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0 06:20: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专业实习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国加入WTO后,伴随着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护理人才的跨国交流日趋频繁,护理人力资源的竞争将进一步国际化,这对我国护理从业人员的数量、结构以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培养合格的护理专业人才,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必须从问题的出发点――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入手。
一、美国的护理教育
1910年由美国Flexne总结欧洲和美国办学经验,提出建立以基础课、临床专业课、临床实习三阶段组成以学科为中心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能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体现现代医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方便教学实施与管理。但是它的缺点也明显: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相互独立、忽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不利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美国护理教育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改进了这一课程体系。多数护理学院的课程设置既包括传统的学科课程,还包括保持健康、家庭护理、康复护理、经济学等内容。而且美国各护理院校均设置有讨论课和辅导活动课,实习课(包括生产实习)安排在每门课程开设的同时进行,始终贯穿在课程学习中。如美国南卡罗来那州鲍伯琼斯大学,学生从二年级起,每周两个半天必须去医院实习,四年级的最后九周全天在各医院内实习。
二、国内护理课程设置研究状况
目前国内对于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多集中于高等护理课程方面,而较少有研究者关注卫校的中级护理课程设置。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中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原则的研究,胡卫珍提出了根据社会对劳动者的需要、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本地经济发展现状的需要和学校办学的实际需要来调整课程的设置的策略;田贞尚等则从理论的思辨的层面对课程设置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朱秀丽在系统的分析了美国护理课程设置的相关情况,提出我国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要走多样化的发展道路;改进教学方法,改灌输式学习为合作式学习;优化师资队伍,加强课程设置的评价等。濮丽萍等也从荷兰的社区护理教育模式中吸取了经验,为我国中等职业护理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1998年黄金莲提出应该开设康复护理课程,2001年张红兵、单伟颖认为应增设社区护理课程,2007年赵艳、赵玲提出护理课程体系应注重人文教育,2008年文旭东认为中等护理专业应该开设姑息护理课程等,这些研究关注的是课程设置的某个具体的方面。
刘静慰提出传统的护理转向以小组责任制为形式,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给患者提供以身心、社会、文化等需要的最佳护理为基础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钟继海、模玉泉、潘立珍提出了中专护理教育,他们认为护理教育会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趋向于整体化,即生物、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的建立。李靖提出未来我国的护理教育会逐步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出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国际化进程也将得到推进。
三、中美护理教育比较
1.护理课程设置的理念
美国护理课程的哲学概念、职业观念和职业特征非常明确,强调人权、个性和隐私;纽约大学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重视社会系统中专业护士的终末行为,对教师提出的任务旨在对学生素质、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除此之外,他们也成立许多护理团体、组织,经常召开工作研讨会,每个学院组成专门的课程设置委员会,进行两年一次的课程评价,院系之间也可以相互选修课程。借鉴其经验,濮阳市卫校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强调科学文化素养、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职业素质、操作技能、服务意识等在护理工作中同样是必不可缺的素质,卫校护理课程设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特征应明显。
2.开设课程门数的比较
美国纽约大学的护理本科专业共4个学年分8学期完成,总共开设31门课;而我国的濮阳卫校的护理专业共3年分6个学期,总共开设了32门课。文化课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前四个学期,后两个学期主要是实习。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讲座等几个模块。
3.开设课程门类的比较
根据美国纽约大学护理专业开设的课程不难看出,在纽约大学四年的课程计划中,护理专业的学生从大三才开始学习护理课程,学生需要修满128学分,其中文科课程44学分、科学及相关课程20学分、护理和医学课程64学分。其课程中人文社会课程开设比例大,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出缺乏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的学生在医学生活中往往会丧失智力挑战的能力和应答这种挑战的能力,而濮阳卫校在人文课程设置方面有所欠缺。
4.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较
在美国纽约大学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课时占的比例很大,且种类繁多,可以让学生接触各个方面护理实践,比如从儿童到成人、从健全人到精神病人、从个人到社区等。卫校的实践课程只设置了几门临床护理课程和社区保健课程,比较单一,不能够让学生全方位地接触护理实践。纽约大学的实习课安排在与每门课程开设同时进行,始终贯穿整个课程学习,学生从二年级起,每周必须去医院实习两个半天,毕业前的最后九周全天在各医院内实习。濮阳卫校的学生见习集中安排在第二学年1~2周,生产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实习与学校教育对立这是我国护理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5.教学方法的比较
美国纽约大学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逐渐由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式学习。他们认为,教育的重点应当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自学的能力、评论知识和护理文化的能力,因此,他们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把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并列为思维的两大基本技能。在中国,我们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大多数是灌输式的教学,这也是近几年来一直被人们批判的诟病,卫校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方法上也逃脱不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同时,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为了尽快让学生接受知识与临床见习,就应该尽快完成护理专业基础课程,加强社会实践性教学。这也有益于稳定专业思想。
四、合理设置护理专业课程的建议
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加人文课程的比例
护理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要求护理人员除了基本的护理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更多的心理、伦理、法律等人文知识。因此,卫校的护理专业应该增加人际沟通、护理美学与礼仪、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卫生法律法规等社会和人文学科课程,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护理专业知识,减少医学基础课程
中专卫校护理专业学生去向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更多从事的是社区护理工作。根据社区护理人才培养需要,应适当减少医学基础课的课时,根据护理学科的特征,把一些基础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删掉一些重复的内容,把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
3.调整实验课的比例,灵活安排课间见习
中专卫校设立的护理专业是培养初级实用型护理人才,他们所掌握的根本优势就是专业的护理技能,只有合理增设实验课,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为了学生更有效的掌握理论知识,灵活安排见习时间,把见习分批次进行,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通过实践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便于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4.强化人文教育思想,注重隐性课程设置
关键词:高等护理 临床教学 管理创新 临床经验 病情观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a)-0156-02
1 建立并完善逐层负责带教管理体系
对高等临床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教学管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教管体系。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因此,需要有统一的安排部署,建立逐层负责的带教管理体系,防止出现无人带头领导和无人负责的情况,保证学生临床实习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同时,要匹配具有相应带领实习资质的医生或护士进行指导,其实保障学生们的临床实习质量。
2 做好带教队伍的培训
2.1 务实理论培训
对于带教队伍来说,要加强其理论培养。理论水平的高低,对他们指导的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教学水平的质量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医院要务实强化带教队伍的理论培训。定期让带教队伍进行集体学习、研讨,对当代护理领域前瞻性的学术理论研究进行系统学习,结合高校、医院、国内国外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进行研讨分析,提高带教队伍自身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可以聘请一些院外专家、教授到医院进行授课,强化带教队伍理论知识的学习。
2.2 做好技能培训考核
高等护理临床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技能性非常强的工作,不仅对带队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有着很高要求,而且对其实践技能和临床经验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要求带队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临床专业技能素质和经验,掌握全面的临床护理技能知识,同时医院也要做好对带队教师的考核和把关。激励并督促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临床实践技能素质,这样才能保障带队教师的培训质量。
3 落实基本教育及培养
3.1 做好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医院规章制度学习
在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临床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做好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医务工作者必须要掌握和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现代社会医患关系的处理,如果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行不通的。因此,要加强对学生们职业道德的教育,尤其是如何正确的处理医患关系,做到贴心服务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坚持为患者着想。另外,还要对护理专业的临床实习学生进行医院规章制度的学习教育,因此,这些实习学生即将进入工作岗位,提前了解并掌握医院的规章制度,能够更加有利于他们做好准备,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合理约束和规范自己的工作态度、待人处事行为等。
3.2 适应医院临床环境,做好心理调节
带队的教管医生或者护士,要及时向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讲解清楚医院的基本概况,让他们了解自己实习的环境,并对他们日常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汇总,帮助学生们尽快缓解压抑紧张的情绪,让他们一自然、积极、乐观的态度进行临床观摩和实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们的熟悉程度,向他们介绍一些处理临床护理事务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在真实的情景中,锻炼自己的护理工作能力。通过这些方法,最终的目的就是让护理专业学生们树立起对临床实习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够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做好心理调节和掌握处理一些棘手护理难题。
3.3 培养学生的护理礼仪,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护理专业学生在经过临床实习之后,就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临床护理工作,除了日常的换送药品、打针、输液等,更多是与医生、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其中,尤其是和患者的直接沟通,需要掌握一定的礼仪,因为患者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进行对话、沟通时要注意语气、声音、态度等。带队的教管人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护理礼仪,将礼仪的主要内容、特点、遵循的原则等理论知识,进行全面讲述,包括仪表着装、交往举止、沟通礼仪、公务礼仪等基本常识,使护理实习学生了解了在护理过程中提升品位修养和个人魅力的技巧。这样才会让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护理规范礼仪,并且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同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打下基础。
3.4 操作能力的培养
带教老师首先让护生从理论上熟悉操作程序,再通过实践掌握。第一遍操作由带教老师边示范边讲解;第二遍开始由护生独立操作,老师帮助完成。操作完毕进行讲评,指出问题所在,再让护生强化训练。每次操作老师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帮助他们成功,并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
3.5 病情观察能力的培养
临床工作的特殊性在于各个病例不尽相同,病情也是瞬息万变。因此,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及敏锐的观察力是一个合格护理人员必备素质。护生刚步入临床容易出现简单和片面思维,有较重的依赖性。必须认识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强调“三查七对”“定时巡查”等重要操作原则及工作规程。并应根据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和指导,并且举一反三。通过这种紧密结合临床的训练,使他们在积极独立观察和处理临床上常见的、突发事件上学以致用,并从中认识到护理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4 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护生综合素质
实习医院要定期由院内专家及外请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内容丰富,包括各种新技术、新知识、某些疾病的治疗进展、沟通技巧等。加强内涵建设,培养和造就新一代既掌握中医理论知识,又具备现代医学知识的人才,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因此,要结合医院和临床实习护理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实习学生安排为期2个月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和严格考核。认真准备,精心设计课程,专门在院内抽调一批知识渊博、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骨干人员组成了培训师资队伍,对医疗和护理人员分别进行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培训结束进行考核,考核过关后,合格上岗。
5 评价临床护生管理
临床实习带教是护生走向患者、服务社会,成为高素质护士的重要过程,在不断总结临床实习带教中的经验及教训,以提高护士临床实习质量,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白衣天使。通过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和有的放矢的带教,使护生尽快掌握本科专业知识和护理技术操作,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尽快适应护士角色。详细向临床实习学生们讲解了不同的护理技巧,内容充实,通俗易懂,真实客观,实操性强,开阔了临床实习护理领域的视野,对提高护理人员介入护理水平和理念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此外,通过后期的评价管理,激励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在离院返校时基本符合一名准护士的标准。
参考文献
[1] 王静,高敏,张会敏,等.护理临床教师现存问题及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5):102-103.
[2] 王红松,池建淮,袁娟.新时期高校护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113-114.
[3] 陈燕华,余兆兰,王英.我国高校护理学生临床能力及其评价工作的研究现状[J].护理杂志,2011(2):9-1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a)-165-02
中医护理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际护理界的关注。中医护理教育是以传统医学文化为依托、以中医学整体观理论为指导、以辨证施护为中心,着力培养在临证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卫生保健、疾病预防、控制感染等方面都能体现“以人为本,天人相应”指导思想的中医护理专业队伍[1]。现行的中医护理教育体系所培养的学生是否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是否愿意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在护理岗位上能否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是值得中医护理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笔者对此于2007年1月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探讨中医护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1 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某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护理专业本科4年级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内容为专业认知情况、课程结构、教学手段、实训安排和师资等情况。调查采取匿名问卷形式,并抽取了其中15名学生进行专题小组座谈。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70份,有效问卷70份,有效率100%。调查对象中女生56人,男生14人。
2 结果与分析
笔者查阅了2000年以来中医护理类专业的主要期刊,并利用互联网进行主题词搜索,再结合调查结果对所获资料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如下:
2.1 关于专业选择
将护理专业作为第一志愿者8人(11.4%),第二志愿者37人(52.9%),第三志愿者3人(4.3%),服从分配者22人(31.4%)。填写专业时对专业性质很不了解者9人(12.9%),不了解者18人(25.7%),比较了解者29人(41.4%),仅14人(20%)表示很了解。
2.2 关于专业思想
调查显示,对中医护理学有一定了解的53人(占75.7%)。100%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医理论与技能同现代整体护理程序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中医特色教学是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的优势”。喜爱护理专业、毕业后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58人(占82.9%),认为自己将来能开展中医护理的27人(占38.6%)。在专题座谈中,有的学生提到,尽管自己刚进校时对中医护理的前景充满信心,但当了解到有些情况并非尽人意时,便影响了其学习热情,以致无法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如有的三甲医院住院部的中医护理技能操作不是由护理人员完成,而是由医生操作等等。
这说明,相当的学生专业思想较为巩固,对中医护理有一定认知度,对目前的中医护理教育特色优势持赞同态度,且对中医护理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较为乐观,但也有部分学生因中医护理在现实中的不利因素而对职业前景感到茫然甚至悲观。
2.3 关于护理教学
调查显示,认为专业课教学中突出中医特色的47人(占67.1%),仅有12人认为自己已初步掌握了针灸、推拿、拔罐、敷贴、刮痧和熏洗等操作技能(占17.2%)。访谈发现,这除了与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有关外,现行的教学计划安排也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护理本科专业大多属于中西医结合下的护理专业,中西医课程比例分别为10.3%和25.26%,公共课程占21.35%,人文社科占14.69%,护理专业课程仅占了28.41%。这一课程构成比反映出,人文课和公共课课时过多(合计超过30%),护理专业课程虽然占到了28.41%,但从教学内容上看,还是沿用医学分科体系,侧重于医学知识传授,护理知识则显得零散、重复,中医护理内容更是薄弱。加之大多数院校采取的是中西医两套课程体系授课,因此重复内容较多,公共卫生类课程较少,不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中医护理强调“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观念;在医学基础和护理专业的理论课与实践课安排方面,实践教学的比重不足1/3,基础课――临床课――毕业实习的三段式教学使课堂讲授与临床教学不能很好地衔接,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2]。
2.4 关于师资结构
调查结果反映出我国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的师资队伍与高等中医护理教育发展不相适应。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师资则更显匮乏,且师资结构不够合理,中医药专业和西医护理专业教师担任中医护理专业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中医护理教育是扩大知识面、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就业压力的“法宝”已得到了学生的认同,且各院校在专业思想和特色优势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针对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对策:
3.1 加强招生专业宣传,转变社会对中医护理的认知观念
中医学历来强调“三分治,七分养”,所谓“养”的具体实施就属于护理范畴,它包括生活起居、饮食调养、舒畅情志、用药护理、康复锻炼和传统技术等。中医护理在预防、治疗和康复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传统观念认为,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下,是低学历、低技能、简单琐碎的服务性工作(甚至有人认为推拿、保健按摩是非正当职业),这势必影响学生的高考志愿选择,并会影响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的确立。因此,应加强招生宣传,强调护理工作的社会意义与职业价值,突出宣传中医护理的重要性。可选择一些典型故事对中医护理进行重点介绍,以增加感染力,让公众了解中医护理的特点和专业所长,减少学生报考志愿时的盲目性。
3.2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和就业观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是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重要保证。专业思想教育不但要在新生入学教育上体现,更需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通过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他们具有基础扎实、眼界开阔、专业能力提升快、能长足发展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同时,也要指出护理本科生的共性问题,如普遍存在不愿离开大城市到基层、找不准自己的定位、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攀比心态。通过生动的护理实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职业荣誉感,激发他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此外,还可将中医护理特色优势贯穿于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自豪感,并结合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对中医护理需求的增长来巩固专业思想。社区卫生服务是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减少残障等服务在内的整体健康服务,这为简便易行、价廉安全、疗效确定的中医护理技能的优势发挥提供了机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学生可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
3.3 调整教学计划,适应社会发展
针对目前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不太合理的现状,笔者建议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当调整:
(1)调整医学类课程与护理类课程的结构比例。护理专业与医学既密不可分,又相对独立,其课程设置不能是医学专业课程的翻版或缩小,教学内容应有自己的特点,能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尤其应突出技能的训练。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中医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必须加强课间见习和毕业实习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做出护理诊断和制定护理计划,以对所学的理论知识不断深化。此外,实习基地的选择与实习过程的安排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树立也会产生影响。因为临床见习和实习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的验证,而是通过对患者的护理使学生建立责任感、义务感和同情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形成正向的值观和积极的职业态度。
(3)调整中西医课程比例,加大中医药类课程的比重,突出中医药护理本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
(4)适当增加人文知识和有关职业道德、行业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学学时,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
(5)教材是制约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专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而编写具有中医特色的教材不是一个学校或一个单位所能完成的,建议教育部、卫生部组织有关教育专家协作攻关,材内容和教材编写格式,形成一套系统的、符合现代医学的护理专业教材[3]。
3.4 加强中医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人师表,必备其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及专业态度对学生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由西医护理专业或中医专业的教师担任中医护理的教学工作,则很难准确地将中医学的思想内容与整体护理的内容融会贯通。因此,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培养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的师资是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的关键。与此同时,还要注重提高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师资的学历水平。目前,中医药院校的护理教师已基本具备了本科学历,但具备硕士学位的护理人才则寥寥无几。这一问题若不得到足够重视,必将影响本来起步就较晚的中医护理专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医药院校的本科护理教育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既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又与现代护理的先进理念接轨,使学生掌握更多、更实用的理论和技能,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扬长避短,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和特色,才能最终实现中医护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建平,王岩梅,黄铮.中医护理教育发展与思考[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3):251-252.
[2]陈耀璋,许以秀,唐凤鸣,等.适应医学模式转变 改革护理专业教育的探讨[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2(1):7-9.
《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是护理专业学习的主要科目,是护生实习前向临床过渡的实践课程,该课程全部在实验室内完成。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护理学基础》,为《护理专业技术实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护理专业技术实训》包含了各种护理基本技能操作,学生们只有掌握了各种护理技能操作才有可能顺利走向护理工作岗位,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由此看出护理实训技术实验课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实验课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学会各种操作技能。
本文探讨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如何上好护理实训技术实验课,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护理操作技能,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践,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医学护理事业的要求。那么如何能上好实验课呢,以下是个人见解。学院要提供足够大的、布置合理的实验教学场所,即实验室建立一个科学实用、布局合理的实验室是护理教学的首要条件[1]。学院设有护理实训中心,有实验室26个,其中有6个实验室配有两摇床各8张,供铺床及鼻饲、导尿、灌肠、吸氧等实验用,有5个实验室配有宽敞的中央台及输液架,供无菌技术操作等使用,有4个实验室配有多媒体,余下的11个实验室为临床护理及急救实验室,几个班级同时开课完全没问题,而且保证每个同学都有充足的时间练习,为上好实验课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要具备足够数量的先进实用的实验仪器与设备实验室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先进的设备,如洗胃机、氧气筒、吸引机、中央吸氧设备等等,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模拟操作,如果光有实验室而没有设备,护理实训就成为一句空话,学生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学到真知识,不至于走向工作岗位后手忙脚乱。要有经验丰富的、技术精湛的实验教师队伍要成为合格的实验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①爱岗敬业,有爱心,有责任心,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来熏染学生。②认真备课,熟练掌握实验的理论内容,了解大纲要求,突出重点,言简意赅,又要面面俱到,便于学生掌握。③课前实验仪器设备准备齐全,有些实验要做预实验。如吸氧、洗胃等需要课前检查设备是否完好,确保实验课的顺利进行。④要保证示教内容准确,有一定的技巧性,如铺床讲究动作轻柔,动作美观大方,还要掌握节力原则;注射时掌握无痛原则等等。⑤并注意知识的不断更新,及时去临床进修学习,了解临床工作动态,紧密联系临床实际,不和实践脱节。⑥及时统课,不给同学留下疑惑,使学生准确地把握知识,熟练操作。实验课开始课前回顾十分重要开篇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明确此次课练习的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相关内容,比如概念、无菌注射原则、三查七对内容、各种操作注意事项等等,加强无菌观念,防止实际操作中医疗事故的发生,造成不该出现的后果。
学生要态度严肃认真学生课前要预习理论内容,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实验教学手段主要是角色扮演,互相实际操作,真刀真枪,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所以要求学生谨慎又谨慎,但也要果断自信胆大,鼓励学生战胜胆怯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爱岗敬业精神。操作中实验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保证每一名操作中的学生都在你的视线之内,绝对避免事故发生,要有充分的抢救设备及丰富的抢救经验。课后总结不容忽视学生操作练习后余下足够时间,针对学生操作加以总结。指出缺点和不足,就出现的问题逐一解决,加深印象,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实践技能考试学期末,要对即将下去实习的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考试,通过考试可督促学生加强练习,系统复习,熟练操作,考试中按照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每一个步骤及知识点制定评分标准,要求学生一丝不苟、态度严谨,更好地接近临床,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
总之,现代护理道德的实质在于:珍视人的生命,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力,为个人、为家庭、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2]。要培养适应现代医学护理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就要上好护理实训课,这是护理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的桥梁学科,需要学院、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目标一致,更好地为医学事业做贡献。
首先规划实践教学环节:制定符合护理专业特色的《内科护理学》实验大纲及实习指导手册。
建议内科护理学开课初,增设内科护理技能兴趣课(如模拟典型患者的护理等)。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护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根本,突出护理职业特点,确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调整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设置比例,注重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形成系统、完整、规范化的实训基地,实行紧密、连续、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实施理论-实践教学全程衔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采用“边理论、边实践”全新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实践教学全过程的监控,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践教育方面,以“一主线、五步骤、两对接、社区延伸”的实践教学特色。以“一主线”:以培养学生职业技术应用为主线;“五步骤”:以预见习、校内实验、校内综合实训、医院见习、毕业临床实习来加强护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两对接”技能考核与临床护理技能操作需要对接,技能考核与护理执业资格考试对接;通过健康促进技能训练将健康知识延伸给个人、家庭、社区。
教学内容有针对性:
教学内容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以真实的医院工作任务需求为导向,以护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根本,突出护理职业特点,制定了完善的实验教学大纲、实训指导教材,每个实训项目均制定了详细、规范的考核标准和操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护理专业技能考核手册。同时,根据临床工作实际和护理工作的发展,不断以创新的科技知识为导向,动态地更新相关内容;以护理岗位的需求为中心,不断地调整理论知识的偏重并体现在实训实习之中;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经常进行专业能力的分析与分解,提出更多的具体能力要素,使实践教学更具针对性。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知识、更新新技术等实际操作用于课堂和实验,使教、学、做相结合,实际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重点、难点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包括: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常见病、多发人的全方位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技术。
课程难点主要包括:心电图的分析、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及其初步识别;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的全面护理评估、护理要点,以及专科护理操作技术。
针对课程的难点专科护理操作技术问题,采取措施如下:
基础护理技能实训 包括基础护理、健康评估能力实训。这两项技能是内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专科护理技能实训 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对护生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选取临床常见疾病和常用护理操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并对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治、护理进行重点教学。此外,教学内容还兼顾到护士注册考试大纲的要求,为学生顺利通过护士注册考试奠定良好的基础围绕案例设计实践教学-先启发学生讨论应采取哪些治疗、护理措施,然后教师根据临床护理工作过程进行仿真演示,学生进行模拟训练。
加强实验室建设:在保证实验器材数量的同时加速实验器材的现代化,不仅要使实验开出率达100%,而且要使实验形式具有多样性、启发性、直观性和实体感,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实验课效果。
实验及实践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达到声文图并茂,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想向力。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光盘使学生从直观上产生初步认识。使用模拟人、各种操作器械,由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利用功能齐备而先进的多功能护理人员和高级急救训练组合,让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护理实践操作。
加强课堂实践活动:每一系统疾病理论讲授后,均根据临床典型病历组织同学进行病历讨论和制订护理计划,并完成护理计划的书写上交,教师批改后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反馈。
改革考试方法和内容:实践考试占总成绩的20%。
在配有阶梯椅、黑板、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仿真专科护理实训室内,按临床护理工作过程进行专科护理演示教学及训练,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目的。
见习临床护理工作: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到医院熟悉临床环境。组织学生课间见习,或集中见习。早期接触临床:在《内科护理学》课程进行中见习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改变以往课程结束后下临床造成理论与临床脱节,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护理综合实验提供依据。
开设护理综合实验 学完专业课及临床见习后,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临床情景,组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模拟临床真实的诊治、护理过程。根据每组学生综合应用临床知识、操作能力及判断能力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计分。
实习临床护理工作将课堂知识与临床真实护理工作接轨充分发挥实习医院的实习基地作用:加强与实训基地交流,配合校内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临床见习和实习的机会。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时,加强临床的带教指导,进一步规范提高实践技能。让学生在临床真实的环境、条件下得到真实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为迅速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02
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也是一种积极主动、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的一种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1]。随着现代医疗条件的改善,社会对护生的期望与要求越来越高。护生由于工作的特殊及社会的压力,普遍都存在职业自卑和不自信的心理,导致影响自身潜在的才能和智慧。根据现有特征,进行了对实习护生自信心的研究,希望给未来的护士提供新的思路。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从2014级即将实习的学生878人抽取180人,均为全日制护理专业,大专150人,本科30人。
2.研究工具
二维自尊量表、自制半开放式问卷
3.研究方法
3.1 调查方法:在护理礼仪强化训练开始前至护理礼仪风采大赛结束后发放二维自尊量表及自制的半开放式问卷,并解释填写方法,学生填写问卷后当场收回。
3.2 护理礼仪强化训练及比赛方法:
3.2.1训练时间:8周。
3.2.2训练老师:由公共课教研室承担《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的老师担任。
3.2.3训练内容:①护士着装发饰礼仪;②护士仪态举止礼仪,包括站姿、走姿、坐姿、持病历夹、端治疗盘、推治疗车、轮椅、平车;③引领时礼仪;④沟通礼仪;⑤入院礼仪;⑥操作时的礼仪;⑦查房时的礼仪;⑧出院礼仪;⑨电话礼仪;⑩护士人际交往礼仪。
3.2.4培训方式:①选拔:各班选出15名参加培训的学生;②培训前期:由指导老师负责训练护理礼仪的仪容服饰礼仪、仪态举止礼仪、与患者交往的基本礼仪等;③培训后期:以点带面的形式,各班已参加培训的15名学生再负责训练班上的学生,学生在锻炼自己教学能力与组织能力的同时巩固已学过的内容;④比赛:当培训活动结束后,先由班级分小组进行护理礼仪比赛,最终选出30名以内的学生参加学院举行的护理礼仪风采大赛,形式为护理礼仪短剧设计与展示:护士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礼仪展示等;自设表演情景剧(体现人文护理理念、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等职业素质内涵)。
3.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及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
二、结果
实习护生在进行护理礼仪强化训练及比赛前发放二维自尊量表及自制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76份,有效回收率98%。进行护理礼仪强化训练及比赛后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78份,有效回收率99%。所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显示:通过实习前对护生进行护理礼仪强化训练与护理礼仪风采大赛,学生提高了对自己的能力及自我肯定的评价,拥有更高的自信心,提高整体综合素质及自身社会竞争力。训练及比赛前后二维自尊量表测试显示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在学生的自我评价中,显示自信心增强,自卑感减弱,人际交往能力增强,更加敢于当众发言,在同学相聚及学习中拥有更多自信,生活积极度增强(见表2)。
三、讨论
1.强化训练与比赛利于提高护生自信心
从测评的结果看,经过护理礼仪强化训练与护理礼仪风采大赛,即将毕业的护生自信心与人际交往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自卑感降低,更加敢于在人群中当众发言[2]。并且通过自行组织、收集、加工及编排,最终完成比赛,让参与者强化护理礼仪的内在精髓,锻炼胆量,提高组织能力、创作能力及舞台表现力,逐渐加强自信心。
2.强化职业礼仪修养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我国急需大量的护生。而现在医院在招聘护理人员的面试过程中,更多的是从护理礼仪和职业形象区判断专业思想和各种内在职业素养[3]。目前影响护生就业的8大因素排在前三位的是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礼仪素质。因此,护理礼仪教育与形体训练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强化护理礼仪修养可减少护患矛盾
虽然医院的设施技术明显改善,但是医患矛盾包括护患矛盾仍然比较紧张,这已成为社会的不和谐因素[4]。大部分护患矛盾是患方对护士的态度不满意所致,对于“服务态度”不满意占护患纠纷的三分之二以上。引起服务态度不好的问题,许多是缺乏沟通知识和沟通技巧所致,这些均属于护理礼仪修养的范畴。目前国内护生受的教育主要注重医学基础知识、护理理论及操作技术,缺乏对护理礼仪的教育。若从根本上解决护患矛盾,一方面还需要强化护生礼仪修养。唯有如此,才可减少护患矛盾[5]。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随后,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利完成向应用型转变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普及化的必然趋势。近两年,我国诸多地方高校已经在学校管理,尤其是人才培养与就业管理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变化。例如,南通大学转型后,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贴近区域企业需求,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将护理学专业转型对接健康养老、大健康等生产业,拓宽了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济南护理职业学院紧紧围绕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中心任务,积极对接“三年行动纲要”,以立德树人、健康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确立了“爱与健康”发展主题,提出了“内涵发展、二次创业”的战略部署,大大增强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业热情。
二、地方高校转型对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产生的主要影响
地方高校转型是近年来高校转型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地方高校转型过程中,地方高校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评价等诸多方面会发生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就护理专业学生而言,地方高校转型对他们的就业心理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地方高校转型主要是由学术型教育转为应用型教育,这决定了学校转型后要将教育重心放在应用型专业教育上。护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是转型的重点。在转型期间,许多地方高校的护理专业会扩招,但社会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需求是有限的,这导致护理专业学生人数大大超过社会需求。对此,很多护理专业学生对毕业后能否在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顺利就业产生焦虑与担忧心理。另外,当前我国社会对应用型教育认识不足,认为应用型教育在地位上要远远低于学术型教育。在转型前,地方高校偏向学术型教育,但转型后偏向应用型教育,这不得不引发护理专业学生产生“社会企业更加看轻我们”“我们的社会地位变得更低”等想法,从而引发心理焦虑与担忧。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在焦虑与担忧的同时,看到身边同学都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于是就随便找个单位落脚,或跟着大部队跑来跑去,没有主见,导致就业从众、盲目心理。第二,地方高校转型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随着健康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社会大众对健康、养生、医疗保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环境总体较好,这为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与此同时,随着地方高校转型后护理专业学生招生人数逐年递增,以及护理专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此,地方高校转型后,会极力加强护理人才培养力度。就目前来讲,我国很多地方高校会通过校地、校企合作等方式为成绩优异的护理专业学生创造就业、创业的机会与平台,并且在资金方面给他们提供帮助;而对于成绩不理想的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学校一般不会提供帮助。这种做法对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产生的影响有两方面:其一,对于成绩优异的护理专业学生,高校给他们提供各种帮助很容易让他们产生骄傲、攀比心理。例如,一些护理专业学生在学校的帮助下进入知名企业就业后就到处炫耀自己的工资、福利待遇等,而一旦知道那些与自己成绩相当甚至不如自己的学生,其工资、福利待遇比自己好时,就产生妒忌、气愤、憎恨等不良心理。其二,对于成绩不理想的护理专业学生,高校对他们就业和管理的淡化、忽视,容易让他们在就业时更加茫然失措,看不到方向,极易出现自卑、胆怯等心理。
三、地方高校转型期间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干预策略
基于地方高校转型期间护理专业学生复杂的就业心理问题,地方高校应当积极应对。在客观分析本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的基础上,结合政府对地方高校转型期间护理专业教育的政策、社会公众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认知程度等,从多个角度探索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干预策略。笔者认为,地方高校转型期间对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干预的策略有以下几种:1.建立护理专业学生心理档案,为学校组织、实施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地方高校应当从学生选择护理专业那一天起,就为他们建立心理档案。一般情况下,心理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心理发展的动态资料、心理健康状况综合评定材料、心理健康测试问卷等。当然,地方高校还应当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在学生心理档案中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联系的内容,交流平台110如学生对护理专业择业与就业的认知程度等。建立护理专业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学校及时发现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同时,心理档案可以为学校对护理专业学生展开就业心理辅导、咨询与指导提供依据和支持,从而提高就业心理干预工作的实效性。2.定期组织就业心理交流学习活动。地方高校可以邀请政府有关部门的专家来校开展护理专业就业形势分析或就业心理指导的报告;邀请知名医院、护理主任解析当前护理人才观与发展观;邀请优秀校友返校现身说法,讲解个人的择业观、奋斗史,交流就业经验,让学生接受具体、生动的就业教育,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在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讲解员应当给学生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并明确任务完成时间。待学生完成任务后,再根据每个学生的任务质量,分析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心理干预。这种方法属于团体心理咨询方式。在具体实施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沟通,将各自心中对护理专业就业的疑惑表述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共鸣,建立信任关系。教师应当对那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给予关怀与鼓励,帮助他们在团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努力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咨询活动中来。3.构建良好的就业心理教育机制。首先,地方高校应当结合本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设计与开发专门的就业心理辅导资料,从理论(教材或教辅)上明确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其次,地方高校应当积极借鉴国外高校在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教育上的优秀经验与先进技术,创新、改革现有的就业心理教育方法。再次,地方高校应当与本地区医院、相关科研机构保持合作,通过建设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安排护理专业学生医院实习等途径,从实践层面挖掘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而多方商讨,制定解决对策。最后,地方高校应对已就业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主要研究学生就业前后的心理变化,该研究内容可以作为学校对现在实施与将要实施的就业心理教育进行修正与改革的重要依据。另外,地方高校应当积极利用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宣传画、电子显示屏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舒缓心理压力的方法;还可以邀请校外著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择业、就业进行就业心理测量,帮助他们更加客观地认识就业形势,摆正就业心态。4.解答护理专业学生的常见就业心理疑惑。就目前来讲,护理专业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疑惑有两个:一是认为全国护理专业毕业生人数太多,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二是认为毕业后只能在医院当护士,没有太多的职业选择。针对第一个疑惑,就国内来说,护理专业学生近年来就业率非常高。2015年6月10日,《就业蓝皮书: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与2013届相比,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增加较多的行业类包括“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增加2.8%);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比例增加较多的行业类也包括“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增加2.0%)。另外,《报告》显示,2015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护理学类(95.5%)。教师应让学生认清当前护理专业的就业情况,增加学生的就业信心。针对第二个疑惑,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护理专业的就业面很广。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只是可以在医院当护士,还可以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等工作。另外,学生不必在毕业后一定要前往医院工作,家庭育婴师、私人家庭护理师与敬老院护理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可以持相关证书出国做护理师。5.监测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对重点人群加强心理干预。地方高校应建立健全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监测、预警、疏导机制,及时发现、疏导不良就业心理,防范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风险。例如,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某些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不够尊重的现象,紧张的医患关系经常危及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这已成为护理专业学生产生不良就业心理的重要诱因。地方高校应当建立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监测系统,在学生对上述事件出现焦虑、胆怯或仇恨心理时,可以快速启动调查,帮助出现不良心理问题的学生客观认清事态发展,认识就业现状,舒缓焦虑、胆怯、仇恨等情绪。对那些有较严重就业心理问题的护理专业学生,地方高校要将其列为心理干预的重点对象,对他们实施更加细化、严格的心理监测。在具体实践中,还可以通过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咨询与辅导、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心理服务、就业心理管理等,辅助就业心理监测。需要说明的是,地方高校在对学生就业心理进行监测时,不能妨碍或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与娱乐。另外,监测过程中应多强调监测者的人际沟通能力,力求使监测活动变得轻松、自由与快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组织的监测活动中来,才能将自己真实的就业心理表述出来。6.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认知。不同护理专业学生,由于知识储备、技能水平、兴趣爱好、个人素质等不同,其就业心理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有的学生虽然护理技能水平非常高,成绩考核也非常优异,但因其个性腼腆、不善言辞,在择业时不敢到大医院应聘,只敢去小乡村医院就业;而有的学生恰好相反,他们护理技能水平较弱,成绩中等,但他们志向远大,勇于证明自己、表现自己,因此在择业时敢于去大医院或科研单位应聘,希望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实现人生目标。如此种种,充分说明了学生学会自我认知对顺利就业的重要性。为此,地方高校应当重视护理专业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教会他们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的方法,使他们清楚“我喜欢做什么”“我能够做什么”“我最看重什么”“我的个性特征是什么”。在实践中,学校可以通过职业测评(标准化评估)和自我探索(非标准化评估)两个方法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7.开展就业情景模拟训练,纠正护理专业学生不良就业心理。结合当前我国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地方高校应为护理专业学生安排就业情景模拟训练,将社会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培养引入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教育体系中。在实施过程中,就业情景模拟训练的内容应当是社会中护理人员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训练的方法应当以角色扮演为主,并注重学生角色扮演后的经验总结与心理素质的提升;可以模拟的情景如病房接待患者入院、日常查房、与患者探讨病情、送患者出院等;模拟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接受护理就业新理念,增强就业的心理适应能力与承受能力,促进健康就业心理的形成。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生对待就业情景训练的态度是不同的,以至于训练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有很大差异,所以教师有必要向学生重点阐述就业情景模拟训练对就业的重要意义,使他们接受当前护理就业的新理念,科学、合理地制定护理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郑晓春 韩德兰 王立新 单位:张家口学院
[参考文献]
[1]孟爱青.浅谈如何加强高职护理学生就业心理指导[J].职业时空,2010(2).
[2]张卓伟.浅谈高校护理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J].护理研究,2010(20).
[3]郭念峰.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心理状态;对策
护理学教育中,各方对临床实习非常重视,临床实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适应工作环境,使学生进入社会后能独当一面。将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习中的实际相结合,有利于护生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圆满完成实习任务。要求护生具备足够的护理学理论知识、优良的职业道德、熟练的操作技能、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笔者发现,在校护生学习努力,在理论课程上多能取得较佳的成绩;但在临床实习中却不能很好适应,表现不尽如人意,带教老师、医生和病患对实习护生评价普遍较低,满意度不高。故笔者对高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03名护生实习前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以了解护生实习前心理状态,进而采取相关举措帮助护生调整心态,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本次调查。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选取高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3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103名。其中男性7名,女性96名,年龄19~21岁,来自城镇的有38名,来自农村的有65名。实习基地为河南省各地级市中二甲及以上公立医院共17家,实习时间为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
2.方法
(1)问卷设计。笔者通过与往届护生进行交流,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教学实际中所遇的问题对问卷进行设计。问卷从两个方面对护生展开调查:①对接下来的实习有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②若缺乏足够心理准备,自身最担忧实习中出现什么问题。问卷设置的所有问题均为选择题,依情况可选择一项或多项,若没有满意答案,可自行补充选项。最后根据参与调查的护生填写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在103名基本样本、38名重测样本和50名效度样本中对问卷重测信度、同质信度、结构效度和实证效度进行检验,检验结果皆达到心理测量学指标,能够有效反映护生的心理状况。
(2)调查方法。在2016年3月18日进行调查,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先进行相关培训,保证在调查过程中使用统一的指导用语向护生解释调查的目的、要求和作用,禁止使用带有强迫、暗示等意味的语言。所有调查需先取得护生同意,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其结果与护生实习分配、成绩等无任何关联。现场发放问卷并进行填写,及时收回,护生填写时应保证数据真实可信。共发放调查问卷103份, 有效问卷回收数10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二、结果
1.护生实习前心理准备情况
参与调查的护生中有36名(34.95%)护生表示自己已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对实习任务有所了解,能够比较圆满地完成实习任务。其余67名(65.05%)护生尚无充分心理准备,对自己现有心态不够明确或直接进行了否定,对未来的实习仍感到迷茫,不确定自己能否胜任实习工作,对实习中可能出现的操作问题、人际关系、突发状况等问题未作规划和预判。具体见表1。
2.护生实习前最担忧问题排行
要求现有心态不够明确或直接否定所提问题的67名护生继续回答问题(题目选项可进行多选或补充),分析排名前五的问题,发现全部是个人主观上的担忧,这主要是由护生自身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所致,从中可以看出护生对未来实习工作的恐惧。具体见表2。
三、讨论
1.护生实习前心理状态分析
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习,这对护生是一个巨大的跨越。根据本研究显示,有超过半数(50.49%)的护生对此转变尚未有心理准备。考虑到护生普遍年龄偏小(多数未满20岁),较为单纯,与社会接触较少,因此,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护生的学识修养。但有34.95%的护生仍认为在校认真学习理论、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即可较为圆满地完成实习任务。根据对护生担忧问题进行分析,依旧是心理准备不充分导致护生对实习工作产生恐惧,表现出不自信。
本次调查说明学校教育更重视护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教育,忽略了心理教育,对此校方应通过多种途径给予护生正确的心理指导和教育。
2.对策
校方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解决护生心理准备不够充分的问题。
(1)心理辅导。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向护生们讲解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明确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前介绍基地医院相关情况,包括地理位置、规章制度、人员配置、病区规划以及带教老师的有关信息,帮助护生掌握实习相关信息,克服恐惧心理。
(2)技术培训。在实习前一个月对护生进行集中培训,巩固已学操作技术,查漏补缺,增强实习信心,减少临床工作失误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积极配合带教老师工作。
(3)沟通交流座谈会。邀请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参与座谈会,现身说法,向学生讲解临床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和应对措施,促进护生同带教老师尽快熟悉,保持良好关系。
参考文献:
[1]谭冠文,吴 鹏.护生临床实习前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1):129-130.
[2]欧阳国莲,杨莉莉,臧小英.独立学院护生临床实习前心理状态调查及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3).
在整体护理、循证护理等护理新思想、新理念不断涌现的同时,护理技术不断创新, 这些都要求有一支具备更高水平的护理专业人才骨干队伍。而她们将是推动和培养新时代。符合现代护理模式的核心力量。在中国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 振兴民主的希望在于教育, 振兴教育的根本在教师,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临床护理实习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向社会输送的护理人才的质量。为此为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质量保证提出如下几点思考。
1加强对带教教师情商( EQ) 培养
EQ 的定义: 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 对他人情绪的揣摩与驾驶, 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有人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生活的幸福, 百分之二十取决于智商( 1Q) , 百分之八十取决于情商。护理界学者则认为, 对护理人员而言, 人们的智商与情商的构成比以4: 6 为宜。因此, 与智商相比, 情商对护理职业角色的成功扮演更具有决定性意义。想培养出高情商与现代护理模式接轨的护理人才, 首先必须培养出高情商的教师队伍。这需要护理部对护理教学的重视和对有能力的护理教师有选择性的重点的培养。2整体提高带教老师素质, 建立临床带教年末淘汰制高素质的护理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教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导。所以带教教师的行为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起至关重要作用。为有效调动教师带教的积极性与教学水平, 医院可实行临床教师带教合约制, 如果按质按量完成教学, 或者在带教过程中总结更好的带教模式与方法, 可给一定的奖励( 包括物质与精神) , 例如给一定的奖金, 又如年末推荐好的带教老师做带教分享等等。反之实行年末带教淘汰制, 取消带教资格, 以此激发临床带教热情与敢于创新意识。
3重视带教老师的多元化培养
随着临床护理要求的提高, 单一的护理( 仅仅只会打针发药) 已成为昨天。为培养与时俱进的护理接班人, 必须加强带教队伍的多元化教育。首先在护理课程教学中: 1) 会制作和使用幻灯片; 2) 培养教师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单课结束后的准确性总结。其次为带教老师开设护理专业英语、文学、音乐、美学、素质培养、法律学和卫生法学等课程。以此来拓宽教师的知识面。
4 加强临床带教老师沟通能力培养
尊重病人是沟通的基础。通过护患沟通, 护士不仅学到了许多交流的基本知识, 而且护理的专业知识都有提高, 使护士从被动执行医嘱, 完成护理操作转变为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评价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护理。只有带教老师的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才能为护生的护理信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以后的护理发展提供良好的开端。沟通能力的培养为护理带教提供可行渠道, 良好的沟通能为护患关系的发展形成好的循环模式, 减少护患矛盾, 增进护患情感。
5实施换位思考的培养
换位思考是一种人际交往活动。临床护理带教是带教教师、实习同学甚至患者三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当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矛盾时, 护生和带教教师要通过换位思考, 在各自的角色中多一些利人的思考和举措, 这样才能营造一个有利于护生培养, 教学相长的优良环境。临床带教实践证明, 换位思考应用于护理带教对提高带教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
6 讨论
临床教学方案最终要靠教师来落实。要保证教学质量, 办好高层次的护理教育, 师资队伍是关键因素。但是, 我国目前临床带教老师在学历层次和带教水平上与快速发展的护理教育存在差距, 加强对带教老师的选拔培养是快速提高教师整体水平的有效措施, 是确保护生实习质量的关键所在, 是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质量的保证。
随着护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医院接收的护理专业的实习生除了中专生、大专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外,本科生甚至硕士研究生也日渐增多。如何合理安排带教老师进行带教这些护生,以达到满意的预期实习效果是护理带教管理者一直探讨的问题。传统的带教安排都是科护长指定高年资、高职称护士带教实习生,但带教过程或结果都会出现实习生或多或少的“抱怨”。我科室为了打破了多年不变的带教安排陈规,进行了带教安排方法的改革—自主选择带教老师,自2009年至今已连续开展了3年,并取得骄人的带教成绩及赢得实习生的赞赏及肯定。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1优化师资队伍,完善师资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1.1确定优秀的带教老师,实施打破论资排辈、凭资格带教的旧观念,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通过综合考核及全体护士投票精选一批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专业思想牢固、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语言表达能力好的护师担任带教工作。
1.2完善师资基本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①每位带教老师书写一份个人带教简介的基本资料,具体内容包括:毕业学校、学历、职称、工龄、带教年限、历年获得的荣誉、个人性格特点、带教理念、带教作风、带教方式、带教方法、带教要求、带教善长、带教注重。②每位带教老师的个人带教简介一式两份(一份注明姓名,另一份不注明姓名,进行编号),将这两份资料分开放置保存。
2护生自主选择带教老师的实施
2.1每批护生到科室报到后,由总带教老师进行介绍自主选择带教老师的具体程序,并进行抽签排序号。
2.2护生按抽签的先后序号阅看编号的带教老师的带教风格简介,最后手持一份精心挑选出来的带教老师带教风格简介交给护长,护长通过核对注明姓名的带教风格简介核实带教老师。
3实施自主选择带教老师的效果
3.1通过3年共178份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自主选择带教老师的方式满意率达100%,较传统安排带教老师的方式满意率提高15%;②喜欢自主选择带教老师的主要因素是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性格、针对性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改善自身的不足,能营造一舒适、开心的实习氛围过程,实习收获更显著;③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不存在抱怨别人的安排。
3.2肯定自主选择带教老师的成效:①提高护生对本科室带教方式的满意度,连续两年荣获优秀带教科室;②作为年度院部带教总结会议的亮点经验进行分享学习。
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因素,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医疗卫生事业起步晚,速度滞后,发展不充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医疗卫生发展偏离公益性。国外对卫生事业的投资比例非常高,美国占GDP的14%,加拿大为10%,而我国仅为4%,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7]。政府投入不足,医院靠自身创收,重医疗轻护理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护理专业发展不平衡,就业政策不合理,区域调节性差,护理专业的就业也面临瓶颈时期。
2本科护理毕业生就业讨论分析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护理本科生纷纷开始寻找其他就业途径,总结起来毕业生除到一线临床就业外,还有以下就业(分流、流失)途径:
2.1跨专业考研率升高
因为不愿从事一线临床护理工作,加之社会地位不受尊重,工作压力大,待遇不满意等因素,相当一部分护理本科生选择跨专业考研来改变自己从事护理工作的命运,且趋势越来越明显。具体来说,首先,部分学校由于牌子不够响亮,使得毕业生就业面临极大压力,部分学生决定奋发考研,以期改变命运;其次,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提高,在就业难的背景下,护理本科生不甘落后,希望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考研是实现自己理想的一条途径;再次,有过实习经历的毕业生面对一线护理工作感到迷茫与无奈,而硕士、博士的工作岗位、待遇、发展前景要好得多,更激发了本科生考研的动力。另外家庭的期望也对本科生的考研意向起到很重要的影响作用[8]。
2.2从事护理专业外岗位增多
一部分不选择考研的护理本科生,转而选择护理岗位外的其他就业渠道,从事医药医疗器械行业或自主创业。据一项对在校生的调查显示,有创业意向的护生占14.6%;29.9%的人认为创业好;14.1%的人表示会考虑在技能方面创业[9]。其因素包括以下几点:专业思想不稳定,在临床一线工作中迫于工作压力,角色调整不及时;对工作期望值偏高,不能顺应现实工作而调整;医院对知识、技术的更新要求较高,部分护士感觉压力过重,没有自信,成就感差;社会地位低,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护士的个人价值无法体现;工作的高风险、高负荷、轮班工作性质;大多数医院根据学历、职称高低分配使用护士,重医疗轻护理,挫伤其积极性,对护理队伍的建设不够重视;护士女性居多,不仅是护士,还是妻子、母亲、女儿,家庭事务繁多,生活不规律,容易情绪化,导致身心疲惫,产生无助、厌倦感[10]。
3针对护理本科生流失现象的建议
护理本科生就业不容乐观,应届毕业生思想不稳定,工作后脱离护理岗位的比例逐渐增高,相当一部分比例的护理本科生选择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应对护理本科生流失现象,实现国家教育和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3.1教育部门
提高政策透明度,对护理专业的就业政策予以解读并及时传达;完善招生制度,根据市场需求严格控制护理专业招生规模;严格准入制度,加强岗位业务素质要求,提高护理治疗救护的参与度,改善护理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角色;均衡就业岗位,合理分布需求区域,引导护理本科生积极到基层就业。
3.2医院部门
提高护士待遇,尽快实行同工同酬;加强就业后护士培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更多地参与到医疗救护中;提高医护比例,降低护士劳动强度,减少医疗差错;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完善轮班和休假制度,提高护士对自身工作岗位的满意度;对医疗差错问责制度应更加合理化,不要一味的追究护理人员的责任;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工作环境,创造和谐人际关系,实施人性化管理[11]。
3.3学校就业指导
关键词:高职实习护生;核心能力;岗位需求;评价体系;评价指标;构成要素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范畴的扩大,护理岗位的细化,优质护理服务的进一步开展,强化护士的核心能力迫在眉睫。组织层面的核心能力最早是Prahalad和Hamel于1990年正式提出[1],2003年国际护士会(ICN)首次提出护士核心能力是护士为提供安全及合乎伦理准则的护理服务所要求的特别知识、技巧、判断力和个人特质[2]。核心能力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一种能力可能是其他能力的基础,也可能影响其他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学校环境,也需要后续医院环境的共同努力,实习护生的核心能力将成为满足日益高涨的岗位需求、护理行业高质量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目前高职护生的核心能力尚没有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旨在探讨构成高职实习护生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和初级框架。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宝鸡市3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临床护理管理者30名和临床骨干带教老师60名、宝鸡市高职护理教育管理者30名,共120人,年龄35岁~60岁,平均45.2岁;男48人,女72人;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护师32人,主管护师28人,副主任护师10人,主任护师5人,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9人,带教老师分布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
1.2研究方法
1.2.1高职实习护生实际能力是否满足岗位需求的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将问卷发放给120名调查对象,通过填写问卷方式进行,当场收回。问卷收回率为100%,收回的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1.2.2核心能力要素的汇编
通过文献检索,根据泰勒的教育评价理论,参照Liu等[3]对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的要求,北美护理学会对护理毕业生核心能力的要求[4],胡晓林等[5]经3轮专家咨询分析论证后构建的“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杨玉美等[6]采用德尔斐法构建本科实习护生核心能力的指标及评价标准,并结合高职实习护生的特点,通过筛选拟定出了高职实习护生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框架,该框架由10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组成,以此为基础制成问卷,发给120名调查对象,根据被调查者的意愿进行选择,可以多选,最后统计每个项目被选的总人次数,选取一致率在50%以上的要素。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最终确定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核心能力构成要素。
1.2.3行为事件访谈法
访谈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主要研究人员组成,并配备1名记录员。在明确一级、二级指标后,设计访谈提纲,比如:“您认为二级指标下设的三级指标条目可以有哪些?您为什么会提出 这几条?在日常工作中,您觉得提出的这几条能力指标是如何很好地帮助护理工作的?有没有与这有关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等,通过和120名调查者面对面的访谈,讨论下设的三级指标的条目。汇总后将重复率高(超过50%)的条目最终保留。
1.2.4统计学处理所
有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为描述性分析、χ2 检验。
2结果
2.1高职实习护生实际能力与岗位需求满意程度的调查临床护理管理者、护理教育者、临床带教老师认为高职实习护生实际能力与岗位需求满意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3%的临床带教老师和6.7%的护理教育者认为高职实习护生实际能力满足岗位需求;20.0%的临床护理管理者和21.7%临床带教老师以及10.0%护理教育者认为高职实习护生实际能力完全不能满足岗位需求
2.2高职实习护生核心能力一级指标要素在拟定的护生核心能力一级指标中,临床护理能力、专业素质能力、沟通协作能力选择率
2.3高职实习护生核心能力二级指标要素在拟定的护生核心能力二级指标中,最终被保留下的要素分别是心理素质、沟通能力、临床实践、协作能力、人文素质、评判思维、专业技能、理论知识、自主学习
2.4高职实习护生核心能力三级指标条目通过与120名调查人员之间的访谈、记录,集中汇总,保留重复率超过50%的条目,最终确定高职实习护生核心能力三级条目共30条。
2.5高职实习护生核心能力初步框架
3讨论
3.1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护生实际能力有待提高通过调研临床护理管理者、临床带 教老师、护理教育者,发现高职实习护生的实际能力不能满足竞争激烈的岗位需求,带教老师普遍反映高职护生动手能力差、理论知识不扎实、心理素质欠佳等,而高职护生大多数也感到自己在临床工作中适应能力差,力不从心,很难施展拳脚,这样将不利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利于护理专业的发展。同时学习护理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护生如何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核心能力便成为制胜的法宝。那么什么是核心能力,基本要素包括哪些,是高职护理教育者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的风向标。所以,明确高职护生能力要求,分析核心能力要素,构建符合高职实习护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关注的重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高质量的高职护理学生。
3.2构建高职实习护生核心能力初级框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现针对高职护生核心能力的相关研究甚少,至今没有一个系统的、实 用的核心能力评 价标准。所以构建出一套符合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标准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能够指导高职教育者更好地输送高标准的高职实习生,不仅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也能增强病人、临床老师对高职学生的满意度和认同感。本研究立足于现有的国内外护生核心能力指标的文献研究,通过一系列问卷调查、访谈、归纳总结,初步形成了高职实习护生核心能力的初级框架(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30个条目)。但本研究由于时间有限,经验不足,尚存在很多问题,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标准体系,还应不断修订和完善,所以后续还需进一步的反复征求专家意见,不断探讨、论证、修订,最终争取形成一套科学、合理、规范、可操作性强的高职实习护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佟术艳.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标准[J].护理研究,2000,14(4):183-184.
[2]胡晓林,王世平,游桂英,等.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品质检验[J].华西医学,2010,25(7):1349-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