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0 16:44: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标准审计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强调事项段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意见段之后增加的对重大事项予以强调的段落。强调事项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①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但被审计单位进行了恰当的会计处理,且已在财务报表中作出充分披露;②不影响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规定,如果存在以下七种情形应当或可以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审计报告。
1.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当被审计单位存在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或情况但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时,且财务报表已作出充分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在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强调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或情况,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注意财务报表附注中对有关事项的披露。例如,被审计单位债务违约、累计经营亏损数额巨大以及资不抵债等。
2.重大不确定事项。当被审计单位存在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不确定事项(持续经营方面除外)但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在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强调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事实。例如,被审计单位被其他单位,指控其侵犯专利权,要求其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法院已经受理但尚未审理。该诉讼事项属于不确定事项,一旦法院审理判决,可能给被审计单位带来损失。
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第三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如果认为管理层选用的其他编制基础是适当的,且财务报表已作出充分披露,注册会计师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并考虑在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管理层选用的其他编制基础。
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第十七条规定,如果管理层修改了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复核管理层采取的措施能否确保所有收到原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人士了解这一情况,并针对修改后的财务报表出具新的审计报告。第十八条规定,新的审计报告应当增加强调事项段,提请财务报表使用者注意财务报表附注中对修改原财务报表原因的详细说明,以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原审计报告。
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11号———比较数据》第十条规定,当以前针对上期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为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时,如果导致非无保留意见的事项虽已解决,但对本期仍很重要,注册会计师可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提及这一情况。
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11号———比较数据》第十一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对本期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可能注意到影响上期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而以前未就该重大错报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上期财务报表未经更正,也未重新出具审计报告,但比较数据已在财务报表中恰当重述和充分披露,注册会计师可以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说明这一情况。
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21号———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如果需要修改其他信息而被审计单位拒绝修改,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说明该重大不一致,或采取其他措施。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强调事项段中指明,该段内容仅用于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并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例1:注册会计师在对A公司2014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发现,A公司为B公司提供银行借款担保3000万元,因B公司未按时偿还借款,银行将B公司诉至法院,同时将A公司列为第二被告,截至2014年12月31日,该诉讼案件正在审理中,无法预计其最有可能的承担金额。该事项中,A公司涉及无法预计的诉讼案件,可能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注册会计师应该在审计报告意见段后增加强调事项段予以说明。
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一)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情形
1.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存在分歧。
(1)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在会计政策选用方面存在的分歧:一是管理层选用的会计政策不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二是管理层选用的会计政策与具体情况不一致(相应的,财务报表整体列报的内容与注册会计师了解的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情况也就不一致);三是由于管理层选用了不适当的会计政策,导致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未能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四是管理层选用的会计政策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要求保持连续性。
(2)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在会计估计方面存在的分歧:一是管理层没有对所有应当进行会计估计的项目作出会计估计;二是管理层没有识别出可能影响会计估计的相关因素;三是管理层没有充分收集作出会计估计所依据的相关数据;四是没有正确提出会计估计依据的假设;五是管理层没有依据数据、假设和其他相关因素对事项的金额作出正确估计;六是管理层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作出充分披露。
(3)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在财务报表披露方面存在的分歧:管理层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要求披露所有的信息,或者没有充分、清晰地披露所有信息,使财务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2.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1)客观环境造成的限制。如由于被审计单位存货的性质或位置特殊等原因导致注册会计师无法实施存货监盘等。在客观环境造成限制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需要实施替代审计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2)管理层造成的限制。如管理层不允许注册会计师观察存货盘点,或者不允许对特定账户余额实施函证等。在管理层进行限制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提请管理层放弃限制。如果管理层不配合,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这一事项对风险评估的影响以及是否需要实施替代审计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二)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情形
如果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整体是公允的,但仍存在下列情形,则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带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会计政策的选用、会计估计的作出或财务报表的披露不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如财务报表个别项目有重大差错,同时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但不影响财务报表整体的公允性。
2.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应当指出的是,只有当注册会计师认为财务报表整体上是公允的,但仍存在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形,才能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所报告的情形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极为严重,则应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会计政策的选用、会计估计的作出或财务报表的披露不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判断其影响是否重大时,应当考虑该影响所涉及的金额和性质并与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注册会计师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而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取决于无法实施的审计程序对形成审计意见的重要性。注册会计师在判断重要性水平时,应当考虑有关事项潜在影响的性质和范围以及在财务报表中的重要程度。
(三)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情形
如果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被认为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如企业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而实现盈利,且拒不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建议进行调整;企业将不能持续经营,但财务报表仍然按持续经营假设编制。应当指出的是,只有当注册会计师认为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会误导使用者,以至财务报表的编制不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未能从整体上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注册会计师才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例2:A公司2014年度净利润为16万元,在建工程中的厂房工程2014年度处于停建状态(停建不是为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而实施的必要程序),A公司2014年度对该项目利息资本化金额为895万元。该事项中在建工程处于停建状态,仍然把项目利息资本化,违反了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影响了财务报表的公允反映。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但究竟是保留意见还是否定意见呢?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重要性水平是影响注册会计师判断的主要因素。在具体运用重要性水平时,不仅要分析其数量,而且要分析其性质。由于A公司2010年净利润仅为16万元,但2014年度对处于停建状态的项目利息资本化金额为895万元,如果把资本化的利息计入当期损益,A公司2014年度不仅没有盈利反而亏损了。这种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无论金额大小,从性质上考虑都足以影响财务报表总体的公允性。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否定意见,而不是保留意见。
(四)注册会计师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情形
(一)上市公司审计报告的易获取性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12年修订)》中,第七条规定,年度报告中的财务报告应当经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审计报告应当由该所两名注册会计师签字。第九条规定,公司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将年度报告全文刊登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因此,会计鉴定人员可以在资产负债表出日和财务报告报出日之间通过证监会指定的网站或者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获取有关的上市公司审计报告。
(二)会计鉴定人员职业判断的专业性
会计鉴定人员是在诉讼活动中,接受指派或委托,对诉讼活动中涉及的与财务有关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判断,出具鉴定意见的专门性人员。每一名合格的会计鉴定人员都对“红旗标志”及舞弊信号有一定的敏感性,通过对上市公司被审计报告的研究和分析,运用相应的司法会计检验手段和鉴定方法,可以有效预防被审计单位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
二、会计鉴定人员利用非标准审计报告发现潜在财务舞弊事项的有效性
(一)非标准审计报告中列示了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不仅重点指出了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潜在说明了被审计单位的异常现象。因此,会计鉴定人员可以根据非标准审计报告中提及的不确定事项以及注册会计师描述的被审计单位所处困境进行研究和讨论,选择可能发生财务舞弊的上市公司,通过进一步对其披露的年度报告和相关资料的深入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
(二)审计报告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公信力
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注册会计师及所属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所作出的审计报告承担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法律责任。在此种风险下,为了避免承担法律责任,陷入诉讼活动的泥潭,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会尽量做如实报道,客观真实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
三、有关上市公司审计报告现状
(一)有关2008、2009、2010、2011年审计报告的定量分析
以2008、2009、2010、2011年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报告为对象,以分析非标准审计报告所占比例及产生的原因。经调查,2008年会计师事务所共出具1624份审计报告,其中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110份,占总审计报告数6.77%。2009年会计师事务所共出具1777份审计报告,其中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119份,占总审计报告数6.71%。2010年会计师事务所共出具2129份审计报告,其中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128份,占总审计报告数5.54%。2011年会计师事务所共出具2362份审计报告,其中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115份,占总审计报告数4.87%。由此可知,虽然上市公司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壮大,但出具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的比例在逐年降低。尤其是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所占审计报告总数的比例下降尤为明显,由2009年占总审计报告的1.05%降低至11年的0.17%。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将对出具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涉及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获得合理解释。
(二)非标准审计报告涉及的原因分析
1.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从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来看,大部分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原因都来源于公司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2008年共75份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其中以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为理由的共有34份,占45.33%。2009年共87份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其中以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为理由的审计报告高达68份,占总数的78.16%。同样,2010年因持续经营存在问题而发表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共72份,占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的83.72%。2011年因持续经营存在问题而发表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共59份,占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的64.13%。实践中注册会计师往往通过强调事项段来代替意见段等以较轻的审计意见来报告,从而较好地维护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但是,实际上这是注册会计师的不负责任,以模糊的托辞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降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和经营活动的危险性,不仅削弱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还造成了利益相关者对审计报告的不信任。目前公众已经习惯于将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作为一家公司经营失败的早期预警信号,许多实证结果均表明,审计师的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破产的可能性显著相关。
2.审计范围受限制
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的规定,审计范围一般应限于约定的会计报表报告期内的有关事项,但凡与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有关和影响注册会计师做出专业判断的所有方面,均属于会计报表审计的范围。当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时,其可以根据限制情况及重要性水平进行判断,从而出具保留意见或是无法表示意见。从2008至2011年这四年的审计报告来看,2008年度只有ST华光、*ST帝贤B和中国嘉陵三家上市公司由于审计范围受限及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被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009年共有10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主要原因在于注册会计师无法实施函证等必要的审计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判断某些事项对财务报表或公司经营产生的重大影响。2010年会计师事务所一共出具了25份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和7份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其中17份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和全部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均是源于审计范围受限,导致注册会计师无法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从而难以对重要事项提供合理保证。2011年会计师事务所一共出具了19份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和4份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其中13份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均是因无法获取有关特定事项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3.不确定事项
由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不断运行的,在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确定的事项,如果这些事项是重大的,有可能对财务报表和投资人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那么注册会计师就不能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提供合理的保证。在此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将秉着职业审慎的态度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或者是无法表示意见。通过分析2009至2011年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我们可以看出产生的不确定事项主要集中在诉讼事项结果存在不确定性,监管行动的未来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合同结果存在不确定性以及稽查结果存在不确定性等。对不确定事项的判断,需要注册会计师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
四、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和财务舞弊之间的内在联系
审计行为是一种契约行为,审计因契约而产生,因契约而发展。审计关系实际上是审计关系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它包括了审计人与审计委托人、审计人与被审计人、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三组关系。这三组关系形成了审计三角关系,任何一项审计都必须有审计人、被审计人、审计委托人。审计人接受审计委托人的委托或授权后,对被审计人进行审查并向审计委托人出具有关被审计人受托经济履行情况的经济报告;被审计人对审计委托人负有经济责任,并由审计人对其受托经济责任进行审查;审计委托人将其财产授予被审计人进行经营管理,要求被审计人对他们承担经济责任并从审计人那里获取有关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书面报告。
二、审计契约关系的历史演进
审计行为是一种契约行为,狭义的审计契约应是指由审计人与审计委托人共同签订的契约,广义的审计契约应当是在狭义的审计契约之外再增加审计人与被审计人签订的契约。世界审计报告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非标准审计报告阶段、标准审计报告的探索阶段和标准审计报告阶段。
第一,非标准审计报告阶段:19世纪,英国公司最早要求审计人员对资产负债表的准确性做出审计报告,但是没有统一规定审计报告的标准的用语和格式。
第二,标准审计报告的探索阶段:20世纪初美国股票拥有权的广泛分散,导致不同利益主体要求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随着财务报表标准化的进程,对审计报告的标准化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第三,标准审计报告阶段:1929年经济危机以后对报告的用语、模式日益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保证审计人员在各种情况下能将自己的审计意见准确地、简明扼要地传达给利害关系集团。
三、以“契约经济论”分析审计关系的本质
审计的产生是由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产生而产生的,但是对审计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受托经济责任”理论上不够的。通过契约经济的理论对社会经济现象和制度的深刻剖析,为我们认识审计关系的实质和审计发展的内在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第一,审计关系的本质是一种契约关系:从“关系链”角度看,审计的三角关系是在“两权分离”状态下建立起来形成了以审计委托人为中心的契约关系,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之间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契约关系和审计委托人与审计人之间以关系为纽带的契约关系。
第二,审计的重点是契约的完善:委托理论的核心是信息不对称,审计的基本功能是在于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成本。然而审计是不可能完全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审计的重点应着眼于契约的完善上促进信,息质量的改善,以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第三,契约双方是平等的:从契约理论的角度出发,契约的缔结必须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在上市公司审计委托人层次多、关系复杂的情况下坚持契约双方的平等地位尤其重要。从完善和保障契约的角度,制衡和控制契约双方中去寻找审计人的独立性。
四、审计的契约关系和履约机制
独立审计实质上是委托人和、受托人和被审计人(人)之间一组契约的集合。
(一)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契约的核心是降低成本。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委托人可能的选择有:第一,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来制约人,减少其机会主义行为,但企业规模较大、股权较分散、委托人专业知识有限、内监督机制的独立性较差等因素决定了这种监督机制的交易费用是高的,会高于成本,所以不具有经济合理性。第二,委托“超然独立”的注册会计师监督人。将成本中的一部分作为审计费支付给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在收取审计费用之后,也就承担起了为委托人监督人降低成本的义务。
(二)人(经理人员)本身也有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监督或评价的动因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注册会计师发表的肯定审计意见是企业财务状正常的一种证明,会对企业股票市场价格的上升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使企业的市场价值上升。如委托人按企业市场价值的一定比例给人剩余索取权,那么,企业市场价值的上升也就味着人收益的增加。(2)注册会计师肯定的审计意见也是经理人员能力和品行的一种证明,会对经理人员在经理市场上的价值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使经理人员受益。(3)注册会计师肯定的审计意见也为投资者投资提供了一种信号,可降低投资预期风险,从而有利于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有利于经理人员理财。
(三)受托人(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协会之间契约的核心是信誉权制。委托人所以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监督,是因为:第一,委托人相信注册会计师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发现经理人员的违约行为。第二,委托人相信注册会计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发现的经理人员的违约行为会如实地向委托人报告。但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等在签约之前都不可观察,只有通过其审计行为的结果才能反映出来。所以,赢得客户的信任对注册会计师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赢得客户的信任,注册会计师可能的选择是:第一,通过多次反复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即重复博拜),慢慢地争取客户的承认。第二,加入一个具有权威性、公认性的组织,利用该组织在客户心目中的信誉赢得客户。这一组织就是注册会计师协会,加入协会必须自觉地接受注协的监管,注协也可以通过取消注册、罚款等手段来约束入会的注册会计师,维护自己的权威性、公认性。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张立民.审计制度建设的理论依据,审计研究,2002,3
[3]王建玲.注册会计师审计契约委托人探究.西北大学学报,2004,2
[4]冯均科.审计契约制度的产权学分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5]王善平,朱青.独立审计的产权绩效与机制改进,当代财经,2007,6
2011年有6家、2012年有4家、2013年有3家是因为未来经营成果及诉讼结果的不确定性而被附加强调事项段,另外,监管结果的不确定、合约后的赔偿有争议、巨额应收款、还款时间的不确定、项目进度不明确、董事会换届中、合同结果不合理等也是其中的原因,但是出现这些情况的公司数量都比较少,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还是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从整体来看,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审计意见占了所有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大多数,所以信息使用者还应考虑到注册会计师是否有与被审单位合谋的可能,以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审计意见来代替保留意见。
1.保留意见报告
2013年的22份审计报告中有10份是由于注册会计师无法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而出具了保留意见报告,2012年的15份保留意见中有10家、2011年有19份中有12家。由此可见,注册会计师无法实施函证或其他审计程序以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是造成上市公司被出具保留意见的主要原因。除了这个原因,注册会计师未收到证监会或其他监管部门的调查结果导致无法确定影响、无法确定交易事项的合理性,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疑虑,诉讼结果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另外,我们应该注意到,在出具的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中,有部分公司并不是只存在上述问题中的一个,而是同时存在两个及更多的问题。
2.无法表示意见报告
相比带强调事项的无保留意见和保留意见来说,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意味着公司出现的问题已经相当严重。2011年有5家企业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分别是中科健、*ST中华、*ST广夏、石岘纸业、阳煤化工,有两家是*ST企业;2012年只有3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ST中华A、*ST贤成和九龙山,两家是*ST企业;而2013年有5家被出具无法表示审计报告,*ST新都、*ST霞客、*ST超日、*ST长油、*ST国创,全部为*ST企业。其中*ST长油最引起人们注意,它是第一家退市的国企。从这三年出具的无法表示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来看,大部分出具无法表示审计意见的都是*ST企业,ST类的企业都意味着公司的经营状况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状况,出现了连续几年亏损的状况,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也存在着重大的不确定性,此外,大量的负债、借款金额、关联交易、对外担保等事项的披露不合理以及破产重整方案还未实施等也是无法表示意见的原因。
3.结束语
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存在的重大不确定性是出具各类非标准审计意见的重要事项,另外,诉讼结果不确定性、监管结果的不确定性、还款时间的不确定性、交易结果的不合理等也是影响非标准审计报告出具的不可忽略的原因。因此,针对这些高风险领域,我们在使用审计报告时,应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公司的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调查研究。
作者:尚丛丛 单位:南京审计学院审计与会计学院
关键词: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分布研究——基于2008-2010年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
收录日期:2012年4月13日
一、引言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非标准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标准审计报告以外的其他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非标准意见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
审计意见类型是否恰当,自美国证券法实施以来一直是一个广泛争论的热点问题。由于我国委托人错位、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或管理当局拥有对注册会计师聘用、解聘、审计产品定价的决策和支付权,使审计关系扭曲。社会各界认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没能发挥应有的经济监督作用,认为他们缺乏必要的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甚至有时候会与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共谋,损害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二、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审计意见总体分析
本文选用的研究样本包括2008~2010年这三年间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可以找到数据的上市公司。截至2010年3月15日,我国A股市场共有1,624 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08年年报,110家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占上市公司的6.77%。在非标准审计意见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有75份,占非标准审计意见总数的68.18%;保留意见为18份,占非标准审计意见总数的16.36%;无法表示意见的有17份,占非标准审计意见总数的15.45%。非标准审计意见对判断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是否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和公允性至关重要,而且在不同程度上表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一定的问题,能够提醒报表使用者谨慎使用报表资料。
2009年沪深两市共有1,774家上市公司按期披露了年报。据统计,有1,655家公司被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占93.3%,与2008年的93.23%和2007年的92.55%相比呈缓慢增长态势,2009年有119家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占披露年报公司的6.7%,与前两年相比略有下降。本文的研究数据来源于:(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http://Cicpa.省略)的年报审计情况快报与事务所全国百家信息;(2)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网站;潮资讯网(http://info.省略);(3)各上市公司2008~2010年度的年报。同时,对数据进行了抽样核对,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表1)
三、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分析
(一)带强调事项无保留意见特征分析
1、涉及持续经营能力的不确定性比重较大。因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疑虑的事项或情况的公司有63家,占全部带强调事项无保留意见公司的72.4%。这些公司的问题有:连续巨额亏损或主业巨额亏损、存在大量逾期债务、资产负债率较高、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等。
2、因重组(并购)未完成、交易而产生不确定风险发表带强调事项无保留意见(个别公司与其他原因共存)的有9家,占全部带强调事项无保留意见公司的10%。如:农产品、ST玉源、*ST丹化重组、旭飞投资等公司未获批,太极实业并购未获批。截至2009年12月31日,第一大股东正在筹划对旭飞投资实施重大资产重组,重组结果可能对公司未来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此外,旭飞投资能否变更海发大厦一、二期土地使用性质尚不确定,进而使得海发大厦能否被剥离置换存在不确定性和障碍,对上述重大资产重组产生影响。
3、因涉及担保或诉讼和其他情况的公司都是6家(个别公司与其他原因共存),占全部带强调事项无保留意见公司的7%。被证监部门立案调查未有正式结果的公司有4家,占全部带强调事项无保留意见公司的5%。
(二)保留意见特征分析。当财务报表就其整体而言是公允的,但还存在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形时注册会计师应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被视为注册会计师在不能出具无保留意见情况下最不严厉的审计报告。2009年被出具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共占全部审计报告的0.73%,低于2008年0.38个百分点,低于2007年0.16个百分点。被出具保留意见的13家上市公司有:ST国药、荣华实业、科达股份、ST宝龙、天目药业、*ST三联、莲花味精、四维控股、紫光古汉、绿大地、SST华新、ST科龙、百科集团。ST公司占被出具保留意见上市公司的38.46%。从保留事项的具体内容分析,审计报告提及审计范围受限,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有11份,占84.62%。另两份分别是:莲花味精因涉嫌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四维控股的存货委托保管事项可能构成重大资产重组,需经证监会核准。13份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中,就导致保留事项的个数来看,涉及1个事项的有4份,占30.77%;涉及2个事项的有4份;涉及3个事项的有3份,占23.08%;涉及4事项的有2份,占15.38%。提及事项平均数为2.23个。各种导致保留意见的事项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无法确认应收及预付款项的真实可靠、可收回程度及资产减值计提合理性有8家。如荣华实业、天目药业、*ST三联、紫光古汉、ST科龙、绿大地、百科集团、*ST国药;排在第二位的是受到监管部门立案调查,有7家,如百科集团、天目药业、*ST三联、莲花味精、紫光古汉、绿大地、科达股份;排在第三位的是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的有5家,如百科集团、荣华实业、ST宝龙、紫光古汉、*ST国药;其他还有无法判断交易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费用发生与列报的准确性、诉讼事项等。
单一原因导致审计范围受限的公司有:SST华新无法确认其现在的实际控制人;ST科龙无法取证,以判断该笔款项的坏账准备计提和计价认定是否合理;*ST三联存在未决诉讼,无债权、债务往来款项余额;四维控股涉及多个事项有证监会整改通知未经验收、四维控股将其持有的重庆四维卫浴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转让、存货转让已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尚未报批。
(三)无法表示意见特征分析。在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以至于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009年上市公司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19份,占1.08%。与2007年(1.09%)和2008年(1.04%)相比变化不大。该类审计意见具有如下方面特点: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19家公司中多数涉及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不确定性问题。另外,除赛格三星、海鸟发展外,其他的17家都是ST、S*ST或*ST公司,具体包括10家ST公司(ST金顶、ST中华A、ST沪科、ST东盛、ST科健、ST钛白、ST大水、ST银广夏、ST源发、ST东碳);6家*ST公司(*ST亚太、*ST九发、*ST宝硕、*ST盛润A、*ST锦化、*ST宏盛)和1家S*ST公司(S*ST北亚),占到89.47%;提及事项平均数量远多于其他非标准意见。提及5个事项的有1家公司,提及4个事项的有1家公司,提及3个事项的有6家公司,提及2个的有4家公司,提及1个事项的有7家。平均每份报告提及事项数为2.21。在所有事项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持续经营能力重大不确定,有11家,占57.89%,如*ST九发截至审计报告日仍处于重大资产重组过程中,除对烟台紫宸投资有限公司的投资外无任何资产,且无法对烟台紫宸投资有限公司形成实质性控制。排在第二位的是提及无法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判断各项资产、负债的真实、准确、公允性的较多,有8份。其他主要原因还包括或有事项、诉讼事项、贷款担保、证监会立案稽查、重大对外投资的不确定性等。
四、建议
我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导致财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有空可钻。滥用会计估计行为已不是新问题,但随着财政部相关会计准则的出台,上市公司通过债务重组、资产置换与非货币交易等行为来操纵利润的手法已经不可能。而会计估计主要在于公司的主观判断,一些公司利用计提多少不好具体规定这个灰色地带肆意进行巨额计提,从而对业绩造成重大影响。而注册会计师的意见并不能影响到公司对自身的“合理估计”,能做的只有出具非标准意见以便免责。再有,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准确性以及测算所依据的假设存在疑问,也成为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比较集中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些问题,主要有如下建议:
(一)注册会计师应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事项给予更多关注。注册会计师应对有重大财务风险,计提巨额准备,大额逾期借款及其相关诉讼和巨额担保引发的巨额连带责任风险等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性的上市公司重点关注,尤其对亏损上市公司,S*ST公司更应提高警惕。这类上市公司昭示了所面临的经营困境和财务风险,一般来说更有可能存在内部控制问题,财务报表往往存在更多的重大错报和舞弊风险,更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二)进一步规范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审计意见的运用,细化出具审计意见方面的规定。因为笔者在分析2006年注册会计师对深市上市公司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时,发现注册会计师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不明确、不规范,个别注册会计师仍存在以强调事项段代替保留意见的情况。
(三)建立与完善相关体制制度,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建议建立与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体制,实行同业互查制度,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程腊梅.非标准审计意见特征分析[J].会计之友,2011.9(上).
[2]刑海玲.非标准审计意见注意领域研究——基于上市公司[J].2003~2008年度报告的数据[J].商业会计,2009.11.
关键词:审计意见;报告类型;影响因素
一、审计意见的理论概述
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规定,在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按照CPA发表的意见不同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否定意见。除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之外的其它报告都属于非标准审计报告。
二、影响审计意见的因素分析
1.公司财务状况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早在1980年Kida就对财务指标对审计意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与总负债的比率、速动比率、总资产利润率、现金与总资产的比率等财务指标对审计意见类型有显著影响。贺颖、轩春雷(2009)以2001~2007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最大,上市公司的规模、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等指标对审计意见的类型也有较显著影响。
2.上一期审计意见对本期审计意见的影响
Mutchler(1985)通过对执业审计师的访谈得知,上期被出具持续经营疑虑的审计意见的公司,本期更有可能被出具持续经营疑虑的保留意见。唐跃军(2010)以来自2004~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研究结论证实其中一点:上年度被出具不利审计意见虽然可能增加本年度收到不利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但是亦可能提高审计意见改善的可能性,并和审计意见出现恶化的可能性显著负相关。
3.内部控制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刘月平(2000)研究可持续经营与审计意见中提及影响审计意见决策的具体内部控制因素为: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及会计人员的胜任能力,对遵循外部法制的关注,决策的集中程 度,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关注,职责分工以及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李红(2012)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与非标审计意见显著负相关,内部控制风险与缺陷和非标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
4.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Lindsay(1990)以加拿大市场16个案例为研究对象,DeFondetal.(1999)以1993~1996年中国市场为研究对象,结果都显示事务所的规模显著影响审计的独立性。李树华(2000)利用审计公费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发现,大规模事务所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显著高于小规模事务所,从而得出大规模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显著高于小规模事务所的结论。
5. 审计收费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李晓春(2000)认为审计费用的规模对审计独立性具有显著负面影响,由于审计市场职业竞争导致“杀价”现象,“降价收费”成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影响因素。费爱华 (2004)以2001~200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李补喜,王平心(2006)以200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都发现审计费用率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
7.公司治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王跃堂,赵子夜 (2003)认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相对其他法人股的股权越集中,内部人控制的可能性越大,越容易得到标准审计意见。孙铮、曹宇(2004)也认为国有股股东促进上市公司选择高质量审计的动力较小。杨孟环(2006)发现股权结构决定实质上的审计委托主体,其利益取向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
8.关联方交易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吕伟、林昭呈(2007)通过沪深上市公司数据对关联方交易、审计意见和外部监管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关联方购销交易金额越大,越有可能被出具非标准的审计意见,且这一关系只存在对关联方交易管制较弱的年份。
另外,国内外学者还研究发现,公司特征、持续经营不确定性、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审计任期、盈余管理、政治关联等也会对审计意见产生影响。
三、未来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中外学者已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丰富了审计学、公司治理学等学科理论。但我们认为对以下两点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
第一,内部控制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作为为公司财务状况提供相关防御措施的内部控制一直备受实务界和学术界所关注,但内部控制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目前尚不能统一,需要进一步研究。
第二,关联交易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关联方交易一直以来是个备受公众所垢污,且大多数公司都存在关联方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因此可进一步对此开展研究,帮助投资者、债权人解开关联方交易的神秘面纱。
参考文献:
[1] 曹玉俊.2000.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4).
大学生通过实习才能认知社会中的优胜劣汰,培养竞争意识,才能在实习中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和要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事务所审计实习报告参考范文,仅供参阅!
事务所审计实习报告参考范文【1】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过程中对审计的相关软件的使用,了解审计业务的主要流程,以及每个步骤需要的程序,以达到熟悉审计业务流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审计问题的处理。理论联系实践,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一些基础。
二、实习要求
要求能通过实习,对于软件能较为熟练地运用,能系统地认识到审计业务的严谨的工作程序。具体的实习要求如下列示:
熟悉软件使用流程;
做好查账前的准备工作;
生成未审报表;
项目负责人进行审计风险评估;
项目负责人结合实质性程序做人员分工;
审计人员根据初始底稿执行程序进行审计工作;
生成正式的工作底稿。
三、实习内容
实习的内容便是依据实习要求中的具体流程操作。我们首先是听老师讲述了软件使用的相关流程,然后听教学录音文件对软件的使用中会出现的问题有了了解。这些准备工作完毕后,我们才开始实用软件进行简单的业务处理。具体的操作内容列示如下:
1、熟悉软件使用流程
熟知软件的使用流程是十分必要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流程中包括十个步骤左右,我们本次实习主要练习其中的六个步骤。因而实习中实际用到的流程如下:
做好查账前的准备工作→生成未审报表→项目负责人进行审计风险评估→项目负责人结合实质性程序做人员分工→审计人员根据初始底稿执行程序进行审计工作→生成正式的工作底稿
2、做好查账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点击【建立审计项目】按钮,选择需要登录的被审单位账套。然后按照流程图所示,逐步进行如下操作:
(1)设置查账期间
在“查前准备”主界面中点击“设置查账期间”按钮
(2)行业科目对照
在“查前准备”主界面中点击“行业科目对照”按钮。具体操作如下:
选择对照年度2010→选择对应的行业→点击“第1步、1级对照”→点击“第二步对照校验”→选择对照年度2008→点击“点击第二步对照校验”→点击“明细对照”
(3)数据准备及测试
在“查前准备”主界面中点击“数据准备及测试”按钮。具体操作如下:
账户平衡校验→损益类科目冲销校验→年度间科目结转校验→凭证校验及红字对冲检查→历年科目设置连续性校验
至此,查账前的准备工作结束,开始进行下一步——生成未审报表。
3、生成未审报表
在审计工作记录的主界面中,单击【工作底稿】上的【行业报表】,在报表生成及分析生成窗口中,生成未审报表。
4、项目负责人进行审计风险评估
在本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风险评估调查和编辑风险评估底稿。具体操作如下所示:
(1)风险评估调查
在审计风险评估阶段,我们可以根据每个调查阶段生成不同阶段的审计风险评估的调查底稿。在每个阶段的底稿中我们只需要按照所需要到内容填写,或者选择就可以了。
(2)编辑风险评估底稿
首先第一步我们选取此次项目中所参与的人员以及他们各自负责的科目。点击第二步来选择每个科目我们执行那些工作.在对每一个科目进行完实质性测试程序的选择后只要执行第三步,初始化底稿就会自动的过渡到审计工作记录中。
5、项目负责人结合实质性程序做人员分工
系统内置的几套工作底稿可以任意选择,在生成工作底稿之前,先进行抽凭,账龄分析等。因为:底稿模板中是有取数公式的,如果不做好之前的准备工作会取不到数。
(1)选择人员及负责底稿
审计工作记录主界面中,单击【审计工作记录】上的【工作底稿】按钮,弹出操作界面。首先、点击“选择人员及底稿”进入。在这里首先在左上角选择人员,然后将这个人员所需要负责的底稿从左边选到右边。
点击确认以后,继续点击“选择人员及底稿”按钮,进行其他人员分工。
(2)选择实质性执行程序
选择某个科目底稿点击“第二步,选择执行程序”,来进行实质性测试程序的选择。
(3)批量生成各人员初始底稿
设置完实质性测试程序后,点击“第三步,生成初始化底稿”,这样就批量生成了各人员的初始底稿,初始底稿生成在“审计工作记录”中的”工作底稿”中。
6、审计人员根据初始底稿执行程序进行审计工作
(1)基本查账
明细账查询:直接双击“集成查账中心”中的科目名称即可对该科目进行明细账查询。
银行询证函的生成:点击财务审计中的“科目汇总查询”来打开科目汇总表。在科目余额表中选中需要生成函证的银行科目,点击“函证”;单击【生成多张函证】后,出现操作界面。
查账中进行抽凭:在打开的明细账界面中,点击界面上的抽凭按钮,即可对该笔凭证进行抽凭。
自由抽凭和批量抽凭
自由抽查:在上图中点击【自由抽查】功能,弹出操作界面
批量抽查:在上图中点击【批量抽查】功能,可以对凭证进行批量抽查。
查账中生成截止测试:生成截止测试可在打开的明细账界面中进行生成。点击界面中的“截止测试”按钮,选择生成方式进行生成。
(2)账龄综合分析
此功能可分析往来科目核算中的下级往来明细或辅助核算往来单位明细、重分类调整分录的自动生成、查询。
进行账龄分析
往来询证函的生成
在账龄分析结果界面中,首先选中要生成函证的往来单位,可多选,然后点击上面的“函证”按钮,在审计工作记录--函证管理中查看。
生成重分类调整分录
单击【重分类】中的【批量生产所有科目的重分类调整分录】。
设置关联方单位
单击【分析流程】中的【关联方包含单位设置(支持导入Excel关联单位清单)】。
生成替代测试
单击【替代测试】按钮,来生成替代测试表。
(3)调整分录录入
单击【审计工作记录】上的【调整分录】,弹出操作界面。
调整分录清单窗口,点击【新增】按钮,进入审计调整分录输入窗口。
选择分类标志:【调整】、【重分类】、【未调整】、【年初调整】、【年初重分类】。
输入调整分录明细内容、科目代码,选择对应资产负债报表项目或对应损益表项目。
点击【保存】按钮,设置好的分录清单将显示审计调整分录窗口中。
7、生成正式的工作底稿
(1)批量生成底稿
在审计工作记录的“工作底稿”界面中,点击“底稿工具”中的‘批量重新生成底稿’。
(2)二次编辑底稿
首先,在审计工作记录中的“工作底稿”界面中,找到已生成的相应的底稿,直接双击打开底稿,比如我们在下图Excel底稿中有一个查账按钮,我们可以通过查账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内容加到底稿中
(3)底稿表头批量变更
在任何Excel界面中,点击左上角的工具按钮中的第二个“批量复核人签名及变量变更”,可以对表头的信息进行批量的变更,如单位、日期、编制人复核人等。
四、实习心得
在实习中,我们跟随着老师的讲解逐步熟悉了软件的使用流程。整个审计业务的完成要经过很复杂的程序。我们是会计专业,专业所涉及到的软件很多,而且技术性的软件总是更新很快。在开始接触中普审计软件时,我觉得特别难,那么多复杂的操作,似乎很难记得清楚。可是我渐渐发现,只要对理论知识比较清楚,理解起来还是很快的。也许不仅仅是审计学,其他的专业课程也是一样,只要明白了本质的东西,便容易触类旁通了。
记得我在刚接触会计相关的知识时,总是一头雾水。我总是觉得困惑,似乎找不到什么规律可循。但学习,又岂能是完全无规律可寻呢?而如今,两年过去了,专业带来的压力和不便也已经逐渐减弱,我也渐渐明白了财经类的课程,其实也是和那些文学类、理工类的课程一样,是有一定的潜在规律的。那便是,找出它的本质,找出线索以及核心。在学习审计学课程时,我在想只要是循着这门课的框架来把握要点,便是容易理解了。而事实上,我正是这样做的。而实习,实习过程也是依赖于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许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仅仅学会一门知识,会使用一门软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学到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只要我们能够拥有这样的学习能力,我想,即使科学技术更新的速度如何迅捷,我们也能凭借这样的触类旁通的能力去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改变。
另外,审计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完善中,要想不断地理解掌握变化的知识,也是需要毅力和勤奋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事务所审计实习报告参考范文【3】
一、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知识。
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结束了,心中无限感概,这次的实习让我受益良多,在整个过程中,我不仅接触到公司的整个会计业务流程,包括下级财务部门和上级财务部门的交流,还让我把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结合过程的同时更学会了与人交际的各种技能。通过同事们的协助,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让我这次实习成果显著,当然,除了成功的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教训”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实习内容
1月初,我进入了_X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助理的实习。虽然我学的是财务管理专业,但是也学习了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而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学习也对我将来的就业大有帮助。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从每年的十一二月份直到来年的三四月份,都是其业务的高峰期,对工作人员的需求十分急切,因而这时候他们通常都愿意接纳较大量的应届毕业生作为实习生来补充原本所内编制工作人员的不足。这样我们应届毕业生与会计师事务所各取所需,达到双赢的效果。而我正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事务所学习,增加工作经验的同时更为自己未来的就业打上基垫。因为在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流程通常都是先到企业里面取证,然后再回到所里面出报告,所以,出外勤是经常的事。
(一)实习单位基本情况介绍:
(二)业务范围:(每个单位情况不同)
1审计业务
包括验证企业注册资本;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基建项目预(决)算审计;经营者经济责任审计;合并、分立、清算审计;财务专项调查等其他特殊项目的审计;上市公司年报审计、IPO审计。
2司法会计鉴证业务
包括刑事、民事及行政案件中涉及各类财务资料的司法鉴证。
3资产评估业务
包括单项资产评估、整体资产评估;兼并、联营、解散、破产资产评估;融资租赁、抵押、转让及拍卖资产评估;房地产及土地评估;无形资产评估;其他资产评估。
4基本建设概预算审计
包括基本建设预算审计、建安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及基本建设总投资审计等。
5房地产估价业务
所有房地产评估业务,房地产评估咨询业务、培训业务。包括为企业整体资产中的房地产估价、房地产转让估价、房地产抵押估价、房地产拍卖估价、房地产处置估价、房地产纠纷估价、房地产租赁估价、房地产保险估价、房地产分割和合并估价、征地和房屋动拆迁估价,以及房地产与房地产法规咨询服务。6税务业务
包括代办税务清算及纳税申报;审核税款缴纳及清算;担任税务顾问;其他税务事项。
7管理咨询业务
担任财务会计顾问;受托设计财务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企业改制财务顾问;制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商业计划书;其他管理咨询业务;公司内部控制设计或审核。
(三)实习期间按照要求和公司安排主要完成以下实习工作任务:
1、了解会计师事物所机构组成,人员职责,基本业务。
2、分别熟悉事物所各种会计业务的操作流程,行业规范,协助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员完成各类业务。
3、配合工作人员完成各种办公室日常工作。
(四)现按照时间进度将实习内容报告如下:
我主要是参阅审计工作底稿,从中学习审计知识;而后整理工作底稿,更深入的了解审计工作以及各个科目之间,以及底稿本身系统的平衡和钩稽关系;在对审计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实际的接触了审计工作,参与了几个单位的实际审计工作。以下是我在工作中对审计的认识。
1、对审计业务的初步认识
审计是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属于鉴证业务。会计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根据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并根据具体情况出具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
进行审计的基础是被审计单位的年度报表、总账、明细账、以及必要的凭证等。注册会计师通过对以上信息的审计形成审计意见,并根据具体情况出具审计报告。审计的内容主要是报表数与总账,总账与明细账,总账、明细账与凭证的一致,以及账实的一致,还包括对会计政策和各项税收政策的执行情况。
2、对审计报告的初步认识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行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可以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包括以下内容:标题;收件人;引言段;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段;注册会计师责任段;审计意见段;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会计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报告日期等九项。
此外还存在对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出具的审计报告。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的含义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按照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组成部分,合同的遵守情况,简要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的业务。其审计报告主要有四种:对按照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对财务报表组成部分出具的审计报告,对合同的遵守情况出具的审计报告,对简要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按照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通常包括按照计税基础、收付实现制基础和监管机构的报告要求编制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组成部分包括特定项目、特定账户或特定账户的特定内容。合同的遵守情况主要是指被审计单位合同中有关财务会计条款的遵守情况发表审计意见。例如,对贷款合同遵守情况发表审计意见;对专利技术、商标使用权等转让协议遵守情况发表审计意见。简要财务报表则是指依据已审计财务报表编制的简要财务报表。
3、审计工作底稿的构成和填制
工作底稿是我在工作中接触到的最多的资料,是出具审计报告的基础审计,也是会计师事务所重要的档案资料。
审计工作底稿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为审计报告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证明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是重要的审计档案。
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要事项概要、询证函回函、管理层声明书、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信件(包括电子邮件)以及对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
资产类工作底稿、负债类工作底稿、所有者权益类工作底稿,损益类工作底稿主要是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当期损益类科目的审定,是报表可信的保证,是出具审计报告的基础。主要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当期损益类科目的审定,包括报表和总账、总账与明细账、明细账与凭证的核对。根据报表和总账、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填制科目的审定表,根据总账与明细账、明细账与凭证的核对填制科目抽测表。
在实习期间,我所参与的审计报告基本都是比较规范的单位,审计工作不是很复杂,做底稿一般比较顺利,出具报告及审计过的报表和报表附注按照模版都很好出,但在审计工作中,一定要仔细认真。
三、实习心得
我实习的第一个感悟是实习价值的高低取决于自身的积极性。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有太多太多的事情你没有能力把握了。比如是否可以碰到一个主动教导你并且放手让你做业务,再指出你的错误帮助你进步的上司。能遇到这样的上司实属难能可贵,一般情况下前辈们都只顾着自己的工作,交代你做些基本的
业务,做好了他看到有错误的地方就自己改掉了,也不会特地的去向你指出。因此到最后自己做的工作到底规范与否根本无从知道。这时候解决的办法就只有碰到疑惑的问题时抓住时机去发问,把握自己可以把握到的尽量让实习更具价值。所以不但是一个提高动手能力的机会,更是一个锻炼交际能力的时机。与办公室里的上司前辈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可以让你尽快的熟知公司的情况,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够及时的得到帮助。很高兴的是我做到了和公司的前辈以及实习生相处融洽的这一点,让我在实习期间心境愉快并得到意外的收获。
第二个感悟是实践与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我们书本上的知识都是我们实践的基础,有许多知识不是一目了然的。需要我们掌握非常熟练后加以应用。而且书本的知识都只是概论,至于细节,具体的方法还是要我们在实践中去理解,去总结。
第三个感悟是在不断的挖掘与发问中我渐渐了解到内资会计师事务所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的生存困境。为了尽可能的降低营业成本,以比较优惠的价格吸引客户,留住客户,内资所的一些工作程序存在着不太规范的情况。比如信函的发放上,规范的做法是会计师事务所直接把信函送到被函证的单位的,但内资所为了节约成本会让被审计单位自己完成函证。在事务所林立的情况下,一方面事务所要创造利润,另一方面要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当两者产生矛盾的时候,特别是发生尖锐的矛盾,关系到事务所生存发展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事务所会以折衷的方法,降低审计工作质量来谋求生存。
通过这次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使我在学校外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多课本上没有而工作中又必须具备的东西,明白事务所的主要职责范围,机构组成,学会了怎么样更好的去对人对事,进一步了解会计的相关法规,并逐渐熟悉了审计的业务流程以及关键步骤。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个人素质,应该具备的业务能力和身体素质,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这样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日趋快速,各个企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也在快速增长,这就使得社会对会计人员有了更高的重视和更严格的要求,我们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未来的会计专业人员,为了满足和顺应社会的要求,增强社会竞争力,更应该增强自身的素质,培养较强的会计操作能力和会计道德素质。而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参加实习。在实习中,我们可以使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印证,加深印象,熟悉流程,发现并弥补错误。
通过这次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使我在即将毕业前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多课本上没有而工作以后又必须具备的东西。明白事务所工作的主要职责范围,机构构成,学到了一些必备的办公室事物处理,了解了最近的会计政策法规,并逐渐熟悉了审计业务的流程以及关键步骤。体会到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外部审计职责的重要性,无论从社会发展还是企业生存,完善的财务制度是至关重要的,而作为会计师事务所,肩负着外部审计这一重任。而作为事务所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同时应具备较好的业务能力和身体素质,这样才能很好的适应并胜任这一重要的工作。
同时,作为事务所的实习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看到了很多的账本账册,也体会到了作为企业或者单位会计人员的工作。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这为其一。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这为其二。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对于登账: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账凭证。然后,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另外,财务,审计本身就是比较烦琐的工作,面对那么多的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时常会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错漏百出,而愈错愈烦,愈烦愈错。必须调整好心态,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对于这次实习,同样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实习时间短,两个多月的时间不足以对事务所所有业务都有一完整的了解,对于审计业务也是浅尝辄止,没能接触到更多业务类型;第二,参与审计的都是业务较为简单的诸如行业协会等,没有涉及规模较大,业务繁杂的大中型企业;第三,对于课本学习内容有所遗忘,以至于在实践过程中时常不知如何解决。
对于以上问题,还需要在今后有机会的实习过程或者工作过程中注意改进和解决。总之,这几个月的实习使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受益匪浅!
事务所审计实习报告参考范文【2】
实习已经过去将近一个月了,思前想后还是得总结一下打工生活滴~反正开学得交实践论文,那——就不妨一石二鸟啦,呵呵^^身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同时又对审计怀有浓厚的兴趣,因而我选择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尝试去感受审计工作的甜酸苦辣。
正式实习的前几天我就已经在网上查清楚到工作地点的公交路线,又牢记着具体的地址,心想万无一失了。谁知道实习的第一天按着在网上查出来的路线下车后,问了在车站维持秩序的保安和好几个路人都没有一个人知道我工作的那栋大厦在哪里。我着急了,怎么可以在实习的第一天出现这种意外呢?于是我见到保安人员就拦截,终于我碰到的第二个保安知道大厦的所在,朝他指着的方向望去才发现那栋大厦正在装修,整栋建筑都被竹竿和绿色的尼龙布给包起来了,怪不得我老找不着。在我的加速奔跑下最后在上班时间的前五分钟到达了办公室。
办公室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空密交错”。“空”指的是偌大的办公室却没几个办公人员;“密”指的是一排排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层层叠叠的纸张。简单的景象却深刻的反映出了审计工作的最本质的特点:忙。办公室里工作的职员少是因为大部分的员工都出外勤了,而办公桌上堆满的是审计报告的工作底稿。审计工作的大部分就是由外勤和出具审计报告构成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后我的上司给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看底稿。我才发现审计工作也分很多种,最普遍的当然是年度审计啦,除此之外还有劳保金的审计,离任审计等专项审计。而目前等待整理的底稿中最多的就是年审了,我就先看年审的底稿。其实底稿的格式都一样,首先是封面,接着是索引,然后是总体的审计计划,最后是具体业务的审计。
由于前三项的内容都相似,所以对我来说价值最大的就是具体业务审计的部分了。这部分是审计工作的精髓,凝聚了审计工作的过程。审定了的科目都汇集与此,每个科目都由具体审计计划,审定表,抽查表组成。后来我从上司口中得知并不是每一个会计科目都有审定的必要,只有被审计单位年度财务报表上出现了的科目才需要审定。而审定表上需要填写的内容有年初审定数,就是财务报表上的年初数;未审定数,就是我们核对了被审计单位的明细账与总账相符后,总账上填写的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已审定数,就是把年初数和发生额相加后的本年余额。一般来说,已审定数是和被审计单位提供给我们的财务报表上的数字相同的,如果出现不符就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工作出现问题了。除了核对明细账和总账外,审计人员还需要从被审计单位的账簿中抽出一定数量的业务,再检查这些登记入账的业务的记账凭证是否填写正确,记帐凭证后附有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而这项工作的过程就记录在抽查表上。如果财务报表上的存在本年没有发生额的科目,那么这个科目就没有抽查的必要了。
大概看懂了一点审计工作底稿后,我就开始整理工作底稿的工作了。其实这是一个重复性很强的工作,但由于每间公司的业务不同,底稿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我就趁着这个机会努力吸取知识,找出不懂的地方抓紧时间请教上司,却也感到其乐无穷。毕竟理论与实践是有着差别的,有时候甚至存在鸿沟。而实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感受这些鸿沟并对此作出应有的思考。
我实习的第一个感悟是实习价值的高低取决于自身的积极性。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有太多太多的事情你没有能力把握了。比如是否可以碰到一个主动教导你并且放手让你做业务,再指出你的错误帮助你进步的上司。能遇到这样的上司实属难能可贵,一般情况下前辈们都只顾着自己的工作,交代你做些基本的业务,做好了他看到有错误的地方就自己改掉了,也不会特地的去向你指出。因此到最后自己做的工作到底规范与否根本无从知道。这时候解决的办法就只有碰到疑惑的问题时抓住时机去发问,把握自己可以把握到的尽量让实习更具价值。
第二个感悟是实习不但是一个提高动手能力的机会,更是一个锻炼交际能力的时机。与办公室里的上司前辈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可以让你尽快的熟知公司的情况,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够及时的得到帮助。很高兴的是我做到了和公司的前辈以及实习生相处融洽的这一点,让我在实习期间心境愉快并得到意外的收获。第三个感悟是在不断的挖掘与发问中我渐渐了解到内资会计师事务所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的生存困境。为了尽可能的降低营业成本,以比较优惠的价格吸引客户,留住客户,内资所的一些工作程序存在着不太规范的情况。比如信函的发放上,规范的做法是会计师事务所直接把信函送到被函证的单位的,但内资所为了节约成本会让被审计单位自己完成函证。在事务所林-立的情况下,一方面事务所要创造利润,另一方面要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当两者产生矛盾的时候,特别是发生尖锐的矛盾,关系到事务所生存发展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事务所会以折衷的方法,降低审计工作质量来谋求生存。
随着时间的流逝,实习生日渐增多,由于我是第一个进公司的实习生,学习东西比他们早,工作也完成得不错,负责管理实习生的职员就把教导后进实习生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的工作交给了我去完成。所谓人多力量大,在大家的努力下很快经过整理的底稿替代了没整理的底稿占领了一个又一个桌面。这时实习生的管理员就教我如何对已经整理过的底稿进行归档、装订、贴条、保存。
由于工作并不难,我很快就把从整理底稿到将底稿保存到铁柜里的这条流水线掌握到手了。当哪个实习生没有工作问我有什么可以帮忙的时候我总能交代她们新的工作,也很乐意把我掌握到的知识告诉她们。因为其他实习生对前辈们都有畏惧感,同时觉得我能把工作都完成得很好,所以她们碰到问题的时候就会选择首先向我询问;又因为管理员在实习生中与我沟通得最好,所以有什么任务都会交给我去做。最后就变成这样一种局面:办公室里名字被叫得最多次数的就是我了,从刚开始在办公室里走渐渐变成在办公室里跑来跑去。由于交给我的工作比较多,而帮助其他实习生解决一些工作上的问题也需要时间,我无法在短时间里完成交与的任务。
所以我开始把手上的工作分派给其他工作量比较少的实习生,让每个人都有充足的工作。再后来,实习生的数量继续增多,中间就会出现一些沟通方面的问题。实习生中碰到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她们也会告诉我,希望我能够从中帮忙解决。而我在尽力化解沟通障碍的同时也能保持与实习生非常良好的关系。
其实在实习之前我就给这个实习定了一个目标:感受审计工作。我不刻意要求能学到很多的审计知识,能独立的完成审计的业务,这些对于一个实习生来说也不现实。我只希望能感受审计人的生活,体会事务所工作的氛围,了解我理想的行业是否真的适合我。而结果是我得到远远超过了我开始的要求。其中最珍贵的不是加深了对审计这个行业的理解,而是实习带给我的成就感,让一直带点自卑情结的我明白到自己的能力。进入大学以后在参加的活动中我都扮演着一个teammate的角色。而实习中虽然没有定位职位,我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实习生里的leader的角色,从教导工作,分配任务到调解矛盾,一步步走来我都能把它们完成到位。上司和实习生们对我的信任让我更认真细致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也增添了我的一份自信。真的,自信和出色是相得益彰的,而这些也是快乐的源泉。实习期间和大家一起工作,一起成长我感到由衷的喜悦。
到了最后,我都舍不得离开实习的岗位了,还有几个实习生叫我不要走,我深切的感受到短短一个月里大家结下的深厚的情谊。很庆幸自己得到了这个实习的机会,一个让我更自信的去面对即将到残酷的“卖身”期的经历。
事务所审计实习报告参考范文
一、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知识。
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结束了,心中无限感概,这次的实习让我受益良多,在整个过程中,我不仅接触到公司的整个会计业务流程,包括下级财务部门和上级财务部门的交流,还让我把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结合过程的同时更学会了与人交际的各种技能。通过同事们的协助,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让我这次实习成果显著,当然,除了成功的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教训”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实习内容
1月初,我进入了_X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助理的实习。虽然我学的是财务管理专业,但是也学习了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而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学习也对我将来的就业大有帮助。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从每年的十一二月份直到来年的三四月份,都是其业务的高峰期,对工作人员的需求十分急切,因而这时候他们通常都愿意接纳较大量的应届毕业生作为实习生来补充原本所内编制工作人员的不足。这样我们应届毕业生与会计师事务所各取所需,达到双赢的效果。而我正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事务所学习,增加工作经验的同时更为自己未来的就业打上基垫。因为在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流程通常都是先到企业里面取证,然后再回到所里面出报告,所以,出外勤是经常的事。
(一)实习单位基本情况介绍:
(二)业务范围:(每个单位情况不同)
1审计业务
包括验证企业注册资本;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基建项目预(决)算审计;经营者经济责任审计;合并、分立、清算审计;财务专项调查等其他特殊项目的审计;上市公司年报审计、IPO审计。
2司法会计鉴证业务
包括刑事、民事及行政案件中涉及各类财务资料的司法鉴证。
3资产评估业务
包括单项资产评估、整体资产评估;兼并、联营、解散、破产资产评估;融资租赁、抵押、转让及拍卖资产评估;房地产及土地评估;无形资产评估;其他资产评估。
4基本建设概预算审计
包括基本建设预算审计、建安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及基本建设总投资审计等。
5房地产估价业务
所有房地产评估业务,房地产评估咨询业务、培训业务。包括为企业整体资产中的房地产估价、房地产转让估价、房地产抵押估价、房地产拍卖估价、房地产处置估价、房地产纠纷估价、房地产租赁估价、房地产保险估价、房地产分割和合并估价、征地和房屋动拆迁估价,以及房地产与房地产法规咨询服务。6税务业务
包括代办税务清算及纳税申报;审核税款缴纳及清算;担任税务顾问;其他税务事项。
7管理咨询业务
担任财务会计顾问;受托设计财务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企业改制财务顾问;制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商业计划书;其他管理咨询业务;公司内部控制设计或审核。
(三)实习期间按照要求和公司安排主要完成以下实习工作任务:
1、了解会计师事物所机构组成,人员职责,基本业务。
2、分别熟悉事物所各种会计业务的操作流程,行业规范,协助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员完成各类业务。
3、配合工作人员完成各种办公室日常工作。
(四)现按照时间进度将实习内容报告如下:
我主要是参阅审计工作底稿,从中学习审计知识;而后整理工作底稿,更深入的了解审计工作以及各个科目之间,以及底稿本身系统的平衡和钩稽关系;在对审计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实际的接触了审计工作,参与了几个单位的实际审计工作。以下是我在工作中对审计的认识。
1、对审计业务的初步认识
审计是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属于鉴证业务。会计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根据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并根据具体情况出具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
进行审计的基础是被审计单位的年度报表、总账、明细账、以及必要的凭证等。注册会计师通过对以上信息的审计形成审计意见,并根据具体情况出具审计报告。审计的内容主要是报表数与总账,总账与明细账,总账、明细账与凭证的一致,以及账实的一致,还包括对会计政策和各项税收政策的执行情况。
2、对审计报告的初步认识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行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可以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包括以下内容:标题;收件人;引言段;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段;注册会计师责任段;审计意见段;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会计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报告日期等九项。
此外还存在对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出具的审计报告。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的含义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按照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组成部分,合同的遵守情况,简要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的业务。其审计报告主要有四种:对按照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对财务报表组成部分出具的审计报告,对合同的遵守情况出具的审计报告,对简要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按照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通常包括按照计税基础、收付实现制基础和监管机构的报告要求编制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组成部分包括特定项目、特定账户或特定账户的特定内容。合同的遵守情况主要是指被审计单位合同中有关财务会计条款的遵守情况发表审计意见。例如,对贷款合同遵守情况发表审计意见;对专利技术、商标使用权等转让协议遵守情况发表审计意见。简要财务报表则是指依据已审计财务报表编制的简要财务报表。
3、审计工作底稿的构成和填制
工作底稿是我在工作中接触到的最多的资料,是出具审计报告的基础审计,也是会计师事务所重要的档案资料。
审计工作底稿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为审计报告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证明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是重要的审计档案。
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要事项概要、询证函回函、管理层声明书、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信件(包括电子邮件)以及对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
资产类工作底稿、负债类工作底稿、所有者权益类工作底稿,损益类工作底稿主要是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当期损益类科目的审定,是报表可信的保证,是出具审计报告的基础。主要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当期损益类科目的审定,包括报表和总账、总账与明细账、明细账与凭证的核对。根据报表和总账、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填制科目的审定表,根据总账与明细账、明细账与凭证的核对填制科目抽测表。
在实习期间,我所参与的审计报告基本都是比较规范的单位,审计工作不是很复杂,做底稿一般比较顺利,出具报告及审计过的报表和报表附注按照模版都很好出,但在审计工作中,一定要仔细认真。
三、实习心得
我实习的第一个感悟是实习价值的高低取决于自身的积极性。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有太多太多的事情你没有能力把握了。比如是否可以碰到一个主动教导你并且放手让你做业务,再指出你的错误帮助你进步的上司。能遇到这样的上司实属难能可贵,一般情况下前辈们都只顾着自己的工作,交代你做些基本的
业务,做好了他看到有错误的地方就自己改掉了,也不会特地的去向你指出。因此到最后自己做的工作到底规范与否根本无从知道。这时候解决的办法就只有碰到疑惑的问题时抓住时机去发问,把握自己可以把握到的尽量让实习更具价值。所以不但是一个提高动手能力的机会,更是一个锻炼交际能力的时机。与办公室里的上司前辈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可以让你尽快的熟知公司的情况,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够及时的得到帮助。很高兴的是我做到了和公司的前辈以及实习生相处融洽的这一点,让我在实习期间心境愉快并得到意外的收获。
第二个感悟是实践与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我们书本上的知识都是我们实践的基础,有许多知识不是一目了然的。需要我们掌握非常熟练后加以应用。而且书本的知识都只是概论,至于细节,具体的方法还是要我们在实践中去理解,去总结。
第三个感悟是在不断的挖掘与发问中我渐渐了解到内资会计师事务所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的生存困境。为了尽可能的降低营业成本,以比较优惠的价格吸引客户,留住客户,内资所的一些工作程序存在着不太规范的情况。比如信函的发放上,规范的做法是会计师事务所直接把信函送到被函证的单位的,但内资所为了节约成本会让被审计单位自己完成函证。在事务所林立的情况下,一方面事务所要创造利润,另一方面要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当两者产生矛盾的时候,特别是发生尖锐的矛盾,关系到事务所生存发展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事务所会以折衷的方法,降低审计工作质量来谋求生存。
通过这次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使我在学校外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多课本上没有而工作中又必须具备的东西,明白事务所的主要职责范围,机构组成,学会了怎么样更好的去对人对事,进一步了解会计的相关法规,并逐渐熟悉了审计的业务流程以及关键步骤。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个人素质,应该具备的业务能力和身体素质,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这样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日趋快速,各个企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也在快速增长,这就使得社会对会计人员有了更高的重视和更严格的要求,我们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未来的会计专业人员,为了满足和顺应社会的要求,增强社会竞争力,更应该增强自身的素质,培养较强的会计操作能力和会计道德素质。而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参加实习。在实习中,我们可以使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印证,加深印象,熟悉流程,发现并弥补错误。
通过这次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使我在即将毕业前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多课本上没有而工作以后又必须具备的东西。明白事务所工作的主要职责范围,机构构成,学到了一些必备的办公室事物处理,了解了最近的会计政策法规,并逐渐熟悉了审计业务的流程以及关键步骤。体会到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外部审计职责的重要性,无论从社会发展还是企业生存,完善的财务制度是至关重要的,而作为会计师事务所,肩负着外部审计这一重任。而作为事务所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同时应具备较好的业务能力和身体素质,这样才能很好的适应并胜任这一重要的工作。
同时,作为事务所的实习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看到了很多的账本账册,也体会到了作为企业或者单位会计人员的工作。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这为其一。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这为其二。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对于登账: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账凭证。然后,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关键词]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分析
一、引言
企业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难度,导致了审计风险。因此,企业持续经营审计问题也就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1].我国自1997年出现首份对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发表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以来①,这类审计报告大量出现。从1998年12月《独立审计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以下简称《准则》)征求意见稿到2003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准则》修订稿[2],几年来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发表的审计意见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的研究根据《准则》修订前(1997~2001年)和修订后(2002—2004年)两个时间段,对我国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展开研究。
二、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总体情况
(一)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数量
根据笔者统计,我国从1997年第一份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意见审计报告出现以后,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发表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从1997年的3份,到2004年的68份,占各年非标准审计报告的比重由3.19%上升到50%左右②[3].其中两次较大幅度的增长出现在1998年和2003年。由1997年的3份增加到1998年的20份,明显地折射出1998年《准则》的对注册会计师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审计意见的影响。尽管《准则》对1998年的审计报告没有法定约束,但已产生实质性的影响。2003年关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审计报告较2002有较大增长,而2002年相对于2001年则变化不大,这也部分地折射出2003年《准则》修订稿的颁布实施对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影响。2003年独立审计准则修订稿颁布实施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意见审计报告占当年非标准审计报告的比重高达52.34%。
(二)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意见的类型
1997~2004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中有298份出现关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意见,其中带解释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共107份,保留意见18份,带解释说明段的保留意见74份,否定意见4份,无法表示意见的95份。
通过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意见类型的进一步分析,有两个问题值得引起注意和思考。
一是出现了否定意见。重庆会计师事务所对渝钛白1997年度的财务报告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这成为我国第一份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发表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而这份颇具“勇气”的否定意见恰恰是关于持续经营不确定事项的。随后1998年、1999年、2000年各出现一份。其中代码600833的上市公司商业网点连续两年(1999、2000)被出具了否定意见,且均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事项有关。
笔者发现,关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在1997~2004年的8年问仅仅出具了4份,且均发生在2003年《准则》修订之前。值得思考的是,修订后的准则是否使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逃离”了否定意见的条件范围,还是修订后的《准则》进一步明确了判定审计意见类型的条件,使注册会计师发表该种意见类型的比率大大降低了。
二是无法表示意见(拒绝表示意见)出现率居高不下。在带解释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带解释说明段的保留意见、否定意见与无法表示意见五种审计意见类型中,带解释性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占总数最多,其次就是无法表示意见类型。《准则》修订前上市公司因持续经营不确定性而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所占当年持续经营不确定审计报告的比例较高,在1/3以上。
无法表示意见对注册会计师而言是比较乐意选择的,但这种意见在西方国家受到一定程度的批评和限制。
无法表示意见,无疑是承认注册会计师在经过一番劳动后并无收获,这是报告使用者所不愿看到的,但可以把关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无法表示意见看成审计委托双方的一种计谋:对注册会计师而言,规避了一定的审计风险;对委托人而言,完成了委托、对报告使用者有了交代。
值得关注的是,审计中关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无法表示意见,2002年较2000年和2001年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且2002—2004年的出具情况稳定在23.21-27.94%之间,由此也可以推论,《准则》修订稿关于对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的修改对注册会计师的行为有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意见表述出现的位置
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意见中明确提及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注册会计师能够运用专业判断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和经营困境等发表意见,但另一方面也看出注册会计师所发表的此类意见在意见类型上存在差异,在表述形式上也各有不同。有相当比重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审计意见属于带解释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或带解释说明段的保留意见。
《准则》修订前,有55份审计报告在意见段之后提及了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占这一期间130份此类意见的42.31%。《准则》修订后,关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表述在意见段之后的要远远多于在意见段之前的,有107份审计意见在意见段之后提及了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占这一期间168份意见的63.69%。
在注册会计师明确提及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问题上,由于通常把注册会计师以拒绝表示意见或保留意见类型出具的报告视为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而如果仅仅出具了带解释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或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说明段列于带解释说明段保留意见的意见段之后,那么很可能给信息使用者造成一些误解甚至误导。这种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审计意见表述差异可能由于被审计的上市公司在财务状况、经营状况上确实存在着差异,但也有可能是由于注册会计师以严重程度较低的意见表述方式向被审计上市公司妥协造成的。
以往文献对上述问题已经作出了一定的关注和研究。陈朝晖认为,在持续经营不确定性较大、财务报告又没有进行充分披露的情况下,发表保留意见或带说明段的无保留审计意见是不正确的[4].孙铮、王跃堂通过描述性分析提出,近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出具的审计报告中确实存在着运用说明段改变审计意见性质的倾向,他们认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上市公司的要求和压力,另一方面是注册会计师主观上认为说明段为其改变审计意见的性质、推卸法律责任提供了途径[5].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会计师办公室也认为对于持续经营审计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量刑不准”[6].如果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审计意见表述形式不当,很可能对投资者准确理解会计信息造成误导,产生不利的经济后果。
由此,笔者认为《准则》在此方面的规范作用并不如所期望的那样。有必要在考察上市公司财务因素的基础上考察其他因素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表述行为的影响,为审计报告使用者正确理解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审计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进一步规范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发表审计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行为提供必要的依据。
三、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来源
审计报告是审计的最终产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上市公司、会计准则或制度、审计准则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修订后的《准则》进一步明确了注册会计师考虑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假设合理性的落脚点,即充分关注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
这一变化贯穿于修订后的全部准则,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为此,这里仍根据《准则》修订前和修订后两个时间段,分析检验修订后的《准则》在评价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方面的可操作性是否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来自《准则》修订前的证据
通过对《准则》修订前的关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审计意见类型的分析,笔者发现,这一期间因公司的财务状况恶化和公司停产而被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怀疑的情况占绝大多数,超过了60%,其余依次为:审计范围受到限制而无法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发表意见,大股东及其关联公司占用资金或提供帮助的承诺、存在数额巨大的或有损失影响了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子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影响了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没有遵守银行贷款协议、公司的股权置换频繁、募集的资金未按规定使用以及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政策影响了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等③。
(二)来自《准则》修订后的证据
在进行《准则》修订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来源分析时,我们将来源按照修订后的《准则》中所列示的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可能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加以分类,更加具体地检验修订后的《准则》对注册会计师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帮助和指导作用。《准则》修订后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是各种因素的综合结果,修订后《准则》仍以被审计公司的财务状况作为注册会计师需充分关注的中心,表明公司财务状况出现恶化是注册会计师在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笔者也注意到,因存在“对外巨额担保等或有事项引发的或有负债”事项而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意见的数量较之《准则》修订前大为增加④。修订前的《准则》将“存在数额巨大的或有损失”一项列为注册会计师应予以关注的“其他方面”,而修订后的《准则》将其作为“存在因对外巨额担保等或有事项引发的或有负债”列入“财务方面”需关注的事项,更加具体化了。
通过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来源分析,有几点值得注意:
1.注册会计师比较注意分析资产质量,例如关注资产的获利能力。另外,因存在大量巨额担保或债务诉讼,被审计公司的资产冻结、抵押、质押现象较多,注册会计师对此表示关注也是重视资产质量的表现。这也可以进一步说明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尽可能“揭开现象看本质”。
2.上市公司不仅存在《准则》所提及的大股东长期占用巨额资金的现象,关联方占用资金的现象也较为严重,且存在一部分因应收关联方款项的收回的重大不确定性被注册会计师提出持续经营疑虑的审计报告。由此,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准则》完善过程中应进一步关注关联方。
3.被审计单位各项资产的减值准备在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段中被多次提到,说明存在着通过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的现象。
四、审计报告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分析,对我国1997-2004年期间注册会计师明确提及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审计报告状况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揭示问题,这里主要揭示《准则》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布以来的审计报告所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意见没有明确提及持续经营不确定性
笔者在收集2001-2004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报告资料过程中发现,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存在的问题是:通过审计意见表述,可以发现存在对被审计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注册会计师对事项作了说明,说明的理由完全符合《准则》规定的范围之内,但却没有明确提及持续经营存在不确定性,也未指明被审计公司是否对此进行披露。2001-2004年期间共有21份这样的审计报告,几乎包含了所有的意见类型,如带强调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带强调说明段的保留意见,同时还发现一例带强调事项段的无法表示意见。
意见的理由也非常充分,可以归纳为:(1)子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停顿;(2)因巨额担保涉及诉讼引发的或有负债;(3)巨额逾期借款,且未办理展期手续;(4)连续三年亏损,遭受退市警告,股权置换;(5)资不抵债;(6)累计经营性亏损数额巨大、严重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存在因对外巨额担保等或有事项引发的或有负债;(7)主营业务萎缩,现金流量不足;(8)营运资金出现负数;(9)母公司长期占用巨额资金;(10)应收关联方欠款;(11)经营活动停顿。
如果注册会计师未对被审计单位按照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做出评价,甚至连“持续经营”的字眼都没出现。笔者认为这是没有尽到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表现。
(二)强调事项段的运用不符合要求
大多数注册会计师在无保留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提及持续经营问题,但是笔者发现无论用修订前或修订后的《准则》衡量,有相当一部分带强调事项段的运用是不符合要求的。根据《准则》规定,强调事项段的表述应包括:(1)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主要事项或情况以及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事实,以表述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2)被审计单位在会计报表中进行了适当披露,这才能构成出具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的理由;(3)不应使用附加条件的措辞。这三要点缺一不可,但经过分析,笔者发现部分审计报告在这几方面做得却差强人意。
一是理由不充分,判断不明确。一些审计报告对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避重就轻或没有充分披露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重要事项;有的披露了部分重要事项或情况,而对其他重要事项或情况只字不提,给会计报表使用人提供的信息不完整。一些审计报告在强调事项段中没有对上市公司持续经营假设的合理性作出实质性判断,只是提及上市公司认为可以保证持续经营。
二是存在带有附加条件措辞的强调事项段。一些审计报告在强调事项段中使用了附加条件的措辞,例如,某带强调事项段的审计报告为:“……若未来上述担保事项无法妥善解决,往来占款不能及时收回,贵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将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还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措辞“除非能够获取财务支持,否则公司的持续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这种假设对审计报告使用者没有任何意义。任何一家公司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持续经营都不能进行下去。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注册会计师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合理性的判断变得模糊,使审计报告使用者更加疑虑,违背了对持续经营假设合理性评价的初衷。
(三)对管理当局相关披露的表述
根据《准则》的规定,被审计管理当局是否在会计报表中适当披露对自身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成为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还是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分界点。其中有两点是要求注册会计师重点关注并作出明确表述的,一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是否作了披露;二是所作的披露是否符合准则要求。
对于前一点的关注尤为重要,因为这将涉及审计意见类型的选择。如果被审计单位在会计报表中进行了适当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未作适当披露,则应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并在意见段之前的说明段中描述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主要事项或情况以及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事实,同时指明被审计单位未在会计报表中进行适当披露。
由此,应关注意见段之后的强调事项段,是否存在管理当局在会计报表中未作披露却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以及未作披露应在保留意见段前说明却在强调事项段中评价的审计报告。另外,出具的保留意见中,是否存在没有在意见段前指明被审计单位未在会计报表中进行适当披露的现象。笔者在分析《准则》修订后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与保留意见后发现,对于未在强调事项段中指明管理当局是否披露的情况,2002年共有10份,2003年7份,2004年仅有1份,而这一期间带有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与保留意见、且在意见段后表述持续经营情况的分别为28份、38份、46份,无论从数量还是比重来看,这种现象均呈好转之势。
笔者对《准则》修订后三年沪沪市强调说明段中对管理当局的表述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统计分析,发现《准则》修订后沪市分别有4家、3家和2家上市公司的年报,虽发表了无保留意见,但经查阅会计报表,管理当局并未对持续经营事项作出披露。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的4家中有1家注册会计师在强调事项段中指明管理当局已作披露,而2004年的2家也为同类情况。由此可以看出确实存在利用强调事项段改变意见类型的情况。这9家上市公司本应被出具保留或否定意见,如此的结果只能大大降低审计意见的质量。对带强调事项段的保留意见的情况分析中发现,2004年有了改观,4家上市公司应在保留意见段前的说明,却出现在强调事项段,这也呼应了上述问题中强调事项段的运用。
同时笔者也发现部分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虽然对持续经营情况作了披露,但是并不符合《准则》要求的“适当披露”。《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提请管理当局在会计报表中适当披露:(1)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主要事项或情况以及管理当局拟采取的改善措施;(2)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无法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
可见需做出披露的有三要点:(1)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事项或情况;(2)改善措施;(3)明确指出自身存在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此三点均具备,才能称之为“适当”。
部分披露不适当的原因是出于管理当局改善措施表述不当,有的没有任何改善措施,有的虽有改善措施却不能令人信服,形同虚设。例如,一被审计单位在会计报表中是这样披露的:“目前,虽然公司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如申请银行贷款核销,寻找目标公司拟进行资产重组,以便公司摆脱财务困境,为公司今后发展寻求出路。但是,基于上述事项的存在,本公司的持续经营将受到重大影响,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无法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大部分表述不当的情况是不能满足上述要点(3),对于这一点,可以理解,被审计单位当然不想主动承认自身在持续经营能力方面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但是这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如果此方面揭示不当,无形之中扩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审计风险加大。2004年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当局的披露情况的说明情况较往年有了进步,但对其披露的质量的把关仍不能令人感到乐观。
同时笔者也对发表了带强调事项段的保留意见、但在意见段前发表持续经营意见的情况作了分析,《准则》修订后,此类意见并不多,其中2002年4份,2004年1份,2003年没有。5份中,2002年的3份未指明管理当局是否在会计报表中对持续经营情况作出披露,其余两例,均指明管理当局已在会计报表中作了披露。面对后面的情形,到底在意见段后表述还是在意见段前表示值得注意,审计意见的质量值得思考。
(四)评价持续经营假设合理性的表述
在关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表述中,有两点是不能或缺的:一是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理由;二是对持续经营假设合理性的明确判断。在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部分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在这两方面或多或少存在问题。
1.表述过于“委婉”。部分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在持续经营问题上表述得过于委婉,简单提及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编制基础,但又不直接触及持续经营问题,以至于审计报告使用者无法读懂注册会计师到底要告诉人们什么信息。人们要通过查阅会计报表才能知道这些审计意见是对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的重大不确定性进行说明。
2.无法表示意见的理由未作充分说明。在上面关于审计意见来源的分析中,将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理由,根据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在财务、经营、其他等方面的重大疑虑事项或情况作了详细的统计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虽有个别无法表示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充分说明了无法表示意见的理由,大多数审计报告在这方面也作了一定的说明,但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导致许多审计报告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理由不充分,不能令人信服。
审计报告行为的规范离不开《准则》的规范和约束,从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关于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审计意见还很不规范,应加强跟踪研究,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①本文的分析限于A股上市公司,所指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意见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明确提及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审计意见。
②1997~2000年数据来源于李爽,吴溪。中国证券市场中的审计报告行为:监管角度与经验证据。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147—150;2001~2004年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数据是笔者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资料查阅得到。
③1997—2000年数据来源于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首席会计师办公室、上海证券交易所编著。注册会计师说“不”——中国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分析(1992-2000)。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2002年;2001年数据由笔者根据当年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分析得出。
④笔者根据2002—2004年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分析得出。
[参考文献]
[1]庄恩岳。中外审计准则比较[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2004[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李爽,吴溪。中国证券市场中的审计报告行为:监管角度与经验证据[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陈朝晖。论持续经营不确定性[J].会计研究,1999(7):15—22.
关键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审计意见;影响
一、引言
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就是审计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对于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国内外的职业界、监管界和学术界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讨。识别和分析我国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对于评价我国独立审计的执行现状,更大程度地方便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选择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作为研究的主题。研究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探讨目前我国审计现状,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审计理论研究、改善审计质量和提高审计实务水平来说,具有非常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理论分析
(一)标准审计意见
标准的审计意见就是指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会计报表同时符合下列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会计报表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计划和实施了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未受到限制。
3、不存在应当调整或披露而被审计单位未予调整或披露的重要事项。
(二)非标准审计意见
1、带说明段的无保留审计意见。当存在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且不影响已发表的意见时,或者当存在可能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不确定事项(持续经营问题除外)、且不影响已发表的意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在审计报告的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说明段)对此予以强调。
2、保留意见的审计意见。保留意见是指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反映有所保留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经过审计后,如果认为会计报表就整体而言是公允的,但还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会计政策的选用、会计估计的作出或会计报表的披露不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2)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3、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致无法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这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4、否定意见。注册会计师经过审计后,如果认为会计报表不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未能从整体上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因为这些未调整事项、未确定事项等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超出一定范围,以致会计报表无法被接受,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已失去其价值,注册会计师就不能发表保留意见,又不能不发表意见,而只能发表否定意见。
三、研究设计
(一)审计意见类型分析
按照新的审计准则,目前我国的审计意见分为四种固定的意见类型,即无保留意见(包括标准无保留意见和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本文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称为标准的审计意见,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及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统称为非标准审计意见,本文主要对非标准的审计意见进行研究。
(二)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设定
1、因变量的设定。本文将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类型作为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研究的因变量,我们将审计意见分为两大类:即标准的审计意见和非标准的审计意见。在此将审计意见这个因变量用Y来表示,Y是一个取值为0或1的变量。当审计意见为标准时,Y=0;当审计意见为非标准时,Y=1。
2、自变量的设定。上节将审计意见的类型设为因变量,则所有影响审计意见的因素既是自变量。本文所研究的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因此自变量即为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包括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公司内部董事比例两个指标,具体如下:
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代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在本文中用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来表示,并用变量X1来表示。股权的过度集中将产生利益侵占效应,往往造成管理层购买审计意见的动机加强,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
内部董事比例:在本文中是指上市公司内部董事人数与董事会人数之比,并用变量X2来表示,其值越大,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的内部人控制越严重。上市公司为规避非标准审计意见,在现有监管框架内和事务所展开博弈,博弈的结果往往是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可能性变小。因此,我们预计内部董事比例的系数符号为负。
(三)研究模型
在文献中有关审计意见类型的预测的统计模型只有三种:一是probit模型,采用这种模型的文献较少;二是多元区别分析模型(MDA);三是logistic模型,在研究中用的较多的预测模型是logistic模型,本文的自变量也难以符合probit模型和多元区别分析模型对自变量的正态型要求,因此本文的研究采用的是logistic模型。
(四)样本选取
1、样本来源。本文研究的样本数据全部来源于2008年1624家公布审计年报的上市公司,包括110家非标准审计年报和105意见公司的年报。年报来于上海证券交易所(http://省略)、深圳证券交易所(http://省略.cn),财务数据(如净资产收益率)及其他指标(如审计意见)取自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事务所规模来自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样本中的审计意见、审计费用等数据均来自于公开年报信息的手工收集。
2、样本选取。本文主要针对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研究什么样的因素使得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本文选取了2008所有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84家公司,并运用统计学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82家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总共有164家公司。
四、实证研究
对所选的符合条件的164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分为两组:一组为分析组,包含50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和50家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运用这100家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建立审计意见的模型;另外一组为检验组,包含余下的64家公司,对第一组分析得出的模型进行检验。
(一)描述统计性分析
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公告年报审计报告的共有1624家,其中标准审计报告1514份,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75份,保留意见审计报告18份,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17份,非标意见占总体出具审计报告公司的6.77%。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二)相关性分析
为了检验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相关性以及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我们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如表2所示。表2列示了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各解释变量的两两相关分析可以初步诊断多重共线性的严重程度,从表2可以看出,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虽然能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但是无法揭示其中的因果关系,没有排除其他因素的作用,因此下面开始运用回归分析进行检验。采用强制纳入法将2个影响因素全部纳入进行logistic分析。分类结果如表3所示。表3列示了结果分析的准确度,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公司的分析结果准确率为90.5%,非标意见的准确率为85.2%,模型的整体准确率为86.7%,准确率很高。
从表4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到,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审计意见呈现负相关,Sig.小于0.05,结果显著,印证了公司股权越集中,公司获得不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越低,这也与在国内外其他学者的研究相似。上市公司的内部董事比例与审计意见正相关,显示我国上市公司较高的内部董事比例更加容易获得不标准的审计意见。
(四)检验
运用检验组的64家公司的数据对上文所得到的模型进行检验,将64家公司的数据带入模型,结果有53家公司所得到的结果与实际一致,检验的准确率为82.81%,再次说明模型的准确性是很强的,所选因素对审计意见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五、结论
由研究结论可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显著影响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类型。变量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内部董事比例较高,内部人控制强,对审计意见有显著的正影响,中国证监会应当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严格控制公司内部董事比例,增加公司的独立董事比例,有效地制止公司管理当局的合谋,降低公司舞弊及重大差错的出现几率。公司治理的完善程度不仅将对企业的运作产生影响,也影响到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进而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发挥作用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程雁玲.大股东掏空与审计意见相关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7.
2、吕先锫,王伟.注册会计师非标准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业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7(1).
关键词:上市公司 非标准审计意见 成因 启示
一、引言
一直以来,证券监管部门、投资者、财务人员和利益相关者对于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给予较多关注,特别是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因此,对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分析、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对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成因认识不清等原因,一部分投资者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与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等同起来,不加分析就简单地予以肯定;另一部分投资者却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与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对立起来,导致决策失误。因此,深入探寻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成因,引起报告使用者的关注,对恰当评价上市公司、合理进行投资抉择、规避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关于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成因分析,学术界主要从独立年度非标准审计意见分析和连续多年非标准审计意见分析。本文对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2005年至2012年度的审计意见进行了统计、分析,探寻我国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对影响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我国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主要因素,并从中得到启示。
二、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分布与趋势分析
(一)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分布与变化趋势概述 从表(1)看出,在2005年至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比重一直最大,其次分别是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而从未出具过否定意见。在2005年至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意见中,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一直在下降;带强调事项的无保留见意占非标比例总体上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保留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占非标的比例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幅度较大;否定意见占非标比例一直为0。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在ST类和非ST类公司之间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分如表(2)。从表(2)可以看出,ST类(包括ST、*ST 类,下同)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平均比例为50.06%,而非ST类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平均比例仅为3.20%,ST类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远高于非ST类。ST类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比重先下降后上升,总体上有小幅度的下降且趋于稳定,但依然在50%以上;非ST类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比重总体上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且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非标准审计意见越来越集中于ST类公司。
(二)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分布与变化趋势分析 (1)会计和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强, “两则两制”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会计核算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初步接轨。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准则的完善对于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会计核算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证。我国审计准则的建立相对较晚,所经时间较短,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的完善,对于上市公司规范信息披露机制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上述统计结果中看出,2007年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比2006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从这点来看,新会计准则、新审计准则的实施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2)相关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良好的法律法规是提高审计质量基础,关键在于执行—加大监管力度。一方面,相关部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力度的加大,使得上市公司规范其会计信息披露,财务报表的质量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协会对审计监督力度的加大也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时更加谨慎,这两者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审计质量的提高,从而使非标准审计意见有所下降。国家有关部门对于上市公司违规会计信息披露的重拳打击态势也促使上市公司考虑财务违规成本,谨慎进行会计信息披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3)注册会计师整体质量的提高。注册会计师是对上市公司实施审计,出具审计报告的主体,因此,注册会计师的整体质量对审计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上市公司由注册会计师进行独立审计并发表审计报告也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针对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也逐渐完善,从而为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工作提供了较好的法律环境和行业环境。同时,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改变,将注册会计师承担的法律责任从有限责任制强制地变为无限责任制,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工作时,要提高其谨慎性和应对审计风险的能力,以免由于不慎而带来诉讼。以上都促使注册会计师整体质量有很大提高,这也是提高审计质量,非标准审计意见下降的重要原因。(4)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较高的公司治理水平能够提供一个有利于注册会计师保持审计独立性的职业环境,使注册会计师能够对公司实施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审计程序,提高审计效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上市公司可以充分学习外资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从而进一步优化其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这也是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下降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带强调事项段的非标准审计意见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表明注册会计师提高了执业谨慎度,但是也有一种可能性是注册会计师用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代替更严重的审计意见类型。
(三)非标准审计意见成因分析 基于对上市公司年报的内容分析以及中注协年报审计情况快报数据的整理,本文将非标准审计意见所涉及的相关事项进行了分类,分为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未决诉讼/仲裁、证监会立案/处罚、审计范围受限、未完成产权过户/为办理相关手续(相关资产权属及交易事项具有重大不确定性)、其他。按照上述标准对各个年度非标准审计意见所涉及的相关事项进行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表中“比例”按照非标准审计报告中所提及相关事项的频次占当年非标准审计报告份数的比例。从上述统计结果来看,在各年度非标准审计意见所涉及的相关事项中,“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出现的频率最高,在各年度非标准审计意见中出现的频率均在50%以上。紧随其后的是“审计范围受限”,其他几项出现频率则不稳定。从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本身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其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的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情况快报统计,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具体原因有以下方面:连续巨额亏损或主业巨额亏损;存在大量逾期债务;资产负债率过高或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现金流量不足导致资金链断裂;重大资产重组未完成且具有重大不确定性;被相关部门立案调查,尚未收到正式结论;审计范围受限,注册会计师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持续经营假设;涉及大量对外担保和未决诉讼;其他。首先,持续经营作为会计基本假设之一,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指的是假定任何企业都能无限期地持续经营。2006年修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中明确指出:本准则所称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其次,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于上市公司编制财务报表时所应用的持续经营假设是否准确,即对上市公司是否存在持续经营风险作出职业判断,从而决定其审计报告类型。然而,对于上市公司是否符合持续经营假设,存在较大的职业判断空间。一般而言,任何企业其实随时处于持续经营和破产清算的区间范围之内,破产清算的可能性随时存在。持续经营的这种不确定性给了企业管理层利用持续经营假设粉饰报表、规避责任的可乘之机。管理者出于报表粉饰和瑕疵掩饰的目的,可能对于一些有可能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的财务因素视而不见,如企业的重大财务亏损和资产损失、经营环境的重大不确定性等,既不改进公司经营,也未对此进行合理的披露,其出具的财务报告可靠性和相关性必然受到较大影响。从非标准审计意见所涉事项变化趋势可以明显看出,近年来“持续经营不稳定”事项所占比例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持续经营能力受到注册会计师的高度关注。从2007年新会计准则正式实施,中注协每年印发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的通知》,持续经营能力问题都是年报审计风险的重点提示领域。
三、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在持续下降,其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占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重上升。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监管力度的加大、注册会计师整体质量和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等促进了审计质量的提高。2006年到2007年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下降幅度最大,说明一个方面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逐年下降还可能因为对于新准则的理解不断在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之间形成共识,从而减少了双方的分歧而引发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事项。在非标准审计意见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所占比重上升,这可能是因为注册会计师提高了执业谨慎度,但也不排除注册会计师用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代替更严重的审计意见类型的可能性。(2)ST 类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远大于非ST 类上市公司。ST 类上市公面临与正常运行的上市公司不同的经营风险,连续巨额亏损引发其更多的财务压力,基于退市机制的影响,ST类上市公司有更多的进行财务欺诈的内在动机,因而,作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重灾区”。注册会计师对于ST类上市公司审计中更加谨慎,对于审计风险的可接受程度更低,故形成ST类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高。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是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主要原因。按照其严重程度不同,分为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及否定意见四种。
(二)相关建议 (1)完善相关法规。我国现行的会计和审计准则体系虽然已经建立,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其完善仍然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会计与审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对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减少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加大监管力度是审计质量的保障。切实加大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是相关法律法规得以实施的关键所在。加大监管力度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并明确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和上市公司会计机构负责人虚假信息的责任,建立相关处罚机制,提高上市公司所财务报表的质量;二是要建立与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体制,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加大监管,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谨慎性和应对审计风险的能力,从而提高审计质量。进一步规范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的应用,细化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规定。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注册会计师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存在不规范,不明确的情况。非标准审计意见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所占比重上升,说明注册会计师有可能和管理层当局达成默契,用相对比较温和的审计意见取代严厉的意见。这可能会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使用者造成误导,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规范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的应用,细化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规定。(2)增强注册会计师风险意识。风险导向审计思想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基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思想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规划审计计划时就要关注企业风险因素,融合企业风险与审计战略,使审计所选择的对象更加针对企业高风险的领域。因此,首先应考虑审计范围是否符合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为企业提供更相关和更有价值的服务。注册会计师应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事项给与更多关注。注册会计师应对有重大财务风险,大量逾期贷款及相关诉讼和巨额担保引起的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性的上市公司重点关注。从 2007年新会计准则正式实施,中注协每年印发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的通知》,持续经营能力问题都是年报审计风险的重点提示领域。对亏损上市公司,S*ST公司更应提高警惕。这类公司昭示了所面临的经营困境和财务风险,一般来说,财务报表存在更多的重大错报和舞弊风险,更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3)规范上市公司行为。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内外约束机制。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就要强化上市公司的独立性,使控股股东真正做到与上市公司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有效的内外约束机制有助于公司及时发现其存在的各种问题,降低其重大错报和舞弊风险。这有利于上市公司更好的发展优化公司财务结构,降低审计风险。上市公司应不断优化其财务结构,降低财务风险。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有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因为重大财务风险导致其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从而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因此,上市公司应努力优化公司财务结构,降低其财务风险,提高风险应对能力,从而降低审计风险。上市公司应更多的关注其自身的持续经营能力。对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公司利益相关者来说,最大的风险莫过于企业破产。虽然持续经营出现问题不必然导致企业破产,但破产的几率是极高的。当上市公司因为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而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时,会给外界传递不健康的企业发展信息,可能会导致股价下跌等不利结果,不利于公司树立良好形象,从而影响其长期发展。因此,公司管理层要更多关注其自身持续经营能力,及时发现并消除影响其自身续经营能力的问题或不良因素,这会有利于公司得到较高的评价,树立良好形象且利于其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敏贤:《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比较研究——基于2005~2010年数据分析》,《财会通讯》2012年第3期。
[2]涂娟、徐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导向变迁及对报表审计的影响》,《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
[3]吕敏蓉:《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11年第4期。
[4]唐跃军、左晶晶:《上市公司年报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较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第7期。
[5]庞琪:《我国上市公司年报非标准审计意见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3期。
一、造成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原因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承办业务过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条款,或者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或者出于故意不作充分披露,出具不实报告,致使审计报告使用者遭受损失,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应承担的责任。
1.被审计单位方面的原因
主要是指被审单位的错误、舞弊、违法行为和经营失败,审计人员未查出,给他人造成损失,可能遭到有关方面的控告。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一错误与舞弊》对错误与舞弊的概念进行了专门定义。所谓错误,是指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非故意的错报或漏报,即被审计单位由于疏忽、误解等原因,在注册会计师所审计的会计报表中产生了错报或漏报。所谓舞弊,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即被审计单位故意在注册会计师所审计的会计报表中造成错报或漏报。所谓违法行为,是指贿赂、不合法政治捐助和违反特定法律及政府规定等行为。对于被审计单位的错误、舞弊和违法行为,被审计单位理应负直接的会计责任,注册会计师则只能负审计责任。经营风险是指企业由于经济或经营条件,而可能出现的经营失败,比如经济萧条、决策失误或同行之间意想不到的竞争等,而无力归还借款或达到投资人期望的收益。审计失败则是指审计人员由于没有遵守一般公认审计准则而提出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出现经营失败时,审计失败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2.审计机构和人员方面的原因
如果不是注册会计师方面的原因,给被审计单位或第三者造成损失,注册会计师将不负法律责任。但是,也有些会计师事务所因违约、过失和欺诈等行为惹来官司。所谓违约,是指合同的一方或几方未能达到合同条款的要求。当违约给他人造成损失时,审计人员应负违约责任。所谓过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缺少应具有的合理的谨慎。评价审计人员的过失,是以其他合格审计人员在相同条件下可做到的谨慎为标准的。通常将过失按其程度不同分为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普通过失(也称“一般过失”)通常是指没有保持职业上应有的合理的谨慎。对注册会计师则是指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的要求。比如,未按特定审计项目的要求取得必要和充分的审计证据的情况可视为一般过失。重大过失是指连起码的职业道德谨慎都不保持,对业务或事务不加考虑,满不在乎。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则是指根本没有遵循专业准则或没有按专业准则的主要要求执行审计。欺诈又称审计人员舞弊,是以欺骗或坑害他人为目的的一种故意的错误行为。具有不良动机是欺诈的重要特征,也是欺诈与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的主要区别之一。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是为了达到欺骗他人的目的,明知委托单位的会计报表有重大错报,却加以虚伪的陈述,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推定欺诈和重大过失这两个概念的界限往往很难界定,特别是近年来有些法院放宽了‘“欺诈”一词的范围,使得推定欺诈和欺诈在法律上成为等效的概念,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程度。
3.社会因素
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高信任度和高期望值是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产生的社会因素。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注册会计师队伍与业务范围的扩展壮大和社会公众对审计报告的关注日益提高,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信任度和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甚至提出了许多不尽合理的要求。各方面使用者和利益集团希望注册会计师能发现被审计单位报表中的所有错弊,不断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委托单位的会计记录差错、管理舞弊、经营破产可能性、违反法律行为都应承担检查和报告责任,混淆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会计报告的合法性审计目标和专门审计的合规性目标、一般目的审计和特殊目的审计的区别。一旦审计结论与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不符,投资者或债权人蒙受了损失,总是希望从其它方面来弥补,而不管错在哪方。事实上,由于审计时限、审计方法和审计抽样技术的制约,要求注册会计师发现所有的舞弊是不现实的。
4.经济因素
随着近年注册会计师行业竞争的加剧,一些事务所为了提高业务量、争夺客户、追求经济效益,在选择被审计单位时丧失了应有的慎重,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被审计单位的历史情况进行必要的了解,评价它的品格,弄清委托的真正目的。如果被审计单位对其顾客、职工、政府部门或其他方面没有正直的品格,也必然会蒙骗注册会计师,使注册会计师落人他们的圈套。更有甚者,少数注册会计师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不顾职业道德,迎合委托方的无理要求,对被审计单位报表中的虚假错弊听之任之,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或与被审计单位串通造假。
5.技术因素
制度基础审计的内在局限是导致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技术因素。我国的审计方法体系是建立在内部控制评价之上的,独立审计准则强调的也是制度基础审计模式,着眼点在内部控制的研究评价,并不将降低和控制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但事实上,我们现时的审计环境比国外复杂得多,隐藏着很大的职业风险。而目前,国际会计公司普遍已采用了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它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使审计人员关注审计风险的每个环节而主动控制风险。
6.环境因素
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运行的不规范性是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环境因素。从公司内部环境来看,目前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国有法人股缺位,股权过度集中,董事会、监事会由大股东操纵,或由内部人控制的情况十分严重,从而给公司管理当局盈利管理、粉饰报表、操纵利润提供了可乘之机;公司内部控制的缺失造成公司内部控制的松散和低效,高级管理层对财务报告,特别是对会计政策随意选择和变更,公司由一人或少数几人把持或垄断财务决策,内部审计人员缺少独立性和专业训练,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只具象征意义,会计记录的质量较低等等诸多问题。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当导致注册会计师审计关系严重失衡。经营者由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注册会计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迁就上市公司,默许上市公司造假,几乎成了一种“理性选择”。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行为必然受到市场其他参与者的影响。没有好的执业环境,注册会计师很难独善其身。这些都加大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风险和法律责任。
7.法律因素
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是造成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法律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环境的不断改变,在对会计信息的不同认识而产生的法律冲突中,有关民事纠纷的问题最多。可是,这方面的规定恰恰是最不完善、也是最为缺乏的。目前,我国的许多重要经济法律法规,如《刑法》、《公司法》、《证券法》、《注册会计师法》中,都有关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条款,但其中涉及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内容较多,涉及民事责任的规定比较缺乏。民事责任是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一个薄弱环节。
8.监管因素
从监管方面来说,不论是对上市公司还是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都不得力。中国证监会在监管理念方面,重审批、轻监管。2000年年报中,有175家公司的财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报告,证监会仅对部分上市公司进行了调查、了解、惩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督力度也不够,体系与手段都不到位。监管体系薄弱,监管手段不成熟,监管人员严重不足,忽视对注册会计师的指导和监督以及应有的保护,也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二、解决思路
1.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提高财务信息的披露标准
现在无论是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还是注册会计)d的审计报告均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公信力危机。筋表面上看这场危机是由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报告引赶的,而实际上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薄弱。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债高财务信息的披露标准是规范证券市场的根本所在也是限制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根本所在。如果不筋根本处着手改善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薄弱环节,r}r.一味地加大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让注册会计师承担与其职业或与其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不相称的冈险,会大大挫伤整个行业的信心,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2.将参加职业责任保险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定义务
职业责任保险又称为专家责任保险,其保险标配是专家对其当事人或相关第三人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我国目前已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平安保险公司开设了“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随着责任保险在全国的推广,参保应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继设立职业风险基金后又一种规避风险的举措。
3.确立独立审计准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地位
独立审计准则是规范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手段和技术方法的质量标准,在西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它逐渐成为法庭判定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然而,我国的司法人员在审理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案件时,主要还是依据一般的法律,对审计准则考虑较少。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是由国家财政部的,具有相当高的权威性和官方效力。如果注册会计师没有按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去做,出具了虚假的审计报告,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如果注册会计师严格遵循了独立审计准则,仅仅因为审计结论在客观上与实际不符,就需承担法律责任的话,显然是不合理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并不是一种担保,现有的专业标准只不过是在考虑成本效益的基础上制定出的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程序,并非绝对保证。对于那些内外勾结、精心伪造的舞弊,注册会计师是无能为力的。因此,独立审计准则应该成为我国司法界判定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最重要的依据。
在盘点2012年上市公司内控报告之时,季瑞华先生给出的答案是:是时候反思了。
作为财政部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普华永道企业风险管理与内控服务部合伙人,季先生有着20多年的国内外企业风险管理内控实施等的咨询服务经验。对于2012年上市公司内控报告所呈现出的结果,季先生直言:“略感失望”。
看现象
季先生清晰地记得,2011年,我国境内外同时上市的首批执行中国企业内控规范体系的公司内控审计报告的最终结果是:1份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3份带强调事项段的内控审计报告,此外,没有揭示出太多的问题。“去年我希望看到一些具方向的、有指导意义的案例,作为以后处理同种问题的一种先例,有据可依,但是结果不尽如人意。”
而现在,2012年的内控报告全面出炉,“我们很难从数量上判断今年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是否客观地反映了目前上市公司的内控管理水平。但是,对2012年的非标准审计报告进行初步解读,不难发现,其揭示的问题大多不能让读者清楚明白内控问题的所在。”季先生不无遗憾地表示,“所以今年,我不仅感到有些失望,而且不踏实,因为去年有一些值得商榷的文字和做法,而今年又有其他人仿效了。”
具体来看,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对于那些强调事项段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说明段中的文字,我们无从解读。“内控指引里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说明段的使用有清晰的指引,即当审计师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过程中关注到非财务报告的重大缺陷,就应当在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对重大缺陷的性质及其实现相关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披露,提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使用者注意。而对于强调事项段,审计指引也有相关规定指出,当注册会计师认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虽不存在重大缺陷,但仍有一项或多项重大事项需要提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使用者注意的,应当增加强调事项段予以说明。并且在审计指引的报告示例中列示应该描述强调事项的性质及其对内部控制的重大影响。”
但是很多的强调事项段的措辞很难让读者明白所强调的该段话的性质和目的以及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你看2012年的内控报告,强调事项段里大多数是描述实际发生情况或有待改善和不足之处,对所强调事项的性质及对内部控制的重大影响描述不清晰。有待改善或不足是否就等同内控缺陷?一家公司什么时候出现这些情况是事实,但是我们要披露的是内控缺陷以及对内部控制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如果连缺陷都不能清晰描述,难道要读者去猜、去判断吗?”季先生反诘道。针对有强调事项段中提到公司的自我评价结论和审计师的审计结论不一致的情况,季先生强调,“我并不掌握审计的实际资料和证据,所以不能妄加评论,但对于一些强调事项段的用法,我只能说有待商榷。”
进一步来看,除了审计师的披露需要进一步改善,企业管理层的自我评价同样存在避重就轻、不痛不痒的现象。任何内控都不可能做到完美,因此存在“缺陷”是正常的,关键是企业有没有能力发现这些不规范的情况,以及发现之后如何处理完善。可是企业管理层往往轻描淡写地解释,比如“这个差错我们已经更正了”等等,但是更正并不等于整改,内控缺陷必须从造成问题的角度去探讨:一笔交易没有审批本身并不等于缺陷,没有审批的原因才是揭示内控缺陷的关键。不去发现核心原因,而仅仅进行纠错不算是解决了问题。“讲到这里,不得不说的一个问题是,因为我披露不披露都没有专门的惩戒条款,那么企业选择不披露又能怎样?”季先生无奈地表示。
与此同时,一个相反的现象是,有些企业的内控报告中对一般性缺陷进行了说明,对此,季先生认为:“我觉得并没有必要披露这些一般缺陷,法规中也是这样写的,没有一家企业的内控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一般缺陷的存在是必然的,但是没必要告诉别人我有10个还是1000个一般缺陷,数量的多与少与企业有没有被管理好没有必然的关系。关键是披露重大缺陷,并且能够发现和纠正,而不是补救。”
思本质
上述问题的产生,或可归结为两个方面的原因:能力和态度。而季先生更看重的是态度。
他举了个例子,美国上市公司首年的内控审计结果,20%以上是存在内控重大缺陷的,而我们首年实施内控的企业,基本上内控都是没问题的,这其中的态度是值得关注的。“有些问题一眼就能看出是重大缺陷,有一些可能说不准,但你不确定它是重大和你不敢说完全是两个概念。”季先生解释称。
“从企业角度而言,最大的问题是,很多企业根本没有掌握内控的概念,没有明白整改的意义,所以才会出现做了多年的内控但是屡查屡犯、屡犯屡查的情况。企业大多只是追求过关、缺陷越少越好,这样只是把问题压下去,内控还有什么意义?”
“从政策角度来看,2008年,监管机构希望企业内控做大做全,提出了企业全面内控的5个原则,概念上没问题,但实际执行上问题很大,财务报告有没有效,即企业运营程序是否能正确地把经济活动反映到财务报告上,这个过程是有据可依的,并且有可量化的行业标杆。但是效率效益等就没法量化,没有客观标准,难以衡量。所以2011年,证监会了多份指引,明确企业和审计师要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但是很多企业没有理解工作范围调整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上仍然要求做到‘全面’,反而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整体效益减低,有的更造成‘两张皮’的现象。”
不可否认的是,最初不少企业做内控的初衷是为了合规,而不是为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这导致企业的操作思路和方式存在一定偏差,客观上浪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事实上,企业内控要想合规很容易,但是那些看起来合规的众多企业的内控水平其实是参差不齐的。
“另外,财政部、证监会、交易所等不同监管部门先后的不同内控报告参考模板,也令企业无所适从,究竟用哪一个模板?几个都用,还是干脆弄一套自己的?不同部门制定的一些政策法规、方法、口径之间本身就存在差异,这给企业内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希望监管机构在过往两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监管口径,避免企业为了‘合规’而走过场,一旦形成不良风气,监管机构、中介机构和企业这几年的心血就白费了。”
求发展
内控关乎企业、政府、机构,乃至整个社会。季先生强调,寻找解决之道的前提是大家一起坐下来深入探讨。
“财政部、证监会、中注协等监管机构首先应坐在一起,认真深入地了解分析当前内控工作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客观地寻找确定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要统一意见和口径,画一条线,给出明确说法。从政策上根本解决内控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应付监管、追求形式、权责不清、避重就轻等问题。”
“具体而言,就是要反思一下这两年的工作,哪些是对的,哪些是没有达到预期效益的,通过分析调研搞清楚是事务所不敢讲、企业不敢披露,还是事务所和企业根本就不懂该怎么做。另外,现在对于内控的基本概念等很多正在做内控的人都搞不清楚,要想实现内控工作的持续稳健提升,就要进行培训。当然,你不能指望通过一两周的培训,就能够真正掌握内控。”季先生坦言,内控审计是一项非常难做的事情,对于内控专业人员,至少要花上三五年的时间,而且,要真正掌握企业客观的信息,做到就事论事,打造内控复合型人才。
“内控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季先生如是说,“我们所处的是快速变化的世界,已经不是四五十年前相对封闭的世界。内控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比如,分行业的内控讨论,现在有哪个国家是要求行业内控统一的呢?有很多行业中的龙头企业都是非常领先的,可能在改变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如果行业内控是原则性的标准就没问题,如果要求企业固化程序,往往不受欢迎,过犹不及,这有一个度的问题,必须拿捏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