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跨境电商国际贸易论文

跨境电商国际贸易论文

时间:2022-09-03 09:25:34

跨境电商国际贸易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 进出口贸易 山东省 VAR模型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中国加入自由贸易区以来,传统的线下贸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常态下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逐渐实现融合,跨境电子商务实现了贸易发展模式的创新,并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竞争力。2012年底,设立了上海、杭州、宁波、广州等跨境电商服务试点,2014年又增加了深圳、苏州等十几个城市作为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山东青岛、烟台作为其中的试点城市,带动了山东跨境电商的发展,为山东省对外贸易注入新的生机。2015年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16年推广增加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至12个,山东青岛位列其中。随着政策的完善以及企业的积极推动,山东逐步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并在2016年设立了济南、烟台、威海、日照、潍坊等五个省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山东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蓬勃发展。

(二)研究意义

一方面,本文采用计量分析方法,针对山东省的相关数据,对新常态下跨境电子商务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跨境电子商务、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之间的相互变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之间的影响强度。分析结果有利于完善以往学者研究的遗漏。

另一方面,分析得出的结论有利于政府和企业明确跨境电子商务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为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发展方向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促进山东省进出口贸易的稳步提升。

(三)创新点和不足

从目前已有文献来看,关于跨境电子商务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主要是从全国的角度出发,研究国内的整体现状,也有个别关于先进省市的分析,但还没有针对山东省现状的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就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本文在写作中出现的困难:由于跨境电子商务近几年才兴起,相关电商网站上的数据比较分散且不全面,在数据搜集上花费了较大精力,部分数据由本人计算所得。

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是跨境电子商务对山东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不包括国内贸易部分。选取的时间序列为2003~2016年的年度数据,样本容量为14。各变量的数据来源:山东省进出口总额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年鉴》,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部分来源于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站。由于数据之间可能存在异方差,对以上述数据进行对数处理,从而实现时间序列的稳定性,对数处理后的变量变为LKJDS、LJK、LCK。

三、建立模型

(一)数据平稳性检验及滞后阶数的确定

1.数据平稳性检验。为提高回归结果的准确性,先对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单位根检验法对三个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从检验结果中可以看出:经过一阶差分以后,各变量ADF统计值均大于10%置信水平,小于5%置信水平,实现平稳。因此,J为所有变量的一阶差分值是稳定的一阶单整时间序列。

2.VAR模型滞后阶数的选择。根据AIC和SC标准,选择无约束VAR模型的滞后阶数。5个评价指标中有4个评价指标均显示应选择的滞后阶数为2,即建立VAR(2)。

四、数据分析

(一)稳定性检验及

从检验结果中得到,出口贸易VARCK模型和进口贸易VARJK模型所有根模的倒数点都在单位圆内,所以判定两个模型都是稳定的。

(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与方差分解

1.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当在本期给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一个正向冲击之后,山东省进口贸易在短期内会呈现上下波动,进口贸易的增长在第二期达到正向最大值,然后开始收敛。这表明,在短期内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对进口贸易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跨境电子商务在短期内会对山东省进口贸易带来明显的带动作用,但该作用在长期内会相对减弱。在第一只第四期形成正的响应,在第四到第六期形成负的响应,从第六期开始,持续形成对进口贸易增长的正的响应,但响应程度逐渐减弱。这表明,跨境电子商务的一个正冲击在短期内对进口贸易影响较大,并有一定的波动性,总体来说,跨境电商对山东省进口贸易具有正向带动作用。

当在本期给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一个正向冲击之后,山东省出口贸易在短期内会出现较大波动,在第二期达到正向最大值,在第五期形成最大的负响应。但从第七期开始跨境电商对出口贸易又形成持续的正的响应。由此可以看出,虽然跨境电商在短期内对出口贸易增长的影响波动较大,但在长期内对出口贸易有着正向带动作用。

2.方差分解分析。通过方差分解,我们发现在山东省进出口贸易中,除了受其自身影响外,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其影响也较大,但通过比较分析,电子商务在出口贸易中发挥的作用要大于其对进口贸易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出口贸易主要是贸易企业大规模的海外营销,份额比较大,而进口贸易中电子商务主要是应用于个体消费者海淘、代购等,份额相对较小。

五、政策建议

第一,强化电商意识,推动电子商务与进出口贸易的融合。政府应充分认识跨境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制定并完善相关优惠政策,深化其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用范围,促进山东对外贸易方式升级。

第二,建立并完善国际物流体系,满足进出口贸易需求。充分依托青岛港、日照港等海港口岸,打通跨境电子商务国际物流通道,加强面向国际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对韩贸易物流优势,充分利用中韩电商通道。

第三,加大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专业素质。首先,应积极引导企业、院校、行业协会及社会培训机构开展跨境电商领域的课程培训,有针对性的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跨境电商人才。其次,应注重引进优秀的海外跨境电商人才,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的配套措施。

六、结尾

山东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是大势所趋。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山东省对外贸易将大力引进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将成为我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跨境电子商务与山东省进出口贸易存在相互影响作用。在已有的文献中,学者都是研究两者的单向关系。本文在定量分析中,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证实了两者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并为我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提出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陈云,王浣尘,沈惠璋.电子商务零售商与传统零售商的价格竞争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01):35-41.

[2]冯志豪,蔡筱霞.跨境电子商务对宁波商圈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16,22:87-88+90.

[3]何勇,陈新光.互联网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5,04:54-60.

第2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课程建设;跨境电商;规划

1课程建设规划背景

淮南师范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普通本科专业于2004年通过省教育厅评审,获教育部备案并于当年开始招生,2010年成功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3年与英国伍斯特大学实行中英合作教学模式,学制为4年,采用“3+1”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由淮南师范学院与英国伍斯特大学共同拟定人才培养方案,互相认可所学课程学分。前三年在淮南师范学院学习,由伍斯特大学派遣专业教师向本专业学生提供600学时/年的英语课程教学以及1/3以上的专业课程课时教学,第四年根据学生意愿可以选择继续在本校学习,成绩合格可获得淮南师范学院颁发的毕业证及学位证书;或留学伍斯特大学继续学习,成绩合格后将获得我校与伍斯特大学各自颁发的毕业及学位证书。该专业目前在校生近360人。

2国际贸易类课程建设规划依据

2.1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国际贸易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政策与法规,具有较强的外贸进出口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驾驭市场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能够在外资企业、涉外经济部门、政府机构等从事实际外贸业务、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2人才培养规格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求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外贸进出口业务操作的基本技能,准确把握现当代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特点,熟悉、掌握外贸通用规则、国际贸易惯例以及本国针对对外贸易制定的方针大政,掌握中国主要进出口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具有较高的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2.3国际贸易人才需求导向的转变

2.3.1国际贸易人才需求逐渐向服务贸易倾斜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后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形式呈出了新特点,传统货物贸易的比重不断降低,服务贸易的比重不断提高,并在我国对外贸易领域逐步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整体规模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始终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相应的人才需求逐年增加。但是我国的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以传统运输业和旅游业为主,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我国服务业的巨额逆差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低下、缺乏高素质的服务贸易人才密切相关。因此,当前形势下,尽管我国市场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形式不是十分乐观,但对于高素质的国际服务贸易人才却供不应求,尤其是金融保险、服务外包、跨境电商类等人才需求旺盛。2.3.2跨境电子商务技能成为人才市场的新要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5.4亿万元,同比增长58.6%,其中跨境电商出口规模达4.49万亿美元,跨境电商进口规模达9072亿元。国内传统企业纷纷布局出口跨境电商市场,如:跨境通(原百圆裤业)2015年斥巨资收购环球易购、前海帕拓逊、广州百伦、通拓科技出口跨境电商公司股权,持续加强板块布局;卓尔集团于2016年3月宣布收购兰亭集势30%股权,布局跨境电商业务。跨境电商是“互联网+外贸”的具体体现,跨境电商新供给创造外贸新需求,提高我国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大提高中国外贸对接“一带一路”市场,助力“中国制造”向外拓展。随着跨境电商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开始布局跨境电商,对跨境电商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强劲。2.3.3外贸人才需求层次多元化近年来,我国的外贸进出口企业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性质多样规模不同的外贸进出口企业同时并存,因此对外贸行业的人才需求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态势,不同行业的外贸企业对外贸业务员的具体要求差别很大。如:机械类、技术类产品外贸企业,强调外贸业务人才的技术素质,而日常消费品的外贸企业则更注重外贸人员的营销能力。再如:规模较大,业务多元化、专业化分工较细的大型外贸企业,对外贸人员的理论水平、操作能力及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同时要求外贸人员对具体业务既专且精。但中小型的民营外贸企业,由于规模小分工单一,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理论水平要求比较低,但是对外贸业务的综合操作能力要求比较高。2.3.4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目前,人才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岗能力强和适岗速度快。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要想满足“两适岗”的要求,就必须通过职业资格证书来显示自己已经具备相应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外贸进出口企业而言,也非常青睐已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应聘人员。国际商务跟单员证书、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外贸业务员资格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及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等成为外贸企业人才筛选和录用机制的新标准。甚至很多外贸企业对学历要求比较宽松,但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却较为严格。

3课程建设规划具体措施

紧密结合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动态修订教学计划,使之与时俱进。

3.1紧随服务贸易上升趋势,增加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内容

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讲解往往侧重于国际商品贸易,忽视了对国际服务贸易理论、政策及实务的讲解,为了适应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导向的变化,应增设服务贸易课程或在现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增加对服务贸易内容的讲解。如《国际贸易概论》课程可专设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及政策内容;《国际贸易实务》可专设对外服务贸易的实务操作流程讲解及仿真模拟;《外贸函电》可增加对外服务贸易的函电写作课程;以提升学生对服务贸易的认知水平,使其具备对外服务贸易的基本能力。

3.2紧随跨境电商发展趋势,增加电子商务课程内容

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人才提出新要求,除了需要具备传统的外贸业务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出色的网络营销能力;应熟悉国内贸易平台的操作技能;跨境电商网站的运营能力;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能力;小语种沟通能力等。所以应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电子商务内容。如:《国际贸易实务》可增加跨境电子商务的实务操作,《国际贸易概论》可增加跨境电子商务理论与政策内容,《外贸函电》可增加跨境电子商务的函电内容,《国际经济合作》可增加跨境电子商务国际经济合作方式,另外可增设电子商务或网络营销、策划、运营类课程,以提升学生的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水平,使其具备基本的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能力。

3.3增设国际贸易系列课程实验实训课程

针对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如《国际贸易概论》采取案例教学方式;针对系统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采取软件模拟方式;针对职业性较强的课程,如《进出口单证操作》可尝试采取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实践教学;针对语言沟通性较强的课程,如《外贸函电》课程可尝试邀请外贸企业参与协助组建校内模拟交易会或外贸公司模式。同时,学校还可开展课内外实验实训,如组织学生参加经管类学科比赛,鼓励学生参加全国组织的专业资格类考试,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期到外贸公司见习或顶岗实习,了解工作所需,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参加实验实训的动力。

3.4部分课程实行双语教学或外语教学

淮南师范学院2013年与英国伍斯特大学实行中英合作教学模式,通过互相交流合作,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已大幅提升,部分教师已经具备了双语教学的能力。通过开设双语教学或外语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的能力,更能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3.5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

可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社会对外贸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增设选修课,如开设小语种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环.国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群建设研究[J].山西农经:2016(13):121-122.

[2]陈秀莲.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难与易———以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4):132-134.

[3]吴敬茹,申丽坤,冯建伟.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6):141-142.

[4]周佳佳,杨末.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经济,2015(10):155-157.

[5]唐宇.浅析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J].科技信息,2010(15):218.

[6]刘瑞荣,李志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思考--以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J].教育,2014(14):69-70.

[7]刘安华.跨境电商下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31):124.

[8]常超,李玲玲.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类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对外经贸,2015(4):143-144.

[9]卞莉,方群,周净.专业导向的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为例[J].合肥学院学报,2016,33(5):134-139.

第3篇

关键词:“一带一路”;东盟贸易便利化;跨境电商贸易

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1-0035-02

互联网时代跨境电子商务正对国际贸易带动深刻变革,以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向为依托载体,借助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技术多方面的整合优势,国际间出现了愈来愈多的中小型企业为主进入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中,精准满足了市场化发展需求。[1]诸多发展中国家企业本身就处于产业链发展最低端。但是在跨境电商的推动下,摆脱了原本传统化的经营模式,提供了具备较高附加值的品牌产品逐步走上转型升级之路,对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带动了积极意义。贸易畅通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核心内容之一,[2]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之间及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是构造畅通型贸易的关键。本文研究通过探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东盟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跨境电商贸易的影响,以期为推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起到可参考借鉴作用。

一、借力《贸易便利化协定》提升国际贸易便利化程度

国际贸易作为维系国际间不同国家及地区关系的关键枢纽,在贸易领域WTO作为极为珍贵的全人类公共产品,代表了多边贸易机制,对国际间的经济金融繁荣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绝大多数“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及地区均作为WTO的成员方,对此我国推行“一带一路”这一政策时,通过充分借助WTO对国际公共产品,减少沿线国家制度成本。在实现贸易便利化方面制定《贸易便利化协定》。[2]该协定于2017年2月生效,对于我国跨境电商贸易发展,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便利化程度,创设良好的跨境电商发展起到了尤为深远的作用。

(一)《贸易便利化协定》概述

WTO作为推进国际贸易的国际组织,在现有的WTO贸易组织协定中也存在诸多涉及贸易便利化问题的组织条款,这些规定分散于不同协定中缺乏协调性。为了能够克服协定中存在的诸多局限问题,WTO实现贸易便利化谈判,推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注意改进。[3]于2017年2月22日,国际世贸组织宣布《贸易便利化协定》生效,包括三大部分内容,[4]24项条款。在“一带一路”沿线的54个WTO成员方,都受该协定的约束作用,且均有义务依据该协定履行相应承诺即贸易便利化义务。

(二)推进贸易便利化方面主要规定

在《贸易便利化协定》的有关条例规定中,其中对贸易不便利情况加以消除,做出构造“貿易畅通”“一带一路”的关键环节,通过实现《贸易便利化协定》[5]及“贸易畅通”建设方向的逐步融合。该协定很大程度推进了沿线国家及海关之间的信息交流互换,同时也通过制定“单一窗口”等内容,有效减少了沿线国家的通关成本,提高了贸易通关能力,为跨境电商贸易起到积极推进意义。

1.各国应简化贸易程序。在该《协定》中对各国的贸易程序有所规定,主要包括了简化手续及单证要求,针对每一成员国酌情规定以电子格式提交单证。建设“单一窗口”,实现了对通关手续的有效简化,跨境电商企业只需完成一次申报,即可在“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平台,完成所有跨境电商申报的全部流程,有效降低报关的成本费用。鼓励成员国确定、公布具体放行日期,通过借助《世界海关组织放行时间研究》等工具,完成对不同国家的平均放行日期完成定期测算及公布,针对其中的瓶颈问题加以公开探讨。空运货物及容易腐烂损坏货物实施快速通关政策,保证货物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期限内放行。除此之外还对相关通关程序规定逐步简化,享受更加快捷便利化的通关待遇。

2.各国有义务做出预裁定。预裁定主要指的是企业针对可进出口产品的分类,以及原产地等认定事项,向进出口国家提交书面申请,不同成员国实现对提交具体事项的事先裁定。

3.各国增强透明度。通过确保信息公开透明化,对所需要的相关单证、表格、税务信息、海关产品估价及归类等有关规定,罚则、申诉、管税管理等程序规定,协同不同成员国之间共同酌情商议,借助互联网平台提供相应的出入境说明单证及联络方式等信息。为外国政府及贸易商提供规则评论机会,在相关信息公布至生效期间,保留时间合理性,成员方通过提供相关商品货物的流动、放行、结关法规评论。

二、东盟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跨境电商贸易影响实证研究

(一)选取指标及构建模型

本次研究主要借助引力模型对贸易便利化相关问题加以研究,通过将其他控制变量引入该模型,以不同研究方法达到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了两种引入变量方向:其一为政治、经济、贸易政策有关规定、汇率、加入经济组织等影响因素。其二为语言、历史、边界等人文历史因素。具体的控制变量选取包括:进口国t年GDP、进口国t年人口、两国地理距离、贸易政策、两国是否拥有共同边界、国际组织、t年国家j的贸易便利化指标及贸易便利化等级效应。

(二)数据选取来源说明

通过依据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跨境电商贸易规模大小及数据可获得性,主要选取了东盟为主的韩国、蒙古、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于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加以实证分析。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通过主要选取的有关变量,可以得出(如表1所示)不同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经由该表可以发现,“一带一路”东盟国家在经济实力及人口规模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我国的跨境电商贸易金额也同样存在较大差异。

本次研究整体回归结果分析,在本次实证研究中通过借助2010-2017年间,对东盟其中七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加以实证分析,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展开实证结果(如表2所示)。

(四)结论

第4篇

关键词:外贸,跨境电商,对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贸易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商品的需求。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始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化在生活为人们提供了新消费方式,跨境电商应运而生。

一、跨境商务的内涵及现状分析

跨境电商,即跨境电子商务(cross-border business),指信息化背景下,不同国家(或地区)利用网络进行的国际贸易。通俗讲,跨境电商是传统国际贸易的网络化、数据化和电子化。跨境电商的出现对各贸易主体进行跨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式,在各国贸易增长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贸易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福利得到大幅度提升。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2.6万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2.09万亿元,进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5125亿元。从跨境电商的进出口结构看,以出口为主,进口为辅。2016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的进出口结构出口占比达到80.4%,进口比例19.6%。

二、外贸增长中跨境电商兴起的原因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统计,2008年至2015年我国跨境电商总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其占比2008年的4.44%上升至2015年的19.51%(见图1)。2016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24.3万亿元,同比下降0.9%,2016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2.6万亿元,同比增长30%。

跨境电商之所以呈现如此利好形势,在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的经济贸易合作是市场机制的选择,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这一新型的贸易方式可行性。

(一)产品质量保障

最初的海外销售主要是以留学生为代表的海淘和个人代购。并且传播形式主要是通过家人、朋友,以朋友圈的形式,形式局限。而且随着代购规模增大,代购人员已经不局限于最初的留学生,许多国内人员开始以的形式出现,代购的产品真假难辨,且层层加价,最初低成本、高质量的优势已经丧失,而国内由没有规范化的管理措施,这生了跨境电商这一正规渠道的出现。

(二)商品货源稳定

私人代购的代购模式,主要是以消费者选好产品,给予代购者一定的代购费,然后代购人员进行采购,邮寄至消费者手中。由于代购人员要进行现时采购,没有存储的产品,消费者可能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收到商品。而跨境电商有可以规模性的进口,在当地拥有独立的仓储地,货源稳定,及时的购买到需要的产品。

(三)资金安全性高

私人代购“口口相传”的模式,消费者和代购人员可能互不相识,却要进行资金往来,容易形成引发诈骗行为。而监管者对于这种个人的交易行为又难以进行统一的监管。而且这种私人代购,销售者对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不进行售后服务,即使消费者收到的货物破损或不能使用,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自行承担损失。而跨境电商可以对销售的产品进行售后保障,确保消费者的利益。

(四)物流节省时间

跨境电商被称为“网上的丝绸之路”,其突破了原有的国际贸易壁垒,缩短国内生产者与国外消费者的时空距离,买卖双方通过互联网进行资源共享,缩短产业链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创新外贸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优化资源配置

(五)国内市场信用缺失

最初的代购产品主要集中在婴幼儿产品和化妆品等奢侈品,但由于国内今年来爆发的“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毒豆芽等几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人们对国内市场信心不足,出国旅游人群剧增使人们对国外品牌的认识不断增强,这种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也促进了跨境电商的发展。

三、贸易发展中跨境电商面临的困境

(一)跨境电子商务法律不健全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法律已经渐渐不能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由于立法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需要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手段,所以电子商务法律的制定速度远远不能赶得上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所以在跨境电子商务活动中存在各种法律纠纷。特别是在电子支付当中。

(二)物流体系尚未形成规模

跨境电子产品需要跨越多个国家或地区进行流转,由于各种的政治体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货物在可能要经过多层报关手续,清关效率低下,且需要交纳较高的通关费用。而且长途运输不经运城成本高,且容易造成货物破损。

(三)专业人才的缺失,教育教学纯理论

当前虽然很多学校为适应电子商务,纷纷开设电子商务类课程,但教学形式主要以纯理论的课程讲授为主,开设的实践教学课程流于形式,学生毕业难以立即胜任跨境电商相关岗位,而企业培养成本较高,企业不愿耗费时间、精力和资金去培养电商人员。

(四)平台评价机制缺陷造成信用缺失

目前,几乎所有的跨境电商平台都有消费者购买及使用后评价版块,旨在为新的购买者提供参考意见,但随着“专职”评价人员的出现,评价已失去本来意义,消费者对平台的评价信息已失去信心。平台评价机制的信用缺失全是也阻碍了跨境电商的发展。

四、跨境电商走出困境的思路

(一)政府积极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给予宏观经济环境保障

资金支付在各种法律纠纷中始终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目前的跨境交易主要依靠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转移。这种支付方式,不仅可能遭受网络病毒的侵入,还可能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造成资金损失,而且不同国家的支付方式也存在差异。政府应该及时制定适应国际经济贸易的政策,以保障消费者和商家的利益。2013年提出的 “一带一路”政策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给了政策支持。

(二)创新物流模式,确保货物流转效率

对不同的产品采取不同的运输方式和仓储模式。对于p便且易腐坏的产品采取空运;对于重量大或体积较大,可长期存储的产品采取规模进口然后海外仓储的方式。这样不止能提高运输效率,对售后退换货服务业大幅提升。

(三)改革教学方式,适应电商交易

针对当前纯理论教学,毕业生难以适应就业岗位的难题。一可以在教学中,或者采用校内软件模拟实训的方式让学生熟悉业务;二聘请企业在职有经验的业务人员进行授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通过社会实习,增大实践教学课时在教学课时中的比例;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针对企业需求,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在毕业即可胜任工作岗位要求。

(四)跨境电商与实体店结合

对于购买货物与宣传货物不符的情况,销售者可以采取电子商务与实体店相结合,让消费者在实体店选好商品,然后由海外分支机构直接邮购,“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马士键,《跨境电商网站质量对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影响实证研究》[D],安徽大学,2016.

[2]王鹏,《跨境电商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贸人才,2017.2.

第5篇

关键词:一带一路;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再加上我国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商贸往来的迅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逐渐从传统的国际贸易中独立出来,成为产业经济的新增长点.与传统的发达国家不同,一带一路国家在语言文化政策上都大大有别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贸易伙伴.因此,研究适宜区域性、地方性的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和专业性人才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1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问题

1.1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根据《2016-2020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5.4万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跨境出易规模达4.49万亿元,跨境进易规模达9072亿元.自本世纪初以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电子商务应用的普及率也很高,但相比于亚马逊等跨国电商企业,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起步相对较晚,因此,跨境电商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大致总结为以下两点:(1)沿线国家文化背景不同,导致跨境电商的发展受到语言、习俗等文化差异的阻碍.(2)沿线国家的贸易机制不完善,导致了贸易过程中存在通关手续繁杂、产品质量标准不一致、收退税问题不明确以及贸易纠纷难解决等问题.一方面,这是由于跨境电商作为一个亟待发展的新兴行业,行业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各项制度和模式还未完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国人才培养未能与跨境电商行业发展速度同步.1.2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跨境电商突然崛起,导致相关人才的培养变得十分迫切.而全球化,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又使得尚未成熟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转向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前各高校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模式,大多是已经较为成熟的管理人才、计算机人才及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嫁接和拼凑.在电商行业,尤其是跨境电商领域的实践中,就凸显出了其培养针对性不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充分、专业性与职业匹配度不高等问题.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不得不思考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2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商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

2.1产品质量标准与标注的学习.(1)重要性各个国家都对各类产品有着不同的质量要求,对所交易的产品也有着不同的产品标识标注规定.为了更好地进行跨境贸易,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与损失,要尤为注重各国产品质量标准与标注的学习.(2)培养针对性学习相关产品质量标准和产品标志标注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仔细研究国际有关产品的各类规定,熟知国际经济贸易往来过程中对产品各项要求的惯例;另一方面,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展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的产品质量标准和产品标志标注的学习.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可以搜集各国有关规定、法律法规的文献资料,进行读书报告、法律讲堂、模拟交易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各国产品要求,熟知国际标准、精通跨国交易要求.2.2跨境电商相关税种的学习.(1)重要性税收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跨境电商的虚拟性、收付过程的不确定性、各国税收标准的不一致等各种因素,导致交易的监管难以达成,税收标准难以确定.究其根本,在全球范围内的宽领域,在全行业的广范围进行的跨境电商仍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各项规章制度、标准流程都还没能建立系统完善的国际标准.为了促进跨境电商的更好发展,一方面,国际组织与各国都应积极促进跨境电商的国际标准尽快出台,并加快实施;另一方面,则需要高校培养出更专业的人才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2)培养针对性高校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不仅仅应注重学生对于我国税种的学习,也应注重跨境交易中他国税种的学习,以便在行业中更好地处理跨境交易.结合传统贸易方式以及相关贸易法律常识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了解我国税法的规定、他国税种的要求等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在目前跨境电商各国税种不匹配情况下,交易处理的实操能力.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传统的国际贸易地区主要是欧美地区,而一带一路沿线中东国家的政策与税种与欧美还是有一定区别的.2.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的学习.(1)重要性语言是交流的基础,在交易过程中的协商、谈判、合同签订等环节,语言交流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和沿线国家建立了多方面、深层次的贸易联系.中东地区近年来电商发展迅速,尤其是女性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出门较少,电商需求大,但多语种及多民族文化给贸易交流带来了一些障碍.因此进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文化学习是十分必要的.(2)培养针对性高校在培养语言能力上,可以实行“1+1”模式,即英语+小语种的学习模式.根据市场需求、个人兴趣以及职业规划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以促进学生从业的适配度.另外,随着相关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响应,中国与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国与各国在留学层面上的合作也日益加深.对于高校来说,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留学生不仅仅是生源,也是通往他国的一扇窗户.因此高校完全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变革,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展开交流会、协作组等各种方式,促进高校学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的学习和实践,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听说读写都能适应行业需求.

3总结

跨境电商行业的新兴发展,刺激了相关人才的迫切需求.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跨境电商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必须加快对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分析跨境电商行业的特性,了解从事这一行业所需要的技能,并据此整理出培养跨境电商行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的方案,建构具有跨境电商理论性与实践性专业素养的地方性人才培养机制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樊瑞.“一带一路”视域下跨境电商法律合作机制构建[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1~33,37

[2]杨楠.校企合作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培养案例研究[J].海外英语,2018(7):5~7

[3]宋海鹤.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37~39

[4]王辉,王亚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状况[J].语言战略研究,2016(2):13~19

第6篇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策略;产业融合;对外贸易;数字贸易

一、引言

跨境电商在全球贸易与经济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技术进步、消费方式的不断改变以及贸易便利化等驱使全球跨境电商快速发展。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设立加快了跨境电商在模式、服务、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应带动了金融、科技等行业创新发展,促进对外贸易竞争优势不断提升。基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加速调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将日益成为培养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路径。在当前形势下,实现跨境电商创新发展,依托其促进国内消费水平提升及产业转型升级等优势上,为中国加快国内国际互促的双循环局面形成及提升对外贸易竞争优势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在政策支持与超大规模市场推动下,中国跨境电商规模不断扩大,在不同地区协同推进过程中模式与制度、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一)跨境电商规模扩大带动外贸增长

2018到2019年,我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规模持续规模快速增长,跨境电商作为对外贸易增长的引擎日益凸显。根据海关数据统计,在2020年疫情为传统国际贸易形式带来重大挑战的情况下,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69万亿元,仍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如图1所示)。中国跨境电商税收、通关、外汇等政策的不断完善,新信息技术应用与贸易环节数字化的有效融合使得其成为更多企业展开国际贸易的首选路径。此外,全球消费者与贸易企业对跨境电商认知的不断改变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跨境电商全球市场,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也因此跨上新台阶,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数据来源: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整理。

(二)跨境电商自主创新推进实体经济转型

中小企业依托跨境电商参与全球贸易的低门槛及高灵活性优势,扩大其优质产品出口和新品牌建设,并提高贸易效率,从而降低其贸易成本。首先,跨境电商B2B、B2C模式已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的主要核心,以此推动海外仓建设。与传统海外仓相比,跨境电商海外仓除了及时将商品送达境外消费者外,还能为电商货物提供包括清关、存储、分拣、配送等一体化服务;海外仓所表现出来的降低物流成本、有效缩短订单响应时间等特征致使越来越多的中小出口企业通过第三方海外仓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基于此,近年来,包括如智能家电、智能电子设备等产品出口呈快速增长趋势也是得益于海外仓的高速发展。其次,外贸服务模式创新加快企业产品提升。外贸服务企业依托信息技术与资源整合优势,加快外贸实现流程标准和信息化,为中小企业提供通关、税收、结汇等环节一体化专业服务,以此降低其融资成本,为中小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供有利条件。社交及直播跨境电商模式提升产品影响力。企业利用网络虚拟社区及大数据方式了解消费者需求,精准锁定进出口商品;跨境电商平台利用互联网根据消费者习惯实现智能推荐。直播跨境电商以视频、AR等技术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消费者信任及对产品认识的同时减少了因空间及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

(三)跨境电商布局开拓国内国际潜在市场

2018年以来,中国已与20多个国家签署相关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在政策协调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展开有效合作,为跨境电商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国内外企业联合打造以区域化为主导的多语言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天猫国际、京东等跨境电商平台在全球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地区占据重要市场地位。中国跨境电商企业以创新技术的合作和引进等方式来扩大境外投资并购规模,主要表现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信息安全等技术领域;另外,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交易平台、物流支付等领域,这将有助提升中国企业本土化经营和市场感知能力,并促进本土文化与商业模式的有效融合。中国跨境电商海外仓的广泛分布在欧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境外本土化服务。

(四)逐步完善的监管体制营造良好的跨境电商环境

从2012年开始,我国部分城市设立跨境电商试点,并逐步加强管理体制与服务模式的创新。2018年,依托跨境电商的实际发展特征和趋势,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系列跨境电商相关政策,以期完善监管体制。从监管方式来看,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商品按个人物品监管,同时扩充正面清单,增加了年度和单笔限额;从税收方法来看,出台适用于综合试区的增值税无票免税、所得税征收等政策,以此简化申报流程;从支付结算来看,拓宽支付机构的外汇业务范围;从配套服务来看,增设国际邮件互换点,优化邮件跟踪查询系统。各跨境电商综合试区在税收、外汇、风险防控等方面积极创新,实现贸易便利化,跨境电商环境日益完善。信息共享是跨境电商协同监管的前提,国际贸易实现“单一窗口”服务,包括海关、税务、外汇等部门间的信息有效对接。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对接实现了跨境电商通关一体化和智能化。例如深圳依托前海的独特优势,以“全国揽货与香港直飞”的出口模式在特殊出口区域与海外市场间形成跨境电商快速通道。

三、中国跨境电子商务面临的挑战

(一)区域发展不均衡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特征。根据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广州、深圳和东莞三市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比例占全国的50%以上。另外,浙江和广东两省跨境电商零售交易规模占全国的70%以上。东部地区跨境电商在经营企业、国际物流、金融支付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整体发展较好。中部地区如郑州、长沙跨境电商占据优势,西部地区如重庆、成都等占据优势。由于中西部存在较多不发达地区的知名跨境电商服务平台较少,中小出口企业对跨境电商认知不足,跨境电商物流、供应链等服务水平不足、跨境电商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其整体发展相对滞后。另外,因通关、税收、结汇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与跨境电商业务无法匹配,加上通关时间长致使部分本地企业在此地区无法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二)产业带动不显著

尽管跨境电商为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以B2B为核心的业务发展相对缓慢,无法充分体现对物流、制造等领域的优势带动。疫情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跨境电商的自主意识,但各地区仍注重于跨境电商B2C发展,缺乏对B2B发展的有效推进。跨境电商B2B在监管体制、支付、结汇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局限性,平台在线功能及全球影响力弱等都致使企业开展跨境电商B2B业务渠道受限,从而导致贸易成本高、效率低等现象。此外,中国跨境电商在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三)国际环境

在全球电子商务激烈竞争环境下,绝大多数国家开始调整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政策。欧盟和美国主要集中在通过调整电子商务通关、增值税等规则来缩小其与传统贸易的政策差异。一方面,欧盟要求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必须如实填写相关信息,并针对简化收税程序等出台相关政策以此更好推动电子商务实现一体化。另一方面,除欧盟以外的国家,取消对特殊货物进行免征增值税的规定,对跨境电商零售包裹在清关与退税过程中实行更加严格地监管。此外,美英制定具体可行的数字贸易规则如保证信息跨境自由共享、建立不同隐私制度的互相兼容机制、强调数字服务的国际协调,以此减少跨境电商存在的不合理行为的发生。

四、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依托新信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

以引导构建跨境电商创新新生态体系为基本目标,开展能应对不同产业的应用创新,实现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具体而言,引导企业在传统B2B、B2C模式基础上,加强社交、直播跨境电商模式发展;鼓励跨境电商企业开发多语言跨境电商平台,实现不同国家地区间消费者、供应商间的无障碍交流;鼓励传统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行生产和服务,拓宽国内市场需求,积极挖掘国外市场潜在需求;引导企业依托云服务、互联网等领域的新技术优势实现跨境电商业务,为其提供多元化渠道;鼓励第三方公司利用新技术开展跨境电商支付、结算等业务创新,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加强跨境电商平台的资源整合,培育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实现跨境电商创新从提高交易效率到新价值创造方式转变,从产品服务创新到全球价值链重构转变,加强跨境电商B2B模式创新,加快货物和服务贸易数字化,实现在线设计研发、数字营销等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融合,以此提升其价值创造力。

(二)加强跨境电商与相关产业有效融合

完善跨境电商产业布局,以形成B2B、B2C的发展思路,改变跨境电商B2B发展不足的局面,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具体而言,推动国内区域间跨境电商合作平衡发展,加快跨境电商向全球化布局转型,注重跨境电商与其他产业有效融合,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跨境电商渠道快速融入全球价值链;减少国内外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全球价值链中参与环节的企业打破时间与空间局限,鼓励具备一定资格的外贸企业搭建跨境电商平台,实现自由有效共享资源,提高平台创新及海外拓展能力,为中小企业拓宽国际市场提供有利条件;引导制造企业加强对接跨境电商平台,加强信息化改造,开展以国际市场终端需求为核心的自动化、定制化生产,提高产品品质;加强服务业的数字化创新,实现跨境电商与数字贸易的有效融合,引导服务企业利用跨境电商数据创新服务,形成新型服务模式;引导企业以信息技术为导向,与研发、金融、营销、技术等服务资源融合,有效降低中小企业开展对外贸易门槛,提升对外贸易效率。

(三)优化跨境电商境外服务体系

以海外仓作为跨境电商境外环节的重要支点,优化跨境电商境外服务体系,完善跨境电商产业链条。具体而言,拓宽海外仓全球布局,在巩固欧美市场的基础上,引导企业加强在其他地区规划建设海外仓,形成合理分布的海外仓网络;增强建立特定领域的海外仓建设意识,拓宽国际物流、国际营销、清关、金融等方面的服务功能,满足跨境电商不同模式、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实现企业本地化运营;鼓励支持海外仓企业实现自动化及智能化运营,增强供应链风险防控能力,建立跨境电商展销中心,增强中国各类产品品牌意识,建立企业防范境外风险机制,加强以仓储、税务、劳工制度等专业培训。

(四)深化跨境电商体制机制改革

在加强部门间协同监管机制,提升监管的智能化水平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监管思路,建立以“服务促监管”的新思路。具体而言,增强政府部门间的信息自由共享与联通,实现监管数字化与在线化,完善政府部门的服务平台与其他平台企业的系统对接;合理使用物理隔离、监管,保证全球进出口商品集散分拨,制定跨境电商进出口退货管理规则,完善税收、支付和收结汇制度;增设并创新适合跨境电商特征的税收方式,完善增值税及所得税的相应制度,鼓励更多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商;完善中小企业跨境电商收结汇制度,支持支付机构在合理基础上创新跨境支付,合理保存订单支付信息、物流信息等作为银行办理结汇业务的主要依据;合理设置跨境电商统计监测制度,尤其是跨境电商B2B监管制度,即时统计监测数据和分析报告,注重与政府科学决策有机结合,协助企业识别市场风险。

(五)建立差异化国际合作机制

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贸易便利等优势,重点考察跨境电商合作的方向,深化“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合作机制,增强通关协作与数据政策沟通,拓宽国际合作范围。具体而言,搭建跨境电商合作及多语言跨境贸易交流平台,提高跨境电商应用创新水平,实现平台、物流、人才交流三维合作,合理形成跨境电商共同市场,为区域性跨境电商枢纽提供良好环境;合理展开跨境电商政策、规则及创新研究合作项目,定期开展以论坛、行业会展等形式的联盟活动,提升跨境电商国际影响力;在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及保护消费者隐私的基础上实现发展均衡,制定可操作、高标准并与国际接轨的跨境电商规则,提高中国跨境电商的全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志彪,吴福象.“一带一路”倡议下全球价值链的双重嵌入[J].中国社会科学,2018(8):17-32.

[2]李海莲,陈荣红.跨境电子商务通关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完善路径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3):112-120.

[3]韩剑,冯帆,姜晓运.互联网发展与全球价值链嵌入-基于GVC指数的跨国经验研究[J].南开经济,2018(4):21-35.

[4]吕铁,韩娜.智能制造:全球趋势与中国战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11):6-17.

[5]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135-146.

[6]白东蕊.中国与东南亚跨境电商合作的发展趋势与挑战[J].对外经贸实务,2018(7):18-21.

第7篇

Abstract: Cross-border electric business enterprises need the coopera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collection, warehousing, transportation, customs clearance, distribution and many other aspects, and logistics to a large extent determine the efficiency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business, logistics talent supply and demand gap has given birth to the relevant specialties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Business Logistics course came into be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course nature, main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and achievement evaluation of this course.

P键词:跨境电商物流;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教学方法

Key words: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business logistics;course objectives;course content;course resources;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5-0238-02

1 课程开发背景

互联网时空的“零距离”要求加快跨境贸易的运输速度,现代消费者奉行个性化消费的理念又加大了跨境贸易的运输任务,网络时代要求跨境贸易运输发生变革。高校的课程设置也必须紧跟形势的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和实践保持一致,由此开发了一门新课程《跨境电商物流》。

2 课程性质

《跨境电商物流》课程设计内容为跨境电商B2C模式下的主要物流方式和操作实训,是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方向的技能课、必修课,需要校企联合开发基于跨境电商B2C模式下物流工作过程的学习项目:邮政物流、国际商业快递、国内快递的跨国业务、专线物流、海外仓储服务、聚集后规模化运输等跨境电商物流方式及实际操作。

3 课程主要内容

《跨境电商物流》是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建议开设64课时,32课时教师进行引导性讲解,32课时学生进行技能实践,以期学生通过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新兴的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进出口物流操作。课程内容设计如下:

3.1 跨境电商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运输方式

与传统国际贸易主要采用海洋运输不同,跨境电商主要采用的物流运输方式有:

①邮政物流,包括了各国邮政局的邮政航空小包、大包以及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分公司的E邮宝、EMS、E特快等。据不完全统计,70%的中国跨境电商出口业务的包裹都是邮政系统负责投递的,其中约50%的份额都是中国邮政的,除此之外中国跨境电商常用的物流方式还有新加坡邮政、香港邮政等。优势:1)邮政网络基本覆盖全球,只要有邮局的地方包裹都能抵达。一般来说,全球各地在15-30天都能到达目标客户的手中;2)因为通常各国邮政都是国家经营的,有了税收支持使其价格较为便宜;在海关、航空等部门享有优先处理权,因此清关便捷,劣势:丢包率高,速度慢。

②商业快递,主要包括TNT、DHL、FEDEX、UPS四大商业快递公司,其支撑是全球自建网络和国家化信息系统,具有较高的信息提供、收集和管理能力。优势:丢包率低、服务好、速度快,特别是发往欧美发达国家的包裹更是便利。例如,从中国寄包裹到美国,若使用UPS最快四十八个小时即可到达,中国发往欧洲,若使用TNT通常三个工作日即可到达。劣势:价格昂贵,且价格存在较大浮动性。通常只有在客户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此类传递,且还会向客户收取运费。

③专线物流,跨境专线物流一般是通过国内快递集货、航空干线直飞、在目的国家通过邮政或当地“落地配”进行快速配送的物流方式。现价段业内使用最普遍的物流专线是中东专线、俄罗斯专线、澳洲专线、欧洲专线、美国专线等。优势:丢包率低,由于其是将货物集中大批量的发往目的地,利用规模化效应有效降低了成本,所以其速度快于邮政小包,价格比商业快递低。劣势:国内目前的揽件范围有限,覆盖面不广,且相比邮政小包来说运费成本还是较高。

④海外仓储服务,是指网络外贸交易平台、物流服务商独立或共同为卖家在销售目标地提供的货品仓储、分拣、包装、派送的一站式控制与管理服务。卖家把货物存储在当地仓库,一旦买家有需求,就能够及时作出反应,进行货物的分拣、包装以及递送。整个流程包括三个部分,即头程运输、仓储管理和本地配送。优势:发货周期缩短,加快了发货速度,使跨境物流缺陷交易率降低了;提升了海外客户的购买信心,由于相当于在本土发生的销售,能够提供灵活可靠的退换方案;物流成本因此大大降低。劣势:要求卖家具有较高的进销管理、库存管控、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且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海外仓储,适合的产品主要是库存周转快的热销单品,否则容易出现压货问题。

国内快递的跨国业务,跨境电商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国内快递也纷纷采取措施进入国际市场,加快了国际业务布局,以顺丰为例,其快递服务已覆盖美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并启动了中国到俄罗斯的跨境B2C服务。优势:费用低于四大商业快递巨头,且速度较快。劣势:由于跨境业务不是其主要业务,覆盖海外市场有限,市场掌控力也不高,且存在经验不足问题。

由于物流运输方式不仅直接关系到B2C外贸企业的交易成本,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重点讲解上述跨境电商各种物流运输方式的运费计算。跨境电商物流还关系到海外买家对外贸企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关系到客户的购物体验,进而关系到卖家的销售表现和最后收益,因此,课堂教学还要培养学生具有根据每个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产品性质选择最合适的物流方式的能力。

3.2 跨境电商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的保险险种

传统的国际贸易,海运是主要的运输方式,教学中会重点介绍ICC和CIC保险条款。跨境电商物流的运输方式不同,ICC和CIC保险条款不再适用。针对跨境电商贸易,保险公司有的放矢的推出了险种,比如当出口货物出现异常情况,比如“物损”、 “丢失”、 “迟延”、 “描述不符”等,若卖家因此受到了损失,卖家可向保险公司提出保险赔偿要求,课程中因体现出这些内容。

3.3 跨境电商改变了传统国H贸易的监管方式

由于海关对不同监管方式下进出口货物的监管、征税、统计作业的要求不尽相同,为满足海关管理的要求,通关管理系统的监管方式代码采用四位数字结构,传统的一般贸易为0110。为促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业务发展,方便企业通关,规范海关管理,实现贸易统计,海关总署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9610”,全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简称“电子商务”,适用于境内个人或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交易,并采用“清单核放、汇总申报”模式办理通关手续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一线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除外)。以“9610”海关监管方式开展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业务的电子商务企业、监管场所经营企业、支付企业和物流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向海关备案,并通过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实时向电子商务通关管理平台传送交易、支付、仓储和物流等数据。具体操作方式是首先由跨境电商企业向相关的报关电子平台填写申报单,货物出口后由运输物流企业进行确认,海关系统定期(一般是每月)集成一份报关单,签发并打印报关单证明联和退税联等文件。这种方式和传统一般贸易每票出口需要一张报关单的方式有很大不同,相当于每隔一段时间才汇总一份报关单,大大提高了跨境电商的效率。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一线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海关总署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1210”,全称“保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简称“保税电商”,适用于境内个人或电子商务企业在经海关认可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跨境交易,并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进出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境商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与境内区外(场所外)之间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的零售进出口商品不适用该监管方式)。“1210”监管方式用于进口时仅限经批准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试点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1210”海关监管方式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业务的电子商务企业、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内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经营企业、支付企业和物流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向海关备案,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时传送交易、支付、仓储和物流等数据。对于“9610”、“1210”这些新增的海关监管方式,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了解。

4 教学方式和方法

《跨境电商物流》是顺应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而设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想的教学方式应该是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理论和实践教学交替或并行。理论部分由学校专业教师将设计开发的知识内容系统而全面地传授,实践教学则由合作企业的兼职教师完成。因为目前跨境电商B2C主流平台如亚马逊、全球速卖通都需要企业身份注册店铺,经营有品牌的商品,跨境电子商务相关课程的实践部分就只能依托企业进行。学生分小组进入到企业师傅的跨境电商店铺中,在学习商品运营过程中必然学会物流模板的设置、运费计算与总成本控制、发货、配送和解决物流纠纷。课堂理论知识学习和企业实践能力培养相辅相成,知识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知识,最终使学生获得跨境电商物流运作的能力。

5 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跨境电商物流》以考查学生掌握物流模板的设置、运费计算与总成本控制、发货、配送和解决物流纠纷的情况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态度、期中期末成绩、实践总结等综合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课程综合评价成绩=平时成绩(50%)+技能考试成绩(50%);平时成绩根据课堂出勤、发言、讨论、作业、报告的评价占50%;期中技能测试占20%;期末技能测试占30%。

6 结语

跨境电子商务时代大潮袭来,汹涌澎湃,是变革,更是机遇。《跨境电商物流》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紧跟行业动态;实施开放式教学,学校专任教师在课堂中介绍理论前沿,分享最新知识,企业兼职教师传授物流实操技能,交流跨境电商运营经验,课程开发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的相互协调与补充。

参考文献:

[1]海关总署公告2014年第12号(关于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的公告)时间:2014-02-07.

[2]海关总署公告2014年第57号(关于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的公告)时间:2014-07-30.

第8篇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现状;展望

一、宁波港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条件

宁波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划入开放港口的城市,依托政策优势着重发展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区内加工货物)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在新政策的支持下宁波建立起了保税区,促进了转口加工贸易的发展,工贸一体化和生产科研一体化的模式让宁波成为全国著名的港口,随着港口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并且通过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设备、物品,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货物,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或进口设备,物流中心进出境货物,以及港口货物铁道交通的完善都为宁波港的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宁波外贸产业很全面,包括了服装、文具、玩具、工艺品、家纺、厨具、机电、小家电、塑料工业、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高新技术产品。可以看出宁波的出口贸易主要以轻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然而,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广交会一直有经济“风向标”之称,也是我国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窗口之一。宁波很多企业参加广交会是为了维护与老客户的合作关系,实际拿到的订单并不多,中小企业劳动成本上升,金融服务的缺失是企业拿不到订单的重要影响因素。上游供货商更多要求现金结算,企业的流动性压力大,外贸企业很难受信用付款,影响了企业的议价能力。为了争夺商机,广交会电商平台也进行了重大改版,由过去的封闭式调整为面向全球采购商开放注册与阿里巴巴等争抢线上商机。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跨境电子商务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跨境电商指互联网时代来自不同环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沟通,达成交易、实现支付交易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行为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是电子商务、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有机结合的一种商业模式。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广交会所代表的传统贸易模式受到挑战。跨境电商与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相比有便利、快速的优势,因此它的发展将更为的有利。

二、宁波乃至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必要

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贸易大国,我国每年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在二十万亿人民币级别,市场空间巨大。2013年,我国出口贸易金额达到137,131.43亿元人民币,进口贸易总额达到121,037.46亿元人民币,其中跨境电商交易额约为3.1万亿美元,与中国整体进出口贸易市场规模相比仅占10%左右,仍处于较低水平,海量的市场需求为跨境贸易的电商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与传统进出口贸易近年来增长放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跨境电子商务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据确切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全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050亿美元,预计5年内全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有望达到3070亿美元。作为电子商务新兴国家,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潜力巨大将成为我国外贸的重要增长点。2013年,我国跨境电商外贸交易额突破3.1万亿元,同比增长约30%,占进出口总额的12.1%。预计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将增长至6.5万亿元,年均增长超过30%。

据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宁波地区约有3万多家外贸公司,在这其中约有7000多家贸易公司与阿里巴巴、环球资源、trade key、Made In China等跨境电商平台合作,据笔者进一步统计得出与阿里巴巴合作的贸易公司约就有6000多家占了85.71%,而其余的2万多家贸易公司依然沿袭传统的通过展会和登陆外国网站来开发客户、拓展业务的模式。显然,走上向跨境电商转型的新型电商贸易进出口模式才是未来的长久之计,在政府大力推广跨境电商发展的新时代,宁波的进出口贸易可见有很大的增值空间。

三、宁波中小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商面临的机遇挑战与跨境电平台发展的有利条件

1.就宁波中小外贸企业而言面临的挑战。在互联网、传媒产业大跨步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少企业开始摆脱传统的外贸模式,利用互联网及电商平台实现与客户的对接,这就是传统企业“触网”现象,参加展会这一传统贸易模式已经成为企业拓展O2O电子商务的一种重要途径。在这新形势新背景下,外贸企业在迎来更好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有不少难题需要克服。

(1)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具有小批量、多批次、订单分散、采购周期短、货运路程长等特点,对物流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中采用的物流主要形式有:中国邮政的国际小包、国际快递、海外仓储等主要形式。每种形式各有利弊。对跨境电子商务而言,选择物流服务必须在成本、速度、货物安全、消费者对在途商品的追踪体验等几个方面权衡考虑,尤其是如何获得廉价、快捷、安全的国际物流是目前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

(2)支付。外汇兑换风险和资金安全风险。在国际贸易中,为了保障国际电子商务的顺利运行,需要建立电子交易支付方式,以及相关的机制。虽然电子支付具有其他支付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但随着电子商务及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支付中存在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这些弊端有操作规范、交易风险、交易方式等等。

(3)通关手续、法律和监管问题。电子商务的高效性要求跨境电子商务能实现快速通关,而大量的货物通过快件渠道和邮政渠道入境,对海关监管和征税带来挑战。对外贸易的网络化对当前的法律体系和法律监管也提出了挑战。

2.跨境电子商务的优势

(1)简化贸易流程、提高效率。将各经济主体融为一体,打破时空和区域限制,中小企业低成本或零成本自身产品信息,并与境外买家洽谈,由此获得更多商机。解决了在线外贸支付和小额外贸通关等问题,为我国中小企业进行对外贸易提供了一条便捷的网上通道。

(2)降低企业参与贸易门槛。跨境电商平台将各种上下游产业链公司联系到一起,帮助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提供优质、相对市场更低价的跨境贸易服务。

(3)跨境电商让中间环节“直线化”。将传统外贸中间商的环节延伸到零售环节,利润在减少的中间环节中企业和企业、企业和消费者之间进行分配,参与企业获得更多利润,消费者也可以享受更多实惠。

3.宁波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有利条件

(1)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传统外贸中的大额订单大幅缩减,宁波作为外向型港口城市也受到一定程度冲击。而跨境电子商务以其小额交易、低成本、低风险、敏捷灵活的特点迎合了海外买家的需求。

(2)政府的助推力。政府积极鼓励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宁波政府也为此做出了许多努力。我国发改委正式会同商务部、海关总署、人民银行、质检总局、国家邮政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促进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服务相关的配套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

四、宁波中小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对策与建议

总体来说,提高跨境电商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快速通关,缩短物流时间与降低成本,二是源头追溯、多方监管,保障货物质量。

1.物流环节

在现阶段可以统筹各方面资源争取多建海外仓储基地,在外贸出口的主要流向国多建立第三方仓储设施,既有利于提高仓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还易于为当地的消费者所接受。如慈溪小家电在欧洲多国建立海外仓。

2.支付方面

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保证支付系统的稳定性,防范网络安全事故,规避技术问题给跨境电子商务支付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跨境支付服务,扩大在跨境支付市场的占有份额。

3.建立、健全信用体系的和争端解决机制

建立一个第三方信用中介体系,加强商家资质审查、机构评估、交易评价反馈,核实买方的信用状况,防止恶意订单、恶意拒绝收货等情况。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角度而言,需要采取措施,确保平台上交易商品的质量,防止“假冒伪劣”毁坏电商平台信誉和其他出口商形象。

4.培育新型跨境电商商业模式,促进港口物流转型升级

充分依托宁波港覆盖全球的航线网络及大陆桥桥头堡优势,打通跨境电商国际物流通道。充分发挥宁波港腹地优势,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物流集散中心。带动港口贸易、物流地产、金融等产业发展,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五、对宁波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期待和展望

1.宁波中小外贸企业以绿色环保型商业模式去促进贸易发展

(1)科技进步 。在生产环节, 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科技进步, 促进生产效率提高,获得竞争优势。

(2)规模化生产。在生产环节, 规模化生产, 聚合生产, 获得大规模采购优势,降低了采购成本, 也可以获得竞争优势。

(3)人才高效管理,缩短库存周期。培养电商人才高效管理在流通环节, 通过压缩库存周期, 避免库存, 形成快速销售,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并且压缩中间环节, 在生产和流通环节, 压缩中间流转环节。

通过以上的三种科学办法, 可以绿色科学地降低成本, 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跨境电商将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2.对宁波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前景的认识

当下国际贸易整体大环境不景气。然而跨境电商的成长,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增长点。据笔者调查,宁波高校有将近一半以上的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希望能在毕业后进行线上电子商务的国际贸易操作,成为跨境电商的一员。并且在这些同学中都希望学到更多电商知识,他们认为这将会对未来毕业找工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3.对国际贸易的展望

笔者通过对宁波地区的跨境电商的调查和对宁波原有的国际贸易方式的调查,笔者希望现有的跨境电商能带动整体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扩大国际贸易现在的领域,保障国际贸易稳步发展。当然跨境电商的发展也不能停止,笔者希望能在各方的努力下让跨境电子商务能更好,更稳步的发展,通过网络来实现国际贸易的平台化操作。

六、结语

当前国际交流和合作已成为一种不可遏止的大环境下,如何做好国际贸易必将成为当代社会一个重要问题被大家所重视。而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的操作方式,其发展的必要性也不言而喻,笔者通过调查得到一些结论,跨境电商在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其优势非常的明显,但当其对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产生影响的时候,其破坏性也不可忽视,因此笔者也希望跨境电商能以一种绿色环保型商业模式去进行发展。当然,跨境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还算一个新的贸易方式,因此其发展的道路还很漫长,期间也将遇到不少的问题, 但笔者相信跨境电商在国际贸易中的成长终将为国际贸易的创造更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跨境电商试点力度能有多大[N].第一财经日报,2013-7-3.

[2]蓝玉才.跨境电子商务增势旺盛[J].中国商贸,2013(34):102-103.

[3]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报告[R].艾瑞咨询.

第9篇

关键词:CAFTA 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1 研究背景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货物贸易协议》和《服务贸易协议》全面实施,广西既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也是最早受益的省区。2002至2012年,广西与东盟贸易额增长了18.2倍,利用东盟资金增长了5.56倍。与此同时,广西近两年大力推进“电商广西、电商东盟”工程,在区商务厅2014年的工作部署中,明确提出目标:2014年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150亿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3亿美元。全区中小企业网上交易和网上营销的利用率达到20%以上。要使广西发展成为中国商品对东盟、东盟商品对中国的电子商务中心。

随着广西区政府出台的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的桥头堡的战略目标的推进,广西的外贸人才的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在新形势下外贸新手段和新方法的出现,适应CAFTA发展需要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和实践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迫切需要。目前国内外学者都对于提出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教学应结合电子商务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等建议,但对于如何将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教学结合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还没有具体、专项的研究。

2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与中小外贸企业人才需求

2.1跨境电子商务是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新主力军

2.1.1跨境电子商务迅速发展

我国的外贸企业使用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有来自美国的EBAY、阿里巴巴的全球速卖通、环球资源网、Trade-key、Ecplaza、Made in China知名的外贸B2B平台等,京东、腾讯等电商巨头也纷纷布局进入跨境电子商务。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随着劳动力成的增加,人民币升值等各种要素成本的上升,我国外贸企业的压力也在增加,而跨境电子商务成本低、效率高、中间环节少,成为了解决问题的首选方案,因而跨境电子商务成为这些年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新主力军。

2.1.2跨境电子商务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经营跨境电商平台的企业已超过5000家,国内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经营外贸业务的外贸企业已超过20万家,每年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上注册的新经营主体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如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平台,截止2013年3月,卖家数同比增长3倍已经超过11万,商品数目同比增长5倍超过5000万件;eBay平台在全球前1000的卖家中,跨境电商卖家超过半数卖家来自中国,大陆为250个,香港为31个,约16%在美国站点开店的中国卖家,有12%卖家(119个)是位于中国大陆或香港地区,往西方国家销售商品。即在全球前1000名卖家中,超过四分之一是将商品销往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中国商家。

2.1.3广西本土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截止2013年,南宁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以南宁软件园为核心,中国-东盟企业总部基地为补充的产业聚集区,已入驻的电子商务企业100多家,涵盖了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平台运营商、开发机构、电子支付、身份认证、物流配送。

从网商发展来看,2012年广西两家企业入选全球百强网商(中西部地区为4家),处于西部领先地位。广西一批本地较知名的电子商务企业逐渐成长起来,如北部湾在线商圈、南博网、南宁(中国-东盟)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及南宁时空网、南宁众品网、美美购网上商城、试客联盟网等。据不完全统计,这些网站的流量与成交额正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同时,面向东盟的商务合作,如中国-东盟物流网、东盟采购网等也开始运营。“电商广西、电商东盟”工程的实施,吹响了我区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号角。我区通过重点开展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培育壮大网商队伍、加强与东盟的贸易与合作,逐步建立起广西商品流通网络新渠道。据统计,2013年广西电子商务交易额约达813亿元,同比增长32.2%;超过8300家企业“触网”电子商务,同比增长47%。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实现出口额年增长20%以上,占同期出口比例5%,实现出口11亿美元的目标。从发展的趋势来看,在政府的扶持和市场引导下,广西的电子商务交易(包括跨境交易)近几年会有大幅增加。

2.2进出口中小企业人才需求情况

2.2.1进出口中小企业的人才要求

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趋势下,外贸业务员往往要求具备以下7大能力:第一,具有商务谈判需要的听、说、写、译的外语能力;第二,精通基本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经济法、熟悉相关企业经营的产品专业知识包括产品的用途、应用范围、特征(最受欢迎颜色、款式、功能、外形)、不足;第三,要能进行国际商务谈判,能够流利地向客户介绍本公司经营的产品的特点、价格,面对客户的各类(如在价格、运费等方面)的要求,学会与客户进行具有技巧性迂回沟通,并汲取经验;第四,掌握国际营销的方法、如在经营跨境电子商务时,需掌握产品主要销售国、意向交易客户所在国的时差、生活习惯等去判断客户何时会上网、会使用哪些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何时会使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何时会在平台上购物、影响其购物与否的原因(如圣诞、情人节等节日、假期的影响)、购物的禁忌、所喜好产品的哪些特征、产品哪些特征是客户最终选择购买的最重要因素,特征是否具有持续性(如客户是由于特价才购买的特征就属于非持续性);第五,学会如何挖掘客户,掌握寻找客户与商机的技巧,如通过什么方式能寻找到新客户(网络、电话、出差实地拓展等),赢取客户的信任,培养客户的忠诚度(合作时通过各类途径去探索客户的需求)、维护老客户(售后服务、如客户收到货物在数量、质量上出现了问题如何用双赢的方式解决、道歉的技巧、不同国家客所能乐意接受的道歉术语)、产品更新时联系,不同国家的不同客户所喜好的联系方式(如电话联系,要选择非休息时间打人;email联系,要注意是使用的邮箱能成功发送,客户是否会屏蔽;网络留言,客户是否会及时查看等)、通过老客户拓展新客户。第六,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诚信团结、服从公司安排、一方面不能出现如在交易前与客户得夸夸其谈,因言而无信失去客户,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况,另外,需懂得分辨客户本身及其所提要求是否存在诈骗、引诱(要提前了解被拉入了同行的黑名单或者本公司的黑名单的交易对象以及对象的共同特征);第七,与时俱进,时时关注行业内变化与国家政策的废除与颁布,更新工作上具体业务操作,适应社会发展。当具有了以上所述的能力,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才能良好的操作进出口实务,出色地完成工作,成为中小进出口企业所最需要的人才。

2.2.2国际商务人才需求快速增加与招工难并存

目前我国拥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数量一共约826万家,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其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符合从事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才,一方面必须掌握扎实的对外贸易理论知识,对于外贸工作具有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跨境电子商务运作、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大部分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都需要增招相关人才,如据2013年eBay与益普索联合调查中,显示84%的大中华区受访者计划在未来一年中扩大公司人员规模,平均一年内增招8名全职雇员。

与此同时却又出现大量企业“招工难”问题。不仅仅因为人才缺口大,更因为实际上当前我国的外贸人才在业务上、素质上符合企业要求的国际贸易人才条件的更是为数甚少。尤其是经营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在进行招聘工作时,发现外贸相关专业的学生不懂电子商务,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又不掌握外贸知识,两方面综合发展的毕业生寥寥无几,让企业“招工难”。

3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及就业情况

3.1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及教学模式

目前广西高职院校开设培养外贸人才的专业一般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商务英语专业,还有一些报关、货代等就业面很窄的外贸相关专业,采用教学为主、实践为辅的培养模式,侧重于理论基础的扎实与巩固。课程的设立也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训课程为数甚少,仅有外贸单证实训、市场营销模拟实训、国际贸易谈判模拟、国际商务综合模拟等,基本都为模拟实训,实地实训课程未开立。很多高职院校对模拟实训的投入很低。

3.2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

3.2.1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13年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5%,与其他专业相比为中上,但由就业方向来看,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毕业生仅占全部专业毕业生的19.80%,令人惊讶的是,50.60%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从事与本专业毫无关系的行业。依笔者对广西高校的调研来看,广西国贸专业毕业生对口的比例更少,尤其是个别非经贸类高职院校的国贸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甚至接近于零。

3.2.2“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一方面外贸企业苦恼于“招工难”,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又在揪心于“就业难”,既然外贸人才有大缺口,那为什么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又找不到工作?这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是有其不矛盾的原因:学习对外贸易的人数剧增,但实际能操作进出口实务的学生却匮乏,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跨境电子商务,大部分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没有专门的学习过相关知识,对如何操作跨境电子商务实务丝毫不了解。因为人才培养和就业市场的不匹配,很多学习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并未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因为他们虽然从国际贸易专业毕业,但却尚未具备从事外贸工作的实力。

同时一项调查显示外贸企业对员工电子商务知识满意度的评价大多处于一般水平,外贸企业对于80%的员工的电子商务知识满意程度是处于一般以下的态度,满意的仅占20%,而72%的员工只能将初级的电子商务知识应用于外贸业务,仅16%的员工能熟悉的将高级电子商务知识应用于外贸业务。提高跨境电子商务水平成为了培养外贸人才中的突破点。

4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问题

4.1教材编撰滞后、偏离实际

很多教材照搬了许多在甚至在八十年代的理论与案例,随着时代的进步,伴随对外贸易的在快速发展和成长,理论与实际的严重脱节,可能会将学生引导至陈旧、错误的外贸模式中,使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日益变化的国际贸易发展。经常有学生实习反馈,工作跟教材一点都不相干。

另外,教材包括一些国家精品教材都存在内容如出一辙、结构大同小异、课程的数据与范例滞后等现象,如某2013版的国际贸易单证教材里所使用的10篇信用证范例中就有5篇出自于1997、1998年,最新的范例于2002年,不少金融机构已经改名或者不存在了却仍然出现在教材里,关于国家新颁布的关于对外贸易的重要文书、政策极少出现在教材中,计算数据错误、错别字等问题频频出现。另外,跨境电子商务逐渐在对外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但并没有专门的内容来培养学生掌握跨境电子商务的操作。

4.2专业所学脱离实际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主要模式为课堂讲授为主,实践为辅。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课堂内容、学习过程都过于单调、枯燥,不利于学生汲取知识;另一方面虽然国际贸易课程虽也有相关实践课程,但从中小进出口企业对国贸专业毕业生“学习三年不及到岗培训一个月”的评价来看,大部分企业认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且古板一成不变,而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日新月异,导致学生所学能应用于实际工作极少。应届毕业生所出现的共同不足为学生只具有理论基础知识,而缺乏实际进出口贸易中所出现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

4.3改革力度不足,进程缓慢

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外贸人才需求也快速变化,要求高校的课堂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改革。但相比之下,国际贸易专业的课堂教学的改革十分缓慢,因为改革涉及的辐射范围广、需要时间长,仅教材的改革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再加上改革重视度不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力度不足、进程缓慢的,高校按照原有培养方式和教学模式,使学生在面试或者进入外贸企业工作,不能将其所学发挥所用。甚至有很多授课教师本身就没有相关外贸的实际工作经验,所以讲课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5 对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5.1改革国际贸易专业的教材、课程、教学模式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材中存在着基础知识衔接断档、理论与实际脱节、数据滞后等问题,应由教育部门统一定期更新教材,针对旧教材取精华、去糟粕,并根据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编撰新的教科书,尤其要多加入一些国际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多采用近年来的数据与案例,让教材与时俱进,让学生所学跟上对外贸易发展的步伐。现行单一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有效地汲取知识,使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建议使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市场导向教学模式,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多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走出去”,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中坚力量。另外,可借鉴国外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模式,建立如麻省理工学院的电子商务论坛,有效解决对教材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能避免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供需脱节的问题。

5.2做好学生的专业启蒙教育

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对所学的专业以后毕业出来能做什么工作以及具体工作是做什么,都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所以学校要给学生们做好专业启蒙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以后毕业出来能够做什么岗位,这些岗位平时主要是做什么工作,而要胜任这个岗位需要什么条件或者能力。比如说从事外贸业务员这个岗位,要让学生了解到外贸业务员日常工作主要是开发和维护客户,平时主要通过外贸B2B平台去开展业务,然后通过电话,Skype或者邮件跟客户联系,要熟悉外贸流程还有具备外贸单证的制作能力,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从事外贸业务员需要较好的英语水平,需要熟练撰写商务英语函电,具备一定的报关报检知识等。这样就会让同学们在校期间就知道从事这个岗位需要什么样的条件,然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去培养自己的能力。

5.3增设国际电子商务课程

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促进外贸企业对于精通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而国外的研究学者们曾多次提出增设国际电子商务课程的重要性,如Davidetal和Hastings I认为应将IT教育和电子商务教育整合进国际贸易课程形成最新课程系列;Rezaee对学术人员如教职工和实践人员如国际贸易从业者(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他们对电子商务的兴趣和需要不断增加,电子商务教育能帮助从业人员应对正在等待他们的挑战,更多的从业人员正在准备接受电子商务教育。根据电子商务发展的增长和趋势,会发现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经济的支柱,企业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有着巨大的缺口,充分地表明了增设国际电子商务课程的必要性。将国际电子商务课融入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当中,综合IT与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征,让学生不仅仅能掌握跨境电子商务的实务操作,也能根据所学对其发展现状和前景趋势做出分析与应变。

5.4学校增加主动性,校企合作增加实训课程

高校也应该走出去教学,适用于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让高校也经常的“走出去”学习同时借鉴国外培养高精尖外贸人才的方法与其创新的理念,另一方面企业在面临“招工难”问题上提高主动性,如进入高校给学生开相关的讲座、培训课;提供学生节假日到企业实践学习的机会;与校方合作研究培养人才的项目,增设更多由企业提供机会和知识的实训课程,让学生在校期间多多接触企业和真正的工作实务,顺利完成校园到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培养更多上岗就能完成工作的优秀人才,有效地解决学校、企业、社会脱节的问题。

第10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

电子商务是采用电子形式开展的商务活动,跨境电商是在电子商务平台下达成交易,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并通过快递方式送达商品的新型国际贸易方式。近年来,我国传统外贸发展速度放缓,跨境电商却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国际贸易实务》是经济贸易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较高的课程。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材更新速度慢

目前市面常见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基本都是根据传统国际贸易模式设计教学内容,一般围绕着贸易术语、合同、运输、保险、货款收付等业务流程进行。由于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相比,在业务流程的很多方面有所不同,这就造成了原有的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知识点无法适用于跨境电商操作。

比如通过电商平台寻找商机、介绍商品、签订合同等,在教材中没有涉及。在货款收付时,跨境电商使用较多的第三方支付、信用卡等没有介绍。运输以海运、铁路运输等为主,跨境电商一般使用的邮政快递只是简单的提及,未做详细介绍。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专业性较强,会涉及很多的费用计算和专业术语,这些术语与平时的英语学习相关性不大,再加上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在学习中觉得较为困难,学习兴趣不高。

同时,教学内容以传统贸易模式橹鳎基本没有涉及在电子商务下从事国际贸易需要的操作技能。教学手段还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为主,能够上手实践的机会不多,学生学习热情普遍不高,不愿参与课堂互动,又进一步降低了学习的效果。

(三)实验内容与跨境电商有脱节

目前在教学实践方面以外贸综合模拟实验方式进行,实验虽然可以较为全面的模拟国际贸易的过程,但是从使用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模拟软件无法模拟多变的现实市场,学生不能体验到真实的业务环境。另一方面,模拟软件模拟的还是传统的单证外贸方式,对跨境电商没有涉及,导致了教学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二、电商时代下《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电商时代《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完善知识体系,补充相关内容,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改革的内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使教学内容和跨境电商实践紧密相连。

(一)更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推广双语教学、采用校企联动、人才订单培养等方法,培养复合型人才。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应随之跟新,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能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熟练掌握进出口操作技能,熟悉市场变化的新型人才。由于跨境电商门槛较低,给《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展学做结合带来了可能。在教学中渗透自主创业需要的知识,对课程教学和促进学生创业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增加教学内容

在课程教学中相关知识点的完善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跟得上国际贸易的发展需求。

1、营销平台。传统贸易模式下的客户发展主要通过各种交易会、展览会,但是这种方式成本较高,效果不明显,不适合中小型外贸企业。跨境电商的营销方式主要通过电商交易平台进行,在教学中需要介绍主要的跨境电商交易平台,让学生懂得如何选择适合的电商交易平台、这些平台有什么特点、该如何操作、怎样借助平台进行营销,以适应目前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

2、支付手段。传统教学中最主要介绍的是信用证、托收等方式,而在跨境电商下,有大量的第三方支付方式,这些支付方式和传统国际贸易付款方式有所区别。所以应该增加这些付款方式的介绍,包括账号的建立、支付方法、纠纷处理、相应规则等内容。

3、运输方式。与传统国际贸易经常使用的水上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不同,跨境电商应为交易数量较小,最常使用的运输方式是快递方式。在课程介绍中应该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例如:如何选择快递公司、是否需要报关等。

(三)改革实验课程

在实验、实践教学中以速卖通、亚马逊等平台为基础,尽可能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外贸环境,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在完成学习的过程中自行创业。在进口业务中让学生多了解国外购物网站的操作,掌握进口相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以跨境电商网站开店为载体,采用现场演示、实际操作、小组讨论等课堂教学方法,课后通过对课堂上形成的问题再进行讨论、指导进行教学辅助,引导学生多上手操作,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

三、结语

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和发展,国际贸易的知识体系、相关内容也产生了较大变化,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讲授中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贸易模式,需要补充跨境电商的新知识、新特点,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真正培养出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伟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5(15).

第11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新型 国际贸易

电子商务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建立了以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品流为主体的全新物流体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服务。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不断向深层次扩展,在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管理、国际贸易运行机制、国际贸易营销手段及国际贸易运输方式等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一) 虚拟公司——国际贸易新的经营主体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是这种“虚拟公司”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创新型的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与“虚拟经营”采用了合作竞争的经营方式,揭开了信息社会公司组织及运作方式变革的序幕。通过开放系统的动态网络组合寻找资源和联盟,这种虚拟公司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竞争环境和消费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给跨国公司带来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好处。

(二) 虚拟市场——国际贸易新的运行环境

电子商务通过网上“虚拟”信息的交换,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空间,这是一个开放的、多维的、立体的市场空间,它突破了传统市场以一定的地域为存在前提的局限性,在全球范围内以信息网络为纽带连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新型世界市场的形成。信息流动加速了资本、商品、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带动了全球“网络经济”的崛起,在这种网络贸易的环境下,各国间的经贸联系与合作也大大加强 。

(三) 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新的推动力量

电子商务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得信息跨国界传递和资源共享得以实现,满足了国际贸易快速增长的要求,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网络国际商品交易额的上升就意味着那些通过信件、跨越国境服务、有形货物运输的交易额的下降。电子商务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价格,提高效率,不断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机会,这些机会来源于电子商务手段能够降低交易价格,让那些成本过高或执行困难的交易变得可能;同时电子商务作为传统交易手段的补充,通过提供国际市场调研、广告和营销、购买以及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支付等方式作为传统贸易的辅助手段。

电子商务还可以达成一网行销天下,对消费者产生统一的示范效应:一种消费理念、消费时尚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在世界各地快速的传播,世界的消费偏好有趋同的潮流。网络强大的通讯能力和电子商务系统便利的商品交易环境,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实际距离,同时也促使营销者和消费者的沟通方式进一步发生变化,消费者希望可以亲自参与到产品的设计、生产、评测环节中去,并且成为企业经营全过程中重要的、积极的参与者。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电子商务手段,企业将信息以多媒体方式在网上传播,并以智能搜索和查询的方式,方便消费者主动在网络上搜索信息,这样企业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和消费者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共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电子商务的商务模式给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性,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可以了解更多的商品与服务信息;同类商品的种类较多,产品之间的替代性强,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余地。网络贸易也给小额消费提供了便利,节约了消费者的购物时间,同时最大限度地缩短了生产与消费间的距离,使得按需消费在技术上将成为可能。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创新

与传统国际商务模式相比,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国际贸易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理论创新

电子商务带动了跨国公司的变革,跨国公司由原来的二维、平行的实物流动变为开放化、立体化、多维化、网络化的物质与非物质共同组成的流动,从而引发了对跨国公司内部化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厂商理论等更深层次的思考,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跨国公司理论提出了新挑战,推动国际贸易理论的不断创新。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比较优势的形成基础是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差异;而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信息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即国与国之间对信息的生产、反馈与使用能力上的差异—信息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虚拟经营”这一跨国公司新型合作竞争方式,是信息社会公司组织及运作方式变革的序幕,打破了传统公司组织机构的层次和界限,使跨国公司成为一个开放系统。这种外部资源“虚拟”内部化的形式,使公司的经营向柔性化、弹性化的方向发展。跨国公司的所有生产环节都被纳入现代信息网络,利用网上“虚拟现实”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直观的协调。

(二)国际贸易宏观管理创新

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会给国家对国际贸易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但同时也为国际贸易宏观管理方式的创新带来新的机遇。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在运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宏观管理,积极推行电子商务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表现在:出口商品配额实行电子招标。实现网上申领、发放进出口许可证。运用电子商务进行海关管理和电子报关。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实现外贸业务全过程管理的电子化。

这些变化和创新使国际贸易的监管变的更加公开和透明,而更加公开和透明的监管环境也必将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国际贸易政策创新

目前,电子商务环境中的国际贸易政策创新主要体现在世贸组织(WTO)通过了电子商务免、禁征关税协议。该协议的达成将对永久性禁止征收电子商务关税产生推动作用,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史上树起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全球范围来看,电子商务是未来25年内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信息产业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摇篮时期,各国给予免关税扶持,有利于电子商务的普及和成熟。

(四)国际贸易运行机制创新

电子商务创造了一个网上虚拟市场,形成新的国际贸易运行机制,促进以信息网络为纽带的世界市场信息一体化进程。在这种网络贸易的环境下,各国间的经济贸易联系进一步加强,这为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创新奠定了基础。

第一,电子商务环境中便捷的信息流动,减少了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校正了世界市场发展的盲目性,为减少国际贸易决策的时滞和失误创造了条件。

第二,电子商务超越时间和地域限制。解除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物质、时间、空间对交易双方的限制,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运行机制下难以克服的区位劣势和竞争劣势。

第三,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产品和服务都表现为数字信号,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第四,世界市场上的信息充分性进一步削弱。因不完全信息或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世界市场垄断进一步削弱,市场机制将在一定程序上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世界市场中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充分而优良的信息服务,促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动态的资源优化配置。

(五)国际贸易交易方式创新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实现对以纸面贸易单据的流转为主体的传统国际贸易流程和交易方式的变革。在信息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发展迅速的国际贸易迫切要求实现全球贸易运作的信息化,节约社会成本和贸易成本,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在传统贸易方式下,国际贸易流程以买方准备一份购物清单到登记应收款帐户冲帐,需要经历20多个环节,而电子商务方式下却只需要8个环节就可完成。电子商务帮助国际贸易企业改革国际贸易流程,实现国际贸易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规模化,形成新的有效率的国际贸易流程管理模式,推动国际贸易方式创新。

(六)国际贸易营销创新

电子商务引起市场营销的巨变,促进国际贸易营销创新,产生了新的市场营销形式——电子营销。电子营销就是指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进行市场营销。企业通过电子营销,借助互联网,可以进行生产、信息传递、广告、购物、支付和信息化产品等业务,双向交互信息可以交换资料文件、影像、声音等,可以进行一对一双向交互,甚至可以是一对无数和无数对无数的交互。它可以将实体市场转移到最广大的人们均可以参与的虚拟市场上。客户参与的主动性和选择的主动性得到加强,现代的互动营销方式正在形成。互动营销强调企业和消费者间交互式交流的双向推动,改变了传统营销中企业对消费者的单向推动。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意识的成熟以及消费理念的转化,差异消费、个性消费成为时尚,互动式营销通过消费者积极参与生产的全过程,使企业既可获得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又能使其产品适应单个消费者的独特需求,既满足了大众化的需求,又满足了个性化的需求,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在电子营销中,企业和客户形成的这种营销框架可以称为网络整合营销,它始终体现了以客户为出发点及企业和客户不断交互的特点,是对传统市场营销方式的突破。

(七)国际贸易运输方式创新

第12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新型国际贸易

电子商务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建立了以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品流为主体的全新物流体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服务。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不断向深层次扩展,在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管理、国际贸易运行机制、国际贸易营销手段及国际贸易运输方式等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一)虚拟公司——国际贸易新的经营主体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是这种“虚拟公司”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创新型的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与“虚拟经营”采用了合作竞争的经营方式,揭开了信息社会公司组织及运作方式变革的序幕。通过开放系统的动态网络组合寻找资源和联盟,这种虚拟公司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竞争环境和消费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给跨国公司带来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好处。

(二)虚拟市场——国际贸易新的运行环境

电子商务通过网上“虚拟”信息的交换,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空间,这是一个开放的、多维的、立体的市场空间,它突破了传统市场以一定的地域为存在前提的局限性,在全球范围内以信息网络为纽带连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新型世界市场的形成。信息流动加速了资本、商品、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带动了全球“网络经济”的崛起,在这种网络贸易的环境下,各国间的经贸联系与合作也大大加强。

(三)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新的推动力量

电子商务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得信息跨国界传递和资源共享得以实现,满足了国际贸易快速增长的要求,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网络国际商品交易额的上升就意味着那些通过信件、跨越国境服务、有形货物运输的交易额的下降。电子商务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价格,提高效率,不断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机会,这些机会来源于电子商务手段能够降低交易价格,让那些成本过高或执行困难的交易变得可能;同时电子商务作为传统交易手段的补充,通过提供国际市场调研、广告和营销、购买以及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支付等方式作为传统贸易的辅助手段。

电子商务还可以达成一网行销天下,对消费者产生统一的示范效应:一种消费理念、消费时尚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在世界各地快速的传播,世界的消费偏好有趋同的潮流。网络强大的通讯能力和电子商务系统便利的商品交易环境,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实际距离,同时也促使营销者和消费者的沟通方式进一步发生变化,消费者希望可以亲自参与到产品的设计、生产、评测环节中去,并且成为企业经营全过程中重要的、积极的参与者。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电子商务手段,企业将信息以多媒体方式在网上传播,并以智能搜索和查询的方式,方便消费者主动在网络上搜索信息,这样企业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和消费者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共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电子商务的商务模式给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性,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可以了解更多的商品与服务信息;同类商品的种类较多,产品之间的替代性强,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余地。网络贸易也给小额消费提供了便利,节约了消费者的购物时间,同时最大限度地缩短了生产与消费间的距离,使得按需消费在技术上将成为可能。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创新

与传统国际商务模式相比,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国际贸易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理论创新

电子商务带动了跨国公司的变革,跨国公司由原来的二维、平行的实物流动变为开放化、立体化、多维化、网络化的物质与非物质共同组成的流动,从而引发了对跨国公司内部化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厂商理论等更深层次的思考,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跨国公司理论提出了新挑战,推动国际贸易理论的不断创新。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比较优势的形成基础是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差异;而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信息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即国与国之间对信息的生产、反馈与使用能力上的差异—信息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虚拟经营”这一跨国公司新型合作竞争方式,是信息社会公司组织及运作方式变革的序幕,打破了传统公司组织机构的层次和界限,使跨国公司成为一个开放系统。这种外部资源“虚拟”内部化的形式,使公司的经营向柔性化、弹性化的方向发展。跨国公司的所有生产环节都被纳入现代信息网络,利用网上“虚拟现实”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直观的协调。

(二)国际贸易宏观管理创新

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会给国家对国际贸易监管带来新的挑战,但同时也为国际贸易宏观管理方式的创新带来新的机遇。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在运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宏观管理,积极推行电子商务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表现在:出口商品配额实行电子招标。实现网上申领、发放进出口许可证。运用电子商务进行海关管理和电子报关。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实现外贸业务全过程管理的电子化。

这些变化和创新使国际贸易的监管变的更加公开和透明,而更加公开和透明的监管环境也必将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国际贸易政策创新

目前,电子商务环境中的国际贸易政策创新主要体现在世贸组织(WTO)通过了电子商务免、禁征关税协议。该协议的达成将对永久性禁止征收电子商务关税产生推动作用,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史上树起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全球范围来看,电子商务是未来25年内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信息产业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摇篮时期,各国给予免关税扶持,有利于电子商务的普及和成熟。

(四)国际贸易运行机制创新

电子商务创造了一个网上虚拟市场,形成新的国际贸易运行机制,促进以信息网络为纽带的世界市场信息一体化进程。在这种网络贸易的环境下,各国间的经济贸易联系进一步加强,这为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创新奠定了基础。

第一,电子商务环境中便捷的信息流动,减少了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校正了世界市场发展的盲目性,为减少国际贸易决策的时滞和失误创造了条件。

第二,电子商务超越时间和地域限制。解除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物质、时间、空间对交易双方的限制,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运行机制下难以克服的区位劣势和竞争劣势。

第三,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产品和服务都表现为数字信号,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第四,世界市场上的信息充分性进一步削弱。因不完全信息或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世界市场垄断进一步削弱,市场机制将在一定程序上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世界市场中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充分而优良的信息服务,促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动态的资源优化配置。

(五)国际贸易交易方式创新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实现对以纸面贸易单据的流转为主体的传统国际贸易流程和交易方式的变革。在信息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发展迅速的国际贸易迫切要求实现全球贸易运作的信息化,节约社会成本和贸易成本,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在传统贸易方式下,国际贸易流程以买方准备一份购物清单到登记应收款帐户冲帐,需要经历20多个环节,而电子商务方式下却只需要8个环节就可完成。电子商务帮助国际贸易企业改革国际贸易流程,实现国际贸易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规模化,形成新的有效率的国际贸易流程管理模式,推动国际贸易方式创新。

(六)国际贸易营销创新

电子商务引起市场营销的巨变,促进国际贸易营销创新,产生了新的市场营销形式——电子营销。电子营销就是指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进行市场营销。企业通过电子营销,借助互联网,可以进行生产、信息传递、广告、购物、支付和信息化产品等业务,双向交互信息可以交换资料文件、影像、声音等,可以进行一对一双向交互,甚至可以是一对无数和无数对无数的交互。它可以将实体市场转移到最广大的人们均可以参与的虚拟市场上。客户参与的主动性和选择的主动性得到加强,现代的互动营销方式正在形成。互动营销强调企业和消费者间交互式交流的双向推动,改变了传统营销中企业对消费者的单向推动。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意识的成熟以及消费理念的转化,差异消费、个性消费成为时尚,互动式营销通过消费者积极参与生产的全过程,使企业既可获得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又能使其产品适应单个消费者的独特需求,既满足了大众化的需求,又满足了个性化的需求,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在电子营销中,企业和客户形成的这种营销框架可以称为网络整合营销,它始终体现了以客户为出发点及企业和客户不断交互的特点,是对传统市场营销方式的突破。

(七)国际贸易运输方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