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绿色社区创建工作计划

绿色社区创建工作计划

时间:2022-02-16 16:49:02

绿色社区创建工作计划

第1篇

为进一步推动我区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使绿色创建活动真正成为增强群众环境意识,改变市民行为习惯,提升城市品位的细胞工程,充分发挥绿色单位的先进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为建设生态文明*区营造和谐氛围,特制定本指引。

一、组织机构及承担部门

*区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区区委宣传部、*市*区妇女联合会、*市环境保护局*分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组成,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环境保护局*分局,环保*分局综合科负责全区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创建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二、绿色文明示范工程的创建范围

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包括了从事物质和精神财富生产经营、消费的各个领域,其中绿色社区、绿色村庄、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等各个领域的典型代表。

绿色社区是以传统的居住集中地,如居委会、家委会等传统社区为单位,创建绿色社区。

绿色小区是以新开发建设的居住地,如花园、山庄、别墅等为单位,创建绿色花园、山庄、别墅等绿色小区。

绿色企业是以从事生产的企业为单位,创建绿色企业。

绿色学校是根据教育程度,分别创建绿色大学、绿色中学、绿色小学和绿色幼儿园。

三、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创建的方法步骤

(一)创建单位制定创建活动计划

创建单位依据《*市绿色文明示范工程评审细则》,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创建活动计划。

(二)创建单位上报申请

创建单位向区绿色文明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关于实施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创建活动的计划、方案和申请。

(三)创建单位开展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创建活动

1、建立绿色档案:绿色档案是记录单位创建过程的历史依据和见证物,也是单位内部和主管部门对单位绿色文明示范工程行动计划活动评估的依据。

绿色档案包括以下内容:有关创建绿色单位的决定、环境保护技术档案和环境教育教学活动计划等,单位内部的环保规章制度、文件,会议记录、大会发言稿、备忘录、有关活动实施报告、自我检查评估报告、总结,各种环保和环境教育活动实况录像、图片、网页和多媒体内容,绿色单位相关新闻报道材料等,技术人员有关环境教育的教案、多媒体资料、调查报告、课题研究报告、教科研论文、书籍,基本人员有关环保作品、宣传资料、广播稿等,环保和环境教育类图书资料的整理以及使用情况登记,各种获奖证明,单位环境建设工程(包括绿化、锅炉改造、食堂改造、新建校舍、铺设管线等)的主要资料,法人和基本人员参加各级环境教育和绿色单位方面的培训记录和相关证明。

2、创建单位开展环境宣传与信息交流。将创建绿色单位的有关信息,如计划、行动方案及取得的经验等,可通过通讯、简报、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形式不断向单位内部和外部公布,并将单位外部相关的信息传达到单位内,从而利用各种形式达到宣传、引导、教育、启发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四)创建单位开展自查

创建单位在开展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创建活动中,应组织好创建活动的整体协调工作和监督落实工作,根据制定的计划目标和工作进度安排,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五)创建单位申请验收

创建单位在总结及改进的基础上,向我区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验收和绿色单位命名。

四、绿色单位评估标准

(一)共性标准

1、成立绿色文明示范工程行动计划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单位绿色行动的具体计划和目标,且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并认真实施定期评估。

2、在日常管理中处处体现环境管理的思想,并为绿色文明示范工程行动计划实施不断提供政策、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

3、绿色文明示范工程行动计划档案原始数据和文件完整、分类,且长期积累,档案形式多样。

4、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向社会各界传播单位实施绿色文明示范工程行动计划的过程和经验、成效,与当地社区在环境教育、环境安全领域建立了融洽充分的合作关系,环境教育、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等环境保护行动在周围社区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5、在单位内部创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文化氛围,单位环境切实得到改善,园区内外绿化美化,基本人员及家属有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

6、单位环境规章制度内容明确、操作性强,单位内部成立环保社团且有一支环保志愿者队伍。基本人员参与单位环境管理。

(二)个性标准

1、绿色社区:社区整洁优美,绿化、美化达到地方园林式先进标准;建成无煤烟区和噪声达标小区,垃圾分类、袋装回收、无外露现象,所有污染源均得到治理,且达到国家标准;没有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资源以及城市规划法规、政策的建筑和企业;人口自然增长率符合国家和地方人口政策,没有违犯计划生育政策的事例;具有浓厚的环境宣传教育氛围,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全体居民具有较高的环境意识,家家户户养花种草,人人爱护树木基本形成良好的绿色文明生活习惯,又选择了良好的绿色环保型生活方式。

2、绿色企业:遵守国家和地方各项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坚持清洁生产审计制度;企业全面通过管理、质量认证;企业所有污染源均达到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规定指标内;废旧物回收利用率达到行业较高水平;企业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整治优美,绿化、美化达到花园式标准;企业生产区和办公区全面禁止吸烟,杜绝“白色污染”,避免资源浪费;全体人员都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和良好的绿色文明习惯。

3、绿色学校:学校规划布局合理,校园绿化建设达到花园式标准,且富有文化、教育特色;设立有校领导和教师参加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环境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教育内容明确,制度切实可行,专兼职教师配备齐全;建有可供学生鉴赏的生物园,进行环境质量监测的观测站和实验室;进行宣传、交流的广播电视及信息网络系统,并定期向学生开放,与专业机构挂钩;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使学生深深了解当前面临的环境形势和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切实掌握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和各科教学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普及环境知识;校长和教导主任定期接受培训,重视提高环境教学水平;根据教学计划和中小学生特点,定期举办环境形势讲座,积极组织学习参与校内外环保活动,其中全年参加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环境纪念日活动的人数应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师生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良好的环境道德行为和环境生活习惯;校园清洁优美,所有污染源得到控制和治理,节水节电,再生资源得到回收利用。

五、绿色单位评估工作流程

1、绿色单位的评估工作分级进行,各级绿色单位分别由同级环保部门会同同级相关部门联合组成的绿色文明示范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执行。

2、各级绿色文明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收到辖区单位递交的绿色单位申请后,首先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单位,安排验收。

3、设立验收专家组,按照绿色单位评估标准进行现场验收评估,评估结束后向受评估单位提出书面审核意见。

4、验收技术后的三个月内,绿色文明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将评审结果,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单位。

六、绿色文明单位的命名及表彰

(一)申报条件

已在绿色文明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登记备案,在登记备案后,按计划发展一年以上;三年以内,无环境违法和受到环保处罚记录及环境安全事故记录;单位相关资料齐全。

(二)命名管理

1、绿色单位的命名实行省、市、区(县)三级管理,一般情况只有获得下级命名的单位才有资格一次申请上一级,但条件成熟且在创建过程中有突出成绩和特色的创建单位可以越级申请命名。

2、省、市级绿色文明示范工程领导小组每二年命名一次本级的绿色单位;区(县)绿色文明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可每年命名一次本级绿色单位。

3、获得绿色单位称号的单位,将获得由相应级别政府所颁发的奖牌和证书,有效期为4年。

4、下一级绿色文明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每年命名表彰之后一个月内,将年度绿色单位名单以及创建单位基本情况以书面和电子文件形式上报上一级绿色文明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5、各级绿色单位在获得命名后,应不断巩固、深化和提高创建成果,凡在4年有效期内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其他有损绿色单位称号的,或在被命名2年后没有通过复查验收的单位,由相应级别的绿色文明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向政府提出建议,取消其命名称号,并进行通报。

(三)命名表彰

1、绿色单位的表彰名额由同级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确定。

第2篇

一、领导重视、使创建活动得到有力地组织保障

加强环境保护,有效地改善我社区的环境质量,努力使环境保护与社区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促进和谐社会、环境友好型社区建设,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利益,给居民营造一个绿色环保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这是社区创建工作的基本指导原则。几年来,各级主管部门、主管领导高度重视社区创建工作,坚持把绿色社区、“创国模”同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利益结合起来,把创建工作作为为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有力地保障了创建活动地开展。市文明办、环境保护局、民政局作为绿色社区创建工作主管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把创建绿色社区工作融入我社区争创杭州市文明社区和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将创建国家模范城市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街道主管领导多次深入社区,帮助社区协调创建中有关事宜,亲自参与评估工作,在创建过程中三个部门做到常通气、常商议,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抓创建,保障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精心组织、使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为使创建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市环保局和街道领导认真指导创建工作。同时还组织了十一个社区主要负责人参加杭州市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研讨培训会,学习外区县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使得今年全社区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开展更加扎实有效。在社区创建中,街道分管领导、主管人员精心组织,他们在拟创社区中,把社区负责创建工作人员组织起来观看创建指南光盘、讲解创建指南,使社区同志理解绿色社区的理念,掌握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步骤、方法。社区在创建中积极地开展自我评估,查问题、找不足,订计划、订措施,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整改。兰岭社区创建组织健全、计划措施符合实际、活动开展丰富、规章制度健全、执行机构得力、档案资料规范、创建效果较明显。

三、公众参与,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

环境保护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参与,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要求公民积极参与社区的环境自治管理,并在创建过程中增强每个公民的环保意识、使每个公民的环境行为能够得到规范、环保素养能够得到提高。因此,为了调动全体居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居民能参与到社区创建工作中来,实现社区环境管理自治,社区把社区创建工作融入整个社区环境管理和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之中,采取网上宣传、集中宣讲、利用老年学校上环保课、固定宣传栏设环保专刊、深入到居民家中发放致居民的一封信、环保科普知识问答、创建倡议书等材料进行全面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人人都来关心社区环境、爱护社区环境,积极支持、参与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氛围,使绿色社区创建的每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街道积极宣传社区创建工作,把地方环保与军营环保融入一体,把创建工作推进军营,从军官至士兵、居民都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使创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收到良好效果;社区定期出一期环保科普知识橱窗,让居民更多的知道和了解环保知识,逐步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深受居民欢迎。社区特聘请社区里的3名退休教师为居民讲授环保课,开展绿色文化楼道活动,营造居民之间和谐氛围;兰岭社区在社区积极开展绿色家庭评比的同时延伸到开展绿色楼门评比,不断扩大家庭的参与范围,营造了居民参与社区创建的良好氛围。

四、改善环境,使创建活动取得成效

使社区环境能有所改善,达到社区环境和谐,使居民能感受到社区在变化,通过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给居民创造了一个安静祥和环保的居住生活环境,这是开展社区创建工作中环境整治与环境改善极其重要内容。几年来兰岭社区进行自我评价,找问题、定目标、定计划,在创建中勇于克服人力、财力等困难,不断地去努力、去争取,想方设法挖掘人力、财力,不断进行整改。搞好社区卫生对改善居民生活、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发展社区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兰岭社区是城交结合部、农居混杂,有老区、新区和村(居)民,外来人口多、卫生意识差的实际情况,结合几年创国卫,平整路面约200平方米,补窨井盖20块,清理生活、建筑垃圾约200余吨,墙壁白化300平方米,与pCO专业消杀公司投放除四害药300余斤,灭蟑药671份,计金额4026元,取缔露天粪坑10只,疏通下水道500米,清理卫生死角80余处,增设垃圾桶37只,发放资料60000余份,共计创国卫费用35000余元。着重对清扫保洁加强监管,每天二次和每月三次的检查,巩固创卫成果,保障了居民健康。配合防疫部门对犬类进行调查,预防禽流感等,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使社区卫生、防疫工作正常开展,因此被评为杭州市卫生先进单位,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打下扎实基础。通过创建工作的开展给了居民一个宁静的居住、生活环境,居民之间、邻居之间变得融洽了、和谐了;兰岭社区针对老旧小区,积极想方设法争取资金,社区积极动员居民积极参与环境整治,辖区内有宾馆100余家,小餐馆 家,开水房 家,街道和社区一起制定整改计划,撤出违章建筑、清除了不合规定的小餐馆,居民对社区环境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了。

几年来,绿色社区的成功创建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工作,社区环境、居民环保意识、居民环保素养等方面都有了一定提升,创建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当然,在创建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有小部分企业创建工作存在不够重视现象,使创建工作只浮在面上,没有具体落实到实处;二是有些居民对绿色社区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概念的认识上比较肤浅,个别社区只认为绿色社区就是种点草、栽点树,绿色植物多一点就是绿色社区;三是经费的缺乏,给创建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坚信,通过各方的积极配合,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定会成功。

第3篇

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总结及2019年度工作计划的报告

 

省林业局:

今年以来,我市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紧紧围绕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的总体目标,按照“北部山地森林化、中部旱塬果林化、南部平原园林化”的绿化战略和“一城、两河、三区、十线、多点”的绿化总体布局,全力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各项工作。现将2018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任务情况

2018年,全市完成营造林49.82万亩,占年度目标任务47万亩的106%,其中人工造林13.32万亩,封山育林8万亩,飞播造林3.5万亩,退化林分修复7万亩,森林抚育18万亩。

1.城区增绿情况。2018城区各项创森项目投资6.6亿元,新增绿化面积9300余亩。新建渭柳公园、咸阳博物院、望夷公园、秦汉郊野公园等城区公园4处、面积1696亩,完成城西快速干道、咸平路、毕塬东路、文渊路、秦皇大道南段、白马河路、咸户路、沣景路、永昌路、兰池大道茶马大道、泾河大道等28条道路绿化,面积1685亩;新建体育场十字绿地广场,沣西新中心绿廊二期、白马河公园、环形公园三期及四期、秦文明广场、双照湖水库等公共绿地9处、2365亩;占地2800亩的中国暖温带森林文化博览园(双照绿林)项目、3400亩的西部农林博览园项目推进顺利;实施咸阳桥、秦都桥、渭城桥、秦皇路式立交、东风路立交、彩虹高架桥、启迪人行天桥、215医院人行天桥、正阳大桥等12处立体绿化,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沣西新城总部经济园、西部云谷硬科技小镇实施屋顶绿化、垂直绿化3000平方米,拓宽城市空间绿量;投资5100万元,在秦皇路、渭阳路、北塬一路、世纪大道、市体育馆、吴家堡转盘等15处重要节点实施“一街一景”改造提升工程,安装绿雕造型40余处,摆放、地栽时令花卉21万平方米;在王府井赛特奥莱、西部芳香园、奥体中心、秦都渭水桥南侧、泾河新城世界商贸文化城、渭柳佳苑社区等公共场地、办公及住宅小区等区域建成生态停车场16处,面积6000余平方米。

2. 县域造林绿化情况。全市实施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1.2万亩、天保工程2.7万亩、三北工程9.2万亩、中央财政补贴造林2.6万亩。实施重点区域绿化7万亩,完成长武老龙山、乾县乾陵、礼泉昭陵、永寿武陵寺、彬县大佛寺、淳化爷台山、旬邑马栏等景区绿化18万亩。实施312、306、211、107等国省干道及县乡村道路绿化394公里,栽植补植乔木3.1万余株、灌木20万余株,增加绿化平台67177平米。持续实施林下花工程,投资240余万元,在国省干道两侧种植格桑花、三叶草、月季、百日菊、小叶女贞、红叶石楠、地肤草等林下花2326.8公里,空地集中连片种植花草4119亩。

3.乡村振兴卓有成效。今年以来,市林业局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森林县城、森林小镇、森林乡村、森林公园、绿色社区、绿色校园等创建活动,将绿色福利让人民群众共享。命名武功、泾阳龙泉2个市级森林小镇。新建彬州市豳州驿森林小镇、永寿永平森林小镇、淳化泥河沟博物馆森林小镇3个森林小镇,命名永寿县五星村、礼泉县东黄村、兴平市南仁村等26个森林乡村。2018年,按照“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建设要求,全市建成森林乡村45个,其中省级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10个村。新建绿色社区30个、绿色学校30个、评选表彰绿色家庭33个。

4.义务植树开展情况。3月9日上午,市级机关义务植树活动在兴平市汤坊镇南安谷村西部农林博览园举行,1500余名干部职工栽植雪松、红叶石楠等各类优质苗木7500余株,高标准建设了“同心林”“劳模林”“巾帼林”“青年林”等义务植树基地。全市参与义务植树的人数累计达70.2万人次,建成义务植树基地30个,栽植苗木800万株。“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建设一年来,我市扎实有序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初步形成了义务植树“实体参与”和“网络参与”并进的新格局。6月20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胡章翠一行来我省调研“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工作,我市作为全省唯一地级市在座谈会上介绍了经验,得到了全国绿化委员会和省林业厅领导的充分肯定。

5.河流湿地治理情况。结合渭河、泾河等河流综合治理,完成河流水系绿化0.6万亩。全市湿地修复和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咸阳市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获省、市人大常委会高票通过,为我市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第二部实体性地方性法规,也是全省首部关于湿地公园保护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全市在巩固提升淳化冶峪河、三原清峪河、旬邑马栏河3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着力抓好礼泉甘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的基础上,积极申报了泾阳泾河、永寿漆水河2个国家湿地公园项目,目前2个湿地公园均已纳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全市国家湿地公园达到6个。

6.林业产业发展情况。今年以来,市林业局按照《关于加快现代特色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新发展苗木花卉11.3万亩,占年度目标任务10万亩的113%,全市累计发展苗木花卉面积34.4万亩。全市新建和改造杂果经济林7.12万亩,占年度目标任务6万亩的118.7%。海天制药、泾阳佳沃农业2家企业被省林业厅命名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

二、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明确责任。3月1日,我局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了全市林业工作会,副市长程建国作了重要讲话,对全市全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动员和全面安排部署。以市政府办名义印发了《2018年度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十大工程》,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2018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年度目标任务、阶段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落实了工作责任。在造林过程中,印发了《关于加强春季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夏季苗木管护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秋冬季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对各县市区年度造林绿化工作做出详细安排和明确要求。指导各县市区相继召开了造林动员会,要求各县市区按照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以造林绿化为抓手,全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省林业局和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赴造林一线指导检查,有力的推动了我市造林绿化和创森工作深入开展,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项目推动,亮点突出。今年,我市紧紧围绕《陕西省咸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规划投资40亿,建设10个重点绿化项目,新增绿化面积3.1万亩。规划2600亩的双照绿林,建成春、夏、秋、冬四个主题园区。在奥体中心、市民文化中心等公共区域实施了“增绿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000余亩;规划3400亩的兴平市西部农林博览园项目,计划投资10.8亿元,完成绿化1000余亩;规划1.6万亩的兴平市兴渭大道苗木花卉基地,完成绿化5400亩;规划5000亩的礼泉县袁家村森林小镇,在袁家村景区周边栽植以七叶树为主,完成绿化3000亩;泾阳县结合矿山生态修复,完成造林绿化1万余亩;计划总投资5亿元的三原县四十里塬坡苗木花卉基地项目,完成绿化4500余亩;计划投资1.5亿元的三原县盘龙谷崖窑生态文化体验基地项目,完成新造林2600余亩;计划投资3亿元的彬县“东花西苗南北林”项目,绿化造林9000亩;投资5000万元的旬邑县“南花北林”工程项目,绿化1000亩。

(三)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创森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工作。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积极落实创森资金,市水利局积极展开渭河、泾河两岸综合治理及绿化工作,市交通局将城乡道路绿化同道路建设同步实施,市城建局大力推进城区增绿工程,市林业局持续加大郊区绿化力度,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文广局和市妇联等成员单位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森林生态文化宣传活动,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森工作机制。各相关成员单位积极行动,主动作为,为全市人居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市水务集团在办公区域、住宅区补栽大叶女贞、百日红、刺槐、玉兰、桂花等乔灌木4000余株,新增绿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市教育局组织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按照“能绿必绿”的要求,合理规划建设校园绿化景区、花园、绿化带,有效提升了全市各中小学校园的园林绿化层次和水平。

(四)积极宣传,营造氛围。先后在《陕西日报》发表创森报道2篇,《咸阳日报》发表创森专版3个、报道20余篇。市电视台在《咸阳新闻》播放《咸阳湖畔百亩牡丹绽放》《咸阳湖二期工程景观效果提升》《春到咸阳湖》《乾县大唐牡丹园花海醉游人》《全民植树增绿 建设美丽家园》等创森专题片11次,每天3次在黄金时段播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公益广告,制作《绿色中国行 走进美丽旬邑》《两山路上看变迁(上、下)》专题报道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办的“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旬邑”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以及国家、省、市专家开展“绿色发展 , 生态惠民”主题访谈。“咸阳视听网”每月平均播发4条以上创森稿件。市林业信息网发布创森信息30余条。联系团市委、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咸阳市青少年“创森”征文大赛,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收到来自13个县市区及各大中专院校,高中、初中和小学生参赛作品近千篇。积极联系咸阳湖管理处,投放宣传广告牌63个,在全市形成了全民知晓创森、参与创森、感受创森浓厚氛围。

三、2019年工作打算

一是抓好2019年度计划任务的落实。督促各成员单位按照《陕西省咸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以及签定的创森目标责任书,认真研究所承担的重点任务以及创森指标短板,进一步明确年度工作重点,细化工作任务,将年度工作任务分解到具体项目和地块,做好明年春季造林绿化各项工作的前期准备。

二是积极开展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督促各县市区要紧抓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良好机遇,按照《陕西省林业厅关于印发省级森林城市评定办法的通知》文件要求,认真对照《办法》开展自查,协助条件的县市区要尽快进入省级森林城市申报程序,指导不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加快建设步伐,提升生态建设水平。继新建5个森林小镇,30个森林乡村,30个绿色社区,30个绿色学校和表彰一批绿色家庭。

三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采用行业宣传、社会宣传、媒体宣传、网络宣传等形式,利用各种有效载体,向全市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和广大市民群众广泛普及创绿知识。制作生态停车场、绿道建设、立体绿化、十大花海等展示我市近年创森工作建设成效的专题宣传片。大力宣传创森工作中涌现出的工作亮点、典型事迹、个人以及好的经验做法,各部不断扩大全市创森工作的社会影响,切实提高全社会对创森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

 

 

 

咸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4篇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结合县城的自然景观和资源优势,按照“环境做美、特色做浓、品味做高”的目标,不断强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美化人居环境,突出诗酒文化特色,把县城建设成为以现代化生态工业为支撑的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安全高效的生态型山水园林中等城市,实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

奋斗目标:根据国家园林城市总体要求和我县实际情况,力争在**年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以上,基本形成组织管理到位、规划设计科学、景观保护得力、绿化系统完整、市政设施配套的建设格局。

二、工作步骤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全县人民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整个创建工作分三个步骤进行:

(一)编制工作计划和上报审批阶段(**年5月—**年2月)。主要任务是:搞好县城区新增各类绿地统计工作,开展创建申报工作;邀请建设部及省建设厅领导和专家指导创建工作;向建设部提交《关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请示》。

(二)全面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阶段(**年3月—**年8月)。按创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逐一抓好城区园林绿化建设;机关单位60%以上达到园林式单位标准,住宅小区60%以上达到园林式小区标准;适时邀请建设部相关领导和专家指导创建工作;全面完成各项创建资料和各项硬件建设任务,搞好绿化航拍和绿化现状图绘制工作。

(三)迎接国家检查验收阶段(**年9月)。对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查漏补缺,整改完善;作好国家园林城市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工作重点

(一)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在**年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提高绿化档次,增加有色植物及鲜花,美化绿化带造型,全面清理并完善各区域的公共绿化,使城区街道绿化率达100%。对城市主次干道绿化带进行改造,突出特色,力求做到“一街一景”。抓好新建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对旧城区和城北片区、城西片区、河东新区等新建城市道路进行高起点绿化建设。抓好城区北大门和南大门等城市进出口道路绿化建设。

(二)建成区绿化景观带建设。抓好滨江路景观带、前锋渠景观带、子昂城景观带、武安河景观带等景观绿化建设,丰富绿化层次,点缀绿化小品,形成绿化中的亮点和精品点。开发和完善涪江两岸的绿化建设,突出我县山水园林城市的特点,使城市的“蓝带”和“绿带”相辉映。

(三)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和风景林地的绿化改造。按照布局合理,分布均匀,服务半径达到500米(建设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的要求,对子昂广场、未来广场、新世纪广场要进行公园化改造。增加便民设施,增大绿化面积,使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达标。按照植物景观突出、植被多样化的要求,加大风景林地的保护改造,对平安森林公园、金蟾寺风景区,凉帽山风景区和老鸦山风景区实施低强度开发建设,建成城区森林文化旅游风景区。

(四)城市庭院绿化建设。进一步抓好新增居住小区绿化建设。继续开展“园林式居住小区”创建活动,新增一批绿化好、环境优美的居住小区。继续抓好社区绿化建设,开展社区环境整治和群众绿化活动。继续抓好机关单位绿化建设,开展“园林式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开展“拆墙透绿”活动,实现院内院外绿化共享。加大力度,推广建筑物、屋顶、墙面等立体绿化。此外,扩大生产苗圃绿化面积,生产绿地总面积达到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

四、工作职责

县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办公室:负责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组织协调工作;制订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并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实施创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评比;负责建成区绿化统计工作;组织相关部门搞好园林式单位和小区的评选工作;负责安排、部署、汇总国家园林城市申报评审材料及相关准备工作。

县规划和建设局:负责按年度绿化指标要求规划编制年度城市绿化建设项目;组织实施建成区绿化现状的航拍,绘制现状图;负责实施辖区绿地建设,组织实施居住区绿化、加强生产绿地建设;负责建设项目绿地方案审查工作;加快老城区城市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积极推广使用天然气和自来水;负责督促指导县城区各单位完善绿化建设。

县城乡规划局:负责城市规划区内绿化改造、建设规划审查;负责建(构)筑物、屋顶、墙面等立体绿化的方案审查工作;负责规划区内新建项目绿化规划方案审查、强制性绿化指标控制工作。

县城市行政执法局:负责城市市容市貌的综合治理;负责绿化维护管理的执法工作及开发建设项目绿化建设监督执法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落实城市绿化建设和管养资金,负责创建资金的筹集,加大城市绿化建设管理资金投入。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城市绿化用地征用,生产苗圃用地的供给。

县城司:负责抓好滨江路景观带、前锋渠景观带及城北片区,城西片区绿化建设。负责抓好居住区、单位附属绿化建设;负责辖区内现有绿化的养护和管理。

县交通局:负责实施规划区范围内的过境公路、铁路、桥梁等防护绿地建设,负责城区主出入口绿化景观的打造。

县林业局:负责平安森林公园、金蟾寺风景区,凉帽山风景区和老鸦山风景区绿化建设;组织全民义务植树;负责古树名木的保护建档、立牌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群众性活动;参与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创建评比活动。

太和镇:负责督促辖区内单位、小区实施环境整治、绿化建设工作;组织辖区内单位、小区参与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创建评比活动。

县环保局: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工作。

县水利局:负责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江河流域绿化规划及建设工作。

县人事局:负责充实县园林绿化管理单位人员编制工作。

县目标办、县政府督查室:负责督促责任单位创建工作和绿化建设的落实,并逗硬考核。

县委宣传部:负责组织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创建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县文明办:负责组织城区各单位、学校开展文明市民学习教育活动。

县经委:负责燃气企业和供水企业的燃气指标和用水指标,确保燃气普及率达到80%以上,用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领导,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县政府副县长

成员单位:县政府办县发改委县规范和建设局县财政局

县城乡规划局县城市行政执法局县林业局

县国土资源局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环保局县城司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人事局

县纪委太和镇党委政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规划和建设局,主任由副县长**担任,副主任由**担任。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从建设、规划、园林等单位抽调专门人员集中办公。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将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正确处理创建工作与其它具体工作的关系,切实加强对城市绿化工作的领导。各有关单位要成立相应的创建机构、制定创建方案,落实创建工作。县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办公室要将全县每年绿化指标任务分解到各单位,签定目标责任书,向社会公布创建任务,主动接受群众鉴督。创建指标要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对未完成绿化任务或有破坏绿化成果行为的单位及责任人要依法处理。相关单位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实行部门一把手负总责,落实分管领导和专门的工作人员,把创建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配合,密切协作,整合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创建格局。

(二)建立政策保障,规范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城市绿化法规规章制度,尽快完善政策体系,按照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尽快制定完善绿化政策和制度,加大园林绿化执法力度,使城市绿化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要加大对城市绿化法规的宣传报道,增强广大市民的爱绿、护绿意识,加大绿化执法力度。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城市绿化条例》、《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审批和实施,城市执法部门,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对绿线、绿化建设、绿化成果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依法制止和打击各种侵占绿线、挤占绿地、损坏绿化设施和花草树木的行为,对重大破坏行为要及时曝光。

严格执行“四同时”、“两同步”制度。新建、改建项目必须划定绿线,并严格按绿线划定范围实施建设。“四同时”即:绿化必须与建设工程同时纳入计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没有绿化设计方案或未经审批的不得开工建设,绿化没有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办理竣工手续。“两同步”即:坚持庭园绿化与周边公共绿化同步建设,建设用地相邻的公共绿化由用地单位负责建设与管理,其具体范围为建筑项目红线内人行道上的行道树及绿化带。建设用地使用权确定后,应先实施周边的公共绿化。

严格事前监督制度。为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整体水平,防止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脱节,管理部门提前介入绿化规划、设计和施工,根据绿化管理的实际提出建设改进意见,城市绿化规划、设计应征求园林管理部门的意见,绿化工程竣工验收须由绿化管理部门签署意见。严格绿化验收标准。根据绿化规划设计、绿线范围等的要求,县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严格审查各种绿化指标和绿线制度的执行情况及绿化工程的竣工验收情况。达不到城市绿化要求的不得办理验收手续,规划部门不予规划验收,房地产部门不得办理房地产手续。

(三)加大投入力度,落实资金保障

建立公共绿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业主负责”的投入机制,坚持“谁所有、谁建设,谁受益、谁建设”的原则,多渠道增加城市绿化资金投入。县财政负责安排落实必要的创建经费,落实好绿化管护费用;国土部门按照绿地系统规划安排好绿化建设用地;根据《四川省绿化条例》规定,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5棵,不能履行义务的,收取义务植树绿化费。城区的义务植树绿化费专门用于城市绿化;从城市建设配套费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城市绿化建设。此外,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为城市绿化捐款,积极开展认建、认管城市绿化活动。

第5篇

尤勇认为,《计划》是在北京加快建设世界城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出台,意在巩固扩大“绿色奥运”成果,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资源环境约束新挑战,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促进首都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计划》总体框架分为六部分,最主要内容可概括为“3910”,即构建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态三大体系;实施九大工程;完善十项机制。通过《计划》实施,要使北京的绿色生产特征进一步凸显;绿色消费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计划》明确提出发展的总体目标,并把总体目标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到2012年:通过构建生产、消费与环境三大体系,实施九大绿色工程,完善十项保障机制,为把北京建设成为绿色现代化世界城市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到2020年: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绿色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弘扬,宜居生态环境基本形成,将北京初步建设成为生产清洁化、消费友好化、环境优美化、资源高效化的绿色现代化世界城市。

打造三大体系全力建设绿色北京

《计划》提出构建三大体系即:绿色生产体系、绿色消费体系和绿色环境体系。这三个体系各有其丰富内容。

绿色生产体系:振兴发展高端产业。深化实施清洁生产,淘汰退出劣势产业。

振兴发展高端制造业包括四个方面。首先要提升服务业发展品质。《计划》提出,要加快发展生产业;大力发展生活业;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培育低碳服务产业;同时,要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其次,要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要做大做强移动通信等重点领域;集中精力发展研发设计等产业高端环节。第三,加快培育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要重点研发电动汽车等技术和装备,促进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服务能力,培育扶持一批产品和技术综合解决方案提供企业。第四,要重点发展都市绿色农业。积极支持籽种农业等业态;重点发展现代花卉等。农业发展列入《计划》中,不仅使绿色生产内涵更丰富,也使绿色生产体系更完善。深化实施清洁生产。《计划》提出,鼓励企业建立健全从项目建设到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经营、销售服务全过程绿色管理体系。要广泛开展清洁生产,包括要完成首批重点污染源企业及其他210家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并试点推进服务业等行业清洁生产审核。

淘汰退出劣势产业。继续做好企业搬迁调整工作,调整制定本市限制发展的产业与技术目录;加快改造淘汰落后设备工艺等。

绿色消费体系:打造绿色政务,倡导绿色商务,营造绿色生活。

打造绿色政务,包括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推广电子政务、推行绿色办公三个方面。《计划》提出,要研究出台本市政府绿色采购实施细则,优先将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产品、设备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等。

倡导绿色商务,《计划》鼓励开展绿色营销,搭建绿色物流体系,并覆盖商务过程始终;支持新兴服务业态的发展。

营造绿色生活,在生活方式、消费行为和文化理念方面都注入“绿色”概念。《计划》提出,引导市民选购环保建材、绿色家具、绿色照明、节水器具等产品;鼓励市民选购小排量、低排放汽车等。

绿色环境体系包括三方面工作:完善绿色空间,改善水域环境,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在完善绿色空间上,《计划》提出要培育生态友好型绿色产业,促进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等内容;在改善水域环境上,《计划》提出,加强水源地保护,提升水系服务功能,美化城市水体景观,水成为城市灵魂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要素的思想在《计划》中得到更清晰展现;在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上,《计划》提出强化噪声管控,推进室内家居环境污染治理。

实施九大工程提升绿色发展承载能力

为切实推动绿色北京建设,有效构筑三大绿色体系,北京要根据三大体系建设要求,突出阶段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通过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承载能力。这九大工程包括:清洁能源利用,绿色建筑推广,绿色交通出行,节能环保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广,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循环型水资源利用,城乡绿化美化,绿色典范打造工程。

清洁能源利用工程。要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计划》提出太阳能集热器利用面积达700万平方米;建成一批重点示范项目。同时,完善能源输配网络,提高电力在终端消费中的比重;开展智能电网试点,重点推进示范项目建设;推进远郊新城和有条件的重点镇通燃气。推进能源清洁化利用,基本完成新城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启动能效电厂工程。

绿色建筑推广工程。强化新建建筑节能标准。研究制订并执行高于国家的地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推广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为重点,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的绿色建筑典范。深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千万平米既有住宅、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完成400栋大型公建用电分项计量和动态监测;完成3000万平米既有建筑供热系统节能改造。重点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出台政府机构节能指导意见。

绿色交通出行工程。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继续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到2012年总里程达到420公里;实施一批道路微循环工程和交通设施改造项目;增辟公交专用道,完善线网功能结构。积极推广新能源环保汽车,加快充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慢行交通系统,将自行车纳入全市交通规划。逐步完善智能交通体系。

节能环保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广工程。加快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大力推广节能型中央空调、变频电机等能效技术产品;全面推广节能环保新产品。广泛推广能效等级Ⅱ级以上空调、冰箱等十类产品;继续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全市公共机构及居民家庭基本实现绿色照明。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完善废旧资源分类收集体系。加快建设一批生活垃圾处置设施;稳步推进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发展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持续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重点支持废旧家电、园林废弃物等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完善废物交换信息网络。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程。严格控制锅炉排放污染;加强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适时推动新购机动车尾气排放执行国V标准。逐步建立机动车尾气遥测网络;加大工业废气和扬尘污染治理力度。

循环型水资源利用工程。加强水源保护力度,全面推动全市83条小流域生态清洁治理;持续开展节约用水。提升污水处理水平。扩大再生水利用,推动工业中再生水的利用比例达到30%;推进六环路以内建筑

工地利用再生水、施工降水替代自来水;加快推进再生水配套管网建设。

城乡绿化美化工程。巩固山区绿色生态屏障体系,构筑平原绿色生态网络体系,完善城市绿化生态景观体系。在现有34处郊野公园建设基础上,继续建设一批郊野公园;全面实施11个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启动42个重点镇休闲公园建设。

绿色典范打造工程。要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鼓励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部分高端产业功能区打造成为低碳示范园区。推进市级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形成3-5个生态示范园区;推进30-50个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建设。树立宣扬绿色消费典范。

完善十项机制提升政策综合保障能力

为确保“绿色北京”建设顺利开展,《计划》还包括十项保障机制,这十项机制是:组织领导、法规引导、标准准入、价格调控、财税金融、科技支撑、市场服务、评价考核、协调协作以及社会参与机制。

组织领导机制。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绿色北京”建设协调工作,重点解决在实施行动计划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制定相应政策,确保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各区县、各部门将“绿色北京”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细化分解相应建设任务,通过整合和统筹全市资源,形成“绿色北京”建设合力。

法规引导机制。《计划》提出,要修订《北京市城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制定出台《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积极推进湿地保护地方立法;严格执行《北京市实施办法》、《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条例》和《北京市绿化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落实《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北京市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编制《绿色北京中长期建设规划》;继续研究大气污染防治的系统性规划与阶段性措施;研究出台促进绿色市场、绿色消费、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制订节能减排奖励政策。

标准准入机制。《计划》提出,要研究制订绿色产业准入标准,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研究碳排放指标和计量、交易等相关标准体系;研究制订主要耗能产品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完善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审查制度,探索能效评估机制;建立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地方标准和技术规程;研究绿色低碳产品认证、监管机制;推动开展节水型产品认证工作;探索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在大型公共建筑、居住小区等领域的试点应用。

价格调控机制。《计划》提出,研究落实促进风力发电、垃圾发电、太阳能发电电价政策;对本市限制或淘汰行业实行高水价和再生水低价利用双向调控;健全热计量收费机制,逐步推行分户计量;逐步建立超定额加价,能源级差价格机制;建立垃圾产生单位排放登记制度,适时调整垃圾收费标准;全面推广脱硫加价政策,研究制定脱硝加价政策;推动实施分时段、分区域的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

财税金融机制。《计划》提出,每年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绿色北京建设;研究制定高效节能产品推广使用补贴政策;研究探索农村地区清洁能源使用财政补贴政策;建立北京市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加快推动北京环境交易所、中国林权交易所等要素市场建设;加大对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金融授信服务支持;积极支持发行中小企业节能减排集合债券。

科技支撑机制。《计划》提出,充分利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惠政策,加大对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技术研发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对中关村自主创新绿色产品采购力度;对企业承建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中心给予配套资金支持;重点建设一批节能减排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标准联盟、技术联盟、产业联盟的建设;继续年度节能节水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推广计划。

市场服务机制。《计划》提出,要研究出台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引导公共机构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进行节能改造;探索节能量和节水量指标交易;研究制定林权流转管理办法,规范林权交易;培育扶持一批节能减排市场服务机构;搭建企业清洁技术交流和能源消耗等信息共享平台。

评价考核机制。《计划》提出,逐步将“绿色北京”建设相关指标纳入现有节能减排考核体系,建立统一考核机制。完善统计制度,加强能源消耗、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指标的科学统计;建立重点污染源动态监测平台;加大相关领域监察执法协调力度。

第6篇

一、举办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文艺汇演

XX年6月5日是第35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主题是“沙漠和荒漠化”,我国的主题是“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局结合目前开展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确定今年“六·五”宣传的主题为“倡导环境友好,建设生态**”。根据年初局务办公会议安排,我局决定在滨江剧场举办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的大型环保文艺汇演活动。我站与承办单位**区环保局一起开展了一系列筹备工作与组织工作。

6月5日当天,省环保局、市四大家领导、各区、县(市)政府主管领导、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市环保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代表、演出人员等1200多人齐聚滨江剧场,开展了以“倡导环境友好,建设生态**”为主题的环保文艺汇演和环保宣传活动,呼吁广大市民爱护身边环境,推动**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宣传启动仪式上,省、市领导还对13家创建绿色社区获奖单位和13家绿色学校获奖单位进行了颁奖,市环保局发放了《xx专刊》。据统计,会场设置2个宣传拱门、12个宣传气球、20多条宣传横幅、12块宣传板报,设立2个咨询投诉台,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组织18家新闻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万余市民自愿参与其中,宣传效果较好。

二、开展系列创绿活动

1、绿色学校创建工作

3月,我站配合省创绿办开展长沙地区省级绿色学校验收工作,**小学等5个单位通过省级验收。另外,派人参加省创绿办开展XX年度省级绿色学校现场考评工作,获得好评。

4月,派人组织参加全国全国绿色创建工作会议。对于会议中“《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将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列为循环经济的示范活动”、“绿色创建活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实践”和“绿色创建活动将成为xx期间我国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和有力抓手”等创绿工作的指导思想进行了传达,并着手对《**市创建“绿色学校(幼儿园)”活动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和完善。

5月,与长沙市教育局联合对XX年度申报市级绿色学校的15家单位进行综合考评,评选了**小学等13所市级绿色学校,其中**小学等被评为长沙市首批“绿色示范学校”。6月5日,对13所市级绿色学校进行表彰。

目前全市共创建有**小学等国家级“绿色学校(幼儿园)”7所、**小学等省级“绿色学校(幼儿园)”27所、**幼儿园等市级“绿色学校(幼儿园)”27所、**幼儿园等区、县(市)级“绿色学校(幼儿园)”72所(共计133所),受教育的学生达9万多人(**二小和**小学的环保小分队还分别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和“地球卫士奖”光荣称号)。

2、绿色社区创建工作

根据《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

(1996——XX年)》、《XX——XX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的要求,XX年以来,**市环保局与市文明办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生态市建设,大力开展了“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各级环保、文明创建部门和社区通过加强环保“软、硬”件建设,印发绿色生活手册、组建环保志愿者队伍、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等,大力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为改善社区环境质量、提高市民环境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其中XX年度有**社区等15家社区通过长沙市级验收,**小区等8家单位获得长沙市首批“示范性绿色社区(小区)”称号。此外,XX年长沙市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绿色村”的创建工作,**村第一个获得长沙市“绿色村”称号。

目前长沙市共创建**山庄等国家级“绿色社区(小区)”3个,**社区等省级“绿色社区(小区)”5个,**社区等市级“绿色社区(小区)”30个,**社区等区、县(市)级“绿色社区(小区)”40余个。

三、其他宣传活动

1、开展《环保卫生小报》的评比活动

年初,根据《XX年度学校卫生工作的安排》要求,我站配合市教育局学生工作处在省市直属中小学中开展了中小学生自编优秀《环保卫生小报》的评比、推荐活动。活动开展过程中,各区、县(市)教育环保部门积极配合,学生参与度大大提高。经过地区初评,和市教育局、市环保局、市教科院的联合评定,23家单位的72份优秀作品分别获得

一、

二、三等奖。此次《环保卫生小报》与往年相比,环保主题更加突出,图文并茂,排版科学、新颖,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题材更加广泛,充分体现了学生自己动手、自我教育的水平。

2、举办第二十三届**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为推动我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根据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环保局、省自然科学基金会联合下发的科协发[XX]38号文件精神,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市环保局联合举办**市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经过初选、初评和复评,各区、县(市)及市直学校申报的1056个项目有519项获奖,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组委会审核,共评出发明作品144件,科学论文和研究性学习145篇,信息学成果26项,科技实践活动44个,少儿科幻绘画160幅。据统计,此次科技创新大赛中,与环境保护方面内容相关的获奖作品在全部获奖作品中所占比例超过40%,超过往年。

四、各区、县(市)开展宣传纪念活动

“六·五”期间,在我局的具体布置和统一安排下,各区、县(市)也开展了形式多样、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

*区在区政府大院内利用宣传拱门、气球、橱窗、滚动电子屏等媒介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在《中国环境报》上发表文章介绍全区生态建设经验。*区召开区环境保护工作大会,将环境保护列入“一票否决”项目,纳入工作实绩和干部政绩考核范围;在步行街中心广场举办以“清白色污染、过绿色生活,创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的大型环保现场宣传活动。*区编发了《绿色心声》1万5千册,在全区小学开展世界环境日征文竞赛活动;在一桥开展垃圾清理活动。*区开展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解决**混凝土有限公司的环境污染问题;开展和“两考禁噪”,督办单位500多家;组织参加全国环保知识大赛。*区召开环境宣传专题工作会议,统筹安排全区年度宣传工作;在区政府、**广场和各街、乡、镇利用拱门、气球、横幅、电子屏、板报等进行环保宣传。*县组织2次全局环保业务培训;组织13台环保宣传车在全县开展环境执法“劲风行动”的巡回宣传。*县组织58个企业、学校、社区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开展了题为“走近自然”的展览,参观人数超过2万;6月3日—10日,*县电视台连续播出专题片《*县环保成果展示》,6月5日县长发表了电视讲话。*市在浏阳日报开辟专版、发布环境状况公报,在电视台开设专题节目;在市委党校开设环保专业知识大专、本科班;主办名为“倡导环境友好,建设生态**”的文艺演出;组织环保志愿者开展宣传活动。*县在《今日**》和电视台进行环保成果宣传;召开了人大、政协领导及部分代表、委员座谈会;在县政府、紫金广场开展以“保护母亲河,建设生态县”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全市共投入20多万元,组织近13万人开展了22次环保宣传教育活动,设立宣传拱门10多个、宣传气球108只、宣传橱窗20多个、宣传板报117块,悬挂各种宣传横幅550多条,发放宣传资料2万6千多份,制作播放环保题材的专题片17部,组织在各级新闻媒体上刊播各类环保新闻260多篇(条),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

五、围绕局中心工作开展大规摸宣传

为进一步树立我局的公众形象,增强市民环境意识,5月1日起,由我站牵头,每周在《*报》上开设《环保周刊》专版,开展环境保护动态、污染治理状况、环保工作交流、环境知识普及、环境警示教育、环境文化建设、企业环境管理等方面内容的宣传报道;现已成功推出7个专版。

另外,根据局办公会议的要求,我站还完成了“劲风行动”、“清洁能源行动”的前期宣传策划和新闻通报工作;完成了两考期间“禁音行动”的宣传报道;完成了“创新社区环境管理”的行动方案初稿;组织配合开展了2次新闻单位通气会;做好了《娱乐场所排污许可证》听证会的现场直播(《*日报》头版,《*晚报》头版头条,《*晨报》《*报》前期半版、当天头版导读);组织配合开展了省政协588号“**科技污染”提案现场答复的宣传报道(《*报》《*晚报》头版,《*晨报》《*商报》头版导读);组织参与了1期人民广播电台《为民热线》节目的直播工作。

 

XX年下半年具体工作概括为“六个一”:

一、建立一批骨干队伍

一是通讯员队伍。在各区、县(市)以及一些学校、社区建立新闻媒体通讯队伍和环境信息网络。二是志愿者队伍。把广大团员青年、大中小学生和一些热心于环保的人士组织起来,成立环保志愿者队伍,利用各种纪念日开展环保宣传活动。三是监督员队伍。聘请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人士担任环境保护监督员。发现噪声扰民、污染环境等不良行为向环保等部门举报。

二、办好一次课堂教育

为了提高市民的环境文化素养,倡导绿色消费,使绿色理念深入人心,于8-9月在“市民课堂”开设环保论坛,并将讲学内容制成光碟,下发到各社区、街道、乡、镇(场)。于9-10月在“领导课堂”举办一次环保讲座,旨在提高各级领导的环境意识。

三、营造一个绿色氛围

充分利用各级广播、电视、报纸、刊物以及网络等各种媒体和阵地,围绕长沙环境执法“劲风行动”加大宣传力度,不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通气会和有关情况通报会。从5月10日开始在《**报》开辟环保周刊专版,为期半年。我们将在《**晚报》上大力宣传国务院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设立“一把手谈环保国策”专栏,对九个区、县(市)长和两个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增强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在**频道和《**报》上报道大型执法行动和城镇娱乐行业噪声执法情况;在**频道上报道环保听证会和发放排污许可证的现场直播。在**在线等网站的“你说话吧”栏目策划2期环保话题,对有关娱乐噪声、油烟扰民问题和倡导绿色生活等内容开展讨论。

四、抓好一个活动载体

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参与。如与市妇联开展“绿色家庭”评比等。同时,我们将重点协助市人大开展好XX年环保世纪行活动。今年环保世纪行的主题为“倡导环境友好,建设生态**”,我们已制定了XX年活动实施方案,将开展集中采访、督查和对《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行情况的检查。

五、搞好一个创建活动

为了配合文明城市的创建和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下半年在继续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的基础上,加大绿色乡村的创建力度,举办第三期绿色社区(乡村)培训班,开展社区创绿现场经验交流。制作1期环保内容的宣传专版,张贴到各社区、街道。

六、开展一次征文竞赛

第7篇

一个城市的形象直接标志着一个地区的现代化程度和文明水平,其中凝聚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质。几年来,我县一直把城区建设、绿化、美化工作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来抓,并积极开展了创建省级园林式县城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过去的一年,我县以建设“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县城为目标,积极组织开展“一人一树”和“营造城市森林”工程等一系列绿化活动,先后完成了时代广场、龙山公园以及环城防护林网建设等重点绿化工程。全年专业绿化投资700余万元,在城区内栽植各类树木7.8万株,新增绿化面积14.1公顷,新增绿地覆盖面积14.4公顷,新增公共绿地面积8.1公顷,四项指标分别占市达任务的256%、352%、320%和805%,使县城的绿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三项绿化指标居全市前列。同时,超额完成了市达我县的省级园林式单位、省级绿化样板街道和市级花园式单位、市级绿化样板小区的创建任务,使县城绿化水平有了新的飞跃。

今年,县委、县政府从大局着眼,提出要在全市率先达到园林城标准的目标,并积极开展争创活动,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在深刻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创建理念,意味着我县城区的建设、绿化、美化工作已经朝着特色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所谓“城在林中”就是着眼于建设大环境绿化格局,大力实施城市绿化生态圈工程。在外环公路、高速公路连接线、铁路干线、城市出入口建设绿色通道,在县城周围全面推进见缝插绿、拓荒造绿、退耕还林和林木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城市防护林体系,营造网络密集、防治风沙烟尘污染的绿色屏障,形成布局科学合理,风格协调统一的生态型风景林带;所谓“林在城中”就是按照突出重点、扩大规模、合理布局、提高档次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住宅小区、城市道路、单位庭院、城市公园的绿化建设改造和整治,不断提高绿化档次和水平,不断扩展绿色空间,优化植物配置,丰富绿化景观,突出园林特色,提高文化内涵,营造一个全新的绿色生存环境。具体讲就是从现在开始到年5月底,要完成以下目标: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绿地率达到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平方米以上;街道绿化普及率达95%以上,主干道绿化面积达到道路总用地面积25%,次干道达到20%;居住小区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0%以上,旧城改造区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5%以上。同时,全面提高县城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形成总量适宜、布局合理、植物多样、特色鲜明的城区绿地系统,圆满完成争创“省级园林式县城”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坚持“全县动员、全民动手,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支持、部门共建,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原则,以建成区挖潜增绿为基础,以增绿和城郊绿化为增量,分以下步骤进行:

一是宣传发动阶段。时间为6月中旬至6月底。该阶段主要抓好领导机构的建立、绿化规划设计、舆论宣传等工作,做到任务、资金、场地、责任四落实,提前做好各种苗木的选购、运输、储藏等项工作。

二是组织实施阶段。城内景观建设部分,实施时间为7月初至10月底。主要抓好城内各项重点绿化工程,同时将街道绿化任务与各单位门前三包结合起来,连同庭院绿化任务一起,责任落实到各单位,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城外环城林建设部分,实施时间为年7月至年春季。要结合退耕还林,出台优惠政策,充分体现“谁投资、谁受益”和“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年秋季完成2500亩造林任务,年春季完成1310亩造林任务。

三是检查验收阶段。城内景观建设部分验收时间为年10月份。城外环城林建设部分验收时间为年6月份。该阶段主要检查各项绿化工程完成情况及各项绿化指标完成情况,由创建领导小组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总结,同时做好迎接省、市绿化主管部门的考核验收准备。

二、创新观念,强化举措,确保创建工作宽思路

年,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重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为我们进一步搞好创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省市对园林式县城创建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创建工作步伐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创新举措,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全面落实“绿线”管制制度。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县城绿地系统规划是实现县城绿化的“蓝图”,是一项关系县城建设全局的系统工程。因此,绿化主管部门要在县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尽快完成绿化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做到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设计,努力突出以下7个方面:一要结合我县实际挖掘文化内涵,力求多出绿化精品;二要加大道路交叉口绿地建设力度,形成绿色开敞空间和视线走廊;三要结合城市出入口和过境线改造,加大绿色通道建设力度;四要结合水环境治理,设置沿河绿地;五要结合县城居住用地,合理布局公园和街道小游园;六要结合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广植花卉,形成多品种、多色彩、各具特色的植物群;七要加强城区绿化与环城绿化的衔接,认真规划好城区绿色生态圈。“绿线”管制制度,贵在严格落实,凡“绿线”范围内的建筑只许拆不许建,拆后只允许建设绿地不得改作他用,更不能进行经营开发。

(二)加快园林绿化体制改革。创建工作既是重要的公益事业,也是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创建工作,必须加大投资力度。这就要求我们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坚持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前提下,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县城绿化建设筹资机制,积极拓宽资金来源。具体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开发聚资。把县城绿化建设和土地收储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新观念,通过创造优美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开发,用市场机制推动城市绿化发展。二是社会出资。积极发动企事业单位开展“青年林”、“公仆林”和各种纪念林的认养工作。同时,组织社区居民在社区周围种植“社区纪念林”和“家庭纪念林”,使热爱公益,关心生态,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得到进一步弘扬。三是收费集资。严格按照《滦县城市绿化用地补偿费、临时占用费征收办法》,对门前三包、绿化覆盖率不达标和占用绿地的单位收取绿地补偿费,用于县城绿地系统的建设。四是招标节资。努力把绿化建设和管理推向市场,在绿化工程建设和规划设计中积极推行招投标制度,面向社会择优选用绿化建设企业和养护队伍,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使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确保县城绿化用地。要进一步调整用地布局,留足绿化用地,集中建设绿地。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逐步迁出有污染的企业,同时,建成区内闲置的土地和依法收回的土地都要优先用于城市绿化。城区内建设项目规划选址不得侵占绿化用地,要坚决杜绝各类挤占绿地的行为。同时,鼓励和支持县城周边农民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苗木、草坪、花卉产业,以农资大市场为依托,在县城周围谋划建设大型苗圃、温室、花卉生产基地和花卉市场。

三、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确保创建工作高质量。

绿化是城市生态文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和自然融合交汇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我们要从城市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需要出发,把“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的理念引入县城的规划建设中,统筹安排,有依据、有重点、有步骤地建立和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一是要落实“五个一”园林绿化工程。即:“一(社)区一(小)公园、一路(街)一绿带、一楼一绿地、一(庭)院一绿景、一家一绿点”。以营造城市森林第四战役为契机,以实现“林在城中”为目标,年内各小区在现有基础上,种植乔木2000株、花灌木650株,应时花卉及宿根花卉1000平方米;完成体育大街扩建工程及绿化工程,并在燕山大街、体育大街(北段)、建华大街、滦河路等街道现有的行道树之间规划增加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及花灌木2500多株,建造形态各异,植物配置丰富的花池374个;进一步完善时代广场建设,完成二期绿化工程,在葛坎村南规划建设占地35亩的城中林一处;投资200万元将福至园改造成开放式绿地公园。同时加大庭院绿化工作力度,力争年内创建省级园林式单位3个,市级花园式单位2个,市级绿化先进单位2个。

二是要在“环、线、园、林”四个字上做文章。环,即是按照“县城一大环、组团一中环、社区一小环”的原则,构建绿化带,用环状绿化带将城区与农村、组团与组团之间隔离起来。线,即是抓好公路、高速路、街道、铁路沿线绿化,把城区周边和环城公路两侧、城乡结合部充分利用起来,要最大限度地退耕还林,特别是要加大主干道绿化线的厚度。完成县城西入口占地25亩,宽50米的景观林建设,对205国道城区段沿线两侧绿化及立交桥下环岛绿地重新规划设计;在县城北入口高速公路引线西侧建设占地5亩的绿地一处。园,即是要适当增加公园、广场的数量,尤其要增加一些主题小公园小广场,便于人们就近参加文化体育活动。林,即是要建设森林公园,通过营造公益林、纪念林的方式,扩大植树造林。充分利用“在城市规划区周围建设绿化隔离林带及运动绿地,其用地涉及的耕地,可视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用地,不作为耕地减少进行考核”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环城防护林工程、龙山公园绿化工程,加紧龙山公园的远期规划设计工作,力争在近年内将龙山公园建成一个结构合理、设施齐全、功能良好的综合性公园,加快占地1000亩的森林公园建设步伐,从而进一步加强县城环城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将“环、线、园、林”融为一体,使县城处在森林之中。

三是继续扩大旧城区绿化面积。通过“拆违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千方百计增加绿化面积,进一步搞好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庭院绿化,搞好阳台、立交桥等特殊空间绿化,提高绿视率,最大限度的增加县城绿量。

园林县城创建工作必须保证质量,建则成景,在力求做到与自然协调统一的同时,努力追求“新、大、深、精”。“新”就是要有新意,有新的文化艺术科技内涵,带有时代特色,符合时代要求和审美情趣。“大”就是要有大手笔、大色块,讲求大效果、大气魄。“深”就是要讲求内涵丰富深邃。“精’’就是要精致,出精品。切实把我们的县城建成细致精巧、清新亮丽的崭新城市。

第8篇

这次全区造林绿化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去年全区造林绿化工作情况,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部署落实今年造林绿化工作各项措施,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快发展,努力开创全区造林绿化工作新局面。下面,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区造林绿化工作

去年是全区绿化投入、绿化建设前所未有的一年。一年来,全区各地按照“打造绿色武进*、建设生态家园”的总体要求,结合*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我区开展农村“三清”活动,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高速度推进,全区城乡绿化事业有了突破性进展。一是绿地总量快速增长。全区新增成片造林面积公顷,其中防护林公顷,分别比上年增、;森林覆盖率达,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新建农田林网公顷,完善提高公顷;累计完成四旁植树万株。城区绿地面积达公顷,比上年提高,绿地率达,绿化覆盖率达,分别比上年提高⒊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为平方米比上年提高;镇区绿地率达,绿化覆盖率达,人均公共绿地达平方米,基本与上年持平。二是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去年,全区共实施绿化重点工程项,其中*市领导绿化工程项。*主入口广场绿化工程、*大道绿化工程、*大道绿化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国债项目、*南路绿化工程等一批规模大、品位高的重点绿化工程的启动实施,提高了全区绿化的总体水平。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建设工程全面竣工。通过重点工程的实施,全区新增绿地面积公顷。三是绿化品位明显提高。各地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注重乔、灌、草的搭配和面的和谐,涌现出了一批亮点工程。如:*路景观工程净增绿地面积公顷,栽植各类植物品种个,建设个区域绿化景点,被评为*市优秀领导绿化工程。同时,创建了一批园林式单位,去年全区创建市级庭园绿化达标单位个、市级园林式单位个、市级园林式居住区个。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市级庭院绿化达标单位个,市级园林式单位个,市级园林居住区个,省级园林式单位个。四是绿化内涵不断延伸。各地注重拓展绿化内涵,把绿化工作与农民致富结合起来,林果茶和花卉苗木两大经济板块建设加快,全区林果面积达公顷,比上年增,花木面积公顷,比上年增;把绿化工作与复绿整治结合起来,启动采石宕口复绿工程,去年共实施个宕口整治复绿,完成土石方万多方,种植国外松、女贞、杨梅等万多株,复绿面积公顷。

去年,全区绿化工作之所以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我想,主要是我们抓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逐级落实责任。各级把绿化工作放到了重要位置,强化组织领导,逐级落实责任。在去年全区绿化工作会议上,区与各镇(开发区)签订了绿化工作责任状,明确了各镇绿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并把绿化工作作为镇干部目标考核和文明镇建设的主要内容。同时,区明确项绿化工程作为今年区级绿化重点项目,由区领导负责挂钩。各镇(开发区)也相应建立健全了镇干部绿化工程领导挂钩制度。区绿委各成员单位也根据各自职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二是严格规划调控。全区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规定》等法律规定,严格执行“绿色图章”制度。对于在城区和各镇集镇规划区范围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绿化工程设计方案,都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保证建绿面积,使一批新建项目都按照创建园林式单位的总体要求,同步建设了满足绿地指标的绿化工程。去年,共办理绿化工程审批项。三是坚持多方投入。去年是城区大开发、大建设之年,也是绿化投入最多的一年。各地多方筹集资金,保证绿化投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绿化投资格局。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投入绿化经费亿元,比上年提高,其中交通绿化万元,园林绿化万元,水利绿化万元,生态防护林万元,单位庭园绿化万元,农业结构调整万元,卫生镇建设万元。一批工矿企业也纷纷增加绿化投入。如: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工程技术中心投资万元,建设绿地公顷,厂区绿地率达。四是营造浓厚氛围。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领导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各类绿化活动。去年植树节,区四套班子领导上山挖塘植树。区级机关各部门、镇政府和群众团体也相继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种新婚树、成才树、世纪树,建共青林、共青园、成人纪念林、青年路。区级新闻媒体多次进行了绿化专题报道,把全区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推向了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有万人次参加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累计义务植树达万株。五是规范绿化管理。各级绿化主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完善绿化长效管理措施。强化护林防火工作,健全山林火灾预警制度,山林火灾扑救能力全面提升;强化森林植物产地检疫,规范森林植物调运检疫,有效地防止了森林病虫扩散蔓延和其他危险性病虫的传入;强化林木采伐监管,进一步规范树木采挖、移植行为;组织开展林业资源调查工作,全面掌握了全区林业资源情况;进一步强化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工作,有效遏制了野生动物的非法流通。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广大奋战在绿化林业工作一线的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亲切的慰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全区造林绿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绿化工作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部分地方领导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绿化工作的重要性,重经济,轻生态的现象还有所存在。二是绿化工作的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按照国家新的统计标准,目前我国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水平为,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平均水平为%,而我区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只有%,远远低于这一指标。三是绿化工作的基础有待于进一步夯实。绿化费收缴不足,群众自发性组织义务植树的现象还比较少见。四是绿化工作的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虽然“年年种树不见绿”的现象有所改变,但是只种不管的现象还有所存在,乱占林地、乱伐林木事件时有发生;部分村级道路在改造中未留绿化地,农田林网化率有所下降。

肯定成绩可以坚定我们的发展信心,看到不足可以增强我们的工作动力。这些问题的存在。我看主要应该从我们的主观上多找原因,从我们的工作上多找差距,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切实增强对搞好造林绿化工作的认识,迎难而上,勇于开拓,敢于胜利,争创一流,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要从和谐发展的高度增进共识。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十六届四中全会又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角度,明确提出了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这对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是人类世世代展所必需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和生态代价。如果再不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任其恶化,将会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可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落到实处。从和谐发展的高度来看,我们必须加快造林绿化步伐,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要从率先发展的角度增进共识。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奋斗目标。省委、省政府将社会环境和生态建设确立为率先建设全面小康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十项重要内容之一。“小康不小康,两率是条杠”,两率就是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在小康指标中,森林覆盖率要达到,城市绿化覆盖率要达到。而我们目前的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仅和,与小康指标还有较大差距。同时,随着国家宏观调控趋紧,土地管理更加严格,绿化用地受到限制,城市(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绿化覆盖率的提高受到制约。在区委九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书记着重指出,“两率”问题是我区先行“两个率先”指标中实现难度最大的一个项目。我们一定要严格把握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的要求,及早动手,科学规划,高点定位,争取主动,全面铺开。全区上下一定要站在这样的角度,来认识和关注这个问题,增强自觉性,形成主动性。

三要从应对竞争的层面增进共识。绿化是品牌,更是生产力。绿色环境的竞争,是今后区域竞争的焦点之一。加快造林绿化步伐,能够大大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增强一个地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聚集人气,聚集人才,聚集资金,聚集技术,聚集一切有利于发展的要素。实践也很好证明了这一点。目前常熟、昆山、张家港的绿化建设力度空前、手笔惊人,相互间形成了激烈角逐的局面。他们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他们的绿化为什么得到这样快的发展,因为他们在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意识到了绿化环境作为一种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意识到了绿化环境在聚集人口、凝聚人气、吸引人才等方面的重要性,意识到了绿化环境在经营城市、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应当从他们的实践中有所启发,在学习他们的过程中加快发展,坚定建设绿色*的信心和决心,加速形成独具个性的城市特色,加速形成新一轮竞争的先发优势。

四要从造福于民的方面增进共识。绿色环境是最佳人居环境的第一要素。造福于民,就是要求我们要做各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绿化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完善城市环境面貌,是其他基础设施不可替代的,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不可缺少的依托条件。古人讲:“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随着居民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大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能够在工作和劳累之余尽情呼吸大自然清新的空气,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散步,在满是花草的公园休憩成为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这些愿望,造福于民,就是以人为本在我们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但人的需求是不断提升的,要使群众今后满意,满足于现状肯定不行,必须与时俱进。我们一定要追求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村在绿中、人在景中的新境界,让群众在环境的改进中感受变化、体味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站在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希望解决的事情,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

总之,我们一定要以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绿化工作作为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推动我区绿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理清思路,把握重点,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理念推进全区造林绿化步伐

今年全区造林绿化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环境与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为中心,先行“两个率先”为目标,按照“绿色、生态、花园”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快建设“绿色*”,全面提高造林绿化总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努力实现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今年全区绿化工作目标任务是:新增绿地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集镇绿化覆盖率达,全区森林覆盖率达。

要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既要抓好行之有效的传统办法,更要创新工作思路,摸索新的办法,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的发展。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工程建绿。工程建绿是我区近年来城区和集镇园林绿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举措,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方式。我们要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今年要把绿化工作的重心继续放在工程建绿上,上下结合、城乡联动,大范围推进、大手笔建设,形成全覆盖、立体式、多网络的绿化大格局。在城镇绿化上:城镇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是市民生活、工作、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最体现城镇功能、城镇形象的区域。城镇绿地偏少,是我区先行“两个率先”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要将城镇绿化继续放到重要位置。年内,确保城区新增绿地公顷,镇区新增绿地公顷。一是重点抓好*二期工程建设。按照常州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要求,完成淹城森林公园规划区内的大树移植,新增绿地公顷,使绿地总量达到公顷,做成一个亮点工程。二是抓好市民广场和城建规划馆二期工程绿化工程。年内完成万平方米的绿化广场、长米宽米的银杏大道建设;三是按照市民出行米有一处面积不少于平方米游园绿地的要求,坚持一景一园的原则,突出抓好公共绿地、街头绿地、小区绿地等小游园建设。在道路和河道绿化上:要突出重点,建设“精品”路段和河段。对已经建成的“绿色通道”和“绿色湖畔”,要组织“回头看”,坚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补缺补差。对于重点交通要道、河道沿线两侧绿化要努力向彩化、香化、美化方向发展。如:*绿化工程重点要突出树种搭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建设针阔混交、立体复层的绿化带,宽度按照国家规定标准,不求宽只求“精”,建成“精品”路段和示范工程,确保新增绿地公顷。同时,要积极推进湿地保护林网建设,抓紧完成*制湿地建设和沿岸带生态修复工程方案设计,力争在月份以前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启动湖生态湿地建设,保护湖生态环境。在农村绿化上:完成成片造林公顷,其中防护林公顷,经济林公顷。一是抓好山区绿化工程建设。加快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建设,完成亩荒山生态林、亩封山育林、亩国外松和女贞水土保持林的建设任务。结合山区造林,种植女贞、香樟等阻燃防火树种,抓好防火林带建设。今后凡新造林地,必须按标准配套建设防火林带,在林区建设的各类工程设施,必须开设防火隔离带或营造防火林带,确保全年完成万米防火林带建设。二是加快农田林网建设。结合中低产田改造和镇村道路建设,加快农田林网建设步伐,确保改造一处田块,建成一片林网。年内,新建农田林网公顷,完善提高公顷。三是进一步推进宕口复绿工程建设。今年区将把宕口复绿作为有山镇的绿化考核的重要内容。凡有宕口的镇都要把宕口复绿工作放到重要内容,尽早规划,尽快实施,还山于绿色。四是加快绿色经济建设。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东南特色林果带基地和西片花卉苗木基地建设。

(二)坚持规划建绿。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绿化建设的基本依据和蓝图。各地要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准确地把握功能定位,本着塑造大园林、大绿化格局,贯彻绿化大树化、园林化、立体化、森林化和城郊一体化的总体思路,牢固地树立“规划建绿”的观念。一是要及时修订绿化发展规划。在《*区—年绿化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我区的绿化取得了较好成果,但是在先行“两个率先”的新形势下,规划已经滞后。区绿委办要根据我区先行“两个率先”的实际,结合“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制定,组织人员,广泛调研,科学合理地修订绿化规划,合理确定绿化用地布局和规模,明确规划近期、远期建设目标,并做好与其他相关规划的相互衔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要做好工程规划。在规划制定过程中,要注意绿地的连通性、城郊绿地的结合性、景观与生态的共融性,并在科学性基础上追求艺术性。对绿化建设的薄弱环节,特别是中心区与人口居住密集区域,要舍得拿出寸土寸金的中心地段搞绿化,划定合适的区位用于公园绿地建设,为居民休闲娱乐提供必要的场地,均衡绿地布局,改善中心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对于区级重点绿化工程,要选择知名度高、成果多的一流的设计单位来做,引入人文理念,运用现代园艺手法,根据功能需要,注重乔冠花草的搭配,平交立面的处理,水陆绿色的衔接,建设错落有致的绿色景观,体现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内涵,力求花草树木的实用功能和美化功能的有机统一,达到功能齐全、亮丽秀美。尤其要在色彩、造型、变化、艺术性等方面花大力气,放大绿化手笔,做足绿色文章,建成全区的亮点工程、示范工程,体现我区的绿化品位和水平。对于面上工程也要体现*特色和水平。三是严格执行规划。绿化“绿线”和建筑红线都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高压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违反和侵犯,要坚决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规划确定的绿化用地不得随意改作它用,更不能随意进行新的经营性开发建设,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建设,要坚决予以纠正。要加强对各类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监督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城市绿化建设,将项目建设绿化用地指标落到实处。近年来,“绿色图章”制度为规划控制提供了制度保障,但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这项制度已经取消。因此,我们必须要积极探索新的实现方法。*市在“绿色图章”制度取消后,及时出台了“绿线管理”制度,各类建设工程的绿化配套项目要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不得擅自减少绿化面积,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这是在《行政许可法》实施后,“绿色图章”制度新的实现模式。请区绿委办及时组织调查研究,认真贯彻落实。

(三)坚持全民建绿。义务植树具有法定性、全民性、公益性。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对于增强市民的“爱绿、知绿、护绿、增绿”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具有积极作用。俗话说的好,“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我认为,不参加义务植树,就不知爱惜树木,而且,我们还有一个传统观念,就是“种树是积德”。因此,各地以提高尽责率为重点,动员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参与,把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要及早计划,尽快制定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方案。区绿委办要根据今年春季绿化造林任务和进度的要求,制定全区开展全民植树活动计划;各镇要结合实际,也要拿出整体活动计划,包括目标任务、序时进度、地块选择、林种确立、人员组织、经费来源等,将义务植树任务纳入当地年度植树造林绿化计划,落实到山头、地头,落实到个人,及时报区绿委办备案,作为今后考核的依据并长期坚持。二是要大胆探索,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实现形式。各地要面对新形势,大胆探索义务植树的实现形式,拓展公民履行植树义务的方式方法,只要有利于提高尽责率,各种各样的方式和途径都可以试、可以闯。要加大义务植树的频率、范围和质量。要大力推进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公有”的政策,吸引、鼓励和支持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各种投资主体通过认建、认养、认管和栽植等方式,参与绿化建设,形成有效的绿化动力机制。要鼓励不同年龄结构、不同职业的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倡导以认建认养绿地、以树代坟、门前绿化“三包”和承包管护古树名木等形式履行植树义务,建设“希望林”、“青年林”、“新婚林”等“市民林”和“纪念林”,营造以树寄情、以树铭志、奉献绿色的社会时尚。三是要突出成效,狠抓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建设基地是避免义务植树工作流于形式的重要手段,是体现义务植树成效的得力措施,是新时期抓好义务植树工作的主要途径。这项工作我在前年的绿化工作会议上已经讲过,但是几乎没有地方实施,今年,各地要在“搞活机制、加强管理、突出成效”上多动脑筋,通过划定一块地方作为义务植树基地,在植树节期间,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这样既节省投资,又可体现义务植树成果,还可为我区绿地率提高作出贡献。这项工作以各镇为主,区绿委办配合,把这项工作真正开展起来。

(四)坚持管理建绿。造林绿化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绿地率。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决不能毕其功与一役。要坚持种管并重,科学管理,认真探讨和大胆实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护新办法,降低管护成本,提高管护效果。一是要注重保护原有树木。我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农村道路两侧林带已经成林。但是部分地方在近两年来的农村村级道路改造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好道路改造和树木保护之间的关系,过分专注道路改造,把道路两侧的林带都砍伐怠净,只见水泥路、不见绿色树。因此,我们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能因为建设而毁坏现有成果,这是一种短期行为,必须要及时纠正。要严格执行采伐许可证制度,注重现有成果的保护,能不砍尽量不砍,能移植的尽量移植。农发区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他们在创业北路建设过程中,注重了原有树木的保护,利用单行道的行式,保住护路林带,做到道路建设和林木保护两不误。区长也十分重视原有林木的保护,在*市民广场建设过程中,特意要求建设单位合理调整建设规划,把建设区内原有的大树、古树纳入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实践也证明,这也成为工程建设中一个亮点。我有这样一个观点:“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现有的绿化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财富,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加倍爱护。尤其要抓好村庄绿化工程。过去,我们农村有“日不见村,夜不见灯”的良好现象。当前,部分地方在村庄建设的过程中不注重保护家前屋后的树木,“日不见村,夜不见灯”的良好现象一去不复返。各地要把村庄绿化工作放到重要位置,鼓励村民开展家前屋后植树,尽快改变当前村庄绿化现状。各地在中心村建设规划过程中,将把绿化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确保树、房同时建设。二是要实行绿地占补平衡制度。目前导致现有林木保护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建立起严格的绿地保护制度。因此,今年我区要建立绿地占补平衡制度。任何单位利用绿地建设的,必须要通过绿化委员会的审批,占一补两,毁坏一棵种植两棵,决不能因建设而毁绿。这方面,苏北盱眙县的政策更加严格,他们要求伐“一”植“五”。请区绿委办牵头组织好这方面的调研,尽早出台相应政策,确保树木保护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创新管护模式。对于城市主、次干道的绿化、大中型公共绿地的管理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标,走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道路。请区建设局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坚持以扎实有效的措施开创全区造林绿化新局面

当前,我区造林绿化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时期的绿化,要求更高了,任务更重了,需要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加强领导,搞好部门协调配合。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提高全区造林绿化水平。

(一)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根据《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对本地区林业工作全面负责,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林业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是林业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绿化工作,把绿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实施。区将继续实行严格的绿化责任考核制度,并把绿化工作纳入今年镇干部目标考核的内容。各地要强化造林绿化工作领导责任制,继续履行领导干部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和重点林业绿化工程领导负责制,对于各地绿化重点工程,要定时间,定质量,明确责任。同时,要结合当地的绿化规划、年度工作重点,在建设项目、组织发动、建设进度、施工质量、资金投入上逐级、逐部门签订责任状。做到年初有部署,年内有检查,年终有考核、有奖惩,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把植树造林、美化家园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级、各单位。区绿委各成员单位要加强组织协调,通力合作。区绿化办要切实抓好绿委的日常工作,掌握全区的绿化动态,加强检查督促、协调指导。其他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责职,密切配合。今年区将对绿委五个工作组也进行考核,奖励先进。

(二)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当前,正是开展造林绿化的大好时机。各地要精心组织,进一步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在舆论导向上做文章,在提高意识上下功夫,在调动群众积极性上谋实招,努力增强公民履行义务植树的法制意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区宣传部门要把义务植树的宣传作为近期宣传的重点,督促报社、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绿化造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周边地区先进经验、成功做法,宣传《森林法》、《义务植树条例》、《绿化管理条例》、《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激发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造林绿化工作。区绿化办要编印各类资料,大力宣传报道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对一些行动迟缓、成效不明显的单位、部门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追踪曝光,从而在全社会形成爱绿、知绿、护绿的强烈氛围,形成人人广泛参与义务植树活动的良好局面。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今年全区造林绿化工作投入规模较大,各地要在增加投入上多下功夫,只要有利于绿、绿得多、绿得快、绿得好的,只要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各种方式都可以探索和试验。要统筹兼顾,把绿化建设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早作安排。同时,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做到专款专用,保证绿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依据《森林法》规定,要加快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要严格按照《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城市各类建设都必须将绿化费用纳入投资预算,并严格按规定和规划建设绿地。对不能按规定建设绿地或建设绿地未达标的单位,要责令其补建达标,确保绿化建设或资金到位。要按照“谁绿化、谁所有、谁收益”的方针,探索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发动全社会力量,群策群力,多方投资,共同建设,要引导个人投入,特别是园林式村庄建设过程中,家前屋后的绿化就可以引导农户自己投入。绿化部门也要采取共建、捐建、认养、冠名等形式,鼓励和吸引广大市民参与绿化。

第9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住宅设计;创新;方法

1. 前言

随着传统石化能源的枯竭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人类住宅设计快速的向绿色环保设计发展,不但能够很大程度的节约能源,更能在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问题上提供建设性的成果。因此,绿色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设计是人们在经历了长期发展后理性反思的结果。我国是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人均资源非常匮乏,因此在我国推行绿色环保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出于资源匮乏的考虑,更加是对我国长远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规划。所以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气候条件,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居民住宅舒适度。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他不但在建筑设计上要追求绿色,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要遵循绿色原则,这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必定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也会为我国住宅建设设计带来行的创新方法与成果。

2. 住宅建筑设计新理念的概念和特征

2.1 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2004年8月,我国建筑部将“绿色建筑”明确定义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高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节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建筑物。因此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就是注重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注重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强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2 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有节能的特征。这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电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绿色建筑还应有环保的特征。绿色建筑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后来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应该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绿色建筑的舒适安全特征,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内部的布局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同时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上概念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和环保性。

3. 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3.1 可持续性原则。

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绿色建筑设计应该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既不影响当代人的利益下,也能满足后代对于资源环境的需要。

3.2 整体性原则。

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赖性和统一性。绿色建筑设计为达到与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就必须满足整体性原则,绿色建筑的任何细节都应该满足绿色建筑的特征。

3.3 共生性原则。

作为生态建筑的典范,绿色建筑应该具备与人和其他生物之间普遍共生。共生本来是生物学的概念,是指一种生物能够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的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3.4 反馈性原则。

对于绿色建筑企业,在进行绿色建筑时,应该注重社会对于绿色建筑需求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设计。让企业的绿色建筑设计赢得越来越多人的喜欢,同时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4. 绿色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

4.1 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

鉴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是在设计师和用户共同策划下完成的。设计师要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等特点,进行初步的设计,设计初步定稿之后还要充分听取用户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做到设计的人性化。同时还要保证项目的设计要经过广泛的论证,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优化,在设计决策阶段解决问题。

4.2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中的重点方面。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如自然风和自然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建筑长期的成本计算,而不仅仅只是考虑工程本身所花费的成本。要考虑到绿色建筑后期对材料的回收利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的舒适度,必须要考虑到适当的生态策略技术。允许在设计阶段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在选择设计方案时要协同各设计方案的优点,取长补短,力求使设计方案最佳。在设计时要考虑为群众设计活动场所。

4.3 多工种协同工作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传统的建筑设计分为很多分散的阶段:首先是由建筑设计师提出建筑方案,再由土木工程师和其他的工程师进行其他的水、电、暖等系统的设计。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打破了各设计专业的隔阂,可以系统地整合各设计专业的信息,通过计算机集成,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加强了各个专业设计人员的沟通,通过相互间的意见交换,增加了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设计方案而造成的材料和人工的浪费,减少因采用绿色方案而造成的建筑投资的增加值。

5. 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

5.1 绿色建筑设计的节能设计要点。

传统建筑设计由于其商业性,注重的仅仅是初始建筑时的投资节省,并没有充分考虑住户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成本支出。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节能建筑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喜爱,这样使得建筑商不得不考虑绿色建筑设计对持续消费的关注,按照节能建筑建设标准,要求设计院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必须要采取节能措施进行设计。

(1)维护结构,建筑的外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要高于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要尽量减少透明窗体面积,减少太阳辐射的热量,取得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2)屋面、外墙防水保暖工程的生产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

(3)外窗,要注意空气的渗透性等条件。

5.2 绿色建筑设计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要点。

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新的绿色建筑设计要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要求容积率从原来的2.5上升到3.0,将建筑覆盖率由原来的25.17%下降到18.4%。同时在场地的选址上,要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合理组织场地交通体系,场地的出入口设置位置要离公交站距离控制在500米以内,要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5.3 绿色建筑设计的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要点。

在进行节水设计时,要注意对节水器具、防止水压出流、避免管网漏损、节水灌溉等方面。同时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也要落实绿色建筑对节水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合理设置节水器具,管道布置时要按照施工要求进行,避免管网漏损。

5.4 绿色建筑设计的节材与材料利用要点。

由于建筑施工完全是按照设计要求来进行的,所以再设计阶段就要考虑材料的重复利用和可回收和可再生材料的使用问题。列如:对于废弃的混泥土应该进行再利用,可以用于地基加固、道路的垫层等。对于废弃的沥青,利用通过在回收加热冷溶和热熔的方式进行回收。

6. 可持续住区规设计

人是住区环境的主体,设计必须以人为本。进行未来绿色住区环境的设计实践,即需首先把握住绿色住区环境设计的特征,以及在设计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而作为绿色住区环境设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可持续特征、循环特征、时代特征方面,即:

6.1 可持续特征:

绿色住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特征意为住区环境设计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应不危及后代人的需求及选择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具体在其规划设计的构思、平面布局结构与各类设施的设置方面应尊重住区内土地和环境及栖居者的自然属性,全面考虑住区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及周围环境的各种关系,强调人类活动与住区环境所处地域的不可分割性。从而提高住区的吸引力,并使其成为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细胞。

6.2 循环特征:

这是指在绿色住区环境中的生活与生产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原料及废料能相互循环利用,自行消化分解。即在住区规划设计中能使其各系统在能量利用、物质消耗、信息传递及分解污染物方面能形成一个卓有成效的相对闭合的循环网络,这样既对住区外部区域不产生污染,周围环境的有害干扰也不易入侵住区环境内部,故循环特征就成为绿色住区环境的一个重要标志。

6.3 时代特征:

从绿色住区环境的提出可知:它是城市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后才出现的,其住区环境的时代特征具体应体现在住区环境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创造一个高质量的人居环境服务体系;另外住宅智能化将被引入住区环境建设之中,住区环境中住房的概念将被扩展,使其不仅仅被理解为家庭居住,而是集工作、学习、居家、娱乐等于一体的社会单元。

7. 结语

在我国不断提倡节能、环保、低碳和循环经济的大环境下,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将逐步深入人心,绿色建筑设计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市场的主导方向,得到不断的推广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重庆大学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所绿色建筑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方案设计导则(第二册)2006年.

[2] 王建娥浅议环保节能建筑设计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第20卷第5期.

[3] 仇保兴建立五大创新体系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建设科技2006年9月.

[4] 田华赵文学浅议绿色建筑设计山西建筑2010年4月.

[5]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学报,2010,(3).

[6] 中国住宅设计精品选.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7] 住宅设计资料集(1)(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第10篇

关键词:园林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设计

创建“园林城市”要求城市生态环境、景观风貌、城市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改善和提高。“园林城市”建设是一个宠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先行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划设计。

一、创建“园林城市”需要切实有效的规划理论和方法

现行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在指导“园林城市”创建中具有局限性。

(一)“园林城市”建设规划非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所能替代。

首先,当前城市总体规划对绿化环境研究局限在绿化用地系统,易忽视其它用地绿化环境。我国城市园林绿地相关指标均远低于世界有关组织推荐的合理指标。鉴于我国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内增避大片绿地是不可行的,为创建“园林城市”而占用郊区耕地的作法也得不偿失。因此,必须挖掘城市绿化空间潜力和提高绿地综合效益。其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对城市绿地作为居民主要游憩空间功能的认识不足。城区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调解城市生态环境和作为居民接触自然的游憩空间功能。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由于人口稠密,单纯生态意义的绿地几乎没有。防护绿地在现实中常常成为附近大量居民散步游憩区。

(二)园林绿化、城市规划、环境工程等专业应加强相互渗透、协调。城市空间规划时常出现以下现象:(1)绿化规划设计缺乏艺术文化特色和供居民游憩利用价值的植被空间;(2)囿于场地铺装图案、雕塑小品造型和建筑立面装饰设计,而缺乏环境保护规划缺少对空间机能和绿化调节效益的考虑。

(三)现有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对城市居民室外休闲生活内容、规律和活动空间的研究不够。当前,人们发展已改变原有单纯的“家庭——工作单位”式空间流动模式,并热切于走出居室、走向充满绿色和阳光的大自然——游憩、娱乐、运动和交流。加强对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相互影响机制的了解,加强对社会休闲生活与社会文化建设相互影响机制的认识,城市由物质文明观念向生态环境、精神文明观念转变的人文主义思想。

(四)城市生态理论指导城市建设的可操作性较弱。城市(市区)是物质、能量、信息交流最活跃和最开放的空间系统,人类现有的知识水平难以对其进行定量的研究把握(例如美国“第二生物圈”试验失败的结果,表明人类对生态的认识还很肤浅)

综上所述,城市环境综合建设需要探索和运用具有操作性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园林绿化、城市环境卫生、居民活动、景观风貌、城市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二、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概念的建立

我们认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是以绿色植被为特征,要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阳光充沛、人与自和谐相处的人工自然环境,是城市居民进行室外游憩、交往和交通集散的城市空间系统。它具有以下涵义:

(1)可持续发展观念:“绿色”作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词、被国内外普遍认可,相对于“森林”、“田园”等提法,确切地表明了现代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理念。

(2)是城市工业、商业、基础设施、交通、仓储等城市设施集中的用地空间以外的开放型用地空间。

(3)人文主义思想;绿色空间系统包括绿化、自然环境和空间内人群行为的双重意义。

(4)整体环境观念:对城市环境各种要素(物质、形式、精神)的整体综合研究。

a.物质要素——植物、阳光、空气、水、设施、人;

b.形式特征——形状、大小、规模、质量、功能;

c.精神风貌——艺术、气质、文化意韵。

(5)系统观念:相对于现行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中的“点、线、面”用地概念,针对城市空间不断立体竖向发展的态势,提出“点型、带型、场型”空间概念。并将各种类型空间作为有机联系的大系统,综合运作规划学、园林学、环境学、建筑学、生态学、行为学、社会学、美学、工程技术等学科理论知识,对城市空间进行系统研究和规划设计。

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和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与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环保环卫规划、风貌特色规划、城市设计构成互补关系。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列规划和环境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保环卫、人群行为、艺术特色、景观风貌等研究。其规划内容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主要内容:

(一)制定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建设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城市空间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环境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特色风貌等目标。借助“3s”等新技术,在定性基础上逐步高度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二)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与预测。对城市居民和外来旅游者,进行调研和趋势预测:

(1)价值观、心理需求、文化取向;

(2)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等);

(3)人群在城市绿色空间系统中流动、集散、停留时间等规律;

(4)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三)绿色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空间进行调整,形成“点型、带型、场型空间”相结合的空间系统。绿色空间包括;公共绿地、城市滨水地带、运动场、游乐园、城市广场、主要街道、大型建筑庭院、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等。规划要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做出定性、定量规划。

(四)绿色空间功能规划。绿色空间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散、停留、展示、分隔、交通)、和人通、文化艺术表述等各项功能。规划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认定。

(五)绿色空间系统特色风貌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控制下充分考虑绿色主要空间进行艺术风格、文化主题等方面规划。

(六)绿化规划对“点、带、场”空间进行全面的绿化指标控制。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绿视率、郁闭度、叶面积系数等。绿化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植被特征加以规划定。

第11篇

关键词: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全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1 背景

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城市的土地、水、资源、能源等逐渐匮乏,环境、水体、土壤等污染加剧,自然和人类的关系恶化。很多学者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提出城市的发展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构建一个人与自然互相协调的城市空间[1]。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绿色生态城区,例如天津中新生态城、青岛中德生态城、深圳光明新区、无锡太湖新城、曹妃甸新城等,其旨在探索更加生态、低碳、节能、绿色的生活空间。

2 指标体系概述

绿色生态城区是涵盖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内容,是从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出发,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运营的愿景。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旨在对其内涵进行阐述,从不同层次跟踪和监控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指导生态城区规划、建设、运营的重要指标。因此,为实现绿色生态城区经济、社会、自然相协调,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至关重要的环节[2,3]。

国内对于生态城区指标体系的研究,有较多的实践经验。本文以唐山曹妃甸新城、中新天津生态城、无锡太湖新城等为例,进行生态城区指标体系的研究,重点分析指标体系的框架、内涵、值域、实施等,为我国其他生态城区构建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2.1 曹妃甸新城指标体系

曹妃甸新城指标体系(共141个指标),由瑞典SWECO公司提出的,分为城市功能、建筑与建筑业、交通和运输、能源、城市生活垃圾、水、景观和公共空间等七个子系统[4]。

从指标属性来看,该指体系可分为规划和管理两大类。

在规划类指标中,有系统、街区和地块三个层面之分,其中系统层面共计68项,通过总体规划加以落实;街区层面共计16项,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加以落实;地块层面25项,通过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加以落实[4]。

管理类指标32项,由政府部门和其他单位予以落实,涉及到房管局、建设局、国土局、交管局、环保局等政府部门以及市政公司等。具体来说,“住宅系统中经济适用房所占比重”由房管局、建设局、国土局来管理[5];环保局对室内环境的噪声、氡气浓度、水质量和沼泽地盐度等进行监督管理;建设局对绿色建筑进行评审、监督;交管局对交通效率、绿色出行等进行管控;市政公司对商业和住宅建筑的电力、供热、制冷、废物回收等进行过程监管。

2.2 天津中新生态城指标体系

天津中新生态城指标体系包含生态环境健康、社会和谐进步、经济蓬勃高效三方面内容,共26项,其中控制项22项、引导项4项。

其中“生态环境健康”对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噪声、碳排放强度和湿地损失等内容设置了控制值;在“社会和谐进步”中,要求达到健康的生活模式、完善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对垃圾产生和处理率、绿色出行、无障碍设置、市政管网普及进行了定值分析;经济蓬勃高效层面,提倡可再生能源利用、非传统水源利用、高就业率、科技创新等内容。

对于引导项目,一般为定性指标,讲求自然生态协调、区域政策协调、社会文化协调、区域经济协调[6]。

在体制机制方面,天津中新生态城区创新政企关系,架构了“管委会+投资公司+合资公司”三角型合作模式。其中,生态城管委会在行政辖区范围内全面行使和行政管理职能,包括建立指标体系、编制规划、监督管理城区公共事务等。

2.3 无锡太湖新城指标体系

无锡太湖新城指标体系共分为六大类,共计62项指标。主要包括:城市功能、绿色交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绿色建筑、社会和谐[7]。

在组织建设方面,无锡太湖新城执行全过程专项监督,从项目立项、设计、采购、施工、调试及验收的全过程进行监管,项目立项阶段增加绿色建筑专项检查,土地使用权出让阶段严格遵守《太湖新城建设用地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指标确定方法》,初步设计审查时根据《太湖新城建设工程方案设计绿色技术审查要点》等进行审查,施工阶段按照绿色建筑标准以及《太湖新城建设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导则》进行监督,竣工验收阶段按照《太湖新城绿色建筑竣工验收要点》进行绿色建筑专项验收。

3指标体系对比分析

3.1 指标体系战略制定

各个生态城区的战略都是根据本地区的地理生态、经济发展情况、资源能源情况、技术运用等制定的,都体现着要实现本地区生态系统的协调、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3.2 指标框架

从层次机构来看,无锡太湖新城和曹妃甸生态城的指标体系较为类似,都是分为两个层次:目标层和指标层。其中,目标层都是涵盖了城市布局、基础设施、绿色出行、能源规划与利用、生态平衡、绿色建筑与应用、宜居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中新天津生态城则是将指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控制性指标,一类是引导性指标。控制性指标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来进行设定[8];引导性指标从自然生态协调、区域政策协调、社会文化协调、区域经济协调等方面来进行设定。

3.3 指标设置和定量化

无锡太湖新城和中新天津生态城在指标项的构成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无锡生态城的指标体系内涵更加丰富,其增加了容积率、混合街坊比例、地下空间开发度、清洁能源、公共交通利用率、慢行交通路网密度、节水器具普及率、污水处理率、住房日照达标率、绿地覆盖率、单位GDP水耗和能耗、绿色社区创建率等内容。

在指标赋值方面,无锡太湖新城指标体系的赋值比中新天津生态城高,具体见表1。赋值相同的内容有:功能区噪声达标率达到100%、单位GDP碳排放量≤0.9t/万元、新建项目绿色建筑比例100%、日人均生活水耗≤120L、日人均垃圾排放量0.8kg/人.天、垃圾无害处理率100%、无障碍设施率100%。

表1 无锡太湖新城和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赋值对比

城区指标赋值 二级标准的天数(天/年) 本地植物指数 人均公共绿地(m2/人) 绿色出行比例 垃圾回收率 可再生能源比例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就业住房平衡指数

中新天津生态城 310 ≥0.7 ≥12 ≥90%(2020年) ≥60% ≥20% ≥20% ≥50%

无锡太湖生态城 350 ≥0.8 ≥16 ≥80% ≥75%(建筑垃圾);≥95%(生活垃圾) ≥8% ≥40% ≥40%

曹妃甸新城跟上述两个城区相比,其指标内容更加详细、丰富,共计141个二级指标,增加了人均公共建筑的房屋面积、高比率的小型街坊、绿化的可见度、创意建筑、室内温度、建设在高危险区的住宅份额、使用机动s车出行的份额、商业建筑的电力与供热等指标项。

3.4 指标体系落实和管理实施

中新天津生态城设置了生态城管理委员对生态城实施统一行政管理,负责编制生态城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时负责管理生态城环保、交通、建筑、教育、卫生等所有的公共实务。

无锡太湖新城也有较完善的组织机构。其成立了绿色生态城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战略方针,决策重大事项,协调各主管部门开展工作,下设无锡市太湖新城建设指挥部,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曹妃甸新城指标体系分为系统、街区、地块三个层面,明确了各个指标在规划设计的哪个阶段予以落实。在体制机制方面,曹妃甸新城也成立了生态城管委会,负责整个城区的建设、管理和运营。同时其需要房管局、建设局、国土局、财政局、交管局、环保局等政府部门以及市政公司等多个部门的配合。

4总结

4.1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构建指标体系

图1 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落实

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以全生命周期的理念为主导,从而实现城区的生态、低碳和绿色。首先应该通过生态诊断、实地调研、数字模拟等手段对生态环境、微气候环境、建设开发程度等进行现状评析,然后以此为基础确定碳排放、水体质量、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生态承载能力等指标基线,以控制绿色生态城区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水体污染等,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明确基线后,以基线为控制线,统筹兼顾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各个阶段的内容,建立生态、低碳、绿色的指标体系[9]。

4.2 指标体系层次分明、内涵丰富

在生态城区指标体系设置方面,应该综合考量城区的经济、环境、生态、社会等方面,统筹兼顾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营各个阶段的指标要求,特别可以借鉴曹妃甸生态城区指标体系的设置,从系统层面一直细化到街区层面。与此同时,在构建城市交通体系、资源与能源利用、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理应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以引导我国新区的规划和建设。

另外,指标体系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政策相关性和导向性,要响应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政策,例如,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提倡绿色出行等[10]。

4.3 指标体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指标体系要建立在科学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客观的、科学的反映绿色生态城区的特殊性、复杂性。指标体系应尽量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增强指标体系的操作性和目的性。通过量化指标,明确绿色生态城区要实现的目标;通过定性描述,弥补无法定量描述的内容,例如社会和谐、生态保护等内容。

4.4 指标体系落实

涵盖经济发展、社会可持续、自然和谐等内容的指标体系的建立,只有通过落地实施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首先,应完善体制机制建设,采用政企合作的模式,构建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的主体方、监督方;二,通过指标体系引导绿色生态城区规划体系的制定,从而实现总规、详规、专项规划的绿色化;三,在项目的设计和建设阶段,对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和装配、绿色选材等进行约束;四,在项目运行阶段,聘请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以实现整个生态城区的低碳、节能运行。

参考文献

[1]World Bank,Expanding the Measure of Wealth. Indicators of Environ- ment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The World Bank,1997

[2] 沈清基编著.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3]Yale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 of Yale University,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arth Science Information Network of Columbia University. 2002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ex [R]. An initiative of the Global Leaders of Tomorrow Environment Task Force,World Economic Forum,Annual Meeting 2002,2002

[4]卡塔琳娜舒伯格/Katarina Schylberg 等.曹妃甸生态城指标体系[J].世界建筑,2009(6):28-33

[5]陈磊,王刚等.曹妃甸生态城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2):96-100:

[6]赵强,宋昆等.国内外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对比研究[J].学术论文专刊,2012(8):9-15

[7]龙伟,郑钦玉,何艺等.重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综合评价[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6,28 ( 5 ): 881-884.

[8]陈娟,王立红.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构建与综合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1) :37~39.

第12篇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13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这是我国首部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专项规划。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问:《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有四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前期研究充分、基础工作扎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在42个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经过前期调研、编制起草、专家论证、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等五个阶段,历时两年多,编制完成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批准实施。二是既体现战略性又突出可操作性。《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既着眼长远,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长期战略,又立足当前,结合各产业、行业、社会的发展实际,提出了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完善政策机制、健全法规标准、加强管理和监督、强化技术和服务支撑、建立统计评价制度、强化宣传教育和国际合作等具体的、短期可见实效的支撑措施。既针对循环经济共性问题明确了总体思路、基本原则等,又针对不同行业、领域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清晰易懂的思路、模式和技术路线、实现途径。三是既提出了中长期目标又明确了近期具体指标。《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以建设循环型社会为目的,提出了循环型生产方式广泛推行,绿色消费模式普及推广,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资源产出率大幅度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显着增强的中长期目标。同时,为促进循环经济尽快形成较大规模,提出了到“十二五”末资源产出率提高1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等18项主要目标。另外,以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为目的,提出了近80个量化的循环经济具体指标,内容涉及第一、二、三产业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循环利用等各方面。四是着力创新、与时俱进。《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针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在思路、内容、体例、机制上有很多创新点。比如,针对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再生资源水平低的“只循环不经济”以及个别“二次污染”、再生产品质量安全、“地沟油”回餐桌等问题,提出了“高效利用,安全循环”的基本原则;针对十“培育生态文化”和“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要求,提出鼓励开展循环文化创意活动,实施大循环战略,推进行业间、产业间、生产与生活系统、国内外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链接等措施;针对社会中存在的铺张浪费行为,《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响应中央有关精神,明确提出了要推行绿色消费,开展“反食品浪费行动”,推动餐饮企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食堂、公务宴请、家庭等各方面节约粮食。此外,《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在形式上图文并茂,编制了一些重点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图,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概念、新方法、新技术,体现了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

问:《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是如何体现党的十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

答:党的十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实际上就是对如何推进循环发展做出总体部署和安排,是实现循环发展的具体行动,从而通过循环发展带动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

十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并提出了“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新要求。《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把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等任务贯穿始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明确了提高资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水资源产出率等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具体目标,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政策措施,同时对各行业、各领域和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做出了具体安排部署。

十还明确指出要“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把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作为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的主战场,提出战略任务、明确具体目标、总结基本模式、给出技术路线和实现方式等,力求把一些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转变成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以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行绿色消费、实施大循环战略为重点,树立新的资源观、消费观,加快建设循环型社会,这些都是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而做出的战略部署和工作安排。

问: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提出了四项重点任务: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

在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方面,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推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废物循环利用;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方面,加快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 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在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方面,推进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促进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服务业在引导人们树立绿色循环低碳理念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完善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发展再制造,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和绿色交通行动,推行绿色消费,实施大循环战略,加快建设循环型社会。

问:当前社会上存在奢侈浪费现象,《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从哪些方面强化了有关措施?

答:《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以“减量化优先”为基本原则,把推广绿色消费模式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围绕遏制当前社会上存在奢侈消费、过度消费乃至浪费,提出了一些明确的、根本性的措施。首先,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循环的消费理念,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摒弃讲排场、摆阔气、奢侈浪费的陋习,提高全社会节能、节水、节粮意识。其次在消费环节,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环保产品、环境标志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抵制过度包装,鼓励网上购物、视频会议、无纸化办公,不消费珍稀野生动植物,提倡绿色出行,倡导生态旅游,杜绝随意丢弃垃圾。在餐饮住宿行业鼓励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快餐盒以及客房一次性牙刷、剃须刀等用品,特别是餐饮企业要引导顾客适度点餐,餐后打包,坚决反对食品浪费行为,在零售批发业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专柜等,向消费者推介绿色产品,扩大绿色产品消费,带动绿色产品生产。另外,强化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政府机关要在节能、节水、节纸、节粮等方面率先垂范,建设节约型政府,积极培育租赁业、旧货业发展,促进产品再利用。

问: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包括哪些内容?

答:《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提出的“十百千”示范行动,是指实施循环经济十大示范工程、创建百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和培育千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

“十”是十大示范工程。包括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工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示范工程、“城市矿产”基地建设示范工程、再制造产业化示范试点工程、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处理示范试点工程、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示范工程、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循环型服务业示范工程、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工程。

“百”是创建百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选择100个左右城市(县),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示范城市(县)要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率先构建起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资源产出率提高超出全国平均水平,探索实现转型发展的路子。

“千”是培育千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选择1000家骨干企业或园区,树立循环经济典型。示范企业或园区的资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单位产值能耗、物耗、水耗、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

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以企业自主投资为主,各级政府通过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重点支持相关公益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重点项目、能力建设、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示范及推广应用。引导金融和投资机构投向循环经济重大工程。鼓励企业通过自有资本、银行贷款、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方式实施循环经济重大工程。

问:《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提出的保障措施有哪些,如何确保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