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03-20 20:45: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1篇

南亚地理知识点总结

(1)悠久的历史

位置范围: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间

内陆国:尼泊尔、锡金、不丹(均与中国相邻)

国家 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宗教和居民: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斯里兰卡以佛教为主;印度、尼泊尔以印度教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伊斯兰教为主。居民为白色人种

(2)自然条件

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印度河:源出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热带季风: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西南季风灾害,孟加拉国受影响最大。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世界降水最多

热带沙漠:西北部降水稀水,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

南亚地区因北面有高山屏障,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

地形地貌

喜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大陆部分被称为“南亚次大陆”。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它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而“南亚”则是由南亚次大陆的大部分和附近印度洋中的岛屿共同构成的。北部为狭长崎岖的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略成弧形、广阔的恒河—印度河低地,而南部则是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平缓的德干高原。

南亚地区界线明显,年轻的褶皱山脉(如西北部的苏来曼山脉,北部的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巴达开山脉和阿拉干山脉等),围绕在半岛的北面,南临大海。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流经南亚西部干旱地区,注入阿拉伯海;恒河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区,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地质构造

第2篇

【关键词】 框架搭建 有效 概括性强 地理原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1-096-01

一、框架搭建的含义

框架搭建就是在地理学习中将主要的知识点通过框架的形式搭建起来,让学生对主干知识一目了然,再通过对主干知识的把握发散到每一个细化的知识点。

二、框架搭建的基本要求

1. 框架搭建必须掌握好基本知识点。我们在地理复习课中目的是通过框架的搭建将主干的地理信息展示出来,那就要求我们对基本的地理知识点有一个很好的把握。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基本知识点还没有掌握好那么要想搭建起很好的框架,概括主干的知识点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2. 框架搭建必须做到概括性强。我们在复习课中经常要求利用好有限的地理时间,提高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那么我们在进行框架搭建的时候就必须要求框架的概括性强。从我们所搭建的框架中要能够把握主要的知识点,并且要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 框架的搭建要求建立在地理原理的基础之上。无论我们如何搭建地理知识点框架都要求我们掌握好地理知识的基本原理,也只有我们掌握好基本的地理原理才能让我们的框架具备应有的复习作用。

三、框架搭建的几处应用

框架搭建基本贯穿在整个地理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每个章节的基本知识点用框架的形式搭建起来。因为地理知识是有很联系性的,地理教材的编排也是很科学的,我们可以有其中的逻辑很好的把整个知识点搭建起合理的框架。现就将一些常见的知识要点用框架的形式搭建起来。

1. 经线、经度与纬线、纬度

这一框架的搭建是以表格的形式展开,将经纬线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形成了知识点的对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复习填写基本的知识点,还可以复结经纬线的判别方法。

2. 河流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的框架构建。

这一框架结构的搭建很好地展示了河流的两大特征:一是水文特征;二是水系特征。将水文特征的具体要素和水系特征的具体要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归纳总结。这一框架的搭建有助于学生掌握影响河流的基本因素,使原本复杂难记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易懂。

3. 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的不断发展变化,农业的区位因素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当然在复习区位因素的变化过程中要明确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自然区位因素所构成的影响以及影响哪些自然区位因素。

在现在的高考中队产业活动区位因素的考察越来越频繁,这一表格充分展示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的方方面面,从这一框架中,学生不难看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经济因素将成为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最主要因素。

总之,在地理复习过程中,我们的地理复习量是很大的,需要罗列的知识点是很多的,如何做到不让知识点有遗漏,我们应该很好地运用框架搭建的模式先搭建主干知识点,在框架的基础上补充细化的知识点。这样主干的知识和细化的知识点相结合就一定能优化我们的复习课堂,强化我们的复习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第3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B-0053-02

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作业布置多为简单的填空题或定义背诵,学生很难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容易导致学生抄袭作业,最后失去地理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教学要求,新课标提出,初中地理作业不能是学生机械地完成作业任务,教师不应通过题海战术来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作业题目也不能是简单的填空和选择,而应能充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本文主要从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以及优化其策略入手,分析如何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一、初中地理作业的种类

(一)认知型

认知型作业的内容形式多样,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识图题等。认知型作业既能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巩固并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果能在当节课后布置,更能优化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根据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上对学生实时指导。

(二)实践型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型学科,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型作业在地理学习中占有很大比重,特别是对于一些理论知识抽象的知识,教师布置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索知识,可以使学生的地理理论知识更清晰。

(三)探究型

探究型作业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探究型作业需要贴近学生所学知识与生活,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有所感悟,总结规律与方法。此类作业多需要学生分小组探究完成。

二、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与优化

针对上文所述三种初中地理作业的类型,笔者认为可以分别从三个方面入手,即观察生活、动手操作、归纳总结来设计与优化地理作业。

(一)作业需体现观察生活

初中地理作业的布置要突出鼓励学生经常观察并善于观察生活,以此让学生积累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地理知识经验。教师在教学到某一些知识点时,应多留出时间,创造机会让学生思考,并布置学生给他人讲解此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或联系生活中其它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现象,促使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细节,并在循环往复中更好理解知识。但教师也应注意,在教学中还需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要让所有学生都明白教师的用意,切忌表面化布置作业和片面化看待学生的回答。

例如在教学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课前要明确本课的难点,即让学生了解这一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状况,接着布置学生思考长江三角洲包括哪些城市、产业,以及气候等,让学生在脑中形成一个初步的长江三角洲的概念,熟悉所学知识。在正式授课时,让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学生或者去过长江三角洲的学生介绍当地的人文、经济和气候情况。学生介绍完后,教师再为学生展示各项数据的图标,让学生观察,以此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让学生参与其中,观察生活所遇到的各种情景、积极思考问题,能给学生的地理学习带来很大帮助,可让学生借助实际生活学习地理知识,也可以在地理学习中更多了解生活,既可增进地理学科知识,又可增加生活经验。

(二)作业要鼓励动手操作

地理学科的动手操作性较强,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也要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绘制各类型图标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进而掌握学习其它地理知识的正确方法。以下以两个案例介绍教师训练学生操作能力的作业布置方法:

1.布置调查作业让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调查并查阅资料,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促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增强记忆与操作能力。教师可以先讲解知识点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课下画图和制作表格等。如,在讲解“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内容时,首先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某家化工厂为了利润将污水直接排入小河中,因此引发了与周围群众的矛盾,如果你是厂长,你该怎么处理?

(2)对附近的工厂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并探讨这些工厂的分布和运行情况是否会对居住环境造成影响。

2.布置作业前给学生提供操作方法以及点明与其他相似知识的差异,减少学生学习时产生不必要的混淆。例如在教学“等高线、等深线、等位线、等压线”时,因这部分内容容易混淆,教师应让学生亲自绘制出来加强理解。教师可先给学生讲解四种线的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理解基本知识;接着通过画图讲解教会学生绘制图表,包括比例如何分配、数值的高低点如何表示和不同图例代表的不同含义等,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制图知识;最后给学生布置作业,绘制不同类型和比例的图,让学生从中吸收知识,内化成自身的地理能力。

(三)作业应重视归纳总结

在地理学习中,地理知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都给学生带来很大困扰,不少学生容易遗落或混淆知识点。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总结的好习惯,巩固知识,对学生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还应布置给学生归纳和总结的作业,让学生灵活记忆和使用地理知识。教师需仔细分析各种地理知识的特点,以最简单的方法来说,首先是教师在课上做好板书,让学生用特别设置的地理复习本做好笔记,课下不定时用这本笔记本对同类知识点进行对比、归纳、总结,而对于比较复杂的知识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编口诀、顺口溜来记背。

例如在“中国地理省级行政区的划分”这一章节中,内容琐细,笔者的做法是布置学生在地图上填写出各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牢记各个行政区的顺序,细化知识点,加深每一个区域在脑海中的印象。而在记录中国煤矿时,笔者则先编出口诀,指导学生根据煤矿所在省份记忆――“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然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补充完善余下的煤矿及相关地域。这些内容都可收录到学生的地理笔记本中,随时取出翻阅。

归纳与总结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要在课上做好引导,在课下做好监督,才能让学生逐渐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第4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引言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中国教育行业中得到了普及与应用。目前,高中地理教育中应用思维导图后,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能够很好地解决各种学习问题。这说明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有着重要的价值。

1.应用思维导图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1.1对思维导图的认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期,就出现了思维导图这概念。思维导图属于人类放射性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其要求人们将注意力集中于中央图形上;图形的主干是分支由中央图形朝周围的放射;分支是由一个核心的图形或是能够发生联想的线条上的关键点构成;对人脑神经元的具体分布结构进行模拟,使得人们对某一问题出现了全新的看法,进而促进思维的沟通交流。

1.2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将思维导图视为一种笔记来进行研究分析,也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工具来进行分析。人们对于思维导图的理解与认识在不断地加深,在教学过程中引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理性思维意识;利用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改善自身不良的表现与学习方式等[1]。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学生需要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地图能够直接表达出理论知识,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地理课堂上要想达到教学目标,地理教师需要以地图为基础,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的地理符号、地理图片以及地理知识等,并将这些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此构成思维导图。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了所学知识点,也很好地掌握了地理知识要点。

此外,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充分结合颜色与图案等,使得所学地理知识可以准确地体现在思维导图上,并能够改善传统的学习方法。在利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节省较多的时间,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也巩固了先前所学的地理知识;培养了高中生的思维品质,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与学生的学习负担[2]。

2.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应用思维导图

2.1课堂应用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由于思维导图所产生的效果,使得学生可以更快地投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学生利用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现阶段,我国高中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还处在浅层次上。例如:鲁教版高中地理教学材料中的《人口与地理环境》,该章节的复习课堂上,教师将思维导图引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结合本章节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按照自身对该章节知识点的理解,总结该章节所学的主要内容,并回答问题。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较多的问题,这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思考人口的变化,以及其对地理环境等影响,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对所学地理知识点进行梳理。而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学生在发言后将会不断激发对地理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教师针对学生所表述的观点进行总结。

鲁教版地理教材关于人口与地理环境的内容通过总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人口的变化问题;地理环境;人口变化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其中人口变化主要包括了人口的增长变化、迁移问题等。在教授该章节内容的过程中,地理教师需要针对世界人口变化问题进行讲述,以人口为基础,以地理环境为核心,构建思维导图,以此加强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点的学习。

2.2在课后的应用

在结束新课程内容后,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加强课后复习,将整个章节的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归纳在同一张图上。这也是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这种方法能够清楚地在图中找到本本章重点内容,也方便了学生今后对本章知识点的复习。在实际的课堂上,首先,地理教师需要确定基本教学目标,在围绕教学目标建立思维导图[3]。

又如:《从宇宙看地球》这个章节主要包括了: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以及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这三个部分。其中地球的宇宙环境还包括了宇宙这一概念的形成,太阳系的相关内容,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天王星、木星、海王星行星的基本内容等。这对这些知识点,教师需要利用思维导图,归纳出本章的重点知识,并总结本章的难点,画出相应的图形,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对本章知识点的理解。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彻底把握新课标的同时,不断提升地理教学设计的质量与效率,将教学研究活动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此间加强地理教师的负担;高中生需要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做好课堂笔记,不断培养自身的思维品质,全面提高知识点复习的效率。此外,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断培养高中生运用思维导图学习地理专业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永法,陈彩香,邓一飞.思维导图在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0(21):177-179.

第5篇

关键词:高考地理;复习;方法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地理对于学生的考点逐渐由知识向能力方向转变,注重对于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本上还是来自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就是通过对地理知识全面的复习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地理知识体系,因此应当重视高考地理的第一轮复习工作。

一、以考试大纲为基准,抓好课本基础知识复习

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高考的考试内容要点以及能力要求、题型示例等,是高考试题考查的依据。因此在进行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之前,教师应当认真阅读考试大纲的内容,理解考试内容、能力要求等,在此基础上进行课本基础知识的复习。基础知识是高考考试要考查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依据,我们在第一轮复习中应当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近年来的高考地理试题,对于基础知识、规律、技能的考查占据了大部分内容。高考地理基础知识范围十分广泛,内容也十分复杂繁琐,同时复习的时间也非常紧,因此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十分重要。在高考地理的第一轮复习中要以目标为导向,突出大纲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检查,这样有利于教师合理安排复习进度,实现复习过程的动态化。而且还可以灵活地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复习。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挖掘个人在地理知识点上的弱点和不足,学会将复习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知识点的前后联系,这对于学生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点的复习,对核心和重要知识点进行延伸,这对于学生适应高考试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

地理学科的规律性比较强,因此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让学生在解题中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和解题的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复习和解题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归纳找到题目中的共性,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规律,从而形成相对比较固定的解题模式,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解题。高考地理复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掌握,还需要通过适当的练习和测验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复习的过程就是记忆和背诵,对于动笔则认识不多。但是在实际的考查中,越是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越是容易出错。有可能是理解上的错误,也有可能是学生记忆不准确所造成的。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常常有自我感觉良好的错觉,如果不进行练习和测验,学生就难以了解到自己复习的真实情况。还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对于某个知识点记忆得非常好了,但是在具体的问题中却不能很好地进行阐述;或者知道问题答案的要点内容,但是难以拿到满分。还有部分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觉得印象中曾经做过,所以在练习时就不够认真,但是在测验中也难以回答出来。因此在课堂复习完成之后应当及时地进行练习,对复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检测。

在复习的过程中形成定期练习和测试的习惯,及时发现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不足,对于学生的查漏补缺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地理高考中,很多学生解题时往往具有比较大的随意性,导致得分不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明确的解题思路。因此,教师应当在学生深刻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解题的基本思路。解题的思路和方法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总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在面对类似的问题时才可以快速地做出反应。练习和测试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掌握复习的进度,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复习状况。在练习之后还应当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是进一步提高考试成绩的关键。如果教师和学生对于练习和测试中的错误放任不管,练习和测试也就失去了其价值和意义。在复习完一个单元之后,应当进行及时的总结。在练习和测试之后,不能一味追求答案的对错,应当总结解题的方法、规律和技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质量具有重要的帮助。

三、结束语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是一项系统性的基础性复习,具有内容复杂、时间长等特点。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突破重点、查漏补缺,逐步提高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重视课本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采取科学、合理的复习策略,提高复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勇.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J].地理教育,2010(7):60-61.

[2]郑丽莹.浅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的几点策略[J].东方青年・教师,2013(20):252.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复习方法、答题模板

学习高中知识不仅要讲究在课堂上面的掌握,还要求可以在复习的时候更加有效率,课堂上对知识的第一次了解和掌握只能说是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要想将知识长时间的留在脑海里,需要在复习的时候掌握更好的复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任课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问题的相互探究,走进学生,从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中进行总结,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学生们构建出适合他们的答题模板。与此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总结,针对某一类型的题目有着自己的解题办法,万变不离其宗,构建了合适的答题模板,就不用担心题干的不断变化,根据模板做题,不仅可以提高答题效率,还可以提高准确性,给学生以信心,值得借鉴。

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

对以往的题目进行分析

每个地区每年的高考地理试卷各不相同,命题人在出题目的时候会综合考虑该地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该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特点,因此,在进行复习时,需要对以往的试卷、题目进行汇总分析,自己也要自己动手做一做,体验一下做题的感觉和速度感。对于一些比较经典的题目,不仅要学会解题方法和技巧,还要从中发现出题人是从哪个角度在考查学生的能力。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单独命题的地区来说,一般都会考察一下周边的地理热点话题,因此需要根据出题的特点,时常关注一下周围的地理热点问题,比如以下地震、霜雪等自然灾害等。

强化解决主观题目的能力

在地理试卷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涵盖了诸多知识点的图文信息或者图像信息的题目,这些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了大气、地球运动,还包括了一些农业、交通、城市的知识点,尤其是在时间的计算、区域的划分和差异的比较上,这些主观题目需要学生狠下一番功夫。因此,在复习这些知识点的时候,要强化自己的解题技巧,针对图文信息或者图像信息找到其中包含的知识点,整理整个的复习提纲,学会用比较严谨、逻辑性强的语言回答问题,特别是要注意对时间线的划分,这也是复习的重点。

学会利用整个地图进行复习

地理知识的学习始终离不开对于地图的掌握,在复习的时候需要根据自己的阅图习惯将整个地图划分为几个具有明显特点的地区,同时还要注意对原理分布图、结构图、一些特殊的统计表格的掌握,利用地图来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对于碰到的熟悉的题目,要记住仔细审题,一般来说是不会出现同一个题目的,找到不同之处,仔细进行解答。不要盲目的套用以前惯用的解题思路,利用题目中的特色信息和自己大脑中的共同信息对题目进行综合性的考察,在平时的复习中注重对一些结构图的掌握,以及一些画图的基本技巧的练习也是十分必须的。

构建合理的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知识繁多,不可能说对每个知识都进行一一的掌握,即使做到了也是比较花费时间、花费精力的,一旦大脑中出现了混淆,就容易导致做题时出现审题或者答题错误,所以说,针对每个题目一一找到解题办法根本不现实。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总结考试经验或者老师的教学经验,构建一些比较适合自己的答题模板,使得自己的答题更加具有效率和准确性。

地貌、地形特征

面对出现问道地形、地貌特征的题目时,第一选择是从该地区所具有一些地形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山地、三角洲、山谷以及冲积扇等方面进行作答,同时还要考虑到这些地形所具有的海拔、地面的起伏情况以及相对高度差等,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概括就可以抓住结题的核心。

考察地表环境

在一些地理考试中,经常会出现考察某地区地表环境特点的题目,此类题目因为包含的范围十分宽广,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作答十分困难。这个时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特点的概括:一是抓住该地区的植被特点和土壤的类别,将该地区划分为草地、荒漠、耕地或者林地,之后就需要从该地区的气候方面进行作答,还要包含该地区的河流流向以及发育情况,尽量做到全面、逻辑性强。

生产特点

一般来说,生产特点包含了农业和工业,因此,在面对这类问题时,首先要将其划分为具体的生产类型。如果是农业生产,就需要从所处地区的特点、农作物的产量、机械化水平、作物类别、管理经营模式、生产部门结构划分等诸多方面进行作答。如果是工业生产特点,就要抓住工业各部门之间的结构特点、所拥有的技术水平、原料的采集和应用、发达程度和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的地位等方面进行总结,尽量做到细致划分,完美作答。

总结

对于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说,高中地理知识学习相当的枯燥,知识点太多、太广,掌握起来难度相当大,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或者是怕考等情绪,面对这种问题的出现,就需要地理老师可以及时的和学生进行沟通,与学生互相学习,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考试中进行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并且碰到不会或者比较困惑的问题要及时和老师进行沟通,任课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问题的相互探究,走进学生,从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中进行总结,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学生们构建出适合他们的答题模板,让学生不再惶恐,更加有信心的去面对高考,考出好成绩。

参考文献:

[1]、林建影;;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思考――以《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工作情况》研究性学习为例[J];快乐阅读;2011(04):152-156

第7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图像教学;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的内容广泛,具有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当以图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良好的图像教学能够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其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激发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兴趣;第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兴趣

1.提高地理图像的生活化

在图像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地理图像的生活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教师可以将地理图像作为媒介,让学生对地理学科有更为深刻的感知与理解。提高地理图像的生活化在于对学生进行引导,图像能够表述出独特的地理信息,教师可以根据图像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讲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节水标志,让学生分析水资源短缺与污染等问题,由图像逐步引申到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利用图像梳理所学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瓶颈期,大量的地理知识累积到一起,难以消化,有很多知识会被遗忘,有时候虽然记住了知识,但是却不会运用。这时,教师应当发挥引导作用,利用地理图像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或者重要程度划分为多个层次,形成多条知识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地理知识。

3.通过图像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是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因此,地理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知识通常是单独讲授的,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学生很难将相关知识点联系到一起进行综合运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教师可以利用地理图像将有关联的知识点串联到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给学生示范如何将知识绘制成网络图、树状图或者是推理图,鼓励学生自主整理知识体系,绘制知识结构图,定期总结知识点,为学生的后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图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1.通过图像转化知识点

转化思维是地理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思维形式,一些地理图像虽然看上去较为简单,但实H上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如果学生无法理解图像的深层含义,教学目标将无法达成。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读图,将图像中隐含的知识点转化成文字。此外,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当遇到某个知识点时,学生能够在脑海里想象出图像特点,将具体的文字内容转化成抽象的图像,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处理地球运动的相关习题时,学生应首先联想到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及地球公转等图像,结合题目画出相关图像,最终解答题目。

2.通过图像深化知识层次

在系统的学习后,学生应当能够通过图像对知识层次进行深化,总结同一类问题的规律,不断提高自身对知识理解的深度与广度。为了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与抽象思维,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图像的绘制思路与过程,让其了解地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无论是常用的示意图,还是等值线系列的图像,它们的绘制都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因此图像的绘制过程都遵循着某种规律。只要找到这种规律,学生就能够对某一类知识绘制出相关图像,而当学生看到某一种图像的时候,就能够联想到相关的知识点。如利用四个箭头画出的循环图像,如果没有明确的标识,它可能表示的是某一洋流,也可能是海陆间循环。

3.通过图像提高学习的灵活性

图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应当学会举一反三,自己归纳并总结规律。利用图像来记忆地理规律,能够降低记忆难度,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记忆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在讲解洋流性质、洋流流向以及等温线弯曲方向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将其中的规律总结为“等温线凸出的方向是洋流本身的流向”,就实际情况来说,这一总结并不完全准确,但对于学生记忆与理解来说确实有效。

三、结语

地理学科的抽象性相对较强,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应当重视图像教学,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图像,更要让学生利用图像总结规律,学会绘制简单的图像,促进学生能力与思维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瑞娟.基于地理思维能力培养中学地理图形教学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第8篇

【关键词】阅读材料;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初中学生通常会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表现出对其陌生、枯燥、记忆性东西过多而出现厌学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又会导致学生们对其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出现错误的思想——“地理知识不重要”的错误思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枯燥乏味的地理转变成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其的学习兴趣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新版材料内的“读一读”等的阅读材料,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现将心得阐述如下。

一、重视对阅读材料在教学中的作用

我们地理教师首先应该把新版地理教材精选的“读一读”等内容的阅读材料重视起来,而不要只是侧重地理基础知识及重点知识点的教学,这样只会将地理知识的枯燥性加强,不利于引发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地理教师还要善于将这些阅读材料与地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合理、有效地贯穿起来,这样才会更加利于在教学活动中将其生动性、趣味性体现出来。

二、充分利用阅读材料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兴趣

因为此部分阅读材料内容都是非常精彩、生动的,极利于激发初中学生对新鲜事情的探求欲与求知欲。通常,一些地理教师会将材料中阅读材料布置给学生们自己进行课后阅读,这样虽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面的扩宽、提高其对阅读能力的提高,但却没有达到对学生们基础知识及重点知识点的学习,未能达到真正提高学生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们往往只是通过对重点知识的死记硬背去应对考试,从内心深处没有达到对地理知识的主自、积极、探索的学习目的。因此,我们地理教师则需要充分利用好这些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阅读材料。如,在“西双版纳”一节的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欢乐的泼水节”阅读材料中的知识,利用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心理,教师则更要生动地把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具体细节讲解给学生们,在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与兴趣的同时,还会激发他们对其他地区、民族的民风、民俗、地理位置的了解欲望,而我们教师再适时地融入相应的地理基础知识与重点知识。而学生们在处于对知识求解的兴奋与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其对知识的吸收与记忆能力也会有极大的提高。从而不但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时还会显著地提高其对地理知识的求知欲。

三、利用阅读材料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精神

如何有效地培养与激发学生积极地对地理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精神呢?这往往也是我们诸多地理教师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我们完全也可以利用阅读材料来对学生们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与培养工作。首先,我们可以利用阅读材料的趣味性,来提出问题,并将问题留给学生们,让其去在材料中寻找答案或是寻找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点。如,我们在讲“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一节,完全可以从香港和澳门的阅读材料进行着手,而对学生们提出疑问“为什么香港与澳门是单独的省级行政区域?”、“为什么会有这一说法?”让学生们自己去在书中寻找答案,并让学生们自己尽情说出自己的答案。而教师这时只是倾听、并对学生们的答案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学生们没有挖掘到的知识点,而不要打断学生们发言的积极性,也不要阻止学生们可能会出现偏离原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引导,使其回归到问题解决的思路中去。并在适时给予学生们相应鼓励的同时,再将本节的基础知识与学习重点讲解出来。这样一来,不但学生会积极地、自主地去对未知的地理知识的学习,还会有效地培养学生们对地理知识采取进一步的求知性的探索精神。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教师还可以引入“香港的爱国人士登上的爱国行为的真正意义”,并提出“的地理位置”、“台湾省的地理位置”、“日本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们在课余时进行自主的、探索性的去寻找答案。这不但可以丰富、扩展学生们的地理知识以及相关其他知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爱国精。这些做法,都是通过阅读材料来不断的、潜移默化的去引导、培养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自主学习与探索的学习精神,并对其他学科或是未来的学习都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结语

地理知识的确具有一定程度的枯燥性、乏味性,但是只要我们地理教师充分利好阅读材料的丰富性与趣味性,并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及阅读材料进行合理、科学的有机融合,在激发初中学生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上会有极大的帮助,同时,还会形成一个对地理知识的爱学、想学、继续学的良性循环,也必将会显著地提高其对地理知识学习效率,并对提高学生们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有着极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燕萍.基于教材活用的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综合版).2009(11).

[2]韦志榕.地理教材编写感悟[J].课程·教材·教法.2011(02).

第9篇

1.主动思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课程都逃不了思考这个关卡。要想学好高中地理,个人思考是少不了的,对课程的思考、对内容的思考、对问题的思考,都是学习高中地理的思考方向。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地思考,才能把被动变成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从自己出发,去努力地理解和记忆高中的地理,也才能使他们对地理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和透彻。

2.主动总结

思考之后,便是总结。而高中地理的总结又显得尤为重要,个人的总结既是对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又是对知识的一种升华,在总结中寻找自己的不足,在总结中才能看到自己是否真正地学到了知识。高中地理既是社会科学的延伸,又是自然科学的补充,只有在总结中才能使自己在思维上的想象有了载体,也才能让自己的思维在学习后更加具体、更加直观。

二、方法篇

1.文理区分

高中地理由于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汇点,所以它有自身的特殊性,换句话说就是文理交融,也就是具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同时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性。人教版的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也就是必修一,其中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这些属于理科内容。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应该用理科的逻辑性与严密性进行分析与思考,同时按照理科的学习方法去练习,以便能够加强对这些知识的融合与记忆。在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也就是高中地理必修二和必修三,这些属于文科内容,在没学习这些内容时,应该在有了自己观点和认识之后以记忆为主,把握书本知识的脉络和走向,以达到在学习中记忆,做到轻松地学习高中地理知识。

2.实际与理论结合

生活就是地理,地理同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高中地理在某些方面就是来源于生活,因此,与生活的联系也是非常紧密。众所周知,任何课程的学习都有其一定的路线与规则,地理的学习也不外乎其中,首先便是眼睛直观地看到某种现象,进而寻找现象的起因再进行分析,最后就是验证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进而推广展开。高中地理学科的实用性极强,在生活中只要我们有所留意,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反过来说,也就是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地理的学习,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地理学习中要联系实际,努力地将其融入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感到我们所学的地理非常实用而且非常有趣。在拥有学习兴趣之后,我们难道还怕学不好具有生活气息的高中地理吗?

3.图与文的结合

何为地理?那就是“地”和“理”。“地”就必有图,而图是高中地理学习必有的一个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图是高中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学习高中地理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能够运用图来完成“理”,是一个很重要,同时也是一个必须学习的手段。以图来记忆和认识高中地理知识是现在看来最准确和最有效的学习和记忆方法。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极其杂乱,但这些知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所有的知识都有其相应的图来解析。所以在学习高中地理时,一定要做到看书和看图相结合,做到由知识点能想起图,由图能够联想到知识,从而达到图文结合的目的,能够认识和理解以及掌握记忆高中地理所学的知识以及地理规律和原理。

4.知识结构的融合

第10篇

摘 要:地理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可有效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可从地理图表及地理教具两方面,实现对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关键词:地理教具;初中地理;运用

一、应用地理图表,实现高效演示教学

地理课程教学中,具有众多地理图表,对众多图表的应用及照片演示可使教学内容直观展现,使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众多学科知识,有效提升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地理课程教学质量。地图演示在具体教学中具有多类型演示方法,如随堂演示、陈列演示及长期张贴等演示方法。

例如,教师在对初中学生进行气候教学时,首先必须使学生掌握降水量及气温曲线图,因此,教师可利用降水柱及气温曲线对学生实现课堂讲解。教师在教学时,可先教会学生具体的观看及分析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对各地的气温及降水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相关气候特征。学生可根据图表直观地对气温及降水量进行观察与分析,实现对该知识点的掌握。

二、制作地理教具,提升地理教学效果

地理教学中,学生对内容的了解及相关知识点的合理运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地理课程在教学中涉及众多知识点,因此,教师在对知识点进行教学时,应重视微小知识点与复杂知识点教学相结合,根据所需教授的知识点与学生一起合作制作地理教具,使学生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实现主动研究与理性思考,探索其中存在的规律,验证地理原理,深化地理知识点的掌握。

如,教师在教授《认识地球》(湘教版)知识点时,由于地球公转、自转、纬线及经线等知识点具有相对抽象性,需要借助一定的地理教具实现教学,而对传统应用地球仪演示教学,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且认知度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与学生共同制作地球仪。首先教师与学生先找寻制作简易地球仪所需的材料,如铁丝、塑料横杆、塑料底座及圆形塑料形状物品,材料找寻结束后便可借助传统地球仪的安装形式及指标进行组装,并使制作的地球仪可实现转动后在其上方标注经线及纬线等基础资料。完成后教师针对课堂知识点在简易地球仪上演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球仪的理解及知识点的掌握,促进地理高效教学。

地理教具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教学中,地理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强抽象性,运用地理教具可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与掌握,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曹世平.探讨地理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128.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妙用地图 提升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地图本身具备直观性、全面性等特点,可以将区域的地形、山脉河流的走势等淋漓尽致的反映出来。要想顺利的开展地理教学,提升教师对地图的重视度是非常重要的。文章立足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妙用地图,提升初中生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一问题。

一、妙用地图对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借助地图来开展地理教学,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让复杂的地理事物形象化、具体化。通过看图、读图、说图等一系列流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地图可以更为直观的将地理知识、地理图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便于学生形成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同时,教师要将现代技术与三维地图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实践立场来思考地理知识,将地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3.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品德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德育在青少年成长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要将德育融入到教学中,利用地图将我国的地形地貌、物产资源等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将初中生内心中的爱国情怀激发出来。

二、妙用地图教学的有效对策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此种教学方法仍然存在着不足,具体表现如下:教师不重视传授给学生读图、绘图等技巧,从而影响到学生对地图教学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采取相关的措施,保证地图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1.辨认地图类型,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经纬网、等高线、气候图等会经常运用到地图。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所选用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不同。

比如:在“等高线”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认地图、判断地图,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按照等高线的高低走向、等高线的密集程度等,让学生对地形进行准确的辨别。

在地图教学中,气候图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虽然气候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是学生理解起来仍然比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将降水气温统计图、气温降水统计表格作为出发点,按照图形中所呈现出来的内容来总结气候特征。

2.传授用图技巧,提升教学的灵活性

初中地理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用图的技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第一,教授学生抓住图例、注释、方向这三个关键要素,为学生辨别图形、判断图形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引导学生关注图表标题、图例等,以便于学生全面分析地图。第三,鼓励学生在地图上做标记,标注出地图所呈现出的重要内容。第四,充分运用《世界地图》等资源,准确定位局部地理区域图,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在地图教学中,学会看图是首要步骤。为了能够提升教学的灵活性,教师要多与学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地图绘制技能。

3.疏通教学流程,保证教学的连贯性

在开展地图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疏通教学流程,保证教学的连贯性。从观念上来讲,教师要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多看地图。在课堂上,教师也要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看地图的时间,让学生将教材知识与地图有机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教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即:引导学生细读地图。在细读地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地形图、气候图、经纬图等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的立场上分析某个地区的地理情况,提高学生读图的有效性。

4.引入信息技术,提升教学的现代性

现阶段,在地图教学中除了基本的教学器材之外,信息技术也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这种新型的教学工具将等高地形图、交通图等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还将电子地图、卫星遥感地图等资源引入课堂,以此来推动地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与书本地图资源相比较,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地图软件具有多维性、丰富性的特点,可以呈现出平面图无法呈现出来的地理知识。以“百度地图”为例,其本身具备卫星地图的功能,可以将实际地理地貌等呈现出来。所以,地理教师要引入“百度地图”这一地图软件,并且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更新知识点,引导学生在空闲时间观察某一个区域的地理地貌,让学生发现地理知识背后的奥秘。

三、总结

为了能够让学生通过地图更准确的理解地理知识,教师要认识到地图教学的重要性。同时还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保证地理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连贯性和现代性,促使学生提高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冀平. 运用地图法培养学生地理知识素养的途径[J]. 基础教育研究,2009 (9).

第12篇

一、高一学生在地理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一)初中阶段知识遗忘,高一新授知识理解不透,学科知识体系亟待重建

(二)知识迁移运用训练少,知识迁移运用的动机不强

(三)不能熟练掌握各知识点间的横纵联系,难以灵活地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

(四)思维定势遏制了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之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因而在变式问题和新情境面前学生往往手足无措,或生搬硬套知识点,或东拼西凑、胡乱编造,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效果不理想

二、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的举措

为了解决高一学生在地理知识迁移运用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教研组诸位同仁的成功经验,我不断尝试优化课堂教学,最后发现在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方面,以下课堂教学举措的效果喜人。

(一)复习已学,夯实知识基础

地理在本区中考分值中所占比重不大(满分30分),受此影响,初中地理教学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通常是初中三年的地理课程压缩在初三一年学完。短时间内靠死记硬背识记的知识点在中考完后基本已经遗忘,这对于重理解的高中地理教学而言无疑是釜底抽薪。因此在讲解高一地理教材之前,应当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复习初中地理知识,尤其注重加深学生对经纬网、地球内部结构、天气和气候等已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即将展开的新课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二)联系实际,激发和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动机

教育的作用在生活中彰显得愈明显则受教育者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动机愈强烈。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各部分知识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例证。教师在教学中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发现并巧妙地将这些例证与具体章节、特定知识点联系起来,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中时时有地理、处处有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强化其进行知识迁移运用的动机。

(三)灵活选用教学方法,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准确地理解知识要领是学好地理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首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相应方法淡化概念的抽象性,使之能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结合本区客观条件,可尝试从以下方面着手:

1.联系实际,进行言语直观教学

言语直观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生动地讲解、形象地描述,给学生以感性的知识、生动的表象和想象。例如,在讲授第二章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这一部分时,为了方便学生区分理解背斜的概念、判别特征及其在生产建设中的影响,让学生联想现实生活中驼背者的形象,以期识记背斜岩层上拱的判别特征以及其地质稳定适合进行工程建设、是理想的储油构造等特性。

2.打破教材内容结构,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学习者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和最富有个人特色的知识,因此在构建新知识体系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打破既有的教材内容结构,综合运用列表比较法、绘图法、编写提纲等方法将存在横向和纵向联系的知识归结在一起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3.甄选测验,促进和检验知识迁移

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地提供经过甄选的测验可以促进和检验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呈现的随堂测验应当是学生已经学过、较为熟悉或有丰富相关生活经验的,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且尽可能综合其他学科或其他章节知识的。

例如,在讲解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这部分内容时,给出随堂练习:

如右图,本图为某日全球极地俯视光照图的一部分,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的极点为___(N/S)极,乙地的地理位置___。

②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___。

③该日全球的昼夜长短状况和太阳高度角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

④此时北京时间是___北京的地方时是___。

4.重视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语言的浓缩,是学生获得直观地理知识的源泉,也是进行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教材,甚至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必须把地图和课堂相结合,让学生正确认识地图、使用地图和绘制地理简图,使其具备依托地图进行空间推理判定和地图转绘的能力,尤其应该注重向学生传授读图、判析地图、提取有效信息、科学绘图的方法、技巧和程序。

(四)注意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