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8 00:06: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钳工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实训基地的建立与培训观念的改变
为提高技能培训质量,包钢高级技术学校从1992年初步建立了通用工种的实习基地,初步完善了电教等实验条件。先后筹措资金建起了钳工、车工、电工、电焊、气焊实习车间,2003年建起数控实习车间,2012年建起实训中心,扩大实训规模,包钢高级技术学校已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技师培训基地,这是必须引起重视的突出技能训练的基本条件。由知识灌输型为主转变为实践能力提升型为主。随着受教育者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实践能力上的提高。如何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是当前企业职业技能培训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各级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应积极探索引进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拓展训练、考察实习等新的培训方式、方法,丰富培训内容,将培训逐渐从知识灌输型转变成能力提升型。员工培训必须保证实习条件,努力提高包钢职业技能工人的操作能力。提高员工的实践素质,这是培训教育适应市场竟争的一大优势。
以往的企业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强调满足培训对象的需要,包括满足企业的需要,并经常将是否满足需要作为测量培训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予以评价。这无疑是正确的。但社会经济瞬息万变,仅仅靠个人和企业原本的经验进行培训需要的选择已远远落后。而作为职业的培训机构,他们的成熟标准之一在于能够预见并提出社会、企业、个人等在不同层次、不同方位的多类培训要求,从而有可能将适时培训和预期培训较好的结合起来,以期用前瞻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设计新的培训目标和内容,直到引导社会、企业、个人培训的积极作用。包钢高级技术学校从2000年到2014年开展了通用工种培训,培训工种有钳工、工具钳工、机修钳工、电工、维修电工、车工、磨工、铣工、刨插工、镗工、钻工、加工中心、电焊工、气焊工、起重工、起重机驾驶员、汽车驾驶员、冷作工、油漆工、锻造工、计算机系统操作工、管道工、汽车修理工、叉车工、叉车司机25个工种。包钢公司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大职工培训教育力度。对已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工种,严格执行持证上岗。鼓励和引导在岗职工持“双证”及“多证”上岗。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知识更新型培训永远是需要的。但这些知识的学习今后越来越多的依赖于技能的增强。人们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和更新知识、而技能的培训则将更多地依仗培训机构的努力、包括精心设置的环境、课程,特别是成功的模拟或实训。包钢高级技术学校现已达到培训初级、中级、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25个工种实训规模。
1.2下面以钳工为例,如何提高技术。
1.2.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钳工牵涉的知识面较宽,因此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按钳工的特点备好课做好每次讲课计划,有足够的信息量,体现科技发展的最新内容,对钳工关键技术和最新技术内容讲授不能停留在一般概念介绍上,要给予全面系统的讲授。在保证教学内容完整的前提下,及时抛弃陈旧过时的内容,将前沿钳工技术引入教学。教师要有足够的潜质,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只有经常不断的学习最新钳工知识,才能使自己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只有经常不断的到生产场去熟悉最新的设备,向操纵者学习操作技术,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钳工教学的需要。
1.2.2采用合理实践教学方法
钳工是理论与技能很强的一门工种,在钳工技能培训中分17“课题”,依次为平面划线、錾削、锉削、锯削、钻锪绞孔和攻套螺纹、复合作业(一)锉配、矫正与弯形、复合作业,(二)刮削、立体划线、复合作业,(三)一般夹具制作、部件装配、液压件的性能试验、和卧式车床总装配,下面以最简面划线为例说明如何进行技能培训。第一步:教师演示阶段,教师亲自动手划线,边划线边讲解,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对划线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此阶段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第二步:学生动手操练阶段,教师先进行划线演示,这次演示的目的和重点与第一步阶段时的演示有较大的不同,这次演示重点要传授学生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教师演示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单独操练,安排学生操练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轮训形式,也可以是比赛形式等等,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能动性和创造性。第三步:巩固总结和评估阶段,在安排学生动手操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不停的对各个组进行巡视和指导,收集学生操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易犯的错误进行重点总结。最后可以采用课堂提问或随机选取学生进行操练抽考等形式进行考核,以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进一步进行课堂后评估提供帮助。
二、总结
一、修订原则
工具钳工是承担机械工艺装备加工、装配、调试、修理工作的职业,其特点是工作范围广,涉及到模具、夹具、量具、刃具等多种工艺装备。随着新的工艺技术、材料及加工设备的不断出现,相应的工艺装备也不断地投入生产和使用,而且每种工艺装备还有大小型之分、精密程度不同等等。为了使新修订的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满足企业生产、科技进步和劳动就业的需要,2009年版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应用职业功能分析法,遵循职业标准修订的整体性原则、等级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按照模块化、层次化、专业化的要求修订而成。
1.整体性原则
在2009年版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的修订过程中,我们考察了沿海和中西部不同的地区和行业的工艺装备制造企业,组织了相关专家反复论证,减少和删除了应用极少和落后的技术和知识,较好地兼顾不同地域和行业存在的差异,高度总结和概括了具有“同一性”的职业社会功能以及与其对应的工作任务,定位于全国平均先进水平以上和大多数从业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够达到的水平,能起到较好的引领职业发展的作用。
2.等级性原则
根据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共分五级,依次为:初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等级的划分主要根据工具钳工所需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完成相应复杂程度的工艺装备制造所需掌握操作技能的难度,以及掌握该技能所需培训时间长短等因素来进行科学的划分。
3.规范性原则
经过数次的论证、审核,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的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均符合《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
4.实用性原则
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不仅能全面反映工具钳工从业人员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而且符合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便于评价和检验。
二、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的组成
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由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职业概况是对工具钳工基本情况的描述,包括职业名称、职业定义、职业等级、职业环境条件、职业能力特征、基本文化程度、培训要求和鉴定要求等八项内容。
第二部分:基本要求包括职业道德和基础知识两部分内容,其中职业道德对从事工具钳工应具备的基本观念、意识和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基础知识部分则对工具钳工各职业等级都必须掌握的通用知识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包括制图知识、机械加工基础知识、钳工基础知识、电工知识、安全文明与环境保护知识、质量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等。
第三部分:工作要求是在对工具钳工工作内容进行分解和量化的基础上,从技能和知识两方面对完成各项具体工作所需职业能力的描述,是职业标准的核心。工具钳工的工作要求按职业等级划分为五个级别,各等级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要求,初级部分见右表。
工具钳工职业标准的工作要求包括了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四项。
――职业功能按工作项目划分为工艺装备零件加工、工艺装备的装配和调试、工艺装备的修理、培训与管理等四项。根据实际情况,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只有前三项,技师、高级技师只有后三项,这样划分体现了标准的同一性和不同等级的层次性。
――工作内容是按完成职业功能的程序(步骤)进行划分,如工艺装备零件加工职业功能的工作内容划分为划线、零件加工、零件精度测量三项。
――技能要求是对工具钳工各等级的每一项工作内容应达到的结果或应具备的技能做明确的规范,例如在初级工的技能要求中,明确提出了锉削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要达到Ra3.2,能进行各类销连接的装配等具体要求。这部分内容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为职业能力评估提供了科学统一的依据。
――相关知识是指完成每项技能要求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安全知识和维护保养知识。
第四部分:工具钳工职业标准的比重表分为理论知识比重表和技能操作比重表。理论知识比重表规定了基础知识和各项职业功能对应的相关知识在职业技能鉴定中所应占的比例。技能操作比重表规定了各项职业功能对应的技能要求在职业技能鉴定中所占的比例。工具钳工比重表的特点是低级别侧重于装配前期或过程中零件的加工,等级越高则装配调试、维修所占的比例越大,培训和管理在技师和高级技师级别中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较好体现了各级别工作范围的宽窄、工作责任的大小、技术复杂程度和工作难度的高低。
三、结论
2009年版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颁布执行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引起了工具钳工从业者、技术专家、职业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与标准配套的技能鉴定题库及培训教材也在抓紧制定和编写中,起到了进一步规范和引领工具钳工职业发展的作用,为工具钳工的培训、技能鉴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促进了工具钳工从业人员综合技能水平的提高。
⑴钳工工艺课与生产实习课在教师、教材、时间、课程等方面均有些不匹配的现象;⑵教学中常常是将这两个模块转换成工艺理论课以及生产实习课,分别在课堂与车间中单独进行,二者联系不紧,容易疏离;⑶目前主要是采用“两周轮换”教学模式,即每隔两周在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交换进行,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教学内容前后断裂;⑷教材内容有知识老化的现象,无法跟上快速发展的钳工技术的要求。然而“一体化教学模式”却可以回避以上问题。本文就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钳工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作些分析操讨。
一、整合教学内容
在钳工专业教学总体目标的指引下,有机地将《钳工工艺学》和《钳工生产实习》统一起来,建立相辅相成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钳工技能形成的内在规律,突出单元模块计划的训练机制,在“理论”与“实践”之中寻求平衡点,在单元模块的教学目标下,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改,提炼出对现实操作有益的信息内容,强化钳工的实践性。譬如,将《钳工工艺学》中有关麻花钻的辅助平面与切削中前角、后角、顶角、横刃斜角等理论知识,与《钳工生产实习》中对钻头刃磨提出的要求与鉴定方法等,整合起来进行教学,暂时放弃常用的“每隔两周”教学的模式,建构起整体性的教学模块。同时,本知识目标中关于“各几何角度对切削性能的影响”等内容,在理论教学中暂时不讲,而将其挪放到有关钻孔内容中结合实际操作进行现场体验,并开展教学。
二、落实教学环节
第一,理解概念、感知实物。挂图、实物或模型是教学模式中最为主要的辅助器材。例如,教学麻花钻几何角度时,教师可以先讲授相关理论,如基面、切削平面、主截面等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依据实物建立测量几何角度的相关辅助平面,再对照实物认识钻头的“六面五刃”,最后结合前角、后角、顶角、横刃斜角等概念,对照实物理解几何角度。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结合实物器材深入学习,学生边听教师讲授,边手执钻头进行实物认知和理解。
第二,示范讲授。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言传”加“身教”。比如,在对麻花钻刃磨方法比较全面地“言传”的基础上,将整个知识体系肢解为若干个细小的技能要点,通过“身教”的方式示范讲解麻花钻刃磨的站立姿势、钻头握法、操作要领等。在教师示范下,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一些教具,展开同步性的模仿训练,当达到动作上的规范要求后,再进行实际的刃磨动作尝试。
第三,观看录像。教师示范教学之后,学生反复进行自主操作尝试,为避免在练习过程中出现随意性,练习时,应同步播放操作录像,让学生在观看直观录像的同时,进行对比操作,进而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学生也可以在对比中纠正自己的动作,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第四,个别指导。由于学生存在认知和动作协调性上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对个别同学加以指导。可以采取逐个过关的方法,教师仔细地观察、监督每个学生的操作,并一一指出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
第五,综合总结。针对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践情况,对教与学的内容进行模块化总结,对知识点进行回顾,指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并提出一些有益的意见与建议,让学生在学习、训练中,强化规范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三、操作实践演练
毕竟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和操作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有必要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演练的场所和机会。教师需做好技术支持和指导工作,譬如,如何保持钻头和砂轮之间的相对位置,主切削刃的方位,操作中双手的稳健、协调等。
四、模块技能评估
一、钳工一体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认为在信息自动化时代,钳工操作已经过时,从而对钳工实习得过且过,操作技能掌握不多不全面,学习目的不明确。
(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钳工最大的特点是以手工操作为主,技术要求高,机械化程度低,体力消耗大,因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学生承受挫折能力差
许多技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适应环境能力差,在实习中怕苦怕累的现象非常普遍,承受挫折能力差。
(四)教师的责任心不够强
个别教师的责任心不够强,对钳工一体化教学认识不足,忽略实习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抓好钳工一体化教学的模式
钳工一体化教学的基本模式包括:组织教学、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四个环节,抓好钳工一体化教学的基本模式,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钳工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一)组织教学要周密
组织教学是钳工一体化教学的初始环节。一体化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认真编写授课计划和实习教案,认真备课,包括备学生、备设备、备工具、备实习场地等。同时教师要熟悉各课题的操作技能及操作规程。组织教学周密严谨,教学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教学效果好。
(二)入门指导要全面
入门指导是钳工一体化教学的重要环节。入门指导包括:检查复习、讲授新课、示范操作、分配实习任务。一体化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题内容时,要兼顾全面,讲解透彻,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为掌握操作技能做好思想准备。
1.检查复习
一体化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导入新课题的实践学习。这是教师容易忽略的地方,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出发点,是不可省略的教学环节。
2.讲授新课
一体化教师在学生学习钳工基本功各课题前,要注意向学生讲授学习该课题的意义、目的、要求和任务,讲清楚学习内容、安全规程、技术要求、注意事项等,使学生对学习课题的知识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3.示范操作
一体化教师演练示范,明确操作要领,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加深印象,是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基础。示范方法包括:(1)慢速演示;(2)重点演示;(3)纠正错误的演示;
4.分配实习任务
一体化教师在示范操作后,要根据生产实习要求,组织分配学生的实习岗位和实习工件,强调安全文明生产,做好操作前的充分准备。
(三)巡回指导要到位
巡回指导是指实一体化教师在对课题讲解与示范的基础上,在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操作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学生实习操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指导。可采取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方式进行。
巡回指导是否到位,是一体化教师责任心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能否掌握技能的关键环节。只有加强教师责任心,学生在教师的循循指导下,通过科学的反复实践训练,才能逐渐把不规范甚至错误的动作纠正过来,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束指导要及时
结束指导是指在一体化课题教学结束或某一课时实习结束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劳动成果(制作工件),对学生在实习中各方面表现进行总结。做到既指出不足,又肯定成绩;既提出批评,又鼓励鞭策。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在实习训练中努力掌握和巩固操作技能。
三、提高钳工一体化教学质量的措施
影响钳工一体化教学质量的提高,既有学生的主观因素,又有教师的客观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教”与“学”的互动,钳工实习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提高。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钳工教学质量的前提
加强对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努力学习“四新”知识,自觉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及竞赛,比如参加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各种技能竞赛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水平。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教师的技能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操作技能。同时要加强师德教育,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责任心,对学生要做到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解之以惑。通过一体化教师不厌其烦的讲解、演示及指导,经过科学的反复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才能得到提高。
(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提高钳工教学质量的基础。
钳工基本操作能完成机械加工不便或难以完成的工作,有着“万能钳工”的美誉。一体化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熟练掌握单项操作技能后,可通过综合课题的训练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例如:锉配件、小虎钳等制作,课题学习结束后,把工件展示或给学生留念,学生感受到掌握技能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钳工教学质量的保证
一体化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示范操作既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敲门砖,可采用灵活多变的示范方法。例如:学习锯削课题时,教师示范―学生观察、讲解―教师纠正;又如:学习锉削课题时,学生示范―教师观察、讲解―教师纠正。这样,实习过程中既调动了“教”与“学”互动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见表1)。同时,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让学生分组进行示范操作演示,及时对不规范动作进行纠正。随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适时增加各种课题进行训练。
(四)纠正学生的动作要领,是提高钳工教学质量的关键。
实习地点:唐山学院东校区工厂培训实习车间
实习内容:钳工、车工
去年的实习是参观,而今年学校安排我们真正地去车间工作,操作机器,制作工件。着实让我们体会了一次实践操作带来的乐趣。
首先是钳工实习部分。实习第一天我们早早的就来到实习地点——工厂培训实习车间,这里的厂房显得有些陈旧,不过里边的机器在此时还是比较通用的那种。培训老师带我们简单地参观了下钳工的车间,成排的机器映入眼帘,什么可以说用壮观这词,因为我们还见过如此多的机器,并且是齐刷刷的摆放在这里,老师说,这就是我们接下来一周的培训地点。此时,我们正期盼着老师给我们派下任务,然后亲自动手去操作,屋子里很冷,但一点不减同学们的热情。
操作前当然要听老师的讲解,老师用自己独特的讲课方式,告诉我们操作过程中要怎么操作,应该注意什么。我们第一次来工厂工作,这些提示变得尤为重要,每个同学都在听讲的过程中,不断体会老师所讲的意思,不懂得记下来再问,直到全部弄清楚,这样即是对自己老师负责,对校方负责,更是对自己的负责。经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这次的工作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完成,通过这项实习,不但要自己独立完成一项任务,还要在这几天的培训中迅速地,熟练地掌握老师所传授的技能。
紧接着我们就开始了老师分配下来的任务——手工打磨一个螺母。螺母,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零件,但我们从未见过它是如何生产出来的,更别说亲自去做了,因此新鲜感由内而发,无穷的动力促使我们去努力完成任务。
第一要做的就是从一块厚铁上锯下一个方块,并且要在规定的尺寸范围内将其打磨平整,棱角分明。很多人曾经锯过木头,感觉不是很费力,设想着今天要磨的铁也应该不会很费力,结果可想而知,一小时也不一定能锯下一公分去,足足地磨练了我们的耐力。由于实践和理论总是有一定差距的,我没能正确估算零件需要的尺寸,第一个以失败告终。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我很快又投入到第二块的制作当中,这次我是小心了再小心,每一处做的都很仔细,并且沉住了气,有条不紊地制作着自己的工件。我们是每天下午工作,但给我的感觉似乎所有的工作都连在了一起,如同由星期一工作到星期五从未间断过,并且从未感觉到累,这也许就是兴趣的动力。
交活的时间很快就要到了,我努力着,争取着做的更加完美。最后一天到来了,我加快了自己的“步伐”,经过前几天的训练,操作变得尤为熟练,速度快起来了,质量也没有任何下降。虽然还是最后几个做完的,但是我看到了自己满意的成果,我为自己的努力而高兴,为自己努力的成果而兴奋。通过这五天的钳工实习,大家的感受普遍是比较累,但是每个人都乐在其中。初次进工厂工作的新鲜感还没有褪去,我们的这一部分却已经完成了,这个短暂的经历将伴随着我们走过一生,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学习。
钳工的部分让我们还在不停的回味当中,此时我们又要开始新的工作,用另一种方式满足着我们的好奇心,这就是接下来一星期的车工实习部分。车工,顾名思义开车的工人,不过这次我们开的是车床。利用它我们能够车出各式各样的工件,从而满足工厂的各类需要。车工老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似乎就告诉了我们这个工作需要十分稳重,不得有半点马虎,看到那些我们笨重的机器,我们也渐渐地领会到了这一点。
同样第一节是理论课学习,我们学习了车床的内部结构,及其一些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对于车工,安全更是第一要务,我们面对的是无血无肉的机器,任何闪失都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甚至会危及生命。工作时不要戴手套,机器运行时不要碰那些旋转的部分,女生工作时要把长发盘起来,并且用帽子罩好,工作时戴眼镜等方方面面变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 钳工 一体化 教学改革
在中国职业教育背景下,职业学院作为进行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训基地,面对中国基础技术性工人,大量缺乏的现状本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己的社会存在与社会基本定位,但是在现实情况下,职业学院并没有发挥出优势,反而出现了与知识型高校同质化的倾向,过于重理论轻实践,再加上学生的生源数量下降,素质参差不齐,很难承担起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基本社会责任和社会定位。钳工一体化教学改革作为进行学生实践技术培养的重要课程,是以现阶段的人才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为目的的,在国家培养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钳工具体工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改革。
一、钳工一体化教学改革理论解释具体方法及改革背景
(一)钳工一体化教学改革理论解释
钳工一体化教学改革,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通过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钳工的技术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学做”的良性循环,实现教学与社会现实人才需求的相互结合与接轨,并以此为基础提高技术型人才的社会竞争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也是针对现在职业教育不景气与社会需求相差太大而提出的教育改革之一。
(二)改革背景
近几年来,面对社会上高级技术工人缺乏的状态相应的职业教育并没有发挥应有的责任,特别是对于现在一高等技术培养为目的职业学院来说,随着构建大学的目标的出现,很多方面职业学院与大学同质化,一定程度上抛弃了本就不多的职业教育传统。这些在教学方法的体现就是重理论,轻实践。同时,由于大学入学率提高,职业学院不得不与大学进行生源竞争,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对于职业教育还是有抵触心理,不到万不得已,并不希望自己或者自家孩子走上职业教育这一条路,现实情况下学生素质下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现在,在学院教师授课时,已经有很多学生反映对于知识不理解,听不懂,同时教师们也反映学生基础比较差,其基本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方法,在理论方面几乎处于无法传授的状态,更重要的是现实情况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进行的,所以很多时候,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钳工作为一种基础的技术型工作,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教师在进行钳工基础教学时,在理论方面很多学生在第一堂课就表现出茫然无所知的状态,之后的学习更无从说起。一方面有学生学习目的的因素,很多学生乃至一些家长,对于自己或者自己孩子在职业学院求学目的仅仅是为了一纸毕业证,或者说一些基础的行业资格证,有些甚至就是未能够平安长大防止社会对于自己孩子的伤害。另一方面,与学生在之前的知识体系与教育背景有关,在进入职业学院学习钳工之前,在义务教育体系的通才教育导致他们动手实践能力弱,文化基础不好导致理论性抽象思维不强。
学院原有的课程安排也是现在要进行改革的原因,在进行钳工一体化改革之前,学校原有的钳工教学课程包括三门课,在教学过程中这两门课分开讲授各有知识特点与教学目标,虽然大方向上都是进行钳工技能培训,但是在进行具体的教学安排时,就会出现理论与实践对于有限教学时间的相互争夺。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钳工工艺学》这一门理论课与《钳工技能训练》这一门实践课没有充分的协调时间与协调过程,自然难以产生对于知识的熟悉与对于设备的熟练使用技能。
现在钳工教育确实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职业教育内部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剧了这些问题的发生与蔓延,我们必须找出一个能够减轻乃至于解决的问题的方法,进行教学一体化也许是一条出路。
综上所述,在现实情况下,以钳工教学为代表的职业教育,面临学生问题及理论与实践问题,还有课程之间的相互冲突问题,这三大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于相应的教学改革,自然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二、钳工一体化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法及优点
钳工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就对钳工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具体改革措施进行梳理。
首先是课程调整,钳工基础理论与实践分为两门课,分别是《钳工技能训练》、《钳工工艺学》,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大,而且在进行课时安排上还有冲突,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基本技能及知识体系的构建,在现有条件下进行课程调整,将这三门课充分统一于实践,坚持理论主导、实践应用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进行实践观摩,使学生们对于钳工有基本的概念,然后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观摩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于钳工基本动作和所用工具的分析,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在实践氛围中实现理论的传授,这样就打破了原来的科目界限,实现了“整体化”教学。在此过程中,由于教师可以在巡回指导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做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有利于进行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的融合,使双方能够充分了解彼此教学进度,不至于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与此同时,也可以此课程调整为契机进行,相应的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学小组的配合,毕竟在进行钳工教学时很多情况下教师的心理是很重要的,通过与自己意气相投的教师和教师团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水平。通过教师团队的组建可以帮助教师之间相互提升和教学配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培养。
其次,更新教学设备。在现实情况下,由于钳工的实践课程不多,教学设备的寿命一般比较长,但随着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增多,就需要更新教学设备,并且很多教学设备仍旧停留在九十年代的技术水平,对于学生仅仅有基础理论的参考作用,但是在实际中这些设备早已经被抛弃,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活动效力自然受到人们的怀疑,而且进行钳工一体化教学改革,也需要进行一定量的新教学设备的购进。这有利于教学与实际相接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与整体性。
再次,把理论课堂搬到实习室,创建“一体化”教室,并在此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合作实践探究学习。在“一体化”教室上理论课,学生的思维就由实际操作层面自然延伸到理论知识层面,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很容易在相互讨论中实现教学的分化组合,然后利用已经形成的教师团,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对于理论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理论帮扶,对于实践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实践引导,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师组与学生组的融合,在不同教师的授课中,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弥补自身的不足,并以此为机会融洽师生关系,教学相长,提高教师素质,帮助教师实现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的统一,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也可以通过不同的专题教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防止出现“审美疲劳”,继而引发学生的厌学现象。在此基础上实现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相结合。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钳工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分析,一方面认为,在现在的条件下,钳工教育有缺点,最突出的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紧密,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差距比较大,同时在现实条件下学生的数量与质量因素都有较大波动,且课程设置不严密,其本身就具有实践与理论分离的概念。只有将理论授课与实践授课协调一致,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促进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钳工 生产实习课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234-01
在钳工生产实习课的运用中,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融合的方式,在全面加强实习理念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的综合每一个实习环节,通过感知技能、动作技能以及心智技能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全面掌握钳工的专业技能与技巧,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1 明确实习目的,提升整个学习兴趣
在钳工生产实习课中,首先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钳工生产实习的重要性,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对钳工的综合兴趣。因此,要采用多种有趣的实习课程安排,综合学生的综合特点,进行兴趣点的引导。当前,在一些学生中,对于钳工学习,有的只是单纯的获取一张文凭,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没有认真态度,更不上说在钳工实习课,加之钳工生产需要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有些学生存在懒散的心态,对于实习课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因此在整个生产实习中没有端正态度,怕吃苦,怕累。所以,教师在钳工生产实习课之前,要不断培养学生的个性精神,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钳工技术学习的专业性特点,帮助学生进行吃苦训练等,让学生真正掌握钳工方面的专业技能。因此,在具体的实习课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实施“双证制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毕业之前要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并根据学生在学校的整体成绩,然后颁发毕业证。同时,在机械行业人员要求增多的背景下,加强钳工技能学习,是一门求生之道,也是为自己就业创造条件,为以后走上社会岗位,谋求生存之道的重要方式。在钳工生产实习教学中,采用多种有趣的方式,不要急于将专业知识进行讲解,而是召开专业知识实习动员大会,让学生在思想上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从主观上认识到钳工生产实习的重要性,真正从内心认识到学好钳工的必要性,并主动的参与到钳工技能锻炼之中。
2 突出生产实践,对实训目标进行分解
在钳工生产实习中,最主要的就是要突出实践综合能力,注重在生产实习中的每一个实践操作能力训练。因此,教师要从课程的整体设计上下功夫,围绕实习的具体操作进行实践操作方面的综合训练。尤其是一些学生对钳工知识的理解相对分散,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知识形成,这样,学生在整个生产实习课中,就缺少相应的系统化操作规程。对每一节实习课的具体技能训练不是相对的理解,只是一时的新鲜感。所以,在具体实习课中,教师要对每一个阶段的实习内容进行全面把握,将钳工实习课的具体内容进行分解,将每一项实训内容进行进度表的安排。在制定实习计划的基础上,充分突出就业导向的引导功能,从企业的用工需求出发,结合企业的相应需求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安排。在实习课之前,教师将以往学生的技能鉴定以及各种工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实习之前了解到工件的形状、尺寸等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在钳工专业知识中的形位公差、配合精度以及公共方法、过程等均有详实的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对每一项实训内容进行详细的分解,对技能培训排出相应的时间进度,明确每一个阶段要掌握的整体技能。譬如,在具体的实习课程中,可以进行生产实习课的具体的安排,在第一周让学生掌握锯割练习,要求学生在一周时间内掌握好锯割练习中的一些方法运用等,将锯割练习中要熟知到每一个尺寸的误差性,控制在一毫米之内,并保证锯缝与基准面垂直的误差,也要控制在一毫米之内。在这个基础上,对第二周的任务进行安排,主要提升整个锯割练习中误差控制的力度,最好能实现控制在小于半个毫米,并对整个要求逐渐提升,这样,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与认识中,感受到整个综合钳工实习课的循序渐进,提升钳工操作的专业技能,收到理想的实习效果。
3 注重基本操作技能,夯实基础训练
在钳工生产实习课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对实习任务进行分解之后,对每一个项目要形成具体的操作指导,在不断熟练与总结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钳工知识的进步。教师采用讲解、示范动作要领等方式,在学生机械化模仿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作,在实践操作中摸索出更多的经验,实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各种误差与错误,并及时的给予纠正。在学生综合实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技能的基础上,形成动作上的连贯、协调一致。在具体的实习中,钳工操作主要包括有划线、锯割、锉削、錾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等多项综合技能的运用,在整个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操作步骤,形成正确的锯割练习方法,从锯条的安装、起锯的方式、锯弓的握法、站立的部位等方式,并注重在操作过程中身体、胳膊等的配合,注重速度的整体控制以及眼睛的注视部位等。因此,学生在具体的实习操作中,要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注重整个动作的协调性,避免出现生硬的方式。譬如,在实习过程中,锉削加工时,学生对锉刀的握法、站立部位与姿势动作、操作用力、锉削方法等几方面的掌握也都需要大量的反复练习。锉刀能否端平,更是一个需要反复观察、反复纠正的训练,学生对自己姿势是否正确往往会“当局者迷”,通常要安排两人一组,互相检查。只有当随手端起进行锉削都能基本做到水平,才能进行更高的练习。
4 结语
在钳工生产实习中,最主要的是培养血红色呢个的感觉技能,在反复训练中形成熟能生巧的技能,并增强整个锻炼的敏感度,掌握基本的技能,并不断更新教材内容,注重学生综合技能的需要相融合,加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践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跟上时展的步伐。这样,有助于培养与时展相适应的钳工人才,培养高素质的钳工队伍。
参考文献
[1] 丁元生,庄志军,杨英杰,等.提高工科院校生产实习教学质量的探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8(5).
[2] 刘志强.创新钳工实习教学的“三个突破”[J].职业,2008(12).
【关键词】实习实训 教学方法 策略 教学合一 钳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187-01
钳工技能是中职机电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工种之一。但要学好并掌握这项技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钳工这个工种是既要技术,又需要体力。笔者从事机械专业教学多年,在这些年的教学过程中,对钳工实习实训的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就完善这两门专业课提出一些对策方法。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为主线,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平台,通过校内基础理论学习、基本训练和校外定岗实习两个环节,将学校教育与企业文化相渗透、相互影响,使学生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生活,实现学校企业全方位育人。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更新人才观念,竖立“全面培养、人人成才”的教学理念。在先进教育理念和人才观的引领下,构建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岗实习、注重实效的“半校半厂、半学半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基于以上培养模式,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中职学校钳工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钳工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比较差
学生对理论课的学习不认真、不喜欢,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2.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生对钳工的实习觉得工作强度大,总是觉得脏累,存在厌学情绪。
3.师资不足
钳工教师,特别是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钳工专业师资的不足。尤其缺乏熟悉企业生产实际的“双师(教师、工程师)型”专业教师。
二 我校钳工实习应改进的方面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钳工实习的重要性
不少学生认为,当今社会科技发达,现代机械化加工完全可以代替手工操作,手工操作费时间、耗体力。于是,在钳工实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刻苦训练、应付了事的现象。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钳工实习的重要性。钳工是机械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它的很多操作工艺是目前很多设备装置都无法取代的。从而引导学生要研究好钳工工艺,以满足社会对该工种的需要。
2.“教学做合一”是钳工实训课的基本原则
钳工实训课是学生实现钳工技能转化的重要途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要以“教学做合一”为基本原则,“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达到学习和掌握钳工技能的目的。“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必须以做为中心,在“做”字上下工夫。真正的“做”是要求手脑并用,要求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还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勇于开拓。单纯的动手或动脑只是蛮干和空想,都不符合钳工实训课的基本原则。所以,工作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大胆实践,通过“手脑联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手和脑行动的同时获得了知识和技能,也培养了创新能力,实现钳工技能由“迷”到“悟”的转变。
3.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水平
教师实际操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实训操作能力的提高,所以对教师应该进行实训能力的培养,应让教师多到企业、工厂进行实际动手学习,进一步强化教师的基本功,多学习工厂、企业的操作模式,以此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水平。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多到企业、工厂实习培训,按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操作模式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学生更能适应现代社会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4.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生的德育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指导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基础,所以,应加强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而实习指导教师在此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既要传授技能,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职业品质。教师对于合理的、带有创新意识的训练步骤和工艺方法,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总结,派代表对学生宣讲,将自己的成果拿出来和全班学生分享。这样做,首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其次,鼓励那些做事善于动脑筋、想办法的学生,同时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促进;再次,促进全班学生的技术共同进步。
关键词:钳工 教学实习 能力 素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014-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大学生找工作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许多大学生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但就是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原因是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以及分析问题、解决实践工程问题能力不强。
为了增强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质量,许多学校都在全力加大对实践教学的建设力度:但是,效果往往并不明显。钳工实习仍然采用传统的“老师讲解,学生依葫芦画瓢”式的教学模式,形式单调、内容枯燥、乏味。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缺乏自觉学习的要求和动力,仅把这种实习当成混学分的工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经过充分的调研分析,选择了金工实习中的工种之一―― 钳工实习,对创新型教学法首先进行试点。经过几届试点证实:这种创新型实习教学方法是成功的。确实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践工程问题的能力获得了较大提高。
1 钳工实习教学改革的意义
“钳工实习创新型教学法”是指在钳工教学实习中,先进行钳工的基础训练,再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结合理论课上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自主创新设计,自编工艺、自行独立制作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创新型教学方法,在教学实习中起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1 使教学实践与社会需求相一致
社会的发展现己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正在突飞猛进,从而使得社会对学生的各种能力、专业知识、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不能与之相适应,只能是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好坏对今后的工作、创业没有多大的关系,只要混到学分拿到毕业证就行。这个问题是各个学校需要共同探索的共性问题。应当承认,就总体而言,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较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学生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原因之一。培养新型创新人才,需要人才培养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我们应该意识到:(1)良好的专业学习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只有将专业知识学牢固,能做到灵活应用,才能实现技术应用上的创新。(2)培养主体意识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增强主体意识首先充要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3)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从小做起,我们的“创新型钳工实习”只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2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长期以来,我们的金工实习一直是老师照本宣科式讲解,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操作,即依葫芦画瓢式的实习方式,学生普遍感到枯燥乏味缺乏主观能动性。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能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的去探求,自觉的去学习,我们进行了“钳工实习创新型教学方法”的试点工作,通过试点证实:确实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使学生能将其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创新意识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2 钳工实习创新型教学法
在传统的钳工教学中,由于过于强调钳工技能的培训,往往只注重钳工操作姿势、动作是否正确的训练,这样学生会感到钳工过于单调、枯燥,在实习中抵触情绪较大,甚至与指导教师形成对立,调动不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的钳工教学改革,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由“被”学习到主动地去学习。钳工实习创新型教学法的具体内容主要是:自主进行创新型设计,绘出合格的零、组件图纸;出通知自编制作工艺,自选所需工、量具;自行独立制作出符合质量要求和零、组件;自我总结等部分。
2.1 自主进行创新设计
我们首先选择机械制造类专业进行改革试点。在经过适当的钳工基础训练后,我们要求参加试点实习的每个学生应用已经学过的机械原理、金属工艺、工程制图等基础知识,自行设计一个零件或由多个零件构成的组件,绘出符合工程制图要求的图纸,列出检验所用的量具。并选择适宜的材料。然后自行编制加工工艺,选定加工过程中所需的工、量具。通过这个环节,促使学生们综合应用了机械原理、工程制图、机械加工工艺、技术测量等多方面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证明,他们对这种创新型钳工实习方法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不少学生设计的零、组件构思新颖,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且绘制的图纸正确、清晰、整洁。
当然也有一些学生由于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工艺知识缺乏或随心所欲,其设计的零件无法加工出采。这就需要我们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研究重新修改设计。这样,对指导教师来说:一是加大了工作量;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指导教师必须首先学好多方面的知识,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2.2 自行独立制作
学生设计完成后,我们要求学生利用选定的工、量具将设计的零、组件自行独立制作出来,在制作过程中鼓励他们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工艺方法,在确保零、组件精度的前提下,快速完成制作任务。
每个学生对自己的产品,都要按设计图纸的精度要求进行自测自检,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有难处找教师指导,直至自认为全部合格后,再将产品交给老师进行全面的测量检验。
指导老师根据每个学生所设计零、组件的创新程度和自制零、组件的质量给出综合评分。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学生对这种创新型钳工实习方法热情高、兴趣大,且十分投入。因而出现了不少高质量的精美作品。
2.3 自我总结
最后要求每个学生写一份自我总结。谈谈对本次创新型实习的心得、体会和取得的收获。并对本次实习的不足之处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设性的建议。
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写出下一届创新型钳工实习的改进意见,使下一届实习取得更大更好的效果。
3 结论
(1)自己设计零、组件,自编工艺,自行独立制作的创新型钳工实习教学法,改变了机械式、填鸭式、枯燥乏味的原有“师傅带徒弟”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这次实习的热情和钻研精神,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今后创造性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2)钳工实习创新型教学方法,也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学好多方面有关的基础知识,熟悉工艺。对学生在设计和制作中提出的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分析和指导能力。因而对教师也是极大的促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彭宗祥,徐卫,徐过权.大学生创新创造读本[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一、模具专业实训课程的设计
模具产品从设计到生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包括模具产品设计、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加工制造和塑件生产等方面,需要产品设计师、模具设计师、模具加工工人协同完成。笔者所在学校是中职技校,学生来源主要是初中生和少数高中生,培养的学生就是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就业岗位定位在模具制造熟练操作工或模具加工工艺师(极少数)。因此,笔者觉得笔者所在学校应推行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模块式教学方法(见图1)。
1. 模块一:模具拆装测绘
作为直接生产操作工人,看懂读懂机械工程图是关键。因此,组织学生拆开各种模具教具实物进行测绘练习,让学生把所有零件图和装配图在纸上草绘,再用电脑软件绘图。此法有以下优点:
(1)能结合以前所学模具基础理论知识进一步熟悉模具典型结构,为模具装配实训做准备。
(2)制图知识得以学以致用,并强化AutoCAD电脑绘图。
(3)把原来逐件制作纯消耗材料实训变为逐渐引导学生把图纸绘制出来的零消耗实训,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4)为CAXA实训做准备。
2. 模块二:实训教学结合理论知识学习CAXA(或Pro/E、UG)
实训时,可分组发放产品图纸,学生根据模具制品的形状、精度、大小、工艺要求和生产批量,用模具设计软件选择相应的设计步骤、参数、计算公式以及标准模架等,最后给出全套模架结构设计图。要求学生利用软件对此模具进行开模、合模、制品推出的全过程仿真练习,了解了模具制造全过程,从中找出设计的不合理处,为下一步加工实训做准备。
3. 模块三:普通机械,数控编程加工
对模具来说,一般标准零件是可以直接订购的,如标准模架、导柱、导套、顶针等,但模具的凸凹模(或型腔)是要进行加工得到的。任何零件的加工基本上都是要经过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的这一过程。模具一般是单件产品,因此加工一般是普通机械加工去除余量,再经数控机床编程进行半精或精加工。所以,这就要求学生能编写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并能熟练地使用普通机床(如车、铣、刨、磨等)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件,且在下道工序能用手工方式和CAM方式编写数控加工程序,操作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数铣、线切割、电火花等)加工出合格模具零件。
4. 模块四:模具装配、修配、调整模块
模具装配、调整不可能直接进行,此模块就要求学生具备钳工的一般技能。钳工一般内容包括:划线、工量具的使用、錾削、锯割、锉削、钻孔、攻螺纹、套螺纹等,而这些基本技能的学习不能像学普通钳工那样照搬应用,要结合模具结构进行研究、总结,发现冲压模具的凸凹模、塑料模具里的镶件是钳工技能训练中的旁证,可将四方体、六方体、圆弧锉配、十字配作、角度配作、钻孔、攻丝、套丝与装配等综合在一起制作一本可行性的实训校本教材,既可减少实训材料的消耗,又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可检验学生模具课程学习完成的情况。
在此模块中,装配最难点应属配钻、攻丝。因为孔的形位精度、尺寸精度关系到装配的位置。教学中,我们要学生自己设计所需孔深,把在理论课学到的螺纹底孔直径计算公式运用到实训操作中,在废料上按钻通孔、钻小孔、钻斜孔、扩孔、锪孔、铰孔、逐步过度到钻盲孔、钻多工件。尽管图纸上不一定要求螺丝清根,但实际的工况是要清根的。这样学生知道了在盲孔攻丝中为了满足图纸规定要求,必须准备好空间让出丝攻到足够深度。这就要把孔钻深点,但若钻的太深超过切口就会钻到下一个零件上去,则会造成偏心问题。因此,应设计些简单的配合组装图,让学生进行加工并装配,为下一步装配模具做准备。
等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后,可把前面机加工合格的模具零件进行装配、调整、试模实训,试模合格后把此模具进行点评、展示,会让学生有成就感。这样,专业针对性明显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目的更为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经过该实训,学生能够将既往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进一步巩固,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以上模块可打乱顺序进行,以解决机床、电脑设备少,学生多的矛盾。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分批分模块进行实训,同时在实训中以工厂的标准和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通过了岗前培训。毕业时能独立操作,尽量做到“零距离”上岗。
二、实际案例
图2手柄
工件名称:手柄(见图2)
生产批量:中批量
材料:Q235-A钢
材料厚度:1.2mm
经过模具设计软件的学习之后,发放模具成品图纸给学生,让学生分组(5~10人/组)用Pro/E等模具设计软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图纸的技术要求等进行模具设计计算(见图2)并转化为二维的装配图(见图3),零件图。此阶段是建立在模块一、二的基础上才可进行。
图3二维装配图
经专业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可根据零件图和装配图编制工艺并进行加工,加工的方法很多,可以是机加工,数控特种加工,也可选用钳工加工。工作量大的可选用机加工,如模架,可用加工中心数控编程或用MasterCAM软件进行编程方法进行加工(机加工模块实训);精度高的可用特种加工,如落料凸模,直通式,采用线切割加工,2个M8螺钉固定在垫板上,与凸模固定板的配合按H6/m5。整体凹模,各冲裁的凹模孔均采用线切割加工(特种加工模块实训);而简单的,可采用模具钳工技能,如导料板、卸料板可先锉削、磨削后再钻孔(模具钳工技能实训)。
最后等所有的零件都加工好以后,就可以进行装配、调整、试模。根据级进模装配要点,选凹模作为装配基准件,先装下模,再装上模,其中要注意孔的配钻并调整间隙、试冲、返修(模具钳工技能实训)。
三、结束语
由于每个学校的设备、条件、资源等不一,教学方式的不同,普通固定的教材不适于每个学校。因此,针对“实用、够用”原则及模块式教学,应开发相应的校本教材,如已开发的《钳工技能实训》和待开发的《模具测绘实训》以及《机加工、数控实训》。这样针对性的进行模块式教学,会使教学目的明确,技能的掌握更简明快速,学生的适应会更好更快。模具专业实训课程的开发,是一个过程很长很远的研究方向,模具实训老师的专业进取也得不断更新和提高,才能适应新技术的改革和创新。
(作者单位: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
[关键词]钳工;实训;趣味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125
钳工是一个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尽管现代工业高度发达,出现了许多先进的机械加工方法,但钳工依然以其固有的特点成为机械加工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工种。
钳工技能培训的任罩饕由职业学校承担,由于不同的企业中要求钳工所从事的操作项目各不相同,因此在职业学校中钳工实习教学往往以钳工的基本功操作训练为主,如画线、錾削、锉削、锯削、钻削、攻丝、套丝、弯曲、矫正、铆接、锉配、刮削、研磨以及设备的装配、调试等。作为培养技术工人的职业学校,要求培养的学生基本功要扎实,基本操作要熟练掌握,要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锉配件的加工是钳工作业中最复杂、难度最大的操作,它是钳工基本操作和测量能力的综合体现,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钳工操作的能力,是钳工实习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但是锉配件的训练需要学生付出大量的体力,耐力和精力,长时间的训练极易造成学生兴趣丧失,畏难畏苦,实习质量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认为实习中经常穿插一些趣味课题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1拓宽学生的加工视野
传统的教学课题中,配合件的加工形式往往比较单一,常见的凹凸形配合件只有直角配合,带角度的配合和圆弧面配合等三种形式。而在趣味课题加工中,配合的形式更加具有多样性,有时是曲面,让学生在曲面的锉削中提高了对特形锉和特形面的锉削把控能力;有时是立体的,提高了学生对不同角度的锉削能力、各连接表面间的光滑过渡和工件的各种装夹方法;有时除了边缘的配合,还要考虑底面的贴合程度,为了加工中凹的底平面,学生会主动考虑各种加工方法,提高思考能力;有时还要预留一定形状的间隙,提高了学生对间隙的控制和测量能力。趣味课题不同的材料和加工方法也对学生的加工视野有很大的提高,有时一个课题可能要用到好几种材料,不同的材料加工时的工艺性能各不相同,加工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在对各种材料的加工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对不同材料加工性能的认识;有时材料表面要经过不同的处理,如抛光,腐蚀,压花等,让学生接触到了平时不可能接触的一些加工方法和加工手段,也拓展了学生的认知和动手能力。
2解决实习训练中的枯燥乏味
传统钳工实习教学中,基本功的训练往往都是各自分项来练习,如平面锉削练习时,一个平面要反复锉削,直到完全合格,锯削练习也是如此,这一过程方法较为单一,不仅要付出很大的体力劳动,也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认识不到平面加工精度要求的重要性,从而很快失去学习兴趣。在趣味课题的加工中,学生的兴趣被课题完成后的使用或欣赏功能所驱使,对工件完成后的结果有一种好奇和期待,这种注意力的转移减小了其对锉削过程的关注程度,从而使之在锉削时不再感觉单调和枯燥了,同时对完成课题后所加工平面对课题的影响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平面加工精度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趣味课题的加工也提高了学生对钳加工的兴趣。
3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本操作能力
趣味课题加工中由于学生单调枯燥感的减少,使他们不知不觉间完成了锉削加工,这一过程的累积加工量并不比单纯的锉削练习少,而锉削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提升。例如:教材中的综合训练课题“制作錾口榔头”,我们可以在加工时采用合适尺寸的圆钢作为原料,让学生先用锉削的方法加工成制作榔头的长方体,再进行画线等进一步加工,这样不仅增加了加工量,还增加了一个圆内接四方体的加工练习,而在这一加工过程中我们并不要求学生只采用锉削的方法,也可以先用锯割的方法去除余量,方法由学生自己选。结果选用锉削方法加工的同学巩固了平面锉削技能,同时也对零件加工的工艺过程有了进一步认识;而选用先锯削后锉削方法加工的同学不仅巩固了平面锉削技能,还练习了锯削加工技能,同时由于平面较大,在锯割时稍有误差就会增加后续加工时的难度,从而加深了学生们对加工精度重要性的认识。在长方体加工结束后,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两种加工方法优缺点的讨论,提高学生对加工工艺的认识深度。另外,趣味课题中涉及的特型面锉削与圆弧面锉削加工相对于书本上的一些课题要多出不少,从而也使学生对角度和圆弧面的加工能力得到了提高。例如对角度面的加工练习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包含多个尺寸的外六角螺母花扳手,这样的课题在加工时锉削余量并不多,但对加工精度的要求比较高,而在加工时反复地进行同一形状和角度的练习,也有利于进行比较和提高,尺寸的不同,又减少了学生加工的雷同感,小尺寸内六角形的设计也提高了什锦锉的锉削能力。而在圆弧面的锉削练习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多功能的酒瓶起子。而在这两种课题的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加入热处理的内容,从而拓宽学生的认识能力。
4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趣味课题多种多样,差异较大,有些已经超出了教材的范围,不能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教材中的方式方法进行加工,在加工前可以按照学生自己的想法进行工艺编制,再由指导教师审核后进行加工。这样做让学生不再拘泥于固有的思维,养成了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编制加工工艺过程中能够开动脑筋、查阅各种资料,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一个工件加工的方法可能有许多种,这些方法各有优劣,如何进行取舍是需要进行实践检验的,而不同人也许适用的加工方法也有所区别,教材中提供的方法是经过多次实践总结出的较为普遍的好的方法,而并非唯一的方法,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方法去加工,体现了个体的差异性,这是正常的,教师要对这一点进行肯定,但学生没有相关的经验,可能会出现不切实际或错误的想法,教师要以自己的经验进行适时引导,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改掉一些明显的错误,并及时进行总结,让好的加工方法得到巩固,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
由此可以看出,趣味课题的引入对提高实习训练水平是很有好处的,但趣味课题的设计一定要合理,否则可能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例如有些教材中有“孔明锁”这一课题,由于孔明锁要有六条六面体组成,而这六条六面体材料厚度和长度较大,精度要求较高,加工余量大,锉削加工起来费时费力,稍有误差就会影响使用,而且要不断地重复加工,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兴趣,因此如果我们将其作为趣味课题训练时,可以考虑用机床(铣床、刨床)进行六面体的粗加工,再用锉刀精修,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锉削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机床操作的知识。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对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改进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生产操作技能。这样的学生才能在参加工作后,很快适应生产岗位,做到独当一面。
参考文献:
一、钳工专业相关教学现状分析
1.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
目前钳工专业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专业性较强的理论知识接受能力较差。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专业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弱,不能灵活运用。二是现在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意学习。
2.课程体系陈旧。
在大力倡导课改和开发校本教材的今天,我们还没有开发出符合地区培养要求、地区学生基础特征和学校资源相配置的钳工系列校本教材,仍然沿用高教版教材。这样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最终的培养层次都是一个瓶颈。
3.专业教师缺乏核心竞争力。
目前,大力提倡用双师型教师来提升学校培养优秀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方向没有错,很多学校近几年确实把双师比例提高了,可是没有多少真正具有高技能。另外,大部分学校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机械,给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带来很大的制约。
4.技能大赛评价导向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
现在中职校每年都有各级钳工技能大赛,而且上级把大赛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这样往往导致学校的教学重心就是培养为数不多参赛人员,从而忽视对大多数同学的培养,因此出现真证书假技能的情况,这样迫使企业进行再次培训,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以上几方面说明现行的中职钳工专业教学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导致中职毕业的“中级钳工”与生产企业所需的“中级钳工”在操作技能上存在很大的差距,使企业难以接受这样的“中级钳工”,由此会带来社会对职业教育产生不好的评价。
二、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培养目标
1.重构课程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1)厘清基础课功能,强化服务专业,精减部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距较远的理论教学内容,加强文化素质和科技文化类课程,将新时期思想教育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文体社团等活动纳入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规划课程时应在遵循认知归律基础上(从专业意识建立到职业岗位能力形成)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提升。
(3)构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应将源于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转化为专业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确保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实际工作紧密关联。即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回访、资深专业教师、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对从企业获得的多个项目工作岗逐一进行分析,分析被加工零件、涉及到的工艺装备、工艺编制流程、零件的技术要求等,将相同的工作项目归纳在一起,作为一门专业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形成专业课程。
2.重构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
根据企业现行岗位群分布及专家归纳,工科类专业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可分为从新学徒到普通技工、再到高技能人才的三个递进阶段,按此规划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框架,并根据各个阶段不同的培养目标特点安排合适课程,使校内学习阶段与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相对应。即按新学徒特点、普通技工特点、高技能人才特点分别制定入门学习阶段课程、专项学习阶段课程、综合提高学习阶段课程,形成从入门学习到专项学习,再到综合学习的课程体系框架。其中,入门学习阶段要完成入门知识学习和基础技能训练,专项学习阶段要完成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和专项技能训练,综合学习阶段要完成综合技术和技能训练。对于同一阶段内各课程,既要考虑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又要兼顾学校教学资源的配置与均衡使用,还应按专业教学要求,调整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钳工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内容如下。
这样的课程体系,能把校内学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便于工作经验的积累;能把显性的人文素养培养和隐性的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辅以基础课程相互融合,最终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三、改革钳工专业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
1.传统的钳工专业教学模式。
传统的钳工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采用“教师按教课书教,学生按教课书干”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这种模式注重的是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专业教学的体系,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容量大,但是它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这种教学内容和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其结果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往往与实习操作及实践应用脱节,担负不了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重任。
2.丰富钳工教学模式,提高钳工教学效益。
(1)实物教学
传统的理论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展示自己深厚的知识功底,对一些直观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或不屑一顾或条件不充分,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实行“一体化”教学后,课堂教学可以展示多样的实物教具,并配以适当操作形体演示,提高听课的效率。如:讲刮削,老师进教室的时候拿着长长短短的各类刮刀,学生就开始议论:“这是什么?”注意力也就集中了。老师讲课时做示范动作,学生不由自主地比划,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接受情况良好。这种方法使教师面对实物讲得透彻、确切,学生面对实物看得清楚、听得明白。
(2)分层教学法
学生素质有差别,体质有强弱,接受能力也有快有慢,因此,要区分层次,根据学生的体能、素质的不同,制订不同的训练考核标准,实施分层次教学,既让体力充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又让体力不足、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吃得了”,调动和维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比如对体能较差的学生可以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适当降低标准要求,要求体能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加大钳工量、提高钳工精度,等等。
(3)行为导向教学
主要内容是:根据钳工技能(及钳工职业技术鉴定考试)的要求,选择课题,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课题讲解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在讲述理论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结合实操训练展开学习,巩固知识。例如,以锉削“铸铁件”为实操课题,除讲解“锉削与锉刀”知识,同时围绕主题讲解“百分表”、“万能游标量角器”等量具知识,复习巩固(或加深理解)平行度、垂直度等公差知识。“课题式”的教学方式将几门课程或一门课程的几个部分融为一体,相互渗透,让学生跟着课题,边学边用,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对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训练。
(4)“一体化”分组现场教学
“一体化”的分组现场教学与传统的“分组现场教学”是有区别的,从教学内容上,理论教学与实习操作完全同步、完全融合,即将工作原理、工艺特点,又讲操作要领,安全注意事项;从教学过程上,一个或两个老师交替讲解,或一个老师讲解与操作结合。“一体化”分组现场教学,“分组”使每个学生能够更好地看清老师每个示范动作、机床结构、刀具角度等,能够更好地听清老师的每一句讲解。“现场”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知识,克服一般现场教学的走马观花、理论与实际两层皮。这种教学方法我在“钳工常用设备”(钻床、砂轮机与钻头刃磨等)的教学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5)钳工案例教学模式
由于钳工工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运用被加工工件经常出现的错误案例,可以加深学生对钳工工艺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钳工实习时加工的工件出错误很普遍,教师可通过归类讲解,这样运用实例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就案例进行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6)钳工技能多媒体教学模式
多媒体模拟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钳工教学可以使钳工技能与理论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学互动更加活泼有效,课堂教学效益更加明显。钳工多媒体教学模式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一是运用电脑、电视录像进行教与学,二是多媒体技能演示教学系统的开发利用。
(7)互动式教学模式
在课题形式允许的情况下开展互动式教学。例如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制作技能和方法后,让学生根据图样要求和学过的知识与加工方法,设计出更多的加工工件的方法。然后,由教师对那些正确可行的方法加以肯定,对那些不正确的、需要改进的方法加以分析,并总结出可行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搞“小制作”、“小发明”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多功能工具、家用工具、玩具等。这样,既能巩固、提高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对钳工操作技能的学习兴趣,并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洞察力,以及对所学知识变通性的发展和独创能力。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灵活选择方法穿插教学,很容易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习,在实习中去体会理论,检查理论,以实现学生较快的掌握钳工基本技能及钳工工艺相关理论,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益。
三、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确实提高学生培养素质
一个学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往往直接反映在教师的层次上,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反映更为明显,因而职业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要求尤为重要。
1.结合教学安排,努力培养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通过提升教师的水平去提升学生的水平。具体做法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教师一体化统筹。按照教学要求,“一体化教师”应是“双师型”的,即除了应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专业理论素质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持有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在专业理论教学时是教师,在传授操作技能时是“师傅”,是能工巧匠,能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对教师、学生的培养是双赢。
2.改革师徒结对考核标准。以前的师徒结对更多地强调徒弟听多少课,最后上一堂汇报课,现在考核改为把师傅指导的结果评价放在徒弟上课的标准上,并且直接和师傅津贴兑现。这样师傅指导的得法与否,指导的多少与否,将直接反映在徒弟的业务水平上。
3.创新教学活动安排,激励教师深层次提升。我校近几年一改以前的活动模式:教研活动采用同课异上比赛、编制导学案、举行评课比赛等形式,通过几轮下来,老师提升很快。
4.在课务安排上,考虑教学梯队的建立。以老带新能继承传统,促进创新。这样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
四、加强钳工专业学生素质建设,培养素质精良的专门人才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对学生素质要求也有新的内涵和标准。特别是在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方法得当的措施加强学生的素质建设,显得尤为迫切,也是职业教育赖以发展的必由之路。
1.转变传统观念,牢固确立素质教育意识。
传统重知识观念尚存,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现在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已经不亚于普高,营造的重知识重能力的氛围也很浓厚,但社会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认识上仍有偏差,从而导致学生职业目标和市场需求目标脱节。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推行素质教育,突出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自控力、创新力和社会适应性等各方面综合职业能力。
2.立足课堂,拓展课外,全方位提升素质。
在加强学生常规德育素质培养时,还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专业素养的培养。另外,充分利用学校的社团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同时结合专业实践课程让学生进入生产一线增加感性认识,提高技能水平。这样学生能够较快适应学校人向职业岗位人的身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