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专业实训

会计专业实训

时间:2022-09-04 06:12: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专业实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专业实训

第1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261-01

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不仅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拥有一套规范的专业操作程序和方法,计算性和操作性很强。因此,会计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还要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各项技能,培养其较高的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二者结合,学生毕业后才能学有所用,独立完成会计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目前,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学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这既不符合国家规定又不符合学生实际。中职学生大多来源于文化课基础薄弱的初中毕业生,理解能力有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专业课理论学习很吃力。因此,中职教育只有不断地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

实践教学主要有校外实习和校内实训两种形式。校外实习通常采取实地顶岗实习的方式,但由于实习受经费普遍不足,实习单位财会部门工作环境的限制、商业秘密的安全性、会计岗位的责任性和会计工作的连续性的影响,都使得校外实习的实际效果不尽人意,很难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并具有开拓创新型的会计人才。因而实践性教学应更多地立足于校内。

1 校内实训面临的两大难题

1.1 师资问题

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缺少会计实践工作经历。虽然学校非常重视师资的培养,大力提倡“双师型”教师,但多数“双师型”教师是应试型的“双师”,比如参加某些会计类的课程培训,或是参加国家统一会计类考试,获得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等资格。他们有非常扎实的理论功底,但大都没有亲身参加过会计工作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常常出现对理论课中未涉及到的一些现实问题把握不准的现象。如“科目汇总表”是放在记账凭证的前面还是后面,记账凭证的附件怎么填(几张),增值税发票如何认证,商业零售不开发票如何进行账务处理、怎样报税、能否抵扣等等。老师动手能力差,怎能培养出动手能力强、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生?

1.2 教材问题

现有中职教材基本与大专教材差不多,不符合初中生特点,理论性强、实践性弱。以《基础会计》为例,通篇讲工业企业的例子,而学生熟悉的是商业零售业;课本上讲:因公外出预借差旅费的会计分录是“借:其他应收款贷:库存现金”,原始凭证是什么、需要哪些人员签章却只字未提;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消费者没要发票,经营者如何进行账务处理、怎样报税、能否抵扣,从课本上找不到答案。

2 解决问题的办法

2.1 师资

(1)鼓励会计专业课教师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财政局)应当加强对持证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监督、指导;各单位应鼓励持证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保证学习时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把持证教师视同财务人员对待,报销考试、参加继续教育的费用。这样就调动了会计专业课教师参与会计实践工作的积极性,为专业课教师提供了学习实践交流的机会,也为持证上岗提供了条件。

(2)学校出面利用寒暑假委派持证教师到会计事务所、会计咨询(服务)公司见习,鼓励持证教师兼职。这是专业课教师接触会计实践工作的捷径,既省钱又省力,又能全面地接触经济业务。

(3)安排会计专业课教师在本校财务科室兼职或实习。熟悉原始凭证的种类、粘贴方法,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凭证的装订等实践操作环节。

(4)会计专业课教师应定期轮换所教课程。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法规变化频繁,如果一个教师多年只教一门专业课,容易导致教师专业知识面狭窄、知识更新缓慢。中职会计专业课教师只有把会计技能、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等专业课,融会贯通,才能组织编写教学案例,系统掌握会计理论。

(5)“内训外聘”鼓励和引导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积极引进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充实到实训指导教师行列,或者聘请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2.2 会计实训教材(会计实训资料、案例)及实训过程

会计实训教材是学生进行实训的蓝本,也是实训教师实施指导的依据,是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它具有典型性、系统性、连续性、综合性和互动性的特征;案例资料要与实际工作相符或相近(仿真),要将会计工作中的常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融入其中;实训案例必须是全面的、大作业式、仿真性的通例,前后资料必须高度关联,保证实训时能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关键环节等,进行原理与过程应用为

主的、无缝链接式的全程操作。所以会计实训案例,应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教研或科研项目进行立项资助,从而加强会计实训案例的建设。结合本校实际可先小后大,分步进行。

2.2.1 鼓励教师编写校本实训教材(案例)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举容易理解的实例。如:

①面粉厂购进小麦――生产面粉――销售面粉。

②食品厂购进面粉、油、糖、盐等――加工生产面包、饼干、蛋糕――销售给超市。常见原始凭证: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借款单、交通费票据、收据、运杂费单据、工资计算单、差旅费报销单、各种结算凭证、领料单、折旧费计算单等等,让学生填制和粘贴。从会计用品商店购买来记账凭证、总账、明细账帐页、科目汇总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凭证封面等。对会计核算过程全面系统练习,仿真操作。可以在基础会计课中随堂练习,分段掌握。学完基础会计后,利用一至二周时间,系统练习,全面提升。

2.2.2 会计电算化与手工记账相结合

建立上述面粉厂、食品厂的帐套信息,输入有关信息和数据,利用总账系统、报表系统,从初始资料开始,人员分工、设置权限、记账凭证填制、审核、记账等等,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生成,系统学习,全面掌握。财政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提出,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手工记账和电算化并举,手工记账是基础,如果不会手工记账,电算化条件下难以运行;如果不会电算化,编制试算平衡表、采用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登记总账,业务量大时,手工记账很繁琐,学生容易厌倦、偷懒、不做完。让他们手工把凭证做完,上机操作,眨眼之间记账完毕,既感到新奇美妙又具有成就感。与手工操作相比,确实能体会到电算化的优势,为学习和掌握先进技术提供兴趣和动力。

2.2.3 成本会计、财务会计与电算化相结合

把会计电算化的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供应商管理系统、会计报表管理系统等与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相关章节相结合,每章节安排1-2周上机操作时间,分块练习。

2.2.4 分组操作、合理分工、培养团队意识

3人一组,设出纳、会计、主管岗位,赋予各自权限。三人按分工先后顺序,轮流上机操作。组与组之间,比、学、赶、帮、超,像接力赛一样,比速度、比准确率。既分工又协作,三人岗位互换,各来一遍。选出优胜组,给予一定奖励。

2.2.5 同行交换

校与校之间交换实训资料(案例)。每个学校师资有限,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开发出大量既符合实际又满足需要的实训案例,同行之间相互借鉴、互相学习,是提高校内实训效果的捷径。

总之,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初级会计人才,在不具备校外实训的前提下,必须加大校内实训力度,培养动手能力。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学生就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文林,张延民.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12).

[2]陆国斌,王忠孝.新编会计电算化(实训篇)[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

第2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 会计 实训基地

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学科式教育,其重点在于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性适用人才,这就注定了其培养模式的不同,教学重点也从理论型教学转移到了实践性教学上。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其基本功能为: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任务,并逐步发展成为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立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面向各行各业,不仅需要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职业态度、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有操作性强的会计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会计学生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重要标志。为了培养会计在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多高职院校都纷纷建立了会计专业实训室。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会计系也不例外。实训课一般安排在某一主干课程学习完毕后或穿插在某一主干课程授课过程中;也有几门主干课程授课结束后,进行综合实训;还可以安排在学生毕业实习前,进行“实战演习”。

会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通过会计实训室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跟现实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仍有相当的差距。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会计专业实训室缺乏仿真工作环境、实训资料与实际工作中发生的经济业务相去甚远,保证了教、学、做合三为一,但这儿的“做”仅停留在对教学内容的模拟操作上,学生无法感受真实的工作内容,更谈不上一毕业就上手。

因此,仅有会计专业实训室是不够的,还必须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会计专业实训基地,使学生真正具有工作真实感和岗位责任感,并具有处理相应问题的能力。

针对这个问题,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会计系提出了建好、用好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办法来解决。这大大提高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培养出更多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学生来。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立实训基地的途径

校企合作共建会计专业实训基地,是将企业与学校相结合、将课堂与真实的工作环境相结合、运用课堂学习到的会计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同时也将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反馈到课堂上,进一步升华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岗位见习。岗位见习属于认识性的实训,这类实训基地主要给学生提供专业岗位,使学生通过对专业岗位的参观、走访,对会计专业的岗位、工作内容有着感性、全面的认识。

顶岗实习。高职院校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建设、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开发及教学监督等。企业处于辅助地位,根据高职院校提出的校外实践教学要求,提供企业生产设备、实践教学师资等为学生的实习服务。

订单培养。订单培养的校企合作方式是按照订单企业的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企业直接参与订单教育班的教学和管理,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科研、培训等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和环境,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立实训基地的模式

校企合作大多是短暂的、不规范的,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没有保障,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参与度不高,校企双方对实训基地的管理缺乏协调。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会计系从以下方面共建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

寻求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多种投入途径。高职院校除了通过自身财力建设实训基地外,应积极构建多元化投资模式。比如,学校应积极开拓合作企业,利用教育资源的优势,吸引企业投资,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

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管理。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是实现实训基地良好运转的关键因素。针对不同的校企合作方式建立实训基地的各项管理制度。各项管理制度一旦制定,应在整个实训过程中严格执行,同时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学校的要求不断完善。

提高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合作的层次。提高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合作的层次,应从合作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着手,延伸至会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从而建立校企之间长远的、稳定的合作关系。

持续开拓不同类型的实训基地。会计专业岗位群决定了会计专业人才所服务的对象应是广泛的、涉及各行各业的。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拓展不同类型的会计实训基地。这样也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不同性质企业的会计工作,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沈浚伟.校企合作共建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模式与机制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8).

第3篇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从发展特性来讲,高职院校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很大差别,目前的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在经济社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是培养高端技能型的人才,重?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会计专业本身来讲,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对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因此,要不断完善会计专业实训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水平。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分析

作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实训教学中需要将会计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在理论基础掌握的基础上对时间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当前,高职院校也逐渐认识到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进行模拟实训,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的机会,学生接触到了更多会计业务工作[2]。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实训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1.技能训练较为单一、资料不完善

从高职学校会计实训的设置来看,一般是根据具体的业务要求虚置特定的主体,这些主体并不能代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会计主体,此外,在经济业务的训练中与实际脱轨,存在生拼硬凑的现象,这样使得会计信息资料与实际不相符,学生很难理解会计工作的整个工作流程。

2.岗位职业分工不明确

在会计实训中,并没有像企业运行中的岗位职责设置来具体划分,学生对会计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等不了解,实际实训过程中,学生扮演了多个角色,将企业的会计、出纳甚至是销售人员等混为一谈,这样学生对自己的身份和岗位不明确,很难理清头绪,对财务工作的具体工作流程等认识上存在不足,更是忽视了会计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3.操作程序多流于形式

从具体实训来讲,实训案例多侧重于会计核算方面,很少涉及到会计监督,在实训中存在重核算轻审核监督的现象。同时很多只是对常见的会计业务进行训练,但是对于一些重要的环节,在其操作的规范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操作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实际掌握的并不多。

二、当前高职会计实训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的意义

会计专业实训包括校内校外两部分,其中校内主要是实验室模拟训练,校外主要是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训练,但是受多种因素(会计信息的保密性、学生自觉性差等)的影响,在专业性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大多数会计实训主要集中在校内进行[3]。校内实训一般采取是学生在掌握基本会计理论基础知识后,采用仿真模拟的做法,对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模拟,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处理。

通过仿真实训,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学生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学习,但是从具体时间来看,这种模拟教学也存在很多不足,学生无法清晰了解企业会计岗位工作人员的具体流程,更不用说业务创新和职业能力的发展。学生在不如工作岗位后面临着复杂的环境,会计主体也是多种多样,多涉及的业务内容也存在很大差异,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并不能适应所有的岗位要求,这样就影响到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学生在工作中适应性差[4]。因此,新的发展时期,如何提升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不断加强完善专业实训,从而构建科学的实训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等,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在发展中需要探索的问题。

三、高职会计专业技能实训模式的建立

会计实训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中,需要改变传统的单一实训模式,转变为技能设计性的实训模式,并将演示行实训等多种实训教学模式进行分阶段的实施,从而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的技能,要以提升实践能力为目标,了解会计职业发展环境,对企业单位的会计主体等进行调查,熟悉会计业务的工作内容、具体流程、方法技巧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从而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5]。以下对几种技能实训的模式进行分析。

1.演示性技能实训

该种实训模式主要适用于会计实训初级阶段的学习者,主要是教师先进行讲解,然后给学生展示操作方法,并向学生讲解操作的规范和要求,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也可以针对学生在实践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纠正,指导老师利用一定的实训资料,让学生能掌握并消化相应的理论知识,并掌握职业技能,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留,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2.验证性的技能实训

主要是在演示性实训结束后,学生对实训有了一定的认识,此时可以采用验证性实训模式,这种模式在当前应用较广。主要是对单位预计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模拟,让学生依据教学中所学的知识(核算程序、方法、计算机操作等)进行业务的模拟,增加学生对具体业务的熟知度[6]。

3.设计性的技能实训

该模式主要是针对学生创新和职业能力提升设计的,要求学生在懂账务的基础上学会“用账”,主要是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学生独立完成会计主体的选择、会计核算、岗位分工、具体工作流程、财务关机、账簿资料等。具体的设计内容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选择综合的,遵照提供信息、注重效率的原则,主要是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对工作内容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在具体的执行中,可进行分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会计主体进行调查,根据具体的调查结果,学生设计相对应的实训方案,然后由教师进行审核指导,并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学习,最终结合多方意见对实训设计方案进行完善。

4.考核性的技能训练

考核性实训主要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并督促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理论课程笔试的考核方式存在于区别,实训教学主要需要建立配套的考核方式,运用方案设计实训教学情境,多方面对学生的业务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并在考核后进行辅助训练,考核的目的在于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

这四个实训模式并不是孤立的存在,需要与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做到在学习中训练,在训练中不断学习,将多个实训模式相互配合,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加以灵活运用,让学生能掌握会计工作的规范流程,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7]。

四、技能实训模式实施的总体要求分析

1.合理开设专业课程

从专业课程开设来讲,要符合会计专业教学实际,体现出层次性,保证会计专业实训能循序渐进进行。教学设计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慢慢提升难度,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实训教学,让学生由足够的实训时间。此外,在不同的实训阶段,所采取的实训模式也要有所不同和侧重。在大一?A段,主要是进行简单的验证性的实训,让学生能明白实训课程的流程、具体内容等;在大二阶段,要重视实训课程所占得比重,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和职业素养;最后在大三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其职业本领。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革新教学方法

会计专业教学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具备丰厚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实训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将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相融合,尤其是在综合设计阶段,需要“双师型”的专业人才,提供创新的设计思路,这些思路不能只依赖于理论知识,更多的需要实际经验的积累[8]。但是从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队伍构成来看,很多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但是在实践方面的经验略显不足,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深入到市场和企业发展中进行调研,很多都是借助教材内容或者是网上查阅的资料,但是与实际的会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虽然取得了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但是对具体的会计业务工作并不熟悉,更不用说指导学生去实践了。

同时,也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因此,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了解高职生的个性发展特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模拟教学,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对话讨论等方式,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对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串联,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再次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做好实训环境的仿真模拟

当前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立难度大,因此多以校内实训模拟教学为主,但是校内模拟的真实性较弱,离真是的会计工作岗位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要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通过制作PPT等,进行模拟办公,并重视办公室硬件设施喝环境的建设,并在人物的穿着、语言和动作等方面进行协调,让学生犹如进入到真实的办公环境中,除了外在环境的模拟,还需要了解会计工作的规范、具体的要求,并对实训工具和材料等进行模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职场的工作氛围,也能更快地适应角色,了解会计岗位职责,在就业中更快适应岗位。

4.选用科学的会计技能实训教材

会计实训教材的选择要结合企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要将核算、审核及监督等包含在内。此外,不同行业的会计实训教材,也要结合行业发展的特点进行选择,尤其是在案例的编写上,要设计典型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能掌握多种不同种类的会计业务具体操作的流程,提升其会计职业技能。

5.树立会计基础规范审核与监督意识

在设计实训中,存在一定的岗位分工,但是核算过程中,需要对此过程进行审核,但是学生对此认识上存在不足,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因此,教师在实训指导中,要强调审核的重要作用,提供一些不合理对原始凭证,让学生进行审核,并对其不合理的原因加以分析,不断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不断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第4篇

关键词:全真综合实训;模拟综合实训;岗位能力

高职会计学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应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加强会计实践性环节的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我国高等职业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目前,国内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训都是以仿真模拟实训为主,极少进行全真综合实训,但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岗位能力需求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如何强化实践教学,做到“以训练为中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全真实训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前,就能如亲临企业管理第一线,进行全面的技能训练,实现“零过渡期”的培养目标,是我们会计专业急需探索的一个实践教学内容。会计专业只有进行全真综合实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一、会计专业全真综合实训的重要性

会计学科比其他社会学科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这就要求培养对象应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运作技能。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尽管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与企业的真实业务仍有一定差距,学生无法进行实际情况的分析,只能根据已有资料被动地进行经营核算处理,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全真实训能够使学生真正面临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经营核算,经营成果与自身利益挂钩,自负盈亏,这就促使学生必须对经营情况进行全面考虑,综合分析,谨慎从事。所以,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进行全真实训,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对实际业务的处理,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会计专业全真综合实训的可操作性

我们进行的是商业企业全真综合实训,该实训由我院提供场地和经营资金,并指派专职教师进行实训指导,具体步骤如下:

(一)设置岗位,分组实训

在全真实训过程中,根据商业企业的经营方式,具体设置执行经理、会计、出纳、采购、销售、仓库保管等岗位。但会计专业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分组进行实训,每组实训十天。

(二)明确职责,分工合作

根据所设岗位,对学生明确职责。要求学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服从执行经理的统一领导,并注意与其他岗位的配合,尽全力保证完成本组即定的经营目标,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全面考核,奖罚分明

根据学生具体的实训情况,从出勤、岗位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经营业绩、实习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对经营业绩高且表现好的学生进行适当奖励,对经营业绩低且表现差的学生进行处罚,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综合分析,总结经验

每学期末,对本学期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经营成果、实训报告完成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三、会计专业全真综合实训的成效

通过全真综合实训,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巩固理论,加深理解

通过会计全真实训,完善了课堂教学内容,使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提高技能,突出特色

通过会计全真实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会计核算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突出了高职院校“重实践,强技能”的培养特色。

(三)提高素质,培养能力

通过会计全真实训,学生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锻炼自己全面观察市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做到诚实守信,务实创新,坚持原则,精明理财,增强了人际沟通能力,进而使学生自身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为其就业,奠定基础

在会计全真实训过程中,由于从采购到销售,到成本核算,均由学生在市场环境中独立完成,这使他们对社会已经有了切身的体会和认识,从而为今后顶岗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会计专业全真综合实训的完善

我们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的会计全真综合实训,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如由于场地较小,设备较少,学生人数较多,造成实训时间较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第5篇

关键词:会计实训 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 会计教学

会计学专业在国内的发展时间已逾60年,最早局限在中职、高职高专等专业,后逐渐在本科院校普及为会计学本科、研究生专业,这也是近年来资本市场发展及经济国际化发展对人才需求层次提高的表现。中职及高职高专层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比较强调实用性和操作性,对于综合理论素质的要求不高。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更看重学生未来的管理决策分析能力。《会计实训》课程是一门将财务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务融为一体,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根本宗旨的专业实训课程,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具有专业会计核算能力的实训课。本文将该课程置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前提下,结合目前《会计实训》课程设置及上课情况,探讨《会计实训》课程结构。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从企事业单位财务应用实践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划分为会计核算类账务处理人才和财务预算决策审计类财务管理人才两个主要方向。

核算类会计人才培养主要方向是精通会计的手工及电算化账务处理流程,掌握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账簿登记、财务报表编制等,并有效运用相应职业判断,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具体从事出纳、总账会计、成本会计、会计主管等工作。

而财务预算决策审计类财务管理人才是随着会计信息技术、会计电算化普及而逐渐演变成为会计人才的主流,其特点是熟悉现代企业资本运作与管理,充分了解企业手工及电算化账务处理流程。这类人才既懂经济又懂管理,善于提出合理化财务建议,包括财务预算建议、投融资建议、优化人财物资源配置建议、提高资产运营效益建议及成本有效管理建议等等。这类人才的未来发展方向是财务战略决策人才,属于高层次会计人才,能够将企业置于工商、税务、银行、行业发展、国家政策等外部环境,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企业财务特点和发展趋势,将财务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并且不断创新。这类会计人才更宏观、更全局化,以及更外向型。

围绕以上的培养目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开设的课程有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高级财务会计、税务会计、银行会计、预算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经济法、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企业管理学、行业会计分析、会计电算化、EXCEL财务应用等。

二、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会计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对于处于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会计实训》课程的设置也不仅仅限于会计学专业,许多相关专业都可能设置这门课程,如财政与税收专业、经济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等。

但是这门课程被置在不同的学科背景之下,所涉及的课程教学内容会有较大的差异。会计核算类账务处理人才和财务预算决策审计类财务管理人才对《会计实训》课程要求较高,前者注重核算,后者注重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就像微观经济管理中的“记者”,需要全面追踪掌握了解且具独立性。其他相关专业主要将《会计实训》课程纳入会计普遍性之中,因为“会计”逐渐像计算机、英语一样普遍适用,成为一种工具,一种文化。

传统手工会计更注重核算职能,随着电子技术、信息科学及资本市场的发展,现代电算会计逐步普及,会计的监督管理职能也愈来愈重要。传统会计工具如算盘被计算机替代,传统会计纸质材料被无纸化信息替代,传统会计反映滞后财务信息被实时化信息替代。

因此,在会计专业《会计实训》课程内容中,除了要体现“会计核算到财务管理的实务性”的特殊性以外,还要体现出“微观到宏观经济性”的特性,即要突出会计所具有的特殊性——即特定会计主体的会计处理流程和特殊经济环境,另一方面又必须着眼于会计本身所具备的普遍性——即会计作为人财物资源的集中核算管理并提供财务信息。

三、常见《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对比

基于以上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会计实训》教学内容的认识,本文将目前国内最常见的职业院校《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和评价。

目前国内常见的《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情况列表如下:

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开发教学实训软件,实现手工与电算化结合及单项与综合实训结合,小组式实训既分工又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这些《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各有优劣,关键是如何将这些实训模式相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7种“分工与合作《会计实训》模式”是笔者所提倡的《会计实训》模式,笔者建议高职院校要将会计理论课程压缩,着重培养学生动脑、动嘴及动手能力。当然,不论何种《会计实训》模式均要求学生具备踏实的会计基础知识,具备综合的会计技能与素质。

四、《会计实训》课程的主体特殊性综述

《会计实训》课程上老师尽量多讲实际现实中的生动活现的例子,然后结合理论让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会计主体特殊性决定了《会计实训》课程的主体特殊性,需要进行行业会计分析,具体分析各个行业特点,综合分析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高职院校应该努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实现教育与市场不脱节,加强校企沟通。限于篇幅,本文无法一一罗列各个行业的《会计实训》特殊性,仅对其进行综述。

五、会计处理普遍合规性基础上的|手工及电算实训

六、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会计实训》课程改进建议

改进实训模式。笔者建议,实训模式上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每门专业课程都要开发设计实训项目,要优化实训课程设置,所有实训教学都要严格考核;实训模式上既分工又合作,并非单纯一人负责的整个流程式学习;实训模式上要模拟税务、工商、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等外部环境;实训模式上要面向会计工作全过程和各岗位,让学生实践动手,进行职业判断,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教法,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主体和实践主体,让学生理解业务勾稽关系及其来龙去脉。

完善实训软件、实训教材、实训教室等软硬件设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会计实训教学软件开发;重视实训教材和实训资料的建设;针对会计学专业特点,增加点钞、报税、翻打传票、excel、office办公软件的实训,使之共同构成会计实训课程一部分;先进的实训室是应用型职业教育实施的保证。

强化实训师资。产学研合作,让大型企业财务总监、财务经理、内审部经理、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业务主管、注册会计师等业务一线会计人员为学生讲课并指导实训; 增开如养老金会计、无形资产会计、国际会计准则等专题课程;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培养;会计教师应多联系同学朋友或自己亲自实践获得实际工作范例,作为教学参考。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

[2]《财务会计实训》李娟.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8

第6篇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这学期我专业开了会计模拟实习这门课程。学习目的重点放在培养既具备理论,又具备实践操作知识的应用型人才。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掌握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的具体运用,再通过大量会计作业模拟实习,使我们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每周的星期四当钟老师耐心的讲解每一笔业务时,我们也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原始凭证逐笔逐笔的登记记账凭证、明细账,填制汇总表,登记总账…等等。经过十八周的实操练习,原本已记忆模糊的理论知识又重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对做账流程也有清晰的概念。

经过这学期的手工记账,使我的基础会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验证,进一步深刻了我对会计的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实际操作能力。在取得实效的同时,我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1、比如自己不够心细,经常看错数字或是遗漏业务,导致核算结果出错,引起不必要的麻烦;2、虽然这学期里,每笔业务的分录都有参考答案,但实际工作中还须自己编制会计分录,在这方面我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今后还得加强练习。3、点钞不够专业熟练,日后还须勤加练习。

总而言之,本学期的实习让我对会计岗位的工作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会计学习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的涉及会计岗位的工作,以便我们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7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实训场室;建设运用与管理

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以促进就业为目标,进一步转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教育部“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一经明确,就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就应该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在提高学生技能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岗位证书的取得及技能竞赛来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会计模拟实训,它不但能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会计实训场室的建设运用与管理,是会计模拟实训的重要保障。

一、会计专业实训的现状

在传统的会计实训中,往往是教师给学生一整套实习资料,模拟一个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要求学生从取得、填制、审核凭证至编制会计报表独立完成一整套核算程序。每个学生在整个实训的过程中充当多个角色,既是企业的会计,又是企业的领导、会计主管、稽核、出纳、仓管员、销售人员、业务员等。虽然对凭证、账簿、报表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身份不明、岗位不清,对企业整体的财务工作是如何运转、各岗位之间如何连接、凭证如何传递、各自的职责怎样却不清不楚。目前会计实训只要求完成做账的过程,却少了凭证的审核监督及传递过程。

企业会计人员,是连接企业与税务机关、银行和企业各部门的重要纽带。可是由于实训场室环境的限制,学生在实训中,无法充分领会各环节的设置要求。如:在模拟实训中,到银行提取现金或转账,就涉及使用支票的有关规定及填写要求;在缴交税款这一业务程序,会涉及会计人员报税的各个环节。可由于环节设置、实训场室建设上的困难,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内容。这就使得大多实训流于形式,学生难以积累实战的经验和教训。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就无法尽快地适应会计岗位工作。

二、加强会计专业实训场室的建设,创建仿真的实训环境

(1)会计模拟实训的作用。在校期间,通过会计模拟实训,可以增强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学习相关的职业技能,掌握会计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熟练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际问题,具备综合软件的使用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为学生将来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和就业创造条件。

(2)会计专业实训场室的功能。会计专业实训场室的主要功能是为会计实践教学搭建一个仿真的操作平台,按照会计工作职业环境,更好地训练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满足“教、学、做”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将会计理论知识教学与会计实践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3)会计专业实训场室的建设要求。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对会计技能的运用,掌握各种计算机硬件、软件设备的实际操作等。学生要掌握和熟悉运用这些技能,必须要有配套的会计实训场室,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加强实训。

会计实训场室的建设要让学生有在真实会计部门工作的效果,同时又能兼顾教学、考证和技能竞赛的需要。从当前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看,目前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采用无纸化考试,是先进的计算机系统;从企业目前的会计工作看,会计软件的使用日益普遍。

第8篇

    解决高职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难题的措施: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创新实训形式。根据创办的方法不同、用途不同、作用不同,实训形式不同可创新不同的实训基地。本人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可与企业建立“合作型”实训基地,也可通过学院的老师自办或和他人合作创办经济实体,来建立“自主型管理”实训基地,还可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合作,建立“培训型”实训基地。

    (一)在专业教师与企业的联系基础上,建立“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

    由于会计专业知识本身就相对抽象,很多内容会使学生感到抽象和空洞。比如,会计专业开设的基础会计、生产企业会计、纳税实务等专业课程,刚入学的学生对会计专业的感性认识还有所欠缺,较难理解在会计中运用到的核算的理念与会计核算方法。所以通过建立“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来调动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会计专业的学习热情。

    这类实训基地,一般开始都是由专任老师或相关的专业人员与企业在原有联系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这类“合作型”的实训基地构建成本一般较低,而且具有多样的实训内容、真实的实训环境的优点。但是“合作型”实训基地一般都比较短期而且也不稳定,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松懈地与生产企业保持联系,双方通过长期的合作产生相互信任后,进而进一步加强深化合作,这时就可以以学校的名义和企业进行协商和沟通,在此基础上共同拟定“校外实训基地共建协议书”,在挂牌后,这个校外实训基地就正式成立了。

    一般而言“合作型”校外实习基地是给一年级学生提供认知实习的,这段时间,学生不管是在理论知识还是操作技能上都达不到在会计部门实习的资格,所以先让学生在生产车间进行实习,即可让学生对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又加深学生对企业的整体印象。在这个认知实践中还可邀请专业的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流程的讲解,让学生见识常见的一些会计凭证,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流程有进一步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这种认知实习一般安排半天即可,即不会对企业正常工作造成的影响,又可让学生对会计有一个新的认识。

    (二)通过创办经济实体,建立“自主型管理”实训基地。

    鼓励师生大胆自建或与他人合建经济实体,进而成立“自主型管理”实训基地。因为会计工作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较高,但对设备和投资的要求不是很多,因而风险较小。以我院为例,我院会计专业创建了河北顺捷会计公司,为社会提供会计信息咨询、会计技术服务工作,这样会计专业的师生就能够直接参与到公司的日常运作中,能够实际操作。“自主型管理”实训基地不仅能够满足本专业学生的生产实训需要,而且还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操作水平和研究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本专业师生的整体水平。这种“自主型管理”实训基地既有利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实操作能力的培养,又可节约实训成本,还可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通过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建立“培训型”实训基地。

    会计师事务所是接触会计师事务较多的单位,这种单位适合学生在完成校内教学计划课程后、毕业前统一对其进行综合实践培训,一般培训内容都是会计师事务所对真实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这种培训型的合作形式可以固定实训单位、实训场所和实训时间,只要双方遵守合作协议,认真履行职责,那么培训单位与学校的合作就可以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

    总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作用是让学生能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实践,为实现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提供可行的训练平台,通过加强对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在增加会计实训的过程中提高会计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巩固会计知识、练就会计技能、培养综合会计职业素养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场所。

第9篇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会计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实践教学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实践教学又是高职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因此对于高职会计专业而言,实践教学是高职会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同时由于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训改革才是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必经之路。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质量分析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高职院校在面临本科院校扩招和同类院校招生的激烈竞争时,为了维持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不得不一次次降低招生条件,而会计专业作为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必设专业,使得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质量逐年下降。

从生源看,学生质量总体水平有待提高。从近年高职招生的情况看,会计专业的生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进入高职就读的一般是普通高考招生中被录取的最后一批学生;二是对口升入高职的三校生,三校生进入高职就读的一般是中专、技校或者职业高中的佼佼者,但是中专、技校或者职业高中的招生对象大多数是不能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三是参加部分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综合高中学生,这些学生一般也是没有希望进入二本甚至三本大学学习的学生。因此,不管高职会计专业的生源是普高生还是三校生或是自主招生进入,其总体质量仍处于生源的中下等水平。

从学习习惯看,由于高职会计专业的生源质量总体处于偏低水平,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诸多的弱点。

一是学习主动性不强。从普高进入高职就读的学生一般在原高中阶段就属于班级中差等生,学习一般都要依靠老师和家长的严格督促。从中专、技校或职业高中进人高职就读的学生则是一旦进入大学,其高考的目标失去,又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丧失,学习主动性也就必然降低。因此,进入大学后,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得失去家长和老师严格约束的学生更加不求上进。

二是学习能力不强。不管是普高毕业生还是三校毕业生,其在中学时代基础知识就掌握不牢,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集中时间较短;学习技能欠缺,不懂得听、问、学等学习技巧;逻辑思维能力差,不懂得分析前因后果等。如三校生虽然专业知识成绩较好,但究其所以然却不能回答,而会计勾稽关系的分析则是知识技能的重要表现,因此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显然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

三是学习信心不足。由于就读高职的三校生一般是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因此这方面的弱点主要体现在普高毕业生上,其在高中阶段经过了多次考试,但考试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因而使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另外,在大学学习中社会知识、经济知识和企业知识的欠缺使其更加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对大学的学习表现出厌学情绪。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高职教育发展到目前,不管是从社会需求来看还是从政策背景来看,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大家的共识。但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这些知识很快就会落后,而工作岗位上是没有教师时时指导的,因此一次性学习的思维定式必然过时。另外由于竞争机制的加剧,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服务于一个岗位或一种职业,因此简单的知识复制或是技能复制都不能使学生从容面对未来,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应该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在。

会计岗位作为一个管理类的岗位,培养目标应该是知识技能型人才,知识技能型人才就是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不是从事简单、机械、重复工作的人才。而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学习能力非常欠缺,因此知识技能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

按照高职会计专业设计的初衷,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其最终目标,对高职会计教学的评价便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因此实践教学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从目前高职会计实训的教学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重课堂实训,轻课外实训从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改革情况看,大多数的改革还是集中在课堂实践教学的环节。高职会计专业的课堂实践教学主要是结合专业课的理论内容。对手工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会计业务的处理进行理论转换,加强学生对实际会计工作的认识。如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基于会计工作过程,引导学生完成“会计凭证一会计账簿一会计报表的会计循环,一般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直接演示会计凭证和账页,这种实训方法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理解和掌握枯燥的理论知识。但课堂实践毕竟有限,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欠缺自我思考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只能完成基本层次的理解,没有形成系统认识,更无从理解会计循环中的勾稽关系,因此一旦脱离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任务就无从下手。而加强课外实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弥补课堂实训的不足,因此重视会计技能的课外实训也是高职会计改革的重要手段。

(二)重理论课程建设,轻实训课程建设从1999年开始,高职教育就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那么如何在高增长的环境下保持较高的教学质量呢?从2003年开始的“质量工程”将教学改革的重点聚焦到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上。但从目前会计专业的精品课程看,大多数的精品课程都集中于理论课程,虽然这些精品课程都安排有实训内容,但以理论教学体系为出发点安排实训,结合理论教材将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实训延伸,只会使得实训教学内容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另外,即使是《企业综合模拟实训》类的课程,虽然也会从模拟企业的真实情景,分析企业的工作过程,分解企业的工作任务人手,但往往由一个学生完成整个企业某一时期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的处理,一个学生就是企业的财务部门,所有的单据没有传递,直接由教师一次性下发。这样的实训方式并没有使学生获得对未来会计工作的整体感悟,一旦踏入社会独立工作,面临千变万化的情况就会无从下手。

(三)重教师主体,轻学生主体不管是现在网络课程还是精品课程的建设,不管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还是情景式教学,不管是角色扮演还是案例分析,目前会计教学改革的重点仍然落脚于教师主体,学生仍然是作为被动接受者,很少参与实训改革。如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自己专用的电脑,因此只有在老师布置作业时才到网上看看,而实训内容的繁杂也使得电脑水平不高的学生望而却步。而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作为教学目标的

贯彻者,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只有教学主体积极参与改革,才能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实现实训教学的目标。

(四)重课程考试,轻能力考核从各项教学改革的实施者看,由于改革是从教师主体出发,而教师是具体课程的承担者,也是学生考核的执行者,因此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往往还是集中于某一门课程的考核。虽然从各门精品课程的建设上看,各课程的考核标准都加入了实践环节的要求,但一门课程的实训内容往往是有侧重的,不可能涵盖会计工作的所有技能。而由于会计技能属于知识型技能,一个学生能否独立完成会计工作,应该从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进行判断,而不是课程考核。由于具体课程考核很难将学生平时所学的各门课程中的相关技能有效地结合起来评价,同时由于目前实训教学还缺乏一套有效的、科学的、规范的质量评价标准,使得实训教学的水平难以评价,实训教学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三、高职会计专业技能单项化课外实训平台构建

目前以教师为主体的实训改革,没有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不利于学生扎实掌握实践技能。如何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核心技能实训进行有效结合,并最终达到高职教育的目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构建高职会计专业技能单项化课外实训平台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核心技能“单项化”核心技能单项化是对会计岗位工作任务进行横向和纵向分解后,确定会计核心技能点,然后逐项进行单独训练。分解出的单项技能可以包括:数码字书写、数字小键盘录入、专业术语录入、点钞和假币识别、会计凭证编制和审核、账簿登|己、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等。这些技能点不仅是根据会计职业分解出的核心技能,也是会计专业主干课程重要知识点的体现,因此逐项进行单独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会计专业有较深的了解,还可以强化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二)技能实训方式“课外化”新生入学初步了解专业后即对其提出实训任务,并告知实训手段,如利用第二课堂讲座、视频等开展培训,然后由学生自主训练,自主报名参加考核。具体操作思路如下:

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各项技能任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技能任务,并使之与学生毕业证书挂钩。技能任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部分技能任务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部分技能任务是由学生选择完成的任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会计专业的通用必备技能有所了解,同时又可以根据其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所选择。

二是教师制定各单项技能的训练方法和考核要求。专业要根据各单项技能的具体内容制定学习指导计划,并落实到具体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可采用讲座或者网络视频的方式讲解技能训练方法,同时还要提出明确的技能达标要求。

三是学生利用课外实训平台自主学习。专业应提供课外实训平台。包括:数码字书写、数字小键盘录入、点钞、凭证编制、账簿登记、报告编制等练习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选择的技能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训练。

(三)技能考核方式“证书化”实训指导部门每学期循环组织各单项技能的考核,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考核的技能。另外,学生考核合格后应颁发相应的“校内技能证书”,让学生本人、指导教师和用人部门随时了解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

(四)技能提高方式“比赛化”每学期期末,专业应组织技能比赛,可以是单项技能的比赛,也可以对单项技能进行组合比赛,并评选出技能能手,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者择优推荐就业单位,以提高学生实训的兴趣。

第10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 模拟实训课程 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发展和完善,社会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招聘会上,我们经常看到“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的告示,这让刚走出校门的中职学生倍感无奈。对此,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要努力做到“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对于会计专业而言,要适应市场需求,关键是要组织和完善会计实践性教学工作。目前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开设会计模拟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下面,我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中职会计专业中开设模拟实训课程的必要性。

一、开设会计模拟实训课程,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会计专业教学中,专业术语很多,学生常感觉难以理解,枯燥无味。例如在讲解会计分录的编制与“丁字账”的登记时,学生往往弄不清楚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以及“丁字账”与会计账簿的关系,或者不能把它们联系起来。以致于初学的学生对会计只有一些很抽象的理性认识,缺乏完整、准确的感性认识,久而久之就会对该专业失去兴趣。而同样的内容如果放在会计模拟实训课中,效果则会大不相同。因为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凭证、账簿和报表,从而领悟到会计分录和“丁字账”是教学中记录经济业务的手段,在企业中就是编制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直观的认识,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以最有效的方式获得知识。

二、开设会计模拟实训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长期的会计教学中,一直存在着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以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理论掌握得较好,但是到实际工作中却难以适应。而在招聘会上,一些用人单位甚至明确表示不要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招聘进来以后还要花时间和资金进行培训。鉴于上述情况,在学校开设会计模拟实训课程,为学生创造适当的条件,选择恰当的实训主体,从“授之于鱼”转变为“授之于渔”,不失为一个较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根据未来学生毕业生的流向,选择工业企业或者商业企业的业务作为主要的实训内容,形成一个从设置账簿、复式记账、到成本计算等的一个完整实训过程。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会计岗位在实务工作中的分工与衔接,可以在实训课中让学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例如采购员预借差旅费的业务,我们可以让学生四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分别扮演采购员、出纳人员、记账人员,单位领导的角色。通过探讨,完成以下操作程序:由采购员填制借款单,然后交给单位领导审核,单位领导批准后,再将借款单交给出纳人员,出纳人员审核无误后在借款单上加盖“现金付讫”戳记,并将现金交给采购人员,最后由记账人员根据借款单编制记账凭证。通过角色扮演,使得原本枯燥的程序描述转变为生动的课堂游戏,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他们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开设会计模拟实训课程,有助于加强校企合作

会计学习的实践性是很强的,单纯靠理论学习是不够的。最好能安排学生到企业去实习,亲自处理一些实际的业务,加深和掌握企业整套会计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但是,中职学生在校学习的多以理论为主,缺乏实际动手能力,造成只会纸上谈兵,不能胜任具体工作。在实习过程中,事事要实习单位人员带教,多数企业一般难以承受。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我认为一方面学校应着力开设会计模拟实训课程,该课程应以“实用”为核心,使中职学生上岗后能在最短时间内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或会计师担任模拟实训课的指导老师,以便将实际会计工作中操作技能带到教学中来,提点学生在就业前需注意的事项,适应企业的需要,从而更好地解决教学上理论与实际脱离的现象。而该做法也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我校三年级中部分技能成绩突出的学生,在未毕业前就被推荐到会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玩具公司参加顶岗实习。

总之,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全面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针,围绕就业教学,开设专业模拟实训课程,不断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郑佩瑛,《浅议会计模拟实训教学》,《职教论坛》,2004年

[2]吕玉春,《会计模拟教学法在职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8年第35期

[3]卢全,《浅谈实践性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年 12期

第11篇

关键词:会计实训 教学评价 多元

国外职业教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出现了评价内容多元化的趋势,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德华・加德纳在分析、批判和改造传统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近年来,教育部及江苏省教育厅也多次发文指出:评价的核心是促发展,评价的功能在于导向、激励、诊断和发展,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应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的评价体系。

一、我院会计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现状

会计实训课程是以提高会计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融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由学生通过分析、设计、操作等过程来完成的训练课程。为深化课改、洞悉我院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的现状,《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组对我院会计专业部分班级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方式为整群抽样,共下发调查问卷176份,回收176份,回收率100%。分析研究调查数据后,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评价导向不明确。目前,我院大多数会计实训课程都采用期末考核一种评价形式,过于强调考试的作用,教学评价标准重共性、轻个性,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重综合评价、忽视特殊能力评价。这种教学评价难以起到充分发挥和引导高职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学生的知识、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很难通过一次考试就可以检测出来,教师也无法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在现行的测评方式中,主要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评定,缺乏学生按照指标体系进行自评,学生不能有针对性地找出自身的差距与不足,限制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三)忽视过程性评价。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的评价,大多随同其他方面的评价在期末集中进行,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及其不同的学习阶段均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这种“一考定全程”的评价方式,忽略了过程性评价的要求,难以全面、及时、准确地跟踪评价学生的个体发展状况,既不能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也不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也不利于教育者采取适时的激励措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评价结果静态绝对化。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只是他评,学生的独立意识、创新精神、竞争观念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科学的评价应重视自评,让学生参与评价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对照创新人才的规格和要求自主进行内省和衡量,了解自身的长处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进而上进心和进取精神也得到增强。

二、对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的思考及应用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目前,我院开设的会计专业实训课程分为校内实训课程和校外实训课程两部分。校内实训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实训、出纳、会计电算化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主干实训课程,珠算、点钞、键盘录入等应用技术实训以及证券模拟实训等拓展课程;校外实训课程主要包括暑期见习和顶岗实习。课题组通过分析调查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对我院会计实训课程教学评价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往往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职业技能,评价学生的主体除了授课教师、企业技术指导人员,还应该包含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同行、顾客等。建立以专任教师、企业实践指导教师评价为主,其他评价主体为辅的模式,全面考察学生“称职”情况,以评定职业技能的高低。

1.在《出纳实训课程教学评价方案》中,广泛采用教师评价、组长评价、学生自评的多元评价模式。针对出纳工作的特点,将其分为填制账簿启用及交接表、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和备查簿等八个项目进行项目化教学,由于每个训练项目的内容不一样,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课题组对每一个实训项目制订了评价表,其评价的内容、模式和比重也不尽相同。如在“处理现金收支业务”和“处理出纳岗位综合业务”实训项目中,课题组制订了包括实训作品评价、模拟情境操作评价的量化评价表,通过教师评价、组长评价、学生自评等多元的评价,使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现金收支业务的职业能力。

2.在校外实训中,注重第三方评价。

(1)课题组开发的《学生见习手册》,主要包括见习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见习单位情况登记、见习周志、见习小结、指导教师评价等内容,将学生暑期见习成绩总评明确为:专业见习最终成绩=见习周志(20%)+见习小结(20%)+见习单位评价(30%)+见习指导教师评价(30%)。

(2)课题组开发的《关于学生岗位实践的有关规定和成绩评定方案》和《学生岗位实践手册》,将岗位实践成绩的评定由实习单位评价(占比60%)、学校指导教师评价(占比20%)以及实结(占比20%)三部分组成,且实习单位评价具有一票否决权,强化了社会评价。设计了“岗位实践基本情况表”、“与学校指导教师联系记录”、“实习周记”、“岗位实践检查表”、“学生岗位实践总结”、“实习单位意见”、“学生岗位实践量化评价表”、“成绩总表”等栏目。其中的“学生岗位实践量化评价表”分别由实习单位和学校指导教师来评价,实习单位评价是站在“单位看员工”的角度,侧重于该生是否遵守劳动纪律、财务纪律等;而学校指导教师评价是站在“学校看学生”的角度,侧重于实习计划完成情况、与指导教师的联系程度、实习材料质量等,并特别设计了加分和扣分项目,体现了学校、学生和实习单位“和谐发展、互荣共进”的指导思想。

通过填写“实习周记”,可以敦促学生认真做好实习工作记录,培养其档案意识。通过填写“与学校指导教师联系记录”和“岗位实践检查表”,可以强化过程评价,同时也可以与学校指导教师自己填的联系记录核对,起到相互稽核的作用,以加强学校对实习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管理。

(二)评价内容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将会计实训课程的评价内容从传统的对理论学习的评价逐步转为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以努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概括理论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实行以实践为主,笔试为辅的考核方式。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的任务完成度来选择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如笔试(开卷、闭卷)、调查报告、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1.在出纳实训的“到银行提取现金”这一项目中,主要考核学生对现金支票签发的准确性、持现金支票去银行办理取现业务时的注意事项、取回现金后回单位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等情况,不一定考核每个知识点,重点是考核学生的会与不会。侧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突出应用性、操作性;减少死记硬背,增加能力权重,减少生搬硬套,强调实际应用。

2.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采用实训综合评分法,主要由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以及其他评价三部分组成,从实训参与度、协作情况、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工作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具体如下表。

期末,学生完成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凭证装订、实训成果归档以及撰写实训报告等实训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学期的实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报后,安排进行结果评价,除了组内评价、学生自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学校再聘请校外专家对学生的会计档案进行评价,主要针对实训任务的完成度、实训作品质量以及实训报告等进行评价。

实训综合评分法,借鉴了人力资源中的绩效考核,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提高过程评价的比重,通过对团队协作精神、会计档案资料、实训报告等方面,运用学生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和社会评价,实现了对学生的多元评价。通过在多个班级中试行实训综合评分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评价模式以过程评价为主。将评价模式由“期末一考定终身”转为对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结合评价,且以过程评价为主。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将岗位能力训练的最终目标分解为多个单元,进行全程分段考核。评定成绩的时间,按实际课程中所含职业技能内容的具体情况确定,重新组织课程资源,构成技能的考核模块,根据模块的具体教学情况安排考试的时间。

例如,在点钞、珠算、键盘录入等实训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将评价划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并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进:一是将过程性评价的比重确定为70%,结果评价的比重确定为30%;二是将过程性评价中的评价标准实施梯度化(即随着学生训练的深入,逐步提高评价标准),三是在方案中添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获奖加分项目。同时,将考核次数由原来的期末考一次转为每月考核一次,各月取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平时考核成绩,通过在2010、2011级的会计专业班级的技能课中试行,强化了过程评价的重要性,学生的主动性有了显著的提高,整体技能水平也在稳步提升。

(四)在部分课程中试点实施“以证代考”。鼓励学生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认证考试、参加国家指定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鉴定考核(珠算)、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成为技术业务的多面手,获得就业准入的“通行证”,以“一书(毕业证书)多证”,确保毕业生在合格的基础上有特长,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五)在系科管理中引入“学生实践能力成长档案袋”。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向社会输送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能只看学生本学期实训课程的评价结果,必须加强过程管理和督促。为此,课题组建议相关系科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实践能力成长档案袋”,档案袋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发展规划书、齐全的学期考核手册、各实训课程记录及总结、代表作品、课堂精彩瞬间等。由任课教师及时收集学生每学期开设的会计实训课程的成绩、代表作品、实训记录等,交由系科保管。力求通过比较全面的材料与作品,将学生在校期间的会计实训能力立体呈现出来,为自己的成长立此存照,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动力,同时,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档案意识,也有助于其会计职业道德的养成。

第12篇

从浙江省及我院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实训教学岗位针对性不强,技能训练以仿真软件为主,真实性不够,没有根据企业会计不同岗位工作任务组织教学。

2、由于专业岗位的特殊性,企业一次性接纳顶岗实习的学生数量极其有限,学生参与企业真实工作的机会较少,实现校企合作的难度大。

3、实训课程的使用教材实质上成为专业主干课的配套练习题,应用性内容相对缺乏,适合于“工学结合”的实训教材建设滞后。

4、实训教学考核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方法较为简单,评价标准难以统一,与会计岗位能力要求脱节。

改革理念及思路

鉴于以上分析,探索高职财会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借助会计师事务所丰富的企业会计实例,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基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真实项目,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发紧密结合会计实务的实训教材,改革实训教学内容,形成职业化的教学环境,并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展项目———学生考核评价,完善实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实现课程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与会计岗位能力要求相结合,最终形成基于校企联动、项目运作的高职财会类专业实训教学模式,以培养适应企业多方面岗位能力、满足企业需要的财会人才。

改革的内容

(一)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成为其业务分部。校内会计实训中心的建设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有力途径之一,但校内的仿真实训还不能够解决学生的顶岗实习问题,学生与真实环境下的会计工作尚未“亲密接触”,学校要走出去,为财会类学生拓展实习实训的空间,因此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就成为拓展学生实习空间的首选。我院与当地几家会计师事务所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签署了深度合作协议。会计师事务所同意:学校成为其业务分部,教师可以分批到会计师事务所专门进行项目式运作的培训学习,专业教师可成为其兼职业务员,事务所成为学校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根据高职教育的需要,选派单位业务骨干到学校开展教学或讲座活动,接受学校派出的若干学生来企业进行为期时间不等的实习;在不损害事务所利益的情况下,为学校师生开展产学研活动提供便利;基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真实项目,会计师事务所、学校共同开发实训教材;指定专门人员对学校所派学生进行指导,或为学校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提供便利;帮助毕业实习的学生制(修)订实习计划,使学生实习实践活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二)基于项目与会计师事务所校企联动,开展实训教学。借助会计师事务所掌握的丰富的企业会计实例,基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真实项目,以项目式运作为课程内容改革的重点,围绕企业真实经济业务处理过程,结合学生项目分组,完成不同类型企业项目式运作训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掌握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

基于项目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校企联动,开展实训教学,联动的方式主要有:

1、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中既有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成为我院的财会类专业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开展专业调查,根据专业调查及专家意见反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调整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增加会计实训课程的课时比例,增设了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使实训课的比例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由原来的40%调整到现在的50%,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2、建立了一支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团队。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家来我院开展讲座活动,增加学生对会计职业生涯的认识,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家成为我院的兼职教师,利用其所掌握的丰富企业会计案例承担教学任务。如2011年11月23日邀请温州金算盘财务管理有限公司注册会计师赵黎明老师对学生进行关于温州服务业真账实践操作的培训。

3、学校选派专业教师分批到会计师事务所专门进行项目式运作的培训学习,专业教师也可以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兼职业务员或企业财务部的员工。目前项目组成员和实训课教师团队中已经有多人到事务所学习或到企业挂职锻炼。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实现四方“多赢”,即学校解决了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困难,在校企合作中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师有利于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变“纸上谈兵”为实战;学生有利于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便于毕业后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会计师事务所分享了学校资源优势,有利于自身加快发展。

(三)基于项目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考核评价学生。以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和技能要求为依据,以项目为依托,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展项目———学生考核评价,实现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与会计岗位能力要求相结合。

实现改革的路径

(一)创新“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模式。以会计业务链为主线,工作任务为节点,根据中小企业人才需求特点,在实训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利用校内实训基地,采用项目式运作模式,对学生按项目分组,由教师带领项目小组以真实的企业经济业务为训练载体,围绕项目进行学习和训练,创新“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新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基于项目运作的实训教学,学生按项目分组,打破了传统实训同时、同地、同内容的限制,增大了教学管理难度。

(二)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借助会计师事务所掌握的丰富企业会计实例,基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真实项目,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发实训教材,使教学内容尽可能接近职业环境氛围,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展项目———学生考核评价。以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和技能要求为依据,以项目为依托,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展项目———学生考核评价,实现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与会计岗位能力要求相结合。考虑项目特点,明确评价主体、评价方式方法和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