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利水电期刊论文

水利水电期刊论文

时间:2022-11-02 09:24:42

水利水电期刊论文

第1篇

英文名称:Advan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ater Resources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河海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7647

国内刊号:32-1439/TV

邮发代号:28-24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第2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主管单位:水利部

主办单位:长江科学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5485

国内刊号:42-1171/TV

邮发代号:38-147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长江科学院院报》(月刊)创刊于1984年,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水利部主管、长江科学院主办的应用科学型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水(利)科学在长江流域水利水电事业中的发展和应用,包括水(利)科学各个领域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及学科进展、长江流域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研究项目的重要科研成果及实践经验总结,以及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及其应用,还适当刊登其他流域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科研成果及国外有关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和发展动向。

第3篇

1.西部地区水利科技期刊数量分布

我国现有水利科技期刊共94种,分属5大类涵盖13个水利学科,主办单位所在地分布在25个省、区、市。我国西部12省共有公开出版的水利科技期刊17种,占全国水利科技期刊总量的18%左右。其中,内蒙古1种,陕西8种,甘肃1种,四川3种,云南1种,贵州1种,广西2种。尚有重庆、新疆、宁夏、、青海没有公开出版的水利科技期刊。从创刊时间来看《,陕西水利》创刊时间最长,其余期刊大多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从出版周期看,季刊4种,双月刊12种,月刊1种。

2.西部地区水利科技期刊涵盖学科和主办单位分布

西部地区水利科技期刊涵盖学科有水土保持、水力发电、水利建设与管理、水利技术、节水灌溉、防汛抗旱、水文、水利经济、农田水利等方面,主办单位主要分为全国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学会、行政主管部门等几种类型。

3.西部地区水利科技期刊学术水平

分布在陕西省的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水土保持学报》、《水土保持通报》、《水土保持研究》三本刊物特色鲜明,学术影响力大,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遴选期刊,在全国水土保持领域处于领先水平。而其他省市级学会主办的期刊或高等院校主办的期刊影响因子相对较低,目前均未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行列。

二、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陕西省水利科技期刊发展状况

处于西部地区领先水平。陕西省所属辖区的水利科技期刊不仅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占西部地区总量的近50%,学术影响力也相对较高。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办的《水土保持学报》、《水土保持通报》、《水土保持研究》三大水土保持类期刊,成为西部地区典型的较高学术水平期刊代表。其中,《水土保持研究》还开创了大陆和台湾合办期刊的先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得益于雄厚的科技人力资源优势,影响因子高于西部地区水利科技期刊平均值。

2.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主办的期刊学术影响力高于地方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期刊

众多国家级或地方级水利工程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促进了陕西省水利科技期刊的全面发展。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办的三大水土保持类期刊外,陕西省水工程勘察研究院主办的《地下水》,是我国地下水专业唯一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期刊。国家电力公司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西北水电》,代表着西北地区水电行业科技进步水平。位于四川的由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主办的《水电站设计》,主要刊登我国大中型水电工程的设计、科研、监理等方面的论文和实践经验,涉及水电站设计的各个专业。位于广西的由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主办的《红水河》,利用西南边陲红水河10个梯级水电站开发的地缘优势,突出岩溶地区水电开发特色。由此可以看出,这些代表性期刊都有着明确的期刊定位、特色鲜明。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部分期刊存在着栏目雷同、特色欠缺等不足。

3.水利期刊总体数量偏少,地域分布不均

从统计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公开出版的水利科技期刊总量偏少,地域分布不均,整体学术影响力不高,稿源不足,与地域特色贴得不够紧密。西部地区水利科技期刊大多创刊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20多年来,一直没有新创刊的期刊。1978年创刊的《重庆水利》、1989年创刊的《新疆水利》虽然有着悠久的办刊历史,但仍然是内刊出版状态。

三、推进西部水利科技期刊发展

如何开阔思路,推进西部地区水利科技期刊全面发展?

1.高度重视,调整布局

西部水利事业大发展急需水利科技期刊配合。目前,西部地区水利科技期刊中内刊还占一定比例,如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至今无水利科技期刊,西部地区有一些典型的水利行业高职院校,如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主办的具有水利行业特色的期刊也为内刊。笔者建议期刊主办单位提高刊物学术质量并加快申办公开期刊,稿源丰富的公开出版期刊应缩短刊期,加快信息和知识传播速度。

2.立足地方水利特色,明确定位,办出精品

不同的流域和地区都有各自不同的区域特点,水利工程的多少、江河湖海所占的比例、地域的水资源状况等相互差异较大,这也决定了地方性水利期刊内容的差异性。西部地区水土资源极不均衡,西北地区水少土多,西南地区水多土少,水利科技期刊必须根据地区水利建设特点和需求做好选题策划,把握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和水利建设特点,立足地方,创办特色栏目,独辟蹊径,拓展视野,全力服务当地水利建设。《四川水利》的“巴蜀河川”栏目,就是立足地方设置的特色栏目。加强水文化建设是推动水利又快又好发展的有力支撑,2012年水利部印发了《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要求全面推进水文化建设与研究,水利科技期刊应该适应水利发展需要,科学调整栏目设置。从西北地区来看,流经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的渭水,陕西的汉水,四川的都江堰,重庆的嘉陵江、长江两江流域,都有着鲜明的流域文化特色,地方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水利科技期刊,可以设置相关水文化研究专栏,向水利行业知名专家、学者约稿,丰富期刊内容,推动水利科技发展。

3.加强东西部交流,提升集团化和专业化办刊水平

第4篇

英文名称:Technical Supervision in Water Resources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主办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8-1305

国内刊号:11-3918/TV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5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Economics of Water Resources

主管单位:水利部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河海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9511

国内刊号:32-1165/F

邮发代号:28-25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6篇

[论文摘要]在网络环境下,期刊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试图探讨如何科学合理配置馆藏期刊信息资源,实现期刊管理自动化,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尽快适应期刊工作发展新趋势,确保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工作。

人类社会正步入信息时代,它将人类推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网络环境。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众多的馆藏文献资源中,期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参考价值。它以内容丰富、新颖,出版快捷,信息量大,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在高校的科研和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资料表明,在图书馆众多类型的文献中,80%的文献信息来自于期刊,期刊已成为人们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必备资料,是图书馆最活跃的因素。随着社会网络化和知识经济迅猛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期刊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给新时期的期刊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期刊信息服务工作如何迎接挑战,适应期刊工作发展中的新趋势,已经是所有期刊工作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浅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坚持合理采购,科学配置信息资源 

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和发展,期刊信息载体材料与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期刊的类型由单一走向多元。要适应期刊发展的需要,有效利用更多期刊信息源,首先应该有一个合理的馆藏体系。传统的印刷型期刊由于不受阅读设备的制约,符合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在目前的图书馆里,仍占相当大的比重。而电子期刊,网络期刊因为具有出版迅速,可以提高检索效率,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使人们获取信息更为方便、快捷的优点,脱颖而出。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人们信息意识的增强和信息素质的普遍提高,这类期刊将越来越受读者的欢迎,据调查,至2006年为止,网络电子期刊的种类基本上覆盖了各个领域的全部学科。因此,电子期刊、网络期刊在期刊资源建设中的比重,将呈逐步上升趋势。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掌握读者的期刊信息需求特点,及时调整期刊采购方针,科学合理的配置期刊信息资源,在期刊采购上要坚持读者需求与馆藏特色并重、普及性与学术性并重的原则,使之既能满足各类读者的不同需求,又能确保馆藏期刊资源的结构得到优化,进一步提高馆藏的质量。

二、实现期刊管理自动化,不断加强和提高管理水平

期刊管理工作是一项繁杂的工作,在发展的新趋势中,实现自动化是信息时代期刊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期刊管理自动化,是指在图书馆系统集成管理软件的支撑下,对期刊资源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适应期刊自动化管理的这一特点,必须做好相应的几点工作:(1)把握好期刊管理软件的选型;(2)要保证录入数据的质量,数据格式要规范化、标准化;(3)是加强数据建设。 我馆于去年在深圳大学SULCMIS系统支持下,已经完成了我馆期刊书目数据库的初步建设工作 ,并开通了期刊管理子系统,逐步实现了期刊工作的自动化管理。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就可以完成新报刊的预订、记到、查询、统计等各种业务工作,读者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从刊名、编号、订购号、统一刊号、主题等检索点,查到自己所需的文献。这项工作的完成,实现从传统期刊信息服务到网络化信息服务的质的飞跃,使我馆在连续出版物的管理和利用等方面达到一个新水平。

三、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职能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及读者需求的多样化,对图书馆拓展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的传统期刊服务模式,是一种被动的服务方式,已经不再适合期刊发展新趋势的要求了。当前期刊管理工作必须转变观念,适应社会需要,强化期刊特色服务。随着学科分类的不断细化,期刊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读者需要在短时间内从众多期刊中找到自己所需的相关文献,这就需要期刊管理人员采取主动的服务方式,比如为读者提供二次、三次文献,开展定题跟踪等服务。与此同时,网络电子期刊的产生,改变了读者原有的阅读方式,使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观念不断变化,使期刊服务从物理空间拓展到广域空间。随着电子期刊的迅速增多和网络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未来的期刊信息服务趋势将会更加依赖数字化手段,在这种环境下,集网络、电子出版物阅读为一体的多功能的现代化电子阅览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使期刊的信息服务职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提高了为读者服务的水平,达到方便、快捷和高效的目标。 转贴于

四、培养读者网络意识和信息能力,提高工作效益和质量

由于网络无处不在,电子期刊剧增,现代化的信息检索、浏览方式,使读者无需再到图书馆利用卡片目录或检索工具查找,通过网络就可以方便快捷的检索到自己所需的期刊资料。要有效利用这种全新形式的期刊,首先必须要读者掌握它们的使用界面和使用方法。因此,读者培训就成为期刊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期刊管理人员必须对读者进行信息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认识、获取、检索、评价以及处理和使用交流等信息的能力培养。为方便读者,也可以指定专人,通过网络和电子邮件来解答网上利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在校学生,可通过“文献检索与利用”课,增添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和实习环节,让他们熟练掌握检索技巧及理论知识。只有读者掌握了一定的信息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手段,获取信息资源和服务,从而提高期刊工作的效益和质量。

五、适应网络环境,提高期刊管理人员素质

网络环境下,高素质的期刊工作人员是图书馆期刊工作优质服务的保障,加强队伍自身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是关键。面对着网络化、电子化、智能化的环境和用户新的需要,期刊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不再只是体现在传统的期刊采编、登到、装订、上架、借阅管理等表面工作上,而是体现在深入到期刊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期刊工作人员要走向为读者服务的第一线,由原来的“专才”单一型向“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转变,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导航员。这就要求期刊工作者要具备以下几点要求:(1)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2)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学科知识和文献信息专业知识;(3)具备丰富的网络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4)了解、熟悉各类型电子出版物的检索途径和结构体系等。只有全面更新知识和观念,提高技术技能,才能够真正使我们的期刊管理者成为信息的导航员和复合型的高素质的信息管理者,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为读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晚宁.网络环境下馆藏信息资源建设[J].工情报资料工作,2001,(1).

[2]黄连庆.面向知识创新的信息服务[J].中国图书学报,2004,(3).

[3]俞剑青.信息时代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新思考[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7).

第7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科技期刊

New Insights on Scientific-Information Gathering in the Open-Access Era

LIU YANG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Hunan,Changsha,410081,China)

【Abstract】Scientific Journals are the important sources for constructing the library data of universities. The emergence of open-access journals, open-access scholar websites, and even free full-text servers have given new chances and challenges for scientific-information gathering (SIG) of library.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analyze these issues,aiming to provide some strategy and methods to strengthen the SIG work,e.g., a professional SIG group, information re-organization, and hybrid-functional service.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 Technical periodical

科技期刊是科技知识交流传播最重要、最快捷的工具之一。近年来,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期刊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甚至历史悠久、素有威望的老牌出版集团为应对高质量OA期刊的挑战,也纷纷开设OA系列新刊,与原有期刊互补,以保持学术圈的关注度和引领力。这是当今数字时代信息加速传播、创新加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我们注意到,OA期刊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最大特点是科技论文以全数字形式在互联网上免费存取(免费阅读,下载,复制,打印,传播,检索,讨论等),搬走了科技交流的人为经济障碍,受到国际学术领域的广泛欢迎。OA期刊发展势头迅猛,目前128个国家拥有近万种OA期刊,中国现有约40种(主要集中在生物医学领域)。可以预见,基于同行评议的高质量OA期刊将成为未来科技期刊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

这一新形势给图书馆期刊采访工作提供了值得思考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图书馆期刊采访工作不再受限于图书馆经费、馆舍空间等硬性压力;另一方面,高效利用开放资源,做好与付费期刊的结合,全面提升期刊服务能力,成为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新课题,需要我们做出符合时展特点的策略调整。本文对此进行一些探讨,特别是团队专业化、信息重整化、服务多样化,以激发同仁更多的思考和交流。

1 采编团队专业化

面对不断涌现、良莠不齐的OA期刊,面对纸媒与电子信息交叉融合的形势,如何实现科技期刊和本校员工使用信息两方面数据的有效采集和分析,预测学术期刊发展规律和趋势,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调整科技期刊采集工作的重心,把有限经费花在刀刃上,就必须首先在培养采访人员专业素养方面下功夫,培养和建设一支熟练掌握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与云信息技术、智能化互动数据库技术的高层次期刊采访专业团队,这对图书期刊建设、馆藏建设有着重要影响。为此,可以针对不同高科技领域,配备熟悉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期刊采访人员,区分为高水平科研人员和一般读者(本科生及研究生)服务的采访人员,实现图书期刊采访工作的“有的放矢”和定制化。

鉴于每个具体学科的期刊种类极为繁多(包括传统期刊、新生OA期刊以及衍生期刊,例如某一重要领域或研究专题的年度综述系列)、中英文甚至小语种学术期刊的质量良莠不齐,最好安排不同采访人员专门应对某类或某几类学科的期刊采访工作。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广泛搜集,特别是跟每个学科、每个研究领域的高水平专家学者保持密切的、经常性的沟通,对学科领域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知道哪些付费期刊、付费数据库、付费搜索引擎等是高水平学术研究必须确保的,哪些是应当做好相关网站链接、转发电子目录、重要研究推荐(包括论文挑选、汇总和翻译)的免费OA资源,这样才能确保图书馆网站学术期刊网页的高质量、高水准以及高访问量。只有让本校员工了解到本校图书馆拥有自己所需要的高水平学术资源,才能真正提升图书馆的信誉和地位,才能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大学的心脏,发挥促进本校科技创新工作的作用。

在当前付费期刊、OA期刊混存形势下,要注意挑选邮发期刊中质量属上乘、广受本校教师和学生欢迎的精华部分,特别是要咨询高水平研究团队和实验室,做好外文期刊、台港澳期刊挑选和订购工作,做好新刊目录电子邮件通知(E-mail alert)工作,发挥出其参考价值。在广泛征求建议的基础上,及时公布哪些期刊和数据库列入采购名单;及时公布OA期刊质量或学术信誉度排行榜,引导帮助本校员工投稿与阅读;跟本校高水平专家学者或团队信息采集人员协作,保持和兄弟院校图书馆采访团队协作,有些昂贵的电子数据库,单独订购还是联合订购,需多方论证和仔细考虑;收集反馈、建议以及批评意见,做好修订工作。很显然,这些工作对采访团队的工作能力、业务素质、专业知识、与读者沟通能力、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建设掌握程度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要求图书馆的采访人员不断地加强专业教育学习,熟悉图书馆的每个工作环节,,明白图书馆的馆藏任务,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流程了如指掌,通过调查整合,思考期刊文献的使用率,使自己能够有较强的信息识别力和决策力,才能满足各层次的读者需求。高校图书馆只有建设一支高水平期刊采访团队,才能让高校图书馆期刊采访建设工作真正上一个新台阶。

2 信息归类重整化

图书期刊的目录量大类繁,如果采访人员能够做各科目录的挖掘和整合,生成精简的重要的各科图书期刊目录信息,及时更新并转发学校各科学科带头人,这样与各个学院及各科专家教授形成快速互动的使自己能够深入了解到哪些期刊具有较高学术研究价值,影响因子多高,哪些期刊的使用率较高,做到心中有数,为科研人员,教师和学生提供重要参考。同时还要加强了解新的各类边缘学科,新型学科知识和各类科研学术动态。

收集、推荐学科方向、研究领域的年度重要论文工作,把不同期刊(传统期刊以及OA期刊)研究方向一致的重要论文收集起来,做好链接发给重要学科带头人,或以专题形式做好论文汇总来做好推荐工作,使得图书馆不仅仅是图书期刊这些已有的知识的储存地,更是教学科研的科技潮流前沿探索和发现者。

3 服务多样化

就采访队伍来说设立专职科技期刊采访人员,采访人员可以向科研老师多请教了解专业知识,或是图书馆聘请专业老师来图书馆开讲座,密切互动,这样采访人员就更能根据科研前沿动态提供信息服务。图书馆的服务上也要多样化:借鉴日本会员制图书馆的成功经验,打造专业的、针对高级研究人员的科技期刊阅览室,配备全套最新通讯设备、会议室以及付费工作室(可以由科研经费支付)。开辟新的备考资料查阅室,以供学生学习,考试、考研使用,图书也以复习考试为主。建立讨论交流区,使图书馆充分发挥其各项信息服务的功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使图书馆不再仅仅是已有知R的储存地,还是发现新事物,启发新思想的,是知识与创新发现的奇妙场所。

【参考文献】

[1]段思伟.浅谈科技期刊开放获取,传媒,2014(1).

[2]邹永利,涂莉娜.新型空间的创造:日本新型会员制图书馆及其理念,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9).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外文期刊 电子期刊点击率 资源配置

[分类号]G253

1 外文电子期刊点击率统计分析对刊配置的作用和意义

在我国,许多大学图书馆相当重视外文期刊配置,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订购外文期刊种数均在7 000种以上(包括外文电子全文期刊)。这主要是外文期刊信息量大、科研成果首发率高、所载学术论文学术水平高,是高校教学、科研必不可少的信息源。但如何合理、准确地配置外刊则是一件棘手的事。以往高校图书馆采选外刊一般是采用学院“选书专家”推荐,图书馆最后统筹确定的采选模式,这种采选外刊方法看似合理其实存在片面性。由于学院的“选书专家”对自己的学科及研究方向较为熟悉,而一个学院有许多专业、学科,“选书专家”就很难顾及,在推荐外刊时易偏颇。有的图书馆就直接由馆员采选,很少征求学院老师的意见,这样难免存在盲目性。而参考外文电子期刊点击率来配置外刊则能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读者的外刊信息需求:一是因为点击率反映的是群体信息需求;二是点击的结果是客观的。因此,参考外文电子期刊点击率对准确配置外刊,节约经费,避免资源浪费必定起到积极作用。

2 Elsevier SD期刊数据库统计分析

Science Direct数据库简称SD数据库,其学术价值高、学科覆盖面较广,深受中国用户的青睐。在此通过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读者2008年1―8月对SD数据库各学科期刊点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读者外文期刊信息需求特点,以期从中获取资源配置对策并为其他图书馆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2.1 SD期刊数据库各学科期刊点击率及各学科被点击期刊平均点击率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

・对特色学科、重点学科外文期刊信息需求较大。农业和生物科学是福建农林大学的特色学科也是重点学科,表1中显示读者对农学与生物科学期刊需求量最大,这类期刊80种就有50种被点击,点击率高达62.50%;兽医科学和兽医学期刊有14种,6种期刊被点击,点击率达42.85%;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期刊144种,41种被点击,点击率达28.47%。说明读者对特色学科、重点学科期刊信息高度关注和重视。

・发展前景看好的学科外文期刊倍受关注。如环境科学期刊点击率高达56.09%,药理学、药物科学和毒理学期刊点击率达34.28%,化学与化工期刊点击率为25.47%,材料科学期刊点击率为18.51%。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读者越来越关注发展前景看好的学科。

・除了特色学科、重点学科、发展势头较好的学科外,其他学科期刊也还是有读者关注。SD数据库电子期刊共有1 658种,2008年1―8月被点击的期刊有263种,除了艺术与人文科学期刊无人点击外,其余各学科期刊都被点击。反映了读者对外文期刊利用的多样性,除了阅览本专业期刊外还广泛地参看其他相关专业期刊,以期对本学科发展有新的突破。如兽医专业除了阅览兽医学期刊外,还会参看神经科学、医学等方面期刊。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点击率不高,但对某些社科类期刊需求也初现端倪。从表1中可一目了然,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点击率极低,尤其是艺术和人文科学期刊无人问津,但对经济、商业与管理类期刊需求相对高些,123种期刊,16种期刊被点击,点击率还达到13%,说明读者对经济、管理等学科的重视,尤其是农林经济管理,这主要是因其是学校的博士点学科。由此可见,只要学科发展了,读者对外刊信息的需要量也会有所提高。

・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发展前景看好的学科的期刊平均点击率较高,说明这些期刊利用率普遍较高。环境科学平均点击率最高,共有期刊41种,23种被点击,总点击数为7 808次,每种期刊平均点击率为339.47次。平均点击率居第二位的是农学与生物科学,共有期刊80种,被点击的有50种,总点击数为13 528次,每种期刊平均点击率为270.56次,可见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发展前景看好的学科期刊不仅被点击的期刊较多,而且被点击的期刊平均点击率也较高,说明其利用率高,学术价值也高。

・社科、基础学科、相关学科期刊平均点击率较低。经济、商业与管理类期刊有123种,被点击的期刊有16种,每种期刊平均点击率只有21.43次,说明利用的读者不多,利用率也不高。

2.2 SD期刊数据库各学科最高点击率期刊及价格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

・每个学科点击率最高的期刊大多是国际性刊物,并为重要的检索工具如SCI、BA、CA等所收藏;同时论文探讨的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环境科学、生态学及交叉学科的研究,如《Agriculture Ecosystems&Environment》是研究农业生产、农业生态系统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问题的国际性刊物;或者是学术研究涉及到较多的学科,如《Mycological Research》涉及与真菌学有关的生态学、生理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分类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这些都说明了读者关注的期刊是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中学术价值较高的期刊。

3 外刊资源配置原则

3.1 电子期刊为主、印刷型期刊为辅的原则

印刷型期刊阅读便利,但检索效率低;而电子期刊传递迅速、检索方便、便于下载,深受广大读者的青睐。近年来,电子期刊发展迅猛,不少印刷型期刊为了扩大刊物的影响力,同时也为读者获取信息提供更多的选择,于是纷纷开通期刊的网络版。由此可见,电子期刊代表了期刊的发展方向,昭示着期刊的未来和希望,此外,从价格上看,印刷型期刊昂贵,学术水平高的外文期刊每种年均价在人民币2万元左右,而电子期刊,尤其是数据库型电子期刊每种只在几元至100多元人民币不等。因此印刷型期刊配置应力求精,对于学校特色学科、重点学科或发展前景看好的学科同时又是利用率高的期刊可订购印刷型期刊便于读者长期使用,而更多经费应放在电子期刊的配置上。

3.2 电子期刊数据库为主、网络版单种电子期刊为辅的原则

外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价格虽然昂贵,但从数据库每种期刊均价来看还是可以接受的。以SD数据库为例,价格为4万多美元,折合人民币为20多万元,但该数据库有电子期刊近1 700种,每种期刊大约人民币170元左右。有的期刊数据库价格更实惠,如springer-

Link数据库,其印刷型期刊订多些,数据库只需人民币1万元左右,该数据库期刊共有1 355种,每种期刊人民币只需7元左右。而网络版单种电子期刊价格不菲,基本上与印刷版价格一样,有的还略高些。如《Na―ture》印刷版人民币12 000元,网络版则是人民币13 544元。为此,在电子期刊配置上,应以期刊数据库为主,为了加强重点学科、特色学科资源建设可有选择地订购一些网络版单种电子期刊。这样既突出重点学科,又兼顾一般学科,同时又能合理利用经费。

3.3 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创立品牌的原则

所谓特色就是馆藏资源独特之处,是一馆的重点馆藏,它体现着馆藏生命力。文献资源配置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世界上现期刊有20万种,因此,外文期刊信息资源配置一定要突出重点,彰显特色,树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文献资源品牌,这样,在为本馆读者服务的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如国家农业图书馆2004--2006年到馆外文期刊2 287种,其中就1 189种期刊通过NSTL网络服务平台提供文献传递服务,为全国农业外文科技期刊信息服务做出贡献。订购电子期刊数据库也应突出特色,挑选本校特色学科、重点学科期刊子库订购,不要盲目订购全库。这样既满足了学校重点学科的发展,又节约了经费开支。

3.4 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

外文期刊信息资源配置必须遵循共建共享的原则,通过联合、分工、协作、协调的方式共建外文期刊信息资源。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文献传递是近年来一种成效显著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方式,尤其是外文期刊信息资源共享。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现每年都要通过文献传递方式为读者获取500篇左右的外文学术论文,为图书馆节约了大量经费。中、小型图书馆应积极主动地开展这一工作,为读者获取更多外文信息。

3.5 从读者实际需求出发,实行按需配置的原则

以上统计结果表明福建农林大学各学科外文期刊信息需求差异甚大,目前需求量较大的主要集中在农学、林学、植物保护、生命科学等十余个学科,少量需求的有旅游管理等学科。所以,高校图书馆应从本校读者实际需求出发,实行按需配置。学科在不断发展,图书馆要做好调查统计分析工作,经常了解学科发展状况、读者需求动态,而且要了解读者对具体刊物的利用情况,喜爱程度,适时增减期刊,让那些真正需要外文期刊信息的读者得到应有的满足。

4 外文期刊信息资源配置策略

4.1 外文期刊馆藏学科结构确立策略

外文期刊馆藏学科结构在馆藏体系里是至关重要的,它基本上体现了馆藏资源特色。通过各学科电子期刊点击率的统计分析可了解到读者学科需求面,这样便可确立外文期刊馆藏学科结构。从表1可知福建农林大学读者除了对艺术与人文科学类期刊暂无读者需求外,其他各学科期刊都有读者需求,其外文期刊馆藏学科结构应以农林科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等为主体并兼顾相关学科期刊。

4.2 各学科外文期刊入藏比例确立策略

外文期刊馆藏学科框架搭建起来之后就要确定各学科期刊入藏比例。通过对各学科被点击期刊平均点击率统计分析,可了解到各学科期刊总体利用情况和期刊的品质,这样就可确定各学科期刊具体配置比例。从表1可知农学与生物科学期刊点击率最高,为62.50%,环境科学期刊位居第二,为56.09%;而环境科学期刊平均点击率则最高,为339.47次,农学与生物科学期刊平均点击率为第二名,270.56次。说明环境科学这23种被点击的期刊品质好,学术价值高,同时也说明其利用率高,因此外文期刊配置平均点击率高的学科期刊比例要大些。

第9篇

关键词:融媒体;期刊;互联网;新思维

中国期刊协会石峰会长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社广电报记者采访时曾说,现在是传统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的时代,尽管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但这是不够的,传统期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编辑人员在探索之路上不断前行。虽然新闻期刊也遭遇了如此困境,面临着网络大爆炸时代的信息冲击,还有新媒体融合等问题,但是只要努力探索,寻求突破,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互联网新模式,就能转型成功,实现传统期刊与新媒体的完美融合[1-3]。要期刊有效完成为传播服务的任务,提高受众的关注度,增强期刊的可读性,转变办刊思路刻不容缓。从今往后,期刊的主流意识传播形态将会成为多媒体形态的“跨媒体”出版中的一员。如今,融媒体是跨区域、跨行业、跨媒体的结合体,接收和载体都是多样化的,所以融媒体对传统期刊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不论是内容方面,还是发行方面,甚至在传播方面都面临挑战,这也是推动传统期刊转型的重要原因。期刊作为传统信息传播的直接载体,也会受到新的阅读方式、阅读的时间及空间、生活节奏、阅读习惯改变的影响。期刊要实现转型,需要在这些方面做出改变。这也意味着期刊的转型,不是简单的转型,而是传统期刊与新媒体的平衡。它的内容、服务性、受众对象以及传播途径、发行途径、市场运营方式等都将产生平衡转变。

一、融媒体时代新闻期刊面临的发展困境

(一)传统的纸质期刊不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新闻期刊体现了国家科技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传播时事信息的重要载体。曾经,街头巷尾都有报刊亭,常常能看到群众买书、买报纸。现在,随着手机及其他信息载体的普及,电子期刊越来越受人们欢迎。人们不必出门买报刊即可获取最新消息,且数据量极大。这种全新的阅读模式开始渗透人们的工作生活,形成了一种普遍的阅读习惯。传统的纸质期刊虽然还有一定市场,但销量已经大不如前。如今,传统媒体地位大不如前,各种新媒体纷纷涌现,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如果传统期刊不进行转型,必然会失去市场,失去利润,难以继续经营发展。新闻期刊也是如此,无论是发行量还是观看量,都已跟不上新形势,之前“老大哥”的期刊位置,早已不在了[4]。

(二)期刊社整体缺乏服务意识在有的新闻期刊社里,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编辑,他们的办刊压力并不大,因为部分期刊的发行是由上级单位拨款完成的,不受市场冲击,没有经济营收的压力。因此,其服务意识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长期下去,期刊社人员必然缺乏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服务水平较其他市场期刊更低。如果要转型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又面临网络运营和维护的问题,期刊编辑还得会运用新媒体进行编辑,这些难处使得期刊社望而却步。但最根本的还是体制问题和观念问题,如果不改制和转变理念,不重视客户的感受和反馈,不改变内容,那么期刊就很难真正实现转型,而只是流于形式。

(三)编辑人员理念落后和技术水平跟不上发展虽然融媒体的出现使很多传统期刊也在探索利用互联网进行数字化转型,但是做事的始终是人,只要人的思想未彻底得到转变,期刊也很难实现转型。期刊编辑的水平和理念在其中具有关键作用。有的编辑年龄大了,总思考如何轻松退休,要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对他们而言十分困难,一旦他们心生畏惧,则更难尽快掌握,有的人甚至产生了抵触心理。而一部分年轻的编辑虽然意识到了需要及时转变理念,但因为长期习惯了传统新闻期刊的纸质编辑工作,也难以一下子转变思维。由于信息更新较快,他们要掌握新的技术和新模式,还需要不少时间学习和适应。所以新闻期刊社中有部分编辑人员墨守成规,一部分人持抵触情绪,一部分人乐意转变但还未落实到位。因此,目前新闻期刊社才出现了期刊未能彻底转型的情况。

二、融媒体时代新闻期刊的互联网应用新思维

(一)融合创新,大众媒体传播专业化内容要更加注重受众关注的问题及内容,策划热点专题经历了传统媒体时代的以渠道为核心,到网络时代的以技术为核心,再到自媒体时代的以关系为核心的种种转变后,融媒体的关注点渐渐聚焦在内容方面。新闻学术期刊工作者应更好地利用优质内容及信息资源优势,在热点选题内容策划上用心回应受众关切。一方面,要选择有一定讨论度的热点专题,运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及一目了然的展示界面。另一方面,为满足受众的深度需求,在具体的技术问题上,要进行专业解读。如瞄准时事热点评论话题,发布一些热点事件的分析评论,关注受众喜欢关注的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受众全方位理解专题内容。除此之外,文章内还可以加入二维码,受众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时事热点评论的新闻背景材料的真实视频、图文等辅助内容,实现内容的融合呈现,更容易让受众被内容吸引。

(二)强调知识服务,创新生产模式如今,出版行业迈入了大数据知识服务时代,而传统出版期刊时代渐渐远离人们的视野。因此,期刊社在内容生产上不仅要接受挑战,还需抓住机遇,如果能在有效时间内把握契机,就能在知识服务时代中实现重大飞跃,直接进入移动互联网服务领域。期刊社应延长内容产业链,努力寻找突破点并对其进行深入挖掘,优化纸媒编辑流程,实现内容产品化转型,利用科学技术发展成果,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延长知识产品产业链,在各个过程中融入知识服务,提升产品的交付价值,向知识付费模式转变。创新内容生产模式,打破传统的作者或编辑生产模式,转向“PGC(专业生产内容)+UGC(受众生产内容)”共生模式。

(三)注重受众服务,创新运营方式传统期刊出版是将内容生产出来,以杂志为载体销售给受众。从期刊社生产内容到受众接收内容,形成一个商业链。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整个商业逻辑都围绕受众展开,旨在为受众提供好内容、好服务、好产品。新闻期刊要站在受众的角度进行思考,与受众平等对话。

(四)依靠网络构建立体式传播格局互联网时代,人们受益较多,生活更加便利了,但是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可能导致一些产业退出市场。如果产业不及时转型,则会被市场淘汰。新闻期刊的传统模式显然与时代不符,所以期刊社应该看到当前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移动手机等网络终端载体,给传统期刊带来的冲击,努力实现转型。因而,新闻期刊社的编辑人员要利用网络,架构网络体系,建立立体式传播格局,才能给传统媒介提供一个继续发展的机会。必须正视的是,现在传统新闻期刊的竞争核心已不单单是一般的文字和专业性的内容了,而是更加丰富的图片与视频。图片与视频能带给受众更强烈的直观感受。所以新闻期刊要树立数字化互联网新理念,传播路径和发行路径在互联网平台,做到互联互通,实现受众与期刊的无缝连接。可预见的是,数字化是未来的新闻期刊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因此,构建新格局,是以数字化为方向的互联网新格局。一方面,要做好新闻期刊的官方网站,及时准确报道时事新闻;另一方面,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可以申请新闻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受众随时可以登录微信查看有关新闻评论。

(五)培养互联网综合应用型人才人是期刊的关键执行者,要实现新闻期刊的转型,必须提高人的水平。只有加强对期刊编辑的培养,不断提升其水平,才能使出版行业充满活力,不断发展进步。有的新闻期刊编辑还负责传统的选题和组稿、校对工作,未参与互联网操作和运营工作,这不利于个人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在此背景下,新闻期刊要实现实时报道,吸引受众关注期刊。努力培养期刊的编辑,让期刊编辑参与创新改革工作,切忌“一刀切”,仅安排编辑完成期刊生产工作。如果他们脱离互联网,很多工作还是采用传统纸质期刊的做法,那么发行的内容就仍然与市场需求不符。因为以内容生产为核心的新闻期刊社,要紧跟时展的步伐,编辑要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有互联网思维,才能在创新中传承,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聚合,发挥品牌作用。在这种形势下,期刊要按市场经济下公司的模式转型和运作,所有人竞聘上岗,期刊效益和个人收入挂钩。期刊社每年组织编辑培训,培养他们成为复合应用型人才。期刊社还应该出台奖励政策,调动编辑的积极性,激发编辑的热情,使得编辑敢于创新改革。此外,还要明确人员晋升通道,给予编辑极大的转型发展空间,着力打造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期刊人才。

第10篇

主管单位: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主办单位: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国内统一刊号:CN:50-9209/N;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5578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自然科学》简称《自然科学》月刊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09年4月8日批准的国家级电子学术教育期刊。

《自然科学》将刊登自然科学各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较高水平、有创造性和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包括刊登高校理科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的学术论文,以促进学术交流与成果转化。.同时,报道一般工业技术、矿山、石油、冶金、金属、轻工、水利、建筑、交通、环保、电气、电工、电子、通信、计算机、航空等领域应用技术的研究报告、综述等科研成果。

来稿要求:

1.文稿观点新颖,主题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准确、语言简练流畅;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可读性和创新性等突出特点;力求实用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文稿应保证版权的独立性,无抄袭,重复率应控制在标准的范围内,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

2. 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省份及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等必须完整,如摘编或引用了他人资料,应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文稿以2500--6000字符为宜;如为基金资助项目应加以注明,并提供项目编号。

3.文稿请用Word文档排版,通过电子邮件或QQ发送。

4.编辑部有权对所投稿件进行删改,如有不同意删改,请在文章末尾注明;论文出刊后,赠当期杂志一本。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管理;创新

在高校图书馆中我们通常所讲的期刊,即连续出版物,具有出版快,信息更新快,覆盖面广且量大,内容新颖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读者的喜爱。是高校师生了解最新科学进展的重要渠道,也是扩通各个学术领域,知识更新的最佳途径之一,同时也是高校科研人员查找科学依据的重要参考资料。随着数字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读者对电子资源需求量的增长,使得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技术把期刊阅览也引向一个新的模式,即人机统一,相辅相成,服务多向化,多层次化,这就给传统的期刊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就目前的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而言,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分工体制的过于细化,服务状态的过于单一,笔者就以上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其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一、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现状分析

(一)当前期刊管理分工过细,服务过于单一

随着现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充实自己提升知识空间,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和创新能力,这就使得师生间都要借助于图书馆的资源来完善充实自己,一些比较专业的学术期刊就成了不二选择。就目前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管理来说,一般都细分为以下两个部门:现刊阅览室和过刊阅览室。其中现刊又划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类,有些高校图书馆阅览室还会在此基础上再细分为社科休闲类和学术类阅览室,自科休闲类和学术类阅览室。当然,这些只是纸质资源期刊的划分,除此外,学校还会单独再设立电子阅览室以供读者查阅电子文本的数字期刊。这些过细的分工,使得各个阅览室的管理缺少了一定的交流,各自为政,互不干扰。最为不便的还是读者,如果读者正在现刊阅览室,急需查阅一些相关资料,但这些资料却分放在不同的期刊阅览室,或者这些资料只存放于过刊室,就得频繁地来回奔走,这就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再或者,这些资料如果是纸质期刊所没有的,那么读者又得去电子阅览室查阅,这样来回奔波,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也大大地影响了读者的查阅效率。再比如,读者在现刊阅览室查阅的资料,急需打印下来作为参考,就我们目前的阅览室是没有打印机、复印机或者扫描设备的,必须借出去复印,但在笔者所在的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包括大部分院校的期刊阅览室,期刊是不允许外借的,除非遇上特殊情况急需外借,也得经过部门领导或负责人签字后才可以借出,这又大大增加了读者的不便。另外,就过刊阅览室而言,更多院校的图书馆采取的只是馆藏模式,也就是对外不开放,使得这一资源过于保守,得不到更好的发挥利用。这些例子都说明了期刊阅览室管理现存的弊端。

(二)目前期刊阅览室管理处于单一的“守摊看门”服务模式,阅览室管理人员素质欠缺

由于期刊阅览室管理分工过细,分门别类各不干扰,管理人员之间就缺乏了一定的交流,各自充当着“看门人”的角色,等着读者自己上门来,不能本着“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原则来要求自己。在期刊管理上出现的乱架现象是最常见的,由于期刊的种类比较多,更新也比较快,要求管理人员要不断地适时更新上架,保证每一本期刊的“对号入座”,下架的期刊也应当存放于相应的位置,以便读者查阅。但由于一些管理人员的思想比较僵化,行动比较懒散,不能按时按类排架更新,这又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其次,由于一些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欠缺,对各种专业类期刊对应的分类要求及参考导读毫无概念,那么对读者的服务也仅限于查查目录,很被动地回答一些简单的表面问题,根本就做不到能主动引导读者,高质量地回答读者的咨询,更做不到期刊的推广工作。同时,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要求管理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把信息技术管理应用到期刊阅览室管理和服务中来,但是还有不少管理人员对这些技术掌握得比较浅薄,面对数字网络操作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很难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比如在为读者提供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信息汇总等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仅仅这些方面的欠缺就导致了图书馆期刊阅览室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的信息资源中心,其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综上所述,目前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管理和服务模式还处于最传统的单一的模式,分工过于细化,即使优化了网络信息化硬件设施,管理和服务也很难与时俱进。这种现状,也直接影响了期刊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因而,改变这种模式,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必将成为期刊阅览室管理的必要任务。

二、提升管理服务质量的对策与创新

从目前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管理的分工和模式可以看出,这种现状直接制约着管理无法朝着现代化技术的方向发展,影响到了服务质量和管理工作的效率。所以在分工上有必要适当调整,体制上也要朝着综合的模式走,在人员的素质培养上也要下功夫,提升综合服务理念,适当时候也要有大胆的创新,这样才能保证高校期刊阅览室管理走向一个新的里程,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一)转变模式,调整分工,合理安排

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在期刊阅览室管理这一方面目前有极多数还是采取传统的重收藏轻利用的模式,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的期刊阅览室管理更是如此。就目前主要是纸质期刊,虽然种类齐全,周转快,信息量大,但是由于高校的读者群主要是师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教师以及科研人员,对信息资料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已远远不限于对纸质期刊资源的满足。所以在分工体制上我们应该考虑到综合因素,比如把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结合到一起,把现刊资料和过刊资料统筹管理,各大类之间能够实现一体化互通管理,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读者的便利,也使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利用。

同时在硬件设施方面,可以在纸质期刊阅览室适当增加电子期刊阅览检索设备,让读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查阅到所需的资料,如遇到读者急需的资料,需要复印或扫描打印的话,能适当添置打印机,复印机,以减少读者手抄的不便和无法借出复印的困扰,更重要的是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读者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同时,也要提升期刊阅览室的网络环境,不能仅仅限于提供纸质期刊的阅览服务,最好能把电子期刊阅览和纸质期刊阅览相结合,在读者遇到纸质资料查找不全的情况下,能够结合电子库中建立的链接,查阅到相关的信息,解决了之前的单一模式所不能提供的服务,让读者真正享受到最便捷的服务,也使得期刊阅览朝着网络化,数字化,综合化,便利化的方向更加迈进了一步,为全面构建一体化服务奠定了基础。

(二)打破部门局限,实现馆际交流互通

当今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管理人员所处的“守门人”角色,使其觉得只要看好门,守好摊就是做好了本职工作,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少沟通或不沟通,大大制约了现代化技术服务下服务质量的提升。所以这个互不干扰的局面应该要打开,无论是图书流通,图书阅览,期刊阅览,还是电子阅览,各部门之间都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资源共享。只有打破这一分工壁垒,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实现各部门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这样才能把人与信息化工具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打破各部门之间局限性封闭性的方法还可以实行轮岗制度,即把馆内可以轮换的岗位进行轮换,这样管理人员之间就有了更多的岗位经验,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及方法,只有经历了各岗位的轮换,管理人员之间才能更好地交流意见,提出建议。除了本馆各部门之间要加强交流学习资源共享外,还应实现馆际间的交流互通。随着信息的飞速发展,馆际间的资源也应该朝着共享的方向前进。首先,由于物价的上涨,纸质资料的价格也相应上涨,可能会导致馆内的运营经费紧张,不能用于更多类别期刊的订购。其次,由于期刊的种类过多,一般都会经过反复筛选,订购一些比较热门,利用率比较高的期刊,而放弃一些冷门的,但却有学术收藏价值的期刊。针对这一矛盾该如何解决呢?其一,馆际之间可以建立联合采编机制,协调采购,并实现资料共享。其二,由于读者群的需求日益增长,已不能满足本馆资源的供应,非馆藏的作用就越来越大,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实现馆际间的委托借阅,分段分时实行流通互换上架,这就给读者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如果解决了馆际间的这些互通共享,相信这一矛盾也可以迎刃而解。

(三)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创新服务内容

管理人员之间在交流的同时也应当不断提升各自的综合素质,首先就是原有的理念要变,要朝着“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理念转变,变被动为主动。在实际的服务中,要努力学习现代化的数字技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适当的时候要深入到学校的基层中去,根据不同读者的层次做出不同的调查统计,这样才能针对不同的人群做好导读服务。对各层次读者的分析和创新服务内容如表1所示:

由于期刊发展的速度比较快,高校人才素质的提高,对资源的需求已不仅仅限于中文类期刊,相应的对外文期刊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对此,我们的管理人员除了对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要熟练掌握,对外语水平也应该有一个提升。就如上表所提到的教师、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这类的读者群,这类人员的知识水平,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服务于这类人群对我们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对图书情报知识要有较好的掌握,还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对国内外先进教学科研动态才能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准确、更及时,更主动地为其提供最优质的导读服务。

总之,期刊阅览室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与其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密切相关的。随着科技的飞速飞展,对管理人员本身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管理人员除了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除了计算机操作水平,外语水平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文献收集整理能力,学术文献鉴别分析能力等等。图书馆工作是一个对业务要求比较高的面对公众的技术工作,而期刊阅览室的管理工作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给期刊阅览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作为高校教学,科研资源的提供参考中心,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跟上时代的脚步。而改变现有的单一模式,完善分工体制,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创新改革已成为期刊阅览管理工作乃至整个图书馆工作的生命线。

参考文献

[1]汤焰.信息时代图书馆期刊阅览工作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194-195

[2]李咏梅,袁学良.论电子资源与纸本资源的协调发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5(4):51-56

[3]方习国.减少图书馆馆员沉默现象[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30(1):19-21

第12篇

目前国内外发表于各类不同期刊的藏、汉、英文藏医药学术期刊有26种,论文约有32000篇。由于大多均为纸质版,存在语言障碍、出版周期长、读者面狭窄、传播途径窄、信息传递速度慢、论文资源散乱等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藏医药学术研究与交流需求。

藏医药学术的继承、创新,始终是藏医药事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是藏医继承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藏医药学术论文是藏医药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的重要凭借,是藏医药工作者在藏医药基础理论或原理应用实际上取得新的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科学总结。也是真实、全面、系统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和传播学术信息的主要载体。代表着藏医药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在世界的普及,电子期刊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电子期刊具有体积小,存贮密度高,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泛,利用率高,检索方便快捷等特点,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国内已建立的大型期刊数据库有维普、中国知网、万方等,由国家统筹建设的大型综合性中医药数据库有《中医药期刊数据库》、《中药数据库》等,在满足中医药信息需求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藏医药数据库建设相对滞后,为适应国际和国内活跃的藏医药研究在网络化时代的需求,我们拟借鉴成熟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开发与应用技术,引进先进的信息网络设备,结合藏医药的特点和优势,自主开发基于信息网络技术,藏汉英互相兼容的藏医药学术期刊数据库,深度整合国内外藏、汉、英文相关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对藏医药学术期刊进行数字化研究,建立方便、快捷、准确和具有检索功能的藏医药学术期刊数据库,形成面向国内外藏医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生产和销售企业及国内外医学界、文化界、学术界和广大患者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网络实现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的广泛覆盖与快捷检索,为藏医药的长远发展与重点突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有效满足国内外对藏医药学术论文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藏医药事业取得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现有藏医药医疗机构近4000家、科研院所120多家、大专院校50余家、藏药生产和销售企业80余家,藏医药产业已经成为、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藏区特色支柱或优势产业,为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国际上绿色化学、环保产品、回归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提倡,国内外医学界、文化界、学术界和广大患者对藏医药深入了解和研究需求日益迫切,项目实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藏医药》杂志是2007年通过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的不懈努力,在全国期刊审批基本冻结的情况下,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我国首部面向国内外藏医医疗、藏医药科研、藏医学院校、藏药企业广大藏医药工作者公开发行的藏医药学术专业期刊,由青海金诃藏医药集团主管,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青海省藏医院、青海大学藏医学院主办,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市19家藏医药骨干单位协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截止2016年,累计出版发行杂志40期,收稿1355篇,596篇,总发行量达46000册,办刊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展示和传播藏医药最新研究成果,代表国内外一流藏医药学术水平、有丰富文化内涵、珍贵史料价值和鲜明使用价值的藏医药学重要学术期刊,为传承和弘扬优秀藏医药文化,促进藏医药学术繁荣与进步,推进国内外藏医药学术交流与合作发挥着积极作用。数据库开发与应用技术日趋成熟,在现代信息网络社会得到广泛应用。藏医药数据库开发与应用起步较晚,至今国内外尚无藏医药专业学术电子期刊数据库。项目拟借鉴成熟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开发与应用技术,深度整合国内外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结合藏医药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自主开发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的广泛覆盖与快捷检索,实现藏医药学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高度共享。

以《中国藏医药》杂志已发表的论文为基础,搜集整理国内外相关的藏医药学术论文,深度整合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对藏医药学术论文进行原文扫描、内容分类,组织形成具有一定格式的期刊电子文档。《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标准体系:为进一步完善期刊数据库建设与数字化规范,在电子论文整理的基础上,解析完善藏医药电子期刊的内容和结构,建立制定论文筛选、论文分类、数据结构、数据库模型等内容的《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标准。基于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的结构和内容,对藏医药学术论文按照篇名、作者(第一作者)、关键词、机构、摘要、全文、刊名、刊期、分类号、年代、主题词等进行元数据的深度加工,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入库。《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根据《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标准和数据资源的结构,采用目前最先进成熟的数据库MicrosoftSQLSERVER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藏汉英多语言互相兼容的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应用:采用服务器/浏览器(B/S)开发模式和国际Unicode编码,建立藏汉双语的《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共享平台,通过Internet实现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的检索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