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服饰设计论文

服饰设计论文

时间:2022-07-15 15:24: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服饰设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服饰设计论文

第1篇

1现代服饰品包装设计现状

我国的服饰品工厂内部很少有专门的包装设计人员,很多企业是委托给其他的设计公司进行设计,然而这些设计公司对产品本身的理解不够透彻,所设计出来的产品包装与产品存在着脱节的现象。有些公司为了节约支出,不再找专门的设计公司进行设计,而是直接购买市场上的成品进行包装,使得服饰品的包装设计没有任何新意,不足以吸引人们的目光。有时候还会造成包装与实际产品出现大的错位,虽然节省了一些成本,但总体来说,是不利于公司发展的。服饰品的包装设计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用心研究,设计出个性的包装,才能够促进服饰品的发展。

2现代服饰品包装设计创新

2.1设计功能人性化服饰品的包装主要是为人服务的,因此应根据消费者对服饰品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设计出人性化的现代服饰品包装。服饰品生产公司在进行服饰品的包装设计时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功能上结合人的需求以及使用方便的准则,设计功能人性化的服饰品包装。例如南方气候比较潮湿,在对服饰品的包装袋内放入气味清香的干燥剂,不仅使得服饰品更加清香,使人闻到后心旷神怡,也防止了服饰品因潮湿的天气而变形,这样的包装更加彰显了设计功能的人性化。对于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求,在设计服饰品包装时,应根据该服饰品所针对的人群进行设计,如为盲人设计的服饰品包装应该更为轻便简洁,方便他们识别或者携带。可以在外包装上标识让盲人轻易识别的盲文,以及有凹凸感的文字或图画。只有通过服饰品包装的人性化设计才能更好地吸引消费者,在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再次实现了服饰品包装的人性化设计创新。

2.2绿色设计环保化安全与环保是所有设计都应考虑的重要因素。现代社会,人们除了对美的要求不断地升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在进行服饰品的设计包装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环保性。一般情况下,商家为了保证鞋子的美观性,在鞋内放置泡沫塑料作为支撑,根据实际的包装设计需要,可以利用废弃纸浆制造的鞋撑。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废旧纸张的再利用,还可以减少泡沫塑料制造以及使用带来的污染。原有的服饰品设计理念缺少环保意识,不能很好地将环保意识融入到服饰品的设计当中。在对现代服饰品的包装设计中,制作服饰品的材料应不断创新,寻找对环境污染小的材料进行生产加工,将更符合人们的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望,因此人们在追求美的同时,不忘保护环境,这样的绿色设计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3趣味设计个性化现代服饰品要想有稳定的市场,需要不断的在设计包装上下功夫。勇于创新,追求个性,以吸引人们的目光。在市场上很多服饰品的款式大同小异,在消费者进行选择时,对于各家的服饰品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只要在包装设计上稍稍注意个性化的设计就会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在设计现代服饰品时,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应该将服饰品的包装设计得更加富有趣味性,追求个性的消费者,对趣味性的包装设计会比较感兴趣。例如在设计一条短裤时,可以将短裤的图案设计成一片片新鲜的牛肉,然后进行包装,套上保鲜袋,在进行展销时,就像是一盒真的牛肉片摆在眼前一样。这样个性且富含趣味性的设计将会引起喜欢个性的年轻人的追捧。又如在对儿童帽子的包装设计上,将帽子放进与帽子形状相符合的包装袋中,并在包装袋表面画上一个天使,然后安装上立体的天使的翅膀,将帽子挂起来,这样帽子看起来就像是被一个飞来的天使抱在怀中一样,充满了童趣,极大吸引了儿童的目光。因此,在对服饰品的包装设计时应注重趣味性的个性设计,不断提高现代服饰品包装设计的竞争力。

3结语

现代服饰品的包装设计创新是由社会的不断发展所决定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创新性的环保包装设计更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服饰品包装设计的环保性创新不仅可以提高服饰品设计市场的竞争力,对人们生活品味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胡玲单位:兰州城市学院美术学院

第2篇

由于畲族没有成熟的文字体系,因此服饰图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传承畲族传统文化的作用。图案主题大部分是以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对大自然神灵与祖先的图腾崇拜为内容。例如:畲族拜以龙犬形象为特征的“盘瓤”为始祖,所以畲族妇女的头饰一般采用龙头或犬头,以示对“盘瓤”的敬仰;畲族服饰中常见的凤凰元素来自于畲族人对其美丽贤德的女始祖———三公主的崇拜,凤凰图案除了给服饰起到装饰作用,更多的是表现出畲族人期盼生活幸福祥和的美好愿景。畲族传统服饰图案具有明显的抽象符号特征,丰富多样的抽象符号一般会以均衡式二方连续排列,以简单的罗列或多种花纹互相错落的方式形成对称排列,并在每个抽象单元纹样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通过重复排列成带状纹样。其中最能表现带状纹样的服饰便是畲族彩带,其图案排列多以斜向排列为主,主要描述畲民山居、狩猎、祭祀、祈求平安等生产、生活内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较深的文化内涵。此外,畲族服饰图案尤其是彩带图案中的抽象符号大多以诸如:菱形、波浪形、长方形等几何纹为主,并具有一定的字符功能,能起到记事与祈福的作用,因此几何纹饰是畲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图式。

二、畲族几何纹饰的设计特征

几何纹样是组成畲族服饰图案的基本类型,从其表现手法来看,主要通过会意、借代、谐音、象征等方式,以本民族自身文化为基础对自然物象进行演绎,其纹饰造型古朴自然,取材广泛,体现了极强的象征文化符号的特色。

(一)几何纹饰的结构与色彩特点

畲族几何纹样的构图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独纹样。它具有独立的单元纹样,主次分明,结构紧凑,布局对称,多用于刺绣的纹饰中。另一类是带状纹样。该类纹样主要的单元形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彩带、衣领、衣襟、裤腿和袖口处,并且大部分呈现45°角倾斜的排列特征。同一带状纹样的连续单元纹样在内容上可以有所不同,单元纹样之间的空间距离也可以灵活取舍,这给带状纹样的形式带来了丰富的造型语言。从色彩角度观察畲族几何纹样,可以发现其套色一般会控制在3种颜色以内,在衣领、衣襟、裤腿和袖口处的色彩应用以鲜亮的暖色调为主,起装饰点缀的作用,常见的颜色有橙色、红色、褐色等。而彩带的色彩应用则以对比色为主,常见的有黑底白纹和蓝底白纹,背景多为暗色,纹样为亮色,强调视觉对比。

(二)几何纹饰的分类方式与内容分析畲族几何纹样从其表现内容来划分,大致有以下三类:

1.自然形纹

自然形纹饰主要有浮龙纹、山头、云勾、马牙纹、蜈蚣脚纹、水纹等,这些纹样是从大自然中具象的动物、自然景观形象抽象变化出来,再经过高度概括简化后,通过连续纹样和单独纹样的组合方式形成了富有变化的形式美,表达了畲民对大自然的崇拜与热爱。

2.线形纹

该类纹饰以三角纹、菱形纹、直线纹样等线形纹样为主,线条朴拙,纹样大方,多用于畲族服饰,并以花边的形式对其进行装饰。

3.字符纹

字符纹是一种根据甲骨文、汉字笔画以及抽象的图形演变而形成的类似字符的纹样。这类纹饰常应用于彩带,除了装饰兼具叙事和祈福的作用。字符纹根据其造型特征又可以分为:会意类字符纹、假借汉字字符纹、几何形组合字符纹。会意类字符纹:畲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形成了一些会意图形,在传承下来的彩带纹样里就能看到:以两线交叉(即“×”)表示阳光照耀,以鱼的简笔画表示鱼和渔,以菱形中有一点表示怀孕等。假借汉字字符纹:该类字符的排列呈45°角倾斜的排列特征,字符的间架结构也完全遵循汉字字符的笔画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假借汉字的含义与汉字本身所代表的意义不相同。例如:“田”字纹在汉语里解释为田地,而民赋予的是“继承家业”的意思。几何形组合字符纹:通过不同形态或者相同形态的几何形体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加以组合来表达丰富的含义。例如:三个大小相同正方形呈向右的箭头组合方式代表祭祀的含义。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畲族几何纹饰以“师法自然”为创造哲学,以象征意象的构成手法来表达畲民古朴自然地审美情趣。其中,几何形图案有意味的形式感不但典雅而且具有现代感,它所表现出的形式美感应用在现代品牌与包装设计中突显出雅致而生动的视觉效果。

三、畲族几何纹饰在品牌与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笔者及其设计团队实地调研了景宁县当地的文化博物馆,系统的收集了畲族服饰图案的资料和图片,并从畲族服饰尤其是彩带中分析提炼出该民族具有标志性的视觉符号“几何纹饰”。然后,在此基础上从形式、风格、色彩等方面赋予其时代特征,进行二次抽象,应用在浙江景宁当地的“山哈制品”品牌及其包装设计中。

(一)形式与风格的创新

畲族服饰的几何纹饰包含许多不同意义,形式多具有假借汉字形和甲骨文形的造型特点,且带有祝福祈祷的意味。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几何纹饰形式特点可以归纳为5点:抽象性(师法自然)、均衡性(布局对称)、简洁性(几何图式)、韵律性(有序排列)、字符性(假借汉字),其形式造型上散发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视觉趣味。在使用传统民族图形进行品牌与包装设计时,对图形的应用不能简单照搬,而是要在它的基础上求新求变求异。常见的传统民族图案的创新应用方式包括:图案叠加、渐变重新组合、变换二方连续与适合纹样、变单个传统图案为多个传统图案等。王玮博士也提出了现代包装设计语境下民族图案应用需注意的三个问题:基本形变异,聚散重构,分中有合。这些方法和注意的问题其实都是要求设计师在理解民族图案文化内涵与骨骼结构的基础上,强调平面构成中造型语言的抽象几何性、夸张性、复合性、差异性等特征。因此,针对“山哈制品”品牌及其包装设计,设计团队在保持畲族几何纹饰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艺术风格,运用基本形变异的方式,强化和夸张几何纹饰基本形抽象几何的特征使其最终像素化,具体表现为由方形的像素块按照几何纹饰的间架结构重新组合。由于像素化图形与几何纹饰都具有强烈的抽象性、简洁性等形式特征,所以能够较好地实现基本形变异的效果。而像素方块的多少和位置可以在保留基本形主要结构特征的前提下,依据设计意图在基本形的边缘和次要部分采用聚散重构的方法灵活设计和调整,做到分中有合、主次分明。这也使得几何纹饰在原有涵义的基础上拥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色彩的创新

第3篇

摘要:从清朝宫廷服饰纹样的符号化过程,指示行为和系统化的角度剖析了清朝宫廷服饰纹样的符号属性及特点。将符号学作为研究清朝宫廷服饰纹样的理论工具,对清朝宫廷服饰纹样的造型、色彩、构图方式传达寓意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提出了将纹样符号转化为设计元素,更好的融入设计中。

关键词:符号学;清朝宫廷服饰;纹样;特征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服饰图案是人类记录生活经验和表达审美意识及寄托精神、信仰的特殊语言,是传承历史与文明的重要载体,就此角度而言,服饰图案则是种极其典型的符号。随着“中国风”的席卷,清朝宫廷服饰在当今已不仅仅代表服饰文化,它已成为了中国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作为符号的清朝宫廷服饰纹样完整的符号系统包括符号化与指示行为两个层次。世界上的任何符号,无论是用于科学分析的推理性符号,还是用于表现情感的表征性符号,必定经历过符号构建与运用的过程。符号化是符号的构建,相当于语汇的形成,指示行为是符号的使用,相当于特定的言语,它们共同构成一个语言系统。

符号学中所指的符号必须是能指和所指的双面体,应具有表现层面和抽象的内容层面,表现层面称为“符号表现”或“符号形式”,也称“能指”;内容层面称为“符号内容”也称“所指”。在符号学过程中实现的人类对符号的创造,对符号形式进行赋义、赋值,使符号形式具有对应的符号内容。

纹样本是由构图、线条、色彩等能指成分构成,它的寓意即所指表现的是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精神信仰的寄托和表达。就皇家和皇权而言,国盛民强王道仁政就是封建统治的者最高目标。清朝时期纹样发展达到顶峰时期,其宫廷服饰纹样综合运用了政治、经济、文学、历史、风俗、宗教和民间传说等各方面因素作为构思的基础。QiQi8.CN 778论文在线

清朝宫廷服饰纹样的本质可以概括为功能基础、符号意义及审美价值三个方面。

纹样作为当时社会思想、观念存在的表现形式,具有装饰性、象征性和寓意性。清朝宫廷服饰纹样具有符号功能的作用。从符号学构成的角度研究纹样特征、符号学包括语义学、语构学和语用学三个部分。语义学研究符号传达的寓意、社会思想,即研究纹样元素传达的文化内容、象征意义;语构学研究符号之间的关系,即研究其纹样元素间的组合规则;语用学研究符号与使用者的关系问题,即人类对纹样的解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语构学和语义学两个方面提取纹样特征。清朝宫廷服饰纹样的本质可以概括为功能基础、符号意义及审美价值三个方面。

二、清朝宫廷服饰纹样符号学分析清朝宫廷服饰纹样十分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十二张纹样、龙纹、水纹、补服纹样、吉祥纹样、云纹、边缘纹样七种。本文以最具代表性的龙纹、补服纹样、云纹为例,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1.形式特征分析

(1)龙纹“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龙成为代表权势和等级的符号,龙袍成为天子的象征,龙成为代表皇室富贵与权利的符号之时,其面貌也转而变得威严、富丽堂皇起来。

在清朝宫廷服饰纹样中,主要有正龙、行龙、团龙纹样,期间饰以五色云龙。一是造型方面,龙的整

体造型形式为曲线形,这种韵律的动感将帝王的威严与至高无上的权力展现的淋漓尽致。龙纹主要有“C”和“S”两种曲线形式,其中正龙、团龙纹样为“C”形曲线;行龙纹样为“S”形曲线且动感极为强烈。二是构成模式,据《大清会典图》规定:皇子,龙褂用石青色,绣五爪正面金龙四团,两肩及前后各一团,间以五彩;帝服的龙补,是胸前绣一正龙,即绣龙头正面龙身则盘旋成团,似乎是稳坐江山的象征,其意义要比历代升龙图案显得尊贵。因此可将构成模式大致分为:自由模式、对称模式、适合模式及组合模式。三是纹样的形式美法则,从视觉感受的角度来分析,龙纹的形态包含了诸多对立统一因素,在形态构成上融进了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在造型上以曲线为主,形体的主要部位则以优美的曲线构成,龙形在自由度上的“三弯九转”、“盘曲回旋”、“腾越潜伏”的运动姿态,形成了动静、刚柔的强烈对比,从而产生了庄严整齐的感觉。

(2)补服纹样

补服图案作为清朝官员品级的徽识,体现了文官武将的等级差别。文官补服纹样为禽,武官补服纹样为兽。官员的品位是:文官一品为仙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云雁;五品为白鹇;六品为鹭鸶;七品为紫鸳;八品为鹌鹑;九品为练雀。武官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狮;三品为豹;四品为虎;五品为熊;六品为彪;七品、八品为犀牛;九品为海鸟。首先,在造型方面补服纹样属于方形构图,整体造型非常规则。其次,补服纹样的整体构成模式是以具象生物为主体,不同等级的生物饰有不同的纹饰。例如,清文二品官补子(盘金线补),锦鸡、海水、江涯、太阳(珊瑚珠绣)、祥云、曲水纹样(贯穿线状植物纹),清文五品官补子(盘金线补),白鹇、海水、江涯、太阳、祥云、曲水纹样(贯穿线状植物纹)。在构成模式上补服纹样采用了对称模式、叠加模式、连续重复模式、组合模式。第三,补服纹样在造型模式和构成模式中采用了统一与变化、对称

与平衡、对比与调和的法则,使复杂的补服图案显得稳定、庄严、整齐。

(3)云纹

在我国古代观念中,云行天空亦即为天。云为神仙驾乘飞升的工具,也是滋润万物的雨水来源,具有丰厚的文化意义。因此云素来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有“祥云瑞日”之说。

日趋精致和复杂的云纹形式演绎,在清代推出了铺张、繁复的叠云纹。尽管一些传统云纹样式,如卷云、朵云或团云等,在清代装饰中并不鲜见,但叠云纹却是最具时代感的。在团云纹的基础上,叠云纹以均匀细密的波折曲线、层叠重复的弧旋勾卷和自由多变、连绵不断的组合形式,加以形态上的发展形成自身的特色。与明代相比,清代的云纹形态既保持着平面化结构、又表露出对“厚度”的追求,它体现在从内向外涟漪般层层推移扩张的同形反复,这种形式处理,巧妙地赋予图案化的云纹以叠加般的“立体感”。虽然清代云纹的组合形式自由多变,但总体模式却保持朵云的意象,以便强调云形云态的流转飘逸。

QiQi8.CN 778论文在线

2.意义特征分析

清朝宫廷服饰纹样不仅具有装饰作用,更多的是作为统治者权力的象征。而在现代上升成为一种符号,代表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精粹之一。

(1)纹样符号传达的内容

纹样是一种装饰,在清朝宫廷服饰纹样传达的重要内容就是等级的差别。通过不同纹样和色彩的差异来体现等级差别,官员的补服纹样明显的体现出等级。例如,清武三品官补子(彩绣补),豹海水江涯太阳曲水纹样边框(贯穿以植物纹),小朵花卉;清武六品补子(彩绣补),彪海水江涯蝙蝠(两只),扇子、宝剑、荷花宝瓶、金鱼、牡丹、如意、云、太阳、寿字纹和蝙蝠相间的边框。

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权力的象征。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讲,清朝宫廷服饰纹样的设计还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即象征性符号。我们以龙纹为例,其实龙纹本身并不具有权利,在清代官服中,皇帝穿龙袍群臣穿蟒袍,以成为典型范例。按清朝的服制,龙袍只限于皇帝,而一般官员以蟒袍为贵。中国历代器物和服装上都出现过龙的形象,但到了清代用“龙”做天子服装上的装饰和作为皇室器物上的图案,已达到了十分成熟和完美的程度。团龙,即以龙的正面形象组成团花装饰,有单龙或双龙圆形图案。用在皇帝的龙袍上,团龙图案一般用于袍服的前胸、后背,以此表现“真龙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云龙,是一条或二、三条巨龙在云纹中转动的姿态,由于云纹是用刺绣表现绣线有深有浅,宛如龙身在浩瀚的云海中翱翔。由于图案变化生动灵活,故这种云龙多在龙袍、室内织物中表现,也经常在建筑、器物上出现。行龙,这种龙形图案,多作行走状,表

现得极为健壮有力,一般多在服装织物中的雕绣和建筑图案中表现。在龙袍面料中表现为与海浪图案融合在一起的“海水龙”,以及与穿枝莲、吉祥牡丹结合在一起的“穿花龙”,都是清代织物有的图案。

除了上述内容以外,清朝宫廷服饰还传达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是吉祥寓意。“吉祥”一词,始见于《易经》:“吉事有群”,“吉”意为善、利,“祥”本通指吉凶的征兆。可以说真正的吉祥纹样在阶级社会中才得以产生。清朝时期,宫廷服饰纹样主要有富、贵、寿、禧四类象征吉祥寓意的纹样。如五福捧寿是民间流传极广的吉祥纹样,以谐音为主的寓意方法,利用“蝠”与“福”谐音,而代表“福”故历来被视为吉样物而广泛用于人们的装饰上。五只蝙蝠象征五福,中心

的寿字,有祝福长寿之意,也有福运拱寿,吉祥祝福之意。因此,五福之意:一曰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曰有好德,五曰考终命。也就是一求长命百岁,二求荣华富贵,三求吉祥平安,四求行善积德,五求人老善终。

(2)纹样传达的文化内涵

吉祥文化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民俗文化现象。需要有特定的表现手法来表示主观的美好愿望。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吉祥文化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表现手法,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后随着长期的社会发展和历史演变,期间又复合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

中国文化在思想观念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易·说卦》曰:“立天与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构成了天地、自然、社会一体化的思维模式,并由此统治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审美思想、艺术思维等多个领域。

作为一种审美思想,和谐并不仅仅体现于一种风格,它体现了艺术辩证法的原则。

老子的美学观点与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之核心———“道”直接相关。老子认为“道”是真实存在的事物,是一切存在的根源,是万物之本。他意识到自然与人、人与社会精神方面的关系,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统一的美是美的最高境界。在老子美学观点的影响下,清朝宫廷服饰纹样中对自然的模仿体现得十分明显。因此体现出了自然之美。

3.色彩特征分析

清朝宫廷服饰纹样中大量运用中国传统五色(即黑、白、赤、黄、青),其色彩表现是感性得和表象的,强调固有色的强烈对比,夸大了色彩的特性。从唐朝开始,赤黄色(赫黄为帝王所专用),黄袍也被视作封建帝王的御用服饰,并以品级定袍衫的颜色,即所谓“品色服”。这种规定一直延续到清朝。在清朝,官服除以蟒数区分官位以外,对于黄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的。

其次他们还注意色彩之间的相互协调,并采用晕色法,利用明度高度的提高或降低取得纹样的统一色调。根据上述分析,清朝宫廷服饰纹样有三个鲜明的色彩特征:一是对五色的运用,二是鲜明色彩的对比运用,三是晕色法的运用。

三、结语

清朝宫廷服饰图案符号作为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部分,它的意义远远不限于服饰审美及文化传承,而是作为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成因源流的探究、对于民族意识及其文化情结的剖析、对于传统观念体系和社会历史进行深入了解的形式化因素和直观参照系,具有重要的例证价值和研究意义。

以中国元素为主体的设计风潮正在席卷设计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不少带有中国传统纹样或传统色彩的产品。这是以中国设计为主的必然的发展方向,但中国元素的融入不是表面的机械的模仿,而是要达到形神合一的完美结合。这也是设计师们现在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鸣.论清代官府制度及其文化蕴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4):77-97.

[2]孟祥义.满族服饰浅论[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3):93-97.

[3]常晓辉.满族服饰与皇权[J].满族研究,1994,(3):40-42.

[4]宗凤英.清代宫廷服饰[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

[5]刘丽.中国吉祥图案的衍变及其文化意蕴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

[6]姚远.中国传统龙纹图像与符号学意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7]张宪荣.设计符号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8]胡飞.工业设计符号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第4篇

一、征文对象

本次论文征集活动面向全国范围内色彩领域科技工作者,邀请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基地企业、理事单位科技工作者参与,欢迎广大色彩科技人员和色彩应用人员踊跃投稿。

二、征文类型

本次征文面向尚未公开发表或在三年内公开发表的原创性论文(2009年1月1日后正式发表的论文),已请注明出处。

三、征文内容

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领域的各类研究及应用成果。内容包括:纺织品、服装及服饰、工业设计、汽车工程、城市规划、城市建筑与环境色彩、室内装饰、光学、照明设计、数码设计、印刷技术、色彩文化、艺术研究、色彩教育、家居设计、个人形象设计等。

四、征文要求

(一)内容

立意新颖、色彩应用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意识、围绕主题、理论或方法创新务实、观点明确、资料翔实、文献引注规范。

(二)篇幅

论文正文字数不超过5000字、摘要不超过300字。 (三)格式

论文采用Word文挡,页面按A4纸排版,正文字体为宋体五号字,单倍行距。主要框架包括:(1)题目;(2)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3)中文摘要;(4)英文摘要(5)中文关键词:(6)正文;(7)参考文献;(8)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称职务、研究领域和成就、通信地址、电话、传真和E-mail。请在参考文献之后附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请用五号黑字体左起顶格排,后空一格,接排。作者简介在200字以内。论文中图片黑白和彩色均可。

(四)其他

所提交论文应为作者原创,尊重知识产权,不得抄袭剽窃他人学术论文和学术观点及图片,无侵权或版权纠纷,组委会不承担核实义务以及因此引起的任何责任。

五、论文提交

请于2012年9月30日前将论文和论文征集登记表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到组委会电子信箱,并将报名表传真至组委会。论文征集登记表请登陆.cn下载。

六、其他

(一)经评审,入选的优秀论文将由国家正规出版社公开出版,为论文作者颁发优秀论文证书,并择优在《流行色》、《色彩中国》和中国流行色协会网站等媒体刊登。论文集将被中国知网“中国重要会议论文集全文数据库”收录。

(二)部分入选优秀论文将推荐在11月30日召开“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学术报告会上宣读及做学术交流。

(三)本次论文征集和出版不收取任何费用。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秦爱梅

电话:010-85229522 85229582

传真:010-85229531

第5篇

关键词:“衣以章身”;服饰美学;现代服装设计

1 有关课题内容的研究

目前,国内学者对《闲情偶寄》美学思想的研究非常之多,如杜书瀛先生的《李渔美学思想研究》,就目前来看,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研究李渔美学思想的专著。在杜先生的《李渔的服饰美学》一文中,他深入分析了李渔的服饰美学思想,同时提出了“与貌相宜”几个方面的含义。张志春先生在《中国服饰文化》中谈“衣以章身”,谈到人与衣服的几层关系,深入细致。其他一些学者也在不同的著作论文中提到李渔的服饰美学。汪开庆的《李渔的服饰审美理论与日常生活审美化》中,提出“衣以章身”的命题,强调人的主体价值。另外,邵卉芳《李渔服饰思想论》、钱水悦的《李渔〈闲情偶寄〉生活美学思想初探》等,都提到了“衣以章身”这个命题,提出了一些李渔服饰审美观的原则和方法。

纵观国内学者历来研究可以看出,李渔所著的《闲情偶寄》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对李渔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其中不乏对李渔服饰美学的研究。但是除了杜书瀛先生以外,其他的学者只是在谈论李渔美学思想的时候涉及服饰仪容美学,但未深入探讨,大多数是列举了李渔服饰美学思想的一些观点和审美原则,加以延伸,并未研究李渔服饰美学在现代服装尤其是女性服装审美中的一些启示。作为衣食住行中重要的一部分,服饰美学也应受到更多重视。本文拟从李渔服饰美学思想入手,以“衣以章身”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李渔服饰美学思想对现代服饰搭配的启发和指导价值。

2 衣以章身审美思想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

从今天的审美角度来看,李渔“衣以章身”的审美思想与现代很多服装设计思维和审美标准是一致的,同时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原则有深刻的影响。归纳起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内容:

2.1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每当人们谈论服饰,总要谈论起服饰与人的关系。中国古代思想大家谈论服饰的不在少数,儒家对服饰的审美观讲究和谐合礼,《墨子》则有“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的实用主义审美观。李渔谈论服饰,提出“衣以章身”的观点,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他说:‘衣以章身’,请晰其解。章者,著也,非文采彰明之谓也。身非形体之身,乃智愚贤不肖之实备于躬,犹‘富润屋,德润身’之身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衣服可以彰显一个人是否贤良淑德的内在品质。人是穿着的主体,但衣服也绝不是附属品,人和衣服的关系,是不能分出一二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强调李渔始终把身放在主体地位上,认为身是具有导向作用的,即使是同一件衣服,穷人和富人穿上,亦能彰显出贫富来。同时,李渔所说的“身”,并非形体之身,而是有形神兼备的意思,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和李渔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一致的,人性化设计理念不仅是对服装功能上的要求,更是要服装能够反映出一种人文精神和服饰文化。例如,传统的民族风格、自然闲适的田园风格、夸张时尚的街头风格等,也形成了许多设计思潮和流行趋势。另外,对特殊群体服装的设计也无不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2 与人相称的美学思想

李渔在谈论女性服饰审美的时候讲道:“妇人之衣,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这和他“衣以章身”的原则是一致的。表面看来是衣服和人体的关系,衣服是为了突出形体之美,实则是衣服和人的内在的一种联系。相称,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这里有一个装饰适度的问题。李渔讲到“楚王好细腰,宫中皆饿死”的典故,强调任何的美都有一个度,否则是谈不上美的。简洁适度是许多设计师孜孜以求的境界,也成就了很多经典款式。例如,香奈儿著名的“小黑裙”,展现独特的女性韵味,直到今天也依然是全球女性梦寐以求的选择。适度装饰,摒弃繁琐,并非是简单简化,今天的许多服装华丽刺眼,乍一看觉得赏心悦目,仔细看来没有文化内涵,没有人文关怀。人穿上衣服,就好像被束缚了,被繁琐的装饰禁锢了,哪里还能谈论美感呢。李渔一直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就是在强调人的品行心性制约着整体形象的境界,而不是服装引导穿者的气质。

另外,李渔讲到妇人之衣,即女性服饰的审美观。提到洁雅宜,不推崇过于华丽的服饰,认为女性服装的美是与面色、体态、气质等相得益彰的美,是一种素面朝天的美。那么如何才能与貌相宜呢,就是相体裁衣。相体裁衣是实现与貌相宜的方法。李渔说:“相体裁衣之法,变化多端,不应胶柱而论。”[1]大概有三方面,即面料、色彩和裁剪,和我们现在说的量体裁衣大致相同。这里,李渔对青色甚是推崇。他讲到皮肤白的人穿上青色更显得白,年轻人穿上更显得年轻,他的这个运用色彩心理来掩盖缺点创造美感的概念在当时应该是难能可贵的。对于今天的设计师和制作者来说也有很大的影响力。Augusta Bernard的裙子,斜裁工艺,腰间十几条针形褶,顺着纱线丝绺捏合,塑造身形却藏而不显,款式简洁,却异常合乎女性身材。

2.3 和谐自然的审美观念

穿衣,说到底是人和衣服和谐自然的关系。李渔有一个比喻:“常有不服水土之患。”[1]衣服与人是否自然和谐,就好像人是否服水土一样。服装是一个层积的审美境界,衣服与人的气质,相互磨合,相互适应,是一个过程。如果一蹴而就,就很容易出现“沐猴而冠”的笑话。当代社会,这样的审美观念也是毋庸置疑的。结构与人贴合,色彩与人相宜,人与衣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把每个人独特的气质展露无遗。这里,还涉及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李渔讲到云肩的例子,既能保护衣领不沾油渍,又能起到装饰效果。又如百褶裙,虽然优雅却浪费布料,并不方便。和谐自然,其实就是与人相称,与貌相宜,服饰与人看上去相辅相成,不蹩脚,就是服饰审美的最高境界了。

3 结论

“衣以章身”表达的是一种人与衣服和谐共处,相得益彰的境界。衣服和人的关系一直是辩证统一的,尽管李渔始终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是他服饰美学思想的主干,无论服饰多么的变化无常,它始终脱离不了人的躯体。穿衣吃饭是冷暖自知的事情,毕竟是身体与衣服亲密接触。舒适自然,才是穿衣服所追求的境界。这也正是现代服装服装设计师认真思考并追求的一个境界:“什么是服饰美应该遵循的原则”,从五花八门的世界中剥离出来,找到衣服最原始、最自然的形式。当然,这并不是提倡我们穿朴素简陋的衣服,而是要以这样的精神理念为指导来进行设计。“衣以章身”所传达的正是这样一种美学思想。

参考文献:

[1] 李渔(清).闲情偶寄?声容部?治服[M].沈勇,译注.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37,30.

第6篇

    论文摘要:中国服饰艺术能够在世界时尚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树立本民族品牌,离不开中国历史大背景。“民族的就是国际的”,没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服装是没有根的服装。中国传统艺术成为了服装设计中需要不断注入的既古老又新鲜的灵感血液。如何认识这一点,并准确的将博大的传统艺术精髓植入到现代服饰中。并有效结合成为整体,是我们将要研究的课题和任务。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被忽略的传统民族艺术也逐渐成为艺术工作者表现形式的主流。对于服装设计教育来说,从上世纪末便提出的“民族的即是国际的’旧号,也从未像今天这般为我们所感同身受。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艺术,如何将传统民族艺术更好地融人服装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去,也成为高等院校进行服装艺术设计教学所面临的课题之一。对于服装设计来说,将传统民族艺术与实际应用完美结合,积极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并加以创新是服装设计从业者应认真对待的任务之一。

    中国传统服饰的源流追溯起来是一部涣涣长河,其大背景就是中国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衣冠中华”谱写了绚烂的服饰宝典。在经历了“西服东渐”的冲击之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其服饰的文化归属感在国人心目中也表现的愈来愈强烈。

    在今天的服装艺术教学与创作中,民族化与时代化之间,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传承与创新之间,它们枝蔓缠绕的关系不禁使得一部分人困惑、矛盾。时代感,是文化最具生命力的品格,无论在哪种文化之中,时代感的强弱都是其文明程度最敏感的标志,服饰文化也不能例外。作为一名服装教育工作者,将传统民族艺术植人服装设计教学实践中,以民族传统为基础,面向时代,以现代服饰设计为目的,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一、注重传统艺术的发掘与借鉴,力求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它们共同构建成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奇葩。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了本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成就,也有着不足之处。我们应该用批判的态度进行选择,有机把握传统艺术文化中的“利”与“弊”,以便于汲取并传承传统艺术中的精华。今天,许多传统艺术面临湮灭的尴尬,许多传统技艺后继无人,甚至失传。我们今天的学习与继承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民族艺术的挽救,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像我国古代的绎丝工艺,由于其工艺精繁、对工人素质要求高,时间花费多,见效慢,其有些技艺在建国后慢慢消失,不过,这种技艺在我们的邻国—日本,被很好地保留并传承了下来,现在的日本仍保留着从隋唐时期传人的“本绎丝”及“引金箔腰带”技艺。今天,这项在中国失传的技艺在两国的文化交流中辗转回到中国。这不由得我们不警醒—不要让老祖宗的好东西败在我们手中。

    二、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入形式

    我们要做到将传统艺术很好地植人服装设计教育中,首先我们要将传统民族艺术与现代服饰有机结合,它们应成为互为包容、相互协调的统一体。他们之间既相互包容,又相互对立。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深人了解传统艺术的文化性、地域性,注重传统艺术符号在服装设计中的嫁接与借鉴。摒弃程式化的、流于形式的肤浅模仿,注重挖掘传统艺术精髓中认识传统艺术的文化土壤及历史属性,学会在服装设计的学习中把握和体现传统艺术的文化脉络。在当今的服装设计界,中坚设计力量对此有了很深的体会,并将传统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融人作为开启世界时尚大门的金匙。

    其次要重视地域文化,促进服装创新。纵观服装的历史发展,也是一部时代变迁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文明发展的脚步,同时反映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准及人们的审美观念,由于自然条件(种族、地理、气候)、精神状态(风俗习惯、时代精神)、历史环境等因素,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域性服装文化。其服装以外的艺术形势也强烈的表现出这一特征。

    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人形式很多,我们简单总结如下:

    1.意境植人方式

    我国传统民族艺术讲究意境,尤其以寓意吉祥美满的内容居多,往往通过图案及图案的形式来完成。这是我们祖先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完美的将吉祥与图案结合在了一起,代表着传统的民俗民情。

    吉祥图案涉猎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学、历史、风俗、宗教等方面,赋予人们积极向上的内涵与意义,是中国人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美满、乐观的心理反映。如“喜上眉梢”,“竹报平安”,“五福(蝠)临门”等等。“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代表奋进、勇敢、尊贵与威武。这些吉祥图案以其寓意被用于传统艺术的各个门类,不论是雕刻还是瓷器装饰,不论是剪纸还是染织,千百年来这些带有美好寓意的图案被赋予了生命与灵性,成为中国人重要的精神寄托。如今,这份宝贵的艺术遗产成为了设计师们表现的法宝之一,新锐设计师祁刚为影星高圆圆精心设计的“喜上眉梢”惊艳戛纳,以民族传统吉祥图案传递着特有的中国文化。

    2.图案植人方式

    中国传统图案的历史由来已久,中国文化从开始就认识并强调纹饰的作用。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从变幻无穷、风格各异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各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许多传统图案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经久不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服装设计中,将具有传统艺术形式的图案与现代服装相结合,成为设计师们常用的设计手段,传统图案在服饰中的巧妙植人,成为时尚与古典的重要碰撞形式。

    传统图案在植人服装设计中时,要注重图案与服装结合的形式美感,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形态与材料以及工艺的关系,这样才能将传统图案与服装完美结合在一起,更有效地完成对服装文化内涵的诊释。

    在具体的图案植人时,首先要考虑到地域性、时代性,才能在选题、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的把握上做到严谨、准确,有特色;其次要考虑到传统图案的创新,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试验性创作,得到新的启发,获得创新灵感,给古老的艺术注人新的生命与活力。

    3.色彩的植人形式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最早确立了自己的色彩结构。形成了属于中国人特有的色彩喜好。在传统艺术中,像“青花瓷”、“唐三彩”等以色彩命名的艺术形式比比皆是。传统镀金工艺中的“婆金”、“描金”,妇女妆容中的“花黄”,纺织工艺中的“撒花”等在引发后人无限遐想的同时,也为我们揭示古人对色彩的种种喜好,甚至今天国际上以“中国红”这一对红色的命名来显示中国人对这以色彩的偏爱。

第7篇

    化堆积,不是对民族传统服饰造型、色彩、式样、表面形式上的模仿,而是自然生发于中国民族性之中的,是在对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文化心理、审美趣味、习俗风尚等浸润和深入地发掘中,我们才能给现代人创造,提供适合其审美需求的美的气度、美的神貌、美的心绪、美的情境的服饰,才能创造出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的新的中国服饰。

    一.民族吉祥图案在服装中的运用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是先祖留给我们的巨大宝藏。中国传统民族吉祥图案便是这宝藏中最美、最绚烂的一部分。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这些图案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文字等.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美术形式。先人们通过这些直观可感的完美形式,表达对幸福美满生活和财富的热切和渴望。

    二.民族吉祥图案的艺术特点

    通过对传统民族吉祥图案的观照、体验和领悟,我们发现“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传统民族吉祥图案的设计和应用有着广泛的影响,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艺术风格特点:第一,精气神韵:即精髓、气势、神采的生动、自然流畅的美感。“神似”大于“形似”的审美观念就是其体现。第二,理想浪漫:它大大扩展了艺术的自由空间,突破了自然的束缚,将分散于各处的美好事物集于一身,比如瑞兽麒麟就是多种动物的组合。理想浪漫是中国传统民族吉祥图案所具有的最普遍的精神特征。第三,虚无空灵:虚无空灵是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民族吉祥图案的最完美体现。画面注重含蓄自然,若有若无、若虚若实,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第四,委婉含蓄:中国传统民族吉祥图案的美常常尽在不言中或者说不言而喻,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偏爱含蓄、不喜直露的习惯。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谐音、象征、暗喻是常用的手法。

    三.民族吉祥图案在服装中的运用   

    局部使用图案,比如将象征富贵的牡丹、龙凤等民族吉祥图案用于服装的某些部位,如领部、袖口、门襟、下摆等部位,整件服装以清地为主,局部用图案点缀来驱散了单调感,服装上图案有变化但不零乱,突出具有吉祥寓意的重点,主次分明。

    重复使用图案,为满足一些追求完整、统一美的消费者的需求,在服装设计时可采用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元素进行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的整体配合,形成一种整体感。最典型的是奥运会颁奖礼仪服装采用的“青花瓷”系列礼服,以瓷器装饰图案为主题图案,展现中国悠久的文化,设计别具匠心,精致的青花瓷花纹,点缀在礼服上,美轮美奂,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高科技使用图案,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替代手工加工,如利用电脑绣花进行机械刺绣,在面料上进行仿挑花、打籽等刺绣效果印染等加工方法,可节省时间;也可在面料上进行刺绣图案数码印刷;水晶烫片也可以快速地将设计图案实现在面料上,形成华丽的珠串效果。将这些机械化生产的图案用于现代服装,也能体现民族图案对现代服装服饰的贡献。

    四、剪纸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剪纸是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剪纸艺术在服饰上的应用不仅门类多,而且在服饰中的功能作用和装饰效果让人赞不绝口。

    剪纸图案作为刺绣底样,例如衣袖花,以西南地区的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衣袖花最有剪纸艺术特色,其造型一般为扁方形,题材多为龙凤、花鸟等,门类不计其数。此外如鄂伦春族男女皮袍、皮包以及皮手套上的图案和赫哲族鱼皮衣上的“鱼皮剪剔”花纹都是大量运用剪纸底样制作而成,其运用部位主要在衣领、袖口、大襟和开衩等处,不仅美观更有加强服装牢固度的作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把剪纸的纹样应用到印染方面。贵州少数民族多精通此术,故蜡染工艺风格独特,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围兜、头巾等。此外,剪纸加上彩绘,其形酷似刺绣,我国清朝官员所穿的朝服上的补子也有用此技巧的。

    目前,民族主题正在成为国内众多设计师热衷表现的主题,如吴海燕、张天爱、张肇达、陈家强等都多次发表过相关主题的作品,透过时尚与经典创意组合诠释服饰内涵,时尚与经典、东方文化传统与时尚交集荟萃,追求服饰独特的民族风格,注重内部细节,个性而不张扬,这些品牌虽然正处于成长阶段,却也展露勃勃的生机,显示出民族风格服装的广阔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刘元风、胡 月主编:《服装艺术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1.

    [2]刘晓刚:《品牌服装设计》,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1.12.

    [3]袁 利、赵明东:《突破与掌握——服装品牌设计总监操盘手册》,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4. [5]王 莹:《服装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3.

第8篇

关键词:织物;衣服;形成;刺绣;关联;运用;传承;创新;发展

一、衣服的形成

对于古代衣服的来源,由于史前没有文字记载,因而后人得知的一切都是依靠历史遗存和发掘,经过史学家的推算分析得出的结论。

我国发现最早的衣服有关的记载是殷商时期青铜器上面的铭文和甲骨文,后人从中发现古人创造了一些来源于生活的象形文学,其中就有与衣物有关的蚕、桑、丝、帛字样。从“卜辞”的文字中可以证明商代纺织类已有丝、帛、衣、裘、巾等字样,周代文字表达能力的加强之后,甲骨文也出现了衣、裘等,反映服饰的字样。

按《古今图书集成》的《礼仪典》中记载着“伏羲氏化蚕丝为穗帛”,是指我们的伏羲氏用蚕吐出来的丝织成稀疏的制衣原料。

按王逸《机赋说》记载:“古者衣皮即服装也,特衣裳未辨羲、炎以来,裳衣已分”,至皇帝而衮等,大力非谓始衣服也。”大意是说,古代围皮毛就是服装,从伏羲氏和神农氏起始,衣裳开始分开,到S帝时期出现君主的礼服后,衣服从此开始形成。

二、中国刺绣的起源

中刺绣起源很早。主要是由于丝织的产生和完美,社会等级制度的强化和人类审美感的提高,商品的形成而产生。在原始社会,人们用纹身、纹面来进行装饰。自从有了麻布、毛纺织品、丝织品,有了衣服,人们就开始在衣服上刺绣图腾等各式纹样。据《尚书》记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

三、中国刺绣的发展史

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刺绣出现在殷商和西周时期,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了绣衾和禅衣,上面绣有各种精美的图案。

汉代王充《论衡》记有“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足以说明当时刺绣技艺和生产的普及。因为刺绣工艺的成熟,汉代已经在无形中开始区分使用刺绣的人群等级和种类。

唐代刺绣应用很广,针法也有新的发展。刺绣一般用作服饰用品的装饰,做工精巧,色彩华美,在唐代的文献和诗文中都有所反映。如李白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等,唐代的刺绣除了作为服饰用品外,还用于绣作佛经和佛像,为宗教服务。

宋代刺绣工艺发展到唐宋时期已有数十种针法,其风格也逐渐形成了各个地域的不同特色。刺绣从服饰上发展到了纯欣赏性的刺绣画、刺绣佛经、刺绣佛像等。

元代刺绣除了作一般的服饰点缀外,更多的则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明代,刺绣工艺广用流行社会各阶层,制作无所不有,一般实用绣作,品质普遍提高,材料改进精良,技巧娴熟洗练,能够推陈出新,衍生其它绣类。

清代初中时期,刺绣工艺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和提高,所绣物像变化较大,富于很高的写实性和装饰效果。地方绣兴起,著名的除有“四大名绣”苏绣、粤绣、蜀绣、湘绣,还有京绣、鲁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我国的少数民族如维吾尔、彝、傣、布依、哈萨克、瑶、苗、土家、景颇、侗、白、壮、蒙古、藏等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绣。

到了19世纪,欧式花边传入我国,发展至今,我国的刺绣服装的风格有了很大的改变,以雕绣、抽纱工艺以及浮垫绣加上透雕工艺形成多层次的半浮雕效果的服装成为我国绣衣生产的主流之后混合多种针法的运用,利用蕾丝花边、盘带工艺、补花工艺、十字绣工艺、嵌珠及珠片工艺、影绣工艺、剪绒绣工艺等,拓宽了绣衣的设计空间。

从古到今刺绣都是手工制作,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出现了机器绣花,有最初借助脚踏式缝纫机重复机械的运动,手移动绷上面料的绣花绷框做辅助,使穿有彩色绣线的机针在面料上反复穿刺,以达到完成在面料或服装上进行刺绣的目的。到后来发明了电动工业缝纫机和专业电动绣花机,再到20世纪末世界科技进步的飞跃发展,丝织机械中出现了电脑绣花机,能够加工生产出效果各异的刺绣产品及面料。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数码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这是与传统工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领域,先进的机器设备要靠电脑程序来控制,而最终的控制权还是人,人的思想、设计的原创构思者是最重要的。

四、刺绣在服装服饰中运用

刺绣工艺这种古老的装饰形式一直是在纺织品服装上进行美化和加工的基本方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已开始将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刺绣作品的创作相融合。利用传统与现代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把刺绣工艺及其相关的工艺,如印染、手绘、编织等相结合,让丰富、独特的工艺、画面、图案呈现在各种不同的纺织材料上面,创造出适合现代人们审美需要的刺绣作品,并把它运用到服装服饰中,如时装、礼服、披肩、围巾、鞋帽、腰带、包类、饰品等,使其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五、刺绣服装服饰在世界

因为世界本身就是由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组成的,世界的本质就是多样化,而每个民族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尊重自己的文化,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才能获得文化在世界上生存的权利,世界也才称其为世界。各个民族之间需要交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我们注重精神回归,赏味我们的刺绣精粹时,世界其他国家的民族也在关注、吸收、借鉴着我们的传统民族刺绣,大胆的把中国的刺绣运用到服装服饰中,更增加了我们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我国服装设计师把蕴涵着中国文化的传统民族刺绣运用在服装服饰中,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六、刺绣在服装服饰运用中得以传承创新与发展

我国传统刺绣艺术历史悠久,因地域文化不同更显丰富多彩。在漫长历史发展中,与岁时风俗、人生礼仪以及文学、绘画、宗教等文化现象相融合,也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相联系,刺绣工艺兼有物质与精神双重功能,并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民族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传承与发展。

从衣服的形成,中国刺绣的起源,中国刺绣的发展史,让我们了解到刺绣与服装服饰相辅相成的关联,刺绣需要各族人民共同来传承。现代服装设计师在把刺绣运用到服装服饰设计的过程中,意识到传承刺绣文化的重要性,运用刺绣的领域越多越有利于刺绣文化的发展,增加了服装设计师对刺绣传承的使命感。设计师利用他们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把刺绣工艺应用到服装款式上,赋予服装款式以灵魂,使服装在具有实用性的同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观赏价值。中国传统手工刺绣得到推崇,高科技的刺绣方式同时存在,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展现着东方风格。使刺绣服装服饰得到共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杰英.中国历代服饰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百度百科

[3]陈立.《刺绣艺术设计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刘燕..网校论文中心,2010

第9篇

论文关键词:植入广告,服饰景观,生活方式

大众传媒首先是通过电视广告的形式来塑造消费意识的,而电视广告又是以文字、图像等符号形式来作用于受众,影响消费者的。按照法国哲学家罗兰·巴尔特的观点,大众传媒是将商品的含义升华为一种“神话”,即人们会将商品等物的含义神圣化,进而产生信赖的感觉,这个过程是商品—符号—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转换过程。电视广告的叙事方式是将具体的商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中对某种价值观念的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用某种商品营造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暗示了一种形而上学的意义——消费某种商品,你就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这一消费过程便实现了从简单的物质消费到精神价值追求的转化。

电视综艺节目作为传播大众文化的主阵地,当前又处于空前繁荣的燎原之势,必然成为广告商们争相投放的市场,而真人秀的节目形态较好地还原现实场景,贴近实际生活,节目内容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是最适合植入广告的综艺节目类型。尤其是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碎片化的接收方式使得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做植入广告。

如浙江卫视大型明星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中植入广告产品品类覆盖电商、数码、服装、汽车等多个领域,植入形式多样,注重冠名商、特约伙伴等企业植入权益在节目内容中的深度融合。在第一期节目中,共有35个品牌参与了合作,累计植入广告曝光341次,累计时长874秒。明星们喝着RIO鸡尾酒、秀特步跑鞋、身穿海澜之家服饰,这些品牌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

2 营造视觉景观 引领消费潮流

电视综艺节目还通过主持人和嘉宾的服饰穿着营造视觉景观,引领消费潮流,如今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可谓精益求精,力求达到影院效果,提高受众的心里卷入程度和参与度。因此,电视综艺节目在影视服饰上也是精心设计,匠心独具,在荧屏上构筑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引领了消费时尚,同时也参与了节目的叙事,成为节目中一个独特的叙事和表意的元素。

如《奔跑吧,兄弟》中跑男成员们身着纯色超人T恤,黑色紧身裤,时尚跑鞋、墨镜等服饰在线上热销,成为消费者的热门之选。另外根据每期节目的主题和叙事特点节目组还专门为主持人和嘉宾设计了款式多样,经济论文风格迥异的服装,参与节目的叙事,以诠释和表达不同的节目主题。如第二季第四期中,节目组刮起了20世纪80年代的复古风,蛤蟆镜、花衬衫和尖头皮鞋,邓超不仅身着浮夸喇叭裤,而且现场大飚霹雳舞,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80年代的街头,勾起了观众心中无限的回忆。节目将消费文化巧妙植入节目文本中,紧跟时代潮流,暗示了2015春夏时尚趋势。

3 掀起奔跑旋风 诱导生活方式

电视综艺节目在传播消费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对受众的巨大影响尤其体现在对受众生活方式的消费诱导上,所谓生活方式的消费,是指总体的消费或者是配套的消费,作为引导消费的大众传媒不断提出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观念来吸引大众,这种消费模式和消费观念塑造出全新的社会时尚形象,从而对受众的日常生活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观众会不自觉的开始接受新的消费观念,效仿电视中消费行为。

如《奔跑吧,兄弟》第二季节目中,《奔跑吧,兄弟》联合新浪微博开展了“奔跑2015”阳光跑道公益健行计划,通过每周完成指定20万千米的奔跑里程来推动“奔跑2015”阳光跑道公益计划,募集资金为贫困学校修建基础设施。这一活动更是得到了网友们的积极回应,参与人次破亿,全民为爱奔跑260万千米,节目所掀起的奔跑旋风席卷全国,诱导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4 结束语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这股兴起于西方世界的消费主义文化风潮在电视的面纱下正席卷全球,通过议程设置和文本建构推行欧美的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电视综艺节目形形的视觉冲击和广告轰炸下,电视构造了一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拟态环境,这种符号现实与客观现实存在巨大差距,受众在无形之中被涵化,掉入了消费主义的陷阱。

因此,受众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建立健全理解电视信息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正确对待电视信息的冲击和影响,对电视传播的消费文化做出反思性乃至对抗性的解读,以此来规避电视传播的消费主义文化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黄匡宇.广播电视学概论[M].3版.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第10篇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教育部批准成立、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有南山、学府大道两个校区。美术系位于学府大道校区,轨道交通、公交干道汇集于此,航空、水路、公运、铁路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可供选择。美术系现有教师45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24人,有重庆市名师1人、市优秀女园丁1人、市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1人;同时,在四川美术学院、美国马里兰州大学以及法国、韩国等聘有客座教授。现开设有美术学、美术学(中国画与数字艺术)、美术学(插画与三维动画)、公共艺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美术学(应用美术)、艺术设计等专业及方向,现有在校学生1472人(其中,先后赴韩国交换学习学生22人,赴中国台湾交换学习学生4人)。

美术系专业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充裕,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教学场地面积15400平方米、实验实训室近2000平方米;有专业图书、画册、期刊、光盘和软件共计4000余册(件);有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30余个;现有市(校)级教学团队共5个、精品课程共6门,承担了教改项目共25项,获教学成果奖共11项;有学术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共2个,承担了市(校)级科研项目共近50项;教师的作品和论文参加市级以上展览和公开发表近700幅(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近100项,教学论文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教师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主编(著)教材、作品专著60本(部),其中《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丛书》被全国20余所高校选用,共出版10万余册。

美术系学生作品在众多省(部)级及以上专业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学生参加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演”、“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中国美协‘未来之星’大奖赛”、“重庆•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赛”等赛事,获奖共近60项、省(部)级奖200余项;同时,美术系每年都要举办“学生作品年度展”、“毕业作品展”、“学生社团作品展”等专业赛事,并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高校服装专业优秀毕业作品联合展演活动,中央二台、人民网、中国教育网、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美术系学生工作以“抓常规、浓学风、重规范、强素质、促就业、创品牌”为主线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围绕专业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艺术素养,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夯实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争做有孝道、有理想、有理论、有理念、有理智的美术学子,促进学生情商培养和提升,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相当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广告公司、室内装饰公司的设计总监、项目经理和业务骨干,有的成为了基础教育行业专家并多次在全国和市级美术教学竞赛中获奖。近几年来,先后有数十名学生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二、2016年拟招生专业介绍

公共艺术 [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能对室内外空间进行装饰艺术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构成基础、建筑基础、数码图形处理(3dsmax、cad、photoshop)建筑制图与测绘、手绘效果图技法表现、工程概预算、工程材料与工艺、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公共设施设计、餐饮空间设计、陈设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装饰雕塑、3d场景漫游、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可到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从事公共空间、商业空间、住宅空间以及园林景观等设计工作,也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施工管理工作。

美术学[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透视与解剖学、素描人物、色彩人物、色彩风景、雕塑、传统油画语言、油画风景、素描人体、油画人体、具象写实绘画语言、表现主义绘画语言、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照相写实绘画语言、综合材料、综合创意、当代艺术思潮、工笔花鸟、工笔人物、写意花鸟、写意山水、中国古代造型艺术考察等。选修教师教育方向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美术教师公招应试技巧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美术编辑、艺术机构管理,以及美术宣传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电脑辅助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商业摄影、插画设计、网页与界面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动态广告设计、型录设计、书籍设计、文化海报设计、设计概论、世界平面设计史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广告策划与设计、印刷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场商品陈列设计、网页及新媒体设计、商业摄影及设计管理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设计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工艺、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服装设计思维训练、成衣设计、立体裁剪、服装材料与面料再造、创意服装设计、时尚摄影、针织装设计、化妆造型、服装展示设计、平面纸样结构、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具备设计造型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适应服装服饰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从事服装、服饰品的设计、制作和营销等工作,也能在相关时尚设计领域从事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

三、2016年录取规则

1.考生体检必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

2.重庆市考生认可重庆市统考成绩,其它省(自治区)考生认可我校组织的美术专业校考成绩。

3.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总分×30+专业成绩÷专业成绩总分×70)排序,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四、2016年招生计划(暂定)

专业名称

重庆

三校生

美术本科(非师范)招生计划

备注

重庆

江西

山东

陕西

山西

福建

广西

美术学

 

37

 

 

8-10

 

 

 

大一下期末可申请转专业;重庆三校生限招服装设计与工艺类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

 

80

10-15

15-20

7-10

15-20

 

8-10

公共艺术

 

81

10-15

15-20

 

15-20

7-10

7-10

视觉传达设计

(时尚艺术)

10

27

 

 

 

 

8-10

第11篇

论文摘要:楚雄彝族服饰种类繁多,文化底蕴深厚,是一种极具开发潜质的文化资源。彝族服饰要实现由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变,为企业和地方带来效益,需要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指导下,科学的规划。本文在市场需求现状、竞争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彝族服饰市场的竞争战略。

前言

民族文化资源只有经过开发展示才能为社会所认识和运用,同时在开发展示之中经过现代过滤和艺术品的提升,才会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变。彝族服饰种类多样,图案丰富,色彩艳丽,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广阔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产业开发前景,是一种极具开发潜质的民族文化资源。彝族服饰文化产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指导下,对彝族服饰的需求状况及竞争环境做出清晰地认识,对彝族服饰的发展战略做出规划。

第1章楚雄彝族服饰需求现状分析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少数民族穿着习惯被逐步汉化。如今,在彝族聚居地,人们已很少能看见穿着民族装的彝族群众了,相反,彝族服饰却出现在了各民俗旅游景区、一些大型的特色酒店内。这说明彝族服饰的需求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1 需求总量呈上升趋势

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中部,是中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2010年楚雄彝族人口731494人,占总人口的28.0%,少数民族人口的80.9%,[1]彝族儿女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谱写了一部厚重朴实的文化史诗,因此楚雄州享有“彝族文化大观园”的美称,楚雄是恐龙的故乡,东方人类的发祥地,浓郁的人文文化景观,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楚雄文化产业的创办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几年,楚雄州的旅游业硕果累累,旅游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彝族服饰需求总量的上升。

1.2 彝族服饰的需求总量仍然较小

虽然彝族服饰的需求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需求总量却不容乐观。彝族服饰的市场面较狭窄,主要集中于舞台服装的租赁,旅游消费,政府、酒店的公关接待细分市场。另一个方面,彝族服饰资源还没得到充分的开发,符合大众消费的现代民族服饰研发滞后,市场需求量较小。相比整个市场而言,彝族服饰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小。

1.3彝族服饰需求的不规则性

彝族服饰需求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需求的不规则性,服饰的需求受本地旅游业与文艺活动等的影响较大。在旅游旺季,彝族服饰的需求量会随着旅游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调查发现,在以往购买或使用彝族服饰的人群中,属于舞台服装、公关接待等特殊需求的占绝大多数.

第2章发展楚雄彝族服饰的优劣势分析

2.1发展楚雄彝族服饰优势

2.1.1 楚雄彝族服饰具有浓郁的地域与民族特色

楚雄彝族服饰以红、黑、绿三种颜色为主,衣襟、领口、袖口、裤脚上都绣有精美的图案和花纹,装饰品以银器为主,有项链、手镯、耳环、银铃、银牌、银泡等。[2]彝族服饰是彝族的一部百科全书,它与彝族的历史、宗教、婚姻、丧葬、农事、节庆的关系极为密切,楚雄彝族服饰与楚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具有浓郁的地域与民族特色。

2.1.2楚雄州发展特色经济带来的契机

楚雄是云南省特色经济核心的组成部分,是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经济圈的增长极,为了促进滇中经济圈的建设,加速楚雄经济的发展,楚雄进行了滇色大城市的规划改造,彝族文化名都的建设,为楚雄彝族服饰的开发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契机。

2.2发展楚雄彝族服饰市场的劣势

2.2.1 传统的彝族服饰正在消失

以前在彝族山乡可以看到男女老少均着民族服饰,但现在仅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和传统的节日上可以看到这一景象了。另一方面,传统的彝族服饰制作与手工工艺正面临着消亡的厄运,作为彝族文化瑰宝的彝族服饰在年轻一代的身上也正在消失,如今仅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还会简单的制作一些衣服鞋帽。

2.2.2 缺乏完整的品牌形象

1958年4月1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从此彝族文化资源的开发才逐步的走上正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民族文化旅游市场的繁荣,楚雄彝族服饰得到了初步的开发。然而,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如:传统的彝族服饰加工费材、耗时,技术要求高,企业对彝族服饰市场没有准确的定位,宣传力度不够等,使得彝族服饰在大众的心里仍缺乏完整的品牌形象,这为建立品牌和开拓市场加大了难度。

第3章 彝族服饰竞争战略的研究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我国城市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城市营销时代”已经来临。城市营销要求把城市视为企业生产的产品,通过对城市和各种经济、社会资源的整合与规划,树立城市品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如今,各民族地区都把民族文化列为发展城市营销的重要资源,竞相打造各民族文化的代表城市,民族文化产品得到较好保护与开发的同时,文化产品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彝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少数民族之一,其文化产品的竞争更是如此。

3.1楚雄彝族服饰面临的国内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民族服饰是一个特殊的产业,也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随着民族服饰产业的发展,供应商越来越“抢手”,民族服装企业难以进行后向一体化,其转换成本就较高,众多因素使得企业在产品价格上失去了竞争优势。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对于楚雄彝族服饰消费者市场而言,舞台服装租赁市场和公关接待市场两类市场的消费者虽然总数较少,但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相对于个人消费者较大,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因此这两类消费者的压价能力就相对提高。

(3)新进入者的威胁:各级政府对发展民族产业,宣扬民族文化的重视给潜在竞争者送去了动力,增加了他们进入这个产业的信心。

(4) 替代品的威胁:不同的彝族服饰使用情况,其替代品也有所不同,如作为旅游纪念品的彝族服饰,它的替代品可能是其他民族服饰,或是中国的传统服饰;而对于追求民族风的时尚穿衣人士,彝族服饰的替代品可能是世界各个民族的服饰。

(5)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彝族服饰根据不同的支系形成了不同的表象特征,在中国每一个民族自治地区都希望根据地区优势来发展经济,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代表之作,无疑将会被推崇为竞争的主角儿。

3.2彝族服饰市场竞争战略分析

对于服装这个大行业市场而言,彝族服饰就像一个刚刚投放市场的新产品,受生产力购买力的制约,在楚雄的一些民族村,彝族服饰的生产绝大多数仍处于自给自足的状况,人们所需要的民族服饰很少从市场中获得,所生产的彝族服饰也没能进入市场流通环节。在普通大众的眼里,彝族服饰仍然是特殊时期特殊需要的产品,民族服饰市场化、产业化、大众化仍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彝族服饰走出困境、走向成功的必然之路。彝族服饰不单纯是一个商业商品,也披上了一层文化的色彩,面对这样的发展困境,采用的竞争战略应是一个多元化、综合性的战略。

3.2.1产品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本,时代在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彝族服饰已很难适应现代生产生活,但这并不是说彝族服饰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传统的服饰文化要保留,也需要创新设计,彝族服饰这一文化产品应不断的满足消费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以一种新的面貌展现在顾客的眼前,提高彝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为企业与地方经济创收。彝族服饰要在设计与加工工艺上有所突破,一要改进设计,使之更具大众性、时尚性;二要大力发展民族服饰产业,并改进销售模式,强化彝族服饰的宣传力度,打造彝族服饰名品。

3.2.2提升品牌价值,增强彝族服饰的竞争力

品牌价值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区别于其他少数民族服饰和大众服饰的重要标志,它可以使品牌在竞争中获得一个更特别、更稳定、更强劲的优势,创造彝族服饰的品牌价值需要政府、渠道成员以及品牌客户联合行动,提升服饰的档次、品味、个性等,给彝族服饰一个恰当的品牌定位,带给消费者一种心理上的享受。

为彝族服饰产业注入鲜明的文化内涵,把服饰的设计、加工工艺与彝族的文化精髓、民族风情、楚雄城市形象等深厚的多元文化融合在一起,使彝族服饰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为彝族服饰赢得一个较好的美誉度与品牌忠诚度,提高楚雄彝族服饰的综合竞争力。

3.2.3为彝族服饰产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彝族服饰就是楚雄的一张特制的名片,里面记载了楚雄的方方面面,但具体的内容是什么,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楚雄州政府在把彝族服饰产业的发展纳入楚雄城市形象建设、发展特色经济的同时应加强政府投资,发挥宏观调控的优势,努力为彝族服饰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发展彝族服饰需要一个自然的原生态的文化环境作为依托,彝族服饰文化是真实存在的文化现象,而不仅是舞台的装饰、旅游景区的点缀,商业化的走秀,它应应得到保护性的开发。

小结

经济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楚雄州要想在特色经济的建设中有所突破,就必须重视彝族文化产业的创办和发展,作为彝族文化载体的彝族服饰的保护和开发便显得尤为重要,发展彝族服饰文化产业必须在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实现规范的市场化运作,只有清晰地认识彝族服饰的市场需求,竞争状况,才能为彝族服饰的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

参考文献:

[1]楚雄州政府.楚雄州民族文化发展战略实施纲要cxz.gov.cn/cxzzf/73188991502909440/20080222/1114.html

第12篇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明快的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其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中国传统服饰具有适中、和谐的“情理美”和追求意境的“含蓄美”。现代中国服装设计要继承中国传统服饰“谐调”、“统一”的审美原则,把传统服饰文化中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融入现代服装设计,结合时尚理念和设计原则,在创新中实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设计师只有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来把握时尚,才能真正拓展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空间。

人类作为智能化生命,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其永无止境的进取性,以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愉悦人世生活,促进每个人的充分自由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这是一个承传延续的生命演绎历程。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服饰文化理应遵循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适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健康、显示社会身份以表征社会角色等。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能够表现出穿着者的长处和特点,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欲望和心理特征。为此,服饰设计不仅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流行趋势,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穿着者的心理特征和观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惟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尚服饰文化。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

服饰是人类生活要素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并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设计、面料选用、颜色组合等,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状况,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文化现象,它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也是附着于物质载体之上的主体美的物化形态,既主张象征表意性又倡导审美愉悦性,既注重形式美的创造又崇尚情感意念的表达,使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完美统一,以情景交融、意象统一之美来展示民族美学的生命艺术品位。f”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颜色为例,其文化内涵亦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演变,并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审美特征。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生活色彩浓郁,它以等级标识为主要体征,并被赋予特定的伦理意义,如商代将取于自然的青蓝、赤红、黄、白、黑五种颜色视作尊贵色彩,规定只有奴隶主和贵族阶层的着装才能使用这些颜色,且“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髓,黑与青谓之献,五彩备谓之绣”。此外,将五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方式相结合,与五行等相对应,构成了所谓“五方正色”的图式,并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推衍出“五德终始说”,将之与生命道德联系在一起,如商以金德王、尚白色,周以火德王、尚红色,秦以水德王、尚黑色等。先秦之后,到了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服饰色彩作为政治伦理的外在形态直接被用来“别上下、明贵贱”,成为统治阶级等级差别的标志性象征,而黄色和龙纹则成为皇帝的专用色和王权的象征。在封建等级制度的高压和儒家礼教思想的双重作用下,色彩的应用已脱离自然的物质属性及其本来意义而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伦理色彩。可见,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它出干对自然和生命的无限崇拜以及对等级标识的刻意表述而呈现出明快的色彩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整体效果既赏心悦目又简单大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

人类创造的世界是一个文化的王国,文化伴随着人类生命的进程而发展,并在社会的进步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服饰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一方面,服饰是文化重要的构成要素,文化的发展刺激着人们对服饰的需求;另一方面,人们对服饰的需求又丰富了文化的内涵,把文化对自然的改造与人的自身培养及生命审美联系在了一起,最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著名人类学家佛朗慈·波阿斯在《原始艺术》中指出:“追求艺术表现和优雅的外观,是人类的共性。可以说,在古代社会中,许多人已经感觉到美化生活的必要,他们的意识,要比文明了的后代敏锐得多,强烈得多。在人类历史的演变进程中,服装对于人类已不仅仅限于遮体御寒,还能满足人们在其他方面的心理需要和生命体认,如中国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的猎手用猎物的牙齿、蹄爪、羽毛或尾巴装饰在自己衣物上,以显示其英勇无敌或地位崇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衣服的质料、颜色、式样及附属装饰越来越与整个社会心态和个性心理相呼应,服饰本身作为一种信息符号,能够传达时代风尚、文化特色以及个人的文化教养、知识水平、风度气质与社会角色方面的信息。衣服被视为人的“第二皮肤”,它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尤其是女性的个性和心理状态。美国服装学家布兰奇·佩尼在(世界服装史》中写道:“将一种鲜花戴在头上,或者以酸梅果汁把双唇染上红色的第一位姑娘,必定有她自己的审美观点……女性服装的质料、色彩、缝制以及与服装相匹配的佩饰能够加强女性自身身份及在特定场合的自信心、风度、竞争力量。

二、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意蕴

1.适中、和谐的“情理美”

中国传统服饰的含蓄婉约与中国人和平、知足、中庸的取向相一致。儒家“中庸”之“中”、华夏“中国”之“中”,皆强调“不过分而和谐”,这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有明显体现。中国传统民族服装既不像西服那般可精确勾勒人体,又不同于古希腊、古罗马那样用一块布随意地披挂或缠裹于身上,而是采取“半适体”的样式,即倡导一种包藏又不局限人体的若即若离的含蓄美。究其原因,“平和性情”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美德为中华民族的先辈所推崇,所谓“人生但须果腹耳,此外尽属奢靡”,追求幸福的真谛是“精神快乐休闲,胜干物质进步”。这反映在服饰文化中就是讲究随意、闲适、和谐,没有过分的突出、夸张和刻意的造型,于恬淡之中给人一种含蓄、平和而神秘的美感。中国传统服装的制作者(裁缝)在设计和制作服装的过程中凭借直觉与经验,于“适体”中呈现的是一种含蓄的“情理美”,而非西方那种以数理为基础的精确到尺寸的“理性美”。

2.追求意境的“含蓄美”

“含蓄”属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美的范畴,这一手法通常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寓于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之中,以达到启发联想、耐人回味之艺术效果,彰显“情中有景,景外含情”的艺术境界。这类似于中国画中的写意手法,即不豺着于对事物的客观再现,而强调欣赏某种朦胧的含蓄美,在虚实关系上偏重于对“虚”的张扬。引入到服饰文化的艺术创作中,就是设计者特别注重“不着迹象、超逸灵动”之美,不刻意追求数字上的精确性或纯形式的客观美感,而是崇尚用无穷的意象美含蓄地表现情感。如用宽衣大袍、中规中矩的样式或写实与变体相结合的动物、几何纹样、花草枝、藤蔓纹等具有抽象和寓意的服饰图案来传达一种与政治或伦理的关联意向。

汉初之“袍”被作为礼服,一般多为大袖,袖口部分收紧缩小,紧窄部分为“祛”,袖身宽大部分为“袂”,所谓“张袂成荫”就是形象化的描述;而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其画像人物皆穿着宽敞的衣衫,衫领敞开,袒露胸怀,或赤足,或散发,无羁放荡,张扬着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的人生品性,给世人以高山流水般随性自然的审美意境。中国传统的女性服装旗袍,是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时尚设计完美结合的典范,它造型完美、结构适体、内外和谐,是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性的标准服装,是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在女装舞台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旗袍的设计表面上不温不火,实质上内涵丰富、意蕴幽远,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融通。光滑的质感和简洁的造型表现出流畅明快的线条与和谐一体的气韵,展示出东方女子温柔、典雅之美。这种气韵不仅展于外表,而且沉于内心。穿上旗袍,既能衬托出东方女性优美的身段,又能显示出其幽雅的心境和悠闲的生活节奏,充分展示出中国传统服饰的含蓄美,呈现出一种宛若自然生命律动的朦胧佳境。

三、中国服饰文化的承传拓展

1.继承:拓展传统服饰文化的基础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纵观华夏服饰文明的发展史可知,“谐调”、“统一”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真谛。自中国服饰文化诞生伊始,就遵循着理物取暖与审美表现、标识显示与象征表达、个性突出与喜庆吉祥相结合的制作原则,以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服饰与社会、服饰与人群的和谐统一,而情景交融、意象统一更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最珍贵的审美品质。比如,作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本元素,“标示突出文化”同主要应用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等级尊卑、行业职别、年龄性别的标示和意念表达上,从原始部落首领与狩猎功臣的服饰标示到封建帝王的官服标示,从文官武官的服饰标示到现代军装、职业装、晚礼服的服饰标示等,均彰显着其“标示突出文化”的审美底蕴。当然,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承载着传统儒家中庸观,受政治因素的影响颇深;而20世纪中期的“绿色”服装覆盖全国,“军干装”及其灰色基调也使中国服饰呈现简单划一的窘况。然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占数千年发展主流的是“谐调”、“统一”的服饰文化,理应将之发扬光大,诸如以原色表现为主的大气而豪放的色彩文化,以追求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圆满统一并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社会、人群协调一致的完美原则,以民俗吉祥意象为特征的表现形式等,现代中国的服饰文化都应予以承传拓展。

2.创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

在当代中国,传统服饰与时尚设计的审美融通对提高服装的文化附加值、满足时尚消费需求、缔造民族特色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具有特殊意义。全球化时代的服装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各国服装设计师在服装设计中都很注重对本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借用,以张扬本国服饰文化和民族特色。目前,中国现代服装设计整体上还存在着设计理念落后、创意不够、没能把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之中等问题;加之国外品牌纷纷涌入,国内又缺乏与之抗衡的品牌,使中国的服装设计在国内、国际竞争中均处于不利地位,严重影响了中国服装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当务之急是在借鉴传统文化符号的基础上,将传统与时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之从表面符号的简单借用提升到对服饰文化内涵的审美体认与表征阴,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发展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设计和谐融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文化。

实现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时尚设计的完美融通,实质就是一种在继承传统服饰文化基础上的创新。这种创新首先须领会传统文化,否则创新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设计师要在精神文化层面上把握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神理念,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各种时尚理念、理论资源加以整合,把传统服饰文化中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创造性地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丰富其文化蕴意,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防止对传统元素符号化、表面化的简单组合或图解式、猎奇式的样品展览。好的服装设计创意是设计师在把握了传统服饰文化理念之后,结合时尚理念和设计原则,对传统文化积累、消化并感悟的一种自然情感表述,而不是现买现卖、照猫画虎。河南“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动中展示的服装就非常具有文化价值。拜祖服装系列大多采用的是中性的流行色系列,颜色迥异、面料粗朴,以金色缎带镶边;纽扣的设计则采用盘扣样式,其金属材质与服装面料及服装的金边质地形成细腻的对比;袖口翻边采用缎织纹路,既有古朴特点又有现代的工艺形式。整个设计将传统元素与时尚设计完美结合,加之祭祖大典本身的特殊意义,可谓形式与内容完全融合在一起,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所以,当代中国的时尚服饰设计应该分析研究传统服饰的配色及制作规律,理解、感悟传统服饰文化的深厚、博大与凝重,并使之巧妙地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来,加之挑花、刺绣、蜡染、扎染、手绘、编织、织花、抽纱等现代工艺,并结合时代流行趋势与时代特征,将继承传统与探索创新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创造出既有时代感又有民族神韵的服装。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