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6 01:20: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会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财会管理 规范化 业务学习 过程控制
引言
财会部门应该以质量管理实施为契机,进行财会规范化管理,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明确的岗位职责、量化的考核标准,以任务目标、责任目标、素质品德目标和学识能力目标,严格要求财会人员,充分调动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把质量管理“过程控制”、绩效管理的“考核意识”与规范化管理的“结果管理”有机结合,以质量管理深化财会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财会规范化管理水平。面对新的形式需求,财会规范化需要进步高效管理。
1、当前财会规范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业务学习不深入,实际操作不认真。部分学习流于形式,有关操作规程中明确规定的问题仍然把握不准,以至在操作的时候造成差错。
1.2 思想认识不到位,达标创优标准低。有的行对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认识不到位,思想没有压力,工作缺乏动力,不能按照“严、细、实”的要求操作业务,缺乏敬业爱岗,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1.3 有些人员在规章制度执行中不能一如既往、认真坚持,不能按业务操作流程办理每一笔业务,存在事后补办的现象,存有检查前突击整改的情况,没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2、改进和加强财会规范化管理的思路
2.1 健全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质量考核监督机制。合理分解目标,将任务量化并落实到人,使各尽其职,人尽其才;理顺工作关系,体现既分工又协作的工作程序和整体意识,克服各自为政的现象;落实质量考核责任制,树立正气,克服老好人的思想,建立包括出勤、学习、交接、工作质量和 服务态度在内的各项考核制度 。在工作实践中把规章制度、工作标准与每个人的工作效果统一起来 , 把贡献与报酬结合起来,严格落实各项制度与操作程序,以促进财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2.2 加强监督检查。充分发挥日常监督职能,明确坐班主任的职责和工作权限,重点理清一线员工的思想动态,抓好组织纪律,岗位练兵工作,协助主管领导处理好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做好业务协调和重要业务的审核工作,主要应把握好微机操作、进出人凭证、人员业务交接、出库人库等“四个关口”,认真填写日志。强化坐班主任事前、事中检查监督,按月(季)开展自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上级联社定期不定期地对下级联社进行检查辅导,帮助排疑解难,促进不断整改。四是在具体工作中,采取对照财会工作规范化标准逐条自查的方法,找出不足,尽快纠正。通过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保证各项制度、办法的贯彻执行,杜绝违规操作和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2.3 加强学习,掌握规范化标准。因此,实现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习,熟练掌握规范化标准。财会人员要把学习规范化标准与学习规章制度结合起来,弄通标准与规章制度的内在联系,加强对问题的理解;把学习规范化标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找出差距,明确今后努力方向;把学习规范化标准与个人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克服惰性和旧习,建立严格按标准、规范化运作的工作程序。
2.4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多内容的业务培训活动。要围绕着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加大业务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力度,加快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全面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对现有从事会计出纳人员情况进行一次普查,弄清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类别和业务水平,然后制定分层次的培训规划。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要求在培训内容、培训进度和培训时间上应有所区别。培训工作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干什么、学什么、懂什么、专什么,学以致用,立竿见影,以此尽快地适应本职岗位工作。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全面的业务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开展互查观摩学习活动,及时交流总结经验。要有组织、有目的的召集基层负责人和会计出纳业务骨干,围绕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主体进行互查,通过观摩学习,总结交流工作经验,讨论加强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具体问题和工作难点、疑点,统一工作方法,达到相互帮助共同促进的目的。
2.5 组织考核评比。由上级抽调县联社的会计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组织开展考评验收工作并实行奖励与处罚,通过此项工作,既考评了被查单位的工作,交流了经验,又培养壮大了考评队伍,使参加的人员进一步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从实践到理论上明白财会规范化管理的目的与要求,为促进财会工作上台阶、上等级打下基础。
2.6 关心基层行会计出纳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基层信用社的会计出纳人员处在工作第一线,工作任务繁忙,责任重大。因此,各级联社领导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关心职工生活,为职工办实事结合起来,作为基层行实现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的 重要环节抓紧抓好。单位领导要经常与财会人员开展谈心活动,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认真听取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关心他们成长进步,解决他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充分调动广大会计出纳人员的工作 积极性,促进财会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以质量管理深化财会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财会规范化管理水平
(一)采用案例教学是应对目前农村财会人员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的需要。
如上所述,大多农村财会人员年龄偏高、知识面狭窄、文化程度较低,财会业务操作不够规范,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对于单纯的理论知识和有关业务规范,很难形成具体形象的思维和认识。尤其是教材中很多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有必要使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深度。例如:就原始凭证粘贴规范这一问题,结合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影像举以实例,使学员能够亲眼看到并体会到这一规范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显然远远优于单纯的理论介绍。
(二)采用案例教学是各地农村实际情况差异的需要。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源于材,其内容不可能完全适合各地农村实际。这就需要我们寻找本土化案例,使学员正确理解和应用理论;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理论也重视实践,有必要采用大量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帮助学员理解有关专业理论以适应本地常见业务的需要。
二、培训中案例教学的目标及定位
(一)业务能力培养是实施案例教学的目标。
传统的培训方法关注的是向学员灌输知识的多少,学习的一方始终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对知识的全面掌握。案例教学始终围绕着案例进行,案例叙述了实际村集体经济组织中会计工作的真实片断,为学员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促进学员思考如何将其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在案例教学中,讲授人要引导学员进行独立思考,提出各自的观点与解决办法,以利于提高学员综合的业务能力。
(二)正确定位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
传统教学中,讲授人是培训的中心,学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在案例教学中,讲授人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成为教学的导演。首先,在案例教学中,作为案例教学设计者的教师,应针对课程的培训目标和不同的培训内容,结合学员的认知特点以及实际的会计业务,科学地设计教学案例。其次,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有机组成。作为案例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在了解学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依据任务目标,激发学员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适时地引导学员参与讨论。再次,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成为案例教学的促进者。因为,单纯的知识传递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师为学员设置的学习情境,让学员感受探究过程,学会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具体业务的处理方法。为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与重组,案例分析结束后,讲授人员应对学员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或者点评。
三、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一)培训前准备阶段1、挑选恰当的教学案例。
案例的选择要必须具有真实、开放和有针对性。只有这样的案例才能反映真实的经济现象,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让学员置身其中去主动了解案例、分析案例。如讲解《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中对“一事一议资金”规定的核算方法,如果事前先对当地农村“一事一议”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再结合真实的筹资过程、用资过程作为案例进行介绍,显然会受到明显的教学效果。2、明确案例讨论问题的核心,培训前做好收集资料、归纳观点的准备,并做好教学实施计划。提前做好预习工作是案例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教师需要掌握案例的详细背景知识,对学员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有充分的准备,以便课堂培训流程有序地开展。同时,作为讲授人员要制定好具体的课堂案例教学实施计划,计划可包括:课堂案例教学流程安排、每一环节的时间安排、学院参与的角色安排等。
(二)课堂实践阶段讲授人员可提出启发学员思考的问题。
以原始凭证的管理为例,比如:什么样的原始凭证是合法的原始凭证?什么是“白条”?假如你作为报账员收到的发票金额有差错该怎么办?等等。其次,组织小组讨论。讨论过程中和结束后,教师要结合达成共识和存在分歧的地方进行总结和串讲。在讨论时,教师要保证讨论不要偏离主题,并为学生讨论创造良好的氛围。
(三)案例教学中的突破口。
农村财会人员往往是带着问题并希望能找到答案的想法来参加学习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讲授的内容贴近实际,有明确的针对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另外,培训语言要“入乡随俗”,除了在内容上要侧重当地特点之外,在培训语言上也要找准农民的口味,入乡随俗。在语言表述上要通俗易懂,尽量将案例中涉及到的会计专业术语翻成乡土语言进行讲解。培训人员还可以利用培训间隙,深入学员,发掘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要求,不断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案例的内容和培训方法。
(四)案例教学的比重要适宜。
近日我参加了单位组织的为期七天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与绩效工资管理及会计制度改革培训班,培训内容非常广泛,聆听了两位专家的讲座,一位是财会部科研所研究员、国家循环经济委员会专家李全主要讲解了《201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改革》《事业单位分类及未来发展方向》工资体制改革、绩效工资改革、国有资产分类及其财务管理行政与事业单位会计比较等;另一位专家是会计学博士、中南财经阵法大学会计系副主任、政府会计研究所所长张琦副教授博士讲了1.《会计系统》、(会计根源、会计理念与核算思想、预算系统、预算分类、单位内部预算、影响单位预算与管理买的相关制度、)、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3.《改革趋势分析》(政府会计改革的具体构想)、4.《政府会计改革路径与准则体系》、改革原则等内容。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个人能够静下心参加学习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学习培训要树立为单位发展而学习,为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而学习的理念;要把学习作为一种必要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来认识和对待。我非常珍惜能有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因为它不仅是我职业生涯的新的奠基点、人生的又一起跑线,更是我服务单位,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条件。对于负责单位全部会计工作的我来说,既要有为单位服务的意识,更要有为单位司服务的本领,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具备广博的知识理论、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个人素质,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人。
下面就说说我的培训心得体会。
一、通过学习,懂得了单位的关爱
能参加这次培训我觉得自己是幸福。我打心底里感受到了单位对我们财会人员的关爱。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回想自己年来在单位的工作、成长历程,不得不令我深深地陷入沉思……年,弹指一挥间,自己在财会工作岗位已经走过了个春秋。年了,点点滴滴的足迹一下子涌上心头,是那么清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当我看到大学生招聘的激烈场面、农民工讨薪挨打、挖煤工人艰难谋生等图片时,我心里感慨万分,与他们比起来,我幸运很多了。给我们提供了就业的机会、让我们能够有尊严的活着、给我们提供了公平的竞争机制,制订了科学的学习培训课程,创造了提升的舞台和持续发展的空间。我再想想自己是何等的幸运。我们是否应该感到愧疚呢?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优越的条件,而我们呢?我们又是否珍惜过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呢,我们又给创造了些什么呢?通过在培训过程中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反思,我逐渐认识到自己思想上的不足,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二、通过学习,反思过去,迎接未来挑战
七天的学习,对我来说既是工作的加油站,也让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随着现代企业用工、工资、医疗制度等三项制度改革与职工利益的冲突等复杂问题不断出现,预算与绩效工资管理的工作难度将会越来越大,我们财会人员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工作能力,适应社会形势发展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就成为当务之急。
此次学习理论性强,自己学习收获大,将多下步工作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了自己的财会理论素质,对新时期的财会理论有了更好的把握,自己的财会理论素质和财会工作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对做好新时期的财会工作的信心更高,决心更大,为下步推进财会工作发展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结合与同行的交流,进行反思,认真地总结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重新审视了自己,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有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三是强化了对财会工作的认识,明确了新时期财会工作方向。四是从授课教师身上学到了那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敬业奉献的精神,为我做好下步工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五是拓宽了视野,拓展了思维,将使我能在今后的财会工作中富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为财会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三、通过学习,增强了对单位发展信心和责任心
我们单位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大历史机遇。当前中国正处于“发展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这些变化也体现在财会工作中,在会计制度改革的未来发展过程中困难不可避免,正因为这些困难,单位领导才审时度势、高屋建瓴的组织开展了这次学习培训活动,让我出去学习开眼界、开思路,这对于我们财会人员来说无疑会起到极大的教育作用,我深深地明白这既是期盼,也是命令,既是思想大解放的主旋律,也是战士上前线的冲锋号。正因为区域之间改革创新的竞争十分激烈,迫切要求我们单位每一条战线上的工作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善于研究新问题,解决新情况。在中国的崛起,单位发展过程中我作为一名财会人员必须具有奋发进取的工作状态和不怕失败的勇气。如果在十二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我没有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和责任感,就谈不上为十二五规划和单位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我没有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精神,开拓创新就无从谈起,落伍掉队就是必然的,那时我为单位财会工作的发展做不了任何贡献,反而会成为单位的负担。我能成为负担么?答案肯定是:不能!!!
总之,此次培训时间虽短,但感受很深、收获很大,活动虽少,但交流频繁,友谊深厚。领导关心、教师和霭、提高很大。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但它对我来说,都是难忘的,培训班里的点点滴滴将会永久地留在我的记忆中,授课教师严谨治学、敬业奉献的精神,将激励着我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培训学习所掌握的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理论知识与工作方法将使我终身受益,我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为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信心和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此为动力,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以不负单位的培养、不辱使命!
财会精细化管理就是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细化管理内容、加强细节处理、完善工作流程、加强管理质量、创新管理手段,按照内外部监管的标准,加强财会合规建设,研究分析财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查找管理与操作中的薄弱环节,总结交流好的经验与做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财会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思路。从而以企业财会的角度充分挖掘企业利润增长点,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工作中,我国广大商业银行仍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一)财会精细化管理思想认识不足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各家商业银行在财会管理上始终存在着“重业务、轻管理”和“重数量、轻质量”的意识。不仅许多管理者对财会精细化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部分财会实务人员也分不清精细化管理与日常化管理的差异,无法将精细化管理的各项要求与自身的岗位职责联系起来,使财会精细化管理流于形式。
(二)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匹配
财会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直接影响财会精细化管理的质量。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大多商业银行财会人员专业门槛设置不高,导致了财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财会人员对财会精细化管理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不足,直接导致了专业水平不佳、执行力度不足等问题。
(三)财会精细化管理制度不严密
就财会精细化管理的执行情况来说,绝大多数银行未建立起高效、严格的管理制度,缺乏健全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流程和齐全的岗位配置。这种情况下,财会精细化管理必然会出现管理内容偏差、管理质量缩水、环节衔接不连贯等情况。
(四)财会管理监督辅导体系不健全
由于缺乏财会精细化管理辅导组织,许多银行财会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掌握正确的方法,工作效率也难以得到提升。而缺乏严格的内部监督机制,更使财会精细化管理的各项工作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是无法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同时也无法有效端正财会人员的工作态度,容易出现敷衍塞责的情况。
二、商业银行财会精细化管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强化精细化管理环境基础
首先是加强财会精细化管理的思想渗透,不仅商业银行管理者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财会精细化管理对于抵御金融风险、强化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应大力加强对各岗位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观念普及。再者就是企业文化的创建,银行管理层一定要提高宣传力度,结合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各种宣传模式,强化宣传成效。比如加强宣传手册、电子报等宣传形式创新和动漫、早操等宣传载体创新,为银行内部营造出人人重视财会精细化的氛围。三是提高财会人员从业门槛,加强银行内财会工作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坚持公开化、制度化、公平化的人才选拔策略,比如通过人才招聘会、校园招聘会和网上招聘等形式,为银行网罗到一批财会专业素质强、财会精细化观念先进、责任意识高的人才,并定期对其进行岗位培训和外派学习,从而保证财会工作人员能够与时俱进,与银行长期发展战略的需要相适应。最后是细化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商业银行的财会部门必须建立起多层级的岗位制度,根据银行内部财会管理的需要规范不同岗位的相应职责和权利,形成各岗位授权有限、相互制约的良好格局。
(二)健全财会精细化管理制度
要想切实提高商业银行财会精细化管理的质量,健全管理制度是基础。首先银行的财会管理制度要充分切合企业的财会管理文化,将文化软实力与制度硬基础达到有机融合。在此基础上,银行财会管理层要熟练掌握商业银行各项财会制度规定,并根据本行财务管理工作具体实际,将整体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大目标进行细分、修改、整理,制定出各个岗位的工作实施细则。通过明确目标设立、严格问责机制、规范工作要求,为银行打造出一套规定明确、便于执行、衔接顺畅的精细化管理体系,从而有效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强化思想认识。二是管理制度建设就是自上而下,不断强化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因此商业银行应实施一定的正向激励措施,自下而上地提升财会精细化管理的质量。比如在具体工作中实行绩效考核评定制度,通过对财会工作人员工作产出、工作效率、工作成果等内容的考核,将其自身的薪酬与工作质量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在财会精细化管理上的创造力。
(三)完善会计监督和辅导体系
一是切实加强财务集中监测分析,充分利用财务管理综合系统平台优势,深入挖掘各类财务信息,对财务管理中的薄弱事项进行跟踪监测并及时通报,推动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性达标活动;二是加强日常财务管理,特别是财务支出审批管理,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对各项财务开支的事前审批、支付核算以及后续档案管理等进行规范,增强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严肃性,做到各项财务支出审批手续完备,单证合法有效,核算真实清楚;三是加强财务会计监管,建立健全现场监管机制,恢复财会监管职能。通过会计核算、会计报告、新会计准则应用、IFAR系统运行等方面的现场监管,提升财会管理规范化水平,积极依靠自律监管、内外部监管,探索财务监管与风险监管的有机结合,提出风险管理建议,加强财务行为监控及检查,确保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贯彻落实,着力提升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财务会计监管推动全行合规经营,强化内部监督机制,提高执行效率,完善监督制度,规范全行财务管理,加强对“财权”的监督检查,真正做到管好人、管好钱、管好事。
1.财务信息管理
财务管理中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效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将交通运输行业的运输信息进行集中化处理并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交通运输行业的财务进行统一集中到交通运输部,便于宏观调控以及财务的监控与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及资源的配置效率。一般财务信息管理会集中财务信息建设信息系统,将信息系统分为财务活动与业务信息的子系统,财务信息管理的子系统以及行业的财务决策信息管理子系统。收集交通运输行业的相关财务信息,对财务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理与加工,传输到信息系统进行信息的存储与信息安全的保护。
2.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国防建设需要的重要行业部门,在发展与建设中国家政府加强对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与规范。财务管理进行信息化的建设,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安全性,规范运输行业的信息化管理与保护。在信息化建设中对于运输行业的采购进行管理;对于运输行业的资产进行规范与统一化管理,对资产的构建与使用进行财务信息的管理与规范;完善行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加强对运输行业的资金预算以及资金使用安排进行跟踪管理,加强财务监控与管理,便于信息化建设,推进财务信息的态势分析与监控;对交通运输行业的部门预算的编制进行质量的监控以及执行状况的考核。
二、交通运输行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1.加强财会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实践工作具体的财会管理工作是由交通运输行业的财会人员来具体执行相关的事物,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需要财会人员具体实施到工作项目中。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首先需要加强财会人员的队伍建设,建立交通运输行业的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财会队伍。例如,在我国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针对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管理部门制动一系列管理制度以及人员的培养计划,为财务管理部门培养一种稳定的财会队伍以及财会人才奠定基础,也促使交通运输部管理更加科学,更加适应现代交通行业的发展要求。财会专家总结分析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中存在的财务问题,定期给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尤其是具体事务的处理能力。
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对行业的财务信息进行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还需要对交通运输行业的财会人员相关资料输入财务信息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中,对管理部门的财会人员的工作开展以及专业水平等进行跟踪管理,通过信息化建设来详细了解财会人员的成长情况以及工作能力,这样子在人员培训的时候就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针对财会人员的短板进行针对性培训,进而提高相关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培训过程中要重视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培训,强化财会人员的信息建设以及财务信息的管理能力,掌握最新的技术信息并应用到具体财务管理工作中,进而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交通运输行业的财务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奠定基础,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2.加强与完善交通运输系统的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
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对于财务管理具有推动作用,在财务管理中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中,需要加强财务管理,这对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加强与完善交通运输系统的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提高行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以及财务管理能力。例如,我国某省的交通运输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会紧密结合该省的交通运输运营实际情况以及该省的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分析该省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信息系统建设上存在的不足,财务有效措施,提高信息建设水平,将该省的交通运输在财务管理上各个财务管理环节的相关信息进行集中收集与处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该省的财务预算、预算执行情况以及资金流动等财务信息进行有效处理与收集,并存储在财务信息系统中。在财务实践工作中出现新的问题以及新的处理措施等要及时收集并集中处理,及时对财务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与处理,提高信息系统的信息准确性,促进财务工作有效开展与进行。
在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完善过程中,需要将交通运输行业各个管理部门的财务信息进行集中管理,财务信息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行业在财务上信息的集中化,逐步形成财务结算、财务的核算、财务运转的监控、财务信息的分析与管理等一体化,建立财务信息的分享平台,完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交通运输行业在财务信息上的监督与管理,提高行业的资金运用能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资金安全性。另外,在财务信息系统中还需要对交通运输行业的资金使用情况,对行业的收支状况进行及时记录与分析,为交通运输部门的管理者以及政策的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提高管理能力以及决策水平。
3.优化内部监控与管理,进一步强化财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与管理中进行财务的管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进行财会部门的内部监控与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强化财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例如,在交通运输财务管理部门中会建立专业的会计报表,主要是由财会部门的会计人员来完成会计报表的制定。在报表中主要是针对交通运输行业在发展与运营中的一些财务信息进行公示与报告,在工作中会计人员会仔细收集交通运输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收支情况、资金的流动情况、核算、固定资产的信息等,尽心内部信息的收集与集中,完善财会信息,促进财会信息化建设。内部财会监控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控制交通运输部门的成本支出,节省运营资金。如可以对交通运输行业的采购项目进行集中化管理,将采购项目纳入信息管理系统中,及时监控信息,对采购项目进行专业的财会评估后再进行相关采购项目可以降低行业发展成本。
三、结束语
年全区农经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三大民生目标”的总体要求,以深化完善农村财务管理机制和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管理服务体制为重点,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力度,进一步强化农民负担监管、村级债权债务化解、稳控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等各项农经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坚定信心,克难而上,扎实工作,努力发挥农经部门在全区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深化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机制
对农村财务实行“11211”管理机制,即一个审核(民主理财组审核)、一个签批(村委主任签批)、两个复审(乡经管站和会计核算服务中心复审把关)、一个公开(财务账目公开)和一个通报(对农村财务管理整体情况在全区范围内通报)是我区在农村财务管理中积极探索逐步形成的农村财务管理机制,切实规范了农村民主理财、村乡两级审核和财务公开工作。年,我们要在执行农村财务“11211”管理机制各项制度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村集体大额支出程序审核工作。对已审批的大额支出,特别是重大工程建设开支,要深入到村检查工程实施及完工情况。对没有申报大额支出的村,要重点检查该村有没有大额支出或以大化小的情况。
2、积极开展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点建设工作。今年要重点培育5至6个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典型乡(镇、办),这些乡(镇、办)60%以上的村能够有效执行民主决策、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等各项制度,财务管理比较规范,能够发挥示范作用。
3、加强农村经济审计工作。乡(镇、办)根据本乡(镇、办)情况要开展经常性审计检查工作,对大型工程支出情况及决算情况、村集体经济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要积极开展审计,确保财务账目规范化。区农经中心抓好重点村的审计工作以及对村级财务年度审计工作检查验收,通过审计切实规范农村财务管理。
4、加强农经法规政策培训工作。搞好一年一度全区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工作,培训重点内容是村集体大额资金程序审批的具体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新出台的农经法规和政策,切实提高全区农村财会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
5、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财会人员的管理。加强农村财会人员的日常工作考核,乡(镇、办)经管站每月要上报一次所辖村财会人员的报账情况。对工作扎实认真的农村财会人员要通报表彰,对不能按时到乡经管站和会计核算服务中心报账、不正常履行工作职责的农村财会人员,要及时指出问题,促其改正。乡(镇、办)要掌握各村财会人员的动态情况,对村级财会人员年龄偏大或身体原因不能履行职责的要配备村级财务助理人员。严格执行农村财会人员任免程序,确保农村财会人员队伍相对稳定。
二、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管理服务体制
做好二轮土地延包后续完善工作,妥善解决遗留问题,在确保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6、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动态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指导农民签订规范的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合同,并依法鉴证。乡(镇、办)经管站要掌握土地流转有关情况,对所有鉴证的土地承包流转合同都要建档,并报区土地流转办登记。对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坚持经常性检查指导和调研,重点要抓好规模流转的典型,及时总结土地规模流转的先进经验,通过树立典型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7、逐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体系建设。从今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将付诸实施,我们要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调处程序,积极推行民间协商、乡村调解、区级仲裁和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切实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三、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力度
通过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民主决策、财务管理、生产质量控制等各项制度,提高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水平,切实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带头作用。
8、扶持培育典型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58”工程(全省发展300个省级示范合作社,500个地市级示范合作社和800个县级示范合作社)的要求,年我区要培育3个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0个区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合作社要有明显的主导产业,各项制度健全并有效执行,入社成员达到标准要求,能够充分发挥合作社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作用。
9、实施村村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战略目标。从今年开始,要在全区314个行政村实施一村兴办一社,一社带动一业或多业工程,通过兴办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10、坚持经常性地调研总结。要经常深入到各个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帮助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和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典型经验,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民增收中的有效途径。
11、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交流。对发展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财务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促进各专业合作社之间相互交流,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各合作社进行业务技术培训,使全区的合作社逐步达到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成员知识化、产品安全化,努力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进全区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坚持不懈地开展减轻农民负担监管工作
12、开展一次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大调研活动。重点对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农民出工或出资有哪些方面、村集体通过向农民筹资筹劳办了那些实事、党的惠农政策农民有没有享受及享受的途径等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切实解决农民减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减轻农民负担的监管机制。
13、加强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农业部〈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通知》(20074号)精神,积极参与和组织实施“一事一议”以奖代补试点,严格执行《××市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审议程序》,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规范的典型村,要及时总结这些村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并在全区推广。严禁乱议、乱筹、乱用,防止“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成为随意增加农民负担的口子。
14、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测体系。进一步做好农民负担动态监测工作,建立全区农民负担监测网点,强化监测手段,提高监测质量,使其在信息反馈方面做到全面、准确、及时,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五、搞好村级债权债务的化解工作
15、进一步澄清村集体债权债务的底子。对历史遗留问题形成的债权债务,要查清形成原因,分类处置,澄清底子,规范财务手续。
16、建立村级债权债务动态管理制度。要及时掌握村集体新增的债权和债务,对新增债务要制定化解措施并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村级债权债务档案,化解情况要及时登记并形成资料。
六、妥善处理好群众的来信来访
17、严格执行接待值班制和包点责任制。认真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严格执行接待值班制度,对群众的来信来访要认真登记并及时转交处理。中心机关干部要对包乡镇发生的农经方面的案件负责,积极督促并认真解决案件。
七、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关键词]农村 财务会计管理 监督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9(2016)03―0026―01
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村财务状况发生深刻变化,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财务会计管理方法。但农村财务管理方式未达到完善的地步,需要寻找其中缺陷,提升农村财务会计管理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1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分析
1.1“村财村管”
此种方式属自管式财务管理模式。村委会获得所有村民许可,任用财务会计人员,对全村的财务会计工作实施管理,在农经站或财政所的指导下开展业务,财务会计人员直接向村委会负责。
1.2委派会计人员
此种方式改变了原本村委会直接选任会计人员的情况,直接由乡、镇政府任命,同时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任免、培训等,削弱了村干部对会计人员的控制,会计监督得到增强。
1.3制
将村级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工作环节交由有关机构处理,指的就是“农村会计制”,一般包括“村资乡管”、“村账乡管”等。
2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国推行运用“会计委派制”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农村财务管理中应用实践尚短,管理模式中还存在一定的弊端。会计委派制度实施过程中,因相关配套制度还不够健全,无法满足委派制的高效管理。同时,这种管理模式缺失对村镇的监督与约束,无法发挥出会计人员的核算作用,从而引起其他管理问题。
2.2监督不到位
财务监督对财务管理的意义不言而喻,审计监督效果决定财政透明程度。较多农村的财务工作、审计等工作都由一名工作人员负责,造成财务工作混乱无序。收支管理工作方式不科学,监督管理机制缺乏合理性,会计的权力愈加集中。
2.3缺乏财务计划
财务计划可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发挥指导作用,但较多农村地区并未对财务计划有深入认知,未在实际工作中实施,财务计划的存在毫无意义,财务制度在具体实施时阻碍重重。比如,在某些农村地区,年度财务报表和财务计划均是由书记、村长、会计人员共同商讨决定,并未向村民公开。农民不了解财务计划内容,财务管理不到位,会对农民参与农村建设的热情形成负面影响。
3改进农村财务会计管理的措施
3.1弥补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缺陷
调查当地实际财务状况,结合调查结果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划分财会人员的职责,阻止财务会计管理发生混乱。实施考核制度,落实到每项具体工作中。制度制定完毕后,要严格执行,要求每位工作人员都要遵守制度,确保制度彻底执行,以免制度形式化。
3.2对财会人员展开高效培训
以往的培训方式已无法满足实际要求,需要依据农村财务工作实际状况采取新的培训措施。以往的培训方式均是思想教育,新时代的培训应从改变农村财会人员的理念着手。可邀请农村财会领域的专家作为讲师,普及目前最先进的农村财会工作理念,使这些会计人员的观念可适应新农村的发展实际。不仅如此,讲师可组织这些财务会计人员前往发达农村地区参观学习,与当地会计人员交流,借鉴有价值的方法。还要建立起明确的奖罚制度,提升财会人员工作热情,促使财务人员自律,遏制不正之风,让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3.3创建监督机制
县级农业主管部门需与乡政府共同创建乡级财务监督机制,各村依据实际情况创建村级监督制度。前者定期对管理范围内的行政村和会计委托机构开展审计,并将审计结果直接公布给村民,在民众的监督下实现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寻找村中德高望重、通晓财会知识的村民,组建成农村财会事务监督小组,负责对村政府的财务工作实施监督,审查每项财会工作,减少财务工作的不合理环节。财务人员在处理财务工作时,需要严格遵守财会制度,使每项工作符合专业要求,发现违背制度、缺乏手续的行为,拒绝办理。
3.4编制科学的财务计划
财务管理和收支需要得到财务计划的指导,科学合理的管理计划可促进农村经济向前发展。如发现财务计划存在不科学的内容,必须公示上报,要在各方监督下才能促使其发挥实际作用。在编制财务计划时,要分析当地的具体情况,使计划具备较强针对性。比如,编制年度财务计划时,要对上年度的收支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下一年的收支情况实施详细划分,确保每笔支出都有清晰地记录,随后再进行财务公示,如此就可保证财务公开透明。
3.5增强农村转移支付水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逐步建立,企业逐渐成为经济社会的主力军。一方面,企业内部要不断加强管理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外部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瞬息万变,要求企业不断进行变革,以实现持续发展。在内外部竞争压力和发展压力下,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也必然承载着顺延下来的压力和挑战。如何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服务保障职能,成为一个非常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其破冰之举就在于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企业集团的财会队伍具有专业性强、原则性强以及工作觉悟高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队伍整体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机制缺乏活力、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没有较好地结合等等。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要解决上述问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队伍,应着重建立以下几大机制:
一、建立财会人才引进机制,改善队伍结构
对企业集团而言,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财会人才队伍至关重要。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会人才队伍,就要不断改善财会队伍的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以逐步提升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
(一)要注重引进财会专业毕业生
当前尽管存在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但同时也有国有大中型企业招聘优秀大学生较难的实际情况,这其中既有体制和机制的原因,也有毕业生择业观念的原因。因此,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要根据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财会人才需求计划。同时,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向财会专业毕业生展示企业的规模和实力,解释相关的人才引进激励政策,描绘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以吸引优秀的财会专业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并忠诚地为企业服务。
(二)要注重内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在引进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基础上,企业集团还要“搞活存量”,立足自身条件,利用企业内部及社会培训资源,有目的地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对有志从事财务工作、具有较强的进取精神的非财会专业人员,要给他们提供机会,进行系统的财务知识培训,强化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最终实现专业知识与财务知识的融会贯通,以更加清晰地把握财务管理的关键控制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管理的监督与服务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企业集团的改革与发展。
通过外引内训等多种形式,不断补充给财会队伍新鲜血液,更新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保持旺盛的活力,全面提升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
二、建立财会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专业技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革与创新,财务人员面临着快速进行知识更新的压力。因此,建立财会人才培养机制,成为执行好财会法律法规的关键。
(一)注重毕业生执业前的培训
由于每个企业集团经营业务差异性较大,财务管理的实践性较强,新毕业的学生尽管具备了较强的理论知识,但短期内很难适应实务操作的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应结合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好毕业生执业前的培训计划。1.要进行企业文化教育,让他们了解企业的宗旨、发展理念、价值观和发展历程等等,为其尽快融入企业奠定基础。2.要开展企业发展战略、形势与任务教育,使他们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树立对企业发展的信心,清晰肩负的责任。3.抓好对生产工艺技术和业务流程的学习,使其能够准确把握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和核心。4.建立动态的岗位实习管理制度,按照实习方案,合理地组织实习,并根据每个毕业生的实习表现进行动态管理。能如期或者提前掌握某一岗位技能的人员可进入下一岗位实习;不能如期完成的,则继续在本岗位进行实习,以提高他们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建立一个适合毕业生发展的业务实习平台,让其尽快地了解企业、适应企业、融入企业,培养真正适合企业集团发展的合格财会人才。
(二)注重毕业生从业过程的跟踪培养
由于每个毕业生的能力水平以及适应程度不同,在让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为每个人提供展示能力的舞台的同时,还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对部分优秀人才进行重点跟踪,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使他们能感受到自身价值,了解被认知的程度,促进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注重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
随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地位的逐步提升,财务管理的外延和内涵进一步丰富,金融工具、衍生工具、资本运作和企业并购等拓展了财务管理的空间,涉外业务的开展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难度,所有这些都对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财会人员不断地进行学习以适应现代财务管理的需要。《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人员每年必须参加继续教育,这既是提高财会人员自身素质的要求,也是加强财会人员管理的要求。通过继续教育,可以养成财会人员持续学习的能力,促使财会人员及时适应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改革步伐,充分发挥财会队伍的监督服务和决策支持作用。
通过建立财会人才培养机制,最终形成一支由具有系统的财会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的骨干财会人员、具备较强战略思维能力、德才兼备的复合型财会拔尖人才以及具有较高理论修养和较强实践经验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共同组成的财会队伍,形成企业财会人才队伍的梯次结构。
三、建立财会人才评价机制,搭建成长平台
赏罚分明是进行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但是依据什么来进行赏罚则是一个关键问题,这就需要建立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机制,对财会人才进行分类考评,对他们的实际和理论能力进行衡量,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财会人才有序流动的根据,以此激发财会人才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注重对财会人员进行分类考评
以钢筋混凝土墙壁为例,如果全部由钢筋组成,而没有砂子和水泥,尽管墙壁非常坚固但却不能抵挡风雨;如果墙壁全部由砂子和水泥砌成,尽管墙壁密不透风但却不坚固。只有将钢筋、水泥和砂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形成合力。财会队伍也可以比作钢筋混凝土墙壁,需要从年龄结构、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方面考虑建立分层次、递进式的队伍组织结构层次。因此,在建立考评机制时,要考虑将财会人员进行分类考评,为每一类人员制定不同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任职资格,依据相应的职责、标准和资格条件进行合理的量化打分,最终使同类人员之间具有相互可比性。同时,可根据工作的难易程度设置不同的权重系数,进而实现不同类别人员的相互可比,使考评更加科学合理。
(二)注重财会人员实际和理论两种能力的考评
新形势下的财会人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合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点、重点问题,更好地体现财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在推进企业发展中的价值。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选择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作为研究课题,并将此内容纳入财会人员业绩考核当中,促进财会人员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开阔财会人员的专业视野,提高财会人员的理论研究水平和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财会人员的有序流动
通过对财会人员的综合考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公开、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一位财会人员,并结合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发现人才,奖励人才,促进人才成长。可将特别优秀的业务骨干纳入企业集团后备干部之列进行重点培养,按照组织程序进行任用,创造财会人员成长的空间。有些特殊岗位对财会人员的身体状况、年龄结构要求比较严格,在出现不相适应的情况下,需要营造一种畅通的渠道来转岗安置,使财会人员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企业集团已经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工作成绩。同时,企业还应以人为本,考虑财会人员的特殊困难,最终形成一个和谐、有序、动态的岗位交流机制,而且要结合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对于不符合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实际的财会人员进行适当的分流,以保证财会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四、建立团队文化建设机制,发挥整体合力
企业文化建设在统一员工思想、增强队伍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提炼、践行适合队伍特点的团队文化建设理念,可以使团队成员认知到自身行为与团队的命运息息相关,激发员工内心深处的合作本能,掌握有效的团队工作方法,形成员工普遍认可的工作标准,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队伍的整体合力。
(一)注重财会队伍团队文化理念的提炼
先进的团队文化能够创造价值,提升队伍的战斗力,而提炼出普遍认可、符合实际的团队文化建设理念是建设团队文化的前提。笔者所在单位(大庆石油管理局)经过多年的财会队伍建设实践,总结出了“三个一”的团队文化建设理念,即“一支军队、一所学校、一个家庭”。“一支军队”即要求纪律严明、乐于奉献、敢于胜利;“一所学校”,即要求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磨练成才;“一个家庭”,即要求团结向上、互相支持、共同进步。随着这一理念的推行,大庆局的财会队伍专业技能愈加过硬,精神面貌愈加向上,大家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团结友爱,塑造了良好的团队形象。
(二)注重团队文化理念的宣传贯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建设和农民群体法制意识的提高,村集体逐渐将关注点转向村级财务。尽管村级组织在财务管理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村级财务还是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加强财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财务公开活动、建立监督委员会、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五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村级财务;监管;规范;财务制度
2013 年6 月27 日,我国农业部、财政部、民政部、审计署联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就做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完善我国农村会计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促进了我国的村级财务管理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财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村级财务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工作人员有较高的要求,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道德操守直接影响到村级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必须加强村级财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 培训现有财会人员
定期组织会计专业知识培训活动,要求全体财会人员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表现优秀者获得名誉或物质奖励,表现较差者给予适当的惩罚,以此提高村级财会人员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除了对会计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外,还应向财会人员宣传相关的法制法规和会计从业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操守。同时,为了实现村级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要对财会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使村级财会人员能熟练使用office 办公软件和金蝶、用友等常用会计软件。
(二)引进一批专业会计人才
实行公开聘用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招聘,只要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和符合岗位的其他要求,即可参与村级财会人员的公开招聘。同时,在各大高校建立人才储备库,定向培养专业知识过硬的村级财会人才,引进一批专业的会计人员,提高村级财会人员的综合水平,从而提高村级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开展财务公开活动,增加财务透明度
(一)规范公开内容和时间
逐项逐笔地公开村集体的财务开支,必须公开法制法规要求披露的内容,例如:计划生育罚金、养老保险基金、贫困家庭补贴等。同时,根据制度的变化和农村的实际情况,村级组织可以适度地增加或减少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使村民对村级财务状况有全面的、详细的、真实的了解。
应该定期开展财务公开活动,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财务公开活动,年末还应该公开本年度的财务总结报告。发生财务开支较频繁的村级组织,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每月进行一次小型的财务公开。
(二)规范公开形式和流程
利用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共同传递村级财务的管理情况,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直观地显示该村在某一时期或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非财务信息能够更好地帮助没有会计专业知识的农民群体了解村级财务状况,两种方式的结合能够同时满足审计监督人员和普通农民的需要。村级组织可以通过专栏展板和农村官方网站的平台进行财务公开,适当地辅以广播、公报、电视等方式。并且,对于发生频率较大、占村级财务开支比重大的重点事项,应当予以醒目位置或突出标志,不断创新和丰富村级财务公开形式。
公开的村级财务,由财会人员编制出来后,先由相关负责人和监督委员会审计监督,然后上报给乡镇政府,通过所有人的审核签字后,村级财务才进行正式的公开。
三、建立监督委员会,加大民主监管力度
保证财务的真实性和规范性是村级财务管理的重点,也是加强村级财务监管的有效渠道。为此,应当建立监督委员会,对村级财务管理实行民主监督。
(一)民主选举监督委员会
监督委员会的会长应由专业的审计监督人员担任,并聘请两至三名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的监督工作。监督委员会的其他委员由村民大会或村代表会议公开选举,选举应当实行规避原则,与村级干部、财会人员有亲戚关系的不能参与选举,这样有利于选出德高望重、作风正派、为农民群众谋福利的委员,最后当选的委员要签署责任协议书,明确作为监督委员会委员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要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培养委员正确行使自身权利和履行自身义务的综合能力。
(二)实行全过程监督
监督委员会不能仅仅只监督财务的公开,应该实行全过程监督、动态监督,从项目开支的申请到村级财务的审计,都要进行密切的关注,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检查、事后审计,避免相关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私利。监督委员会一旦发现不合理、不合法规的地方,应当责令相关人员改正,并如实向上级反映,保证村级财务的真实性、规范性和透明性。
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村级内部控制
加强村级财务监管就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提高约束力,保证村级财务管理的有效运行,保护农村的集体财产,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达到财务监管的目的。
(一)加强村级债务债权管理
村级组织应当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严禁借款兴办公益事业,弥补亏损;严禁以任何名义向其他机构或个人借款,或者为他人做担保;严禁超额发放奖金、补贴、福利等;严禁不合规定地向他人或机构赠予村集体财产;严禁对债权不进行或进行不合理的坏账准备。对于逾期不还的债权,村组织应按照电话催收、寄送信函、委派专人的流程进行催款,一定情况下可以通过法律渠道维护村集体的债权。要加强对村级债务债权的监督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违反法制法规举借新债,虚增村级债务债权的行为,必须严厉打击,必要时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强化货币现金和票据管理
村集体必须严格按照法制法规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货币现金和票据管理制度。库存现金由出纳人员管理,向村民收取的现金必须及时入库,不得设立小金库,不得公款挪用,不得以白条相抵;健全现金收支审批制度,对于不合规定的申请,财会人员应当拒绝,不得付款;加强银行存款的管理,跟进银行存款的收支,及时登记入账,定期进行银行存款对账单和账户的对比审核,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统一发放票据,规范票据的填写方式,严格审核票据,妥善保管票据,定期清查票据,不得伪造票据,一旦发现伪造票据行为,必须严厉打击,必要时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规范“三资”管理工作
对于村集体的资产、资金和资源,应该实行民主化、服务化、网络化和公开化,即全面推行“三资四化”监管服务。安排专人管理村级组织的资产,定期实地盘点资产,做到账实相符,按合理的方式对资产进行折旧或摊销,年末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清查,评估资产的公允价值,计提资产的减值准备。
村级组织必须建立集体资源账户,如实登记集体资源的项目、数量或面积、经营开况;公共资源的开发经营和承包方案,必须经过村民大会或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除规定必须由专门机构承包外,集体资源的开发和承包需通过公开招标、投标的方式开展,招标、投标方案也须经过村民大会或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五、实行财务岗位责任制,明确财会人员的职责
为了提高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应当实行岗位责任制,使财会人员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村级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从而达到加强村级财务监管的目的。
(一)坚持“职务分离”原则
在财务管理中,某些职位是不相容的,必须坚持“职务分离”的原则,实行会计内部牵制制度,合理设置会计、出纳、审计等岗位。会计负责日常开支的登记、财产的入账、票据的填写、报表的编制等工作,出纳负责管理村集体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审计负责对费用的申请、项目的开支、基金的余额等进行审核,这些岗位之间的责任是不相容的,必须安排不同的财会人员进行任职。这种“一人一职”的岗位设置,一方面可以使财会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提高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可以形成村级财务管理内部的相互监督,防止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私利。
(二)建立考核奖惩机制
为了提高村级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应当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定期对财会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考核优秀者给予一定的奖励,表现较差者给予一定的惩罚。宣传法制法规,增强财会人员的法制观念,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工作监督,发现违法违纪者,要求缴纳一定数量的罚金,严重者交由司法机关处置,做到严惩违法违纪行为。
总之,加强村级财务监管,规范农村财务制度,是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把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作为立足点,保障村民对村级财务的管理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建立具有可操作性、规范性、约束性的制度体系,实行公开监管、民主监管,密切村级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限于作者理论和实务的局限,提出的措施难免会有所偏颇,希望能够对相关的村级组织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国.加强村级财务监管[J].农村财务会计,2009年第8期.
[2]李爱君.加强村级财务监管促进农村和谐发展[J].财政监督,2011年第9期.
【关键词】信息时代;财会理论创新;计算机网络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和计算机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代表,其应用正变得越来越普及。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网络化和数据化成为时代的发展潮流。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相应的国家财会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对财会理论产生了变革性影响。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财务工作和会计工作也变得可以通过数据库和网络等进行管理与控制,所以商业的运行方式得以改变。下面,就通过对新时期财会理论创新进行分析,进一步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加大对财务理论工作的重视力度,营造基建财会集中核算氛围
创新财务会计理论,离不开上层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各种变革和形势的变化,各个部门的领导要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进一步明确财会理论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要做好编制基本建设资金预算编制工作,同时还要做好工程预算和结算问题,进行资金拨付,进一步评价好投资效益,审批项目竣工财务问题等多个方面。
另外,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必须加大对资金管理的重视力度,这样才可以营造更好的监管环境。在核算中心,必须加大对高科技财会软件的引进力度,推动信息传递的速度,提高信息传递的连贯性,进一步提高财务核算的综合效率。各个基层财会人员,则必须充分重视财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作用,积极承担有关法律赋予的责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站在基层的视觉,发挥基础性作用,共同推进财务会计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二、建立健全财会管理体系,贯彻落实国家的财经法律和法规,维护财经纪律
各个财会人员要不断落实我国财会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制度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财会核算问题,进行财会管理,明确我国的内控体系和有关的操作流程。对于相关项目的预算和资金的管理上要加大重视力度,实施统一拨款,加大相关部门的监督力度,及时审核相关项目的财会资金。
另外,要进一步明确项目竣工的决算的编报和审批管理问题,明确各个主观的职责,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问题。通过加大对招投标管理的控制力度,不断明确和工程项目的执行校标有关的问题,进一步规范资产交付时的相关问题,处理好资产交付使用问题,明确投资的不作资产交付的部分。
三、加大对基层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基层财务人员是财务会计理论创新的基石,具体工作中要通过加大对基层财会队伍的建设,利用多个渠道和多种途径,不断加大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必须加大对财会人员进行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大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力度。对于财会岗位来说,其对专业技术知识有很高的要求,其中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所涉及的问题也比较复杂,比较专业。如果财会人员的素质较低,很难对一些预算和造价知识有所把握,更不用说创新财会理论了,也很难解决财会有关问题。另外,各个财会人员必须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明确相关的财务管理法律,在合理的制度框架下来进行财会理论创新,要进一步提高自身政策执行水平,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为创新财会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四、规范财会核算理论
最后的基建投资计划必须是进行筹资和使用资金的依据,一旦进行的项目不符合相关法律,就要及时停止项目,控制相关资金,直到相关手续符合法律规定以后才可以进一步给予资金。任何一种基建经济活动都需要明确的文件和合同,各个合同的条文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而核算中心必须要有合同的备份,这样可以在付款时进行监督,明确管理付款关口,防止出现不合法的拨付基建款项的问题。另外,账目的核算必须真实合法,除此之外还要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具体的核算途径要保持一致性,不能任意更改内容。对于有关凭证和报表的填写编制必须和财会核算规范具体要求相符合,依据国家的财务财会制度,核算各个账目的资金。通过岗位责任制的设立,明确其中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加大监督力度,定时核实账目,保障账目和实际状况相符合,保障资金的安全性,进一步明确各个业务单位的资金往来账目。要在一定时间内和单位的财会部门进行资金核对,明确所有往来款项,利用有关的信息反馈制度和台账登记制度,进一步体现工程拨款进度与工程实际用款需要,使工程的拨款总额和预算投资相符合,防止出现多付工程款的状况。
五、不断完善基本建设资金监督检查体系
对于核算中心来说,要严格控制工程监管资金,同时还要控制各个工程的用款申报情况,进一步审查核实用款审批情况表,一旦出现和财务制度不相关的内容要进一步纠正错误,如果有重大的问题就要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领导,告知财政部门领导,依据有关的流程和程序进行办理。除此之外,要在一定时间内对建设单位和财政局上报有关的基建工程项目财会报表。
另外,要及时分析财务收支情况。对于各个项目的财务计划执行状况和资金运作状况要及时反馈,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有利于领导更好的进行决策。加大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力度,及时审查和建设单位工程结算报告有关的资料等,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保障项目建设资金可以高效率的使用。
要把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内容相结合,把其加入到和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中去,通过对监督检查力度的加强,不断落实各项制度。由于财会目标的差异性,因此要制定合适的业务流程,与此同时,这些业务流程必须和财会目标相结合,加大对财会的审核力度。受到信息时代的影响,财会的目标必须是为国家的有关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提供基础,除此之外,还要为企业提供和财务有关的具体信息。
由于时代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财务信息处理方式也相应的产生变化,以更加适应网络化和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单纯使用一些准确的数据就可以利用相关系统内部程序测试出财会信息,满足大众的财会信息需求。通过网络信息时代的影响,联机系统可以更好的控制信息呈报时间,同时还可以提高信息的前瞻性,明确其中的有关背景。如果单纯是利用过去的信息呈报方式进行财会信息呈报,很难和现代化的发展相适应,难以创新财会理论,因此,必须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大相关科研力度,才能使得这一转变变为现实。
六、总结
进入新世纪以来,知识经济逐渐影响时代的发展,与此同时,科技的高速发展也对财会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性,同时财会人员自身也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新的挑战。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财会理论的创新成为了时展的必然要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因此,作为基层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要适应时展的新需求,开拓思维,善于思考和研究,结合实际工作进行理论探索,为财会理论的创新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常红燕.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财会理论如何实现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1(10).
[2]张莉.网络环境下财会电算化工作的内部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1)
[3]包根梅.电算化财会信息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财会,2010(02).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监控机制;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并不是独立运行的,其还与社会外部的经济环境相联系,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制定适宜的财务管理策略。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需要合理规划财务管理,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外部经济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风险影响,对财务管理的安全性造成威胁,所以需要做好相应风险防范措施,最大程度规避风险发生。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决策机制不健全 财务管理对企业中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统筹管理,对各项资金的运行状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能够按照预期的计划执行,提高资金运转的安全性。财务管理工作是对一个企业经济状况的总结,通过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全面的反应出企业的经济状况,并且可以预测出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但是在很多企业中,将财务管理工作单纯的看成是对资金的管理,而没有充分的发挥财务管理的决策功能,对于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风险。
(二)财务控制乏力 财务控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企业资金的流入、流出进行严格把关,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运行,这是财务控制的主要功能,为财务管理运行的安全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但是在部分企业由于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财务监督机制,所以对资金的流入、流出把关不严,没有按照规范的流程操作,相关手续不齐全,由此在财务管理中出现很多的呆账、坏账,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
(三)缺乏审计监督机制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为了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安全运行,要加强对其进行审计监督,从企业内部与外部共同监督管理,防止等违法违规行为。但是在有些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来自内部的监督控制,并且在外部监督方面,由于缺乏有利的信息支持,所以无法清晰的判断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由此导致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加剧。
(四)缺乏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外部经济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影响,所以为了应对财务风险的发生,应该建立风险预警评价组织。但是有些企业由于缺乏财务风险意识,所以并没有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当企业财务管理可能会出现风险时,由于缺乏预警机制,所以企业的发展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完善财务决策机制 在企业决策中,财务决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要借助财务特有的决策手段来确保自身决策的合理化。首先,企业财会人员要树立新的决策意识,比如:综合决策的意识、风险决策的意识等。其次,组建一支财会咨询队伍。通常情况下财会咨询队伍往往是由高素质、经验丰富的财会人员组成起来的,然后让财会资讯队伍定期分析财务报告,根据报告中的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关的决策。再次,不断完善约束机制。企业的总会计师要管理好资金,防范财务风险。最后,企业的财会部门要构建投资、融资、信用管理制度等,真正了解到企业的业务状况。
(二)强化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第一,强化制度的控制。企业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其他相关的规定,并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起来制定财会制度。同时在财会制度中要明确规定会计核算、成本费用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企业还要定期举办培训班,通过培训财会人员来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在培训中还要让财会人员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学习企业的财会制度,只有考试合格的员工才可以上岗。对于那些考试不合格的员工要继续学习,直到考试合格为止。第二,把好审核关。在办理每一笔资金进出、资金变动手续之前,财会部门要了解情况,要求提供真实的信息、齐全的资料以及齐备的手续。在办理手续之前,如果发现其中存在着不合理之处,那么要中止手续的办理,等弄清楚了这些盲点才可以继续办理手续。 第三,采取跟踪控制。企业要安排审计等方面的人员来进行评价,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安全性。
(三)强化审计监督 企业的审计监督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内部审计;第二部分,外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借助会计控制来减少的行为。为了加强内部审计,往往要将其与外部审计结合起来,如果发现违反了会计制度的财会人员,要严格处理该人员。外部审计对防范财务风险具有明显的作用,具体如下:第一,借助外部审计可以控制企业内部所发生的的行为,确保企业的会计信息可以将实际的财务状况反映出来,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第二,外部审计可以对企业财务状况起到公证的作用。社会利益关系人往往会认可真实的财务状况,并且他们也会支持企业的各项发展。
(四)构建财务风险预警评价组织 一般往往是由财会部门带头构建财务风险预警评价组织,在构建该组织时尽可能选择优秀的、专业素质较高的财会人员。财务风险预警评价组织要定期将相关的分析报告、建议提供给相关负责人。在整个预警体系中,通过分析财务指标可以准确了解到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从而为企业领导进行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最终避免风险的发生。
三、结束语
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应该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财务决策机制的作用,强化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加强审计监督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为财务管理的安全运行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财会管理 市场经济 基础性工作 强化
财会基础性工作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程度是紧密相联的,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财会管理基础性工作起步较晚,财会管理相关的制度建设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与西方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度不断加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财会管理基础性工作中的许多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总结我国财会管理基础性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发现以下三方面问题的存在,对我国财会管理工作的发展影响较大。
一、我国财会管理工作中问题的分析
(一)财会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人才是21世纪企业竞争的关键,人才数量的多少,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影响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在我国财会管理基础性工作中,财会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能够独当一面的高素质人才较少,是制约我国财会管理基础性工作发展的现实情况。财会管理人员素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财会专业素质较差。我国企业许多财会从业人员财会管理知识较为匮乏,有些人员甚至不具备从业资格,较低的专业素质能力,使得企业在应对复杂财会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显得捉襟见肘,无所适从。第二,财会管理人员职业素质较低。职业素质是从事财会管理工作的关键,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促进财会管理工作良性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内容。企业财会管理职业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员工责任心缺失,对财会管理中的问题视而不见,这些必然会导致财会管理隐患因无法快速解决而带给企业较大的损失。
(二)财会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较为落后
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是财会管理工作能否适应不断变化经济环境和复杂的市场竞争压力的决定因素。长期以来,我国财会管理人员固守着陈旧传统的财会管理方式和制度,不能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和模式,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落后的管理方式和制度因脱离现实经济发展的要求,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很难实现企业既定的管理目的,使得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变得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从而致使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变得不规范、不科学,极大的阻碍了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财会管理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普遍较低
在企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工作中,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法律上的问题。但是,在企事业单位中,一些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较低。其主要表现在,在进行财会管理中,已经涉及到法律方面的问题,而财会管理人员却毫无意识,而给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法律纠纷,造成经济方面和信誉方面的损失。另外,由于财会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较低的问题,在进行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违法的情况,可能由于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上的原因,故意所为,为了谋取经济上的利益,而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的阻碍了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有效强化财会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重视财会管理队伍的建设
针对现阶段我国企业财会管理基础性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素质较低的情况,企业及事业单位应当重视财会管理人员队伍素质建设力度的增强。具体来讲,第一,在财会管理人员的招聘和选拔方面,应当严格相关招聘程序,优化人员选拔机制和方式,对待选人员素质做出全面而细致的考核,这些考核不仅包括员工的专业素质,管理素质,同时还要包括员工的责任心等。只有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被允许进入企业。第二,企业及事业单位应当对现有财会管理人员制定完善的再教育制度和计划,不断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并通过有效利用企业的激励及升迁考核制度,对培训中成长较快,表现较好的管理人员给予物质及精神上的奖励。第三,定期邀请领域内相关专家及学者对公司员工进行授课,以提高员工的管理及业务素质。
(二)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管理方式及科学管理制度
通过分析我国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方式和制度落后的问题,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企业财会管理方式和制度的建设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予以实现。第一,派遣优秀财会管理人员到其他优秀企业进行学习和考察,通过实地的考察学习他人先进的管理理念,并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有变通的应用到本企业的财会管理改革中去。第二,在财会管理制度方面,企业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财会管理制度,不断规范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科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当顾及到企业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应当尽量以能够有效指导财会管理的具体工作为原则。第三,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奖罚制度。对财会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并对取得显著成绩的工作人员给予合理的奖赏,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对于管理工作中,工作态度消极,业务管理不到位等员工,应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以便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三)加强财会管理人员法律意识的教育
财会管理人员操作行为的合规性是财会管理工作应当关注的重点内容。针对我国企业财会管理人员在日常财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意识薄弱的问题,企业应当及时制定,并不断加强管理人员法律意识的提高。企业应当尽快制定完善的员工法律培训计划和安排,针对企业财会管理人员法律水平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专家编制教材,制定学习和考核制度。同时,财会管理人员也应当自觉通过多阅读相关书籍,听取相关讲座,不断努力提升自身法律知识储存。从而在日常财会管理中,有效的避免因法律知识的欠缺和意识的薄弱,而带给企业经济和信誉上的损失。
三、结语
本文对我国企业及事业单位,现阶段发展过程中较为常见,影响较为明显的财会管理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就如何强化财会管理工作的措施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在进行企业财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时,管理人员还应当重视问题的识别能力提高,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就问题及时提供有效解决措施,从而确保财会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