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拓展训练报告

拓展训练报告

时间:2022-05-17 11:09: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拓展训练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拓展训练报告

第1篇

一、安全管理在拓展训练行业中的重要性

1.我国拓展训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自我规范,自我管理,很多培训公司安全管理的流程与要求都是雷同,也就是网上互相粘贴,多存在与公司文件与网站宣传上。具体的操作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在一家公司呆过几天,自己开家公司就按刚学过的操作。其中有一部分是借用野外生存训练和登山协会的操作流程。

2.安全管理工作成绩。拓展训练在中国的十二年历史中取得了不少的成绩,用百度、谷歌、雅虎、搜狐、阿里巴巴等中文搜索引擎能看到的相关事故,有4起,其中三起严格来讲不属于我们拓展训练范畴,一起与拓展训练的伤害事故是论坛上发出的的确属于安全事故。因此,从总的方面来讲我国拓展训练安全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二、拓展训练安全管理体系的建构

建立科学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是拓展训练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安全预防与管理水平的完善是拓展行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标志。

1.先进国家和地区拓展训练安全管理的经验。“Outward Bound Internation”(简称OBI)将学员安全成为培训的第一个优先。OBI已经设计成为全世界减少意外事件和事件的可能性的自动的安全程序,在户外的教育业中造就了一份无与伦比的安全记录。

2.我国拓展训练安全管理

(1)主要法令法规。目前为止我国拓展训练,乃至整个户外教育业都没有严格的安全管理法令法规。很多户外培训网站上所提供的法令法规都是体育法以及旅游等法令,至今为止还没有出现针对户外体验式培训行业的国家甚至是行业内部统一法令法规。

(2)安全管理特色。拓展训练的对象是人,整个项目的设计都是针对人。因此拓展训练的安全管理其实就是学员与培训环境(天气、地面等自然环境)、学员与物(安全带、保险绳等保护设备)和学员与培训师(项目的监控)三者关系的控制。

(3)我国训练安全管理制度的主要问题。在没有形成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之前,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统一、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和与之配套的监督机制。很多公司的拓展训练安全管理制度都停留在形式上,主要依托各公司内部自律与培训师临场的控制水平。

三、我国与先进国家体验式培训安全管理的差异分析

1.培训安全检查制度。国外有严格的安全检查制度, OBI组织要求所有成员学校一年两次安全检查,并上交检查报告。具体实施情况见表:

根据笔者的调查,我国目前大多数公司的安全检查都是以年为单位,而且检查的重点也仅仅放在高空项目的保护设备方面。

(1)培训安全检查机构。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出现过正规的拓展训练安全检查机构,行业之间的安全管理的研讨也刚刚起步。而国外专业培训安全检查机构在1998年就开始建立, OBI1998年度总会在Krochlendorff举行,会议提出的检查机构成员的组成、检查的内容和其他的操作议题得到董事会会议核准。

(2)培训安全检查人员的权限。在我国安全装备的更换与否保护人员是没有决策权的,重要看经营管理者自己的感性判断,而国外器材的更换决策权在安全的检查人员。

(3)培训安全检查方式。安全检查的方式体现了安全管理的水准。目前我国还大多停留在目测与经验的检查层面。而国外却要详细的检查指标,每项检查都要有记录,检查完毕后要书写全面细致的检查报告。

(4)培训安全检点。国内安全检点主要是对保护装备的检查,国外除了高空保护装备外,还对设施,培训环境,以及新开设的课程安全进行严格检查。

(5)培训安全检查程序。我国目前大多数公司大多是公司自己确定检查程序,很多公司根本就没有检查程序。国外安全检查首先所有成员学校按OBI组织统一的检查内容自查,OBI组织间隔两年派专门的专家进行复查,并向总部提交检查报告。

(6)培训安全法律责任。从网上调查发现,目前由于拓展训练引起的法律纠纷最后都是由拓展训练公司法人代表承担法律后果。国外由于有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OBI组织创造了完美的户外教育业记录,因此也没有发现有关OBI学校由于培训引起的法律纠纷,具体的安全法律责任如何追究也就无从考证。

2.培训安全组织机构。结构决定功能。没有强有力的组织结构很难保障拓展训练的真正安全,建立拓展训练安全组织结构是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各级都有明确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我国只有少数几家大型的拓展训练机构有这个组织。

(1)安全组织。拓展训练机构必须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从而对拓展训练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控制。

(2)安全组织条件。成立拓展训练安全管理组织,需要聘请有经验和责任心的行业专家,需要定期提供拓展训练日志,定期安排安全检查。

(3)安全组织职责。负责拓展训练项目的安全评估、参加者危险接受程度评价、训练器材与设施的安全评估以及安全训练程序的设计。

四、加强我国拓展训练行业安全管理的对策

1.管理部门应加强工作。拓展训练等一些列户外体验式教育已经在我国广泛开展,参与人数逐年增加,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参加拓展训练的已达数百万人次。参训人员涉及政府、企业、学校等各行业,因此拓展训练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教育方式,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强行业的监管。

(1)完善执法监督管理机构,加大培训安全执法检查力度。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成立专门的户外教育监督管理机构,不断加大对拓展训练行业安全培训检查的执法力度。力争早日形成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拓展训练安全管理机制。

(2)建立并完善拓展训练安全生产的法规建设。我们可以借这次人众人教育机构举办的这次拓展训练安全管理探讨活动为契机建立拓展训练安全管理的法规,并安排专人进行后期的更新与完善。

(3)增加拓展训练安全培训科技含量,积极开展拓展训练安全技术研究。拓展训练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对于安全有更大的挑战。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在全球被验证过的良好教育模式,应该加强对拓展训练安全培训的科技含量,大力开展安全技术研究工作。

(4)建立国家体验式培训(拓展训练)安全工程师注册制度。国家可以设立体验式培训(包括拓展训练)安全工程师注册制度。凡从事等体验式培训(包括拓展训练)的培训机构必须有拥有安全工程师资格的人员放可从事经营活动。

2.安全操作教育

(1)关于管理层的安全教育。由于培训师的水平与经验不一,价格也就不一样。很多培训机构喜欢聘用没有经验的新手,带来了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作为管理层应该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对待安全问题,对拓展训练的设施、装备、培训师、培训课程的安全应放在“营销”的前面作为第一位。

(2)关于培训层的安全教育。培训师作为拓展训练的具体执行者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培训师的安全操作的追求应该永无止境,只要还想做培训师,就一刻不能放松学习,养成写培训日志的习惯,认真探讨行业规范,严格按行业规范操作。

(3)关于基地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现有很多培训机构都聘用了专门的高空地面保护人员,他们的安全意识与教育也需要提高到行业发展的层面,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责任意识以及安全管理能力,是保障拓展训练安全又一关键因素。

(4)关于参训者的安全教育。即使最好的培训公司也无法承诺无安全事故,但根据国际上的统计数据,户外体验式培训的伤害率远远低于一般运动。只要选择的是专业的培训机构,对拓展训练的危险有一定的了解,可大大减少这方面的顾虑。①对参加者的安全教育在于教会他们如何选择专业的培训机构从而回避风险。②对参训者也应该进行拓展训练中风险因素的接受程度评估,没有一点危险感觉就不可能有高峰体验,因此对参训者进行安全的教育也很有必要性。③在培训期间参训者的行为自控也很重要,很多培训事故的发生就是参训者没有培训师许可的情况下私自活动发生的。④拓展训练作为体验式的培训需要大量的身体活动,应向参训者说明的热身的重要性。如果不做热身活动就进行训练,就可能会发生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损伤事故。

3.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建立拓展训练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有利于降低风险,提高拓展训练机构的风险抵御能力。

(1)实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促进行业安全操作责任制的健全通过保险业的加入,促进拓展训练过程中安全问题的责任界定,促进行业安全操作责任制的健全。

第2篇

一、确立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重应用、高素质、多证制”为培养目标,注重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营销专业基础理论,重点掌握营销专业知识和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能胜任企业基层和中层岗位,富有敬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体魄和心理素质。

(二)教学方式。根据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专业基础教育和实践技能教育,提倡学生辅修跨专业课程,鼓励考取一些基本素质证书(如普通话、商务英语等)和职业资格证书(如营销师、电子商务师、物流师等)。在教学方式上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举措。“请进来”包括聘请校外专家、企业家、企业管理者到学校开设讲座,让学生们直接感受企业决策者的经营思路和实际经验;“走出去”包括让学生承担企业的调研与营销策划项目,如编写调研计划书、设计问卷、实地调研、数据处理、撰写调研报告等。

(三)建立“导师制”。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按一定的师生比,在学生中配备专业学习导师,加强对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引导,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正确处理专业学习与基础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二、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大学生一般都是从高中直接考上大学的,接触社会机会不多,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也很有限。但是现在企业招聘的人才多数要求具备一定工作经验或实践能力,许多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招聘需要,出现毕业即“失业”或学非所用的“怪象”。为了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人要从市场第一线做起,在两三年内基本都是负责区域性市场的产品销售、市场推广、分销管理等工作,包括铺货、与客户打交道、终端管理、导购员管理、甚至货款回收等。因此,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应以“应用”为主旨,培养学生一线工作的能力。在理论教学上,应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如减少大课程数量、增加讨论课和实践课、增大信息量、增设小课程(如半学期的课程)。课程体系分为四部分:

(一)公共基础课程。该部分课程主要体现在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方面,社会要营销人员具备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学校就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素质方面,工作要求学生具有综合知识结构,这就要求学生广泛涉猎政治、经济、管理、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因此,在基础课程部分,一定要开设文、史、哲、艺等类型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设置要本着“少、精、宽”的原则进行,这部分的课程要突出基础性,诸如管理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研等课程,但需要把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原理讲细、讲透。这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基础,没有这些基本理论,深入的课程将难以开展。

(三)准营销实践课程。这部分课程是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之后,进一步学习的课程,是为以后的专业实践活动做准备,所以称为准营销实践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与动手能力,诸如营销英语、商务礼仪、商务谈判、渠道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广告学、营销策划、零售管理、物流管理等。这些课程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教学合一”的方法,进行案例教学或者分模块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做中学”以更好地理解这些课程的本质。

(四)专业强化和提升课程。这部分课程主要是一些实战系列的小课程,如《销售经理》、《区域市场》、《业务员教材》等,这也是许多企业在对营销人员进行培训时所采用的教材。同时,教师要收集最新的、中国特色的经典案例,利用实战小课程中所列出的技巧,让学生扮演案例当中的营销角色,进行营销决策,缩短理论和实践的距离。

三、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有关调查表明,市场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策划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市场调查与预测能力、营销心理能力、销售管理能力、商品鉴别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客户管理能力、电子商务技能、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进出口业务能力等。为使学生获得这些技能,必须构建一个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由四个技能模式构成:

(一)专业基础技能。专业基础技能指的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基础技能。具体包括:①英语能力,能进行简单对话和文字翻译;②计算机应用,即能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软件、进行网络管理等;③财务分析和统计分析,能看懂资产表、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能把报表上的数字与企业的业务活动联系起来;④经济写作能力,可以准确撰写通知、报告书、计划书、总结、合同文本等;⑤法律知识,如要熟悉《劳动法》、《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经济类法律法规。

(二)专业基本技能。专业基本技能指的是开展市场营销工作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主要有:

1、市场调研能力。能够拟定调研计划,进行调查表与问卷设计,组织实施市场调研活动,能够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分析、汇总调研数据,评估调查报告,根据调研数据计算市场需求潜量,并进行销售预测。

2、客户管理能力。能根据客户类型设计服务计划,管理应收帐款,妥善处理客户投诉,建立客户档案,进行客户拜访。

3、商品鉴别能力。能够区分商品的标识,并说明其内涵,用感官鉴别一类以上(如食品、日用品等)商品的质量。

4、推销能力。能够寻找潜在顾客,进行销售谈判、售后服务,并会自我管理与自我激励。

5、商务谈判能力。能制定商务谈判方案,安排组织谈判活动,营造和调节谈判氛围,把握谈判的基本原则,促成谈判。

6、公共关系能力。能与新闻媒体建立联系,撰写公共宣传新闻稿,进行公关危机管理,消除不利因素。

7、电子商务能力。能制定网络广告与公关策略,利用网络进行销售服务与客户管理,协助设立企业站点和设计网页。

8、营销心理能力。能根据顾客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的不同表现调整营销方案,熟练运用心理沟通技巧与客户建立关系。能够在挫折情绪中及时调整自我。

还要具备其他如物流配送、市场开发、广告、铺货、现场管理等能力。

(三)营销核心技能。营销核心技能主要指能够制定营销战略、进行营销策划的能力。主要包括:编制企业营销目标与任务书,分析现有业务并编制发展计划,了解整个营销活动过程,根据不同需求水平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根据新业务计划制定市场营销活动方案组织实施,并分析、评估市场营销活动的效果,总结经验。这是进入营销中高层岗位所必须具有的技能。

(四)专业拓展技能。专业拓展技能指的是能运用营销知识和技能,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使营销与具体的专业模块进行结合的能力,训练学生的专业营销技能,拓展到消费品营销、工业品营销、服务营销、保险营销、银行营销、证券营销、旅游营销等。实践教学的安排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从专业基础技能、基本技能到核心技能与专业拓展技能,通过课堂训练、专项训练、综合训练和社会实践训练等来进行。训练的内容可以采取实地考察与观摩、模拟仿真、经营竞赛、综合营销案例分析、制作营销策划方案等方式。

四、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培养的主要途径

(一)校内技能训练。

1、“读10”活动:要求学生在学校期间至少读10部经典名著,既可以是经济管理类书目,也可以是人文、历史、传记等书目,让学生从第二学期至第六学期,每学期选择阅读两本,由“学习导师”负责检查笔记并考核。

2、“做20”活动:专业课程结束后(即第三学期至第七学期)要做20项事情,包括10次营销案例分析,4次市场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4次课外推销,1次模拟谈判,1次营销策划。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有效地将专业基础课程、准营销实践课程以及专业强化和提升课程融会贯通,实现“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重应用、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技能拓展训练。

这部分的拓展训练虽与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无直接联系,却是学生进行市场营销工作所必须具有的社会能力和意识,如团队协作、体能、表达能力等。

1、素质拓展训练。开展户外拓展训练,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充满趣味与挑战而又不乏人生智慧的活动,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训练目的,有效提升和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团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应变能力等。

2、体能训练。健康的身体是高效工作的基础,可以在校外进行越野拉练活动,以锻炼、提高学生的毅力、体力和个人意志力。

3、表达能力训练。要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每学期至少进行1次公开演讲或主持大型活动,以提高其表达和应变能力。

(三)实施“五个一工程”。

1、组建一个学会———师院营销学会。举办营销沙龙活动,邀请营销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个案点评、学生演讲、辩论会等,不仅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也可以吸引全校的营销爱好者前来参与。通过研讨、思考、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心理调节与平衡能力。

2、参加一个竞赛。学校组织举办营销技能大赛或创业大赛,培养学生进取精神、竞争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的营销大赛、创业大赛。

3、策划一个项目。组织学生承担企业庆典、新产品推广、节日促销等主题策划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加强校企合作,也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公共关系能力、策划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抽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3篇

拓展运动,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是指以锻炼体能为目的的,一种主动式迈向户外郊游并达到锻炼的形式。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企业拓展活动后体会总结报告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拓展活动后总结报告

5月23日清晨7点,公司一行35人在公司大门集合出发,虽然雨一直在下,但丝毫不影响我们激奋的心情,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tz拓展训练基地。这里群山环峙,峰峦叠嶂,荔枝环抱,自然风光优美怡人,让我们享受到生态大自然清山绿水的无限风光。

最终由于下雨的影响,我们两天来的训练都是在室内进行的,但经过教官的合理编排,通过一系列的拓展项目,两天来整个过程把妙趣横生的游戏同工作、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加深了我们彼此间的了解,而且给我带来深刻的思考与启迪:

一、空杯心态

“蚂蚁”教官打从一开始就多次强调要我们每一个学员要怀有“空杯心态”,让每一个人忘记自己的身份,忘记自己的头衔,这里没有老总、总监、经理,我们不分男女老少,我们只有一个身份:学员。

一个空的杯子才能再去装进去东西,一个浅显的道理揭示了一个人人存在的问题。确实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将过去的成功,以往的经验,用于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新的角色中,得到的结果和自己前期计划是差距甚远,导致四处碰壁,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也让自己陷入了瓶颈。这些时候,我们就该具备“空杯心态”,将自己倒空,别被那些成就、经验、利益、学识等,看似重要的东西给束缚了自己。而从我的观点来看,“空杯心态”其实就是对过去荣耀、失败的一种舍弃,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变相的否定,只有真正地舍弃之后,才有更多的空间去获得更多的东西。可是否定别人很容易,否定自己却需要很大的勇气,但也只有如此,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在现在物欲横流,个性张扬的社会形态,人们越来越多的是在关注着自己拥有了什么,怎么才能更好的抓住自己的东西。一个人也只有两只手当你总是抓着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东西时,却又丧失了去抓更有价值的东西的机会。

二、制度制定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两天来所进行的游戏并不是要考验我们的体能或耐受力,而是让我们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去体会、去体验、去感觉、去感悟。可以说,有一百个参训者,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感受,有一百个不一样的心情。明确的目标,统一的领导、有能力的团队成员、详尽的计划都是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而将这些珍珠穿起来的线就叫规则。所以,在每一个项目开始前,教官再三强调的就是规则。而我们是否意识到教官制定的游戏规则就好比我们公司的规章制度呢。我们试问一下我们公司的制度清晰吗?合理吗?在执行吗?制度是具有权威性的规则、标准和行动方案的集合。制定制度是为了完善、改进并促进今后工作,并让大家明白在工作中能够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大体上如何去做。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有制度而不落实制度的情况大有存在,定制度,不予实施,要制度何用?好比我们拓展中的游戏,那怕你很快完成了,但没有按照规则来执行,完成又何用?制度是约束行为的规范,在执行落实制度上,不能口头笼统地“严肃处理”,要增强执行力度。建立必要的奖惩措施,明确制度执行责任人岗位的责、权、利关系。领导必须模范遵守规定,带头执行制度,要帅之以正、不徇私情、上下一视同仁。让身边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这样才能保证上、下一致共同执行制度。在公司管理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制定一套好的制度比谴责下属更有效。

三、充分的策划

“运送球”项目中,我们有些操之过急,事先没有策划好,多次重复犯同一个错误却没有及时改正的经验,而在“愚公移山”项目中,我们全体做了充分的演算与策划,最终找到了最优方案而胜出。这让我想到在今后的工作中,事先要做好周密的计划,磨刀不误砍柴工,多花时间做计划是很有必要的,每项工作都要精心策划,每个细节都要运筹到位,否则就会出乱子,甚至前功尽弃。而上升到公司的发展,我们更容易发现在竞争日愈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生存就必须制定一系列发展策略。而在这一系列策略的形成是要根据市场环境,通过理论研究、市场调查充分策划而成的。

四、统一的指挥

纵观我们两天来的训练项目,“七巧板”、“同舟共济”、“孤岛求生”、“愚公移山”、“同共进退”等,无不彰显了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的重要性。在____年公司也因应实际运行情况,对组织架构作了重新调整,按理应权责明确、统一指挥的。可现实往往是,基层员工感觉领导太多,谁都可以发号施令,谁都在管,好像有问题时却不知谁能最终负责落实。这种组织方式,仍然缺乏清晰的职责分工,虽然看似人员不少,但真正负责的人不多,且负责人的责权不明确,既违背了统一领导的原则,又使管理的效果事倍功半,提高了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

管理必须讲求秩序,即所谓“凡事各有其位”。合理的秩序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确定的,有赖于有效的组织。责任主体不明确,双重或多重命令对于权威、纪律和组织的稳定性都是一种威胁。如果不注意坚持统一指挥与统一领导原则的严肃性,对公司造成的损害将难以估量,在市场形势瞬息万变的今天,增强应变能力,提高反应速度终将受到制约。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各级领导、各层次管理人员反思。

五、团队的力量

在这次训练我们谈得最多的就是团队,像“愚公移山”、“同舟共济”、“七巧板”、“孤岛求救”、“同共进退”几乎没有一个不是靠团队协作来完成的,合作使我们融入团队,合作使我们力量大增,合作使我们真正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正像有人说的:“不要以为你什么都行,离开团队,你可能一事无成;也不要以为你什么都不行,有了团队,你也许什么都行。” 所以,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放下自己的个性与喜好,以团队的利益作为最大的利益,尽全力做好自己任务的同时,更要注意整个团队的协调与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胜利。竞技中是这样的,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更应如此。体会还有很多,但真正理性的分析可能不是一次拓展训练就能总结得出来的。我们已由“行” 而“知”,但更重要的是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拓展训练是结束了,正如训练前“青蛙”老师所讲的一样:拓展只是一种训练,是体验下的感悟。我相信每一个人体验完了,都会从中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启发,但我们是否能真正把拓展中的精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能真正把在拓展中得到的启示运用到工作和生活的困难当中,还需要一个更长的历练时间。

我们也发现,在集体游戏活动中,我们干劲十足,完成任务又快又好,但一旦回到工作岗位上,一旦生活重归平静、平凡,我们很难说还能够把自己的精神调节到最佳状态,满怀激情,全力以赴去过好每天的生活、完成好手头的工作任务。大家都清楚,要突破自己、改变自己很难,但如果不突破,不改变等待到来的也许只有失败。

拓展活动后总结报告

周一下午开始了广州市公司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广州分公司的历程和前景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介绍,企业文化,廉政建设要求还有拓展训练。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为期1天半的拓展训练了。

拓展训练开始先是组建团队,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团队的名称,logo,队歌,口号等信息成为了整个训练时期我们团队的象征。然后就是开始各项拓展项目了。“信任靠”培养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机器人”让我们在黑暗无助中体会到了如何信任别人,如何指引别人;“蜘蛛网”则让我们明白了要进行详细的以及明确的分工;“珠行万里”培养了我们沟通与协作的能力;“背摔”让我们克服恐惧,并体验到了团队对个人的支持;最后的“毕业墙”让我们感受到了团结就是力量!

这些项目中令我感触最深,收获最大的就是“毕业墙”了。当我们126人刚站在高4.8米的墙前面时,我们根本无法想象能爬上它。足足有3个我那么高,怎么可能爬的上去!这时教练教了我们攀爬的方法:首先由两个人先搭建人梯将一名队员送上毕业墙,接下来由其他队员继续搭建人梯,将其余队员通过“下顶”、“上拉”的形式,依次送上毕业墙。虽然了解了攀爬的方法,但我们依然对成功缺乏自信。当教练问我们多久能完成时,我们大都说2个小时,2个半小时。

翻越毕业墙开始了!一个个身材高大的队员面朝墙壁,站定双脚,探出坚强的肩膀;一个个队员将膝盖顶在了一起。第一个我们组的赵阳在人梯队员的双手托举下爬上了毕业墙,随即,一个又一个的队员一一踩在人梯队员的身上由上面的队员拉引下翻越了毕业墙。当人梯的队员们的衣服早已湿透,上面拉引的队员汗如水下,在下面作保护的大群队员都高举双手,仰望着毕业墙的上方,很多人都被感动了,眼里含着泪水。最后,我们终于成功了,竟然只花了30分钟!这是多么短的时间啊!可以说这是我们事先都没想到的!不知何故,此时的毕业墙显得那么可爱,那么温顺,那么平静;每个人的脸上显得那么坚强,那么自信,那么幸福!

单就毕业墙这个项目,我感触颇多:1、团队凝聚力建立于目标上的共识。目标上所达成的共识时团队凝聚力的基础。这是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所以从根本上激发了每位队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2、团队凝聚力蕴藏着对团队的尊重。在整个团队登顶的进程中,团队中每个人都客观存在着与其他队友不同的想法、不同的个性、甚至不同的性别。但是为了整个项目的成功,大家必需拧成一股绳、尊重团队的最后意见、服从团队的整体安排。当面临三米的高墙时所有人都有恐惧感,也许没有队员从心底一开始就甘做人梯。但为什么大家都按部就班的做了呢?因为大家都很了解,要想完成项目必需舍弃个人利益、必需服从团队的安排、必需执行团队的决定。而这“舍弃”、“服从”、“执行”都蕴藏着对团队的尊重。

3、团队凝聚力体现在成员间的协作。不难看出,整个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就如一个个单列的珍珠,是相互间的协作把每一个环节整体的串联在一起,最后形成一个完美的“珍珠项链”。而大家的协作是以相互间的信任为前提。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相信,使得最下面的队员甘做人梯;中间的队员敢于伸出救助之手;上面的队员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虽是短短的一天半,我不仅进一步认识、提高自己,同时更感受到团队的作用。团队,不是“团伙”,一个优秀的团队具备的是团结、信任与协作并有很好的团队文化。相信我们公司的每位成员在这次拓展中都受益非浅,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我们广州电信这个大平台上发挥我们团队协作精神,早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那就是真正的成功。

拓展活动后总结报告

格桑花____诺和诺德青海拓展营圆满结束了。这次夏令营让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有机会走出大山,了解外面的世界,开拓了孩子们和老师的视野,培养合作、沟通、协作能力,了解不同的社会形态,通过比较加深对草原文明、城市文明、乡村文明等多元文化的了解,增进民族文化融合,加深民族之间的了解,传播友谊,让孩子们体会到诺和诺德志愿者的热情和爱,我们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会代表孩子和他们的学校以及父母对诺和诺德深表感谢!

项目组织:由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全程赞助,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会负责组织诺和诺德青海20 ____年拓展营!

项目目的:格桑花将孩子从大山,从草原带到城市,从出发前就设计实施体验、引导等环节,让孩子成为整个活动的主人,自然而然的参与到项目策划、管理和实施当中来,在体验活动的同时得到能力提升,认识自我。

执行时间:____年8月9日至8月13日

参加人员:14名来自全国各地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爱心志愿者;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秋智乡寄宿制小学15名优秀藏族儿童及1名带队老师杨本加;

青海省尖扎县坎布拉尕吾昂完寄宿制小学30名藏族儿童及1名带队老师索太;

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会工作人员袁静及毛姗姗。

第4篇

关键词:会计课程;教学;考核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3.080

1 引言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及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会计的知识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它承《初级会计学》,启《高级会计学》,而目前,中级财务会计在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中存在一些不足,这都直接影响《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效果和与岗位的对接,因此研究基于职业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对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重核算,轻管理,不注重知识与岗位的联系

目前《中级财务会计》的授课主要介绍以制造企业为例各项相关经济业务的核算,缺少与业务活动相关的职责、制度等内容的介绍,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会导致学生只懂做账,而缺少与账务处理相关的管理、岗位制度等知识,最终会影响高校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质量。此外,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忽略了岗位技能和岗位知识与所教内容的联系,使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岗位具体联系,到实际工作中无法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

2.2 重理论,轻实务的考试模式

目前一般高校《中级财务会计》考试模式一般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构成,平时考核所占比例30%左右,期末考核所占比例在70%左右。平时考核主要根据学生出勤、上课提问回答情况、预习作业、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情况给出平时成绩。由于很多高校采取大班上课,人数较多限制了点名和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此外平时作业形式以客观题和业务题等传统作业形式进行,形式单一,导致教师根据这些给予的平时成绩无法反映学生实际情况,同样的期末考试考核形式也存在一些限制性,大都设置考题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业务题,考题设置很难考核出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2.3 忽视职业素养的教育

经过对多家公司的调查,我们发现目前用人单位对于会计人才除了核心技能比如会计核算、成本核算之外,在能力结构上,更加重视人际沟通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素质结构上用人单位比较看重学生的团队协作、社会交往、吃苦耐劳、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等职业中应该具备的职业理念和职业能力,而这些可能是我们平时教学组织和教学过程中欠缺的。

3 基于职业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设想

3.1 模块案例教学法的设想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核心作用,将该课程与会计相关岗位对接,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我们认为应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为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取代“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努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可以采取模块案例教学法,以课堂讲授和实训练习为主,同时将课程根据企业会计实际工作岗位划分为相应的会计工作岗位模块:资金核算会计岗位、出纳员岗位、存货会计岗位、资产会计岗位、往来结算会计岗位、职工薪酬会计岗位、财务成果会计岗位、纳税会计岗位、总账报表会计岗位。在此基础上对这些模块进一步细分,模块教学过程中采取案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训练习为辅的教学形式进行。采用此法是由于本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系统性强,理论性与技术性高度融合,造成学生接受的难度和教师的授课难度相对都比较大。

教师在不同模块和内容中要注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通过布置实训和作业题、课外拓展案例分析和项目研讨、安排撰写读书报告等手段,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

3.2 实训和课外拓展相结合的课程实践的设计思路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根据每个模块特点设置相应的实训和课外拓展环节,完成课程目标和相关岗位的训练,同时训练过程中培养职业素养。《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故作业形式应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作业形式可以包括的内容如表1。

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传统形式巩固知识点的理解,通过岗位实训练习和课外自学案例分析可以强化岗位技能,通过课程拓展项目研讨报告和文献综述的训练可以开拓思路。

4 基于职业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设想

为了实现《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我们要打破以往“一张试卷定乾坤”的禁锢,重视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的比重,调整结果考核即期末考试的题型设置,以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1)平时考核以作业、实训、课外拓展为主进行,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比重可以增加到50%,具体考核内容设想如下:

①根据课程内容设置各岗位知识和技能实训练习并进行考核,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应实训内容,可表2示例。

②学生选取教师于本学期初布置的任一与本课程相关的研讨项目选题,参加科研项目小组进行讨论,并完成研究报告,每组成员通过互评和自评方式进行考核。另外设置案例分析,如果《中级财务会计》课时有限,我们可以采取此种方式完成自学部分内容的考核。

③《中级财务会计》设置阶段性考核,阶段性考核为期中考试,期中考试形式可以灵活设置,比如随堂测试,比如某些岗位的综合实训能力检验等,通过期中考试可以使学生对前半学期的学习进行归纳和整理,当然,我们认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学期内进行1-3次的阶段性小测或者阶段性的岗位实训能力考核。

(2)期末考核我们要减少其占总成绩的比重,同时改变以往单选、多选、判断等传统题型设置,而转变为以实务账务处理操作技能,以技能考核为主,比如,我们可以整个试卷按照某些重要岗位模拟企业业务,要求学生完成相应岗位的业务处理。

通过考核方式的变革与我们教学模式的改革相互匹配,才能实现《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目标。

5 结语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新形势下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客观需要,是一个全面和动态的过程,既需要我们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进行改革,也需要我们在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上不断探索,因此,我们要不断思考基于职业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思路,并应用到实践中,最终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奔.能力本位的“三全”会计实训[J].会计之友,2007,(1).

第5篇

关键词:基因突变;研究性教学;遗传学;经验交流

Experience Exchange of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Classroom Experience in Animal Genetics ——Teaching Methods and Design about Genetic Mutations

Abstract: Surrounding the gene mutation,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how to lead and inspire students to study in the light of research, grasp knowledge and cultivate scientific interest in the concrete teaching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gene mutations. It also involves that how to develop students' correct attitude and motivate their love to life by learning the cause of gene mutation, as well as understanding the normal teaching materials between parent and offspring, child and the child through genetic recombin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students’ mastery of the basic concept of genetic mutation, to deepen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enes and then cherish their life.

Key words: Gene mutation;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Genetics; Experience exchange

1 引言

大学生开展一定的科研活动,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了解学科前沿,激发科研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养成职业所要求的信念、意志、性格、气质、情感等重要品质,进而提升就业能力。自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推出面向全体本科生的UROP项目以来,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年开始,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也实行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践表明,它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简称 SRT)是专为在校大学生设计的一种项目资助计划,旨在鼓励和支持本科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科研训练对促进我国素质教育开展,丰富素质教育内涵(杨尧忠,2005;陈爱萍,王玉祥,201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李杨帆,朱晓东,2011;李香花,赵于前,2012)。随着大学生科研训练的不断推广,如何有效促进大学生科研训练的开展,提高科研训练效果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并对我国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现在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段徐,章燕棋等,2007;岳长涛,王英国等,2009;乔思辉,2011)。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外大学生科研训练,探讨国内外科研训练效果差距产生的内部与外部原因(杨慧,俞安平等,2003),基于当前我国教育体系现在与大学生科研训练实施手段,识别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影响因素,如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训练也达到了深入研究(李俊龙,夏德峰,2009;董大勇,史本山,2012)

本研究在借鉴以上研究成果与经验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科差别对科研训练的影响,从不同学科学生对科研训练认识出发,针对大学生科研训练不同环节对学生能力与专业学习影响角度出发,基于实地数据调研,分析大学生科研训练及不同参与环节对专业学习的影响。

2 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不同学科、专业的在校大学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7份,有效回收率89.17%。调研对象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科,文史类29.91%,理工类23.36%,农医类13.08%和经管类33.64%。同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进一步的访谈。

3 分析结果

在107人中约有37人参加过大学生科研训练,70人并未参加过相关训练,但这并不影响本次调研结果,在对参加过的学生进行分析的同时,对未参加过的70人进行进一步询问。

(1)对科研训练的认知与参与动机

统计显示,66.67%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科研训练应该与自己所学专业密切相关,仅有25.64%的学生期望能够学习、了解专业之外的相关知识,并认为科研训练是否与专业相关并不重要,甚至7.69%的学生认为应该不相关。通过对学科类别与学生对大学生科研训练认识进行交叉分析,结果显示:

从被调研者整体角度来看,约有68.2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科研训练应该与所学专业密切相结合,56.07%的学生认为应该是学生自主选题,然后是配合老师完成课题,约占被调研者的31.78%,仅有少数学生认为科研训练会占用自己的学习时间,该类学生约占被调研者的17.76%。

从不同学科角度分析,经济管理类学生更期望大学生科研训练与所学专业密切相结合,其次是理工类的学生,分别占学科被调研者的72.2%和72.0%,比较之下,农医类的学生更期望科研训练是自主选题,约占该学科调研学生的78.6%;其次是经管类学生,约占该学科被调研学生的63.9%;另外,很大一部分学生参加科研训练是配合老师完成课题,在所调研的文史、理工、农医以及经管四个学科中,该类学生分别占21.9%、44.0%、14.3%和38.4%。

对于有过科研经历的37个被调研者,仅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是自愿参加科研训练的,该比例为35.90%,多数学生是在专业老师的鼓励甚至强制下参加,约为38.46%,还有是部分是迫于压力和硬性规定,分别占比为10.26%和15.38%。结合参与目的,完全自愿与老师鼓励下的学生更多是源自自身的科研兴趣和提升专业素质需要,而在压力迫使和硬性规定要求下,学生对科研训练则是随大流的态度,仅有少数学生参加科研训练的目的是获取报酬。

(2)参与类型、环节及收获

通过对学生参与环节与科研训练收获交叉分析,发现无论学生参与哪些环节,其团队意识、创新思维、专业能力等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参与资料搜集与数据处理环节更能提高各方面能力,其次是参与问卷设计环节和课题设计与组织等环节,相比较而言,报告撰写环节与报告答辩环节对各方面能力提高相对较低,如表3所示:

同时,通过对不同类型科研训练与科研训练收获交叉分析,结果显示: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认为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或学术论文的设计与撰写更能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其中所有学生认为有利于提高科研能力,分别有85.7%、77.8%、73.1%和72.2%学生认为通过参与社科类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设计与撰写,其学术论文撰写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团队意识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另有71.4%的学生认为该训练拓展了其专业知识领域,其次是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撰写,主要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拓展了专业知识学习领域和增强团队意识,分别占具有科研训练经历学生的41.2%、28.6%和26.9%;比较而言,科技发明类对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最弱,但其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专业能力仍有很大帮助。

(3)科研训练对专业学习的影响

结合大学生科研训练与专业学习,对于有过科研训练经历的学生,有部分学生认为科研训练占用了其专业学习时间,但对于科研训练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可。在所调研的大学生科研训练五个环节中,学生认为问卷设计与调查、资料搜集与数据处理对专业学习促进作用最大,学生通过参与两种环节,81.8%的学生更加明确了专业方向,分别有78.9%和73.7%的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知识面得以拓展,另有72.7%和63.6%的学生加深了对本专业的认识;尽管66.7%的学生认为在课题设计与组织环节占用了大量的专业学习时间,但通过此环节的训练,分别有59.1%、50.0%、47.4%和45.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认识、创新能力、拓展专业知识面以及专业方向认识得以提高,比较之下,报告撰写和答辩环节对专业学习影响较小,但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认可其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

进一步设置参与环节对专业学习影响的分值,对于促进作用的为正,负面作用的为负,通过学生打分,所有学生均认为科研训练对专业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并未阻碍或者产生负面影响,其中认为课题设计与组织环节促进作用很大的学生占比达到45.5%,有较大促进作用的占比为47.8%,认为问卷设计与调查环节促进作用很大和较大分别占63.6%和65.2%,而资料收集与数据处理环节分别占比为63.6%和60.9%,报告撰写环节分别占比为63.6%和30.4%。较大比例的学生(66.7%)认为报告答辩环节对专业知识学习没有什么影响。

4 对策与建议

基于以上调研数据和分析结果,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且随着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国内高等学校都将会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科研训练计划项目。但调研同时显示,大学生科研训练还并未真正深入到每一名学生具体学习当中,在参加科研训练的学生当中,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课题来源与老师的项目或者课题,真正自主选题与自主设计的不足50%,为充分发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高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大科研训练宣传,增强科研训练意识

调研发现,约有66.6%的学生对大学生科研训练知之甚少,甚至根本没有听说过,仅有1.39%的学生认真了解过大学生科研训练。正因为学生了解甚少,才致使科研训练参与不足,科研训练意识不强,对于未参加过的或者具有科研训练经历的学生,29.03%的学生期望学校能够举办专门的咨询会,以详细了解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相关内容。因此,为强化大学生科研训练意识,应加大科研训练宣传,过发放相关资料、现场咨询、举办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让学生对大学生科研训练有一个全面了解,充分理解学校组织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目的,让学生从自我发展的角度结合自己学习实际,决定是否参与、如何参与、参与环节等,增强学生参与的自觉性。

(2)建立参与激励机制,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学校实施大学生参加科研训练计划的目的是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能力。本次调研发现,达学校鼓励、老师引导下,仍有20%左右的学生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态度是随大流,甚至是为获取一定报酬,因此,在大力宣传的基础上,应当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对高质量完成项目的学生应适当给予学分奖励或者物质奖励,并在综合测评方面给予适当鼓励,在保研、考研方面应优先予以考虑,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创造条件,满足大学生科研训练的实际需求

从研究结果来看,对于未参加过的或者具有科研训练经历的学生,37.90%认为学校应该向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的学生推荐优秀的导师,29.03%的学生期望能够设置有关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相关课程,并期望能将专业训练与兴趣相结合,进行自主选题。因此,在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中,合适的选题、充足的经费、高水平的指导教师是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离开了这些条件,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将无法开展。因此,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教师积极性,尤其是鼓励拥有科研项目的教师积极承担大学生的科研训练任务,以满足学生参加科研训练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 杨尧忠. 大学生科研训练与成功素质教育[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122-123.

[2] 陈爱萍,王玉祥. 探讨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意义[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10): 171-172.

[3] 李杨帆,朱晓东. 科研训练计划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中国大学教学. 2011(04): 24-25.

[4] 李香花,赵于前. 基于科研训练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222-223.

[5] 段徐,章燕棋,应美丹,等.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现状调查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03): 58-59.

[6] 岳长涛,王英国,谢君. 中国石油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活动现状调查与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09(23): 195-197.

[7] 乔思辉. 我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现状评析[J]. 中国电子教育. 2011(01): 6-11.

[8] 杨慧,俞安平,恢光平,等. 国内外本科生科研训练比较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3(05): 65-68.

[9] 李俊龙,夏德峰,吉东风,等. 大学生参加科研训练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南京农业大学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业教育. 2009(03): 16-18.

[10] 董大勇,史本山. 影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实施效果的因素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2012(01): 65-68.

作者简介

申强,男,(1979-),河南辉县人,管理学博士,北京农学院 城乡发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管理系统优化与物流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先后在《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中国管理科学》、《农业技术经济》、《科技管理研究》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与国际会议上14篇。

第6篇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创新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062-01

1 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创新意识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成为社会对人们的基本要求。我国已把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中。我们应把握好信息技术这门综合实践活动课,去探索和研究适合中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课程活动模式。

1.1 在信息技术课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追踪新技术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活动中不但要教会学生追踪新技术,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意识,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渴望创新。由于有关新技术的教学内容对设备要求较高,有些学校设备更新的速度目前还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因此,学校可安排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对Windows和Internet等目前广泛应用的媒体新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有机会接触这些新的应用技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

1.2 让学生在巩固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创造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只强调线性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的。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2 让学生尽情享受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带来的快乐,在各种竞赛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

一个地区内或一个学校内举办的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无疑给学生创造了绝好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这些活动通常是以竞赛的形式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例如,创造活动竞赛中有发明创造、科学论文、电脑机器人大赛等。“小发明、小创造”是中小学生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做出的新颖独特、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创造成果;科学小论文是中小学生在参与科技活动后撰写的科学成果论文,包括实验和考察报告、观察(观测)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是对学生在创新活动中取得成果的记录;机器人比赛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学习、探索、掌握和运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机器人创意设计更是激发了同学们创新的兴趣。

3 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和提供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地

虽然举办科技节、艺术节和体育节等活动是一个不错的做法,但受大多数竞赛类活动的参赛要求限制,只有少数有特长的学生才可以参加,而大多数学生还只是一个观众和听者。那么,如何才能使大多数学生都亲身体验到实践活动的乐趣呢?我想有关教育部门应该想方设法给大多数学生创造一个条件相对完善的活动基地。

比如我市教育部门的做法就很值得推广。经张家港市委、市政府批准,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正式成立。基地主要面向张家港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设置新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教学和实践。基地结合新的课程标准,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实践三大中心,遵循“延伸学校教育、衔接社会教育、实践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贯彻“让学生经历一次体验,感受一次成功,尝试一次创新”的办学理念,依托独特的江南水乡文化和长江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各馆室设施设备,自主开发了“家政、工艺、科技、农艺、体能拓展、主题教育”等六大系列、一百多个实践活动项目,将主题教育、生存体验、科学探索、劳动实践、军事教育、手工创新制作等活动有机结合,凸显了基地“共建型运作、开放式课程、长江风文化”的办学特色,努力成为青少年学生“学有所得的第二课堂、动有所获的理想场所、玩有所乐的成长乐园”,处处体现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育人目标。

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具有丰富综合实践课教学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在为期三天的时间里,学生不仅能够得到军事训练(国防教育、射击训练)和拓展训练(胜利墙、高空攀岩),而且能够掌握一些生活劳动技能(野炊、内务整理)和安全防护与自救互救技能(消防演练、担架制作),能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原理和常识(生活中的化学、模拟驾驶),开展一些“趣味性、实用性、智能性、创新性”的课题研究(电子百拼、紫藤花艺),从生物中走近生活、提高艺术修养。

第7篇

小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1)课题、问题的提出?

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

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

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

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

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条件词、关键词的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

(3)改革的主张、研究设计。

a、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可以是哲学的、政治理论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b、研究的具体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目标要实在,要可行。和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c、研究的具体内容。内容要紧扣课题的目标来分解。

d、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方法、原则与策略的理论支撑;方法、原则与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则与策略的活动性。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 。

e、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f、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g、有效的组织保障: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h、其他保障:如课题组活动时间;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6、简短的结语。开题报告的结语要简洁,可以对课题管理部门提希望,给研究人员提要求,可以表示课题组的态度和决心。

7、可以写上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撰写开题报告时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数据、论点、文章要按要求注明出处。反映出课题组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出开题报告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尊重他人劳动的体现。可以是页末注(脚注,在本页文章的下端)、文末注(段落后或篇后注)、文内注(行内夹注)和书后注四种。

开题报告也可以有“致谢”。对于曾经指导、参加过选题、论证,或对此工作提供建议或便利条件,而又没有在课题组的同志,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

开题会上,有关专家必须详细审查开题报告,向研究者提问质疑。但开题会不同于成果鉴定会,更主要的应该是完善方案。在确定研究有明显价值的前提下,论证双方应全力讨论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补充方案。

专家审查的内容包括:

1、选题是否当,是否符合立项条件;

2、课题论证是否充分;

3、负责人的素质或水平是否能承担此课题;

4、课题组力量如何或分工是否得当;

5、资料准备如何;

6、最终成果预测如何;

7、是否具备完成本课题所需的其他条件;

8、经过比较,本课题是否有更合适的承担人;

9、其他原因(加以说明)。

小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二】我校申报的实验课题“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经荆州市教育局批准,被确立为荆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立项编号:ZD2011016),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研究目的,我谨代表课题组,将开展课题研究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背景:

高效课堂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各地对高效课堂研究由来以久,并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模式。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河北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等。这些教学模式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高度关注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具体表现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解放学生的学习力,激发学生释放潜能,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及时检测反馈,减轻学生负担。这些成功经验为我们进行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发现,目前各地对高效课堂的研究还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空间,一是目前的研究大都直接指向课堂操作,更多的是获得经验层面的成果,缺乏对高效课堂本质的系统描述,因而难免在研究中出现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且难以将研究推向深入,二是目前的研究大都在高中、初中展开,研究成果多指向高中、初中课堂,小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因此开展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我校几年前就在借鉴全国各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及时反馈”的高效课堂建构的基本策略,各教研组以课例为载体对高效课堂进行了一些探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性智慧,如李萍老师执教的《用连乘解决问题》,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成有层次的学习活动,王萍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学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对计算公式的再探讨,陈鹏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问题交流中获得分数本质的理解,等等。这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高效课堂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㈠生本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虽然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还很不完善,但他们身上包含着人类千万年进化所积淀的优秀基因,具备强大的发展动力和潜能。学生学习天性的自由展现,必然带来学生真正的学习热情和惊人的学习效率,必然带来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求知欲望的膨胀,学习能力的提升。“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就是顺应学生的学习天性。

㈡自主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习主体都是相对独立的“人”,具有自我独立的心理认知系统、具有求得自我独立的欲望、具有“天赋”的学习潜能和一定的独立能力。自主学习本质上就是学习主体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建构、自我创造知识的过程。因此,学习是学习主体“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代替。教师所能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三、课题研究内容:

㈠研究的具体内容:

本实验立足“高效”,抓住“构建”,开发五种策略、建立三种机制,作为本实验的具体研究内容。

1、五种策略

⑴先学后教策略:先学是一种策略,其本质是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获得自己的经验和感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先学的方式可以是研究例题、阅读资料、动手操作、提出疑问、当堂训练、合作探究、小课题研究等。像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让学生联系生活识字,作文教学中的“先说后写、先写后评”,数学发现规律教学中的“观察—猜想—验证”,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学生尝试等都是“先学”。在“先学”的基础上,教师采用交流、点拨、拓展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就是“后教”。 “后教”不是由老师包办,更不等于老师独自讲解,而是以一种符合学生学情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

⑵问题导学策略:人总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一定意义上可以归纳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导学即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采用多种途径去解决问题,并把这种思路具体化为一定的教学环节,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⑶综合性学习策略:学习需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为基础,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综合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全方位地参与活动,比如阅读、表达、演示、操作等,既动脑,又动手,既当学生,又当老师。充分发挥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作用,强化对新知识的认识与巩固,并在运用中进行拓展。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⑷生生互动策略:课堂中生生之间的关系比其他任何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更强有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生生互动的方式主要有相互倾听、相互表述、相互质疑、相互评价等。

⑸当堂训练策略:美国缅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学习金字塔表明:学习后马上应用的效率是所有学习方式中效率最高的,达到90%。当堂训练不是方法,而是方法论,它是对学生遗忘规律和学习规律的运用,是对学生某一阶段学习状况的检测和评估,是新的问题的生长点,是重要的教学过程,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所以设计训练、指导训练以及训练点评是实验进程中教师要重点探索的领域。

2、三种机制

⑴学案导学机制:高效课堂构建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一切从学生的“学”出发,那么,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用学案导学就成了十分关键的环节。本实验将学案导学作为一个重要机制,引导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正确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合理进行检测评估,并开展备课组集体设计导学案、师生共同设计导学案等活动,让导学案真正起到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作用。

⑵课内调节机制:学习活动不是盲目的,是有预设的活动。但在高效课堂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实的学习活动必然对课前预设提出挑战,甚至“颠覆”。因此,根据学生学习的现实问题对教学预案进行调整或再设计显得十分重要。课内调节机制重在研究调节活动的产生、时机、方式、效果等问题,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度和有效性。

⑶课后反思机制:高效课堂建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很多课例的积累,需要老师不断的反思和感悟,因此,本实验将着力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帮助教师养成反思习惯,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㈡课题研究的目标:

经过五年研究,达到如下实验目标:

1、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得到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习惯良好、学习品质得到提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基本形成。

2、课堂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彻底打破,形成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及时反馈的课堂教学新结构。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主学习、有合作交流、有质疑探索、有当堂训练、有实践拓展,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教师的备课方式发生转变,教学设计从方便教师教转向利于学生学。围绕以目标为激励、以问题为导向、以差异为资源、以互动为途径、以训练为拓展的基本思路,形成各年级各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备课方式。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因此发生改变。

4、探索并建构各年级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如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模式,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模式,英语单词学习教学模式等。

5、归纳整理高效课堂的本质内涵,形成对高效课堂新的认识和理解。

㈢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学生课堂学习面貌发生质的变化,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学习,乐于表现。

2、探讨实现小学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模式。

3、积累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的课例和学案。

4、形成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的实验报告、案例集、论文集。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㈠研究思路:

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边实践探索、边修改完善、边积累整理。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成立研究小组,确定研究子课题,进行分散研究,积累研究课例。各年级骨干教师集中整理课例,形成高效课堂的理论成果和操作模式。

㈡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实验研究需要学习与之相关的生本教育、尝试教学、自主学习等教育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需要学习借鉴各地各学段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的成果和经验。

2、行动研究法:高效课堂建构的研究主要是一种实践性研究,甚至是将已有的模式、经验、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的验证性研究。因此。需要每位教师根据不同的年段、不同的课型,围绕高效课堂的核心价值进行尝试实践,积累大量的课例,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随笔。

3、案例分析法:根据某一课型高效课堂建构的思路进行“磨课”,打造典型课例,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某一课例教学为载体,通过同课异构、高效课堂观摩等进行个案对比,分析研究师生的课堂教学行为,提炼具有共性的特征,形成对高效课堂新的认识。

4、叙事研究法:组织开展高效课堂研究叙事交流,讲述高效课堂研究的故事,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感悟高效课堂的本质内涵。

㈢实施步骤:

本实验研究周期为五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实验启动阶段

1、学习:①组织学习高效课堂建构实验方案;

②组织学习高效课堂、生本教育、尝试学习等相关理论;

2、组建团队:教师根据自身优势,选择研究的子课题,确定子课题研究方案。

3、交流:①交流学习内容、组织形式、学习体会、学习效果等。

②交流子课题研究方案。

4、组织实验前测。

第二阶段:2012年3月——20XX年6月实验实施阶段

1、高效课堂基本模型建构阶段

①研究各学科导学案的基本模型

②研究各学科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型

2、高效课堂模型深入研究阶段

①学生与文本、学生、教师有效对话的研究。

②当堂训练题设计研究

③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变式研究

3、高效课堂评价研究阶段:

①导学案的评价研究

②当堂训练题的评价研究

③课堂教学的评价研究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17年6月 实验结题阶段

1、整理实验成果,初步形成实验研究报告。

2、进行实验验证。

3、全面总结实验成果,形成结题报告。

4、成果交流、观摩等。

5、发现问题,初步确定下一轮研究的思路。

五、已有条件和保障措施:

本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均为省、市级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证。课题组成员为课题开展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调查问卷、咨询等工作,为本课题研究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邀请荆州市教科院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对阶段性研究情况组织考评,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计划性、科学性、有效性。

第8篇

【关键词】课改课程素养育心育能育人

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家从最初热衷于课堂教学形式上的求新求异,到繁华消退之后的理性思考,我们关注的问题逐步聚焦:如何落实“以生为本”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如何搭建“新教学”的框架?我校在不断实践、反思中逐步摸索要把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学科教学的质量底线,避免“穿新鞋,走老路”,以课程整合拓展为切入点,从教材走向课程,从课程关注学生素养,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一、 “德育课程”引领课改“浅水区”,育心行无痕

这学期,我们学校启动了以“课程”为核心,以“素养发展”为目标的新一轮学校课程规划,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分修养课程、体验课程、成长课程3个方面对德育课程进行了规划和设置,突出体验德育的价值与意义,逐步形成育人“顶层设计、学段统筹、共同成长”的参与式德育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健身健心、雅言雅行的一代新人。

(一) 做实修养课程,积累成长习惯

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在学校管理中体现出对习惯养成的重视,对言行细节的关注,力求修养课程达标率。以“五项评比”落实修养课程;抓“八礼四仪”助推修养课程;用“专项检查”评价修养课程。

(二) 做细体验课程,培养成长能力

走扬中是我校特色体验课程,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本土风俗民情,了解行业运转,既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意志,丰富了生活体验,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孩子们都说,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出行!

安全体验是我校又一体验课程,体验馆分消防体验馆、预防溺水体验馆、紧急避险体验馆3个分馆,融各类自然、人为灾害的预防与自救、互救体验和培训为一体。学生进入该馆后不仅能学习各类防范措施,还能体验事故发生时的情景,掌握逃生及护理等必备常识。

(三) 做精成长课程,留下成长印记

我校把多个仪式课程整合成成长课程,这些品牌课程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用正能量来影响学生的人身观、价值观、世界观。新生入学体验,消除对小学的陌生与恐惧,对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充满期待;一年级入队礼,使得刚入学一个月的小朋友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呵护、大哥哥大姐姐的帮扶;三年级十岁礼活动更是将学校师生对学生的关爱推到极致,学生备受感动与鼓舞;本部与分部学生交换空间课程成为俩校学生友谊的桥梁,学生交往能力得以培养;六年级毕业礼课程,把浓浓的师生情再次升华。

我们坚持把每一次活动做得精致,做成经典,用情境与行动来体验情感,留孩子们留下成长的印记,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育心行无痕”的教育效果。

二、 “学科拓展”导航课改“中水区”,育能满园春

我校除了抓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提出并达到保底、拓展、提升的三维目标,立足点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让学生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拓展课程。即基础类核心课程不放松,做到人人达标;拓展类课程重视积累,侧重能力培养;研究类课程开展语文活动,争取部分提高,培养特长。

(一) 课程整合拓展提升学科价值

1. 开设学科拓展课程,争取人人拓展。语文拓展课程,我们依据课程标准,从培养孩子写好字、读好文、写好文,发展学生说话、朗读、阅读能力,进行课程拓展。阅读课程:每周中午12:30-13:00学生午间阅读,目前已经初具年段特点。运用课程:诵读课程、说话课程、写话课程、剪报课程。拓展活动:通过开展“古诗文背诵”“阅读争星”“手抄报”“剪贴报”等比赛,以赛促活动,让优秀学生脱颖而出,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让更多学生接近阅读,爱上阅读。

数学拓展课程,我们依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围绕小课题研究及《小数报》课外阅读,采用“渗透、迁移、交错、训练”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上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和创新性,让数学课堂在学生研究过程中彰显思维魅力,发展探究能力。比如:我们在全校分年级开展了“计算小能手”和“解决问题小能手”的评比活动;结合小数报的课外阅读开展了“数学小论文”和“小小数学家”的竞赛。下阶段我们还将开展数学手抄报的评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英语拓展课程,通过开展“1+X”型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使学生在“1+X”型教学中学得轻松愉快又有收获,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尤其是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既有课内拓展,又有课外拓展,通过开展英语绘本阅读和英语主体活动,如“单词王”“手抄报”“英文歌曲演唱”“英语诗”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英语思维结构,让学生在真实活动环境中体验、发现并使用英语,真正实现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体艺拓展课程,围绕我校体艺特色,每门综合类学科在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之上,结合老师特长,设置年级体艺类拓展课程,双周进行:一年级音乐课引入形体、二年级音乐课引入声乐、四年级音乐课引入器乐(葫芦丝、陶笛);体育课引入篮球训练;五六年级美术课分别引入篆刻、陶艺等美术活动。

2. 重视综合实践课程,争取个个实践。我校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课程整合,单双周进行,既有国家课程,又有校本开发,通过录入竞赛、WPS制作、LOGO语言制作和研究活动报告作为课程评价依据,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发展学生研究能力。

3. 坚持特长发展课程,争取生生发展。学校依据师资力量与实际特色,一直在进行社团活动课程化的研究。学校共校级社团28个,年级社团36个,全校100%学生参加了社团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人数、定指导老师,确保社团活动正常开展;重视过程管理与评价,社团活动成果除期末考核,并结合每年的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集中汇报展。让每个孩子有选择地参与到特长发展课程是学校的义务,让学生在活动中得以快乐而富有个性地成长是学校的追求。

(二) 课程多元评价指向学生素养

改革学科课程评价,才能构建新的学习评价体系,也是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保障。我校一改过去单一的纸笔测试方式,将学科课程能力评价分为综合考试和分项能力考核两部分,综合评价学生。

行为习惯评价:德育处修订的《修雅集》记录各项德育课程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从各年段学生的习惯养成目标在其中都有明确的要求,并从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老师评价四个方面跟踪学生的习惯养成,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并通过《成雅记》加载学生各类课程成绩及评语,每学期都会进行“健雅之星”的评选,表扬先进。

体艺2+1评价:教导处每学期末都会对学生进行体艺2+1项目考核,有方案、有落实,但凡在社团活动中评定为优秀的、校级运动队、有相应考级证书的同学给予免考,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提交作品、经历考核,对自己的艺术素质有着全面的认识,也为后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科能力评价:包括语文能力评价(词语积累、古诗词背诵、讲故事、阅读测评、作文专项赛、小报展选,其中低段侧重词语积累、古诗词背诵、讲故事的数量和质量,中高段注重阅读能力的考察,等级评价),数学能力评价(口算、笔算、应用、数学日记、数学观察研究报告等内容),英语能力评价(听力、单词积累、情景对话、绘本表演、英语歌曲演唱等)。其他学科能力评价的重点放在素质展示和实践操作上(体育主要评价学生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和篮球技巧;音乐主要评价学生现场演唱、演奏、形体展示;美术主要评价学生的基本绘画技能和陶艺作品展;信息技术重点考查学生电子作品;科学课程考查科技实验、制作和创作)。

三、 “融合教育”试水课改“深水区”,育人细无声

记得顾明远教师曾经说过:“如果孩子的童年没有幸福,那么将来也不会有幸福。”在我们学校,有很多智障、听力残疾这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为了帮助他们成长,学校不仅让他们随班就读,还专门成立了51号教室,开设满足他们个人成长独特需要的课程。让这些特殊孩子也享受课程教育,最终能够正常地开心地生活,也是一种教育成就。

(一) 诊断评估,建立档案

新的学年,本教室负责人都会根据各班上报学生信息进行不同级别的筛选,确立本教室帮扶学生档案,实现“一生一案”式动态跟踪管理。

(二) 关注能力,培植信心

聘请两位获得心理教师资格证的老师作为资源教师,依据她们专业知识,依托资源教室中沙盘、宣泄等专业设施,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进行感统训练、沙盘训练、心理辅导。我校和特教中心距离较近,我们利用特教的康复教师、康复场地及器材,根据随班就读学生各自的需要,由特教学校的专业教师在评估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运动、言语、认知、心理、作业五大领域的康复训练。这也是我们对普特融合、多样化随班就读的实践与探索。

(三) 班级管理,志愿导学

随班就读生纳入班级管理,通过大小课堂的穿插学习,使有特殊儿童接受到合适的高质量的教育,真正成为学校和班级的一分子,是我们积极开展融合教育,课改的最终目标。

随班就读工作绝不仅仅涉及部分班主任、部分任课教师,我们要做的是通过随班就读知识培训让所有老师和学生了解融合教育,我们给教师做了心理干预治疗专业培训、感统训练培训、沙盘师培训,

第9篇

1.1专业能力

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畜牧业发展方向,熟悉畜牧业相关政策,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具有畜牧业工作必需的畜禽饲养、疾病防治技术,能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1.2创业能力

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工作;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试能力、领导激励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创业市场把握能力,能够自主创业。

2培养途径

以培养畜牧业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以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遵循“以引导为前提、以体验为手段、以带动促创业、以服务促发展”的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素质拓展训练、创业入门教育、创业成功经验专题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萌生创新意识,迸发创业愿望,规划创业愿景;通过实习体验、参加教师项目体验、创业规划大赛体验、校内创业体验等,体会创业计划的制订,细节过程安排,进一步接近创业门槛;通过教师养殖创业、兽医门诊创业,让学生看到创业的典范,感受创业的果实,增强创业的信心;通过技术指导、市场信息咨询、企业经营管理策划等方式对创业学生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做到创业有指导、立业有保障、发展有扶持[2]。

2.1适合创业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为了培养畜牧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从课程体系的设计到实施,都要进行调研论证。针对黑龙江省区域畜牧业的特点,以培养畜牧业一线岗位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核心,构建“433”课程体系。其中4为课程体系分为4个层次,素质与创业平台课、专业平台课、创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3为3门创业核心课程,集养、防、治于一体的《猪生产与疾病防治》《鸡生产与疾病防治》《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3为三大能力,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创业能力。

2.1.1素质与创业平台课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培养学生通用能力、综合素质和创业意识,设置了素质与创业平台课,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口才与应用文写作、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入门教育、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等课程。

2.1.2专业平台课

为了打好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培养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开设了专业平台课,包括:动物解剖生理、畜牧兽医应用化学、动物繁育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动物病理与药理、动物疾病诊疗技术和动物防疫技术。

2.1.3创业核心课

通过对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将原有课程体系中动物传染病、动物普通病、养猪技术和养禽技术等课程进行解构和重构,融“养、防、治”为一体的专业核心课程,即:猪生产与疾病防治、鸡生产与疾病防治和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以畜禽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融理论于实践与一体优化课程内容。

2.1.4专业拓展课

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自主创业的需要,设置了专业拓展课程,即经济动物生产与疾病防治、动物及动物性产品检疫与检验、中兽医。

2.2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过程之中。依据专业课程体系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和行业人员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模式[3]。

2.2.1单一项目全面培养

,综合项目分方向重点突破畜牧兽医专业的单项技能分为畜牧和兽医两大部分,是最基本的专业技能,是完成综合项目的基础。为了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单项技能,并使之规范化、科学化,通过实践编写《畜牧兽医专业技能训练手册》,明确实训项目、内容、方法。在第1,2,3学期,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学生的单项技能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梯次培养。综合项目是针对学生就业岗位和创业需要而设置的项目,包括兽医门诊、鸡场管理与疾病防治、猪场管理与疾病防治、牛羊场管理与疾病防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一项技术,在二年级时,引导学生定向。学生可根据自已的兴趣和工作取向,重点在4个方向中确定一项,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教师带不同方向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内基地边生产、边教学。在第6学期按不同方向选择相应的企业实施顶岗实习。

2.2.2转换角色适应社会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养成。在校内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学习期间,按照企业员工的要求,明确岗位责任,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安全意识,成本意识。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即员工,身份角色发生了变化。在企业制度的约束下,在学校教师和企业领导的管理下,学生进入角色适应社会,职业综合素质快速提升[4]。

2.2.3以基地为平台,着力培养创业能力

一体化教学,培养能力。利用专业实训室、兽医院、试验种鸡场等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项目教学、现场教学、病例教学为主。依据不同项目,以5~10人为一学习小组并推选一名组长,组织查阅资料、研讨内容,教师指导、学生训练。鼓励学生不断创新思维,引发创造性的学习、训练,讲方法、重实效。业余开放,锻炼能力。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对学生开放,利用业余时间,教师承担项目,学生分组训练。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单独安排训练时间表,由一名教师负责一个项目的实施,根据学生训练的具体情况,由项目训练教师安排重复训练次数,直至合格为止。以此固化专业技能。创业孵化,提升能力。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创办种鸡场、动物医院,独立法人、独立经营,学生参与。实训基地为学生创业培训搭建了平台,教师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咨询,帮助学生选项目孵化创办企业,实施跟踪服务,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2.3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

2.3.1融素质、能力培养于第二课堂活动之中

以“重内容、重参与、重实效”的组织原则,以“休闲学习”“欣赏学习”“创新学习”和“实践学习”的辅助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组织内容生动、主题鲜明的论坛、竞赛、座谈会、创新实验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实现参与即可获益、参与就是学习,通过接力赛、辩论赛、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通过文明礼仪讲座、寝室文化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专业技能比赛、参观优秀企业、社会实践调研、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优秀创业毕业生报告会等活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及高尚的职业使命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

2.3.2企业进校,素质训练,提高综合能力

第10篇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层次化 项目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Zo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Hierarchical, Project"

LI Hongmei, LI Zejun, ZHANG Xin

(Yuxi Normal University, Yuxi, Yunnan 653100)

Abstrac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tudents self-ability experimental courses in zoology, the experiment content is divided into "basic experiment, integrated design of experiments and research innovative experiment" three levels. The experimental part of the contents of the project undertaken. After practic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operate experiments and self-learning abilit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Key words experimental teaching; hierarchical; project

1 实验内容的三个层次

本课程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在必修实验的基础上,将传统的实验内容予以扩展,并由学生选择教师提供的动物学范畴内的小课题或自行命题,设计实验至完成实验。除课程必修实验外,还包括动物学相关的选修实验项目、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各种学科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实验项目。其中,学生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为开放性实验,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申请,器具准备、试剂配置等,直到完成实验报告,并允许改进实验方法。

1.1 基础性实验

此层次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动物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和基本实验技能为主要目的。通过对动物学理论的验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动物学实验知识、熟悉实验仪器、学会实验方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动物学实验的基础性实验包括动物装片的制作技术、动物绘图方法;代表动物的观察、解剖;动物检索表的使用方法及简单动物检索表的编制;动物的采集、培养、标本的处理和制作技能等。例如:动物的细胞和组织、早期胚胎发育观察、绿眼虫和变形虫、水螅、涡虫、吸虫和绦虫、环节动物、头索动物的外形与结构;昆虫、鱼纲、两栖纲和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的分类;鱼、蛙、家鸽、家兔的形态及内部解剖等。

1.2 综合设计性实验

动物学实验中一些技术实验手段和实验内容的综合性、关联性较大,通过把有关重要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由学生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既能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又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动物学实验知识的能力,提高综合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该层次实验提供一定的内容选择范围,要求学生必须选择完成一定数量的内容。而且实验项目要求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自行完成设计、材料准备、仪器调试,实验实施、完成实验报告等。选修实验的课内课时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在平时的教学时间中。该层次实验项目包括草履虫、水螅、涡虫等生活环境观察、野外采集、室内培养、不同环境因子对动物的生长影响实验等;校园常见昆虫调查及校园常见昆虫名录编制;无脊椎动物浸制标本制作;脊椎动物浸制标本制作;鲤鱼、牛蛙(或蟾蜍)骨骼标本的制作;鸟类剥制标本的制作;胚胎发育不同阶段蛙胚的装片制作观察等。

1.3 研究创新性实验

研究创新性实验层次的实验项目除课程实验外,还包括各种学生项目课题以及由教师科研项目转化而来的项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科技竞赛等要求结合课程特点自选课题,可在课内或课外完成,不受课时限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实验和研究,其成果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大赛。

近年该层次开展的实验项目繁多,例如:养殖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的蝌蚪和幼体;养殖观察蟾蜍卵发育不同时期的状态;人工孵化鸟类并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校园景观水体浮游动物种类及数量的调查;几类环境污染因子对蝌蚪变态发育的影响;不同外源营养物对烟蚜茧蜂寿命的影响;昆虫繁效对比研究;人工养殖条件下有尾两栖动物的生命现象研究;校园鸟类种类多样性调查;两栖动物形态结构与生存的实验研究等。

2 实验内容的项目化实施

项目式教学是实施探究教学模式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学习各种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①在项目式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开放实验中,不断树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②根据实验项目提出明确任务,或者由申请实验的学生提出需完成的工作任务,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拟定实验方案,查找资料、交流论证、分工实施完成。

2.1 实验题目的选择

教师提前两个星期提供可选的大类综合设计性实验题目,比如,无脊椎动物浸制标本制作和昆虫的采集及针插、展翅标本的制作,脊椎动物的标本制作和动物生活史观察、鸡的孵化系列实验等大题目,并告知实验室条件和主要试剂。学生以小组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和自己的兴趣,通过上网查资料、图书馆借书等多种途径,围绕大类题目设计不同的具体实验题目,例如环毛蚓、螺类、河蚌等动物的外部及内部解剖浸制标本;各类昆虫的针插、展翅标本制作;蛙的生活史观察记录、标本制作;鱼、蛙的骨骼标本制作;鱼的浸制标本制作;鸡的孵化及鸡胚胎发育标本制作;家鸽剥制标本制作等。

研究创新性实验也可以由学生自带项目,并明确项目操作的可行性、规模、用时等内容,向实验室提出申请。

2.2 开题报告的撰写

选题拟定后,学生查阅并整理文献资料,进一步论证实施此项目的条件和方法,明确完成项目的可能性,写出项目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包括以下主要内容:首先介绍该实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其研究的历史和最新动态;接着根据实验室现有实验设备和条件拟定详细的实验方案: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用具、详细的实验步骤与实验方法、实验进度安排、检测手段等,其中需要详细列出所需试剂品种、数量、规格,实验仪器名称、检测设备名称等。实验方案首先经过项目小组讨论、评价或检验其可行性,然后交由教师或相关实验技术人员审查,教师初步确认实验方案设计合理并且实验条件具备后,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2.3 实验项目的实施

学生项目实施小组按实验项目实施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项目。按照预先设计的实验方案,学生提前预约安排实验时间,实验次数不限,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即可。除常用实验试剂外,根据学生开题报告的实验要求,实验室还需提前准备相关仪器设备及药品,然后开放实验室,供学生完成实验。实验过程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要求提前把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测,如果真出现了问题要自己先解决,经过小组讨论仍难于解决的再请教老师指导。由于实验的成败取决于实验方案、准备工作和实验操作等各种因素,实验过程每一步都需要自己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若出现问题需要自己分析并加以克服。学生没有了依赖心理,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修改并完成项目,如果条件许可亦可拓展项目内容。

2.4 实验论文的撰写

学生完成项目后进入实验数据整理阶段,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小论文。实验小论文的格式要求参照正式发表的科研论文,内容包括论文的题目、署名、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引言、实验方法、结果与讨论、参考文献等,并对其中的图、表、公式、符号等也同样按照正式的要求。通过严格写作训练,初步培养了学生科学实验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基本掌握了实验型论文的写作模式和要求。

2.5 项目成果的交流以及评定

实验项目完成后,各小组选派同学在全班进行成果交流。介绍自己实验项目的背景、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并进行结果展示,最后回答教师和学生的提问。通过实验成果的交流,大家不仅掌握了自己实验的内容,而且了解了其他同学所选实验的内容,扩大了知识面,同时还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根据实验实施情况以及结果,教师(有条件的情况下相关实验技术人员一起参与)对项目组的成果进行考核,通过评定,给学生相应的学分。

3 实验教学效果与成效

3.1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分层实验,分别要求,项目式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热情、激发了创造性思维,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通过基础性实验,学生的实验知识与技术得到了扎实的训练,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提高了学生查阅资料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式实施,目标任务驱使,小组合作,学生相互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验结束后的交流和结果展示,让学生有成就感的同时,也更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2 强化了实验技能训练

实验技能的训练是动物学实验教学的突出特点,通过内容分层,制定了动物学实验技能训练方案,详细构建了动物学实验技能训练与实验内容关系结构,使三个层次的相关实验内容都有明确的技能训练目标,并对技能的达成有相应的考核要求,提高了实验考核的可操作性,根据实验层次提出不同的考核要求,使学生在一个个实验项目中提高技能。

3.3 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在实验项目选择时教师充分考虑项目的连续性和拓展性,实验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加强过程管理与考核,对课程项目完成情况良好的同学引导他们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学院级项目完成情况优秀,学有余力的学生引导他们申报省级、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促使学生不断努力钻研。近5年来,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完成动物学相关内容的学校学生立项科研项目11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学生在云南高校青年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中获得省级奖9项。结合小课题项目化实施,完成毕业论文多篇。广大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所培养起来的专业知识、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工作实践打下了良好基础。

基金项目:玉溪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03)

注释

第11篇

团队训练是提高团队凝聚力,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下面是小编进行整理的团队拓展训练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团队拓展训练心得体会

挑战自我、熔铸团队是这次培训的基本主题,引进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通过情景模拟、户外训练等方式,侧重于先体验,然后分享总结,最后整合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

到达训练基地后,教练把我们分成了2队,每队在45分钟内建立起了自己的团队文化,按“三个转变”基本要求,在拓展训练中,队员们都用新起的绰号彼此相称,并给自己的团队选了队长、起了队名、确立队训、编制队歌、绘制队旗。每组的队员紧紧围绕在一起,发挥每个人的智慧、特长与勤劳。“黑虎队”与“雄鹰队”的竞争也在此刻悄然开始。

本次拓展训练的项目主要有:“穿越电网” 、“高空抓杠”、“荒岛历险”、“七巧板”等训练项目。每个项目都使我印象深刻。拓展训练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是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它有比言语更能表达深度的内涵,不用刻板的说教,而是通过自己去体会,去感悟:

一、破除个人自我中心概念,树立团队精神,增强团队意识。“穿越电网”是个集体项目,在固定的规则下,完成此项目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形成一个有凝集力、有战斗力的整体,让我们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尽人意的时候,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同时我们更应该主动地去帮助别人,这样,我们就会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一个可以克服各种困难的整体。

二、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高空抓杠”是一种自我挑战,当独自一人站在8米高空上的小小平台,除了接受队友的“充电”鼓励,其它的一切都需要自己来解决。现实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且有时甚至得不到外界的任何鼓励。怎么战胜自己的心理障碍才是关键,其实离自己1.35米的距离在平地抓到它没有任何问题,就看你那准确有效的用力一跳。当你战胜了它,你会发现一直潜伏在每个人身上、而人们又未必真正了解的能力和情趣。

三、认识到了沟通的重要,计划的目的性,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所有的任务中,要求整个团队在任务下达后,用最短的时间制定计划,确准目标,要发挥所有个的力量。沟通是使大家凝聚的连线。如果你不能从沟通中获得充分的信息或统一的认识和意志,那么那个环节肯定出问题。改变对于他人和社会的冷漠心态、认知模式,实现与他人的良好沟通,认识群体的作用,认识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提高对资源有效利用的认识,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当“七巧板”任务在失败中结束后,做为唯一可以移动的第七组队员,在紧张中协助其它六组完成任务,体力与智力都经受严峻的挑战。总结任务过失时,让我们大家想到工作中所处的状态,使人深醒。

四、提高学员的思想素质、锤炼学员的意志品德、打破思维定式,学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使有限的知识和技能释放出极大的能量。在拓展训练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我们增强了自信心,磨练了战胜困难的毅力。

五、增进了友谊,学会欣赏、关注、关心,学会懂得珍惜、感恩。 拓展训练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虽然大家一起学习生活了近一个月,但这两天我们的交流方式与平时是不同的,增进了彼此的的友谊,他将成为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最珍贵得回忆。

拓展训练,是体验下的感悟,是震撼下的理念。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漫长的,一次训练不能解决各种问题,但我相信每一个人体验完了、震撼完了,都会从中得到了启示,是否能真正把拓展中的精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能真正把启示运用到生活的困难当中,还需要更长的磨练时间。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还将不断的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愿我们的集体更团结、更坚强。

野外拓展心得体会

上个周末,我们公司组织了一次为期两天一夜的户外拓展活动。最初,我是抱着游玩的心态去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目的不断进行,我慢慢收起了这种心态。因为我在一个个游戏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团结、互助、沟通、勇敢…….

记得第一天早上,我们早早地在公司楼下集合完毕,然后上了车,开始了这一次拓展之旅,到了拓展基地后,我们先认识了两位负责培训我们的教练,然后领取了统一服装后,教练要求我们所有人在8分钟内换好衣服并集队完毕。最后,我们有队员超时了,所以教练毫不犹豫地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男的10个俯卧撑,女的10个蹲下起立。从这一刻起,我收起了散漫的心态,也是从这一刻开始深刻地意识到我们是一个团队而不是个人,因此当个别队员犯错时,就需要整个团队受罚。

接着,在教练的带领下来到训练场地,并且开始了一项简单而又不简单的任务—摆水瓶。一个人摆一个水瓶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可是一队人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所有瓶子码摆整齐这就不简单了。我们从最初地一窝蜂涌过去摆结果用了30多秒到通过几次的讨论,最后就花了十多秒就完成了。这让我明白了有些事情看似简单,但真正能做好这件事则需要耐心去做,用心去想更好的办法。就像我们做编辑,每天就是发文章,一天不停地重复复制黏贴,可是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复制黏贴出用户喜欢的文章,这需要我们耐心地去分析总结,用心地琢磨更多、更好的办法。

然后,溶洞壁画这个项目印象比较深刻,我们小队从一开始不得其门到略有小成接着遇到瓶颈,经过奋力思考最后顺利通关,一路走来收获良多,不过感受最深的是整个团队队员间的沟通,在我看来沟通包含了两部分,一个是倾听,另一个是表述。一个团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那就是说这个团队的队员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目标,我们就需要静下心来倾听其他人的经历和总结,从而为团队确立一个正确的前进方向,而不是不断重复其他队友所犯的错误,另外,表述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需要用准确的语言尽量客观地表述自己的经历,这样能让其他队员更好地分析整个事情,最后,勇敢的表述出自己所想到的看法能更好地帮助整个团队完成任务。

说到最让人感动的项目要数最后的一个项目—毕业墙了,我们这个30人的团队要在20分钟的时间内不借助其他外力翻越一堵4米多高的墙壁,我们能成功吗?当第一位翻越这面高墙的队员踏上由另外几名队员组成的人梯时,我们与时间的赛跑就已经开始了;当中间的队员不断向上爬的时候,我们这些保护的队员们恨不得把力都注入到下面托着,上面拉着这些队员的人身上;当最后一位队员在大家的帮助下顺利翻过这堵墙,我们所有的队员一个不少的站在高墙的另一头时,我们的队员都哭了,激动得哭了,感动得哭了,喜悦得哭了,因为我们成功了!而且我们用时只花了15分钟多一点,可是这背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当人梯的几位队员几乎被所有人踩了个遍,他们的肩膀、大腿被我们踩到淤青了;也意味着最先上去的几位队员拉人拉到手部肌肉都僵硬了,最后连握点东西都握不稳,完全脱力了。是他们,是他们如此的奉献牺牲才有我们整个团队的成功,所以,我们流下了泪水,这泪水中包含了对他们感恩,对他们的敬佩,在这堵墙上,我学到了感恩,学到了互助,学会了相信同伴,也学会了不言放弃。

班主任团队管理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7月1----9日,我很荣幸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xx年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团队管理能力提升的培训,这是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十多年来第一次参加的培训,很激动,也很惭愧。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很多。各位教育专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班主任工作理念到具体的工作方法和策略,从一个团队的建立到如何管理好这个团队,从学生的道德素养、知识的积累、身心健康指导到教育法律和校园安全,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该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管理好一个班级。我从理论上感受到了在当今新型教育形势下如何做一名不仅仅是合格而是优秀的班主任!就像专家讲座报告里告诉我们的那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激励学生,用爱心去关爱学生,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去造就学生,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听了他们的报告,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今后在工作中要多学习,教育学生讲究方法,注重策略,下面谈谈我参加这次培训的感受。

我深感教师这个职业是无比的光荣神圣与任重而道远。这次的学习,深深触动我的是在班级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也能折射出深奥的教育思想,班主任工作要认真执着,对每件事情都要认真进行反思、总结,才能不断进步;班主任工作中没有小事,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认真对待。

作为一个班主任,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团队?要教会学生什么?我深深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并且打算围绕德育教育,采用主题班会、带领学生读好书写感想、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从这几个方面去做,把学生培养成学习上目标明确,态度诚恳,干劲十足;做事上积极主动,争先恐后,任劳任怨;做人上勇于承担责任,有坚韧不拔的毅力;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我的人生是我自己的,我要创造出我的人生。 班主任老师也是一样,我要创造出我的人生。

第12篇

关键词:大学语文改革素质职业能力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与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掌握较宽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从事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人才。在此环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既要坚持和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又必须寻求突破,明确定位,拓展功能,使其与高职教育相和谐,并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能力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高职教育环境下大学语文的界定

徐中玉先生在谈到大学语文时说:“大学语文这门课,不仅可以让大学生进一步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表达能力,而且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人文精神和高尚品德,‘铸造中国人为人的道德’(鲁迅语)”。①据此,大学语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功能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为专业服务的功能,表现在为学生学习专业提供必需的语文知识,以提高专业学习的质量和效率,通过语文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二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现代社会合格人才的素质,大体可分为两类,即智能素质与品德素质;三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这种功能实际上是前两种功能实现的必然结果。必要的语文知识储备、语文素质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养成是学生转换职业或岗位、升人高一级学校学习以及创业所必需的。

现行的大学语文教学基本上沿袭了中学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受制于应试教育的框框,重视字、词、句、章的分析,缺少文学知识的系统介绍;缺少整体的感悟与思想的启迪;缺少实践能力的训练;缺少质疑、批判、创新精神的培养……如此等等,导致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大学生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日渐下降,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如何应对时代的发展变化和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巫待解决的问题。

高职教育环境下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构想

高职教育环境下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应当建立以学生为实践主体,以人文精神为内核,以言语技能培养为主线,全面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和言语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可根据语文学科思想性和工具性的本质以及实用性与伦理性的特性,以语言文字为核心,教给学生各种专项能力,它不应是对中学语文的补充,而应注重对中学语文知识的回应和衔接,拉开与中学语文教育应有的距离。大学语文应是对中学语文知识的梳理、激活,是在较高平台上的升华和总结。

笔者以为,模块式教学可以弥补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中的这些不足。“模块”是以能力为核心的加拿大“CBE”模式中的概念。

这个模式可归结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把职业人才的知识与技能培养要求用课程模块一一对应,用活的课程模块与多方向的专业对应。它是根据专项能力的最终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各项要求,按照职业实际需要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和能力而确定的教学单元。可以将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分解为相互融会的四个模块,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教学。

(一)语文基础知识模块(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基本常识)

要求学生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修辞、逻辑、文体常识、文学常识等,建立文学史的知识体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所学的文学知识的梳理,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激活”旧知识。对中小学学过的作家作品从文学史的角度重新加以认识,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有系统的了解,从而建构文学史的知识体系,大致能指出各个朝代诗、词、文、赋、戏剧、小说的主要成就、代表作家、主要流派、代表作品及其成就与得失,使新老知识从中找到相应的位置,使大量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此模块在教学中可结合专业特点添加如下内容:

汉字书写基本知识与训练(书法史、书写意义、楷书与行书的书写技巧等)对文房四宝,欧、柳、赵、文等书法名家,以及篆、隶、楷、草、行等书写形式,如何欣赏书法艺术作品等均作简要介绍。在训练中,可采用摹影、描红、对帖、背帖、创作等方式,使学生从硬笔到软笔,从楷书到行书,从一般字体到名家名作,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

口语交际训练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承担着重要的交际作用,一个人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与人沟通协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在社会活动中的成功或失败,因此,在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应有意加强这些能力的训练。提高高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搞集中突击,要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在教学中,可以将口语交际训练分解为:(1)普通话能力训练(面对不同身份、性别、年龄、熟悉程度的谈话对象得体地提出问题、回答间题的能力);(2)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有准备的和无准备的);(3)演讲和论辩能力训练。在整个过程中,既教给学生知识,也教给学生训练方法,如声韵发音练习、声调练习、蓄气换气练习、儿化韵练习、说绕口令、口才得体性训练、口才集中性训练、口才思维性训练等并联系学生的专业进行实际模拟教学。

(二)阅读与鉴赏模块

大学语文绝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继续。就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言,必须注重鉴赏批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如果说有关文艺学的种种知识都是必要的,那么它的归宿应该是鉴赏和批评,也就是说,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

高职大学语文课的阅读与鉴赏模块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由专业教师轮番讲授,致力于将优秀作品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化、文学、艺术名著,在与古今中外的大师们进行心灵对话的同时,丰富情感,升华境界,使他们关注社会、人生、人性、人类、自然等等,并在充满诗意的描述中,帮助学生形成高品位、开放性的文学艺术审美意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从而促成其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达到“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教育目的。

阅读与鉴赏模块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组,一组是为形成一定文学、文化素质而必须研习的作家、作品及学术界对它们的权威阐述;另一组是为达到阅读鉴赏、写作等能力目标而必须研习的概念、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主要讲授那些文质兼备的名家名篇,介绍作者、作品的背景、风格等一般常识。学生可从教师深人讲解剖析作品、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在匠心独运的分析环境描写、情节设置、细节编排、场面描绘、感情流露和思想表达的过程中,获得情感、艺术、精神上的充分享受,在此基础上,完成字、词、句、修辞、逻辑、篇章的学习,提高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此类课可以借助于文学讲座、评论、阅读指导、读书报告、播放录像等形式,努力实现文学的立体传授与立体接受,并进行辅导、答疑、讨论,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写作训练模块

高职学生尤其要加强写作能力的训练。高职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应以中学生已基本具备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为起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写作理论知识,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对写作材料的搜集、处理能力,并从文体学角度把握不同文体特征,以具备常用实用文章的写作能力。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体现在具有文体感的文章写作上。所谓文体感,就是要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写什么像什么。

写作训练模块包括常用文体的写作(如记叙文的特点与写作、议论文的特点与写作)、应用文的写作,重点是学术论文的写作(小论文、研究报告、毕业论文、实习报告、调查报告等)。在教学中,教师应把侧重点放在典型例文的评析和实训演练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联系学生的实际,实现课堂写作和实践的互动。如在应用文的写作教学中,可以先集中讲解写作知识,然后利用学生调研、实习的机会,写出系列应用文,即调研、实习前写通知,调研、实习回来后写总结,并结合调研内容、实习内容和自己的认识,写竞聘报告、求职信、请柬、演讲稿、实习报告、调查报告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信息资料搜寻模块

信息资料搜寻模块包括科研方法介绍、常用文史工具书的使用(专题研究资料的查询)、现代网络信息资料的查询等,重点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资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