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1 10:46: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英语听说课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说课,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程序
[摘 要]本文以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精神为理论依据,并结合高职教育理论和专业培养方向,以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英语课程说课内容为例,对高职公共大学英语课程说课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说课内容应秉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高职教育理念。最终使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提升。说课内容应包括说课程标准,说教学资源,说教学方法及手段,说学情、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及说教学程序设计五个部分。
1说课程标准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须的英语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运用英语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并为相关专业的业务英语或专业英语的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院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情况:实行“2+1” 模式的专业开设两个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实行“2.5+0.5” 模式的专业开设三个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
1.2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外语综合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要求:以能力为本位,任务为驱动,通过模块化方式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贯彻分类指导,体现开放性;强调与职业的相关性,强调行业词汇;根据专业对英语能力的需求分为三个层次:较高,一般,基础。
1.3课程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要求
1.3.1课程主要内容
在2-3个学期里,我院大学英语课程需完成四个模块的教学任务:英语视听说(32学时)、英语精读(64/96学时)、英语写作(16/28学时)、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辅导(16/64学时)。
1.3.2课程重点
是怎样把学生从应试教育和“哑巴英语”中解脱出来,着重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 语言测试也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防止应试教育。
1.3.3课程难点
学生方面:如何扩大学生词汇量、如何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如何提高学生交际能力;教师方面: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管理的优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解决办法:一是听说领先,强调应用:遵循听-说-读-写教学环节;注重听说训练;改变对语言点的处理。二是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课前预习;课上参与;课后延伸。三是学生为主,加强互动:引发学生的表达兴趣,让学生自己产生学习的需要;提供梯子助学生成功,强化训练,直至掌握。
1.3.4课时安排
以我院08级纺织系为例,分两个学期,每学期64学时,共计128学时。
2说教学资源
2.1教材
我院现在使用的是新编大学实用英语教程,之所以选择这套教材是因为它们有如下特点:适宜性、实践性、时代性。对教材的处理我们采用两种方法:模块化整合、创造性加工。
2.2教学参考资料
工具书: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朗文英汉双解词典、薄冰语法、张道真语法等十余种工具书。
报刊杂志:China Daily、21stCentury、Beijing Reviews、Reader’sDigest、英语沙龙、英语学习等二十余种。
报刊杂志:网络资料中国日报 chinadaily.com.cn;洪恩轻松英语hongen.com;英语听力特快listeningexpress.net等百余种网站。
2.3多媒体课件
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供学生使用。
2.4磁带、录象及图片
【论文摘要】听说课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开设的一门新课程。如何搞好听说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是摆在每一位外语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切身体会,从项目式教学法论述高职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可行性实践研究。
高职教育强调“能力为本”,重在培养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会读会写,更要会听会说,与人交流。外语作为与人交往的工具,它归根结底应该成为学习者的使用对象而不是认知对象。高职教育的宗旨,决定了高职的英语教学须首先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走一条以培养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新路子。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应确立学以致用,突出听说技能训练的指导思想,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教师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上应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迅速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项目式教学法更好地进行高职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研究。
1 项目式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式教学是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它以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为基础,是通过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它强调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目标指引性、任务真实性、不断反思性和互动合作性。项目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授,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它采取以“项目”为形式,以“成果”为目标的团队合作的方式,围绕项目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将个体学习的目标转化为团队合作获取、运用、创新的新目标,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崇拜知识转向挑战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目标。
2 高职英语听说课引入项目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作了明确的阐述,强调“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为此,各大高校均采取了积极的改革,选用了内容新颖实用的英语听说教材,增大了英语听说课程的学时量,可是还是有大批量的学生处于“聋哑”状态。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法已不适用于大学英语听说课程。
高职英语听说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针对这种课程的相应的教学方法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实践为重点的教学思想。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师一人垄断课堂,侃侃而谈,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结果听说课成了变相的精读课,学生的听说能力难以得到迅速而有效的提高。在实践性很强的英语听说课中,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方,他们是信息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因此,教师应当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转变出来,选用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立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作为新兴的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它符合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满足了语言发展所需的重要条件: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将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采用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从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馈到成果评价等完成项目需经历的每个环节,让每一个参与者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这种教学方法十分适用于英语听说课,它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参与,加大了学生在课堂上锻炼英语听说能力的机会,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告别“聋哑英语”。 "
3 项目式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听说课中的实践
在高职英语听说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式教学法,就是让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一个“项目”工作来完成教学活动。项目活动的开展应采取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制定项目式教学的计划并组织学生成立项目课题组,学生按计划来实施项目,教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具体做法是:
3.1 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并设计项目:教师应以构建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从英语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的角度制定教学计划和设计项目。教学内容应尽量丰富新颖,难度循序渐进,多增加诸如BBC、VOA 以及不同口音的泛听材料,或者英语原音录像,让学生有机会逐渐适应正常语速及不同国家人士的口音。课堂的时间要分配合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参与课堂教学。教学手段要尽量多借助多媒体,便于播放各种类型的影音资料。教师在设计项目时应以教学内容为背景,选用多种项目主题,控制好项目的深度和广度,给学生留有充足的参与时间和自我发挥的空间。
3.2 教师组织学生按兴趣选择项目主题,分组分工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因此他们选择的项目的主题也不尽相同。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应控制每组5~8人,由本组学生确定组长,再由组长安排小组成员的工作任务,使其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帮助组长协调好与各个组员的关系,按照组员的个人能力和兴趣来进行任务分工,充分调动每个组员的积极性,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3.3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制订计划,搜集资料,完成项目在每个小组在选定项目主题后,教师要求学生制订出实施该项目的计划,并要找出需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要求学生设想完成该项目所需要使用的工具、软件、方法及手段以及完成项目所需的时间,提前分析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之后,由小组组长安排小组成员收集有助于回答或解决主要问题的信息资料。资料的来源应尽量广泛,可以从互联网、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途径进行搜集。资料收集后要按照一定规则将资料分类,形成小组资料文件夹,并对资料进行有效管理,供各小组共享。资料搜寻完毕后,教师指导小组组长按照项目的实施计划,给每位组员安排制作项目的具体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参与各小组的项目制作过程,多参加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深入的思考,鼓励学生丰富项目的实施形式并在最大范围内支持学生工作并尽量满足学生的各项要求。
3.4 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展示项目成果,自评互评,总结反思项目学习的最终成果可以各种各样、丰富多彩。
教师组织各个小组进行集体展示项目成果,鼓励小组之间将学习成果进行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项目评价的过程应该是开放性的,应给每个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评价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运用多主体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例如,教师可以就小组完成项目的情况和学生的表现给各个小组打出分数,或让学生根据各小组的项目完成水平给各小组投票,选出最佳项目完成小组。评价结束后,老师应引导学生对所作项目进行反思,使其总结出在制作项目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并根据评定结果找出自己所完成的项目的不足之处及其产生原因,同时组织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共同分享经验和教训,使学生能够充满自信、积极地参与下一次项目自作过程,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听说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论文关键词:互动,视听说课程,职业能力,评估
语言教学是大学开设的一门主要课程,特别是大学英语的教学,受到广大学生的特别重视。如何有效地组织英语教学,将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运用到实际的语言教学活动中,以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近阶段研究的重点。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如何适应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已经成了教学研究中的重点。就高职教育的特性而言,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体现就是培养其职业能力既以工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切入,着重探讨职业性与视听说互动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的可行性。
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相关精神,着重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如何将互动教学模式与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培养职业能力的目标相结合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一.研究现状
1.互动教学理论研究
近几十年来,围绕教学法,专家们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根据语言教学流派,其可分为:行为主义流派,结构主义流派,建构主义流派,人本主义流派。交际英语教学理论认为学英语就是要获得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教育学论文,着重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即知识、技巧、能力。李筱菊教授在《外语教学的交际教学法》指出正是为了探索一种能使学生把交际本领的三方面都学到手的英语教学法,才产生了交际教学法。[2]
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作用,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过程的主导、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作用。这种建构在个体认知上的学习程序决定了我们探索一种互动、互补的教学模式。[2]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著名教授戴炜栋在其所著的《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中指出,传统的中国外语教学主要建立在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操练和强化以及传统认知主义的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为学习者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却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因为这种模式从根本上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人们对语言教学进行了各种改革与尝试,但却从根本上忽视了语言学习中学习的规律,忽视了对复杂的外语学习过程的认识,其直接后果是外语教学出现过于简单化的倾向和费时低效现象,学习者的学习停留在重复和记忆等低阶思维阶段,而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等高阶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因此,中国的外语教学不能忽视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强调以人为本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体现当代认知心理学特点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和联结丰义学习理论,代表心理学新思潮的人本主义学爿论,以及继认知主义之后更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建构主义学习论。[3]
互动教学模式在理论上源于交际英语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是交际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许多研究者也进行了不同的设计与探索。
2.互动教学模式实践调研与教学设计研究
1)实践调研
赵瑞雪在《高职英语互动教学效果实验研究》一文中,以两个教学班的教学实验数据为依据,将实验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了互动教学与传统教学过程之间的差异,对高职高专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互动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动力,并提出了相应的适应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策略,如针对性的课前预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以及鼓励小组合作。[4]
2)互动型多媒体教学模式研究
陈卓的《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互动教学》,研究了利用多媒体优势进行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反馈与分析,认为学生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较清楚的认识,为能够真正实施外语素质教育提供了比较理想的语言教学环境,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增加学习的信息量,锻炼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大地提高听说水平。同时她也认识到对多媒体的利用既要充分又要合理,不能盲目使用。[5]
二.研究重点
借鉴专家与前辈的研究与实践经验,如何将互动教学模式与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培养职业能力的目标相结合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高职高专英语视听说教学把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即职业能力作为基本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互动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教学过程,强化研究的针对性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突出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进而发展和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是高职高专教育体系中的一门英语专业性课程,是以多媒体为依托,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和设备,将“视”、“听”、“说”进行统一的有机结合进行的授课模式,既有高等教育大学英语课程的共性,又有高职教育的特性。这门课是一门交叉学科教育学论文,涉及到英语的语法、文学、文化、科技、商贸、礼仪等各个方面,需要课前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随着国内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一线英语教师通过教学实践肯定了互动教学的作用。而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将新兴的英语视听说课程与互动教学理论结合起来,在操作上还是一次较新的尝试,也是教学理念的创新。依托先进的教学资源,以特定的职业环境为背景,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视听说教学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英语语言与文化的无穷魅力,让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充分提升,重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感到英语学习不再枯燥无味,这才有可能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的文科特性,决定了实践教学环节的难度,实训课程的考核偏离“实用性、系统性”,学校学习与岗位学习脱离,学生实际应用商务英语的能力与岗位能力的差距很大。创设“工学结合、做学合一”的仿真式商务职场情境,使“学校学习”与“职场学习”紧密结合,这才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
在一个相对小的时空中,如何造就出最适合语言学习的环境,探索互动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优势与特点,应用于实践教学,进而推广到其他课程的教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改进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语言教学模式,形成交互环境和知识的建构,是困惑很多高职高专教师的难题。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上,突出其高职性,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模式中突出其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课程组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
在课前,布置学生的预习任务,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的力量,发挥好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势。课堂上,采用课堂整体教学结合分组学习的形式。教师就相关话题根据视听材料进行视听说专项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并为下一步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打好基础。
在分组学习任务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分别以当地真实商务为背景,设置交流任务。第一步,小组在接到教师布置的任务后教育学论文,分工合作,分配任务和角色。收集和整理背景资料,通过讲授和查询熟悉各个学习情境的基本口语表达,话题摘要不断对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监督检查,从中找出需改进的地方。第五步,小组间互评,教师评价,并对每组写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和实际工作接近,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教室、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网络等广泛教学资源,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难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自主、独立学习为主,教师则辅导答疑为主,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指导者。
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了解必要的背景知识,并进行实践,将商务的全真案例引入到学生练习中,学生之间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评估实践
本文的研究目标最终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因此还需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对研究成果进行一系列的评估,以验证这一研究的可行性,并可将研究推而广之,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满足和丰富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效果研究方面,我们将终结性评估和过程性评估结合起来,将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的评估结合起来,旨在强调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师生的互动交流,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语言运用等综合应用能力,而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掌握。
在实践中,将一个学期作为一个整体单位,其中分为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在过程性评估中占一定比重。在完成一个项目后,学生将会根据教师事先制定的评估表格对自己的表现和对知识的理解进行自我评估。在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组员之间,不同组之间进行评估,结合教师的评价,最终得出项目得分教育学论文,项目成绩占总成绩的7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与传统的注重笔试成绩的评估方式相比较,这种评估模式更侧重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检验,也更为真实的反应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度。当然,这种评估模式还处于实验阶段,比例是否合理,是否要进行调整,还有待在下一阶段的实践中进行检验与论证。
五.结束语
教学法与教学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持续进行着变化,互动教学理论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正确理解这一理论,将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活用理论前,还应活学,对专家的理论研究进行系统学习与分析,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丰富实践教学环节,促进教学互动氛围的形成,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有效、良好的教学效果,形成完整的、科学的教学模式,为以工作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建设提供参考。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必须突破学科体系的框架,既要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又要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只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才能构建符合高职特性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徐玉红.对网络环境下构建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11).
[3]戴炜栋.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J]. 外国语,2004(4).
[4]赵瑞雪.高职英语互动教学效果实验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8(11).
[5]陈卓.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互动教学[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3).
【论文摘 要】模因理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用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和大学英语教师对模因论的研究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人们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模因的不断复制和传播的过程。本文通过研究模因理论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将之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步骤相结合,从而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引 言
模因理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用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为语言演变引入了信息复制的观点,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启发我们以模因论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为切入点,找到其与课堂教学步骤的关联性,提高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模因论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
模因复制传播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①同化(assimilation):成功的模因必须能感染新的个体,进入他的记忆。同化有两个条件:一是个体必须和模因载体有接触,通过思考、重组现存认知因子,独立发现模因;二是所呈现的模因必须分别受到注意,被宿主所理解和接受。②记忆(retention):此阶段模因停留在个体的记忆中。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就越大。③表达(expression):指的是在与其他个体进行交流时,模因从记忆储存中被提取出来,作用于被感知的事物,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外形这一过程,常有的表达手段有语言、文字和图片等方式,最突出的表达手段就是话语。④传输(transmission):模因传输通常要借助于有很强稳定性的载体和媒介,防止信息流失或变形。常用的载体有书本、照片、人工制品和光碟等。
三、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步骤的关联
模因的生命周期规律告诉我们,语言学习必须经历一个从接受再到产出的渐进的过程,找到模因论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及听说课堂教学步骤的关联性不仅可以对学生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提供帮助,而且可以使教师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任何一位语言学习者都可以是语言模因的宿主或模因载体,在经过教师授予的一系列强化训练之后,如背诵、模仿等,我们可以人为的缩短语言理解和输出的过程,还可以增大长期记忆中的信息量,在与人交流中实现有效的交际。根据模因论的四个阶段,笔者把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分为四个步骤。
1.模因论的同化阶段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的输入
在模因的同化阶段,学生要发现模因,注意、理解和接受模因,任何一种听说教学材料都是一种能够被学生所注意、理解和接受的模因。教师首先通过介绍教学材料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及知识,借助材料的首次播放将语音知识与信息等传播给学生。同时要求教师在选材时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易被感染而融入到材料的语言环境中去,如那些与日常生活较贴近、故事情节较强的影视材料。同化是指成功的模因必须能感染新的个体,进入他的记忆,而通过观看视听,使学生更多的接触到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价值观等,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入到记忆中。
2.模因论的表达阶段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的输出
当学习者的大脑中储存了一定量的信息之后,他们就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表达了。教师则通过对学生表达的反馈,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语言、更好的产出语言。听说读写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只有通过语言表达,才能使学生将所听到、看到的知识与语言表达的进行对比,从而将错误的信息反馈到大脑,纠正错误,充实脑海中的语言模因库。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反复表达自己的观点,把教学材料中输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师通过学生的表达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使课堂充分的活跃起来。当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模因因子在记忆中被释放出来,由记忆模式转化成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并且让他人也能感知这一模因。学习者表达自己的观点,接受了模因就达到了电影教学中的输出的目的。
3.模因论的记忆阶段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的巩固
课堂上说选择的教学必须通过反复观看来强化常用俚语和句式语法的学习,从而更充分的掌握英语国家人们的口语特征、词汇使用特征和思维方式。为了更有效地巩固学生的记忆,需要通过反复观看来建立和完善学生的模因库,增强学生对电影中文化知识以及内容的理解。记忆是指模因在记忆中的保留时间,模因在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越大。成功的模因必须能够感染新的宿主进入他的记忆,从英语教学的过程来看,只有经过反复的巩固,才能够被长期记忆。
4.模因论的模仿阶段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的创新
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掌握知识,最基本的在于举一反三,而不是机械模仿。针对固定句型,提炼功能句式,给出相应词汇反复替换操练,从模仿到背诵,由词汇、句型到对话,学生储存了大量信息,逐步形成用外语思维和表达的习惯。但是,模仿复制的过程,并不等于按部就班,而是模因的重组。教师必须教授学生根据不用的语境用不同的地道的表达方式表达同一思想,要让学生创新思维,在活动中巩固并创新所学的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选择材料的话题与具体的生活与现实环境相结合,用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模因以适当的方式表现出来。
四、利用模因理论提高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质量
1.丰富同化方式,进入学生的记忆。
动机是英语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模因生命周期的同化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材料,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也就是要帮学习者找到模因载体。如何较为准确地为学生挑选有利于实现教育和教学目标的现场文本,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之后,在播放教学材料之前,应先介绍背景,让学生对背景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而向学生导入目的语国家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可加深学习者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感性认识。
2.反复观看材料片段,强化记忆。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记忆阶段,由于记忆有很强的选择性,因此只有少数模因能够被保存下来。就需要教师有效的摘取材料中经典的部分,通过讲解,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剖析材料中涉及的思想及各色人物,体察影片中西方人的情感世界、道德观和生活观,并将其与本国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相比,还能够增强学习者进行中英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对比意识和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最终全面提高英语语言的综合表达能力。
3.复述表达电影片段,加强传输。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表达阶段,教师应创造形式多样的语言模因输出,通过结合具体的生活和现实环境,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表达。具体可以采取复述、配音以及角色扮演三种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外语思维模式。复述内容、配音以及角色扮演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用所学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果这一系列的活动都能够熟练地、有效地让学生参与进来,那么一定可以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质量。
(1)复述内容。复述是指播放完听说材料之后,使学生对材料的内容进行概述,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高逻辑表达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材料的内容与具体的生活和现实环境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引导组织讨论,让学生有机会在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输出,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
(2)配音。配音是一种最吸引人、最有挑战性,且很有趣的活动。以听说课堂上长选用的材料——电影为例,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几个场景来让学生进行配音,画面静音播放,学生对角色配音,同时对非角色对话部分进行旁白。这项活动要求大量的准备工作,需要学生先把人物对白记下来,通过剧情对人物的了解,再模仿演员的腔调说话。而配音的过程中,学生会为了说出更长的话语而有意识的去记忆模板,这有利于加强知识的传输,真正的掌握地道的口语表达方式。另一方面,选择配音的片段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教师需要选择一些发音标准的影片,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到地道的发音,同时也可以学到许多新的口语表达方式。例如,电影《夏洛特的网》,主要讲述的是一只名叫威尔伯的小猪与小女孩芬之间的友情和威尔伯与蜘蛛夏洛特之间的友情。最后的威尔伯得救,但是夏洛特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它们在草棚里对话的片段,不仅语音纯正,而且语速适中,难度不大,适合学生配音。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也是英语听说课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在角色扮演活动中,选取材料的部分片段,组织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听说模仿,一遍一遍的重复演练。学生运用想象、动作、手势以及表情和一些简单的实物道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到有趣、真实,另一方面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口语,记住常用的口语表达,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英语水平。这样,就可以将材料里学到的语言模因与真实的语境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模因,提高语言的输出能力。
4.鼓励创造性模仿,充实基础模因库。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传输阶段,可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后写出自己的体会,充分的发散思维、创新思想,让学生根据所接受到的模因材料,重新组织并运用在自己的知识里。而作为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电影教学可采用以下两种常见的训练方法:
(1)观后感。研究完一部电影之后,让学生从剧情、人物特点、文化差异或者口语句型等方面展开,写出自己对电影的真实感受,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运用脑海中的模因材料,重新组织运用到写作中。而写的同时也能更深刻的理解电影,并加深印象。以电影《第九区》为例,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发人深省的作品,虽然披着科幻的外衣,讲的却是地球上一些种族隔离、屠杀的罪行,威库斯的变异让他感受到了人类对待异己的真实态度,他体验到了自己曾经所扮演的角色是多么可怕。这促成了他立场的逐步转变,一开始他一心为了变回人才和克里斯托弗并肩作战,最后他却愿意牺牲自己为克里斯托弗父子赢得逃离地球的时间。人类冷漠对待变异的同胞,最终导致他反省而站在原本异己力量的一边。这其实也是一个隐喻,人类对待异己的态度就是对待自己的态度,终究会有自食其果的一天。
(2)发散思维写作。发散思维写作是指根据电影的结局,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进行写作。例如电影《盗梦空间》,影片的最后柯伯似乎从梦境的最深处醒来回到家中,当他在旋转陀螺,然后去和孩子拥抱了,但陀螺却一直转着直到画面结束。虽然知道字幕过后有陀螺停下的提示,但是整个梦境中他是不会清醒的,否则画面语言上没有理由做出诸多梦境中的暗示,那个停下的画外音代表什么?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空间去思考。如果这一切还在梦境中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在写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还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看懂了电影。
五、结 论
模因论的提出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通过将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相结合,了解模因论四个阶段的特点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将理论运用于现实中,将课堂常见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润色,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教师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傅福英.从模因论的视角重新思考外语教学[j].教育学术月刊,2010(2)
2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
3 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11)
4 何英玉、蔡金亭.应用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论文摘 要: 视听说教学是利用现代教学设备融合多种媒体,使学生在仿真环境中学习目的语,迅速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对任务型教学的定义、理论依据,以及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为以后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索出一条更为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任务型教学与视听说教学
1.任务型语言学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prabhu(howatt,1984)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其目的是通过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他认为,语言学习不仅要注意语言的形式,而且要注意语言的意义和语言的学习过程。任务型教学重视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能力和策略的培养,重视学生在完成个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交流活动,提倡学生参与决定教学内容,力图使学生自己的输入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资源,并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
2.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视听说课程中运用的理论依据。
分析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能否在视听说课堂上得到很好的运用,首先就要清楚它们各自的理论依据。
视听说教学的理论依据为假设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1)输入、输出假设理论。语言学家krashen(1985)[1]认为: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和关键。而语言的输入必须具备了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及学生将要到达的更高一级的语言水平特征,才能有效。swain[3]的“输出假设”认为:输出除了能提高语言的使用流利度外,还具有注意、出发、假设检验和元语言反思功能。学习者在语言输出过程中,要不断地验证和修正对输入的礼节,使输入转化为真正的吸入。(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其意义,所以学习不是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过程,而是一种双向的建构过程[1]。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依据来自许多方面,但它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语言学习理论(vygotsky,1962)和建构主义理论。任务教学法基于前苏联心理语言学家vygotsky的语言和学习的理论,vygotsky认为[6],知识的获得首先是人们相互作用的结果,然后才转变为自己的知识;学习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教师和学习同伴的相互作用对个人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任务型教学与视听说教学在理论基础上的相通性使得任务型教学能在视听说课堂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二、任务型视听说课程教学设计原则
1.学习者的主体性原则。
任务型教学的任务设计重视语言的学习过程,因此,任务设计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充分发挥主动性、任务要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任务设计要让学习者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运用语言,要让学习者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进一步认识目的语。
2.阶梯型任务原则。
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不是单一或孤立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任务的设计应体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层次性,形成由初级任务过渡到高级任务并且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任务链”[5]。
3.协作学习原则。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师生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进行协商和辩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运用要点
视听说课程是集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实践课,依据任务型教学设计原则,我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为教学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运用要点。
1.任务设计循序渐进、各有侧重。
在任务设计时,我将真实交际任务和其他为发展交际技巧而设计的任务,以及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能力等多项任务进行任务难易度分级,前面的任务为后面任务的完成作铺垫,即从导入过渡到有控制地提出任务,最后进行有真实意义的交际任务。
《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每个单元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入,第二部分是听力,第三部分是口语训练,第四部分是拓展提高。导入部分通常是讨论与单元主题相关的问题。该部分可作为听前任务,在学习新单元之前,提前布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相对简单的任务,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报纸、书籍等资源收集与主题任务相关的信息,在上课时的前五分钟时间里安排学生就所收集的信息做一个简短的英语口语汇报。听力活动进行前,教师可先提供有关题材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后附启发性的问题,学生看后参与讨论,这对理解难度较大的材料帮助较大。在第一遍视听时,设置“主题陈述”的任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材料进行理解。在第二遍视听时,采取精听的方式,让学生回答相关细节问题,进一步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这一过程,教师注意听说结合,通过边听边说、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简要复述等方式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结合起来。
2.小组协作弥补大班授课不足。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增多,班级规模扩大,四五十人的大班非常普遍,甚至在有些高校,一百多人的大班英语课也不在少数。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课堂上跟学生进行一对一口语会话的机会微乎其微,视听说课程大多变成了老师的演讲课,学生成为了课堂的配角。因此,以小组形式进行具有信息差的双向交流活动具有极大的优势。
在具体课堂活动中,我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知识语言水平、交际能力等将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在分组过程中,保证每个小组的起点大致相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虽然每个学生都是各个不同的个体,但是他们要以团体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教师对小组最终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综合测评,这样需要小组每个成员都参与进来,相互协作,相互补充。小组学习能降低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流时产生的焦虑心理,同时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是学习活动的参加者,又是学习的管理者和受益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终结性评价在教学评价体系中一直占主导地位。这种评价方式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礼节与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7]。因此,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具体方法为:首先完成对学生入学英语程度的评价,然后对其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然后对学生的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监控与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包括课堂观察、课堂讨论、自我/相互评价、学习报告、作业、单元测验和课外实践等。两种评价方式结合使用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者转变成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主动学习的兴趣明显增强,课堂活跃程度不断提高。在进行口语训练时,学生也减少了心理焦虑因素,积极开展角色扮演、讨论及辩论等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教学效果与反馈
经过两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从面授、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及对学生访谈等方式获得的教学反馈来看,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普遍持肯定和欢迎态度,认为通过任务型教学模式学习《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形式生动,贴近现实生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主动性增强。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学习成效,获得成功感。并且学生通过与其他小组的对比,发现自身不足,找到提高的方向,实现学习上的良性互助。当然,这一新的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广大大学英语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总结,使这一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推广,并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krashen,s.the imput hypothesis and its rivals.in ellis,n.(ed.)implicit and explicit learning of languages,london:academic press,1994:45-77.
[2]prabhu,n.s.second language pedagogy:a perspectiv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46-47.
[3]swain,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c].in g.cook & b.seidlhofer (eds.),principles &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oup,1995.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 听说 生态教育 启示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然而很多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并不平衡发展,听说能力相对较差。本文将探讨生态教育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启示,即授课模式、语言材料、课堂教学、学习方式。
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大学英语课程也是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即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社会、自身以及自然的和平共处,培养学生团结写作、独立自主的人格特征,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按照Lawrence Cremin提出了“教育生态学” (ecology of education)的概念,即“系统-平衡-联系”。该理论倡导教师反思传统的教学观,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等方面的关系,无疑生态教育理念的贯彻将对英语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修正了以前的从单纯基础英语培养向应用英语转移的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才培养新目标,既符合英语语言的本质功能,也符合生态化要求人才培养定位,既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在生态理念基础上的课堂生态观对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启示
1 授课模式要生态化
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中,多数教师遵循着同一种固定的模式——打开课本,讲解生词,播放磁带或光盘,提问/回答问题,给出答案。授课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课堂气氛十分凝重。教师口干舌燥,学生索然无味,上课走神儿,打瞌睡。为了让学生听懂,教师总是一而再再而三重放,或放慢语速,把每个单词和每个音节读出来,从而使语流失去了正常的节奏。学生在课堂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再加上学生的语音知识,语法知识甚至词汇知识都有欠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失去兴趣,而兴趣的丧失成了英语学习最大的障碍。
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开放的,应该充分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当今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室达到视听说的结合。在听之前,教师应该介绍材料中的背景文化知识,然后提出问题,放录音,要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发现难点,心中有疑问急等老师的解答,从被动到主动,充分发挥积极性。生态教育观强调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平等的主体身份与教师互动。教学过程主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进行,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轴,围绕学生如何学而展开。教师认真了解学生对听力内容理解的程度,然后结合实际,设计问题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听力效果。通过不断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激发兴趣。这样一来,他们的听说能力、理解能力、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培养。和谐的英语课堂就是要通过给学生提供交际语境,赋予学生不同角色,让他们其去真实体会语音、语调、语感,真正达到掌握语言运用能力。
2 语言材料要生态化
合适的教材是上好选修课的前提。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购买优秀教材外,应鼓励任课教师从报纸、杂志、网络等渠道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最新的辅导材料和课外读物。当然,对于把英语当作第二语言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说,要培养“用英语交流信息的能力”,主要问题是缺乏语言环境。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课堂教学。因此,我们要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而营造这个环境的有效教学手段就是情景教学。英国语言学家Palmer(1939)等认为语言必须在情景中呈现和练习。它强调在语言学习中,语言的使用和学习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情境。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语言学习的输入必须是大量的,其目的是为了使习得者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得到渲染和熏陶。而我们所用的听力教材所选内容大都是没有背景、非自然的语言,播音者的发音较之自然的会话者缓慢、清晰,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但因为材料陈旧,内容单一,学生感到厌倦,教学效果不好。为了让学生在较短的上课时间内较多地得到较大的语言输入,学到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语言表达式,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时事新闻、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的视频或音频材料放给学生看,这样既让学生处于一种客观的英语氛围,培养了语感,又让他们了解世界动态,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历届的美国总统换届选举在全世界范围都有很高的关注度,特别是2008 年美国黑人总统奥巴马的竞选和每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让他们看后让他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感受和见解。鼓励学生课后再听一些美国历史上其他著名的演讲,为学生了解了英美历史文化知识,锻炼自己的口语,都有很大的帮助。
3 听说课堂要生态化
“课堂生态” 就是要以生态学的思想来认识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课堂教学应该与外部社会密切联系。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课堂小天地,把社会引入课堂,发展生存能力和工作能力。要提高听说能力,只有大量接触英语,融入英语文化氛围,用英语交际,才能真正掌握并运用这种交际技能。
3.1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协作,彼此尊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中形成的,它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还会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使教学过程充满多样性、灵活性,从而让听说课堂不再死气沉沉,课堂氛围和谐良好的生态系统,以利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生态教育理念的贯彻将对英语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课堂教学要充分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不断提高,又要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发展需要,有利于他们个性化的英语学习。
3.2 教师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内外提供咨询和辅导。除了核心教材外,还可以穿插一些从英语刊物或电台选录的书面或录音材料,使英语教学更贴近真实的英语世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爱好,在课外选用其他听力和口语材料,如读原版著作和英文报刊杂志等。
3.3 表扬学生有利于轻松的课堂气氛的形成,这还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例如,教师在听说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一定要做出及时的评价。对表现好的说“Great”,“Cool”,“Very good!”,“Excellent!”,“Superb”;对表现一般的说“Good”, “well-done” “Good Job” ;对表现不好的可以用“Take it easy.”,“It doesn’t matter”,“Try it again.”,“I’m sur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 等这类鼓励性的话,让学生消除惧怕紧张的情绪。
3.4 听说课堂应注意让环境更优越,尽量减少噪音,美化教室。当年“孟母三迁” 就是为了选择最佳的教育环境。要控制班级规模,构建由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组成的大学英语生态生态环境,开设多种选修课,彻底改变外语教学耗时低效局面。
4 学习方式要生态化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学习者建构知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建构方式,因此,学生应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转变学习方式,摆脱被知识奴役的处境,即自主学习。摆脱“以教师为中心”,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学生的主体观意识,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体验西方文化。积极开展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相互帮助,
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达到学习目标。因此,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倡导个性化的知识汲取方式。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就是为终身学习打基础,即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比如,鼓励学生自主建构学习,让学生通过积极建构生成新的知识,理解学习主题并与自己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联系的方式积极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承认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尊重差异性,使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获得方式,学会分析、综合和评价。
由于听力课时有限,每周一节的听力课不能保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学生不应该只依赖听力课堂去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课后自主学习更能针对个人情况。如今的英语学习环境与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因特网和各种媒体可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听力学习素材,如经典英文电影、英文歌曲、绕口令练习等,同时通过校园网更新各类英语考试真题,通过多种渠道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但是,在提高学生整体听力水平时,教师也要注意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在鼓励其自主学习的同时,应该因材施教。比如对于语法基础扎实,语音语调好,词汇量大的学生,鼓励他们课外多听一些难度大的材料。而对于听说能力较差的同学,则鼓励他们从简单的音标,对话开始进行有目的系统的听力训练。总之,作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学生应该加强自主学习,结合自身特点,通过网络和各种渠道来扩大知识面,培养语感,增强反应能力,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结语
教育是一个与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生态环境关系密切的实在的生态系统,而课堂是一种微观的教育生态系统,具有适应性、开放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应通过多媒体网络平台,将视、听、说相结合等手段来进行。听说能力培养被列入高校英语教育的重要内容,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听说课堂,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英语教学要充分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不断提高,又要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发展需要,有利于他们个性化的英语学习。切实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身心愉悦,学习情绪饱满;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尊重学生,尊重差异。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愉快的学习氛围,确保英语学习与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生态教育观丰富了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为解决教育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对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将这一观点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态化,同时帮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体验西方文化,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快速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坚林.“要求更完善, 方向更明确,:对07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新解读”[J]. 外语电化教学, 2008(1):3-7
[2] 教育部办公厅.《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 2007
[3] 单岩.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7(10).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大学英语 听说课
当今社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更新,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学习和掌握英语成了对新世纪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的基本要求。同时,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以为学生就业做准备为宗旨和目的,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学以实用性为主,侧重于培养学生日常运用英语的能力。为此,笔者所在的职业学校在2012级的动漫专业学生中开设了英语听说课程,课上练习的听说内容是结合学生正在学习的《大学英语精读》每个单元的主题。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比较差,且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一现象,配合当今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素质教育形势,结合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笔者尝试在听说课上运用合作学习,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活动为形式,以合作为方式,以听说任务为依托,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
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班级内原来的那种共同值日、共同学习的小组,而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建立起彼此依赖、相互帮助、在竞争中充满合作气氛、同学间彼此共同提高的小组。在将班级学生以4人单位划分小组后,笔者在听说课堂上运用了合作学习理念下的共同学习法、切块拼接法和三步采访法,先举例如下。
1.共同学习法在辩论中的运用
共同学习法(Learning Together)是由约翰逊兄弟等人开发的,其具体的步骤是:第一步,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小组成员在制定共同的学习目标后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第二步,启动小组讨论程序;第三步,小组里每个人都为共同目标而协同努力;第四步,每个小组需要产生一个共同成果。
在听说课堂上运用英语辩论,有助于学生用英语说明对论题的观点及反驳对方的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时间对语言进行从汉语到英语的加工再转化为英语输出,他们对语言的思考和表达都在瞬间完成,这样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购物这一主题中,学生针对“Is it good to watch TV?”进行辩论。
辩论内容包括:
・表达组内观点:It is good to watch TV./ It is not good to watch TV。
・辩护理由:Advantages/disadvantages。
・举例说明:Give an example。
・总结陈述:Reach a conclusion。
・辩论方法:全班被分为正方和反方若干合作小组,双方小组的数量要相同。4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为正方或反方。
活动步骤:
第一步,先听录音A Poem:TV Couple,并且讨论问题: What is the poem about?
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
Do you like watching TV?
Where do you often watching TV?
How long do you watching TV every day?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watching TV?
第二步,各小组按己方的观点进行支持各自论证的思考,可以按照各人分工的方式思考出辩论内容。
第三步,按照先正方后反方的顺序,各个小组进行辩论陈述。
第四步,辩论时其他组员可以做些即时笔记来针对对方的弱点反驳对方。
第五步,自由辩护,对对手的意见进行反驳。
第六步,全班小结双方观点,指出看电视的优缺点,注意要达成全班都能够接受的符合逻辑和事实的观点。
在学生辩论时,教师将学生的观点通过板书的形式呈现出来。
Conclusion: If we watch TV too much or watch TV before we finish our studying task,It will be bad for our study,we may get low mark in tests.So I think if we watch TV in right way,it will be good for us.
2.切块拼接法改进型(JigsawⅡ)在看图说话中的运用
切块拼接法改进型,是由斯莱文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将切块拼接法作了一番改进之后形成的合作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相互依赖性,即每个学生都必须依靠小组同学讲述信息,以便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其最基本做法的步骤为:分配任务―分组学习―拼接材料―活动评价。
例如,在结合课题为“Present”的听说课上,教师设计了一个先听后看图说话的练习。
首先,教师播放了课文的录音两遍,给出了一些关键词,然后准备了与课文有关的四幅图片,这四幅图片串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课文中的故事。根据班级的小组的数目,教师准备了四套图片。
然后,教师每个原始组的学生分别编号为1号、2号、3号和4号,同时给图片编号。所有的1号同学组成一个专家小组,练习描述1号图片,2号同学组成的专家小组描述2号图片,依次类推。每个学生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练习用英语描述图片。
接着,在所给时间结束以后,教师将图片收回,各个专家小组的同学回到原始组中,将自己练习描述的图片内容用英语转述给同伴听,目的是使每个同伴理解并学会所教内容,同时小组成员需要思考将各个图片完整而连贯地联系起来。
最后,教师随意点名小组成员站起来复述图片故事,每个故事的讲述方式和顺序可以不尽相同,然后在全班范围内评选出描述图片最佳的小组。
在这个活动中,每个小组成员都被分配了不同的任务和作用,因为他们都有独特的信息资源,他们之间存在着“信息差”,所以每个学生需要把自己当做共同目标奋斗的一员,只有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实现目标才能获得奖励。由此可见,拼接法实现了目标的积极依赖、资源的积极依赖及奖励的积极依赖。
3.“三步采访法”在对话练习中的运用
“三步采访法”(Three-Step-Interview)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卡甘(Kagan,S)创立的一种教学方略“结构法”(structure approaches)中的重要内容(王坦,2002:157)。这种方法的操作步骤是:第一步,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两两配对采访,即一名学生充当采访人的角色,另一名学生充当被采访人的角色;第二步,采访结束后这两名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再次进行采访;第三步,和组内其他另外两个同学分享他们采访同伴的收获。
例如,在学习主题为“Some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English”这一单元时,为了配合课文内容,教师向学生提出几个关于学生英语学习的问题:是否喜欢英语,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策略,学习英语的困难。然后请学生进行两人一组为单位的互相采访,以及进行角色的相互对调,然后仔细倾听伙伴的答案。在两人小范围内的采访结束后,每个人按顺时针方向以循环的形式逐一向组内成员报告,并且和组内另外两名同学分享采访的结果。学生在口头交流中练习了一些表达观点的句型,例如“Do you think...? Do you like...? How do you learn English?”。除此以外,学生理解了同时参与和个体责任的合作。最后教师随意选择两到三个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采访的结果。如:
A:Do you like English?
B:Yes, but I think it is a little difficult to learn.
A:What are your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English?
B:I found it difficult to remember some words, and the grammar is hard to me.
A:I have read some methods.
B:What are they?
A:They are as follows:Ask your teacher question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lass;
speak to a foreigner;listen to an English radio program;watch an English movie;
read an English article on the Internet;use English software;be willing to make mistakes in order to learn or communicate;use context to understand.
B:Ok, I see. Thank you.
A:My pleasure.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觉得收获颇丰。
1. 从学生的评价和反馈中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是受到学生的欢迎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合作学习有助于他们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提高。“比传统教学好很多,不让人想睡觉。”“合作学习能帮助同学带动学习的积极性,能让可课堂的气氛变活跃,我喜欢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增加自己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在小组中大家可以相互交流,也没压力。”“能够学到如何通过更加简洁的英文表达自己的意愿。”“在合作学习中我们可以取长补短,我们可以学习如何与人合作。”“有帮助,在运用口语能力有能多参与机会,提高口语水平,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别人,能提高口语和社交能力。”
2. 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练习听力和口语的积极性。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主动积极参与的机会和自主发展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权和自主性。这样的活动既有认识活动,又有实践活动;既有线性的操作活动,又有隐形的思维活动;既有独立的探索活动,又有相互的交流活动,能够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而增强其主体意识,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得到了激发的同时,还获得了充分的自我发展。
3.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的听说水平有着较大幅度的提高。在合作学习中,在小组成员相互帮助、督促和支持的机制下,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其他成员的影响和带动下有意识地练习听说,小组成员能够做到分工明确,无人偷懒,共同进步。合作学习理念下的课堂小组活动关注每个学习小组,以及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具体学习状况,进而大大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不但增加了练习时间,而且增强了学生练习的勇气,从而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的机会。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40分钟的课堂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甚至是三分之二的时间可以用于学生自行而主动地通过讨论解决问题而后陈述来练习听说,特别是口语。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听懂、重复、说出几个单词到比较长的句子,从练习时较多错误到正确率逐渐提高,从“敢说”到“会说”。每个学生都有练习听说的机会和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学生都会在练习中提高听说水平。
参考文献:
[1]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开明出版社,2003.
[论文摘要]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大学生英语学习最大的障碍和急需提高的就是英语的听说技能。大学生把听说能力差归因于英语语言环境缺乏和教学方法的落后。观看英语电影或录像是特别受大学生的喜爱。采用英语电影教学不失为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引言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大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具备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李岚清同志说过,外语教学中的教材问题、教师问题、语言环境问题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可能还是教学方法问题。改革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是新一轮英语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随着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地引入英语教学的听说课上,电影教学越来越受大学生的青睐。
英语电影特别受大学生的喜爱,原因是电影集视、听手段于一体。通过影像、画面、声音、字幕以及特技手段传递信息,给观众以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和冲击力:它不仅是人们获得外部新闻和信息的手段,而且是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娱乐的主要提供者。通过影视进行英语听说技能教学,学生不仅能听到地道纯正的英语,看到了真实的现实生活情景,而且能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和英语的学习热情。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现状调查
1 调查对象
本研究对象是宝鸡文理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历史2005级、电气2006级和数学2007级学生。发放问卷320份。回收320份。其中男生145人。女生175人。本次调查于2006年6月-2007年11月份进行。
2 调查方法与数据收集工具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学习困难和亟待提高的方面、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和方式、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和学生对外语教学改革的建议。调查是经相关系的领导和授课教师同意后在课前或课间进行的。问卷形式为单选、多选。数据统计均采用百分比统计。
3 调查结果
(1)学习障碍和急需提高的方面
受试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英语学习中的最大学习困难依次为口语71.7%、听力55.9%、写作19.5%、阅读15.8%和翻译7.6%。
大学生急需提高的依次是口语(78.8%)、听力(42.5%)、词汇量(37.5%)、读写能力(17.5%)、自信心(13.8%)、和语音(5%)。
(2)障碍归因
大学生把自己英语学习障碍归因为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的缺乏(61.2%)、学习态度不端正和学习方法不当(25%)和教师专业素养差(13.8%)。
(3)课堂语言知识的传授与语言技能的训练
8.75%的学生认为教师课堂讲解占全部时间的100%,66.25%的学生选择80%-90%,22.5%选50%左右,2.5%的学生选择30%左右。
承认课堂做大量语言技能训练的学生只有1.2%,选每堂都有训练机会的学生只占28.3%,而63.3%的学生承认只是偶然有些练习的机会,承认根本没有任何训练机会的学生占7.2%。
(4)课堂教学模式
79.3%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记笔记”的教学模式,承认“老师提问、全班口头应答”的教学模式的占15.9%,4.8%的学生选择了以“2—5人合作学习为主的模式”。
(5)你认为最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
42.5%认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进行大量的听说练习,36.25%的学生认为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有21.25%的学生认为是语言知识学习最为有效。
(6)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活动类型
65%的学生选择“看英文录象或电影”,18.75%选择语言知识的学习,15%选择了角色扮演,只有1.25%的学生选择听教师或录音磁带。
[论文摘 要] 许多英文原版电影语言素材多样,情节生动曲折,对白妙趣横生,可以作为广大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本文的研究根据自主学习理论及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的理论,探讨如何针对学生的兴趣,因势利导,利用丰富的电影资源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及听说能力。
2007年9月教育部新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笔者认为借助英文电影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听说能力是一个不错的尝试。这是因为许多英文原版电影语言素材多样,情节生动曲折,对白妙趣横生,可以作为广大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由于英文电影的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内容、快速流畅的语速、不合书面语法的表达方式等,而感到望而生畏,于是通常根据中文字幕来理解影片内容,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讲,收效不大。
本文的研究将根据自主学习理论及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的理论,探讨如何针对学生的兴趣,因势利导,利用丰富的电影资源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及听说能力。
一、自主学习理论研究现状述评
自主学习是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初,由Henri Holec正式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多角度研究,研究成果不断问世。Henri Holec(1981)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包括确立学习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Littlewood(1999)强调学习者独立行动的意愿取决于他们的动机和信心的程度,学习者独立行动的能力取决于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程度。我国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做了深入研究,主要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方法以及相关策略(袁威,2007)、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刘金侠,2009)、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角色转变(林宝玲,2009)、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形成性评估的构建(王莉,2009)、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李丽君,2009)等方面。
国内外学者关于自主学习理论的探讨近几年成果层出不穷,然而,借助于英文电影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听说能力的研究成果却不多。
二、PBL理论研究现状述评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和原则,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个人或合作完成的任务,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获取知识和技能。(Beckett,2006)
PBL是随着建构主义思潮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被誉为近年来国外教育领域最引人注目的革新。PBL在国外二语和外语教育领域被广泛使用已有20多年,其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作用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信心及学习者自主性的促进;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推动更多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培养语言学习技能、策略等。因此,PBL能创造更多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语言学习环境。(Stroller,2006)
目前,国内学者也已经开始关注和引进PBL理论,但是根据我们的文献调查,国内对于PBL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PBL促进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研究更少,对基于PBL理论、使用英文电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听说能力的研究更是罕见。
三、英文电影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听说能力中的教学实践
(一)课堂上借助英文电影改进英语听说教学
英文电影蕴涵丰富的学习资源,尤其是英文电影中人物之间的生动的对白可以作为学习者锻炼听力、学习口语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妨尝试每周或每两周抽出一次听说课的时间使用原版的英文电影作为蓝本,指导学生利用英语电影进行相关的听力和会话等练习,引导学生注意书面语和口头语之间的差异,使学生接触到不同场合的英语口语语体,熟悉相关的一些固定表达方法,改进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具体实践方法可以如下。
1.精选较为优秀的、语速适中的、适合用来教学的英文电影,再根据视听说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水平,从影片中筛选出适合进行听说训练的三至四个片段,每个片段都有一至两个场景,相对独立。
2.生词和词组介绍。有些词语经常出现在口头对话及电影对白中,使学生熟悉并记忆相关表达。
3.补充文化背景知识。有关某部电影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布置学生通过图书馆资源或网络资源自己去获取相关的信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及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课前让学生使用英语给全班同学讲述电影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只做补充即可。
4.听力测试、理解测试及口语锻炼。学生在观看某个片段时,教师可以模仿四六级考试复合式听写的题型,给学生提供此片段的部分电影文本,使学生边听边填写空缺的词汇、句子,补充完整电影对白。学生在看完某个片段之后,可以提问学生与此片段相关的问题或让学生对此片段使用英文进行描述,查看学生是否理解了其内容,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介绍影片中的口头英语特点。使学生反复聆听所选英文电影片段中的句子,了解口语特点,如重复、停顿、更正、省略句的使用、附加句的使用、模糊语的使用等,直至学生能够脱口而出。
6.开展观看无声电影配音表演、角色扮演等活动。在使用英文电影提高学生听说能力时,可使学生在观看了数遍某一电影片段之后,电影播放时处于静音状态,使学生根据电影画面,尽量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语音语调进行配音练习,也可直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在这样一系列的任务型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可以得到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二)开设第二课堂,课外指导学生科学利用电影资源进行英语学习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外时间充分利用电影资源进行积极自主的英语学习,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学习现状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还不具备独立承担一切学习责任的能力,因而较为适宜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自主学习理论和PBL理论,开设第二课堂,使学生利用英文电影,在教师的指导、交流和监控下,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使学生在观看英文电影这一项目的驱动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听说能力。
基于PBL设计的原则基础,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首先,使用一个学期的时间,采用独立于课堂教学的形式,给实验组的学生提供16部优秀英语影视作品,使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8部电影,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观看、学习,并让学生在课后调查最受学生欢迎的电影并分析原因。这期间,教师与学生保持及时交流,指导学生如何在英语影片欣赏中进行听、说、读、写、词汇、语法等练习。其次,让学生参与观看英语影片、通过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搜索英语资料查找电影文化背景知识、演员相关介绍等、使用英语总结影片内容完成书面报告、对影片中的部分精彩情节进行描述、记录影片中精彩的词汇、句子等、配音表演、角色扮演、英语问卷调查、使用英语进行访谈等一系列活动,使其在观看学习英语影片这一项目中充分、科学地利用电影资源,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在教师的持续坚持和正确引导下,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结果显示,93%的学生对这一“观看英文电影——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听说能力”的项目表示欢迎与满意,绝大多数学生对自主学习有了非常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四、结 语
本文研究表明,英文电影可以作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听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一方面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借助英语电影,在电影欣赏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词汇、语法等练习,提高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开设第二课堂,使PBL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促进,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
总之,教师可以借助英文电影,推动更多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培养学生语言学习技能和策略等,不断探索英文电影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听说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Beckett G H.Beyo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Project-Based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Past,Present,and Future [M].Greenwich: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2006.
[2] 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 Littlewood W.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n Context[J].Applied Linguistics,1999,20(01).
[4] Stroller F L.Establishing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Project-Based Learning.Project-Based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Past,Present,and Future[M].Greenwich: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2006.
[5] 袁威.自主——合作学习法与英语教学的整合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 (12).
[6] 李丽君.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研究[J].教育探索,2009(08).
[7] 王莉.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形成性评估的构建[J].科教文汇,2009(03).
[8] 林宝玲.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与教师角色探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8).
[9] 刘金侠.网络教学环境中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J].外语学刊,2009(04).
[10] 邓媛,王湘玲.项目驱动培养EFL学生自主能力的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08).
[11] 支永碧.PBL在中国外语教育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07).
1. 英语课堂大班教学。现在高中每个班级的人数大多在55-70人之间,有些班级甚至超过70人。班级过大,学生过多,导致师生间的互相交流的机会相对减少,情感联系相对减弱,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样就使得少数学生感觉被老师和集体冷落,产生消极情绪。班级过大,人数过多,学生的个体差异明显,学生不同的需求导致心理冲突,影响课堂气氛,形成消极,甚至是抵触的情绪,使得课堂不能得以顺利有效地进行。特别是当教师还是以传统的知识直接传授方法教学时,学生多数情况下是以个体的目标为起点,并以个体的获得和体验而告终,缺乏协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产生严重后果。
2. 用英语(或以英语为主)组织课堂教学。教师经常采用录音机、投影仪等电教手段以及教学挂图等教学辅助手段,最常开展的活动是听说读写训练。但还有不少教师在课堂上过多使用汉语,而录像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还没普遍进入课堂,教学还停留在语言知识传授的层面上。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忙于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教学和科研时间投入不够。部分教师由于专业技能欠缺,教学基本功差,以及备课时间不充足造成了教学困难;个别教师不重视教学,投入教学精力少。缺乏科研意识是中学英语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主要障碍。
3. 教学方法陈旧。考察我们当前的英语课堂实践,不难发现,受应试教育和升学率的影响,教师把持课堂的现象仍很普遍。这应该说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传统的英语教学基本上是依据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的是刺激--反应,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外部刺激作用,教学中忽略学生内在的心理反映,其根源就在于忽视学生的极具潜力的主体作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位置,成了知识灌输的对象,个性潜力也被扼杀。这种现状既阻碍了英语教学的开展,更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4. 教师希望接受继续教育。近年来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技巧研讨类课程颇感兴趣,迫切希望通过继续教育解决新英语教材的普遍使用、以及学生两极分化等问题,但不少教师对通过继续教育解决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并不十分关注,他们希望能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提高科研能力(说课、评课、教改立项、撰写教学论文等)。
如果目前这种现状得不到改善就容易出现学生交流能力的"断层",学生创新能力的封闭等问题,到大学时再补救必然事倍功半。从外语教学的特殊性出发,为了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笔者认为以课引路,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方式,搞好师资培训,加强教学研究是解决这一现象的有效途径。
一、搞好师资培训,加强教学研究
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继续教育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途径。1998年6月,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制定并印发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它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作出了原则规定,对现阶段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出了基本要求,这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确定。教师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首先应学习现代化教育理论、吸收教学经验和科研方法、转变传统的外语教学思想、掌握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尤其是要侧重学习教学经验和教研方法,从而尽快成为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
教育课程设置要尽量满足教师教学的迫切要求,可开设课堂交流、口语训练、交流方法研讨、优化教学过程设计和多媒体课程制作的过程,侧重深层次英语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设计和创意能力以及调整教学计划和驾驭教材的能力。继续教育还应开设英语教育专题理论研究课,研究和探索英语教育教学的规律,鼓励教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教育研究和撰写科研论文。
二、以课引路,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方式
一、ESP课程设计原则
ESP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应结合ESP课程的特点,并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应避免多媒体教学所使用的课件制作、授课的方式仍以教师为中心。与此同时,ESP课程设计中学习者的需求分析是ESP课程成败的关键。原则之二是,课件的制作应考虑学生的兴趣,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将课堂教学变为以多媒体教学设备为辅助手段的师生间互动、学生间互动的动态过程。成绩的评定也应遵循激励主动性的原则,实行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办法。原则之三是,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教材,为建立完善的ESP语料奠定基础。原则之四,明确ESP课程的学习目的。ESP课程的学习目的应当是在语言基本技能过关的情况下,掌握ESP课程各方向的专业知识,同时通过对ESP课程专业知识的了解进一步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二、ESP课程改革设计
1.专业划分与课时安排。根据ESP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别需求这一特点,我国高校医学院校不管任何专业都学习医学英语,专业针对性不强,应当对各个专业设置专门用途英语,如护理专业学习护理英语,检验专业学习检验英语等,从而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兴趣更浓,为将来就业奠定专业英语基础。与此同时,大多数医学院校将专门用途英语开设在学生的高年级,学习时限不长,造成严重的课时不足,限制了医学英语教学的潜力挖掘,影响了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效果。如果医学院校根据情况结合分级教学和学分制的实施特点可以让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继续学习基础知识,让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立即进入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此法可以保证教育界提倡的大学英语学习不断线,英语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提早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从而保证ESP课程的有效教学。2.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应把基础英语学习与医学专业学习相结合,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保证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将一、二年级的课程学习内容制定为医学英语词汇和基本的专业文献阅读,学生以掌握医学术语为主;三、四年级的课程内容可以针对各个专业的需求进行不同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五年级的课程学习可以设定为选修课,可以开设医学英语论文写作等与工作、科研事业相关联的课程。由此我们可以保证学生整个大学时期的英语课程学习内容都与日后的工作需要紧密相关。另外,由于目前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方法大多采用传统翻译法,教学方法单一,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无法达到教授专门用途英语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效果。所以,医学院校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方面应注重教学方式的新颖和灵活多样性,例如,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设医学英语听、说、读、写等多种类型课程,如医学英语听说课、医学英语文献阅读、英语医学论文及摘要写作、医学英文资料翻译等。3.教材与师资。教材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工具,优质的专门用途英语教材可以保证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顺利完成。各医学院校应在正确的教学大纲指导下,在教材的选编方面要注重语言和专业两方面的有机统一,避免过于强调语言或过于突出强调专业知识,应将语言与专业知识的学习相结合,进一步突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此外,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师资问题成为制约全国医学英语教学发展的“瓶颈”,各医学院校缺乏既懂医学又擅长英语的人才,要想提高专业英语教师的素质与专业教学能力,最可行的做法就是有计划地培养骨干教师去进修或培养高年级的医学专业优秀人才进修学习外语。4.课程评估。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测试与评估应围绕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内容和目的进行。除了常规的测验、期中和期末考试、课程论文与考试外,测试形式亦可多种多样。评估形式有:课堂讨论,书面或口头报告,个案跟踪与分析。ESP的测试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导和统一的系统教材作依据,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实现其考试的效度,问题主要表现在考试的规范问题和考试的真实性问题两个方面。
三、结语
总之,以ESP为中心的医学院校英语课程改革符合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为此,各医学院校在课程设计中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前提,为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在课程内容、课时安排、教学方式、教材、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合理安排设计。
作者:申俊丽 单位:包头医学院 外国语学系
摘要:核心素养体系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英语学习态度,进而学好英语。文章从启发学生对自身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通过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两方面,探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英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能力培养
一、启发学生对自身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
当前,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如果长时间让学生处于这种状态,势必会使他们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进而形成消极的心理状态,不利于他们心智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控制情绪,不要被一次或几次的失败所吓倒,要从心理上不再害怕英语学习,以良好的心态对待英语学习,进而学好英语。例如,讲授Module1Unit1Icanplaythepiano时,本模块主要是围绕“你能做什么”这一话题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模块任务是makingaposterforaclub,即让学生通过学习加深对自身能力的了解与认识,同时提高学生对自身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目标一:小组合作找出重要的知识点,即wouldlike,playthepiano,playfootball,whatabout,worryabout。目标二:导学案上的有关知识点的练习题。目标三:小组活动,完成私人调查。在英语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语法教学是不可无视的重要的一环。因此,设计知识点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而最后的目标即私人调查则彰显了听说课堂教学的魅力,能真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效促进学生情感与态度目标的达成。
二、通过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学生对不同题材的英语阅读材料有着不同的喜好,如果选择难度适中的材料,他们会对材料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并在阅读后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有利于树立自信心;反之,如果选择的材料不合适、难度大,学生读不懂,且非常吃力,无形中就会使他们对阅读产生厌倦感和排斥感,逐渐失去自信。所以,在英语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要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学生的标准来衡量选材是否合适,而不要以自己的经验代替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同时,教师还要增加各种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等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更好地辅助他们理解英语阅读材料,提高英语阅读效能。例如,七年级下Module12Unit2ViennaisthecentreofEuropeanclassicalmu-sic一课的设计。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课文,把握文字背后的信息,让学生熟悉音乐背后的文化,并通过这些知识加深对中国音乐的理解。情境创设:播放《蓝色多瑙河》的音乐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和问题得出维也纳这个城市的名字,引入本节课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ViennaisthecapitalofAustria.2)TherearetwoStrauss,FatherStraussandSonStrauss.3)TheBlueDanubeisawaltz,andFatherStrausswroteit.Mozartwroteonlyafewworksallhislife.读前:描述图片,用到所给的单词,个别小组展示。泛读:In18thcentury,whydidthemusicianscometoViennatostudy?1)WhatwasJohannStraussfamousfor?2)WhatwasJohannStraussyounger'sfamousworks?3)WhydoyouthinkMozartisagreatcomposer?4)HowoldisMozartwhenhedied?帮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获取信息。精读:培养学生细读课文并获取细节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细读,自主学习,总结每段大意并进一步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读后:通过讨论文章内容及视频材料挖掘人物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个人品质,体现英语学习的人文性。
三、结语
首先,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做到任务目标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与交际性。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小组成员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完成本节课相应的学习目标。再次,要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英语学习具有层次性。最后,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只要注意这几个问题,关注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影响与联系,就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