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8 04:39: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培训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指导思想
以建立公平公正的目标考核评价体系为核心,以科学量化考核内容为重点,以促进各项工作为目的,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充分调动各乡镇争先创优的积极性,促进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考核对象
十个乡镇。
三、考核内容
对各乡(镇)考核基础分值为100分。根据各项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确定得分,加分最多不超过本项分值50%,减分不超过本项分值。具体考核项目及分值为:
1.乡(镇)集中办班一次得3分(以签到记录、发言或总结为准)。各村办班一次得2分(以记录为准),每多办一班加1分。
2.发放技术资料超过200份的得5分(查阅资料、询问),每增加100份加2.5分。
3.有影像记录或电视播放得5分。
4.培训质量及农民反映好的得5分(抽查5人),质量及反映一般得3分(抽查3人)。
(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分)
1.建设面积50亩以上的得10分,不足50亩的每少10亩减2分。(看合同、查效果)
2.建设内容10分。有方案、调查、记载、总结、结论的得满分,每少一项减2分。
(三)农业科技博览(10分)
1.按县政府要求积极参加县科技园区博览活动的得5分,每少10人减1分。
2.各乡(镇)自己组织本乡镇园区博览的得3分(查阅签到、方案、总结)。
3.组织本地农户外出参观学习农业新技术的得2分。
(四)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25分)
1.引进适用农业新技术,通过试验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得10分(检查2010年推广技术和2011年应用面积)。
2.完成县安排试验示范推广项目的得5分,每缺一项减1分,减分不够从总分中扣除。
3.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完成质量好、水平高,有方案、调查、记载、总结的得10分。每缺一项减2分。
(五)农业生产信息及上报(10分)
及时上报农情和涉农各类报表,以及生产中遇到的各种灾情、取得的经验、总结的教训及各类生产信息及时下发各村的,每条得1分,满分止。(查阅上报记录)
(六)管理作用发挥(10分)
农业科技指导员及科技示范户的管理作用发挥,实地调查指导栽培技术、实验项目发挥的作用。
(七)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发挥(5分)
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发挥的好,能够及时向乡镇政府提供技术建议,并在生产中被采纳的,看乡、村记录。
(八)加分项目
1.在省、市、县专业会议上典型发言或交流的分别加3、2、1分。
2.为省、市、县级现场会提供现场的分别加3、2、1分。
3.受国家、省、市、县政府表彰奖励加4、3、2、1分。
四、考核办法
此项考核将评选出先进乡(镇)和先进个人,并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自年“致福工程”列入“省农民培训工程”实施内容以来,我镇均圆满地完成了培训任务。过培训,许多农民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学到了所需的农业科普知识,沟了与外界农产品信息市场的联系,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帮助农民学电脑、教上网的“致福工程”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欢迎。为进一步惠及更多农民,年我镇继续组织实施“致福工程”。
二、培训目标
年计划全年培训42人。过培训,使学员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并能根据自己的要求从网上查询所需资料和发送信息,过信息网络广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并过创业技能的学习扩大生产领域和规模。
三、培训实施
(一)培训对象:主要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重点是种养大户、科技能手、农民经纪人、村组干部、乡村农技人员等。
(三)培训形式:主要采取集中辅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共42人参加培训。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扩大培训能力。
(四)培训内容和教材:主要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基本组成、启动与关闭、鼠标和键盘操作)、汉字输入方法(初步掌握一种输入方法)、windows2000(或XP)简单应用(桌面图标、菜单的使用)、互联网操作(拨号上网、信息检索与浏览、接发电子邮件)、日常维护,创业技能等。培训教材统一使用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致公党省委组织编印的教材。
(五)考核和评价:参加培训的学员期满后要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含是否掌握上网浏览检索及接发电子邮件等技能。合格后由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发给结业证书,并把参加培训人数、考核合格率及学员运用电脑信息技术实现创业和增收致富情况作为评价培训实绩的主要指标。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由镇领导、镇财政所等单位组成培训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协调、监督管理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培训合同签订,培训组织和培训任务的落实。
关键词:培训模式; 农业推广;成人教育;行动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S-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3-0101-04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农业推广是联系农业科技成果和信息促进农村发展的一门综合学科,是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和推广人员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现代农业推广更注重它的新内涵,由过去的纯技术推广转向沟通与创新。它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研究农民认识技术、选择技术、应用技术的过程。因而,建立和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推广队伍是实现这种转变的前提,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现行的教育体系培养的本科和研究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难以胜任农业推广,且这些人才,尤其是研究生人才多集中在教育科研单位。我国目前农业推广缺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缺乏懂专业、懂管理、懂市场,熟知“三农”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1]。2005年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各州的农业推广站主任的学科分布分析发现,成人教育、经济管理、金融以及社会学专业的主任占总人数的52.4%。82个主任中只有9个没有博士学位,博士学位占89%,这与我国农业推广站以农林专业为主,学历普遍较低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农业推广人员的技能培训是提高推广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注重培养农业推广人员的组织、领导、沟通、计划和决策能力,而不是纯农业技术操作能力。 怎么通过培训达到农业推广人员综合技能培养的目的,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是每个培训机构或单位长期探索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利用在澳大利亚学习的机会对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农村推广中心CRRI (Centre for Rural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最早用名Rural Extension Center)开展的推广人员培训模式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其中包含的原理对我们搞好农业推广人员技能培训有一定的启发。
二、推广中心CRRI的背景简介
20世纪90年代初期,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对其农业推广战略进行调整和改革,对农业推广作了新的阐释:农业推广就是建立在符合成人学习原理基础上,通过有效地沟通交流帮助农民和农业企业科学决策的过程。其中一条重要的战略就是:加强推广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培养大批的高素质的推广队伍。为此,州初级产业部门DPI (Department of Primary Industry)和昆士兰大学联合建立了农村推广中心REC (Rural Extension Center)。中心除了大学的一些教学任务外,承担着推广人员培训、推广理论及实践的研究等重要的任务。CRRI以其独特的培训理念、方法和过程,在澳大利亚农业推广人员技能培训方面已经具有相当的声誉,培训学员遍及澳大利亚各州。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等一些亚洲国家也和CRRI建立起了农业推广合作培训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定义中包含的成人教育或成人学习有特殊的理论和方法支持,所以不同于我国“成人教育”,后面的论述中会进一步体现出来。
三、CRRI培训内容和方法简介
培训课程吸收了推广专家、农业企业、农村社区、农业部门等多方意见和信息后设立,以需求为导向,开展灵活、多层次的培训。结合区域发展的差异,推出“定单式”短期培训。
CRRI推出的主要培训课程有:成人教育/学习原理;项目和计划评估评价;推广计划的制订及推广培训设计;推广与市场管理;参与式的研究和发展;创新和发展;推广管理;增强交流技能;农村社区发展;推广和管理的研究方法;组织和领导;培训理念和实践;驾驭变化的能力和决策过程。
所以,培训内容大多是围绕推广人员、农业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农村社区的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展开,涉及推广理论、企业和社区管理、教育、组织和领导能力、战略发展、项目的计划、管理和评价以及参与式发展理论等。其次,培训过程突出了互动式参与,以问题和需求为中心。培训基本上遵循以下几个大的步骤:
第一,五天的参与式、模块式学习。在培训人员全面的帮助和服务下,充分利用成人的思维和经验,以及各种学习资源。讨论、模拟角色、表演以及绘图等方法将学员完全融入学习的环境中。
第二,在五天的学习过程中,推广人员逐渐联系自己的工作,将学习的理论、原理、模型和方法部分地应用到工作中,提出解决工作和实践中的某方面、某环节和某阶段的问题。
第三,陈述自己的行动计划。在五天学习结束时,每个学员要向全班陈述自己的计划,把哪些新理论、原理和方法设计运用到工作实践中?预期达到什么样结果?其他学员可以就这一计划的可行性和逻辑性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四,学员回到各自工作单位实践。学员们带着自己的行动计划回到工作单位,将计划落实和实施。时间大约2―3月。
第五,第二次学习汇报。在实践2―3月后,CRRI组织第二次学习汇报,一般1―2天。大家各自陈述自己的实践结果、有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结果和自己的心得体会。其他学员都要为陈述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第六,两周后交上不少于5 000字的实践报告。
此外,培训过程注重信息反馈,每天培训结束时,有10分钟总结,大家可以对全天的培训过程作评价,哪些方面好,哪些方面有待改进。五天结束时,大家还要填写培训评价表,根据大家的反馈和评价,CRRI不断的改进培训的组织以及方式和方法。
四、 推广人员技能培训模式的特点、理论和原理分析
(一)成人教育原理的成功应用
CRRI在推广人员培训中,灵活应用了成人教育的原理,将学习环境安排的舒适宜人,学习过程变的互动参与。那么什么是成人教育的原理呢?Maloufe(1994)[2],Knowles(1990)[3]和 Fell(1997)[4]等都对成人教育的原理进行过论述,认为有效的成人教育(学习)应该遵循以下原理:(1)建立在成人的真正需要上的培训;(2)培训和学习是参与的决策过程;(3)培训要考虑成人的自我引导性;(4)教师和培训机构要给学员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和周到服务;(5)学习要以学员的经验和需求为基础;(6)要有开放、民主的学习环境;(7)要关注个人的理念和想法。有的学者总结为:人本化的学习氛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顺畅有效的沟通交流。
CRRI根据成人教育的原理,在培训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主要有:
第一,认识过程。认识是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作为一个班上的学员如果互相不熟悉,怎么能达到互相学习和帮助的目的呢?所以第一节课培训师要求同桌互相采访,询问对方的单位情况、个人爱好、性格特征以及工作情况,然后同桌互相介绍给全班。这样的介绍促进了大家的认识,创造了一个愉快的氛围。
第二,针对问题的小组讨论。4~5人一个小组,就问题展开讨论和论述,然后,各小组要给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学员们之间交流,充分发挥了个人的思想和经验,讨论结果大家共同分享。
第三,角色替换展示。针对农业推广、管理、领导以及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各小组选择模拟某个场景,学员担任场景中的角色。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对问题的放大展示,让大家从视觉上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有利于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意见。
第四,培训游戏。培训游戏,顾名思义是一种游戏活动,其作用一是提高学员注意力,给课堂增加活跃的气氛,二是在活动中体会与培训内容有关的理论和观点,三是锻炼学员组织、领导、管理、沟通以及合作能力。所以,它是与培训课程相关联,旨在达到良好培训效果行为。培训游戏的类型有:破冰和课程导入、领导和管理、团队合作、沟通与激励、创新和问题解决、谈判与服务等。比如:在讲农业推广中的沟通理论时,让学员排成一列,然后将某条信息以耳语的形式依次传递,将最后一位学员得到的信息和最初的信息比较,查看信息失真程度,最后再分析整个交流过程受到的影响因素。所以恰当地运用培训游戏不但可以提高学员的兴趣,而且可以发挥成人自我引导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
第五,参与工具的应用。参与是成人培训重要的原则。利用各种激发参与的工具,将思想和观点通过参与过程与大家分享是CRRI培训的一大特色。如:拼片法(Pinboard),将个人的见解和思想简单写在不沾胶纸片上,然后贴在规定的地方供大家分析和归纳;丰富的图片法(Rich picture),将有些问题或观点通过彩色图画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鱼刺法(Fishbone),将思想和建议按照类型排列在鱼刺形的图案上。有关研究表明,参与工具应用可以激发学员的兴趣以及学习、思考的投入程度。笔者认为,参与工具可以消除文字枯燥,集中形、色、字传递信息的特点,充分利用了人们不同的学习风格,使学员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参与。
第六,学习和实践结合。CRRI每门课程的实践报告必须结合学员自己的工作,用所学的理论和原理思考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和现象,涉及工作计划、项目评估、信息沟通、制度建设、能力建设、社区建设以及发展战略等方面。
最后应当指出,成人培训要求学习环境要令人愉快、舒适,不仅指物理环境,更多的是指一种民主、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
(二)培训者角色和理念的转变
培训过程中对培训专家和培训师大家称为Facilitator, 而不是称作Teacher。Facilitator在朗文字典中解释为:帮助他人有效地做事的人。Teacher是给人讲课的人。称谓的改变反映了培训理念的转变,体现了现代农业推广培训中以人为本、互动交流的特点。从学员报名注册到最后的课程结束,无论是培训专家还是培训机构的管理人员为学员的服务安排十分周到。比如, 大家课堂讨论的结果,培训辅助人员在很短时间内整理打印,发给每一学员。
(三)循环式行动学习模式的应用
Kolb (1984)[5]提出的循环式行动学习模式(Action learning cycle)(图1)认为人们有意识的按照计划―行动―反思―总结―再计划―再行动的循环方式,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循环式行动学习模式在CRRI每天的培训中体现在这样一个过程:内容讲授和课堂活动(Act)―小组讨论和思考(Reflect)―各小组总结陈述(Generalize)―每天结束的个人日志(Plan),图2。
图2 循环式行动学习在每天培训中的应用
循环式行动学习在每门课的大培训中也得到成功的应用。大培训过程是指参加某课程第一天开始到最后考查结束。循环式行动学习理论应用具体体现在:学员参加五天的参与式学习后开始实施自己的实践计划(Act)――在实践中定期反思是否正确(Reflect)――全部学员的第二次集中汇报实践结果(Generalize)――提出改正和修订措施用于以后的实施(Plan),图3。
培训中参与式的学习活动贯穿在循环式行动学习中,强调行动参与,而不是简单的听讲。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采用图示法(Rich Picture),而不是简单的叙述和重复。让学员用图形、符号等来表达内容,这也是实践中农业推广的重要方法。所以将技能训练贯穿整个培训是CRRI培训的一大特色。
五、技能培训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一)农业推广理念的转变是从事一切推广活动的基础
我国的农业推广理念仍然是建立在以政府行政方式为主体的基础上,国内外的学者们称为“自上而下的推广模式”。这种模式在农业技术推广中表现为以政府作为技术选择和传输的主体,农民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推广培训方面,表现为灌输式,很少考虑被培训者的需求和差异[8]。
(二)灵活和熟练应用成人教育(学习)理论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有效途径
CRRI在进行培训过程中十分注重把培训内容建立在农业推广人员的经验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成人教育理论的本质),把推广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机地融入培训的过程,让推广人员感受到培训过程也是一种“推广”过程,达到了自身示范的效果,真正体现了农业推广沟通与教育的本质属性。所以,灵活和熟练应用成人教育(学习)理论是把农业推广理论和推广实践有效对接的途径。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究成人教育与农村推广的理论,如:1954年菲普斯(L.J.Phipps)著有《成年农民教育的成功方法》;1959年著名成人教育教授布鲁奈儿(E.Brunner)写有《论成人教育研究》,对农业推广中成人教育理论的应用作了全面的探讨。
(三)应用行动式循环学习(action learning cycle)可以提高农业推广培训的效果
提高复合性应用能力是农业推广人员培训区别于学生教育的本质所在。Margerison (1988)[6]认为行动式循环理论强调的是培训的产出而不是投入,知识和技术只能是为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而不是Action learning 的最终结果。对于推广培训来说,培训内容安排设置和培训老师的传授只是一种投入,学员对知识和技能的具体应用效果应该是产出,也是衡量培训效果的重要指标。所以Action learning注重对知识和理论的实际应用,这一点正符合农业推广培训的要求。从以上的分析还可以看出,成人教育原理和循环式行动学习结合运用更能加强培训的效果,体现以技术推广学员为中心的培训教育原则。
(四)培训课程要关注推广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技能
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背景都是自然科学,如农学和林学,管理和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很少。农业推广是和农民打交道的工作,管理技能和人文素质对农业推广工作的实效有很大的影响,而针对农业技术人员开展的此类培训在我国还不多。CRRI开设的有些培训内容恰恰与这方面的技能和素质有关,如:批判思维,软系统思维以及战略计划的理论等。我们现在的好多农业推广培训,内容陈旧,枯燥无味。有些培训内容是管理者或组织者主观决定,缺乏实际的调查研究。基层的推广人员和农民对这种“他(上级)要培训,不是我要培训”的推广活动,认为只是一种行政任务。这种盲目的推广培训,既浪费财物,又伤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五)加强推广理论的研究,推广运用以成人教育为核心的推广教育理论体系
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模式与这里提倡的成人教育原理有较大的不同。传统教育方式是灌输型教育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员为中心。所以,农业推广培训机构和管理部门应该有一批熟悉或者接受过成人教育原理培训的教师和工作人员,这是开展有效培训的一个重要前提[7][8]。其次,农业推广培训的组织和管理部门要保持有效的沟通,要建立多方面的反馈渠道和服务渠道,使农业推广培训更有效地服务“三农”问题的解决, 构建含有成人教育理论并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 高翔,刘申.设置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高层次农技推广专门人才 [J].中国农技推广,2000,(02):6-9.
[2]Malouf, D. How to Teach Adults in a Fun and Exciting Way. Business &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Chatsworth, New South Welsh (Australia). 1994.
[3]Knowles, M. The Adult Leaner, a neglected Species. Gulf Publishing. Houston. USA. 1990.
[4]Fell, R.F. Action Learn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dult Learning Principles Gives Meaning to Accredited Training for Extensionists, Managing Chang-Build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Conference Proceedings, 2nd Australian Extension Conference, Albury. 1997.
[5]Kolb, D.A. Experiential Learning as a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Prentice Hall, New Jersey (U.S), 1984.
[6]Margerison, C. Action Learning and Excellence in Management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 1988, 7(5):43-53.
[7]Black, A.W. Extension Theory and Practice: a review. Australian[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griculture, 2000 (40): 93-97.
[8]刘光哲. 澳大利亚PMP以对中国农业推广的启示[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0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确保粮食安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以“科技进村入户,促进增产增收”为主题,以灾后重建、大骨节病区产业结构调整、牧民定居计划、民生工程、农业推广示范县建设等农业项目为支撑,以横向联合、纵向互动为突破口,组织州、县、乡三级农业科技人员和州农科所的力量,积极融入省2014年万名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助农耕行动中,深入农村、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实行面对面培训指导,联动开展农耕生产科技大服务,为粮食稳定发展、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围绕2014年全州粮食总产稳定在17.3万吨、种植业为全州农民人均增收140元的总体目标,构建各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科研院所、专业协会、农民专合组织和龙头企业广泛参与、联合互动的新机制,培训基层农技人员200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7000人;完成实用技术培训14万人次;巩固和完善第一批16个省、州级核心示范基地建设,新建34个州级核心示范基地;示范主导品种33.7万亩,较上年增加31.6%;推广主推新技术104.6万亩(推广的主导技术和主推品种在面积上有重复),较上年增加9.9%,确保2014年度全州农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三、行动内容
围绕建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核心示范基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实施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行动。
(一)科技大培训。一是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对州局和各县专业检验检测技术人员进行植物检疫、病虫测报、种子质检、土壤肥料、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药知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检测技能培训;对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人员按照主导产业发展科技需求,进行知识更新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农技人员业务能力。二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主体培训,培养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农机手、村级防疫员、植保员、沼气工以及创业农民、种养大户和农村经纪人培训力度,加强标准生产能力培训,带动广大农民按标准生产,走基地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道路。三是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紧扣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通过进村办班、田间学校、现场观摩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民科技培训,大幅度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
(二)科技大示范。以作物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以主导品种、关键技术为纽带,在全州新建34个州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核心示范基地,开展农作物品种、耕作栽培、土壤肥料、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病虫害防治、产后处理与加工等标准技术集成配套大示范。展示最新科技成果,培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开展技术服务,促进传统农业向内涵提升型、科技驱动型的现代农业跨越,实现科技成果和产业发展的有机对接与良性互动,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效率,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科技大推广。围绕我州5大优势特色效益农业产业,以示范主导新品种、推广主推新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以县为单位实行“三结合”(行政推动与技术服务有机结合、与省州农业科技项目实施有机结合、与农科教通力协作有机结合)、“四统一”(工作统一部署、良种统一供应、技术统一培训、病虫统一防治),整合州、县、乡三级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和州农科所的力量,层层组建专家组和技术指导员队伍,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到户”的要求,进村入户开展技术自动与服务,大力提高科技示范户学习接受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四、任务及分工
局属各单位和各县农业局依托州、县、乡三级农技推广机构和农科所的力量,围绕今年我州今年农业发展总体目标,结合本单位本地区实际情况,落实行动区域,实行分工协作,层层分解任务,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指标量化的目标责任体系。
(一)大培训。主要任务:按照州委、州政府2014年“民生工程”对农民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产业职业农民培训。培训“五业”(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地方特色产业、农民转移就业、农民创业)新型农民7000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4万人次,培训基层农业技术人员200人。阳光工程培训要求统一在省农民科技培训中心征订“阳光工程”培训教材和证书,做到参训人员人手一册(本)。依托项目: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项目。责任单位:局科教科、农广校、各县阳光办为主要责任单位,局属各事业站、州农科所、各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成员单位。
(二)大示范。主要任务:以州局专家组为技术骨干,以县乡农技人员为纽带,以科技示范户为依托,围绕州级核心示范基地建设,以标准化技术集成示范为重点,集约项目、集中力量,推动“五良”(良种、良法、良壤、良制、良机)配套,发挥引导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我州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加快发展,促进全州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建立“四新”(新品种展示园、新技术示范园、新模式示范带和新机制示范点)成果转化基地3个,面积不少于1000亩。依托项目:粮油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灾后重建、大骨节病区产业结构调整、牧民定居计划等农业项目。责任单位:局农技站、经作站、种子站为主要责任单位,局属其他事业站、州农科所、各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各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成员单位。
(三)大推广。
1、优质粮油技术推广:主要任务:一是推广正红2号、正红311号、川单15号、阿单9号、阿丹10号等玉米优良品种10万亩,推广玉米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面积18万亩,高蛋白玉米高产综合栽培技术10万亩,玉米高产创建1万亩,玉米与其它作物轮、间套模式9.6万亩。二是推广马铃薯优良品种6.3万亩,推广脱毒薯推广栽培技术5万亩,垄作高产栽培技术12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亩,地膜覆盖马铃薯1.2万亩,马铃薯与其它作物轮、间套模式8万亩。三是推广小麦优良品种2.3万亩,推广小麦预留行高产栽培技术2万亩,旱作小麦栽培技术3.2万亩,小麦与其它作物轮、间套模式2.1万亩。四是推广豆类优良品种2.9万亩,推广绿豌豆规范化高产栽培2万亩,大豆、杂豆自然免耕栽培技术0.4万亩,豆类作物与其它作物轮、间套模式2.1万亩。五是推广油菜优良4.1万亩,推广直播油菜规范化栽培2.6万亩,大田移栽新技术推广1.2万亩。依托项目:农业部、省农业厅相关的农业项目大骨节病区产业结构调整、牧民定居计划、州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等农业项目。责任单位:局农技站为主要责任单位,局属相关业务单位、有关县乡农技推广机构为成员单位。
2、特色产业技术推广:主要任务:一是以具有早熟竞争优势和果蝇危害小的“红灯”甜樱桃、青脆李、猕猴桃(以海沃德为主)等为主导品种,推广果树集成栽培管理技术1200亩。二是以春莴笋、“良庆、春夏王”等为主的大白菜、甜椒(新甜杂一号等品种)、番茄(川研美国红、红满园等品种)为主的主导品种,推广无公害蔬菜集成栽培管理技术7000亩。依托项目:农业部、省农业厅相关的农业项目和灾后重建、大骨节病区产业结构调整、牧民定居计划、州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等农业项目。责任单位:局经作站为主要责任单位,局属相关业务单位、有关县乡农技推广机构为成员单位。
3、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主要任务:推广抗病虫良种、作物品种合理布局、轮作倒茬、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黄板诱杀害虫、糖酒醋液诱杀害虫、生物农药(微生物制剂、农用抗生素、植物性农药)防治病虫等技术,重点推广甜樱桃果蝇绿色防控技术。强化科学用药技术,推广病虫绿色防控面积15万亩以上,病虫综合防治60万亩,农田灭鼠8万亩,农田杂草防除15万亩。依托项目:植保工程。(3)责任单位:局植保植检站为主要责任单位,局属相关业务单位、有关县乡农技推广机构为成员单位。
4、地力培肥技术推广:主要任务:推广测土配方8万亩。依托项目:测土配方施肥。责任单位:局土肥站为主要责任单位,局属相关业务单位、有关县乡农技推广机构为成员单位。
5、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技术推广:主要任务: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2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20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依托项目:农业部、省农业厅相关的农业项目。责任单位: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为主要责任单位,局属相关业务单位、有关县乡农技推广机构为成员单位。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三大行动”取得实效,州局成立由龙刚局长为组长,王肃勤副局长、陈晓斌副局长、罗江龙副局长、余茂杰总农艺师为副组长,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州局围绕50个州级核心示范基地建设,抽调20名技术人员分别组建专家组,带动全州县、乡、村300名农业科技人员开展农业科技大服务。领导小组和专家组下设办公室在州科教科,负责全州“三大行动”日常工作。各县也要比照州上成立相应机构,在科教站设立办公室,加强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畅通信息渠道,负责本区域、本单位“三大行动”日常管理。
(二)完善工作制度。今年是全国农技推广工作制度建设年,各县农业部门要把完善农技推广工作制度作为“三大行动”重要工作内容。一是创新项目安排方式。按照渠道不变、主题不变、管理不变“三不变”原则,围绕产业发展科技需求,统筹安排实施农业科技培训推广重大项目,建多元化服务组织以公益性推广机构一并纳入项目实施单位范畴,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引导和支持多元化服务组织发展。二是专家和技术人员考评制度。按照技术人员带动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工作模式,建立健全专家、技术指导员聘用制度,制定行动实施方案和入户指导方案,每个技术指导人员具体联系10个示范户、辐射带动20户以上。建立科学评估机制,把群众测评、业务考评、社会评价作为评估依据,激发农技推广活力。三是行动下乡制度。把“三大行动”与农与日常推广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转变作风和工作方式结合起来。州级和县级专家,全年下乡时间,综合部门不得少于90天,业务部门不得少于120天。建立“三大行动”档案,将下乡人员工作日志作为联系农户、考核评价、检查验收的重要依据。四是督促检查制度。把“三大行动”作为全州农业督查工作重要内容,对行动迟缓、效果不好的地方将在全州通报。完善“三大行动”考核办法,强化“三大行动”考核,建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此项工作由局办公室、监察室牵头,人事科、法规科、计财科、科教科配合。
(三)统一行动步骤。三大行动各参与单位根据州农业局的总体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制定详细工作月历,用于指导三大行动的开展,具体分三个阶段:
准备启动阶段。2010年2月至3月,各责任单位、各地区因地制宜制定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科技服务技术方案,分作物、分层次组建专家指导组、遴选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州农业局于2014年3月18在汶川县举行全州三大行动启动仪式,各县也要以科技赶场、科技下乡、科技培训等形式启动三大行动。
具体实施阶段。2014年3月至12月,围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广泛开展培训、指导和推广示范,推进全州农业科技推广培训服务方式的转变。今年各县都要打造1-2个“三大行动”亮点,把“三大行动”向纵深推进。
总结验收阶段。2014年12月,各责任单位对三大行动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州局三大行动领导小组检查验收,并进行绩效评价。
(四)落实行动经费。各县农业部门要把当年的项目集中投放在“三大行动”服务区域,配套安排落实相关业务经费支持“三大行动”开展。要积极争取本级财政安排配套工作经费,保证科技人员下乡开展科技服务的差旅费,为“三大行动”有效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平凡的如同脚下的泥土。他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是他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在辉南县这块广袤无垠的土地上用他满腔热忱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曲非凡的农广乐章。他就是吉林省辉南县农广校教师时德吉。
刻苦钻研 成就梦想
大学毕业后,时德吉被分配到农广校工作。在农广校的工作时间里,他一边刻苦钻研理论,一边在教学与培训中不断总结和探索,这为他在以后的培训中能够得心应手打下了坚实基础。慢慢地,他懂得了绿色证书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创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一系列农民培训项目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培训中,他看到了朴实厚道的农民那种渴望摆脱贫困现实的期盼眼神,感受到向往农业科技知识的愿望,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告诉他决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强烈愿望。在农广战线上他饱尝了下乡培训的艰辛,体验到了为农民授课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为了彻底弄懂一个生产实践问题而与人争论得面红耳赤,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主动向书本学、向专家教授学,有时还向经验丰富的“土专家”、农民科技大户、致富能手讨教。他把培训后变化较大的农民总结成典型材料,以此来激发学员们的创业热情。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在时德吉的指导下,水稻班的学员马利,成了远近文明的“庄稼医生”、中级农作物植保员,经常被聘请到四平、白城、山东等各周边城市巡回授课。盛丰家庭农场的农场主高俊伟,蔬菜种植大户李洪文先后都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时德吉经常与同事一道把在培训后呈现出的典型事例和成功经验制作成科技光盘,在下乡培训时免费为学员发放。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时德吉在2007年与同事制作的《五味子栽培技术》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七套《农广天地》中播放,光盘也得到了批量发行。他与通化农科院的有关专家一同撰写的《寒冷稻作区二化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科技论文被通化市评为科技进步一等奖。他自己也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学管理、农民科技培训先进工作者。
热心助农 无私奉献
在新型职业农民学员宫新霞创业最艰难之时,时德吉帮助她扩大林下经济生产经营规模,使她成了赫赫有名的林下参种植大户。他也经常下乡与新型职业农民学员徐永乐、宫晓凡等大胆探索如何发展生态农业与旅游行业。在多年的农民科技培训指导与实践过程中,他与很多农民朋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既是农民们的贴心朋友,又是他们心目中的优秀教师。不管农民朋友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或者谁在生产经营方面出现了问题,都会自然想到告诉他。只要没有特殊情况,他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于自己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他会详细记录下来,回来后或请教或查找资料,尽快找到答案及时反馈本人。他就是这样一个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近二十年的好教师。他常说:“一个人不用一味强调他的地位高低贫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照样能够干出不平凡的事业来”。他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就是农广战线上一颗星,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辉南县分校
关键词 基层;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意义;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309-02
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研单位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研部门在农业科学研究、生产运用、基础建设等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材料、计算材料、图纸、图表、录音、录像、照片、食物、标本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科技文件材料,包含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是从事农业科技研究、生产、技术开发、推广运用的重要依据。
地方农业科研推广单位主要从事新品种选育,新品种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与创新,县乡科技人员和农民技术培训等工作,承担着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重要任务。下面结合单位实际,就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档案的重要性、归档范围与要求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意义
德宏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隶属德宏州农业局的公益性一类农业科研和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事业单位。单位由行政办公室、水稻研究室、玉米研究室、马铃薯研究室、蔬菜研究室、经济作物研究室、新技术研究室(小麦、魔芋、间套种技术课题组)7个行政机构组成,主要负责新品种选育,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与创新,县乡科技人员和农民技术培训等工作。还分别承担了农业部、省农业厅、德宏州下达的各项项目,例如2014年,我单位共承担国家、省、州各类农业科研、科技推广项目30余项,项目资金累计500余万元。集体或个人荣获国家级、省级、州级奖励多个。和国外友人来往密切,曾有我单位技术骨干派往非洲、缅甸进行技术指导,非洲苏丹、缅甸等国家的科技人员到我单位参观学习、进行试验研究。
在单位的发展中,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好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查阅之前的科技档案材料可帮助改进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科技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真实地记录了科研活动,同时为科研活动提供了有价值的技术信息,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农业科研档案作为重要信息资源的地位会越来越高。抓好当前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将会更好地为农业农村经济服务,促进单位的稳步健康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管理意识弱,归档范围不明
单位领导和广大科技人员对档案管理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档案对农业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口头上、会议上重视,行动上却缺乏归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归档范围和归档要求不清楚。部分科技人员对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不信任,一些应该归档的核心材料自行保管,遗失、损坏现象严重,特别是一些科技人员因工作岗位变动或退休后,带走或遗失自行保管的档案,严重影响了科研推广工作的延续性。
2.2 系统性档案材料少,完整性差
归档材料中,总结性、成果性等方面材料较多,试验研究阶段的调研报告、试验记录、试验数据和分析材料、图片等重要的系统性材料较少,导致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差。
3 对策
3.1 明确归档范围
科技人员只有明确了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才能在平时的科研活动、项目实施中不断积累各种试验研究材料,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完整的科技档案包括反映本单位主持或协作完成的各类科研试验、推广项目和技术培训产生的全部技术材料,及本单位各课题组购置的各类设备仪器的档案材料等。
3.1.1 准备阶段。包括协议书、委托书、合作意向书、课题项目建议书、项目计划任务书、项目合同书、试验方案和设计调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科研课题经费申请报告及批复等资料。
3.1.2 试验阶段。包括课题试验测试、项目实施方案、室内考种、田间调查、实验过程中的重要原始记录、报告、专利申请材料、中期评估报告、课题阶段总结、年度进展及执行情况报告等。
3.1.3 总结验收阶段。包括项目验收确认审核表、工作总结、验收评估报告、评审文件、品种审定书及报审材料、项目经费决算、审计报告、各种财务凭证、财务报表等资料。
3.1.4 成果奖励申报阶段。包括科技成果检测、登记、鉴定材料,科技成果奖励与审批文件,以及论文、专著、专利文件等。
3.1.5 推广应用阶段。包括技术运用情况、成果推广应用经济与社会效益材料、推广应用方案、技术转让合同、协议书、新品种销售权转让协议及批复、推广应用中的技术资料及工作总结、国内外同行评价及农户反馈意见、成果宣传报道等资料。
3.2 完善归档要求,强化管理措施
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开展进村入户大服务活动通知》和市农业局《关于深入开展进村入户大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决定深入开展进村入户大服务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意义
深入基层、进村入户,是贯彻中央关于“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是深化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途径。当前,正值春耕生产、绿化造林的关键季节,组织开展进村入户大服务,全面了解基层实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于促进春季农业生产和平原绿化工作深入开展,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和为农服务能力提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活动内容
本次进村入户大服务活动,通过广泛开展农情民意调查,农业林业科技下乡培训,强农惠农政策宣传,绿化造林指导、春备耕生产服务和农资市场检查等,摸清情况、挖掘典型、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基层、服务三农制度,推动各项农业工作落实,为完成全年农业工作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一)扎实推进基层一线大走访活动
深入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线开展走访,重点围绕走访农业生产组织、开展民主恳谈、梳理发展思路、落实实事项目、完成调研课题展开。走访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以上、农户100户以上,深系1家省级以上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综合区创建点活动,通过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面对面倾听农业主体和基层农民群众呼声,了解生产经营状况、存在的困难和发展需求,帮助企业和农户解决实际问题、梳理发展思路,切实提高大走访大服务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扎实推进春耕生产大落实活动
掌握农业生产实际,研究出台粮食生产意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召开全区种粮大户座谈会,了解当前农业生产情况、存在问题及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启动春耕备耕“五送”活动,推介2012年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引导广大农民和农业专业合作社选择优良品种和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编制标准化生产模式图,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针对当前低温、多雨、寡照的天气,加强大棚蔬菜生产指导,提出预防补救措施。推进畜牧新型产业体系建设,推进畜禽养殖场治理,落实免费供苗政策,做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试点、推广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推进基层动物卫生监督规范化建设,落实每个养殖场的监管责任人,加强日常监督巡查和生产指导,按照“农牧结合、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引导养殖户入园饲养,在园区内建设2-3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抓好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大力推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开展温室育秧技术现场讲解,确保新技术落实到位。积极协办第二届中国()农业机械博览会,为企业推介产品、提升形象、拓展交易、交流合作搭建广阔平台,使农机人员掌握新技术、了解新机具。组织各农机经销商维修人员到合作社免费开展农机具保养、维修工作,并做好油料等物资供应。6月份,组织开展水稻机插秧现场演示会,引导广大农民应用新技术、新机具。利用农民信箱和农村经济信息网农业生产、科技、市场、政策信息、农产品买卖和防御自然灾害等信息,提升“每日一助”服务工作品牌。积极帮助“五村集团”做好农产品物流园区前期筹建工作。
(三)扎实推进实用技术大培训活动
围绕农业新品种、种养植关键技术、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污染防治、生态循环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交流等形式,开展以农业种粮大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管理人员、农村实用人才为主体的各项教育培训活动。2012年组织各专业重点培训1期,培训骨干农民20名。全区计划培养农民中专生50名、推荐2名农业领军人才参加农林大学学习、培训农村实用人才800名、农业专业技能提升培训300名,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50名,并通过电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等途径,开展季节性农业实用技术、农业政策法规等培训,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引向深入。4月份集中组织开展关于苗木抚育、病虫害防治、补植及林木保护等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管护队伍技术水平。
(四)扎实推进农资市场大检查活动
3月中旬,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深入开展“绿剑”1号和2号集中执法行动。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规范种子行政许可与生产经营行为。上门开展农药经营许可、兽药经营许可、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等行政许可项目的审批咨询和现场指导工作。通过上下联动执法、部门联合执法、明查暗访等形式,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督抽检力度。以集中执法行动为契机,全面推进农业投入品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建设,扎实做好农资产品信息登记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网络监管作用,严把农资准入关口,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行为,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投入品消费安全。
(五)扎实推进支农政策大落实活动
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检查督促,抓好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加大抽查力度,做大做强农业项目,强化绩效管理。以“两区”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对象,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为重点内容,开展“农业法律进企入社”活动。开展农业法制宣传,继续做好百万农民学法维权工作。定期到市蔬菜批发中心现场办理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产地证明,方便广大蔬菜生产经营户。同时,开展领导干部下访接访活动。围绕党的十、全国“两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等重要节点,开展农业矛盾纠纷大排查,实行领导包案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六)扎实推进生态林业大发展活动
大力推进平原绿化,争创“森林城市”建设。积极开展“我为添新绿”认种认养活动,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发出认种认养倡议,号召各级领导、机关、家庭、个人尤其是企业自愿出资或出力参与活动,并对所有认种认养树木均进行挂牌。开展“珍贵树种进百村”活动,以森林村庄创建为载体,主要采取赠木造林的方式,动员农户培育、栽植红豆杉、楠等珍贵乡土树种,提升村庄绿化品味,提高森林经济价值。开展“区级森林单位”评选活动,对各地推荐上报的单位,组织评审组进行审核,将符合条件的单位进行命名表彰,调动企事业单位、居住小区(行政村)和工业企业(民营、外企)参与“创建森林城市”的积极性。动员全区各镇(街道)、区级机关、各单位抓住当前春季造林的有利时机,迅速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选择村庄居民的房前屋后、农家院子或村庄四周、公共绿地、农田林网等地块,开展形式创新、富有特色的植树活动。积极参与市绿化委举办的“绿满”摄影比赛活动,联合区摄影协会,组织专业摄影工作者及业余摄影爱好者开展摄影活动,主要展示市区绿化和“森林城市”建设成效,展示植树造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开展“关注森林”征文比赛,以“我最喜爱的树(花)”或“以森林与人类和谐共处”为主题征集文学作品,并组织相关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评比,对获奖作者分别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指导每个镇(街道)建立1支绿化管护队伍,确保绿化成果。加强木材及木材制品的调运检疫管理以及木材加工企业日常管理和检疫管理,开展全区松林松材线虫病监测、防治和扑灭,严防松林松材线虫病疫病扩散蔓延。全力抓好森林消防工作,争取全年不发生森林火灾,保障森林资源安全。
(七)扎实推进重点课题大调研活动
局领导在广泛开展进村入户大服务活动中,结合今年重点调研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三、工作要求
局领导带队到联系点(见附件)开展走访活动,着力形成领导干部和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服务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农林局进村入户大服务活动领导小组,局党委书记、局长梁祚青同志任组长,局班子成员梁志华、彭建新、顾加文、周昌宇同志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顾加文同志兼办公室主任,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广州市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业人口大量进城,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空间、身份转换。然而,农业转移人口虽然进入了城市,却没有真正融入到城市的生活,他们面临的贫困问题非常突出。本文在此背景下,以可行能力理论为基础,对广州市农业转移人口的脱贫能力展开研究,从中找出实现快速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脱贫能力的可行策略。
1 可行能力理论视角下的脱贫能力分析框架
早期对于贫困的认知和研究多局限于收入或物质层面。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Amartya.Sen)则指出,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绝对贫困”衡量标准明显具有局限性,收入或物质财富并不能令人满意的解释人们的生存状态,在自由的原则下,即使是贫困状态的个人,其优先权和选择的权利也应该受到尊重,脱离贫困是要实现人们选择与行动的自由。同时,Sen认为,人们将资源转化为能力,进而转化为功能性活动的过程中,由于个人、社会、环境等的差异,资源转化的程度和效率也各不相同。
例如, 相对于文盲来说,同等的资源给予文化程度较高的人会得到更高的可行能力。
因此,可行能力存在人际差异。
森的可行能力观点对于弱势群体内在于主体的脱贫能力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森的理论可知,脱贫能力包括以下基本框架:
第一,内在于主体的脱贫能力,包括个人能力、重要的个人参数和必要的物质资源和条件。其中,个人能力是一个人选择有价值生活的综合能力,包括从事生产活动、维持正常生活和开展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重要的个人参数是内在于主题的个人素质或生理机能,即个人的自身特征,它影响着人们能力的发挥和将物质资源转化为脱贫能力的效率。必要的物质资源和条件是个人所能创造的或社会制度所赋予个体的物质资源或条件、机会等,这是产生脱贫能力的重要前提。
第二,相互作用与转化。上述三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的。脱贫能力是由外在的资源或条件在相应的个人参数或个人特征的促进作用下转化而成的。
第三,脱贫能力的形成。 这是内在与个体的能力、个人特征和外在的资源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最终表现为人们显性的脱贫能力。
2 广州市农业转移人口脱贫能力的分析
广州市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生活中仍处于弱势地位,贫困问题突出,这表明农业转移人口的脱贫能力严重不足。然而,我们应当选取可观测的具体方面对广州市农业转移人口的脱贫能力展开研究。本文在总结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农业转移人口的特征,归纳出该群体的脱贫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农业转移人口的劳动能力缺乏
劳动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农业转移人口是具有劳动能力,并且在城市中通过劳动谋求物质条件改善,进而提升个人和家庭福利水平的群体。然而,从农业转移人口劳动就业状况的现实境遇来看,与城市居民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农业转移人口劳动就业能力的匮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内在于主体的谋生就业能力的不足和外部的政策支持条件的欠缺。谋生就业能力的不足是指农业专业人口因缺乏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导致自身的技能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人力资本等都极为匮乏。政策支持条件的欠缺是指政策或企业的制度等都没有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平等的就业权利和良好的就业条件,致使农业专业人口长期从事着超高强度的劳动和=,但是工资水平与劳动成果的匹配程度则相距甚远。
2.2 农业转移人口的生活能力不足
人类发展最基本的能力是能够过上健康长寿的生活、能受到教育和参与社会生活等。农业转移人口不仅在城市谋求非农工作,也渴望向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基本的尊严生活。农业转移人口的生活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现有的政策与社会环境下,农业转移人口所享有的子女就学、居住、消费、闲暇生活等方面的资源或条件较差;另一方面,农业转移人口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面对不公正待遇时,缺乏相应的维权意识和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
2.3 农业转移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农业转移人口要由“乡下人”转变为真正的“城里人”,必须通过自我的再学习和终身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发展,生成现代性。目前,由于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和生活中的种种不公平的待遇,使他们留在手中的剩余收入仅仅能维持衣食住行的最低生活需求,根本没有经济能力和愿望继续学习深造和自我发展。
3 广州市农业转移人口脱贫能力的提升路径
3.1 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尊严生活能力
3.1.1 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给予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待遇”
一是要逐步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住房问题。完善广州市农业转移人口公租房的供应机制,加大来穗人员公租房建设力度。并且要出台针对农业转移人口住房租赁和买卖的专项扶持政策,在工业园区建设适合租赁的社会化公寓和出台农业转移人口房贷优惠政策。二是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应当把农业转移人口子女纳入统招范围,将其义务教育经费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同时提供更多的公办学校就学指标,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机会均等。同时,要更好地发挥社区功能,辅助农业转移人口子女的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组织农业转移人口参加社区的家长培训班,组织随迁子女更多的参加社区的文化娱乐活动,增强随迁子女的群体意识和城市生活能力。
3.1.2 企业应加强人文关怀,为农业转移人口尊严生活创造条件
一方面,改善农业转移人口的居住条件。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出台农业转移人口工作居住标准,严格界定农业转移人口居住工棚的面积、人数、设施和通风条件,条件允许的企业应当设置集体宿舍,或者允许员工以工资分期付款方式建立职工住房保障机制。另一方面,加强工会建设,为农业转移人口维权创造条件。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农业转移人口是企业的“人力资本”,积极组建农业转移人口工会,同时注意理顺与工会之间的关系,通过工会开展活动,发挥工会应有的作用,拉近与农业转移人口的关系,团结带领他们搞好生产经营,促进企业发展。
3.1.3 农业转移人口要树立正确的维权意识,确保享有尊严生 活的基本权益
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强农业转移人口的依法维权意识,提高他们依法维权的能力。要深入开展法律法规等专项培训,加强农业转移人口法律知识学习。教育农业转移人口充分重视与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明确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以及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内容。提醒他们要在劳动过程中收集和保存有关证据。同时,引导农业转移人口相信法律,坚持“以法维权”。另一方面,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掌握舆论维权的武器。不断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对各类新闻、传媒机构、社论期刊等的了解,加强他们与新闻媒体人士的交流,让他们多角度、多方位地接触和利用媒体。同时,还要农民工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掌握舆论维权的武器,当遇到权益侵害时,自觉有效地利用媒体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3.2 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劳动就业能力
3.2.1 完善劳动就业政策体系,创造农业转移人口公平就业的 政策环境
一是取消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歧视,营造平等的就业环境。政府应出台反就业歧视政策,取消对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的限制性规定、不合理收费和歧视性就业政策,应该平等的为市民和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就业指导,使农业转移人口能够自由平等地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就业机会。
二是完善就业培训政策,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数量和质量。整合培训资源,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化培训资源配置,充分调动学校、企业、中介、社区、培训机构等不同主体的积极性。同时,制定培训机构准入条件,对培训机构运营的过程进行标准化监管,规范培训机构在资质、培训质量和收费等方面的行为。
三是完善工资保障和增长机制。针对农业转移人口劳动时间长、加班加点多的特点,制定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针对不同行业和职业情况,制定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和职业最低工资标准。同时根据广州市的物价水平变化、经济发展情况等及时、科学地调整农业转移人口的最低工资,以保证其工资水平合理,并加强对最低工资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力度。
3.2.2 规范企业行为,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劳动就业权益。一方 面,确保良好的工作环境
企业应当保障农业转移人口拥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并根据工程进度、工程工种性质,严格限定农业转移人口的工作时间。另一方面,努力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要遵守政府相应的劳动保障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劳动领域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时与农业转移人口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并努力为他们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切实将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劳动就业权益保护落到实处。
3.3 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3.3.1 建立灵活的多层次、低门槛、高保障的积分入户体系,消 除农业转移人口自我发展的体制障碍
一方面,在积分指标上,可以增设居住或工作年限的指标,此举有利于提高农民工对城市的归宿感;对于高技能的优秀农业转移人口要采取灵活的积分政策,使他们可以尽快落户,这既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又对农业转移人口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起积极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在审批流程上,对于具有特殊贡献、重点专业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以上学历、高级职称人员,采取不通过类型、灵活入户方式的审批流程。
3.3.2 企业应当制定多元化的激励机制,为农业转移人口的发 展创造条件
一是设置灵活的工作任务。在不影响企业的运作基础上给予农业转移人口一定的自由时间来发展钻研,尊重他们的自主选择,更好的让他们融入工作。二是设置多元化的奖金和升职体系。企业应当提高绩效薪酬和能力薪酬的比重,根据员工能力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来决定额外的奖励情况。并且,设立创新奖金和特殊贡献奖金。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积极营造适合农业转移人口特点的社会文化氛围,组织他们学习就业、创业典型的先进事迹,通过组织开展对话交流和深入访谈等活动,帮助他们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3.3.3 农业转移人口应当通过自身“增能”,培养自我发展的素 质和技能
一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农业转移人口应当认清教育在其职业阶梯晋升中的关键作用,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通过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技能,提高自身对劳动力市场信息搜索和判断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和就业竞争力。
为扎实做好年度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实施工作,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年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财〔〕59号)和财政部《关于拨付年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资金的通知》财农〔〕214号)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内容
对农民应用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技术的补贴秸秆腐熟剂。项目区主要推广水稻田小麦、油菜秸秆粉碎腐熟还田技术和小麦、油菜秸秆“田头窖”堆腐还田技术两种模式,确定在镇、镇、镇、镇及循环经济示范园(简称“五镇一区”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实施面积12.41万亩,坚持“同一地块连续实施3年为一周期,以点带面,整村滚动推进”原则,3年后项目区稻田秸秆还田率力争达到95%以上,田间地头焚烧秸秆现象基本杜绝,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稳定提高,同时减少化肥施用量10%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已成立以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各相关部门和项目实施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补贴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依照项目实施要求,统筹布置,分类指导,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面向农民开展全方位服务;要加强工作检查督导,及时总结推广经验,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制定工作方案。五镇一区”要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落实项目地点;县土肥站要制定《秸秆腐熟剂品种筛选、稻田秸秆还田腐熟试验示范技术方案》和有关技术宣传资料,做到定人员、定任务、定措施,并细化项目实施进度表,切实加强技术指导,确保项目实施取得预期效果。
(三)落实目标任务。五镇一区”要依照项目实施要求和补贴产品实际推销数量。省、县农委项目合同的基础上,根据目标任务的分解内容,县农委、乡镇人民政府和开发园区管委会、村委会层层签订项目实施责任书,实行分级负责,确保项目实施不走样。
(四)精心组织实施。
1五镇一区”要编制秸秆腐熟剂产品补贴发放清册(包括地点、农户名、补贴产品数量、补贴面积、补贴金额、产品规格、生产企业等)及时向农户发放补贴产品并张榜公布。
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宜的技术模式,培训农民掌握技术要领和操作方法。县技术指导组对项目示范区农户应培训1次以上,骨干示范户和种田大户应培训2次以上,技术明白纸发放到户率应为100%,2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对基层农业技术骨干和农民特别是核心示范区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使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家喻户晓。县技术指导组成员要深入到示范基地,指导农民在稻田秸秆腐熟技术推广过程中,选用适宜的技术模式,足量施用秸秆腐熟剂,适当增施氮肥调节碳氮比。
采用不同的技术模式,3要建立核心示范片。五镇一区”要因地制宜。至少建有1-2个核心示范片,每个示范片面积5001000亩,核心示范片要竖立宣传展示牌,并建立核心示范片的农户生产档案,严格依照技术模式进行操作,确保技术要点应用准确。镇同合村、镇王集村、镇龙西和合浦村、长乐村、镇星光村以及循环经济示范园,各建立1个500亩以上的核心示范片;同时在镇建立1个稻田油菜秸秆粉碎旋耕还田万亩示范区,镇建立1个稻田小麦秸秆粉碎旋耕还田万亩示范区,建立1个稻田油菜和小麦秸秆“田头窖”堆腐还田万亩示范区。每个核心示范片选择5个典型地块设立定点调查与监测点,收集整理技术参数,进行项目技术应用效果多年定点调查,总结完善适合当地生产实际的应用技术模式。
试验示范安排专人负责。县土肥站负责技术指导,4要依照技术方案认真实施田间试验示范。分别在镇与镇的小麦和油菜核心示范区各选择1个秸秆腐熟剂品种筛选小区进行试验和1个秸秆还田腐熟技术应用大田进行示范。定期做好田间观察档案记录,重点分析项目区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肥料施用结构调整、农作物产量增加和农产品品质改善、不同腐熟剂产品的田间应用效果等情况,归纳总结项目实施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及时解决农民技术应用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5技术服务要到位。开通技术服务热线电话指定专人负责。注意收集群众对补贴项目实施的各种反映,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胜利经验和典型事例。
(五)严格项目奖惩。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安排专人负责,将秸秆还田技术推广与秸秆禁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县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对“五镇一区”项目实施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现场解决。对工作突出的个人和单位进行惩办奖励,对工作不实、措施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
三、项目实施进度
关键词:职业农民 培训 方式 探索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b)-0000-00
1 前言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为方向,以提高农民农业科技水平及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为 主旨,进一步加强农民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一支与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主体力量。
2014年下9月初,根据达州市达川农发【2014】69号《关于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及培训教学计划报送要求的通知》,我站培训承担培训任务,并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提高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技术能力、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增收这一重点实施开展新型职业培训工作(也称为民生工程培训工作)。
我站在达州市达川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办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总体目标要求,如期开展专项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完成4期215人新型农机类的新型农民培训任务,创新了培训模式,让每个参加培训的职业农民不但掌握新型农业机械方面的专业知识,为职业农民朋友创业致富创造必要的技术基础条件,也更有力地推动全市农机化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培训过程中,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我站选择确定了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种植与养殖大户等共4批培训对象,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制订了详细的针对性强的培训方案,组织优秀的由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与研究生组成的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选取结合本地实际的实用培训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培训,同时精心组织实施培训,严把培训质量关,关心学员培训期间的生活,培训后受到学员一致赞评。
2 培训新方式
我站在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的新方式方法式详细介绍如下:
(1)分级细化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站长为培训工作组组长、分别成立培训小组、管理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每个小组都明确责任目标,多次召开会议,制定培训工作方案,分解落实每位培训成员的工作任务和教学团队成员的教学任务,实行分工负责制,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保障培训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2)健全培训体系
落实了培训师资队伍,课程由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研究生学历人员任教,上级指定的理论培训教材,往往介绍的是大平原地形上广泛使用的大型农机,而我市属于典型的山区丘陵地形,往往需要的是中小型农机,因此在组织授课内容时结合了本市实用农机,还将本市最新农机类科研成果融合到授课内容中,制定详细的图文并茂的幻灯片教案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讲义资料,满足培训教学需求,将教案课件刻成光盘,发给需要的学员,或将教案课件以邮件方式发给需要的学员,并开通了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
(3)重实训,学员参与式教学
与以往的培训不同的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但重视理论上的教学,更注重实训教学,课程设施符合本地职业农民的特点和学习规律,实训活动多样化,重针对性、实用性和规范性。如象我站的“农机操作与维修技术”培训班就是4天理论学习课程,8天实训操作课程,把学员组织到新型农机制造厂去让工厂的技术人员给讲解新农机具的设计原理,组装过程,故障排除与维修等内容,并让学员动手实际操作,还安排学员到新农机具使用现场(用户)处现场操作,由用户现场解答学员提出的各种问题。
(4)注重农机与农艺的融合
我们以往的培训比较注重农机方面的培训内容,这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时,我们不但将本市本单位最新农机具新技术融合到教学内容中,还特地聘请了农艺专家来讲授新农艺技术。如我站的“农机操作与维修技术”培训班,就请我市农艺专家讲授“高产优质蔬菜栽培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内容。还有的一堂课由农机农艺两方面专家来共同授课,如象“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新型喷灌技术”、“食用菌机械化生产技术”就是有农机农艺两方面专家共同组织课件材料并同台授课,使授课达到高质量高水准。
(5)注重政策法规与管理等内容的培训
我们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也讲授了“农业政策与法律法规”、“农户经营管理”和农机购置补贴等内容,这些正是新型职业农民所需要的知识。
(6)培训生源的科学组织
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好处,是新型职业农民朋友积极主动自愿参加培训,通过与区乡农业技术站了解掌握职业农民的分布状况,培训需求等。
(7)妥善落实培训资源
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场地、专业设备以及新型实用农业机械。建立班级及学员培训档案,为学员详细准备了学习所用的各种资料,为培训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8)加强宣传,营造良好培训环境,激发学员培训热情。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公示与悬挂横幅标语等,介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意义、内容、国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扶持政策,激发学员学习技能的热情。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使广大新型职业农民充分了解党和政府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关心、支持,有效推进再创业工作。
(9)创新思路,保证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成功率。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认识到培训要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的新要求。同过去相比,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方式有了很大变化,从事高效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每年脱产学习一段时间,是完全有可能的;二是认识到培训要讲实用技术、理论知识和管理知识。过去我们的培训着眼于实用技术,现在,新型职业农民有了发展的要求,不但要重视实践,也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要重视管理方面的知识;三是力抓培训质量,上好第一堂课。在培训中,达川区培训办领导亲自上了第一堂课,传达了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宗旨,市农业局农机化科领导宣讲了达州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须知,增强了学员的培训热情;四是专家和专业老师亲临授课及现场指导。培训老师深入现场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教学,手把手地教各种操作技巧,帮助新型职业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在互动问答中学到了实实在在的技能; 五是注重培训成效。培训学员通过培训后感触颇深,非常希望得到更多培训机会,有很多学员向我们谈了他们培训的感受:第一,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找到求教的人,避免请人花钱的尴尬。第二,参加培训中把问题反映给老师,让他们带着问题来学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员,实打实让科技在我们的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10)规范日常管理,正确处理矛盾,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
一是成立班委会。建立班级管理制度,严格考勤,加强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对各位学员在我站的培训情况及时反馈到区培训办,对培训期间表现好的个人,颁发优秀学员证书,增强了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的约束力。二是处理好生产与学习培训的矛盾。实行“产后”培训,在生产后开展培训,让农民带着问题参加培训,参与讨论,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从而不断提高发展生产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培训时间安排调整,大大提升了培训效果。三是认真搞好培训资料的收集整理,建立好培训台帐。严格资金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用。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今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通过对学员的走访调查,我们现阶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还不尽如人意,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培新型职业农民训工作后续政策跟进不及时,长大12天的长班学员不容易组织,学员培训的积极性还有待于提高。
(2)在确定培训实训内容上,还应将实训技术与创业技巧紧密结合起来。
(3)建议上级领导定期组织培训教师外出学习,提高教师的培训水平,尤其是实训教师的水平。
4 今后培训的打算
(1)及时总结经验,推介成功典型,搞好宣传报道和信息上报工作,形成良好的培训氛围。要做到将上期培训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及时进行图文并茂的跟进报道,上一期的先进典学员给下一期学员现身讲解,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网络答疑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培训氛围,将培训信息及时准确地上报给上级相关部门,并实行网络衔接,上级部门可以对培训实现动态管理与指导。
(2)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实现了两个转变:第一是培训的着眼点实现从个体培训到群体培训的转变。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对农民群体的培训。一是实用技术培训,以传统农业为主;二是创业培训,就是培训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组织领办人,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提高能力;三是新型农民培训,就是对农民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就业本领,顺利实现就业,并能小创业;第二个转变是培训主体实现了从单一到综合的转变。努力整合各种农业教育资源,把单一的农业部门进行的培训,转变为农业科技部门、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社会力量参加的培训体系。组织一个农业科技讲师团,让讲师团常年活跃在农村。让身边人来讲身边事,新型职业农民更容易接受。
5 结束语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不断推进,中国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有较高生产技能、较强创业意识、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培育创业型的现代专业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增强农业农村经济活力和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爱华.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几点思考[R].科技与企业,2012(3)
[2]胡德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创新对策[R].成人教育,2012(1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围绕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强化执法监管,坚持标本兼治,着力转变生产方式,加快推进基层农业综合执法,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经过一年的整治,确保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蔬菜农药残留、生猪瘦肉精残留、饲料产品监测平均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杜绝在生鲜乳和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行为,杜绝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多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三、整治任务
(一)种植业产品专项整治行动
1.具体目标。杜绝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种植业产品监测平均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
2.主要任务。一是大力整顿农药市场,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违规生产、经营甲胺磷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严厉查处农药生产中非法添加高毒农药的行为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氧化乐果、毒死蜱等农药,以及蔬菜、水果、茶叶等鲜食农产品;重点单位:农药生产、经销企业,蔬菜、水果、茶叶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区域:*等8个蔬菜、水果、茶叶等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基地创建县。
此项工作由厅种植业处牵头负责。
(二)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
1.具体目标。生鲜乳收购站检查率达到100%,生鲜乳质量安全违规单位查处率达到100%,确保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100%。
2.主要任务。深入开展生鲜乳收购站清理整顿与规范;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养殖,加大生鲜乳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力度,加强奶畜养殖场(户)养殖档案和养殖环节的监督管理;开展生鲜乳监测工作,严厉打击在生鲜乳中添加三聚氰胺、硫氰酸钠、动物水解蛋白等违禁物质的违法行为;签订《广东省生鲜乳收购站监管工作责任书》。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生鲜乳;重点单位:生鲜乳收购站,兼顾生鲜乳运输车辆和奶畜养殖场(小区);重点区域:*等8个生鲜乳主产区。
此项工作由省畜牧兽医局畜牧处牵头负责,与《农业部关于开展全国打击食用农产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的紧急通知》相衔接。
(三)饲料专项整治行动
1.具体目标。饲料产品监测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查处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行为,杜绝在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行为。
2.主要任务。一是加大对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抽检范围和频次;二是严厉查处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三是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饲料企业,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生产企业;四是严厉打击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蛋白原料、自配料和非蛋白氮及其类似物,三聚氰胺、瘦肉精、莱克多巴胺、镇静剂类、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重点单位: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畜禽养殖场(户);重点区域:蛋白饲料原料主产地区,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使用问题较严重的地区。
此项工作由省畜牧兽医局畜牧处牵头负责。
(四)兽药及兽药残留专项整治行动
1.具体目标。兽药产品合格率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进一步提高。
2.主要任务。一是加大兽药生产企业监管力度,对GMP实施状况实行监督检查;二是加大兽药市场整治力度,严厉查处禁用药物;三是加强兽药监督抽检,组织开展对非法生产假劣兽药、过期失效产品的清查行动;四是加大兽药使用监管力度,加强安全用药宣传、指导,完善用药记录和休药期制度;五是加大畜禽产品兽药残留监控力度。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禁用、未批准的兽药,假劣兽药及兽药标签组方违规产品,以及猪、禽、牛奶等动物性产品中禁用药物、抗生素(抗菌剂)类药物残留;重点单位:列入2008年农业部兽药质量通报的、在我省辖区的重点监控企业、假劣兽药生产经销企业;重点区域:畜禽养殖大县(区、镇),兽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较低的地区。
此项工作由省畜牧兽医局兽医处牵头负责。
(五)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
1.具体目标:“三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增强获证单位用标积极性,确保95%以上的用标单位规范用标。
2.主要任务:一是指导各级认证机构完善管理制度;二是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生产监管,严厉查处非标生产行为;三是全面开展对市场销售“三品”的抽查监测,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和生产企业;四是规范“三品”包装标识,严厉打击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不符合“三品”标准的产品,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的产品,不符合《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的产品;重点单位:“三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相关流通场所;重点区域:“三品”集中生产地区。
此项工作由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及省农业环保与农村能源总站负责。
(六)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1.具体目标。农资打假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100%,杜绝甲胺磷等5种禁用高毒有机磷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种子质量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肥料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75%以上,饲料兽药产品监测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杜绝在饲料中违法添加“瘦肉精”、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行为。
2.主要任务。一是强化农资市场准入管理,严把市场准入关口;二是开展市场拉网式检查,清理整顿不合格市场主体;三是加大假劣农资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四是强化农资产品质量执法检查,提高抽检覆盖率;五是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县(市)建设;六是加强服务指导,提高农民识假辨假能力。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种子(种苗)、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主要农资;重点单位:具有多次违法行为记录的经营户以及乡村流动商贩,非法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小作坊和黑窝点,农资市场和县乡农资集散地;重点区域:假劣农资重大案件多发地区。
此项工作由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牵头负责,相关处室配合,与《农业部关于开展全国打击食用农产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的紧急通知》相衔接。
四、总体安排
(一)部署自查阶段(2月10日-2月底)
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工作。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存在的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开展自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行情况开展自查。
(二)集中整治阶段(3月1日-11月底)
一是开展检查监测。各级农业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对禁限用农药、兽药和禁用化学品清理检查力度,加强对农产品违规生产行为的检查,对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地区的检查。全面加大监测力度,扩大监测品种,增加监测频次,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业投入品和主要农产品残留监控计划,重点开展对主要生产基地、规模养殖场、饲料加工厂、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农业投入品的监测和监督抽查。
二是推进综合执法。全面加强农业执法,重点推进县级农业综合执法,加大动物防疫监督、植物检疫执法力度,强化执法能力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三是加强指导服务。充分利用媒体,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禁限用农兽药知识,加大培训力度,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产业特点、地域特点,指导生产者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
四是及时查处曝光。针对执法检查和监督抽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进行严厉查处。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和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假劣农资的行为,集中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
五是强化督导整改。强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的督导检查,对于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相关单位或个人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六是完善制度建设。引导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经营企业,建立进货查验、进销台帐等质量保证和安全管理制度;指导规模种植(养殖)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生产企业,完善种养殖生产档案、投入品使用记录等各种追溯制度;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规范“三品”认证行为及生产管理制度。
(三)总结提高阶段(12月)
各地对农产品整治工作进行总结。省农业厅组织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总结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0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
五、保障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属地责任
省农业厅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和执法年活动的有关工作,统一部署有关重大行动。
各地农业部门要按照农业厅的统一部署,抽调得力骨干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负责人要直接抓。要切实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将领导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落到实处。各级农业部门要派出督导组,落实方案各项要求,对重点地区和重点案件现场指导、督查督办,及时指导各地行动实施。
(二)细化整治方案,明确工作进度
各任务牵头单位和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有阶段安排、有重点活动、有检查指导、有责任追究、有总结提高,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完成本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的同时,梳理当地存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一并整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升。
(三)加强协调配合,及时报送信息
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与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联系,建立农资规模生产、经营企业和规模种养单位(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监管档案,摸清家底,加强动态管理,加大对问题农资产品企业的监督巡查力度。要加强系统内的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各地级以上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沟通交流,及时报送信息。从2009年2月开始,每月15日和30日前要向我厅农产品整治工作小组办公室和有关牵头处室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四)强化技术服务,营造社会氛围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工作,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科学用药。加强对从事农业投入品经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依法经营意识。各级农业质检机构要为整治活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各地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专项整治内容和农产品安全消费等相关知识,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强大宣传声势,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五)坚持标本兼治,健全长效机制
各地农业部门在集中开展专项整治的同时,也要着眼今后的日常监管工作,要通过专项整治,达到标本兼治。要改善检验检测条件,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完善准出准入、质量追溯、包装标识等各项制度,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综合执法,逐步完善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六、重大活动安排
(一)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3月初,召开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启动“200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牵头负责)
(二)召开全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2月份,联合相关省直单位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2009年农资打假工作进行部署。(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牵头负责)
(三)组织开展“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3-12月,对农药市场集中进行清理整顿,重点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加大监管力度。3月中旬举行“农药市场监管年”启动仪式。(厅种植业处牵头负责)
(四)组织开展第九届“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3月份,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举办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现场培训咨询活动,积极营造打假护农保春耕的良好社会氛围。(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负责)
(五)组织开展以“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为主题的饲料执法年活动。2-12月,重点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和督导检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提高执法水平。(省畜牧兽医局畜牧处牵头负责)
(六)组织开展兽药专项整治活动。2-12月,严厉打击各种涉及疫苗和兽药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强化对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省畜牧兽医局兽医处牵头负责)
(七)组织开展农业综合执法活动。2-12月,选择部分县开展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推动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开展,提升综合执法能力,通报表扬农业执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厅政策法规处牵头负责)
关于××××*开展农工“绿色证书”培训的计划
全场各单位:版权所有
“绿色证书”工作是国家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把农村经济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在全国农村组织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为我国农村培养建立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骨干队伍。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根据全国农业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兵团基层组织工作建设会议的要求,从年起,在农牧团场全面开展“绿证”培训及技术职称评定工作,,我场也是全师“绿证”培训重点之一。。
目前,农场农业正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农业经济是否能快速健康发展,职工是否经得住市场风险的考验并大步迈向小康,市场农业和农业产业化是否能形成,关键看职工素质提高的快慢,看从业职工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没有较高素质的职工,就没有我场的现代农业,就不会有我场高效益的农业。我场现有的初、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农民,是发展农业生产力新生长点的希望,是当代农业的主力军、生产军、但其绝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较为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已成为当务之急。当前,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率不高,主要原因之一是职工的科技素质较低,接纳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在为数不多的技术人员与千名职工之间缺少一座结构坚实的“桥梁”,缺少一支能起示范带头作用的职工技术骨干队伍。因此,借鉴经济发达团场的经验,我场将逐步推行就业准入证,在使用期间,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在符合其它找录条件的同时,经过培训和职业教育取得职业证书后方可转为正式职工。“绿证”培训将作为今后择业上岗、招录新职工的重要条件之一。现将我场开展“绿证”通知如下:
一、明确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的原则、范围、目标和任务
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的原则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建立我场农业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结合起来,与有关部门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我场的经济发展和农业开发项目,因地制宜,由点到面地逐步展开。
“绿色证书工程”的实施范围:根据实际需要,我场培训的范围有:种植业、养殖业、农业机械等行业。主要岗位有综合生产经营、农学、作物良种繁殖、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果树、蔬菜等。
“绿色证书工程”的实施目标:全场“绿色证书工程”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从年为试点扩展阶段,重点探索总结工作经验、完善管理办法,编定制作文字、声像教材;年为全面实施阶段,重点组织大规模的培训活动,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引导并帮助农民迅速发展经济;年后为完善提高阶段,使我场的职工的技术教育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的具体任务是:
(一)在试点扩展阶段,培训“绿色证书”学员到人,到年培训“绿色证书”学员人,平均-个职工中就有一名获得“绿色证书”的职工,形成一支活跃在基层的农民技术骨干队伍。
(二)争取用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场的大多数岗位初步建立起“绿色证书”制度,为建立与现代化农业相适应的职工从业培训与资格证书制度奠定基础。
(三)制定职工技术资格岗位规范,以及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试考核办法,编定培训教材。
(四)制定完善“绿色证书”制度的配套政策措施,发挥“绿色证书”学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使我场农业形成更为合理、更加高效的区域化、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格局。
二、加强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的组织与管理
农场成立主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在我场“绿证”的培训、组织和实施
(一)××××*“绿色证书”领导小组人员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绿色证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科,负责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日常工作,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和培训质量的检查、监督与实践考核、资格评审等工作。
三、首批培训的范围,培训的专业及人数
(一)、培训的范围:农业、园林连队正式职工、具有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科技示范户、“土专家”。不具备高中以上学历的但被认为是“种植能手”、技术带头人、或受到场级单位以上表彰的职工均可报名。
(二)、培训专业级人数:首批培训二个专业,园林(汉语教学)和农业(汉语教学)。其中:园林班人,农业班人。
(三)、报名方式、地点及时间:以单位推荐为主与个人自荐相结合,每个园林单位版权所有(包括林业工作站)推荐-人,农业单位推荐-人。
报名地点:农场农业科。
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是我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职工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在农场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骨干队伍,通过他们的带头做,促进广大职工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绿证”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文件的要求抓好落实保证"绿证工程"的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