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教师素养培训总结

幼儿教师素养培训总结

时间:2022-02-19 02:20: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教师素养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教师素养培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教师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20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7.132

幼儿教师肩负着启蒙幼儿心智,培养幼儿各种习惯,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神圣使命,幼儿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所实施的教育的质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笔者针对幼儿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幼儿教师素养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幼儿教师的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存在很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教师学历偏低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影响,我们这里从事幼儿教育的第一学历大多数是中专,本科大多数是通过函授取得的,自考的不多,全日制本科比较少,研究生学历的更少。学历低,使得幼儿教师的研究能力受限制,提高素养也比较困难。

(二)职业道德素养有待提高

1.表现为缺乏事业心和敬业精神。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最大问题,事业心不强,进取意识薄弱,在工作上没有争做一流的愿望。

2.产生职业怠倦,令幼儿教师缺乏爱心。任何的行业都有职业压力,作为教师,他们的压力更大,幼儿教师更是如此。幼儿教师每天工作很长时间,在工作中必须付出辛勤的努力,而且幼儿教师的教学内容也随着小班、中班、大班,年复一年的重复,因此产生了职业倦怠。

(三)心理素养有待提高

幼儿教师工作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焦虑水平偏高,自卑心理严重。根据有关调查,幼儿教师产生焦虑,感到疲劳、不安等不良情绪比例都特别高。适度焦虑是正常的,利于激发人们的斗志,但压力过度则不利于身心发展。有些幼儿教师对自己评价低,认为幼教不如公务员潇洒,不如朋友有能力,认为自己工资低……因而产生自卑感,也不利于自身发展。幼儿教师的心理其实并不像大家所想象得那样,觉得幼儿教师整天与孩子们打交道,活泼开朗、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相反,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日益增多。因为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对幼儿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大家应该关注。

(四)幼儿教师仪表与形象需要完善

每个人的仪表代表着他的精气神,反映着他的精神面貌,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审美观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工作中,有些幼儿教师忙于各种事务而忽略了自身的形象,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

二、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

(一)加强师德建设,塑造职业精神

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每一位教师应遵守基本的准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合格的教师,这是教师职业的底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教育对象,幼儿教师更应该关爱每一位幼儿,这需要提高教师的觉悟,让教师能站在更高角度看待每一个孩子,从而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自觉提高自己业务能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二)提升理素养,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决定了教育模式,教育模式决定了教育产品,有什么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必须把观念的转变贯穿在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全过程。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自己就是各种活动的设计者,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新教育观认为,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各种领域的学习都应该以活动、游戏为核心,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领悟,这些观念的转变,离不开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只有有了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师才会遵循教育规律,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教育。

(三)重视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提升综合素养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幼儿教师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而提升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校本培训。学校通过校本培训,为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提高搭建了平台,这也是学校管理的首要任务。校本培训最大的优点是学习与工作能有机统一,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激发学习动机,学习的价值体现在工作能力的变化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上;同时,通过校本培训的管理和组织,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协作,互帮互学,互学互教,互相激励,比学赶帮,建设相互学习的教师群体,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1.在校本教研中提升教师的活动设计和驾驭能力。全体教师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既是教学改革的需要,又是教师自身发展和专业成长的需要。学校要经常性地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一是开展说课和集体备课,即每位教师开始活动前都要进行说课。二是开展公开课活动,既锻炼了教师的胆量,又通过大家评议提高了教师的活动设计和驾驭水平。三是开展教学反馈活动,即采用填写反馈内容、召开小型座谈会、进行个别交谈等形式,听取其他教师对课堂活动的意见。四是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因为幼儿的学习以直接感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要求每位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幼儿提供形象的材料,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五是开展读书活动,读书也是教师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到两本书,开阔视野,提高写作水平。六是重视技能和基本基本功培训。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有开展一日活动,总结反思能力等,基本功有跳舞、唱歌、绘画、弹琴、讲故事、三笔字等方面,通过培训并且建立培训考核的长效机制,以此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七是鼓励教师参加学历培训,改变幼儿教师学历低,理论水平低的现状。

第2篇

一、当前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科研意识浅薄

教育科研意识是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前提。调查发现,在开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认识上,有25.7%的幼儿教师觉得根本没有必要”,还有31.9%的只是觉得比较必要”。访谈得知,部分幼儿教师觉得教育科研离自己很远,不是自己要做的事,他们只要管好孩子,按部就班完成日常教育教学任务就可以了。在对科研的主要目的”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有48.2%的人选择得考核、评职称或完成工作任务”,而且有幼儿教师反映,评职称要也是最近几年的事,以前评定职称不用,有获奖的就行了。可见,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动机、兴趣、习惯等各个方面都不是很成熟,也很少有机会体验教育科研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二)教育科研知识比较缺乏

教育科研知识是指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据调查,只有占总数的11%的幼儿教师系统学习迪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方面课程,占总数32.2%的幼儿教师参加过教育科研方面培训或研讨活动,仅仅22.7%的幼儿教师了解科研课题设计的一般规范,32.4%的了解论文撰写的一般规范。通过访谈了解到,很多幼儿教师以为做科研就是写文章,根本不懂得教育科研是一个从选题、论证、立项、制定计划、调查研究或实验观察,到结论形成、报告撰写、,不断探索和不断总结提升的过程。幼儿教师撰写的论文也非常不规范,基本上没有注释、参考文献。同时也了解到,几乎没有幼儿教师会主动学习教育理论书籍,专门的教育科研书籍就更不用说了。

(三)教育科研能力普遍较弱

教育科研能力指幼儿教师运用科学方法对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某些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索,揭示其普遍规律的一种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核心。

首先,从幼儿教师对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评价以及对教育科研的难度认可来看,幼儿教师普遍觉得做教育科研难度非常大占到总数的(71.8%),认为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比较弱(占到总数的75.2%),只有极少数的觉得没有难度:仅1.7%或认为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非常好仅(2.5%)。其次,从幼儿教师通常查阅资料的途径和效果看,很多幼儿教师查阅资料的手段单一,尤其是通过目前使用最为广泛、比较先进的互联网获取资料的还很少(仅18.2°%),只有24.6%的通常能查到自己所要找的资料。再有,从幼儿教师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熟练程度来看,即使是学前教育科研中应用最多的“观察法,”非常熟练的也只有27.3%,其他比较常用的方法掌握的情况也不理想,非常熟练文献法”的只有14.1%,熟悉行动研究法”的只有8.7%,熟悉调查法”的只有9.7%。此外,从幼儿教师主持、参与教育科研课题以及撰写论文的实践经历和效果来看,有过主持科研课题”经历的仅5%,有过“参与”经历的也只有26%,从来没有接触过科研课题的为69%;经常撰写论文的只有18%,从未写过的有31%,论文既获奖又被发表的仅1.6%。

二、影响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主要因素

(一)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作为幼儿教师培养的摇篮一幼儿师范学校的生源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初中生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弱比较窄。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幼儿师范学校的生源质量更是得不到保障,招收的尽是那些高中升学没有希望的学生,而且为保证生源数量幼儿师范学校也迫不得已取消了入学面试关、降低了文化成绩要求,把一些本应拒之门外的生源招了进来。这种生源决定了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幼儿教师。

相关分析发现,幼儿教师的课题研究经历、论文撰写习惯、科研能力和其学历都呈显着正相关(r=0.434、r=0.538、r=0.332),而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学历主要集中在专科以下层次(2004年占95.11%,普遍比较低,决定了他们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不会太高。

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认证资历反映了社会对幼儿教师素养的整体要求,依据我国现行的教师资格认证方面的政策法规,对幼儿教师的认证起点只要求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相对偏低,加之很多地方操作不规范,不具备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在岗幼儿教师大有人在。此外,幼儿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不但难以吸引高素养的从业人员,而且导致了许多优秀幼儿教师的流失。这些都决定了我国现有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作为一种更高的自觉追求的教育科研不可能成为他们关心的重心。

(二)幼儿教师教育不重视教育科研训练

我国在1990年以前实练三级师范”,直接培养一线幼儿教师的任务主要落在幼儿师范学校身上,这些中等幼儿师范不太注重学生理论学科的学习,对学生也没有科研训练方面的要求。现在,国家将三级师范”转练二级师范”,原来的幼儿师范学校或独立升格为大专,或合并到师范大学,或与其他中等教育层次的学校合并升格为高职高专,由于没有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可以借鉴,学前教师教育很大程度上仍旧套用原来的做法。从教育部三次调整的三年制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学计划看,幼儿师范学校在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具体课程的设置上都没有把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作为重点。如初中起点三年制中专根本就没有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幼儿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等课程,也没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和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虽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但不够严格和规范。

教育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及〈湖南省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湖南省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办法》等文件也没有对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方面做出具体规定,提出具体实施办法。这导致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幼儿师资培训机构也不重视对在职幼儿教师科研素养的培养。

(三)幼儿教师教育科研实践机会少

1983年以后,我国才把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纳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科研,从“六五”到“十五”期间,以幼儿园为单位的国家级立项课题一共只有15个,其中十五”立项课题13个,其他4个五年计划中只有2个。在立项的课题中,单位资助和自筹经费课题占多数,表明国家对幼儿教育科研一直不是非常重视。幼儿教育省级科研课题计划、立项、结题、审批制度的建立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中,以幼儿园为立项单位的也不多,以湖南省为例,十五”期间以幼儿园为单位的规划立项课题仅3个,且都是自筹经费课题。

同时,从事幼儿教育研究的群团组织起步较晚。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自1979年11月成立以来,只在十五”期间先后立项了两批课题。省级幼儿教育研究会也起步晚,以湖南省为例,湖南省幼儿教育研究会1979年成立后,组织举行或参与的论文评选活动只有3次,2006年才开始独立立项课题。总之可见,我国比较系统的幼儿教育科研网络建设是距今不到20年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所以对幼儿教师教育科研提出相应的要求比较晚,幼儿教师得到的教育科研锻炼机会很少,其科研水平和能力整体偏低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提高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建议

(一)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要加强对其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

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若不注重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必然会导致准幼儿教师科研意识淡薄、科研知识缺乏、科研能力偏低。为此,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应确定多元化的培养目标,立足于培养对教育科研有正确认识的准幼儿教师;设置结构合理的课程,立足于培养掌握一定教育科研专门知识的准幼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立足于培养具有初步教育科研能力、科研道德的准幼儿教师。

(二)幼儿园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努力促进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提高

从幼儿园来说,要在园长的带领下,树立以科研为龙头的科研兴园”意识,为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创造条件,如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科研培训与交流,积极开展以园为本的教育科研活动等。

从教育管理部门来说,要努力为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让更多的幼儿教师有机会进行教育科研,如在科研经费保障、各级科研课题立项、科研培训与科研课题过程管理等方面,加大对幼儿教师教育科研投入的力度,更好地保障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

(三)幼儿教师要注重通过自我教育提升教育科研素养

首先要不断进取,加强理论学习,认识到教育科研的现实意义,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养;其次是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看法;此外,要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提高自身开展教育科研的兴趣和能力。

第3篇

本论文从加强幼儿教师的理论学习、提倡幼儿教师进行观察记录和反思实践、鼓励幼儿教师合作研究、对幼儿教师进行科学的评价、精心组织幼儿教师园本培训五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文章中,我凭借自己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的感触以及农村幼儿园真正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阐述,希望通过我的一点看法能够使我们农村的幼儿教师也更加的专业化,同时也使我们这里的孩子们能真正享受到专业的幼儿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理论学习;观察记录;反思实践;合作研究;科学评价园本培训

中图分类号:G617

一理论学习是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奠基石”。

幼儿教师要进行优质的教育,就必须具有一定教育科研理论素质。这方面的素质主要是指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法论和教育科研方法。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只能是一种盲目的实践。”我们只有用教育教学科研理论来武装自己,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逐步把握幼儿教育的未来走向。有些教师平时的学习只满足于某些经验的掌握,甚至“以干代学(理论)”,这是不对的。“教无定法”,只要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都是好的方法;“教有定法”,这个定法就是教育科学。科学的理论撞击实践,就会爆发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的硕果,创造出新的方法和经验。而相反,如果我们的教育理论素养不高,在实践中就会表现为教研教学都无后劲,其具体表现为:首先,有丰富的教育经验,但不能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开展教育研究有一定的困难。其次,多年从事教育工作,有一定的教育经验,虽然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教学水平没有大的提高,能力不见有多大的长进,不能突破常规而有所跃进。最后,不太了解幼儿,在教学中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工作好了不知道原因在哪里,有失误,也不知道从何吸取教训。

二教育观察记录与反思实践是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培植室”。

1.教育观察记录的涵义及在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中的作用。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目的、有计划、比较系统、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比一般知觉有更强的积极性和理解性,思维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观察也叫“思维的知觉”。观察是人从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门户,也是一切创造的开端。科学研究,艺术创造和教育教学等都离不开细致,敏锐的观察。幼儿观察记录就可以定义为幼儿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实验、观察、探索,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得,用不同的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结合自己的想像记录下来的过程。

2.如何实施教育反思。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教师忽视反思教育行为的现象。在教育管理上缺乏有效组织、引导教师反思的机制,教师自身缺乏自省的意识和方法,往往注重备课、上课,无意或很少反思教育行为,诸如教育目标是否明确、教育内容是否适宜、教育环境是否适合、教育要求是否适度、教育方法是否适当等。存在“教师不会反思”的突出问题:有的教师总是洋洋洒洒长篇大论,却是流水账一本,没有反思的实质内容;有的教师三言两语,很少揭示存在问题的内在原因;还有的仅仅是为了交差,而不是真正发自内心为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去反思。

三合作研究是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助推器“。

教师之间的合作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和提升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之间的有效合作,不仅有利于建设开放、和谐的幼儿园文化,而且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提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幼儿教师之间在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性是其合作研究的前提条件。在一个教师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只有通过合作,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认识风格的教师才能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实现思维智慧上的交流与碰撞。因此,教师个人的专业特色和合作质量的提高之间是一种相融共生的关系:个人具有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可以使合作的内容更加丰富,合作更有深度;同样,合作效果好,也就意味着教师从同伴那里获得了更多的发展资源。

四科学评价是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导航标”。

传统的幼儿园教师评价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多是以奖惩为目的,把教学评价本身当作目的与终结,这样的评价是面向“昨天”的。而新《纲要》要求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幼儿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改进教育实践的功能。因此,探索一条科学评价教师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势在必行。

科学的幼儿教师评价认为,幼儿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每位幼儿教师都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与改进,每位幼儿教师都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可能性,而评价则是幼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

第4篇

对农村幼儿教师相关文献的量化统计,有利于我们从宏观上了解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相关研究的整体情况,揭示建国以来我国关于农村幼儿教师研究的基本特征。但是,想要对相关文献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还必须对相关文献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一)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现状调查的研究

1.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相关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以某一位或某一个地区的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生存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主要是归纳整理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现状和生存环境,最后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如:西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闫伟鹏(2010)通过对一名农村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的叙事研究,揭示出农村幼儿教师工作强度大,社会地位不高、专业发展匮乏、人际关系简单的现状,并指出导致这些现状的因素包括:社会关注不够、城镇边缘化以及教师自身因素;李晴虹、张智敏通过对31所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调查指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承担的安全责任重大,教学自主性不高、工资低、福利差、专业发展受阻;丁同芳对安徽滁州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生活状况调查后指出:工作压力、工资待遇和职业满意度是影响幼儿教师生活状况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可以总结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的主要特点为:较大的工作压力与农村幼儿教师极度缺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普遍偏低的学历水平、工资待遇之间的矛盾。2.有关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有关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职业倦怠、精神生活等方面。苏刚(2011)指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度低;伍明辉、杨仕进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指出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并认为工作任务重、待遇低、工作环境差、专业发展机会少等因素是导致农村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与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悠(2012)的结论正好相反。李悠从不同年龄、不同教龄、不同职务、不同性质幼儿园、不同学历以及不同收入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指出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整体不严重,他们的职业倦怠和职业幸福感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华东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张云亮在其毕业论文《国家扶贫县农村幼儿教师精神生活状况考查》(2012)一文中指出,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生活状况的特点是:农村幼儿教师对总体生活状态相对满意,他们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主要来自幼儿和家长),并且普遍能够正确判断自己的性格特征;王杰(2006)在《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状况的研究》一文中指出: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一般正常人并显著高于县城同行。笔者认为,关于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结果,主要是和研究对象的选择有关。3.有关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目前有关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文章普遍认为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比较严重,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极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李向玲在《延安市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2012)一文中,从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性别、年龄、教龄、学历、教师资格、编制、工资待遇、培养培训以及流失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延安农村幼儿教师的师资队伍现状。认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极其艰难,导致农村幼儿教师流动性大;王雪芹(2010)认为农村幼儿教师由于没有正式编制、身份特殊、工资待遇偏低,加之招聘录用的随意性导致农村幼儿园很难招聘到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教师。且现有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文化素质、理论修养、专业技能水平和幼儿教育的发展极不适应;湖南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肖晓凌(2010)通过对湖南省L县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状况的调查得出,L县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比较严重,从2006年到2009年的4年间L县的农村幼儿教师的平均年流失率达到了22.3%,严重影响了整个L县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在流失的教师中,以年轻教师较多,且流失的教师并未完全就业;黄胜梅(2012)通过对安徽省淮南市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情况调查发现2006年至2010年间,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率高,且呈现出:年龄偏年轻化、学历层次较高、教龄大多在10年以下和以职业外流失为主的特点;王声平、杨晓萍(2011)从组织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原因,提出了增加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幼儿园为幼儿教师提供成长空间、加强政府财政投入、提高对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关注等措施,以减少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失。

(二)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既关系着农村幼儿教师个人的幸福,也关系着整个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提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者发现建国以来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三个方面。关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的研究中,关于继续教育和职后培训的相关研究较多。

1.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探究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要明确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包含的具体内容。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专门性研究并不多,大多都是融合在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研究中的。罗咏梅在《重庆市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研究》一文中,从幼儿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发展方式以及专业发展环境五个维度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进行了分析;张元(2003)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归纳为: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实践智慧、合作和反思能力、人文素养、批判理性;郑建成(2001)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职业理想、专业知识结构、职业能力;陈亚芳认为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北京师范大学的庞丽娟教授(2001)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对儿童和儿童发展的承诺、全面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有效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不断地专业化的学习。《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将幼儿教师素质结构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从以上有关幼儿教师素质结构的划分来看,不同的研究者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划分不一样,主要是由于他们划分的角度不同所造成的,并没有质的差异。

2.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找出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幼儿教师的发展。郭健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支持体系构建》(2012)一文中指出:构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包括:一个中心、三个层面、两个主体、八项措施、五种保障,即以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心,政府和幼儿园为支持主体,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出发,在政府统筹、健全机制、创新实践、质量监督、舆论配合的保障下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乔中彦在《广州市农村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之研究》(2011)一文中指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社会地位、幼儿园环境之间的相关极其显著,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63和0.499。窦丽丽在《制约农村幼儿教师发展的因素与解决对策》(2012)一文中指出:制约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学前教育政策、幼儿师资培训和幼儿园园长三个方面;王晓云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困境浅谈》(2010)中指出:影响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可分为社会政府方面、幼儿教师自身以及幼儿园管理三个方面。可见,研究者们通常会从政府、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3.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几乎所有关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最后都会探讨有效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陈思在《中部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2010)一文提出了教育行政单位、教师培训机构、幼儿园和教师在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发展时所需要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张超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调查研究》(2012)一文中指出:园本课程开发、教育行动研究和培训是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王杰在《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2004)一文中提出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包括:①规范和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②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农村幼儿教育经费对教师的投入。③加强“培训”。④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家园合作;杨莉君,陈思(2010)的研究指出,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①政府出台相应政策,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②构建符合农村世纪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③幼儿园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④提高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另有研究者专门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进行研究,认为继续教育是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周端云在《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研究》一文中指出了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四条建议:①教育主管部门加大管理力度和经费投入力度;②教师培训机构增强服务意识;③农村幼儿教育机构构建学习型校园文化;④农村幼儿教师展开主动反思,不断提升自我;林琳在《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012)一文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后也提出了四条策略:①行使政府职能,出台配套政策;②提高继续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③丰富继续教育形式;④加强继续教育过程的监督和评估;潘君利(2010)在分析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困难后,提出:建立和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全员培训机制;强化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促进城乡互动和农村幼儿教师本土化以及推进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加大政府对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等几方面措施。从相关文献中可以发现研究者们主要从政府、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四个方面去探寻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有关农村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相关研究。在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已有文献中,有关职后培训的文献数量是最多的。张云亮等人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649名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后指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已有培训内容集中在教学专业培训方面;培训形式以集体培训居多;缺乏明确的培训制度,有近半数的幼儿园教师极少有机会参加培训。并提出了建构系统化的培训内容体系,注重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拓展幼儿教师培训形式,突出教师参与的主体性;建立教师培训保障机制,确保农村幼儿教师获得公平培训机会等建议;彭国平等人主要对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进行研究,主要讨论了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必要性、主要模式,最后提出了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应遵循的五条原则:教学目的实用、课程设置巧用、教学形式活动、教学内容实在、培训阵地迁移。还有研究者主要就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教材进行了相关研究,如王玉珍主要针对农村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的开发问题,就培训教材开发的意义、原则、过程等展开论述。还有研究者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模式进行了专门研究,如高媛在《陕西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模式的探讨》一文中针对陕西省职后培训的现状,提出了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包括:举行竞赛评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积极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提升农村教师了解幼儿的能力等;田景正(2009)等认为要形成农村幼儿教师多元的培训或继续教育体系,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幼儿教师资格引进优秀幼儿教师充实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并主张教师培训到农村开辟“幼教教师培训试验田”,举办讲座与示范课程;农村幼教机构建构学习型机构,强化园本培训。

二、对相关研究文献的反思

第5篇

关键词:中韩比较;幼儿教师;专业能力

中国教育部2012年出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来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建设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提供指导。韩国教育部在对高级幼儿教师政策展开系统研究的基础上,2010年通过《幼儿园教师任用培训改善计划》[1],开展有关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工作,并开发了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2]95。本研究将比较中韩两国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领域,分析相关培养策略,总结概括中韩两国在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方面的经验,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为促进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中韩两国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构成领域的比较

中韩两国教育部通过政策文件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领域进行划分(如表1所示)。《专业标准》作为中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划分为七个领域。韩国教育部通过对高级幼儿教师教育政策的研究及相关计划的制订确定幼儿教师六个领域的专业能力[2]95.

(一)在环境创设能力领域的比较分析

中韩两国都注重培养幼儿教师环境创设方面的专业能力。《专业标准》中明确提出幼儿教师应具备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并对此能力制定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建立班级秩序等具体要求。韩国教育部在班级管理能力中提出对幼儿教师环境创设能力的要求。班级管理能力包括营造课堂文化、文档创建和管理等两个元素[2]99。其中文档创建和管理能力是我国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中没有提及的。中韩两国在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中有一定的相似性,具体体现在建立班级秩序、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与班级管理专业能力中的营造课堂文化。中韩两国都强调幼儿教师要为幼儿营造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幼儿的教育活动与班级、课堂环境密切相关,培养幼儿教师创设合理的教育环境,促进新时代的教育工作[3]。

(二)在课程与教学能力领域的比较分析

在课程与教学能力方面,中国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中包括一日活动的组织与保育、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两个领域。韩国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只包括课程管理领域。《专业标准》中对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提出幼儿教师要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将教育渗透一日活动中,科学照料幼儿日常活动,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有效保护幼儿等具体要求。对幼儿教师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提出制定教育活动计划与方案,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调整活动并给予适宜指导,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丰富化,组织形式多样化,提供机会支持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等具体要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是在一定的学习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师教育组织行为的一种预先筹划并落实的能力[4]29。韩国教育部制定的课程管理能力是与课程操作相关的专业能力,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工作。课程管理能力包括理解和实施幼儿课程、理解内容知识、理解和运用多学科知识、理解和实施教学过程、理解和实施评估等五个元素[2]98。中韩两国都重视幼儿教师课程与教学方面的专业能力。但中韩两国课程与教学所确定的能力领域、元素及要求存在不同。中国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中将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课程与教学能力具体划分为两个领域。韩国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中则将课程与教学能力分为一个领域。中国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中的一日活动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比韩国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中的课程管理能力更为明确具体,对幼儿教师所必备能力的针对性更强。课程管理能力中的具体元素相较于一日活动的组织与保育、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更为全面,所涵括的具体元素概括性较强,但具体性与针对性有待强化。

(三)在幼儿教育能力领域的比较分析

在幼儿教育发展领域中,中国强调幼儿教师应该具备激励与评价的专业能力,而韩国则指出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理解学习者的专业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5]。《专业标准》中对幼儿教师的激励与评价能力提出要关注幼儿日常表现,通过多种方法了解和评价幼儿,运用评价结果指导下一步教育活动等具体要求。韩国将幼儿教师理解学习者的专业能力领域分为理解幼儿的普遍发育特征、理解幼儿的个体和社会文化发展特征等两个元素[2]98。中韩两国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中都提到了幼儿教师应该对幼儿有所关注,但不同的是中国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更加注重幼儿教师对幼儿激励与评价的能力,通过激励与评价来促进幼儿的进步与发展。而韩国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更重视幼儿教师要具备理解幼儿发展特征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在沟通能力领域的比较分析

沟通与合作是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等多方进行信息交流、合作支持的能力[4]30。《专业标准》中规定幼儿教师要具备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并提出幼儿教师要使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语言进行保教,与幼儿、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与同事合作交流,协助幼儿园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等具体要求。韩国教育部提出幼儿教师要具备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并具体细分为建立社区意识和态度、社区建设和支持、沟通技巧的形成三个元素[2]98。中韩两国都重视幼儿教师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可以促进幼儿教师实现教学目的,并影响教师与幼儿、家长和同事之间的信息与情感交流[6]。但中韩两国沟通能力的指向对象有所差异,中国提出的幼儿教师沟通与合作能力面向幼儿、同事、家长及社区等,而韩国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更强调教师与社区之间的沟通合作。

(五)在专业发展能力领域的比较分析

研究将中国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中的反思与发展,韩国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中教学个性与专业发展两种能力归结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能力。《专业标准》中对幼儿教师提出要主动收集分析信息,不断反思改进工作,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等具体要求。韩国要求幼儿教师应具备教学个性与专业发展的能力。教学个性与专业发展专业领域包括教学热情、创造力、反思性自我发展、教学伦理等四个元素[2]95。中国提出的幼儿教师反思与发展专业能力要求幼儿教师通过收集信息进行不断的反思,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从而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发展。而韩国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从四个具体元素中对幼儿教师的教学专业发展提出具体要求。韩国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中的教学个性和专业发展领域,相较于中国专业能力中的反思与发展能力而言更为全面,其中也注重到幼儿教师的反思性能力。但中国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中将反思与发展能力作为一个单独的能力领域,制定的要求更为细化具体。

(六)在游戏与信息化能力领域的比较分析

中国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幼儿教师要具备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并在《专业标准》中提出幼儿教师要提供符合幼儿需要和发展的游戏条件,适合幼儿游戏的空间和材料促进幼儿游戏,鼓励幼儿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等具体要求。韩国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中强调信息化素养能力,信息化素养是指将自己的知识信息化,利用网络获取更多有意义的教育信息,并将其用于教育的能力。信息化素养包括理解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利用两个元素[2]99。中韩两国都提出了对方国家所未提及的幼儿教师能力。中国所提出的幼儿教师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是韩国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中未提及的。而韩国所提出的信息化素养能力是我国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中所未涉及的。

二、中韩两国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加大政府与教育部门的支持力度

国家政府与教育管理部门要提高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加强政府的关爱与扶持,通过提升幼儿教师的薪资待遇水平,不断地激励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7]30。幼儿教师工资低是中国学前教育长期存在的一种现象,政府相关部门要明确幼儿教师的最低工资标准,通过专项发展资金、财政专项补助等多种形式来落实提高幼儿教师薪资待遇的相关政策[8]。幼儿教师薪资的保障会对其工作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9],为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政府和相关的教育部门还可以通过完善与落实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定政策,对幼儿园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10]。政府可以通过以机构为中心、以学校为中心及以个人为中心的方式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11]。

(二)学前教育专业师范院校加强培养

幼儿教师培养院校要结合《专业标准》及实际需要调整课程,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和学生的实践环节,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7]332。学校要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通过组织专业竞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升师范生的专业能力[12]。在对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中,要将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丰富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增加主动实践课程的教育机会[13]。韩国的研究表明,该国三年制学院幼儿教育系存在忽视基础知识的培养,课程课时、分配不均匀等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学习所有内容,影响其专业能力水平[14]87。因此,统一四年学习更能培养幼儿教师的能力[15]。李贞顺的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要与教师的培养相联系,对大学进行预备教师培养产生作用[16]。在专科、大学开设多种幼儿教育和教养的科目,使学生能够接受充分的教育,这是培养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对策[14]83。

(三)加大幼儿园的管理与支持力度

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与幼儿园存在密切关系。不同类型的幼儿园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合作,通过多种渠道促进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17]。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教师的实际情况和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目标加强园本培训,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幼儿园还应该完善职称制度及严控准入制度,推动幼儿园管理理念的更新[7]33。幼儿园要主动地为幼儿教师提供创造专业能力发展的氛围与条件,帮助幼儿教师有效地完成教学活动[18]。韩国学者研究表明,构建幼儿教师岗位培训模式,在培训课程中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寻求与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相关联的计划。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培养在职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19]。

三、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科普活动;学前教育;心理学;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6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99-02

伴随着国家对科学技术的日益重视,教育不同层面逐步、深入地开展与之相关的科普活动。幼儿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作为最基础、最启蒙的阶段,其科普活动对于启发幼儿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在幼儿阶段开展的科普活动,日益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幼儿园层面和幼儿家长层面的重视和关心,深入探讨以幼儿教师而教育主体的科普活动,有助于我们加深幼教科普活动与幼儿教师之间联系的理解。

一、在幼儿教育中开展科普活动对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分析

第一,幼儿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科普洞察力。受其特殊年龄阶段影响,幼儿有着特殊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对很多事物都表现出好奇心。幼儿在心理和生理上表现出来的这一特征要求幼儿教师在开展科普活动中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善于捕捉和洞察发现不同儿童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以及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表现出的不同特征。

第二,必须具备较强的科普分析综合能力。在科普活动中,教师的洞察能力极为关键,但幼儿教师的综合分析能力也同样重要。科普活动中幼儿教师的科普分析综合能力是在前期对幼儿开展科普活动行为、语言等外在具体表征方面进行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更高一层次的总结和升华,分析出幼儿参与科普活动的各种规律和内在特征。

第三,创境能力。幼儿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依赖于情景。开展幼儿科普教育活动中,外在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创设良好的科普环境,能够为幼儿更深入参与科普活动营造一种舒适、和谐、轻松、愉悦的氛围。

第四,幼儿教师要善于协调好自身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为顺利开展科普活动奠定和谐的幼儿相处的关系。在科普活动中,建立一种良好师生关系,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能够为孩子们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科普活动创设友好、和谐的情境,对于科普活动中新鲜事物、不明白的问题愿意向教师请教,有效地帮助孩子们解决科普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二、教育学、心理学对幼儿科普教育的影响

第一,立足于教育学和心理学是有效开展幼儿科普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幼儿科普活动必须以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为基础和前提,幼儿教育学科学回答了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科普活动的内容、极其重要性以及开展科普活动的内容是如何让幼儿接受的等相关问题。在回答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帮助教师在开展幼儿开展科普活动过程中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使得科普活动更加有效。

第二,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为有效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提供正确的理论支撑和方向引导。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对开展幼儿科普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一些重要的理论和观点是科学、规范、有效开展幼儿科普活动的重要指南。例如,学前教育学中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理论多元化的视角来解析人的心理及其行为的机制,为开展幼儿科普活动中从不同角度把握幼儿心理规律和生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手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第三,幼儿科普活动是在遵循幼儿教育学、心理学规律基础上的一项重要教育活动。幼儿科普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内集中进行的,有一定主题思想或提出明确的口号,并要达到一定思想教育目的和科学技术知识普及要求的科普教育活动。从这点上讲,幼儿科普活动是完全建立在符合幼儿教育规律、遵循幼儿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升幼儿科学素养、培养幼儿科学兴趣爱好的一项重要教育活动。

三、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有效开展科普活动的具体措施

第一,在幼儿教育中有效开展科普活动必须要高度重视师资力量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努力构建一支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开展科普活动的关键点和根本保障点在于教师。幼儿教育阶段开展科普活动,必须要高度重视师资力量建设,重点引进和加快培养一批既能够熟练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和幼儿教育学专业理论、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教师,又能够熟练运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理论知识、能够将自身科学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幼儿身体力行行为的教师。幼儿科普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要从长远着手构建一支创新型的幼儿师资队伍。在师资引进过程中要重点对拟引进的师资在科学素养、科学创新能力、科学普及活动策划与组织实施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衡量,并将其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科学普及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力作为是否录用的主要标准之一;同时,幼儿园要从学校层面加强对已有师资力量在教育学及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应用方面、科学活动普及组织实施方面的培养和提升。从很大程度上讲,幼儿科普活动开展的效果如何、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影响如何,都依赖于幼儿教师队伍。只有建立起了一支既能够熟练掌握和具体运用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够将培养幼儿科学创新能力和科学普及活动作为自己教学实践的自觉行为的教师队伍,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创新科学普及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为今后培养高素质的科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在幼儿教育中开展科普活动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实践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在幼儿阶段就培养孩子的创新型科学思维,就必须要从幼儿现有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殊阶段出发,在开展幼儿科普活动、培养幼儿科学兴趣的同时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活动。

第三,幼儿教育中开展科普新活动需要重点依托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以及相应的科技比赛等形式。幼儿园在开展科普活动地方过程中,必须要从幼儿现有的心理规律出发,即幼儿正处在任何事物都非常好奇的特殊年龄阶段,尤其是表面感性事物、多姿多彩事物表现出强烈好奇心和强烈的兴趣。因此,幼儿园开展科普活动中,要善于创新载体和活动形式,例如,可以通过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以及各种各样的科技比赛形式进行。“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在学校中烘托一种浓厚的校园科技氛围,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科技活动、人人关心科技活动的良好气氛。”[1]通过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不仅孩子们的科技创新积极性得以有效的调动,而且还能为对科学技术表现出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空间,并在比赛中扩大自己的科技创作视野,为今后更高层次的科技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幼儿教育中开展科普活动需要传授给幼儿更多的科学意识,加强对幼儿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在幼儿阶段开展科普活动中,无论是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无论是采取什么形式的活动方式,幼儿园以及指导师都要从具体的科普活动项目出发,针对幼儿的特殊心理特点和规律,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专项培训,让孩子们能够对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相关原理以及内在规律等基础知识进行传授,让学生掌握起参加科学创新活动的基本功,以实现科普活动的最终目的。一般来讲,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培训幼儿基本的科学观察能力。在举办科普活动中,让孩子们在具体的参与环节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观察事物,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主动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善于记录的良好习惯。科学观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基本科学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如果离开了观察这一环节,那么在以后深入的分析环节、总结升华环节将会面临诸多困难。比如,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开展科普活动中,成立专门的科技制作兴趣小组,教师在课上为学生传授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教给孩子们具体的观察问题的方法,然后把孩子们带到一个具体的科技事物面前,让孩子们根据已有的相关科技知识去观察科技实物作品,发现其表面特征以及与该项科技实物相关的具体应用。

二是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并重点培养幼儿在科普活动中善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具体的科普活动,要重点培养孩子们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能力,主要目的就在于让幼儿在科普活动中能够找到正确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培养幼儿善于思考的能力,要让学生在科普活动中能够有效地做到学与练的结合、继承与创新的结合,善于运用创新思维打破传统的思考模式,能够形成与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

三是在科普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积极动手的实践操作能力。开展科普活动,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最重要的是锻炼提升孩子善于动手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原理,在相关工具和设备设施的帮助下搞一些小发明、小制作;要鼓励幼儿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一些灵感,运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一些新产品。在科普活动中,幼儿的动手能力极为关键,如果孩子的动手能力不强,即使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再高,那也必将无用武之地。

四、结语

幼儿科普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幼儿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必须要以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为重要依据,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幼儿科普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科普洞察力、较强的科普分析综合能力、创设良好的科普教育环境能力以及善于协调好幼儿之间关系的能力。要想保障幼儿科普活动开展的效果,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必须要高度重视师资力量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兴趣入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实践活动,依托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以及相应的科技比赛等形式,加强对幼儿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参考文献:

[1]王琰.以儿童为主体――幼儿科普节目“大龙实验室”的创作[J].当代电视,1999,(12).

[2]龙海云,田力,姚奕婷.幼儿地震灾害自救常识教育初探――幼儿园科普教育纪实[J].科普研究,2009,(01).

[3]郭玉洁.从娃娃抓起――浅谈重视幼儿科普读物的出版[J].中国出版,2000,(06).

[4]李康耀.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法举隅――幼儿心理学与幼儿教育学课程教学例谈[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06).

[5]李康耀.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法举隅――《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教学例谈[J].淄博师专学报,2011,(02).

[6]胡箭,关成林.早期教育理论问题与早期教育研究方向的思考――兼谈《幼儿教育学》教材内容的处理[J].教育导刊,1998,(S1).

[7]蔡惠莲.学会学习与幼儿教师的培养之我见――中职学校《幼儿教育学》的教学体验[J].成功(教育),2011,(14).

[8]孙承毅,杨占鹏.幼儿教师继续教育需求分析与对策――以鲁东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1,(10).

[9]胡雪赞.谈幼儿教育学课中“活动教学”的设计与运用[J].中等职业教育,2006,(20).

[10]文颐,唐大章,杨春华,王青艳.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基于四川省幼儿园园长及成都中职学校幼教专业骨干教师的调研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02).

[11]张威.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幼儿教育心理学辅助教学[J].成功(教育),2011,(03).

[12]李幼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为案例[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06).

第7篇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设计者

幼儿园业务园长要走近教师、体察教师、了解教师,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培训指导教师,促使不同类型的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确立不同的目标。

通过观察发现,幼儿教师一般分为新手型、点子型、表演型、教学型等。新手型教师有发展潜力,可塑性大;表演型教师具有较强的表现欲,能用好现成的活动方案,但缺少自己的见解;点子型教师有较好的创意,但不善于表达、展示;教学型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习惯于常规性运作。让新手型教师由稚嫩走向成熟,让表现型教师具备自主教学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点子型教师转化成研究型教师,让教学型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研究水平、向专家型教师发展,这些都是业务园长在管理工作中的努力方向。

毫无疑问,做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设计者,与教师一起做好计划,共同分析,深入研究,实现既定的目标,业务园长责无旁贷。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成熟是相对的,发展则是绝对的。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业务园长和教师们一起学习、研究和行动。

与教师结成学习伙伴。学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学习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业务园长要与教师一起形成切磋、对话和畅谈的氛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帮助教师获得成功。教师要学习、实践、反思,同时还要积累、总结,这样专业素养才能得到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业务园长应始终是教师的帮助者。业务园长除了帮助教师制订课程计划、落实课程内容外,还应与教师一起分析、反思教育教学过程,帮助教师把原发性冲动、创新的做法提升为规律性的经验,并与同行共享。

三、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引导者

业务园长应重视强化园本培训,帮助教师获得专业成长。具体方式有以下两种:

师徒带教。近年来,我园共招进7名新教师。为使青年教师能较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我们采用了师徒带教、专业引领的方式,请资深的优秀教师带领青年教师积极研究、积累经验,使他们较快地适应现代教育教学,掌握解决教学问题的有效方法。

观摩诊治教育活动。我园每学期都会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观摩诊治活动。方法是:青年教师每人选择一节课进行说课、上课,然后请大家一起找出症结,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诊治方法。青年教师依据这些诊治方法,将这节课重新设计、重新实施,从而使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服务者

第8篇

(一)国家政策层面的引领

我国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师资问题,把提高教师的质量和积极性上升到了战略高度优先考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章中明确指出,“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1]2010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也强调,“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2]2011年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幼儿园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和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3]这些国家层面的纲领性文件,无一例外地强调了幼儿教师培训的重要意义,并逐步得到了政策和标准的细化,成为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职前培养及职后培训的重要依据。

(二)多元文化教育的诉求

放眼当今世界的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无疑是一个重要命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论及“教育的四大支柱”时提出,“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教他们认识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是相互依存的”。[4]因此,它建议从孩子的幼儿时期开始,广大教育机构就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各种方式来实施多元文化教育。我国的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文化适宜性、对幼儿的观察和评价、教育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均体现出多元文化的发展态势,其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幼儿最终形成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亦即多元文化社会所必备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文化传播者和知识引领者,其多元文化的素养直接影响到幼儿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因此,对学前教育阶段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是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三)提升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教师是教育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教师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现代教师教育包含了对教师职前、入职导入、职后三个阶段的教育,讲求教师的一体化发展。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下,职后教育无疑是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的必由之路。幼儿教师通过参加各种专业化的培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自我反思,在专业上得到持续的进步与成长。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于幼儿社会性/情感、身体动作、认知、语言等的全面发展,以及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民族地区历史和现实的诸种因素,形成了其学前教育较之发达地区的严重滞后局面,因此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肩负着更大的历史责任和现实挑战。紧紧抓住幼儿教师这一关键环节,加强当地教师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以及师资队伍的优化,必将推进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从而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差距。

二、我国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培训的基本现状

(一)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并未被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在学前教育上的投入仍然十分有限。民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经济发展的落后,其本身的财政收入不够雄厚,在教育上的投入相对较少,分摊在学前教育上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幼儿教师培训由于牵涉到诸多的人力物力因素,会产生诸如参与培训教师的往返交通费、食宿费、资料费、讲课费、场地费、活动材料费、基地幼儿园研修费等一系列开支,如果没有一定的财力支持是无法保质保量开展的。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由于培训经费有限,民族地区的S院校在承担“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和省级幼儿教师培训时,并未把民族幼儿园和普通幼儿园的教师区分编班,而是采取大班额的形式和一套培训方案笼统进行培训,导致培训内容的泛化,民族教师在培训结束后普遍感觉吃力并收获较小。

(二)培训总体质量不高

广大幼儿教师培训院校培训前的需求分析和培训后的效果评估不够,导致培训质量普遍不高。尽管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一再强调培训之前应对参与培训教师进行需求调研,做到“按需设课、各取所需”,但由于人员、经费、时限等方面的原因,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培训院校很少下大力气深入一线幼儿园去做需求调研,也没能在每次培训之后深入评估总结有待改进的方方面面,更多的只是凭着固有经验按照一成不变的模式在举办各级各类培训。此外,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构成更为复杂,除了普通的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转岗教师、保育员之外,还有双语教师这个特殊的教师群体。而且每次参与培训教师的专业背景和入职经验也不尽相同。如果一味地凭借培训院校的主观经验进行培训,势必导致每期的培训都大同小异,缺乏相应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培训质量自然会大打折扣。

(三)幼儿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本是广大幼儿教师职业生涯的题中之意,然而在调研中发现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一方面,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偏低,导致其职业认同不高,缺乏自主追求更高层次发展的信念。这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相契合的。其次,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普遍偏大,然而社会中个别幼儿园恶劣行为的媒体曝光,导致幼儿教师的社会认可度及公众形象并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她们专业化发展的积极性。再者,民族地区教育文化资本的匮乏,导致培训内容和模式的创新性不够,低水平的重复性培训对幼儿教师的吸引力不强。

(四)缺乏对幼儿教师多元文化意识的培训

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悠久,文化传统和资源十分丰富,学前儿童在接受国民教育之初,理应受到更多的民族文化浸染和熏陶。但由于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缺口较大,导致教师的入职门槛较低,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不高,对当地的民族文化也缺乏较为清晰的认知和熟练的把握,更缺少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技能,诸如多元文化课程设计能力、保教策略、评价能力、多元文化班级管理能力、以及与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合作能力等。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培训院校对这个问题也缺乏必要的重视,普遍不能较多地、更好地将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资源引入到培训课程之中。这直接影响到幼儿教师多元文化意识和素养的提升,更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与知识的接受、传播及更新的进程。

三、加快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培训的对策

(一)政策保障的立法化

强有力的立法保障是民族学前教育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以美国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法案,譬如《儿童保育法案》、《提前开始法》、《儿童早期教育法》、《早期学习机会法》、《不让一个儿童落后》等,它们均包含了有关学前教育师资方面的重要内容。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并于2006年和2015年对其做了两次大型的修订,从根本上保障了新时期我国儿童、学校及教师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合法权益。同理,专门的《学前教育法》也应提上议事日程并争取早日出台,它必将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崭新的里程碑。并且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它应该给予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和学前儿童更多的国家关怀,从而保证教育起点上的公平和民族团结进步。各级地方政府应在国家相关学前教育政策的引领下,根据当地学前教育和当地幼儿的发展实际,确立相应的地方学前教育法规并落到实处。少数民族地区应积极推进当地学前教育的立法工作,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二)国家与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起点,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承担着培育民族地区未来栋梁的重任,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希望之所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国家和地方财政理应向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倾斜,保证有充足的教育经费投入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培训中来。基于学前教育普惠性和公益性的特质,民族地区应将学前教育教师培训经费单独列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将教师培训与薄弱幼儿园改造、优质幼儿园创建等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为教师培训的常态化提供物质保障。值得关注的是,自2011年9月开始,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在全国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所需培训经费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并鼓励省级教育部门予以配套资金作为补充。2012年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特别明确“实行幼儿园教师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制度,培训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幼儿园按照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5]民族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应抓住发展契机,争取到更多的培训经费和培训机会,让更多的幼儿教师能够受益。

(三)培训内容的丰富性

少数民族的优秀历史和文化是民族地区特有的精神财富,应该经由教育以及其他有效途径,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建构适应各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幼儿教育课程,教师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进行培训时,要有针对性地改革培训内容,大量引入当地的有用文化资源,充分体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特征,使培训内容更加立体和生动。为了保障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的质量,教育部出台了相应的《“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课程标准》,包含了课程目标、建议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与实施建议等模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6]要达到这些目标和标准,民族地区在进行幼儿教师培训时,不需要一味向发达地区看齐,应让本土化、生活化和经验化的民族历史、风俗、游戏、文学艺术作品、节日、礼仪等文化内容更多地进入培训之中,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例,普遍提升教师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多元文化技能。之后再经由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传递给民族幼儿,必将在幼儿的成长中发挥积极作用,并最终加速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

(四)培训模式的多元化

当前我国的幼儿教师培训,主要采用参与式培训、专题培训、案例培训、影子教师、远程培训、园本研修等模式,在时间和形式上有四个月的置换脱产研修、十天或十五天的短期集中培训、两天的送教下乡等类型。由于民族地区大都地势偏远、交通不便,在开展顶岗置换、集中研修和送教下乡等培训过程中均存在各种各样的现实困难。因此,广大培训院校不必局限于单一的培训模式,而需要因地制宜,灵活选择多元化的培训模式。以为例,全区地域辽阔、东西部跨度大,且有些地方气候条件恶劣,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分配幼儿教师培训任务时就应按地域特点做一个明确区分,在东部区和西部区各形成几个培训重心。培训院校在组织培训时,也应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和培训对象再确定培训模式。例如有些地方教育基础较好位置便利,可安排顶岗师范生去做长期的顶岗置换;有些地方幼儿园集中但又交通不便,可组织专家团队直接上门送教;骨干教师培训更适合参与式培训和专题式培训;全员培训更适合远程网络研修。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培训,千万不能搞“一刀切”,多元化的培训模式齐头并进,才能开创教师培训的新局面。

(五)完善监督与评估机制

目前的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培训,在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培训院校进行评估、培训院校对培训学员进行评价以及培训院校自评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结果评估和轻过程监督、培训评价细则过于泛化、评价标准过于单一等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院校在实际关注中,往往只关注培训的两头,即培训开始前的招标及筹备、培训结束时的总结评价,而疏于对培训过程的监督、跟踪与指导。此外,培训对象、类型、层次不同,评估的标准也要相应地有所变化。例如,对待“国培”、省级培训、地级培训和园本培训,评价标准就要相应地按难度区分开来;对待双语教师、新入职教师、“转岗教师”、骨干教师和保育员,评价标准亦要有所不同。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院校要不断完善监督评估机制,制定严格而具体的评价细则和标准,并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这些评价细则和标准不仅要兼顾过程与结果,还必须相互衔接,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幼儿教师培训的质量。

(六)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面覆盖与灵活运用

民族地区大都地处偏远,经济文化较为落后,与我国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较大,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还远未能达到普及的程度。当地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使当地教育尽早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教育部自2014年开始推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广大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培训应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学习新技术,促进新发展。首先,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发达,能为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和参考资源,助力教师的知识更新与专业成长。其次,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方式经由幼儿教师培训的传播,将越来越多地进入幼儿园课堂,并必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再次,培训院校可建立远程培训平台,定期更新培训资源,并通过组织学前教育专家进行网上答疑活动等互动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结束后的跟踪指导,使他们在现实工作岗位上的各种困惑和难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也使有限的培训得到更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综上所述,我国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培训质量关乎当地学前教育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培训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少数民族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民族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者:周娟 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52.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www.gov.cn/zwgk/2010-11/24/content_1752377.htm.

[3]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127/201112/127838.html.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3.

第9篇

一、转岗幼儿教师的工作现状

通过对近三年内转岗至我园的21名教师进行调查,我们发现:第一,这些转岗幼儿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需求持认可态度。他们愿意通过多种途径,如参加继续教育、园本教研、外出培训等活动来拓展加深学科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第二,这些转岗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强,缺乏骨干教师。参与调查的21名转岗幼儿教师中,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有20人,28周岁以下的教师有5人。专业知识结构方面,初始学历是大专的仅有2人,不到1%,且为英语专业,其余都是中专学历,没有真正从幼儿师范毕业的教师。第三,这些转岗幼儿教师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工作不适应的现象。有70%的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缺乏职业认同感。相比于中小学,幼儿园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琐碎具体,家长工作更直接、更细致,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安全责任压力更大。面对这些变化,个别老师感觉自己缺乏能力,因而疲于应付。虽然付出很多,但是收获很少,他们感到很无助,无法自我调适工作中的压力。教师年龄结构成熟化,这是可喜的一面。但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够全面,短期内无法适应工作压力,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立足园本培训,促进转岗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1.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转岗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有效激励机制的建立是促进转岗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为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转岗幼儿教师的工作潜能:首先,保障转岗幼儿教师拥有个人专业发展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制订成长计划;其次,对转岗幼儿教师优先提供外出学习、观摩、进修和参评优秀教育活动、教案、论文等机会;再次,对表现出色的转岗幼儿教师给予优先评模、评先、骨干教师培养等机会;最后,在绩效发放方面,对进步显著的转岗幼儿教师也会给予奖励。这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激发了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以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转变教育观念,使转岗幼儿教师尽快适应幼儿园工作

转岗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普遍较低,他们对幼儿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够。一些教师不了解幼儿生理、心理、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幼儿园里就是教孩子学个儿歌、讲个故事,只要孩子高高兴兴、磕不着碰不着、玩好就行了”。他们的教育理念与方式仍停留在“重保轻教”层面。他们虽然很负责任,但其教学随意性大,存在“小学化”和“保姆型”的教学倾向。鉴于此,我园积极创设宽松愉悦的工作氛围,让他们交流自己的困惑和需要,随后通过园本培训等方式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让他们形成对幼儿教师职业的正确认识,提高其专业思想和保教技能,使他们能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3.在教师调配上,以老带新,缩短转岗幼儿教师的适应期

在转岗幼儿教师适应新岗位的过程中,班级常规、教育教学的秩序等都会被打乱。但教师1~3年的适应期不能让孩子们的成长受到太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让幼教时间长的老教师、优秀教师与新调入的转岗幼儿教师搭班,从幼儿的常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到教育教学的实施等过程都有老教师作指导和引领,帮助转岗幼儿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在老教师的带动下,转岗幼儿教师很快适应了班级工作,并主动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科研工作中。

4.采取多种培训方式,促进转岗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们组织教师参与各种教育技能培训,采取定期学习、聘请专家入园指导、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幼教法规、基础幼儿教育理论学习、教学活动设计、课件制作、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教育教学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培训。多数幼儿教师在家庭中都身兼女儿、妻子、母亲、儿媳等数职,家务缠身,不可能抽出太多时间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所以我们先梳理出学习提纲,让教师有目的、有纲领地学习,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搞好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通过自学、集中学习、集中研讨等方式进行。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园转岗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来自幼儿园及幼儿家长的信任和鼓励使他们增强了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经过培训,这些转岗幼儿教师已初步掌握了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方面的部分专业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实践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已经能够适应幼教工作。

三、一些思考和建议

根据我园的研究及实践经历,对相关单位和机构,我们也有一些思考和建议。

1.对师资培训机构的建议:培养更好的幼儿师资,提供更多的职后培训

在职前培训上,正如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彭兵老师所言,幼儿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职业属性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在专业化的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我们目前的幼儿园教师多是初中起点经过三年职前培训直接就职的中专生。因而,幼师学生多数是文化成绩起点较低的学生,他们的文化素养有限成为制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些职业学院的幼师专业,中专3年,在校学习一年半,实习一年半,有的甚至只在校读一年;大专5年,在校三年半,实习一年半。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得不够扎实,因而,其实践能力也难以得到很好的提高。但是,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培养关键仍然在幼师学校。因此,幼师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等师资培训机构也应该进行课程改革,将课程的重心移至教师专业发展上来,着眼于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扎扎实实地搞好教学工作,培养出高素质的幼师毕业生。

在职后培训方 面,我们认为各大培训院校专业的开设,要符合国情、省情及地方教育需求。而且,职后培训不应只关注广大幼儿教师的学历达标,更应关注幼儿教师的知识技能和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2.对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教师聘用要符合幼教发展实际

中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任教,必然会有一个适应转型的过程。而且,有一部分教师工作稳定性不高,他们有工作调动、继续转岗的想法。所以,投入很大精力和财力培养这些教师,其结果往往是徒劳无功。因此,要根据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师资培训。盐山县从2000年开始,中高等院校毕业生不再包分配,幼儿园的师资来源只有中小学的转岗教师,即使每年都有招聘特岗教师,但他们也都下了乡镇,根本不会到县城幼儿园里来。因此,我们建议地方政府解锁幼儿教师录用政策,停止将中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任教,招聘专业院校毕业的幼儿教师充实幼教队伍,为幼儿园输入一些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幼教事业健康发展。

第10篇

编辑手记 她,是一名新时代的幼儿园园长,在幼教的这片热土上,执着地用自己的不懈努力,耕耘着、追求着、探索着:她,以先进的幼教管理理念引领园所发展,将教学活动、课题研究、团队建设、教师成长有机融合,营造积极的、向上的、生态的园所文化;她,始终坚持“科研兴园”,连续主持各级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专家同行们的一致认可;她,先后荣获全国德育研究先进工作者、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高新区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她,就是苏州市高新区竹园幼儿园园长――金晓筠。

我园在教师专业成长管理中,主要从园所教科研内容要求出发,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促进幼儿教师的研究水平,以提高幼儿园整体办园质量。

一、激励教师“人为本”

幼儿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因此,我园在管理中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理解教师一一提出“激情工作、快乐生活”的工作热情,树立教师对自主成长的自信、自立和自尊,增强自我发展的紧迫感。我启发每个教师找准自己的目标,发挥最大强项,尽显才能,懂得成长的路上必须及时充电、不断创新;我要求教师理解:“在一切陌生人面前展示你最亮最优秀的才华”,并坚信自己“我能学,我能做,我能行,我精彩!”。

二、注重实践“特殊性”

幼儿教师的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目的是为了调整实践,转变教师自身的教育行为,而不是所谓的“纯研究”。我园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品书之味享棋之趣园本文化的实践研究”中,注重“幼儿快乐阅读、享受棋趣”的研究过程,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叙事的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实现幼儿、教师、家长共同参与活动的格局,使解决实际问题和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相结合,对教师而言,有着明显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实践研究“重反思”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种学习、研究、反思、实践的动态过程,其过程的实现渗透于教育实践活动各环节之中,因此,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之基石,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以教师反思为中介,由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提升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例如,在“品书之味享棋之趣园本文化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开展“一课三研”、园本教科研沙龙、观摩活动等,让每位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调整、完善研究方案,以此让教师与课程一起成长。

四、发展幼儿“自主性”

把我们的需要转变成幼儿自主的需要,所以要“走进幼儿的心灵、积极引导与鼓励、帮助幼儿解决困难”。我们的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心智特点、发现孩子的优势,因势利导、实施有效教育,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第11篇

关键词:新形势;幼儿教师;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2-0257-03

随着社会和家庭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幼儿教育事业已步入从量的扩展到质的提高的新阶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的走内涵发展道路成为当前很多幼儿园所追求的办学目标。很多幼儿园都在办园过程中致力于打造特色、发展个性,蒙特梭利幼儿园、双语教育幼儿园、艺术教育幼儿园、体育特色幼儿园等纷纷涌现。各幼儿园都针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结合优秀幼儿教育理论,为儿童积极创设舒适、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活动环境,努力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提升幼儿教育内涵,打造教育特色,提炼教育亮点,离不开幼儿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创造。面对新形势下幼儿教育的新变化和新趋势,身处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广大幼儿教师肩负的是历史的使命,接受的是历史的挑战。教师们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全面发展,才能经得住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考验。

一、幼儿教师全面发展的双重需要

1.幼儿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幼儿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以儿童发展为本”。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儿童是发展的人,同时又是完整的人,有思想、有个性、有感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关注幼儿园课堂内外的每一位儿童,关注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关注儿童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要将幼儿教育改革理念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幼儿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要在实践中积极进行理论学习和科研,勇于开拓创新,及时总结经验。树立以儿童为本的理念,促进儿童个性和谐发展、知情统一、身心健康。为此,教师既要与儿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又要正确处理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并在人文关怀理念的指引下,努力培养儿童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培养儿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这一切,仅仅依赖专业知识是难以做到的。因此,要适应新形势下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必须通过及时的教育培训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幼儿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根据弗洛伊德理论,自我是从人生而具有的本能――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并在现实原则的支配下,对本我进行适当的调控和节制。自我发展是对自我进行锤炼和提升,其过程一般包括预设发展目标、规划发展过程、落实发展行动、检验发展成效等四个程序。自我发展的运行要受到一定因素的推动,如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个人志趣、同伴影响等。这些因素基本可以归为两类,即外部动因和内部动因。

从外部动因看,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必须不断进行知识结构的新陈代谢,不断更新观念,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因为新形势下幼儿教育的发展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是某种程度上的幼儿园课程和活动的生产者和设计者,同时在将活动设计付诸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以研究者、观察者、儿童的朋友等身份实践自己的教学设想,创造性地构建开放的、有助于师生合作及儿童独立探究的学习情境,帮助儿童去探究、发现、建构知识,而不是包办代替。

从内部动因看,教师要将自身内在的学科知识转化为课堂情境中受教育者所能接受的知识体系,并非简单的移植才可以完成的,而需要教师在外界因素的影响和他人的指导下,经过较长时间的自我悟性和经验的积累,逐渐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能够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找准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点,最大可能地为受教育者提供学习支持和服务。从这一角度考量,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索和钻研精神,能用理性的目光审视前人的知识,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及管理方式,并根据整体的需要及时调整自己,创新自身的工作模式和教学技能,逐渐成长为学者型、专家型的幼儿教师。

二、面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新发展,幼儿教师要积极进取、全面提升

新形势下的幼儿教育事业给幼儿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要求幼儿教师在活动目标、活动结构、教育内容、活动过程、活动评价等方面改变甚至需要悖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思想,从全新的角度审视传统教育观和当前的教育理念,进行理性的思考和甄别,并作出抉择。当幼儿教育的新理念指导教师要着眼于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要注重活动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社会发展现状相联系,要与儿童平等交往、共同对话,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儿童的成长、用期许的眼光宽容儿童的失败时,很多幼儿教师往往无所适从。新形势下幼儿教育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无疑警示着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全方位的提升,才能适应当代幼儿教育带来的挑战。

1.育人者先育己。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新形势下教师所需传的“道”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发展性、选择性等特点,因为教师所“育”之人必须能够在复杂多样的社会找准自己的立足点和发展方向,同时又充分具备现代人的各种素养: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关爱心,有环保意识,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人际关系和谐等。为此,幼儿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此来影响儿童、感染儿童,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要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儿童,在人格上要与儿童平等相待、以诚相见,力争做儿童的知心人和朋友。其次要有渊博的知识。成为一名好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有比较渊博的知识。这里的“渊博”不是指学富五车,而是要求教师能够知识广博、视野开阔。新形势下的幼儿教育内容体系与传统教育有较大的差别,教师自身专一的学科知识体系在幼儿教育面前将会苍白无力。只有拥有宽厚的知识才能全面、科学的设计各类活动和教育内容。再次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随着越来越多的非师范毕业生走上教育教学岗位,恶补专业技能成为很多幼儿园和师训机构的首要选择。毕竟,幼儿教师工作专业化程度较强、工作对象复杂、工作过程烦琐,没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将无法很好地驾驭幼儿教育活动和妥善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事件。

2.做教育的有心人。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教师肩负的是神圣的使命。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应该深刻领会这句话的真谛,幼儿教师更应如此。毕竟每个人在走上社会之前,命运都紧紧地被握在教师的手里。教师的任何言行和举措都很有可能在儿童心中留下印迹,并对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要时刻准备着做教育的有心人。

第一,学会关注。在幼儿园内外的教育教学中,在与儿童、同事交往中,教师要密切留心周遭出现的所有现象、事件,关注幼儿园内外的一切,并以教育日志的形式记录下来。全班儿童有没有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儿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日常行为有哪些方面的语言和动作反应?生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否融洽?课内外教育教学事件是如何发生的,结果怎样?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都需要日积月累。

第二,学会反思。反思是对旧有行为及现象的回忆、评价和判断,并作出合理的结论,是一种教师学会自我意识、自我知觉、自我调整的心理品质。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学会反思,教师将能从经验和教育现象的比较中获得提升,推动教师自我发展的进程。

第三,学会研究。幼儿教师应当是细心的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研究他面对的对象――儿童。幼儿教师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充实和丰富学术理论领域,而是为了使研究的内容能在实践中得到更好地运用,使儿童能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要,使之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立性、坚韧性、建设性等现代人必备的品质。

3.做园本课程的开发者。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程教学的机械的执行者。教师只按照专家编制好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履行好自己的教学任务,将教材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地传授给儿童就可以了。新形势下的幼儿教育改革打破了这种固定化的教学形式,要求教师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才能,积极参与园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一方面,幼儿园应充分发挥图书室、活动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努力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各种举措,开发并合理利用园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丰富园本课程的种类和内容,真正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这说明,幼儿教师不应仅仅成为课程和活动实施的执行者,而要积极参与到课程开发中,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能根据所在地区、幼儿园乃至班级的实际,努力挖掘可用的教育资源,通过一定阶段的研究和加工,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并应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4.能随时进行角色的转换。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主要肩负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在教育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儿童眼中的绝对知识权威。而且教师在传授给儿童知识过程中也始终高高在上,是课堂上的巨人。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迫于各种压力,往往以挑剔的目光对待儿童。新形势下的幼儿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儿童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儿童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新形势下的幼儿教师应学会角色的转换。教师应甘当儿童知识建构过程的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学会倾听、学会商讨、学会欣赏,做儿童的知心朋友,在师生和生生共同学习、探究、交往中随时进行角色的转换。也就是说,幼儿教师除了充当完成自身需要具备的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角色外,还应该是家长、心理学家、导演、同伴、听众等,让儿童在获得知识、摆脱迷茫和困惑的同时,进行情绪和情感的锻炼和培养。

5.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体魄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可以想象,一名身体健康活力四射的教师会给课堂带来一种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气氛;而一名体弱多病的教师站在讲台上,课堂就会沉闷压抑,教师有气无力的讲解会影响儿童的情绪,更会影响教学质量,教师自身的发展更无从谈起。健康的体魄是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幼儿教师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成人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即继续教育。其中又分为两种形式:教育培训和自我教育。教育培训是通过某类机构或组织采用一定的形式对成人进行的教育,自我教育是成人的自觉学习行为。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角色的转换,尽快适应岗位工作,最好的捷径就是进行继续教育。

1.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当前对教师进行教育培训的实施者主要是高等院校、教育管理部门、师训机构、学校四类。见习期内的幼儿教师需要参加的是入职培训,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幼儿教师需要参加专业提升培训。入职培训是对幼儿教师、尤其是非师范类幼儿教师的启蒙教育,对教师今后的专业化发展能产生重要的牵引作用。入职教育运行合理且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势必会有效推动幼儿教师角色定位的进程。幼儿教师通过入职教育,可以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定向和后期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立志做到:“一年成人,三年成才,五年成师,十年成名。”显而易见,幼儿教师要想功成名就,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的,而是要准备接受长期的考验和挑战。因此,幼儿教师要成为学科骨干,成为名师,还需要经常性地接受专业提升培训。现在的幼儿教师基本具备中等教育以上的学历,专业知识丰富。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教育教学岗位就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毕竟知识和能力并不是成正比的。教师要想顺利地将学科知识传授给儿童,还需要定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提升培训,努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课堂观察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等。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简单的教材教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需要。

2.树立终身教育理念,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如果把幼儿教师参加教育培训定为“外因”,那自我教育就属于“内因”。按照辩证法的观点,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幼儿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教育培训肯定会对他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但这种影响和作用是有限的,不具备决定性,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教师的自我培养和提高。在这里,教师的自我教育又分为两种形式:从外延上看是量的积累,如读书、向他人学习、与他人进行研讨和交流;从内涵上看是质的提高,如自我教育意识、自我评价、自我强化等。无论是量的积累,还是质的提高,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都至关重要,而且两个方面都要不断推进,才能在专业发展道路上发挥作用。忽视量的积累,那么所谓的质就是空虚的,缺乏自足点;忽视质的提高,那么前期所积累的量就只能是摆设,不能产生实质性的作用。为此,幼儿教师在加强自我修养的途径选择上,除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还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尽管幼儿教师上岗前大多参加了入职培训,但这些培训至多是教师的入门教育,对教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而在实际工作中,幼儿教育教学事件存在较强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一些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有时会在这些事件面前手足无措。因此,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学习她们处理教育教学事件的方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无疑有助于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第12篇

(一)幼儿的学习特点:

幼儿天生就好奇、好动、敏感,同时幼儿还热情、天真、自我中心、还有情绪主导。让幼儿去“自我中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的重要途径,幼儿思维灵活,学习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人际交往过程也是幼儿重要的学习过程,幼儿的学习和物质操作是密不可分的,幼儿的学习不仅是获得知识,还有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一个好的活动应该能看见幼儿真实的一面,看见幼儿真实的发展。

(二)教学活动:

一个好的教学活动源于好的活动素材和内容,优良的活动设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经验,还要有教师的精心准备。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幼儿的关注,良好的师幼互动,适宜的组织实施策略,还要教师灵活的调整,课后还要及时反思,做出科学的评价。

(三)在美术方面:

欣赏作品,无论是幼儿、老师或是大师的好的作品;在绘画过程中更注重幼儿的绘画时的兴趣,将游戏融入到其中,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氛围,我想这样的过程产生的结果一定是预想不到的。在美术的教学方法中,我也可以借鉴薛老师的借形想象,让幼儿在想象中创作出不同的作品。

《 一》、对幼儿园保教结合的全新认识与理解。

刚进入幼儿园,我每天都疲于应付孩子们吃饭、睡觉、上厕所有这样的生活琐事,每天两三节课的教学活动、一天到晚的游戏活动和我想象中的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简直是天壤之别。突然间,我茫然、彷徨、无所适从、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感觉自己已经完全成了一个高级保姆。经过这次培训,我幡然悔悟:游戏是人的一种本能,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有机地整合幼儿园游戏和教学的关系,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的基本途径,让幼儿在游戏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是“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本质涵义。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角色游戏、建构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表演游戏等,在游戏中玩出智慧,玩出学问、玩出习惯,玩出一个小交往家。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更多的游戏活动中自由嬉戏,快乐成长

《 二》、明确了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标与方法。

很多人认为,幼儿教师不过就是哄哄孩子,知识含量要求不高,人人都能干。以前,我也是上述很多人中的一员。可当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时,才惊讶的发现,即便是专门的幼师学校培养出来的老师要做好都不容易,更何况我这个非师范专业的“门外汉”。反思与迷茫充斥着我的内心,直到这个培训才让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要成长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首先必须树立敬业、乐业的教育观;把幼教当成职业来干,努力追求称职;把幼教当成事业来干,努力追求最好。其次,关爱儿童,认可儿童,平等对话,与孩子形成学习的合作共同体,善于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再次,具备扎实的吹拉弹唱、读写画描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掌握多元的学习方法、善于适时合理的策划、组织、实施活动。最后,要不断的践行反思,不断的向同行前辈学习,善于总结,勇于创新,做到终身学习。

《 三》、幼儿教师要培养职业幸福感

当我们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的时候,当我们面对不讲道理的家长的时候,当我们面对孩子调皮的软硬不吃的时候,当我们付出努力没有回报的时候,职业倦怠感多多少少都会浮现在心头。是啊,谁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可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是离天使最近的人,面对那一张纯真幼稚的脸庞,我们怎么忍心不负责任?我们怎么忍心伤害他们?所以,我们要调整心态正确面对职业倦怠。首先,摆正心态,调整欲望。因为欲望一旦过高,当我们达不到的时候总是会烦恼和疲倦,保证一颗平常心,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随遇而安好了。其次,珍惜拥有。我们之所以痛苦那是因为我们只看到失去的,从来没有认真审视过得到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上帝是公平的,此时你的世界也许大雨倾盆,但你怎么知道下一刻不会现出美丽的彩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