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设计一个旅游方案

设计一个旅游方案

时间:2022-07-24 13:56: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设计一个旅游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设计一个旅游方案

第1篇

旅游心理学主要运用心理学原理和相关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旅游活动中人的行为与心理规律。它是旅游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由于旅游心理学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性、综合性、实用性等课程特点,对于心理学理论基础并不扎实,学科涉足领域有限,实践经验不足的旅游专业学生而言,要使其有效地理解旅游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并应用于实践,是有一定难度的。本人尝试改变以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的传统模式,引入“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理论授课与“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旅游心理学教学的改革,力图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在生活工作中熟练地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项目教学法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一、项目内容的拟定

项目的主要任务:

1.自由组合成立模拟旅行社,并为旅行社命名,采用总经理负责制,每个旅行社人数控制在7-10人。

2.模拟旅行社的基本任务:请为本班的同学设计一条某地一天游的旅游路线,并宣传推荐该旅游路线。班级将选择一条绝大部分同学都同意的路线进行旅游实践,旅游中的一切活动由中标的模拟旅行社安排执行。

二、项目的内容与安排

项目安排可以根据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总课时适度调整。一般情况项目教学课时不超过总课时的二分之一。项目可以分为5个阶段:

1、项目的准备阶段。在该阶段,教师负责与同学们说明项目的意义及内容,激发同学们的兴趣,督促同学们自愿组成模拟旅行社并给旅行社命名。下发旅游实践工作记录表(表见附录1)

2、旅游策划阶段。在该阶段,教师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利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其分析旅游路线的合理性及吸引力,督促每小组完成旅游方案的PPT。

3、旅游沟通宣传阶段。在该阶段,同学们展示自己策划的旅游方案,教师引导同学们对每组方案进行评价,协助同学们选出一个最适合本班的旅游方案

4、旅游实践阶段。确定班级旅游方案后,教师指导协助学生做旅游准备。包括收旅游费用,安排车辆,联系景区,准备活动道具及一些安全保障。出游前布置出游需要观察体验的任务,如在旅游活动中人们个性的表现、体验自己情绪的变化等。

5、项目总结阶段。旅游活动结束后,安排学生进行交流总结。督促其填写旅游实践工作记录表。

三、理论教学与项目教学相结合

在本次教学改革中,采取理论授课与“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教学改革,如何让理论教学与项目教学紧密结合成了本次改革的难点与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适度调整旅游心理学的各章节授课顺序,问题也有可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与项目联系紧密的章节主要有一下几个内容。

1、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在学生制定旅游方案之前帮助同学们理解影响人们的旅游动机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利用旅游动机的原理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

2、旅游知觉、旅游中的沟通、宣传及其他社会。该内容应该在项目沟通与宣传前讲授,帮助同学们学生理解沟通、宣传的基本定义,熟悉宣传的各个环节。达到利用感知觉的规律进行有一定效果的宣传。能够通过对现场的观察解释现场的从众行为、众从行为和服从行为。

3、旅游者的人格与旅游者的情绪与体验。这些内容最好放在出游之前讲解。出游回来引导同学们对该内容进行总结。

四、项目教学的考核

本项目的考核采取团队成果和小组成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小组成果考核的方法项目教学法的重点在于教学过程而非教学结果,对学生的考核宜采取过程式考核方法。

第2篇

关键词:青年旅游者;乡村旅游;购买决策;实证研究

旅游购买决策是指旅游者根据自己的旅游目的,收集和加工有关的旅游信息,提出并选择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并最终把选定的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乡村旅游是以农业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作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客源市场,针对他们回归自然的旅游需求,满足游客观光、务农娱乐、休闲度假、购物等多种需求而开展的参与性强、文化内涵深厚、乡土趣味浓郁的新兴旅游活动。乡村旅游是目前国内迅速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而青年旅游者是参与乡村旅游的重要群体,因此把握青年旅游者的乡村旅游购买决策行为特征,对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营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研究就是在一般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模型和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证方法,探索青年旅游者乡村旅游购买决策的行为。

一、理论基础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认识问题、搜寻信息、方案评价、购买行为、购后行为。认识问题阶段是认识某种欲望(需求)的过程,如果对问题的认识非常强烈的话,就转到搜寻信息阶段。在搜寻信息阶段为找到解决所认识到的消费问题的方法,从记忆里提取信息(内部搜寻),或者从外部搜寻相关信息(外部搜寻)。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后,识别方案,评价各种不同方案,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并可行的方案。在购买阶段按照自己所选择的方案购买产品。购买产品以后消费者在使用或消费产品的过程中又评价自己的欲望或期望的满意程度。

二、研究方法和结果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乡村旅游者购买决策的行为,即探析他们从乡村旅游消费需求、消费动机到购买行为的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将乡村旅游者决策划分为几个阶段不但对于确定旅游决策中的主要任务十分必要,而且是了解乡村旅游者从计划出游到付诸实施,不同阶段所起作用的必不可少的一环。为回答以上问题,研究根据消费者购买决策一般模型设计了一份乡村旅游购买决策过程问卷调查表。调查表的内容主要包括乡村旅游的动机、获取信息的渠道、旅游时间、旅游花费、乡村旅游景点评价、旅游方式和购后评价。本项调查设计比较简单,共计10题,只做选择,不记分。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以直接发放问卷和电子邮件两种形式,在2008年10月对湖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等武汉三所高校有过乡村旅游经历的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这是因为针对青年学生的调查比较容易获取数据,回收率也高。总计发出问卷115份,其中有13份问卷均存在关键问题未作答的情况,故视为废卷。共获得有效问卷102份,回收率为88.7%;其中男性52人,女性50人。最后使用Excel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旅游动机

图1中横轴的动机由以下要素构成:1表示增长见识,2表示探亲访友,3表示吃农家菜,4表示住乡村旅馆,5表示欣赏田园风光,6表示回归自然,7表示向往乡村,8表示怀旧,9表示放松、释放压力,10表示观赏乡村景观,11表示民风淳朴,12表示体验乡村民俗,13表示其它。从整体来看,乡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集中程度很高,出于欣赏田园风光、回归自然和释放压力三种目的而表示愿意参与乡村旅游的青年学生分别占67.65%、73.53%和64.71%。这表明由于学习与竞争压力、成长的烦恼以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等原因,青年学生也有去乡村旅游的巨大需求,因为在乡村里没有生活在大城市的压力,可以全身心的放松,忘记所有的烦恼,能让人感觉回归到了前工业化时代的文明世界,能使人产生和谐、安宁的生活情境和心境。

(二)信息渠道

青年学生乡村旅游决策所需的信息来自熟人介绍的比例最高,占71.57%,其次是网络,占43.14%,排在第三位的是旅行社,来源于其它渠道的比例最小。其中,通过内部信息渠道获取信息的比例也占到了23.53%,这说明有一部分学生计划出游前或实际旅游之前就对相关的乡村旅游信息有所了解,从而不需要或者说花较少的时间进行外部信息搜集。

(三)预计停留时间

多数学生预计在乡村旅游景点的停留时间不超过4天,有63.72%的人停留3-4天,18.63%的人只愿意停留1-2天,两者合计占到82.35%;另外有12.75%的人表示会停留5-6天,仅有4.90%的人愿意停留7天及其以上。这说明较多学生认为期望乡村旅游时间不要持续太长,以3-4天为佳,其原因主要跟大多数学生消费水平有限以及更多地利用周末时间出游有关。

(四)预期花费

计划在一次乡村旅游中花费200-299元的学生最多,占37.25%;其次是愿意花费100-199元的学生,也到达了31.37%;预期花费300元及其以上的人最少。这可能跟学生每月可自由支配收入不高有关,但从总体上看,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愿意花费100-299元进行一次乡村之旅的,合计占到68.63%。

(五)选择评价标准

在图2中,横轴标准由以下要素构成:1表示持续时间短,2表示花费少,3表示距离近,4表示田园风光好,5表示有乡土气息,6表示景点相对集中,7表示乡村景观具有典型的美学价值,8表示气候宜人,9表示交通便利,10表示食宿干净卫生,11表示基础设施齐全,12表示安全保障,13表示其它。在以上13个选项中,有81.37%的学生选了第4项,所占比例最高,这表明田园风光好的乡村旅游景点能得到最多青年学生的喜欢。值得注意的是,选第2项的人占到61.76%,列第二位,这说明食宿干净卫生这类基本接待设施的标准、质量和档次亟需得到提高。另外分别有48.04%和46.08%的人选第8项和第5项,分列第3位和第4位,意味着气候宜人和有乡土气息也是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乡村旅游景点的标准。选第1项和第13项的人最少,均占3.92%。

(六)出游方式

自助游最受学生青睐,约有51.96%的人表示倾向于选择以自助游的方式体验乡村旅游。令人惊讶的是虽然在学生当中有车一族少之又少,但是居然有30.39%的人表示希望自驾车去乡村游玩。其原因大概跟当前青年学生对自驾车外出旅游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比较向往有关,另外拥有一辆品牌私家车在当今也是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或许这也透露出青年学生对于声望、地位和自尊的追求与渴望。另外,有25.49%的人表示期望与情侣一起去乡村游玩,这跟大学校园里学生情侣较多有很大的关系。还有21.57%人愿意跟旅游团一同出游,愿加入散客团的也只占1.96%,这表明随团去乡村旅游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表示喜欢个人独游的人最少,仅占1.96%。

(七)购后评价

一次购买决策过程的最后阶段就是购后评价。本次调查将购买乡村旅游购后评价简单的分为两大类:好与不好,但并不是在要调查对象在好与不好中做出一个选择,而是要求他们分别在好与不好两种购后情况下做出今后对于乡村旅游的态度。有94.12%的学生对“好”的选项进行了选择,其中23.96%的人表示如果对乡村旅游感觉好的话会重游;有36.46%的人表示不再去该景点,但会去别的景点旅游;还有47.92%的人表示会向亲朋介绍该景点。另外,有46.08%的学生对“不好”的选项进行了选择,其中85.11%的人表示如果对乡村旅游感觉不好,下回会换别的景点旅游;也有14.89%的人表示以后不再参与乡村旅游。

三、结论与讨论

研究发现,青年学生参与乡村旅游主要出于欣赏田园风光、回归自然和释放压力三种目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来自于熟人介绍、网络和旅行社;半数以上的人认为停留时间不宜超过4天,预期花费不宜超过300元;选择评价标准明显地集中于田园风光好、食宿干净卫生两项指标;自助游最受学生青睐;部分学生表示,如果对某次乡村旅游感觉不好,下回仍会换别的乡村旅游景点旅游。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象牙塔里的青年学生并非无忧无虑,也面临着学习、生活以及毕业找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需要适当的放松以调整心态和情绪,以便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2)除受所学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外,青年学生也受到传统社会重血缘、重亲缘的文化心理的影响。这便能解释当他们在了解乡村旅游信息时,为何有相当一部分人看重熟人介绍的信息。另外,青年学生群体有别于其他群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网络对于这一群体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获取信息途径。(3)多数青年学生由于没有正式参加工作,能用于旅游的可自由支配收入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参与乡村旅游的停留时间的长短和预期花费的多少。(4)青年学生可能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和重视生活质量的缘故,特别青睐田园风光好和食宿干净卫生的乡村旅游地。(5)青年学生头脑活跃,思想开放,喜欢无拘无束,因而自助游最受他们欢迎。wWw.gWyoO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能为营销决策和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帮助:(1)开发符合乡村旅游者品味的的旅游产品。根据其购买决策行为中的旅游动机、预计停留时间、选择评价标准等要素的特征,可重点开发适合其偏好的旅游产品;(2)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根据乡村旅游者购买决策行为中的预期花费等要素特征,可制定既有弹性而旅游者又愿意支付的乡村旅游产品的价格;(3)对于青年旅游市场,网络可能是最具针对性的信息传播渠道。

参考文献:

[1]邱扶东,吴明证.认知方式与消极情绪对旅游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5):1112-1114.

[2]张丽娜.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0:8-9.

[3]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58-66.

[4]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科学,2001(3):8-10.

[5]AntoineZalatan,苗学玲.妻子参与旅游决策的研究[J].人文地理,2003,18(2):65-69.

[6]卢昆.知觉距离对消费者旅游决策的影响[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4(4):48-50.

[7]邱扶东,吴明证.旅游决策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5):1214-1217.

[8]张安,万绪才.南京国内旅游客流人口学特征及旅游决策行为探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82-87.

[9]邱扶东,汪静.旅游决策过程调查研究[J].旅游科学,2005,19(2).

第3篇

综合性学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综合性、实践性、主体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本次课程改革对综合性学习非常重视,如专门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再如语文、数学学科把语综、数综课单独列出并排入课表。信息技术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领域,一般把综合实践的三课时分一课时给信息技术。为此,信息技术课程在实施时往往存在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课堂教学常处于“学新课、赶进度”的状况,缺少综合性的实践过程。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校对六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了一些变革,依托教师自己开发的校本教材,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探索,在运用旧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按需纳入新应用的学习。经过一学年的实践,颇有收获。

PDD模式开发校本课程,使综合性学习更具针对性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不管愿不愿意,我们已身处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中,信息素养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正因为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决定从小学三年级起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经过三至五年级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为用服务,到了六年级,不仅是教师,就是学生自己也希望信息技术课能有一些新的尝试与突破,我校就把这一改变聚焦在综合性学习上。信息技术的综合性学习,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又要考虑硬件环境的因素,如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情况,学生在课外使用智能设备的情况等,然后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于是我们萌生了开发一门数字化课程的想法,来使综合学习更具针对性。

我们给这门课程取名为《K12的数字生活》。该课程以综合应用为主,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展开,依托主题单元进行有指导的自主学习。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逐步完成了电子教材的编写,也收集了不少学生的过程性成果——优秀作业。

1.PDD模式开发校本课程的尝试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是一线老师,但一线老师课务繁重,除了国家课程规定的内容,可能还要教一些校本课,如社团、竞赛辅导等。如果没有课程意识,对所教内容不一定能形成规范的表达,如编写配套教材,形成教学资源库、学生作品库等。

一线老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实践,我们就从实践入手,把原本看似琐碎的日复一日的工作做得更有目的性、更有计划性,即站在课程的角度来思考与实践。为此,我们觉得最适合一线老师的课程开发模式是PDD模式:实践—审议—开发的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创造课堂教学的实践,审议课堂中产生的学习经验,发展教师作为专家的专业能力”来建设课程。

实际操作时,每一课时、每一单元及每个学期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实践—审议—开发的过程进行反思与重构,并形成规范的表达。首先,由备课组讨论单元主题、课时数、作业呈现方式、评价标准等。接着以执教老师为主完成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并在平行班的教学中对每一课时的教学作随时的反思与调整;其次,备课组的成员在一起反思单元教学的效果,讨论需修改与调整的地方;最后,完成该单元的课程内容,主要是电子教材、教学方案、教学资源、学生作业。通过一年多的探索,《K12的数字生活》的开发顺利推进,也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依托校本课程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实践

信息技术课上我们的做法是把每一个单元设计为一个主题活动,每单元3~4课时。设计时主要考虑三个因素:(1)能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2)按需适量增加一些新颖应用;(3)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上册第一单元是“国庆旅游方案制作”,共4课时,第1课时“电子地图及简单应用”,第2课时“认识Google地球”,第3~4课时“制作国庆旅游方案”。由于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在进行第一二课时的探究性学习时都能做到积极主动地参与。旅游目的地由学生自己选,有些学生所做的方案就是国庆长假要真正实施的,所以每个学生都认真投入。要完成这样一份旅游方案,不仅要综合应用已学的知识,如Word图文排版、网上信息的搜索下载、电子地图的查询和获取,还要综合考虑交通、住宿、人员、时间、费用等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甚至还要争取旅游伙伴(或家人)的同意,让方案能够实施。

开放课堂创生课程内涵,使综合性学习更富创新性

英国社会创新之父Geoff Mulgan 说:“我们需要将下一代培养成数字技术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是用户。他们应成为世界的塑造者,而不仅仅是旁观者。”新课程也大力提倡要“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就想让学生在六年级运用学到的信息技术来“做”点什么,并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上册第三单元“PPT微作品的创意设计”,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制作的主题。本单元以“放飞你的想象,表达你的感悟,凸显你的技术”作为开篇语,来营造一种开放宽松的氛围。该单元共4课时,第一课时讨论什么是微作品、如何突显创意,并归纳出微作品设计的几个要素:聚焦主题、简洁即美、字少且大、色彩点缀、构图新颖……第二课时学习 “如何寻找合适的PPT模板,如何简单编辑后为我所用”,第3~4课时“设计PPT创意作品”。该单元用开放的课堂、自由的表达催生出丰富多彩的PPT微作品:“大人真奇怪”“一滴水的旅行”“小丑鱼历险记”“我想有一对翅膀”“我的明星梦”……虽然有些作品并不精美,技术上还有欠缺,但每个孩子都经过了苦苦的思索:我选什么主题?我找怎样的模板?版面怎样排才漂亮?用什么主色调?……

这样的课非常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新旧知识要贯通起来应用,并能灵活运用。这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同时也是一种挑战,但我认为挑战正是激发创新的动力。开放的课堂,常常带来惊喜,还有优秀的创意。实践证明,每个班总有优秀作品诞生,为了进一步激发创作灵感,我们把这些作品放在校园网的分享园中,供全体学生共享。这样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如图1,是“大人真奇怪”作品中的一个画面,童言童趣,赏心又悦目。

开放的主题,可以使学生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领

域。思维是主动的、活跃的,所以每个单元都会产生不少有创意的作品。再通过作品分享,再次得到启发,进一步促进思维火花的迸发。如PS创意海报设计的部分作品(图2)。

云存储拓展课程功能,使综合性学习更具灵活性

课堂是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主阵地,没有特殊情况,所有的学习活动及作品制作都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为了增加学习的灵活性,以及为学有余力或学有困难的学生拓展学习的时空,我们把“云存储”引入课堂。在百度上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公用网盘,所有六年级学生都可以访问。学生可以从网盘上下载学习内容、分享优秀作品、补交作业、临时存储素材文件等。

云存储的引入,不仅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是积极投入的。第一学期末,我们利用网上留言板对学生作了一个调查,95%以上的学生很喜欢这学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如马同学说:“我觉得这学期的课程非常有意思,课堂上给我们留了充分的时间,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外的知识。”滕同学说:“我最喜欢主题图册,因为很有趣,希望下学期有更好玩的课程。”

优秀作业不仅能在分享园晒出,而且能通过公用网盘让爸爸妈妈欣赏到自己的大作,还可以下载到任何一台智能设备上,随时展示给他人看,这让学生非常有成就感。如阮同学说:“这个学期我学到了许多有意思的内容,没想到我也能做这么多作品,不可思议啊!我还为自己的家庭设计了一份国庆旅游方案。”

第4篇

关键词:低碳旅游;理念;北部湾;旅游发展

温室气体的高排放量不仅不同程度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同时也在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世界各个国家都采取了一定的补救措施,尽量减少国内碳的排放量。中国也是如此,在政府政策的感召下,各行业都在尽量想办法降低生产中的碳排放量。但是为了降低碳的排放量而停止旅游行业也不现实。因此如何寻找一个能够继续旅游但同时也能尽可能不破坏旅游区环境的旅游方式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低碳旅游即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落实低碳旅游不但能够满足人们旅游的需求,拉动旅游城市的经济同时也可以将对旅游城市的环境破坏降至最低。这种环保的旅游方式的推行对北部湾经济区这类具有丰富旅游资源但同时本身生态系统比较薄弱、容易受到影响的旅游景点而言更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因此其更应当结合自身旅游特点和实际情况将低碳旅游落实到发展实处。

一.低碳旅游的出现和发展

(一)低碳旅游的内涵。

低碳旅游是低碳经济下出现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这种新的旅游方式的产生为旅游行业实现永久发展这一目标提供了保证。目前针对低碳旅游已经有学者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邓琳琳和林喜庆认为:低碳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时,具有低碳的意识,把种种旅游消费方式的碳排放量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地降低碳排放的旅游方式。其中有政府和旅游机构推出的有关环保旅游的路线和交通工具等。富筱琪认为: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过程里计算二氧化碳,尽可能较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旅游,还要用自己的行为去补偿行动所排出的“碳”。蔡萌和汪宇明认为: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时,经过利用低碳技术以及提倡低碳旅游消费形式,来获取较高的旅游体验质量与较大的旅游经济和社会以及环境效益的一项永久发展形式。

(二)低碳旅游产生的背景

低碳经济是人类为保护地球家园提出的口号,而低碳旅游则是低碳经济的衍生物。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人类的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地球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仅仅百年的时间地球的平均气温就发生过两次大波动,且全球气温一直处于整体上升的趋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地球气温的上升趋势更是明显。不断上升的气温不仅仅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作息,同时冰川的融化、海平面的升高、红树林生态平衡的破坏无一不昭示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坏境正在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境地。马尔代夫是很多人们都梦想去的旅游天堂,但是近年来全球气温的逐渐升高,已经让马尔代夫的海平面不断上升、海水不断被污染,若气候变暖一直不能缓解,这个人们心中向往的天堂最终只能成为回忆。

(三)低碳旅游的发展现状

外国施行低碳旅游的时间早,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世界自然资金会提倡假日碳足迹工具,并算出游者的碳足迹分数并通过分数引导和教育旅游者改变自己的旅游方式,向着低碳旅游看齐。从这也可出,旅游确实影响旅游景区的环境。而这种碳足迹的发明也正是让人们能够在旅游的同时给当地的环境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哥本哈根是一个低碳旅游建设较好的国家,在其酒店里都是可循环利用的东西,且人们日常旅游也都是以自行车为主。国家为鼓励市民和外来旅者用使用自行车出行,所有交通工具的变化频率都是根据自行车车道与停放位置进行设置的。可见国家本身对居民低碳生活和低碳旅游的支持与鼓励。

对我国而言,低碳旅游观念在旅游也刚刚有一点的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是上海市民自己花钱进行的北极低碳旅行。广西北部湾是我国著名的海滨旅游景点同时也是我国实施低碳城市建设中的重点规划目标。作为一个旅游城市,要想发展成为一个低碳城市,城市领导者应当积极引导本地和外来游者落实低碳旅游,从而达到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也能够减少因旅游而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据笔者统计,当前针对低碳旅游这一领域的内容研究还是较少,在此笔者就低碳旅游的特点和广西北部湾地区的旅游特点对如何实现广西北部湾地区的低碳旅游和如何尽量让旅游者实施低碳旅游这一话题进行论述。

二.北部湾地区进行低碳旅游的必要性

广西北部湾地区中有三个海滨城市,一个近海城市,具有着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利用旅游业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是对当地旅游资源的充分应用。但是海滨旅游开发前期都是粗放开发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且随着后来交通的发达以及旅游可量的增加,更对当地的旅游环境造成了极严重的破坏,高交通排放量及高数量旅游者带来的高碳化旅游经济在带动了北部湾经济的同时也极大破坏了北部湾的生态环境。为了实现北部湾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尽量减少旅游给该地区造成的伤害,实行低碳化势在必行。

很多研究显示,旅游者旅游时通常都有挥霍倾向,这会导致旅游资源的浪费。且有的旅游人员因道德意识不强,在旅游过程中随地乱扔垃圾,在石壁上刻字,这些行为不仅会影响景区的美观程度更甚者会给景区环境带来无法恢复的影响。在以前一味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了可持续生态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观念下,沙滩周围都是接送客车与家庭轿车。虽然交通工具的使用却是提高了人们生活的效率,但是长此以往的高效旅游也会给旅游区的环境造成毁灭性的伤害。

三.北部湾低碳旅游的措施分析

(一)城市的低碳规划

1.旅游行业

旅行社是旅游行业中的一个重压部分,旅行社在低碳旅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旅行社可以研究开发一些低碳旅游产品,研究一些低碳旅游方案,设计旅游路线,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设计一些徒步旅游或者是自行车旅游的线路等等,知道旅游人员亲近自然和热爱自然,降低碳的排放量,进而保护海岛旅游可以持续发展。初次以外,旅行社还可以利用优秀的导游来引领旅游者的活动,使旅游人员的行为符合低碳旅游观念,导游可以向游客们介绍如何才能够实现低碳旅游,将低碳旅游始终与旅游活动相伴。

2.旅游景点

旅游景点是旅游活动中一个重要部分,为降低碳排放的主要途径。在景点开发时,坚持做到提高利用率,尽量较少开发的原则,尽量开发一些低碳旅游资源。海滨景点从规划时,就将低碳的观念贯彻其中,实行低碳评价机制;景点的建筑用料言尽量地使用环保的材料,尽量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一些情节能源;景点的管理也要实行低碳的管理方式,尽可能地降低办公用纸的使用量等等;除此以外,旅游景点还可以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电子门票,环保垃圾桶等,实行低碳旅游卫生设施。

3.旅游交通工具

交通是旅游时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具有很大的减少碳的排放空间。发展与完善城市原有的交通用具,利用低设施污染设施,防止造成海滨周围水体资源的污染。旅游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应当鼓励居民或外来游客能够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并在城市建设中提供免费自行车供应点以及固定自行车停车地点和相应的自行车道。让游客能够在旅游中通过这种低碳交通工具感受景区和景区所在城市的风光与特色,同时若有必要的话,还可以提倡旅游者徒步,这样不仅能够呼吸景区的新鲜空气同时也能够领略沿途美好风光。

(二)成立低碳组织推进低碳理念

从城市的低碳旅游构成来讲,政府部门对其有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门不仅控制着碳排放的制造者,还影响碳排放的消费者。企业低碳生产产品设计以及产品宣传需要一定的成本,而且还有可能出现旅游者不感兴趣的现象,于是,低碳环保的宣传工作就显得比较重要。需要政府部门以及有关部门在制度与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对于近海城市低碳旅游的发展,需要各个部门共同努力,明确分工,制定可行的计划项目和实施内容等。低碳组织将依据各个部门的要求,对海滨旅游区的低碳发展进行监督与落实,并要加大对其的惩罚力度,采用科学的手段完善海滨旅游区的低碳旅游建设。

(三)城市旅游区餐饮低碳化

旅游者与城市居民的日常餐饮也是碳量排放的重要部分,因此城市要能够从低碳旅游这一观念出发,建设低碳餐饮,从用具、原料等各个环节实行低碳安排。第一用耗能比较低的烹饪设施。多多的使用节能减排的灶具,耗能比较低的锅具,感应的水龙头等等。第二,使用可循环利用的餐具。和可循环利用的餐具比较,易拉罐和塑料制品等碳排量就比较高。因此就可以用容易分解的物质来取代那些不容易分解的物资,可以降低碳的排放量;第三,饮食所需要的材料实行低碳采购。第四,用低碳的烹饪方式进行烹饪,比如将武火更改为文火,少一些爆炒菜,多食用一些拌菜等,降低碳的排放量。

四.总结

低碳旅游为低碳经济背景下所出现的一种旅游形式,在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状况下,提倡旅游者在旅游过程里降低碳的排放量,保护环境。北部湾是一个具有着丰富旅游自然但同时生态系统也相对薄弱的旅游发展区,而实行低碳旅游则是实现该地区的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旅游对该地区环境破坏降至最低的最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德艳.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变革[J].旅游学刊.2010(03).

[2]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北京社会科学,2008.

[3]王立峰,陈洁,章昌平.低碳旅游理念与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18).

[4]张艳玲,李悦铮,曹威威.基于低碳视角的我国海岛旅游发展初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06).

[5]李小明,张兆干,林超丽.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旅游社区的构建研究—以江苏省丹阳市飞达村为例[J].河南科学,2010(05).

[6]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J].生态经济,2009(11).

[7]黄玉斌,曾其龙.低碳旅游视野下的桂林旅游企业竞争力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02).

[8]刘晓.低碳旅游—北京郊区旅游未来发展新模式[J].北京社会科学版,2010(12).

第5篇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内容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孩子的眼中,数学是一些符号与文字的结合,是抽象的、枯燥的。而生活却是丰富多采、充满情趣的,是学生天天经历的。他们对生活充满着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及旧知出发,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的内容引入课堂,并与课堂所教知识相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对小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我根据小学生爱听童话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一个童话故事。先在黑板上出示26、83两个数进行大小比较,接着叙述童话故事情节:由于2683比26、83大,经常欺负26、83,有个名叫“小数点”的魔术师,看了很生气,决定要治这个2683。于是趁着2683不注意时,“小数点”(用红色的小圆片)就悄悄地从3的右下角跑到2的右下角住下(师演示红色的小圆片从3的右下角移到2的右下角)。这个数(指着2.683)还能神气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我因势利导引入新课。可见,小数点本事真大,只要移动一下它的位置就能使这个数大小发生变化。小数点位置移动与这个数大小变化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这样把新知识融入童话形式中,使单调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让学生从生活走进数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先与学生随意聊天,并提起请他们帮忙。学生们一听教师请他们帮忙热情顿时高涨:“老师你说,帮什么忙?只要我们能做到绝对没问题。”“我的爸爸过生日,他非常爱喝酒,我想送他两瓶酒,可又怕他喝醉,我该选择怎样的酒?请同学们帮我出个主意。”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纷纷说要买度数低点的酒。那么,为什么要买度数低的?酒的度数又代表什么意思呢?学生被我反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百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又如,夏天到了,学生需要喝大量的水。我校为了学生身体健康给学生送来了纯净水。大家都很高兴,但一听说要交钱都“啊”了起来。我便问怎么了,学生问道“会不会很贵?”这一问让我灵机一动,心想这是个好机会,何不让学生自己去算一算呢?我在黑板写出:“一桶水3元钱,全班41人,假设一天最多喝2桶,请你算一算每个人一个月喝水大概会交多少钱?”问题出来后,学生兴致勃勃算了起来。我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涉及的知识很广泛,例如一星期上几天课?一个月大概是几星期?一个月在学校呆几天(考虑到这月是大月还是小月)?算出总钱数后怎么办?用什么办法算得快?(估算)如果没估算,算出详细价钱结果除不尽或小数太多,如何保留?保留到哪一位合适?”等等。于是要求他们小组合作,看谁想得最周全,算得最快。学生们互相启发,互相吸收,观念逐步完善,认识不断深化,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了自主探究。

三、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其通过学习理解了的数量关系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丰富多变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例如在教了“三步计算应用题”后,我上了一节《我们去秋游》的实践活动课。由于时值秋游季节,而学校秋游方案迟迟未定,于是我请学生通过上本地旅游网站查阅资料,打电话咨询有关景点选择值得一游的秋游地点,并设计一套秋游方案,供学校参考。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在教师的指导下纷纷收集制订方案的所需资料,诸如团体门票价格、包车价格等,并自发地组成小组共同商讨制订方案。最后,学生送上来的秋游方案令我大开眼界,不光计算准确,而且还考虑到了许多我所没有预料到的:包车时根据学校学生数,大小车搭配;学生身边带多少钱,怎样合理使用……有的秋游方案甚至还在最后写了这样设计的理由和好处。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良好机会和氛围。布鲁纳曾经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动参与到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创设学习氛围,创设开放性问题,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发挥小组合作精神,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四、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如在教学“比一比”时,通过找教室周围的物体的长短高矮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如在学习“认位置”后,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并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一下卧室内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观察一下自家房屋周围、村庄周围都有些什么,到学校后和小伙伴交流。又如在学习了“统计”后,问学生你准备统计什么?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我们要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

第6篇

2011年9月,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提出:旅游业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走在我国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进程的前沿,争取用10年时间,在我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

旅游活动作为人们生活方式的延伸,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必然会因为信息技术革命性的变化而变革。此外,随着生产生活的发展,在线旅游、自驾车旅游等新的旅游方式正在快速发展,旅游业如何满足这些新兴需求,离不开自身的现代化,从技术层面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智慧旅游”。

目前,江苏、浙江等重点旅游城市聚集的省份都已经开展了以城市和旅游景点为项目单位的智慧旅游建设。

宁波市旅游局借助宁波市建设智慧城市的东风,全面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到2011年底,宁波打造了一个统一的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台和旅游资源数据库。宁波市旅游局还专门推出了“虚拟旅游社区”,该项目建立在宁波现有旅游景点的基础上,采用信息化手段和三维模拟技术构建的一个虚拟旅游环境,将整个宁波搬上了网络。象山整合了社会资源,建设象山旅游呼叫中心、旅游无线WAP网络和象山旅游在线支付平台,开发了旅游手机服务应用系统。奉化市旅游局近期制定了《奉化市智慧旅游建设三年框架方案》并把智慧旅游列入到“十二五”奉化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而在南京、苏州、无锡、扬州、镇江、常州等市编制相关规划、行动纲要和工作计划的基础上,《江苏省智慧旅游发展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已经完成,近期将上马《江苏省智慧旅游企业地方标准》的研究工作。同时,镇江正在抓紧规划建设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南京完成了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台一全市GIS数据库及旅游资源数据库建设,上线运行“南京游客助手”手机客户端、旅游执法e通,投放近百台与市旅游园林局官方网站和微博实时互动的新型游客体验终端。苏州对接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完善了综合网络营销平台,建立实时旅游政务信息处理平台,推出了手机移动导游系统、旅游信息资源库和苹果手机官方旅游资讯平台等首批智慧旅游项目。无锡推出“导游助手”、“计调好帮手”以及游客DIY自主设计行程在内的旅游手机客户端项目,实现旅游宣传营销、交通导引、商务预定、即时旅游信息获取、游程体验、朋友共享等功能。

浙江与江苏,这些风景秀美酝酿着人们美好梦想的地方,正在努力用更加丰富的形式让人们踏着技术的脚步轻松游赏,智慧旅游在备受关注的同时也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通过一份电子地图、一部手持终端,深入到游客的每一次体验中。

第7篇

苏州旅游文化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遗产丰富。数千年的历史,给苏州留下了众多文化遗存,包括古典园林、寺庙城墙、郊外古镇等。自然条件也是得天独厚,除域内河流港汊密布水乡特色鲜明外,三万六千顷太湖的4/5水域属于苏州,太湖边大小72峰苏州占了54座,3大主峰苏州有二;从苏州古城眺望西南郊区,群山连绵,蔚为壮观:有狮子山、阳山、七子山、灵岩山、天平山、穹窿山、渔洋山等。由于旅游资源丰富,苏州人等于拥有了旅游产业的聚宝盆。2012年全市旅行社接待境内外游客1278.57万人次,利润总额达到7318.22万元;旅行社实缴税金、入境外联组团人数、入境地接人数、国内地接人数、利润总额、外汇结汇旅游收入等指标均位列江苏省第一。[3]2014年仅“五一”小长假期间,苏州全市便接待了境内外游客401.5万人,同比增长5.51%;实现旅游总收入38.51亿元,同比增长20.45%。[4]展望未来,苏州旅行社营收规模还将实现三年倍增,到2016年达到100亿元。[3]二是管理完善。苏州旅游业的管理质量很高,旅客满意度也高,体现了苏州人认真精细的文化个性。2013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苏州市游客满意度以79.28的分数列全国60个样本城市第1位,连续3年蝉联全国样本城市榜首。[5]《2014年第一季度江苏省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在全省13市的游客满意度排名中,苏州市名列第一。[6]三是重点突出。苏州旅游资源较为全面,但园林和古镇始终是游客首选,旅游方式仍是千年不变的“看景”。一项“游客最感兴趣的苏州旅游资源”调查显示:游客“对古镇风情旅游资源感兴趣的占51.6%,古典园林占50.4%,自然风光占42.4%,历史古迹占37.8%,现代景观占32%,娱乐休闲景点占34%,购物景点占16%”。[7]说明过半游客最感兴趣的,还是古镇风光和古典园林,仍以观光类旅游为主。四是短线为主。苏州城乡风光旖旎,居住条件独特,只有在苏州住下来,游客才能品味到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诗情画意。但游客来苏州“一日游”居多,行色匆匆,走马观花。这种“过路游”的深层次心理,就是认为“小苏州”没啥看头,值得业界深思。五是市民参与度低。目前苏州的旅游产品,还是以景点游为主。受传统地域文化的影响,不少苏州人过于含蓄内敛,缺少对游人服务的热情,参与旅游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所以在苏州小巷游览,闭门谢客者多,笑脸相迎者少。偶尔看到一扇打开的大门,黑黢黢的几进院落,透出几分神秘感,让人望而却步。

由上述特点分析可知,苏州旅游业的成绩与局限同在,优势与危机并存。就目前而言,大量的“一日游”“过境游”客源,依然强劲拉动苏州旅游产业的效益。然而,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新型旅游方式,也在悄然影响现有的旅游文化理念和旅游产业格局,这是苏州旅游业需要面对的潜在危机。首先,传统的景点旅游正面临“失宠”。随着个性化因素的彰显,各种新型旅游方式应运而生。2014年9月中国知网可查的报刊文献中,提到的新型旅游方式和专门研究其旅游内容的文献有:乡村游(6317篇)、生态游(5820篇)、文化游(478篇)、水上游(475篇)、踏青游(373篇)、民俗游(213篇)、工业游(198篇),此外还有商务游、节庆游、校园游、虚拟游(游览网上景观)、夜间游等。同程旅游网《苏州十大热门景点》显示:游客最喜爱天池山、沙家浜、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尚湖风景区、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穹窿山、渔洋山景区、苏州摩天轮等新景观。[8]这一现象说明,新型旅游方式的出现,已使传统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受到影响。其次,传统的“跟团游”开始缩水。苏州是“跟团游”的受益者。由于旅游线路相对固定,园林、古镇成为苏州的旅游品牌。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乐意“跟团游”,他们追求个性出游,轻观景而重体验,催生出千姿百态的旅游方式,如:1.自驾车旅游,目标可以是传统景点,也可以是郊外的原野、深山和湖边,行程具有不确定因素,给旅游经营和服务带来挑战。2.无景点旅游,背包独行或结伴而行,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前往何处景观游览都具有不确定性。如果说自驾游尚有公路坐标可寻踪,那么无景点旅游往哪儿走便“一切皆有可能”了。3.体验式旅游,看景的同时还要参与旅游目的地的生活、工作和劳动,从中寻求感性体验与收获快乐。4.数字化旅游,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手段确定旅游目标、出行路线、出行方式,技术手段包括:音频视频资料、电子地图、手机彩信,使游客了解景点信息、行程价格和线路,降低旅游出行的盲目性和经济负担,它对旅游地区的科技产业和信息化建设有一定要求。面对新型旅游方式,苏州旅游产业必须转变观念,重新定位服务理念与内涵,紧跟时代步伐,从“一成不变”走向多元发展。1.从浅旅游走向深度游。浅旅游即“一日游”“过路游”,时间较短,游客走马观花,缺少准确完整的印象,而深度游是对旅游地进行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苏州的人文内涵独特深厚,它的魅力与个性只有在深度游中才能体会。要积极创造“深度游”条件,推销“深度游”理念,使游客乐意住下来,用更多的时间去体验苏州美景与文化内涵。2.从观光游走向体验游。观光游以“看”为主,游客围着景点转呈被动状态,体验游则以“参与”为主,游客融入旅游地区(单位),深入体验,由被动变为主动。体验游是一种文化参与,不受风景名胜局限,各行各业都可以成为体验对象。苏州可谓体验游的天堂,游客既可学刺绣、玉雕、木刻年画,也可采摘瓜果、茶叶、花卉;既可学习昆曲、评弹、吴语,也能深入工厂、乡村……3.从景点游走向文化游。景点游重在游览风景,文化游重在了解文化。苏州是风景大市,更是历史文化名城,风景资源创造了理想的产业效益,文化资源还有待深入开发。文化游的吸引力,取决于产品的创意和宣传。苏州并不缺文化游资源,古城区是苏州历史的见证,新区是中国改革的样板,园区融入了异国风情,郊外山水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基层民间保留着传统生活方式等,苏州所要做的,就是整合这些资源,打造富于创意的文化游产品。4.从休闲游走向时尚游。苏州是休闲游的好去处,但目前缺少时尚游产品。所谓时尚游,就是游客通过旅游,领略新潮的生活方式,提升自己的时尚品位和形象。苏州的时尚游要与苏州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如过一天苏式生活,听一次文化大师报告,尝一下苏式佳肴,扮一回昆曲角色,当一天捕鱼捉蟹的太湖船民,做一次提升形象的微整形,等等。5.从过境游走向终端游。过境游的旅游主体是“过客”,来去匆匆。终端游恰好相反,是游客出行的最终目标地。苏州仅2014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01.5万人”[4],但基本都是过境游客人。苏州目前要做的事,就是完善“食、住、行、游、购、娱”的相关设施,能够留住客人,实现苏州的终端游。

苏州旅游业今后的发展应结合本土现有资源,推出具有创意的旅游产品,打造富有新意的景观概念,完善苏州旅游服务体系,拓展苏州旅游文化内涵,适应新型旅游主体的需求,为苏州旅游业创造更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开发苏州新型旅游产品

1.名人文化游。“文化游”前冠以“名人”二字就是强调以名人文化资源为目标的旅游活动。苏州历史悠久,名流辈出,他们留下了许多著述、遗址、故居、文物,这都是“名人文化游”的资源,以此为线索,推出系列旅游产品,创造独特的名人文化游品牌。

2.苏州水景游。苏州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有2万多条河道、3百多个湖泊、4/5面积的太湖,其中,京杭大运河为世界文化遗产,小桥流水是古城的名片之一……众多水景资源是推出水上旅游产品的有利条件。应借鉴国内外水景旅游产品的特色与经验,开发本土的水景游产品。

3.生态山水游。苏州是水城,更有丰富的山脉资源,尤其西、南郊外依山而建的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吴(穹窿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有如天然氧吧,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适合开发“生态山水游”项目。

4.太湖景观游。太湖4/5面积属于苏州,但目前的旅游开发率并不高,影响不及“无锡太湖”,苏州的太湖旅游资源远比无锡的要丰富、有内涵得多。这里有渔洋山、穹窿山、凤凰山和杨梅山等自然山体,有东山岛上的雕花楼、雨花胜境、启园、紫金庵、陆巷古村,有西山岛上的缥缈峰、明月湾古村、石公山、林屋洞、包山寺、古樟园等景点,还有太湖中的三山岛等,烟波、岛屿、湖水、山峰、大桥以及古村民居共同构成了一幅山水长卷。苏州应将独特的太湖资源整合成不同的景观游项目。

5.姑苏美食游。姑苏美食,天下闻名。苏帮菜独具江南风味,松鼠鳜鱼、响油鳝糊、太湖莼菜汤、翡翠虾斗等享誉全国;苏州小吃是“中国四大小吃”之一,卤汁豆腐干、松子糖、玫瑰西瓜子、虾籽酱油、枣泥麻饼等令人赞不绝口,此外还有时令水鲜、四季瓜果、苏州船菜……而老字号苏式餐饮名店“松鹤楼”“得月楼”“朱鸿兴”等更是深受百姓喜爱。苏州完全可以利用美食优势,打造别具一格的旅游产品。

6.美容健康游。这是一种“小众化”旅游。苏州人历来注重养生,中医养生全国闻名,每年都举办“膏方节”。开发具有前瞻意识和前卫理念的时尚旅游产品让游客到来苏州进行美丽和健康升级。

7.工艺品创作(生产)体验游。苏州民间手工艺历史悠久,门类众多,史上曾有22个大类,超过3500个品种,占全国手工艺品的半壁江山,以苏绣、苏扇、苏灯、苏式家具等为代表的“苏作”闻名海内外,[9]292为体验游提供了良好条件。游客可以学习制作桃花坞年画、折扇、苏绣、核雕、文房用具等,还可以参观丝绸厂、食品厂、苏菜馆的生产加工过程,体验苏州的文化魅力。

8.野外乐宿游。苏州郊外山多水密,植被茂盛,在这里野外宿营,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可以开发“野外乐宿游”项目,为驴友们在山水间开辟专业的野外住宿场所,打造体验独特的旅游产品。

(二)打造苏州景观新概念

新型旅游方式张扬个性、返璞归真、亲近自然,因此,在苏州可以打造“江南水乡”和“苏州雨巷”这两个旅游新景观,满足人们新的旅行意愿,要让“驾车到江南水乡,行走在苏州雨巷”成为流行语,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力。

1.江南水乡。在人们的印象中,“江南水乡”多指江南古镇,其实它是由茂林修竹、河湖塘浜、小桥帆影、粉墙黛瓦、小镇村庄等元素共同构成的江南村野。苏州曾被网友评选为中国最能代表“江南”的城市之一①,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而近年新建的道路四通八达,很适合自驾游的休闲旅行。打造“江南水乡”景观的意义,一是凸显文化特色,拓展苏州的旅游产业资源,强化苏州“江南水乡”的文化形象;二是借“江南水乡”旅游产业的发展,影响和改变苏州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逐步转向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开发“江南水乡”旅游项目,首先要完善乡村的交通、住宿、停车设施,其次要保持村镇建筑具有江南建筑文化审美意义的“粉墙黛瓦”的视觉特色,第三政府要引导和规范农民经营旅游产业并予以资金扶持和奖励。

2.苏州雨巷。“雨巷”一词出自戴望舒诗作《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诗中的“雨巷”是艺术意象,并不特指某一城市,但这种富于美感的江南雨巷在苏州得到了原汁原味的保留,如平江路、桃花坞大街、山塘街等文化街区,应对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开发“雨巷”资源,就是将苏州古城视作一个大的景观系统,为今后深度开发进行空间架构。开发“苏州雨巷”这一景观资源,需要苏州市民开门迎客,需要政府进行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更多小巷居民开办个体旅馆,方便游客住下来,慢慢品味“苏州雨巷”的魅力。

(三)完善苏州旅游服务体系

旅游产业是系统工程,要立足全局、统筹考虑才能不断满足游客的需求。虽然苏州旅游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很高,但还有提升的空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出版区域分类、景点分类、旅游方式分类的《苏州旅游地图册》。现有的苏州旅游地图是粗放型的,是一种行政区域图,很多景点没有标注,并不具有旅游导向价值。即便作为行政区域图,也没有涵盖各区内容。因此有必要出版一本相对细化的《苏州旅游地图册》,以便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导游。《苏州旅游地图册》应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区域分类地图。现在的苏州地图,囊括了全市姑苏区、工业园区、高新区、相城区、吴中区、吴江区等六大行政区域。由于地图比例小,道路和景点不完备,无法体现“旅游指南”作用。因此,可出版各区(县市)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域地图,为市民乘车和游客旅行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二是景点分类地图。苏州旅游资源丰富,类型众多,遍布城乡,涵盖古今。《苏州文化概论》描述,苏州目前有“1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7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78处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50处控制保护建筑群落,阊门、山塘、平江、拙政园、怡园5个历史街区,观前、十全街、枫桥3个历史风貌地区,30余个旧街巷历史地段,70座古桥梁,22处古驳岸,639口古井,22座古牌坊”[9]121-122,此外还有许多山水名胜、古村古镇、休闲场所、餐饮名店、文化展馆等。这些内容,一张小小的苏州城市地图,无论如何标注不下。因此,按景观分类设计不同的地图,使之真正具备旅游指南作用。三是旅游方式分类地图。新型旅游方式下,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目标、行程与出行方式各异,各有所需,自驾游者,可能就想在乡村住几天;体验游者,可能就想参加一项民俗活动;踏青游者,可能就想到野外去欣赏满目青绿;生态游者,可能就想在瓜果丰收的季节尽兴采摘,等等,一张苏州地图不可能满足所有需要。因此,依据现有旅游资源,尽量为不同游客设计、提供不同的旅游行程地图,使旅游服务更加人性化。

2.建设苏州(江南)土特产工艺品大卖场。在旅游要素中,“购”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苏州是一座消费城市,生活消费品质量很高,囊括了吃、穿、玩、用、赏各个方面,如苏式菜肴、糕点蜜饯、丝绸缂丝、苏绣苏扇、中药补品、书法绘画、金银玉器、红木家具、文房用具、婚纱礼品等。游客来苏州旅游,都有购物馈赠亲友的愿望,但由于商家分散经营,游客时间有限,很难在短时间内买齐这些商品。因此,建议在苏州山水景区腹地(如穹窿山风景区、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天平山景区等),新建“苏州(江南)土特产工艺品大卖场”—可以起名“天堂苏州”,专门销售江南的土特产和工艺品,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天堂苏州”应该是一个综合商业体:1.既营销商品,也展示工艺品生产制作过程;2.开设苏州著名餐饮的分店,如“松鹤楼”“得月楼”“朱鸿兴”“东吴面馆”“石家饭店”“绿杨馄饨”“藏书羊肉”“黄天源”等;

3.提供苏州及江南地区的艺术表演,如评弹、苏剧、昆曲和江浙沪一带的地方戏曲。3.研发先进的数字化智能“旅游通”。苏州2007年就研发出了借助手机平台的“旅游通”软件,但功能仅限于各种旅游信息的查询。新一代“旅游通”应当成为游客的“手中导游”和旅游智囊。应有如下主要功能:一是景观和道路导航。功能类似GPS,不但能导航景点,通过不留死角的程序设计,还可以导引游客找到景点内部的路径、建筑、花园、洗手间、进出口等,变“导航”为真正的“导游”。二是双语翻译和方言翻译,即中外文翻译与普通话和苏州方言互译。苏州的国际化程度很高,海内外游客日益增多,苏州“旅游通”理应考虑这一情况,为广大游客提供语言帮助。三是为游客规划简单的行程。苏州的景点多如牛毛,通过向“旅游通”输入游客信息:人数、时间、动机、目标、方式等,为游客提供行程方案。

(四)拓展苏州旅游文化内涵

苏州是历史名城和文化重镇,人们到苏州旅游,应当看到文化风景。建议新建“苏州旅游文化书店”,专门销售有史以来“写苏州的书”和“苏州人写的书”,使之成为游客来苏州必看的一个文化景观。其作用有三:一是展示苏州城市的文化形象,二是扩大苏州旅游的文化影响,三是独创苏州旅游产品的文化品牌。“苏州旅游文化书店”既是旅游景观,也是苏州文化的集散地,各种文化成果(图书)汇集于此,再通过游客传播各地,使苏州文化形象随着图书的旅行扩大影响。“苏州旅游文化书店”应办成半公益实体(类似博物馆和文化馆),主要功能是传播苏州文化。包含四个组成部分:第一是实体书店,用于售书;第二是文化书馆,收藏图书;第三是文化展厅,陈列典籍与名著;第四是文化讲堂,邀请作者和相关专家学者交流、传播苏州文化。总之,“苏州旅游文化书店”可发挥书店、图书馆及文化展示、交流、研究的作用,最终成为苏州旅游的一个文化品牌。

第8篇

【关键词】中学地理 地图教学 实用性 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78-01

一、提高地图教学的实用性的意义

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它容量极大,内容极丰富。具有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在地图上呈现出来。可以说,地图的利用,是地理学习的灵魂,这就决定了中学地理地图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现实意义

然而,无论是在地理课堂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将地图的应用落到实处的并不多见。尤其是地理课堂中,地图教学往往是被当作地理信息的一个手段,作为孤立、静止的教学片断而存在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地理学习的开放性,不利于地理课堂的有效性,不利于教学思维的突破。因此,提高地图教学,让地图教学融入地理学习,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地理教学中显得尤为必要。

2.理论意义

地理新课标指出,地理知识的学习应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生活的经验准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如何用把地理教学生活化,开放地理教学, 突破课堂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应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提高地图教学的实用性的途径

中学地理地图教学的实用性,主要从现实生活运用与地理学习运用两个层面体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巧用心思,将生活与地图教学相结合,地理学习与地图相结合,从而提高地图教学的实用性。

1.现实生活运用层面的地图教学

现实生活中,地图的运用俯拾即是。独自开车去一个陌生的城市,需要用到汽车定位导航图和城区图;到大型商城购物,而又路线不熟,可以借助商城导购图;去外地旅行,需要有交通图和城市旅游图,设计合理的旅游路线和旅游方案。

教师在设计地图教学方案时,可以将生活中的种种运用融入地图教学中。比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地图的应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设计练习的方式,将地图教学的实用性加以体现。

想一想:小明在学完了《中国交通示意图》之后,正好赶上“十一”黄金周,他要去四川九寨沟,探亲加旅游,请你帮他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和旅游方案。

这样,在地理课堂上增加生活的气息,让地理学习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其爱学地图,乐学地图,高效学地图,最终使得地图教学的实用性得以有效落实。

2.地理学习运用层面的地图教学

地理是一门向学生传授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结构、相互联系、空间的分布规律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知识的学科。中学地理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它与地图教学的紧密联系。然而,地图教学并非孤立、静止的教学片断。《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地理事物分布很广,很难直接观察,教学中必须经常使用地图。要始终注意指导学生读图、用图,使他们逐步养成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要从中提高地图教学的实用性,必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与能力。让学生在地图中获得相关地理信息,弄清其内在联系,深入思考其形成的成因。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与成因。当学生能够解读出地图这种“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艺术与地理学习的引导者,还要让学生运用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来思考,因为只有经过学生的深思熟虑之后,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才会更为深刻,课堂的教学才会更为高效。

在进行(七年级上)《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把盆地、山地、山脊、鞍部等各种地图符号形象化。同时,通过观察和分析还要注意把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找出其间的相互关系,查找其地理规律。往往会让学生更容易突破“等高线”这一难点。

第9篇

关键词:茶文化 旅游线路开发 湖南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034-01

一、湖南省发展茶文化旅游资源

茶文化旅游,既可以使游客能够亲身接触到大自然,还可以将我国的茶文化发展弘扬,使旅客充分地感受到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茶文化旅游线路也在不断地扩充和更新,以下对湖南省发展茶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进行分析:

(一)自然资源

湖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都能够接触到充足的光照雨露,这就满足了茶叶的生长习性,并且湖南省处于多山之间,在山体斜坡形成的土壤和水分也适合茶叶的生长。另外,湖南省经历过茶树的迁移,因此留下了较多的茶树品种,我国的多种名茶都是来自于湖南省,因此旅客们在进行茶文化旅游线路的选择时也会优先考虑到湖南省。

(二)文化资源

湖南省早在西汉初期就有了饮茶的习惯,所以湖南省发展茶文化旅游线路有着历史渊源作为支撑。湖南省是我国早期发现茶树和种植茶树的大省,湖湘文化在唐代登上历史的舞台,而唐代也正是茶饮和茶文化兴盛的时期,文化底蕴能够反映出一个时代的象征,湖南省的茶文化正是当时社的一种象征。因此,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对湖南省现在的旅游线路做了积淀,旅客在进行旅游线路的制定时,会追逐历史文化发展去到湖南省,而茶文化的繁荣也同时会促进湖南省旅游业的发展。

(三)地理优势

湖南省地处内陆,衔接长江,毗邻沿海,公路与铁路贯穿南北与东西,有利的地理位置使得大多数游客会在制定旅游线路时选择在湖南停靠,这样既能方便自己接下来的旅游又能进入到湖南省感受茶文化的熏陶。湖南省通过多种方式对茶文化进行宣传,不断促进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随着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外国人在受到我国茶文化熏陶之后也来到湖南进行茶文化的探索,这也不断扩大湖南省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二、湖南茶文化旅游线路开发对策

迄今为止,湖南省的茶文化旅游线路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很多的旅客也不熟悉,这就需要相关的旅游业管理者加强对茶文化旅游线路的推荐,通过对茶文化旅游线路的推荐,加强游客对湖南省茶文化的认知,以此吸引游客在进行外地旅游时将旅游线路折向湖南。

在进行湖南省茶文化旅游线路开发的时候,首先需要对游客喜好、目的进行细分筛选,在设计线路的时候需要既满足旅客的茶文化旅游需求,同时又能够促进茶叶消费。另外在制定茶文化旅游线路的时候需要充分地利用湖南省的资源优势,使旅客在茶文化旅游的过程中扩大旅游目的地,以达到刺激消费的效果。最有效的方式是旅行社与茶生产企业、茶研究单位、茶业开设的大中专院校一起合作,结合湖南本地旅游资源打造茶旅相结合的生态旅游产品,推出“游中国茶乡, 寻茶道之源”“黑茶寻根之旅”“茶文化休闲之旅”“健康养生之旅”“生态环保之旅”等数条围绕“茶”主题包装的旅游线路。

其次在制定好茶文化旅游线路之后,就需要导游或者其他宣传人员对游客进行推荐和引导消费,保证游客使用适当的花销享有值得的旅游服务和旅游线路,如推荐茶乡特色型、农业生态型、人文考古型、修学求知型等不同主题的茶文化之旅,以满足不同目的的消费心理需求。湖南茶文化的旅游线路开发还需要不断更新,根据不同的旅客制定不同的旅游线路,充分满足游客的需求。而且一条成功的茶旅游线路推广,自然会更好地弘扬湖南的茶文化,坚持茶旅并进、茶旅共进, 实现茶旅互动, 以茶促旅,以旅带茶。

三、结语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小康社会,人们在物质生活充足的同时更注重享受精神生活,因此旅游业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品质,不断地创新出更多的精品名牌线路,为旅客提供更多的旅游方案。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奇的文化旅游方式一定会受到旅客的喜爱,这就需要旅游业管理者充分地考虑游客需要,利用湖南省自身的资源优势制定出优质的茶文化旅游线路,为旅客提供更多的茶文化旅游线路,促进湖南省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旅游开发整体化

经过历届州委、州政府、各部委局的共同努力和全州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XX州的旅游业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去年我们的旅游接待人次达到了323万人次,旅游收入21亿元。这是不简单的。但是要建设最大的国际旅游精品区,旅游业离我们的发展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考虑如何进一步深度开发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旅游开发必须精品化。前几年我们制定了总体规划,这个规划在指导旅游业发展中是有贡献的。但是随着旅游业发展要求的变化,这个总体规划就不适应了,必须进行修编。比如说机场、九寨天堂、红石公园、大唐松州都没有列进去,也没有考虑营盘山怎么做,旅游发展和提出目标也不是很高的。所以必须调整,在调整时要从整体化出发考虑一些问题。

一是有全面性。旅游业的发展不能够脱离经济、脱离文化、脱离科学技术,所以,我们在制定规划当中,要包涵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要全面地考虑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二是有系统性。系统性就是涉及到旅游方面的景区、设施、管理、服务、人才、交通工具等都要考虑进去。要明确提出建什么样的景区,要有什么样的水准、什么样的管理、什么样的服务,要引进什么样的人才等等。我国旅游人才比较缺乏,以前我国没有旅游,因此高校也就没设旅游专业。现在要发展旅游了,把旅游作为一种产业了,才开始设旅游专业,把其它专业的教授调剂过来教书,这是一个缺陷。我们的总体规划系统性还不够,必须进行修编。

三是有目标性。要把XX州旅游业的目标搞准,近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一定要搞准。我们要把专家、学者的意见与自身的实际结合起来,制定符合XX州实际,符合XX州旅游业的发展,符合XX州建设最大的旅游精品区的目标。现在这个规划的目标不是建设最大的国际旅游精品区的目标,也不是建设藏区第一州的目标,因此必须进行修编。旅游局要抓紧时间做这件事。

四是有可行性。一个旅游规划,必须具有可行性。XX州要成为全国的旅游胜地,我们就要产生旅游的专家、旅游的学者、旅游的教授。要开发,可行性很重要,如果方案作了半天,别人却不知道怎么操作,这样就不行,所以规划必须考虑现实可行性、长远可行性。我们花了不少钱请人作规划、作方案,有些方案出来后就束之高阁。在现实中,我们不知道拿来干什么,他那个方案和我们的现实不吻合。这些问题一定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五是有效益性。旅游开发的目的就是追求高效益,既要追求经济效益又要追求社会效益,我们的总体规划和开发就要体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这也是我们建最大的旅游精品区的目标,精品最终要体现效益上。

二、旅游产业文化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XX州的旅游产业文化是很低的。游九寨、游黄龙,我们的导游能讲出多少有文化含量的东西?我们搞宣传促销又有多少文化含量的东西呢?九寨沟管理局在管理水平上是不错的,但是你的企业文化是什么?要建最大的国际旅游区,没有文化含量是不行的。不要去讲那些低级文化、粗俗文化、取笑文化,要把智慧集中起来去研究旅游文化。

一要研究旅游景区的文化性。二要研究旅游管理的文化性。比如XX旅游怎么管理?它的文化性是什么?文化内涵是什么?三要研究旅游商品的文化性。现在我们没有特色的旅游商品,特色的旅游商品就要体现本地的文化。比如九寨沟的水,希望集团现正准备研制开发有关九寨沟的水的旅游产品。巴中搞光雾山文化,把光雾山吹得天花乱坠,不了解的人听了它的词会觉得好漂亮、好美,这就是文化。可是有谁写过九寨沟的水呢?你们研究过没有,该不该研究啊?李瑞环同志说“诗人羞词少,画家恨笔拙”。可能是九寨沟的水太美了,别人写不出来。我说过的事,州委督查室要督查,州旅游局和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达古冰川管理局都要用心去做。四要研究旅游服务的文化性。我们现在的导游词没有文化含量。要研究怎么体现服务的文化性。五要研究旅游促销的文化性。想一想我们的广告文化含量有多少?景区宣传中直白的东西太多,文化的含量太少。对每一个宣传品都要认真地审查,体现我们的文化。

三、旅游建设国际化

要建最大的国际旅游精品区,旅游发展必须和国际接轨,否则,要达到国际精品是不可能的。旅游精品全靠建设,要按国际水平去建设。九寨沟有三顶国际桂冠,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投诉信呢?投诉信多了,还是国际精品吗?因此,必须加大建设力度,让我们的建设目标和国际接轨。这里,我提出三个目标:

(一)世界级规划。规划必须体现世界级水平。我赞成你们出去看看别人是怎么规划的,了解一下别人规划的原始资料。我们所有景区的建设规划都要达到国际水平。漳扎镇、川主寺镇、日隆镇等旅游集镇建设离国际水平差距还很大,要抓住召开旅游大会的机遇认真去做。

(二)标准化建设。有了世界级规划,就要按标准去建设,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进行,也不能以领导的标准去进行,不能想搞成什么样就怎么样。如果不按标准去建设,肯定要出问题。建设系统一定要控制、要指导,把建设部门的职能反映到每个旅游建设的项目中去。

(三)生态型环境。要深入研究生态和环境的关系。我们的景区有天然的生态,还要注意人工的生态。川九路的建设就是生态型建设,这是我们旅游建设的典范,大家要好好学习。建设局和环保局要记住,把XX州在旅游建设过程中的事情搞好,要与国际接轨,要按标准化来建设。

四、旅游增长集约化

建设最大的国际旅游精品区,就要追求效益最大化,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要实现效益最大化。在XX州这样一个落后的地区,经济效益最大化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的旅游增长要以集约化的方式。所谓集约化的增长就是注重效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态旅游方式。实现旅游增长集约化,要抓好四个转变:

一是资源分散向资源整合转变。我们的旅游资源比较分散,景区之间不能互相拆台。黄龙基本上把牟尼沟整合了,最近几天牟尼沟就有几百人。要请人把各景区不同的特点全写出来,各有千秋,宣传出去后,让人觉得每个景区都不一样,每个景区都值得去看。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也要整合。二是旅游项目单一向项目多元转变。现在我们的旅游项目太单调了,就是白天看景,晚上看演出。滑雪、漂流、骑马,这些项目都要加快去做。三是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变。观光旅游在州内呆的时间太短,要通过发展度假旅游延长游客在州内的时间,提高旅游经济效益。最近搞的红石公园,就是面向欧美客人的一个度假式的景区。四是旅游经济向会展经济转变。要集约化发展,关键是要实现旅游经济向会展经济发展。九寨天堂作为国际性会议会址,它是面向高档客人的,为发展会展经济建立起了平台。

五、旅游管理精细化

第11篇

一、引言

2013年,《海南省乡村旅游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对全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把乡村度假旅游提升到与海洋旅游、文化旅游并列的海南未来三大旅游产品。海南利用热带海岛优势,在滨海旅游方面已经先行一步。而近年来,随着休假制度的调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乡村游开始异军突起,成为受人们青睐的一种旅游方式。走在国内旅游行业前列的海南,也逐步开始把乡村游作为“主菜”来经营。

在这种大背景下三亚也应该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步伐,统筹规划发展方案,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寻求更好的出路。以往各地的实践证明,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带动农村的各个行业的发展,比如餐饮业、住宿业、商业及其他服务业,增加农村的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促进城乡文化和思想观念的交流,增强相互了解,通过城市带动农村,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二、三亚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状况

2009年7月,三亚市政府通过的《三亚市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提出,将通过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新型产业的成长,开辟当地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并进而延伸来三亚游客的旅游空间。

按照规划设置,三亚休闲观光农业在总体上要形成“东西两翼蝶形伸展、中部纵向点片镶嵌”的发展格局。围绕着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乡村旅游功能区的开发,依次打造“亲近三亚之旅”、“浪漫天涯的魅力”、“将美丽进行到底”三大特色乡村旅品牌。

从区域旅游整体发展的角度,三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将坚持“巩固中部、开放东部、拓展西部”的战略,即以西部地区热带高效农业展示为基础,开发旅游胜地周围乡村特色旅游项目,逐步搭起连接东、西部乡村生态景区的桥梁;带动东部的乡村旅游线路从沿海向农场、种植园、产业基地延伸,建立开放型度假区;拓展西部乡镇旅游发展路径,挖掘地方文化的渊源,设计风格独具的文化生态旅游景区。

按照09年的《三亚市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算,现在三亚的乡村旅游发展目前已到中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离预想得到的效果还很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三亚全市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休闲观光农业景并不多,包括亚龙湾玫瑰谷、老马驿站户外俱乐部、新农村农家乐、槟榔河文化旅游区、小鱼温泉景区、凤凰花海以及三亚周边一些乡村开展的采摘项目等。(阳光海南网)

三亚经过多年的努力乡村旅游初具规模,分布在三亚市区周边的各个乡镇,这些乡村旅游项目每年分流着三亚部分游客。每到过年、寒暑假、五一、十一的小长假都有不少游客选择到市区周边的乡村去游玩。比如五月份这段时间正是三亚芒果成熟的时候,五一期间及周末都有许多游客到荔枝沟南新农场的芒果园或者到海棠湾林旺的果园去体验采摘的乐趣。眼下迎来了六月份,荔枝即将成熟,又会有新的一波采摘荔枝的没有的来袭,果农们也要为接待游客们做足了准备。

(二)经营规模小、景点少,经济效益差。虽然早在2009年三亚市政府就制定了关于三亚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至今已五年过去了,但是发展规模还是比较小,没有形成一条统一完整的旅游产业链。目前三亚的乡村旅游大多属于企业或者农户自发组织经营的,尚处在发展初期。各个景点分布零散,没有统一组织,也没有旅行社专门提供的旅游路线。客源要靠自己去寻找,或者静等旅客上门。所以有些知名度小乡村旅游项目就显得比较被动。其中原因除了自身问题外,还有就是被三亚滨海旅游的光环所掩盖。近年来,三亚的度假酒店和海滨度假区发展很快,逐渐形成了海棠湾、亚龙湾、大东海和三亚湾度假群落。大多数人所知道三亚都是三亚的海,对于三亚的乡村了解还是比较少的。在滨海旅游的阴影下,乡村旅游的发展举步维艰,无论从政策上还是宣传关注度上得到的支持都比滨海旅游项目要少得多。

三、三亚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

说到三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碧海蓝天。都以三亚的海为出名,所以三亚的乡村旅游被海洋旅游的名气所掩盖,在夹缝中生存,对三亚不了解的人很少知道三亚的乡村旅游。我们上各大旅游网站或者三亚的旅游官网看到的都是比较高端的滨海旅游度假信息,很难找到与乡村旅游有关的信息,信息传播不出去,当然就很难发展壮大起来。

(二)统一的规划程度不够,特色不鲜明

目前,三亚乡村休闲旅游基本上是以乡村企业、农民自主开发的为主,缺少统一、整体规划,设计项目时没有经过周祥的市场调查,没有发挥本地的特色,出现许多类似的项目相互抢夺游客资源。

功能不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三亚农家乐旅游项目主要在市区周边,近年来三亚市政府为了支持旅游发展也修了不少连接周边乡村的道路,但是乡下的餐饮、住宿设施条件还是比较差的,比如餐饮上都是路边小摊贩为主。游客对于乡村旅游的期待不仅是观自然景、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也不仅仅是体验到种田采摘果实的喜悦,更应该要完善住宿、餐饮、卫生、安全防护、停车场、标示解说、露营装备等配套设施。

(三)没能充分发挥热带农业和地方特色民俗文化的优势

随着三亚旅游国际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三亚,对他们来说,来三亚不仅仅是来看海,除此之外丰富的热带雨林资源、少数民族风情、乡村的风土人情也是能吸引他们感兴趣的游览景点。三亚不仅是有阳光、海水、沙滩、绿色植被、洁净空气,而且还拥有河流、港口、温泉、田园、热带动植物、民族风情等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而这些大都分布在农村,但是这些优势并没有完全加以挖掘来发展乡村度假。三亚市的建设是按照现代城市的模版来建造的,到处都是毫无特色的现代高楼。在乡村很多原始的、有民族风情的民宅也拆了建起现代化的小洋楼,毫无民族特色。乡村旅游缺特色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为扩大游客市场,要增加宣传投入。需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进行宣传,比如在旅游网站或官方网站上做一个乡村旅游的专题板块,让更多的人知道三亚不仅有海,还有美丽的乡村。

利用农村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农产品展览会等活动进行吸引游客,扩大宣传效果。比如三亚的热带水果比出名,其中种植比较多的是芒果,一到芒果成熟的季节可以组织果农们举行“三亚芒果节”的节庆活动等等。

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东起海棠湾西至崖城,打造一条或几条完整的乡村旅游路线,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搞好科学规划,突出农业特色

三亚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应该根据旅游市场需求来制定发展方案,针对不同的游客提供不同的旅游产品,比如省外城市老年人群体就开发生态疗养度假型产品,城市居民期望回归田园生活,体验农耕文明的就开发农事体验型产品,增强旅游活动的互动性。逐步完善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设施。

乡村游不像长途旅游,省时、省钱、又方便,周末就可以轻松出行,但游人大多选择景区就是因为其有着更完善的服务。乡村度假的游客少,除个人偏好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农家乐的宣传和管理不到位,游玩项目比较单一和老套,同时也缺少特色。在这方面乡村旅游单位就不要盲目跟风,不要搞形式单一、雷同的旅游产品,应该创办有特色的餐饮、特色住宿、特色观光和特色娱乐等等。[3]

(三)开发热带农业旅游,展现黎苗民族风情

根据市场的需求适时的种植热带农作物和水果,充分发挥海南热带资源的优势。三亚的旅游者大多来自温带和寒带地区,比如国内游客以东北三省和四川省的居多,外国游客主要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的高纬度的国家。对于这些客人来说,热带风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不仅是热带海洋,也包括热带农业和雨林。

三亚的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主要是在城市周边的乡村地区,所以如果开发好这些民族资源,将会对乡村旅游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开发的同时更要注重保护,保护好民族特色不丧失,民俗风情不被破坏,生态环境保持良好。

五、结束语

第12篇

关键词:虚拟现实;虚拟旅游;现实旅游;三维互动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3-9355-02

Applic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 Tourism

TIAN Yin

(Suzhou Art & Design Technology Institute, Suzhou 215104, China)

Abstract: Virtual Reality(VR) technologe is a high-level synthesis and integration. It is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and gradually matured. The development cost is falling. We are developing the VR tour works based on virtual roam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VR in tourism, pointes out the important role of VR technology in tourism by discussing the VR.

Key words: virtual reality; virtual tour; reality tour; 3D interaction

所谓虚拟旅游,指的是建立基于现实旅游景观,利用3D技术,构建一个虚拟的旅游环境。VR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人机接口,它不仅使用户能感受到景区空间及物体的逼真存在,而且还能与用户互动,在虚拟旅游中,用户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身份进行游览,突破物理空间和时间的约束,沉浸在这自由互动的三维信息空间中。

作为IT技术创新的领导者,IBM曾成功实施了梵蒂冈图书馆、永恒的埃及等数字化的文化遗产项目,IBM前不久还推出的《超越时空的紫禁城》在线旅游行业的三维化进程。加拿大UBC与我国万方幸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虚拟圆明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了当年圆明园的一些风貌,使用户对其有一种更直观、更亲近的认识。相关报道还有很多,这都说明了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三维化虚拟现实的意义。

虚拟旅游是诞生在现代信息化时代,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如何使虚拟旅游更逼真、更适应人的需求,这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除了功能设计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技术的灵活运用。

1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目前,我们将虚拟现实应用到旅游业的过程是结构设计、信息收集、信息数字化、虚拟交互设计与实现、产品,最终实现虚拟旅游体验,设计流程如右图。

旅游景点可以是现实中存在或不存在的,对于真实的景区是收集实际资料和照片,而对于规划中的景区,则先设计规划平面图,按结构布局把它做成三维模型,再利用虚拟交互设计,硬件配备,实现旅游体验。

1.1 虚拟建模技术

一个三维虚拟场景模型的构建一般经历从设计、建模、贴图、场景合成、环境设置、动画、优化、模型导出等若干个阶段。我们采用3DMax作为建模工具,因为3DSMAX建立的模型有很强的仿真立体效果,而且又方便导入到后期的虚拟软件完成交互设计。

1.1.1 建筑建模

建筑建模如用效果图的模型是不适合的,虚拟现实中的运行画面每一帧都是靠显卡和CPU实时计算出来的,如果面数太多,会导致运行速度急剧降低,甚至无法运行;模型面数的过多,还会导致文件容量增大,在网络上也会导致下载时间增加。所以,虚拟旅游的模型采用的多边形建模方法。

多边形建模技术主要优点是简单、方便和快速,而且节省“面数”,以适应虚拟旅游实时显示的需要。在虚拟旅游作品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景区的逼真性、虚拟互动的可行性,还要考虑虚拟旅游互动中的流畅性。考虑到硬件的限制和虚拟现实系统的实时性的要求,建模大都采用模型分割、纹理映射等技术,在能够保证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比较简单的模型,在模型创作过程中,对模型进行分割,分别建模,以利于虚拟旅游的实现。

1.1.2 植物建模

植物是景区的重要组成元素,植物模型复杂,量又多,不可能用常规的建模方式完成,在设计中除了个别的主要植物用模型外,其余大部分使用植物贴图进行表现。

1.1.3 水体构造

水体同样是景观的重要内容,如喷泉,可以用粒子系统进行表现,但会降低系统的速度,我们在模型设计中仅使用平面,附上水体贴图,水体的动态变化到后期虚拟软件中进行设置。

1.2 优化技术

虚拟场景的优化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经调整和优化模型与贴图,能很大程度地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流畅性。

1.2.1 模型优化

适当分割对象的三角面,删除不需要的面、线、点。保持模型面与面之间的距离,在表现细长条的物体时,尽量不用模型而用贴图的方式表现。模型的数量不能太多,将物件群组化,还要合理分布模型的密度。

1.2.2 贴图、材质优化

3DS MAX的出色的纹理贴图,材质编辑能力,提供对模型表面材质和贴图的处理途径。虽然,虚拟现实后期编辑中也有【改变贴图】的脚本,但如在3DS MAX中完成表面材质处理,进入后期编辑器就会方便很多。另外,材质的使用有时还需要跟烘焙操作结合在一起,不同类型的材质需要采取不同的烘焙方式。

调整纹理贴图的大小、格式,并调整贴图模式,以增加景物的细节水平及景物的真实感。贴图大小采用2次方倍数,在被后期虚拟软件读取时,速度较快。

1.3 虚拟交互技术

虚拟旅游需具备极强的交互性能,用户在场景中可以方便地与系统进行三维交互,在后期虚拟软件中,使用脚本进行交互功能的控制。

1.3.1 摄像机的设置

摄像机就是人的眼睛,在虚拟旅游中用户随心所欲地在场景中漫游,这些功能是通过键盘按键或鼠标点击实现的。有后期虚拟软件中需要对不同的漫游方式创建摄像机,并将摄像机与按键或鼠标动作关联。创建摄像机要与设计的虚拟旅游的方式相结合的,比如,第一人称方式、第三人称方式;游客自由漫游方式、自动漫游方式。规定路线的自动漫游是游客按照规定好的路线进行游览,观赏的景色是固定的、有序的,这种方式适合游客想初步了解景观或对旅游地不太熟悉的情况下选择的。而游客自由漫游是游客自己决定旅游的路线,自由行走,无规定旅游路线的限制,这样游客更自主,娱乐性也强。

1.3.2 碰撞设置

在场景中漫游应符合常规,无论以某种方式行走,都不会走到场景以外其他地方,或陷入建筑物中,这就要求系统能实时、准确判断对象间的碰撞,并作出合理的响应。有关物体的碰撞我们是在后期虚拟软件中进行设置的,选择摄像机会碰撞到的物体,设置相关参数。

1.3.3 多媒体效果设置

在虚拟旅游系统中提供导航图,方便游客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也可按地图选择想去的景点。不同的景点都配有音乐,视频解说,游客也按需要开关、可以切换音乐,需要“导游”的解说时,也可选择播放。虚拟场景中还可以适当增加活动的人物、小动物等,模拟现实旅游的效果。

2 虚拟旅游的意义

2.1 旅游广告

在旅游宣传中,长期以来人们是用抽象的概念表示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文字、平面图、宣传画册,有时也有用三维动画、视频光盘等传达信息的,但用户还只是被动的方式接受,无法自由地、更真实地全面了解信息。虚拟旅游景区的实现能为旅游者提供精确、详细的信息,用户以旅游者的角度,真实的感觉“进入”景区观赏、互动,在游览之前对于景区的质量和花费有明确的认知,激发旅游的兴趣,鼓励用户真正去目的地游玩。

2.2 旅游规划

借助虚拟旅游系统,把尚不存在的旅游景区表现出来,还可以利用VR的交互性能,实时修改某些景物,并能实时动态演示和控制设计和施工的过程。对各种方案及结果进行比较,使设计师的思维更加形象化,概念更易于理解,也方便领导作出决策。这是传统手段如平面图、效果图、沙盘乃至动画等所不能达到的。另外,可重复修改设计,直到在虚拟现实中达到预期效果,以就可减少甚至杜绝实际建成效果与设计意图偏差很大的情况。这无疑对设计还是规划部门都能大大提高成效。

2.3 教学应用

虚拟旅游还可以引入中小学的教育中,如学生学习地理、历史知识时,配上相关的虚拟旅游作品,学生们就在像玩游戏一样的情景,在现场气氛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可谓真正的寓教于乐。

对于导游的教学就更有效了,教学场景真实,可实现场景游览、学生实习等,在互动中达到教学目标。另外,还能降低教学成本,省时间、省费用。

2.4 互动娱乐

世界上所有的旅游景点,一个人不可能一一去实地游玩,通过虚拟旅游能过把瘾,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去观赏风景名胜区,甚至在虚拟旅游中进行互动,增加娱乐性。

3 结束语

我们在虚拟旅游中做了些基本的工作,正在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旅游中,特别是模型优化、虚拟互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后的工作将着重于研究如何创建高效和多样的虚拟场景技术,结合后期虚拟软件,扩展接口功能及交互性能,以提高其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 石教英.虚拟现实基础及实用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 胡小强.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5.

[3] 刘增良,张保钢.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应用研究[J].北京测绘,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