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2 06:00: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代企业文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在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融合,相互发展。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现代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优秀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者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一流的优秀企业文化,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发展;作用;竞争
一、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养出来、为广大员工所认同、能够统一员工思想、指导员工实践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以及企业传统、礼仪等意识形态和精神信条,是维系企业生存、促进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的成败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现代企业的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企业在现代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依据。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公认,在21世纪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它既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又是企业素质水平的综合体现。
中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企业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生产力的努力提高上,更多开始借鉴外国优秀企业的发展经验,尤其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了新的发展趋势——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既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又是一种管理思想,其对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了有效的积极推动作用,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色。
二、企业文化是影响和产生企业核心力的关键要素
作为一个企业需要有自己特有的文化,需要有无限的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的生命力,代表着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不仅影响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策略,也影响企业的思维方式,影响企业战略形成的全过程。一个拥有良好文化的现代企业,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企业会对企业乃至企业员工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会催使企业不断发展,不断向前,催使企业不断取得更大的荣誉,催使员工不断取得更加出色的业绩。
现代企业管理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倡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提出企业管理要以人为中心、为核心,尊重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依靠企业全体员工凝聚力量,发展企业,创造业绩。在企业文化的行程中,价值观起着关键作用,价值观念的好坏,现金与落后直接影响了企业发展的好坏与快慢。先进的价值观念会促使企业产生强大的规范力和凝聚力,成为企业成员的行动准则,继而产生持久的推动力,促使员工积极地努力实现企业目标。崇高的企业价值观对企业员工会产生一种强大的激励作用,促使员工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同时,价值观念也是企业发展的良好标志,良好的企业价值观念会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以企业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三、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状况
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然而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有的企业文化的发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有的企业文化的发展甚至严重落后于世界企业文化发展的潮流。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发展的不足之处有:1、企业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绝大多数中小型股份企业和民营独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领导意识上、观念上出现了只抓经济、不抓文化或先抓经济后抓文化的偏差,忽视了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内在作用。2、很多企业在制定发展计划和目标时没有考虑到企业文化这一环节,对企业文化毫不重视。3、大多数企业对于在企业文化方面投入的资金很少,对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毫无所知。4、很多企业只是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对社会效益毫不重视,对企业文化建设不但不重视甚至极力反对任何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员工在文化方面的发展。
四、怎样加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
1、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一个企业要想做得优秀,取得优秀的业绩,就应该不断学习,企业管理人员要学习,员工要学习,管理模式和观念等都要学习。成功的企业常存在着有利于学习和知识共享的文化,而且他们的行为和企业文化之间能很好地融合。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关键是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素养和企业理念的更新和发展。成功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强调人的自主管理,自我创新,自我发展。因此,一个企业想要取得更好的业绩,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就应该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
2、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据调查显示,创新型企业文化可使企业占据市场领先地位,使企业在现代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已成为一种企业发展的趋势。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必须进行一系列配套改革,重塑企业价值观,重新调整企业的管理方式,创新沟通体系。
通过学习和创新,企业同社会环境时刻进行信息的交换,获得不断创造未来潜能,培养决策者和员工前瞻、开阔的思维方式,为企业的组织创新、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打好心理和智力基础,使企业产生强大的发展动力。
我们常说企业文化是一种力,它首先是凝聚力,其次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第五是辐射力。企业文化这五种力量,在未来企业发展中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的表现出来。人们将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企业中最具竞争力而且使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不是有形资源而是企业文化,企业用心创造的这种资源会使企业文化越来越具有个性化,这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我们坚信,随着企业文化理论研究越来越深入,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科学体系必将很快建成。?
【参考文献】
1、杨文士等,《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2、张仁德、霍洪喜,《企业文化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
【关键词】现代企业企业文化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它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管理人员的重视。
一、企业发展的需要决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现代企业最突出的特征是知识替代劳动力等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经济生活中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在现代企业中。人们注重对知识的运用,依靠知识创造价值;在现代企业的经济条件下,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拥有某种技术,而不是传统经济条件下由资金规模和劳动力数量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在现代企业运行中,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由于现代企业条件下信息技术和人才资源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经济运行的节奏日益加快,资本管理及决策系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接受教育将是人们适应环境、完成工作的基本手段。由于现代企业以知识作为资本的主要形态,所以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其次,资源配置的范围日益扩大。由于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交流的渠道更加通畅,范围更加广泛,速度更加快捷,使得资金、人员和专业技术这些资源辐射的范围更加广泛,交流更加频繁,各种有效资源将更大范围内进行合理配置。
二、现代企业中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企业文化通常是由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方面构成的。
1、企业精神文化。企业的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它是广大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并经过有意识的总结、提炼而确立的。它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独特而鲜明的经营思想,反映着企业的信念和追求,既有行业特点,又有独具的文化底蕴。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比技术、资金和设备这些生产要素重要得多。
2、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制度体系、组织形态和管理模式构成的外在文化。它包括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它是把企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结合的中坚和桥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合理的制度必然会促进正确的经营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而正确的经营观念和价值观念又会促进制度的正确贯彻,使员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说,企业的制度和规范影响着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会促使企业文化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3、企业行为文化。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工作学习中蕴含的行为准则。它包括企业在经营、生产、交往活动和群体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企业行为中又包括企业领导的行为和企业员工的行为。企业领导是经营决策的主体,企业领导的行为集中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员工是生产活动的主体,他们的群体行为体现着企业整体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的程度。
4、企业物质文化。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其显著的特点是以物质为载体,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外部表现形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通过重视产品的开发、服务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和企业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的。
三、建设适合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
知识经济正在改变工业社会企业文化的基础,在新的条件下,必须调整和建立新的企业文化以适应现代经济的要求。
1、现代企业要注意学习氛围的培养。20世纪末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在学习的过程中,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加强,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向扁平化的方向发展。其核心目的是为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这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要求企业和员工不断学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快地掌握新技术,才能保持的企业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因此,新经济条件下最成功的企业仍然会是学习型组织,但是要注意学习过程中的个人努力和企业发展协调一致,协调良好会使企业产生一股强大的发展动力,推动企业迅猛发展;否则各行其是,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现代企业文化中要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信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良好的知名度与信誉度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如果声誉卓著,企业就能招揽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顾客,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能得到周围的支持和帮助。今后,企业竞争除了人才与技术的竞争以外,还要以良好的形象占据消费者的心,谁就能占据市场,谁就能不断扩大经营效益,获得更大的发展。
3、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将更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传统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以物为中心,以全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忽视人的因素,在管理上着迷于铁的纪律和绝对服从,劳资之间变成了纯粹的雇佣关系。21世纪,企业的竞争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所以企业文化绝对不是片面的发掘员工体力,更重要的是发掘员工的智力资源,更注重于人的因素。要将培育进步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环节,要把精力投向人,大力加强“人”的建设。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伴随着人类的共同劳动而产生的。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出现的。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有很多,但核心内涵大同小异。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先生在其所著《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一书中给企业文化的一个定义是: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在企业管理的联系
1、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体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儒释道互补、其他诸子百家为辅为基础形成的一种人伦文化。
2、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不谋而合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子百家及佛家文化在许多方面与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原则是相通的。如儒家尊仁德,道家讲无为而治,法家严赏罚,兵家重谋略,佛家信因果等,都可以给现代企业管理提供借鉴。如儒家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思想,可以指导企业家和员工更好地做人做事。互敬互爱,忠于职守,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竞争合作。
经济大国日本,其企业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儒家思想与日本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相结合的产物。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粹――“大和精神”,就源于儒家的人本文化。西方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给北京光华德鲁克研究会上讲到,“管理者不能依赖进口。即便是引进,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也不能大批引进。中国的管理者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他们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
可见,传统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根基。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粹,建设现代企业文化为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企业已逐渐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就整体而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仍不尽人意。主要体现在:
1、企业文化建设处于低层次,表现出急功近利的趋势
企业及企业家的“小我”观念,短视行为,使其企业文化的建设处于低层次、追求单一经济效益的状态。缺乏“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民族振兴而做企业的“大我”境界。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传播处于被动状态。一切以经济为中心,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阻碍了企业文化向更高层次的飞跃。靠智慧赚得“小赢”。
2、企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涵,收效甚微
有些企业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关键理解片面。一方面表现为,认为搞文体活动、贴标语、出版报,搞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企业文化了。当然,这些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员工压力,增强了凝聚力,但是并没与深入人心,没有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员工和企业家的道德问题,重情疏法、见利忘义、腐败堕落的现象依然严峻。另一方面表现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脱节,其结果是各搞各的,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无的放矢,意义不大。
3、盲目引进国外先进经验,消化不良
企业文化是美国人在研究日本经济取得巨大成功之后提出的,之后相关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成为指导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的“圣经”,造就了一大批世界一流企业。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一些企业界的有识之士,大胆引进西方及日本的管理经验。盲目的崇洋媚外,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舶来品”未经改造,导致消化不良。
4、古为今用,脱离实际
如今,国内弘扬传统文化热情高涨,重新认识到圣贤文化的教化作用原本是好事,但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的时代性。有一些企业家,一厢情愿地在企业推行传统文化教育,完全复古,显然是与现代企业、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
四、传统文化精粹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借鉴
1、弘扬创新文化,谋求企业长远发展
《易经》开篇就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君子处世,应该像天一样,坚强刚毅,奋发有为,永不停息;《易经》还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指事物处于穷尽局面则必须变革,变革后才会通达,通达就能长久。这句话强调事物的动态的、发展的,重视事物的新生、更新,主张积极变革;《礼记》中提出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则从动态的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这些思想成为历朝历代人们变法图强、力主创新的理论依据。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和动力源泉。企业要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培育有利于创造型人才成长的企业文化。首先,企业必须构建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给创新者以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其次,要营造民主宽容的氛围,鼓励探索,接纳挑战,宽容失败。让创新意识成为员工的价值取向,让创新行为成为
习惯。
2、弘扬仁爱精神,打造战无不胜的企业团队
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仁”,“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重视人的现实生活状况和心灵的慰藉。对于企业,可以借鉴儒家的“仁爱”思想作为企业领导和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通过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实现对内强化团队凝聚力。领导与员工之间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不能单纯把员工当作赚钱的工具。领导者实行仁爱管理,从物质和精神等多方面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爱护员工、尊重员工,激发员工的责任心和自豪感,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员工与员工之间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员工之间相互关心,才能精诚合作。“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企业战无不胜。
3、弘扬传统诚信文化,让企业流淌道德的血液
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的诚信,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到了儒家那里,“信”成为经世致用的道德规范。治国做人,都离不开“信”:“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民无信不立”、“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孟子继承了孔子关于“信”的基本思想,并进一步把“朋友有信”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并列为“五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道德评价的基本标准和伦常规范。荀子也把是否有“信”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道德标准。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在许多方面都各有主张。但不论是那一个学派,对诚信都是持肯定态度的。我国历代商人都尊崇“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以义求财”、“欲而不贪”的基本道德。
以传统诚信为本的伦理规范与当代市场经济中信誉至上的原则是相通的。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讲信用,重信誉,是其根本要求。在商品经济时代,有些商人见利忘义,道德沦丧。做假账、夸大宣传、“地沟油”、“毒奶粉”等让那些黑心的企业名誉扫地,永难翻身。诚信,就是要让企业流淌道德的血液。
诚实守信价值观的弘扬,有利于培养和形成人们的信用意识,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良性运转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4、弘扬传统“和合”文化,追求和谐发展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在先秦时期,和合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到了春秋末年,孔子更是把它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强调“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思想等,中国古代先哲们通过对天地自然、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和合现象作大量观察和探索,提出了和合的概念,对和合现象作本质的概括。所谓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合,指融合、合作。二者连起来是指在承认“不同”事物之矛盾、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各个事物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组合,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初期的“大鱼吃小鱼”似的残酷竞争中碰壁了,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于是“竞争合作”、“合作竞争”等概念应运而生。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提出了“和气生财,合作制胜”的企业和合文化
思想。
和合文化是调节人的内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良药”,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文化源泉。现代企业要弘扬和合精神,选择“和气生财,合作制胜,和谐共生”道路,才能真正做到“双赢”,并成为“环境友好”型企业。内部员工之间要和睦、企业与客户之间要和气、企业与企业之间要合作、企业与环境之间要和谐。在具体管理活动中,采取“多元化”、“差异化”战略,避免你死我活的竞争,力求把蛋糕做大,实现“双赢”;牢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恩并回馈消费者;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五、借鉴传统文化构建现代企业文化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传统文化应采取“扬弃”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演化,在历史长河中巨浪淘沙,不可避免有陈旧过时,甚至是文化糟粕。在建设现代企业文化时,首先要区分其中的积极和消极的因素,不能全盘复古;其次,中国的传统文化多为哲理,在指导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时,必须将其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再次,在建设现代企业文化时,还要引进西方先进的企业文化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古今中外兼收并蓄,有机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2、企业家应该率先垂范
摘 要 现代企业文化并不是自然而然的形成,现代企业文化主要依靠企业有意识地进行塑造而建立起来。现代企业文化即传承着民族传统文化,又吸收借鉴着其他国家优秀的企业文化的成果,是在融合东西方文化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吸收借鉴和改革创新相结合并存,是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CI设计 现代企业文化 企业 企业识别系统 企业理念
一、CI设计概述
所谓CI设计,是指将企业的理念,素质、经营方针、生产、流通等企业经营的因素,从文化和传播的角度,通过挖掘、归纳和整合,使其在社会信息传播中形成有效的识别标识、归纳和整合,使其在社会信息传播中形成有效的识别标识,从而让公众产生价值认同感,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开发和设计的行为即被称为CI设计。
CI是一个完整的企业识别系统,从企业经营战略的角度来看,CI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CI设计是在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首先提出,70年代在日本得以广泛推广和应用,它是现代企业走向整体化、形象化和系统管理的一种全新的概念。其定义是:将企业经营理念于精神文化,运用整体传达系统(特别是视觉传达系统),传达给企业内部与大众,并使其对企业生产一致的认同感或价值观,从而达到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促销产品的设计系统。
二、现代企业文化的精髓
现代企业文化并不是自然而然的形成,现代企业文化主要依靠企业有意识地进行塑造而建立起来。现代企业文化即传承着民族传统文化,又吸收借鉴着其他国家优秀的企业文化的成果,是在融合东西方文化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吸收借鉴和改革创新相结合并存,是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
现代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形成的一种具有企业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表现。现代企业文化可以分为四个层面:一是表面上的现代企业物质文化;二是现代企业的制度文化;三是现代企业行为;四是现代企业深层的精神文化,其中现代企业的精神文化也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精髓,这四个层面上对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的理解,都与企业CI设计战略体系相联系。
三、现代企业中CI设计的原则
首先是适宜性原则,现代企业的CI设计要根据企业所属行业、企业性质、企业文化内涵、企业经营理念、企业历史等的特点,来进行适宜的设计,并且要充分考虑现代企业CI设计将要应用的场所。其次是独创性原则,CI设计要将现代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尤其是与同行企业文化展示出自身企业的特点,从而提升现代企业的辨识度,促进了现代企业传播的效率。第三是艺术美的原则,形式美的原则运用在任何场合都会令人心情愉悦,形式美的原则再遵循美学要求时也要符合大众的审美情操。一套设计精美、具有独特性的CI设计会将现代企业文化增添异彩。
四、CI设计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
CI设计是以现代企业的文化理念为依托,CI设计也是企业发展策略和经营方式的重要内容。CI设计是为现代企业文化实现自身视觉形象的提升,将现代企业文化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关系协调统一,形成了现代企业文化的理念。
在CI设计中,VI应用要素系统中,例如在企业公关礼品设计时,由于公关礼品主要是现代企业赠与客户或者是拜访客户,表示一种有好关系的感情媒介,同时也主要是以传播企业形象和品牌文化为目的,在编排版面上必须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虽然版式的设计可以灵活多变,但都是以突出现代企业的主要特点为主。我们常见的有标示伞、挂历、台历、礼品盒、贺卡以及办公用笔等等。吉祥物是象征现代企业文化背景、企业整体文化内涵的具象化图案,它可以是图案化的人物、植物、动物,也可以是抽象化的事物。吉祥物可以活跃现代企业形象、增加了现代企业品牌的认知度,增强现代企业的品牌效应。例如麦当劳的吉祥物:“麦当劳叔叔”,他的造型夸张,生动传神、个性鲜明,并且平易近人,感觉形象亲和力很强,尤其让孩子们所喜爱,这些特点都赋予了现代企业文化的气质和现代企业的特点。
五、CI设计对现代企业文化提升的作用
(一)塑造具有个性化现代企业文化,使现代企业文化观念被大众所认知
一般来说,现代企业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比重越高,该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也就越高。CI设计就是在企业在经营战略中,运用个性化的设计手段,将现代企业风格、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及现代企业经营策略突显在大众面前。
(二)让消费者对现代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得到认同
成功的CI设计能体现出现代企业文化理念和经营理念,进而让消费者对现代企业文化得到认同并且产生信任,让现代企业文化在消费者心中扎根。
参考文献:
[1] 黄培元.企业形象与CI设计[J].上海商业,1995(1).
[2] 高云龙.市场营销操作手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关键词:现代企业文化;特质;职业观培养
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决定了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是要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和生命力,而保持强劲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重要保障就是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能够起到指引、凝聚和催发战斗力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存在形式,以它特有的时代优势,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商业特色的同时,在开放融合的经济环境下,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变着商品及货币流通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模式和消费体验。面对目前产能过剩的局面和人们的生活需求已经从必要生存物质向精神体验层面转变的现实,现代企业要在行业竞争中具有竞争力和前进力,就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凝结和提炼,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人们对于商品的精神体验质量决定了他们对于商品使用的满意度,而个人使用商品的满意度的总和又构成了市场对于此类商品的需求状况,市场需求正是企业进行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根本调研内容。无论企业是生产传统品牌,还是要转型升级新产品,都要做好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情况,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制定生产开发方案,也才能使得产品营销环节得以有效开展,实现企业追求利润的最终目的,以及占有市场份额的价值。作为产品流通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落脚点,营销对于企业面向市场推送产品并能从中获利的影响和作业是重大的。营销的对象为消费者,那么消费者的消费体验的作用和意义就不言而喻了。消费体验属于精神感知层面,是文化领域的范畴,因此企业是否具有相应的文化,是否具有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也就起到了引领、助推、凝聚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创造更高价值和更大影响力的软实力。企业的价值观、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内部管理、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文化的建设具体涉及到企业整体对于企业产品的认知和态度、企业员工对于具体工作的行为遵循、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对外形象和员工精神面貌等。基于对中国知名企业文化建设的了解,不难看出越是优秀的企业,越是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反之亦然,能够将企业文化提炼和建设好的企业,就具有更大发展空间和更强生命力。
二、现代企业文化特质分析
通过了解发现,每个企业的内部文化都有其独特性,这不难理解,因为企业所涉猎和从事的行业范畴不同、企业领导者个人认知和价值观不同、企业设立初衷及发展愿景不同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了不同企业的文化形式和具体内容是不尽相同的。不过进行对比、提炼和总结后发现,一些企业文化特质具有普适性,其中包括创新、合作和分享。这些文化特质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都具有较好的指引作用和应用价值,而应用这些文化特质的企业又都是从中受益匪浅,不仅是经济利益,还有附加利益-包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加大了人脉网、激发了企业自身更大的智慧和灵感等。
1.创新的企业文化特质。现代企业处在数字化大背景下,比较以往的传统商业,它面临的挑战是更大的。这种挑战不仅仅是对产品本身的要求要新颖独特,无论是从产品外观还是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体验,都对企业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因此,创新意识和思想必须融入到企业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每个环节,只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才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激发他们强大的购买欲。关于产品如何进行创新、怎样创新才算是真的新,这个评判和认定标准必须通过销售环节来体现,因为唯一评判标准就是消费者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任何企业生产产品的最终目标是将产品销售出去,并且是全部销售出去,最好是供不应求,这就决定了企业生产的最终落地形式和根本出发点必须是了解消费者对于产品创新的需求,从消费者对于产品真正的需要和期望出发。苹果手机之所以赢得了全球众多人的追捧,无疑是它独特的创新技术和方式,无论是从手机使用性能,还是从顾客使用体验,以及外观设计上都具有其特有的创新理念的体现。格力集团的企业文化中最突出的呈现,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口号-掌握核心科技,这是格力喊出的嘹亮声音,也是它的产品具有更大价值的原因所在。要想掌握核心科技,其潜在思想是必须要进行创新,通过创新掌握核心,掌握主导权。根据企业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包括产品推陈出新、生产环节高效节能创新、销售方式和形式新颖独特等。在创新理念指引下,企业能够制造出低成本高效能的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颇具个性的产品,得到消费者青睐并能无意中去口口相传,及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那么企业就不会再有发展瓶颈的困惑和烦恼。
2.合作是企业资源整合的有效手段。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必须在社会环境里生存和发展,社会是一个相对独立却彼此关联的网络,企业和个人都是网络中的一个点或者一些点,因此没有完全的特立独行,没有绝对的独来独往,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选择合作是最好的成长和发展做法。个人的合作能够取长补短,发挥自身更大优势,借助别人的资源,成就个人成长,实现人生价值。就企业而言,单独企业拥有的资源有限,因为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和总体实力不同,其占有的社会资源是不同的,不过社会资源的总和是不变的,在社会资源使用过程中,哪个企业能够将分配给其他企业或者政府或者个人的资源进行整合串联,择优选择利用,就能够发挥企业最大的优势,实现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最终目的。合作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明智选择。
3.分享能够激发出更大的企业智慧。现代企业处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互联网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在这个村落里,企业间彼此走动完成合作;企业相互沟通和交流,分享各自成果,让企业换发出更大活力。最为通讯届翘首企业,中国移动以它“改变世界”的文化理念,让人们在生活中无意识地、不自觉地进行着分享;百度以为人们提供最方便快捷的搜索为己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有问题找度娘已经形成一种大众认知,这其中蕴含着百度将分享思想融入了人们的意识里;同样起到改变人们生活的企业,腾讯以QQ和微信这两种强大的通讯技术,让人们已经习惯了分享,无论从分享个人思想和心情,还是分享生活里的方方面面,人们已经将分享作为生活里的一部分。个人之间的分享,可以交流情感,舒缓心情,寻求帮助,寻找信心;企业的分享,可以互通有无,交流心得,从而参考和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的经营理念和运营模式,激发出企业自身更多的智慧,为企业发展蓄积经验财富和灵感。
三、现代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综合以上,现代企业必须进行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引领企业走向更高层次,更广阔发展空间的无形纲领,是凝聚企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是发挥企业员工最大工作效能的有效思想保证。
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观培养需要从企业文化入手
作为职业院校而言,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高技能高素质职业人才,学生毕业后要进入企业工作,成为企业必须的高技能员工,无论从职业要求而言,还是从学生自身角度看,在校期间,涉猎具有普适性的企业文化内容,充分了解和感知企业文化精神,是保证学生顺利入职和入职后能够畅通快速适应企业要求的有力思想保障和思维基础。可以在新生入学即开展相关培训或者实践演练,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有针对地对毕业后的职业规划有初步认知;也可以在学生临毕业前夕进行集中培训,可以是企业专家入校讲座的形式,也可以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模拟仿真实践训练。无论是哪种形式,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职业认知感、价值感和职业归属感,这些都是学生职业观培养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塑造企业形象》作者:来永宝.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尚属于新生事物,虽然目前对如何完善文化建设体系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应该看到我国企业的文化建设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在很多方面都还存在问题,例如,将文化建设与传统的工作考核相混淆,文化建设关注于事后不注重事前分析与管理等。面对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快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建设刻不容缓,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还没有从本质上进行深入认识,而只是根据市场大环境的需要“喊口号,唱高调”,提出一些所谓的企业文化理念,但是在工作实际中其执行力十分薄弱,甚至流于形式。还有部分企业,在日常运作过程中,仍然以经济指标作为核心,而对企业自身的文化积淀缺乏认识,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执行措施与监督制度都十分缺乏,这些情况使得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被“束之高阁”,缺乏坚实的支撑,如空中楼阁,直接制约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二)企业文化建设形式不够丰富
企业文化建设是严肃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形式也必须固定单一,相反,应该更多地结合时代因素,以员工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在形式上力求多样化与多层次化。然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在自身的文化构建过程中,还是走“讲理论,发手册”的老路,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更是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同时形式过于严肃呆板,缺乏应有的创新与趣味性,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配合与参与热情,这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三)企业内部建设缺乏基础支撑
企业文化建设本质上是人本思维的积淀,但是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仍存在缺失,在许多企业中传统人事管理制度大行其道,组织架构采用稳定的金字塔形结构,长期工作在缺乏变化的环境中,使员工安于现状,倾向保守。与此同时,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教育和人本关怀都还存在许多不足,应对日益巨大的工作压力,缺乏合理的疏导与化解制度,这些都制约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支撑。
二、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措施
(一)建立并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系统架构
这是系统化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与前提,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引导性核心思维,在自身文化建设方面显得十分零散,缺乏由点到面的过渡与积累,为此,应该尝试建立并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架构,在这一架构中明晰需要调动的有关人员、部门,同时明确各自的权责利管理,并通过不断细化使之逐步趋于完整和科学,以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引导和规范性纲领。一般来说,系统架构的划分可以采用模块法,根据要实现的功能将企业文化建设这一系统划分为数个子系统,各个系统之内再不断细化,如:
1.宣贯系统
宣贯系统主要负责企业内部的宣传和外部的企业形象建立,对内,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让企业员工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加强对企业文化本身的宣传;对外,则以企业文化为核心,通过社会活动和对外宣传扩大企业自身的社会影响。
2.教育培训系统
教育培训系统负责企业内部针对员工和职能部门的教育培训,其内容不仅应包括常规的职业培训,更应该加强企业文化的融入性教育,以及针对员工的心理培训教育,以增加员工的心理抗压能力,保持心理健康,这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措施的执行和员工的接受度都有积极推进作用。
3.文化建设系统
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展示和发展自身的文化,同时通过不断的沉淀,使员工更加接收,社会更加认同,从本质上保证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形成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发展的良性循环。
4.监督管理系统
监督管理系统目前在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属于薄弱环节,这一系统关注与企业文化建设措施的实际执行情况,对于未能落实到实处的措施,必须及时提出并制定一定的奖惩措施,由此保障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和措施的有效推进。
5.评价总结系统
评级总结系统对企业的文化建设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与评价,便于发现当中的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总结成功经验,继续推进,科学的评价总结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而言,大有裨益。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可以根据自身实际调整这些子系统,并将每一个子系统进一步细化,落实到部门和员工,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调整,最终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建设体系。
(二)改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管理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极大地激发员工对文化建设的参与热情,因而新的管理制度应该加强管理工作本身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即将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细化为一系列指标,将这些指标与企业日常运作和员工考评的指标结合起来。要实现二者的融合与统一,主要要做到企业文化建设战略与经营策略相结合、经营业绩和管理业绩相结合、对管理者的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三)多种形式丰富企业文化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政治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读理论,讲理论”等模式越发显得无力,为此,应该以理论学习为基础,同时大力引入现代化的形式与手段以激发员工学习和参与的热情。例如,可以以纪录片、图片展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在企业内部展示企业的发展历程、获得的荣誉等,这可以非常直观地增强员工的自豪感与荣誉感。也可以组织员工文艺汇演,以诗歌朗诵、情景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企业主题文化,这样的形式不仅很好地展示了企业文化,同时也给予了员工很好的自我展示平台,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参与热情,而通过自身的表演,对企业文化本身也将有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例如,中石油作为大型国企,大庆精神与铁人精神是其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而中石油便在企业内部长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图片展与文艺汇演,这些直观形象又不乏现代意义的形式,可以让整个企业的员工被纪录片和照片中石油工人顽强拼搏和与自然抗争,为祖国石油事业忘我奉献的气势与场面深深震撼,进而十分直观形象地去感受铁人精神和大庆精神,对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首先,回顾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追索企业发展的文化渊源及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世界范围来看,本世纪企业管理的核心经历了50-60年代的人、财、物管理到70年代的战略管理,即从提高内部效率为核心的“闭系统管理”到提高企业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开放”管理阶段。进入80年代,企业管理核心便进一步演变到以“企业文化”为管理核心。“企业文化”理论的问世引起经济界、理论界特别是企业家的浓厚兴趣,它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文化,也不是社会文化的简单分解,它有着严格的内涵和外延,其实质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企业为引导手段,以激发职工自觉行为的独特文化现象和管理思想为主导的经营方法,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观点形态、文化形式和价值体系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宏观与微观、群体与个体、历史与实践各种文化融合的衍生物。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不仅代表了企业的精神风貌,更蕴涵了企业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是一种以价值为核心的对全体职工进行企业知识教育的文化体系,它渗透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其主要表现在企业哲学、价值观念、企业标志、品牌、特色及企业精神、企业目标、工作环境、规章制度和经营管理行为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企业文化进一步体现出人性化、安全性、生产力等特征。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是企业和国家的未来的不可估量的财富。对内,它能够激励职工锐意进取,重视职业道德,改善人际关系,培养企业精神;对外,它有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影响的重要价值。同时,企业文化是能促使企业进行改革、创新和实践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是企业对环境适应能力的支柱。以营销为例,企业文化对营销运作便具有指导作用。这是因为企业文化的全部内容涵盖了经营活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有高度相关性,并且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环境的综合体现。一般情况下,企业文化与企业资源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哲学,决定企业内部是否对经营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并相互协调,企业的内部环境不仅是营销运作的基础,也是实施成功营销运作的有利保障。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对营销运作的指导表现在企业文化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企业生存发展在外部环境之中,企业文化也对社会进行传播和辐射,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最大限度地得到社会与消费者认同和信赖,而颓废的企业文化将不可避免的引起社会和消费者的抵触。最近一项资料表明,美国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对美国的62家优秀企业进行了咨询,并从中选出的43家杰出公司作了详尽调查,得出结论:优秀公司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企业文化特点,如独立自主经营和发展企业精神、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正确价值观、领导者身先力行、对员工进行物质和精神关怀等。
其次,直面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屏弃目前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些误区及弊端。虽然,企业文化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认同,并且很多企业正热情百倍地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但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和建设中的弊端,主要体现在:
1、企业文化建设的口号化、文体化、表象化,呈现出的是一派僵化现象。以“口号化”为例,很多企业注重喊口号,无论是走廊、办公室还是各车间的墙壁上都是形形、五花八门的标语口号,什么“团结、求实、拼搏”。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看重的不是它的体现,看重的是本企业的价值取向能否起到强化凝聚力和激励作用;能否在员工心中产生共鸣。有一些人认为,有了这些口号,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很丰富了,未必!再看一些企业,无论是过节还是放假,都着力举行一系列唱歌、打球等文艺活动,并规定月旬活动的次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指标来完成,当然,这些活动对企业来说是必要的,它能增长感情、加强交流、促进健康,是一项有益的活动,但单以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及全部,则是走入了误区,实际上是对企业文化肤浅化。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创造和发展。文化要有底蕴的、有根基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创业和发展的轨迹,由此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特点。一个企业文化的优秀与否,不仅要看昌盛期,更要看困难期,还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内涵,重在实质,而且,企业文化一经制定并不是长此以往,而要不断创新,符合社会和时代的特征。
2、企业文化建设趋向于一定的狭隘性和保守性。企业文化固然形成于某一企业,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专长,但也要与民族优秀文化,甚至全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是一种开放的文化体系。然而,目前很多企业文化建设都是狭隘的,甚至是保守的,他们只注重本企业的发展,虽然这些企业中已经形成较为优秀的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和具有较强凝聚力、发展力的内部文化,但仅仅局限于实现企业文化有关增强企业效率的内部职能上,却远未实现利用文化体现企业形象的外部职能。例如,前几年的保健品市场出现了一些大型企业,但很少有企业能够站在民族和社会的高度构建企业文化,较少有企业能够将企业文化与“全民健康”等文体相联。他们疏忽了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意义:民族的优秀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激励作用。企业文化倘若能与民族的优秀文化相结合,更符合社会的价值观念,得到民族的广泛认可。而对国外优秀文化也理当同等对待。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已步入知识、经济全球化,且中国将很快进入WTO,保守、狭隘的企业文化是立不足根的,入世后,中国将面临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企业要面向世界,建立更有效的经济模型,提升综合管理优势,寻求战略伙伴都要求企业文化面向全民族、全世界。
3、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个人价值认识和发挥不足
虽然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企业全体职工的各种力量统一于企业的等同方向所形成的某种文化观念、价值标准、行为方式、道德规范,是增强企业职工的内聚力、向心力和支持力的意识形态的综合,但是,却不能忽视其中的个人价值。有些企业着力强调集体统一性,重视企业文化的趋向一致性,而对员工个人价值的认识和充分发挥却不足,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和有效保持,使员工潜力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某种程度上还挫伤员工积极性。要知道,企业员工是经济效益的直接创造者,他们又处于被管理地位,处于弱势地位,更要关怀和尊重。再有,在新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知识员工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丰富现有的激励手段,实现激励体系多样化,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将企业文化推向更高的层次。
最后,面向市场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方向,采取得力措施,促使企业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和良性循环。
1、遵循两个原理,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要求企业审时度势,根据一定的建设原理,制定出符合组织环境与经济形式的基本文化,因而可以从两个层次的原理考虑。
第一原理就是要求企业经营者将崇高的理想和组织成员沟通,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在组织内部形成一致的价值观,最终形成和推动企业文化;第二个原理就是要求企业经营者理解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主要性,从小事作起,深入现场掌握第一手材料,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管理好企业文化。这两个原理看起来简单,但在实践操作中却很不容易,它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参与市场的激烈竞争,培养等同的理念,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理念的系统包含了企业精神和宗旨,也造就了企业文化的种类和形态。企业文化的形成基于环境,企业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外部环境是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形象和信誉。在企业共同的理念系统中,首先要设计好企业的未来,即企业朝什么方向发展,从而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并决定企业成员成长和发展的目标。有什么样的企业目标,就会决定企业塑造何种形式的企业文化。以施工企业为例,需要首先制定企业中长远战略规划,再在发展规划中分解目标,逐步具体落实。当然,企业制定了发展目标后,在经营过程中就得明确企业的价值观,即经营理念,是使企业获得成功而形成的基本信念,同样,企业信奉何种价值观,就形成相应的经营环境和企业形象。由此可见,价值观的正确与否是企业能立足于社会并不断取得发展壮大的根基。企业不同,经营理念也不一样,有的强调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有的注重时代感,注重技术创新。现在许多企业单纯以短期利润为核心,这是一种追求眼前利益的不明智作法。企业只有对社会对股东有益,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才能被社会所承认,企业才有生命力,才能长期存在,才能促进企业文化发展,不断使企业价值观得到实现。此外,在共同理念建设中,企业文化讲求一种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某一职业在从业活动中所应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是职工之间公认的竞争指标。例如,医生的职业道德是救死扶伤;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培育人才;空运公司的职业道德是安全和准时;作为施工企业,我们的职业道德就是让业主满意,让社会满意。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社会法制越来越健全,市场机制也趋于完善,而道德作为一种约束机制一直存在于人们的信念中,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注重道德建设,早在古代就有“以德治国”,孔孟之道亦对我们有深刻的影响,可见道德的重要性,因而,企业文化建设要加强道德素质建设,实现“以德治企”。
(2)扎根社会现实,重视和发挥企业经营者的重要作用。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肩负着重新构建企业文化的重任。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企业家起着创造者、培育者、倡导者、组织者、指导者、示范者和激励者的作用。企业家的文化素质,往往决定企业文化的类型,特别是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现有体制下形成的与现代市场经济相抵触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这些旧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如果得不到及时克服和修正,经营机制的转换就难以顺利进行,文化的障碍只能用文化的武器去克服。企业家应该靠自身的影响、知识专长、经营能力、崇高的风尚、优良的作风、高超的领导艺术以及对新的企业文化身先力行、躬身垂范去持久地影响和带动职工。当然,文化是多元的,因此评价企业文化也没有唯一的尺度,尤其不可能简单的用“好”与“坏”来衡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的个人信仰往往与企业文化的定位有着密切关系,优秀的企业家往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柳传志就十分重视联想集团的文化建设,联想文化包括:讲贡献、讲效益的价值观;挤身于国际市场的共同理想;同舟共济、协同作战的整体意识;求实进取、拼搏创业的公司精神与高新技术的社会形象。尽管联想文化在企业战略中体现力度不够,但其全面性已经值得我国很多企业学习。海尔张瑞敏提出的“以人为本、以德为本、以诚为本,君子之争、和气为本”等企业文化都有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互联网+”;制度建设
“互联网+”的深度发展,使得不同社会生产生活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也随之出现新型特征。对于企业而言,做好企业文化建设是确保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有效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外部形象的重要途径。在目前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必须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带来的新型趋势,通过有效途径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以此为企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概念解析
1.1“互联网+”的概念
虽然社会公众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互联网+”的应用,但由于不同层面应用形式的不同,使得各个群体对其具体概念认识还存在一定偏差。就一般概念而言,“互联网+”被认为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发展共同推动下,以互联网为基础演进和催生而来的新型经济社会形态[1]。从字面含义来理解,“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有机结合,在传统行业发展中,通过合理的应用互联网平台,将两者有机结合,以期创造出新型发展机会。
1.2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必须涉及的内容,其具体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开展中,源自企业员工阶层,自发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动态化运行的文化现象。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内涵更加丰富,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的要求更加严格。
1.3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得以深入至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对企业发展起到了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进步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企业进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指导;二是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对应的规范作用,其能够通过对员工个人活动的规范,尽量避免由于追求个人利益而出现危害企业利益的现象,能够确保员工在企业规范要求范围内活动[2];三是企业文化具有明显的凝聚作用,企业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努力,但是员工的凝聚力水平对企业经营发展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将员工凝聚至同一思想共同体内,确保企业能够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四是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在一起,能够从精神层面更好提升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更好地融入集体工作。
2“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新趋势
2.1企业文化的开放程度更高
企业文化在形成之初,多是基于内部管理层面提出和完善的,能够较好地辅助内部管理工作的开展。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理念不断革新,企业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其外延也随之扩展到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各个层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借助互联网渠道,企业与客户之间也能够构建更为通畅的交流渠道,为企业文化建设水平提升提供全方位的参考。
2.2学习型企业文化更受推崇
传统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多是由企业领导层面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特征甚至是个人爱好而提出,对企业发展所能够起到的促进作用有限。因此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不断被更多的企业所重视,在企业发展中,构建全员学习、全流程学习的企业文化,以学习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经营水平,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2.3“互联网+”推动企业价值观调整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产业跨界融合趋势更加明显,不同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对青年员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等都产生了明显影响[3]。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还改变了员工群体之间的交流方式,在亚文化群作用更加明显的情形下,员工与领导之间的分层逐渐消除,并且青年员工具有更强的个性特征,以此使得企业文化在某些方面的导向作用被削弱,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不断提升。
2.4企业文化传播方式多样化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种新媒体形式不断涌现、企业和员工个人的自媒体类型不断丰富,这既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又使得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开展途径更加多元化。对于管理层面而言,不仅要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宣传的内容,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还要能够借助企业网站、公众号、朋友圈、微信群等多种新型渠道提升企业文化宣传力度。通过这些新媒体的应用,能够构建更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构建立体化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从而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2.5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局面更加复杂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信息传输模式在速度和扩展范围方面的限制,不同传播途径在信息延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预测、无法控制的。从积极的角度而言,不同的思想观念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交流碰撞,从而为企业文化创新带来新气象,避免了传统僵化模式的企业文化体系所造成的桎梏。但是从消极方面而言,企业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更容易被抵消掉,不仅给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带来多种负面影响,同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还会出现较多与时展要求相背离的内容。
3“互联网+”时代下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策略
3.1强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更加明显,以先进的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健康发展,是任何时代企业经营中都不会滞后的思想。对于企业管理层面而言,必须站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升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首先是领导层面应当身体力行践行企业文化,通过自身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为基层员工起到更加积极的带动作用;其次是要能够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硬件设备支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动态性特征更加明显,企业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只有借助更加高效的设备体系,才能够确保各项工作快速推进[4];最后是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必须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为指导,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内容能够真正从思想层面对员工成长和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从而构建起新型的企业管理发展体系,促进企业长期发展。
3.2坚持以员工为主体建设企业文化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条件更加便利,员工已经从传统模式中企业文化的接受者转变成为兼具接受者和创造者的双重身份,由此使得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内容组织要能够以员工的需求转变为导向,加大自身变革力度。在部分企业发展中,内部组织体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员工不再是被管理对象,而是企业的内部客户。随着这种新型变化的形式愈加复杂,员工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反馈作用也更加明显,为员工提供更具有包容性、接受程度更高的企业文化内容,才能够确保其真正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为企业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3.3创新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互联网+”对传统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系统性的,因此要有效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必须要革新原有管理模式,提升企业文化管理的人性化水平和柔性化水平。人性化的体现主要是以企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基本导向,以员工的个人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方面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完善企业文化宣传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构建员工与企业之间更加和谐的关系,以此才能够为企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4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
制度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持续实施的重要保障,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时,需要注意如下四个方面的要点:一是要能够在制度中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责任部门和辅助部门,合理划分不同部门的职责内容,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的合作机制,引导不同部门员工积极地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二是要能够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激励机制,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能够结合企业运行机制,构建完善的晋升激励通道,构建更具有团结奋进力量的集体文化;三是要能够确保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发展战略通常会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保持对应调整,以此才能够充分发挥出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5];四是要能够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的应急管理机制,无论是对于积极向上、具有正面作用的事迹,还是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紧急事件,在出现紧急情况和问题时,都要确保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获取对应的信息,在预案要求范围内进行合理的处置,从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水平。
3.5基于互联网渠道构建新型企业文化传递机制
借助互联网渠道构建新型企业文化传递机制,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双向交互甚至是多向交互,是企业文化建设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在不同形式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相关人员不仅要能够借助多种互联网渠道进行企业文化内涵的传输,还要能够依托新型传递机制,尽量减少传统建设模式中层级过多、建设内涵出现偏差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新型企业文化传递机制的构建,一方面能够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的设计与基层员工发展目标相符合;另一方面则能够优化企业文化建设体系,提升日常工作效率,以更低的成本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4结语
就整体上而言,“互联网+”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所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企业管理层面应当借助互联网时展带来的契机,不断革新自身经营理念,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有效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以此不仅能够为企业自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还能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提升企业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策.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过程的重要作用[J].产业创新研究,2020(17):114-115.
[2]石惠中.“互联网+”时代中企业文化创新策略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20(4):88-89.
[3]刘筱,谢翔.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新闻前哨,2020(7):43-44.
[4]张晨琳.互联网视角下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商论,2020(13):178-179.
关键词: 企业文化;经营管理;运行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4-0186-02
1 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概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具体是指在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基本是围绕着企业领导者或者决策层制定的某一阶段内企业发展规划而执行的,而一个阶段性企业发展规划,或者五年、或者十年,必须有一定本质的意图一直在坚持,那么这个本质的意图,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也就可以解释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必须遵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也就是遵循企业文化的要求而制订。可以看出,企业经营管理核心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了企业发展规划的制定,起到了限制和指导规范的作用,也就是说,发展规划不可能脱离企业经营管理核心主张来天马行空,这是因为企业的规划,最终将落实在实施阶段,目的是实现规划促进发展。
2 企业文化对现代企业运行发展的影响
2.1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规划的促进作用
决定实施阶段规划成败的因素在于最终结果以及对企业本身的社会影响方面,毕竟企业不是脱离于社会而独立存在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企业,在追求业绩的企划中,过分强调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了自身社会影响力的下降,那么可以认为这份企业的发展规划是失败的,这次企划的实施也是失败的;同样,过分的追求社会影响力的上升,从而长期性放弃利益的追求,也是不符合企业本身发展要求的。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也就是建立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对阶段企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性质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性质;而企业的运营则与企业文化的内容相互促进,是国有制企业还是私有制企业,直接决定了企业最基础的方向,是为国家经济建设负责还是追求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又或者两者兼顾合理分配侧重点,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调,一旦建立,除非企业体制变更,将不会被改变。
2.2 在企业运营方面,企业文化的内容反映了企业运营的基本情况 一个企业从建立到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的初期,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仅仅反映当下的企业运营情况,随着大的市场环境改变和外部要求,企业文化将随着企业发展方向进行一系列的调整,正如某国内资源性企业来说,初期我国在该资源十分薄弱的基础上艰难起步,该企业文化就被定义为“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为国家塑造了新的能源国际形象,获得国家和企业的双赢,这就是一阶段成功的企业发展规划;到了该企业中期,国家的国际能源地位基本稳定,企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石油市场争夺中高速发展成为新的企业目标,又正值改革开放的浪潮袭来,企业要在改革开放中持续前进,这时企业文化对应着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多元开发、多种经营、扩大对外合作、开展国际化经营”成为新的企业文化,在这期间内,不但企业自身实力得到了加强,同时该企业组建了一系列功能各异的子属企业,将服务功能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和责任化,极大的提高了经营效率以及市场竞争力;随着世贸组织的加入,面向国际竞争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又成为了新的企业发展方向,“贡献突出、技术领先、管理现代、绿色和谐、持续发展”是这一时期突出强调的企业文化,这也是和当时的社会要求所呼应的。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企业文化是可以进行调整和组织的,甚至在某阶段能有不同的强调面,但是其基本的内容不容发生改变和质疑,在该企业里,服务于国家就是基本方向,再加上各个时期的环境要求和自身发展要求,就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主体,同时结合该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就组成了具有该企业自身特色的一种企业文化,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和促进是独一无二的。
2.3 企业文化必须根植于企业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既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规划,同时也受限于企业运营,它也直接受到企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规划的制定,从各个方面体现出了一个企业的文化底蕴,制定什么样的目标体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一个定位,在这个定位的企业应该首先追求的什么,其次追求什么;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方法达到目标体现了企业文化在长期积累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套独特的历史传统、道德规范以及行为准则。每一个员工自身的行为或者思想,都能给企业文化带来影响,毕竟企业文化是根植于企业这片土地上的;同时企业文化也在潜移默化的感染着企业员工。
2.4 企业文化带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人类竞争发展带动了文化的竞争发展,发展的过程就是核心竞争力发展的过程,同样的道理,根植于企业的企业文化,其发展轨迹和企业的发展轨迹相同的也是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规划发展过程的产物,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系列的观点、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符合企业文化基本条件的,将被融合并发展,其余的将被淘汰,社会对一个企业的认可,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个就是市场价值,另一个就是企业形象也就是企业文化。市场价值规律对企业的发展影响,不是企业自身的主观意愿所决定,是不能被掌控的,而企业文化是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这也就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突出企业的文化管理,能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调动人的积极性,而以企业理念和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积极地员工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都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5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软实力就是未来 企业的发展有良性循环和厄运循环两种发展方向,而企业软实力正是依靠这种循环来影响企业内部的行为,而惯性又是以惯例为基础体现的,它包括企业固定的做事方法,体现为企业共享的知识,企业内部都熟悉且认同的非正式规则。这样就可以把软实力定义为一种内在的能量,它就是企业的文化,是企业习惯所蕴含的资源整合的势能,它通过长期的积累,并能在未来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持续发挥整合的作用,并与趋势预见、环境应变、文化指导、价值创新等企业因素具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这么说,企业文化的真正意义在于未来,就是如何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乃至基业长青,企业文化的积累在于对未来市场的准备,因此,企业的文化战略也是企业未来的生存战略。
参考文献:
[1]陈亭楠.现代企业文化[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4).
关键词:和合文化;企业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中国和合文化与企业文化
中国的和合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就是和合文化。“和合”文化最早在先秦时期开始出现,后来逐渐为儒家、道家、佛家通用。儒家作为中国传统和合管理的集大成者,在主张人性本善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文本”与“和为贵”的思想。随着历史的进程,“和”也潜移默化,逐渐具备了中国式管理的意义,“和”,即和和谐、和睦、和平、谐和、中和;“合”,即合作、联合、结合、融合、组合。因此出现了“和气生财”、“合作制胜”的管理理念。正因为“和合”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被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而且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所以引起了当代学者和管理者的格外重视。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行为准则和企业制度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综合,对于员工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催化剂,是维持企业持久生命力的源泉,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要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真正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企业,就必须要借助于企业文化的力量。因此,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吸引了学者和企业管理者的广泛关注,它从根本上给企业注入生命活力,能给企业带来有形的和无形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双重效益。
二、和合文化思想内涵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导向作用
1.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精神
和合管理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与和合作为叠生的价值准则,“以人为本”思想是和合文化的精髓所在。“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体民之情,遂民之欲”等都是对以人为本思想的阐述。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充分理解“以人为本”,在构建自身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以员工为中心,充分地满足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才能培育员工的敬业精神,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鼓励员工的创新行为,使每一名员工都能够为企业负责、为他人负责、为自己负责,全心全意地完成所承担的责任和任务,自觉自愿地做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事,实现企业的目标和愿望。
2.坚持“以义取利”的道义精神
在传统和合文化里,“义”是指社会公利及个人合乎道德的行为标准,“利”是个人私利或局部利益。不论个人或者是企业,都应该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一个良好的企业口碑和形象,不但有助于赢得顾客的信任和市场的开拓,还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因此,在树立企业形象的过程中,管理者应该处理好“利”与“义”的关系,不能为了赚取企业利润,而做出违背道德,有损消费者利益的事情。近代著名的“徽商”、“晋商”都是奉行以义生利的精神的典范,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这种文化精神逐步演变为“和气生财”、“合作制胜”的管理理念。因此同时这种精神也适用于企业与企业之间。当年的荣事达集团提出了具有和合特色的“和商”理念:“相互尊重、互相平等、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诚信至上、文明经营、以义生利、以德生企”。这种文化理念不但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而且还得到了众多家电企业响应,荣事达的市场美誉度和企业形象也随之提升。相互合作的企业会有效降低其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从而扩大企业盈利的空间,以达到互利共赢的双赢局面。在企业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引导本行业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环境,时刻不忘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3.坚持和而不同的创新精神
《论语·子路》中写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谓“和而不同“,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不必去苟同于对方。正是由于对同一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从而不同思维或者理论的融突导致产生新的思维和理论。企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员工的思想观念更是要保持与时俱进,因此在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抓住创新环节,广泛采纳员工各方面的意见,鼓励员工从思想观念和技术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鼓励管理人员进行制度、管理方法的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如此才能引领企业与时俱进。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的传统伦理,也是和合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们对员工有强大的感召力,能够把员工的行为动机引导到组织目标上来,强调个人对于集体的责任和贡献,强调团结、营造和谐氛围,对于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具有指向作用。在市场经济向着合作型转化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们应该充分发挥传统和合文化理念的导向作用,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设一个健康、良好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黄如今.和合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安景文.企业管理学[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3]吕政,黄如今.国有大型企业持续发展之路[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4]张立文.和合学概论[M].首都师大出版社,1996.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用 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现代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强烈,通过对企业文化作用的探讨,分析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对当今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建议。
中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企业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生产力的努力提高上,更多开始借鉴外国优秀企业的发展经验,尤其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了新的发展趋势——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既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又是一种管理思想,其对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了有效的积极推动作用,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色。
1、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养出来、为广大员工所认同、能够统一员工思想、指导员工实践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以及企业传统、礼仪等意识形态和精神信条,是维系企业生存、促进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建设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的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公认,在21世纪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它既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又是企业素质水平的综合体现。
20世纪70年代,我国企业管理处于经验管理阶段。那时企业管理主要凭借管理人员的经验和意志,管理效果完全依靠管理者的素质、经验和努力,至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管理策略和方法,建立本企业的特色文化。当今,我国企业管理进入文化管理阶段,企业管理对象为知识化和学习型的劳动者,主要管理策略是企业全体职工建立共同愿景和价值观,提高职工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2、企业文化是影响和产生企业核心力的关键要素
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的生命力,代表着企业集体的灵魂,企业文化不仅影响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策略,也影响企业的思维方式,影响企业战略形成的全过程。现代企业提倡人本管理思想,提出企业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依靠全体员工发展企业。在企业文化的行程中,价值观起着关键作用,先进的价值观使企业产生强大的规范力,成为企业成员的行动准则,继而产生持久的推动力,促使员工积极地实现企业目标。崇高的企业价值观对内可激励员工,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真正感受成功的乐趣,表现出敬业尽职的精神,真正培养起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对外可在社会中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企业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影响企业的目标和绩效,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此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对员工的柔性管理,始终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由于人力资源属于能动性资源,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主动性生产要素。企业的共同价值常决定企业的前进方向,在这个前提下,企业常根据环境和自身条件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通过探索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实现企业目标。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3、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
3.1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哈佛商学院的著名教授约翰·科特推出了著名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著作,提出重要论断:企业文化队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下一个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我们常说企业文化是一种力,它首先是凝聚力,其次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第五是辐射力。企业文化这五种力量,在未来企业发展中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的表现出来。人们将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企业中最具竞争力而且使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不是有形资源而是企业文化,企业用心创造的这种资源会使企业文化越来越具有个性化,这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3.2国际化对中国企业的文化沟通和管理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世界上的交流必须以对文化理解为前提。加入WTO后的中国企业,更多的应该站在世界的角度来考虑自身的发展,因为中国的企业将更加广泛的融入国际环境而与国外企业开展交流和合作。中国企业的对外交流在技术和物质层面上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但中外文化的差异势必成为和国际接轨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贸易争端,一部分是经济体制构建上的差异造成,另外有些则在深度探究下能够发现,是在文化认知上存在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向外国学习构建企业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化转轨:要求企业必须从任意型文化转向信誉型文化;从封闭型文化转向开放型文化;由管理意志文化转向法制文化;针对国际贸易企业规则,由经验型文化转向规范性文化;从非歧视角度要求从垄断文化观念转向平等文化挂念;从行政贸易型文化转向市场贸易型文化。
3.3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
企业竞争力的扩张实质上是一个知识传播的过程。成功的企业常存在着有利于学习和知识共享的文化,而且他们的行为和企业文化之间能很好地融合。21世纪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时代,企业活动的成功关键在于学习内容和效果。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关键在于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解决传统企业固有的分工、竞争和反应性三个基本问题。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过于专业化的分工把企业分割成相互独立且相互冲突的领域,不利于团队合作,使管理者的注意力发生了偏离,仅关注解决问题而不关注开发和创新。
学习性企业文化的关键是提高职工的文化素养,重视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价值,尊重职工的独立人格。成功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创造宽松的工作气氛,让职工畅所欲言,允许他们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与解决方案。一个信任和开放的企业文化鼓励职工对于现有管理模式提出质疑和挑战并倡导他们去积极寻求改善的途径。学习型企业文化鼓励职工学习和创新,使职工增加尝试的勇气而不是变得过分谨慎,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学习。成功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强调人的自主管理,自我创新。企业只有相信员工,激励员工,给他们指明方向,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保证,才能焕发职工极大的工作热情。因此,一个企业想要长久和持续的发展生存,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氛围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转贴于
3.4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性的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的处于不拜之地。
创新文化具有以下特征:(1)接受模棱两可,过于强调目的性和专一性会限制人的创造性。(2)容忍不切实际。企业不抑制员工对某些问题作出不切实际的、甚至是愚蠢的回答。乍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行的,但往往可能带来问题 的创新性解决。(3)外部控制少。企业将规则、条例、政策这类的控制减少到最低限度。(4)接受风险。企业鼓励员工大胆试验,不用担心可能失败的后果。错误被看作能提供学习的机会。(5)容忍冲突。企业鼓励不同的意见。个人或单位之间的一致和认同并不意味着能实现很高的经营绩效。(6)注重结果重于手段,提出明确的目标以后,要鼓励员工积极探索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途径,可能存在若干种正确的解决方法。(7)强调开放系统。企业应时刻监控环境的变化并随时作出快速的反应。
根据调查,创新型企业文化可使企业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建立创新型文化必须进行一系列配套改革,首先要重塑企业价值观。其次,重新调整企业的管理方式。最后,企业应创新沟通体系。根据调查,许多富于创新性的活动因为沟通不及时或无效而变得扭曲。因此,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应做到以下几点:(1)将学习和创新作为企业的目标。(2)在日常工作中鼓励职工互相交流。(3)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间建立信任。(4)推动团队工作,促进团队成员互相学习。(5)重视召开有关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会议。(6)高层管理者应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将知识看成是最根本的可再生资源,将持续学习作为新型组织的精神基础。通过学习,企业同社会环境时刻进行信息的交换,获得不断创造未来潜能,培养决策者和员工前瞻、开阔的思维方式,为企业的组织创新、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打好心理和智力基础,使企业产生强大的发展动力。
3.5培育生态型企业文化
培育生态型企业文化刚刚起步,任何企业是由生态链的相互依存关系构成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趋明显,任何企业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会考虑培育生态型企业文化,生态型企业文化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意识和行为。未来企业竞争将很大程度地体现在谁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环境,谁能最大限度地给消费者提供“绿色”产品。生态型企业文化可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形象,让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种生态企业文化的培育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结 语
企业文化是企业历史的沉淀,是企业经营者在实践中用自己的行为方式和领导风格影响企业员工,逐渐形成的一种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企业经营的副产品,而非企业刻意追求的结果。它反映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被历史实践证明是成功的行为力一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即企业组织的记忆。用企业文化来管理企业就是用过去的成功经验指导今天的行动,在信息量不大、知识更新速度较缓慢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是适用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量急剧增大,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企业文化的生产力性质大大加强。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拥有增强内聚力、提高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制胜点。
企业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其建立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也不断得到了印证,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发展都给了我们建设良好企业文化的榜样模范,同时我们要注意在发展中国的企业文化一定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背景,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要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方兴未艾,新的企业文化构建模式层出不穷,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所发挥的巨大推动力正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所认同,由此又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地向纵深发展。我们坚信,随着企业文化理论研究越来越深入,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科学体系必将很快建成。
参考文献
[1]徐沛林,论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创新[J],现代管理科学,2003,(12)
[2]张仁德,霍洪喜,企业文化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 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一、以人为本的观念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以人为本的管理伦理观念虽不能像广告和产品本身那样给企业直接带来市场和利润,但它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1、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由形体形象、社会形象和道德形象构成。其中,道德形象是关键因素。舍去现代企业管理的伦理视野和深度,舍去企业内在道德形象的设计,就不可能塑造出最佳的企业形象。而企业形象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管理者把以人为本等伦理理念渗透于企业产品的质量、销售服务和关注社会公益事业是分不开的。以人为本的伦理观念渗透于产品的质量中,就是坚持一流的质量意识。一流的质量意识讲到底就是全心全意对人民负责意识。对人民负责,是企业生存的第一要素。纵观国内外效益好的企业,无一例外地都把质量作为第一价值追求和企业的生命。例如:国内有名的企业青岛海尔集团就始终坚持靠产品质量来赢得顾客。在创业初期,有一次质检发现有76台电冰箱不合格,引起消费者的不满。当时的厂长张瑞敏责令当事人当着全厂4000多名职工的面,把这批电冰箱全部砸碎。消息传出后,一个用金钱无法买到的对消费者负责、讲究产品质量的企业形象树立起来了。
2、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的凝聚力是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和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二者的合力。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表现在企业使职工的安心程度、信赖程度和满足程度上;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则表现在职工对企业的热爱程度、关心程度和贡献大小上。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掌握主动权并最终赢得胜利,凝聚力的高低,是一个重要因素。企业一旦失去凝聚力,就失去了企业的动力源泉,如一盘散沙,即使这个企业设备再好,技术人员再多,也很难在竞争激烈的角逐中站住脚。企业凝聚力的大小与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亲密程度密切相关。梅奥在总结著名的霍桑实验时说:“一个人是否全心全意地为群众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同事和上级的感觉如何。”一个干群关系、职工之间关系融洽,能激发职工自豪感和使命感的企业,就能表现出很强的凝聚力。而企业内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又需要伦理道德的运作。因为任何人都希望在周围人群中爱与被爱、理解与被理解、尊重与被尊重,有了爱、有了理解、有了尊重、有了信任,就有了和谐亲密的基础与保证。古人曰:“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二、企业管理中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知识经济的挑战,人本管理实践中的偏差,迫切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人本管理,充分运用人本管理,大胆创新人本管理。
1、开发、利用人力资源
第一,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管理者在强化人本管理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因为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决策水平、工作效率、产品质量、成本状况、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企业信誉等方面的竞争,而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建立起培养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有效机制,使人力资源的潜能释放出来,企业才能有动力和活力。为此,要重视和加强企业职工的培训和开发工作,由一次性教育变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在职工培训方面要舍得投资,要真正体现出“一树百获”的传统思想精华。
第二,建立一支能和企业同甘共苦的基本队伍。企业职工中的基本队伍是企业的核心力量,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和难点。近几年,我国企业职工的流动性不断增强,面对这种形势,在建立现代企业中,企业拥有一支“核心称职的正式队伍”更为重要。这有利于加强企业在人力资源培养、使用和引进方面的计划性和预见性,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效益,同时,企业可以利用这支队伍来影响和带动流动性大的职工,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
2、领导需要加强提高素质、改革管理方法
传统的目标管理是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以人为本的目标管理在传统意义的目标管理基础上更加强调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上的协调,强调全体员工或员工代表参与企业重大的决策。以人为本的目标管理应突出:(l)强调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个人全面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领导在管理工作中应尽量做到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协调一致,求大同存小异。充分考虑组织发展又考虑个人利益,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让员工参与管理。让员工参与管理可以调节领导与群众的人际关系,领导可以充分了解员工的意向、要求以及期望达到的目标,又可以使员工深刻理解和领会企业目标的内容,实现其目标的可能性、必要性和组织目标完成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同时还可以让员工了解领导工作的难度;(3)实行自我管理。以人为本的目标管理强调以自我管理代替“压制性管理”,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员工本身的潜能和创造性,突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企业目标的完成;
结论: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恰恰抓住了现代人的这些特征,从情感管理、民主管理到以人为本的管理,越来越体现了对人的本性的尊重。在这种模式中,被管理者被放到了恰当的位置上,企业给他们自由和空间,增长他们的才智,从而实现企业与人的双重发展。由此看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把人当作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建伟陆估,《现代管理中四个重要的伦理理念》,中外企业文化,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