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药学实训总结

药学实训总结

时间:2022-03-11 20:51: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药学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药学实训总结

第1篇

一、建设综合实训教学平台

1.高起点、多功能的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在教室,更多的应该是在实验室、实训基地等“真实”或“仿真”的实践性教学场所中完成,其中“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只有在模拟或真正车间中才能完成,而药品生产GMP的内在要求,使得医药企业无法满足药学类专业人才GMP实训教学的需要。因而,符合GMP标准的、与现代制药工业同步的药学类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也就成为相关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本校拥有行业办学和江苏地区医药产业发达等特殊环境优势,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奠定了便利条件。本校注重本科教育,坚持特色发展,遵循“不唯药、需围药、应为药”的九字方略,以“学生现在的学习环境,就是今后的工作环境”为目标,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总结了镇江校区实训基地的建设经验,依据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规格搭建集规模化、系统化、信息化于一体的实训教学平台,作为项目化教学的载体,保持GMP实训与行业生产的一致性,探索课堂教学与实训技能训练的一体化,实现“教中学、学中做”的教学和实训互动,缩短了教学与实践间距离。本校GMP实训中心由安徽省医药工业设计院参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讨论稿)进行规划设计,规范施工,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其中净化面积达3800平方米,现有各种设备、仪器价值1368.977万元。实训中心以公用工程为支撑,融药物合成、中药提取、生物制药及药物制剂等车间为一体。其中,冻干车间配备西林瓶粉针联动线、真空冷冻干燥机等设备,车间内洁净度设计为B级背景下的局部A级;注射剂车间净化级别设计为C级背景下的局部A级,主要包括小容量注射剂、塑瓶大输液、软袋大输液三条自动化生产线;固体制剂车间净化级别为D级,主要包括片剂和胶囊剂,生产工序包括原辅材料的前处理、制粒、压片、胶囊填充、包衣和内包装工序;生物制药车间洁净级别设计为D级背景下的局部A级,符合国家GMP要求;中药提取生产线主要包括浸出提取、过滤、浓缩、醇沉、干燥等工序;药物合成车间根据扑热息痛的合成路线设计,包括酰化合成、精制、浓缩回收等岗位;公用工程车间主要包括工艺用水系统、空调净化系统、冷水机组、空压机组等。实训基地硬件设施已达到国内制药行业先进水平,在国内药学类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制剂车间内生产线均采用国内先进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并配备了相应的辅助设施,使实训教学能够在医药企业真实生产情境下顺利开展。本校对GMP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定位是:职业技能的训练场、企业培训的推进器、继续教育的加油站、技术革新的试验田、科研成果的孵化器。

2.规范化、数字化的实训基地软件建设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从车间工艺设计、净化厂房建设到设备的选用、安装、调试、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均严格按照GMP要求实施,并同步开展GMP软件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包括药品生产、厂房、设施及设备在内的一整套GMP软件体系,如:净化厂房设计、空气净化系统、纯化水注射用水(清洁蒸汽)系统及相关制药设备的GMP档案文件。同时,采用数字化多媒体、计算机虚拟仿真等手段,全程记录整个硬件和软件的建设过程,为实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获取第一手实践教学素材。3.校内GMP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的制订工作本校在充分调研药学高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需求的基础上,总结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成果,确立了药学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想,完成了药物制剂工艺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中药制剂技术、化学制药技术四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的制订工作,方案获教育部批准,在全国药学高职教育中实施,对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与管理,促进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更加科学、合理、规范,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二、构建实训教学体系

由于药学类专业本科校内实训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可以借鉴的教学模式,为此,学院积极探索和实践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现代药学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把实践教学从理论教学的延伸和应用提升到主体地位,使理论真正服务于实践。为此,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系统化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实现由“学科完整”向“工作过程完整”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团队学习、虚拟学习、专题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入实训教学过程。以求实、求新、求变,体现工程实训特征为原则,以生产实践应用为目的,设计项目化实训课程,开发实训教材,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药学类专业实训教学新体系。建设实训内容项目化、实训组织生产化、实训手段多元化的药学类专业本科实训教学体系。

1.实训内容项目化项目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本身是以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任务,它与学科知识领域没有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完成某职业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处理一种典型的“问题情境”,通过若干系统化的项目化教学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职业能力。校内实训基地虽然按照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但实训教学主要以基础性、规范性、通用性技能培训为主,需要将岗位能力分解为一个个实训项目,对学生进行岗位基本技能的训练。我们所要做的工作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找到实训内容由实践情景构成的过程逻辑,使学生实训的过程变成基本符合制药企业工作的过程,实现由“学科导向模式”向“项目导向模式”的转变。[2]学院把实训基地按照制药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划分为七个车间,即注射剂车间、固体制剂车间、生物制药车间、中药提取车间、药物合成车间、冻干粉针车间和公用工程车间,以各个车间的生产工艺过程为主干线,参照制药生产的实际生产岗位以及实训教学的规范化、项目化的需求,将每个车间划分成若干实训模块,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基本出发点,根据制药企业的生产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对每个实训模块的实训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再将每个车间的所有实训模块的实训内容加以整合,成为该车间的实训内容,然后将各个车间的实训内容融合起来,形成整个GMP实训中心的项目化实训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领域、不同专业本科生的实际需求,对实训内容进行模块化组合、筛选设计,建立不同专业的实训计划、实训大纲、实训教材、实训教案等,从而建立了项目化的实训教学内容体系。

2.实训组织生产化本着“车间与教室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的原则,以“生产过程即是实训过程”为出发点,开展实训教学的组织工作,实现由“学科体系导向模式”向“生产过程导向模式”的真正转变。在实训过程中,每个实训模块既是实训岗位也是生产岗位,针对每个实训岗位,建立一个实训教学指导小组,实训教师指导小组由主讲教师和辅讲教师组成,根据岗位需求,进行教师专业结构的合理搭配,建立主讲教师负责制度,完成岗位教学任务。主要包括该岗位的实训计划、实训大纲、实训教材、实训教案的编写和修订工作;岗位实训教学的组织和教学研讨工作等。主讲教师既是岗位实训教学的带头人又是实际生产的班组长,实训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师傅,参训人员既是学生又是学徒。再以各车间实训教师为基本教学单位,设立实训车间负责人,组建实训教学研究室,开展各个车间的实训教学工作,进而完成生产化的实训教学组织体系建设。3.实训手段多元化在实训教学实践中,学院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目标,以服务于生产实践为切入点,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以《GMP仿真平台软件》为平台,将现场教学、虚拟实训和现场实训三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根据实训项目和学生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能力培养。这三种教学手段各有所侧重又相互融合。一方面,现场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软着陆,虚拟实训着力强化学生对制药生产工艺过程及设备的规范化、程序化的认知能力,现场实训则侧重于实际操作技能、实践经验技术的积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将现场教学中的实践性理论知识实施于GMP车间现场实训和计算机虚拟实训中,在实践中理解、消化与掌握;同时将GMP车间现场实训和计算机虚拟实训中的技术、经验和感性素材应用到现场教学中,进一步提升现场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实现了知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认知过程,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教学实践成果及影响

学院以中国药科大学雄厚药学专家团队为依托,以全国大型知名医药企业工程技术权威为外援,以GMP实训中心“双师型结构”教师团队为中坚,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实训内容设计为理念,开展实训教学研究,形成“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利用所拥有的校内实训基地,在原有的药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新增实训课时,合理安排实训内容,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训有机统一”,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交叉培养,以及行业岗位技能训练。加强实训教材和实训制度建设,优化实训教师队伍结构,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改革实训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试方式和方法,增加岗前培训内容,安全理念贯穿整个培养过程。设计了中国药科大学实训教学方案(模块化),制定了适合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中药学专业、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临床药学专业等各个专业的实训教学方案。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包括注射剂车间、固体制剂车间、冻干粉针车间、生物制药车间、中药提取车间、药物合成车间及公用工程等各个车间的实训方案、实训大纲,编写了细化到每个车间、每个岗位、每个工作项目的单元化、模块化实训讲义、实训教案。药学类不同专业本科实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讲义等已基本完成,编写药学类实践性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初步构建了药学类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

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建设校内GMP实训基地,探索实训教学改革,从2011年开始,已为本校近6000名学生开设了实训课程,实现了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有机衔接和融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攀高。建立起校内外合作格局,为境内外其他院校教师、学生提供GMP实训教学服务,实现深层次、多方位的实质性资源共享。加强与企业合作,使企业共享学校GMP实训教学设备资源,调动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为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战略开辟了道路。同时,本校药学类专业实训教学体系构建和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的完成,也为国内药学类其他院校的实训教学、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建设起到示范作用、辐射作用和指导作用。

作者:马爱霞王泽单位:中国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第2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药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16-02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高职药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高职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靠通识教育、专业理论教学和单纯以“送出去”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职药学学生的就业需求。因此,加强学生全程化职业能力培养,通过改革实训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实训基本技能和岗位职业技能的训练、建设校内外高职药学人才实践孵育基地及构建新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是提升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界定

对于职业能力的内涵,学术界尚无明确统一的界定。有学者将职业能力分解为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实践能力[1]。也有研究者将职业能力定义为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活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2]。还有研究者认为,职业能力在最本质的意义上可以理解为联系,职业能力的形成就是要在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要素,如关系、对象和设备之间形成联系。因此,职业能力形成关键是要在知识与具体工作要素之间建立紧密联系,而建立这一联系的基本方法是实训。这是职业教育教学论建立的重要理论基础[3]。本研究中提到的“职业能力”就是基于药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和岗位工作要素之间建立联系,培养学生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关键能力和基本素养。

二、高职药物制剂实训教学:指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为了加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需要对高职药物制剂实训课程进行设计,开展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实训任务,并通过实训考核的环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1.教学任务设计:基于岗位所需能力

根据制剂工作岗位的不同,我们将工作任务分成多个实训项目,每个实训项目又分解成为若干个实训任务。实训任务是具体的岗位工作任务经过加工设计后形成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完成每一项具体的实训任务就相应获得解决某一方面问题的岗位能力,完成一个实训项目所涵盖的各项任务,就获得了这种剂型生产所需的岗位能力,通过实训教学任务的实现,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体现。以双黄连片剂的制备这样一个实训项目为例,我们把这个项目分解为6个任务,分别为药材提取、中间体含量监测、双黄连颗粒制备、双黄连片的制备、双黄连片的包衣、双黄连片的质量检查,把每个实训任务进行加工设计,让教学内容在任务中充分体现出来。如对于药材提取这一任务就涉及到提取溶剂的选择、提取方法的选择、提取设备及正交设计的实验方法等多个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集中在这样一个实训任务中体现出来,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药材提取的整个过程。学生通过完成这一项实训任务就可以获得中药片剂剂型生产所需的岗位能力。

2.实训任务:职业能力培养的有力手段

实践证明,实训任务是技能训练的必要手段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工具。在药物制剂实训课程的实施中,开展情境化教学,将每个项目的具体实训任务进行情境教学设计,把教学任务和岗位任务结合起来,达到培养职业能力的效果。开展情境实训教学时,按GMP要求对工作环境模拟设计,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GMP对生产环境、人员、生产设备的规范要求。在具体的模拟情境中进行实训任务,学生对制剂生产的工作环境、工艺流程、质量要求有了切身的体会。通过实操演练,学生不仅积极参与实训技能练习,还共同研讨在实训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最后共同把问题解决并按要求撰写实训报告。通过这种情境任务教学,学生的职业能力不仅得倒培养,同时还检验我们实训任务设计的合理性。

3.实训考核: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

实训考核是检查学生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在以往药剂学实训考核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训报告及学生实训的出勤率,这种考核方式容易出现学生消极怠工的现象,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训任务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了充分发挥每位一个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得到锻炼,引入过程评价和教师评价体系。每次实训每个小组各派一名成员去其它组作为考评员,考评员的任务是依据实训考核评分细则,对相应小组实训过程进行评分。在实训中,老师会随时抽查,查看考评员是否有渎职行为或评分细则不到位的情况,老师对考评员也会给予扣分。最后,老师在审阅实训报告后打分并计算每位同学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让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地对待每次实训,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实训任务中。在实训考核过程中,同学之间团队合作、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气氛不断加强的同时,学生药物制剂技能操作水平和职业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高职药物制剂实践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我们必须进入学生将来可能就业的一线岗位,确定一线就业岗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适应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高职药学专业各课程实训课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原则,以药学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为主线,组织实训教学内容,体现由基本技能实训向职业技能实训转变的高职教育特色。

1.结合岗位需求,做好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步骤,使学生明白专业特点、就业方向和岗位需求,从而明确努力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启明讲坛”、“职业生涯指导月”、“简历大赛”及“模拟面试”等形式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和岗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充分利用在校时间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2.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三层次实训教学体系。根据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相应岗位群对高职药学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以药学岗位工作中所需的基本技术为主线,组织实训教学内容,形成循序渐进的“基本技能实训-职业技能实训-药学岗位综合技能实训”三层次实训教学体系。①职业基本技能实训着重强调实验基本操作训练,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必备的基本技能。在基础技能实训教学中,我们主要采取教师示范与学生动手相结合和课内教学与课外技能大赛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确保学生能独立熟练完成相关基本操作。②教师通过行业实践提炼职业技能实训教学内容,在校内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完成医药商品实务、药物制剂、药物检测等各项职(转下页)(接上页)业操作技能的训练,如设计药物制剂专项技能实训有溶液剂、混悬剂、注射剂、乳剂、栓剂、片剂、胶囊剂等的制备及质量评价,还包括溶出仪、压片机、胶囊填充机、制粒机等仪器的使用。③药学岗位综合技能实训是学生进入药房、企业顶岗实习前的模拟训练,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在模拟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操作,不仅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药学岗位综合技能实训是在学生学习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后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将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发挥了学生学习自主能动性。在实训课程内容设计上将基础课程的基本技能和专业课的职业技能进行重组,使学生能在药物合成、产品纯化与精制、药物制剂制备及检测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训练,同时让学生充分体会药物化学、药物制剂、药物检测等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

3.重视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作为高职药学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也必须具备跨职业的基本能力,为此,学校应该开设社交商务礼仪、人际沟通与合作、商务英语、论文撰写等相关课程,以培养学生适应岗位需求的关键能力和人文素养。

在高职药学教育中,不仅要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技能上精益求精,还要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要时刻谨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保证药品质量安全。为实现高职药学人才培养目标,在药学各专业学中,应确立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突出实践性、适用性和先进性的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蒋乃平.对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10)

第3篇

关键词:实训中心 制药 建设探索

高职教育的办学类型及教育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上要有特色。结合笔者学校制药实训中心的运行情况,探讨如何更好地建设实训中心,服务学生,服务社会。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学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卫生类院校,2005年开设的药学专业及陆续开办的生物制药技术(现更名为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及药物分析技术(现更名为药品质量控制)专业,已经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量的药学类专业技术型人才。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对药学系的投入,于2012年建设新的药学实训中心,集生物制药、药剂及药物分析为一体的制药实训中心。2014年9月起投入使用,更新了实训场地的硬件条件。作为药学系一员,新实训中心既是今后的常用教学场地,也是技能大赛的集训基地,通过思考及调研,笔者对实训中心的基础建设及拓展进行了总结。

一、设备配置齐全

药学系的新实训中心包括发酵与提取实训室、液体制剂实训室、固体制剂实训室、生物制药实训室、精密仪器实训室、药物分析实训室等,目前已经投入使用,实验的硬件设备配置基本做到了新、齐、全。“新”是指根据学生就业单位的现状与发展,依据实际技术、工艺、设备的发展情况,陆续对实训室设备配置进行调整与更新,例如:新添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速旋转压片机、-80℃低温冰箱等先进的仪器设备。“齐”是指实训设备在配置上,基本做到各型各类的仪器配置齐全,学生在实训中,基本能做到不同工位上都能得到锻炼。“全”指的是在实训设备的数量上,注重投入,使学生在绝大部分的实训项目中,都能做到独立训练,部分大型仪器操作必须分组进行的,也由相关老师带教进行。

在今后实训楼的设备配置建设上,建议少量增加相同仪器的不同厂家、不同型号,作为实训教学的同类对比教学,这些拓展性的教学工作,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接触更多的仪器型号,开阔学生视野,适应工作需要。

二、实训环境要仿真

1.基础建设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期望一直是学生在离开校园后能很快适应并投入工作环境,同时也是高职学生相较于本科生的一大优势。那么如何能将优势扩大化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关注点。

笔者学校尝试给予学生一个尽量贴近工作现场、生产车间等逼真的实训氛围,使学生在接近于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日常训练。

药学实训中心的基础建设工作紧紧围绕着仿真设计理念。例如固体制剂实训室改变传统的1~2间教室为多间小型实训室,将原来在同一空间的实训操作,分别安排到各个房间,如:更衣室、原辅料室、称量待发室等,借鉴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高度还原企业车间生产条件。小部分难以实现现场仿真的操作,借助实训中心仿真机房的软件模拟操作。

2.文化建设

除了基础建设的仿真,文化氛围也要仿真。通过组织各个教研组,设计实训楼层的规章制度、流程、图例,制作展板,力求将相应实训室的主要工作内容及特色进行展示,让学生更明晰自己在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此外,尝试借鉴国外实验室,参与设计了插取式的门牌,将每周或该实训室的安排展示在室外门牌上,有利于实训室的管理。

实训室的专业文化建设不能只学校单方面,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文化建设,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本专业也是我们建设实训中心的目的之一。请学生参与设计实训室的插卡牌,内容丰富,可以是实训室的介绍、具体仪器设备的内容、甚至是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成果展示,学生们是活泼开朗的90后,他们的设计让人耳目一新,为实训中心的文化增添了亮点。

三、配套实训教材

实训中心的各项硬件配置已经基本到位并运行,与之配套的实验实训教材,也就是“软件”建设也要及时跟进。

当前教学中所用的实训内容很多都是理论教材的配套实验书,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很多实训项目由于实训对象的不可得(药物、试剂限购),实训仪器的不足等等问题,导致目前所使用的实验教材存在明显的不足。

动员专业老师,组织编写紧贴生产实际、培养操作能力、适应职业环境、强化技能训练的校本教材,是势在必行的。建议学校动员有经验的教师(包括实训指导教师、技师)作为主编,并邀请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

四、规范组织管理

随着各教研组的实训软、硬件的增强,势必要求实验室人员对实验设备的维护、实验课堂的参与、实验理论的强化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问题也促使我们思考实训中心的运行如何管理。

1.常规检查

在上课期间,加强教学巡查。平时排课,也应考虑减轻实训教师的工作量,留足实验准备及实验创新时间。

2.加强回访

组织学生进行访谈,获取反馈,利于实训课堂的优化。

3.培训学习

定期组织实训带教老师外出学习。例如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培训、实验室管理类的培训等,逐步增强实验人员的业务能力。

4.参加大赛

组织实训带教老师和理论老师参加相关专业的技能大赛,学习严谨规范化的操作,快速高效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五、重视技能大赛

实训中心的各项建设工作不仅仅服务于常规教学,也为技能大赛提供了便利。笔者学校从09年开始参加第二届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至今,已经八年了,主要参加工业分析检验(原化学检验技术)及药物制压片技术两个项目。新实训中心的落成与使用,很好地解决了技能大赛的硬件设备问题,尤其是药物制压片技术项目的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选手在高度仿真的竞赛场地中训练模拟,大大增强了比赛的信心。而工I分析检验项目的技能训练场地条件也得以提高,选手能够在恒温的实训间内进行操作训练,特别有利于仪器校正,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准确度。竞赛结果也是令人欣喜的,学校的选手,在工业分析检验和药物制压片技术两项竞赛中,学生选手均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六、提高利用效率

第4篇

1思路

熟练掌握疾病基本知识,培养药剂专业职业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药行业从事药品营销、使用和药学服务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潜力的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2]。适合药剂专业岗位就业群的零售药店营销员、OTC代表、医药公司等一线工作。

2目标与措施

培养具有扎实的常见疾病基本知识,有一定市场营销、人际沟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耐挫能力、团结精神、协作能力。

2.1技能训练

2.1.1实训分组根据实训室容纳人数,每次实训课分为6个小组,每组约有4~6名组员,共分6组进行教学活动,分组后每组推选1名组长,负责角色划分、剧情排练及剧情设计。每次课选出的组长人选兼任为评委,负责本次课实训的考核评分工作。

2.1.2角色扮演教师布置实训任务,明确实训目的,小组人员分工,分别扮演药店的“药师”和“患者”,由药师进行查询,向患者推介药物的模拟表演。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实训教学模式。

2.1.3团队合作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重要素质[3]。通过设计分组实训锻炼,让小组成员互相培养严谨、求实和合作的品质,体会相互协作的重要性和集体的凝聚力,增强团队荣誉感,提升小组竞争意识。

2.2考核点评

2.2.1考核细则实训评分标准包括整体形象、文明礼仪、礼貌用语、症状询问、初步诊断、用药方案、推介用药、提出建议、康复指导、就医建议等,所有评分标准全部量化,细化到表演过程的每个细小的环节。

2.2.2教师点评每组同学实训结束后,由教师进行评价,纠正学生的错误,强调重点的内容,剖析难点,主导学生实训的过程。教师点评后进行师生共同总结,引导学生对实训的分析处理能力训练,提高实训总结能力,增强表达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培养和锻炼。

3实训效果

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模拟实训,学生很容易把抽象疾病基本知识与医药营销技能结合起来,实训课具体、生动,学生在实训课中获得体验,体会到在医药营销中的具体实践过程。增强实训课情境的真实性,活跃实训课的气氛,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校的实训室就能感受到将来社会药房的工作场景和情景;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学生走向职场的信心;学生全身投入扮演角色,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诊疗方法,可以强化学生对药剂专业工作岗位群的适应性,熟悉药店的工作流程和服务基本礼仪,提高他们对药店、药品营销工作的实践技能。在学习医学基础同时有针对性对专业知识进行启蒙和提升对专业的兴趣,让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学习药剂专业知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自己去设计任务自己去完成实训,通过提供模拟情境平台提供了有益的宽松的环境和条件,让抽象的医学基础知识变得具体、生动,便于学生熟悉掌握、理解和应用。

4教学反思

4.1实践技能训练具有以就业为导向的针对性

充分与校企合作的医药单位加强联系,加强与合作企业“订单”培养人才,避免实训的表演项目同质化、模式化。根据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具体需求灵活调整实训课程计划和方案。聘请医药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开发符合企业需求和市场需要的实训教材和实训课程内容,让老师在课堂的实训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在课堂上既能掌握药剂专业的核心技能,又能了解相关企业的培训的技巧。与企业开展长效合作机制,根据医药公司各岗位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安排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医药企业文化,接受企业文化熏陶,让学生实习结束直接就业于企业,提高就业适应能力。

4.2实训内容与医药商品购销员考证接轨

第5篇

关键词:药剂学 教学方法 改革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研究药物剂型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既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目前教学中主要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等问题。

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的药剂学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即通常所说的(Lecture Based Learning .LBL)这种模式多是采取全程灌输教学,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大部分学生在上课时普遍反映课程内容抽象枯燥,不感兴趣。许多毕业生觉得药剂课所学知识与药厂的实际生产操作和GMP管理有一定的脱节[1]。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填鸭式”教学模式终将被淘汰。

美国许多药学院采取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PBL对我国药学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独自思考、专题讨论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均有促进作用[2]。法英两国的药学教育在药剂方面,强调能掌握最新知识并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其实习期穿插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即边学习边实习。这种通过实习将书本和实际联系起来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实际技能[3]。这都对我们开展药剂学教学有一定的启发。

二、改革的具体做法

1.根据职业特点,合理设置课程

据了解,国内同类院校药剂学的总学时数大多不超过100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接近3:1。选用的教材多是孙耀先生编的《药剂学》新版教材,课程总学时数为102学时,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30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接近2:1.学院将整个课程教学分成两部分,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逐渐成长为高级应用型药物制剂专业技术人才。

笔者认为,学院改革课程设置的意义在于:第一,增加总学时数,改变面向基层定位办学只注重普通制剂学习的传统教学思路。第二,增加实验课的学时数,充分体现药剂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模拟生产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上述理念,我医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药剂学将课程内容参照生产实际分为7大模块,实行分段制,跨学期教学。总学时256学时,其中实训课156学时,实验课28学时,理论课72学时,实训课比例占到60%。

2.立足教材,积极探索理论教学模式

在对药剂学教材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在讲解药物新剂型、药用辅料的内容时,采用案例教学法,以真实可信的事例直观的反映剂型的先进性;在讲解剂型制备的内容时,则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录像、图片、动画等形式,使学生对抽象的制药过程能够有真切的体验和感受,这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又与社会实际紧密相连;在讲解具体制剂的内容时,宜采用流程教学法,通过展示每种剂型的工艺流程,使学生全面了解药剂的制作过程。总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降低课堂难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的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2.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采用案例展示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研讨、探究,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方法。如在讲授药用辅料的重要性时,学生缺乏感性的认识,教师可通过列举震惊全国的安徽华源药业“欣弗”事件,使学生对此产生深刻的印象和进一步的认识。案例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而且能引导他们对课本知识进行思考与延伸。

2.2情境教学法

药剂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它牵涉面广,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而药剂工业生产设备与实验设备相关性较差,教学中由于条件限制,学生不可能有太多的机会到工厂进行实地参观、见习。因此,我们到药厂实地拍摄片剂、注射液的生产过程,并将其做成直观、生动的课件在课堂上播放,同时配以音乐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3流程教学法

药剂学具有学习内容多而散,叙述性、记忆兴强等特点,学生容易听懂但难以系统掌握。而药剂学课程体系安排是以剂型为主线,每种剂型的制备又是按工艺流程进行的,因此适宜采用流程教学法,犹如一条线,把零散的珠子都串了起来,使学生沿着剂型的制备流程,对药剂学的学习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3.优化实验实训教学内容

目前,药剂学实验的绝大部分是对理论的验证,缺乏创新型;在实验方法上基本是机械模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我院的药剂学安排了13个实训项目2个实验项目。一方面,在典型的普通制剂的基础上,以强化生产实训技能为主;另一方面,开设了一些新剂型实验,以拓宽学生的知识口径。

4.改革实验实训教学模式

在实验课教学中引入问题教学法,教师认真研究实验实训内容,巧设任务情境,课上首先解决生产问题,然后提交生产任务,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点评。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作为指导者,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才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针对实验课上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学生课前不预习,实验课后交上来的报告数据雷同,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情况没有反馈总结。鉴于此,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内完成报告,这样,他们必须在课前将有关报告的内容写在实验报告上,思考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实验结束后,当堂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对结果进行讨论,教师及时批改实验报告,交作业(实验成果)时给以评分,使学生在每次实验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当堂完成实验报告有助于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主动发现问题并随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4]。

参考文献:

[1]何群,郭建生等.药物制剂专业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J].药学教育,2006,22(2):472~491

[2]周明芳.PBL在美国药学教育中的研究现状[J].药学教育,2003,19(1):582~601

第6篇

关键词:模拟药房;人才培养;应用研究

1GSP模拟药房建设的必要性

药学专业要注重学生实践动手与具体应用能力培养,要积极适应高校重质量,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加强实践环节建设.模拟仿真资源最大化节能环保加强模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提高实验的案例性、仿真性、交互性、创新性、综合性势在必行.利用虚拟仿真软件设备进行虚拟实验,取得类似或优于真实环境实验效果.可促进创新提高实验效率,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随着医药行业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很难适应人才培养需要.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形式显得十分枯燥、抽象.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效率低下很难适应时代要求,不能满足行业企业之需.模拟药房的建设应用可提升岗位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可增强服务意识,可结合社会需求合理开展实习实训项目,锻炼学生人际交往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缩短就业适应期,通过模拟仿真训练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可提升教师专业指导技能,提高药学相关课程实践教学活动.改革教学环境,改变学生的培养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模拟仿真药房校企共建可紧密联系行业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模拟仿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更好地服务于药学实践,培养更多的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1.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习兴趣的需要

随着医药市场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医药行业快速发展.要求高校药学专业培养过程要结合医患服务新变化建立新的服务模式,要求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实践模式改革创新.依托模拟药房,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培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转化,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让学生利用模拟人机对话扮演问病荐药的角色,开展案例互动,设计模拟实践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制定设计好实验方案,让学生体验模拟环境,分析问题,提出思考,反复实践,解决实践问题.激发学习兴趣.适应职场和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

1.2GSP模拟药房的建设是培养适应医改人才培养的需要

应用型高校药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应用于行业专业的实践创新能力,模拟药房是以GSP管理规范要求为基础,应用人机对话的信息技术,模拟药房工作环境,强调能力与知识并重.注重学生分析解决处理实践问题能力,培养学生适应工作环境能力.培养学生以岗位需求,行业发展要求为目标,以自主学习模拟仿真,将教与学,学与练,产学研用,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能较好地提高学生适应医药行业改革需要,更好地符合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需要,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平台.模拟仿真可与行业紧密结合实时更换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实验项目自主设计,可使学生自主思考,团结互助,利于知识积累储备,便于学生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

2模拟药房在药学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2.1模拟药房在药学专业知识强化训练中的应用

模拟药房在《药理学》《药剂学》《药事管理学》《常见中药识别》《生药学》等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药理学》通过模拟可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学效果,药理学课程主要学临床用药的适应症、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等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难以掌握.利用模拟仿真可把书本上理论知识融入实践,灵活生动,更具实际需要模拟创设情景,学生模拟临床用药,掌握最新的临床用药和最新的药品商品名,模拟识别,教师可根据临床医师所开处方进行模拟设计实验项目,学生模拟药师发药,对药物不良反应、禁忌、搭配是否合理等进行模拟实验,进行分析,评价.把书本上知识融入实践.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药剂学》课程学习中可利用模拟药房观察药物剂型的制备过程、制备条件环境要求与注意事项,制备剂型质量标准控制.对同类药物不同剂型制备的通过模拟仿真训练,对比分析,讨论.可解决实践中的耗时耗材的浪费,节能环保.学生模拟仿真训练,直接观察药物制剂.加深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药事管理学》中应用,GSP模拟药房是按照药品经营管理规范组建的.该课程主要讲授药品管理规范法律文件.但法规抽象枯燥.通过模拟仿真可将这些法律文件变成可操作性实训项目,如:区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药品分类制度;药品储存于养护;模拟药房集中体现药事管理中许多具体规定.模拟学习生动有趣,印象深刻.在《常见中药识别》《生药学》课程中模拟仿真药房以生动形象场景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心理和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从中药饮片陈列、调剂、识别真假、处方配伍处理,开展模拟临证用药训练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与操作,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习生动有趣,引导理论用于实践训练.

2.2模拟药房在药学技能培养训练中的应用

模拟药房在问药荐药方面锻炼学生复习药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能力.实验教师可以设计模拟处方,根据疾病临床,分析病因,进行药物治疗方案诊治.分组设计问病荐药情境演练.模拟医院药房学习诊室血压测定,学习人体生理、病理特征,利用综合模拟药物识别系统观察在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给药的药理作用特征,观察静脉给药人体各种反应.学生复习相关理论知识,给出治疗方案,互评;教师点评总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药品经营陈列摆放是药学专业的一项基本技能,模拟药房中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按照GSP规定要求,将处方与非处方;按消化、循环、心脑、妇科、儿科等进行分类摆放;模拟中学生了解药品功能,药品分类,药品性质,药品规格,等级,剂型等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模拟药房可锻炼学生中药识别调剂能力训练.模拟设计中药处方训练学生审方发药能力,合理用药检测训练能力.审核药物处方合理性,药物的真假识别,药物用法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训练调配药房进行药物称量调配.模拟药房发药.将药物使用中注意事项通过人机对话告诉患者.模拟药房利用模拟仿真软件训练学生进行模拟推销药品演练.将药品的身份信息如型号规格注意事项,药品价格、产地等信息通过扫码录入系统,利用模拟仿真训练学生POS和GSP软件操作培练习.按GSP要求做好药品采购、销售,药品养护与验收记录.培养学生审方技能,锻炼学生到真实药房工作能力.模拟药房是增强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途径.

第7篇

关键词:职业素养养成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建设岗位模拟综合实训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独立的、无法替代的高等教育类型,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药学职业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将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落到实处,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一、当前药学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教学管理者面临着传统普通教育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的转变,教师受普通高校传统教学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的影响,注重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传统三段式教学专业课教学本科学科型教学模式依旧存在,注意理论性、系统性,不注意或忽视技术技能教学理论课教学习惯于以教师为主导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忽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计与实际应用的有效对接,学生实验、实训尤其是模拟实际工作场景的综合性实训的力度不够,因此,难以较好地实现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

面临的问题还表现在重视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而用人单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往往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可见这是当前高职教育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对药学职业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一)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基本上都是学科型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对职业教育不熟悉,职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都非常的缺乏。所以,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要求广大教师要从原来的学科型教学思维中摆脱出来,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教师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同时又是具有丰富实际业务能力的职业人。

(二)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必须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保证。而“双师型”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办学机制改革有待突破等等,严重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知识、先进技术和娴熟技能。因此,及时引进在药厂、营销企业、医院具有丰厚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做专职教师,或聘请作为专业实践课的指导教师,或者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尤为重要。

(三)探究药学职业能力培养内涵,构建适应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以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这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我们首先在企业、医院等学生可能就业部门进行问卷调查,确定药学相关专业一线就业岗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建立适应药学相关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由“多而全”转为“少而精”,避免课程设置专业面太宽,专业知识不够精的弊病。基础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通过课程整合适当减少系统的理论内容讲解按照岗位能力需求设置必须的专业课课程,重点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力度,以提高学生的职业专门技术能力。

2.实践课程设计实践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重要环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实践课程规划是课程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如增加实验、实训课的学时比例,尤其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计并实施药学专业技能的综合实训,从学生人学初安排学生去未来的就业岗位医院、药厂、药品经营企业参观,加强专业技能的感性认识,逐步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学习期间根据课程特点设计课间实习课,创造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的机会毕业前设计校内模拟性药品生产、药品市场开发、药品零售服务、药品调剂等综合实训。

3.重视并加强职业关键能力课程设置职业关键能力为除职业技术能力外,职业人才所应具备的跨行业、跨专业、跨职业的基本能力,包括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学习和运用技术的能力、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这也是药企近年来人才招聘别看中的能力,而且需求迫切。因此,在必修的公共课基础上,我们选取社交商务礼仪、人际沟通、演讲与口才、营销与消费心理学、商业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作为必修或选修课,以加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以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为教学改革切人点,推进课程建设

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关键能力和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养成教育,有了相应的课程体系构建,更重要的是由教师实施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将学生全方位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带头人和任课教师在思考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时,也要注意考虑是否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看到与实际工作上的联系。如药理学课程教学中药品名称杂,内容多,学习后印象不深刻,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学习药理学的意义。在学习药物的基本知识之后,如教师设定角色由学生充当医药商品购销员和医药公司经理、药店营业员和患者,在进人角色中考察学生对药物知识、礼仪知识、推销技巧、心理学知识掌握的情况,不仅使学生在自然、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复习、巩固了药理知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还对学生进行了礼仪、营销、心理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实践性强的课程如医药市场营销学、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企业管理概论聘请一线专家授课,并组织学生去相应企业参观,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知识面,扩大眼界,对学生就业选择也会有所帮助。

(五)开展贴近实际就业岗位的模拟性综合实训

药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为药物制剂岗位、药品检验岗位、药品营销岗位、医院药品调剂和管理岗位等。几年来,为使学生到达就业岗位能够尽快顶岗实习或顶岗工作,我们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

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某些专业课程由教师给学生布置药物提取、药品检验的工作任务,学生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程序进行资料查询,设计实验工作流程,进行实验物品的准备,开始实验过程,最后进行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总结。通过自主性实验的训练,学生们对将来所面临的工作有了感性认识,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都有了显着提高。

2.药物制剂实习前模拟训练—“药学综合大实验”

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号文件所要求的“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文件精神,我们在实验课也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各主干课程在实验教学内容尽满足实际需要方面做了大的工作,开展了药物制剂实习前模拟训练即药学综合大实验。

“药学综合大实验”即学生从生药鉴定、提取、制备、药物分析多个环节参与实验过程,创造仿真工作场景,较好地实现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是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前的重要培训环节。实践表明,药学综合大实验使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程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纵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事药物制剂岗位的职业技术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

第8篇

1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教学内容,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剂学》(第七版,崔福德主编)为基础,参考《药剂学》(第六版)、《中药药剂学》等教材,并参考兄弟院校的教学内容,结合本地新安医药学特色。经过多次调整,现理论课共安排48学时,其中绪论2学时,表面活性剂2学时,液体制剂8学时,无菌制剂8学时,固体制剂12学时,半固体制剂2学时,药物制剂稳定性2学时,新技术和新剂型10学时。实验课程共24学时,其中验证性实验5个,综合性实验1个,设计性实验1个。

1.1理论课程在理论课程中,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讲授方式,强调理论联系实践,运用日常生活的应用和身边的实例,加深同学们对各种药物剂型的认识和理解。如在绪论中介绍药剂学的发展历程的同时,简单介绍新安医药文化的形成过程;介绍药物制剂中原料药可以是中药或西药,就可以导入黄山地区的当地药材以及应用情况;介绍各种剂型时,结合本地药企的产品,如剖析黄山天目药业的养阴清肺糖浆、河车大造胶囊、六味地黄丸、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等,黄山中皇制药的吲达帕胺缓释片,南京同仁堂黄山精制药业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复方丹参片、黄连上清片、板蓝根颗粒等品种,以促进同学们认识和掌握各种剂型的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

1.2实验课程药剂学实验的教学,在实验内容上尽量多融入地方特色。我们开设实验学时共24个,验证性6个实验共18个学时:⑴液体制剂的制备(含有养阴清肺糖浆的制备);⑵片剂的制备(含有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制备);⑶硬胶囊的制备(含有河车大造胶囊的制备);⑷注射剂的制备(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的制备);⑸栓剂的制备;⑹软膏剂的制备。其中4个实验中都包含本地企业上市的品种,沿用“课前预习—课上讲解、提问—课中引导—课后总结”的教学模式。当实验结束后,学生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所用到的原理进行总结,写出实验报告,教师进行评阅。综合性实验开设1个:吲达帕胺缓释片的制备及质量评价,其中包含处方组成的筛选,制备方法、崩解度、脆碎度、溶出度研究、紫外检测等内容,此实验能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将分散的知识点很好的串联起来,促进同学们加深对黄山中皇制药的吲达帕胺缓释片的认识以及对缓释制剂知识的理解。

2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2.1搭建GMP实训仿真平台GMP仿真系统涵盖了国内药品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九条不同的生产流程:胶囊制剂线、颗粒制剂线、摇摆制粒流程、一步制粒流程、空气净化系统、快速搅拌制粒、片剂生产流程、水针剂制剂线、制药用水系统生产流程等的交互式仿真教学。通过仿真实训,能促进学生掌握现代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药物制剂设备、岗位标准化操作(SOP)、药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以及车间管理等内容,效果不错。

2.2创建生产实践教学基地生产实践教学环节,可以让同学们近距离的接触药品生产、检验等环节,了解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与实际生产的真实差距,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制药车间布局、洁净度等方面的要求,药物制剂的生产流程。为满足实验实践教学需求,已经购置多功能提取罐、喷雾干燥设备、摇摆式颗粒剂、小型旋转式压片机、挤出滚圆微丸机等设备,中药提取、制剂实训平台已基本搭建完成,可以初步满足学生的校内实训需要。另外,在周边浙江、江苏等地区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同时,特别注重联系本地医药企,分别在黄山盛基药业、黄山天目药业、黄山中皇制药等生产企业建立了生产实习实训基地。

2.3创建销售、监管实践教学基地在新安医药连锁药房、黄山华氏大药房、福美大药房、花园大药房、黄山人大药房等企业建立销售实习基地。通过药房实践环节,可以让同学们融入药品流通环节,更直接的接触药品知识,学习指导用药,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剂型的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还有利于对药物制剂中各种常规辅料的认识。在黄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屯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建立药品监管实习基地。通过药品监督、检验实践环节,不仅可以让同学们掌握各种剂型常规的质量评价指标,还对药物制剂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加深认识,促进对各种剂型的制备工艺流程的理解。

3开设时间

前几年,我们和兄弟院校一样,药剂学是在第5学期开设,而药剂学实验是包含在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中开设的,时间在第7学期。这样安排是希望能够通过集中实验来训练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一是在第7学期,学生开始着手找工作和考研,学习上有所分心,大部分学生都是疲于应付实验,不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深入的思考与解决,就没有好的教学效果,达不到逾期的技能强化效果。所以将药剂实验调整到在第5学期开设,与理论课程同步,并融入地方医药,学生普遍反应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的都不错,也对本地区医药相关知识有了深层次的了解,使药剂学课程尽早融入地方特色。

4结语

第9篇

关键词:教学一体化;模块教学;药品经营与管理;中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2-0105-02

在20世纪后期,能就读一个广东省的中专学校是光荣的,尤其是就读卫生类中专学校,因为大多数卫生类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主要为“珠三角”的大医院或卫生系统中的机关单位。但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卫生类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有了非常大的变化。经调查发现,近几年中,在卫生类职校就读的三年制药剂专业的毕业生里,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在药店工作,有一部分学生在医院药剂科和药厂工作,还有小部分学生在其他行业、岗位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药品经营与管理》(下称《药经》)就应运而生,成为卫生类中职院校三年制药剂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这门课程正是为培养学生能到药店和医院岗位工作而开设的课程。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待学生有一定医药学基础知识后开设。

一体化教学就是整合教学环节,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一体化教学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药经》应采用一体化教学。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操作技术,课程在开设时还应单列技能训练与考核。

一体化课程目标

《药经》课程主要针对到药店和医院工作的大部分毕业生,使其一毕业就能上岗。在医院,中职药剂毕业学生主要在西药药房、仓库工作。而在西药药房工作就必须学会西药处方调配,熟悉处方调配的工作制度,培养一种认真负责、小心谨慎的态度。而在仓库工作,则要求学生会药品验收、药品入库、药品贮存养护、药品盘点、药品出库等工作。中职药剂毕业学生在药店工作,则要求有较为全面的工作能力。要学会既能调配西药处方又能调配中药处方,既能采购药品又能验收药品,既能把药品入库贮存又能进行药品货架陈列,既能销售药品又能售药收款。除了培养学生具有以上能力外,该课程应同时针对营业员和调配员上岗证、药士、药师、执业药师等职业考试,进行相关知识学习及训练。

一体化课程设计

为达到课程目标,笔者认为《药经》课程开设应分为七大模块:营销知识、药品知识、处方调配、药品销售、药店经营、药店管理和职业考试。《药经》课程共开设84学时,具体课程安排如表1所示。

一体化教学实施

《药经》课程的授课设置中,分为七个模块进行一体化授课,而七个模块的授课方法应有所不同。

(一)培养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首要条件是教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没有“双师型”教师,理论与实训还是割裂的。“双师型”教师是指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训有机结合起来,高效率教会学生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校应采取理论教师到药品经营企业工作、教师理论进修的方法,让教师到药品经营企业工作学习,亲身体验药店中各岗位的工作。要求教师在药店工作过程中学会药品陈列、接待顾客、询病给药、药品推销、中药处方调配、药品验收等日常工作,并总结操作经验。

(二)编写适合一体化教学的大纲和校本教材

过去,职校所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教学方式。但一体化教学没有现成、可借鉴的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人才培养定位,编写适合中专药剂专业学生教育教学的教材。应根据医院药房和药店营业员岗位工作需要取舍教材内容。例如,笔者所在任教学校(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便不断鼓励教学创新,出台新规定,奖励编写校本教材等措施。于是,各教研科室都积极组织编写校本教材。笔者也参与了药学教研科室组织编写的《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学知识与综合技能》等的校本教材。

(三)对课堂实施一体化教学质量控制

一体化教学要达到理想效果,单靠先进的设备和教师的热情远远不够。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课程的改革、开发,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因此,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质量,是保证一体化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以药品销售项目中的询病给药为例,探讨如何进行课堂一体化教学质量控制。询病给药共开设三次一体化教学,每一次的课堂目标和重点应有所不同:第一次课堂目标和重点是掌握接待顾客礼仪及熟悉询病给药的程序;第二次课堂目标和重点是熟悉问病的内容和掌握问病的技术;第三次课堂目标和重点则是学会正确介绍药物并掌握正确使用药物的方法。为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笔者在设置每节课时都绞尽脑汁。现以第三次询病给药为例,讲述授课过程。

教师情境模拟一体化示范 一位教师演患者,并主诉:食欲不振、进食后腹胀、钝痛、消化不良。另一位教师担任药师:接待顾客、听患者诉说、进一步问病史、分析病情体征、合理用药、介绍药品正确使用方法、礼貌送客。

全体学生训练 分组指导训练、纠正。两位学生一组,一位学生演患者,另一位学生担任药师,进行实践训练。要求做好礼仪、接待服务、认识聆听患者病情、询问病情、分析病症、正确给药、介绍药品正确使用方法、礼貌送客等。

训练结果检查 抽三组学生做演练,每一组演练完毕,先由学生点评,后由教师点评。按各方面指标进行评价。

一体化课堂总结 以表扬及鼓励的方式总结评价学生表现。同时强调如何能正确介绍药物和掌握正确使用药物的方法,启发学生多看药学书籍积累用药知识,同时结合生活常识记忆药物及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批改实验报告 检查每个学生的实验结果记录,以检查学生对课堂效果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禹禄君.探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任彦荣.以行动为导向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J].中国药房,2011(32).

[3]肖兴宇,杨柏青.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应用型人才——实施模块一体化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4]刘雪梅.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改革的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0(33).

[5]王奎英.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5).

[6]韩瑞亭,万春艳,郭秀梅.浅析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4).

[7]刘治安,张军伟.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

第10篇

1.1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要积极更新教师的职业理念,树立科学的教学观,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人员素质,建立一支热爱实验教学工作的高水平、高素质、结构合理稳定的师资队伍。同时,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开展技能操作大赛等活动。

1.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将传统的以灌输、模仿、验证为特点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为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导为特点的新型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式、提问式、研讨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让其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教师。对操作难度较大、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内容,教师可先讲解,然后对关键步骤进行示范操作。合理分配实验课时间,在实验过程中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发散思维,对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拓展,并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拓展知识进行探索性实验研究,教师随时进行指导。

1.3注重实验教学过程的监督管理

对实验教案的书写、实验课前的讲解、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实验时间的安排、实验考核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规范的监督管理,并建立详细的预实验管理制度。对于更新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师必须做预实验,取得预期结果后才可指导学生实验。学生在实验前必须书写预习报告,这样可促使其主动思考,带着问题上实验课。在实验课上,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情况。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不规范的操作。我们修订编写了《专业实验考核成绩册》,此成绩册包括预习报告、实验项目过程记录、项目考核及评分标准。其中实验项目过程记录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试药及试液、设备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结果、小组讨论报告等。实验结束后,学生在实验室当堂完成预习报告、实验项目过程记录的书写,并交给指导教师。为督导整个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检查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教学水平和实验员的准备工作情况,我们编写了《实验教学日志》,制订了实验教学日志登记制度,日志详细记录了实验准备情况、学生预习情况、实验实到人数、缺勤人数及缺勤原因、值日分组、实验运行情况及缺勤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等。在实验结束后,值日生、指导教师、实验员共同在日志上签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1.4更新实验内容,构建综合化、多层次的药学实验教学新体系,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我们更新了药学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删除了一些重复性、验证性实验,如删除了定性鉴别实验,给学生多一些时间结合药典熟悉药品的检验程序。要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验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创造一个更具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实验环境。开设了综合实训实验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好处。如:从某天然药物或中草药中提取分离有效成分或通过化学合成原料药将其制成剂型,再进行药品质量检验。这一实验项目整个过程涵盖了生药学(药材鉴定)、天然药物化学(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药物化学(化学合成)、药剂学(剂型制备)、药物分析学(药品质量检验)等内容,把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等学科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药物研发过程的系列实验,让学生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训,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牢固掌握药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药学专业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1.5开设探究性实验课程

鼓励学生对实验项目进行探索性研究,结合生产实际,开展自主性实验探究工作。在综合实训结束后,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题目,自行查阅相关参考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2013年,我们面向即将进入生产实习阶段的学生开设了为期两周的探究性实验课程,在实验结束后,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在总结会上做PPT展示,学生兴趣浓厚、争先发言,均感觉收获很大。随后针对该活动的追踪问卷调查显示:94%的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操作技能和知识的掌握与以往单独学科实验相比,具有明显进步,而且记忆非常深刻;96%的学生愿意参与探究性实验。开设探究性实验为学生的成才与发展提供了更坚实、更专业、更广阔的平台。

1.6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对实验室进行开放性管理

课余时间定期开放实验室,使学生解决在实验课上不能解决的实验问题。在实验室开放过程中,由实验技术员指导学生大型仪器的操作,并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8]。实验室实施开放管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实验技术员的业务水平。

1.7加强实验室建设,优化实验教学环境,建立实验员考核机制

我们充分考虑实验涉及的安全因素,在实验室配备了完善的安全防护设备:安装了应急喷淋设备、洗眼器、消防报警系统和整体通风设备。此外,还根据实验需要,为接触危险化学品的实验技术员配备实验防护服、护眼镜和防护口罩,从细节上为实验员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财产安全提供保障,使实验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教学工作中。同时,建立详细合理的实验员考评体系,由学生评价实验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果,由实验带教教师评价实验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良好的实验室硬件必须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相配套,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1.8重视实验教学

将实验教学放在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转变重理论、轻实验的陈旧思想及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并推出一系列实验教育教学改革措施,使实验教学既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具有其独立职能。

1.9拓展实验教学空间,开阔实验教学视野

药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药学教育离开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离开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结合、离开了实训与生产实践,就如同“纸上谈兵”。我们与制药企业、药检所及医院药房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去见习参观,使实验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也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提高了综合素质,还拓宽了就业渠道。

2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药品生物检定》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2-0053-02

药品检验专业的学生将来主要从事药品检验工作。按规定,药品只有检验合格才能出厂用于临床治疗,药品检验主要有两个方面:药品的理化检定和药品的生物检定。后者属于药品检验部门中生物检定组的工作,从事该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药品生物检定》的学习及培训,否则无法承担相应的工作。

一、教学现状

药品的生物检定主要包含药品微生物学检定、药品生物活性的检定、药品有害性检定三方面的内容,并按要求对检定的数据进行生物统计处理。在药学类高等院校的教学中,几乎没有学校专门开设《药品生物检定》这门课程,一般将药品微生物检定的内容并入《微生物学》,将药品有害性检定的内容并入《药理学》,将药品的活性检定并入《药剂学》,而生物统计内容在《数理统计学》中讲授。这样,很难将这几门课程中所学的内容综合运用于实际,也难以完成任务。而职业学校主要为企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此药学类相关专业中普遍设置了《药品生物检定》这门课程。受教材、师资、实训条件的限制,许多学校仍以理论教学、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学效果差,培养的学生也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二、影响因素

影响《药品生物检定》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1.师资力量不足

职校教师主要是大学毕业生或从企业调入,《药品生物检定》课程的教师也不例外。大学毕业生一般理论知识深厚,但实践操作欠缺,不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要求、工作程序,习惯于理论教学,对职业学校的实训教学模式生疏;从企业调入的人员只熟悉自己的岗位,理论知识老化,教学方法单一。

2.教材落后

目前,国内《药品生物检定》课程的教材不多,基本是照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中的内容或以卫生部药品鉴定的相关内容作为教材,还有部分教材是以实验室的操作步骤来编写的。前一种教材晦涩难懂,后一种教材不完善。如此培养的学生更适合做研究工作,而不适用于企业的日常生产,达不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3.教学方法陈旧

以理论教学为主,少许甚至没有实训教学。在理论教学中,以“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法为主;实践教学中,基本停留在实验室做实验的阶段。这样培养的学生难以胜任企业岗位。

4.教学条件的限制

职业学校的办学经费普遍都很紧张,用于教学实训的经费少,而且主要分配在制药、中药等大专业的实训教学中。《药品生物检定》虽是药品分析专业中的专业课,但该专业属于小专业,再加上实训场所条件较高,以至于实训教学不足,降低了课程教学效果。

另外,生源质量下降、学制短造成教学课时减少等原因也对教学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三、改革措施

1.教材改革

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改革,将学科教学、理论教学为主转变为实践教学为主。以任务引领为主线,按企业药品生物检定的项目编写教材。除少量基础知识外,还应包括安全、检定场地及设备要求、检定前的准备、检定操作、检定场所实验后的清理、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保存等内容,如果附上某一项目检定操作的SOP则更好。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种种原因,《药品生物检定》的任课教师都是从相关专业转过来的,只对部分操作熟悉。部分教师只习惯于课堂教学,不愿进行实训教学。因此,应加强教师培训,让教师转变认识,主动参与课程改革。此外,还应安排教师到药品生产企业顶岗工作,全面提高实训教学能力。也可以请制药企业检验处的技术人员到学校参与实训教学,在做好校企合作的同时,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3.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模式,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取代,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而言,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收集大量课外资料,深入理解教材。课堂上可将学生分组,设置一些小任务让学生讨论解决,由教师进行指导,结束时加以总结即可完成教学;对学生来说,参与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习积极性,通过完成任务还能增加成就感,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极大的作用。

4.改革实践教学

将验证理论、训练基本操作的实验改为以训练基本操作、完成检定任务并熟悉岗位工作的实训。《药品生物检定》课程的实训比其他课程的实训更复杂,不同项目的实训场所、使用设备、实训材料、操作技术完全不同;每个项目的实训与其在企业的检定要求一致,不像部分课程的实训可以模仿;实训过程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因此,教师必须严格组织、精心指导,学生认真操作完成项目检定,让学生在做中学,真正达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

5.运用现代技术

第12篇

【关键词】药学专业 教学方式改革 教学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2-0010-03

近年来,我国药学教育规模发展迅速,但目前我国仍采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样式和运行方式。近二三十年来,世界各国对高等药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改革。美、日等发达国家建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而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和其他高等教育一样,实行的是“专才教育”的模式,即根据国家下达的人才培养计划选择专业,确立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长,这样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目前对于综合性大学药学院及部分教育部直属医药院校如何转变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有较多探讨,如北京大学药学院、复旦大学药学院、四川大学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逐步确立以研究型和药师型模式来培养药学人才。但是对于医学院校创办的第三类药学院系,如何利用自身在医学方面的优势,改变现有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都很少报道。我院属于地方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系创办于1999年,目前可招收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三个专业的本科生,具备一定的办学条件,但在教学资源及教学水平上与综合性大学仍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充分利用我校教学资源,突出地方医学院校办学特色,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人才,是我院药学系发展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将对如何发挥我院在医学教育方面的优势,转变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和专业核心技能培养,拓宽学生的人文和社科管理知识,按学生的专业理论满足学科发展需求,专业技能适应岗位技术需求相结合的新模式,培养牢基础、高素质、宽口径的应用型药学人才,满足药物生产、药物销售、医院药学等环节的社会需求进行如下改革探索:

一 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专业建设为核心,工学结合为特色,着重开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具体见图1。

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融“教、学、做”于一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我们精心组织各类示范教学和观摩教学等活动,大力倡导广大教师运用讨论式、问题式、导学式等启发式教学方法。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局面。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加强对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术的运用,把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在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实验教学环节上,重新修订各专业实验指导,使实验教学效果稳步提高。通过校内的实验、实训教学和校外的顶岗实习等环节,使学生将理论课学到的基础知识逐步应用到实践中,达到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的目的。

1.改革实验课程体系与实验内容

了解企业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重视学生校内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训的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从1∶1调整至1∶6。同时与企业合作,构建一批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为核心的实训教程,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施理论与实践课剥离,实践课程单列,实现中药专业实践教学从模拟仿真真实场景教学的走向,通过校内高仿真生产实训,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衔接,使学校培养和行业需求达到一致的目的。

2.改革实验教学和考试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方式转变要由原来教师主讲操作转变为任务驱动式教学,即给学生下达实验任务,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写出实验方案设计,包括选择什么实验方法、仪器、试剂等,老师通过讲评实验方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筛选出最佳的实验方案,且允许有不同的实验结果,甚至失败的结果。这样可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提高学生的能力,应改革单一的考核形式,合理运用开卷笔试、小组作业、课堂讨论、实验报告等形式,使考核更能反映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更注重活学活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

3.建立三阶段“实验新模式”,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一,基础实验教学阶段。以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主,在此阶段,要求学生了解并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掌握实验室常见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掌握规范、快速、熟练、准确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中的实验操作称量、回流、分馏、滴定分析、干燥、过滤、重结晶及常规仪器的使用。

第二,专业实验教学阶段。培养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并将基础操作技能应用到专业实验操作中,将基础操作技能与专业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如中药化学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实验,既用到了回流、分流、重结晶等基础操作技术,又学到了柱层析、薄层层析、萃取等分离、精制实验技能。

第三,综合应用实验教学阶段。内容包括专业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学的目的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较高水平的专业综合实验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多、时间长、难度较大。以生产中药制剂为例,实验训练先由教师出题并提出具体要求,用指定的原料制备指定的产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制剂生产的操作、质量控制技能。此实验体现药材的炮制、提取、分离、纯化过程的典型性、代表性和工艺性,所采用的实验手段具有成熟性和一定的先进性特点。

三阶段实验教学模式需遵循客观规律,由浅入深,才便于学生掌握,可使学生对实验兴趣更加浓厚,实验操作更加认真细心,操作技能更加熟练,可达到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

第四,以教师为主导,培养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并推行“启发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其他辅助教学内容,强调对学生分析问题、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查阅、翻译外文资料、参与教师科研、设计实验方案、申请并直接参与创新课题研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科研创新能力。

二 教学管理改革

1.规范各项教学管理制度

要使教学管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就必须规范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之上。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了教务管理、教学管理、师资管理、教材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等,从而使教学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改革中要重视各种规章制度的建设,积极制定保持教学工作“有序、高效”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健全各种教学管理文件,使教学管理有章可循。如实验室主任负责制,教学督导制度,青年教师预试讲规范,教学过程规范化操作程序,教学差错或事故的申报与处理程序,教学质量的“双盲”检查与控制规范,教材与参考书的选定、提交与确认规范等。

实验室主任负责制是一项适合本专业发展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通过实验室主任,并由后者全权(直接)安排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教学实验室的建制与研究实验室的建制保持统一,并体现教学资源与科研资源的高度共享与最优利用。这一制度在运行实践中层次清晰、目标明确,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向精英与大众教育并举转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强化质量意识,认真研究如何在教学条件建设相对滞后于在校学生增长速度的情况下,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其中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准确及时地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是保障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

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是由适时监控与反馈相统一的闭环体系,包括目标的确定、信息收集、评估、分析、反馈、调控六个环节,其中核心的环节是评估。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建立的目的,不在于已经取得的“质量”,而在于实现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持续不断地改进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的效果,不断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加强教学管理的方向和目标是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系统工程,不只是单纯某一方面的改善就能奏效,而需要全方位的协调行动。

建立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确定“量标”,进行质量评价。以教学计划、课程大纲为依据,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制定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比如,制定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学生论文质量标准等。

具体组织执行所制订的计划和措施,实行全方位的对教学各个环节的全过程的监控,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建立必修课程主讲教师负责机制,为了确保课堂教学质量,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副教授以上职称的老师担任必修课程的主讲教师,并要求本专业的所有教授、副教授都要给本科生上课,以保证课堂教学第一线师资队伍的质量。

第二,建立教学督导、同行专家、学院领导听课机制,听课活动是监督、检查课程教学状况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建立各级领导、同行、教学督导听课机制是实施教学过程管理与监督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客观的了解教学一线情况,便于改进工作、加强管理。学院积极以教学督导听课为重点,开展多种类型和层次的听课活动。聘请一些专业知识面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做学院的教学督导,定期或不定期的听课,每月集中一次进行总结、交流、研究、分析,及时了解教学情况,掌握教学动态。由于教学督导听课认真、看问题全面、分析透彻,提出的意见非常诚恳,对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建立学生评教机制。“学生评教”作为一种比较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而被广泛应用。它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我们在学生评教中,将运用教学质量问卷、座谈、指标体系等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获得最真实的信息。

3.制定灵活的学习成绩考核办法

明确教务管理规定,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并重。以考查课考核为例,考核注重平时考核,占70%,期末考核成绩则占30%;实行等级积分制,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最后成绩。这种成绩考核方式,将使学生从一味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十分艰巨的工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市场化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科技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培养什么样的药学人才,如何培养药学人才,才能应对国内外日趋激烈和复杂的竞争,这仍然是值得我们深思和继续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杏芳.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J].高等教育研究,1998(6):69~72

[2]宋思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20):11~13

[3]郭娇、齐平、周泉.医药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药学教育,2008(24):1~3

[4]杨兴林.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164~167

[5] 黄林清、黄婧.对我国药学教育模式的再认识与思考[J].药学论坛,2011(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