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2 19:17: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参观学校考察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桑树为桑科落叶乔木,是国家天然林禁伐后,解决农村用材与造纸业、板材业原料的替补树种之一,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尤以重庆、四川、江浙一带居多。
2000年末,国家东桑西移、出台了退耕还林政策,全国各地再度掀起蚕桑发展热潮。2001年大足区县委县政府也再度把蚕桑生产列入了议事日程,并充分利用退耕还林政策,规划在原珠溪片区、龙石、龙水、宝兴、复隆、中敖、高坪、天山等镇乡打造5万亩蚕桑产业化工程。龙石镇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有桑园1万余亩,嫁接优质良桑1500亩,年养蚕5000余张,产茧150000公斤,推广省力化蚕台32台,总收入达30万元左右,通过了“千担村”茧工程检查验收。桑树的种植和养蚕业的发展,成为我校特有的教育资源,为本主题活动提供了独特的活动载体。因此决定开展《我爱家乡的桑树》的科技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标
(一)让学生了解桑树的分布、分清叶桑和果桑、了解桑树的各种价值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
(三)从小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知道科技新品种如何与经济效益联系,树立让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
(四)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对家乡的桑树有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进一步探究“家乡特色发展”的兴趣
三、活动对象
活动学生:龙石小学学生。
活动指导教师:科技辅导员,有经验的桑农,蚕桑技术员,果桑技术员,中药铺老先生,酒厂厂长,泡酒技术员,酿酒技术员,学生家长及邻居等。
四、活动内容
(一)了解龙石镇的桑树的规模、特性、作用、价值
(二)学习桑树的种植技术、嫁接技术
(三)学习桑葚酒的炮制方法
五、活动形式
在全校内,以学生个人、小组、班级等方式,并以主题方式开展活动。
六、活动实施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全校动员,明确活动意义
(二)利用基地,开发课程资源
(三)选定学生,依托课程活动
(四)座谈分组,确立活动主题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
(一)桑树种植组:认识桑树、学习种植、嫁接技术
1.组织学生到蚕桑基地去实地认识春天的桑树。观察桑树的茎、叶的形状。
2.完成表格。
[名 称\&基本介绍\&种 类\&产地分布\&生长习性\&种植技术\&\&\&\&\&\&\&]
3.学生小组分析考察资料,撰写考察报告,撰写观察日记。
4.活动预期成果。
(1)活动相片、观察日记、考察资料、考察报告、活动总结。
(2)向全校学生宣传“家乡的桑树”专题知识。(板报、手抄报)
(二)桑树种类组:分清叶桑和果桑
1.组织学生到白土村蚕桑基地、万福村果桑基地去考察认识常见的叶桑和果桑。访问蚕桑技术员,果桑技术员,并做好记录。
2.完成表格。
[名 称\&叶 子\&外 形\&味 道\&作 用\&叶 桑\&\&\&\&\&果 桑\&\&\&\&\&]
3.填写活动日记。
4.活动预期结果:
(1)活动相片、活动日记、观察资料、考察报告、活动总结。
(2)向全校学生宣传“家乡的桑树”专题知识。(板报、手抄报)
(三)桑树价值组:了解桑树的绿化价值、药用价值、食用价值
组织学生去蚕桑基地学习种植绿化技术;去医院访问中药铺老先生;去酒厂访问酒厂厂长,泡酒技术员,酿酒技术员,就桑树的各种价值做好记录:
(1)学生从蚕桑技术员处了解到蚕桑的园林绿化价值。
(2)学生通过访问得知桑树可以作染料:桑树的枝叶和桑皮都是极好的天然植物染料,染料使用部位是枝叶、树皮。
(3)学生通过访问中药铺老先生得知桑树全身是宝。
(4)组织学生去酒厂参观酿酒过程,对酒厂厂长进行访问,让泡酒技术员、酿酒技术员介绍桑葚泡酒、酿酒方法。
(5)桑叶创新使用:“把桑叶打成浆,按一定比例混入面粉,制成面条。
(6)活动预期结果:学生活动的结果以相片、记录(笔记)、汇报(发言)、图片资料及实物标本(展示)为主。
(四)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到校外去考察要遵守公共秩序,爱护环境,爱护庄稼,讲文明礼貌,真诚虚心请教,观察仔细,详细记录。
2.注意交通安全,确保组织纪律,防水防电防火,防岩坎等。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
(一)收集资料
收集整个活动期间教师的讲稿、记录、照片等,收集所有学生的记录、照片、汇报等。
(二)写活动总结
要求每个学生写出这学期研究桑树的成果总结汇报,教师汇总写出这学期研究桑树的成果总结汇报,并将该项成果上报区教委。
(三)活动评价
对学生的记录、汇报、图片资料及实物标本集中放置于学校科技室,请全校师生参观,家长会时请家长参观。由学校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给每位同学的成果打分,然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分别2名、4名、6名,在校会上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七、活动预期成果
(一)学生全面了解龙石蚕桑产业,掌握桑树的种植技术、嫁接技术,掌握桑葚酒的炮制方法
(二)学生科技探究能力、科技创新意识得到提高
(三)形成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研究论文,桑葚酒,桑叶标本等实物成果
(四)形成以桑树为资源的特色校本课程
第一部分:所考察各校的特点
一、 深圳高级中学
1. 概况
深圳高级中学创办于1997年,公办全寄宿学校。学校占地面积65667平方米,建筑面积67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6个,在校生2500人。专任教师200人,其级教师3人,高级85人,一级98人,本科以上学历183人,平均年龄36岁。
2. 学校建筑特色
(1) 学校建筑庄重典雅,具有东方与西欧结合的风格。
(2) 建筑群错落有序,色调统一,现代文化浓郁。
(3) 教学区,办公区,运动区,服务区划科学合理。
(4) 学生宿舍带有卫生间,安装有空调。
(5) 大型建筑中设置了图书馆和报告厅等公共设施,绿化面积达40%。
3. 校园网络建设投资大,达1200万。各教室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机房建设六个,教师备有笔记本电脑。
4. 办学特色
(1)分层教学(a、b、c)。 (2)学生自律管理。
5、 借鉴之处
(1) 在建筑设计上可以借鉴其东西结合的风格,以及建筑功能区划的思想(如报告厅连体设计)。
(2) 在办学上可以借鉴其分层教学的做法。
二. 深圳实验学校
1. 概况
深圳实验学校于1985年建校,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一体,分为四个部分的独校园。xx年兼并一所民办中学,现该部单办高中。
2. 校园建筑特色
整体一般,呈天井形两进院落。但教学功能区划合理,学校绿化面积达标,植物种类多,建有房顶植物园和阳台花卉。
3. 办学特色
(1) 从管理者到教师在观念上的转变明显。
(2) 隐形课程、壁画、雕塑、讲座。
(3) 固定活动。
10月份为教学开放周,邀请社会各界随时来校听课,同时为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4. 借鉴之处
(1) 建筑方面:浮雕(深圳高级中学也有)、植物园。
(2) 办学方面: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
三. 珠海市第一中学高中部
1. 概况
珠海市第一中学占地300亩,现有教学班46个,在校生2500人,于1999年新建,由清华大学设计。总投资2亿人民币。
2. 建筑特色
(1) 整体规划科学合理,功能区划符合现代示范高中的要求。
(2) 各年级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单列。公用设施:图书馆、体育馆、游泳池等一应俱全。
(3) 该校正在新建图书馆和大型体育馆,在功能使用上更为超前。
(4) 运动场馆,球类田径分离。
3. 办学特色
(1) 学校管理制度科学化、程序化。
(2) 教研教成果显著(出版了多本教师教研成果著作)。外出考察报告范本
4. 现代信息技术
校园网络、教学监控系统、校园电视台和多媒体教学共投资xx万元,属国内一流。
5. 借鉴之处
(1) 建筑方面:功能区划,各功能区的连通,以及建筑的外型和色调。
(2) 校园网络建设。
四. 中山纪念中学
1. 概况
创建于1934年,由中山先生之子孙科创建。校园面积350亩,寄宿制学校,在校生3700人,教职工200多人。
2. 建筑特色
主体建筑群对称排列,红墙绿瓦,中轴线最高处为逸仙堂,左右两侧为庆龄堂、寿屏堂、鹤龄堂等,均以中山先生好友命名。近年竣工的科学馆、体育馆、游泳池、艺术楼与旧建筑遥相呼应,整个校园郁郁葱葱。
3.办学特色
建校60多年来,该校秉承中山先生“为国育人”的遗教,以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为宗旨,以“中山精神+现代素质”为办学特色,九十年代以来,高考升学率都在90%以上,被省教育厅誉为“低进高出,加工能力强”的学校,多次评为市级、省级、国家级模范学校。
4. 借鉴之处
(1) 建筑古香古色与现代气息的交融。深厚的文化底蕴。
(2)校园文化建设。
五、重庆一中
1、概况:1931年建校,占地22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教职工400人,学生4000人。该校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革命经历。
2、建筑特色:沿校园中轴线是空旷的广场和体育场。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和办公楼在两侧而立,给人以视野开阔的感觉。
3、办学特色:(1)教学成绩好,每年升入重点院校的学生比例很大。(2)国际交流和联合上取得喜人的成绩,该校与美、英、法、韩、新加坡等国的一些知名中学都有友好往来。(3)“科技四小”活动成果显著。
4、信息技术教育:投资1000余万元。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都有笔记本电脑,连通100兆宽带。
5、借鉴之处:
(1)建筑方面: 广场设计与建设,坡地的绿化,建筑的排列。
(2)办学方面: 对外交流
六、重庆三中(重庆南开中学)
1、概况:重庆南开中学创办于1936年,完全中学。现有教学班96个,学生5000人。该校创办以来,共培养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1人,省部级领导和将军20多人,xx年升入清华大学学生49人,xx年升入这两所大学的学生40人,是一所全国重点中学。
2、建筑特色:中心地带开阔,两翼为教学楼、图书馆、艺术馆、体育馆和科学馆,给人以空旷感觉。建校时间长,正在改造原有建筑。
3、办学特色:
(1) 办学质量高。
(2) 教研教改工作卓见成效,形成了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3)形成深厚的校园文化。
5. 借鉴之处:
(1) 建筑规划要给人以醒目流畅之感。
(2)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体现学校特色。(校史展览馆将该校风雨60年的奋斗历程缩浓该室)
七、江阳华士高中、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
1. 概况
华士高中是江阳市华士镇属高中,该校占地100余亩,投资1亿多元,正在申报国家级示范高中。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属社会力量办学,该校从幼儿园一直至高中,占地面积100余亩。
2. 建筑特色
这两所学校在设计和建筑风格上有相似之处。突出南方建筑特色,曲线型建筑多。呈井字形状,四廊相连,外观美,特别是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其幼儿、小学、中学的建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教学功能。
3.借鉴之处
(1)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段教学功能特征。
(2)规划中应考虑学生休闲之地(小公园)外出考察报告范本
本文作者:林芳 单位:福州青少年活动中心
正确认识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从心理学角度上看,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实践活动,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多姿的内容、不断延伸的空间,为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供了新的平台,这远比单纯的就文教文、简单的枯燥分析更能吸引孩子,更容易激发起学生正面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的兴趣。二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语文是母语的教育课程,实践的机会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由于语文实践活动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使学生有着更为直接、更为感性的体验,有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三是有助于克服语文写作中的心理障碍。长期以来,害怕写作的心理一直困扰着学生,除了写作比较难,有的教师指导不得法的原因外,主要是孩子存在着“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为孩子创造多姿多彩的生活,自然就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同时在实践活动中相机指导,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从实际上消除孩子害怕作文的心理障碍。
积极拓展语文实践活动的空间
学校。学校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据调查统计,大部分学生所学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在校园内获得的。这种在老师的组织下,以班级授课制为形式的实践活动,更易于得到学生的响应和家长的认可。所以,每一位语文教师应立足于本班,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报告会、辩论会、各项竞赛等,都是学校活动的主要内容。社区。社区在这里特指的是以孩子的家为中心,构成学生生活、活动的一段区域。毕竟每一个孩子在社区的时间更长,我们要把孩子学习的场所从封闭的学校开放出来,这时,家长和社区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成为指导者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在社区中开展实践活动,因指导者不仅仅是老师,更能张扬孩子的个性,因其人数少,更易于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可以说,在社区开展实践活动,语文的人文性体现得更为充分。为社区服务,是在该空间开展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社会。社会的范围比社区来得更大,其中包含的语文课程资源也更为丰富。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热门话题、生活事件……无一不是实践活动的好题材。只要我们细心挖掘,这空间可以任学生高飞,任学生腾跃。在这空间中开展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感悟能力,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对帮助学生学好语文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常见形式
读一读,看一看,增加课外的阅读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是选自名家名篇,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拓宽、延伸课外阅读。如学习了《景阳冈》,就可以组织阅读《水浒传》,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以组织阅读《安徒生童话选》等。由于受小学生年龄的限制以及名著名作所描绘的年代、地域的不同,单独阅读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要在班级组织阅读小组,定期专门抽出时间共同阅读,然后互相解答读书的困惑,交流读书的心得。实践表明,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阅读方式,既避免了个人的枯燥阅读,又能互帮互学,有收获。排一排,演一演,演绎文字内容。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寓言还是童话,那些故事性强的篇章,都是孩子们喜欢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很容易自行寻找剧本内容、编排剧本,用演出的形式来演绎作品。然后通过剧目汇演、评戏,从学生表演的动作、神态、语言和情节的安排、文章主旨的体现来评判他们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以演促读,语文学习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了。查一查,找一找,学会处理信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少学生家里已拥有了上网搜索收集信息的条件。一般说来,让孩子收集的信息主要包括:(1)联系所学课文,查找背景资料;(2)拓展课本内容,查找相关资料;(3)结合社会热门话题,查找信息资料。学
生查找有关资料后,或组织专题漫谈,或组织演示展览,这些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比一比,赛一赛,竞争中锻炼能力。小学生好胜心强,在学校集体生活中与同龄孩子在一起,他们极想超出别人一筹,总想在竞赛中获得胜利。所以,经常开展一些竞赛类的实践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显得极有效果。在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课上,老师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设计了三个环节:我能说———以“树上有十只小鸟,猎人开了一枪,还剩几只”为题,阐述不同的结论,尽量做到观点新奇、原因可信;我能做———每一组同学说出砖头的各种不同用法,然后演示一种最为独特的用法;我能想———每一组根据老师临时出示的四样事物编一个故事。出于这三个环节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再加上竞争机制的引入,各个小组学生迸发出极大的热情,现场气氛紧张热烈,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多样性,激发学生敢说、敢做、敢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走一走,访一访,感受生活真实体验。走出家门,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与自然中,是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可以组织学生饱览祖国壮丽的河山,领略优美的自然风光;可以组织学生走访身边的先进人物,汲取榜样的力量。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农场、基地,了解自己未知的领域;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为社区服务。
这一类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增加对生活的感受,在体验中思索人生的意义。做一做,玩一玩,注重学科整合。语文学科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它与各个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语文学科辐射到各学科,不失为实践活动的一条好途径。比如,学习了《捞铁牛》,就可以动手尝试着做一个浮力的小实验,学习了《太阳》,就可以设计一个太阳能装置,这是与科学相结合;学习了《挑山工》《峨眉道上》,就可以画一幅意境图来激励自己,这是与美术相结合;学习了课文中的古诗,可以搞个配乐诗朗诵,并翻录在磁带上,这是与音乐相结合等等。做一做,玩一玩,在动手实践中架起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桥梁,语文的学习乐趣由此也就产生了。议一议,探一探,完成考察报告。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在孩子的眼里总有一些感到新奇、有趣的问题,结合热点、热门话题,以个人或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实施调查实践活动。其主要过程为:先通过讨论议一议,确定要研究的课题,然后通过亲身的实践探索,获得直接的经验和一系列的数据,了解事情的本质,接着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或思路,最后把整个考察的过程和考察的情况写成考察报告,进行总结。考察生活,让学生更为关注周围的世界,就能在实践中初步培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也无固定的模式,只要我们以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为目标,相信小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也将异彩纷呈,孩子们一定受益匪浅。我们将继续在这个领域进行不断探研,把语文实践活动落到实处。#p#分页标题#e#
[关键词]教改 探索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8-0083-02
[收稿时间]2013-05-27
[作者简介]李阅民(1965-),男,山东菏泽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韩玉芳(1975-),女,陕西渭南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化。
为学生上课状况,优化教学效果,使中国新现代史纲要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课程组决定开展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论证、探索、总结,我们终于在2012年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措施凝练为“多元教学模式”。本学期,我们又对此模式作了进一步完善,现公之于众,以求同行指教。
一、“多元教学模式”的一般定义
所谓“多元教学模式”,就是将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元素有机结合、综合运用的教学模式。
二、“多元教学模式”的一般形式
1.在上课形式上,将原来教师讲课为主的“满堂灌式”、“注入式”教学模式置换为理论课(教师讲课)、研讨课(学生研讨)、实践课(社会实践)并重的“三合一”教学模式,每种上课形式教师均要根据教学内容写出相应的教学设计。
2. 在施教地点上,将原来只在教室内上课拓展为教室内、校园内(教室外)、社会上(校园外)多地点上课。一般情况下,教师讲课、学生研讨统一安排在教室内进行;社会实践中教师推荐的纪录片、相关历史题材影视作品观赏由学生自选时间在学校图书馆视听室、电子阅览室等地方完成;社会实践中的课外考察、参观等项目,安排学生在校园外教师推荐的地点进行;社会实践中的课外阅读,由学生自选地点阅读教师推荐的众多参考书目中的一部分书籍(可以是电子书籍)。
3. 在时间分配上,一般情况下教师讲课安排一课时,学生研讨也相应安排一课时(即每次上课,采用“一节讲课+ 一节讨论”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一般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不单独占用上课时间。
4.在作业形式上,将原来在书上找答案、抄答案的“死”的作业形式改为动脑、动手、动眼的形式多样、内容不一的“活”的作业形式。如老师推荐书目的读书报告,相关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纪录片的观后感,相关历史遗迹景点、纪念馆、博物馆考察报告,相关历史问题的小论文等。
5. “多元教学模式”的简明公式为:教师讲课 + 学生研讨 + 社会实践 + 灵活作业。
三、“多元教学模式”实施的前置条件
1.教师能对教材内容透彻理解、灵活处理,从而能将原本两节课才讲完的内容安排在一节课讲完且不伤大意。这是实施“多元教学模式”的前提。
2.教师能准确抓住每一章的核心问题、理出其内在逻辑并围绕它设计一系列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由浅入深领会问题的本质。这是实施“多元教学模式”的基础。
3.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很好的研讨题目和社会实践项目。这是实施“多元教学模式”的关键。
4.课程组成员齐心协力。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课程组成员只有相互合作,彼此均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和专长,才能在业务水平上相互促进和提高,最终使大家对教材都有更深、更好、更透的理解,从而把教改推向深入。这是实施“多元教学模式”的保证。
四、“多元教学模式”实施的规则
1.先讲课后研讨。先讲课后研讨并不是说讲完课就研讨。因为研讨的前提是事先布置研讨题目,并指导学生去查阅参考资料。只有在掌握一定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深入思考,学生研讨时才能言之有物、持之有故,才能达到让学生开阔视野并更好地理解教材的目的。由于查阅资料、消化资料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特地做了这样的安排:第一周讲完课留下相关的研讨题目,等第二周上课时,第一节课就安排课堂研讨(研讨上一周留下的问题),第二节再讲新课并布置下一次的研讨题目,以此类推。在学生研讨的过程中,老师主要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负责安排学生发言的顺序,提炼学生发言的观点。等学生研讨结束后,老师再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进行点评。点评主要是指出学生观点的可取之处,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针对个别错误的观点,老师要帮助学生分析究竟错在何处。
2.教材内容合理优化。理论教学课由于要将原本两节课的教学内容浓缩为一节课完成,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优化,优化的原则是“增、减、删”并重:凡中学教材涉及的内容,要一带而过或干脆删掉;凡能反映主题的材料,教师要在教材已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充实,努力增强其趣味性,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总之,要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将原来需要两节课才能讲完的内容讲完。有些课堂上没时间讲但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指导学生去认知,并在下次研讨时适当地顾及到这些问题。
3.理论教学多管齐下。教师在开展理论教学时,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口头表述、图片展示、影视回放、原声再现、专家视点等。理论课除教师主讲外,有些历史问题还要请学生讲述,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4.研讨题目数量适中。每次理论教学课结束时,教师布置的研讨题目数量最多不要超过三个。太少(如一个题目)不利于学生选择,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太多(超过三个)课堂上也没时间展开讨论,达不到深化理解教材的目的。
5.酌情划分学习小组。为保证研讨课的质量,教师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10人左右,选举一位组长。组长根据研讨课题的需要,负责组织本组学生查找资料、整理材料、撰写研讨课答辩文稿、指定本组答辩人。教师要鼓励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阐述自己的观点。
6.事先公布评分标准。为鼓励学生积极探究问题和培养学生学术研究的兴趣,教师要合理制定并事先公布评分标准,及时给参与研讨发言的同学打出成绩并计入期末总分。评分的标准以学生分析问题的深度、引证材料的广度、论证逻辑的严密程度为基准,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均给予相应的分数。鉴于学生是以小组为单位准备研讨内容,再加上每次研讨课因时间所限(45分钟)一般只能安排七八个学生阐述观点,所以每位学生回答问题的得分,均认为是该学习小组全体同学的得分。但为鼓励学生踊跃代表本学习小组阐述问题,特对阐述问题的同学每次额外奖励一定的分数(不超过所得分数的10%)。
7.精心选择社会实践项目。教师要根据讲课内容精心选择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每一章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参加或不参加,但整个学习过程每个学生至少应参加三次。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到相关的历史遗址、景点考察,观看相关的纪录片、影视剧,自编自演历史情景剧,阅读相关的专著。每次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应撰写考察报告、心得体会(观后感、读书报告)。根据学生所写考察报告、心得体会的质量,教师应给予相应的分数。考察报告、心得体会是平时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期间每人不少于三份。
8.合理分配各项活动所占期末成绩比例。学生的学业成绩由期末考试得分、课堂研讨发言得分和社会实践得分总加而成。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40%,课堂研讨成绩占30%,社会实践成绩占30%,总分100分。
五、“多元教学模式”的初步总结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基本实现了“三个结合、四个转变、五个提高”。
所谓“三个结合”,是指“多元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实现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师教学与学生研讨”相结合;“教材内容与课外阅读资料、影视剧、历史场馆”相结合。“三个结合”丰富了“纲要”课的教学内容,深化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程度,提高了学生对相关历史问题的认识水平,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所谓“四个转变”,是指“多元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实现了由单纯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并重转变;由教师讲解历史结论向教师指导学生推导历史结论转变;由教师释疑解难问题向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探索、解答疑难问题转变;由学生被动学习向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转变。“四个转变”扭转了学生听课没精打采的状态,激发了学生上课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所谓“五个提高”,是指“多元教学模式”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学生思辨历史问题的主动性;明显提高了学生搜集、阅读课外资料的能动性;明显提高了学生口头、书面论证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五个提高”最终落实在教学效果上,就是初步实现了政治理论课让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目标。
总之,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与传统的“满堂灌式”、“注入式”教学模式相比,“多元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周向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
[2] 周向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探索[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
[3] 易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研讨式教学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实验课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156-01
地理课究竟要教会学生什么?是三年后成为地理学科的高考状元,而到了陌生的地方却分不清东南西北?我们不要“纸上谈兵”,学了地理之后,我们希望能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在野外迷了路,如果没有指南针,能不能想到用手表定方向?用民居定方向?用日影定方向?晚上用北极星定方向?在一个小岛上,没有淡水,能不能想到利用阳光和脚下的植物获取少量的淡水?这些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解决,需要一种能力的培养——地理实践能力,这种能力正是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以实验的方式得以锻炼的,新课改倡导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地理实验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课程资源,其价值和地位正日益突显出来。
一、地理实验课的重要性
1.学科本身对实验的依赖。地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分支分科,其实践性非常之强,脱离实践无非是“死读书、读死书”,是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我们作为一名老师,传授学生的知识不能只是应对高考,应该是终身受益的教学内容。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有其最大的亮点,即“活动探究”板块,里面有很多内容是需要地理实验的,它要求学生不能单单把目光局限在课本和课堂上,而是要转向大自然,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使学生真正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锻炼自己主动求索的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目前高中地理实验课的实施现状。目前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令人堪忧,其现状严重制约了新课改的发展。有些学生可能从来没有在地理课堂上做过实验,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一可能是老师对地理实验教学非常被动导致,由于在高考中命题以实验形式出现的次数寥寥无几,“实验结论记住就可以了,做与不做看不出区别”,所以教师就对地理实验进行删减,甚至干脆不做。其二就是学生对地理课兴趣不高的问题,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高考意识非常强,有的同学甚至在进校之前就决定了将来是读文科还是理科,一些同学认定地理不是他将来高考的六门课程之一,所以对地理课特别不重视,只是走走过场,甚至连过场都不愿走,这种学习态度非常不利于实验课的实施。针对这些问题,如果出在老师自身的,我们应该响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学习,刻苦钻研教学内容。如果问题出在学生身上,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帮助同学们及时转变学习观念,学会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
3.新课标对实验的要求。在新课标中,其明确提出了“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地理基本技能的新要求。地理实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探究性,是符合新课改对学生主动探究能力要求的,它能使同学们真正的在课堂上“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用自己积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高中地理的实验内容
在高中必修1——必修3的教学内容中,实验内容非常丰富,比如:
必修一:让同学们以讲故事或绘图的形式向家人或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教师运用教具、学具,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组织学生观察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以论文或演讲的形式说出自己的观察体会;在地质地貌类型丰富的地区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例如向斜、背斜和断层,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等,以野外考察报告或绘图的形式班内交流。
必修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的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的特点;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讨论城市的变化,体会城市化的发展阶段;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对特色农业提出自己的看法,参观大的工厂企业,为环境问题献计献策;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或城市的文化差异和文化渗透。
必修三: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说出到上述地区旅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开展一次模拟活动(如南水北调“调出区”居民与“调入区”居民的对话;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土著居民、当地官员和欧洲开发商的不同想法),扮演角色,交流看法。
三、立足本县地理环境特征建立实验基地
漳县地处黄土高原陇西地台和秦岭山地交汇过渡地带,其地貌类型十分丰富,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带领同学们进行野外地质考察,让同学们不用远行就可以印证书本上的知识。比如褶皱有殪虎桥向斜、协店子背斜和贵清山向斜。南部贵清山和西南部遮阳山分布着规模较大的岩溶地貌填称全省之冠,是西北地区岩溶地貌发育的代表性区域,所形成的岩溶夷平面、岩溶峡谷、岩溶石峰、岩溶裂隙、洞穴、漏斗、溶蚀洼地、落水洞、竖井、天坑、天生桥、岩洞、溶洞及其化学堆积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高落差瀑布等,独具特色,构成十分壮丽的岩溶地貌景观。可以在本县的一些区域设置高中的地理实验基地,例如在贵清山和遮阳山设置自然知识基地,组织同学们观察向斜、背斜、断层和岩溶地貌等;在相应的乡镇(新寺等)设置特色农业试验基地,组织学生参观本县的农业园区,探究家乡的农业园区建设;在两个比较大的工厂(盐场和祁连山水泥厂)设置工业基地,让学生们讨论这两个工厂的区位优势及其布局的合理性,探究其对环境的影响,为政府部门献计献策。
和物化生不同,地理实验的地点不仅仅在教室里,事实上大自然就是地理这门学科的天然实验室,地理课外实验同地理观测、地理考察相结合,鼓励学生发扬探究真理的精神,并真正意识到平时学到的地理知识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去,比如“确定学校的经纬度”等。这些实验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使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更为了解,对学校更加熟悉,于无形当中培养了同学们的价值观。总之,地理实验课的普及和完善是新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以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科学 实践活动
我们知道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课程、经验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目前鼓励提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各学科中渗透实施”,使综合实践活动在各学科中具有可操作性,使各学科教师能齐头并进、相互联通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有机渗透的目的。如科学教师指导学生采集识别植物叶子,美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叶子的天然形状组合成巧夺天工的图案,语文教师为它写诗词,音乐教师为这幅画谱曲……作为一名科学老师,我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科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动手、实践……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较全面地培养。
一、结合教材、观察实验
课外的观察、实验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增强能力的重要途径。按科学课的要求,有许多观察、实验活动需在课外进行,如向日葵的生长发育、根的吸水实验等等。因此在课堂之外,经常指导学生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独立进行观察、实验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遇到“花由几部分组成”的问题,学生发表不同的观察意见:“由两部分组成”、“由三部分组成”、“由四部分组成”……此时,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概括出正确答案,由四部分组成的花是完全花,是典型花;由三部分或两部分组成的花则是不完全花,带有特殊性,最后统一学生认识。此时学生虽由观察获取到新知,但其任务并未完成,结论是否正确,只有在运用新知进行新的观察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因此,在课后可指导学生继续观察各种各样的花是由几部分组成。
再如,做种子发芽实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选种、播种到浇水完全由学生独立操作。当种子陆续发芽时,学生高兴得奔走相告,都争着让老师看自己的豆苗。可见课外的观察、实验活动都是不可少的。
二、结合教材、采集制作
科学课涉及知识广泛,内容丰富。在高年级教学中,经常会涉及到潜望镜、风车、风向标、望远镜、储蓄罐等小制作的自制。课堂上教师布置学生完成,能够激发学生的自我创造欲望,充分发挥其潜能,他们也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困难,解决过程中他们会去查阅书籍、询问家长、求教老师,这就使他们具备刻苦钻研的品质、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迎接更大挑战的勇气。
结合动物、植物、岩石等知识的学习,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制作标本。如学习了植物种子的构造和种子的传播方式后,便指导学生根据植物的生长期采集种子,几个月下来,共采集百余种种子,并经过筛选分类制成种子标本。可见野外采集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采集、制作标本的方法,更加深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结合教材、考查参观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结合学科特点、做到课内外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及有利条件,培养学生多种实践能力。如带领学生到野外考察水域、土壤,参观工厂、计算机机房等。如学习有关水域污染的内容后,可组织学生对村附近的河流进行考察。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学会了水域考察的基本方法和怎样区分水质的好坏。还针对考察中发现的水域下游污染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写考察报告。其中有一个学生在报告中建议:(1)村委会要合理使用河水,尽量不要有脏物出现;(2)要控制好河流附近造纸厂污水的排放。他的报告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增强了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加深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感情。
四、结合兴趣、组织活动
结合科学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了各类兴趣小组,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他们的特长。如饲养小组的学生在用水槽饲养蝌蚪过程中发现,蝌蚪变成青蛙只有纽扣那样大小,且身体是黑色的,当他们提出为什么时,我便让他们去观察池塘中青蛙的生活环境并和他们用水槽饲养进行比较。经过分析、比较,学生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室内光线不如池塘充足,水槽活动范围小、又缺少绿色,所以青蛙长得又小又黑。于是他们把青蛙放回了池塘。
五、科学实践,教学相长
融洽师生关系——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改变了传统课堂上师生角色的单一性,在共同探讨问题、共同操作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与教师的相互合作精神,师生交流机会增多了,彼此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从而保证了实践活动继续开展。
2005年4月21-23日,陕西妇女研究会发展部李春叶与来自宜川县教育部门的13位同志一同赴兰州考察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在三天的考察中,我们了解到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实施情况,实地参观了几所学校,了解到中英项目在提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减少教育中的不公平的诸多措施,使同去考察的教育系统的人员开阔了思路,并感触颇多,为今年下半年教育部门实施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下面就此行考察的情况做具体介绍。
一、考察目的
宜川社区综合发展项目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女童入学率,改善教师教学质量。为此,项目此前多次邀请兰州中英项目教学专家为项目县教师做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培训,希望教师们对参与式教学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运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新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是很顺利。为了更多了解新教学方法如何具体运用到实际中去,社区如何与学校发展计划相结合等问题,项目设计了此项考察活动。
二、考察日程安排
·4月21日:
----- 在兰州教育大厦会议室与中英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座谈,了解项目的整体情况;
----- 前往临夏市东乡县参观乔鲁小学和团结小学 (因中途修路,未能到乔鲁小学参观) ;
----- 与临夏市项目办人员座谈,了解项目实施情况。
·4月22日:
----- 前往临夏市和政县参观二甲小学和新集小学,在参观的过程中,与学校有关人员座谈、听课、参观学校等;
·4月23日:
----- 考察人员谈论考察收获。
三、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概况:
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GBEP)是一项针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实验性项目,项目的目的是提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以此帮助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状况,减少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由英国政府国际发展部(DFID)提供援助资金1120万英镑,于1999年12月启动,周期5年,后来又延期一年,并增加项目经费130万英镑。项目主要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4个最贫困县(东乡、和政、积石山、康乐)实施,由甘肃省教育厅负责项目管理,英国剑桥教育咨询公司(CBC)通过一支包括国内和国际专家组成的队伍提供技术支持。整个项目由十余个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几乎囊括了基础教育的所有领域。其中,项目的两个关键领域是学校发展计划和参与式教学,而所有的领域都围绕学校这个核心来展开。
2、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内容框架:
3、项目所关注的领域及目前所取得的效果:
4月21日与项目办的负责人员巴处长和白处长以及张勇座谈,听取了他们对项目的整体介绍,了解到中英项目关注的领域以及目前的进展,以下做以简单介绍:
(1)学校发展计划:学校发展计划的目标是鼓励学校与社区建立紧密的联系,鼓励县和学校联合起来为学校的发展想办法。学校发展计划的目标还在于改变学校和县级(地方政府的财政供给者)的关系,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关系改变为"自下而上"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改变要通过给学校更多权利参与自己的发展问题达到。学校发展计划的目标也于通过学校与社区更密切关系的建立,通过关注教育中存在的阻碍儿童入学、巩固和提高学习成绩的社会发展领域的问题,来改变二者之间的关系。
(2)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核心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平等参与”。此项目的目的是改善培训中小学教师的方法,侧重于强化教师教学方法,不是教给他们一些知识。教师培训还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当地资源以降低教育成本,保证在教学中考虑弱势群体(比如女生和有特殊教育需求儿童)的需要。目前已经培训了四个项目县79%的教师,培训总数达到5700人次。
(3)早期教育:主要给一年级和二年级教师培训一些从事大班和复式班教学的技能。
(4)特殊教育需求:主要是帮助教师将那些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纳入整个班级中。
(5)校长培训:主要是提高校长的实践知识。此培训的8个模块正在开发之中。四个项目县685名校长接受了全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校长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6)教育财政预算改革:承诺提高预算内教育投入,尤其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投入。
(7)新的督导制度:以学校发展计划和评估支持教师为基础。
(8)开发补充读物帮助儿童语言的获得和发展,(已出版3种)。
(9)提高入学率的策略:帮助更多的儿童入学。其中策略包括:提供午餐计划,让女教师到边远地区任教,创建美好校园,奖学金计划。现在项目县有235所村小和教学点开展了免费供应开水,4个教学点开展了免费午餐试点,18所村小开展了“创建快乐校园”活动。49274名贫困生得到助学金,其中女童为33912人,占68.82%;少数民族儿童35652人,占72.35%。女童和少数民族儿童的入学率比项目实施前分别提高了 22.23%和17.1%。
同时特别关注贫困儿童、女童和少数民族儿童等弱势群体,贯穿项目理念,减少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
(10)学校布点规划:新学校布点规划更高效、科学。以减少人为因素和随意性,使学生就近上学,方便了学生就学。
(11)土建工程: 主要是改善儿童校舍的质量,改善校园环境和使操场更富有吸引力。截至2004年4月,四个项目县共改扩建中小学176所,新建和扩建校舍50729平方米。为边远贫困山区村小和教学点配备了若干体育、音乐、卫生设施。
(12)教育规划:支持县教育局提高教育规划能力。
(13)研究课题:注重行动研究, 所有参与者都成为研究者参与研究。
(14)监测与评估:通过监测与评估来评价项目的影响。
其中最大的变化来自于当地教师和教育官员的教育理念和态度的变化,这也是项目最宝贵和最富建设性的成果。这些变化包括:学校和县教育部门之间关系的变化;学校与社区关系的变化;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变化。
四、对中英基础教育项目的总结与思考
在两天的考察过程中,我们与甘肃省教育厅项目办公室人员座谈,了解到项目的整体概况和实施情况,并在后面的两天里到几所小学校去实地参观考察。以下是对中英项目的一些总结与思考。
1、对参与式教学方法及其如何推广有了更多的了解,结合考察对我们的项目有了更多的思考。 参与式教学及其培训的目的是在于改变传统的讲授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课堂上教师的角色由讲解着变为指导者、合作者,学生由接收者成为探索者、练习着,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首要是教育管理部门要改变观念;再次我们的教师也需要转变观念,而观念的转变是很困难的。同时这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将主要知识点设计进教学内容,而且有些老师提出参与式教学在相同的时间内给出得信息量很少。目前我们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参与式教学如果理解不透彻的话,很容易形成形式主义。只是简单的将教室布置改变成参与式的,但是教授内容依然是传统型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这里如何理解参与式。参与式其实没有任何形式和模式,他需要我们自己根据自己的客观条件、授课内容、教师的授课特点等因素相结合,创造和摸索属于自己的参与式,如何内化参与式是一个问题。我自己的理解,将参与式与传统式两种方式相结合,根据要讲解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式,可能会更好一些。
(2)、对教师评价标准的问题。目前我们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可能更多的侧重于学生的成绩上面。如果不改变我们的评价标准,那么参与式教学是很难继续的。中英项目面对这一问题,从体制上进行尝试,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不再是以教学成绩为主(教学成绩占30%),而是从师德、班级管理、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育科研、作业批阅、活动开展与辅导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这就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
(3)、对教师的培训。对教师的培训应该是长时间的,不间断的,并且有一支督导队伍。意识和技巧是一个不断强化、不断支持的过程。仅仅靠一、两次培训是不行的。但是就我们的项目而言,教师培训仅仅是宜川综合发展项目中的一个活动,我们没有那么大量的经费来支持这一部分。不过,教育部门下半年开始进行新课改的工作,有我们项目先前奠定的基础,相信宜川的下一步工作会进行得更顺利一些。
2、学校管理机制的创新、校长角色的根本转变。传统的校长是行政型的,主要处理学校行政事务,很少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参观的和政县新集小学校长何龙,是中英项目教师培训教材的开发者,对参与式的理念理解得比较透彻,经常给教师上导课。并且在管理学校上也是以“服务”理念为宗旨。这一管理宗旨大大增加了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
同时新集小学的教研活动做的扎实有效,学校定期确定教研课题,由青年教师组成课题研究组,进行研讨,平时开展上“四课”活动,即:帮扶课、教法研讨课、教学资源开发课,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我们参观的项目县学校,都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回族、东乡族等居多),属于国家贫困县,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包括硬件建设、师资力量等),条件艰苦,目前那里还有几百名代办教师。但是在此种情况下,大家在项目的支持下秉承理念,为学校的发展寻找出路,与社区相结合,充分发动可利用的资源,来发展教育。我想我们的条件比那里好很多,如果我们的教育人员都能转变观念,具有新的意识,我们教育事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 考察体会与感想
在兰州的最后一天,我们就此次考察的整体情况有一个汇总,每位老师都谈了他们对这次考察的感受、观点以及在未来自己的工作中可以借鉴的经验,以下就是各位老师的体会:
· 赵友三:谈三点。第一点到东乡县,比较艰苦的地方,许多教师特别是那些民办教师一月只有100多元工资,还很敬业的坚持在岗位上,挺不错的,同时也增强了我的事业心,激励我们;第二点昨天我们参观的新集小学,从学校的管理,到教师的素质方面来讲都很好,人家的参与式教学,我注意了一下,课堂设置的问题,非常切中要害,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第三点:从学校管理上来说,我感觉到他现在和咱们还有差距。对教师的激励没有和工资挂钩,我认为在现在经济时期,还是走不长远的。
·李天纪:新集小学的管理体现了教学的创新。在教学中,你给我讲,我可能就把东西忘了,但是你让我参与,我可能就会理解。在教学中,,学生应该是主体。从他们参与式教学中的互动、辩驳、教师指导,就可以体现是师生共同的成长。在那种条件下,能把学办成这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韩德峰:关于参与式教学这种方法,回去以后我们可以尝试着试试。参观的感受有两点:从人家学校来看,上至校长下至教师教学的思想、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再一个是新集学校育人环境方面(包括学校的一些标语)都非常有新意,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警示作用,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李翠霞:我们参观了三所学校,现在我主要谈谈第三所学校,他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很浓,教室里的布置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能力,每一个教室都各有特点。从听课上,我听了一节教学研讨课,授课的老师参与,同时听课的教师也参与进去,氛围很好。他们的电教室是让学生在里面看,而不完全是教师用的。拿我们学校和他们学校相比,我们学校的班额都比较大,在大班该怎样开展参与式教学。这是我们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
·冯建林:1、他们的敬业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东乡县,那里的条件那么艰苦,真是不容易。2、这次参观对参与式教学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他们把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贯彻的非常好,关注公平、关注弱势,值得我们学习。3、我们去年参加了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培训,但是针对我们的班额过大,只是做了浅显的尝试,通过这次参观,大班究竟该怎样搞参与式教学,还需要我们回去以后好好的尝试、摸索。4、他们的帮扶课上得很好,而我们只是上的公开课,这需要我们回去借鉴。
·薛长琼:通过这次学习拓宽了自己对参与式教学的理解,以前认为那就是一种方法,但是在教研活动中、在班级管理中都可以运用参与式方法,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让大家知道班级管理不是老师个人的事,以学生为主,这样他们会很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认为这就是我们自己的事。其实,我们那里的硬件设施比这里要好得多,但就是我们没有动起来,缺乏这种意识,让每个老师都有这种意识,我想我们会比他们做得更好。
·张芸:参观了三所学校,条件都很艰苦,特别是民办教师,精神令我敬佩,值得我们学习。二甲学校的学校布置非常有特色,能够体现平等参与的理念,比如:墙上的很多学生绘画作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新集学校的硬件条件比我们还是差了很多,但是人家老师的理念新,参加的培训多,我工作了13年,今天是第一次出来,所以给我的感觉比较深。参与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学校管理、教研活动等,他们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此次学习,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尝试着运用参与式的方法,配合今年我们要实行的新课标,都是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这是不谋而和的。
·杨梅:参与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理念,它是融会到我们教学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我们日常中的备课,就可以使用参与式,共同提高。
关键词:校本课程;体验式;活动周
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不断涌现出新颖的体系架构和灵活的课程实施形式。我们学校经过调研,决定在“齐鲁文化课程”上另辟蹊径。既然突出地方文化,为什么不可以走出书本,走进富有文化气息的山水名胜呢?古人尚且重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何不也让学生去亲近故乡的山水田园、名胜古迹、文化场馆,去身临其境地感受、体验呢?据调查,学生甚至家长,对家乡的政治经济了解不全,对于历史文化更是一知半解,只有不到50%的家长到过全市所辖的五区三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才做出了走出校园,走遍淄博的社会实践课程的设想,并在实施中逐步完善。
根据课程方案的设置要求,校本课程一般都是每周安排一节课,一学年为36~40课时,我们创造性地打破了这一限制,集中一周时间参与课程实践活动,既保证了课程课时总量,同时又能极好地协调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保证课程效果。这种集中的活动,便于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家长也因为学生能四处走走看看,增长见识而十分满意。在确定了以“走遍淄博,探寻齐鲁文化”为内容,以“实践活动周”为形式的活动模式之后,我们着手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
一、初步感知阶段
我们以班级为单位,提前一周布置自主探究学习任务,作为实践活动的开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对家乡各区县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风民俗等内容进行收集整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民间采风、倾听家长或村居长者的讲述等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对各自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制作成诸如粘贴报、报告集等文字书面材料,更鼓励制作成PPT等形式进行直观地展示。与此同时,任课教师也要进行积极准备,每人详细地梳理一个区县的资料,制作成图文并茂的PPT课件。周一的课程表按照区县名称命名,分别安排张店区、临淄区、淄川区、博山区、周村区、沂源县和高青县、文昌湖度假区和高新区等七个板块,教师这时俨然成为各区县的“代言人”。课堂分三步完成,首先集中学习学校整理印发的材料;其次是由教师集中展示自己负责的某一区县的相关资料,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并制作的相关素材,并进行开放式的交流。在我们的实践中,教师都对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感到吃惊,因为很多甚至连教师也未曾听说,同时也为学生那种探究的热情、资料整理的细致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二、实践体察阶段
在接下来的四天时间,是学生真正的体验活动时间。根据周边区县的地理方位分布,我们设计了三条不同的路线:A线向南以淄川、博山、沂源为一线,分别选定蒲松龄纪念馆、淄川博物馆,博山的赵执信纪念馆、文姜祠广场、沂源博物馆、江北第一溶洞、齐长城遗址等景点,并在沂源县进行采摘活动;B线向东北历经临淄的中国足球博物馆、齐国历史博物馆、齐都古国遗址、桓台的王渔洋纪念馆、高青的引黄工程、黄河浮桥等景点;C线向西经过文昌湖度假区,到周村的古商城大街、淄博体育中心、高新区、山东理工大学、中国陶瓷馆、淄博博物馆等主要站点。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沿途经过的大型企业、重点国道省道、重要的地理地标性建筑、以及相关的地理历史背景等都由随车教师及时讲解。周五上午集中安排学生参观代表了齐鲁文化精髓的山东省博物馆。
整个活动过程,从中国最古老的头盖骨化石,到淄博现代的繁荣发展,从悠久的陶瓷文化到享誉世界的足球文化,从王渔洋到蒲松龄,从黄河岸边到齐鲁国界,走遍淄博,历经古今。这样的活动,对学生是全新的课程,丰富了阅历,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感受了家乡的秀美,领略了地域文化的魅力,那种以故乡为荣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总结提升评价阶段
外出探究活动于周五上午结束,周五下午返校后,学生进行总结交流,填写实践活动记录表。利用周末把活动中的感悟整理成考察报告的形式,在自己的空间、博客上。接下来的一两周时间,学生在网络上交流心得,把自己拍摄的照片起上一个靓丽的标题,在班级宣传栏办起了小小的摄影展。总结中,学生有太多的感慨:终于见到“母亲河”了;我们家乡原来有这么多的历史名人;这么多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原来就在我们身边……有的家长这样说:我们四十多岁了,都没有机会走遍淄博各地,感谢学校和老师们给了孩子这次机会,孩子们归来的讲述让我们都知道了很多,学会了很多……在学校层面,组织了“探寻齐鲁文化”的图片展,优秀实践活动报告展等活动。同时,我们对每个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彰。有效的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认识到这项活动作为“课程”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提高了课程实施的力度和效度,落实了课程的育人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样的实践类课程是课程体系建设中的有益探索,丰富了课程内涵、创新了课程实施模式。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善于创新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这种“另类”校本课程,是符合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的,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上做出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魏书生,陶继新.种好心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4.
一、引言
2006年的9月,我参加了天津市教委组织的职业院校骨干教师赴加拿大的进修学习。经过这次出国进修学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不少见识,拓宽了思维面,使我对西方国家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教学特征有了进一步了解,对中西方职业教育理念有了更深的体验。加拿大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专门技能、非凡技能的劳动者或企业短缺人才,并为他们提供技能和进修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加拿大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先进理念,为我们进行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指导和启示。
二、加拿大职业培训的教学特征
在加拿大以进行英语语言强化培训和计算机专业职业培训为主要内容,培训课程教学方法特征突出。
1.英语语言培训的教学特征
(1)教学形式新奇,采用圆桌分组的教学形式,教师随时可以和学生进行交流,易于师生互动,同时也便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合作,以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提高学生学习喜好,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利用启发的形式让学生尽量地多提出新问题和个人见解,然后和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实用。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培训内容,教学内容涉及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摘要:参观用语、基本对话交流等,信息量适度,易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英语的基本会话。
(3)在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教师有独到之处。教师利用做游戏方法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很轻易把握所学的知识;另外教师采用的教具简单而实用,利用情景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参和度很高。例如,在英语语言培训课程上,上午学习日常生活用语,下午就到有关的相关的地方去进行实践学习。
(4)进行英语培训的过程中没有固定教材,天天学习一个知识模块,教师会发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料,这些教学资料是教师精心为培训专门设计的,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随时更新,最后用活页夹加到一起,累加成册形成英语培训教材。
2.计算机职业培训的教学特征
(1)课堂采用案例教学,教学实例接近生活和实际工作需要
案例教学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加拿大学院的教师根据我们学员学习的特征进行案例教学,所采用教学案例很实用,接近我们的生活和实际工作,为进一步学习提供良好的素材。
(2)课堂作业采用大作业的项目形式
教师为了提高我们学习的创新能力,以大作业形式让我们完成他们所提出基本练习要求,学员做好大作业后,要在课堂上公开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处理新问题的能力,而且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勇于探索的积极性。
(3)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为我们进行专业培训的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很强的职业技能,例如,网络平安教师,曾任教前公司的网络管理部门经理,有极为丰富的网络平安管理经验,另外他所展示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打破了传统的PowePoint课件模式,以三维动画的形式讲解网络传输的原理,把讲解枯燥的原理知识变成简单易懂的动画展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喜好;多媒体教师在HBI学院任教时,自己设计开发网站,做专业摄影师,另外他还是一位冰球教练,同时也是冰球队的经纪管理人。数字技术教师是一位专业的音乐制作人,有丰富的数字音乐制作经验。他们在讲授课程的同时,也向我们传授了丰富的职业经验,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三、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征
在进修期间,还对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进行了考察。加拿大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中学后的职业教育,其教育类型有摘要:授予文凭和证书的社区学院(相当于我国的高职)教育;非学历的职业培训和预备性练习;成人职业教育和培训。高等职业教育更是形式多样摘要:有二年制或三年制的专科、四年制本科(和大学联办)和一年制探究生专业证书班等。
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征,是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参和意识,老师讲课并不面面俱到,提倡学生自学和思索。老师有时会选择一个project(项目),让学生自学后提交书面报告或根据项目内容完成相关内容操作,这样学生就会到图书馆查阅大量的文件和资料,提交书面报告;或者自己通过自学后完成项目操作任务提交操作成果,否则只能得到0分的成绩。另外,在许多教学场合,教室和操作车间连在一起,学生在教室中自学,碰到实际新问题可以随时到操作车间进行练习,并有教师进行现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和他人合作协调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公众面前表现自己。根据老师提出的新问题,大家商量策略、分头预备,最后在班上宣讲和表演出来,以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
加拿大职业教育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把握更多的实用技能。在安大略省宾顿市FletchersMeadow高中,还推行一项名为Co-op的实践教育项目,其教学实践目的意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Co-op,全称为CooperativeEducation,是由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共同参和的一种教育项目。高中学生11年级或12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二、高三年级),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完成学校部分的学习任务,并通过用人单位面试,学生进入公司工作,用人单位也非常欢迎这些学生到公司工作,在这段工作期间学生定期向学校汇报工作情况,负责这个项目的教师也要随时跟踪学生以了解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学生的工作、学习进度,工作一段时间后,学生要回到学校接着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理论—实践—理论”的良性循环直到高中毕业,学生不但熟练地把握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很强的职业技能,丰富的职业经验。为进一步地学习工作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摘要:
伙委会工作计划1
新学期的钟声已经敲响,伴随着秋天的到来,我们伙委会一系列新的工作也即将拉开帷幕。我们将做好食堂与幼儿之间的桥梁角色,努力协助幼儿园把食堂建设得更加美好,以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幼儿,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就餐环境。本学期,我们将开展一系列贴近幼儿、服务幼儿的活动,将本学期的工作安排如下:
九月份:秋季饮食
本月我们将以“秋季饮食”为主题,做一份宣传海报,由伙委会成员共同完成,主要为宣传秋季饮食知识,促进同学们健康饮食。
十月份:文明就餐礼仪宣传
文明就餐从你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通过本次活动,希望孩子们注重文明就餐礼仪,并提高幼儿的节约意识。
十一月份:食堂成本核算及活动
为了了解食堂的运营状况,我们将进行食堂成本核算。本工作在一周内完成,工作完后,我们会将核算结果公布在食堂,让食堂更加透明化,让家长更加了解我园食堂,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为了加强伙委会成员间的交流,增进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团结协作意识,更好的运用于工作与学习中,本月将组织一场集体活动,从而促进伙委会工作更好的开展。
十二月份:
在本月,我们将与与外园 食堂管理部门进行一次“经验交流”的联谊活动,希望能学习外园的工作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其他园的优点,从而推进我们伙委会不断完善,以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家长。
一月份:
作为这一学期的最后一个月,我们将总结本学期及去年伙委会的工作情况,发现其优缺点,并及时做好改正,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以提高伙委会的工作质量和成员们的工作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保持每周值日以及每两周一海报的工作,及时了解幼儿的饮食情况,丰富幼儿的饮食知识,推动幼儿健康饮食。并与食堂工作人员保持联系,在服务广大幼儿的同时,促进食堂不断改善。
伙食管理委员会
伙委会本学期工作计划2
随着新春的爆竹声慢慢平息,我们辞完久,迎完新,面对着的是新学期的压力与状态。回首过去的一学期,伙委会在工作中取得了相对令人满意的成绩的同时也暴漏出不少问题。因此,在新学期里,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伙委会成员的工作有时候显的枯燥,工作起来显的无聊,是因为部分成员没有认识到工作意义,没有理解自己的工作目标。所以应加强对组员的思想教育,定期召开富有活力的工作会议。
二 丰富伙委会工作加强各组间联系
伙委会共有三十余人,虽然在不同的工作组中,每个组员都干着自己独立的工作,为了使工作更有效而减轻组员工作负担,决定加强各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 开展校外高校食堂参观学习活动
因为只有走访其他校外的食堂,进行相关环境,卫生条件等因素的了解,并与我校情况进行横向比较,最终将考察报告告知我校食堂,并提出相应整改意见。
四 加强对学苑餐厅的监管
虽然学苑餐厅在上学期末才开始正常营业,其餐饮情况卫生条件等因素另人相对放心,但出于对全校师生的负责,伙委会将加大对学苑餐厅的监管力度。
五 开展健康饮食讲座活动
为推进徐汇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各国教育的成功经验,探讨共同发展的新路,我们组成了以区人大副主任顾奎华为团长,区教育局局长王懋功为副团长的徐汇教育代表团,一行七人,于二00三年九月二十日至十月一日对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教育状况作了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汇总并报告于下。
一、考察目的
此次考察的直接目的有两个:一是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亚太地区办事处(简称地办---下同),报告本区作为该中心的教育革新实验区的进展情况以及作为该中心APEID项目第九届年会承办单位的会议筹备情况。听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与专家的指导意见,以利于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
二是对地办所在地泰国曼谷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教育作粗略的考察,重点关注我们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以利于作出比较分析于借鉴。
二、会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的情况报告。
九月二十二日下午两点(曼谷时间)代表团如约准时到达挂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旗帜的地办大楼。周南照主任首先在他办公室接待了我们,并且带我们参观了办事处的各办公室,同在地办工作的各国专家一一见面。
随后,在五楼会议室正式开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长歇夫尔先生首先致欢迎辞。他对中国上海、徐汇区的卓有成效的教育革新作了充分肯定,对徐汇区承办年会所做的大量筹备工作表示感谢,对徐汇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顾奎华团长致辞: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与专家对我区教育革新的支持与关心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对我区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革新实验区以来的十四个月的经历作了简要回顾,并且表明了我们此次谋求在联合国的旗帜下展开国际合作与交流,参与国际活动的良好愿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教育革新和发展中心代主任、国际教育高级计划官员周南照博士向代表团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方面的五大职能:即思想的实验室、标准的制订者、能力的建设者、信息的提供者、国际合作的促进者。他们作为亚太地区的办事处,就要对亚太地区的教育发挥这五方面的职能。
周博士接着向我们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亚太地区的组织结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亚太地区的总部。下设各分地区的办事处,如在北京设有东亚地区办事处;同时设有各国的国家级办事处,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越南办事处(设在河内)。分地区办事处与各国办事处都与亚太地区办事处保持着良好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推进上述五大职能的发挥。通过这样的组织结构现已将亚太地区44个国家组织起来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在工作运行上是通过具体项目来推进的。最早推进的项目只有一项,即亚太地区全面教育计划(APID),它实际上是一个实现全民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的合作计划。后来又从这个项目中分出另一个项目——教育革新为社会发展服务(APEID)。这是目前地办的一个主体项目,许多工作都在围绕这个项目展开。我区参加的就是这个项目,徐汇教育局是APEID的联系中心之一,目前中国只有16所联系中心,上海还有华东师范大学。
现在,地办同时在推进其他多项项目。其项目负责人向我们作了介绍。
罗西亚女士(菲律宾藉),她正在负责三个项目:1、青少年科技教育,2、课程与教师的培训,3、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服务,即我区某些学校正在参与的联合国EPD项目。
西哈拉先生(日本藉),他正在负责二个项目:1、大湄公河地区的远程高等教育,2 、ICT项目(计算机教育)
这些项目前他们正处于启动阶段,代表团已同这两位专家建立了良好的联系,表达了徐汇区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合作项目的意愿。两位专家非常愿意加强与我区有关机构与单位的合作,表示11月到上海开会时继续探讨合作的渠道和方法。开展国际教育合作项目的研究,已经成为徐汇区加入教科文组织以后,必须重点突破的领域。
代表团副团长王懋功先生,向联合国官员与专家报告了我区“创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教育革新”情况,并就承办会议的场馆、网站、物质准备、参与研讨会、提供秘书服务、同声翻译服务、会讲英语的人员服务、印制大会资料、安排参观,与地办合作制订议程等十个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作了汇报。地办主任对会议筹备情况表示满意。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制作反映徐汇区作为一个地区全面推进教育革新的画册,组织中外学生谈教育革新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对我区作为一个地区,开展的全面系统的教育革新,表现出特别的关注,给予了特别的鼓励。会谈结束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官员与专家同代表团全体成员在联合国的旗帜下合影留念。在地办的办公大楼大厅与走廊里,挂满了贫穷孩子接受教育的照片,地办官员与专家贯彻联合国宗旨,为全人类共同发展服务,为贫民教育奔波的主导思想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代表团的每一个人。
九月二十五日,代表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再次会谈,周南照先生和西哈拉先生参加了会谈,对徐汇区举办第九届年会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讨论。会谈期间,周南照先生还介绍了泰国教科文全委会的工作。在泰国期间,代表团与泰国教科文全委会的官员接上了联系,相约在上海继续商谈加强合作的项目。
三、泰国、新加坡的教育考察情况报告
(一)、考察经过
1、泰国教育考察
我们在泰国,重点考察了两所中小学和一所职业学校。它们各有特色。
1)泰国皇家男子学校
这是一所名符其实的贵族学校。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泰国五世国王从英国留学回国,一改修建庙宇的世袭惯例,将修建庙宇的钱用来创办了这样一所男子学校,其校舍保留了泰国庙宇与皇宫的风格。这所皇家男子学校至今仍保留着英国依顿公学的办学模式。
学校办学经费除每年由皇宫拨部分款项外,主要依靠昂贵的学费来维持,据说每位学生每年的学费约在30万泰株(相当于6—7万人民币)。学校从小学三年级起招生,每年经过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品德方面),最后由国王正式确定新生名单,每年不超过八十人。其学制由小学三年级直至高中三年级,然后考入大学。从历年考入大学的情况看,该校并不保证学生考上名牌大学。这一点,在小学三年级招生时学校就向家长讲清楚。令我们难以相信的是,家长仍然愿出高价将孩子送入该校,至使每年的招生都有激烈竞争。可见家长并不以能否考入名牌大学为价值取向,然而令他们引以自豪的是皇家男子学校的毕业生进入大学后有强大的发展后劲,进入社会后更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这种培养是基于他们独特的课程结构。一般他们上午上文化课,下午上技能体能课,并有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橄榄球,游泳,击剑等成为他们的必修课,学生全部住校,生活自理。
我们到该校是下午。校长陪同我们参观了阅览室、劳作室、电脑房以及他们的学生作品陈列室。所遇到的学生都充满活力与朝气、身体硕实,他们的创造性与想象力随处可见,而且待人有礼貌、有风度。它让我们看到了泰国未来社会精英的雏型。
2)泰国教会女子学校
这是一所由泰国基督教教会举办的女子学校,已有100多年历史。现在在校学生3000多人。规模相当大。学制上由幼儿园,小学、到初中实行一贯制。从校长到教师学生都要受到基督教教义教规的约束。校长在正式接待我们之前先带领我们向上帝祈祷,告知上帝今天有珍贵的中国客人来校。我们在该校用午餐,吃饭前也先要集体向上帝祈祷。可见基督教对人的思想与行为的影响。
学校的面积相当大,建筑与设施既古老又有新意。我们在该校图书馆的计算机上同徐汇教育网站联接,浏览了徐汇教育的新闻,处理了一些教育局管理平台上的公务,可见信息已全球化。该校把培养爱国、爱国王,符合基督教要求的女子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百分之七十为国家课程,即由泰国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课程,使用统一的教材。百分之三十为校本课程,他们的校本课程包括英语,综合科学等,选用的教材由校董事会决定。
该校校长介绍以后,陪同我们参观校园,其间又观看了初三学生表演的泰国集体舞。他们的图书馆以及电脑网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教室内尚缺少多媒体设备,所见到的学生似乎小心顺从有余,大方、活力、创造不够。
3)都斯·他尼酒店管理学院
这是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它是由都斯·他尼国际酒店集团于1993年创立的酒店管理的专业学院。学院把培养符合国际大酒店服务业要求的各类专业人才为目标。虽然受到金融风暴冲击,学院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学院的经费来源一是由都斯·他尼国际酒店集团投资。二是由学生学费收入。其教育成果——培养的人才首先由都斯·他尼集团聘用,然后再由其他企业使用。他们走的是一条政府依法管理,企业自主办学,有偿使用教育成果,市场化运作的办学道路。这同我们的职业学校目前大都由政府办学,企业无偿占用教育成果的做法是不同的。
该校现在在校学生1400多名,教师50人,每年学费每人10万泰株(人民币约2万多元)。学制4年。学院实行学分制。其中语言、人文科学、社会学科、数学等一般教育课程36学分,专业课程102学分,选修课程分,实习不计学分,但必须达到1000小时。学院从去年起招收外国学生,其中包括中国学生。我们在该校见到了来自北京和山东的两位中国学生,他们生活学习都不错。他们让我们认识到,我们也可以吸引外国学生来华学习。
政府对该校的管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院必须遵守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依法管理);二是其开设的课程包括学位等要报政府批准。
2.新加坡教育考察
我们在新加坡考察了一所中学与一所幼儿语言中心。
1)南洋女子中学(南洋女中)
南洋女子中学创立于1917年,是新加坡最早的华文女子学校之一,也是现在全新加坡140多所中学中屈指可数的名牌学校之一。
学校校舍于2000年由李光耀资政亲自宣布落成。现有学生1781名。每三名学生配有一台电脑,教师电脑已达人手一台。可见是一所相当现代化的学校。
学校把“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备受社会尊重的人”作为教育原则。学校努力将华族传统结合现代高科技的先进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与生活技能,并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以协助她们将来成为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学校提出了“勤、慎、端、朴”的培养要求。提出了“德智体群美”的五育全面发展的思想。群育,我们理解就是通过活动等方式培养合群的品质。
1993年,该校转型为自主中学,成为全新加坡八所自主中学之一。自主学校可以直接聘请教师,可以自主拟定课程。自主学校的经费投入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政府拨款。目前教育部对南洋女中的拨款占全校经费的88%。可以说大部分经费都由政府拨款。二是学校董事部筹款。学校董事部一般由担任社会相当职位或已成为社会名流的校友担任,董事部不但筹款,还帮助学校联络外界,解决诸如实习活动等事项。三是由学生学费收入。目前向学生每年每人收学费100新币(相当于人民币500元)明年有计划提高到每位130元新币,但尚须向教育部写报告并获批准。
新加坡的学制比较特殊。政府实行六年义务教育。然后通过小学升初中考试,学生进入各类初级中学学习。南洋女中就成为全新加坡小学生争相竞争的学校。南洋女中学制四年,其中初中为三年,一年为高中一年级。这同新加坡大多数中学学制相同。学生在中学四年修满后可以考入各种初等学院继续读完高二、高三课程,然后报考大学。考不上高一级学校的则可以找到各类职业培训,然后劳动就业。可以想见,处于这种学制下的南洋女中,其办学竞争是相当激烈的。
南洋女中同中国,同上海市三女中,南模中学等已有友好交往,并且用奖学金等方式吸引中国学生来校学习。来自北京与沈阳的两位中国学生陪同我们参观了校园。她们以自己的勤奋努力与优秀品德受到了学校与同学们的尊重。
2)朱丽亚嘉宝语言艺术中心
朱丽亚嘉宝语言艺术中心是新加坡一所以幼儿语言教育为主,兼及中小学生和成人语言教育的私立教育机构。该中心位于新加坡商业最繁华的乌节路。他们对幼儿实施英语与华语的“双语教学”;其教学方式是通过游戏活动,尤其是通过戏剧情景使学生在活动情景中进入角色,激发言语。他们设计了各种有趣的教学内容,对各年龄段的孩子进行着有趣的教育。
该中心与新加坡某公司联合办学,主要靠学费收入来维持。校舍主要靠租借。教师由中心自由招聘,其中中文课程聘请了北京中央戏剧学院两名教授来策划与主持。
我们看到了他们0—3岁婴儿的亲子班教学情况。家长与婴儿共同参加活动。每周三次,每次1.5小时,用音乐,戏剧等形式进行教学,内容浅显有趣,适合于婴儿特点。家长与婴儿都活动得很开心。
3—6岁幼儿,则独立来园上课,开始学习“双语”。仍然用戏剧方式发展言语。一般一个教师带六个孩子,进行语言开发。他们也对中小学生施以“双语教学”,主要是利用学生的假日来进行。
朱丽亚嘉宝语言艺术中心通过戏剧艺术加强语言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加强华文教育、弘扬中华文化精髓的举措使我们感受颇深。目前该中心是新加坡最大的两个语言培训中心之一,并以在亚洲其它国家推广其独特的继续方法。访问期间,朱丽亚嘉宝语言艺术中心表达了与徐汇区加强合作的强烈意愿,代表团表示了继续加强联系的合作想法。
除了上述五所学校的集体考察之外,我们代表团成员还对泰国、新加坡的Genetic computer school 、Arolmore school of commerce等四所学校及一所国际幼儿园进行了访问,对先进信息技术国际认证课程的引进,IT课程的双语教学以及中泰、中新合作办学等多项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二)考察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泰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学校的实地考察,同时我们在途经马来西亚的过程中也对其教育状况进行了了解。代表团在紧张的考察之余,汇总了所获取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热烈讨论,对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有了初步理解,形成了考察结果,现一并提出我们的看法,用作讨论。
1、教育国际化与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然而我国教育在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如何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这是一个重大课题。如果我们现在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其后果将是严重的。
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这三个东南亚国家其对外开放的程度是非常高的,其经济也早已融入了世界经济,尤其是新加坡,全国简直就是全球经济的一个缩影。东西方各类人种、各民族聚居于此。这三个国家给我们的强烈印象是他们的文化的多元性。各种族、各民族的文化在这里都受到尊重。就宗教而言,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都在这里共生共长。而这种共生共长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繁荣。正如同志引用我国古语说得好:“君子和而不同,和以共存共长,不同以相辅相存。”因此,真正的国际化必然要求文化的多元化。
在这种文化多元化的国际背景下,各民族的文化不但可以,而且必须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光大。东南亚这三国的华人对华夏文化的传承令我们肃然起敬。这里不但有唐人街、牛车水,更有观音庙、妈祖庙、关帝庙、孔庙。新加坡八十年代以来更大力开展了华语教育运动,推广了简化汉字、对华夏历史更是倍加珍惜。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功能得到了应有的发挥。特别是孔子的儒家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了充分的继承。
回过头来看我国的情况,作为十三亿人口的华夏文化的传承,其重任理所当然地应当由教育来担当。我们的学校要理直气壮地加强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要理直气壮地培养能融入世界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尤其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更是不能放松。一个不能自立于世界主流文化的民族难以成为真正强大的民族。
2、双语教学问题
同民族文化的传承相联系,双语教学问题在我国教育界有许多争议,它成为我们这次考察的一个重点。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引入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概念。第一语言是指当地社会交际通用的语言,也是学校数学、物理等文化课讲课的教学语言。第二语言是指虽然当地社会交际中不通用,但在国际交流中通用的语言或是其它民族国家的语言。
东南亚三国与中国的“双语”比较表
泰 国泰 语英 语
马来西亚马 来 语英 语
新 加 坡英 语汉语(普通话)
中 国汉语(普通话)英 语
从上表立即可以看出,泰国、马来西亚、中国的第一语言是本国国语,学校都用国语教学与交际,而新加坡的第一语言是英语,孩子从小就用英语交际与思维,学校用英语教课。
所谓“双语教学”就是学校除了用第一语言教课外还为学生开设第二语言课。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开设英语课,而新加坡则开设汉语(普通话)课或马来语、印度语课程。这就是东南亚三国的“双语教学”。目前,我国教育界推进的“双语教学”的含义更宽泛,除了英语教学以外,中小学正在尝试用第二语言英语教学数学、物理等文化课程。这可能与中国的英语基础环境较差,而社会对英语交流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国情有关。而东南亚三国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英语的使用比较广泛,独立以后与国际的交流和合作没有间断,英语使用环境一直较好,所以,加强民族语言的教学任务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即使像泰国皇家男子学校这样的贵族学校,他们配有英国籍的英语教师,教授纯正的英国英语,但是除英语课程外,其他课程仍用泰语来上。因此从东南亚三国的考察来看,中小学校开设“双语教学”必须结合自己的国情,根据发展的需要,在某一时期突出某一重点,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就我国目前来看,汉语(普通话)仍然是我们的第一语言,应当得到尊重与加强。在此基础上加强英语课的教学,加强口语与听力训练,增加英语使用的机会,这是应当的,也是十分迫切的。但是,这是一项语言教学的改革,必须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当前,应在条件较好的学校或学科中积极试验、大胆探索,以期取得成功的经验再予以推广。对一般学校则应继续提倡加强英语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宜茫然“翻新”,不切实际地开设“双语课程”。我们不能以牺牲学生的文化基础为代价来提高英语水平。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用何种语言思维不是轻易能改变的。尤其是在学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这种思维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在新加坡朱丽亚嘉宝语言艺术中心,同在那里执教的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深谈中都深感这种改变的困难。我们要防止“双语教学”这个概念的模糊带来思想的混乱,更应当从教育国际化与民族文化传承的更高的高度来正确认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双语教学”得到健康发展。
3、学校自主办学问题
作为政府的教育代表团,我们对学校自主办学问题备加关注。考察期间,东南亚三国学校自主办学的共同特点引起我们的关注。
首先,是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办学,社会依法监督。办学主体在法律框架内活动。
其次,学校的经费来源多元化。教育毕竟是投入很大的一项社会事业,完全靠政府投入和学生缴费是不够的。因此,各国的自主办学学校大都有比较稳固的财力投入保证,或皇家、或政府、或教会、或企业财团。我区已有的民办和公立转制学校,它们为本区教育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其资金支持的来源渠道较单一,缺乏稳固的后盾,使学校校长不能够放心地自主办学。今后,对新设立的或将设立的非政府办的学校,在审批时要注意其有否稳定的财力投入保证。
4、关于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评价
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评价是一个敏感而深沉的问题,本次考察,我们对此有所涉及。
从被考察国家的学制来看,他们都以考试决定能否升入高一级学校,升入大学。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不能说不大。不仅如此,新加坡更从1992年8月开始,在报上公开公布中三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已连续12年。目前一些重要报纸开始对此作出评论与反思。有舆论认为,公开排名次使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受益,而使顶尖名校的高素质优秀生成为牺牲品,他们不得不为争得门门A,而反复机械操练,天天测验。排名次也不利于对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激励。我们在同南洋女中校长交流时共同探讨了这个问题,她认为:这种排名次把学校捆绑住了,使教育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难以施展真正有效的教育。据她介绍,新加坡的一流学校领导对这种做法基本取否定态度。而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正在调整政策,采取按高增加值核发学校奖金的措施。所谓高增加值就是入学成绩与毕业成绩相比,不搞一刀切,完善简单排名次不尽合理的做法。因此,为争高增加值,学校也开始尽力争取“差生”,面向全体学生,取得较好效果。这被媒体称为完善排名次带来的最正面的效应。鉴于这种理解,新加坡一些著名学校已开始不受排名影响,如华侨中学、南洋女子中学等,已开始谋求更高境界的发展。本文介绍的泰国皇家男子学校更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典范。
对中小学教学质量的评价三国都较注重于考试,并有公开排名等措施,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学习成绩名次的理解比较理智,把学生的做人放在首位,值得我们很好的借鉴。三国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评价是双刃剑,不同的价值取向会导致不同的评价结果,不能过分依赖名次,应当把握好评价的“度”,以尽量发挥评价的正面效应,防止负面影响。
(三)尚待进一步考察的问题
对东南亚三国的本次考察只限于学校层面的考察,对一个地区的教育宏观考察尚待进一步展开。东南亚地区以及亚太地区,与中华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比较相同,加强教育的交流和合作前景十分宽广。为此,我们已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取得共识,由教科文组织牵线搭桥,在联合国的旗帜下,加强徐汇区APEID联系中心与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国家联系中心的联系,开展双边和多边的教育交流和合作,拓宽徐汇教育国际化的渠道,提升徐汇教育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能力和水平。在泰国期间,代表团与泰国办事处主任等有所联系,为今后的地区政府教育行政机构间的互访作了准备。11月会议期间,教育局将进一步加强与各国教育机构的联系,建立正常的合作交流机制,推进徐汇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附: 中国上海徐汇教育代表团名单 (2003年)
团 长: 顾奎华(徐汇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副团长: 王懋功(徐汇区教育局局长、APEID联系中心主任、第九届APEID年会筹委会秘书处主任)
成 员: 任博生(徐汇区位育高级中学校长、APEID联系学校主任)
江 敏(华东电脑进修学院院长、APEID联系学校主任)
张才龙(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科室主任、特级教师)
朱建华(徐汇区世界外国语中学副校长、第九届APEID年会筹委会秘书处副主任)
根据泉州市教育局的部署安排,今年为泉州市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年”,为更好地推进我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水平,有效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在专业建设中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市教育局组织我市部分职业学校校长,实训主任到山东青岛进行专业建设的参观学习和有关教育考察活动。考察团一行参观考察了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青岛市现代制造业教育集团、青岛市平度职业教育中心、青岛市电子学校等单位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状况、专业建设情况及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我们通过参观学习、实地考察、座谈研讨等形式,对青岛市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现就考察团的考察情况提出如下报告:
山东省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濒临黄海,环抱胶州湾。全市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102平方公里),人口总数740.9万,2005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GDP)2695.5 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在落实基础教育战略地位的同时,始终坚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市的重要措施来抓。“十五”以来,青岛市的职业教育始终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104所,在校学生17.2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0℅以上,职普比例达到51:49。职业院校每年为全市培养输送5万多名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一、政府加强宏观统筹,确保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青岛职业教育之所以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关键是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宏观统筹的领导。在我们的考察学习过程中,我们清楚的了解到他们在职业教育工作中,重点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统筹工作:
1、统筹教育结构,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合理的教育结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职业教育的投资大、成本高,而且目前社会上依然存在着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合理的教育结构,保持各类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的协调发展,政府就必须加强统筹,发挥好宏观调控作用。为此,青岛市提出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三个不动摇”,即: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不动摇:以初中后分流为重点不动摇:高中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规模保持大致相当不动摇。“三个不动摇”从根本上保障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十五”期间,青岛市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比例始终保持1:1左右。
2、统筹经费,为职业教育发展做物质保障
职业教育需要大量实训设备和专业师资,没有经费投入的保障,培养技能就是一句空话。为了保障职业教育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青岛市制定了一系列经费投入政策:从1998年到2004年,青岛市统筹全市企业职工工资的8‰用于职业教育,仅此一项就筹集资金达到2亿元。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之后,青岛市立即落实了“教育费附加的20%用于职业教育”的规定,每年增加经费2000多万元。2004年,又出台“各级财政按照城市每班5000元、农村每班4000元的标准,拨付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经费”的政策。同时, 青岛市还重点统筹实训基地和师资建设经费。今年,青岛市政府还计划投入1.3亿元,按照“政府主导,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运作”的思路,在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建设占地174.6亩、涉及6个专业的大型现代制造业公共实训基地。自2003年以来青岛市每年均从市职业教育经费中投入100万元,专门用于专业教师培养和引进。
3、统筹重点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建设,实施品牌发展点战略
青岛市经济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实施品牌战略,培养了一批各牌企业,同样,他们认为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也需要一大批名牌学校和名牌专业的支撑。2000年开始,青岛市即实施了职业教育“双名牌”工程(名牌学校、名牌专业),通过加强名牌学校和名牌专业建设,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使一批职业学校做大做强。当前,全市有44所学校被评为市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其中:国家级重点学校22所,省级重点学校14所,市级重点学校8所,72个专业被评为骨干专业;在校学生达3000人以上的职业学校有15所。
4、统筹城乡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三农”
近年来,青岛市把农村职业教育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努力实现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一是统筹资金支持。2002年以业,青岛市每年从市职教经费中列出300万元,用于支持农村干部职业教育发展。二是统筹调整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布局。根据青岛市重点发展二、三产业的需要调整专业,使农村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全市经济发展相匹配;2002年以来,先后将设在乡镇的部分职业学校撤并重组,学校由于某种原因40所合并成24所,校均规模由1500人增至2500多人。当前,平均每个县级市(区)至少有1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3所市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三是统筹城乡职业成学校培训基地建设,为转移农村劳动力服务。在23个职业学校、17个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建立了转移劳动力培训达5.7万人;通过职业教育每年使4万农村新增劳动力成为技能型人才。
5、统筹职业教育集团发展,促进办学模式转变
为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多年来形成的独立发展、缺乏联合的职业学校发展模式,青岛市积极推动集团化办学。推进“以名牌职业学校为龙头,以专业为纽带,由企业和学校参与的校企结合、城乡结合起来、校校结合”的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把企业与学校、学校与学校联合起来。青岛市先后建立了两个职业教育集团。一是面向现代服务业,组建以青岛旅游学校为龙头、23家旅游企业和20所相关职业学校参加组建的“旅游服务业教育集团”。形成了市场条件下校企结合、跨区域招生、参与国际劳务输出市场竞争的新办学模式。二是以山东轻工工程学校为龙头,中国集装箱公司、青岛机电公司、意大利老人头发展公司等21家企业和27所学校加盟,建立了“青岛市现代制造业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了龙头学校的品牌优势和企业的设备、资金优势、实现了校企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紧密结合、共同发展。在“十一五”规划中,青岛市还将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筹建其他专业的职业教育集团,如即将建立的是电子信息化职业教育集团,计划征地200亩,总投资一个亿人民币。职业教育集团的建立,为全市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了高水平的实习实训平台,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困难;为集团成员提供了高效的可利用资源平台,如信息资源平台、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平台、就业沟通联系平台、师资培训平台等。
二、围绕产业办专业,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青岛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和不断进行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现已形成了电子通讯、信息家电、化工橡胶、饮料食品、汽车船舶、服装服饰六大支柱产业。拥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如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岛钢铁控股集团、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澳柯玛集团、颐中烟草(集团)、双星集团、青岛广源发集团、利群集团、青岛港(集团)、青岛建设集团、山东绮丽集团等。青岛啤酒已经拥有百年的生产历史;海尔集团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企业,2005年实现全球营业额达1039亿元人民币;海信集团、双星集团、澳柯玛集团等均已成为中国的名牌企业。其中青岛啤酒、海尔电器、海信电器、双星集团、澳柯玛这五大知名品牌,号称青岛支柱产业的五朵金花。
基于对当地的产业发展特点及劳动者素质不高、人才短缺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的认识,青岛市始终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不动摇,坚持普职协调发展的方针不动摇,将职业教育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特点来推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及时增设和调整专业设置。近年来,针对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拓展新专业,同时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将“计算机应用”专业这一模糊综合专业细分为“网络管理及运用、软件及多媒体技术、平面设计、网站建设开发”等某一领域实践技能更加突出的专业;将原“农学”专业改为“农牧技术工程”,在“果林”专业增加了果酒酿造、果品加工等内容。目前,全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一百多个,基本覆盖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骨干专业建设方面,积极搞好专业服务产业的功能,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大幅度增加了二产专业,特别对数控技术等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机电电子等工科类专业和外资、民营企业需求的工种、职位给予了更大的重视支持,使各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围绕专业服务产业,青岛市从强化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示范辐射功能和社会化服务功能入手,积极探索有效途径。
三、大力推广实施“双元制”办学模式,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功能
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后备劳动力,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的根本手段,为解决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技能单一,综合素质低,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的矛盾。青岛市从1991年开始积极引进、借鉴实施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所谓“双元”,“一元是学校,一元是企业,双元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培训,实践性教学课在培训中占70%以上。” 这是一种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技术农民为目标,以实践为核心,以企业为重点的世界上最为成功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之一。我们参观了实施“双元制”办学模式最成功的学校——青岛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平度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双元制”办学模式的实施,他们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种政府行为、企业行为来对待,积极提供政策和物质保障,先后成立了经科教结合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和“双元制”工作协调委员会,建立了推广工作班子,并聘请德国专家任顾问。“双元制”办学模式在平度市得到大力推广,并逐步成为该市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目前,全市实施“双元制”办学的专业已由1991年的3个增加到15个,85%的专业借鉴实施了这一模式,相关专业年招生能力也由288人增加到2500多人。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措施:“车间即教室,工人即学生,师傅即教师”,在青岛市山东轻工工程学校,我们见到的是“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从第二学年开始半天学理论,半天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勤工俭学,使学生在实践的同时有一些经济补助,为农村困难家庭子女铺设成才之路。学校建有金工、钳工、数控、汽修、焊接、生产车床等一系列的生产实践实训基地,推行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项目教学法,根据学习项目专业分开归类上,实行“车间上课——实践实习——技能操作——讨论反馈”的项目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来讲授职业基础知识,以技能实践反求专业理论。学校和青岛青机机电公司合作企业联姻,学校出场地,企业建厂房,投设备,共建生产实习基地。青岛青机机电公司是经营机床设备的专业公司,学校与公司合作,投资创办了青岛市第一家专业数控加工培训学校——青岛青工数控加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机电公司投入300万元,政府投入500万建有2500平方米的实习培训车间,投建数控设备20台,生产性机床25台,40台的数控编程微机可供学生进行生产性的实习实训。培训中心主要面向校内外,面向社会,为山东省培养机械加工,模具制造行业急需的数控操作、维修、编程的一线技术人员。学校还与青岛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公司借助学校的实训基地,把它作为工人招培基地,学校在设备场地、师资力量、学生能力储备能力等方面提供支持,公司则为学校无偿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优秀的指导技师和大量实训耗材,并且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工人招培基地建成以后,中集集团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重点培训学校数控技术、焊接、机械制造与控制、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的学生,并且在集团下属的各级各类企业中实现人力资源共享。招培基地的落成,一方面会极大地促进该集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必将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实现校企双赢。
四、强化专业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产业结构的调整
近5年来,青岛市平均每年向重点职业学校的骨干专业投入建设资金达2000多万元,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实训基地。从2005年开始,青岛在胶州湾东海岸和西海岸将各建一处规模大、面向现代制造业的实训基地。目前东海岸的实训基地已见雏形,西海岸的实训基地正在筹办中。这两处基地建成后,每年将为数万名学生提供实训机会。为了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青岛在23个职业学校、17个农村成人教育中心建立了转移劳动力培训基地。两年来,全市利用职业成人教育资源开展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成为城乡劳动力转换的催化剂,成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领头羊。
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推进专业建设,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青岛市的职业教育十分重视专业建设的市场指导作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根据,在完成布局结构调整、整合配置教育资源、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保持职教与普高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基础上,青岛市把职业教育工作重点转向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着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专业实训的装备水平上来。围绕师资、设备、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基地、重点专业建设,大力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等方面,做强中等职业教育。
青岛市积极创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目标是依托国家级、省级重点职校,建设两个先进现代制造业、一个现代服务业技能型培训基地,5个国家级、20个省级和47个市级骨干示范专业,4个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18个专业性实训基地,全面提高职业学校培养培训能力,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鼓励学校与企业组建教育集团,将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作为评定重点学校的基本条件,对积极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并取得显着成效的企业,减免其职工教育统筹费。全市职业学校加挂培训中心牌,面向社会开展技术培训。要求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大学本科学历达到95%以上,其中硕士研究生占1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0%,其中高级工以上占40%。三年内,专业教师必须到企业轮岗培训一次,通过考证,获取“双师型”资格,众多专业教师获得了专业技师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优先安排主干专业教师到国内外相应院校和企业进行培训。
青岛市的职业学校还十分重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场所的建设,实习设备能满足学生的专业实习条件。配置最先进的设备,实施完善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实行“车间教室合一,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徒弟合一,产品作品合一,教材与机器合一”的技能培养模式,学校的每个专业都能根据社会生产实践及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配套建设有专业实习实训车间或生产型企业,学校结合专业建设的需要,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建有汽修、服装、果品加工、畜牧养殖、肉类和奶类食品加工等五个产教结合的校办企业,推行“知识教学——车间实训——技能实践——师徒讨论——总结反馈”的连动教学模式。毕业生上岗前不需二次培训,直接可以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