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服装实训总结

服装实训总结

时间:2022-12-29 16:12: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服装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服装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服装制版与工艺专业 实践教学 探索

服装制版与工艺专业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目标,为服装生产业或研发部门培养能够从事企业生产技术指导,胜任服装工业样板开发、样衣制作、生产工艺流程设计等技术领域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自2010年开始,笔者所在学院服装制版与工艺专业开设的职业能力课程,包括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业制板、服装成衣工艺、立体裁剪和服装CAD等,这些课程都要求有一定的实践课时,甚至有些课程是以实践教学为主。作为服装制版与工艺专业的授课教师,笔者对本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探索做如下总结。

一、不同课程采用不同的实践教学模式

服装结构设计是让学生具备把立体的服装款式分解成平面结构图的能力的一门课程。结构设计的方法有平面法和立体法两种,其中平面法又分为比例法、原型法和基型法等,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其主要目的都是研究服装的结构规律及分解原理,设计并绘制出这些服装的平面样板。于是我们采用任务教学法,如在讲解牛仔裤结构设计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该任务目标是准确绘制牛仔裤前后片的结构制图,掌握不同造型牛仔裤的结构设计要点并能打制出样板。学生接受任务后,教师分析牛仔裤的造型特征、成品规格计算、各部位松量加放等,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制图、打制样板,最后一个环节是“实战演练”—— “××杯”牛仔裤板型设计大赛,实际上就是拓展任务。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和梳理学生的思路,示范关键技术,以保证学生以较高质量完成任务。在任务教学中,学习成为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讲授去“依葫芦画瓢”,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去寻求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重在过程,而非结果。

立体裁剪是一门典型的既要动脑又必须要动手的技能课,因此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有多媒体、人台、打板桌和电动缝纫机等设备的立体裁剪“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里,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先讲解,使用PPT演示或在人台上示范,然后让学生按照要求实际操作:人台和材料的准备—立体造型—完成坯布样板—拓印纸样板—裁剪—缝制—校正—修改纸样。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理论课和实训课之间的界限,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于一体,师与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实现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不管是以哪种模式进行教学,除了平时的过程考核外,在学期末,职业能力课程的考核均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因为平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练习,所以对75%的学生而言,考核评价能得到“良好”,3%~5%的学生能得到“优秀”。

二、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室

在校内建立了仿真的专业实训室,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全程仿真模拟,使知识的传授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形成有机结合,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如课题设计在模拟服装企业技术部门工作现场的实训场所中授课。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以小组为单位,3~5人自由组合,但是要符合技术科人员的设置要求。上课过程就是从产品开发、款式设计、样板打制、样衣制作、编写工艺文件的整个技术科工作流程,其中教师只适当加以指导,不做过多讲解。这样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可以感受到企业的真实工作氛围,接受到与实际岗位相对应的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的训练。

三、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学生除了在校内的实训室里接触到仿真的职业环境外,还要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地实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对学院而言,可以扩大办学空间,充分利用企业在场所、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对企业而言,可以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引进全新的理论知识。与学院签订协议的校外实习基地有多家,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到企业实习,除了直接顶岗之外,优秀学生还可以参与学院和企业合作项目的开发,全方位锻炼实践创新能力。

第2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课程改革;服装营销;传媒人才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69-02

随着服装行业全球化局势加剧,全球采购以及全球销售的愈加频繁化,服装与纺织供应链管理备受重视。在产品周期急剧缩短,产品种类以及消费需求多样化的形势下,服装企业要始终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积极制定发展战略,培养适应市场变化的专业人才。因此,在市场人才需求的引导下,积极培养兼具服装艺术专业技术知识以及服装营销管理知识的人才,探索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之路,使其不但具有预测市场动向能力,判断商品价值能力,熟悉商品企划以及商品流程,能够合理制定营销战略的全面综合型人才,成为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与目标[1]。

一、服装行业人才需求实际状况分析

据我国服装人才网的相关信息显示,2012年,我国服装行业对服装设计以及服装销售类的人才岗位需求在服装专业人才岗位总需求中占有的比例约为38.23%[2]。同时,近年来,服装品牌管理、服装品牌策划营销师等在服装设计以及销售类人才岗位中的需求大幅上升。当前,我国服装产业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正逐步由服装加工向服装品牌营销方向发展[3],在这一市场发展现状下,对服装行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能有机结合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市场等服装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商品企划与商业流程,具有时尚敏感性、商品价值判断力、市场动向预测能力,从而准确制定销售策略,满足服装市场全球化的需求。因此,在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要大胆开展课程改革,在将学生培养成“服装人”的思想基础上,还要积极引导学生结合市场动向,实现从“作品产品畅销品”的转变,培养出真正的“技高品端”的复合型人才[4]。

二、基于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实践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改革

基于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的艺术专业方向课程改革,首要步骤即是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服装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下,要与市场的人才需求接轨,培养集服装艺术、技术以及营销管理知识于一身,并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熟悉传播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在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改革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5],实施改革,有机串联离散与独立的知识点,在实践中糅合各门独立的课程知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学生与职业岗位有效联接。因此,在改革实践中,要以产品认知与陈列、消费者与竞争着定位分析、营销策略制定、产品宣传、服装搭配、客户管理以及售后服务及信息反馈等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行业与企业调查与市场反馈,加强精品课程与实训项目的建设,以工作岗位为纽带,将服装专业零散的知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工作过程与职业能力分析,培养学生的服装营销知识与传播知识。

(二)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

1.课程体系设置。在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改革实践中,要有机结合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的培养理念[6],立足于国内外服装市场发展实际,积极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有机结合专业发展方向,积极建立合适的课程模块,突出各专业知识的复合与穿插,有机结合艺术设计、产品宣传与营销以及品牌管理,大力建设适合服装营销以及传媒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体系,将服装营销企业作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全面培养学生市场分析能力、服装营销企划能力、整合管理能力等职业能力。此外,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要重点较强实训教材建设。在课程设置中,适当加大实训课程比例,重视实训课程建设,如视觉终端综合实训、服装市场营销基础、服装商贸、时尚传媒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2.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教学课程改革下,要积极实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加强校企合作,积极为学生创造与企业合作,展开课题研究的机会,并大力建设教育合作项目,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交流,强化学生的营销实战练习,从而实现“校、企、社”联合培养的教学方式[7],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在改革实践中,要立足于学情,合理设置教学任务,打破传统用教学的空间限制,以体验式教学为主体,并辅以案例教学发、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入职业环境中学习,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服装营销课程的教学中,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由企业提供服装营销课程项目以及兼职教师资源,根据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以及学生实际,加强兼职教师与校内教师的合作,实现服装营销课程与企业岗位的无缝联接[8],根据岗位要求,精心设置实训项目与学习情境,并结合企业的相应案例,建立服装营销企划教学资源库,并结合教材进行讲解,强化学生的交流讨论与总结,分组完成实训项目,在具体的岗位中体验服装营销企划的工作过程,在体验式教学中提升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掌握服装品牌策划与营销企划的知识,促进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

(三)优化利用网络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改革,要有机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善用网络资源,加强学生对传播知识、营销知识的培养,应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完善教学。一方面,在改革实践中,要充分重视涉及服装营销以及传播的核心课程的网站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共建共享,增加新型的网络教学环节,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为培养服装传媒人才与营销人才提供给支撑与辅助作用。另一方面,加强门户网站建设[9],实现网站资源共享。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pop-fashion”等有关服装专业的门户网站注册,充分发挥网站激励机制,定期从门户网站中获取关于“产品品牌宣传与传播”、“服装营销”等资源,通过门户网站中的分享实践以及巨大的信息资源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此外,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服装营销能力,还可以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有机结合网络技术,积极鼓励学生展开服装网络销售[10]的体验,在拓宽学生专业视野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全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四)强化实践教学,拓宽实践教育渠道

基于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改革,要重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改革实践中,要强化实践教学,积极拓展实践教学的渠道,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发展成为应用型人才。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积极加强实践中心平台建设。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结构,积极建设“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育实践体系,积极创建科研创新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研创新活动。同时,积极建设校内服装试验商场、服装实习与实训基地等。使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服装CAD机房、服装生产车间等实践平台,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例如,利用校内服装生产车间,指导学生完成“橱窗陈列”等实训项目;并在装有illustrator软件的CAD机房中,指导学生完成产品研发企划、陈列设计、卖场平面图绘制等实训项目,模拟企业环境,展开实践操作,提高实践平台的利用效率,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此外,根据服装类别的差异,结合企业服装营销管理的特点,加强与不同业务范围的企业合作,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企业业务特点以及专业特色,合理设置实训教学内容,加强企业的介入,为学生创造接触企业文化、具体岗位工作的机会,从而使实训教学内容与企业、市场的需求相适应,为社会培养合格且实用的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

2.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服装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最为突出的特征。鉴于此,在改革实践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必须适当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进行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交叉教学,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因此,服装系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讲目标服装作品进行商品化,积极展开包装策划、制定服装产品的宣传企划,加强服装品牌传播、加强服装卖场与价格的定位,从而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发展成为服装品牌营销传播的过程,以多元化的渠道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五)优化考核方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利于检验改革成效,加强对改革存在的问题反馈,从而对教学方式与方法等进行反思,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基于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改革中,要积极转变单一的试卷评价方式的考核制度,在考核中,不单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习过程积中学生职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优化考核方法。在评价中,有机结合学生自身评价、老师评价以及企业评价等评价方法,重视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建立起包括对学习方法、过程结果的教师评估与学生个性自评的评价考核体系,积极完善评价考核指标。例如,评价学生个性时,可有效参考学生在完成实训项目过程中,运用的方式方法、协作能力、个性发挥状况以及工作效率等指标,展开全面的评价。

(六)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保障机制

为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改革的效果,培养合格的服装营销与传播人才,在改革实践中,有必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的有序高效开展,提升教学的质量,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的支撑。首先,要加强校内师资选拔,积极实行教师专项培训,并加强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进入企业研修的机会,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同时,积极建立专职教师培训项目,为从事服装营销教学的教师提供进修机会,鼓励其考取“陈列师”资格等。其次,强化“政、校、企”三方互动[11],积极聘请校友创业成功人士、行业专家等进入学校,承担一定的课堂教学任务,分享其经验,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的途径,从而发展“三方互动”的在校教育,增强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再次,积极加强专家资源库以及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家资源主要包括院校、企业以及服装行业中的名师资源,不定期邀请他们来校召开研讨会、积极开展讲座与培训,向学生传递服装行业新动态,使学生了解就业新资讯。同时,合理配置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实现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为教学提高重要支持。另外,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积极完善服装专业教育的保障机制。

综上所述,在基于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改革实践中,首先要了解服装行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实际制定包括素质培养体系、专业知识教学体系以及能力训练体系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积极加强创新教学平台以及教育资源建设,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团队协作等方式,强化对外交流,积极探索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加大实践教育力度,做好总结与评估工作,不断修订与完善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推动服装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衍,陈东生.基于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教学内容改革[J].山东纺织经济,2011,(12):108-109.

[2]王衍.浅谈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改革――基于服装营销与传媒人才培养[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3):72-73.

[3]黄娜,李琴.“实境耦合”模式下的服装营销方向课程改革探索[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25-28.

[4]邓超.我国大学服装设计专业课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5]吴春胜.服装营销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构想[J].商场现代化,2008,(18):301.

[6]高昌苗.中外高等教育中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7]曾丽.中美应用型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学分制对比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21-25.

[8]杨东.浅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J].华章,2011,(32):241.

[9]张海彬.关于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4):128-129.

第3篇

(1)范例实践教学模式。

范例实践教学模式,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教学内容“企业化”,就是根据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整合、序化工作中的任务为项目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设置始终围绕服装企业工作内容而展开,使教学置于职业岗位工作情境中,既体现理论学习的适用性,又体现工作岗位的针对性。用实际的范例对学生进行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内容。当下范例实践教学模式并不十分普及,因此,必需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形成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在内的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对课堂理论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师宣讲式单一的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人沟通合作能力、资料分析和归纳能力,充分调动学生查阅文献、归纳综合、创新开发等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增强临场主持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以适应产业发展对服装人才的需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范例教学法。范例教学的主要观点和做法是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三个特性,即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范例实践教学的教学主体是学生;教学客体是教材;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了解教材、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又要了解并熟悉学生,熟悉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知识水平和个性特点。在教学中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如此,教师才教得活,学生才学得活,才能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他们的兴趣激发起来。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需转变观念,树立现代课堂教学观。此外,还要克服教和学不讲求效率的做法,努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最后,要加强示范性实践教学的比重。以课堂展示—讲授—实训辅导—图例—样衣展示—实际操作—讲评结合的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自主实践教学模式。

自主实践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践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自我、升华自我。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师的教育过程、方法手段、节奏要得当,学生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获得各种认知本领,充分发挥出才能,创造出业绩。学生自主实践操作远远好于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真正做过的事情远比被动接受的事情记忆深刻,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任务。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实践项目:项目应该是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的、能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任务。第二,项目实施前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前,教师要针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地引导,即对新知识的讲解和对项目具体实施的解释。第三,项目实施中教师给予恰当的指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出现一些学生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第四,项目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学生的实践任务必须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起到辅助作用,只有学生真正能够自主进行实习实践,自己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提升学生自身素质。第五,项目实施后进行必要的总结:项目完成的过程是学生自己运用新旧知识探索的过程。为了能学众人之长,项目完成后学生自评互评以及老师的总结也相当的重要。在学生自主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提示,帮助学生正确地思考问题,正确地解决问题。

(3)校企合作校外实训模式。

学校与多家服装企业进行合作,建立能满足学生顶岗实习要求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就业为目标,根据企业需要定期接纳服装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实训、实践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培养实习实践精神,使学生能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便于学生进入企业参加具体的实践项目,与企业确定长期的合作关系、确立固定的实习基地,学校与企业之间签订合作协议,企业负责提供实践岗位及教师学生的食宿场地,并派出专门的技术人员协助教师共同参与指导、管理学生的实践工作,将学生分别安排在企业的不同部门,定时对学生进行岗位轮换。在双方达成共识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活动。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改革以往的实践模式,不能仅仅依靠企业让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把学生简单地变成生产机器。要根据条件安排相应的老师全程跟进实践任务,把实践老师带学生到企业实践的过程同老师进企业进修挂钩,让老师带着课题或任务进企业,可以推进学院与企业的横向课题发展。老师带着学生参与课题的研究,真正让学生将做、学、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逐步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个层次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培养当下社会需要的人才。

(4)校内实习模式。

在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之外,还应该积极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学生进行专业岗位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校内就能拥有实践机会。在校内设立顶岗实习、实训基地要突出技能培训这一重点,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服装专业从业人员必须对服装行业的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上岗,增加就业的成功率。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按照企业流水线设置岗位需求,可以从企业接单、制版、打样、排料、机工流水、后道、包装严格执行企业标准,实行经济化运作,让学生在校同样可以实现带薪实践,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自身素质。

(5)国际合作实习模式。

第4篇

关键词:服装设计;实践教学;实训模式

1服装设计

服装设计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的搭配焦点,涉及到美学、文化学、心理学、材料学、工程学、市场学,色彩学等要素。“设计”指的是计划、构思,设想、建立方案,也含意象、作图、制型的意思。“服装设计过程”即根据设计对象的要求进行构思,并绘制出效果图、平面图,再根据图纸进行制作,达到完成设计的全过程。

2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概念获得模式和先行组织模式的理论依据是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而情境陶冶模式的理论依据则是人的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理智与情感活动在认知中的统一。一种好的教学模式会给学生一种更加便捷、形象化的途径去掌握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大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记忆。服装设计是一项艺术活动,其理论知识、设计原则等要掌握并不十分容易,同时当下对服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于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模式的选择就十分重要。

3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实践课程教学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探索过程,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的发展。

(1)范例实践教学模式。范例实践教学模式,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教学内容“企业化”,就是根据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整合、序化工作中的任务为项目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设置始终围绕服装企业工作内容而展开,使教学置于职业岗位工作情境中,既体现理论学习的适用性,又体现工作岗位的针对性。用实际的范例对学生进行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内容。当下范例实践教学模式并不十分普及,因此,必需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形成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在内的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对课堂理论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师宣讲式单一的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人沟通合作能力、资料分析和归纳能力,充分调动学生查阅文献、归纳综合、创新开发等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增强临场主持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以适应产业发展对服装人才的需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范例教学法。范例教学的主要观点和做法是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三个特性,即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范例实践教学的教学主体是学生;教学客体是教材;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了解教材、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又要了解并熟悉学生,熟悉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知识水平和个性特点。在教学中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如此,教师才教得活,学生才学得活,才能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他们的兴趣激发起来。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需转变观念,树立现代课堂教学观。此外,还要克服教和学不讲求效率的做法,努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最后,要加强示范性实践教学的比重。以课堂展示―讲授―实训辅导―图例―样衣展示―实际操作―讲评结合的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自主实践教学模式。自主实践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践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自我、升华自我。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教师的教育过程、方法手段、节奏要得当,学生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获得各种认知本领,充分发挥出才能,创造出业绩。学生自主实践操作远远好于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真正做过的事情远比被动接受的事情记忆深刻,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任务。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实践项目:项目应该是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的、能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任务。第二,项目实施前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前,教师要针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地引导,即对新知识的讲解和对项目具体实施的解释。第三,项目实施中教师给予恰当的指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出现一些学生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第四,项目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学生的实践任务必须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起到辅助作用,只有学生真正能够自主进行实习实践,自己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提升学生自身素质。第五,项目实施后进行必要的总结:项目完成的过程是学生自己运用新旧知识探索的过程。为了能学众人之长,项目完成后学生自评互评以及老师的总结也相当的重要。在学生自主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提示,帮助学生正确地思考问题,正确地解决问题。

(3)校企合作校外实训模式。学校与多家服装企业进行合作,建立能满足学生顶岗实习要求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就业为目标,根据企业需要定期接纳服装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实训、实践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培养实习实践精神,使学生能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便于学生进入企业参加具体的实践项目,与企业确定长期的合作关系、确立固定的实习基地,学校与企业之间签订合作协议,企业负责提供实践岗位及教师学生的食宿场地,并派出专门的技术人员协助教师共同参与指导、管理学生的实践工作,将学生分别安排在企业的不同部门,定时对学生进行岗位轮换。在双方达成共识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活动。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改革以往的实践模式,不能仅仅依靠企业让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把学生简单地变成生产机器。要根据条件安排相应的老师全程跟进实践任务,把实践老师带学生到企业实践的过程同老师进企业进修挂钩,让老师带着课题或任务进企业,可以推进学院与企业的横向课题发展。老师带着学生参与课题的研究,真正让学生将做、学、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逐步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个层次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培养当下社会需要的人才。

(4)校内实习模式。在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之外,还应该积极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学生进行专业岗位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校内就能拥有实践机会。在校内设立顶岗实习、实训基地要突出技能培训这一重点,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服装专业从业人员必须对服装行业的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上岗,增加就业的成功率。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按照企业流水线设置岗位需求,可以从企业接单、制版、打样、排料、机工流水、后道、包装严格执行企业标准,实行经济化运作,让学生在校同样可以实现带薪实践,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自身素质。

(5)国际合作实习模式。虽然我国服装设计源远流长,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欧美先进国家基于市场经济完善的运作模式和服装业的高度发展,已建立起完善的高等服装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国际合作,引进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包括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此外,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服装院校建立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为我们进行服装教学的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并且以国际视野进行学生培养,使学生做好与国际接轨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潘力.校企双赢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8(4).

[2] 周美丽,李亚军.设计教育培养模式探索―工业设计专业多年级学生互补学校的工作模式[J].艺术与设计,186:133.

第5篇

一、“校企联合”实习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形式

1、实习实训教学模式改革。针对高职教育强化技能素质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专业课程进行与高职目标、岗位能力相贴合,体现高职特色的调整和改革,实践课程实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三位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岗位课程按企业岗位的实操要求、课程设置及教学时间安排为1:1:1,即专业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实习课时比例为1:1:1的教学模式。结合工厂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来强化训练,是学生就业上岗前的实训,实现教学与企业上岗零距离对接。

为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实用型人才”,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在实践教学中采用企业和市场现场教学法,将课堂延展到服装市场和加工企业,对应服装实物及生产线来给学生讲解,避免了闭门造车式教学,既开阔了学生视野,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习实训模式建立。(1)“校进厂”模式的实质,“校进厂”模式即“工学结合”模式:学校进工厂,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使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学生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工、同酬,全程参与生产和管理,在实践中学到知识,从而培养会做、会经营、懂管理、有创业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实习实训期间,学生进行企业化的生产顶岗实训实习,直接参与实际产品的生产过程,满足学生技能培训要求,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厂进校”模式的实质,工厂进学校,学校提供场地,工厂提供设备、技术及物资保障,明确生产规模、生产项目,规定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学校和工厂在优势项目上互补,既做到了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强化补充,也做到了校企强强项目联合。“厂进校”合作模式的建立和实施体现了本研究的实质,既检验研究的实际效应,也能够不断地完善“校企联合”模式,建立健全实训过程中的管理机制,使研究与实践相辅相成。

二、“校企联合”实习实训横式的实践方式

学校根据企业要求培养实用型人才,创建了“教室+车间+基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真正把实训实习教学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学生直接上岗,边学习、边实践、边工作。

实习实训期间,由企业提供实习场地及相关的设备和技术指导者,学生进行企业化的生产顶岗实训实习,直接参与实际产品的生产过程,满足学生技能培训要求,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校企联合”实习实训模式的柔性化

1、教学管理体系的柔性化。建立有利于“校企联合”模式实施的制度体系,是形成和完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的关键,具体涉及教学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学生工作制度等方面,这种制度体系的建立应充分体现柔性化管理的内涵,为“校企联合”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2、实践教学的柔性化。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同时还要完成学校规定课程的学习,这就存在学生怎样才能既不耽误课程学习还能去企业顶岗实习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柔性化管理规定为:学生去企业从事岗位实习的,成绩以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实习表现和能力体现为依据,企业和学校对学生实行共同考核。

3、考核制度的柔性化。结合顶岗实习的特点,对于。顶岗学生不能参加校内学习和考试的科目,相关柔性化管理制度规定:在考核内容上,注重分析、解决问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特别注重实效和学生职业能力考核。企业评价与学校考核相结合,根据学生岗位的职业特点,与学生岗位密切相关的部分专业课程采取企业进行替代考核的形式,给予一定的成绩。

四、结论

第6篇

[关键词]服装设计 教学 现代教育

服装设计是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的主要课程。中职学校服装教育必须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去对过去教学中落后的状况进行全面的改革,实现教学的整体优化,培养和满足行业的发展及社会的需要。

一、转变教育观念,建构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

我国的市场经济使教育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为此,如何让教育贴近市场是摆在各中职学校的重要研究课题,尤其是针对专业课程的建设研究更是值得探讨,下面就针对高等院校服装专业的设计课程建设谈一谈我的想法。

职业学校服装设计课程建设需要有“重视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力。由此,我们首先构建了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因为这是课程建设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我们不局限于书本和旧的教学内容,而是打破以往课程中“教师书本黑板讲,学生全在纸上练”的教学内容体系,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项目教学法。该方法用课程设计实训、项目作业等实践教学,教师提出明确的设计课题,设计任务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也可采取告诉学生课程设计项目内容要求设计应涵盖的知识点,以此“项目驱动”展开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当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了知识的建构,以现实的学生生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项目教学法是在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由老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一种教和学的互动模式。实施项目教学法是开展师生共同实施一个项目而进行了的教学活动,真正做到“干中学、学中干”。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

2.案例教学法。理论和实训课程可通过精选案例,分解任务,有机地将相关的知识点融合到案例中,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又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工程素养。

3.直观教学法。通过动画演示、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图影录像、图片等现代教育技术展开理论教学,将复杂的原理用简单感性的方法展现出来,并选取设计中的实例讲解,以及现场参观、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有效地使难以理解的概念简单化、形象化,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符合中职学生习惯形象思维的特点。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作业展示教学法等。

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1.运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理论讲解,进行优秀服装设计作品分析,做技法示范表现,学生做习作练习;教师组织课堂习作经验交流,促使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习作平分,总结教学组织和指导方法,以及开办作品展览等形式,强调“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大大增加了从教师到学生传递的信息量和信息种类,有助于建立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入理解与相关技术的掌握。积极开放实验实训环境,对学生进行开放,让他们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2.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本课程加强教学方法研究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此外,每堂技法课都作技法效果示范,耐心讲解,决不做空话的理论传授,强调实用性,学以致用,改变了纯绘画玩弄技巧的倾向,真正称为服装设计时的主要表达方式和“语言”。对每位学生出现的难题,一定会亲自示范修改,使学生收益非浅,深得各年级学生好评。

四、重视强实践,培养岗位能力

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以项目设计、参与企业设计的教学形式是最能体现实践教学实效的有效措施,也是今后服装设计课程教学的主要模式,充分利用企业或是一些社会举办的项目来引导我们的设计教学,使这门课程能够与市场接轨,适应社会,保证所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和职业岗位的要求。

注重校企合作,拓展服装设计应用。我校以“市场为导向,就业为指南,”课程的开设与技能的培训与企业接轨,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请企业专家共同研究制订课程教学内容,实验实训项目,使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的培训更具有实用性,使学生实现毕业就业“零时间、零距离、零差异”。

五、抓好教材与教学文件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中最基本的建设,是实施教学计划和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伴随服装工业的发展,本专业也基本拥有适应当前行业发展的服装设计教材,可是如何将一些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和手段融合起来,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服装设计教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服装设计的教材是没有最完善的,也不可能是完善的,这就要求采用灵活的教材选用方式以弥补各种教材的缺陷。另外,加强教学文件资料的建设,把各种服装设计类型的图片资料通过处理做成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图影录像、图片加以保存,这样为以后的课程讲授提供形象的资料,可以获得多重功效。

六、教学研究活动要实在

多年来,我们针对如何使服装设计教学与市场结合进行了长期研究,也着重作了几项工作:一是从教师自身着手,首先是教师要有市场或企业设计经验,把没有企业设计经验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去企业充电,形成一种教师不断学习的机制。二是加强与服装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利用企业的设计需求平台以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具体可以细化到设计课程围绕企业要求进行教学。三是组织骨干教师开展对课程教学中需要采用的内容、方法、手段等的讨论与研究。

第7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项目教学;教学改革

Teaching reform of characters designing profession clothing & accessory course

Wang Taopeng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commerce, Beijing, 10110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is improving, people pay attention on personal image more and more, characters led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esigning profession.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analysed the clothing & accessory course of the design professional for the characters, summarized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he law, to develop more skills-based,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Key words: practice teaching; project teaching; teaching innovation

自1999年以来,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在高职院校的大力推动下,开始被广泛开设。该专业源于中专院校和社会培训学校的美容美发专业,随着专业细分化和整体化的整合过程,演变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旨在培养人物形象设计师、化妆师、美容师和美发师,以及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专业管理人员。不同的院校基于原有的资源等因素,在最终的培养方向上会有所不同,如服装类院校开设本专业会以服装类课程作为主导,而以化妆、发型设计等课程为辅。

不论是怎样的课程内容设置和培养方向,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作为对人物进行整体形象的设计和包装,必不可少的实操课程之一是服装服饰。不同的院校根据自身的情况,课时量的多少、教学内容的安排都会有比较大的差异,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和亲身体会,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总结和探讨。

1 对创造力(创意能力)的分析

做好艺术设计必须具有优秀的创造力,缺少了创新设计、没有了创意,这样的艺术作品是没有出路的。

创造力(创意能力)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是推陈出新,是与众不同,是能够让大家眼前一亮的设计;创造力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层次和最高表现,是人之主体性的灵魂。所谓创造力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主体通过变革和改造旧事物,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新事物,它常常与改革、发明、发现联系在一起;二是对自身的超越,这种超越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上的。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创造力不限于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而应包括更多的内涵: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技能;有丰富的想象力,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有标新立异的精神和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能够完整地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阐述和解释。

2 教学内容的安排

在服装服饰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同院校各有侧重。例如,有的院校是在原有服装专业基础上开办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因此,其课程内容以服装专业原有课程内容为主,以美容、美发、化妆课程为辅;有的院校教学师资以美容、美发、化妆为主,服装服饰类的课程课时量相对较少,对应服装课程教学条件也很一般。笔者所在的院校属于后一种情况,该课程的教学条件比较简单、课时量只有48课时。根据此种实际情况,笔者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根据本专业整体形象设计的需求,精华教学,充分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如紧密联系化妆、美发课程的教师,根据其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进行服装服饰课程的内容设计,并在教学进程方面也尽量保持同步。化妆课程讲解到中国古代妆面,服装服饰课程就相应讲解中国古代对应的服装,使学生对整体人物造型印象更加深刻。

2.1 学习服装历史的重要性

针对48课时的有限课时,在服装历史内容的讲解上只能讲解对应化妆课程需要的部分,这样重点突出,又能够深化学生对整体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而且通过学习服装历史知识,可以更多地了解相应的服装文化和历史背景,并期待学生能够在整体人物形象设计中,在创意服装造型的设计中,将历史的服装造型活学活用。

2.2 服装效果图的作用

设计服装效果图是在服装制作之前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设计师与被设计者(或者客户)进行有效沟通的一个手段,因此,服装服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用服装效果图的形式,画出自己设计的服装,并能够用效果图形式表现整体人物形象设计,这也是让学生对整体人物有一个完整的设计和理解,并能够辅助未来的工作岗位。通过效果图也能看出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并体会人物形象设计的“整体性”所在。而优秀的服装效果图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一个设计师审美内涵和修养的体现。

2.3 不可或缺的服装立体裁剪和制作

设计了服装、画出了效果图、通过了审核,最终需要进行服装的整体制作。服装立体裁剪和制作部分教学内容对于没有服装制作基础的学生来讲,是比较难学的一部分,学生不能够充分理解对应的服装结构,但是该部分教学内容必不可少,否则学生设计好的服装,只能花大价钱去专门的制作单位制作,这样会给学生在经济方面加大压力。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和实践,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体会到了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表现出了极大的服装制作乐趣,也深刻体会到了高等职业教育“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宗旨。

以上三个教学内容,每一部分都是一个独立的体系,每一部分的内容需要48~60课时,在课时总量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更多地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自学或者教师利用个人时间进行指导。

3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专业需求而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

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服装服饰课程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如下安排和设计。

3.1 活动教学法

活动教学法是以主体参与为内容,以主体互动为过程,以主体构建为结果,通过主体参与来完成教学,实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根本目的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传授与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

在服装服饰课程中,活动教学法主要体现在:教师根据服装历史部分已经讲授的内容,布置服装效果图的主题,让学生进行临摹或者创新性的服装设计,在创新性服装造型设计上,要求体现出古为今用的特点,并针对有特色的服装设计造型,要求学生进行系列服装设计,并配合化妆、发型形成整体造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将全部效果图作品展示,并让学生进行评判。在服装制作教学内容部分,该教学方法体现得更为具体:化妆课程需要进行整体设计,同时需要配套服装,因此让学生根据化妆课程需要进行服装造型设计和制作。制作服装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非常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也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此过程还让学生对整体造型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

3.2 项目教学法

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教学项目而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服装服饰课程中,该教学方法非常实用,以服装制作部分教学内容为例:根据整体形象设计造型需要,新娘服装、晚宴服装、创意类服装等几类是必须具备的,因此,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购买面料、辅料,制作服装,此过程在教师的辅导下,以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为主,充分体现了学生综合应用服装服饰课程教学内容的能力。在该教学方法中,学生可以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完成一套服装的制作,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系列服装的制作。同时也充分与化妆、美发专业技能教师沟通,听取其意见和建议。

在大型化妆造型比赛中,均要求整体造型的配套,因此也需要制作服装,这也是服装服饰课程实际项目的具体应用。在历年的市级、全国级化妆比赛中,大多数学生需要根据比赛主题,自己设计和制作服装,即使不能自己完成设计和制作服装,也要求学生在购买的服装上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该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有意义,许多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服装,体会到了服装制作的乐趣和看到成果后的满足,也对专业更加有自信了。

地域的优势,使学生可以多参观或者观摩各种服装设计比赛、服装展览,这对于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服装设计的真谛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经常带学生、鼓励学生、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服装展览展示、艺术展示、画展等信息,动员学生多看、多想。

3.3 自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法可以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法主要应用于拓展教学内容,同时弥补教学课时量不足、充实教学内容等,如在服装服饰课程课时量较少,教学内容安排较多,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方法很实用。采用此种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都受益匪浅。

在服装服饰课程教学中,服装历史部分、服装裁剪和制作项目的训练,都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课后时间来进行,尤其是在参加化妆大赛之前,服装都是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制作。通过项目教学与自主教学法的结合,给教师的震动也非常大:在比赛的促动下、在实操课教师的共同要求下,学生通过立体裁剪的办法,完成了很多难度较大的服装制作,完成效果也非常好,让人觉得非常出乎意料。获奖的学生又进一步促动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过来促动了对服装制作和设计的热爱和热情,所以,教学的顺利进行,是各种因素的综合结果,是学生、各科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

4 教学效果的体现

4.1 绘画能力有所提高

在绘画服装设计效果图教学内容的要求下,学生自身的绘画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为绘画能力本身就是需要不断地通过动手画的形式来锻炼,因此,通过教师对学生作业量的要求、对设计作品的严格要求,学生能够在绘画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4.2 服装制作能力极大提高

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服装,尤其是在化妆实训课程、各种级别比赛的要求下,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非常迅速,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审美能力也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重点培养的几种能力。由此可见,比赛、实训课程激发了学生服装制作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学生获得了奖项之后,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制作服装的积极性。而学生的服装作品体现也比较完整,能够在服装、服饰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和制作,对于各种服装材料也能够通过制作服装的过程得到深入的了解。由此可见,通过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然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

第8篇

本文以《会计模拟实训》课程为对象,基于本课程的特点,将情境模拟教学引入实训课程,希望能探索出情境法在会计实训课程的一般应用模式。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为达到既定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形象生动、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通过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潜在智能,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一、情境教学法应用于《会计模拟实训》课程的必要性

(1)会计的实践性对实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职校生毕业后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无法胜任专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会计相关领域的知识日新月异,如何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适应性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对会计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改革会计实训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由于会计实训场所和设备的有限性,中职会计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基本上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缺少“主动、探究和合作”,信息只能单向传播,灌输式教育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情境教学法能够变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形象的情境,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情境模拟教学应用于《会计模拟实训》课程的意义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情境法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中搭建一座桥梁,对于提升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中职学生的基础较差,传统的讲授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但事物总有两面性,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动手实践,他们有兴趣也完全有能力完成教师的任务。因此,将情境模拟教学引入本实训课程,不仅能够寓乐于教,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各种角色的扮演中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提高其综合能力和素质。将情境模拟教学应用于会计模拟实训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角色的转换,他们既是学生,同时又是企业员工。学生可以在各种各样的岗位上轮岗,不仅能使他们深刻理解每一工作岗位的职责和要求,而且通过具体的过程模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情境模拟在《会计模拟实训》中的具体应用

笔者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将课程模块化,本次模拟以购销模块为例:

(1)创设情境。实施情境模拟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创设具体的情境。而情境的设计是否贴近生活、形象生动是能否成功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会计专业绝大部分是女生,青春期的女生追求时髦、爱好打扮,对于逛街买衣服有着极大地热情,鉴于此,笔者创设如下情境:在风光秀丽的三门大湖塘畔,有一个知名的服装企业,主要生产各式女装,并销往杭州四季青服装城。该企业设有采购部、生产车间、销售部、财务部、管理部等相关的部门。2013年1月,企业发生一系列的经济业务。

(2)角色分配。创设情境完毕,教师可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兴趣,将全班同学(32人)分成三大组,分属三个公司:服装公司(19人)、纺织公司(11人)、运输公司(3人)。其中,以服装公司为主体,另外两个公司为辅。

(3)物品准备。物品准备的充分性是情境模拟能否成功的必要条件。物品准备包括三部分:①多媒体。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文字和图片,并辅以视频和声音,提示学生教学流程的进度。②相关的原始凭证。课前,教师可让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可获取的原始凭证,包括:车票、住宿发票、餐饮发票等。此外,教师要准备一些相关的空白原始凭证,包括借款单、差旅费报销单、现金支出凭单、增值税专用发票、转账支票、收料单、出库单等。③记账凭证。④道具。还需准备一些相关的道具充当材料等。

第9篇

关键词:服装 制作工艺 教学方法

服装制作工艺课程是服装专业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集实践性、技术性、应用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课程。它依据纸样设计、应用缝制技术,使服装设计达到最终目的,成衣制作实践是检验服装设计与纸样设计的合理性、提高设计的正确性和成功率的试金石。成衣制作绝不只是将裁片简单地缝制和组合,而是要有缝制的造型构思,要对面料质地、面料纹理、线道语言及塑性等所组成的缝制造型美有进一步把握。要把服装当做一件艺术品去精雕细刻。因此,服装制作工艺课程的教学必须实践与理论并进。

一、注重环节练习 提高学生基本技能

1.手缝工艺技能训练是掌握基础缝制工艺的首要环节

现代服装的缝、捧、缲、环、缭、拱、扳、扎、锁、钩等工艺都体现了高超的手工工艺技能。手缝工艺具有操作灵活方便的特点,是服装制作中最基本的手法,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技艺技能,作为一名服装技术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手缝工艺。因此,在对高一新生的教学中应从最基本的捏针、穿线、打结的操作训练开始,逐一练习各种手缝针法,达到完全掌握,运用自如。

2.车缝基础训练是服装缝制工艺的基础

使用工业缝纫机缝制,不但速度快,而且针迹整齐美观,是服装制作的基本手段。但初学者常因手、脚、眼的动作不协调,使缝纫机转速忽快忽慢,甚至倒转,从而引起轧线、断线、断针等故障,严重者还会损坏机器或衣片。为了做到随意控制车速,使机器正常运转,各种针迹符合工艺要求,必须使学生了解缝纫机的工作原理,并且要讲解和示范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练习步骤如下:

(1)空机训练。为了使缝纫机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笔者要求学生在操作前先检查、保养机器,再进行空机练习。工作中要求达到操作自如、连续均匀,能数清针数,并能在一定针数时停机;慢速或快速运转时,均能即时停车,能打倒回针。

(2)缉纸训练。装针不引线,练习在纸上缉直线、曲线及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要求达到针孔整齐、直线不弯、曲线圆顺、形状位置正确。

(3)布片上缉线训练。正确穿引底、面线,会调整底、面线张力,使底面线能正常交织; 在布片上缉数组平行线,每十条线为一组,每组间距分别为1cm、2cm、3cm、4 cm不等,要求底面线张力大小适当,每条线迹起落针打三针倒回针。

(4)缉曲线板画线。要求在15分钟内缉完画线,线迹要顺直无棱角、无断线。

(5)拼缝训练。用数块布片练习缉缝服装缝制中常用的各种做缝,比如平缝、搭缝、贴边缝、明包缝、暗包缝、分缉缝、坐缉缝、压缉缝、别落缝、漏落缝等。要求缉缝方法正确,线迹要直,缝头符合标准。

3.部件缝制是适应服装款式多变、保证服装质量的关键

服装部件(口袋、衣领、衣柚)是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服装的造型多样化、时装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服装款式变化快,样式多,从成衣制作角度讲,主要表现在领、袖、袋等方面。对学生应安排以下练习:

(1)口袋缝制练习。口袋是服装上的主要部件之一。口袋缝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成衣质量的高低。因此,在服装制作课程教学中抓好各种口袋的缝制练习是至关重要的。开袋类口袋,缝制难度大,质量要求高,初学者不易掌握。因此,教学中要求学生练习缝制各种形式的开袋应有数量要求,比如一节课练习应在3个以上,练习后还要作归纳总结反思,对比简做、精做及不同的缝制方法。熟练掌握缝制顺序、方法,能保证质量独立完成。

(2)衣领的缝制练习。衣领是服装上最重要的部件,是观赏者视线集中的部位,所以缝制质量要求一般很高。在服装制作练习中,选择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男式衬衣领、中山装领、西装驳领等领型练习制作,熟练掌握各种衣领的缝制要求和技巧。严格按照服装生产质量标准要求去考核学生的作品。

4.缝制整件服装是成衣制作的最终目的

经过前面各项基本技能训练之后,练习缝制整件服装。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裙子、裤子、衬衣、西装等服装的缝制步骤方法、工艺流程及操作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独立完成每一件服装的制作。

学生每当完成一件服装的缝制时,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教师在指导学生制作服装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予以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自觉地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5.熨烫是服装缝制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装行业常用“三分缝七分烫”来强调熨烫的重要性,熨烫贯穿于缝制工艺的始终;裁剪前喷水熨烫衣料不仅可起预缩作用,而且烫平皱折,便于划线裁剪;缝制前,对衣片进行“推、归、拔”工艺处理,利用衣料纤维的可塑性,改变纤维的伸缩度与织物经纬组织的密度和方向,将平面衣片塑造成立体造型,适应人体的体形和活动状况的需要,弥补裁剪的不足,使服装达到外形美观,穿着舒服的目的;缝制过程中,很多部位都需要边熨烫边缝制,这样既方便了操作,又提高了质量;缝制完成后,对整件服装要进行整烫,以保证服装外形平挺、整齐和美观,不但能提高服装的外观质量,甚至可以达到提高服装档次的效果,在成衣制作实践中,要求学生熟悉织物性能,运用服装材料学的知识掌握织物的耐热程度,学会控制熨斗温度,掌握熨烫的基本要领和最基本的熨烫手势,多练习,多体会。

二、重视理论传授 促成技能的迁移

实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服装制作工艺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学不仅要突出实践性教学这一重要环节,还要将理论教学环节以点、线、面的方式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让理论与实践之间保持相对的结构平衡,让实践内容与理论内容的知识结构相互衔接,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了下面几种方法。 1.开展归纳整理,把理论内容融入反思中

在课堂上,每一个部件、每一件成衣的制作工序、制作步骤、制作要领,教师都要认真讲解,但学生不一定都能及时完全接受,然而只有按正确的缝制顺序、方法操作,才能保证质量。对此,在教学中,笔者采用“讲解――实训――归纳记录――上交检查”的方式,把服装生产工艺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制作过程的技能要领强化体现在归纳记录上。

2.开展课题研究,把理论教学融入讨论研究中

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指导学生围绕课题,把所学知识技能综合、融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的内容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某一环节进行调查、研究、实验,应用所学知识、实践技能、构思制作出“作品”。在西服裙的制作中,笔者留下了做、装腰头这道工序,让同学们讨论,研究、实践其制作步骤、方法。学生们在实践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研究,老师适时插入,评价其合理性与科学性,让他们对制作工序步骤形成统一认识,这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制作工艺,另外还学到了其他的工艺方法,受益匪浅。

3.利用循环教学,把理论教学融入实践全过程

循环教学的特点是:分步骤,不定时,反复讲,随时听。

具体做法是把一个教学内容按讲解、演示、指导三步为一循环反复进行。课前教师把要学习的内容拍成视频,首先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采用分解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通过反复、规范的演示,让全体学生都掌握操作要领,这样可以规范要求,避免学生训练的盲目性,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对于已听明白的学生,自己先独立实践,没听明白的学生,再看老师的演示操作视频,教师可深入下去检查指导学生的实践。在指导实践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者集中起来再进行讲解和演示。这样做有以下优点:(1)使学生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快的往上进,慢的往上赶,不等时间,人人都有学习内容。(2)没完全接受的学生还有机会再听、再看视频讲解,循环听讲,加深理解。(3)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速度和掌握情况听课,随意性强。(4)在循环讲解中,教师发现讲解力度不够或效果不佳时,可以随时调整。

4.产教结合,把理论教学贯穿于生产实践

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培养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校加强服装实训实验基地基础建设,引进了多台电脑平缝机、锁边机、锁扣机、双针机、绷缝机、挖袋机、样板输出设备等,建立了两个实训缝制室、两个裁剪工作室及一个服装CAD室,同时为了将企业文化、企业运作流程直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情境中感受当企业人的“味道”,学校还重点打造了服装生产流水线设备,积极协助企业进行服装订单加工,聘请企业专家、技术人员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将学校与企业的联合落到实处,真正做到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学生经过流水线生产的实训,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都得到了深化提高,对整个服装生产过程有了详尽的了解,并熟练掌握了工艺技术,这为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服装行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尚行业,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本技能,科学的工艺分析方法,才能适应服装行业的变化要求。

参考文献:

[1]白莉红.提高服装工程专业学生技能需要加强实践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2010(20).

第10篇

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中等职业服装工艺课教学中尝试利用信息化的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势在必行。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服装工艺教学质量和效果,充分激发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广泛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中职服装工艺教学信息化的必要性

1.利用教学过程的交互性,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技能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需要分组演示同一个教学内容很多次,同时学生分批围着一台缝纫机看教师操作示范,有时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能完全理解掌握。因此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把某些复杂的制作工序做成课件,可以重复播放,细致讲解,使学生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掌握知识与技能。

2.启发学生自主式学习,使教学变得更有效

在服装工艺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停地巡回指导,但仍然有同学要等待教师的指导,长此以往就容易使得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如在缝制工艺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各类服装工艺的模拟动画,学生可边看演示边做,逐渐领会制作要领,这样教师可抽出时间巡回指导,使教学变得更有效。

3.抽象的知识变具体,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学生一般只有一次机会观看教师的演示,同时由于学生所站位置的不同对教师的演示领会也不同。如采用多媒体组合演示教学,形象直观性与动态可视性能够将教学内容中抽象的知识变具体,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中职服装工艺课信息化教学创新与探索

1.搭建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服装工艺教学中的作用

服装工艺课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抽象,缝制操作过程复杂,如果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示范操作,“师傅带徒弟”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满足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发展,所以更需要利用现代信息化多媒体技术改善中等职业服装工艺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服装工艺课程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因此在原有服装工艺实训室的基础上搭建一个信息化教学平台,在教师示范操作上缝纫机上配有计算机,数码摄像操控台,在教师前面安装能够全方位转向的数码摄像机,同时在每个学生的缝纫机位前面安装了电脑显示屏。这样教师可以在自己的缝纫机位上操作示范的同时,数码摄像机全程录制,同时播放显示在每位学生缝纫机前面的电脑显示器上,是原本抽象的设计流程和制作工艺变得生动直观,改变原先许多学生围着一台缝纫机观看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通过操控台设置摄像头的录制角度和位置,解决以往学生由于位置角度等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2.通过多媒体教学 变“偶然”为“常态”,让服装工艺教学“活”起来

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发挥,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由于具有重复播放和演示的特性,为进一步提高服装专业实训课四十分钟的效率,节约师资成本,在课前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实训操作技能的多媒体课件或视频。当学生在观看教师的操作示范后,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缝制过程和要领,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更清晰直观展示教学重点,同时利用彩色图片来详细说明重点部位缝制方法和要求,匹配的文字说明简单明了,易学易懂,最终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很好地效地掌握服装工艺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我们在讲解男衬衫领缝制过程时,教师按步骤操作演示并通过多媒体课件把男衬衫领分步缝制图在计算机显示屏上播放,这样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对自己没有理解掌握的步骤,可以随时对照反复琢磨,加深理解,提高缝制水平和操作速度,同时学生可以把掌握不好的知识环节拷贝到自己的计算机或手机里复习观看,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重复操作和讲解。

3. 利用信息化多媒体技术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变“教学”为“导学”,让信息资源“活”起来

信息技术应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数码摄像机将示范操作过程录下来,把服装部件的工艺操作步骤、加入动画、图片和解说制作成微课、微视频。把这些教学资源放在学校网络资源平台上,让学生课前课后都能下载观看,使教学内容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信息量,视频播放、动画描述、分步解说生动形象,还可以反复播放重、难点,起到对教学了事半功倍的较果。同时引导学生借助信息化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的实现分层教学、个别化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

第11篇

文章从高等院校服装专业基础课程“服装设计基础”的目标定位出发,对课程内容设计规划,课堂教学组织实施、实践、实训设计等相关问题作了讨论,阐释了“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思路,总结实践教学经验,以期促进“服装设计基础”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

关键词:

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教学实践

随着我国纺织服装业的蓬勃发展,许多综合类高校和专业院校都陆续开设有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等相关专业,但是,入学新生对所学专业了解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并且入校后不会很快接触到专业课程,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陷入迷茫。“服装设计基础”的启蒙、导向作用不容忽视,对学生的专业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课程目标定位再认识

目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涉及服装领域的有三个专业,隶属于工学纺织类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隶属于艺术学设计学类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还有特设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其中“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又分服装工程和服装设计两个专业方向,可授工学或艺术学学士学位。基于区域产业需求、高校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原因,不同的高校选择开设的服装本科专业也各有不同。服装高等教育虽然有不同的专业和方向,但其培养方案、课程设置都有相互交叉和重叠的部分,体现出服装行业人才需求复合性、实践性的特点。现行的培养方案中,服装艺术类专业在第一学年以造型基础和构成基础训练课程为主,如三大构成,素描、色彩等,服装工程类专业以服装结构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学课程为主,基本都较少涉及设计类课程。传统观念影响下,设计类的学生容易陷入“画设计”的学习误区,“重艺轻技”,缺乏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而工程类的学生对艺术时尚、设计创新缺乏敏感度,审美意识有待提高。同时,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性,对所在专业的认知度很低,学生很难理解前期基础训练的课程与今后要学的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更无法设想今后的专业道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学习方法,拓宽专业视野,初建职业意识。作为面向一个或多个服装专业共同开设的课程,“服装设计基础”课程具有专业通识教育的基础地位,目标就是要打破专业界限,为学生搭建一个艺工结合的知识平台。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规划

为突出“服装设计基础”课程的基础性、通识性特点,在教学内容规划中要重视专业知识框架构建,基础知识的结构逻辑,而无需面面俱到,深入细节。摒弃只强调服装艺术美感的表现,不在乎其工艺可实现性的错误认识,强调综合能力培养而弱化专业差异,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系统的专业意识,在知识准备和思想观念上为创造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注重课程中各章节的纵向知识融合,除了服装设计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和设计理论的讲解以外,对服装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教学重点和难点,要着重规划和讲解,凸显服装艺术与技术相互融合的学科属性。同时也要注重已经学习和今后要学的课程之间知识的横向融合,承上启下,使学生了解不同课程的定位及知识关联与技术逻辑。还要融入服装产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及发展成果,让不同服装专业的学生都能全面了解服装行业特征及职业特点,建立宏观的行业意识和职业视野,明晰自己所处的职业环境和位置,明确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提高今后专业课学习的针对性。

三、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

设计类课程教学时间相对集中,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习内容、知晓学习方法、明确学习方向,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组织很重要。“服装设计基础”课堂理论教学重点在于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掌握,将理论分析可视化,更容易理解掌握,案例教学法效果突出。教学案例既要分析讲解服装产业、服装设计领域中影响时展的经典事例,也要选择本土化、本地化、市场化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地方产业、地方品牌的发展现状,同时要将教师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重视对案例中设计背景、设计思路的产生、设计过程等方面的分析和说明,而不能只作表象的介绍,要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知识与实践应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获得启示。为了保障课堂实践教学效果,要做好课前引导,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资料室、展厅资源,调动学生积极性,督促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度。

四、实践、实训设计

(一)课堂实践为主,课后训练为辅

作为专业基础课,“服装设计基础”课程知识点并不难,但充分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综合应用就有一定挑战。课堂实践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尤为重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看似了解却又似懂非懂的知识点,如服装造型设计中的点、线、面要素,服装结构设计、工艺设计等,课堂实践练习不宜复杂,可多次反复练习,所需时间不宜太长,可设定时限,采取单人形式完成,教师可评价,学生可自评、互评,指导学生掌握专业设计语言,突破思维界限。而课后训练要有一定难度,考量多环节、多知识点综合运用的能力。课后训练需要学生较长时间的准备和完成,因此不宜安排过多,要重质量轻数量。可根据服装设计、服装工程等不同专业方向安排不同的课后训练形式和内容,其关键环节、过程进度还需教师监督管理。

(二)限定性形式为主,自主性形式为辅

“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普遍在大学二年级开设,学生在课堂中初次接触专业知识的学习,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是入门初期,实践、实训设计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很重要,它关乎课程目标的实现及教学质量的提高。专业基础课实践任务要以限定形式为主,自主形式为辅。所谓限定就是有条件、有要求的,限定形式可能会被人们认为它与创造性的活动相违背,似乎创造、创意、创新就应该天马行空,没有限度最好。而教师在教学中发现,自由发挥的训练形式让学生很难寻找切入点而始终处于不确定、不知所措的状态,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信息的寻找与捕捉中,浪费在无从选择的循环与矛盾中。这种现象在低年级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为明显。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此类问题,对于“服装设计基础”课程实践、实训的设计就是要预先设定一个或多个可实施的任务要求,将专业知识贯穿其中,让学生围绕这个具体的任务进行思考与创造。

(三)自主学习引导

专业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中跟随教师学习,还要学会在课后自主学习。由于学生在前期专业知识积累较少,没有教师的合理安排和引导,学生会产生学习无从下手、拖拉应付等问题。许多学生都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有什么需要记录的就随手找张纸,事后不整理,更做不到长期的积累,也就无从谈起从量变到质变,从混沌到领悟的过程。从设计基础课程起,要求学生将上课笔记、课堂练习、设计草图、资料收集、课后学习等内容融汇一体,可文字、绘图、粘贴等,形式和内容不限,汇集成册,作为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一部分。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短暂的,在大量的课余时间里,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同样需要教师引导,帮助学生规划可操作的、可实现的学习目标。教师可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养成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并且实现常态化、长效化。结合课程网站建设内容,进行网络学习和互动。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扩展到间接知识的学习上。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打破专业界限,涉及领域广泛又有其内在关联,要求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完成规定数量的学习任务,并在课程网站提交学习心得,互动交流,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

五、结语

通过“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搭建了平台,学生建立了初步的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规划等方面也获得很大提升,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价值得以彰显,也必将带动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

作者:饶蕾 单位: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设计教育[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7.

[2]严薇.有限无限:装饰图案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第12篇

一、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1.不断更新理念

笔者所在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策划,组织广大教师有针对性地研读相关高职教育文件和理论,听取专家报告,提高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增强实践教学观念,强化实践教学管理。

2.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内容

(1)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做了明确、详细的规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的制度保证体系。

(2)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精心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把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的各个模块,增设职业能力课、综合实践课等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50%以上。针对各专业核心课程,均编写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积极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审核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参与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

(3)探索运用新模式、新方法,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集成化,使课堂学习融“教、学、做”为一体,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过程置于工作过程、工作岗位的环境中,使技能实训在模拟仿真、实践操作训练、校内生产性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等环节中顺利完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进一步规范顶岗实习工作。制订《学生提前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方案》;整合原有表格,制作《学生顶岗实习手册》和《教师顶岗实习指导工作记录本》;改革学生顶岗实习考核办法,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由学生顶岗实习单位鉴定、学生顶岗实习记录和学生实习报告三部分组成;积极推进成建制顶岗实习工作,目前已有投资与理财、应用电子、服装设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专业的学生成建制赴企业顶岗实习,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了学生顶岗实习计划。

(5)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投入,改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笔者所在学院已初步建成符合专业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综合实训、课程实训需要的15个校内实践基地,改善了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6)积极探索“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动共赢”的专业建设长效机制。学院各专业结合实际,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同时,聘请了企业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共225人,担任实习指导老师;邀请企业的技术专家管理人员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

(7)创新考核方式。鼓励教师改变一卷定分数的考核方法,强调形成性(过程)考核,考核的重点由知识向能力转变。

(8)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确定了实践教学检查工作制度,强化“计划管理、检查监督、总结评价”三个环节。

二、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

1.校内实践教学管理

(1)实行三级负责制。教务处、评估督导办协助主管院长对全院的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和教学督导,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各系负责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与管理。

(2)校内实践基地管理采用分块管理模式,实训(验)室按系部设置,各系负责本系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接受教务处的监督和指导。

(3)制订了《校内实验实训室管理办法》,各专业实验实训室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按要求完成了规章制度的上墙工作。同时,印制了《实训室使用记录》《实训室卫生检查记录》等11个规范实验实训室日常管理的表格文件。

(4)制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明确教学各主要环节的要求。建立科学严格的教学评估督导体系,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可控。

2.校外实践教学管理

(1)在学院统一领导和指导下,由各系与企业相关部门共管,学院教务处统一协调。

(2)明确校外实践教学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纳入学院整体实践教学计划之中;制定教学大纲,并不断完善。

(3)加强对校外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各专业派出实习指导老师,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实习,全面了解实习情况;建立院领导、教务处、各系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定期走访实习学生和企业的制度,不断总结经验,确保教学质量。

3.规范实践教学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