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课改论文

初中语文课改论文

时间:2022-08-28 03:07: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语文课改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语文课改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活动化教学

一.课题的界定

“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是指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形式。它不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曾一度盛行的“语文活动课”,语文活动课虽试图解决传统语文教学遏制学生主体性的问题,但它与一般的语文课相并列,将语文课的知识性(或学科性)与活动性割裂开来,形成纯粹的知识分析课和单纯的语文活动课,显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而我们提出的活动化教学正是力求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它也有别于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立足于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拓展了语文课程资源,而我们提出的语文活动化教学立足于课堂教学,正好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互为补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研究意义

1.活动化教学实践有利于改变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现状,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语文课堂长期以来存在着大量的课文分析和以“一问一答”为主要形式的所谓“启发式”教学,导致学生普遍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出现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尴尬局面。活动化教学以大量生动活泼、求知求乐、益智启智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习得知识,无疑将会为改善师生关系、营和谐教学氛围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2.活动化教学实践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化教学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将彻底改变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努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活动化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克服学习意志薄弱等不利因素。活动化教学将相对枯燥的语文知识学习巧妙地化入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中,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无疑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避免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等不利因素。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是,探索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的某些规律,改变初中语文课堂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现状,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探索形成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题围绕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如下内容:

1.研究设计初中语文课堂实践活动的方法。也就是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设计一个个生动活泼、求知求乐、益智启智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

2.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设计。即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用合适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将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

3.研究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的操作流程,构建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的基本模式或一般模式。

4.研究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模式在散文教学、诗歌教学、小说教学、说明文教学、议论文教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四.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1.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制定课题研究与管理的相关制度。2.对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反复调研、反复讨论,查阅新课改和活动化教学等方面的专著,确定课题研究计划与方案。3.广泛占有资源,征订《语文教学通讯》等专业杂志,购买《活动教学原理与方法》等教育教学专著,开通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等专业网站。4.邀请专家进行开题论证。

研究实施阶段:1.建立课题研究小组成员月会制度,将活动化教学理论与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反复讨论、交流,逐步形成对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的共识。2.联系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征集导学、探究、运用、拓展等教学诸环节的课中实践活动,并围绕这一主题开展1~2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力争结合现行初中语文教材设计出一批实践活动,供教师在教学中选用。3.围绕“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设计”这一主题开展理论思考、论文征集、课堂教学研讨等系列活动,力争总结出简洁明了、易记易懂、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口诀。4.邀请专家进行中期检查、评估,并结合中期评估意见对研究工作做适当调整。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建设;现状与思考

新课标的改革推进,使得初中语文教学不再仅仅是基础知识层面的传授,更是对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们语文综合素养、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1]。本次论文结合课改要求以及学生需求,对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

所谓高效课堂,指的就是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出课堂教学的作用和功能,在40分钟的课堂时间内,以最大的限度和最完美的状态完成教学的任务,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课堂的时间有限,必须抓住机遇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让课堂教学获得最大的利益,以“高质量,轻负担,向课堂教学要效益”为教学理念,深入贯彻教学改革[2]。

二、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建设现状分析

在高效课堂常规建设不断实践的过程当中,初中语文课堂逐步发生了深刻变化。全体一线教师将“以学定教”、“以生为本”、“少教多学”作为教学理念,作为教学过程的行为指南。在备课的过程中,教案被导学案逐步取代,成为全新的教学设计模式,课上环节,填鸭式、注入式的传统模式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自主学习、成果展示以及交流讨论成为教学的常规程序。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过程,教师开始着重于对作业的设计,而非照搬课本习题,重视作业对学生们能力提升的延伸性和拓展性[3]。在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建设现状的探究过程中,我们总结除了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一)教学设计环节。高效课堂的建设强调的是“以学定教”,教师需要从传统“写教案”的模式中转变,进行“导学案”的设计,备课的重点已经从教师教学转向了学生如何学。通过调研发现,高效课堂建设的备课环节改革并没有实际应用到学校的常规备课管理过程中,导致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部分教师,尤其是年龄较高的教师对于备课方式的改革十分抵触,仍在沿袭一贯的备课方式,把自己多年的教案改头换面,称其为导学案;还有一部分青年教师对改革保持高度的热情,但是缺乏深入的钻研,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多教师没有抓住教材的要点,制定的策略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二)课堂教学环节。高效课堂的建设重点是“多学少教”,教师通过传统注入式、满堂灌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体验学习以及合作学习。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将重点转向了“精讲多练”,转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对学生们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让学生们学会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但是调研发现,高效的课堂建设提出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并没有淋漓尽致的体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始终没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课堂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为了讨论而讨论,为了探究而探究,追求了表面的热闹,没有重视课堂的实效[4]。

(三)课后思考环节。高效的课堂建设重点强调了教学反思环节,教学必须要学会教学思考,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将它视作快速提升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但是调研中发现,高效课堂的建设过程中,课后反思改革没有具体体现在常规管理中,多数教师把课后反思当作了可有可无的环节。

三、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建设策略思考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的建设不断深化,全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高效课堂的实践经验,高效课堂的建设已经将成熟经验转化成了常规教学条例,为高校课堂的发展提供了长效保障机制。

(一)切实加强重建工作。切实地加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尤其是学校领导班子必须充分地认识到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地开展高效课堂建设,加强对高效课堂重建的顶层设计,按照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反思、作业布置的程序环节不断深入,全面系统地对高效课堂的重建进行设计。力求目标明确、计划详实、责任到人。

(二)强化专题研究工作。高效课堂的教学重建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校必须组织起骨干力量,从问题出发,深入研究课堂重建的背景。在备课、作业、上课、课外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提供有效性的改革策略,提高教学重建的规范性、科学性和专业性。让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建设更具针对性。

(三)制定教学模式重点。针对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我们必须制定具体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保证初中语文的高效教学课堂构建。

本次论文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重建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构建高效课堂必须从课堂氛围的重建、学生情绪的调动和对学生本体的尊重等各个方面展开。让学校提起重视,确保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取得实际的效果,充分满足初中语文现实的需要,促进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万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1:108.

[2]刘丽荣.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第3篇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在举国上下迎接祖国六十二华诞来临之际,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顺利圆满地结束了,在此我谨代表教育局向获奖选手表示热烈地祝贺。此时此刻,我心里首先想到的是感谢,感谢教科所领导将这次竞赛活动安排到我县,给了我们举办州级活动的机会,感谢9位参赛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为我们展示了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感谢本次比赛的5位评委,你们专业的眼光和敬业的精神为本次活动增添了分量,也感谢为本次活动的承办付出辛劳的的领导和老师,是你们的大力支持和细心工作,保证了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我还要特别感谢的是所有观摩老师,你们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抽时前来,始终坚持参与本次活动,求知上进的举动值得敬佩。

这次全州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9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精英与..中学的学生们,一起演绎了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这些课堂以体现新课程、展示新课改为宗旨,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行为,都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教学活动有特色、有亮点,多媒体课件运用恰当灵活,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出了示范。可以说,这次活动为全州初中语文教师搭建了展示教学技艺和相互交流的平台,无论是参赛教师,还是观课教师,通过两天的上课、观课活动,都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而提高了全州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水平。

为了推进我县新课改健康发展,提高我县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从4月开始,我们在全县中小学组织开展了“五课”教研活动,先后邀请了..语言专家对初中英语教师进行培训、..教科所教学专家举办中考命题形势专题辅导讲座、州教科教育专家开展教学支持活动和“五课”教研专题辅导,召开了教学现场会,各校以“五课”教研活动为载体,组织了示范课、公开课,开展了优质课竞赛、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将校本教研责任化、具体化。特别是在今年4月份,我县教研室组织举办了初中各学科优质课竞赛活动,参加竞赛、观课的教师有300多人,有效地提高了初中各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一年半来“五课”教研活动的开展,我县初步建立了县、校联动的校本教研机制,广大一线教师能运用新的理念,以教材内容为本,选择正确、灵活的教学方法,从课堂动态发展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教学,为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虽然,我县在“五课”教研活动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兄弟县市开展“五课”教研活动的成效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值得学习的经验多,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今后我们将继续在全州开展“五课”教研活动的大氛围下,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胆探索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手段,大力推进“五课”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这次活动的举办,对我县初中语文教学,语文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希望参赛老师、观课老师们认真回顾、研究这些课堂,并运用到自己的常规教学中去,不断研究推广。我们坚信:只要勤于专研,广采博纳,融汇贯通,自成己见,初中语文教学的园地里一定会绽放出绚烂多彩的花朵。

在竞赛活动举办期间安排不妥的方面请批评,照顾不周的方面请海涵。祝各位国庆假期开心快乐,今后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理念分析

有效教学是一种在教学活动中使其教学效率提高而提出的教学理念,通过有效教学理念的研究,可以及时发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相关的纠正处理,同时可以促进教师运用科学先进的教学理论以及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现有的教学活动给予相关指导,并提高教学|量和教学效率。有效教学理念简单说就是在促进教学效率提高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有效教学理念,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一、教学准备是促进教学效率提高的前提条件

有效教学的本质是将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准备是教师教学效率提高的前提。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将预先教学设计深入到整体课堂的教学内涵中,初中语文教师要对讲授的语文课程进行深入研读以及理解,通过基础阅读、细节阅读、全面阅读三个层面进行课文的掌握,使自身可以通过阅读课文中的情节、结构等感悟到课文自身具备的欣赏性以及批判性等相关特点,从而吃透课文所体现的深刻内涵,同时在掌握课文内涵以及特点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进行细致设计以及调整,要从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学生需求出发,设计符合学生思考范围的教学教案,也要依照教师的教学目标作为主导,把控整堂课程的走向,另外要做好语文课程的延伸性阅读和学习,帮助学生开阔自己的思路。

二、教学实施是促进教学效率提高的根本因素

1.加强技巧教学到情感教学的转变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因为在应试教育制度下,更为关注的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语文技巧的把握,使初中学生普遍存在语言运用能力的问题。很多初中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较少,使学生在实际的语文知识运用中,无法将积累的语文技能转化为语言能力,简单来说,就是缺乏能说会写全面素质的培养。比如,初中语文课堂中对于白居易《琵琶行》这一首诗的讲授,很多语文教师注重的是对修辞手法的教学,无论是对“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一句中的明喻修辞手法,还是对“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借喻修辞手法的讲解,都使整首诗过于苍白,学生无法从诗中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更不必提情感体验了。而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固有的技巧转变语言能力改变为情感转变语言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是有效教学理念的初衷,使初中学生的情感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培养了良好的人文素养。

2.加强课堂教学中的交流与沟通

很多时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使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提升。加强教学过程的优化,鼓励和支持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形成思维的碰撞,拓展学生的思考方式,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文化素养得到增强。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教学活动进行静态与动态的联系,通过教师固定的教材讲学,引导学生对教材产生反应,并通过教师鼓励和支持,使学生在积极回答与分享的过程中,出现创新的思考,使本身静态的教学活动成为一种鲜活动态的教学讨论过程。

三、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导向

在应试教育制度下以及学校编制等管理制度的考核下,教师不断加固自身的传统教学理念,拒绝或者抵触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改革,使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显著提高,导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鉴于此,要科学制定教学评价体系,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价标准的设定,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用性得到体现。首先要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考核评价,教师是否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教师为教学主导的教学理念,通过对教师的亲和度以及与学生关系的建立,来考核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观察教学课堂是否具备情感体验以及参与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要从多元化角度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多层次的角度下,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有效教学理念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使教师不断增强素质教育意识,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而言之,在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下,有效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推动着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使得教学模式发生变化,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凤鸣.新课改实施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2015(23):186.

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策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58-01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考试的难点。文言文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类型的单词,翻译技能和服从的主人,为学生没有中国古典大挑战的基础。实现中国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创新是值得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目标实现,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文言文的质量。

1.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1 过多强调艺术性,忽视内容本身。从中国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过于强调艺术教学质量,教学被忽视的内容本身,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当在文言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整篇文章结构,掌握重点单词和句子,经典的句子,太多的艺术分析和评论文章,对内容本身的理解和忽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改善。

1.2 重视翻译教学,忽视学生感悟能力。高度重视翻译教学,忽视了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为中国初中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通用汉语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老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文本的准备和思考,直接对学生进行文字逐字翻译,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限制他们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促进文言文是极其不利的。重要的是要注意,在中国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翻译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以提高他们的理解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2.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2.1 引导学生对文言文形成正确观念。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多次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学习不好的中国古典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的文言文"无用"的意识。我们有义务正确中学语言教师,引导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ξ颐堑某踔形难晕牡难生。我们想告诉中国古代文学的学生,丰富的文化遗产主要是用文言写的。挖掘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批判继承传统文化遗产,我们必须有能力能够阅读文言文。不仅如此,我们初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大多都是经久考验、文质兼备值得我们去阅读、学习的名篇……

2.2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文言文,学习的难度非常大,如果不好好引导,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刚开始学习,我们不能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初中文言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内容的学习都不是问题。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让学生喜欢文言文的学习,享受文言文学习带来的乐趣呢?其实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最为重要,在充分研究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无趣"到"有趣",让学生喜欢上古文,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文学素养。

2.3 加强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重视积累。在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指导。中国古典为初中学生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过程。中国老师教学生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如古代文言文的题目,地名是不能翻译,翻译在现代取代旧的意义的话,调整词序的反演,等。教学生如何进行文言文,遇到问题要做。如果你遇到难词难句,我们可以看到评论,检查数据,小组讨论,问老师帮助等等。学习文言文,之前让学生准备特别的笔记本,记录中国古典知识,这包括复杂的话说,通假字,关键词,一词多义,古代和现代的拼写等。引导学生明确单词与已知的知识障碍,因为是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然后,通过古代和现代汉语的迁移单词理解,帮助学生学习中国古典。

3.结语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言文承载的不仅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是古人智慧的象征。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深刻解读文章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地讨论和分析,从而来最大限度地保证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文言文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文言文解读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提升他们的语言素质。

参考文献:

[1] 郭仕康.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

[2] 翟朔颖.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探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4(10).

第6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新课改问题对策分析

一、调研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在课程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创新和突破,丰富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理论,为农村教改探索出路。

(二)实践意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将从根本上该变基础教育的状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对鹿泉市语文新课改进行反思,积累经验,同时对其它农村地区解决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二、调查的对象

本调研分析的对象是鹿泉市内初中的学校领导和语文老师。

三、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通过“田野”研究,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观察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实施情况,主要采用课堂描述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直接、真实、客观的记录。观察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对学生问题的反馈、师生言语与神态,学生的学习态度等。

(二)问卷法。

通过问卷调查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的信息以此来量化分析、整体了解研究对象的现状。本研究主要针对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教师的问卷分为意识(如:认为自己“根本不了解新课程想改变什么”)管理(如:教师关注自己当前使的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式有多大差异)结果(如:很关心新课改将对学生产生哪些影响)等六个维度。依照不同年级共发放教师问卷 70份。截至2月末,共回收教师问卷 68份,回收率 97.1%,其中 66份有效。

(三)访谈法。

在发放调查问卷时,笔者对这些学校的语文教研主任、任课教师和一些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主要内容围绕实施新课程后的感受、本校课程推行新课程的现状、具体做法、建议等。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语文新课改提出的满意度。

据调查,在初中语文教师中,关于语文新课改的认可程度,51.3%的教师认为还可以,37.8%基本满意。对与实施新课改,有75.6%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实施课程改革;16.2%的教师认为目前进行改革的条件还不够成熟。

(二)语文新课改的整体实施情况。

在实施一段时间后,有54%的教师认为实施有较大压力,30%的教师认为有一点压力,但还是可以努力克服的。对《语文课程标准》,48.1%的教师认为可操作性不是很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43.2%的老师说他们很清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但是实施起来有困难,主要是学校条件不允许、教学评价机制未改变。62.1%的教师都认为新课改很好,带来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体验性,使学生更加乐学了。实践中,有94.5%的教师都认为在自己选择教学方法时,首先应该考虑到的是学生的情况,包括学情、学习方式等等。

(三)语文课改中新课程的开设情况。

对于综合性实践课程的开设,有67.5%的教师开设了一部分,但有8% 的老师担心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根本没开设。其实,很多教师都是想过开设,但没条件。口语交际课程,有45.9%的教师开设了,35.1%的老师严格来说没开设,有的是走形式,最多走形式多于实践。

(四)关于阅读、写作教学教学情况。

阅读教学中,老师中大多数(占66.7%)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实际生活等信息资源和渠道,尝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64.8%的老师还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交流的氛围,开展学生自评与生生互评。在写作课上,51.3%的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周围的事物,给学生提供积极的写作情境,关于学生作文的修改和反馈,有37%的老师忽视或很少反馈,59.4%的教师注重学生作文的批改和反馈。

(五)关于语文课程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整个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将直接引导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调查中,有54%的老师较重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43.2%的教师主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从中可以看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主要看成绩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看考试成绩,而不是以教师自评、领导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从以上可看出,教师对新课改的实施还是比较满意的,也意识到新课改的理念给自己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改观,包括教师的育人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主动性等带来的改变。但是,在新课改推进的过程当中,还是有很多阻力的。总的来说,依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其阻力主要来源于教师、领导、资金问题三大方面。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在新课改推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的教育观念不转变的话,那课改只能说是“穿新鞋走老路”了。只有教师拥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使教师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真正发生变革,促进对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其次是学校领导一定要真正地转变观念,领导在教改中起着激励、引领和助推的作用。新课改的提出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而基础教育阶段也确实需要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那就需要学校领导切实做好教师观念引导和教师教育培训工作,真正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另外,一定要改革评价方式,通过评价方式和内容的改变来引导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重视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参考文献:

[1]王滁宇.论农村新课程改革的教师阻力[J].滁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基础知识 新课改 语知积累

中小学是学习掌握汉语言基本功的阶段,在小学认字写句的基础上,初中语文的侧重点是掌握基本文体知识和文言文基础知识。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和学,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对于培训学生的语文读、写、说能力,夯实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都至关重要。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既不能纯粹教条地死记硬背海量练习,也不能轻描淡写地不当回事。初中语文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通过持续积累、感悟运用、探究实践等过程而掌握运用语文技能的规律。现实教学中,不少同仁把新课标强调语文的读写说能力理解为不用再在基础上下功夫,靠网络搜索,靠大量的课文分析、阅读写作就可能代替纯粹的语知学记。笔者不赞成这些观点,坚持持认为语知教学是初中语文的重要基础内容,应当相对独立,形成体系,并探索方法,努力在提高教学效率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夯实基础,掌握丰厚而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这几年的实践也证明,我教出来的班级考试时语知部分失分相对其它班级要好得多,语文卷面成绩也总体上好于其它班。说明注重语知教学仍然十分重要,具有长远意义。

一、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学得基本的语文技能,懂得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不少同仁在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视对学生新思维的启发,注重探讨文章内涵、分析文章语言,注重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说”。这固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效果,但也相对削弱了对基础知识和训练,因而出现了不少能说不能写,错字、别字连篇,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差的问题,不少学生在中考的时候由于语知功底不扎实,不仅影响语知得分,而且影响阅读和作文的能力。事实说明,我们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重的现实条件下,在新课程背景下推进初中的语文教学,一定要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过去的拼命抓“双基”训练到放弃基本语知训练,都是没有把初中语文教学语知、阅读、口语和写作四大部分放在一个系统里统筹兼顾的结果。

新课程初中语文教材在语法和基础知识安排上有了很大改变,在各册中安排了记叙、说明、议论等语法知识和其他相关的基础知识,一般都是相关课文的最后,使得一些同仁把它们当成附录对待,让学生自学了事。其实有关部门如此安排的目的是要加强语知学习,而不是降低语知地位;学语文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写作,写作好除了有“话”可说之外,还要掌握怎么说“话”,这也是每课后面语知部分所要解决的问题,放弃了这些内容的讲授和学习,学生就难以系统地、持续地提升自己的“规范化”表达意思的能力。

学好基础知识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一些同仁误解素质教育的本质,有意无意地放弃基础知识的教学,鼓励孩子们通过网络“查词义”,通过教案记语知,照抄照搬网上一些现成的语知整理作品,不从一校一班的实际出发整理语知并讲透语知,使得学生初中三年后基本的写字、造句、解义能力没有明显长进,纵然有思想、有见地,却没有很规范的表达能力,同样是素质的不完全、不协调。

二、在整理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无论是说,还是写,都需要建立在厚实的基础之上,都有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等等,说的都是因为有了足够的语言量,才能够下笔千言,出口成章。强调积累,就是要强调读背,强调练习,这与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学习选择”似有矛盾,也使得一些同仁抓语知积累时不那么理直气壮,甚至随波逐流。事实上,没有足够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学生的语文功底。我们所要做的是在积累方法上要努力探索,努力提高积累的效率。

首先,明确整理积累的内容。初中语知应突出四个方面:一是汉语知识。包括语音、文字、词、短语、句子、修辞等内容。二是文体知识。包括基本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文体的一般常识。对不同的体裁一定要系统地掌握其内涵。如说明文就应该掌握说明文的分类,说明对象,说明内容;说明的顺序有哪些,常见的说明文的结构是什么,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说明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等等。三是文学知识。包括基本课文所涉及的作家、作品等内容。四是文言文知识。文言文有很多知识点,一定要让孩子们养成积累整理的好习惯。比如: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常见的文言句式等等。

其次,老师的主动整理至关重要。初中生面对一大堆语知内容,往往措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掌握。老师的整理和引导至关重要。要帮助学生宏观认知语文基础知识体系,把汉语知识、文体知识和文学知识三部分架构理出来,可以用表格或知识树的形式系统地为学生列出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归纳、归类,从宏观上把握认知语文基础知识的整体结构,这对他们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非常有帮助。千万不能把整理的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尽管学生素质各有不同,但老师的统一整理对学生可谓事半功倍。

三、在运用过程内化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目的不是纯粹的知识教育,而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而语文能力的提高又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更深入、更全面地把握。要想真正让这些知识“烂熟于心”,最重要的还是要在“用”的过程中来巩固。

首先,加强语知训练。熟能生巧,训练以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仍然十分重要。以写字为例,如果不训练,就不可能把字写得美观、漂亮,如果训练程度不够,还可能连字都不会写;再以作文为例,如果没有一定量的训练,就不能很好地表达。对最基本的字、词、句、篇、语、修、文等基础知识,应该改变以往教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紧密结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加以科学训练。要针对语文基础知识巧妙地设计各种类型和类别的练习题,通过做练习,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知识。练习题的设计应注重多角度、多方位;练习后要注意反馈,讲析方法,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练有所获的目的。

其次,激发学生应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符合中学生好动、猎奇的心理,能创造各种情景和条件,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兴趣盎然,因此要巧妙地设计一些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语文知识活动,比如拼音比赛、猜字谜比赛、书法竞赛、查字典比赛、改错别字比赛、成语接龙竞赛、修辞手法竞赛、对联诗词竞赛、文学常识竞赛、语文基础知识竞赛等。要充分运用多种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以培养学生学习语知的兴趣。比如可以将语文基础知识编成歌诀,如词类歌诀、句子成分歌诀、句子语病修改歌诀等,这样学生读起来感兴趣,记起来简洁易记;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感受生活的真知、美的情景。

参考文献

[1]郭世才.抓好课改下的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浅谈[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24).

[2]苏凤新.抓好课改下的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2(22).

[3]苗刚.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方法点滴谈[J].新课程.中学,2011(11).

[4]范秀玲.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探究[J].网络科技时代,2008(8).

[5]李睿.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考点分析[J].广西教育,2005(3C).

第8篇

新课程理念提倡:“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有人误以为这样可以无限超越文本。其实,“立足文本”与“超越文本”应有个度。有位老师教《兰亭集序》时,用大量的幻灯片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其书法美,进而探讨书法风格的形成与人的内在品质的关系,直至研究其“之”字的几种不同写法,这就是明显的偏向。关于类似问题,人人有看法,个个不相同。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也有看法。

一、从老师的角度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自2001年实行课程改革以来,教学虽有变化,但“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的状况至今未得到根本改变。

(一)指导思想上,要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恰当而有效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和丰富广阔性,尤其对语文教学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无定法,方法是人想出来的,不同个性的人,自然会对教学方法的选用有不同的见解,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教无定法,强调了根据个人实际和教学实际选择适于教学实践的教学方法。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熟善熟寡效,贵能验诸身。”这就是说,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到底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效果最好,这要经过教学实践验证。吕叔湘在《语文教学问题》中说:“教学法允许不同,可以是教法不同而效果都好。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效果的好坏是衡量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优劣得失的唯一标准。教学对象是学生,教师要把握教材,选择教法,传授知识技能,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如果教师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个好、习惯兴趣等各方面都不甚了了,那么怎么能选择出一套真正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呢?教师必须在执教前,深入地研究自我,发现自我,界定自我,寻找个性特色,把握自身的客观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性质及内容,进行教法上的深层和广阔的思考选择。

我认为实行分层次教学效果较好。分层次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变统一的教学内容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十几年来,各地同仁围绕语文教学效果这一主题,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他们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体现了不同的个性和风格,有力地推动了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

倘若我们凭主观臆想办事,不管自身情况如何,强行运用某种不适合的教学方法,或者盲目模仿某种教学方法的框架,“东施效颦”,那么势必落得个“邯郸学步”的结果。

(二)就有效性方法途径上,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关键是用好有效提问。教师要设置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对问题的解决产生积极效应。要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创设若干较高起点和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作为师生互动的切入点。它可以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可以是能引出重点、难点的“导火线”式的问题。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从宏观上审视教学内容,从而深层理解知识。

例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明湖居听书》中王小玉(白妞)的形象时,须设置一个较高起点的问题,抓住作者塑造这个人物的神来之笔。这个问题是:“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这个博喻句是怎样写出王小玉的神韵气质的?理解这个问题有四个要点:秋水比喻什么?寒星比喻什么?宝珠比喻什么?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又比喻什么?学生通过寻找比喻的相似点不难理解,这分别从纯度、亮度、色度和神采角度写王小玉眼神的不同凡俗,四个比喻句各有侧重,这正是王小玉神韵气质的生动描述。

现代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的伙伴。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教”学生,而是与学生一起学习,教师始终是学生的伙伴,而且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且非常自然地调控课堂活动。老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能是伙伴,问题要由学生自主解决。

例如,教学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学生对这篇散文的主题产生分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讨论激烈,我充分肯定学生敢于辩论不同的见解,又指出两派的观点都不太准确。学生回答:“郁达夫幼年丧父,从小就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养成了忧郁的性格。”“当时社会黑暗腐朽,所以郁达夫更加苦闷、消沉。”我因势利导:“所以,郁达夫即便是写‘笑’,也是一种苦恼人的‘笑’。”学生很自然地达成了共识:“本文是一曲悲凉的颂歌。”提供了新的理解角度:“对作品的分析,要联系到作者的身世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

二、 从学生的角度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对象是学生,只有当教学手段,即方法和教学目的达到有机的和谐统一时,才可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语文导读法的理论设计可以简明地概括为三句话: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这里的人的天性及其发展和规律即指学生的实际情况。语文教师要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就要了解学生、贴近学生,选择恰切适宜的教学方法。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小蔓所长在对课改实验区调查后坦言:中小学生使用的词汇量大幅度减少,多局限在网络用语,且很不规范,这已影响到学生思维的丰富性、缜密性。学生要有时间紧迫感,合理利用有效时间。

总之,提高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提高了语文课的质量,也提高了学生的生命质量。人生何其短,若一人活到100岁,也就是36500天。生命是有限的,有效利用时间就是延长生命。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预习;教学;课堂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预习。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对新授内容阅读的基础上,让学过的知识得到巩固并提前对新授内容中进行质疑,以便在学习时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及时扫清学习障碍,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预习的作用,放手让学生进行预习以便更有效地掌握语文知识,夯实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

一、通过短篇长教,有效的指导学生预习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由于题材的不同,课文的篇幅长短不一。篇幅长的课文知识点也相对较多,学生容易找到切入点进行拓展延伸,预习效果较好。但有些课文,例如诗歌、寓言以及一些应用文等,篇幅都相对较短。在对这些课文进行预习时,我们就应该积极引导,通过对知识的拓展让学生能够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内涵将文章向更深层次的方面拓展开来。例如:在教学《咏雪》时,课文内容简单易学,学生很容易理解。但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短课长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通过问题设计的方式引领学生进行预习,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对这一课进行预习时可以进行如下的问题设计:首先思考把雪比着什么更合适些,大家知道的有关雪的诗句有哪些?其次文中提到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分别是怎样的,还能够找到有关他们的其它故事吗?学生看到这样的预习方案以后,思维就会被引领到更深层次的思考,他们会以查阅书籍资料,上网点击搜索等各种方式对问题进行探索,获得的知识会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这样的预习方式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勾画关键词句,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

初中语文学习阶段主要以记叙文、说明文以及议论文为主。预习时可以对关键词进行勾画以便让学生更有效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写作结构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但由于文章题材的不同及内容的不同,在进行勾画时又有不同的重点。例如,在对记叙文进行阅读时应着重勾画出能够表达文章中心的词语和句子,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文章的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每一段的开头,或者在这一段的结尾,在文章段落中间的情况很少,但也不是没有。同时注意记叙文的要素,以便清晰地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对于较优美的句子除了划线还应该把句子中的关键词打上着重号,不能透彻理解的地方还可以加上问号,便于课堂上有的放矢。另外有些好词佳句还应该摘抄下来,以增加字词句的积累,在作文时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生动性。摘抄的内容一般应包括精彩的及富有哲理性的语句。积累的就多了,领会的也就多了,在学习和生活中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自己的语言,影响着自己的思想情感,提升自我表达能力和自身的语言修养。

三、进行浅文深教,帮助学生提高预习效果

根据编排的需要,有些编入教材中的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在阅读时没有任何文字上的障碍。他们在阅读时就会因产生满足感而不愿意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究,教师也会由于感觉到学生容易理解就不愿意多讲,有时也会感觉到不知道要讲什么。这样一来教师不知道教什么,学生也不知道学什么,课堂教学时学生会感到很枯燥无味。我们对于这一类文章的教学应采取有别于其它课文的教法,即浅文深教来帮助学生提高预习的效果。例如:在对《奇妙的克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对克隆的认识来给“克隆”一个定义并说出自己理解的克隆过程,学生为了定义准确就会认真钻研教材,对课文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之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准确描述。还可以就说明文的有关知识让学生预习,结合以前学过的说明方法,让学生找一找这篇文章中都运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这样的预习过程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不会仅仅停留在文章的表面,学生既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有了解了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温故而知新,预习效果明显增强。

四、进行深入预习,把握难度较大的文章

有些文章的难度较大,学生学习会产生困难,在预习时就应该进行深度预习。除了常规的字词句预习以外,还应该对文章的主旨以及深刻的内涵进行深入探究等综合性预习。比如有些复杂的文言文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还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教学经验来看,只有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才能够不断探究从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而且问题越多学习的氛围越浓厚,教学效果也就越明显。反过来课文难度大,预习效果就不理想。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预习时间,放手让他们深入透彻地进行探究,围绕课文内容向纵深方向拓展,夯实语文教学的基础。但同时也应注意放手不是放任,学生的预习必须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进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预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文娟.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J].新课程,2013(06)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难点 问题对策

引言:

语文,不仅仅是语言加文学那么简单,往大里说,它在培育健康的“中国人”的思维,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往小里说,它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依托,是提高其文化学识、促进其个人修养的最直接的工具。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如何,对未来我国国民素质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探究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并进行对策探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

1.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1教师教学有力而充电不足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方面可谓是专注,体现在上课要求学生纪律、考试要求学生成绩、学校教研比赛等要求被重视,但是,很少有语文教师专注于自己的教学素质提高,可见教师自我充电的不足

1.2学生学习有力而兴趣不足

初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可谓是“表面积极”,学生们以识字多为傲,背诗快为好,写作得分为优秀,但如果问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大多数回答都是“学校安排了就学”、“为了获得文化知识”,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动机,可见学习兴趣的不足

1.3教学目标有力而效果不足

目前初中语文的教材可谓精彩、观察教师的教案,大多数的教学目标设定中都有“学生情感、态度发展”这一项,可见教学目标之远大。但是教学目标的实现仍逃不开“背”字决,究竟这些远大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使不得而知的。

2.初中语文教学难点解析

2.1语言运用教学效果不理想

语言知识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但是语言运用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具体表现两方面:第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但是测验上表现并不好;第二,学生学习成语词汇和一些优美的表达方式,但是在作文中少有体现,学而不会用,可见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就其根本,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之外,初中教师本也脱不开关系。虽说在教学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但就初中语文教学来讲,教师本身语言运用的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试问,教师本身文学功底弱,平时语言没有艺术感,如何要求学生对语言灵活运用?

2.2阅读和作文教学效果低

现代文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书面语能力的两项重要教学内容,但从整体上,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比较低,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学生对于“学过的”文章阅读能力很强,但在课外阅读课上表现都不尽人意;第二,初中生的作文已经出现“模板化”的趋势,学生对基本文体能构建基本框架,但是成文干涩,缺乏美感。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根本的兴趣,出了课堂不看书,写作文不运用创造力,想在阅读和写作中得到成长难上加难。

2.3语文教学根本目标难达成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对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还定在“夯实基础知识”上,尽管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作为教学目标,但是,学生的整体表现是“只会考试”。语文教学拘束在课堂里,教学和学习拘束在书本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以教学参考为主,离了教参就无所适从;学生与语文的接触除了“听课”、“做卷子”、“考试”再没有别的方式,教师对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性没教到;教学缺乏人文精神的氛围,学生对语文的人文精神没学着,致使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难以达成。

3.应对初中语文教学难点的对策

3.1语文教师重视自身文学素质的提升

一项对初中语文教师“自我充电”方式的调查显示,82%的语文教师平时的“学习”就是看看教学参考书,新增文学作品、报纸和书籍,初中语文教师们借口“工作忙”、“生活压力大”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看,这导致了语文教师的文学素质仅维持在入职时的水平;再来讲语文教师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的运用无非是说和写,语文教师的说仅在课堂,写仅在教案,评论学生作文的时候说的头头是道,十分权威,而教师自身又何曾在写作上下过功夫?语文教师当然不用当作家,但是长期疏于练笔,又如何为学生做语言运用的榜样?笔者建议,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需要从日常积累上提升,语文教师应该多读书、多写作,将有限的时间放在自身素质的实际提高上面,积极的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教研组自发出刊都是比较好的方式。

3.2构建快乐艺术课堂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快乐艺术课堂即通过课堂教育使学生们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并在课堂之中发挥创造力,以突破学生学习受条框拘束,兴趣低的问题。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中,师生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并没有对教学内容中的阅读问题进行讲解,而是对学生们讲述了鲁迅身世、其他文学作品、鲁迅的生平轶事等。学生们津津有味的听着,之后教师连续提出了几个问题,请学生们共同讨论“鲁迅的文学作品共同性有哪些?”、“文学对时代有什么意义?”、“为什么称文学为文化瑰宝?”。学生就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莘莘学子化身为文学评论家,讨论结束后,师生又回到阅读问题解答上,这时候教师发现,学生们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文章中的词汇和语言运用见解更加独到。

3.3开发课后语文活动营造人文气氛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意识到传承文化的重要性,使学生以学习语文、学好语文为骄傲,使语文教学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而教师将教参和教学大纲的内容熟记再一股脑的搬给学生,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式,都达不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因为语文课堂缺乏最根本的人文气氛。建议语文教师开发课后语文活动,营造人文气氛,例如,组织学生去郊游,在郊游之后安排学生进行作文练习,使学生的作文真正来源于生活,达到言之有物;又如,以班级或年组为单位,举办读书会,或者带领学生去图书馆参加读书会,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再如,以语文教学中的某些人文精神为主题举办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学生准备比赛的过程就是接触文化精神的过程,从比赛中获得成就感,也能够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爱。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透漏出语文教学中语言运用教学、阅读和写作教学、人文素质教学方面困在困难。建议初中语文教师加强自身文学素质的培养,通过建构快乐艺术课堂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创造性,以多种形式的课后语文活动营造人文气氛,相信这些改变,能够帮助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困难。

参考文献:

[1]薛丹.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难点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4月:6-10.

[2]邱小洪.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思考与对策[J].学知报,2010(01):26-27.

[3]郝婷婷.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学研究,2011(03):96-97.

第11篇

[论文摘要]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质,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作为育人者的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自由独立的人格、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超的教学技能等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就如何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提出了新的思想观点。

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就必须在教学和学习上加强提高。新的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语文教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从容面对这次严峻的考验。于漪老师说的好“语文教育的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语文教育发展的如何关键在语文教师自我发展得如何。”也就是说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决定教师的职业命运。我觉得,一个有进取心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四种基本素质:

一、良好的道德素质

关于教育的作用,有人曾形象地这样说: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着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俄国著名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教师是学生阅读中的第德书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身边的学生。教师是人才的哺育者。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质,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作为育人者的教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自己会做人、会做事、会合作、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自身榜样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成为学生的楷模,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二、自由独立的人格

现实中我们大多数教师出于对领导、权威的信任和崇拜,出于对各种律令的尊重,出于自己想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甚或优秀的语文教师的热情,盲目的服从,思想独立与自由的空间在教参、权威、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面愈来愈小。这主要表现在:按照教参的要求在教学目标上搞“一刀切”,试图用一个模子要求,把学生造成统一标准;遵照考纲要求,在教学任务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教,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任务的核心是“唯书”“唯知”,我们的答案只有一个,“雪化了只能是水”,不可能是春天;承袭老的教学传统,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注入式教学独占课堂,单纯向学生灌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一支粉笔,从黑板的左上角一直写到右上角;盲从新的教改模式,无论什么课型都利用多媒体去循循善诱,填唯一答案;强调学生行为互动,不管其是否心动、脑动……..这样的教师,这样的教学行为,培养的结果必定是:学生的主体人格被异化,个性发展被扭曲,主动精神被扼杀,创造精神被淹没……..这样的人才如何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如何能承担起迅速并持续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任。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我们认真学习新课标,不难发现:新课程设计的理念“促使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设计的原则“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部分,为有“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评价的原则注意“主体多元化”。可见新课标强调: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而要真正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必需要具备自由独立的人格。

三、深厚的文化素养

中学语文新大纲和新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育,这对教师的学科业务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落实中学语文新大纲的要求,教好中学语文新教材,中学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专业基础的修养,逐步提高教学能力。

打好古诗文的基础。此次中学新大纲的另一个重大变化是特别重视优秀古诗文的积累。小学语文新大纲规定小学生要背诵80篇古诗;初中语文新大纲要求初中生背诵古文20篇,古诗50篇。高中语文新大纲要求高中生背诵古文20篇,古诗50篇。初中语文新大纲规定语文中“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高中语文新大纲规定课文中现代作品、古代作品和外国作品的“比例一般可为5:4:1”。由此可见中学语文新大纲对古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师,70%是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相比,古文功底较弱恐怕是多数人的通病。这将成为我们用好中学语文新大纲新教材的绊脚石。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自觉主动补好古文这一课。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初中语文新大纲要求“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高中语文新大纲则要求“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又规定“在全部(高中)课文里文学作品可占60%”。同时高中语文新教材的第三、四册,集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感知、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注意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强调文学教学,是新大纲新教材的又一重大变化。这同时也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要具有文章鉴赏能力。

做学生听说读写楷模。我们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是学生读、写、听、说的楷模。语文教师必须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必须能作文、多作文、作好文。高中新教材选取文学作品时,选入了卡夫卡的《变形记》、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莱蒙托夫的《祖国》、华兹华斯的《孤独的收割人》、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阿瑟·密勒的《推销员之死》等;选取科技文时,选入了杨振宁的《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里夫金等的《熵的定律》、霍金的《宇宙的未来》、王磊的《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等,另外还有钱中书、余光中、朱光潜、宗百华和余秋雨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对教师的阅读面和阅读能力的要求都相当高。

知识面广博、文理兼备。长期以来人们将语文归为文科,因为它是文学性很强的学科,主要进行现象性思维,故而认为,只要能读、能写便可,对于其它诸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常识,可以不去理会。其实我认为这种说法欠妥,在语文教材中,除了那些散文性很强的记叙文外,还有一些有关自然科学的说明文,如果教师不懂得一定的科学知识,那么势必会把错误的信息传给学生,这样又何以体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况且,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个性化,有时候他们在某一些方面懂得的比老师还多,不要抱着“他们什么都不懂”的态度去教学,而应抱着“他们懂得的很多”的态度去和他们一起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只有这样你的课堂才不会陷入枯燥乏味的尴尬局面。

总之,现代语文教师应以“博、大、精、深”作为自己素质提高的奋斗目标,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当前,许多在校教学、教研上卓有成就的语文教师被誉为‘杂家’”,也说明了一个语文教师应是既专亦博、博学多能的‘通才’。如今,各类全国性的语文课程教学赛课比赛最后一项就是教师才艺展示,如此看来,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只限于“三笔一话”,还要有自己的情趣爱好,更要才艺兼备。四、高超的教学技能

许多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技能,过硬的教育教学技能让他们因一堂优质课脱颖而出,使他们在日常教学中“一白遮百丑”。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精巧的语言表达。语文是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普通话要标准、清晰、流利,更重要的是声音还应该具有美感,语言还应精炼传神,体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而且把这种美融入教学的情景中。从声音上发挥语文教师的个性优势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有时是制作精良的录音带无法比拟的。

扎实的写作能力。读、写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最起码的要求,教师的写作能力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作文指导。有的教师讲解作文的写作,在理论上头头是道,但由于自己不会写,所以只能玩“空手道”,对学生的指导只能隔靴搔痒,根本无法具体和深入。同时,由于自己写作能力不够,经验教训无法总结交流,教学工作不能及时反思,阻碍了自己向高深层次的发展。

规范的书写技能。汉字是丰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从科学方面看,汉字书写本身就是语文素养和语文习惯的内容。写好字,是语文学习的范畴;教好写字,则是语文教师的职责。谭惟翰在《中学生语文教材教法》一书中说:“写字是作文的基础,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书写的基本功。中学语文教师不是书法家,但必须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懂得书法的规律,写得一手工整、规范的好字,包括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从个人角度看,一手漂亮的字,会使教师魅力无限,激发出学生的亲师之情。

娴熟的电教手段。科技的发展为我们带来花样繁多、功能各异的教学设备: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等。但由于某些教师课堂使用不当,引起许多人的非议,但这并非科技本身的过错,错还在我们使用者,没有注意使用对象、场合,没有把握好时机,没有娴熟的使用技术。恰当使用电教手段,会使语文课堂色彩纷呈、乐趣无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还应该养成上网的习惯,在网上阅读,获取信息;在网上写作,表达思想、与人沟通。足不出户,我们就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我们的内蕴也会借此而丰富起来。

如果说“良好的道德素质”、“自由独立的人格”、“深厚的文化素养”是一位语文教师的“玉”内的话,那么“高超的教学技能”便是语文教师的“金”表,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我想只要语文教师把握了以上四点后,在实践教学中施之于行动,融注自己的个性色彩于其中,那么语文课也就会释放出它应有的光芒。末了,以王安石的诗“不畏浮云遮眼望,只源身在最高层”与广大同仁共勉。

参考文献

[1]闫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8)

第12篇

关键词: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现状 对策

语文是一门应用广泛、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有情趣的学科,应该是学生易感兴趣的学科,但现时农村初中的语文课堂还存在“教者累,学者厌,效率低”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贫困农村初中教学设施匮乏、教学评价机制滞后、教师整体素养不高、学生学习状况差,致使语文教师还没有真正落实新课程评价观,造成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差。那么,农村初中如何“落实新课程评价观,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呢?作者结合多年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见解。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设施匮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但是,现实是农村中学的教学硬件设施极其匮乏,在农村中学中一些教师上课依然面临“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尴尬境地,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教师面对学校简陋的硬件设施,要想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甚为困难。

(二)教学评价机制滞后

新课改已实施十几载,应当突破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但现时的农村教学评价机制停滞不前,有关教育部门还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新课程评价体系;学校、家长、社会评价教师的标准还没有切实改变,还是停留在分数、升学率上。

(三)教师整体素养不高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普遍教学思想陈旧,创新意识淡薄。部分教师不思进取,放松了学习,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差,穿新鞋走老路,机械训练,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四)学生学习状况差

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动力和热情。由于现时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监管力度不大,学生有违纪行为,某些学生无心向学。一些学生偏爱数理化,认为数理化学起来有头绪,容易见成效,容易提高分数,而语文课难学,不见头绪,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都不见成效,以致不愿意花时间学习语文。

二、改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一)树立新课程评价观

思想决定行动。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说:“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解决许许多多的问题,我想最重要的问题,仍然是转变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为了确保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确保课程改革根本任务得到完成,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评价观,新的课程评价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评价内容综合化

新课程评价观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说道:“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2.评价方式多样化

现代课程评价体系主张全面、整体、积极地评价学生的能力。既考察知识技能,又评价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既考察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既有客观评价,又有主观评价;既有定量评价,又有定性评价;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互评……

3.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主体多为单一化(主要是老师),而忽视了评价主体的多源性、多向性的价值。现行的评价观推行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把评价的目标定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和发展性的功能,其核心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评价的主体不能单一化,而应由“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构成多元评价体系,让他们都能参与课程评价,有效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二)巧用课堂评价策略

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习实践、关注学生努力、关注成功体验。教师要努力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有效调控评价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促使学生的心理常常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

1.使用有效的评价语

在众多评价方式中,教师的口头评价仍以可操作性强、评价内容涵盖面广、评价结果直观性强、评价时间灵活等优势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始终在评价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1)评价语言要遵循准确性。

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准确、切忌含混不清。课堂中,有时教师面对学生的发言不假思索、无所用心,或含糊不清的“嗯”、“啊”应对回应学生的表现,与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渴望被评价的心情是极不对称的,极其缺乏责任心。当学生存在问题时,要明确告诉学生对在哪里、错在何处。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切中要害,评到重点。

(2)评价语言要遵循激励性。

无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功或失败,教师对他们的语言评价都应当具有激励性。鼓励学生不要放弃,树立信心,坚持学习。孙双金老师常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他善于夸,不但课堂评价语实在真切又精彩纷呈,而且善于在开放互动的教学情景中利用生成的资源鼓励学生质疑。

一次,他在温岭上公开课,让提问提得好的学生把问题写在黑板上,问题后面写上学生的大名,以此激发学生提问和发言的热情。一个环节后,黑板上写上了“陈奔腾”、“王思渊”、“陈涛涛”三个学生的名字,孙老师指着这些名字进行阶段性评价:“我们班同学一放开就了不得!我最喜欢你们放开,不要拘束。我看到这三个名字就觉得温岭是有文化的。陈奔腾,王思渊,陈涛涛――思想的渊源,思维的源泉,涌出来的是奔腾,再流出来的是涛涛(全场大笑)是不是啊?了不起!”这种随机生成的评价语,能不露痕迹地发挥评价的作用,既是对三位学生作出了高度赞扬,又极大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评价语言要遵循导向性。

诚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任意妄为。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一导向的过程其实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

[课例]《斑羚飞渡》教学设计(片段)

教师问:“对于老斑羚舍生帮助壮年的、幼小的斑羚跃过悬崖的做法,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说:“我觉得那只镰刀头羊最愚蠢,它完全可以不站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

教师:“为什么?”

学生说:“因为它是领头羊,它应该继续活下来带领那些得以生存的斑羚群。再说,它舍生救下那些斑羚后,那些得以继续生存的同伴也不会感激它。”(此时有不少同学纷纷表示了赞同。)

教师说:“那么,当你遇到危险的时候,你不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来救你吗?如果他们不来救你,你怎么想呢?”

学生甲回答:“我会想,爸爸妈妈真狠,平时都说爱我,关键时候不来管我了!”

有学生乙说:“我可是希望爸爸妈妈来帮我一把的,有他们在我身边,我才有战胜困难的信心。”

学生丙说:“我认为老斑羚舍身救小斑羚是爱自己种族的行为,只要能够保留住自己的种族,死了也值得!”

教师说:“是啊,说得有道理!”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移情体验,让学生置身其中,将心比心,从而感受到老斑羚这样做的可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了无痕迹,自然贴切,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精神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2.采用有效的评价方式

现代课程评价体系主张全面、整体、积极地评价学生的能力。既考察知识技能,又评价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既考察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既有客观评价,又有主观评价;既有定量评价,又有定性评价;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互评……每一种评价都有独特的功效。很难说哪一种评价方式最理想,最科学。评价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学生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为次。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评价是课堂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了能力。把老师的课堂评价能否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合作意识、浓厚的学习兴趣及能否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等作为评价的基本要求。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努力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努力改变教师是评价权威的现象,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例如,“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将学习任务分给各小组,然后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检测,每组轮流派代表汇报,客观公正地评价本组和别的小组在读写活动中的表现。这样课堂气氛和谐了,师生、生生关系更加融洽。

(2)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要根据学生的原有基础,对后进生的进步多加肯定,培养其上进心;对优生适当提出更高的要求,激发其更上一层楼的愿望。

(3)评价时要关注个体差异。

由于受其遗传及生存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个体之间显现多元的不均衡性,认知方式、个性特征、学习习惯、生活特点、兴趣爱好等都是千差万别的。我们评价时,不能“一刀切”,一把尺子量。“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如:针对比较聪明而学习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教学过程就多侧重于他们的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评价。不求其全,但求走实每一步,让教师的课堂评价作用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参考文献:

[1]赵福祺,李菀.语文教学实施指南(初中卷)[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2]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出版社,2003,5.

[3]周立群,庞车养.语文新课程教学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