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省级卫生乡镇申报材料

省级卫生乡镇申报材料

时间:2022-06-16 10:17: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省级卫生乡镇申报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省级卫生乡镇申报材料

第1篇

农村卫生改厕是一项造福广大农民群众的涉农工程,年中央将农村改厕列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央投入15.6亿元资金在中西部地区建设无害化三格式卫生厕所4000多万座。我省爱卫办争取到9.445万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建设资金达2833.5万元。中央改厕项目与年"示范整治工程"建设有机结合,从中选择部分符合条件的整治村承担中央改厕项目任务。现将有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条件

符合以下两者之一者,均可申报年中央农村改厕项目:

(一)未列入年示范整治计划的,村级班子战斗力强,群众改厕积极性高,有能力落实改厕配套资金,年月底完成整村卫生户厕普及率80%项目计划建设任务。

(二)已列入年示范整治计划的,每个村在今年月日后新建的无害化卫生户厕数量较多,设计、建设与使用管理符合规范要求;采取整村推进,年月底前卫生户厕普及率覆盖全村80%以上农户。年示范整治村不属于本项目申报范围。

二、项目补助方式

项目实施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中央财政资金按照每户3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主要用于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地下部分建设资金的补助。

省级财政对无害化卫生厕所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助。其余不足部分由乡镇配套落实或发动群众自筹解决。

三、项目申报程序

各镇(乡)在掌握年示范整治农村改厕项目建设情况的基础上,以整治村为单元,严格按照国家农村改厕技术规范要求,逐村对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并根据工作现状,提出符合条件的中央改厕村名单和计划完成建设数量。项目申报材料于年月日前上报县爱卫办。

四、项目监督与考核

(一)项目建设乡(镇)按月报告农村改厕进度。县爱卫办将对项目的组织、管理、改厕数量和质量进行检查指导。

第2篇

一、2011年工作总结

(一)积极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推动科技工作上水平

五月份,接到省科技厅关于申报2009-2010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考评通知,我局立即组织落实。各科室按照考评细则要求,收集两年来的工作实绩材料,经过一个多月的认真工作,申报材料汇总装订成册,报省科技厅并通过考核,待国家科技部审批。

(二)优化服务,科技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1、积极开展科技政策宣传工作。不断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科技网等给类媒体,及时转发省厅和市局的文件,引导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深入企业宣传科技政策,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邀请省市专家对我县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发展高精尖产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减少能源消耗。

2、着力做好科技项目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项目,扶持企业发展,深入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园、龙塘工业园等企业集聚地开展项目申报工作。指导丰华、中南光电等4家企业申报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燕之坊的天然高钙及五谷益生等专用杂粮粉加工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列入省2011年度科技计划;华星、环瑞等8家企业申报了高新技术企业。并推荐燕之坊、景坤、华星等10家企业申报市爆发性增长企业,推荐的中南光电、鸿汇、景坤新能源等10家企业成功申报了市高新技术企业。

3、努力打造企业研发平台。积极申报各级各类企业研究中心,搭建企业研发平台,加强与高校联系,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荐凯利、特立洁、华星3家企业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荐美菱太阳能等8家企业参加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其中鸿汇、海源2家企业成功申报市级技术研发中心,获得10万元奖励。

(三)精心组织,科技下乡及技术服务呈现新气象

1、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了“科技活动周”活动。5月15日上午,我县在一中举行科普知识讲座,拉开了科技活动周的序幕。活动周期间,利用县电台、电视台、报、科技网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省市《科技进步条例》、市政府《市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措施(施行)》合政[2011]54号文件、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东发[2011]1号文件、《县科技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文件;在县城主要街道路口悬挂条幅,展示宣传画板40多块,介绍我县科技成果、科技进步工作;并与县科协、卫生局等县直单位合作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普赶集活动,接受群众咨询达2000多人次,散发宣传材料3000多份,宣传了环保、防震减灾、安全自救、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申报专利、节能减排等相关知识,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2、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知识产权培训等活动。根据“知识产权助推经济转型”活动主题,在科技活动周期间,我局组织了华信知识产权机构的技术人员深入凯利、佳宝、亚龙化工等多家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专题培训宣传活动,向企业通报了2010年及“十一·五”期间市及我县知识产权事业取得的成就。

(四)严格管理,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成绩

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专利申请工作。为促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深入开展,县科技局把知识产权服务作为工作的重点。我局邀请华信知识产权有限公司配合我局工作人员到企业帮助申请专利,截止9月底,全县专利申请353件,专利授权501件。对所到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就省、市、县专利申报奖励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说明,并就申请事宜进行了讲解。4月15日,在我县岱山湖召开了全市县区知识产权工作会议。

2、积极组织兑现《县专利资助办法》的相关规定。为贯彻《市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合政[2011]54号)文件精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根据《关于印发县专利申请补助暂行办法》(东政[2008]42号)的相关规定,我局积极开展专利申请补助的兑现工作,已向20家企业及个人兑现专利申请补助费36.49万元。

3、继续开展打击侵犯专利权和假冒专利专项行动。自2011年3月,国务院和省先后召开“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以来,我局迅速启动了“双打”专项行动,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行动方案,确定目标、任务,通过开展宣传、举办培训班和执法检查活动,重点打击“群体侵权”和“假冒专利”行为。

(五)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1、加强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建设。在各乡镇的积极支持下,我县于4月底完成了18个乡镇、2个开发区的防震减灾助理员的选配工作。

2、加强抗震设防监管。一是严格审批,按照程序,上半年依法核准了50个单位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二是严格执法,我局组织人员对重点工程进行了执法检查。

3、加快白马山地震监测中心建设步伐。我局于5月份2次向县政府上报《关于要求解决地震监测中心建设用地的请示》,经李向阳副县长、宋琪副县长批示,国土局已安排建设用地,目前正在进行规划设计。

二、2012年工作安排

1、进一步加强科技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落实力度。利用一切舆论宣传工具,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宣传科技进步法等科技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

2、集中力量组织科技攻关。继续做好自主知识产权工作,进一步激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企业转型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好科技项目申报工作,争取国家、省、市科技资金,扶持企业进一步发展

3、进一步加强技术市场管理职能。做好服务工作,引导具有科技潜质的私营企业,申请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壮大民营科技企业和民间科技组织队伍,形成一支振兴经济的主力军。

4、加强农科教工作。进一步做好科技进村入户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大力普及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发挥政府资金的扶持和引导作用,利用农科教统筹协调职能,促进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完善农科教示范基地的建设。

第3篇

全面开展“两城四县”联创工作

同志们:

昨天,全县三级干部大会刚刚召开,今天接着又召开全县创建工作会议,这是春节以来的第二个全县性大会,这充分说明县委、县政府对创建工作的高度重视。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去年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表彰创建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动员全县上下乘势而上,全面开展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和国家级生态县、全国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县、省级教育强县、省级双拥模范县“两城四县”联创工作,明确新任务,落实新举措,形成新合力,力争在4年内实现“两城四县”创建目标,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这里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坚定做好“两城四县”工作的信心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作为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的有效载体,以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民素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扎实开展各项创建工作,特别是去年4月8日全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动员大会召开之后,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建设文明常山、创建文明县城目标,齐心协力,攻难克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全省总分第三名的成绩,顺利通过省考核组的验收,一举夺得省级文明县城的荣誉称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书面台帐被省专家称为示范性台帐。这里凝聚着全县人民团结奋战的心血和汗水,这不仅是对常山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县三个文明建设和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甘于奉献、不怕困难、勇争一流的精神高度肯定。在此,我代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向为创建工作作出积极努力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回顾近几年的创建工作,我们觉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1、领导重视、落实责任,是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前提。县委常委会议、县委书记办公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听取创建工作汇报,对创建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县里先后召开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动员大会、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和电视直播大会等会议,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抓创建,广大市民参与创建、支持创建、融入创建的积极性,全县上下形成“一盘棋”的创建工作格局。为进一步强化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骨干人员组建创建办,下设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创建活动7个专项工作组,各部门、有关乡镇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强化了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创建办把测评体系中的37项指标128项内容290条具体标准,逐一分解到各有关部门、单位,并与职能部门一一签订责任书,各专项工作组及各部门、单位也对照责任书的要求,进行细化、分解,落实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真正使各项创建任务落实到位、责任到人。

2、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是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关键。一是依托新闻媒体开展宣传。县电视台开设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和“三衢热线”专栏,跟踪报道创建动态,曝光日常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并在重要时段播出公益性广告和创建标语;《今日常山》简报开设了“同心共创省级文明县城”专栏,对创建活动进行全方位报道,做到每期都有创建内容;《常山宣传网》设置了创建市民热线,接受市民投诉。二是部门合力宣传。县文明办牵头在县电视台开办了文明市民电视学校;县教育局开展了“打造文明学校,构建和谐校园”活动;县文广新局举办了“激情红五月”、“夏之夜”等文化活动;县妇联、团县委向驻城各中小学发放公开信2万余份;天马镇各社区依托宣传栏、黑板报以及文艺演出等形式,广泛宣传创建工作;县创建办组织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知识竞赛,全县共有5000余人参加,大大提高了市民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三是创新宣传载体。在县城入城口和主要街道醒目位置设置大型公益广告宣传牌和宣传条幅广告;在公交车、出租车及县城主要路段围墙上制作宣传标语;在各社区楼道“便民牌”上书写创建宣传标语、市民守则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等内容;依托县移动

公司、联通公司,给全县5万多手机用户发送创建宣传短信;县创建办发放宣传书籍20__余册,编发《创建简报》60多期、《创建特刊》20__0余份,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宣传,市民对创建活动的知晓率接近100,主动参与创建的意识不断增强,全县上下形成了强大的创建合力。3、上下联动、全民参与,是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基础。在创建过程中,县四套班子领导多次走上街头,率先垂范,带头动手搞卫生、抓交通秩序,开展专项督查检查,多次亲临创建第一线,进行现场办公,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县创建领导小组正副组长分别率队到县城主要街道,给沿街经营户分发创建宣传资料,进行面对面的宣传;县人大、政协多次组织代表、委员视察创建工作,听取创建工作汇报。各单位也结合各自的实际,依托联动创建日等载体也积极参与到创建中来,认真搞好联系路段的环境卫生。社区、城中村也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认真抓好分工包干区域内的各项任务落实。广大市民、个体工商户等群体也主动参与到创建中来,出智出力,扫好自家门前雪。通过领导的带头示范、部门的积极参与、市民的主动配合,全县建立起了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创建工作网络。

4、重点突出、措施到位,是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保证。市容市貌整治、市场秩序整治、交通秩序整治、餐饮业整治等方面问题是创建工作的难点,也是重点。我们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强化工作举措。比如在市容市貌整治中,注重发挥机关干部、青年志愿者、社区居民的作用,先后发动10多万人次,动用20__多辆车对城区大街小巷的环境卫生及乱搭建、乱涂画、占道经营等违章行为进行清理,使城区“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改变;在交通秩序整治中,重点对车辆占道乱停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违章行驶、行人违章通行、人力三轮车聚堆待客、车辆沿街随处上下客等违章行为加大了处置力度,同时,对主要街道实行24小时巡查管理;在城区餐饮业整治中,采取堵与疏相结合,对无照经营或证照不全的坚决进行打击,对证照齐全但环境污染大、排放不达标又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的店面进行彻底整治,整个活动中有297家餐饮业进行了整改并达到要求,这既维护了社会稳定,也提升了我县餐饮业整体卫生水平,实现了“双赢”。

5、注重创新、狠抓落实,是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保障。创新是开展工作的动力,也是创建工作的生命力。在创建工作当中,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在工作机制上我们探索建立了“五联三查两日”创建工作机制(五联是指思想教育联抓、环境整治联搞、社会治安联防、社区服务联建、文化活动联办,三查是指卫生状况周检查、领导小组半月检查、主要领导月抽查,两日是指联动创建日、创建督查日)。在工作方法上我们探索出设立楼道“便民牌”、推行社区“楼道例会”以及执法部门超时、错时上班制等一些好的做法。二是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先后下发了《常山县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常山县城区家禽家畜管理办法》、《常山县城区住宅物业管理办法》等10多个有关城市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城市主要路段挂联制度,强化城市管理上的制度保障。三是注重创建特色。开展了“八街两带两小区”建设,通过示范街、示范小区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城市品位,完善了城市功能,形成了创建亮点,而且还在整个创建中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

6、立足基层、以人为本,是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重点。社区是创建工作的基层,也是重心所在,只有社区的文明,才有整个县城的文明。近年来,县里高度重视社区工作,强化了社区人员、经费、场所保障,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6个社区都被评为文明社区,其中省级1个、市级2个。在抓好社区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把市民素质提高放在重位置来抓,扎实开展市民思想道德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活动,让广大市民在创建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市民思想道德教育中,以实施《常山县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意见》为载体,认真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十佳文明市民等评选活动,以先进典型带动人、影响社会。在法制宣传教育中,以实施“四五”普法为载体,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司法执法人员、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以及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整体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和法律水平。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为载体,深入开展阵地工程、精品工程、绿网工程、净化工程、帮护工程“五大工程”,有力促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这些经验,是我们在这次省级文明县城创建中积累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开展“两城四县”创建工作的重要经验。各部门、单位一定要总结好、发扬好、利用好,使之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为“两城四县”创建工作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常山无论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是与群众的期望相比,都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是:市民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受财力所限,城市基础设施还须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城市品位有待进一步提升,城市特色有待进一步凸显,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因此,获得省级文明县城的荣誉不是终点,而是向更高目标迈进的新起点。

县委十届十四次全会提出,从今年起开展“两城四县”创建活动,这是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决策,这不是搞形式,更不是无的放失,而是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有效抓手,是发展所需、形势所迫、民心所向。全县上下必须要有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决心,全身心地投入到“两城四县”创建活动中去,做好打硬战、打持久战的准备。

二、明确目标,把握原则,有序推进“两城四县”联创工作

开展“两城四县”创建活动,工作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工作要求高,必须明确目标,把握原则、注意方法、有序推进。要紧紧围绕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代的目标,用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来统领创建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机制,整合资源,齐抓共管,努力把常山建设成为有竞争力、有品位、有实力的山水园林城市。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研究,“两城四县”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从20__年开始,争取在4年时间内,实现“两城四县”目标。具体要求为:力争20__年实现省级教育强县目标;力争20__年实现全国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县目标和省级双拥模范县的创建目标;力争20__年实现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国家生态县的创建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工作中必须把握以下原则:

一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两城四县”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切实做好统筹文章,以“两城四县”的内在联系提高创建工作的效率、降低创建工作成本。每项创建工作必须放到全局的层面来分析研究,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切实提高创建工作的关联度,增强创建工作的协调性,真正做到“两城四县”联创。

二要着眼长远,有序推进。“两城四县”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要克服一蹴而就的“突击”思想,防止一哄而上的盲目行为,把创建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长远目标与阶段任务结合起来,制定完善的总体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每年抓几个重点,集中力量予以突破,稳扎稳打,递进式推进。

三要创新机制,强化基础。“两城四县”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性的活动,要坚持创新机制、标本兼治,着力在提高群众素质、加强城市管理等基层基础工作上下功夫,着力在探索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长效机制下功夫,努力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管理高效的创建工作体系,使创建工作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不断巩固扩大创建成果。

四要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两城四县”是一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决不能搞形式主义,要扎扎实实地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以群众欢迎不欢迎、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为标准,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分类指导,逐个解决,力求在完善功能、强化管理、塑造特色、提升品位上有较大突破,让广大群众在创建中真正得到实惠。

三、着眼长远,夯实基础,扎实开展“两城四县”联创工作

“两城四县”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多,要抓住共性问题,共同研究解决,以提高创建效率,降低成本,要围绕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理顺体制、健全机制,加强教育、提升素质三个方面,着力夯实创建基础。

一要围绕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努力塑造城市特色。要按照“沿江改造,北展西进”思路,不断推进城市路网建设,加快构建“三街三环三入口、一江一溪一公园”的城市构架。要把建设特色文化县作为“两城四县”联创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快建设“柚都石城”。要进一步完善城区公交、供水、供电、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争取早竣工、早使用。要继续抓好“八街两带两小区”建设,彰显城市个性,努力塑造城市形象。要创新投入机制,加快卫生、体育等公益事业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二要围绕理顺体制、健全机制,着力强化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是优化城市秩序的根本保证。首先,要在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完善社区物业管理体制,围绕理顺关系、下放事权、强化功能的目标,加快推进社区物业管理步入市场化和社会运作轨道。要进一步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主力军作用。要进一步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其次,要在从严整治上求突破。要针对城市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一定规模的突击行动,开展各类专项治理整顿,重点要抓好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社会治安、市场秩序、文化市场、城市环境等六大方面的整治。第三,要在基层建设上求实效。创新载体,扎实开展文明行业、文明机关、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和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努力提高基层文明创建水平。

三要围绕思想教育、道德建设,着力提高市民素质。群众是创建的主体,创建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创建目标能否实现,最终取决于市民素质。要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为抓手,加强教育、引导,不断提高市民素质。一要扎实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大力普及公民道德规范和“六不”行为规范,大力弘扬新时期常山精神,积极开展“改陋习、树新风、创文明”活动。要继续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培养“四有”新人。二要扎实开展“信用常山”建设。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构建诚信守法的社会秩序。三要深化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创新载体,积极营造“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突出重点,克难攻坚,确保“两城四县”联创工作取得实效

今年是“两城四县”全面启动之年,又是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巩固之年,也是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双拥模范县等创建工作的申报年,创建任务十分繁重。各乡镇、部门尤其是职能部门要按照目标要求,对照创建标准,找准薄弱环节,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力求在创建中硬件少失分,软件不失分,创出特色多得分。

1、省级教育强县。创建省级教育强县,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1)要加大教育强乡镇创建力度。强化投入,加快硬件设施建设,争取20__年有5个乡镇达到省级教育强乡镇标准,20__年有4个乡镇达标,力争在申报前60乡镇达到省教育强乡镇;(2)要提高标准化学校比例。建一批强校,力争20__年县职业中专达到省一级职校,20__年常山一中达到省一级重点中学,85的中、小学达到标准化学校的要求;(3)要加大教育装备的投入。加快建设一批多媒体教室,加强中小学校计算机的配备,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程度,不断改善办学硬件条件;(4)要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成人学校省定标准化建设,力争达到省定标准;(5)要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努力改变学校规模小、布点散、教师年龄老化、基础薄弱的现状。县教育局要对照省教育强县和教育强乡镇的标准,找准差距,明确措施,抓好落实。

2、全国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县。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是国家加强县(市)科技工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创建全国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县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如何有针对性地引进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示范推动的基础上,向企业和农民辐射推广,使技术成果为农民增收和企业发展的有效动力;(2)如何立足常山优势,以重点科技项目为载体,培育和发展县域特色支柱产业,推动中小企业向集群发展,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3)如何开展面向广大农民、企业职工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科技素质和技能,培养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县科技局要尽早谋划,认真准备,提前上报

申报材料,力争今年在省里立项,20__年实现创建目标。3、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要加强国防教育,强化公民国防观念,做到讲政治、讲国防;(2)要加强党管武装工作,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提高做好双拥工作的自觉性;(3)要在拥军政策上,坚持优先解决部队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做好随军待业家属的就业安置和军队干部子女的入学入托问题,优先解决部队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优先解决属于政府承担的各种经费。县民政局必须在今年启动创建工作,力争20__年达到创建目标,并通过申报验收。

4、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重点是要建立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消除危害人民健康的各类环境因素,通过创建,力争在改善城市卫生面貌、提高居民卫生意识上有新突破,力争在乡、村两级卫生状况上有新改观,在各类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上得到新加强。创建国家卫生县城计划用3—4年时间,前2年为打基础阶段,后2年为实施阶段。由于国家卫生县城是3年申报一次,因此,今年必须完成申报工作,20__年争取通过市里考核,20__年争取通过省里考核,20__年力争通过国家卫生县城的确认。国家卫生县城的考核验收采取暗访的形式,难度相对较大,县卫生局、县爱卫会必须切实按照考核标准,抓好组织实施。

5、省级园林县城。创建省级园林县城重点要抓好三项工作:(1)加强城市绿化的规划管理,严格执行绿线管制制度,确保绿化建设用地;(2)加快城市重点区域绿化建设步伐,重点抓好常山江两岸的绿化建设;(3)实行社会绿化达标责任制,确保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交通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的建设任务落到实处。通过创建,力争在提高城区绿化水平、凸现城市特色、营造舒适环境等方面再上新台阶。省级园林县城的创建实行申报制,每两年开展一次评审,县规划建设局必须在今年启动创建工作,20__年全面组织实施,20__年巩固省级园林创建成果,力争20__年正式通过申报评审。

6、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县,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要加快推进我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推行清洁生产。严格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管理制度,坚决控制新建项目的排污总量,严肃查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城市环境规划的严重污染建设项目,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生产污染;(2)抓好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区域资源优势为依托,加快建立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度统一的现代农业经济体系;(3)[找材料到文秘站 -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以发展生态旅游为方向,整合资源,营造特色,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4)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生态镇建设,全面推进城乡经济、环境一体化进程。国家生态县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县环保局要按照考核标准,制定详细的创建规划,力争在20__年全面完成国家生态县的创建目标。

第4篇

同一申请主体一次申请的事项,由同一审批人员办理,需要踏勘评审的,一次委托踏勘评审中心组织现场踏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行政审批服务“一业一证”改革会议上的讲话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欢迎大家莅临郓城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结合郓城县全面实施集成审批,落实“一业一证”改革情况向大家做介绍。

一、坚持系统改革思维,打牢“一业一证”改革基础

改革是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项改革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认为,必须放在大系统内来考量,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用系统思维与系统方法来推进改革,做到改革不停顿、发展不止步。

一是与整体改革相结合。着眼于构建完整的审批体系和整体的流程链条,建立全事项、全流程的一体化运作机制,消除行政审批管理中的碎片化困扰,构建行政审批层面上的大协同,致力打造事项最简、流程最优、成本最低、服务一流的“至简审批”模式。我们按照“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要求,全力推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建立涵盖业务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50余项规章办法,建立40项一元化受理标准和46项一元化踏勘评审标准,形成44项“主题式”审批标准。完成省级、国家级“‘为民服务’政务服务”标准化验收,建立756项具有可推广、可复制的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总结提炼《“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服务规范》《踏勘评审服务规范》两项菏泽市地方标准。一窗无差别综合受理、证照同办、证证同办等具体改革事项的完善,踏勘评审、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等体制机制的规范,推进了行政审批改革科学化、法治化、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有力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与标准化建设相结合。结合省级的《行业综合许可规范》,整合行政审批服务局权责事项的全流程全要素为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个流程,编制集成审批手册,将“一件事”办理如何受理、怎么把关全部“落在纸上”,为工作人员审批提供具体“导引”,最大程度降低审批人员“自由裁量权”;充实帮办代办力量,针对申请事项做好辅助申报和表格填写,在方便申请人快速完成申报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前台“一岗多能、一窗受理”;健全物品标准化,特制logo、马甲、档案袋、水晶牌、水杯和大礼包,提高标准化水平,增强群众认同感。

三是与政务服务相结合。印发《关于开展“广泛征求企业、群众意见建议,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活动实施方案》和《政务服务评议管理办法》,线上通过电话回访方式对办结的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抽查回访;线下,设置吐槽评议窗口和意见箱,在各窗口发放政务服务评议表,聘请第三方暗访评议评价,成立走访小组,深入企业开展走访活动,倾听企业呼声,发现工作不足。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征求企业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汇总整改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倒逼科室人员加强学习、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能力,进而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二、把握繁简分流原则,破除“一业一证”改革壁垒

在实现“一窗综合受理”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发现,审批事项繁简不分、分流不明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形成“一业一证”改革的堵点和壁垒。为适应行政审批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全面推行审批事项繁简分流。

一是简易事项即来即办。将审批事项繁简分流,真正实现“谁审批、谁负责”。制订出台《郓城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独任审批员”制度》,成立由5人组成的独任审批科,拉出20个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且无需现场核查的高频审批事项,推行“审核合一”,由“独任审批员”负责受理、审查、核准全过程。以前申请人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业务从申请到出证需要1天的时间,现在只需8分钟。以前办理医师执业变更注册业务需要先在综合受理窗口提交材料,材料受理后再转审批科工作人员进行审核,由分管领导签批后,最后送出证窗口。现在所有环节“简”为一人,避免了因业务衔接不紧密而出现降低审批效率的问题,真正实现了“一人一窗办完一件事”。截至目前,独任审批科共办理即办业务近5000件,平均用时8分钟,办事效率提高70%以上。

二是复杂事项一链通办。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办成一件事为目的,打破科室边界,整合“一件事·一次办”服务链条,变分类审批为集成审批。制定印发了《郓城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集成审批工作实施方案》,从各科室抽调6名业务骨干组建集成审批科,编制涵盖了开办便利店、饭店、药店等33个事项的《集成审批事项目录(第一批)》,实行全链条闭环集成审批。将多张申请表合并为一张申请表、多套申请材料整合为一套申请材料,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集成审批、一同现场踏勘,同一窗口出证”工作模式,实行“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次踏勘、集成审批、一窗出证、一次办结”。先后办理集成审批行政许可业务597件,审批效率提高50%,发放31个领域行业综合许可证1700余张。

三是乡镇业务不出镇办。为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制定并印发多个指导性文件,下放两个重点镇35项行政许可事项,与各乡镇、街道签订委托书,以“2号章”的形式向乡镇、街道委托行政许可事项17项,构建起“县、乡(镇)、村”三级服务层级清晰、联动快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大通道。通过一枚印章促好发展、一个班子抓好指导、一个册子搞好培训、一个机制抓好监督、一个哨声做好服务的“五个一”工作举措,保障下放事项能够接得住、用得好,着力打造郓城“县、乡(镇)、村”三级服务新亮点,确保群众和企业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并结合发展形势,于今年3月份,将“一业一证”集成审批工作再次授权各乡镇,并已完成账号配置和业务培训。目前,四个街道办事处和两个重点镇已能独立办理业务。

三、发挥改革制度优势,力求“一业一证”改革实效

认真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全面实施“一业一证”改革大幅降低行业准入成本实施方案》,充分发挥集中行政审批权、“一枚印章管审批”优势,推进“一业一证”改革高质量发展。

一是服务前置,实行“一窗受理”。开设“一链办理”受理专窗,负责集成审批业务的即时受理,确保了申请人随到随办、畅通无阻。开通“蓝色通道”,成立“一业一证”专职代办队伍,坚持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只要企业做个登记、签个协议,就有专人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帮代办服务,让“我们动嘴、群众跑腿”转变为“群众动嘴、我们跑腿”。为增强企业和群众的知晓度,我们还制作宣传页、二维码、展板,通过电子大屏、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宣传,告知群众申请条件、申请材料、表格样式等内容,做好“一次告知”,引导申请人选择“一链办理”“一业一证”方式,让申请人做事项办理的“主人”。

二是创新审批模式,实现“一同踏勘”。同一申请主体一次申请的事项,由同一审批人员办理,需要踏勘评审的,一次委托踏勘评审中心组织现场踏勘,办事结果统一反馈,减少了踏勘次数,推进审批模式由分类到集成的转变,减少了办理环节和审批时限,有利于工作衔接,避免不同踏勘、审理人员标准不一、相互推诿的现象。企业和群众办成“一件事”减少环节50%以上,承诺审批时限按照有踏勘事项最短的计算(依法需要公示、听证等环节的事项除外),承诺时限压缩60%以上。以国药楚济堂连锁为例,该企业同时申办22家药店,改革前需要在市县两级跨层办理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食品经营许可,至少提交66次申请,现场核查44次,耗时至少3个月。现在郓城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提供延时服务,帮办代办帮助制作材料,一次性提交全部材料,一天完成所有药店的受理,经过“一同踏勘”“集成审批”,总共11天就完成了22家药店的开办,发放了有关许可证和行业综合许可证。

三是优化企业开办资源整合,实行“一站办理”。在“一业一证”改革引领下,在2020年开通“一窗企业开办专区”,嵌入商事登记、银行开户预约、涉税业务和刻制公章4个环节的基础上,再次嵌入社保登记、医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登记,正式贯通企业开办全链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开办“一链服务、一站办理”。企业开办链条已依托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爱山东”APP实现线上贯通;依托企业开办专区实现线下聚集,提供“双线”服务。并将“一个窗口、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同出件”打包成“综合受理服务包”。即:在一个窗口申请办理企业开办;一次性告知申请人申请事项的申请条件、数量限制、申报材料等内容;只需要提交一套申请材料;出证窗口根据审批结果,统一登记、发放企业开办大礼包,实现了“一个服务包,办好所有事”。

下一步,郓城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将按照省市改革部署,进一步总结试点经验,持续推进“一业一证”改革走深走实,让更多的企业和群众感到改革带来的变化、收获创新带来的便利。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实施意见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创建中国幸福乡村为目标,紧密结合村民诉求,坚持以村民群众自愿出资出劳为基础,以财政奖补资金为引导,以发扬农村基层民主为动力,积极探索建立"财政适当补助、农民积极参与、社会力量支持"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元投入新机制。大力兴建村内公益设施,加快改善农村民生,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基本原则

一是农民自愿,量力而行。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必须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依靠村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妥善处理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做到量力而行。

二是民主决策,筹补结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项目必须认真按照《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施办法》(农经发〔〕号)的要求,坚持以村民民主决策、自愿出资出劳为前提,财政给予适当奖励补助,使政府投入与村民筹资筹劳有效结合,共同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三是择优选项,讲求实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项目必须考虑村民群众的承受能力,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优先支持村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而且投资较省、见效较快、能广泛发动村民参与的村内公益事业项目,力求在较短时间内完工,早日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

四是规范管理,阳光操作。开展一事一议活动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筹资筹劳方案、村民议事过程、资金使用管理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自觉接受村民监督。

五是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坚持"普惠制"与"特惠制"相结合的办法,在积极开展面上试点的同时,要选择工作基础好、基层组织得力、群众议事积极性高的乡镇(街道)重点推进,以带动面上试点工作的开展。

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和对象

(一)奖补范围

纳入财政奖补范围的村级公益事业项目是指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开展的"村内户外"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具体包括:

1.村内道路建设,包括行政村内各自然村、组之间,民居点之间的道路连接和硬化;

2.村内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田间机耕路修建;

3.村民饮用水工程;

4.以村民生活污水处理为主的村内环境卫生整治;

5.村庄绿化亮化美化;

6.村级事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和村民文化娱乐及健身休闲场所建设;

7.其他与村民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村内公益事业项目;

8.为减轻农民负担,对村集体经济投入和社会力量捐助的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建设项目,可列入财政资金奖补范围。

(二)不列入财政奖补范围

1、跨行政村和行政村以上范围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的投入;

2、对不符合《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施办法》要求,加重农民负担及不顾实际盲目举债兴办的村内公益事业项目;

3、当年已列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村办公场所建设"等补助计划的村。

(三)奖补对象

按照规定政策和程序开展的村内公益事业筹资筹劳项目建设主体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补助对象。

(四)奖补标准

对列入财政奖补计划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财政奖补资金一般控制在项目总投资的三分之二以内。对村民踊跃参与,筹资筹劳达到政策规定上限标准的项目,可以加大奖励补助力度。具体视村经济条件、项目总投资以及村民出资出劳等情况确定奖补数额。

(五)奖补方式

财政奖补采取资金补助的形式。

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基本程序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由市级组织实施。按照"农民主体、先批后建、边建边补和自下而上、分级负责"的原则有序推进。

(一)奖补项目的申报

拟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村,必须符合以下项目申报的条件:(1)村两委班子团结、能力强;(2)村级财务管理比较规范,近两年无违纪、违规现象发生;(3)近两年未发生违反农民负担案件;(4)单个项目投资额原则上要求在50万元以上。项目申报的时间:拟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村,于每年4月20日前将项目申报材料(包括电子件、纸质)报所在乡镇(街道)。有关乡镇(街道)于每年4月底前上报市财政局、农业局。

(二)奖补项目的审核

拟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村提出申请,乡镇对项目可行性和合规性进行初审,市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财政、农业部门按职责进行审核,择优列入地方财政奖补项目计划。市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财政局、农业局每年主要从重点推进的乡镇中选择若干个村的若干项目,报省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省财政厅、省农业厅,争取列入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计划。

(三)奖补资金的拨付

为鼓励一事一议项目早启动、早完成、早见效,市财政采取预拨部分资金,项目验收后进行结算方式的办法,根据资金来源统筹安排,按计划分次下达。根据村民筹资筹劳和其他方面资金落实情况,财政奖补资金一般最多预拨,预留资金视项目竣工验收结果予以结算。

(四)奖补资金的核算

一事一议项目的村民筹资款、村集体经济投入、社会捐资等资金,由村级财务单独核算、专账管理。乡镇(街道)要加强对一事一议项目的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合规使用。财政奖补资金全部用于项目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

(五)奖补资金的总结

各有关村、乡镇(街道)要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总结,于次年1月,撰写工作总结,并报市财政局、农业局。

五、健全相关配套措施

(一)建立健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各乡镇(街道)在组织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工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村民自愿、民主决策、量力而行、先易后难的原则,帮助村级组织规范议事程序,坚持民主决策,合理引导村民出资出劳,坚决防止不顾农民承受能力,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发生。积极依靠村两委的力量,充分调动村民群众参与热情,使能议事、议成事、办好事的机制发挥更大作用。筹资筹劳标准按省核定标准执行。

(二)实行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公示制。公开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和财政奖补政策,由村民代表对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项目完工后,将所筹资金和劳务及工程各项支出等情况进行公示。

(三)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村两委及村民代表会议记录、村民签字书、出资及捐款记录、奖补项目申请审核表、补助资金文件、项目公示资料、招投标资料、正式发票、项目验收情况等材料,项目实施村要建档立册、妥善保管。在项目完成,办理资金结算时,向市财政提供上述资料。

(四)建立督促检查制度。市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财政、农业部门不定期地对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工程进度和资金、劳务使用的合规性、有效性进行检查。对违反一事一议程序、加重农民负担、截留挪用资金的行为要及时责令纠正,追回资金并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

(五)建立项目竣工验收制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行竣工验收制。市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财政、农业部门和乡镇政府要加强项目验收工作,对专业性强、安全性要求高的项目,要指派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验收并签署意见。

(六)落实村级公益事业设施的管理主体和养护制度。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对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措施建成的项目设施,村两委要落实管护制度,以发挥项目设施的长期效用。

(七)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的有效机制。各乡镇(街道)在具体操作中,要围绕新农村建设规划,以财政奖补工作机制为平台,紧密结合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可将有关资金和一事一议奖补资金进行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分别管理、各记其功。同时积极鼓励社会捐助和集体积累投入,以加快形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元稳定投入的有效机制。

第6篇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根据《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战略》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其质量、声誉等特性本质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批后以地理名称命名的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特色经济,既表明了产品的地域特色和良好质量,又代表了产地的良好信誉。加大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力度,对维护产品品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培育和提高特定产品品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为经营者带来巨大的商机,还将为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开拓一条新思路。因此,积极推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现代特色产业、振兴地方经济为目标,以保护和发扬民族传统精品、保证质量特色、服务“三农”为宗旨,以特色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为抓手,积极引导符合地理标志保护的特色产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形成区域品牌,发挥名牌效应,提升品牌形象,努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产品。

(二)工作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与农(林)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申报工作与其他科技项目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工作方式,推行“专业协会和农技推广机构服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原则。

(三)主要目标。以地理特征、人文历史、特色品质为衡量标准,结合我县主要特色产品种类和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具有资源优势的特色产品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将“隆昌夏布”、“隆昌土陶”、“隆昌素”、“隆昌白鹅”、“隆昌麻鸭”、“隆昌白兔”、“隆昌青石”等具有发展优势的产品,作为申报地理标志产品的对象,进行重点突破,加大培育力度,实施阶梯培育申报。到2015年力争创建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资源普查,发掘、培育特色产品。科学制定资源普查计划,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开展传统特色产品普查,全面掌握资源状况、数量、类型、分布、品质特征、生产、加工、流通等情况。建立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资源库,把特征突出的优质产品列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培育梯队,有计划有进度地进行申报。着力加强对重点产品的培育,引导特色产品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模式发展,进一步突出地域特色,做响质量品牌,彰显传统文化,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为发掘、培育和申报工作奠定基础。

(二)规范标准体系,加强示范区建设。指导企业从生产环境、原辅料、工艺工序,到检验检测和包装、标志、储存等各个环节,全面建立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一体的标准体系。积极推广“公司+农户+农业标准化+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模式,加快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通过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注重保持基地规模,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基地面积,不断实现产量的增长和收入的增加。切实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实施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无害化生产,加大对土壤、水质和空气的监测,严格使用化肥农药,切实降低有害残留物,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努力实现地理标志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名牌”战略,实现协调发展。坚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与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的有机结合,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与企业品牌的战略联动,以地理标志促进品牌的发展,以品牌效应带动地理标志的发展,努力开创地理标志与品牌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扶持龙头企业,发挥行业协会带动作用。重点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良性机制,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形成一个龙头企业示范一个产业、带动一个地区的良好模式。引导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推进地理标志产品向企业化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发展,引导、组织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规范生产和市场秩序。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推动地理标志产品向深加工、精加工和产业化发展。

(五)强化监督管理,保证产品质量。逐步建立、完善有效的协调机制和保护体系,落实具体监管措施,严格质量要求。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制度,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严格过程控制,确保地理标志产品的独特性和安全性。质监、工商、农业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职责,严格规范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不定期开展普查和清理,依法查处地理标志违法行为,防止假冒伪劣地理标志产品混入市场,有力地维护地理标志产品的声誉,切实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成立隆昌县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质监局),负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日常工作,成员由农业、科技、工商、林业、水务、卫生、气象、国土、环保、商务、宣传等相关单位组成。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和协调配合,合力推进我县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在工作中,要切实加大检查力度,确保目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第7篇

上半年,区农业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总要求,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全区农业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农业生产各项指标基本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一、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1、农业增加值指标。据统计部门反馈,一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预计上半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亿元,同比增长**%。

2、农民增收指标。预计上半年全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5293元,同比增长12%。

(二)农业产业化优化工程

一是粮油生产。全区粮食种植面积**万亩。夏粮6.98万亩、总产预计达到1.24万吨,同比增长18%,其中良种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527公斤,最高单产达到676.09公斤。秋粮作物面积达到9.52万亩,其中玉米面积达到8万亩,目前长势良好。油菜播种面积1万亩,预计总产量超过1300吨。全区共建立粮油示范点5个,其中小麦2个、玉米高产示范点2个、油菜高产示范点1个;二是畜牧业。我区春防工作于5月底全面结束,全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建档率、挂标率均达到100%,并顺利通过上级业务部门检查验收;万头生猪场改造工程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落实“120”模式养猪10户;完成能繁母猪保险2641头,完成任务量的147%;奶牛保险267头,完成任务量的178%;人工种草5340亩,完成任务量的101%;创建动物防疫示范村10个;省级标化场和市级标化场创建方案已报市农业局;开展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防控“七项工程”建设培训1次,采集畜禽流感病源学样品380份,布病样品320份,经过检测均为阴性;据统计:上半年全区存栏牛10009头,其中奶牛1893头;羊10677只,生猪10829头,家禽84.4万羽;肉蛋奶总产量可达到10000吨。三是蔬菜种植。我区上半年蔬菜播种面积19万亩。发展设施蔬菜村2个,设施蔬菜基地4个,蔬菜专业合作社9个,设施蔬菜面积0.4万亩,截止目前完成蔬菜生产0.5万吨。四是中药材种植。新建了百亩党参示范点1个,新建百亩丹参示范点1个;培育连翘种苗5万株,预计栽植面积达到200亩;培育中药材种植大户10户;截止目前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

(三)农业经济主体培育工程

我局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重点放在抓好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上,全区已在农业部门登记备案农民专业合作社**个,认定家庭农场13个。一是开展“五有”社创建工作,深入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检查指导,使其完善规章制度、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发挥带动作用等,共发放农民专业合作社检查指导整改通知书26份,规范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16 个,带动农户850户;二是申报市级示范社8个,已上报待审批;三是对家庭农场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实地考察检查,认定家庭农场6个,《家庭农场管理办法》正在起草中。

(四)农业园区升级晋档工程

一是认定命名了两个区级园区,推荐上报两个市级园区,完成推荐**园区申报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工作;二是三个省、市级园区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园区完成了园区内苹果树、桃树等进行剪枝、病虫防治、施肥等春季管理工作,园区土建正在施工筹备。**园区完成150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室内外装修及配套设施安装;选购景观树苗3600多株对园区予以了绿化;修建宽6米的水泥混凝土园区主干道路2公里;拟新建蓄水池三座,现已完成平整土地,扶贫园区项目实施方案已批,待国投备案表报批后即可实施。**园区完成园区服务中心绿化,栽植围栏3000米,园区沿山路完成路基整修,全面完成葡萄园设施建设;密植园移栽大田樱桃树1500株;对园区内樱桃树、葡萄树进行剪枝、病虫防治、施肥、灌根、除草、疏果等;园区服务中心仓储楼正在装修。三是四个区级园区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园区完成了“山居坊民俗文化街”的整体规划和项目用地的前期准备工作。栽植优质苹果7.5亩、樱桃5.25亩、葡萄3亩、孟姜红仙桃9.75亩、优质核桃50亩;完成500平方米绿色主题餐饮接待服务中心以及配套休闲广场建设,目前正在装修;7000平方米垂钓休闲鱼塘完成加固,铺建景观道路2000米、休闲长廊200米;200平方米游客停车场、1500米玉兰苑休闲道路、2个观景亭阁及办公区改造工程完工;采购5000羽乌苗,引进孔雀、梅花鹿等。**园区建成150亩绿化苗圃,完成大棚智能监控设施的安装,栽植绿化苗木5000棵,建成园区宣传网站,一期30孔窑洞已建成主体;平整土地200亩,完成3000亩果园管网铺设、2000米生产道实现水泥硬化和2000米生产道路砂石硬化;新建500方蓄水池1个,园区500米色长廊正在准备阶段。**园区完成2000亩核桃,300亩连翘栽植。北塬园区4000立方米气调库建设完成,制冷设备安装到位,待调试验收;新建1000亩有机苹果,改造老化果园1700亩、培训果农300人次、购买高效喷雾设备216套;8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工程土建已完成,准备安装设备。

(五)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工程

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努力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建立了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区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对全区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及数据库建设项目进行公开招标, 6月1日在陕西正大招标有限公司进行开标,确定陕西图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中标单位,并签订了土地确权登记项目合同,土地确权测绘工作将于7月份开始展开。

(六)农业保障工程

1、农业科教工作。一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项目,已建成示范基地2个,培训基层农技人员100余人次,与3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主导产业包括(玉米、蔬菜、果业),目前已开展技术指导30次,发放物化补贴卡300张,共计肥料、种子24000斤;二是围绕种养殖、蔬菜等方面开展培训45场次,培训农民5500人次,其中实名制培训800人。

2、农业信息化工作。开通了“**农业”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完成全区涉农网站摸底调查,截止目前,全区共开通涉农网站10余家,并有2家农业电商交易平台相继上线运营;各类信息108条;完成农业视频会议系统一期项目的选址工作;完成金圪塔农业智能化日光温室大棚管理系统研究与推广项目的上报工作。

3、农机化工作。截至目前,我区共发放农机购置补贴指标告知书55份,发放补贴资金60万元,补贴各类机具55台(件),受益农户43户;全区共完成机耕8.5万亩,玉米机播7.82万亩,机械深施化肥5.5万亩﹔小麦机收6.11万亩,秸秆还田面积6.11万亩,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共检审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236台,新增登记68台,办理农机互助保险210份,签订农机安全目标责任书460余份,农机登记率达到95%,检验率达到23.3%,持证率达到31%;共组织农机安全巡查21次,纠正违章137人(次),受理农机事故3起,事故处理人员出现场3起,现已全部处理完毕。    

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动植物疫情防控保障工作。

根据省市区有关安全生产的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新《安全生产法》全面贯彻落实,5月初制订农业生产监管“铁拳执法行动”百日行动,期间出动安全检查人员300人次,排除各类安全隐患150余处,发放安全生产宣传册3000余份。一是对农产品生产基地采取“定人、定责、定期”的跟踪检查措施,对我区9家农产品生产监管基地进行了5次检查,对符合要求的种养殖生产基地,制作了“一对一”监管公示牌;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通过“铁拳”执法行动对全区的蔬菜种植大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投入品经营门店等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检查,纠正不法行为20余次,取缔不具备经营资质销售户8个;上半年,共推广无公害标识10万枚,完成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样品2560个,合格率100%。二是实行产地检疫“镇(办)官方兽医检疫,区县官方兽医出证”的模式。截至5月底,共检疫生猪6042头,活鸡687971羽,产地申报检疫率达到了100%;全面完成春季防疫工作,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四种疫病进行了强制免疫,免疫密度和挂标率均达到100%,免疫抗体达77.6%以上;三是在全区共建立的各类有害生物监测点8个,通过病虫检测、现场指导等措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设立苹果蠹蛾的监测点44个。

(七)农业生态工程

一是农村环境卫生。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整体要求,今年重点对210国道、305省道、铜罕线、益陈线等主要交通沿线环境卫生进行了全面整治,对各镇办农村环境卫生以及城郊环境卫生进行了6次督查,发现整改问题56处;期间全区共开展“清三堆、治六乱”集中整治行动60余次,出动车辆900余台次,出动劳力14000余人次,清理垃圾600余方,清理三堆3000余方,清理野广告6000余处。二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已完成井家塬村旅游规划编制工作。 按照创建市级美丽乡村建设重点任务,完成湫洼村巷道绿化4800米(绿化涉及村东、村西及村内未绿化地段),完成新建苹果园500亩建设任务;完成西村三组防护栏110米,改造居民门头48户。长城墙、花坛绿化、墙体美化工程、150亩高标准苹果示范园等工程正在实施当中;完成井家塬村主巷道长城墙建设200米,文化墙美化工程已到收尾阶段;完成崾先村74户农户门前杂物间建设工程,对全村8条水渠进行维修改造,完成安装路灯57盏,建成休闲文化广场一个。六个区级美丽乡村的前期摸底调研工作已备案完成。下一步将联合有关部门进行协商评审;三是加强了对减排企业的监管和督查,完善污染减排设施。

(八)一村一品示范工程

一是全力抓好以苹果为主的一县一业各项工作。重点抓好示范园的建设、苹果生产关键技术推广和**苹果公共品牌建设;二是完成了**镇国家级示范乡镇的申请;三是加快**区一县一业项目和**镇上店村一村一品示范村目建设,目前项目建设已经完成,等待审计验收。

(九)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为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解决缺乏争创一流进取精神的问题,农业局今年决定在全系统开展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群众满意型、务实型”四型机关为主题的“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并下发了《**区农业局服务能力提升年实施方案》,年初至今,系统干部承诺事项共计70 条,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广泛开展科技下乡、结对帮扶和科技服务;开展“微讲堂、微党课”共计9期。

(十)项目建设工作

一是农村能源建设项目2个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已完工;二是设施蔬菜产业项目。2000平方米育苗智能温室主体钢架和内外风机及顶部遮阳板已安装完成。三是开工建设了2个500头奶牛场,其中鑫瑞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已完成地基平整正负零、通水通电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牛舍的地基土建工程;四是由丰盛农产品有限公司承担的奶牛改造提升项目进展顺利,青贮窖和3栋牛舍的新建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五是3个肉羊规模场和10个牛羊家庭牧场的分户实施方案已制定完成;六是种公猪站建设项目土建工程、仪器设备采购已基本到位,从陕西华阳良种猪有限公司购买的50头种公猪目前正在隔离中。

二、存在问题

半年来,经过农业系统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我区农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在加快,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频发,农业设施装备水平还不高,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土地、水资源约束加剧,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现代生产要素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农业生产领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土地、劳动力要素价格上升,农业生产成本提高,高成本导致粮食和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种粮口粮化、农业副业化、农民兼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粮食和农业安全面临的考验越来越严峻。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4%;

2、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万亩,总产3万吨以上;种植蔬菜2万亩,产量2万吨;种植中药材在1万亩;

3、肉、蛋、奶总产达到2.1万吨;

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

(二)重点工作

1、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继续是2015年农业工作的重点。要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一是要稳定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大力推广旱地作物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措施,加大小春和冬季农业开发,提高耕地利用率。二是在抓好全区粮食面积巩固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铜麦6号的推广工作。三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认真落实抗灾减灾工作措施,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降低粮食因灾损失。四是根据省、市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要求,狠抓玉米高产创建工作,促进粮食及主要农产品生产发展。

2、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惠政策。进一步扎实抓好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贯彻和组织实施,确保农民生产资料增支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畜牧支农补贴、种粮补贴、小麦其它各农作物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促进全县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3、全力以赴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制定完善种植业、养殖无公害技术措施,大力推进农产品安全执法“铁拳行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三品”申报认证和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提高我区农产品进入市场、占有市场的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投入,逐步提高我区农产品检测能力和水平。

4、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

以实施农业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组织化生产经营为重点,大力发展具有地方优势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如优质畜禽产品、水果、蔬菜等,努力培育支柱产业,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积极协调引进、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行订单生产,逐步引导建立完善利益连接机制,依法加大农村土地流转程度,提高现有耕地的规模利用,建立多种形式并存,利益连接紧密的新型产销合作关系,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进程。

5、强化农机监理工作,加大农机技术推广,推进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安全责任思想,认真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的职责,切实抓好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确保全区农机“挂牌率、检验率和持证率”达95%以上,确保农机安全事故指标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