业。
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学院: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开大学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物流工程专业学位。
吉林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学术型), 水利工程(专业型)。
哲学社会学院:哲学(2名)、外国哲学(6名)、宗教学(2名)、伦理学(3名)、名类学(3名)、应用心理硕士(1名专硕)、 社会保障(4名)。
东南大学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术型
农学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6名、作物遗传育种8名、植物资源学5名、种子工程5名。
植保学院: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22名、农药学2名、植保资源利用2名、有害生物治理生态工程2名。
资环学院:环境科学4名、土壤学15名、植物营养学2名、农业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11名、土地资源与空间信息技术7名、肥料学4名、资源环境生物学5名。
园艺学院:果树学2名、设施园艺工程2名、茶学3名、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14名。
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学4名、特种经济动物饲养5名、水产养殖1名、渔业资源2名、草学11名。
经管学院:区域经济学5名、会计学4名、企业管理7名、农业经济管理1名、林业经济管理4名、农业技术经济与项目管理4名、农村金融2名、土地资源管理4名。
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哲学4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5名、社会学18名、职业技术教育学 2名、中国史5名、科学技术史4名。
机电学院:机械工程3名、农业机械化工程10名、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2名、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10名、木材科学与技术4名。
水建学院:岩土工程7名、结构工程3名、水文学及水资源19名、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7名、水工结构工程7名、水利水电工程9名、农业水土工程3名。
生命学院:植物学16名、遗传学15名、微生物学2名、生物信息学2名、细胞生物学1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3名、药用植物学2名、中药学3名。
林学院:生态学10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4名、林木遗传育种7名、森林培育5名、森林保护学17名、森林经理学5名、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8名。
信息学院:计算机系统结构3名、计算机应用技术9名。
理学院:应用数学13名、生物物理学6名、化学生物学13名、应用化学26名。
外语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3名。
动物医学学院:生理学5名、神经生物学3名、发育生物学7名、基础兽医学6名、预防兽医学2名、临床兽医学2名、动物生物技术2名。
思政部:基本原理2名、中国化研究2名、思想政治教育5名。
专业学位
农学院:作物9名。
植物保护学院:植物保护13名。
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15名。
园艺学院:园艺16名。
动物科技学院:养殖 18名。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工程21名。
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19名、工商管理硕士83名。
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硕士19名、公共管理硕士 94名。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水利工程13名、农业工程12名。
生命学院:生物工程19名、中药学19名。
林学院:林学硕士14名。
信息工程学院:农业信息化23名。
动物医学学院:兽医硕士18名。
北京师范大学
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计算机应用技术。
数学科学学院: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
法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
珠海分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英语)、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软件工程硕士 (专业学位)。
数学科学学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
历史学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历史)。
信息科学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术型)、软件工程(专业型)。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公共管理硕士 (只接收报考清华北大MPA生源)。
电子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MBA。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MPA。
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
神经信息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数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化学系:部分专业。
信息学院:工程硕士软件工程专业。
物理系:17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
浙江大学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单证,专业学位)。
摘要: 目前我国许多院校都在其管理类硕士专业中设置了项目管理培养方向。首先分析了管理类硕士专业三个学科中项目管理方向的开设情况,接着以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为数据分析了该方向实际培养情况。结果显示,该方向开设的院校多为理工类院校,实际产出的论文数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数量;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侧重于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侧重于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价管理。结论是,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类专业其中的子方向,对于特定院校来说存在着师资有限,生源较少等特点,不利于学科的全面展开。
关键词: 项目管理; 学科建设; 硕士教育。
0 引言。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复杂多变、竞争激烈和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促进了项目管理的迅速发展,项目管理已成为比较成熟的专业学科和专门职业,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展,并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学科。以专业学位为例,2003 年我国率先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内设立项目管理领域,该年国务院学位办和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准由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试办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工作,该学位也成为国内最早的以 “项目管理”为专业名称的研究生学位教育[1]。自 2005 年以来,项目管理领域实考和录取人数连续多年位列所有 40 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第一,目前已成为招生人数仅次于 MBA的专业硕士。截止到 2010 年,全国共有 161 所院校获批成为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每年的报考人数不断上升[2]。然而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的办学势头虽然良好,项目管理作为普通二级学科的教育却还没有在高校中普及起来,一些学校虽早已开设了项目管理的硕士培养方向,但并没有单独开设该专业,而是在其他管理类的专业中进行培养。本文分析的即是全日制科学硕士项目管理方向的现状。
1 管理类专业中项目管理方向的开设情况。
1. 1 项目管理方向开设概况。
为了解目前我国项目管理方向的开设情况,对 2011 年全国管理学中三个学科 ( 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和企业管理) 硕士生招生简章进行了检索分析。结果显示共有 116 所院校至少在上述三个学科之一中设立了项目管理及相关培养方向。相关方向包括工程项目管理、投资项目管理等。其中设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下的有 71 所,设在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下的有 68所,设在企业管理专业下的有 8 所。这 116 所学校包含 211 院校 49 所 ( 其中 985 院校 20 所) ,211 院校所占比例为 42. 2% 。在学校分类上,理工类 57 所、综合类 34 所、财经类 13 所、农林类 7 所、民族类 2 所、师范类 1 所,可见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高校在管理学科内设置了项目管理相关培养方向。
根据数据统计,理工科院校是拥有项目管理方向最多的院校,其次是综合类院校,财经类和其他类型院校加总只占 20%左右。由于理工科类院校在理工科上的天然优势,具有强大的理工类基础学科作为技术支撑,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项目管理中的技术层面; 加之理工类院校多和工程类企业有较为紧密的联系,能为教育中的实践部分提供较多的机会,在培养项目管理人才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此类院校也同样存在着一些局限,项目管理人才既需要掌握计划、决策的分析方法,也要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的知识和原理,理工科院校由于其侧重点在于具体的技术方法,可能对经济管理类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这将不利于培养高层次的项目管理人员。
进一步分析开设项目管理方向院校的地域特征,项目管理方向在我国各个地域的高校都有分布,但分布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数量最多的是华东 ( 30 所) 以及华北 ( 29 所) ,首先这两个地区本身拥有较为庞大的高校数量,除此之外,华东的上海和华北的北京、天津等地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且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势头日益高涨,基本建设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社会对项目管理人才具有较大的需求。接下来是华中( 15 所) 、西南 ( 14 所) 、西北 ( 13 所) 和东北( 10 所) 等地,分布最少的是华南 ( 5 所) 。
1. 2 项目管理方向开设详情。
从设置项目管理类方向的学科专业分析,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项目管理方向的院校共有 71 所,其中 211 院校 24 所 ( 含 985 院校 10所) 。从该专业设置的学院类型来看,共有 45 所院校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是设在经济管理学院( 或称商学院) 中的,占总数的 63. 4%,其余专业则分布在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等。从院校所在的地域来看,有 16 所位于华东,14 所位于华北,12 所位于华中,12 所位于西南,10所位于西北,5 所位于东北以及 2 所位于华南。
在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下设项目管理的院校共有 68 所,其中 211 院校 28 所 ( 含 985 院校 10所) 。除 1 所学校的该专业位于统计与数学学院以外,其余全部位于经济管理学院 ( 或称商学院) 。从院校所在的地域来看,华东有 21 所,华北有 17 所,华中有 9 所,东北有 8 所,西北有 5所,西南和华南各有 4 所。
企业管理专业下的项目管理类方向因为只有8 所学校,本文不作重点分析。
从所在学校的类型分析,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开设项目管理方向的院校中,共有理工类院校 40 所,综合类院校 20 所,军事类院校 3所,财经类院校 2 所,农林类院校 2 所,师范类和民族类院校各 1 所; 在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中开设项目管理方向的院校中,共有 33 所理工类院校,20 所综合类院校,10 所财经类院校,农林类院校 4 所和民族类院校 1 所。
可见开设项目管理方向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在地域分布和院校类型分布上趋同,首先该专业在华东和华北的院校当中分布最多,另外理工类院校是开设该专业最多的院校,但在财经类院校开设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院校在数量上和比例上都较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更大。
为进一步分析该方向所具体涵盖和涉及的领域,笔者依据国际公认的项目管理学科九大知识体系的划分来分析该问题。在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 第4 版) 》中,将项目管理划分为 9 个知识领域,即: 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整体管理[1]。随着近年来信息化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不断渗透,项目信息化管理也成为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模块; 同时工程项目管理作为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将其作为一大类别; 另外将技术经济中的评价管理和研发管理也纳入该分类,通过考察各个院校项目管理相关方向的名称,将各个方向在 13 个主要模块中进行归类,从而得出该方向在 13 个领域的覆盖情况。其中由于名为 “项目管理”的方向范围过大,难以判断具体所属领域,因此在统计中将其剔除,只考虑其他具体方向。统计结果如表 1 所示。
从统计到的数据来看,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的项目管理方向在项目管理的大部分领域都有覆盖,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开设的院校最多,占到了全部的 30%,并且其中三分之一的工程项目管理方向位于土木工程等工科类学院; 而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中项目管理方向研究的侧重点主要偏向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价管理,这和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2 项目管理方向研究生培养情况。
2. 1 项目管理方向硕士论文数量分析。
由上文可知,我国有很多高校都在管理学的三个学科专业中开设了项目管理相关方向。但是关于这些项目管理相关方向在高校中的实际培养情况,还需要进行进一步考察。本文通过检索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统计各学校具体专业在近年实际产出关于项目管理领域的硕士毕业论文情况。由于 2011 年的论文尚未完全被数据库收录,因此主要对 2008 ~ 2010 年的论文进行考察和分析。
首先分别对 71 所高校和 68 所高校 2008 ~2010 年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及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关于项目管理的硕士论文进行了搜集,主要做法是查询 2008 ~ 2010 年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 ( 或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 所撰写且关键词中含有 “项目”的论文。结果总共搜集到相关论文 104 篇,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出 77 篇,共来自 14所学校,其中最多的是重庆大学产出论文 21 篇;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共产出 27 篇,来自 10 所学校,其中最多的是北京化工大学产出 8 篇。其分布如表 2 所示。
可见在管理类专业中设有项目管理方向的学校里,实际产出相关领域论文的学校还相对较少,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只占到 18. 2%,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占到 14. 7%。从每所学校产出论文的数量上来看,绝大多数的学校在三年内产出论文的数量小于等于 5 篇,只有极个别的学校在 6 篇以上。首先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有个别研招单位的硕士论文可能未纳入中国硕士论文库,另外可能有一些相关的论文没能通过该种查询方式搜寻出来。但依然可以由此看出,虽然有许多学校开设了项目管理方向,却并没有严格地在该方向上进行培养,导致拥有硕士论文的学校数量远少于开设了该方向的学校数量。
2. 2 项目管理方向硕士论文方向分析。
为考察各个学校所产出的论文方向和培养方向的相符合程度,对 104 篇文章所在学校的培养方向进行了分析,首先剔除了方向名为 “项目管理”的学校所产出的论文,只考察剩余 60 篇文章的情况。通过观察每篇论文的标题、关键词和摘要,对其和方向名称的相符程度进行评估,将每篇文章的方向切合度分为五档,分别为完全相符、基本相符、部分相符、基本不相符以及不相符。统计结果如表 3 所示。可见绝大多数的文章都和方向相符,只有极少数的文章偏离了开设的方向。总体来说,项目管理方向开设的切合度还比较高,在所调查的学校中大部分能按照其培养方向进行培养,实际培养方向偏离初始方向的情况不多见。
为更好地考察管理类专业下项目管理方向在项目管理各个领域的实际分布情况,依据前面的统计方式,对 60 篇论文在各个领域的分布同样进行统计,如表 4 所示。可见在两大管理类专业中项目管理方向的硕士论文覆盖了约 50%的项目管理领域,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整体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等领域都有涉及,且侧重于风险管理、整体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等领域研究的论文数量最多,所覆盖的领域和所开设的方向基本一致,说明各院校在培养项目管理方向人才的过程中基本遵循了初始的方向;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项目管理方向在领域上的分布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类似,且各领域的分布较为均匀,但在该方向的设置上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价管理占了几乎全部的比例,然而实际产出论文的研究方向却没有体现出这一点。
3 结语。
基于以上统计分析,可以总结得出我国科学硕士项目管理方向的开设详情。第一,全国共有116 所院校至少在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和企业管理三个学科之一设立了项目管理及其相关培养方向,其中有 57%的项目管理方向位于理工类院校,34%位于综合类院校,剩下的则位于其他类型院校,可见项目管理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依托于高校理工科背景而开设; 在地域分布上,华东和华北的院校占了绝大多数,具有50. 8% 的比例。第二,从具体研究的项目管理领域上看,在项目管理的几大领域中都有涉及,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侧重于工程项目管理,而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则侧重于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价管理。第三,从硕士论文的产出情况可以看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2008 ~ 2010 年产出关于项目管理专业的论文 77 篇,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 27 篇,论文的数量远低于应有的数量,可见该方向的实际培养情况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水平,可能某些院校存在着有关生源不足或者是方向虚设的情况。第四,在各校项目管理领域的硕士论文中,论文的主题和方向的切合度总体上还比较高,大多数论文没有偏离原先的培养方向,说明实际开设了项目管理方向的院校能较好地沿着该方向进行培养。第五,从硕士论文研究的领域来看,该方向的研究领域覆盖了约 50%的项目管理领域,但还有一些领域鲜有涉及。
可见,我国科学硕士项目管理领域在实际开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该方向开设的院校多为理工类院校,该类院校虽具备较好的工科背景和技术支撑,但是经济管理的理念可能难以渗透,在培养全球化背景下的项目管理人才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 其次,该方向实际产出的论文数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数量,实际培养情况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说明该方向的建设力度还不够大,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投入和加强; 再次,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类专业其中的子方向,对于特定院校来说存在着师资有限、生源较少等特点,不利于研究的全面展开; 最后,该方向的建设在项目管理领域的覆盖面上还有待提高,在某些特定领域上的涉及较少,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的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 魏法杰,邓修权,王际坤 . 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研 究 [J]。 管 理 工 程 学 报,2005,19 ( Z1 ) :182-187.
自1999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华人首富以来,李嘉诚已连续15年稳居这一宝座,2012年其身家已超过220亿美元。
现在,耄耋之年的李嘉诚俨然已经变成了财富的代言人,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财富印记与符号。如今李氏帝国已经确立了接班人,就接班结果来看,李嘉诚的接班人选择符合中国传统的接班人文化――传长不传次。
李嘉诚的财产分配问题一直是华人商界关注的事情,许多人猜测李嘉诚会不会一碗水端平,分配的结果是否会让两个儿子都满意?2012年5月26日,李嘉诚就其财产分配结果给出了答案。
李嘉诚将旗下超过40%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股份、超过35%的赫斯基能源权益全部交与李泽钜管理。对于李泽楷,李嘉诚笑着说:“我会全力帮助他收购心仪的公司、拓展新业务,资助金额会是他所拥有的资产的数倍。”这一金额,目前看起来并无上限,但也不可能等同于分给李泽钜的资产规模。
实业部分交给李泽钜,资金部分交给李泽楷,李泽钜得股票,李泽楷得现金。这表明李泽钜成为李嘉诚的实际接班人,而李泽楷将继续自己的创业之路。如不出意外,若干年后李泽钜将会成为新一任的亚洲首富。
李嘉诚的“分家”模式体现出一代巨贾的无穷智慧。李嘉诚的智慧之处,就在于承认第二代家族成员的个体差异。这也正是一代亚洲富豪的最难之处,他们白手起家创下庞大家业,往往希望后代也要拧成一股绳继续经营。
李泽钜、李泽楷兄弟二人从事不同领域的业务,没有业务上的交叉点,就没有利益的冲突,自然也不会因为利益上的竞争伤害兄弟之间的感情。
被外界称为“小超人” 的李泽楷,个性张扬,早早就自立门户。若按照李嘉诚安排,李泽楷应该攻读法律等综合科目,以便和哥哥李泽钜形成互补。但是李泽楷却没有按照李嘉诚的安排行事,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电脑工程系。
李泽楷是个特立独行的商业天才,2012福布斯中国香港40富豪榜上,拥有电讯盈科的李泽楷,以12亿美元( 约93亿港元) 的身家排名第33。
与生性叛逆的弟弟过于强调个人独立相比,李泽钜从小就遵从父亲的意愿:7岁旁听家族董事会,一板一眼;15岁就前往美国读书,并一举拿下斯坦福大学土木工程学士、结构工程硕士、建筑管理硕士3个学位;22岁回到长江实业集团工作,谨慎寡言、凡事请教……
与弟弟李泽楷“小超人”神话相比,李泽钜用了10年时间将家族资产放大数倍。2003年,李泽钜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全球商界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李嘉诚对李泽钜的表现十分满意,并公开表示,“李泽钜现在的表现能拿90分,但如果他不是我儿子的话,我会给他100分”。
李嘉诚将李氏财富帝国的传国玉玺传给长子李泽钜,也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的抉择。李泽钜为人稳重,自小就受李嘉诚的喜爱。而具有“小超人”之称的李泽楷看似传承了李嘉诚的商业头脑,自己的事业也做得有声有色,但性格决定命运,个性张扬不是不好,只是守住李氏帝国的辉煌更需要一个家庭稳定美满、性格沉稳可靠之人。李泽楷出局也是人们意料之中的事情。
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地质队员礼赞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每当听到这首雄浑高亢的《地质队员之歌》,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地质队员爬高山、穿密林、涉江河的身影。这首歌我很喜欢,因为它是一代又一代地质队员“三光荣”精神奉献的写照,也是地质队员表达心声的最好方式。
应该说我是从唱这首歌开始了解地质队,了解地质队员。
86年师范毕业我很荣幸,分配到了地质队,成了一名光荣的地质队员。从此,与地质队有了更深的感情。我经常会看到学生在日记里写道:爸爸妈妈去分队很久了,我很想念他们、、、、、、坦率纯真的话语倾诉了孩子的思念,也使我明白了地质队员要远离亲人,孩子只能让老人照顾,他们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多么崇高的精神啊!那时我唯一能做的是给孩子以父母般的关爱,以解地质队员的后顾之忧。
近来由于工作关系我调到了野外第一线,成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地质队员。短暂的几个月,我为同事们的热情所感染,也为他们的执着而动容,更为他们的精神而鼓舞。他们走千山,涉万水,在茫茫荒无人烟的深山里一呆就是几个月,体会着“山高人为峰”的大千世界。
有一天,雷雨交加,出野外多日的同事们回来了,全身湿淋淋的,手里拎着一袋袋砂样。我很纳闷,同事告诉我是采集到的矿石标本,明天要赶赴省城做化验分析。有位同事放下行李急忙用办公室的电话给家里报平安,他愧疚地说:“不好意思,山里手机信号不好,好多天没给家里打电话了、、、、、、”谁说地质队员铁石心肠,不懂感情?!有谁不想一家人团团圆圆?有谁不想亲自辅导孩子的功课?又有谁不想孝敬老人?可是为了祖国的地质事业,他们只能舍“小家”顾“大家”。看着他们憔悴的面容,沾满泥巴的鞋裤,有谁能不为之感动?
来到第一线,我有幸结识并了解了一位工程处的经理,他就是我队高级工程师,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劳动模范”程有祥。大学毕业扎根基层一干就是21年。他经常对同事说:搞地质一定要做到腿要勤,脑要灵,广交朋友讲真情。自己做表率,无论大小工程他都要亲自研究施工方案,精心组织设备和人员上马。“如何带兵爱兵,把职工视为兄弟”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去年7、8月份,浮梁县葫芦尖矿区,骄阳似火。在那荒无人烟灌木丛生的高山顶上,中午气温高达40多度,为了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他亲自送去防暑降温用品,配置清凉茶,熬煮绿豆汤。有人问他:地质又苦又累,后悔过吗?他憨憨地笑笑说:“有什么后悔的呢?做一行就该爱一行!”多么朴实无华啊,为了热爱的地质事业,甘当“孺子牛”。
是啊!正是有了他们的甘愿寂寞,无私奉献,追求卓越,915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矿源,如今已有20多个矿区正和国内多家企业进行合作勘察。915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向改革开放30周年,祖国60岁华诞的最好献礼!
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迈步从头起!展望未来,我坚信有915大队及党委的正确领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众多地质队员的无私奉献,我们前进的步伐一定会迈得更快,915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祖国的地质事业一定会更加辉煌!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模板拆除;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TV331 文献标识码: A
模板工程和混凝土工程是前后两道关系密切的工序,模板的制作安装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同样,模板拆除也会对混凝土工程产生很大的影响,混凝土浇注与模板拆除时也应注意许多问题,否则也容易引起工程安全事故和工程质量问题。
1 模板拆除的规定
随着混凝土工程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量的模板已经运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般来说,浇注混凝土模板后,一段时间后, 混凝土会逐渐凝结固化,并实现相应的强度,此时, 对模板进行拆除,以方便混凝土更好的硬化,最终达到建筑需求的强度。同时,及时拆除模板将帮助增加模板的转动频率,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
如今,大多数的混凝土工程是使用钢模板,甚至大模板工具,模板主要的特点是难以移动。因此模板的周转率相对频繁,必须要进行大量重复的安装工作。不能合理的进行模板拆除,极可能造成模板掉落、倾斜等现象,在施工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安全的隐患。在模板拆除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拆除和原则,确保拆迁工作顺利安全的模板。一般来说,一个具体的模板拆除需要遵守下列规定:
1.1侧模在混凝土凝结硬化后侧压力小时,就可以拆除。拆除应保证结构松件表面的不因模板移除时使棱角受损
1.2底模必须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拆除。若拆除时间早可造成混凝土裂缝,严重者在造成构件倒塌损坏。一般不受力的模板如侧模,当混凝土硬化后,侧压力小时,就可以拆除。而底模,如梁底、板底用来支托梁、板混凝土重力的模板级支架,在混凝土没有达到一定强度时,是不能拆除的。现浇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3混凝土结构在浇筑完毕,自然养护之后,到一定强度时,就应拆除支撑的模板,达到周转使用的目的。
1.4模板拆除时,应先拆除连接件,在逐块拆除模板。拆下的模板及零件应随拆随运。不可随意抛掷,避免丢失。模板运至堆放场地应排放整齐,并派专人负责清理维修,以增加模板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和重复利用性。
2 违规拆除模板的危害
2.1 混凝土强度尚未达到规范要求的强度即拆除模板,混凝土结构会因过早受荷和拆模扰动而受损,轻者会造成混凝土外形的损伤,重者会破坏其内在结构产生裂缝,给工程带来隐患,成为混凝土的终身缺陷,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特别是违规拆除底模的,严重的会造成垮塌,酿成恶性责任事故。
2.2 过早拆除模板,不但会给混凝土外形造成损坏,还会影响到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增长。特别是对一些表面系数较大的壁结构,模板就不仅是支撑的作用。还起着对混凝土结构保水养生的作用。在风大干燥的季节里,一旦模板被拆除,会使混凝土结构迅速失水,如不能及时覆盖养护,给混凝土带来的强度损失将是永久的。
2.3 模板对混凝土结构有变形约束作用。特别是对一些薄壁及墙板类结构,如水池、墙板及栏板类等构件,当混凝土结构尚未达到拉裂应力强度前,这时模板对结构的拉裂起到决定性的约束作用。模板的过早拆除,等于解除了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使新浇筑的混凝土结构在无约束状态下,低抗混凝土自身收缩和失水干缩同时进行产生的应力变形,给结构带来开裂的严重后果。
2.4 冬期施工。模板还起到对新浇混凝土的保温御寒的作用。如果混凝土尚未达到临界强度前即拆除模板,又不能及时保温覆盖,会给混凝土结构带来冻害,特别是对那些保温难度较大的竖向结构如柱、墙等和表面系数较大的板类结构,模板对结构的保温作用更尤显重要了。因此冬季施工时,如无可靠的保温措施,混凝土的侧模的拆除时间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的临界强度后拆模。
2.5 拆模方法不当造成的危害。拆模方法不当造成的危害也是相当明显的。因此拆模时,应当有明确的拆模方法。正确的拆模方法应循序渐进是,稳妥可靠。对模板的拆除,且不可用图省事的全部拆掉支撑系统后,再撬动模板使其整体下落的方法。因为模板的整体下落会产生很大的冲击荷载,而使受荷面受损。用这种方法拆模对外悬挑结构(特别是屋面外挑沿板)更应杜绝。因为当拆除掉支撑系统后,由一端撬剥模板,会使模板瞬间由撬剥的一端剥向另一端,模板剥坠时的坠力产生的集中荷载会拉坠悬挑板造成事故。另外这种拆模方法还地严重的损坏模板,减少模板的周转次数。
2.6 现场施工中,我们常见到对施工的梁、板类结构的混凝土在强度尚未达到要求的情况下,即拆除底模后再加支撑加固的错误的做法。此法看似安全合理,但实际上在拆除顶撑及底模时,构件已可能产生下挠或产生裂缝,以后再加顶撑只是部分阻止了下挠损害的继续,是实际上则不可能消除对结构的损害。 这种拆模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拆模方法,所以此类方法在现场施工操作时也应杜绝使用。
3 模板拆除技术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实际的施工现场,由于建筑工程涉及到的施工技术较广,施工人员也较多,现场堆筑的施工材料等也较为复杂,因此,在进行模板拆除作业时,要结合具体的施工现场状况,确保拆除工作的顺利进行。文章总结出以下几点模板拆除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3.1任何部位模板的拆除必须经过施工员、技术员审批许可,并有拆除审批手续。其砼达到规定强度时方可拆除。作业人员切不可私自做主张拆除模板,以防发生重大损失。
3.2高处、复杂结构模板的拆除,应有专人指挥和切实的安全措施,并在下面标出工作区,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区。
3.3模板拆除工作前,作业人员要事先检查所使用的工具是否完好牢固,搬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工作时思想要集中,防止钉子扎脚和从空中滑落。
3.4作业人员在拆除模板过程中,如发现砼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时,应暂停拆除,报告施工员经过处理后方可继续拆除。
3.5拆除模板一般应采用撬杠,严禁作业人员站在正拆除的模板上。拆模时不要用力过猛,拆下来的模板要及时运走、整理、堆放以利再用。
3.6拆除模板必须严格按照工艺程序进行,一般是后安装的先拆,先安装的后拆,最好是作业人员谁安装的谁拆除。严禁作业人员在同一垂直面上拆除模板。
3.7已拆除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应及时运走或是妥善堆放,严防操作人员因扶空、踏空而坠落。模板拆除后其临时堆放处距离楼层边沿不小于1m,且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楼层边口、通道口、脚手架边缘处,严禁堆放任何拆下的物件。
3.8模板拆除间隙应将已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模板突然全部掉落伤人,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和事故。
3.9拆除基础及地下工程模板时,应先检查基槽(坑)土壁的状况,发现有松软、龟裂等不安全因素时,必须在采取防范措施后方可下人作业,拆下的模板和支承杆件不得在离槽(坑)上口1m以内堆放,并随拆随运。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混凝土工程中越来越多的用到模板施工技术,而模板技术的应用也极大的提高了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是未来现代建筑工程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施工技术。而模板的拆除是模板技术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对其进行足够的重视与关注,不断提高和完善模板拆除技术水平,加强模板拆除管理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模板拆除工作顺利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 马虎臣.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刘宗仁.土木工程施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作者简介:
扎根科研,为航空筑梦
据明万历十九年《武陟志》记载:“武陟县,周武王牧野之师,兴兹土,故名。”1977年,蒋建军出生于河南武陟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然而,贫穷落后的乡村却没有消磨掉他对知识的渴望。从乡村小学到县重点高中,再到本科、硕士、博士,蒋建军一步步向着更高的阶梯迈进。
1996年,蒋建军考入了西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因为表现优异,大学毕业后蒋建军得以留校工作。“2000年毕业之后,我开始担任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后来发现自己还是比较喜欢搞研究,所以就继续读研究生了。”蒋建军说道。2002年,他被保送到西工大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硕士专业。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蒋建军的本科所学专业是土木工程,但两年之后报考的硕士方向却是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我们国家的航空是在2000年前后开始蓬勃发展,建筑技术要比航空技术成熟一些,从国家战略需求来讲的话,航空技术更需要研究型人才,所以我就选择航空领域了。”蒋建军淡淡地说道。尽管他说得简单,但读研初期,他不仅要克服管理和研究之间身份转换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还要面临专业方面零基础带来的挑战,其间所要付出的努力即使不言也足以想见。
航空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涉及制造、材料、管理、控制等众多高新技术领域,在军事和经济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代表一个国家的技术能力和水平。在系统研究了航空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之后,蒋建军将研究重点集中在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制造工艺上。“一代材料、一代飞机,材料的变革推动了飞机制造技术的变革,在轻质高强材料蓬勃发展的今天,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应用必须得到重视,尤其是结构性复合材料的深度应用,势必会推动航空飞行器的结构轻量化。”蒋建军说得轻松,但从冷工艺转向热工艺,从金属成形转向高分子成形,从金属塑性转向树脂流变固化,其中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和付出的艰辛恐怕只有他自己体会最深刻。
从立志攻克结构性复合材料制造机理以来,蒋建军系统地学习了高分子流变控制理论、热变形分析与控制理论、微结构流控及控制理论、界面分析与改性理论等,系统提出了考虑压剪综合作用下的纤维结构形变控制模型、双尺度竞流关系下的树脂流动分析模型、非匀质结构热变形控制模型、多场耦合作用下的流变控制模型等,从西工大基础研究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航空基金、航天基金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蒋建军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攀岩着结构型复材液态成型技术的科学研究高峰。
“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全额资助下,我到美国的俄亥俄州立大学访学,俄亥俄州是美国的航空基地,拥有美国国家的航空博物馆和美国国家复合材料研究中心,系统地分析了美国复合材料在军民机上的应用情况后发现,国外的结构型复合材料可以做到军机重量比超过60%,民机也可以达到50%了。而到目前为止,我国航空飞机的复合用料用量很难突破10%,目前在研的新型飞机如C919仍在向20%的重量比努力,这仍是个不小的差距,需要航空人付出更大的努力。更何况汽车、船舶、风力发电、建筑等民用领域对结构型复合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升。”蒋建军说道。他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在简单的谈话中一览无余,对专业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也尽在言表。
结构性复材的应用是推进航空复材深度应用的根本。但由于结构复材的纤维结构集成度高、构型复杂、体积含量大、厚度大,同时较高的模腔压力和树脂冲刷效应会加剧纤维中架构宏微观变形,使得树脂在纤维架构中的渗流行为复杂,缺陷控制困难,制成品不合格率居高不下(超过30%),成为了制约复材构件深度应用的瓶颈。“先进树脂基的复合材料成型的一些具体特点跟传统的金属不一样,每一道环节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对工艺、性能方面的控制及树脂和纤维结合的机理等都有很多问题需要攻关。”蒋建军说道。
“执着、坚韧、热情和自信”是谈话中蒋建军传递给记者的最直观感觉,科研的艰辛和连日的加班在他看来是那样的轻松和惬意,“也许这就是信念的力量吧,兴趣使然、无怨无悔”。说这话的时候,青年学者的学术成就感自然流露出来。选择研究结构性复合材料制造机理以来,从零基础到2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8篇高影响因子的SCI文章,8项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基础研究项目,见证了他的付出和努力。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为地方经济做出贡献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蒋建军在钻研自身业务的同时,承担了陕西省“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作,作为陕西省制造业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以及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秘书,为陕西省成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的先进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梅花香自苦寒来。多年来辛勤的付出终换来回报:2008年和2009年两度获陕西省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0年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2年被评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12年获得航空科学基金优秀项目奖……这些奖项和荣誉不仅是对蒋建军工作的肯定,也是鞭策他不断进步的阶梯。
以人为本,为学生筑梦
“作为高校的教师来讲,我觉得研究和教学应该是两不误的。研究方面要不断深入、不断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国家分担,同时还要联合我们服务的行业和企业进行重大技术攻关。”蒋建军说道,“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这是我们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责,甚至是高于科学研究的。”
2012年起,蒋建军担任了西工大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负责人。“认识到先进复合材料对飞机制造工艺的变革作用后,我组织了飞制专业的教师对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重点补充了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技术方面的内容,并亲自负责先进复合材料制造课程体系的建设工作。”蒋建军谈到。从选教材到编讲义,从制定培养大纲到课程教案,从课内教学到课外实践,从授课模式到授课效果,他系统研究,事必躬亲,一点一点突破,一点一点建设。在他的努力下,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已经成为了专业课之一,初步拥有了自己的实验教学环境、自主教材、实践教学基地。“不能让飞制专业的学生不了解飞机制造的重要工艺――复合材料制造”,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他的责任心和担当可见一斑。
作为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学科的研究生导师,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他终极目标。“培养研究生,最重要的一点是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包括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为人处世等,塑造人格方面的品质也是导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样才能为我们国家培养出真正的人才。”蒋建军说道。在他看来,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研究环境非常重要,同时还要树立一个非常好的研究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再用严谨的研究手段去践行,研究过程不断提示和修正,并以学生为主,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宽松的环境是因为,作为学生来讲他们的创造力是无限的,但如果束缚他们的思想的话,创造力肯定会打折扣。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引导,比如对大方向的引导,再跟他们讨论,而不是提出让他们执行,我们很多研究成果就是这样出来的。”谈到学生的话题时,蒋建军的语气中流露出一丝自豪。“很多具体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实验方案都是我们的学生自己研究出来的,我还是觉得很欣慰的。”他说道。
1. 2010年6月13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与全国61所高校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 2011年7月1日,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推动“卓越计划”的进一步实施。
为了对接国家培养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精英型人才,教育部于2010年6月23日联合行业协会和国内61所著名高校在天津召开会议,正式启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
“卓越计划”作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 国家工科人才培养现状
所谓工科是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代表性的学科有土建类、水利类、电工类、电子信息类、热能核能类、仪器仪表类、化工制药类等等。其培养目标是在相应的工程领域从事规划、勘探、设计、施工、原材料的选择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除上述所说的传统工科外,现在的工科还包括新型工科,即为适应高技术发展的需要而在有关理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清华、西安交大、哈工大等高校皆以工科见长。
1. 工科涉及学科及专业
根据现在教育部公布的一级学科名单,工科包括化工、材料、环境、机械、仪器、光工、动力、力学、土木、水利、建筑、电工、电子、通信、控制、计算机。核科学等学科。
1) 实用技术类:包括计算机网络工程与管理、建筑装饰设计与工程、信息与多媒体技术等;
2) 数学类:包括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科学、医学信息学等;
3) 化学类:包括化学、应用化学、化学教育等;
4) 大气科学类:包括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气象预报等;
5) 电子信息科学类:包括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光电技术应用等;
6) 材料科学学类:包括材料物理、材料化学;
7) 环境科学类:包括环境科学、生态学;
8) 统计学类:包括统计科学、电算化会计与统计、统计与会计等;
9) 地矿类:包括采矿工程、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黄金地质勘察与管理等;
10) 材料类:包括冶金工程、化学装潢材料及应用、宝石学等;
11) 机械类:包括工业设计、化工设备与机械、飞机及发动机维修等;
12) 仪器仪表类:包括自动化仪表及应用、医用电子仪器、测绘仪器等;
13) 能源动力类: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低温技术、采暖与通风等;
14) 电气信息类:包括自动化、计算机软件、移动通信等;
15) 土建类: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等;
16) 水利类:包括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水电站动力设备等;
17) 测绘类:测绘工程、测量工程、环境治理工程等;
18) 环境与安全类:环境工程、室内环境控制工程、安全技术等;
19) 化工与制药类:制药工程、化学工程、精细化工等;
20) 交通运输类:交通工程、飞行技术、铁道运输等;
21) 海洋工程类: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
22) 轻工纺织食品类: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电子出版等;
23) 武器类: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弹药工程、军械储存与管理等。
2. 中国大学工科前10名
在我国高校现有的培养格局中,工科在校生已超700万,占全国高校总人数近1/3,位列“世界第一”。然而,与国外更强调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相比,我国工科更注重科研能力,这让大部分工科生丧失了最基本的工程能力,也使中国高校这个“世界第一”缺乏相应的国际竞争力。而“卓越计划”的实施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它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此次首批试点实施的61所高校(后又增23所高校作为第二批试点院校),共涉及283个专业点, 3万余名在校学生,预计到2020年,该计划将最终覆盖10%的工科专业本科生,约10万人,以及50%工科研究生,约6万人。
(二) “卓越计划”推进措施
为进一步推进“卓越计划”的实施,教育部采取了五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高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
二是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业设立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生在企业学习一年,“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三是改革完善工程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制度。高校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要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为主,优先聘任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教师晋升时要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
四是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国家留学基金优先支持师生开展国际交流和海外企业实习;
五是教育界与工业界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标准。教育部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制订通用标准,与行业部门联合制订行业专业标准,高校按标准培养人才。参照国际通行标准,评价“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质量。
在此措施的引导下,学校对工科人才的培养开始更看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因为与以前大学生被安排到企业实习的 “行政指令”相比,随着企业转型、行业脱离办学主体后,大学要么没办法开展实习,要么大幅度删减实习时间,让学生的实习“有名无实”,不能在真正进入社会前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此,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处长李茂国表示:无论是哪一类型的高校,都要把‘下企业’排到工科生必修课的课表中。
(三) 教育部批准试点的“高校名单”
1. 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 :
(四) 试点院校“卓越计划”实施进程
“卓越计划”正式启动以来,各试点学校都积极推进,纷纷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和专业培养计划,以保证该计划的实施。
1. 上海交通大学:
据上海交大教务处处长江志斌介绍,该校2010年在6个优势工科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启动试点“卓越工程师计划”,从大二学生中选择首批200名本科生参与,并从大四学生中选拔170名直升工程硕士。
值得关注的是,在交大的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在本科阶段的4年中要有累计不少于半年的时间在企业中学习和实践,硕士阶段学生必须有1年以上的时间“下企业”。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有了更多的实践机会,真正把课本里面的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大大提高了工科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2. 北京理工大学: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重点大学之一的北京理工大学也在“卓越计划”的推动下制定了一系列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方案。
该校教务处处长仲顺安2010年12月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的由教育部主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交流会”时谈到,北理工的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探测制导与控制专业、飞行器设计工程专业、地面武器机动工程专业以及生物工程专业已被批准为实施“卓越计划”的首批专业,且为进一步推进“卓越计划”的实施,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加强工程实践教育,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工程人才,该校还向教育部申报了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13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教育中心”。
2010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学与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八校合作并签署了《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展“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2011年联合自主选拔录取学业能力测试”,以推动“卓越计划”的进一步实施。
(五) “中欧工程教育平台”的建设
另外,2010年9月4日至5日,由教育部和欧洲工程教育科研联盟联合主办的中欧工程教育研讨会在上海举行,讨论实施作为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行动之一的“中欧工程教育平台”。 这是我国与欧洲在工程教育领域深化和拓展务实合作的一次新尝试,对中欧双方加深相互了解、推进双边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此次项目共涉及国内外30多所著名高校:
1. (欧洲)“中欧工程教育平台”13所高校:
瑞典皇家工学院、芬兰阿尔托大学、瑞士洛桑高工、 德国卡尔斯鲁尔大学、德国达姆斯达特理工大学、荷兰爱英特霍芬理工学院、比利时鲁汶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葡萄牙里斯本理工大学、法国格勒诺布尔理工学院、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西班牙埃塞得商学院;
2. (中国)“中欧工程教育平台”18所高校:
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曾指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并通过实施这一计划,促进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故在人才建设和培养上加强多方合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六)“卓越计划”实施的意义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首先是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正如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所说:“大学校长心中有学生,这所大学才有希望;教师心中有学生,这所大学才能办好。”大学要重视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才能避免出现“改革上粗放,教育上粗糙”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