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1 16:55: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毕业生四年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学校将通过网络(校园网、就业网)、校报、求职导报、校刊、广播、横幅、橱窗、展板以及张贴宣传单等途径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毕业生充分了解省“三支一扶”计划工作的目的意义和有关政策,动员广大毕业生踊跃报名。
2、各学院要召开本届本科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宣传动员大会,重点布置,加强宣传先进人物及其事迹(如:资教生杨石南、徐苗苗、李本和等资教事迹材料可到毕办索取)。
3、组织报名工作结束后,各学院召集被推荐为省“三支一扶“计划毕业生的座谈会,进行广泛宣传、教育,重点是宣传历年资教的先进典型事迹,希望他们勤奋工作,努力为社会作贡献。
4、学校将召集已签约毕业生的座谈会及参加省里组织岗前培训班之前的欢送宴会,并发放奖品。
5、建立我校历届(包括10届)投身“三支一扶”计划工作毕业生到“三支一扶”计划工作qq群,以便充分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现状,并提供适当的帮扶,以激励他们在农村基层更好的建功立业。
6、继续落实省“三支一扶”计划工作毕业生到岗后的跟踪回访制度,树立典型,一方面可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作为学校历届毕业生就业指导专题讲座现身说法的典型先进事迹。
二、根据省“三支一扶”计划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的要求,严格按照各阶段的时间安(来源:文秘站 )排,完成好各阶段的工作。
1、4月上旬至5月上旬为“三支一扶”计划工作的宣传、动员、组织报名阶段(其中资教工作的宣传、动员、组织报名阶段为4月初至5月10日)。另外,4月16日我校将根据省里的安排,积极组织好省教育厅举办的往届资教生在各高校的巡回报告会。
2、5月中旬省教育厅将统一组织供需见面会,进行考试考核和签订协议工作(其中,支农、支医、扶贫考核签约的具体时间另行通知)。我校将在5月初落实好参加资教毕业生报名和选拔工作的时间)。
3、7月上中旬,省教育厅将统一组织资教生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及教学、教法等内容全免费的集中岗前培训(其中,支农、支医、扶贫工作是否组织岗前培训,另行通知)。在此期间,学校将举行所有被选派为“三支一扶”计划工作毕业生的欢送茶话会及欢送宴会。
4、省“三支一扶”计划选派工作结束后,由相关省厅直管部门组织安排到岗工作,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其中,资教生岗前培训结束后,由县(市、区)教育局安排到岗工作。
三、省“三支一扶”计划工作的选派条件,服务期间的管理及服务期间所享受的优惠政策和工作要求等,将严格按照《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的实施意见》(鄂人16号)、湖北省“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我省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有关问题的补充意见》(鄂三支一扶01号)的文件精神和《湖北省“三支一扶“计划高校毕业生选招工作方案》(鄂三支一扶办6号)的精神,以及《省教育厅关于做好资教生选派工作的通知》(鄂教师4号)的文件精神执行。同时,我校将采取以下几项相应的优惠政策:
1、凡被选派上省“三支一扶”计划工作,并按时到岗的毕业生,仍采取前四年参加资教工作毕业生的奖励办法,每人每年奖励1000元,以资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去建功立业。
2、凡被选派上省“三支一扶”计划工作并任职期满的毕业生,作为每年学校招聘人才优先考虑选聘的重点对象。
3、凡被选派上省“三支一扶”计划工作的毕业生,每人配发一个带有“中南分校”字样的行李箱。
4、凡被选派上省“三支一扶”计划工作的毕业生,一律评为校优秀毕业生称号。
从踏入大学门槛的那天起,连续六年三好学生的我经过良师的精心指导以及自己的奋力拚搏、自强不息,我逐渐成为了一个能适应社会要求的新时代大学生,并为做一个全能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我考进大学时,脑子里想的是好好放松从重压下解放出来的自己,然而很快我就明白了,大学仍需努力认真的学习。其次是明确了学习目的,选择工商企业管理这门专业,不是因为它是择业的“冷门”或者“热门”而是我喜欢这门专业喜欢这个行业。再有就是学习的同时我也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古语虽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真谛,但是“黄金屋”和“颜如玉”也是需要自己去探索研究才能发现的,所以我饱读古今中外各类图书,不仅丰富了自己,而且从中领悟到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三年的学习与锻炼我的社会时间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参加了不少校内活动还做国一些社会实践,组织过几场精彩的足球比赛也是我认为是我课余生活中做的比较有意义的事情。因为通过组织比赛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而且还和一些同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比赛中我们配合的淋漓尽致,也增加了我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XX年5月30日在居庸关长城脚下,我与我校800名同学与珈蓝公司的员工,共计3500人表演手语操《感恩的心》。这次表演我们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包括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湖南卫视、东南卫视及《北京青年报》、《新京报》等在内的50多家中央和地方媒体参与了现场报道。寒暑假期间我还会在社会上做一些公益活动,兼职等等,虽然有时候会觉得累,但能够帮助别人并且锻炼自己,我乐此不彼。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够正确看待别人的缺点,帮助他人改正,并且发扬自己的长处是我做人的基本原则之一。
出生于东北的我优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 ,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同时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2010年应届工商企业管理的大学生,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使我不畏困难,善于思考,但年轻也意味着阅历浅,更需要虚心向学。我也深知,毕业只是求学的一小步,社会才是一所真正的大学,我还要继续努力。
而我认为自己的缺点是性格比较直率,为人处事喜欢直接,这也导致有时候想问题不全面而伤害同学,不过我今后一定会时刻提醒自己,办事之前一定要想全面。以免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我认为总结只是纸上谈兵,而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所以我会时刻提醒自己,不骄不躁,冷静的对待今后的每一次挑战,做一个真正的全能型社会主义建设者!
相关阅读:
2010年师范毕业生自我鉴定
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范文
2010年本科生毕业自我鉴定
电大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汽车专业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
园林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
大学生广告学专业毕业鉴定
关键词:德育答辩;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德育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张立忠: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河北石家庄050018
多年来,高等学校坚持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等全方面教育,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相对于智育、体育的评价手段与体系而言,德育的评价体系相对薄弱。如何评价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是长期以来摆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完善学生德育的评价体系,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开展了德育答辩活动。实践表明,德育答辩不失为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德育答辩的实施过程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一)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为了上好德育答辩这堂“课”,理工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领导、学工部(团委)负责同志、学部书记、辅导员、“两课”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德育答辩分为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三个阶段。
撰写论文阶段。学院要求每个毕业生认真回顾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寻找并弥补不足,调整发展方向,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2010届2196名毕业生全部撰写了德育论文。
论文评阅阶段。学院专门安排了德育答辩论文导师,对毕业生德育论文进行指导、审核、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大部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认真总结,写出了有质量的论文。
现场答辩阶段。在德育答辩会上既有毕业生们的真情告白,也有献给学校建设发展的合理建议。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成员分组深入各学部,听取学生陈述,进行现场提问,根据德育答辩评分标准评定现场答辩成绩。
(二)根据学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德育答辩教育成绩
学生德育答辩的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现场答辩、毕业离校期间表现四部分成绩组成。其中,现实表现的成绩占50%(辅导员打分)、德育论文的成绩占20%(指导教师打分)、现场答辩的成绩占30%(答辩评委打分)。
德育答辩的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和待考察(60分以下)。对于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学生,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及格的,按结业处理。
2010届有2196名毕业生,其中有248名毕业生因工作需要(顶岗实习)不能回校答辩(但均提交了德育论文),在校答辩19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9%;有81名学生第一次答辩成绩不合格,进行了二次答辩。
(三)发动低年级学生参与,延伸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现场答辩阶段,学院鼓励低年级学生旁听。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这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和人生的升华,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心灵鸡汤,为他们的大学之路指明了方向。答辩结束之后,德育答辩委员会评选出优秀德育论文,将其集结成册,提供给在校学生阅读,进一步扩大德育答辩的影响力。同时,学院围绕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把优秀毕业生在德育答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新生,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优良学风、校风在高低年级间的传承。
二、德育答辩的实际成效
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对大学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毕业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是大学毕业生德育状况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德育答辩成为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对于专业答辩,德育答辩形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更具吸引力。这种新颖的毕业教育方式在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毕业生的感触颇具代表性:“在离校前夕,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实在是很难得。老师们不仅帮我分析了优缺点,还给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对我走向社会大有益处。”
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全面考核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进一步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全面检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答辩工作还吸引了其他专业课教师和“两课”教师,德育答辩的过程成为师生真情话别共叙情谊的过程,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及时疏导了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2010届毕业生成为历年来毕业离校期间表现最好的一届毕业生。
(二)德育答辩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学生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教育环境是德育答辩工作的出发点之一。按照教育规律,大学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终以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的。而毕业生德育答辩活动的形式特点是,它从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充分反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答辩会的时机、内容及形式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个性互动的教育环境。学生有机会自我总结、交流、答辩、阐述,使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自觉地投入。经过学生入脑、入心的理智思考获得的心灵体验、思想升华的效果是任何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学校注重将德育答辩理念加以推广,发动低年级学生现场旁听毕业生德育答辩,以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德育答辩成为贯穿所有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成为学校德育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径。
(二)德育答辩成为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专业答辩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检验,那么德育答辩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综合考核,是学习期间思想状况的展示和总结。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检验关,改变了以往学生重专业、轻德育的思想。与专业答辩相比,德育答辩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与实践的总结和展示。通过这种“出关”,更增强了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的安排,在2010年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基础上,已组织新生结合入校以来的所感所想,在辅导员和个人成长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学习4年后的德育论文答辩积累资料。从入学教育时的“德育论文开题”到毕业教育时的“德育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同时辅以二、三年级德育论文的阶段答辩,一个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体系正在该校逐步形成。
事实表明,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以德育答辩为载体,以学校德育理论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学校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支撑的模式,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学院毕业生的普遍特点。学院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受到社会、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肯定。
三、德育答辩的实践启示
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对于高校优化育人过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评价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评价体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学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表明,德育答辩正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
(一)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人性化
重视人的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这是人性化评价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辩认可了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德育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毕业答辩组成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过程。这个过程立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由对德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促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启动功能和激励功能,实现德育评价育人育才的真正意义。
(二)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动态化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评价注重静态取向,重视的是评价的判断和鉴定功能,并进一步异化为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以终结性评价结论来区分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处于成长的动态过程中。因此,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目光、前进的观念来看待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行为表现,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应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指引他们看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方向。通过对学生阶段的、单元的和局部的道德发展水平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也能对德育工作进行不断调整,改进德育体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构建。这样,在学生自我发展和学校德育评价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德育工作目标也能够最终实现。
(三)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多元化
在日本,某些就业情况较好的高等职业学校,其录取分数甚至高过本科院校,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自主灵活、小而精的特色办学模式同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此外,日本高等职业学校的设置主体主要为国立公办(占学校总数的95%左右),这一点与我国高职高专以地方公办院校为主(人数规模上约占80%)的办学模式具有较强的类似性。本文将以日本高等职业学校为例,通过对其发展现状的把握,总结其小而精、学制灵活、立足地方、高就业率的办学特色,并分析其最新改革动态,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一、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制度概况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为了应对经济复苏带来的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日本产业界向当时负责教育政策咨询工作的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增设高等教育机构的要求。[4]根据该项提议,新设的教育机构“以战前旧制工业专科学校为模板”,以中级技术人员为主要人才培养目标。[5]高等职业学校于1962年正式开办,法律依据为《学校教育法》第十章“高等专门学校”(1947年3月31日法律第26号制定,1961年6月17日法律第144号修订),办学条件则依据文部省颁布的《高等专门学校设置基准》(1961年8月30日文部省令第23号)。高等职业学校的制度概况见表1-1.
高等职业学校的学制通常为5年,通过对初中毕业生实施一贯制(不需要参加高考)的职业发展教育,为制造业等企业培养中坚技术人员。[6]学科当初仅限于“工业”领域,以做到从制度上区别于门类多样的短期大学。而从课程设置来看,教学内容分一般教育和专业教育(工学、技术类),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主(原则上不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这是高职与四年制大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其中,专业科目随着年级增长逐渐增多,到了高年级甚至达到与大学工学院系相当的水平。从课时量来看,其5年期间的总课时量,远远超过普通高中与短期大学的总和,甚至稍多于大学工科学院专业课的总课时。[7]除此之外,重视试验、实习、毕业研究等实践教育,也是其课程设置的重要特征之一。专业、实用的课程体系,是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据日本文部省各年度的《学校基本调查报告书》显示,到1965年,日本共开设高职学校54所(其中国立43所),而当时全国共有大学317所(其中国立大学73所),因此,高等职业学校制度的建立为日本战后高等教育制度的多样化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随着短期大学(1964年)以及专科学校(1975年)制度的相继确立,日本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从1966年的16.1%迅速增长至1976年的38.6%,增加了2.4倍。与四年制大学相比,高等职业学校由于在教育内容上更加注重职业技能训练和实践,因此其毕业生从一开始便受到产业界的普遍欢迎。高等职业学校制度也凭借其明确的人才培养特色,一直在日本战后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二、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据2011年版《文部科学统计要览》统计,日本全国共有高等职业学校58所,其中国立51所,地方公立4所,私立3所。如表2-1所示,在校学生总数为59,542人(其中本科55,827人,专科3,629人,其他86人),教师人数4,373人(不包括行政人员2,555人),本科招生10,936人,毕业生10,126人(其中就业5,219人,升学4,661人,其他246人),女生比例约为15%.
日本的高等教育形式多样,主要有四年制普通大学、两年制短期大学、专科院校以及高等职业学校的四、五年级。在众多的教育机构中,高等职业学校的规模十分有限。从2010年度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的规模来看,大学为778所,学生2,887,414人;短期大学为395所,学生155,273人;专科院校为2,904所,学生564,640人。与此相比,高等职业学校四、五年级在学人数为21,774人,仅占所有接受高等教育总人数的0.6%.
但是,在办学规模上与普通大学相比,平均每所高等职业学校的在学人数为1,026人,不及普通大学平均3,711人的30%.其次,从师生比的角度来看,高职每位教师的指导人数为13.62人,相比大学的16.56人低了20%.较小的规模使日本高等职业学校得以发挥办学自主、学制灵活的优势;而较低的师生比,则使其教育的个性化和指导的精细化成为可能。“小而精”,可谓日本高等职业学校最重要的办学特色。在日本社会人口减少以及高等教育普及化(201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高达79.5%)的背景下,高等职业学校凭借其鲜明的办学特色,依然在日本高等教育体系中充当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8]
三、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除了前文提到的5年一贯、实施注重实践的专业教育之外,日本高等职业教育还具有学制灵活、立足地方以及就业率高等办学特色。
(一)灵活的学制。
高等职业学校的入学条件为初中毕业生,但普通高中毕业后也可插班编入高职四年级。同样,高职三年级学生可参加普通大学(四年制)或短期大学(两年制)的入学考试,也可在毕业后经过考试转学升入大学本科(一般为长冈、丰桥技术科学大学或国立大学工科学院)三年级。1991年以后,高职毕业生可获得“准学士”称号,升入同年在各校开设的“专科”继续学习。专科毕业后可获得与四年制大学相同的“学士”称号,拥有继续攻读研究生的资格。具体可见图3-1.初中毕业进入高职院校后,在读期间能够选择考上本科院校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若顺利完成5年课程则可获得“准学士”学位,可选择升入本校专科或“专升本”继续完成大学本科学业;专科毕业后还可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
实际上,高等职业学校(本科)毕业后,不少学生选择升学或插班继续学习。论文格式日本文部科学省各年度《学校基本调查》结果显示,1991年以后,升入高职专科以及四年制国立大学(三年级插班)的毕业生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例如,据2011年版《文部科学统计要览》统计,2008年的10,160人毕业生中,共有中4,306人选择升学,占毕业生总数的42.38%.其中,升入专科的有1,605人,升入大学的有2,701人。
升入专科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选择了就业。但随着在读人数的不断增加,考入研究生院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也有一定增加,2001年以后这一比例一直维持在30%以上,具体见图3-2.这一事实说明,高等职业学校的灵活学制为毕业生提供了继续深造最终获得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的机会。
同时,从另一个侧面来看,高职院校能够发挥其“小而精”的特点,及时根据产业界及社会需求不断进行制度改革的能力。[10]例如,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高职院校在原先以工科为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商船(1967年)、电子信息(1975年)等学科院校,1991年以后更将学科领域进一步开放,还在原先5年学制的基础上增设了2年制的专科。在全球职业教育趋向高等化的背景下,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凭借其自由连接中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灵活学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立体交叉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二)鲜明的地方特色。
目前日本全国58所高等职业学校中,有51所隶属于独立行政法人国立高等职业学校机构。加上少数公立和私立院校,几乎所有县级(相当于我国省级)行政单位都设有一所或多所高职院校。相比其他专科院校或四年制私立大学,高职的全国分布较为均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也是日本高等职业学校的重要特征之一。
首先,从招生考试办法来看,所有国立高职院校采取同时、使用同一套试卷进行全国统考。由于各院校考场均设在本校,该项措施大大缓解了地方学生大量涌向个别大城市的现象。加上部分地方公立高职还将报考资格限定为本地(省级行政单位)居住者,通过上述制度设计,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向大城市的过度集中,从而保证了地方院校的生源数量。另外,在各地公立学校举行中考的当天,高职院校通常会召集已录用者到校集合,该项措施使得这些学生不能参加普通高中的入学考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证生源质量的效果。
其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一贯重视与地方社会的交流与沟通工作。在“制造立国”的口号倡导下,高职院校依照“一县一校”的规划原则,从诞生之时起就肩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振兴地方经济的重要任务。[12]近年,伴随着教育社会化以及学习终身化的热潮,高职院校进行了一系列面向社区、社会开放的改革措施,进一步拉近了学校与地区之间的距离。同时,在校企合作方面,学校不仅通过外聘地方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还专门在校内设置“地区联合技术研究中心”,积极与地方企业进行合作研究。[13]另外,为了应对人口减少带来的理科渐受冷落现象,各地高职院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的初中学生交流活动,力图从根本上确保工科学习人口的数量。
最后,高等职业学校毕业后的去向调查也显示,历年都有不少毕业生选择在本地企业工作。据2002~2007年的统计结果表明,留在学校所在地工作的比例大多超过30%,而另一项针对高职专科毕业生的就业调查则显示这一比例高达近40%.[14]需要特别留意的是,该比例是在高职毕业生深受包括大量上市公司在内的用人市场热捧的条件下取得的,来之不易。这个数据说明了高职在为本地尤其是中小企业输出人才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效。[论\文\网 LunWenData\Com]
综上所述,日本高等职业学校无论在招生制度上,还是在教育过程和毕业导向上都十分重视与学校所在地域的联系与沟通。较为均衡的全国分布状况,使得高职学校成为地方教育、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同时也为各地学生提供了较为平等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由此可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是高等职业学校重要的办学特点之一,同时也最终成为高职在众多高等教育机构中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高就业率。
据2008年12月中央教育审议会的《关于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咨询报告》对不同规模企业关于高职毕业生工作表现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超过70%的企业对高职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反映了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评价较高。相比四年制大学毕业生,高职在从事第一线工作能力、专业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以及敬业精神等方面均表现出色。[15]
对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高度评价,不仅来自利益相关的用人单位,根据日本学校教育法由第三方实施的学校评估结果,也对高职的教育目的、教育成果以及学生服务体系给予了高度评价。针对高职毕业生本身的问卷调查也显示,高职教育虽然存在着英语能力偏差的弱点,但是毕业生对高职教育整体的满意度高达90%.[16]
1967年3月,第一批毕业生走向社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全部在大公司找到工作。往后,无论高职扩充还是经济形式变化如何,超过36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近100%,同时维持超过10多倍的就业职位求供比率。[17]毕业生在求职市场深受热捧,反映了产业界对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评价。
日本的高等职业学校对初中毕业生采取5年一贯制的职业教育,由于入学后没有高考压力,高职在校学生似乎拥有更多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而寄宿制度的采用以及较为宽松的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个性的空间。每年一度的全国高职院校的机器人、程序设计等比赛,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创新才能的重要舞台。加上灵活的学制,更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提供了多样、自由的选择空间。以上因素都是高职毕业生之所以深受各界欢迎的重要原因。
四、总结与展望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始于1962年,到2012年刚好走过了半个世纪的路程。在这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日本社会经历了战后重建和经济高速增长、泡沫经济破灭以及人口减少和老龄化不断显现的经济全球化等考验。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五年一贯制教育、注重实践实习、灵活的学制、立足地方等特色,都在发展过程中得以保持和发扬。在日本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制度中,高等职业学校培养了大批动手能力较强、具有创造开拓能力的技术人员,成为支撑日本产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当初,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企业的中层骨干技术人员,但是随着产业技术的急速发展,不少拥有良好技术和工作热忱的优秀毕业生逐渐成为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从技术开发到现场操作,毕业生的出色表现也大大提高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教育价值。无论日本经济盛衰何如,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一直深受热捧,如实地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其教育质量的高度评价。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高等职业学校规模普遍偏小,也因此带来社会知名度偏低等现实问题。尤其是近年日本学龄人口持续减少,如何保证足够生源、确保考生质量,也成为影响高等职业学校生存的重要现实问题。加上由于高职制度建立已久,国立院校中建筑年龄超过25年的校舍设施高达75%,实习工场也有半数超过25年,对老朽设施实施翻新、改造工程所需巨额费用,也成为制约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瓶颈。
而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在校四年期间的一份全面综合的应用知识的考验,是大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前最后一份作业,同时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对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估,是测量独立院校办学水平和教学模式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现阶段来看学生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还不是太理想,在论文撰写的过程当中,拿来主义思想严重,各种抄袭占据了毕业论文的主流,也使现如今的毕业论文流于形式。在这种背景下,独立院校的毕业论文改革也被各独立院校提上了日程。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把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对独立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一部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自2006年建校以来就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各项工作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探索和改革。
一、本科毕业论文是“去”是“留”
近年来,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多为形式主义。毕业季时,各种的广告铺天盖地。另外,毕业生因忙于找工作和毕业实习等原因,导致毕业论文东拼西凑、滥竽充数,也使得毕业论文的质量越来越难达标。在这种环境下,本科毕业论文是去还是留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科毕业论文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答案是肯定的。不同的学科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不尽相同,理工类专业的论文多是实验性研究,要求学生的实验能力及思维训练方面应该得到应有的锻炼,是绝对不能取消的。而对于文科类来说撰写毕业论文更是能够提高写作能力,开拓毕业生的眼界,是对毕业生所学四年的一个总结,更重要的是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对于本科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因此毕业论文不能“走”,我们要做的是改变毕业论文的形式。毕业论文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可以采用调研报告、规划设计、应用基础研究、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或艺术作品等形式。而多样的形式也能刺激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热情、产生兴趣,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为未来走出社会做准备。
二、毕业论文形式的改革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验证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使他们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成为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根本目的。通过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学习的过程,使得本科生在毕业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够具有一定的写作和研究能力。而毕业论文形式改革不能再拘泥于过去的形态方法,既要保证其原有目的,又要有所创新。毕业论文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以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艺术学院部分专业为例(工业设计、产业设计等),改革方式比较“温柔”,以毕业作品辅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完成,也就是说,毕业生不仅要完成毕业论文,还要拿出自己的设计作品创作,并在每年的毕业展上进行展示。而毕业论文则成为了展示作品的辅助,来让毕业生更深刻的理解艺术的真谛。而其他方面比如音乐系,则可以更加丰富,如毕业演出、毕业专场演唱会、演奏会摄影展等。再配以常规毕业论文来阐述一些自己对本专业的理解和认识,既展示了毕业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成果,又能达到以往毕业论文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毕业论文,可以用各类调查报告的形式来完成,让学生们深入公司企业了解内部运作,可以使学生在四年本科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完美结合,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还有一些特殊专业,如一些小语种专业(如日语、俄语等),不同于英语专业,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前根本没有任何实践基础,通过四年的学习,与其让他们撰写毕业论文,不如指导学生对一些特殊文章进行翻译或解释。通过以上这些设计方案及调查报告,可以加强毕业论文的实用性,让学生把研究点落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从而实现毕业论文在形式上的创新。
三、毕业论文指导改革
当前,本科毕业论文越来越流于形式的问题较为普遍。它们绝大部分是抄袭以及对他人研究内容的整合,只有很少的部分是与其他人不同的观点。经过对部分学生的调查发现,半数以上学生的毕业论文创新思维缺失严重。指导学生实现毕业论文的创新,是时下论文改革需要正视的问题。
另外,论文指导失调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论文开题部分的时候,思维固化,不能放开选题,导致学生在思考和写作过程中,无法独立创新,指导教师把学生的想法禁锢在自己的思维下,按照他的想法和思路去构思和研究。这种指导方法是课堂教学中过于陈旧的教师主义思想的延续,限制和约束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创造热情大大消减,导致学生的机械性固化思维,很难在个人想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不仅仅是独立院校,很多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和指导工作都被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二个学期,时间大致只有十周左右。为了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搜集和整理资料,并对选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同时避免教师指导工作过于集中和毕业生就业等因素的影响,可将毕业论文时间提前至大四第一个学期开题,即毕业季上一年的11月左右。将大四第一个学期定为毕业论文的准备和研究阶段,大四第二个学期为毕业论文完成和答辩阶段。时间的延长既给了学生充分的资料整理及撰写时间,同时又能够使得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让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时间去沟通,使目前毕业论文在完成时间安排方面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从而提高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和效率。同时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设毕业论文指导课程,并定为必修课,由论文的指导教师亲自授课,让学生提前做好撰写论文的心理准备,让学生提前学习毕业论文的撰写方法,同时使学生知道如何收集资料及论文书写格式等,避免学生突然接触论文后的尴尬。在此期间,安排撰写毕业论文的大四学生们进行毕业论文交流会,避免论文写作的纸上谈兵,让创新思维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要坚持由局部指导转向全程指导。在毕业论文指导方式的改革中,指导老师使用何种身份和形式进行论文指导,是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如果论文指导老师仅仅针对论文的写作进行指导,即便内容涵盖了论文开题到初稿写作,再到最后论文存档等诸多环节,但是由于最终目标单一,指导老师并不需要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如果论文指导老师换个角度介入的话就会发现,学生在大学四年级时,面临就业、出国留学、各类等级考试、技能考试等诸多状况,导致了在论文撰写方面受到很大干扰。在各种不良因素的伴随下,也会影响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指导的顺利进行。因此,毕业论文指导的顺利进行,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老师对自身角色的定位。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指导老师能更加深入了解学生在撰写论文时的各种困难,同时帮助学生克服并解决困难。
通过上述改革,将单纯的毕业论文改为设计方案、演出、调查报告与毕业论文共同存在或代替毕业论文的单一形式,既能更好地考察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体现出应用性的特点,同时也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创新型思维能力。而设计方案或调查报告在相当程度上迎合了毕业生的写作需求,并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撰写的兴趣。
针对毕业论文准备时间短、准备不充分等问题,我们要求各专业教师于第六学期,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论文指导课程来训练论文的规范书写。针对毕业论文不够规范的问题,我们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学生手册,并为学生提供可参照的模板,而毕业论文(设计)教师手册中则详细的规定了各项指导内容及学生写作规范要求,主要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原则、指导任务、毕业论文答辩要求、评分规则以及附有具体时间节点的毕业论文进程要求,把有关的毕业论文材料列出清单,从多方面规范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综上所述,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与改革,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不会是人们常说的“天下文章一大抄”,而是通过学生对本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毕业论文的撰写中来,为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不断的形式改革与创新,提升本科独立院校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地调整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1]殷晓彦. 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探索[J].新西部:下旬·理论,2014(2)
[2]郭玉贤. 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改革与实践[J].语文建设,2014(2)
[3]程芳. 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商业经济,2010(7)
毕业,就像一个大句号。从此,我们将告别纯真的青春,一个年少轻狂的岁月,一个充满幻想的时代……毕业前的这几天,时间像流沙一样流走,想留都留不住。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0大学毕业演讲稿,方便大家学习。
2020大学毕业演讲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06班2班的学生,我很荣幸代表我们班48名毕业生发言。四年过去了,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明天我们将离开曾经向往的大学,走向我们的最终目的地——社会。在这里,我代表我们班所有的毕业生,感谢母校四年来对我们的培养和教育。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指导。我还要感谢我们的家人的鼓励和支持。
毕业,就像一个大句号。从此,我们将告别纯真的青春,一个年少轻狂的岁月,一个充满幻想的时代……毕业前的这几天,时间像流沙一样流走,想留都留不住。毕业答辩,告别宴会,每个同学相互道别怀旧,回忆在大学里的点点滴滴……一切似乎都在意料之中,一切都走得太无奈。
还记得我们开学第一天的自我介绍吗?还记得为第二天的比赛精心布置吗?还记得我们去购物、喝酒、聊天和唱歌吗?
自习室、野外考察、考试、获奖……画面像一幅幅绚丽的剪贴画,连成一幅幕布电影,播放着我们的喜怒哀乐,记录着我们的青春和过去,也见证着我们深深的情感。
再见了,我的宿舍;再见了,我的兄弟;再见了,我的青春;再见了,我的大学。
毕业,又像一个长长的省略号。青春结束,我们等待下一个开始。在前方等待我们的征途,迎着阳光,勇敢地飞向心中的梦想;等在我们面前的故事,伴着星星,回忆着生命中最美好的四年,绽放着鲜花……挥手离别,送上真挚祝福,无论多少年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不会忘记,曾经孕育了我们的这片土地。
大学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小舞台,毕业并不是结束,这是一个开始。生活总会有压力,现实总是要面对的,我们要去人生的星图去寻找自己的新位置,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和从事什么工作,都会不断地填写人生简历,为母校闪耀光芒。
无论我们如何走过这四年,此时的我们不必抱怨和后悔,从明天开始,我们都将是零,并在一个起点上,走向社会的大舞台。
最后,祝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我会回来看你的。也祝福我们的同学,四年的兄弟姐妹,前途无量!
谢谢各位!
2020大学毕业演讲稿2岁月匆匆,大学四年转瞬即逝。从眼眸里抽出细细雨丝,然后纷纷扬扬的撒下。我即将离开我的大学生活。走过楼兰,走过荒滩,只是为了那句“路在脚下,明天会更好”。
虽然即将与相处四年的同窗好友分别,但却无法把自己和属于花季年龄的回忆全都忘掉,因为在那个美好的年龄,我们已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做了一次交换。
含着泪,回头读起身后的脚印,这些脚印离学生时代越来越远,伸向远方。即使脚窝泥泞,步履蹒跚,但我还是毅然的去追求属于自己的梦。曾经失去的,我不会注入太多是眷恋,太多的叹息;将要得到的,我也一定不会迷惑,不会迟疑。因为每个清晨的太阳都是崭新的,明天还要继续。
红阳在头顶散射着年轮的波,灵性鸟蹲在枝头目送我的背影,为我祈愿一路平安。真正令我魂牵心动的'是那梦流浪的地方,生命在律动,风景在行走,情调目光里不仅映射着浪漫,而且还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梦想就是他的翅膀,有梦想的人,随时都会跳起来,拍拍翅膀,到他想去的地方尽情的遨游。看!山那边如今又是香草萋萋,满庭芳菲了。白云将载着我到那梦开始的地方,实现我的梦想,实现我的价值。
在此,我由衷的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使我学会了各种生活技能和懂得了怎样为人处事。祝福我的母校_大学明天会更好!同时,我也由衷的感谢四年来同学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各位朋友的关怀。认识你们是我的人生一大财富,真诚的祝愿各位一路走好!
2020大学毕业演讲稿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_x,在学校当中我认为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去坚持的,我愿意在这样的的环境下面一点点的积累知识,大学几年的时间过得非常的迅速,我是能够清楚的感受到,时间的流逝,转眼之间现在也是到了这毕业的时候,我一直都在通过自己的怒力做好的本职的事情,作为一名大学生这些是应该有的心理准备,毕业之际我回想过去的几年经历,确实是有很多是事情没有去做,可是自习想想有些事情也不算是遗憾,让它留在过去想想的时候的未必不是一种美好。
同学们我们你马上就要离开学校在未来步入社会之后肯定是会偶有更多的事情应该去挑战,毕业之际的这份美好是我们需要自己的去发掘的,过去的几年是我们对自己上的一种认可,有些事情应该要认真一点,大学经历的是一段美好的经历,我们的在这一阶段是积累的时候,除了学习之外当然还需要去liuxue86.com充实自己,过去的点点滴滴现在都是已经是过往了,我们应该要清楚的定位,要清楚接下来面对的是什么,这是非常的重要的,在毕业的这个时候一定要认真一点有些事情是我们应该认真的去思考的,毕业过去总是感觉遥遥无期但是现在却又是摆在眼前,真的是感觉非常的特别,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肯定还是要去尝试的,在学习上面不能够让自己的耽误了时间,在这一阶段,必须要去主动的想一下接下来可能面对的事情。
已经过去的大学生活是我对自己的一种认可,在这方面不能忽视,接下来一定要认真的一点,我也是非常强烈的意识到了这些,我感觉到了紧张感,毕竟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在毕业的时候一定不能够马马虎虎,有些东西是应该有一个客观的心态,现在我算是体会到了这个,同学们我们要做好的准备了,离开了学校一切都是靠我们自己以后不会有那么多帮助我们的同学,还有老师,很多事情是需要靠自己的,毕业就在眼前的,有很多事情是需要去好好的回顾一下才是,这非常的有意义,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这样的状态下面要有客观积极的心态,现在也是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要对自己各个方面做一个客观的认识,以后步入了工作之后才能够一点点的去做好这些事情,在这样的环境下面是应该摆好心态,毕业的时候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能力。
2020大学毕业演讲稿4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生们:大家好!
我叫_,大学四年就要过去了,我将离开我亲爱的同学,敬爱的老师和我喜爱的校园。这个给与了我知识、力量和友谊的地方。请原谅我此时的感伤和失落。
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很小的时候我的妈妈就告诉我,做一个有梦想和敢于为梦想打拼的人,任何时候都不要让别人瞧不起你。我感谢我的妈妈,让我从小就敢于有梦想,敢于去实现梦想。
我曾信奉保尔柯察金的一句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四年,我感到问心无愧。
刚进大学校园,我被选为班长,这一做就是四年。回首这四年,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四个方面:专业学习、学生干部工作、交际能力的提升和自己爱好的写作。尽管在班级担任班长,在学院担任学生干部,但是我铭记自己只是一名学生,学习,任何时候都是第一位的,所以我最看重的是专业上的学习。这四年,我的专业成绩一直保持在前两名,在专业上的不服输,和对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使我在班级和学生干部组织的管理中得心应手。同时做到了一个学生干部的榜样作用,得到了大家的信任。
很多时候我追求做到更好,不仅仅是因为梦想,也是我的不愿服输。由于专业、户籍和地域等各种原因,我经常受到质疑。有人瞧不起学美术的,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艺术生就是很懒散很随意的。有人瞧不起农村人,说农村人不讲文明素质低下。甚至有人因为少数不文明现象,而瞧不起河南人。这些都严重刺伤了我的自尊心。我深刻的明白,改变这些,需要改变自己,让自己变的更加强大。强大到有一天,我可以骄傲的告诉别人:“我是一个河南的农村人,我是一个学美术的艺术生。”
我高三学的美术,因为父母不支持,我被画室老板逼着尽快交学费,他说你能半年时间赶上已经学了一年的复读生,我免你学费。我说:“不用半年,一个月就够了!”后来,我用了十五天时间就赶上了所有的复读生,在三个月后的河南省美术统考中,取得了画室第一名的成绩。考试完,回高中学习文化课,我们班是市重点高中的普通班,有87个人,我们语文老师经常当着我们的面说艺术生学习如何如何差劲,一个月后的文化课考试,我考第十名,语文第一名。
_年,我以高出分数线近100分的成绩考上了广西师范学院,上了大学,我同样经历了很多这样的事情,大一,我进校红水河网站当记者,她们说,艺术学院的学生最不会写文章。我笑了,大一,十月份,我就在红水河开设个人专栏,以平均每个月四篇文章的数量发表,直到现在,共发表新闻稿79篇,文学稿88篇。我想说,学美术的,也会写作。优秀大学毕业生演讲稿范本
大一当学生干部,很多人认为,学生干部专业差,为这一句话,我从大一当班长到现在,从分团委干事到分团委副书记,在专业上我一直遥遥。我在用自己的行动向大家证明,学生干部一样可以学习很好,学生干部在用热心和责任心为大家做事。学生干部一样值得敬佩。我觉得我是在打击中慢慢成长起来的。我把每一次的打击和别人的质疑,都当成一种必须胜利的挑战,一种完善自我的动力。所以我感谢那些曾经打击过我的人和事,是它们让我不肯低头,更加坚定的走下去。
我说这些并不是要炫耀自己的努力和成果。我只是在证明,证明一个不一样的农村人、一个不一样的河南人、一个不一样的艺术生和一个不一样的学生干部。
这大学四年,我不敢说我过的很充实,但我觉得,我过的问心无愧。高中时,我写过一首诗,其中一句“我徒步走在长长的铁轨上,寻找我坐在火车上,不小心,遗落的幸福。”而现在,我宁愿走在长长的铁轨上,感受点滴的幸福,不愿坐在飞驰的火车上,错过更多的风景。早上,当别人还在睡觉,我已经开始洗漱完毕赶到教室。中午,当别人午休,我坐在电脑前整理材料和写文章。晚上,当别人在玩游戏、谈恋爱,我在画室画画、看书。周末,当别人出去游玩、逛街,我在组织和参与学院的各项活动。这样的四年,这样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可以站在这里。
四年,我并非是一帆风顺,其实,在各个方面都经历了不同的困难,想要做一个正直的学生干部,经历过同学的误会、朋友的责怪、很多人的不理解。但我最终还是挺了过来。刚分专业时,我对自己说,我要将我的班级打造成为美术设计学院最团结、最令人羡慕的班级,我做到了!到美术设计学院问,09国画班,别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在专业学习上我会常常怀疑自己,当和别人对比,自愧不如,但心里在想,有一天,我一定可以超过他。多少次遇到挫折、打击和失败,我这样安慰自己:我可以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一定要赢在终点!
四年前,我有一个梦想,在校园里举办一个自己的画展。为了这么梦想,我坚持着,走到了现在。文字和语言的表述是苍白无力的,拿的出来的成果才是真正的成果!大学四年的青葱岁月,我只想要做一个总结,写一份答卷。在美术设计学院领导和老师的支持下,6月3号,我将在长岗校区图书馆举办“刘晓枫个人作品展”。这就是我的梦想,这就是我坚持了四年,一定要实现的梦想!同时,热烈的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来参观指导!
最后,祝愿学弟学妹们坚持不懈,自强不息,有更多的收获,更多的感悟和更多的成果。优秀大学毕业生演讲稿范本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2020大学毕业演讲稿5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作为毕业生代表,站在这里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同学感谢我们的老师,感谢你们这两年多来的悉心教导和精心栽培!
同学们,两年前我们怀着同样的梦想,一起踏进了校门,从此我们的人生便与中山学院结缘。我们就像优良的种子,在中山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虽然时光荏苒,光阴不再,但是两年生活的林林总总、点点滴滴,曾经走过的日子、留下的足迹,都是那么清晰,记录着同学们的青春和梦想、奋斗和成长、快乐和感伤,成为我们一份弥足珍贵的回忆。
还记得三年前高考失利的自己,以及家庭情况的限制,那时候我认为我的求学生涯到此结束,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经老师介绍我与我们学院结缘,当时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满足我的大学梦。可谁知这一试尽然让我深深的爱上这里,爱上了这里的老师,这里的同学,更重要的是爱上了这里的教育模式。后来在自己做辅导的过程中,我幸运的被当地一所初中聘请做英语代课老师,刚开始觉得自己学的东西还可以,一年后学校改革,所有的老师上课必须用电子白板,顿时觉得自己和其他老师有了很大的差距,于是那时候我开始决定等专科结束我必须报本科继续深造来弥补我的缺失。
时光荏苒,在这里我要感谢我们的中山学院为我们提供的学习平台,感谢我们的何院长以及我们的班主任任老师为我们届所有学生所做的一切,每当看到老师为我们上传作业,发放通知,安排考试,以及节日问候我都特别的感动。感谢这两年有你们的陪伴为我们的大学回忆添上一抹绿。
亲爱的同学们,这一刻我们将毕业,下一刻我们亦将开始,今天我们以中山为荣,明天中山将以我们为傲。
在这里我衷心的祝愿我们的母校更加美好,陕大网络教育之花越开越盛。
最后,祝愿所有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祝愿届春季毕业生永做追求的勇士,创建幸福的.明天。同时也预祝学弟学妹们学有所成,中山学院是我们明智的选择!
谢谢大家
摘 要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以及应届毕业生就业准备情况进行了探讨性的研宄,初步得出结论:(1)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有虚高现象;(2)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自身能力培养不足;(3)湖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实践以及实习机会不足导致毕业生的专业素养,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4)湖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对本省中小学需求体育人才的专项预测较准确;(5)当前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高于现实。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就业 就业准备
大学生就业问题乃当今我国社会最热点问题之一。从1999年起,我国高等学府连续扩大招生规模,应届毕业生总数从2002年的145万发展到2012年的680万加上往年未就业以及失业大学生毕业生数累计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大学毕业生逛待解决就业难题。据麦可思研宄院(MyCOS Institute)、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以及《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体育教育专业己然连续四年成为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前10之一。在全国人民都注重体育的大背景下,作为体育专业人才的体育教育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景如此不堪,现阶段了解社会需求,探求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不乐观的深层次原因,健全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调整专业设置等已成为体育教育专业新的研究课题。
一、湖南省体育专业的就业状况
高校的一再扩招,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的学生数也逐年提高的事实无须再强调,然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情况值得关注。反映了所调查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毕业生2008年-2012年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情况,然而笔者经过专家访谈以及学生访谈了解到湖南省各大高校公布的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数据中存在虚高的现象。高校近五届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均超过90% (含考研率),其中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2Q11年、2012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为100%;由此笔者从数据上分析有三点得出:其一,湖南省各大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及就业指导等工作落实非常好,所培养出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有很强的竞争力;其二,湖南省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量极大;市场需求始终是毕业生就业的主导风向标。体育教育专业己然连续四年被划为“红牌”专业,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前景堪忧。对此笔者走访以及电话或网络联系了部分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毕业生及教师发现,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所公布的毕业生就业率存在虚高现象。笔者分析总结就业率数据虚高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一,湖南省高校为了响应近几年出台了关于高校招生数与毕业生就业率相挂钩的政策,从数据上提高就业率的专业可以提高学校知名度,增加招生数量,扩大办学规模。继而放松了对毕业生就业统计情况的审核,甚至部分高校有只要毕业生出具工作落实证明并可领取补助费的不成文规定;二,毕业生为了应付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获得学校的“就业补助费”,直接从实习单位或相熟的公司等就业证明函甚至私造假章开具证明;三,为了方便高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有偿为高校以及毕业生提供就业证明的空壳公司应运而生,为真实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增加了难度。
二、湖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准备情况
(一)就业信息来源
毕业生在获取就业信息时最主要的途径为“上网查询”,至此原因主要是因为,现今高校网络覆盖率基本上达到了90%以上,而网络作为信息的重要传播载体,有着更新快,花费少等优势条件。然而随着我国网络建设的越来越完善,相应的网络诈骗也应运而生,近年因此受害的大学毕业生不在少数。访谈过程中也发现,很多毕业生面对海量的选择时候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但机会有时就这样在自己茫然选择时候错过了。排在第二位的是“校园招聘会”,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增长,高校都趋向于综合型大学发展,高校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也日益紧密,校园招聘会必将成为广大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然而由表中可以看出,选择所占比例仅占36.27%,这从直观上说明了湖南省高校与社会用人单位联系不够紧密,所举办的“校园招聘会”效果不佳。“父母”这一选项排在了第三位,笔者认为当今大学生的依赖心理还是相当严重的,然而现实社会中,有家庭背景关系的较父母人脉关系不广的的确是容易就业的多。“同学”这一选项被排在了第四位,笔者认为同学之间互享信息的途径无疑是同学之情的表现,但同时同学也是竞争对手,且经过口头传达在同学处得到的信息大都会较最新信息要晚。
(二)就业过程中看重因素和苦恼因素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相对比较集中,性别之间差别不是非常的明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主要看重的因素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工资与福利待遇”、“单位所在地区”“专业是否对口”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5.14%、46.83%、38.03%。除此之外“升迁机会”与“父母的意愿”也占有了很大的比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快速增长,金钱对人们的诱惑力越来越大,如今的高校毕业生主要都带着功利的思想去寻找一份工作,笔者分析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钱才有地位”的思想充斥整个社会,如今的校园较以前更加开放,与社会接触的更多,自然也就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其二,虽经济发展得很是迅猛,然而人们的生活压力也日趋增大,生活成本也越来越高,作为高知识分子,本身从思想上定位就要比一般人高,在如今“以金钱衡量一切”的主流趋势下,作为大学毕业生自然也就想得到更多的金钱。
苦恼因素来看,“运动能力较差”选项的选择所占百分数为59. 51%,高居榜首,作为体育教育专业院系培养出来的专门性人才,运动技能竟然成为了毕业生在就业时的主要苦恼因素。虽然全国性扩招会导致生源质量减弱,然而四年的大学生涯中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足以解决运动技能差的问题,可现实却不尽人意,经走访湖南省部分中小学教研组的组长得知,对新进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满意度都不是很高。
(三)期望薪资待遇情况
对于每一位大学毕业生而言参加工作最主要目的只有两点:工资福利待遇以及发展潜力,由表5可以看出“1501-2000元”、“2001-2500元”、“2501-3000元”以及“3000元以上”这几个选项的选择率较高,其中选择“2501-3000元”选项所占百分比为25. 70%排名第一位,由此可见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对工资待遇的理想要求着实比较高,然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生活成本的提高也迫使毕业生们对工资的渴求日益增加,这样的变化也是无可厚非的。
(四)期望就业地区
期望就业地区去向情况一览表可以看出,有46.83%的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期望去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工作就业,41.55%的毕业生理想工作地为非省会的城市,期望去乡镇或农村的毕业生仅占7.04%,没有人考虑出国寻找机会。由此可见毕业生都趋向于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寻找工作,不愿意去往农村或乡镇工作,这也一度造成市区工作竞争激烈,乡镇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紧缺的现象。
(五)期望的就业单位
有了期望的就业单位也就有了为之奋斗努力的目标,教育教学部门,公务员以及研究生为当前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主要期望就业单位。选择的百分比分别为:33.45%,25.70%,14.39%,“体育产业部门”的选择率为13. 73%,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占8.10%,=2.11%的学生选择进入“企业”工作,期望进入“街道社区”工作的学生仅占1.76%。由此可见,仍有大部分的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保留着历史的痕迹,认为做教师,公务员,拥有高学历才是王道,追求一种稳定的工作或者是因为迫于逃避寻找工作的压力继续在学业上深造。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造成了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局面。随着市场需求人才的类型转变,体育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社区群众体育事业的有效开展,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的前景是很好的。作为体育专业人才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们不应如此保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工作事业,勇敢的去创业,走进社区,将发展基层的体育事业为己任。
三、影响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因素分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影响因素有很多,笔者暂且从毕业生自身,高校培养与就业指导,湖南省体育教师市场需求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自身培养不足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人才,国家或者参与竞争的个体)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调查表明仅有30%的毕业生自主参加过职业资格培训考核,18.32%的毕业生正在攻读其他专业学位,由此可见在自身能力的培养方面,当前的毕业生的重视程度严重不够。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校该如何挖掘体育专业特有的优势能力是当今后体育教育专业深思及研宄的对象。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也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势在必行。
(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认识不足
有38.03%的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入学动机为“上学拿文凭”,32.39%“爱好体育”,13.18%“就业渠道广”。在本科院校中,体育专业在高考时对文化课的要求低于同院校其他专业100多分,这无疑给了文化课不理想,考取本科院校机会嫩茫的高中生上本科的希望。为了上大学,为了读本科选择了体育专业,然而体育专业的就业形势情况对于高中生的学生们还是很遥远。据访谈了解到很多体育专业大学生都是稀里糊涂的为了上大学就进了大学,对于将来的就业根本不了解。调查结果现实有69.72%的大学生了解一些”,21.83%的大学生“一直关注,很清楚”,甚至有24位应届毕业生对此“没概念”。
参考文献:
[1] 卢佼.全球背景下我国青年失业问题及对策之研宄[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15.
【关键词】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毕业生;就业能力
理想的就业是当前每个大学毕业生在校学习的基本动力和目标,艺术设计毕业生同样也是如此。然而,在设计专业本科学生的就业过程中,一方面,用人单位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从而招不到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员工;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学生抱怨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为何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原因有多方面的,学生实践能力特别是就业能力的缺乏是主要的。事实上,每个高校都有完整的实践教学环节,而“毕业设计”无疑是重中之重。但是我们发现,“毕业设计”对学生实践能力及就业的支持作用并不太理想。下文主要就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与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及其关系进行深入地探究。
一、关于“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最后阶段所采用的一种总结性实践环节,是学生针对课题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技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升华,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过程。
本科“毕业设计”一般开设在第八学期,由于各方面原因,企业的招聘工作提前到第七学期,毕业生的应聘也随之开始,而此时学生正在进行专业课的学习,毕业设计环节还没有开始。显而易见,“毕业设计”落后于毕业生就业进程,自然也就不可能对就业产生支持。
大学四年级下学期“毕业设计”全面展开,但同时也是学生就业选择、考研复试的关键时期,“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产生了冲突,学生真正投入到毕业设计上的时间和精力明显不足,敷衍了事,甚至出现抄袭,学习效果可想而知。部分高校考虑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落实工作而不惜降低课程要求,“毕业设计”流于形式,因而作品质量总体下降,教学大打折扣。指导教师既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负责,也不得不考虑他们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处于两难境地,指导毕业设计的热情不高。这种尴尬局面主要源于学生、管理者和教师等对“毕业设计”没有深入的认识,将其和就业对立起来。
另外,“毕业设计”的选题和过程闭门造车,没有较好地考虑社会需求,从而造成和市场割裂。艺术设计有别于其它专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为社会和人们服务的实践活动,需要融于市场之中,因而设计教学要突出对学生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相结合的培养。而当前毕业设计选题大多数采用虚拟性课题,虽然有些创意新颖、形式完美,但由于忽视了市场具体需求,设计作品与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不具有商业价值,因而得不到客户的认可,设计成果停留在展板上,也不可能转化为实际应用,对设计应用能力的提高没有针对性,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此外,多数高校的设计专业办学时间不长,并多以青年教师为主,而多数教师硕士毕业后就直接到高校任教,缺乏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教学停留在理论阶段,对毕业设计的指导更是难以深化。
二、毕业生就业能力
毕业生就业能力是指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掌握知识、技能以及提高综合素质,最终实现自身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和素质,主要体现在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由于艺术设计的专业性质和社会需求的多元化,毕业生还应具有准确把握社会需求、与客户沟通、团队合作、项目管理甚至业务等多方面的能力。笔者有过公司工作的经历,明显感觉到沟通能力的重要性。艺术设计需要服务于社会,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多和客户交流,努力向客户推销自己的创意,反之最好的方案也有可能得不到客户的认可,从而停留在方案阶段。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走到了大众化阶段。艺术教育更是迎来了“”,各类高等院校不顾条件与否都纷纷开设设计专业,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设计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艺术热”为高校带来可喜发展势头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严峻问题。艺术设计专业招生规模急剧扩张,许多高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等软硬件条件几乎突破了极限,以致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整体素质出现滑坡,不能顺利就业。例如,从我国高校动画专业的发展来看,2003年全国开设动画专业的高校达到93家,在校学生7000人左右。2006年达到447家,拥有动漫院系的高校就有230家,在校生总人数达到6万。现在又有多少家,还没有准确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比2006年要多得多。而2004年,我国动画专业的研究生不超过10人。如此庞大的动漫教育机构,师资却极其缺乏,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处于低层次。2011年,动画更是排在红牌专业(失业率较高,就业率持续下降且薪资较低的高失业风险型专业)的首位,动画教育潜藏的盲目性和功利性给动画行业带来深层次隐患。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日趋理性,企业急需招聘能直接胜任岗位需要的设计人才,以免增加人力资源成本。而高校所培养的学生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毕业生对其它相关行业一无所知,缺乏市场实践能力,面临从校园到市场、从学生到职员的转变,不能立即满足岗位的需求,陷入不能及时就业的被动局面。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新材料、新工艺大量出现,知识更新换代周期明显缩短,人才需求层次发生变化,对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知识很广泛,广泛的专业知识使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选择也因此很广泛。然而有些毕业生反映旅游管理专业也存在缺乏专业性、技术性的缺点,导致在就业方面单独跟同样为林学院的园林专业、木工专业对比,缺乏竞争力,由此进一步导致旅游管理专业的工作薪酬待遇普遍不高。为了获知其真实详细的旅游管理专业总体就业状况,由此以2011至2014届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长久以来对其的就业状况信息登录档案、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走访等方式获得详细的数据资料,并对其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同时跟进旅游管理专业在学院召开的招聘会上的求职状况,以求更客观、全面、正确地得出近几年旅游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在以华南地区为主的区域内就业的真实状况,由此对高校应如何改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方式以帮助其学生日后更好就业提出建议。
1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研究背景
郭倩倩提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存在以下问题(1)在校期间盲目考证,实习缺乏针对性,就业随意性大。(2)旅游专业本科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找不到对口的岗位。(3)旅游专业本科生初次就业后,跳槽率高,排斥服务行业: [1]。
林佚、陈文捷、杨永德三位学者表明:“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的原因是(1)用人单位。就用人单位方面,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因为人员编制有限,能接纳的毕业生寥寥无几。(2)毕业生方面。从毕业生自身的角度,由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需求量较小,竞争较为激烈,因此真正能进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屈指可数。而对于旅游企业,由于所需求的岗位相对较低,同时,在企业内部论资排辈的现象十分严重,很多学生不愿意进入旅游企业就业。(3)高等院校方面。从学校的教学来看,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是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而在操作技能的培训上则显得相对弱些,使得旅游管理本科学生的操作技能与实践能力比较欠缺2]。
2 旅游管理专业2011至2014届就业信息
从往年三届应届毕业生就业选择地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选择在广州市的就业人数在每一届毕业生中所占的比例都是最大的,第二大比重的是佛山市。并且就业地的选择基本集中在属于华南地区的广东省,少数会选择去到其它省份,而经过对选择到其它省份就业的毕业生生源地进行调查,发现,除了香港市区及上海市之外,其他人选择其它省份是因为其生源地就在该省,即这些毕业生是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家乡省份去找工作。
从数据调查可以看出,从2011至2014届华南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单位类型选择方面大部分选择股份、责任公司,而选择升学、国有企业、外商企业、私营企业、教育行列的只占小部分,三年来在这小部分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国有企业,最小的是教育行列。在往年三届本科毕业生统计中,选择自主创业的基本都没有,在自主创业这一块存在着空缺,往年三年应届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意识不强。
从数据调查可以看出,2011-2014届这三届旅游管理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工资水平以在1001-3000元的范围内的人数占大部分,约占四年旅游管理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64.1%,其中又以2001-3000元范围的人数为最多,约占总人数的47.5%。而2011届与2012届、2014届旅游管理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中0个人的工资水平在5001元以上,在2013届旅管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只有1个人工资水平在5001-6000元的范畴内,但同样没有人的工资水平在6001元以上,可以看出旅游管理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刚出到社会工作的工资待遇水平尚且属于中低等水平。
3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状况总结分析
关键词:大学基调;时间安排;兴趣爱好;就业;自我培养
大学生在步入高校之后,进入了人生一个新的阶段。不再是箭在弦上,紧张而简单的三点一线高中生活,每日都是学习、吃饭、休息而再学习,取而代之的是丰富多彩也更为自主自由的大学校园生活,不同的状态,陌生的环境,崭新的生活体验摆在学生们面前。然而同学们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感觉到迷茫是什么,开始思考自己要做些什么,今后该怎么办等等问题。在这里本人就学生们经常面临的困惑和疑问作如下分析解答。
一、大学期间我们应该做什么
论语有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世立三古的思想及智慧基础上高度凝练地总结并教导世人说人生一大快乐就源自于不断地学习和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实践起来,而这个也是进入高校之后应贯穿整个学生生活的主题和基调。从小学到高中,苦读寒窗一纪,经历高考还要再读四年大学,想到这里很多同学们都会有疲倦的状态。但是请大家要千万明白,无论是国家还是单个家庭如此花费时间、财力、精力培养学生,最终受益者都是学生自己。好在进入高校之后,学习节奏可以自我调整,结合自身情况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同学们应当学好公共基础课程,这是今后学习本专业或跨专业的奠基石。自己的专业课程更不能怠慢,学要有所长、有所专,始终谨记自己在校的学生使命。
当今网络早已变得触手可及,同学们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多留意时事发展,关注自己感兴趣或在行的领域,与时俱进,学了课本以外的知识,扩充知识面。
二、现在努力学习与今后就业之间的联系
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曾多次遇到同学们困惑地问起“今天学习是为了什么?我毕业了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吗?怎么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诸如此类的问题。本人觉得学生们有此疑问是合理的而且是最直观摆在学生们眼前的。试问在一个班级当中除了少数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通过努力赢得奖学金及其他学校或校外单位扶持奖励的项目以外,其余大部分学生每日看书学习而成绩提升不明显的话,在短时间内就其个人而言是看不到效用和回报的,更有甚者会对毕业后就业产生敏感,不自信或抵触等不良情绪。而这样的情况在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当中会无意间造成学生们认为学习不重要的错觉和想法。所以针对这个问题在阐述学生们困惑“努力学习”与“今后就业”两者之间的关系时本人愿意通过在两者中间引入“毕业证”这个概念来做分析。
毕业证不仅表明一个学生成功毕业于某一院校,它更是学生就业找工作的重要凭证。当今就业形势格外严峻,例如2013年大学毕业生达699万,被戏称“史上最难就业季”,而2014年毕业生727万,再加去年未就业的毕业生,可预计2014年高校就业人数多大810万,整体就业形势仍难好转。我们换位思考,当站在招聘者的角度来看待学生就业问题时,在求职者人山人海中,一张张毕业证、成绩单、外文水平证明等等莫不是就业者需达到的工作资格与要求嘛。其实同学们在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时就已经上了一场无烟战场,而其战果如何与同学们在四年内所做的准备息息相关。就像买保险一样,同学们有计划、有目的地每天多投入一点时间和精力在学习当中,把今后所需要的“本本”和证件一点点地集齐和掌握相关的技能和本领,那么在四年之后,你所投的“保险”就会帮你安心、平稳地度过求职这个人生重要的阶段。因为作为学生,大家不知道几年以后的人生路是如何的,所以目前为止最明智且保守的选择就是一点点地为自己未来投保。
然而毕业证只是所投保险的最初级的方式,想要在战场上硕果累累,平时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同学们在其他德育、体育及课外综合能力等方面也应加强锻炼,有意识地自我培养,一点一滴成长起来。一方面术业有专攻,另一方面使自己多维度的发展。
三、懂得合理分配时间,将时间投资到健康、学习、爱好和人际关系当中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往往谈及青春最多的不是正直花样年华的年轻人,反而是中年或者老年,因为他们经历时不知不觉,而真正走过的时候才陡然觉察。所以希望我们广大学生们在如此金色的年华里,懂得珍惜时间,利用好时间,“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首先同学们一定要有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观念,养成(1)经常体育锻炼(2)适当休息(3)健康饮食等习惯,重点从以上三方面着手确保身体健康。学习方面在这里就不做赘述。在课余,本人鼓励学生们为兴趣爱好投入心思和时间,因为有言道最好的老师莫过于兴趣,而且在主动学习当中同学们会拓宽其知识面,会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现在学生基本上都是家里独生子女,自小受家人呵护与谦让,所以在大学过集体生活,需要懂得与人相处,相互尊重信任,互帮互助。
最好参加学校里的社团或学生组织,并争取做好一方面的负责人。这样既会充实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又能在集体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学到宝贵经验。不同的资历定会在日后的生活中启示你、帮助你。
四、有意识地当起自己的导师,做好自我培养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同学们按惯例经常到了大四学年才开始关注就业问题。须知在当下有全国千万个毕业生在同一时间找工作,竞争激烈可想而知。并且集中这段时间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毕业论文/设计的准备。所以个人建议同学们可以在大三学年就着手工作问题,在网络上或实际多了解感兴趣的行业,重点关注一部分企业或单位,实时掌握其动态,只要有机会就投送简历准备应聘。
关键词:全程化;就业指导;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1.实体经济增速减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由于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速减缓、金融危机等因素对就业结构、就业规模、就业质量产生了深刻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上升。另外,企业、产业深化改革的进程加快,政府淘汰产能落后企业的速度加快,部分行业陷入持续低迷,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依然严重,这些因素使就业压力、就业难度、就业成本日益增加,导致企业招聘人数、招聘规模呈下滑态势。有些单位直接停止招聘,还有的单位接连裁员,以艰难度过行业寒冬。以上种种现实原因导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2.高校学生扩招导致毕业生供过于求
自1998年我国高校大幅度扩招至今,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量每年屡创新高。而社会对大学生需求的增长速率并没有达到扩招数量的增长速率。部分高校盲目根据市场就业情况扩招热门专业,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远远大于社会需求数量,最终导致很多毕业生难以找到与专业背景相匹配的岗位。还有部分高校故步自封、观念陈旧,没有与社会实际需求进行有效对接,专业设置与市场严重脱轨,导致毕业生培养状况不被用人单位认可,造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毕业生积压状况。诸多主观和客观原因共同作用,导致目前毕业生数量远远高于市场需求,带来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
3.大学生自身期待与市场期待不符
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对自己寒窗苦读十余载后的就业期望居高不下,对就业单位普遍要求较高。目前,毕业生扎堆向高薪、高舒适度、高知名度的企事业单位求职,大多数毕业生首选就业城市是以北、上、广、深为典型代表的大城市,其他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次之。而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国家建设需要大学生深入一线、基层。国家号召应届大学生到边远地区、三四线城市、艰苦行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与地方经济同呼吸、共发展。这些地区的大多数基层用人单位急需各种人才,但每年都招收不到足量的毕业生,即使招到了,毕业生也很难坚持留下来,最终纷纷跳槽另谋出路。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与其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差距较大,单位难以招到令人满意的应届生。大学毕业生一味地要求公司给予自己高薪、高待遇等,没有考虑自身能为公司创造多少效益。企事业单位对高校毕业生思想品质、职业道德、能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学生在这方面的短板却越来越明显。应届毕业生对自身感兴趣的单位的了解基本来自于单位的就业信息,很少关注单位任职要求,这样就导致毕业生找不到符合自身情况的招聘单位。这也是时下招聘单位招不到人、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之一。
二、就业指导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高校对科研和教学相对重视,高校的各项建设指标对教师科研经费、科研项目、指导竞赛获奖等方面十分看重,并将其作为教职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的重要指标,往往忽视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重视,将就业指导部门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没有像教务处一样将其列为高校的重要职能部门。就业指导部门开展工作流于形式,不管是到校招聘的就业单位信息,还是在学校网站上招聘信息,在分析学生的就业形势、介绍求职方法和面试技巧培训方面有所欠缺。这导致很多毕业生在求职季像无头苍蝇般乱撞,付出百般努力却不得要领,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这类社会话题的出现。
2.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局限在课堂之上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为学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学生为了获得毕业学分,教师为了获得任教学时,师生交流仅局限在课堂之上,很少涉及求职过程中的指导。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片面地向学生介绍所谓的“成功经验”,出现了方向引导上的错误,导致学生避重就轻,只片面追求礼仪、着装等方面的细节,轻视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如果当前高校毕业生求职的基本素养教育得不到保证,那么谈何真正就业。
3.部分高校片面追求就业率
部分高校十分看重学生的就业率,甚至将学生的就业与毕业挂钩。过分追求高就业率,在学生就业工作中注入水分,导致学生就业造假等乱象层出不穷。部分高校将大学生当作生产线上的产品,批量签约;将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当成企业在中专、高职、技校订单式培养的学生,背离了高等教育的初衷,违背了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培养的期待和目标以及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原则。
三、全程化就业指导“四部曲”
1.了解就业形势,提升综合素质
主要针对大W一年级学生,帮助其正确认识就业形势、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社会现状,引导其尽快适应并合理安排大学生活,提升综合能力素质。(1)专业教育。加大对学生所学专业方向、未来发展的介绍,收集整理学校专业课教师的研究方向,并对学生进行介绍,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认同感。(2)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用科学的知识让学生提前进入状态,使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技能。(3)启航教育。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开展“时间管理”“中国梦、青”等目标、理想、信念主题的讲座;邀请高年级优秀学生分享成功经验,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大学生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4)阶段目标活动。引导学生设定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和中长期目标。
2.树立正确观念,搭建提升平台
主要针对大学二年级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搭建各种平台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年级会、主题班会。召开年级会,组织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注重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作用。(2)专业发展前景讲座。各专业举办专业发展前景讲座,教师从行业前景、专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其对专业的认同。(3)学习交流座谈会。高年级优秀学生交流学习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4)个人成长答辩。每名学生通过PPT答辩的方式,对自己过去一年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
3.确立发展方向,发展核心竞争力
主要针对大学三年级学生,提升学生的求职能力,帮助W生尽快确立发展方向,并及时查漏补缺,提升就业竞争力。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考研就业讲座、交流会。辅导员通过一对一谈话摸清每一名学生的考研就业意愿,并将信息及时传达给各专业(系),邀请教师、毕业班学生分方向开展保研、考研、夏令营、就业、出国深造等主题的交流会和讲座。(2)就业指导课。重点面向大三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提升其求职能力。(3)社会实践调研。组织学生成立实践小组,前往相关行业单位进行职业体验,从而让学生对自身感兴趣的行业有更好的了解,避免职业选择上的盲从,提高学生的职业幸福感。(4)行业宣讲。邀请企事业单位开展必要的行业宣讲,主题包括行业发展现状、企业发展现状、企业对在校大学生的招聘要求等内容。
4.培养就业技能,提高就业质量
主要针对大学四年级应届毕业生,助推学生成功就业,高质量就业。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做好就业摸底和就业统计工作。根据摸底情况开展就业指导系列活动,分专业邀请相关教师和往届毕业生开展关于简历制作、就业准备、笔试、面试、职业素养提升等主题的交流会和讲座。(2)做好招聘会组织工作。每次招聘会和专场宣讲会都会帮助未就业的学生落实就业。(3)做好考研学生的指导推荐工作。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报考高校,如何规划准备时间,如何准备复试,如何联系导师。(4)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就业困难、求职主动性弱、报考公务员、继续考研的学生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
全程化就业指导不仅可以让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充分学习专业文化知识,还能够让他们以就业为动力,不断要求自身进步,从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学校在全程化就业指导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同时可以通过与企业的持续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牛踏宇.高校就业指导视角下教育改革的反思与创新[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6(3).
[2]赵亚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浅析[J].知识经济,2017(8):176-177.
[3]李秀岩,胡雨露.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举措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2).
[4]肖贵斌.转型求变,搭上人才培养的“快车道”[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4.
【关键词】英语专业就业需求课程设置
1调查背景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体系的融合发展给我国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于新型的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应该充分适应人才市场化社会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新素质要求,新教学形式,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清华大学外语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刘世生教授在首届“华北地区高校英语专业协作会”上指出:尽管各高校英语专业课程开设略有不同,但总体思路是按新《大纲》的要求设置的,即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三种类型,一般均应以英语为教学语言。英语专业技能课是指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如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是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如英语语言学、英语文体学、英美文学、西方文化等课程。相关专业知识课是指与英语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课程,即有关外交、经贸、法律、管理、新闻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课程【1】。由此可见,21世纪的英语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英语知识,也应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知识,健全知识架构,成为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成立于1993年,是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作为浙江省属高校中最早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于1999年成为浙江省第一批(重点批次)招生的专业,大学本科就业率近三年均达到95%以上。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交叉学科知识,能在工商企业、三资企业及外经贸部门从事国际贸易业务和翻译工作,或担任相关专业英语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复合型高级英语专门人才。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阅读、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文学、英汉互译、英语语言与文化、英语报刊选读、口译、商务口译、国际商务英语、WTO文本英语、教育心理学、英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第二外国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材及教学设施配备专业,学术科研成果卓越。
本文以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为例,从应届毕业生、企业机构、专业教师三方面进行调查,以本科生就业情况为切入点,探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并给出调查结论及建议。以期抛砖引玉,为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2调查设计及结果
本项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别对浙江工商大学2012级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浙江省杭州市部分用人单位及部分英语专业教师进行调查访问,统计调查数据并进行分析总结。
2.1对应届毕业生的调查
本方面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问卷以2012级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主要问题涉及对应届毕业生专业能力、就业需求的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经过多次定稿讨论并请英语专业教师提出修改意见,确保问卷的效度及信度。英语专业学生对本专业就业的认知具体表现为:
根据图表1、2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问题上,相比较于读写等语言输入技能和西方国家文化,以听说为主的语言输出能力是应届毕业生认为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并且也是自身最需要改进的方面。
而对于需求方面,表3反映出,近90%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在校学习的英语专业课程可以适应社会需求,这与对部分学生的访问结果相一致,大多数应届毕业生认为开设课程锻炼了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译五大方面能力。
从表4的统计结果也可以看出,应届毕业生对于专业方向知识的需求程度依次为:经贸、教育、翻译、旅游。结合近些年中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以及财经类院校录取分数持续走高的趋势,该结果符合当前社会形势。
问卷还对应届毕业生进行了基于就业需求的英语专业课程认可程度调查。结果如下表:
表5应届毕业生基于就业需求的英语专业课程认可程度调查
从表5中数据可以看出,应届毕业生对听力、口语课程的认可度相对较高,这与其对语言输出能力的认可度高相匹配。其次,学生对经贸英语方向课程也有较高的认可度。此外,如英美文学、欧洲文化入门等西方文化背景课程对毕业生有相对隐性的作用。从结果来看,学生对阅读和写作两门以输人为主的课程认可度较低。这反映出,单纯的阅读和写作课程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作用有限。
综合上述调查数据,应届毕业生对大学本科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成认可态度,他们更在意语言的输出能力的锻炼。同时,他们比较渴望得到经贸类商务英语的知识。
2.2对用人单位的调查
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的十余家英语相关用人单位和企业的英语人才需求进行走访调查,在用人单位满意度、企业评价和企业建议三方面进行调查问卷和综合分析得出,超过90%的企业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工作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在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评价中,“英语语言基础扎实”、“英语口语表达流利”、“掌握一定的商务知识”、“具有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沟通和操作能力”、“具有创新意识”所占比例分别为:94.4%、83.3%、72.2%、61.1%、55.6%、38.9%。对于英语专业毕业生,部分用人单位在表示认可的同时,也提出了希望可以加强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锻炼商务活动的操作能力和增强创新能力等建设性意见。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可以发现,虽然用人单位涉及教育、经贸、旅游等不同领域,但对于英语专业应聘者的要求却相差无几。用人单位青睐于同时具备过硬的综合应用英语语言能力、涉猎商务知识并有熟练的商务实际操作能力和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同时,在走访过程中,许多用人单位表示,在短期的接触面试中,专业考试和口译证书是考虑的硬件基础,而那些有良好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突出的应聘者更容易得到HR的青睐。
2.3对英语专业教师的调查
谈到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教师的意见不容忽视。作为专业课程的教授者,一线专业英语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对于课程设置的看法和意见也颇具建设性。通过走访调查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部分英语专业任课教师对于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意见,分析总结为如下几点:
(1)低年级(一、二年级)英语基础课程设置以专业基础课为主,与英语教学大纲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全面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能较为灵活地运用语言。在采访的教师中,所有教师均表示英语基础课的教学需继续得到保证,只能加强,不能减弱。
(2)高年级(三、四年级)英语教学侧重于分模块教学,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主要以经贸类和教育类两模块英语专业为主。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应继续加强英语语言能力的训练。有的教师表示,更具体专业的英语课程以及三年级二外的加入,让许多学生忽视了对英语听说能力的锻炼,尤其许多四年级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时暴露出的英语语音语调问题,应引起重视。
(3)专业技能课过多而专业知识建构略显不足。部分教师指出,目前国内的英语教育相比较西方国家而言,偏重技能训练但却忽视了知识体系的建构。学校应重视英语专业导论课及基础学科的建设,并给予学生更多的专业方向选择和就业方面的提前指导,让学生在了解英语专业的前提下更加清晰明了的学习。
(4)尝试引入实践教学模式。语言的学习是以可以熟练应用该语言为最终目的,而实践教学则是让学生有兴趣且能较好接受吸收知识的一种模式。对于低年级学生,英语情景模拟、英语戏剧表演等形式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课题调研或在周末及寒暑假选择相关事业单位、企业进行实习则是应该加强的一环。
3调查总结与建议
通过对应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英语专业教师三方面的调查走访,配合以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总体符合当前社会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需要,而用人单位对于语言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为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英语课程设置模式上,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通用英语)与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嫁接的方法是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2】。即在进行低年级教育时采用EGP模式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专业基础能力,开设课程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基础课为主;在高级阶段采用ESP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专业运用能力,即开设课程以分方向的专业课为主。
在英语课程设置应用上,开设课程在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更多关注知识的实用性,并于社会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根据社会就业趋势和热度,可适当加开经贸英语方向的课程,提供更多的实践时间供学生学以致用,注重学生的口译能力,延长语音教室、同声传译室开放时间等。
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其他非英语专业能力的培养。高校教育应该特别重视自学新知识、新技能的培养,包括社会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自学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3】。让学生成为21世纪优秀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实现“全人的教育”【4】。
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与反馈中进行修改于完善。高校英语教育者应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目标及市场需求状况了解、分析和重新审视,以保证学生能够抓住市场需求的趋势,及时调整职业目标,也帮助企业找到适合其发展需求的高质量的应用型英语人才【5】。
参考文献
[1]李立,21世纪英语教育电子版,2005年第5期,无页码
[2]刘思阳,《考试周刊》,2009年第37期,P117-119
[3]施永鹏,《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月第26卷第6期,P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