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舞蹈论文

小学生舞蹈论文

时间:2023-02-01 18:59: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舞蹈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舞蹈论文

第1篇

毕业论文 摘 要

舞蹈是美的艺术,它有着审美教育功能和非审美教育功能,舞蹈教育的非审美功能是指相对于审美功能之外的各种功利性功能。当前中小学生舞蹈教育大都沿袭了传统教育模式,即填鸭式教育,而非启发性教学,充斥着大量的成人化因素,严重限制了中小学生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想象的培养,使正处于长智力、开发视野的中小学生错失了接受“艺术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本文从舞蹈教育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有助于智力和创造力的开发两方面,论述了舞蹈教育对中小学生非审美教育之功能,并结合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实现这1功能的培养措施。笔者认为,重视并加强舞蹈对中小不生的非审美教育功能,必将对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舞蹈教育;非审美功能;培养措施

ABSTRACT

Quality educatio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hasthe basic features of a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while it can not be fully equivalent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Dance education is the advancement and promotion of human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Dance education not only to improve peoples intensity, flexibility, power, stability, the human body, oherence and physiological quality, while also erhanses the capacity of trainers, feelings, will, personality and artistic quality. Dance aesthetic media is the best form of education and the content through teaching, performing, entertainment, fitness, etc., so that students can acquire a healthy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in lea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potential, and `so that their self-confidence,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ity can be developed fully, showing educational purpo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other dance education. Then what roles can dance education play of the non-aesthetic functions for students ? Papers, from theory and practice, develop self-confidence through dance education and intellectual creativity. I think the quality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in dance education played a crucial positive role.

Key words: dance education; Non-aesthetic functions; Training measures

第2篇

“茅以升实验学校”是一所为纪念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而命名的实验学校,座落于杭州城东,拥有学生1000余人,教职工50多人,其中青年教师占80%,现有校舍近5000平方米,实验室、语音室、计算机室、科技制作室、多功能室、舞蹈室一应俱全,且环境优美,是一所“承茅老之德,育创新人才”,发扬光大科技教育的特色学校。

校长袁小英有着30年教龄,担任7年校长,热爱教育事业,思维前瞻独特,发表多篇关于科技教育实践模式及研究的论文,深得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该校在校园内建立了“茅以升纪念馆”,以引导学生走近科学家,从小立下“科教兴国”的远大理想。在这份特殊的荣誉与责任里,该校充分利用独特的教学资源,提炼原有的科技教育经验,把活动焦点转向课外,从课外活动特有的选择空间,完善、凝炼学生的个性及能力,使科学教育本身所要求的实践性、探索性更能与课外活动相得益彰,联动发展。该校还专门成立了“茅以升少年科学院”以期逐步构建起科技教育新体系。

茅以升少年科学院的组织机制是“学部制”。设有科普与科学探究、科学与艺术、生物与环保三个学部,茅以升少年科学院的教学机制是“导师制”,交流机制是“论坛制”,实践机制是“项目制”,激励机制是“院士制”,通过重过程、重体验、重建构、重互动的可操作性策略和实施原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参与科技活动解决难题,真正让学生有亲身的体验,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中的“观察、质疑、假设、验证”,然后对科学的主张作出深思熟虑的反应,为今后建立起对科学的热爱,并不断探索、追求、开拓、创新夯实牢固的发展基础。

近几年来,该校探索怎样使单纯注重科学知识的教学向全面的包括科学知识在内的科学素养的教育转变,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以提高青少年素养为核心,以培养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为主导,发展科学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创新育才。运用纪念馆、活动载体、学习模式、科技教育构筑走近科学家的创新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丰硕成果,获得区、市级论文、开课评比40多个奖项。市小学生车模、空模比赛均获团体一等奖,区市科学技节团体一等奖。在市中小学生科技节、全国少儿美术书法大赛、市区艺术节的音乐舞蹈比赛中同样成绩突出,获奖不断。

第3篇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

面对基础音乐教育对于师资的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有责任、有义务改变自身目前的教学现状,为培养出合格、优秀的音乐师资而努力。本论文针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现状提出几点改革的建议,以期对人才培养有所裨益。

一、明确培养目标,增加实用课程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与中小学校的教学情况多沟通,倾听来自中小学校的声音,多增加一些对学生未来工作有实用帮助的课程,这样一旦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就会学有所用。在中小学校中,音乐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内,而且课堂之外还有大量、丰富的音乐活动,尤其以合唱这种集体参与的音乐活动为最多。但是,由于生理基础的不同,中小学生的发声状态与高师院校的大学生所学习的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的发声状态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学习到的那些发声技巧、歌唱用语等无法运用在中小学生的歌唱教学当中,面对中小学生应如何歌唱常常变得手足无措。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应增加一些关于童声教学的课程,来加深学生对于童声的了解程度,比如儿童歌唱训练、童声的保护与训练、童声合唱的训练等。此外,合唱指挥与伴奏的能力也是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虽然这两门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但是,由于一方面课时少,另一方面学生的实践机会也非常少,通常情况下,学生并不能自如地在实践中进行运用。因此,应该适当加大这两门课程的比重,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

除了合唱之外,舞蹈也是中小学课外音乐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舞蹈的编排都是由音乐教师来负责的,而且,在音乐课堂上,运用肢体语言也已经成为中小学音乐课堂上调动学生兴趣常见的教学手段。因此能够独立编排、设计舞蹈也是音乐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因此,本人认为,除了形体课之外,还应该开设一些其他的舞蹈课程,比如,民间舞、古典舞等等,少儿舞蹈编排课程尤其作为重点课程纳入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中。

在现有课程内容中,还应适当向学生渗透一些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内容或者其他体现儿童特点的音乐作品,这种做法对学生日后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教学,顺利进入音乐教师的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伴奏课上需要的歌曲完全可以采用中小学课本上的歌曲,合唱指挥课与音乐欣赏课同样可以选择一些儿童音乐作品。这种学习经历使学生在进入实践环节时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避免以后出现由于对中小学音乐教材内容或儿童音乐作品陌生而手足无措的尴尬局面。

二、重视民族音乐,倡导多元音乐文化教育

在现有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中,与西方音乐类课程相比,民族音乐类课程所占比例很小,比如邢台学院只有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这一门课程,而且在这门课程中,学生接触到的也多是一些汉族音乐,对于很多其他有着悠久历史以及丰富文化内涵人少数民族音乐内容知之甚少。中国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代表着56种文化,汉族音乐文化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分支,根本不足以代表整个的中国民族音乐。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力度,并且尽一切可能为这些音乐文化提供展示的平台,使人们有机会去感受它们的魅力和文化。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同样有责任、有义务去弥补这种空缺。除了汉族音乐课程之外,还应该开设少数民族音乐课程,如果条件允许,建议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田野调查,让学生深入到某种民族音乐文化的氛围中去亲身体验和理解,这种实地考察对于学生加深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树立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有着极大的帮助。

在学生对中国范围内的多元民族音乐文化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下一步就应该帮助学生把视野放到世界范围内,学习和了解其他国家中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相关课程包括世界民族音乐、音乐人类学等。由于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多元音乐文化课程不应作为选修课来开设,而应作为必修课来设,只有这样,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理念才能逐渐渗透进高师的音乐教育之中。

三、加强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的联系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学生在学校必须掌握必备的教学技能、教学理念,对基础音乐教育进行深入而广泛的了解,只有这样,在面对真正的教学工作时才能驾驭自如,也才能够符合高师院校的办学宗旨。因此,高师院校中的教育理论课程不应是一项可有可无、或者课时极少的辅课程,而应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来开设。同样,实践环节也应该贯穿于高师音乐教育过程的始终,因此教学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环节应该有计划、有规律地交叉进行。高师院校应该积极地调动社会上一切的办学办量,建立起与高师音乐教育相对应的基础音乐教育实习基地,并与之建立一种稳定、长期、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交流合作关系。实习过程中,除了有高师院校的相关老师进行实习指导之外,从事基础音乐教育一线的老师对于如何教学最有发言权,实习学生应该悉心听取这些老师的意见或建议。除了走出去实习之外,高师院校还应该不定期邀请中小学校的优秀音乐教师进入学校以公开课或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传授一些教学经验,与那些枯燥的理论知识相比,这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经验对他们来讲更是相当宝贵的。

总之,高师院校中的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如果对于两者的学习继续处于脱节状态,那么学生对于日后所从事的音乐教学工作,其危险系数也会大大增加。实践证明,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所具备的能力和品质都是在经历了无数次不成熟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一点点积累和形成的。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己任的高师音乐教育必须重视音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向黎.新课标与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J].乐府新声,2003,(2).

第4篇

论文摘要: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实施手段,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而且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都有着深远的意义。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加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问题也被提到了重要位置。本文从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存在问题分析着手,对艺术教育的作用进行分析,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农村艺术教育的重视。 

 

一、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开课情况分析 

农村中小学艺术课的开课率较低,即使开课大部分也只是局限于唱歌和图画。少数学校,即使有了专业艺术教师,也存在艺术教育课程被严重挤占现象。艺术课由文化课替代。 

(二)艺术教师情况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配备情况远低于城镇学校,师资严重缺乏且多为兼职,专职和专业的艺术教师甚少。 

(三)艺术办学条件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总的来说:农村不如城镇、美术不如音乐、小学不如中学。大部分农村学校没有画架、画夹、颜料、纸笔等美术教学用品,音乐教学设施也很简单不完善。 

二、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使中小学生的感性思维得到发展 

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是完整理想人格的构成要素,统一于一个整体中,它们都要通过教育来发展完成统一。感性是内心的、来自心灵内部;理性是逻辑判断的、来源于大脑的思考。像小学语文、数学、自然等基础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对理性思维的考察是从逻辑的、思维判断的角度去评价,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中小学生只是智力和思维得到了发展,在考试中可以得到很高的分数,但他们失去感性的理解,不懂得审美,不懂得欣赏生活。而艺术教育本身就是注重对生活的观察,锻炼学生的感性思维,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素质教育时代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德、体、智、美全面培养,中小学生没有发现美的感性思维又怎能更好地全面发展呢?所以,艺术教育对中小学生非常重要。 

(二)艺术教育可以启迪中小学生的智慧 

智慧不等于智力,智力可以通过考试来评价,而智慧是指对待生活的态度,智慧是不可通过测试来测量的。在艺术教育中蕴含着在实践中处理现实问题的智慧,而这种智慧是很难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获得的,智慧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一个人的智商很高并不代表他的智慧就很高,智慧有时比智力还重要,智慧的增加可促进智力的发展,而智力的提高并不代表智慧会增高,甚至会压制智慧的成长。艺术教育恰恰就可以使人增长智慧,如:文学戏剧作品、美术写意作品和音乐舞蹈作品等作品都体现着深刻的智慧。 

(三)艺术教育可促使学生人格的完善 

在艺术教育中无处不蕴藏者生活的真、善、美。艺术教育能使中小学生懂得感恩,使人善良因善是艺术的品格之一,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还是欣赏中,艺术作品都能引起人的共鸣。艺术教育还可培养主体的爱美心,有了爱美心就会产生爱德之心和爱智之心,这样就有助于建立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进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心灵高尚的人。 

三、结语: 

农村中小学由于各方面配备不齐全,使艺术教育不能全面开展,在素质教育时代,使得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十分不利于农村孩子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的同时,农村也应共享改革成果,农村艺术教育问题必须引起各界的关注和帮助,我们期待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进平.贫困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问题及对策[j].教育革新,2009(10) 

[2]苏海英.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 [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01) 

第5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推进和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教育实践能力,越来越成为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关注的内容之一。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将“实践取向”作为三大基本理念之一,将“教育实践与体验”作为三大课程目标之一,要求结合相关课程学习,密切联系小学,在日常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所学、所思、所想,具有观摩、参与、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这就要求小学教育专业不断加强教学研究,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努力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完善课程体系,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基本平台。按照“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能力结构、内化素质结构”的总体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体系的制定上应强调以“学术性、师范性”为特色,以能力本位为主要价值取向,构建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主干、专业拓展、综合素质等五级课程平台,强化儿童发展、教育哲学、小学教育概论、班级管理、教育政策法规、小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研究方法、教师专业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师语言、书写技能等课程,努力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在注重培养学生学术素养的同时,强化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教育专业素质课程所占总学时的比重,合理分配学科专业课、教育理论课、方法技能课和教育实践课各部分的课时比例,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完善教育实践课程管理,确保教育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质量,努力构建基于学科知识体系、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基本技能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教育专业素质发展的课程体系。

在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的同时,小学教育专业应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即通过教育教学,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基础教育事业的情感;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理念;具有初步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基本的教育科研能力,良好的沟通表达、组织协调、交流合作能力;形成自我专业特长。为此,大学一年级应侧重教学基本功(包括书法、普通话与教师口语、即兴演讲、声乐与器乐、简笔画与手工制作等)的训练与专业情感的初步培养;大学二年级应侧重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上课、说课与评课、作业布置与批改、个别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能力等)的训练与教育理念的形成;大学三年级在继续培养教学能力的同时还应培养教育管理能力(包括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课外活动、联系家庭和社会的能力等),并通过顶岗实习等方式进一步巩固专业情感与教育理念,培养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大学四年级则侧重培养基本的教育科研能力(包括选择课题、设计研究计划、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撰写教育故事与小论文等)和自我专业特长(即经过实践训练,学生在专业能力某方面形成的一定的优势,如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力、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能力、双语教学能力等)。

二、改革课堂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基本途径,为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小学教育专业各门课程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改革课堂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首先应结合课程内容制订实践教学大纲,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实施途径,通过各种途径训练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如,教师语言、音乐、美术、书法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论等相关理论课程可按实践教学大纲,安排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时间,对学生实施观察学习、模拟学习,加强形成性评价,训练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在利用课堂引导学生实践的同时,各课程还可加强课堂教学的延伸,如,开展课前十分钟演讲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重视实践性作业的布置与检查,加强课后实践能力的训练与辅导,弥补课堂实践教学时间不足的缺陷;指导学生做好课外学习笔记,记录课外阅读(理论、案例等)的摘要、反思成果等,拓展学生视野;教育学、学科教学论等课程加强微格教学,组织到小学见习实习,指导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阅读教育名著,研讨教育热点问题,撰写教育小论文,开展教育手抄报、读后感、教育教学技能等各类教育技能比赛,以达到实践教学的预期目的。

与此同时,小学教育专业还应积极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将笔试、技能考试、汇报演出、展览等形式有机结合。如:教师口语、书法、音乐、美术等必修课期末可采用抽签决定考试题目、相关教师组成评委组打分的考试方式;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可采用闭卷考理论、开卷考技能相结合的方式;专业拓展课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技能与训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语言表达艺术与训练、儿童歌曲创编与伴奏、儿童舞蹈与唱游、儿童故事表演与创编、教玩具制作、书法艺术等也可采用汇报演出、展览等形式,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课外实践训练

课外活动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是实践教学的又一基本途径。小学教育专业应制订并落实课外活动的制度与措施,根据专业特点组织相关学生社团,列入每学期系部、教研室教学工作计划。将社团活动和群众性活动有机结合,广泛成立各类学习型、活动型社团,如支教社、文学社、心理辅导站、大学生合唱团、手工制作、声乐、体育、书法、朗诵等多个类别的活动社团。在抓好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实践锻炼,开展富有成效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有成效。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锤炼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与此同时,小学教育专业还应积极开展普及性的群众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教学基本功与能力的检查与训练,如由学习部负责实施普通话、书法、简笔画、声乐、舞蹈等教学基本功每日一练活动,保证课外训练的制度化、经常化与常规化。同时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剪纸、手工制作、简笔画、歌舞等专业展示,举办简笔画、书法、朗诵、演讲、器乐、手抄报、讲课、说课、评课、组织班队活动、课件制作等教师能力大赛及征文比赛(文学、教育心理、儿童文学等)、手抄报比赛、科技小制作比赛等,提高学生开展教育实践能力训练的积极性,提升实践教学的成果。

在加强校内实践的同时,小学教育专业还应重视校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开展教育见习与实习。《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目标提出,要“结合相关课程学习,观摩小学课堂教学,了解课堂教学的规范与过程。深入班级,了解小学生群体活动的状况以及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获得与小学生直接交往的体验。密切联系小学,了解小学的教育与管理实践,获得对小学工作内容和运作过程的感性认识”。为此,小学教育专业应根据课程设置情况,将教育见习、实习时间、内容具体化、制度化,力求每次见、实习前均有基础教育名师举办讲座或公开课,做到整个见习、实习过程都安排专门教师全程带班,加强指导;见习、实习后都要求学生按照提纲进行反思,写出日记、总结、小论文,组织学生交流,从而实现教学实践的层次化、自主化和反思化。

四、推行顶岗支教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实践教学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目标“教育实践与体验”中要求: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案,经历1~2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参与指导学习、管理班级和组织班队活动,获得与家庭、社区联系的经历;参与各种教研活动,获得与其他教师直接对话或交流的机会……参与各种类型的科研活动,获得科学地研究学生的经历与体验。据此,根据学校定位、地理位置、课程时间比例要求等实际情况,为保证学生实践锻炼的经常化,小学教育专业应积极与地方政府、小学加强联系,深入基础教育第一线开展顶岗支教活动,既可以提升学生实践教学能力,又能够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提高当地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服务地方,从而实现多赢。

为此,小学教育专业一方面可以组织大二、大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成立支教小组,在进行充分的“上岗”前的集中备课和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定时间、定课时、定人员,有组织地到支教学校任教和辅导课外兴趣小组,增加学生对小学及小学生的直接感知,培养学生将学科知识与技能运用于教学的能力,训练学生初步的教学能力。同时,小学教育专业应根据课程计划安排,充分利用实习环节,组织学生到小学顶岗支教,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实习班主任、少先队工作,实习课外活动,进行教育观察、调查与课题研究等,深化学生专业意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庄建东.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育专业素质培养模式探析[J].文献资料,2009(33).

第6篇

校园心理剧的理论基础是莫雷诺(Jacob L.Moreno)于20 世纪30 年代创造的心理治疗模式的心理剧,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心理干预技术。中小学教师在掌握和运用心理剧技术探索校园心理剧的时候往往存在一些疑惑和困难。同时,因为校园心理剧是包含着文学(剧本)、音乐(音乐伴奏、音响效果及唱腔等)、美术(布景、灯光、舞台布景)、舞蹈(演员优美的动作、姿态)等多种因素的艺术性的心灵表达活动,因此对表达的技术与艺术有一定专业要求,仅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难以独立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园心理剧在中小学的积极推广。

为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与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将共同举办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培训与研讨活动,现诚邀各学校相关人员参加,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人员

中小学校长、学校德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音乐教师、美术教师等。

二、研讨内容

模块一:理论篇

心理剧的原理及其治疗技术

校园心理剧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技术

模块二:实践篇

校园心理剧实践操作流程及技术运用

模块三:观摩篇

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校园心理剧现场观摩

三、研讨专家组成

国内心理剧资深导演、心理学博士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德育心理研究室校园心理剧团队

四、研讨时间、地点

1.报到时间:2013年6月3日

研讨时间:2013年6月4日~5日

2.报到地点: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

会议地点: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东虹路(三环路东四段内侧十陵立交――成渝立交之间)。学校附近的火车站是成都东客站,汽车站是五桂桥公交总站。乘车路线:5、66、80、85、94、97、98、108、120、122、136、137、200、223、537、854、855、856路。

五、研讨费用

1.会务费:980元/人(含授课费、午餐费、资料费)。

2.外地参训人员可协助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六、考核与证书

学员完成研讨内容并经考核合格者,将颁发由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具章的结业证书。

欢迎学员围绕校园心理剧提交论文,题目自拟。论文要求:(1)符合本次会议相关主题要求,且未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2)论文内容应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作者及其单位、邮编、电子邮件地址;(3)论文提交邮箱。会议将在了解学员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提交论文的质量决定是否结集出版,优秀论文可推荐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发表;(3)会议将根据提交的论文质量评选出优秀论文,并颁发由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具章的获奖证书。

如愿参加2013年6月5日会议研讨的学校和个人,可以提前将研讨的主题、相关内容和联系方式发到组委会邮箱。经组委会讨论后通知学校或个人作会议发言。

七、其他事宜

凡参加研讨的学员,均可提交学校在校园心理剧方面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与会专家将择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解答,现场交流。

凡参加研讨的学员,每人须携带免冠照片2张(注明单位、姓名及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复印件1份。

八、付款方式

账号:3100028909024906284

账户: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

开户行:工行北碚胜利分理处

九、报名及联系方式

报名电话:010-8881083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培训部 王老师

咨询电话:18623548686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刘老师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

第7篇

【关键词】高师 艺术教育专业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170-03

一、当前艺术教育发展的状况

(一)新形势下中小学校艺术教育的宗旨

教育部2014年1月公布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表明,国家将从2015年开始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相关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及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为更好地落实要求,教育部还制定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艺术素质测评内容包括(见表1)。

教育部《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提及:“本办法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应覆盖到全体学生。”显而易见,今后义务教育阶段中,综合性艺术教育势必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二)新形势下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基础艺术教育以音乐、美术书法课程为主,城区中小学配备有专职专业课程教师。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戏曲、绘画、书法作为艺术素质的主要内容,是艺术素质测评的关键点,在整个艺术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戏曲、绘画、书法教学活动是中小学艺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主要以音乐、美术、书法教师为主承担,艺术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以“情感”体验为目的,贯穿在艺术教学全过程,在多种艺术形态中感染、熏陶、培育学生的美好情操形成高尚品格。随着《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全面开展,经调研,从中小学校得到的反馈意见是迫切需要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多面手”的艺术课程教师。

(三)新形势下中小学校艺术教育状况。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艺术教育依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艺术课程开课率不足、艺术活动参与面小、艺术师资短缺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农村学校缺乏基本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评价制度尚未建立,这些问题制约了艺术教育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以桂北地区为例,据调查了解,县城以下农村学校,基本无专职艺术(音乐、美术)老师,致使绝大部分农村学校无法正常开设艺术课程,有少数学校虽然开设了相关的艺术课程,但多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其教学效果也远未达到预期的设想。

二、高艺术教育专业建设依据

(一)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基础教育艺术课程的改革,是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推动力量。新形势下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对艺术教育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桂北地区,它泛指以桂林为核心的广西北部地区,桂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主要居住着壮、苗、侗、瑶、回等少数民族,基础艺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成效“贫富不均”的现象,特别是基层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师资的匮乏,制约了农村地区艺术教育的实施与发展,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整体教育教学质量。艺术学科的基础教育改革,迫切需要具有时代性、综合性、规范性的适合基础艺术教育的师资。

(二)高师优化专业结构的需要。建设艺术教育专业是艺术学科建设的自然要求,是促进学科专业链进一步延伸、实现专业间互补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科做大做强的需求。艺术教育专业不仅具有独立的专业研究价值,且能进一步促进艺术教育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交叉、互补、提升,共同发展、整合和优化课程结构,使艺术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从而为区域文化教育发展更好地服务。

(三)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随着艺术教育发展,艺术教育服务社会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桂北地区,由于各种原因,桂北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与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致使整个桂北地区各县市各级各类学校、文艺团体、文艺演出单位对艺术高素质人才急缺的状况。音乐专业和美术专业部分毕业生就业后兼职从事基础美术教师、基础书法教师、基础音乐教师,基础舞蹈教师及群众文化艺术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桂北地区艺术师资和群文工作人才匮乏的现状。因受专业的限制,在校学生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对艺术教育进行系统、全方位的学习,出现学不致用、工学脱岗的情况,所学的一些音乐、美术、舞蹈、表演基础知识远远满足不了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高师艺术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路

(一)明确高师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以广西桂北为例,城区中小学校艺术教育课堂,以音乐和美术课程为主,配备有专职专业课程教师。经过调研,广西桂北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近年来通过实施“特岗计划”等举措,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但仍存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现状是仍旧解决不了开足开齐开好规定课程的问题,构成许多课程成为紧缺薄弱学科课程,其中艺术(音乐、美术)课程因为师资配备不足情况尤甚,以致基层乡村中小学校几乎没有专业专职的艺术教师。桂林市教育局早在2008年就已经开始实行中小学校学生艺术素质测评,评选市级“艺术示范特色校”并给予项目经费支持艺术活动的开展:方法是要求市属各中小学校推行体育艺术“2+1”项目,以班级为基础,以社团的形式开展电脑绘画、少儿绘画、手工、书法、国画、合唱、群舞、体操等课内外艺术活动,努力实现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每年举办艺术特长比赛如三独(独唱、独奏、独舞)比赛、书法与绘画比赛或集体项目(戏剧、戏曲、群舞、合唱)比赛,再加上随机抽查学生的课堂艺术教学知识点的掌握水平等,按照各项测评综合分排名作为市级“艺术示范特色校”评比的依据。因此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应该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人才,具备艺术教育基础理论、知识、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掌握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基本功,掌握音乐、美术、书法教师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高素质艺术教育工作者。合格基础艺术师资的培养,以培养小学音乐、美术教师、书法教师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应具备“画、奏、唱、跳、讲、编、写、演”八位一体的综合能力,形成“站稳讲台、活跃舞台、多能一专”的职业能力。

(二)科学构建课程体系。为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课程需要兼容和整合音乐、美术、舞蹈、书法、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各艺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并接受艺术实践技能方面的训练,并通过艺术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系统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艺术教学与研究的基本能力,具备在中小学、社会文化机构进行艺术教育的教学资格。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形成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学习构架。如艺术素养类课程,包括钢琴基础、声乐基础、舞蹈基础、美术基础、艺术简史与作品赏析、戏剧基础、书法临习、色彩、国画基础;教育基础类课程,包括儿童心理学、教育学、艺术教育理论;儿童认知发展类课程,包括 趣味手工、儿童画、学前艺术教育;综合实践类课程,包括幼儿舞蹈赏析与创编、简笔画与手工制作、儿童综合艺术活动设计与指导;实践环节,包括创新创业、军事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合唱团、舞蹈团、地方民族民歌组合、地方民族器乐组合、语言艺术、少儿绘画及手工小组、书法小组、电脑绘画小组。

(三)建设先进的实训室、实践基地。高师艺术教育专业画、弹、唱、跳、编、写、演的“艺术”特点,使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通过专业实训室得以实现,比如中国画实训室、书法临摹实训室、舞蹈实训室、钢琴实训室、多功能声乐实训室、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实训室(未来教室)、数码钢琴实训室、电子琴实训室、MIDI实训室、综合演艺厅等。建设具有地方艺术特色的展馆,如桂北民族歌舞艺术展廊、桂北非遗音乐文化展廊、美术展馆、岭南派“漓水古琴”师培养实训室、桂北少儿钢琴师资培养实训室等。具备先进设备的实训室为高师艺术教育专业建设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践场馆,是学生实现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检测高师艺术教育专业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教学技能是否达标需通过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完成,如校内、校外艺术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因此建立良好协作关系的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顺利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融合的教学模式。

(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优质的教师队伍是高师教学工作中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有力保障,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核心、关键因素。高师艺术教育专业要培养合格的人才,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教师业务、专业能力及实践教学能力,注重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教学名师,构建科学、系统的教师教学梯队。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短期实践锻炼和技能学习;鼓励教师参加国家职业资格师考试认证;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官方举办的技能培训、专业进修,让教师在拥有“高校教师资格C”的同时,具备相关职业资格证,从而提高教师队伍“双师型”比例。另外,学校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学团队、优秀科研团队、精品网络课程等形式,深入发挥资深、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业务能力提升等帮助,形成“传”“帮”“带”的教学管理团队。

(五)形成校地合作机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服务需求,就业导向”的原则,指示职业教育应与终身学习对接,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制定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多方参与联动的支持政策促进技术技能积累和创新。此外,还明确政府将从经费和政策等各方面全力提供支持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广泛开展实践性教学”。这些都要求各高职高专深化校地合作机制,真正做到“引进来,走出去”。

高师艺术教育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内涵式”发展,而“内涵式”发展离不开人才质量的提升。学校教学对高师艺术教育人才培养具有局限性,仅仅是“封闭”教学,通过学校教育与地方行业、企业紧密联系,让学校教育延伸至社会教育;让封闭教育实现开放教育;让理论教育与艺术实践相统一;让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使高师艺术教育形成“请进来,走出去”的格局。例如,地方教育局、教科所举办的专题讲座,如小学音乐学科新课标和新教材培训、小学美术学科新课标和新教材培训、中小学音乐有效教学、中小学美术有效教学,以及地方教育局、教科所举办的专项比赛,如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等,都是学校组织学生“走出去”学习的绝好机会,是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的良好平台。由此可以让学生了解且体会合格艺术教师所需具备的素养,实时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学校通过专项培训项目,如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国家培训计划等,建立“请进来”的教学模式,把行业、企业专家聘请到学校课堂中、项目专题讲座中,让在校培养的基础艺术师资和在职工作的基础艺术师资同时受益,将现有师资素质提升和未来输出师资质量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标本兼顾”的培养体系。

总之,高师艺术教育专业建设要立足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以服务地方基础艺术教育为宗旨,紧密结合基础艺术教育人才市场的需求,在理论与实践中孜孜不断探索,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

【参考文献】

[1]卢婷婷.高职高专音乐实践育人的调查研究[J].广西教育,2015(9)

[2]卢婷婷.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创新[J].广西教育,2016(2)

[3]卢婷婷.关于艺术类专业考试“火热”现象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5(2)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师转型期特色化、应用性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6A062);2015年度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法研究基地专项课题“校地合作机制下基础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X A201605);2015年度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法研究基地专项课题“西部地区中小学校外舞蹈活动师资培训与再教育研究――以桂林地区为例”(JXA201606)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小学生 健康心理 培养 方法

对小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的培养是21世纪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小学生德育纲要对小学生提出了诚实、正直、谦虚、宽厚、有同情心、活泼开朗、勇敢坚强、有毅力、重质量、勇于创新等心理品质要求。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这些健康心理品质呢?

1.作为教师要多给学生表扬和关爱,少批评与责骂

我们老师如果习惯“皱眉头看学生,从不面带笑容”,对学生批评是大声地责骂,而缺少表扬与鼓励,缺乏了解和关爱,那么长期下去,就会造成学生心情压抑、情绪低落。这不仅影响他们目前的学习和生活,严重的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还会造成障碍。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多给他们一些表扬与关爱,那效果就不大一样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和表扬,就像一场绵绵的细雨滋润着幼苗茁壮成长。

不管是谁,只要工作有成绩,就能获得领导或同志们的肯定,那么他的工作积极性就一定会高涨。小学生更是如此,只要获得别人的肯定,感到别人特别是老师对他的关爱或者是表扬,他们的需求就满足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那么对学生而言老师真诚的鼓励和关爱,往往是无价之宝,极易在他们的心目中掀起成功的欲望,将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2.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技能

2.1 在人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要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任何活动都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活动过程是学生的内在潜能,双向对象化的过程。因为人又联合他人的倾向,在和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各自表现。如在《为自己喝彩》的主题队会中,学生表现自我,表演小品、诗歌、舞蹈、歌曲、绘画、写作、演讲等精彩的节目。曲终人散,他们仍意犹未尽,兴趣盎然。因此,近几年来,我始终坚持课前五分钟演讲的惯例,让学生说一件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事,自己准备演讲稿演讲,汇报学习雷锋活动的过程,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展示自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设计,他们会踊跃报名参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在这一片展示自我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尽情地展示自我。

2.2 老师经常在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富有哲理,但是对学生来说,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却并不适用。在他们看来,任何失败都是永久性的,灾难性的。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那么,如何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呢?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各个方面的对应点,抓住细节启发学生,感染学生,让他们总结体味艺术力量对心灵的震撼,达到教育与成功的双向意境。如在《穷人》这篇课文中,桑娜在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之后所展开的激烈的思想斗争,就是表现穷人善良,心灵美好的闪光点。另外,就是应抓住竞赛、游戏等时机,对每一项活动中取得成绩的学生,要给予肯定,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检测题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如数学竞赛活动教师出了六道题,规定:答对三道题小学毕业;答对四道题高中毕业;答对五道题大学毕业;答对六道题是博士,这个活动,“差生”也答对三道题。这样,各层次的学生在活动中都找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同时,也产生了积极的心理效应,他们会朝更远大的理想努力。学生,一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会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使他们在不断的成功中明确前进的方向,树立勇于攀登的信心。

2.3 作为教师要注重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

哲学家曾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当我们发现学生存在不良心理倾向的时候,就要及时地纠正和引导。如学生中有的嫉妒心理很强,有的猜疑心很大,甚至有的同学有自卑感。当我们发现学生这些不良心理情况时,就要及时地纠正,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让他们克服。如:班上王红和李丽两位同学是一对好朋友,正在探讨一道数学题,当得知王红在今天的测试中有得了全班最高分,成绩不如王红的李丽一反常态,下课后拒绝和李丽一起跳绳。放学后不和王红一起走;班里选班长,王红是两名候选人之一,李丽却故意选了另外的同学,还扬言要和王红“一刀两断”。这时,我利用课余时间,找来了李丽,循循善诱地开导她,告诉她:嫉妒是一种消极的、不健康的心理,每个人都应该能够克制嫉妒他人的心理。在同别人进行比较时,要承认自己跟别人的差异并努力进取,要正视他人的优势和自己的不足,希望他人进步,自己也有收获。一个人若嫉妒别人,自己也失去向他人学习的机会,还会失去友谊,影响团结。一番推心置腹的话,她听了心服口服,面红耳赤。隔天,我发现王红和李丽牵着手,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老师只要苦口婆心,推心置腹的跟学生谈话、引导,学生定会改过自新。

3.作为教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第9篇

一、更新观念,走特色办学之路

我校致力于从人文的角度实践“经典引领,文化立校”,努力落实“和而不同”的办学思想,培养学生特长,形成学校特色,走出了一条艺术办学特色的教改新路。学校在学期工作计划中都能认真部署艺术教育工作,并成立了由校长、政教处、艺术教研组长和艺术类老师等组成的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健全了艺术教育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确保了艺术教育工作扎实开展。近年来,学校取得了骄人的办学成绩,以来学校有上百篇在国、省、市、县艺术类比赛中获奖,为中学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更多动力。

二、加强队伍建设,确立教师的人本地位

艺术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他们的教育思路、教育艺术及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艺术教育的成效,因此学校十分重视艺术师资队伍的建设。我校一是做好对艺术教师的校本培训。利用每周三下午作为艺术教师教研活动时间,进行教科研活动,有时还聆听专家的讲课,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及业务知识。二是积极选派艺术教师参加市、县级各类培训,如专职老师的提高班培训、兼职的普及班培训,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我校每年都有教师参加的国、省、市、县各级论文比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拥有了一支敬业、专业、乐业的教师队伍。

三、抓课堂及“体艺2+1”,夯实艺术教育基础

为了使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工作落实到位,我们制订和完善了艺术教育教学规章制度,制定学校美术特色教育发展规划、确定各年级艺术教育课程目标,确保艺术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教务处和教科室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教师结合课改,努力钻研教材,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提高备课、上课、评课的质量,真正做到教学过程的细化,努力做到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适应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

把学生终身体育、终身艺术教育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念贯穿于教育活动中,积极实施“2+1”项目,促进素质教育再上新台阶。我校除了开齐并上好体艺类课以外,还强势推进大课间操活动,督促学生走向操场。上午主要是广播操,下午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为百人精品社团展示,各年级都形成自身特色,如:初一的太极拳、健美操、纸版画等,初二的武术健身操、大合唱、剪纸等,初三的论语诵读与研学等。

我校还认真做好体育艺术“2+1”项目的认定工作,学校成立由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和班主任联合组成的“体育、艺术2+1项目”多个评价小组,根据市局制定的《“2+1项目”体育与艺术技能标准》和学校实际,由学校在学期末安排时间进行评价,并将认定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

校园文化艺术节是校园文化的集中展示,是同学们向老师的激情汇报,更是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师生大型文艺汇演,同学们用激昂的歌声、饱满的热情来赞美祖国、歌唱未来;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同学们激情奔放,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赞颂祖国的强大、畅想美好的未来;艺术节还开展了书画展(书法、绘画、纸版画)、科技作品展(手工小制作、电脑小报等)等多个项目的活动,是我校素质教育成果的一次大展示。

通过几年的办学实践与整合,学校围绕艺术类课程这一核心,努力构建了符合艺术教育的规律的活动课,逐步形成了初中艺术类校本课程的结构,为学生营造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 一校本课程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初中生基础素质的综合提高;更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四、加大投入,创设优雅的育人环境

环境建设不仅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也是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我校十分重视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今年,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打造“亲近圣贤”校园文化,建立文化走廊、设置主题文化墙;形成“仁爱尽责”行为文化;丰富“《我的〈论语〉》”校本课程,晨诵午读暮省,形成广有书香特色。

为确保艺术特色教育的实施落实,我校投入了大量资金,专门建立了艺术教室,这里有“三友轩”——学生泥塑室,“三乐斋”——学生剪纸室,“三雅居——学生版画室”,“三行屋”——学生论语诵读室,广中的学子在这里尽情放飞思绪,任意地挥毫泼墨,刻版画、唱古乐、习泥塑、悟剪纸,插上想像的翅膀,让情感驻足心灵,一幅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地球,崇尚自然的版画作品就在这里作出。学生的作品有很多曾在省赛、国赛中获得金奖。

对专用教室、器材、教学需要的各种教具均配置齐全。学校现有多个艺术专用教室,并按要求为艺术老师配备了电脑、数码相机等专用器材,每年的艺术经费投入,确保了艺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喜迎硕果,增强品牌意识

课堂艺术教育教学的有效实施,为我校艺术教育工作打下深厚的根基。学校每年都开设艺术类兴趣小组8-10个以上,活动计划落实到位,且重点定时、效果显著,其中我校的太极拳、健美操、大合唱、论语诵读等在县文化艺术节评比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的泥塑组、剪纸组、绘画组、书法组也常常以各种形式进行全校讨论交流活动,并多次在国、省、市、县范围内分获一二三等奖。学校每学年举办艺术节,参与人数均为100%,并定期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在保证普及的基础上,我校的艺术教育、艺术节力求创新,具有特色。

每年我校还承办镇级艺术比赛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县的各项艺术比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学校荣誉:我校舞蹈《魅力广中》获市初中组声乐类三等奖;我校的合唱队在县中小学生体育艺术节精品团队展评中被评“百优团队”;表演“快乐的花仙子”荣获市二等奖;课本剧《校园和风》荣获县二等奖;我校的太极拳队在宝应县中小学生体育艺术节精品团队展评中被评“百优团队”;我校的健美操在县中小学生体育艺术节获县三等奖。

2、教师荣誉:是我镇艺术骨干教师,他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均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中老师的论文《试论初中美术课的地位与作用》市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老师在省“庆六一,迎国庆”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中荣获优秀指导奖,在国家级“我爱新农村”少年儿童画大赛荣获优秀辅导奖;在市“运动情”才艺大赛荣获大赛优秀指导老师。,老师在县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中,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万磊、陆平刚被评为“运河情”市第二届中小学生体育艺术节才艺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3、学生荣誉:我校的版画《流泪的小鸟》入选“绿色环境.健康家园”全国少儿版画作品展;我校同学作品《欢乐大过年》获“我爱新农村”全国少年儿童画大赛二等奖,、同学作品《风筝》《包粽子》获“我爱新农村”全国少年儿童画大赛三等奖,、同学获优秀奖;同学的藏书票作品获全国中小学师生藏书票三等奖,获展览优秀奖,有4名同的藏书票入选本次展览;的《风筝》荣获省第三届中小学生一等奖;高远和衡婷婷在省“庆六一,迎国庆”儿童书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同学获初中绘画类入围奖;、的《童戏》《钓鱼乐》获版画类一等奖;我校有五名同学获市中学组绘画二等奖;有3名同学在县“小荷尖尖”艺术节分获一、二等奖;有5名同学分获第三届艺术节县集中比赛的一二等奖;有五名同学分获县“迎奥运绿色行动”比赛中获一、二等奖。

第10篇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质量。

1、继续开展“树党员先锋形象、做人民满意教师”主题实践活动,学校党支部坚持按时召开党会,通过学习,培养了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加强了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帮助党员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努力方向,密切联系群众。

2、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本年度,我们利用政治学习的机会,组织教师学习了《中小学教师十不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小学教师行为准则》、学习《义务教育法》.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每人撰写6篇学习心得,在每周一学习期间组织观看师德典范光盘,学习典型事迹,并撰写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提高了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

3、加强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队伍建设,组织班主任培训班,学习有关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学习,更新了教育理念。今年开展了 “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要求师生牢记学校文明礼仪要求并按要求做好,学校、班级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本学年,每位班主任都结合文明礼仪记录,撰写了符合班级年龄特点的经验论文。学校还要求各班每周开展一次有质量的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会,同时要树立“转化一个后进生比发展一个优生更重要”的教育思想。按时检查德育工作,对各班黑板报,读书角,卫生角,通过开学初、期中、期末三次检查,班主任都能按要求填写各栏目,中队活动记录,活动内容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二、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明确德育教学目标。坚持以思品课为德育主要课程,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坚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功能,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有目的地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每位教师都撰写了质量较好的德育渗透论文。

三、创设活动载体,寓德育教育于活动之中

1、本年度我们继续抓好学生的爱国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防意识,法律意识、环保意识等。  

2、结合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组织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九月十日”教师节进行尊师周活动;“十月一日”国庆节,组织歌颂祖国活动。同时继续开展文明礼貌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十一月份,我们学校分三个年级组召开了三次养成教育大会,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十二月份,举行了冬季体育运动会。通过召开体运会,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2010年三月开展了“献爱心”活动,为患肠癌的周展望老师捐款2628元。2010年四月十日,举办了“加油2010,宝洁百所希望小学快乐体育运动会”。借此东风,号召全校师生以实际行动为2010加油,以优异成绩向奥运会献礼。.五月十九日,我们学校组织开展了“抗震救灾,人人有责”活动。我们发动全校师生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向地震遇难同胞默哀活动。在这次赈灾活动中,我们学校师生一共捐款8557.5元,是双溪桥镇教育界捐款最高的一所学校。六月一日,举行了欢庆活动,表演了20多个节目。本月,我们学校还参加了咸安区教育局举办的“阳光体育活动”。在这些比赛活动中,我们学校获得了女子跳绳第一名和第四名,获得剪纸第一名、小制作第二名,小歌手比赛获得第三名,舞蹈表演获得第三名。我们张金霞校长的艺术论文获得了区比赛一等奖,我们的王燕华老师被评为优秀艺术辅导教师。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的师生陶冶了品质,锻炼了能力,积累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养。

3、环保教育:通过宣传画、校园广播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上好《环境教育》课。我们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组织开展以“爱护家乡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开展美化家乡环境,爱护大自然和生态资源的教育实践活动。学生和老师一起清扫卫生死角,同时通过世界环保日、植树节、无烟日等各项活动,使学生树立了良好的环保意识。

4、继续发挥红领巾小记者站、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板报作用。宣传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文明礼仪.法律知识、自纠自护知识、先进人物事迹等,每月进行一次板报评比,通过评比活动,使板报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多样化.并每月由校长、大队辅导员作行为规范的专题讲座.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5、抓好养成教育,以创建平安校园为契机,全方位,多渠道,强化了养成教育,本年度,为突出我校的德育主题,我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养成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开展“争当文明班级”活动,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红领巾文明监督岗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继续强化了“文明班集体”的创建评比活动,通过卫生、守纪、两操、礼貌、好人好事及爱护公物等内容,每天公布各班得分情况,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为创建平安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6、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加强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辅导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做到全员、全程、全覆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健全留守、单亲、无亲学生档案,做好教育记录,活动中开展“手拉手,一帮一”, “同在一片蓝天下”等献爱心教育活动,帮助这些学生转变不良心理,健康成长。

四、切实发挥学校、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功能

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会教育为依据,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积极开展“三合一”教育活动。班主任通过家访和电访的方式与家庭经常联系,互相反映学生表现情况和提出教育建议,充分发挥家校通、亲情电话的作用,帮助老师及时与家庭进行联系。我们对家长发放有关家教资料,进行科学家教方面的指导,帮助家长掌握与子女沟通的有效方法,提高家教水平。从每月的查阅的情况看,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能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地与家长取得联系,互相了解孩子们在学校、家庭中的表现,互相送上有针对性的建议或意见。为了更多的孩子们在双休日、长假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我们还要求班主任进行频繁的家访工作,做到时刻关注每一个孩子。

五、用名言警句立德,以榜样立德。

2010年春,我们的张金霞校长每天都在学校管理专用黑板上写一则关于立德的名言警句,要求全校师生记录背诵下来,并且号召师生用名言警句指导行动,还在6月份举行了立德名言警句竞赛活动。今年春季,我们学校的值周领导每天还在学校管理专用黑板上通报表扬好人好事,并号召大家向榜样看齐,要求师生赶有目标,学有榜样。

第11篇

一、小新闻

体育课开始,教师选择与体育课内容有关,比较典型、具体、生动的小新闻进行教学,这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在一堂以投掷教材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就采用了情境教学形式,把学生带入到备战奥运的运动场上,每位学生都是参加奥运会的国家队选手。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跃跃欲试。同学们真的把自己当成了肩负重任的运动员,有的同学争着说:“我们要当冠军,为国争光。”又例如,在进行耐久跑教材教学时,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厌烦、乏味和畏难情绪,我们就结合教材特点,给学生讲述“马家军”连连打破世界女子长跑纪录的故事,讲述她们如何进行刻苦训练的故事,使学生对她们崇拜、羡慕不已,从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地锻炼,更好地掌握耐久跑的技术、技能。这就可称之为“本心乐为”吧论文!*

二、小游戏

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又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的好帮手,把游戏贯穿于体育课的始终,渗透在课堂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开展愉快教育,活跃课堂气氛,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安排“快快集合”游戏,可以加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在课的基本部分,安排“迎面接力”、“鲤鱼跳龙门”、“支援前线”等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练习兴趣,把单调枯躁的练习动作变得生动活泼。同时又发展了学生奔跑、跳跃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热爱集体的优良品质,学生在欢乐的笑声中完成了大运动量的活动。在课的结束部分,我们则安排一些“快找伙伴”、“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等游戏,使学生的肌肉、关节得到放松,恢复体力,调节心理,让学生体会运动后的舒适感觉,以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结束一节课的学习。

三、小图片

图片具有逼真、形象、美观、新颖等特点,是体育教学中直观教学手段之一。

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时向学生出示精美的小图片,便会极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经历欣赏羡幕--向往--渴望实践的过程,此时,再加上教师精练生动地讲解,优美准确地示范,恰当地点拨,学生便会很快地理解教师所教的动作。例如,我们在教“快速跑”时,为了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摆臂”动作,就将正确摆臂动作的小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结合图片边讲解边示范。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正确的快速摆臂动作。又如投掷的“挥臂过肩”动作,单靠教师的讲解、示范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就出示分解动作的图片。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努力实践,达到了以愉快的心境学习、锻炼的目的。

四、小舞蹈

简单、轻快的小舞蹈,能使学生心情愉快,调整、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从而达到心理放松的目的。在一节紧张而强度又大的体育课中,如果穿插几个优美的小舞蹈,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使学生在欢快的心境中锻炼身体,受到和谐美的教育。例如,在一节以跳短绳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上,我们根据教材的特点,安排了“韵律绳操”、“铃儿响叮当”、“丰收之歌”等小舞蹈,在另一节以耐久跑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中,我们穿插了“嘟嘟迪斯科”、“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在以投掷轻物为主要内容的课上,我们则安排的是“拍皮球”、“小燕子”等小舞蹈,这些大都是我们自己创编的小舞蹈,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体验运动的快乐,从而主动、积极地进行身体锻炼,变“要我炼”为“我要炼”。”

五、小竞赛

竞赛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竞赛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竞争的意识,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例如,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进行队列练习时,教会学生一段口诀,师:“比比哪组走得好?”生答:“我们小组走得好,谁也不乱跑。

”师:“比比哪组走得齐?”生答:“我们小组走得齐,谁也不乱挤。”教师及时对走得好、走得齐的小组提出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另外,在体育课准备活动慢跑时,我们也让小队长领着进行,组长负责带领大家喊口令,教师巡回表扬口令宏亮、队伍整齐的小队,被表扬的小队更加兴高采烈,没有表扬到的小队也不甘示弱,整节课上学生们情绪饱满,兴致特高。

六、小奖励

为了鼓励学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我们在教中除及时鼓励表扬认真锻炼、遵守纪律的同学外,还设立了几个奖项:

1.拼搏奖。

2.体育委员奖。

第12篇

关键词:民族地区 中小学 民族文化 传承发展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代表,民族精神作为各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共同选择和人类特定的文化现象,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始终支撑着人类各民族的生存、发展和进步,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然而文化多样性正如生物多样性一样珍贵,我们在失去多元化的文化之后,才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某些文化对于人类未来的深远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第三十一届大会上,通过了一项《文化多样性宣言》,呼吁在世界范围内,承认文化的特殊性、地方性和民族性,保护文化的生存权、选择权和自由权,从而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发展。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重视加强青少年的民族文化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探索适合民族地区中小学的民族文化教育形式

1、双语教育

语言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它还反映着使用者独特的思维模式,而一种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刻上民族感情的烙印,将会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力。目前在学校教育中把科学文化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放在同等地位,进一步探索并完善“双语双文”教学,依据不同民族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制订教学策略。如果汉语教学内容难度大,学生听不懂,厌学、弃学在所难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有条件的苗族地区落潮井完小、塘桥小学、沟梁小学以及三拱桥完小等地区多采用苗语和汉语的双语文教学。由于有些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有限,可放宽他们汉语汉字表达能力的要求,允许使用母语进行交流,使母语成为沟通的主要媒介,而不应成为学生能力展示的障碍。充分利用双语双文教学的优势,运用好语言工具,通过母语的听、说、理解来带动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同时学会运用本民族文字(拼音文字)记载民族文化历史、故事传说,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

2、民间美术教育

民间美术大多以其生动的形象、夸张的造型、艳丽的色彩以及其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着学生,学生学得有兴趣,教师教得有味道。民间美术教育,既发挥了美育的育人功能,又促进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课题实验学校在民族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上,确立“小组——班级——学校”的研究方案,实施“民间采风索其源、学校整理归其类,课堂教学授其艺,作品展演扬其名”措施,其教学内容和学生习作所需材料都是本地农村随处可见硾手可得的稻草、芭茅杆、泥巴、树皮、布条等。具体到美术课堂上,我们采用欣赏-感悟-探究-拓展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在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阿拉完小龙志先和龙林章老师执教的《美丽的黛苟黛帕》、《美丽的苗族花兜》;腊尔山希望小学龙俊甲老师执教的《我的泥娃娃》;箭道平小学姚滕伟老师执教的《美丽的头饰》等老师的课例论文获得了省级国家级奖励。

3、民间音乐、舞蹈教育

土家族苗族有语言没有文字,民间音乐、舞蹈资源及其丰富,发掘适应中小学学生的民族音乐舞蹈教育资源,进行苗族音乐、舞蹈教学是传承本土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在音乐课上,我们让学生与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面对面地接触,品尝民族艺术的“原汁原味”,使民族艺术中蕴涵的伦理道德、人间真情、人文境界、民族尊严等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例如,阿拉完小在民族舞蹈教学过程中,邀请民间艺人本地鼓王麻官送(注:曾受到接见)来校传授苗家花鼓的击法技巧,讲解花鼓的动作分类和由来,手把手地教学生《丰收鼓》、《迎宾鼓》、《快鼓》等。改变了以往的舞蹈教学格局,让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享有更为宽裕的余地,通过集中指导和分组练习、相互交流与竟技达到掌握苗家花鼓的目的,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苗家花鼓的变迁及苗家花鼓的发展与传承。三拱桥完小麻淑珍的《唱支家乡最美的歌》苗歌教学作为第三届全国乡土教材研讨会观摩课,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并成功编入《美丽的湘西我的家》乡土教材。

4、民间体育教育

各实验学校体育老师们收集了大量的游戏童谣,利用体育课堂、大课间、课外活动时间,介绍给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中老师和孩子们一同游戏,在讲解——玩乐——讨论的过程中老师们巩固了游戏的玩法,在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出了更多创新的火花,创造出了更多更好的玩法。每周两节的民族文化活动课,跳高脚马、玩竹偶、打苗拳、舞草龙等各种简便灵活的传统体育健身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目前实验学校大课间活动开展的蓬蓬勃勃,已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学校有特色”的良好态势。用健康、向上的民族体育活动引领学生的成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三拱桥小学的跳高脚马、玩竹偶、打苗拳、舞草龙民族体育活动得到了参加第三届全国乡土教材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教研人员、一线教师、民间机构和新闻媒体的代表一致好评。

5、校园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各实验学校通过项目实施强化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和学校氛围建设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进行主题文化教育。使学校团体对学生个体实施有力的文化整合,加强其对学生的吸引力,实现其特定的价值同化,进而提高文化传承力。在具体实践中,课题实验学校广泛地进行了“一面墙”——引领学生初步了解凤凰文化;“两渠道”——拓宽思路深入学习凤凰文化;“三阵地”——创设氛围主动挖掘凤凰文化;“四系列”——扎实开展真切感受凤凰文化的“文化凤凰”主题教育活动。#p#分页标题#e#

二、创建了民族地区学校民族文化教育传承模式

1、资源挖掘模式

民族文化蕴含着独特的价值和丰富的内涵,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通过人的行为表现,成为一种经常化、普遍性的自然规范 ,最能引起人们直观感觉的文化现象, 犹如一个社会文化的“万花筒”。因此,在民族文化中蕴含着生命教育、环境教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从中可以发掘出适应中小学生的丰富的民族文化教育资源。如以苗族服饰、刺绣、挫花、扎纸、蜡染、织锦、编织等进行民间美术教育;以苗歌、唢呐、木叶、踏花、花鼓等进行民间音乐舞蹈教育;以高脚马、竹偶、苗拳、草龙等进行民间体育教育。

2、有效转化模式

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不一定等同于学校民族文化课程资源,这中间存在一个转化的过程,应注重转化的有效性。首先是这种民族文化资源转化要对学生、社区或国家有益处;其次这种民族文化资源转化要促进学生的文化体验;最后民族文化资料的选取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和年龄特征并使其最恰当。具体的转化过程:(1)分析文化内涵:a主题内容b与生活生产、民俗活动的关系c文化内涵(起源、演变、传说、神话、发展)d价值取向。(2)分析其教育功能与价值:a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b能够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c能够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d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3)课程资源的转化论证:a考虑整体与局部的关系;b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c考虑与课程其他内容的相关性与梯度性。

3、课程开发模式

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就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以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为目的而开发的一种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必须解决课程目标、内容、评价问题。

(1)确立课程目标。展现本土知识在本土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巨大贡献,重新唤起本土人民对于本土知识体系的价值意识;通过本土知识的传播,加强本土社会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认同。

(2)以主题为单元统整课程内容。首先是确立主题。主题确立应以真实世界中具有个人或社会意义的问题为主,使主题意义化、脉络化。主题应该是从生活中的关注点所萃取出来,或从地方或社区的资源与文化遗产中获得,如节日活动或地方民俗活动等。其次是规划主题。围绕主题规划与主题相关的学习经验,在主题的脉络下统整适切的知识,形成次级概念,并围绕次级概念架构更次一级的概念与活动,组成主题网络。如“苗族节日文化”这一主题网络:次级概念包括活动、由来与历史、类型、功能与价值 ,而次级概念中的“活动”又包含有活动方式、场域、时间等 ,活动方式中又包含有民间歌舞、礼仪等;另外次级概念中的“功能与价值”又包含有信仰、道德行为规范、社会化、旅游等。

(3)民族文化课程评价。民族文化课程的评价应与课程目标相一致:a是根据本地实际自行编写的教内容,或者根据教材扩展的内容。b课程有一定的综合性。c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方式。(必要的室外活动或提供相关的影像资料,请民间艺人进课堂。)

4、教学设计模式

我们常说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其实,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学习和继承最好的渠道也是通过课堂教学。地方文化资源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它有几点较强的特殊性:1.综合性较强2.有实地考察活动3.有实物4.特别的技能5.民间艺人进课堂。因此,民族文化课堂教学首先要注意对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学习者设计分析;其次重视对教学目标、策略、方式、媒体、信息选择;最后还要进行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修改。

5、多元评价模式

中小学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青少年对民间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因此评价要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和不同能力的学生。目的在于提高学习民族文化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评价对象全体化。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学校教育既不是针对民族文化学科专业教育,也不是少数人的特长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基础教育特点着眼,让每一个孩子都以成功者的心态接受民族文化教育。基于此,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评价重视受教育者对民族文化的态度,参与的程度及兴趣,进行全体性评价。

(2)评价内容全程化。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与新课程理念,制定过程参与评价(自评与互评、激励性评语评价、家长评价)、综合实践、课题档案袋评价、成果展示(调查报告、小论文、探究有感、小制作、文体表演等)、学期总评。总之,以发展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为理论依据,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学期总评建议采用等级制评价,给予“优秀”、“合格”等级,不给“不合格”等级。

(3)评价方式多样化。可通过口试、观察、访谈、作品分析和活动情况记录等方式进行,尽量少用笔试。通过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热爱乡土民族文化的情感以及学习的自主性。

湘西凤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研究整合了学校课程资源,建构了民族地区学校民族文化教育传承模式,促进了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探索了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改革发展之路,形成了课题研究的教学特色,为民族地区学校传承民族文化提供了学习借鉴的经验,课题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谢丽芳.“蒲公英行动”美术教育专项课题试验报告[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2】李毅夫.贫困地区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M].中国教育学会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龙文玉.民族教育改革初探[M].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4】陈红涛.中国民族教育模式研究[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