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4 03:26: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代设计史设计师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室内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分析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连续延展的中国,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国元素的底蕴和内容都异常的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精神的体现。在室内设计中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可以有效的拓展设计专业设计师的创新思维,不但提高了他们的民族归属感与自豪感,还有助于丰富他们的审美水平[1]。随着室内设计多样化的进展,全球范围内不同元素相互糅杂,碰撞,国内的室内设计要着重加强中国风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构建具有中华特色的室内设计风格体系。
一、当代室内设计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联系
虽然在当前的设计领域对传统文化应用频率比较高,然而,对传统文化的界定却始终比较模糊。传统文化其实就是通过历史积淀与传承保留的文化综合体,包括思想、知识、风俗、价值观、道德以及制度等多个层次,此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复合体。传统文化本身存在一定沉淀与传承机制,由此才能够在时间长河中获得延续,从而保存与实现了社会内在精神特征。相对当代室内设计来说,传统文化是室内设计的发展基石,而室内设计又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哪种设计风格,均可以将特定文化心理结构和精神结构体现出来。因此,室内设计也是不同审美观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不管是哪个时代的室内设计都和当时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文化为室内设计的母体,同时也是大众参照传统和历史展开存在印象的一种深加工。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历史的设计其实就是设计的历史。
二、国内室内设计的发展现状
(一)室内设计的理念落后
中国的理念的室内设计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更注重培养设计师的室内设计技能,轻视理论知识;设计师的专业知识,忽视文化知识。落后的理念,不仅制约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也造成了设计师知识的不平衡,不利于设计师的全面发展。
(二)室内设计缺少正确的认知
中国的室内设计行业起步较晚,仍存在室内设计的主体认识不足的现象。最突出的表现是,室内设计将等于甚至片面的绘画,室内设计的基本知识绘画。这种认识与绘画与室内设计的直接联系是混淆的,它是对室内设计的误解,因此,加强对室内设计理念的正确认识是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三)不看重中国传统元素
虽然近年来的室内设计内容改革以后,中国的室内设计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忽视对民族传统文化应用的现象仍旧很严重。目前,国内外许多设计师都追捧西式的风格或室内设计的盲目追求西方元素,错认为西方的标准和风格才符合现代的审美,搁置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元素。这一现象的室内设计是不正常的,也是对中国室内设计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的。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途径
(一)借b传统文化符号
中国传统符号主要包括纹样和图案两种,将传统比喻意义和象征内涵直接体现出来,古代图腾纹饰和传统宗教纹饰符号等。室内设计中合理应用这些传统符号,能够营造一个极具传统文化意境的室内环境,对传统符号应用的方法主要包括:首先展开抽象简约处理,通过艺术加工提炼和抽象简化处理传统形式的局部或者整体,注意传统之形可失,但传统之韵不可失,基于现代设计功能和技术,与中国传统儒、禅、道文化相融合;其次展开符号拼贴,对于传统构建展开裂解、抽象以及变相,确保其能够转化成象征意义比较独特的符号,在室内设计中应用拼贴,完成古今、新旧以及现代和传统的关联。最后展开移植和嫁接工作,在室内设计理念中移植中国传统儒、禅、道文化,展现一种现代化艺术形象。
(二)融合中国画元素
室内设计专业涉及到的知识极其的丰富,并不是一个结构单一的专业,室内设计必须重视室内设计专业课与周边学科之间的互动融合。具体从理论知识、技能和技巧等方面,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归纳各个学科之间审美观念的异同,提高室内设计的广度和深度,全方位多层次地设置室内设计的内容。拿中国水墨画举例子,中国水墨画中的构图、构思讲究虚实相见、黑白对照辩证性的形式,这种思想与室内设计所重视的烘托与对比、均衡与对称等构思设计原则有着相同的审美思想、哲学特点与设计技巧。因此,在国内室内设计的任务中,设计老师要广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促进设计师更多地应用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吸收民族的养分,并融入到现代的室内设计中,展示室内设计的民族文化特征。
(三)参考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文字形式,室内设计专业设计师可以依托这些文字来对中国古典设计的风格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引导设计师从中国古典文学中寻求室内设计的创新点,引导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进行观察和敏感性分析。把从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些构思和现代的室内设计原则有机结合,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自主的融入中国风,促进文化氛围、民族特色的交融。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室内设计教师可以组织设计师参照一些实际的古典建筑,进行设计锻炼,为设计师提供涉及到室内布局的古典文学作品,让设计师从中寻找亮点以及有用的元素,并与当代的一些设计理念尽行结合。
四、结语
总之,现代室内设计中,不仅应该继承中国传统历史文化遗产的精华部分,同时还应该基于中国风进行创新,与时俱进,顺应社会和审美发展趋势,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把现代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建立现代市场发展的室内设计概念,推动室内设计行业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品牌,这对推动产业发展、传统文化的创新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殷欢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5):111-112.
广场的地标是紫色的通风高塔,渡水墙也是紫色的,插入圆形的浅水池。广场另一侧是鲜黄色咖啡厅和三角形汽车站,这种补色的色彩关系形成强大视觉张力。广场中段被称为橘苑,设计师将巨大的混凝土球漆成橘色来表现。潘兴广场明艳丰富的色彩和简单明确的体块使广场气氛热情活跃,带有强烈的拉丁传统文化,使该中心广场作为城市自身特征的微观再现。外国传统园林的图象特征表现.现代主义园林设计中运用了大量的传统园林的图象符号来进行园林设计,这些传统的图象符号包括历史建筑的整体造型和细部构造、古典园林的中的植物造型以及局部园林等。穆尔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同样有着大量的历史性图象符号,我们还能辨认出那些简化重组了的仿多立克式、爱奥尼式、科林斯式的柱式;台阶象征着阿尔卑斯山;水体象征着“第勒尼安海”和“亚得里亚海”和“地中海”。后现代主义园林还从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型以及局部园林等吸取特定的历史性图象符号来进行设计。玛莎施瓦兹设计的拼合园从日本的古典园林和欧洲法国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庭园吸取了枯山水的形式和绿篱等图象符号,创造出一个别具一格的新庭园。
湖湘文化精髓与现代设计的对接
近年来对湖湘文化研究的学者很多,对湖湘文化精髓概括也众说风云,笔者对于公认的几种说法经行分析研究,综合得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是湖湘文化精髓,这些湖湘文化精髓思想在文化个体身上打下的文化烙印已内化为湖湘人民的一种人格特征和心理积淀,应该贯彻、应用于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本段主要探讨他们在现代设计当中的运用与对接。例如,“心忧天下”与园林设计的对接。在今天,低碳设计的理念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与认同,是21世纪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这既是对设计师“心忧天下”的高度责任感的拷问,也是时展对于设计的必然产物。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具备责任感。在设计中必须要首先考虑到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劲量避免或者减少使用带有毒副作用的设计材料等;其次,设计时应该考虑到节约能源与资源,减少用材,使用可再生能源;另外,注重设计的生态性,尊重自然,避免因设计不当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心忧天下”与园林设计的对接还体现在“循环设计与组合设计”(或称可持续设计)的观念中。与20世纪50年代鼓励消费,计划行废止相反循环设计与组合设计旨在节约能源。人们对地球上日益减少的原材料的担忧和用完即弃产生无法消除的垃圾的担忧。道德感已成为新时代对设计师的一项重要要求。“心忧天下”的设计师们尽量限制在设计中使用大量材料,且尽量采用容易被回收的材料进行设计。
湖湘文化元素与现代园林设计的对接
设计的背后是文化。文化是避免设计内容空心化的保证。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元素是设计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湖湘文化的精神文化是看不见的、内在的东西,要将湖湘文化作为一种视觉元素传达给受众,我们就必须寻找其典型的,可视的语言作为一种视觉载体。我们可以研究湖湘文化中的物质文化部分,发掘其中的形体、纹样、线条、颜色等形式符号,用以作为现代设计中的造型元素,将湖湘文化加以继承和创新。例如湖湘建筑园林设计中代表作“岳麓书院”。由于“岳麓书院”承载了湖湘文化,是湖湘文化的象征,所以很多设计作品中都喜欢用岳麓书院来表现湖南,诠释湖湘文化。如何继承湖湘文化传统来适应现代园林设计呢?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说过:“照搬过去建筑语言自然是复古,如果我们对一种语言用一种方法进行抽象、提高和再创作,就不是复古而是尖端。”优秀的设计不是对传统简单的模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炼提高的作品。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湖南的民俗中寻找灵感如:湖南皮影戏、长沙“木脑壳”、湘绣、风筝、长沙花鼓戏、花鼓灯、以及考古马王堆汉墓中的帛画等。湖湘文化中造型元素例如: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湖南摊文化、金石书画。湖湘文化中材质元素例如:湖湘陶瓷、青铜器、出土简帛等,都是我们可以用来诠释“湖湘文化”很好的园林景观素材。
总结
湖湘文化有形与无形的文化遗产,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巨大的财富。它有太多的内容值得我们去发掘、提炼、思考、总结。在园林建设中把握住湖湘文化的特点,是我们在将来的学习和公作中都应该把握的要点。生活中处处都是美,重要的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我希望通过我对于设计的理解,能将真正美的内涵挖掘出来,让人们在生活中能感受和体会到湖湘文化的延续,去理解其中所具有的“湖湘文化”园林文化内涵。
作者:罗俊敏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舞台服装 艺术风格 时代特征
舞台服装是一场演出的门面,直接面对观众,是一场剧成功与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凭借作者在电视台从事舞美部门服装工作的经验,总结出现代舞台服装的艺术风格主要有呈现出如下几种特点:
一、具有时代特征
现代舞台服装的设计,要有当代的时代特征,要有时间的印记,当今科技不断发展,与以前有着天壤之别,舞台服装的设计要体现出当今的科技水平。舞台服装的展现地点是在舞台上,那么它不可能自己存在,要考虑舞台上的其他因素。舞台服装的样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这种变化根据不同朝代的不同审美,不同历史背景和当时发生的大事件而变化,变化虽然不同但是有延续性继承性,在设计当代舞台服装的图案,花纹当中,都要以这种延续性继承性作为出发点。当今艺术设计绝对不能是过去的重复,新的纹样,新的款式,都是新时代的舞台服装设计师的新感受,当然,这当中少不了与历史的融合。
当今舞台服装设计的流行色,流行趋势,纹样图案,色彩和面料无疑要求设计师要用当今的眼光及现代人的审美,通过自己所积淀下来的美术知识去提炼创作。去年辽视春节晚会主持人的服装(如图1),男主持人郭德纲穿着黑色的中式正装,并且右襟及右臂上有中国传统图纹,不对称是主要特色,格外耀眼,与其他主持人相得益彰。女主持人璐璐的服装,运用中西相结合的方法,公主裙搭配中式立领,色彩上红白相间,图案上采用中国窗花图案,因为是春节晚会主持人服装,这样的设计年味儿十足,并且让人从服装上看到了中国的文化民族的文化并且不失现代时尚。这些舞台的服装都呈现出了当代舞台服装的时代特点和面貌。
二、具有艺术特征
舞台服装的存在是为了满足舞台的效果,所以要有夸张、虚拟等手法的运用。谈到舞台服装的艺术特征,要熟练掌握以下几点:
(1)民族性:近几年来,国际的服装设计舞台越来越倾向民族化,由国际一线品牌设计师领衔设计出带有融合了世界各国鲜明特色的服装设计作品。比如,日本的艺妓服饰和妆容、中国的旗袍装、印度的沙丽以及阿拉伯国家的头巾等等,都在设计师的巧妙创作当中逐一呈现。著名导演张艺谋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民族的元素一直是各国服装设计师的一个重要设计灵感来源,用好自己国家的民族符号,不仅能够弘扬祖国的民族艺术,也能帮助设计师走向世界的设计舞台。
(2)实用性:服装是穿在人身上用来雕塑人物性格的,根据人物的背景个性来进行基础设计,并且要考虑到演员的身材肤色结合美学知识。而舞台服装和生活装不同,穿着者有的是舞者,有的是戏剧演员,在服装款式、细节设计上更要突出考虑到在舞台上动作的幅度,使整套服装作品更具实用性。
(3)风格化:服装面料的选择在设计作品的风格化当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面料并不是死的,它有着自己的语言,比如棉麻看起来淳朴自然,丝绸看起来华贵等等。除了传统意义上大家都知道的服装款式颜色与面料搭配体现风格化,使设计作品发生质的变化之外,现代面料用高科技的方法,各种品种应接不暇,给当今的舞台服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基础。所以作为一名舞台服饰设计师,要能主动接受新的事物并且学习如何运用,在面料的新奇上发挥自我,进行设计之上的再设计,这样更能突出舞台整体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今年新创造出的塑料面料,通过设计师的巧思,设计出五彩缤纷的PVC塑料舞台时装,不仅时尚新意,而且在舞台灯光设计的衬托之下还产生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塑料不透气,但是这种新型面料在设计的时候用激光打眼,充分考虑到人体穿着的舒适度。这种新型面料同样有着自己的风格化,在舞台上经常用来体现冰冷、强硬等风格,巧妙的使用新型面料,能达到旧面料难以达到的效果。
三、具有系统特征
一、国画意境论和图形设计的概况
1.国画意境论的概况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国画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具有多样的品种、丰富的形式与独特的风格,在中国和世界美术史上都是珍贵的财富。国画的精髓便是其意境,国画意境是指画家在作画过程中,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与认识,将自身的思想与感情融入到其画作中,进而形成了一种艺术境界。在画作中体现了画家的情感、思想、愿望与心志等,让画作呈现出情与景的交融,体现出生动之美,结合了虚与实、有与无等,同时国画中蕴含着空白美学、气韵美学与笔墨美学等。在提倡民族艺术传承的今天,国画意境论决定了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美学本质。
2.图形设计的概况
图形通过视觉及其生动的、具体的形象,从而实现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是一种视觉符号,它在平面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现代图形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设计的目的,通过设计要实现信息的传递,传递信息是图形设计中最为基础的要求,也是其根本原则,因此要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其二,设计的语言,设计的语言不仅包括信息,还包括感官艺术;其三,设计的形式,要保证其具有多元化、多样化与符号化;其四,设计的理念,其理念要不断创新,使其设计具有个性化与独特化,从而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同时要保证其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使其能够通过生产,从而创造一定的社会价值。图形设计作为文化符号中的一种,虽然在形式方面与国画有所不同,但仍需关注意境的问题。当代图形设计要根据国画意境论与图形意境论,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才能保证其设计具有中国特色。
二、国画意境论对中国当代图形设计的影响
国画意境论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在作画过程中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从而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具有中国韵味的国画。在画作中展现了景的美与情的真,将景与情进行了高效的融合,从而显现出了中国国画艺术的精髓,体现了意境美。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在文化方面世界各国在不断交流与融合,中国设计受到了巨大的影响,面对着不同的国际元素,在学习与借鉴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自身的、独特的魅力,即:民族美、中国韵。中国设计师逐渐注意到,在世界的舞台上,要保持自身的特点与魅力,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能在设计界独树一帜。当代中国图形设计要保持其传统的特点,使其设计的图形具有一定的意境,因此,要对国画意境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设计作品中不断尝试,将传统美与现代感进行有效的结合。中国设计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全面的观察与认识,并在设计中融入其感情,使其作品富有活力与生机。当代图形设计中运用国画意境论,其创作过程中要坚持结合意境与形象,坚持融合情与景,坚持结合虚与实。图形是意境的重要载体,通过具体的图形让人们感知其中的意境;设计师在图形设计中要注意意境的创设,将图形的相关元素进行组合与排列,从而刺激欣赏者的情感,在意境中生成形象。融合情景,便是通过图形传递设计者的情感,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明确其创作的意图,从而选择适合的图形开展其创作,不仅要使其达到传递信息的作用,还要让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结合虚实是创造意境最为重要的法则,在图形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图形的布局,突显象的实质;同时设计师要对接受的对象进行选择,使其意境符合对象的心理需求,还能够体现设计师的审美观念。当代图形设计中运用国画意境论,其创作的主要途径有构图、笔墨与气韵,通过三者的有效结合,从而体现图形的意境。国画的构图形式是通过画面结构来体现意境之美的,主要的构图方法有散点透视与空白处理,在图形设计中将二者进行有效的运用,将使其具有浓厚中国绘画艺术美感、东方传统意境与哲学韵味,同时还使其具有极强的现代感;笔墨在意境创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墨色的变化,使画面具有丰富多彩的效果,在设计中运用笔墨,将使其设计更加简洁、丰富、大气,同时通过笔墨营造出的不同意境,将带来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
三、总结
综上所述,国画意境论对当代中国图形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图形设计中运用国画意境论,将使当代的图形设计具有民族特色与传统韵味,又不失时代感,才能提升其国际的影响力,满足现代人的视觉需求,从而让人们易于接受,并在世界设计史上留下辉煌的印记。
作者:王倩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关键词]建筑师的培养;专业素养;团队精神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0 — 0041 — 02
前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中对艺术设计人员需求量的加大,有很多社会成员转行到艺术设计这个行业中来。近年来学习艺术人数逐渐增多,加上非专业人员的渗入,从事设计的人员组织成分复杂,设计师在职场的生存压力在不断增加。如何培养出一名有系统的理论作指导,专业的职业素养,能力和独具创新的思维才能、较强的团队精神的设计师,完善职业设计师的教育,进而推动设计市场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也成为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重点目标。
一、《建筑十书》中关于建筑师的培养
对于一名建筑师的培养,早在两千年以前奥古斯都时代,维特鲁威(Vitruvii)就指出“建筑师的知识要具备许多学科和种种技艺,以各种技艺完成的一切作品都要依靠这种知识的判断来检查。它是由手艺和理论产生的。手艺就是勤奋不辍的实际练习,通过它按设计图纸表示的各种必须的材料由人工来完成(建筑物),而理论则可用比例的论证和说明以技巧建造的作品。因此,建筑师不顾学问而致力于娴熟的技巧,竭尽辛劳,还是不能得到威望的;而偏重于理论和学问的人似乎也是追求幻影而不是现实。与此相反,只有精通这两方面的人们,才好似全副武装的人员一样,更迅速地获得威望而达到目的。”。〔1〕维特鲁威认为一切作品都是由手艺和理论产生的。技艺是成就作品的前提和基础,可以通过勤奋及不断的练习达到娴熟;理论知识的积累是论证和说明以技术创作出的作品的原则和支撑。
《建筑十书》中提出的多学科的知识,包含了方方面面,如文学、历史、哲学、音乐、制图、几何学、数学、天文等。每一门学科在创作作品中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建筑师可以在历史中寻找到建筑的许多装饰物,在这一点上,维特鲁维用希腊的女柱像来历,为我们做了例证分析,阐述了作为一名建筑师对各种历史的深悉可以使其获得更好的创作资源。除此之外,作者分析了通晓音乐可以使建筑师利用音阶法及数字的注法正确地进行重弩炮、轻弩炮的调节;分析了建筑师懂得哲学,可以使自身气宇宏阔,不骄不傲,温文有礼,淡泊无欲的人,在哲学中除了让人的素养提高,并存在于创作作品中外,哲学还阐明事物的自然本性,需要建筑师精心地研究。对于很多的不同学科,对建筑设计师的培养方面,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都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用例证阐述了各学科知识对建筑设计师培养的效用所在。从书中我们了解到两千年前的先辈们已经总结出培养一名建筑设计师的条件, 尽管设计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对我们的设计教育,人才培养依然是一种很好的启示和借鉴,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到底如何培养当今的设计师成为设计教育的研究对象。
二、当代设计师的培养教育方向
从《建筑十书》关于建筑设计师的培养中我们受到的启示就是设计师要具备娴熟的技艺与丰富的理论知识,今天的设计教育教学中也就是对未来设计人员专业知识的精深培养和相关学科的积累。
(一)设计师精深的专业知识
专业的设计知识是一个专业设计师必须要具备的首要条件,这种能力的获得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系统的专业学习得到的。主要包括造型基础能力,是所有设计领域的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只有具备很的专业设计能力,设计师才能很好的把自己的设计构想以优美感人的视觉形态表现出来,给人以直观的形象感受,才能有效的与委托设计的客户进行沟通,这是由精神向物质转化的很重要的一步。
设计能力很强的设计师,可以详尽如实的把自己的设计创意构想运用各种表现技巧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使客户能直观的了解你的设计意图和设计作出采用的决策。相反,对于一项设计那怕设计师有多么美妙的构想,十分卓越的创意,在口头上也体展现时,由于设计师自身表现能力所限,说的与看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或者两者差距很大,这势必很难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设计进程由于这一环节受阻就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二)设计师宽泛的相关学科知识
艺术设计不是纯科学技术,也不是纯艺术,是科学、艺术、经济的高度融合,是多种学科高度交叉的综合学科。维特鲁威认为,培养一名合格的建筑师,要使他们“擅长文笔,熟悉制图,精通几何学,熟悉各种历史,勤听哲学,理解音乐,对医学并非茫然无知,通晓法律学家的论述,具有天文学或天体理论的知识”〔2〕,面对这一点,当今的设计师的培养教育就更是相当的欠缺了。
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意义还在于能用理论指导一位设计师的设计实践,熟练的把握设计的固有规律,自发的把设计行为转化为自觉的创造性活动,才能设计出有价值的作品。当今时代,由于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涉及到更多的知识层面,现代设计师的成功往往依赖于他的整体的知识结构与技能水平,而这种知识素养的获得与提升全在于后天的不断学习吸收。一项设计作品的完成往往需要设计师掌握一些与该设计紧密相关的科技或社会学知识。如室内外设计师必须掌握人体工程、照明工程、材料学、乃至具体的施工测量等等;除此之外,设计师还应当对各学科,如音乐,历史,哲学,文学,逻辑学等各门学科有所了解使其作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思想。
设计不是简单的一个人的创造,需要与人的沟通,与市场、时代的接轨,是一种广泛的社会活动,它是为大众服务的,因此它的来与去都不属于某一个人独立私自的活动,而是属于社会的。
三、设计师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设计是一种社会性的工作,沟通协调能力在一个成功的设计师身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维特鲁威特别强调建筑师必须具备两种素质:一是吃苦耐劳的实践精神,一是建立在深厚理论基础上才可能产生的丰富开阔的想象能力,这两点在今天的社会中也尤为重要。设计一定是跟市场结合,设计师的任务就是解决客户需求和市场上遇到的问题,更需要维特鲁威强调的这两种素质。
(一)设计师与社会中的文化环境
设计师只有在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如教育水平、教育条件和社会文化设施等良好的状态下,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从而为职业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才可能更好的从事设计工作。社会中的文化环境对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及至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通过对社会大环境进行分析,了解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法制建设发展方向,寻求各种发展机会。
(二)设计师与市场环境
市场是设计师成功与否最好的检验官。因为任何设计师的设计作品都是有目的性的,适用是实现其价值的途径,这种适用是通过市场的流通来体现的。因此,设计的作品最终实现与市场紧密相关,并受到市场的制约。没有通过市场认可的艺术设计作品,再好的作品也不能称之为设计,也没有什么价值而言。
设计师的设计作品服务于消费者,由消费者决定设计。对市场的把握直接影响平面设计的成功与否。设计应顺应市场来发展,找准目标对象的设计不脱离市场的需求就不是盲目的设计。不找准目标对象脱离市场需求的设计是盲目的设计,不管设计是怎样努力,最后必将退出市场,脱离设计的群体。因此设计师要了解和掌握市场。现代市场理论认为,市场是具有需求和支付能力并且希望进行购买的消费群体。这种市场的需求就是消费者的需求,强调了消费者的主导地位和利益,顺应市场的设计就是顺应消费者的设计。设计是对消费者引起购买欲望的前期引导,只有说服消费者的设计才能赢得市场。
可见,消费者在市场中的主导作用,这就说明设计师要与人交流,如何应对消费者?其外在形象与内在素养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三)设计师与消费者
目前,国内一些设计公司较为普遍地有这么两种现象,一是当设计作品完成后各方面效果都很理想,但在交稿与客户主管人员沟通时,出现诸多问题;一是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设计师不能拿到更多订单,甚至很难拓展新的客户。
前者或许是由于不能从设计理论上向对方较为完整深入的表述设计意图和创意构想,造成沟通上的障碍,结果很难让客户顺利地认同设计作品。这种设计的“自我推销”,就需要设计师有很强的专业理论支撑,在交流上显示专业的权威和说服力;与此还要有很好的心态,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专业素质。后者或许就是失败在外在的形象,与表达能力上,人与人的交流中第一印象也许就是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每一位设计师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首先要设计好自己,包括着装,语言,肢体动作等,注意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礼仪,更好的塑造自己,尊重自己就是尊重他人。
(四)团队精神
团队的合作能力又可称协作能力,它是设计师在艺术设计实践技能之外的一种职业能力,琼·卡扎巴赫与道格拉斯·史密斯合著的《团队的智慧》曾对团队又这样的诠释:“团队就是一群拥有互补技能的人,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达成目的,并固守相互间的责任。”
1.团队的作用
在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挥整个团队的作用,才能克服更大的困难,取得超出的 ,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成绩。一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能力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如果把自己的能力与别人的能力结合起来,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一个哲人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大意是:你手上有一个苹果,我手上也有一个苹果,两个苹果加起来不再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能力,我也有一种能力,两种能力加起来就不再是一种能力了。
2.团队的精神
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强烈的归属感和一体性,每个成员都能把个人工作和团队目标联系在一起,对团队的忠诚度、责任感、荣誉感。团队成员间相互依存、同舟共济,互敬互重、礼貌谦逊;他们彼此宽容、尊重个性的差异;彼此间是一种信任的关系、待人真诚、遵守承诺;相互帮助、互相关怀,大家彼此共同提高;利益和成就共享、责任共担。良好的合作氛围是高绩效团队的基础,没有合作就谈不上最终很好的业绩。
小结
两千年前的奥古斯都时代就有如此开阔的思维,不管是一名建筑师也好,艺术家也好,设计师也罢,那个时代没有具体的专业分工这么一说,就像书中说的那样“大自然赋予他们聪明才智、敏锐的判断力和有脸的记忆力,他们精通几何学、天文学、音乐和相关学科,因而超越了建筑师的业务范围,变成了数学家。”〔3〕通过这样的通识教育,在今天我们也可以说是全才教育或者通才教育,让从事设计行业的人员更佳的完整和健全,赋予艺术作品更高的价值,是当代设计师教育的不懈追求。
〔参 考 文 献〕
[1]维特鲁威.建筑十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既不是竹,也不是钢,是竹钢。北京设计周期间,在751时尚广场上,由《缤纷space》杂志主办,建筑师王刚策展的“线索——竹钢建筑装置展”,来自11位知名设计师(曹晓昕、车飞,李道德,马晓威,彭乐乐,王刚,王永刚,魏娜,杨庆奇+gianfranco latomaca,仲松,朱小地)的11件装置作品,将竹钢这一材质可能性的使用方式,通过不同的形态展示给了大家。
竹钢是一种新型的合成材料,主要由竹材和树脂组成,因具有极佳的耐候性,耐腐蚀性和抗压性,得此美名。11件作品既从不同的角度对其特性进行了验证,同时也体现出不同设计师在面对同一材料时的不同设计逻辑,面对一种新型的材料,特别是来源于有着深厚文化土壤的竹子设计师都表现出了很高的创作热情。与大多设计师的思路不同,朱小地的作品没有寻找竹钢的钢性,而是反其道而行,缅怀竹子原初自然的性情。他认为,从竹子加工成竹钢的过程,表面上是发挥了竹子材料的特点,但生产出来的竹钢却在性格上与竹子大相径庭。竹子的轻柔,飘逸的个性完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沉重和古板的样子如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无情地淹没在永恒的黑洞之中。其作品采用169根竹钢,在2500mm*2500mm范围内布置成垂直地面的矩阵,将比竹材料更加坚硬的废钢铁以扭曲,挤压,残败,生锈的状态植入矩阵中,反映枯萎生命对无奈生活的迷茫与倦怠,以此反思自然生态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艺术家王永刚的作品则采用了更加特殊的形式,他打破了常规构建的思路,用竹钢在地面上抒写出颇具哲境之思的“竹既是空,空既是竹”,八个大字,试图在告诉我们,是竹还是钢不重要,人类文明自有其发展规律。
展览的主题为“线索”,旨在向人们传达影响设计结果的那些林林总总的因素,这些因素既是设计师萌生好的设计理念,实现理想的设计结果的一个个线索,设计师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完善他们的设计。王刚坦陈:“设计师常规上经常犯一个错误,总习惯于首先设想目标,却不清楚自我所处的环境,具备的资源和条件,所以我们需要很多线索,去找到合适的设计定位,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方法。”同时,“线索”也喻意了设计师在展览作品中统一使用的25mm*25mm*2500mm这一线性的竹钢材料,以此告诉观众,设计师们是通过什么“线索”,为各自的思考和观点找到了怎样的出口。
当然,在面对问题的复杂程度上,装置展与设计一座建筑相比还是有天壤之别的。这次展览只是一个微型的实验,项目虽小,但也需要考虑很多因素,诸如安全性,方案的可实施性,场地,资金,等等。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实验,能够更好的有助于设计师去思考对于大事件的控制能力,或者是培训这种控制能力,这是该展览的意义所在。
从广义的意义上来说,有追求的建筑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设计生涯中,做出门个有价值有意义的作品,能够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留下些许痕迹。众所周知,新技术新材料是设计的催化剂,同时,反过来,它们所蕴含的潜力,又需要设计师在实践,创造的过程中更多地去发现和验证,两者相辅相成。当我们在认识一种新材料时,除了外在形式,更应该关注其隐含的技术和工艺。如今,还没有人对竹钢有充分的认识,也没人能预测到它的发展空间到底有多大,即使是它的研发人。正如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没有想到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一样,竹钢的未来还是个未知数,也许,将来它会替代很多传统材料,带来继钢筋混凝土之后,城市发展史上又一革命性的变化。关键是,我们能否找到促进它发展的良性“线索”。只是,到那时,我们是否都已准备好接纳它,正如朱小地在其作品中反思的“这是文明进步对生命的谋生”!?到那时,你是否还幻想着从现代文明的缝隙中伸展而出的自然原初的生命状态。
总之,线索无处不在,竹钢只是其一,而且展览本身也是一个线索,它给参与的设计师和观众都带来了不同程度与内容的启发和思考。在展览结束之后,策展人王刚还计划再次召集参展设计师,发起一个以“事后诸葛亮”为主题的论坛,针对这次展览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展开讨论,希望将这次展览的收获和价值最大化,因为进步都是通过失败和教训总结出来的。
线索无处不在,并且会不断蔓延。今天的你,因为什么样的“线索”引发了怎样的思考,又或者基于什么“线索”得到了了怎样的启发。
一、易象形造型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的意象形造型是对传统文化观念中太极阴阳学说的解读,其主要体现在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的关系中,正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一般而言,民间剪纸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非常注重实处的概括简化处理,同时也不乏精剪细刻,可谓虚实呼应、全局皆妙。这种易象形造型恰好符合现代平面设计中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的创作理念,我们要将这种造型理念充分运用到现代平面设计过程中,以带给受众更加完美的视觉感受。尤其是剪纸易象形造型中的阴阳正负形造型法以及民间太极“S”型造型法为现代平面设计带来了新的构图思路,并赋予了画面强烈的动感和极强的指向性,因此深受设计师喜爱。下面我们就具体从这两个方面来论述易象造型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其一,阴阳正负形造型法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民间剪纸艺术中的阴阳正负形造型是指阳刻、阴刻以及阴阳刻相结合的一种表现手法,其营造出了一种阴阳正负形的空间表现形式,对于画面节奏感和视觉层次感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造型手法也为现代平面设计带来了新的设计思路,实现了图形的正负形相互转化,既可以将背景向前作为主要图形,又可以将图形退后作为背景,从而体现出了黑白、虚实之间的对比统一关系,让整个平面画面都充满了无限扩展的空间感。以拯救主题招贴为例,该平面作品将民间剪纸造型中阴阳正负形运用得游刃有余,整个画面由下面四个手与上面一个手的正负形组合而成,以黑色作为背景的时候呈现出的则是上面一只白色的手,当以白色为背景的时候则呈现出的是下面一只黑色的手,两者互为图底、相互转化,从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画面效果,同时也准确传达出了拯救这一主题思想。其二,民间太极“S”型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太极“S”型也是民间剪纸易象造型中的一种,其由不对称的两半在一个圆中组合成为了一个宁静的整体。它是一个具有较强柔韧度的且首尾呼应的弧线,充满了动感、节奏感、韵律感,极富视觉张力,具有一种表面静止而内在呈现出狂热运动的美感特征。将这种“S”型应用到现代平面造型中,不仅有利于分割中的互补,还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对于平面作品设计理念的传达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香港著名设计师靳棣强为东西画廊所设计的海报就是采用的“S”型造型,设计师将水墨和油粉绘制成太极阴阳图,从而为古老的太极图形注入了新的设计理念,深切地表现出了“中西融合”这一主题思想。
二、意象造型法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民间剪纸艺术中意象造型法是指以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心理诉求以及审美趣味为基础,采用象征、比喻等独特的造型手法将抽象的思维观念物化,以有效、快速地传递出人们的情感信息。这一“以物取象”的造型手法深得我国平面设计师青睐,并被广泛应用到了现代平面设计中。这种造型手法之所以能受到现代平面设计师的推崇,是因为意象造型法是一种充满文化意蕴的造型方法,其能借助自己心目中臆想到的新现象来表现自己主观内心世界的“意”,最终实现“以物取向”的表达效果。这种“意象”同平面设计中的“传达”有着相同的本意,都是借助看得见的视觉元素来表现出看不见的思维理念。具体而言,这种意象造型法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其一,象征式意象造型法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象征,即为托物言志,是指借某一个具体的物象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概念。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民族性的“图式符号”(如盘长、凤凰、龙图腾等),其带有丰富的象征寓意,表达出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这些极具吉祥寓意的象征性图示符号也被设计师应用到了自己的平面作品中去,并借助特定的技巧和手段对其进行现代化语言的修饰,以更加充实现代平面作品的文化内涵。例如,招贴设计《COMMUNICATION之盘长系列》就借鉴了剪纸中的盘长这一造型特征,在传统剪纸盘长图示符号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了局部创新和变形,从而更好地表现出了沟通、交流、长久发展之意。其二,比喻式意象造型手法。剪纸艺术中的比喻式意象造型手法是用一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出所要表达的事物,以延伸转化,获得“抛砖引玉”的艺术效果。现代平面设计师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融合了这种造型手法,其不追求生活的真实,而是将最具相似性的两种物象进行转化,以方便受众快速明白平面作品所要传达的理念,并产生一种“豁然明朗”之意。以ResearchStudios工作室为Kenzo公司一系列健康无添加美容产品所设计的宣传册为例,其用绿叶来比喻该产品所包含的成分,不仅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而且能让受众一目了然,心领神会。
三、混合时空造型法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受“天人合一”这种传统文化理念的影响,我国的民间剪纸艺术自古至今都在采用一种混合时空的混沌造型法。这种造型手法摆脱了客观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将原本不属于同一时间、空间范畴内的物象综合在同一个画面之中,从而体现出包罗世间万象的宇宙观,传递出一种自在洒脱、浑然天成的设计理念。其看似是对各种物象的任意组合,是繁琐复杂而又无序的,实则充满了和谐统一,是经过剪纸艺人对时间、空间位置及其比例的细致筹划和划分的。同剪纸艺术一样,平面设计也是一种在二维载体上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其同样因客观条件的束缚而阻碍了设计理念的传达。因此,平面设计师应借鉴剪纸这种混合时空造型法,对画面中的主体、背景、前景等因素进行细致考究,然后打破时空限制,将它们合理排列到二维载体中,这样不仅能使平面作品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还有效提升了平面设计作品的思想高度。在具体的平面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首先对画面元素进行筛选提取,然后通过比例的调整、次序的变化、物象的对比以及比例的夸张等设计法将各个元素拼贴组合到一起,这样既保证了最终平面设计效果的和谐统一和创新新颖,又不失严谨,从而让受众深深地感受到了该平面作品所蕴含的的设计理念和信息内容。例如,靳棣强为第三节亚洲艺术节设计的海报作品《脸谱》就是采用的这种混时空的表现手法,该平面作品的主体形象为脸谱。为了表现出不同地域的多样化文化活动,设计师打破时空限制,将印度的头饰、中国戏剧脸谱的眼部造型、泰国面具中的鼻子造型以及日本浮世绘中的口部造型都统一到同一个脸谱图案中,并以网格线切割的方式将它们呈现出来,从而体现出了亚洲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十分符合该艺术节的创办理念。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民间美术中的一支奇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一名现代平面设计师,我们一定要将平面设计这种西化的艺术形式同民间剪纸这种中化的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尤其要将民间剪纸艺术造型语言充分运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中西结合、以中为主”,这样才能够设计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平面作品,促进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刘晓峰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用现代方式诠释经典
Dirk van Braeckel加入宾利之前,在大众旗下的斯柯达品牌服务,设计了斯柯达的经典车型明锐(Octavia)。加入宾利后,他又主导设计了标志性的宾利欧陆GT Coupe、欧陆飞驰和欧陆GTC敞篷版。这是两个完全不同路线的企业,斯柯达是普通家轿品牌,宾利则是一个为英国王子大婚提供婚车的顶尖豪华车企。问及前后供职公司的不同感受,Dirk van Braeckel坦言,在宾利工作是件很“刺激”的事情。
“我刚加入宾利时,手下的设计师人数很少,而我们这个部门又担任着重塑宾利品牌的重担,这个过程艰辛而不困难。最终我们以1950年代的欧陆R型车为灵感,设计了欧陆GT轿跑车,这款车重新定义了宾利这个品牌。”
作为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品牌,宾利的每一个车型,每一款设计,都需要在创新中传承以往的经典元素。Dirk van Braeckel表示,这其中有一个难点——如何在在设计的时候尽量避免这些元素的重叠?以宾利的欧陆GT车型为例,Dirk van Braeckel说,他与设计师团队更多的是采取对1950年推出的欧陆R型车型重新定义的方式来设计,更具体地说是以一种现代的方法来诠释以前的一些古典的元素。
“不管设计哪一款车还是车里的哪一个细节,我们都要保证它是非常激动人心的设计。因为宾利是一个高端的奢华的品牌,我与团队的工作就像是设计一个奢华的珠宝一样,有的时候消费者可能并不觉得有多么需要珠宝,但是设计师却可以为消费者创造出一种情感,让这样的情感去说服消费者想要这么一款产品,”
不光是在设计上,对于材料的选择,设计师也负有重要的职责。以宾利幕尚这款车为例,车内的木饰制作需要三周的时间,所有的皮饰均必须是真皮,金属材料也必须货真价实。
“我对自己设计的车型有个要求,在你看到一辆车,或者打开车门的瞬间,你都会立刻知道,这是一辆好车,想要马上拥有它。虽然你并不一定需要它,但是你想要它。”
汽车设计师是“全才”
作为一个全球品牌,一款车型的设计要同时符合各个国家人员的审美喜好,对于设计师的考验自不在话下。
Dirk van Braeckel表示自己对不同国籍的设计师都持一种开放的态度,不管性别、国籍。他说自己团队当中最好的内饰设计师就是一位来自韩国的女设计师。
“一个成功的汽车设计师必须要对汽车有很高的热情,这种热情大多来自于一个人对艺术的热情。对于汽车这样的一个工业化产品,汽车设计师还需要对形状、线条有很好的感觉,对汽车的各项功能和各国文化有很深的了解,这样你设计出来的产品才是一个全球化的产品,才能被各国消费者接受。这样一说,汽车设计师简直就是一个全才了。”
诚然,相对于手机、相机、电视、电脑等现代化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一个全新的汽车设计所需要的时间周期要长很多。Dirk van Braeckel向记者举例说,一款车从设计到生产大约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从投放市场到在市场中取得成功大约需要八年的时间,这前后就是大约11年的时间了,那么一个设计师如何在十年前就前瞻到十年后消费者的审美取向,是考验一个设计师能力的核心标杆。
Dirk van Braeckel说自己与其他汽车设计师的发展道路略有不同,一般的汽车设计师都是工业设计出身,然后再去深入到汽车设计领域。Dirk van Braeckel则是工科专业——电机工程出身,因为对车的爱好才转做汽车设计这一行。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学术背景,Dirk van Braeckel对如何将汽车的性能与内饰、外观设计更有效地融合到一起有着自己更为专业的理解。
中国现代首饰设计风格探究
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和其他的社会意识一样,是在大量的审美感受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提炼、概括和总结,渐渐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之后。而首饰的审美观念是以个人的主观意愿和对首饰学价值观认识为出发点,力求珠宝首饰作品不仅具有个性化,强调艺术性,超越其首饰传统的保值观,使首饰从设计到展示,从营销到配戴都充分反映出一种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
1. 复古风格:我国当前的首饰设计复古风格主要体现在黄金首饰的设计和翡翠等玉石雕刻上,比较盲目的借鉴古代的图案样式,缺乏设计上的创新。杂乱的复古潮流由于参与设计的设计制作者缺乏必要的文化素质和艺术技能,使得首饰设计运用传统元素不够精准,与当代时尚的潮流格格不入。在信息化时代的今日,首饰设计作为人们时尚的追求,应当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甚至引领潮流,而不是一味复古,停留在某一种设计风格上,应多元化发展。
2. 自然主义风格:自然主义风格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我国现在首饰设计有的把自然界的动植物的形态直接应用在设计当中,不加以造型的提炼,以像不像作为评判标准,从而设计出一些缺乏设计感和创意、没有形态美感的作品。这部分主要体现在服装配饰方面。
3. 几何型和流线型风格:如前文所言,在现代首饰设计中,流线型风格是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而广为流传,不但成为一种时尚的工业设计美学,而且还渗入到了其他设计行业的领域中,并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流行的设计风格之一。我国当下首饰设计大多对这种风格进行盲目模仿,对几何型和流线型简单拼凑,形成了首饰设计中所谓“现代风格”的奇怪样式。
中国首饰流行趋势
将中国传统图案作为一种固有的元素融入设计中,在充满现代气息的外部造型和材料加工工艺中,突出传统地域文化、民族特色的人文特征,借用植物某些生态特征赞颂人类崇高的情操和品行的再现,表达出设计的风格追求。从“中国风格”的现代设计上来看,设计作品的创意是以中国元素为媒介,而不是单一的用这些民族传统图案做视觉元素来形成一种表面形态的“中国化”,而是一种需要引人思考的内质的中国传统文化。
1. 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怀旧风格:现代首饰不仅仅是现代、前卫的主题,那份怀旧的心情也是现代首饰常常眷顾的。设计师结合传统的古典韵味,设计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首饰,在给人一种从传统文化中寻根溯源之感的同时,又不失现代的气息。这种富有特色的现代首饰同现代艺术品一样,它的知觉式样既不是任意的,也不是单纯的造型和色彩组成的形式,而是某种观念、情感、民族性元素的准确解释者。传统的对称式构图被广泛运用,在首饰设计中也不例外。“在人们追求个性时尚的今天,首饰设计注重以力学原理为基础,发展出很多非对称式的结构,意在表现主体主义、结构与空间的次序、结构及力学上的美感。”古罗马的装饰浮雕、中国明清通花镂空雕刻、传统祥云图案,以及哥特式的尖顶、非洲原始部落的图腾等复古元素仍被运用于首饰设计。人们从古老及现代的象征符号中寻找独特的个性,重新展现这些符号的寓意。例如,龙象征权利,凤象征喜庆,竹象征气节,莲象征自爱,鸽象征和平等。现代首饰设计师凭借敏锐的直觉,将这些元素结合,重新演绎,创作出焕然一新的时尚首饰。这种深厚的文化积累也展现了佩戴者的情感诉求和价值观念,蕴含着永恒的意义。
2. 传统元素的灵感与现代创新设计的结合:设计师的灵感也来源于中国结这一较为传统而古老的元素,用珍珠、绳这一材质相搭配,构成一件中国传统民俗的饰物,以具体形象的设计理念去表达、体现中国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设计师的灵感还可以将中国传统工艺的一些东西如金银錾刻技艺运用到首饰设计中,使古典气质与现代造型融洽的结合。中国古文字的造型、古典家具造型以及民间剪纸造型等设计元素也可以展现在首饰作品的设计中,从而呈现一副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姿态。传统民族元素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传统性元素作为一种艺术的起源,在现代首饰设计领域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更进一步说明了传统民族性元素在中国未来首饰设计中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
东西方首饰设计风格
要十分清晰地指出现代欧洲的首饰设计与东方设计是很困难的,有时甚至是很牵强的。东西方这两大主流文化的差别随着现代资讯、现代交通的发达以及社会的开放而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着,距离在缩小,但仍有其特点。
1. 西方追求符合逻辑,重结构和形体:西方通常以欧洲人为主。欧洲人基本是理性主义者,情感居次。大体说,他们做事都先追求逻辑,找出理由;变化中讲究弄清前后关系和来龙去脉,要每一个片段都清晰有交代。演绎在艺术造型领域中,表现为重结构和形体,追求它们之间的最佳结合;即使采用抽象的表现,也要有思考过程和步骤以及抽象的理由,清楚地知道抽象的震撼力是什么。此外,欧洲的美术原本是以表现客观为主的。如西画中的写生技巧,特别强调面的刻画而并非追求线的完善,艺术的对象也是客观的。这一点明显表现在西方的装饰艺术中。通常西式的情感是直接的、炙热的、宣泄的同时也是多变的。在装饰表现上,色彩和肌理的形式展现尤为突出。西方人在色彩上追求简单明了,但是有时也非常热烈和狂野;而肌理的运用则常讲求变化、自然、原始和不加雕琢。上述特点聚焦到现代欧洲首饰设计,不难看出欧洲首饰大致的设计特色。一般的欧美首饰设计师都看重设计灵感的出处和逻辑性,每一款设计都会有相应的、头头是道的一段故事来传递其设计理念。同时,首先强调造型和结构,装饰的色彩和肌理以及其它的其他细节则放在第二步来实现。
2. 东方追求感情表达 注意表面装饰:东方,在这里仅指在历史上尊崇儒学的、在思想方法和表达上比较接近的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这些东方国家的人们往往是感性主义者,情感表达比起西方人来说要含蓄一些。同时,注重实用,注重偶得而不十分计较逻辑;情感有时比理性更重要,而且表达也比较细腻,注重内心的生活,因此较强调主观。在处理问题时则主张调和或者中庸,在为人处世上有追求“混沌”和“难得糊涂”境界的哲学。
在东方的视觉艺术领域里,人文特点贯穿其中,所以主观主义较突出。更注重线条的运用;在造型表现上更重视传神,强调意境和表面的装饰,而忽略比例和尺寸;在代表情感的色彩运用方面,多追求淡雅、清纯、强调调和与内敛。当这些人文特点浓缩在首饰设计上时,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风首饰风格。因此,就以儒家文化为背景的东方现代首饰设计而言,多数是先追求情感的表达,演绎为很注意表面的装饰效果。事实上,在首饰的构思阶段,设计师也是先考虑平面效果,其次才去琢磨装饰造型。因此,珠宝的表面元素很多、很细腻,让观者有琢磨的余地。此外,色彩层次感丰富,有别于西款的简洁和强烈。中国首饰还有多一层的设计特点,即寄情寓意的创作构思,常表达吉祥如意、幸福、爱情、希望等主观愿望。
未来首饰设计发展的趋势
设计发展趋势建立在人们对过去的反思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之上,不仅是一个有关未来的话题,它也是一个有关过去的话题。在现代首饰设计艺术发展了一个多世纪后,作为物质的设计已被注入更多的文化和精神内涵,首饰设计领域开始探讨设计的民族化和个性化语言以及设计的文化含量。
1. 保护环境和生态的绿色设计:产品的审美标准在新时代里与道德联系在一起,如英国著名设计理论家在他《1945年以来的设计》一书里写道:“一张精心制作的漂亮木头桌子,对一些人却变成了令人不愉快的东西:如果木料是由只有维持生活的最低工资的劳动者,毁坏了无法再生的森林而获得的话”。因此,保护环境和生态的“绿色设计”已经不再停留在环保主义的口号上。
尽量采用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和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浪费——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组合设计”和“循环设计”的理念带入到现代设计中,担负起对周遭物质环境负起道德价值及文化创造的责任。意大利设计师詹弗兰科·泽凯(Gianfranco Zaccai)在其《艺术与技术:重新界定的美学》的文章中,面对了一般设计界对美的意义的误解,提出了“设计师们必须要回到‘美’的原初涵意来理解”的理论。对于首饰设计而言,特别是后现代主义风格影响下,设计师对材料的选择不拘一格,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态度。
2. 强调“为人的设计”:“为人的设计”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最直接的表达,是设计发展过程中设计师对使用者的关注。自上世纪70年代的设计师提出来这一观念后,为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成为设计师更高的责任。“为人的设计”要求设计师除了用设计的产品关怀正常人,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使用功能外,尤其是通过对设计品的独特处理方式,关怀那些特殊的人群,满足每个独特个体的需要。在新的时代里,设计已不仅仅是为人类提供使用的功能,还应该体现出对人的精神关怀,让人们在设计里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单纯考虑设计的功能和是否可以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已远远不够,设计的系统性和对于设
3. 重视高技术的友善使用:由于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将更丰富的材质和材料加以应用,尤其是不断创新的新材料、新的制造和加工技术的出现,更加丰富了设计师的表达手段。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把设计师从造型的局限里解放出来,电脑在设计领域的参与也使设计的外观和内涵都发生变化,并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路易斯·沙里文提出的“形式服从功能”已不再是设计师所必须考虑的问题。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尖端,如何更好地使人与机器之间更容易沟通,如何使人更容易掌握技术产品,成为摆在设计师目前的新课题。设计师需要通过富有创意的设计来达到产品成为“友善使用者”的目的,而不是让技术的变化擦肩而过使设计错失创造的机会。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室内设计;融合
现代社会中,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面对的生活和思想的压力让人难以承受。而中国传统文化则讲求“天人合一”的中庸之道,这种提倡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价值理念已经开始被现代人所重视。由此,人们开始把眼光转向传统文化,开始进一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室内设计是传播时代文化的一个载体,而现代室内设计简约时尚高雅的设计要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基本吻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还可以满足人们对民族、传统的情感依赖。所以,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室内设计完美结合,已经成了室内设计领域所重视的问题。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文明渊源流长的见证,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国家和民族发展历程中留下的历史痕迹,我国传统文化是东方文化史上一处独特的景观,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中国传统文化因其独特的魅力熠熠生辉。传统文化是无形的财富,它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室内设计从古至今都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从人类建筑时代的初期,就已经开始对当时的文化加以利用,每一次观念的更新都会带来设计的更新,在传统文化开始崛起的今天,现代的室内设计就更多的体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当然,这不是简单的挪用和罗列,而是一种对内在气质的体现,一种完美的融合。
二 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的关系
每个民族的审美观不同,而美的东西都能够在历史中得以继承和发展,在我国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一直贯穿着人们生活的始终,我们将传统文化不自觉的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在我国室内设计上完全可以得到体现。而对于现代室内设计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则成了室内设计充满活力的源泉。将室内设计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简约时尚的设计风格相融合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时代背景下全新的演绎。这种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的融合不只是单纯的对传统元素的应用,而是在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的理解下,将现代简约理念和传统元素进行拼接,以现代人的审美打造具有传统韵味的设计,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充分利用,这也可以说是把传统文化进行的二次提炼,把更精华的东西加以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和室内设计的具体关系可以表述为:
1.室内设计反映了传统文化
可以说,人类社会有了建筑的初始,就已经收到了文化的影响,例如:在原始社会,人们会用象牙和贝壳装饰洞穴,这体现了那是人们的原始生活状态;在唐宋时期,人们多喜欢在室内挂上书画等,体现了那个艺术盛行的时代特色等等。室内设计的元素都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特色,可是说室内设计是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哪种风格的设计,都有着特定文化心理结构,都是在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反映着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体现当时的文化风貌。因此我们可以说,设计形式来源于文化并且是现实文化的反映。
2.传统文化影响着室内设计
设计从来就不是简单随意的个人创作。当时的社会传统,文化心态、思维模式、审美观念等都影响着每一个室内设计师,即使是特立独行的设计师也不可能完全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一旦没有了当时的文化内涵,设计师便会失去创作的灵感,不结合当时社会的需要,设计出的东西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也不会被人们所接受,那么,这个设计就是失败的。所以说,室内设计是无时无处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的。
三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具体融合
1.中国传统文化的本真与现代简约主义的融合
我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设计思想对我国现代室内设计有着方方面面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朴素平淡,返璞归真,一直被现代人所推崇。现代人一再主张以质为美的简约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思想。我国传统文化看重简洁质朴之美,反对奢华堆砌;注重事物的本质理念和设计的实用功能,反对为了形式而形式,强调实用性和形式的统一。这一思想当代流行的简约室内风格思想遥相呼应,并成为简约主义在中国的现代设计中得以流行的重要思想基础,对当代室内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把简约主义风格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体现,也就是要认真研究室内空间的布局结构,把合理利用室内空间放在第一位。在设计过程中要求用最简单的手法来表现效果。在构思上讲究精确简洁,用最原始的材料来构建,尽可能接事物最天然的本质。
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和载体,是中国人民在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总结的艺术精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现代室内设计运用中国传统元素已经是一个时代的要求。西方设计界甚至认为“没有中国元素,往往就没有贵气。”所以,在西方最时髦的一种家居风格就是在西方特色基础上,混入一两件中国传统样式的家具,这样便能产生一种极致的魅力。因为经历了数千年,能够留下来的中式古风家具都可算作是经典,与现代的融合性自然很高。对我国而言,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古已有之。例如:我国古代威严的皇宫、幽静的寺庙、典雅的江南名宅等等。保留至今的也比比皆是,如:北京故宫、圆明园遗址、颐和园,甚至是很多现存的江南民居。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元素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模糊,但是现代室内装饰却又赋予他们全新的意义。在室内设计的时候,墙面的颜色、窗户的样式、帘幔、灯具的造型等等都可以用我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渲染,营造既舒适又典雅的室内环境。现代室内设计的中国式就意味着传统式,就离不开传统中国元素的应用。不过现在这种中国元素的使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有待于室内设计师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
四 结语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当然,这种影响并不是单一和静止的,而是一个互动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作为现代室内设计师,最重要的是要立足于现实,在充分掌握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把二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融合,使我国的室内设计更加趋于完善,开拓出一条中国味十足,而又符合时展、满足现代人需求的时尚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 沈坚.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 山西建筑. 2009(22)
论文摘要:中国服饰艺术能够在世界时尚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树立本民族品牌,离不开中国历史大背景。“民族的就是国际的”,没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服装是没有根的服装。中国传统艺术成为了服装设计中需要不断注入的既古老又新鲜的灵感血液。如何认识这一点,并准确的将博大的传统艺术精髓植入到现代服饰中。并有效结合成为整体,是我们将要研究的课题和任务。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被忽略的传统民族艺术也逐渐成为艺术工作者表现形式的主流。对于服装设计教育来说,从上世纪末便提出的“民族的即是国际的’旧号,也从未像今天这般为我们所感同身受。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艺术,如何将传统民族艺术更好地融人服装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去,也成为高等院校进行服装艺术设计教学所面临的课题之一。对于服装设计来说,将传统民族艺术与实际应用完美结合,积极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并加以创新是服装设计从业者应认真对待的任务之一。
中国传统服饰的源流追溯起来是一部涣涣长河,其大背景就是中国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衣冠中华”谱写了绚烂的服饰宝典。在经历了“西服东渐”的冲击之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其服饰的文化归属感在国人心目中也表现的愈来愈强烈。
在今天的服装艺术教学与创作中,民族化与时代化之间,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传承与创新之间,它们枝蔓缠绕的关系不禁使得一部分人困惑、矛盾。WWw.133229.CoM时代感,是文化最具生命力的品格,无论在哪种文化之中,时代感的强弱都是其文明程度最敏感的标志,服饰文化也不能例外。作为一名服装教育工作者,将传统民族艺术植人服装设计教学实践中,以民族传统为基础,面向时代,以现代服饰设计为目的,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一、注重传统艺术的发掘与借鉴,力求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它们共同构建成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奇葩。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了本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成就,也有着不足之处。我们应该用批判的态度进行选择,有机把握传统艺术文化中的“利”与“弊”,以便于汲取并传承传统艺术中的精华。今天,许多传统艺术面临湮灭的尴尬,许多传统技艺后继无人,甚至失传。我们今天的学习与继承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民族艺术的挽救,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像我国古代的绎丝工艺,由于其工艺精繁、对工人素质要求高,时间花费多,见效慢,其有些技艺在建国后慢慢消失,不过,这种技艺在我们的邻国—日本,被很好地保留并传承了下来,现在的日本仍保留着从隋唐时期传人的“本绎丝”及“引金箔腰带”技艺。今天,这项在中国失传的技艺在两国的文化交流中辗转回到中国。这不由得我们不警醒—不要让老祖宗的好东西败在我们手中。
二、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入形式
我们要做到将传统艺术很好地植人服装设计教育中,首先我们要将传统民族艺术与现代服饰有机结合,它们应成为互为包容、相互协调的统一体。他们之间既相互包容,又相互对立。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深人了解传统艺术的文化性、地域性,注重传统艺术符号在服装设计中的嫁接与借鉴。摒弃程式化的、流于形式的肤浅模仿,注重挖掘传统艺术精髓中认识传统艺术的文化土壤及历史属性,学会在服装设计的学习中把握和体现传统艺术的文化脉络。在当今的服装设计界,中坚设计力量对此有了很深的体会,并将传统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融人作为开启世界时尚大门的金匙。
其次要重视地域文化,促进服装创新。纵观服装的历史发展,也是一部时代变迁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文明发展的脚步,同时反映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准及人们的审美观念,由于自然条件(种族、地理、气候)、精神状态(风俗习惯、时代精神)、历史环境等因素,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域性服装文化。其服装以外的艺术形势也强烈的表现出这一特征。
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人形式很多,我们简单总结如下:
1.意境植人方式
我国传统民族艺术讲究意境,尤其以寓意吉祥美满的内容居多,往往通过图案及图案的形式来完成。这是我们祖先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完美的将吉祥与图案结合在了一起,代表着传统的民俗民情。
吉祥图案涉猎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学、历史、风俗、宗教等方面,赋予人们积极向上的内涵与意义,是中国人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美满、乐观的心理反映。如“喜上眉梢”,“竹报平安”,“五福(蝠)临门”等等。“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代表奋进、勇敢、尊贵与威武。这些吉祥图案以其寓意被用于传统艺术的各个门类,不论是雕刻还是瓷器装饰,不论是剪纸还是染织,千百年来这些带有美好寓意的图案被赋予了生命与灵性,成为中国人重要的精神寄托。如今,这份宝贵的艺术遗产成为了设计师们表现的法宝之一,新锐设计师祁刚为影星高圆圆精心设计的“喜上眉梢”惊艳戛纳,以民族传统吉祥图案传递着特有的中国文化。
2.图案植人方式
中国传统图案的历史由来已久,中国文化从开始就认识并强调纹饰的作用。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从变幻无穷、风格各异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各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许多传统图案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经久不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服装设计中,将具有传统艺术形式的图案与现代服装相结合,成为设计师们常用的设计手段,传统图案在服饰中的巧妙植人,成为时尚与古典的重要碰撞形式。
传统图案在植人服装设计中时,要注重图案与服装结合的形式美感,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形态与材料以及工艺的关系,这样才能将传统图案与服装完美结合在一起,更有效地完成对服装文化内涵的诊释。
在具体的图案植人时,首先要考虑到地域性、时代性,才能在选题、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的把握上做到严谨、准确,有特色;其次要考虑到传统图案的创新,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试验性创作,得到新的启发,获得创新灵感,给古老的艺术注人新的生命与活力。
3.色彩的植人形式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最早确立了自己的色彩结构。形成了属于中国人特有的色彩喜好。在传统艺术中,像“青花瓷”、“唐三彩”等以色彩命名的艺术形式比比皆是。传统镀金工艺中的“婆金”、“描金”,妇女妆容中的“花黄”,纺织工艺中的“撒花”等在引发后人无限遐想的同时,也为我们揭示古人对色彩的种种喜好,甚至今天国际上以“中国红”这一对红色的命名来显示中国人对这以色彩的偏爱。
[关键词] 图形 中国民族 现代
21世纪,随着我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我国与世界各国贸易往来频繁,世界各国的文化也随之不断交流、碰撞、融合。图形设计艺术作为文化、信息传播的载体,它对于企业与商家来说,图形艺术是提高商品附加值、创造销售机会、提高商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了解商品信息、满足物质需要与审美需求的重要部分。我国民族图形艺术的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折服世人。但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历史变迁等多重原因,中国民族图形要想走向国际舞台,同时打开我国商品流通的海外市场,它必须与现代图形相融合,既要有民族文化的精髓,又要融入国际化设计语言,才能符合国际化发展和现代审美的需求。这是当今中国民族图形发展的必然出路。
一、中国民族图形与现代图形融合是全球化的经济发展的要求
由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尤其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的增加,国际交流、国际性的对话与日俱增,为图形的国际化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国际化的内容除了传播功能追求共识性、表现形式追求国际特色,还包括审美功能的国际化,也就是图形设计要符合国际审美标准,能被国际社会所公认和接受。中国民族传统图形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其形式美感和技术表现很多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人的需求。例如我国出口商品的包装缺乏海外市场的竞争实力,反映平平,甚至不适应国外受众审美标准或风俗习惯而被迫退出市场等屡屡发生。因此,使用现代的审美标准重新演绎民族图形,也是国际设计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现今中国文化处在一个多元化的转型时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在减弱,我国图形设计艺术正受着西方文化前所未有的冲击,若全盘西化,将使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沦丧,若是固步自封,将会被世界发展的脚步所淘汰。对于中国图形艺术,何去何从值得人们深思。从图形设计艺术的角度讲,特色和个性是重要的基石,在向世界学习的同时,对中国民族传统图形加以梳理、总结和审视,了解其精神和要义,融入时代精神,创造出符合世界发展需求,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图形艺术。因此,中国民族传统图形与现代图形的融合是必然的。
二、从人类文化心理结构角度分析,中国民族传统图形与现代图形的融合具有很大可能性
从人类文化心理结构角度分析,民族传统图形与现代图形融合具有很大可能性。人类文化心理结构包括智力结构(真)、意志结构(善)和审美结构(美)。首先,就它们的形式看,它们形式是全人类共有的,具有普遍性。因此,不同国家、民族、阶层的人们,在追求真、善、美时才有共识,才有相近的见解与追求。古代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同现代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虽然与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相联系而有所不同,却又有共同性、延续性。正由于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审美心理结构,因而当代人仍能欣赏那些年代久远的古典艺术。本民族、本阶级的人仍会感到其他民族、其他阶级的艺术魅力。
其次,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内容却是具体的、历史的,并随着社会历史不断发展而变化。人类的审美心理结构形式,虽然具有普遍性、共同性,而它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所感受到的社会内容和情调有所不同,它又始终渗透着一定时代、一定民族、一定阶级的审美意识,所以具有历史具体性。不同国家、民族、阶层在追求真、善、美时才有差异,才有不同的见识和看法。
中西方图形艺术亦是如此,它们在审美结构中既具有普遍共同性,又具有历史具体性。由此可见,图形设计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民族传统图形与现代图形的融合具有无限可能性。
三、中国民族传统图形与现代图形的融合是国际化、多元化、人性化和绿色设计,以及信息环境与高科技工艺等方面的多重需求,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1.具备国际化与多元化设计需求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剧,同时各国文化不断交流,变得越来越全球化,在设计领域,图形是视觉语言,它给人们的感受是共同的,它的最大特点是追求国际视野,使设计日趋国际化、标准化。而全球化与多元化的设计需求对图形的创造,思考角度,大众理解提出了合理化的认知观。设计师不得不面向国际大众,在现代设计中,把不同民族图形通过需要进行再组合,力求把所有新的元素考虑在内,以达到传达信息多样化的目的。在构思和表现上,现代图形设计的语言表述是相同的:巧妙而新奇、简炼并达意。民族图形设计必须顺应现代设计的走势,融入国际化语言,和现代图形设计接轨,从而将商品信息传达给国际受众,推动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2.具备本土化设计需求
本土化设计是设计师在本土所处环境通过思考,而逐渐形成的设计思想。设计师立足于本土文化、本民族的思想理念及独立的表达能力,由此令人们领悟到民族历史发展的文脉和艺术魅力。
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图形设计,无论观念,还是形式,与中国民族传统图形元素还是有着一定的渊源。现代设计的诸多流派均来源于现代绘画风格,而这些西方近现代派绘画在其启蒙时或多或少地汲取了东方艺术的营养。对于具有中国民族传统图形的改造,则使图形不仅传递了现代设计观念,更使民族传统图形能够真正成为现代信息的传递载体,符合现代设计的功能并迈向国际舞台。这为中国本土的众多民族品牌商品顺利打开国际市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具备时空化设计需求
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信息化,从某种程度上缩短了时空差,人的想象随着时空概念的变化而延伸,设计也逐步从二维向三维到四维空间延展。设计中的时空化与科技化为我们展现出丰富的空间符号。东、西方空间想象形式,设计图形的叠加、透视、错位、渐变等仿佛将我们带到立体思维的大空间,民族传统图形与现代图形的融合可以大大超越和突破旧有的二维空间设计。
4.具备个性化设计需求
现代社会中,设计不仅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还必须赶上科技的进步。
在科技带来的种种压力下,设计界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当设计走向国际化之后,其设计创意就必须具有个性化。因此,文化的民族化特征并没有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浪潮而消失,相反得到了重新的认同和进一步的肯定。设计师通过对设计内容,版式等设计元素的重新组构,在演变中寻找个性,倡导民族设计风格与民族精神,设计在个性表达的道路上才更有生命力。近年来,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商品包装、服装、工艺饰品等受到世界各国消费者的青睐,该类产品出口贸易剧增就是有力的证明。
5.具备人性化和绿色设计需求
商业社会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导致能源浪费,资源破坏,生态失调。人性化设计与绿色设计思想是21世纪全球设计的主题,所有设计其实都是以人为本,围绕人的需要展开的,绿色设计需求,它强调在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与环境为善。民族传统图形艺术品许多采用天然棉、麻、木、竹等可循环利用、无污染材料。民族传统图形与现代图形的融合从一定程度满足了不同社会群体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具有环保等特点。
6.信息环境与高科技工艺需求
图形设计受科技影响是多方面的,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和高科技的代表,它为设计带来了巨大变革。
(1)设计对象的变革。这主要体现在电子信息产品的丰富促使了新的设计行业和设计职业的不断涌现,例如数码图像、商业插图、电脑三维动画、影视数字后期制作等等,这些新产品的出现和发展为设计提供了广阔前景。
(2)设计方式的变革。这体现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兴起,例如各类设计软件photoshop、freehand、3dmax等使设计师工作更高效,设计过程视觉化、设计结构精微化、设计成果现实化。
(3)设计观念的变革。主要体现在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大众媒体,设计师得以共享全球信息资源,从而为设计创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资源,设计师的思维从静态的、被动的传达向动态的、人机对话式的双向沟通转化。这就给设计师的创意带来了更丰富的灵感,更广阔的创作平台。
以上种种表明,加入WTO后,中国民族传统图形与现代图形的融合才是中国民族图形发展的出路。
四、结语
在现代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图形不但在设计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现代激烈的商品市场竞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图形艺术要得以发展,就必须继承、发扬并创造出新的民族气质。一个国家艺术的发展,都是以本国的民族文化底蕴作为背景的。民族性是世界性的前提,而世界性正是民族性的发展和结果。对本民族图形艺术的传承应立足于透过其形式把握其精神,寻求新的现代形式并顺应时代潮流的需要,以新的目光审视传统,结合传统与现代,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恩寰:美学引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