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八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八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时间:2022-10-22 11:04: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八年级生物复习提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八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第1篇

关键词 手机学习 中学生物 微信 QQ群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研究缘起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化学习资源的日益丰富,以智能手机作为学习媒介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其中,在美国、新加坡、南非、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研究者将手机应用在在中小学语言、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和学校教育的尝试中,发现:手机学习能够为学生创造更为丰富的学习情境,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不受时空地及时为学生推送学习内容,并获得学生反馈;手机学习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学生认知负荷,增强师生交流,扩展学生交际,并能够充分地支持协作学习。在我国中小学应用手机学习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则鲜见报道。然而,笔者于2015年9月在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开展的一次调查研究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达到96.9%;在使用手机的中学生中95.5%都会使用手机腾讯QQ或是手机微信等相关应用软件;更有高达90%的受访中学生对智能手机应用于学习的价值表示认可,并或多或少地利用手机进行着学习相关活动。

为了进一步探讨和分析手机学习在实际学科学习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笔者依托自己维护的“初中生物”微信公众订阅号和“南岸中学生物学习交流”QQ群,在所任教的广东肇庆市高要区南岸初级中学2015级2班、4班和6班的学生中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手机学习在初中生物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相关数据使用Excel和SPSS 17.0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相应分析样本已剔除学籍状况发生变动的学生。

2 手机学习平台的构建

手机学习过程中,学习信息的呈现和师生、生生交流的实现,需要一个师生都熟悉的平台。笔者结合中学生大都使用QQ和微信这一情况,分别组建了“初中生物”微信公众订阅号和“南岸中学生物学习交流”QQ群。其中,微信公众订阅号则主要用于复习提纲和巩固练习,QQ群则更侧重于文档资源的分享和学习问题的交流探讨。并组织(但不强迫)有手机的学生通过添加账号、扫描二维码和分享等形式匿名(消除学生心理顾虑)关注微信公众订阅号并加入QQ群,以@得及时的学习资讯。此外,还建议学生在手机中安装“WPS”等软件以便于查看教师上传分享的PPT、PDF、WORD、TXT等各类文档资料。

3 手机学习资源的选取与发送。

为了确保在学习平台所的各类学习资源能够更符合学生的手机学习习惯。笔者利用问卷对所任教班级的2015级2班、4班、6班共计147名学生在手机学习意愿、单次学习时长、学习资源类型和学习资源呈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3.1 手机学习意愿

统计结果(表1)表明:愿意通过手机学习初中生物知识的学生比例达到93.9%,其中包括2.7%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

3.2 学习资源呈现形式

从学习资源的呈现形式来看,更喜欢“文字+图片”资源的学生比例为46.9%,和喜欢“文字+视频”资源的45.6%不相伯仲,而对“纯文字”和“文字+音频”两种形式学习资源的获选率则均不足5%,具体见表2。

3.3 学习资源类型

此外,46.9%的学生期待在手机学习过程中收到更多的科普知识,另有27.9%的学生对考试复习资料表示更大的期待,而对教师课件和课堂配套练习的期待比例则分别为14.3%和10.9%,具体见表3。

3.4 单次学习时长

在单次学习时长方面,每次手机学习可持续时间在11~20分钟的比例最高,为30.6%,0~10分钟的比例略低为29.3%,而选择单次学习时长在30分钟以上的学生比例也达到22.4%,选择在21~30 min学生比例最低,但也有17.7%,具体见表4。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笔者主要选用了阅读或浏览时长在20 min以内的科普知识资源、复习提纲(单元/期末)、课堂教学课件(PPT/JPG)、优秀微课和少量配套习题,并分别通过“初中生物”微信订阅号和QQ群向学生们。其中,科普知识资源和复习提纲等主要通过微信,以便于学生反复阅读;更新频率在1~2次/月(寒暑假除外)。课堂教学课件、优秀微课和配套练习等资源则根据教学进度,上传到QQ群进行分享,更方便于学生下载后在手机浏览;更新频率在4~6次/月(寒暑假除外)。其他课堂教学活动照常开展。

4 手机学习效果分析

此次教学尝试时间为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学生分别进行了4次全区统一的期中、期末阶段检测。对手机学习效果的相关分析则以这4次检测所得的生物学科成绩为原始数据。每个学生在每个学期的成绩在将期末成绩转化成百分制后,对应减去期中成绩得到增量,以排除试卷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已有生物学学习基础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分别用“七年级增量”和“八年级增量”表示。对应各中考科目总分映照相同方法处理,分别得到“七年级总分增量”和“八年级总分增量”。

4.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定

为了进一步准确反映学生使用手机学习对学习成绩的实际影响情况,在进行具体数据分析之前,对相应学生样本进行手机学习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取已关注微信订阅号或加入学习交流群的学生样本作为已使用手机学习的实验组,其余则为未使用手机学习的对照组样本。

以确定对照组和实验组样本。由于并未对学生进行硬性要求,所以使用手机学习的学生群体处于变化之中。七年级的实验组取已关注微信订阅号或者加入学习交流群在6个月以上的学生群体共计88人,占比为59.9%;对照组共计59人,占比40.1%。八年级对照组则取此次调查中仍未进行手机学习的学生共计40人,占比27.2%;实验组共计107人,占比72.8%。再使用SPSS 17.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4.2 检测结果(表5、表6)与数据分析

检测数据显示:使用手机学习的实验组生物成绩增值低于对照组,但是这种差异并不显著(P值为0.504>0.05)。而标准差相对较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使用手机学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个体差异差异较大。从总分增量来看,实验组平均总成绩低于对照组10.16分,但是这种影响在统计学上不具有显著性(P值为0.390>0.05)。

检测数据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生物成绩增量均值略低,差异不显著(P值为0.456>0.05)。在总分层面来看,实验组八年级总分增量比对照组低,差异不显著(P值0.353>0.05)。

5 讨论

综合数据分析结果不难发现,在初中阶段,通过手机学习对中学生在提升检测成绩方面并未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各组数据指标与未使用手机学习的学生样本之间均无显著的差异性。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使用手机学习与否对学生的检查成绩并未表现差异显著性,由此也从另一个层面印证了单舒平等在2011年通过实证研究的观点:是否使用手机与中学生成绩好坏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于此同时,在七年级生物成绩增量、总分增量和八年级生物成绩增量、总分增量各检测指标的均值来看,实验组均较对照组表现出差异不显著的偏低,其原因可能是中学生分散了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用于手机学习,从而减少了其他科目的学习时间。在维护QQ群资源、解答学生疑问的过程中也发现,初中阶段学生自控能力较弱,在使用手机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手机媒体信息多样性的影响而“迷航”,继而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非学习信息,甚至是沉迷于手机游戏当中。

当然,从学生进行手机学习的过程来看,借助于手机媒体,学生可以非常便捷通过QQ群、微信订阅号以及其他手机应用获得学习资源。通过社交软件,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也变得更为通畅,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于此同时,也有不少学生表示自己通过使用手机学习可以不受空间限制,充分利用零散时间随时随地地学习,在信息检索能力上也有所提升。或许,随着学生不断成长,手机学习所具有的媒体优势才会逐渐显现出来。

此外,由于中学生使用手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此次研究的推进也受到了学校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家长心态和学生学习意愿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手机在学习学习上的积极意义,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Daher, W.Baya'a, N.Characteristic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actions in outdoor mathematical activities with the cellular phone[J].Teaching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2012,31(3):hrr018-133-hrr018-152.

[2] 虹.推进手机移动学习:中小学教师态度与需求[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05):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