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4 07:36: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小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理课程改革是时展的必然产物,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它以原课程体系为依托去粗取精,并逐步与国际先进教学方略接轨。然而,对于长期沿用原教材的教师在新课改实验中,正经历着一个“困惑――反思――超越”的过程。随着新课改实验的不断推进,我们将会不断遇到新的困难与问题,发现问题本身就是新课程实验中的一项任务,思考并解决了一项任务的时候,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困惑一:新课程地理教材在内容表述上将正文分为叙述性课文和活动性课文两部分,内容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自由发挥的余地较大,变相的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同时,活动课内容的增加,使大量的知识点分散到活动性课外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这些知识点,就需要将它们挖掘出来。可是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不具体,讲多少,讲多深,教师很难把握这个“度”。
应对策略: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并加强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讲哪些,讲多深,怎样讲。同时应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如在教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自然资源---水资源》时,就让学生去调查:自己学校附近河流水质怎样?有否被污染?是被什么污染的?体会水资源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困惑二:新教材设计的探索活动新颖灵活,但内容有点过多,又没有现成的答案,而答案开放性过大,这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同时,一些活动需花费很长时间,往往按要求把活动做了,后面的内容难以进行完。
应对策略:针对这一点,在业务上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和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的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升,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改的落实。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解释,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和不同组之间的进行答辩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寻求合理的答案,教师在其中主要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困惑三:新课程地理教材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每周只有两节课,教学内容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
应对策略: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泛泛而谈,针对课时不足的现状,要求教师备课时,把握重点,以点带面。特别是活动题可采取分组分题或抓住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全力攻破,余下的学生相互交流。教学时一定要统筹安排好。同时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和空间,把获取地理知识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
困惑四:由于在小学开设的《自然》和《社会》等有关地理方面的课程从来没有认真上过,,学生地理方面的起点太低,所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新教材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许多教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
应对策略:地理教学教师一定要把直观性和趣味性有机的运用到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进行课堂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把一些陈述性的知识变成生成性的知识,让知识开花结果,曾记得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可能发现学生的长处。如地理成绩可能差一点的学生,地图绘得较好,给予鼓励和表扬,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意义。在教学中,把课程标准分解,要求放低,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另外初一的学生年龄较小,所以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要能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通过以上做法,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就不难了。
总之,改革决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困惑,努力寻找对策。紧跟时代的步伐,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目标教学;复习课;地理学科
地理学科是一门具体学科,它具有空间性、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地理学科中的每一单元有相对的独立性,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但在实际授课时,都分成课时教学,使知识体系支离破碎。如何恢复单元知识的整体面貌呢?地理复习课就成了必不可缺的环节。通过单元复习,可以归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进而实现高层次目标的落实,实现智能迁移,达到提高地理学习能力的目的。地理复习课是地理目私萄е幸桓黾其重要的课型,是整个地理教学中必不可缺的环节。如何实施地理复习课的目标教学呢?
一、明确目标
一般而言,复习课时间短、容量大,不可能和新授课一样娓娓道来,必须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知识复习到位,复习目标的优劣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要想制定出正确恰当的复习目标,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复习每个板块的每节课时,应让学生明确记住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还要知道应综合运用哪些知识,建立起合理的、循序渐进的导学体系。在复习时,应将各部分知识归纳整理,精心设疑。教师在确定复习目标时应符合以下三个要求:第一,充分揭示本单元的基本知识;第二,突出本单元知识体系的层次及重点;第三,目标语言尽可能言简意赅,便于学生记忆,切忌知识点繁琐罗列而失去目标的意义。
比如,在教学中国地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时,可确定如下复习目标:第一,根据不同情况,熟练地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第二,掌握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及重要枢纽;第三,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第四,掌握主要的工业区、工业城市的分布。复习目标确定后,如何实施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呢?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课堂操作:教师先让学生思考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进而归纳复习目标,指定学生回答后再向全体学生出示复习目标,学生与之对照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上好本节课营造良好的开端。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确定目标,教师进一步强调复习重点,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例如,在前面列举的四个复习目标中,可把目标一运输方式的选择和目标三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作为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的重点复习目标,这一环节是本课的总领,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两到三分钟完成,之后进入地理复习课的主体,即深化结构和复习提升阶段。
二、深化结构,复习提升
地理学科整体性的特点要求地理知识不能存在离散性,应通过结构把零散的知识点网络化,最大程度地恢复地理原貌。通过深化结构,使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体系进行总体把握,达到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驾驭整体的目的,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这就需要教师构架一个优质的知识骨架,便于学生学习。
我认为应抓住以下几点:第一,找出本单元知识体系中的主线,找到各知识点,构建单元知识的总框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应地图,引导学生形成综合认识。第二,重建知识网络体系,编制成新的单元,也就是不按教材顺序复习,而是按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来复习,对重要知识进行横向对比,打破世界地理、中国地理、部分地理、区域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的界线,通过对知识内容的整合和重组,使学生能够从庞杂的知识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与线索,使知识内容条理化,并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比如,我们可以把中国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与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整合在一起,从土地资源按用途及利用状况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类型,引出每种土地类型具体的分布地区,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出不同地区因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而发展的农业部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西部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其中东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而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又因为耕地类型、耕作制度、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的不同出现了南北方农业的差异,经过这样重新组合,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线索分明,因果分明,便于学生掌握记忆。
深化结构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实际上就是板书的过程。结构是内容,板书是形式,板书的设计要简明扼要、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地理板书设计可分为四个类型,纲目式、结构式、表格式和联系式。在地理复习过程中,几种类型常常混为一体。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一边板书结构,一边引导学生看图或回答,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对照板书结合个人情况(存在的缺漏)进行自我弥补,教师进行个别辅导,释疑答难。在时间分配上,深化结构阶段可安排十到十五分钟,再给学生留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用于自我弥补和加深记忆。
三、检测达标
检测评价是复习课的重要环节,是检查复习质量的手段。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精心组织习题,习题的组织一定要针对复习内容,拟定的训练题目要有针对性和梯度,突出重点和难点,结合考试说明,让学生通过练习达成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同时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除事先准备的题目外,也可根据课堂中反馈的信息追加题目进行练习,要注意题型齐全,地理复习题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和填图题。
在课堂操作中,教师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题目,在做题的过程中两三名同学可以就近交流,少数不确定的题目可以扩大到小组讨论,然后用多种形式检查。在地理学习中,学生写错别字是常见现象,教师应边检查边点评,评易错的字,评易弄错的地理位置,评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同时,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缺漏或能力不足及时进行处理,对于难度大的题目可反复训练。为了避免学生在长时间做题过程中出现学习疲劳的现象,可以引入对抗环节。现在的课堂教学多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教师可提前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己出题形成题库,然后抽签、对抗,由学生评选出最优试题。这种方式既发挥了小组的作用,又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思维偏差,便于教师找出补救的措施。
在这一过程中还应注意做好学生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和教师对测评试卷的分析、讲评工作,在试卷测评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分析并找出自己在知识和能力上的不足,然后进行补充复习。教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既要明确学生在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又要找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还有哪些不足,特别要进行解题技巧的指导和点拨,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题目意向、灵活运用知识点、巧妙突破问题难点的能力。此环节可安排十到十五分钟。
四、课堂小结
最后剩一到两分钟时间进行总结,这是对整节复习课的概括和总结,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是画龙点睛之笔,可以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这一环节可完成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回扣目标,重述本节课的重点;第二,对复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再次加以强调。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小结方式就是归纳总结法,可由教师口头把本节的知识点重新简要梳理一遍,也可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或师生共同讨论完成,或采用画“知识树”的方式,利用图示或表格揭示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变零为整、化繁为简,使知识之间的脉络清晰,一目了然。例如,在复习中国地理下册《青藏地区》时,最后总结时可以在黑板上梳理出知识框架图,通过框架图引导学生对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特殊的气候对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更加了解。
总之,地理复习课是地理目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完整的认识,符合地理学科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目标教学的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而复习是巩固知识、提高智能和拓宽思维的有效手段。目标教学如同复习课的一把钥匙,若运用正确,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要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更好地发挥目标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忠霞.目标教学在我国中小学实施的回顾与反思[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