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9 14:10: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高级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创新培训理念,确立“致福工程”培训目标
农民教育培训的理念问题,影响着农民教育培训的方向,也制约着社会对农民教育培训的认同和热情。按照培养新型农民的总体目标,“致福工程”培训目标要实现从受体型农民向主体型农民转变,从经验型农民向知识型农民转变,从就业型农民向创业型农民转变。
1. 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提高农民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往农民获取信息和技术主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和培训讲座,是单向的、被动的接受,农民培训偏重于传授某项具体技术,由于需求不一,往往众口难调。农民希望实现“想看什么点什么、想问什么答什么”的个性化、多样化要求,希望能及时查询需要的信息和技术,并把自己的信息出去。“致福工程”侧重教农民掌握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运用电脑有选择地学、主动地学,激发农民内生动力,提高农民自我学习、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是农民教育培训内容、方式、手段上一次质的跨越。
2. 推动农村学习型社会和家庭建设。推动农村学习型社会和家庭建设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内在需求,也是一种社会责任。“致福工程”让农民掌握电脑和网络这一工具,可以源源不断获取知识和信息,丰富农民的生产实践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培训基础上开展技能大赛,特别是“小手拉大手,全家总动员”第二届农民(家庭)上网技能大赛,参加网络预赛的农民达8万多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推动农村学习型社会和家庭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3. 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培养大批具有现念、有文化、懂技能、会经营的现代农民,而掌握电脑和网络技能,可以借助电脑和网络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致福工程”作为江苏农民创业培训的一部分,学员通过培训增强了就业创业能力,提高了生产水平,扩大了生产规模,领办创办农业企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引导和激励农民参加培训
“致福工程”是一个新生事物,要通过宣传、引导和激励等手段来激发农民的热情,最终从“要我培训”变为“我要培训”。
1. 运用大众宣传媒介。各地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公开培训信息;通过乡村干部和农技人员走村串户张贴海报、发放资料告知培训安排;通过农广校电话声讯服务宣传培训意义;通过乡镇农技服务中心设立报名点,方便农民就地就近报名。由于宣传发动到位,农民要求参加培训的热情空前高涨,大大超过培训计划,从而在各地营造了浓厚培训氛围。
2. 坚持典型示范引导。各县农广校组织老师和乡镇农技人员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把有一定文化基础、有迫切求知愿望、有信息致富渴求的农村青年,尤其是各类种养专业户、科技能手、农民经纪人、农村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农业专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作为培训重点。在学员中抓典型、树模范,通过“能人”、“大户”示范带动,让身边农民切身感受到培训的效果,《致福工程优秀学员100例》就是成功典型的缩影。
3. 创新激励机制。坚持免费培训,包括免学费、食宿费、教材费,体现了党和政府惠农惠民政策,同时调动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顺利地把农民引进门;对培训学员进行考核,优秀学员优先参加高级培训班。金坛、溧阳等县对学以致用并帮助他人致富的优秀学员奖励二手电脑。丰县、盱眙等县还选拔部分优秀学员作为信息示范户承担宣传“致福工程”,为周边农民免费提供信息服务,学校为其提供更多的免费服务。
三、总结农民培训和农村信息化普及规律,创新培训模式
“致福工程”培训不同于一般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采取集中培训、分类指导、强化实效、以赛促学、跟踪服务等方式来提高培训和应用效率。
1. 编印通俗易懂、针对适用的教材。在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上,按照易学、实用的原则编写了少理论、多实践,少原理、多操作的《农村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教材》,主要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汉字输入方法、操作系统简单应用、互联网操作、日常维护等。配合实例和图形,使农民学员通过短期培训,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并能根据自身生产生活需求从网上查询所需资料和发送信息。
2. 狠抓教学环节。各县(市、区)抽调或聘请有电脑教学经验的同志担任主讲老师,同时安排操作熟练、工作细致耐心的同志作为电脑操作指导员。建立听课、评课制度,定期检查教案,增强教师责任感,保证教学质量。在省编教材的基础上各地自编辅导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各地探索了富有成效的“五日制”培训模式,教学上少讲理论、多讲操作,侧重直观形象教学,考核上网技能。通过分类教学,满足不同目标群体的需求。如对会计培训班,增加电子表格的应用和会计电算化知识;对高级班增加网页制作、计算机日常维护等内容。
3. 完善培训方式,贴近农民,方便农民。在利用县级农广校教学培训资源基础上,充分利用乡镇成人学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农村文化工程活动点等部门和社会资源开展培训。海门、沭阳、江阴等县在村级建立培训基地,使农民走出家门进校门;海安等县还购置笔记本电脑开展流动培训服务。
4. 学用结合,跟踪服务。建立学员信息反馈制度是“致福工程”培训的组成部分之一,各县(市、区)通过开设热线电话、学员信箱方便学员交流心得、咨询疑难。同时,对培训后的学员采取电话联系、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定期了解学员学以致用情况,通过上门走访帮助学员巩固学习成果。如赣榆县聘请电信部门5位电脑专家和农业部门5位农业专家,每两个月对学员进行上门服务,帮助学员制作网页325个,建立个人网站51个。
5. 以赛促培、以赛促学。举办全省以农民为主体的上网技能大赛活动是“致福工程”实施中又一创举,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致福工程”宗旨与信息时代造就新型农民的意义向社会广为宣传,促进农民参与培训、学用结合。一是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以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内容,并用农民语言设计大赛题库;二是在学员中选拔选手参加为期5天的高级培训班,经过预赛后,代表各市进入省电视台大奖赛决赛;三是开发了第二届农民(家庭)上网技能大赛网上报名和预赛的系统软件;四是建立由农民担任裁判的农民评委队伍;五是设计了贴近农村文化、体现信息时代特征的大赛网页及相关宣传海报,深受农民朋友欢迎,央视七频道用较大篇幅报道了江苏农民上网大赛的创举。
四、遵循系统学原理,构建部门联动、优势互补的“致福工程”服务平台
“致福工程”是一项培训项目,实践中各地以项目实施为基础,密切部门协作,争取企业和社会参与,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拓展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服务内容,其意义和效果已超出培训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