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专业教学论文

旅游专业教学论文

时间:2022-05-31 06:50: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专业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旅游专业教学论文

第1篇

中职旅游专业语文教师大多来自普通的师范学校,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受到普教的影响很深,教学中仍以知识的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照本宣科的情况十分严重,且多数教学模式只为应付考试,而对于无升学压力的中职学生来讲,考试也已无法刺激他们的学习热情,更何况教学内容陈旧,无特色,脱离旅游专业的特点,学生也看不到所学知识与专业的联系,自然远离了语文的学习。

二、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语文课程教学策略

(一)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语文课程教学特色

首先,中职旅游专业语文教学应具有旅游专业的特色,强调实用性,教给学生用得到的语文;其次,要强调浅显性,教给学生学得会的语文;再次,强调实践性,教给学生能用得到语文,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和旅游专业的职业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旅游专业特色。

(二)突出基础训练,使语文教学内容更贴近旅游专业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现代语文的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听说的基础训练中,训练学生听清、听会,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训练学生在一定的交际语境中说的能力,使学生灵活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结合旅游专业的特色,整合现行教材资源。在现有的教材中有大量与旅游有关的课文,如《边城》中淳朴的凤凰小镇、《三峡》中雄奇的长江三峡等,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与旅游相关的文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使其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从而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充分运用导向教学法

中职旅游专业语文教学中的导向教学法主要有模拟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自我指导教学法等。所谓模拟情境教学,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模拟社会场景,这些场景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功能,通过这种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较为具体和综合的全面理解,缩短学习与就业岗位之间的距离。所谓案例教学法即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这些教学情境进行讨论,把一个证实典型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去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的任务驱动法即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基于探究性学习和协助学习的一种模式,任务驱动法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任务,并巧妙创设情境。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学习中,可设计一个“我带黛玉游贾府”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担当导游角色,从而完成对贾府环境的解读,既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又具有实践的作用,是一次很好的专业能力训练。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还应注意与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融合。行动导向教学法无疑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而这种教学首先应找准合理的切入点,即教材的哪些部分可以用行动导向教学完成,而哪些使用传统语文教学法会更好等,只有真正的适合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中职旅游教学任务。

(四)改变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更贴合旅游专业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的书面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而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评价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如今的教学评价标准应立足发展,体现立体多元化。对于旅游专业而言,旅游专业教师、景区的导游人员、星级饭店的服务人员都可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评价中来,来自这些专业人员的评价可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从而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目标。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因此不能只用一节课、一个单元或是一个学期的成绩来作为测量学生的标准,还应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意志品质、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发展,从而对学生形成立体化的评价方式。

三、结语

第2篇

 

我国地方院校中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人才不足,己成为制约专业发展、教学质量提高的一大阻碍。高校所需的旅游专业教学人才不单是理论知识丰富的,在实践经验、实际操作中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经验。实际上,许多高校在编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上缺乏。因此,高校需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完善“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培养一批合格的“双师型”旅游管理教师,促进旅游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双师型”教师基本内涵有二点:一是认为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认为教师既能担任教师,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简言之,“双师型”教师应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

 

一、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能力分析

 

在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中,教师是否符合“双师型”教师一般通过旅游科研能力、旅游实践指导能力以及旅游教学能力三部分判定。以教师所具有的“双师型”素质和教学能力的高低进行划分,可将“双师型”教师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

 

(一)旅游管理专业初级“双师型”教师能力

 

初级“双师型”教师,首先,具备扎实的旅游专业知识、旅游理论知识以及一定的教学经验,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获得了高校教师资格证且获得了助理讲师以上职称,具有胜任一门专业或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能力。其次,具有自主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参与课题研究的能力。在旅游管理专业方面取得了初级导游证或以上的技术职称。最后,参与过旅游实践活动、实训技能训练,且具有一定的旅游实训指导能力,并指导过一轮旅游实训活动或者参加与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旅游技能培训。

 

(二)旅游管理专业中级“双师型”教师能力

 

中级“双师型”教师,首先,具备扎实的旅游专业知识、旅游理论知识、良好的专业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获得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讲师以上职称、具有胜任两门以上专业或基础课教学的能力。其次,具有自主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参与课题研究的能力。参与过教学改革,公开发表过关于旅游科学研究且一定水准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等。最后,获得中级导游证书,具有两年在企业一线旅游专业的土作经验,或者参与过教育部门组织的旅游实践技能训练并获得了合格证书,能够自主设计旅游模拟实训计划、编写旅游实训实习教材的能力。

 

(三)旅游管理专业高级“双师型”教师能力

 

高级“双师型”教师,首先,具有系统化、坚实的旅游理论和专业知识,相当丰富的旅游教学经验、实践经验。获得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副教授以上职称,具备了系统化的教学两门以上专业或基础课教学的能力。其次,可及时一吸收到最新的旅游知识成果并应用在教学实践当中,曾参与过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教学论文的研究或出版过关于旅游学且水准较高的著作。最后,获得高级导游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一级或以上技术职称,有两年以上在企业一线旅游专业的土作经验,曾参与过教育部门组织的旅游实践技能训练并获得了合格证书。具有高校指导、组织旅游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旅游技能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可进行实践创新,指导或编写过旅游学教材,通过教学实践验证教学效果显著。

 

二、旅游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一)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并及时总结反馈学习成果和经验

 

安排年轻教师每年寒假及暑假到各旅游景点或旅游企业实习。通过专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技术、产品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当前旅游行业的新趋势、新信息;同时带着旅游专业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旅游工作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要求教师在实习的过程中认真学习,仔细记录。

 

(二)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

 

专业教师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结合实际,真题真做。在建设专业教室(实训中心)、旅游实习基地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充分利用旅游专业实验室,加大多媒体课和模拟实验课程的比例,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掌握所学技能。

 

(三)到教育部批准的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

 

教师资培训基地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做教员,利用寒、暑假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系部应聘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我系年轻教师的教学力一法,教学思路进行指导。

 

(四)实施“产学研”结合跟踪高新技术

 

应用型本科产学研结合与研究型高校不同,主要是侧重将教学、生产与新利一学、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紧密结合上。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教育,通过产学研结合可以提高教师利一技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以上原因旅游专业应在课程设置、教师培训力一而与时俱进,及时调整课程设置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在课程中加大学生的综合实训比例过教师的不范和带动,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

 

三、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是旅游专业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手段

 

应积极引进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业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利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同时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促进旅游教师向“双师型”转化。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旅游系通过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改善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结构,适应了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要求。 四、制定激励措施,是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

 

首先,学院要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院教师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新入职教师以提高教学技能为主,同时通过寒暑假到旅游企业的一线参加实践,提高自己的实践认知能力。

 

其次,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激励是“双师结构”型教师队伍管理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对于调动教师潜在的积极性,出色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双师型”教师是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趋势,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一支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助于专业教师结构的优化。通过分析行业的实际需求来培养教师,进而对学生实施教育,是一项长期且有富有意义的土作。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令业的师资队伍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对此努力,以“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角度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优化令业教师结构,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茁壮成长。

第3篇

一、教学管理科学规范

(一)夯实教学过程管理

扎实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把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推行“课有所得、日有所获”教学目标,对教师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等环节实行全程监控;大胆尝试专业分组办学管理模式,修订各专业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实际,结合用人需求,着力培养学生吃苦、创新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二)严格教学计划

组织教师根据各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编写学科实施性教学计划,量体裁衣确定教学内容,用两率(学生课堂满意率和课堂收获率)评价教师教学效果;根据专业特点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广泛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做到周周有重点、人人有事干。

(三)强化技能训练

建立健全实训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实训教学,组织学生扎实开展专业技能比武和竞赛活动,每学期组织1-2次教学成果展示,邀请家长、合作企业和用人单位参观指导,促使学生炼就技能;每个专业每学期都给学生确定2至3 项必须过关的专业技能,开学公布项目,学期末学校专门组建由校领导、专业课教师组成的考核组,让学生人人过关。四是狠抓技能竞赛。高度重视国家、省、市技能大赛,将备战工作落实到日常实训之中,在平时的实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强化部分项目的技能训练。近三年来,316名学生参加河南省、洛阳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有45人获奖,其中省级二等奖1人、市级二等奖12人、三等奖34人。五是深抓教研工作。紧紧围绕“严师德、促发展、优管理、立尊严”要求,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校本研修,组织专业课教师广泛开展市场调研论证,调整学校专业设置;各专业组、教研室坚持开展听、评课活动,精心组织校级赛教和公开课,扎实开展校级课题研究、教学论文、优秀教案评选活动,着力培养提高年轻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45岁以下教师进行第二专业的学习,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并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每学期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教师课堂教学和班务管理能力得到提高。近三年来,15名教师参加洛阳市职业院校优质课大赛,1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

二、学生管理正规有序

(一)坚持理想目标教育引领德育工作

根据职业学校学生普遍缺乏理想和奋斗目标的实际,进一步完善以思想教育为切入点,融入创业、就业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德育工作机制,学校先后聘请了4名部队自主择业的政工干部担任德育课教员,从“科学人生观、爱国奉献、尊师孝亲、文明礼仪、遵纪守法”5个方面进行德育教育,切实引导学生树立理想,确定奋斗目标,解决学生不爱学习的内因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认真做好评优活动与学生成长登记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详细记录学生学习、生活和实习情况,学校每两周组织一次“五星标兵(学习态度、文明礼貌、内务卫生、遵规守纪、体育活动)”评选、每月组织一次优秀班干部讲评、每学期组织一次优秀团员竞评、每年组织一次十大“向上向善”好青年评选,及时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树立正气;业务科室人员坚持每周深入班级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加大对“问题生”的转化力度;大力倡导师生“说普通话、做文明人、讲文明语、做文明事”,校园文明行为蔚然成风。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宣传和第二课堂活动

坚持每周有活动、每月有比赛、重大节日有晚会,每学期举办2-3次学生综合素质大赛,活跃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竞赛与参与氛围,展现学生精神风貌,让全体学生课余有人管、课后有事做,同时为各类有专长的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树立自信。

(四)抓细节管理,夯实安全基础

2019年下学期,学校锐意改革,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先后招聘了12名退伍士官担任班级辅导员,强化师生安全教育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居安思危;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管理和培训工作,每周组织召开1-2次班主任会议,查找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探讨学生教育管理方法;加强学生会、校卫队、学生公寓和门岗管理工作,提高各类值班和带班工作实效,确保学生在校的每个时段都有不同类别的值班人员监督、管理。

三、招生就业成效显著

(一)改革创新,提升办学层次

学校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采取措施、多方联系,与郑州、开封、焦作、三门峡等18所高职院校合作,定点定向进行专业培训,切实满足学生升高职需求;校企合作不断深入,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西安起亚4s店和北京、深圳、珠海、杭州等电子商贸公司签约,深度合作,实现“订单培养”;开办城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班,满足社会青年提高职业技能要求。

(二)顶岗实习,机制健全

制定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考核办法》和《实习指导教师教学管理及考核标准》等规定,建立较为完备的学生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学校指派教师进行实习管理和企业实践,既保证了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与效果,又使教师教学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

第4篇

关键词:中韩自贸区;黑龙江省;物流园区 

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1 

中韩自贸区的建成,不仅促进了中韩两国经济贸易的发展,更是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中韩是东亚最大的经济体,而黑龙江省是东北亚经济地带的核心和腹地,黑龙江省与韩国在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韩国现在已成为黑龙江省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投资来源国。黑龙江省及时抓住相关的契机,2015年3月30日,由省长陆昊带队,黑龙江省在韩国首尔举行“2015黑龙江一韩国经贸合作推介会暨黑龙江省重点产业项目对接洽谈会”,向韩国企业宣传黑龙江省的产业投资机会与发展潜力。黑龙江省与韩国在物流业、信息产业、旅游业等领域都有更深更广的合作空间,促进中韩贸易的发展,而贸易的发展离不开物流的发展,如何提升物流的发展,促进物流园区的建设、满足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拟构建航空物流核心产业园区 

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优势,在龙运物流园区、哈东华南城商贸物流园区等园区的基础上,拟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镇建立临空开放经济综合试验区,具置位于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东南侧区域,总规划用地约43平方公里,拟建设航空物流区、航空保税区、航空教育培训基地、核心产业园区等。飞机拆解基地与跨境电商物流两个项目,作为先期启动区,规划用地约4.9平方公里,紧邻机场跑道。这样便于开展高的服务平台,同时也是国际航空物流门户的枢纽,更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和提升带来了新鲜的血液。 

1.硬件基础设施设备的完善 

运输是物流的两大功能支柱之一,运输的设施和设备是保证物流高效、准确、快捷的先决条件,所以作为不同运输方式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路都应该加强建设和构建,并且使不同的运输方式能够有效的衔接,达到现代化要求的现代交通体系。 

在公路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强向偏远的乡、村级公路的拓展,同时也要延伸高速公路的抵达范围,建设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宾县、五常等高速公路环线,加大沿边公路的建设,继续加强国道建设,形成一圈多线的公路网,促进客货市场的良性发展。 

在铁路建设中,继续扩大哈牡、哈佳为代表的东环线的建设和“哈大齐北绥哈”铁路西环线的完善,同时进行沿边铁路的建设,形成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网络系统。 

在航空运输建设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哈尔滨太机场的扩建,同时建设一批民用和通用的机场,并对佳木斯等现有机场进行扩建等相关建设。依托机场及陆空联运,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业;依托哈尔滨现有航空制造产业基础,通过存量优化和增量布局,积极发展航空制造业;通过龙头企业和大项目带动,引进和培育发展临空型电子信息制造业;依托机场客流及便捷交通优势,加快发展商务、商贸、金融、旅游、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 

继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全省水利设施现代化进程。 

2.物流园区建设的原则 

(1)位于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地区,一般在城市道路网的外环线附近;在众多交通运输通道中,公路仍然是主要的货运方式 

(2)位于城市物流的节点附近,现有物流资源基础较好,一般有较大物流量产生,如工业园区,大型卖场等企业集聚区,有可利用和整合的物流资源;从而能更好地节约物流成本; 

(3)有利于整个地区物流网络的优化和信息资源利用。最理想的物流园区,应该是铁路网络、公路网络、航空、水空网络的联节点和交汇地 

(4)坚持高起点,现代化的原则物流园区在建设过程中,一定结合世界最先进的园区建设经验,把目标定位在世界级的水平上,重视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并且以当前的市场经济运行为出发点。 

(5)物流园区在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引进先进人才。在高科技的背景下,一定需要高技能、高学历、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组建一支具有丰富经验、锐意进取、各个层次都有的阶级型队伍,便于物流园区的长远发展规划。 

二、围绕“商贸物流”构筑“四个中心”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黑龙江省沿边开发开放战略的深入推进,紧紧围绕“引进培育现代商贸物流产业”的中心战略,重点构建“四个中心”。 

园区站在打造21世纪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俄沿边开放窗口和对俄、韩、日、蒙等东北亚国家开发开放桥头堡的战略高度,按照承载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功能的现代商贸物流产业示范园区标准,在商业贸易、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绿色食品、总部经济、休闲旅游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启动“物流+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智能公路港建设,将全国公路物流网络和新亚欧大陆桥货运通道有效联通。毗邻哈尔滨综合保税区和联通全国铁路货运网络的哈尔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正在建设的哈佳、哈牡高铁将贯通园区,154条铁路专用线辐射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依托众多地理和交通优势,道外产业园区正逐步构建辐射东北亚的“商贸展示交易中心”、“陆港仓储物流全智能服务中心”、“对俄经贸合作交易中心”及“综合物流示范中心”。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专业教学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

总之,在中韩贸易背景下,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指引下,黑龙江省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迎来了哪的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物流园区的进一步完善将为龙江经济的腾飞。 

第5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新生 适应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93-02

笔者自2006年在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外语系任团学干事以来,总体负责了该系2006级新生的“学前”教育工作,之后又相继担任2007级日语和2009级部分英语以及日语专业新生的辅导员,具体负责了他们的适应性教育工作。现结合本人工作经历和该校新生情况谈谈笔者对独立学院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一些粗略看法。

1.独立学院新生适应性教育概述

独立学院是由教育部负责审批的普通本科高校(申请者)与社会力量(合作者)合作创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是介于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1]。独立学院的新生,无论在思想认识,还是在行为习惯上,都有别于其他普通高校的新生。以笔者所处的学校为例, 该校位于滇西北的丽江市,远离中心城市,这给新生的教育管理带来诸多不便。目前,学院所在地除丽江师专外,基本上没有相友邻高校;学院地处郊区,周边环境复杂,新生初来乍到,缺乏正常的市内、校际交流。另外,学院为适应丽江地域特色,建筑布局东西狭窄,南北狭长;学生生活、学习场所基本上独立形成院落,小而且分散,这也无形中延长了他们的适应期。

2.独立学院新生适应期存在的问题

2.1庭情况参差不齐,生活适应问题多多

独立学院新生家庭实际情况并不像社会普遍认为的那样好。据调查,独立学院新生家庭条件呈“枣核”分布。在一份关于“独立学院新生家庭环境”的调查报告中,在回答“你家庭对你学费的支付能力”的问题时,勾选结果是负担不起的占21.4%,勉强负担的占45.3%,比较轻松的占24.1%,轻松的占7.6%,很轻松的占1.6%[2]。大部分出身“寒门”的学子,因过早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与贫穷的凄凉,所以一入校就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努力读书,奋力拼搏;少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新生,在家备受父母宠爱,但大多对待学习不认真,对眼前艰苦的条件准备不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生活上缺乏自理能力。

2.2目标与现实冲突,专业认识不全面

独立学院的新生,一般是按当地的“三本”线来录取的,他们中的一部分是复读生,另一部分则是出于客观原因“被迫”来到独立学院就读的落榜生。这些新生 ,特别是那些复读生和家庭条件不太好的新生,十分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上大学的机会,在心中早已踌躇满志、斗志昂扬;另一部分“高分低就”的落榜生和家庭条件优越的新生则是犹豫不决、怨声载道,他们在中学阶段多受家长、学校等因素的影响,对独立学院的认识不够全面,再加上独立学院存在办学时间不长,学费高,在办学经验、管理模式、校园文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以及由此而造成社会上对独立学院了解甚少甚至心存偏见的事实,他们很容易产生比其它本科院校学生“差一等”的自卑心理。目标与现实的冲突、自大与自卑的并存使他们在经历短暂的欣喜与兴奋之后,更加倍感失落;在对专业认识方面,由于在填报志愿时对所选专业缺乏了解,导致部分新生在入校后专业思想不稳定,甚至认为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前途而宁愿放弃学业去社会上打工挣钱。

2.3独立不独,自理难为

挤过了“独木桥”的莘莘学子,在中学阶段,为了上大学,大多是在家长和学校的“监视”下学习的,因而被迫承受来自社会与家庭的压力,稍有“越轨”,就会遭到家长、老师的批评,甚至训斥。而现在,他们成了天之骄子,家长、老师的态度也大大改观。此刻,他们就像脱缰之马,出笼之鸟,渴望独立,希望表现,于是,他们成群结伙地郊游,用过多精力参加娱乐活动,忽视学习。可是,在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时,常常会感到茫然失措,无所适从,有的时候,薄弱的学习基础,贫乏的生活常识,使他们欲独立而不能,想自理而难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尽管对以后该做什么不很明确,但他们明白实践能力很重要。在调查中,部分同学宁可放弃上课的时间,哪怕是专业课,也要去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文艺比赛或实践竞赛。

2.4个性张扬与盲目冲动并存,社会阴影与心理受挫同在

独立学院的新生相比普通高校而言,他们普遍富有灵感和较强的主观创新意识,思想更加活跃,喜欢表现自我并以此证明自己,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理解。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并大胆质疑,表现为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敢想敢做,然而,在自大的前提下,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不强。

3.独立学院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思路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新生入学后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适应。针对这些特点和问题,结合近几年来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

3.1引导新生感知大学氛围,重视新生接待工作

独立学院新生到多是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学校,他们首先感受到的是这所大学氛围。所谓大学氛围,是指一所大学及其所处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它集中反映该校历史传统、精神风貌、目标追求、价值体系、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秀丽的城市风光,便捷的交通服务,优美的居住环境,整洁的校容校貌,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浓厚的学习氛围都是良好大学氛围所呈现出来的。良好的大学氛围一方面可以初步满足他们中学时代对大学的遐想,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和求知欲,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认同心理,促使他们更快融入、喜欢这个集体;另一方面,可以尽快引导他们了解所就读学校的教学科研力量、特色专业和优势、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校历史和未来发展前景。

3.2重视“学前”教育,了解新生信息

“学前教育”是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开端。妥帖的“学前教育”关系到学生对学校和所在院系、所学专业以及老师、同学的认识和看法,直接影响新生对崭新大学生活的正确理解和专业奋斗目标的确立。因此,新生报到后,学校、系部要及时周密地安排“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内容首先是校史、校风、校纪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等大的原则。学校相关领导要高度重视重视,责成教务部门制定周密的“学前”教育计划并下发课表到系部,原则上要求每一位新生都必须参加,并在学习后写出心得体会;其次,系部、辅导员落实具体的问题。针对新生在生活适应上的问题,辅导员召开班会时要有意识地加强引导,注意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理财知识,同时加强纪律教育,向他们不厌其烦地介绍校规、校纪、新生入学注意事项等;再次,针对学生存在专业思想认识不全面的实际,各系部要结合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安排资深专业教授或教研室主任介绍本专业的发展情况、培养模式以及社会需求,使新生对所学专业及及前景有一个初步了解;最后安排全体专业教师与新生见面座谈,并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向新生介绍大学的教学方法、考核制度、学习要求以及提醒他们合理有序地安排学习时间,还可以邀请优秀的学哥、学姐进行经验交流,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专业观。

随着教学工作步入正轨,辅导员要利用学院网络向系部开放的新生电子档案,了解新生入校前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个人特长、家庭状况等基础性信息,并按自己工作的需要,制作相应的各类表格。[3]辅导员在初步掌握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还要通过自己不断观察、走访宿舍等,尽快熟悉所管理的每一位同学在班级的表现、课堂出勤情况以及饮食起居等。与此同时,建立新生思想动态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3.3丰富校园文化,拓展成长空间

针对独立学院新生普遍思想活跃,喜欢参与,表现自我的特点与他们大多被局限在校园、宿舍园区、图书馆的实际,学校、辅导员要开动脑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拓展他们的成长空间,并以此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品牌特征的校园文化。辅导员要鼓励引导新生,激发他们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尽快融入大学校园的氛围,缩短心理上的适应期。

3.4 加强心理疏导,关注“问题”新生

所谓“问题学生”,是指班里存在不良习惯、心理缺陷或品行障碍的学生,他们通常在班里面表现较差,令人头痛,大多表现为思想不积极、学习成绩退步、生活作风出现偏差。对于这部分“问题学生”,辅导员除了监督参他们加学院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还要积极主动地利用校园网络或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专门建立心理档案和思想动态跟踪机制;同时,辅导员要通过与其家长的联系、增强他们对自身的有效调控,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帮助新生及时解决问题。这些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能使他们自身的情绪、情感得到有效地疏导和释放,从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4.结语

总之,针对独立学院新生入学后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存在的不适应,教育工作者应从重视新生接待和“学前”教育工作,及时了解新生信息,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加强对新生心理疏导等方面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缩短他们的适应期。

参考文献:

[1]唐润光.英语教学与研究—云南省高等院校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英语教学论文集[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9),H319-53.

第6篇

一、学校基本情况:

西临107国道和京广铁路线,Xx完全小学位于Xx市Xx乡Xx庙村。东靠卫河,北依国家AAA级旅游盛地Xx庙,交通便当。学校落成于二一年春,虽然建校时间短,但由于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重视,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顺利,积极而有成效。

该建筑面积达1048m2生均占地面积达:30.5m2生均建筑面积达:4.8m2都高于国家平均规范,学校占地面积:6575m2校内有一座教学楼。校内有一条宽8米的硬化道路,把校园分为东西两部分。中间是旗坛,每周一我校都要在此举行升旗仪式,道路两旁是操场,校园内及楼前进行了大量的绿化美化,校园绿化面积达35%

学生213人,校当前共有六个教学班。班额全部在60人以内。学校自从通过省“两基”验收达标以后,近几年我又狠抓了两基”效果的巩固工作,加上上级领导的重视,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目前,学校各类教学仪器、设施均已配套,达到规范,有常用的体音美器材,学校现有图书4400册,生均图书20册,音美电教器材达到规范。近两年来,上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校园面貌有了很大改善。操场和活动场地也大大改善,如今学校建有篮球场、小足球场、小跑道和乒乓球场地等,为师生的工作学习和锻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2010年8月底。校又分配了8名新教师,为我校注入了新生力量。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4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5人,小学一级教师1人,本科学历8人,大专学历6人,学历合格率为100%

二、近两年来学校规范化管理工作主要做法和成绩:

(一)方针落实。

坚持“以德治校、以人为本”针对性地制订学期、年度计划,并能做到有效执行,及时总结。积极健全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学校档案管理有专人负责,学校学籍管理科学规范,义务教育档案齐全,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标。学校办学目标明确,办学指导思想端正,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二)教学惯例管理的落实情况。

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考核、评定等。课前写好教案,教师能结合任课年级的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课后写好反思小结等。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规范日常教学工作。学期初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课堂教学惯例”等教学规范,学校做法:1组织学习检查。让每一位教师明确日常教学工作要求;学期中途由各学科组组织教师互查惯例执行情况,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实行推门课制度,解教师教学惯例执行情况。

落实课堂教学研究。各教研组每周确保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活动。2加强学科组建设。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定时间、定地点集体备课,3加强集体备课。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好充分准备。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平时着重通过对备课、上课、作业、单元检测、期中调研等几个环节了解每位任课教师教及每位学生学的情况,4进行学科调研。此基础上,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例会、班主任例会、学生座谈会,进行详细分析,及时调整教学战略。

(三)教育教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校重视教学研究与师资队伍建设。

将校本教研落到实处。另外,通过参与式主题教研、协作教学、听课评课、教学反思等多种途径。校还由中心校牵头,与乡一中、乡二中开展校际联谊教研帮扶等形式,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校本教研每学期两次,有校本教研,教研组能正常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改实验、教育理论学习与研究等教研活动,且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有详细的活动记录,有合理的考核方法和奖惩制度。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后记、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案例分析、教学论文和课题研究演讲。

教师专业生长档案袋等,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建立校本培训制度、新教师培养制度、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其次在外出学习经费上给予相应的报销。为教师专业生长搭建平台。

(四)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落实情况。

严格执行国家、省、市课程计划,校办学行为规范。严格按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各门功课。文化学科不随意增加课时,非文化学科不停开或随意减少课时;

包括课程门类、课时分配、课程总表、作息时间表及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建议等内容。实验课开出率努力达到100%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中关于开展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规定,每学期制订合理、科学的课程实施计划。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保证学生每学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10天,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依法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严格控制学生在校考试次数。确保每周课间操、体育课和两次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积极举办艺术节活动,积极组织校内外劳动和社会实践。

(五)校园文化与环境建设:

学校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办学宗旨,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塑造着每一个学生,营造了较好的校园文化。学校在建起综合教学大楼、校园建设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又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形成了每一块墙壁会说话,每一寸土地都育人的校园物质文化,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形成了科学有效的制度文化,使学校各项工作向着“净、静、敬、竞”方向发展。加快校园建设步伐方面,近两年在上级的支持下我对校园进行了平整、硬化了校园,开展了绿化、净化、美化工作,使校园变花园,同时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加固了校墙、建设了文化墙等。建设规范化学校的思想使学校在硬件设施、管理水平、工作规范等方面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面推动了学校更进一步的跨越式发展。凭借我校绝大多数教师有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少教师喜好并擅长书法的优势,提出了实施以“校本课程—书法教学为载体,打造一个翰墨书香校园”战略。倡议“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理念,力求使校园生活成为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继而宏扬书法艺术,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校园里,净、静、敬、竞”校风已深深地在每一个师生身上打下了烙印。已经成为激励每一位教职工不懈追求和奋进的人生信条。

(六)学校平安管理工作

实行层层负责制,平安工作大如天。校一贯重视学校的平安管理工作。把各项平安工作落实到人。

明确了班主任是各班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与各班班主任签订了平安目标责任书。任课教师是当堂课的直接责任人,要处置好各项平安工作。

由班主任主讲,每周我都开设有平安教育课。定期邀请派出所或中心校领导到校专题讲解平安知识。

每两周对学校的各项平安进行全面检查,校由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组成的联合平安检查小组。发现问题及时处置,把平安工作落实到实处。由于我不懈努力,近两年来我校未发生一起平安事故,平安工作扎实有效。

(七)后勤保证与勤工俭学

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后勤工作保证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学校后勤工作做到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为根本。帐目清楚,监督有力,确保各项经费开支的合理,坚持了财务公开,使广大师生明白收的合理,交的放心。

三、对照评估规范存在问题及我校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硬件设施缺乏。校园内仅有一幢教学楼,教室用了六间,没有专门的教师住房,八个新教师挤在一间教室里住。没有办公室,教师现在实验室办公,没有会议室和少先队大队室。所有这些,都在很大水平上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制约了学校的科学和谐发展,也导致学校规范化管理工作中的个别项目基本达标,无能为力,深感遗憾。呼吁上级有关部门尽早合理规划教育布局,争取学校早日迁建,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专任教师结构不合理。数学教师缺少。主要是所学专业不对口,虽然这些教师都能胜任,但也为老师们自己将来评职称带来很大麻烦。建议教育局在人事调配时予以适当考虑。此外,学科教师培养还需加大力度,教师教学规范行为还需进一步地强化,真正实现让教师心中有规则,手中有技术,脑中有智慧,还走在路上。

第7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素质教育 实施措施

一、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经过正规的高考和录取,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不适应现在的学习;二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高专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初中学过三年英语,英语基础非常差,对英语不感兴趣。面对多层次、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原有的教学方法已完全不能适应,教学内容也偏深,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和内容。在教材方面,目前尚没有一套完整的符合高职高专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有的仍然沿用本科教材。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本科教材的弊端逐渐显示出来,因为普通高校和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不同的,前者着重培养综合性人才,使用教材在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与高职教学都有所区别。如:普通高校所选用的口语教材,内容多侧重于生活环境中的基本口语交际,对某些职业的特定用语,如办公室外语、酒店外语、旅游外语涉及较少,而且缺乏系统性,而这些内容对于高职学生恰恰是很重要的。在设备方面,高职高专学校普遍存在语音设备简陋、落后、资料缺乏等问题,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亟待充实和提高。在教师方面,我国职业技术学院普遍存在师资不足,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师资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教师年龄轻、职称低、任务重等问题。结果,大多数学生由于入学水平和教学时数所限,毕业后不仅不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连与其业务有关的最简单的应用文也看不懂,交际能力更谈不上。这实际上是与素质教育的思想相悖的。

二、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和奠基工程,是基础教育的目的和最终任务,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流。它是依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挖掘、发挥学生身心发展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促进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适应、协调、统一的新型教育。它包括道德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情商素质教育、创造素质教育、理财素质教育、艺术素质教育及劳动素质教育等。素质教育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一个人能否以良好的心态、高尚的品德融入社会、服务于社会。英语素质教育主要包括英语运用能力,知识更新能力,以及进行国际文化、科技交际的能力。高职高专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如何在英语教学中结合实际,扎实开展素质教育,实现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是广大英语教师正积极探讨的共同课题,也是英语教师必须清醒认识的大事。

三、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素质教育的特点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从事技术、生产、管理、服务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求,高职外语教学首先要服从于高职教育教学培养的总目标,即培养学生掌握实用的外语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阅读、翻译本职业技术有关的外文材料,能进行外语听、说、读、写、译等一般的交际活动,能以外语为工具处理职业技术有关的外文材料及职业技术业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故其语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应与大学本科有所不同,其特点如下。

1.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应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突出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2.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应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大方向,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为培养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要求。

3.为适应改革开放对涉外业务交际能力的需求,加强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所以,要加强“实用阅读”的训练与培养,加强对实用应用文献的阅读和模拟套写训练,使“学”与“用”更紧密地结合,具体体现“实际应用英语能力”的方向和目标。

四、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1.联系课文,开展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德育工作不只是班主任和政治教师的专利,英语教师也有重大的责任。马克思曾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奋斗的动力就越大。”一个思想素质低下的学生不可能有宏伟的目标和强大的动力,他只会钻在个人的小圈子里患得患失,在成功面前沾沾自喜,在失败面前一蹶不振,绝对意识不到自身肩负的民族重任。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1]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应根据现有的课文材料“就地取材”,适当补充,充分发挥,进行人格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让枯燥的语言变成有情感的文字,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英语教学有新意、有创意、有激情,使素质教育得到落实,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也使学生从中知道如何做人。如给学生上第一堂英语课时,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Why do we have to study English?(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向他们讲述英语之所以运用广泛,影响深远,主要是因为早期英国殖民者对亚、非、拉地区进行军事、政治、经济上的侵略,进而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只有国家繁荣昌盛了,才谈得上对世界有影响。学英语就是为了更好地向发达国家学习,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争取主动,把我国建设成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利用每一个可能与祖国有关的例句和文章进行点拨,强化他们的爱国意识,灌输爱国主义思想。也可每隔几节课,准备历史上爱国主义英雄人物的小故事,反映民情风俗、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的民间传说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介绍名胜古迹,可以让他们感受祖国文化的悠久和伟大,使他们的爱国主义豪情油然而生,同时又锻炼他们的听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由应惠兰主编的《新编大学生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A Good Heart to Lean on”时,我先让学生讨论几个问题: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walk on the street ane see a disabled person?

If your father were a disabled person,what would be your attitude to him?

学生讨论完后,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在简单地讲解和分析难句后提问:

Why did the son change his attitude to his disablded father? What did you learn from his father?

学生们通过几分钟的讨论后,你一言我一语地总结:父亲虽有残疾,但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敬业和执著,对孩子及街上的人们对他的鄙视表现出宽容和忍耐,不嫉妒别人,总把别人想得善良和朴实,等等。文章塑造了一个身有严重缺陷但有着健全人格和善良心态的感人形象,从中可以看到人生的真谛,真、善、美的光辉。学生们动了真情,既激发了兴趣,同时又学会了对人生的领悟与思考,使英语不单单是枯燥的语言学习,而是生动、充满人性的人生课堂。在讲解有关拼搏、进取、奋斗等先进人物的内容时,就可以对他们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积极引导他们培养坚强意志,塑造健康人格,使他们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准则,履行道德义务。在讲解有关污染、交通等内容时,就可以对他们加强环境意识教育,确立他们保护环境的道德观,让他们意识到我们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还要加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讲解有关经济、股票等内容时,就可以对他们进行理财素质教育,摆正精神与物质的正确关系。同时,还应通过学生对有关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口环境、生态、能源、法制、灾害、饥饿、贫困等当今热点问题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可通过集体参与,共同协作、分工负责的英语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责任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及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对困难、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类似的方法,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深化、强化学生们的素质。用“文”来引导“理”,让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领会语言所运载的人文情思。[2]通过英语教学来提高学生们的素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受益无穷。

2.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行结构的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重教而不重学,排斥一切课外活动,忽视劳动职业训练;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唯一目的,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认识能力的培养。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为社会所淘汰。

素质教育强调尊师爱生,师生民主平等、双向交流,要求教师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扶植每一个学生,教师选择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教学艺术。新的模式下,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教室,可以到户外进行,学生以演讲、报告、交谈、谈判、游戏、表演等各种形式进行学习训练,运用英语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中,既获取并运用英语知识,又充分展示个人才华,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培养他们的成就意识,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和成就感,使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在英语学习中得到提高。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手段播放幻灯片、电影、录像,利用广播电台定时播放一些听力训练,播放一些介绍文化背景、文化差异的文章,以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充分利用校园网,建立虚拟的英语学习和训练环境,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训练英语的舞台,充分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定期进行英语比赛、辩论会、小组讨论及开办英语角,让学生自办英语黑板报,根据课文内容自编情景短剧,组织各种节日晚会,等等。改变过去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模式,使学生置身于声、画、乐、景、动的良好语言学习环境中,获得更高效率的学习和锻炼。英语综合素质不仅反映其掌握英语知识、英语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是运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总策划者、总导演、解惑者和引路人,这样才能推进高校英语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

教学方法,除了教师的教法,还应包括学生的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良好的学法也可明显增强教学效果,这也是学生主体地位受到重视的体现。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自觉能力的前提,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应有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主动预习,发现问题;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思维,解决问题;课后主动复习,总结和归纳,加强记忆。学习单词能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听英语要勤听、多听、会听;说英语要勤说、多说、敢说;读英语要多读、快读;写英语要多写、常写,等等。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推进高校英语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

3.改革考试内容及评价标准。

改革考试内容、方法及评价标准也是实施高职英语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片面追求应试技巧和过级率将会导致应试教育。如实行学分制,增加一些选修课,开设辅修专业或第二专业,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在考试内容上加大主观题,不应只是简单地重复已学的知识,应注重学生通过学习学到了什么。在选择题、阅读题外还应加进口语、听力及作文考试的内容,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测试,避免“应试”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学生的考试成绩里要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避免学生“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这样学生才能踏实地学好基础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这样的考试成绩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4.提高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说到底是人育人,以人的素质培养人的素质的活动,因此,在高职高专全面推行英语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英语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关键。英语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素质教育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优劣。高等学校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热爱教育事业,爱业敬岗,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第二,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英美社会的人文、地理、历史、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都有较全面的了解;第三,娴熟的职业技能,良好的组织能力,思维敏锐、头脑清晰;第四,较强的科研能力、艺术视野开阔,强烈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第五,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高素质的教师,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生活的益友。

五、结语

总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是进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克服应试教育带来的种种问题。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广大的英语教师应在遵循教学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使高职英语教学日趋完善,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素质高、能力强、业务棒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明珠.大学英语教学应突出素质教育[A].

[2]田智辉.大学英语教学论文集[C].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3]刘凤梅.大学英语教育应变语言教学为语文教学[A].

[4]叶琳.素质教育与外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2002.

[5]叶运生.素质教育在中国[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6]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8篇

关键词:城郊农业;生产方式;转型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6月12日 

一、建设现代城郊型农业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现代城郊型农业是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买方市场的形成,农产品供求关系从总量矛盾向结构性矛盾转变,农业可持续发展从资源约束向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围绕市场需求,建设现代城郊农业,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装备水平,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解决农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以及农产品的品牌、质量、加工、流通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是顺应形势、争取主动、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二)建设现代城郊型农业是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现代化大城市的郊县,应该是现代的农业、富裕的农民、繁荣的农村。加快现代城郊农业生产方式转型,通过重点发展城需型农产品生产,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提高农产品的优质率、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农副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需求,不仅能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而且能促进农村经济的较快增长和农村面貌的尽快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才能与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相协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才能如期或提前实现。 

(三)发展城郊农业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劳动力过剩是当前农业主要的矛盾,同时也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区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失地农民数量大幅增加。尽管政府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安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受财力和企业用工条件的限制,失地农民的问题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形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发展郊区农业可以稳定部分农民。农业就业的成本相对较低,劳动力在农业就业,生产资料投入较小,生活成本很低,对劳动力素质的包容空间大。农业就业人员相对于二三产业而言,对专业技术和从业素质的要求不是太高,资金投入也较低,可以使那些有种植技能无其他专长的失地农民通过其他方式获取土地,发展农业,有效缓解社会压力,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 

(四)发展城郊农业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农业示范作用的需要。城郊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农民思想比较解放,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的理念正逐步深入到千家万户。他们积极围绕市场求发展,调整产业结构,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经营方式。2014年全国城郊农民人均纯收已突破9,000元,很多村民人均纯收入将近万元。而现在固着在土地上的中国农民的绝大多数仍沿袭着传统的做法,经济欠发达地区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刚刚突破4,000元,在偏僻或较落后农村工作的同志深切感到农村发展太难了,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重道远,需要城郊农业做出示范。 

二、现代城郊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一)城郊农业发展的优势 

1、自然条件优越,交通运输方便。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赋予城郊农业独特的自然与交通优势。根据城市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城市一般都在江河湖海相汇或山水田林兼备的地方。在那里,交通四通八达,资源丰富多样,城郊土地肥沃,交通方便。由于城郊资源丰富,品种繁多,生产地接近消费地,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的前景广阔,所以城郊农业自然成为为城市服务的副食品生产基地。这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城郊自然特点发展的必然结果。 

2、生产的聚集性大,集约化水平高。聚集性是指生产诸要素的集中程度。城郊农业与一般农业相比,其人口、劳力、资金都比较集中,而且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农业劳动力也集中在城郊。同时,城郊还能够根据需要,随时得到城市的物质技术力量的支持。城郊农业生产的集聚性还表现在自身资金积累的迅速增加和城市对郊区资金的集聚。从而生产的集约化水平也高。城郊农业受城区大市场的影响,生产上为城区人民提供大量的蔬菜、肉蛋奶等副食品,农业生产效益上也要与城区市民收入相抗衡,使得它在生产方式的选择上要优于乡村农业。 

3、装备机械化,工艺设施化。城郊具备技术、资金上的优势,又有向城区进行劳动力转移的便利。城郊农业劳动力相对紧张,那么实现城郊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由于城郊土地有限,城郊农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从事蔬菜、花卉园艺生产必须加强设施建设。设施园艺正从简易塑料大棚向玻璃温室过渡,逐渐克服热量(温度)对植物生产发育的限制,提高产量和质量。在栽培介质上也正从有土栽培向无土栽培过渡,逐渐克服土壤限制因素,最大限度地满足植物生长对养分和水分的要求,生产率得以大幅度提高。 

4、设施高效化,生产自动化。随着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加上生产要素的稀缺,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城郊农业。比如,城郊农业设施由人工调控单一植物生长条件(如温度)向自动化控制全部植物生产条件(光、热、肥料、水及机械支持等)的方向发展。发展到这一阶段后,作物的生产就像在工厂内进行,此阶段称为植物工厂化生产,使植物达到最高产量。在畜禽生产方面,城郊畜禽养殖业向自动化方向发展,并实现家畜个体管理。既降低饲料成本,减少医药开支,又极大地提高了养殖业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城郊农业面临的挑战 

1、可用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空间不断向城郊拓展,城郊农业发展的土地资源、生态资源相对减少,农业生产的总量扩大受到制约。资源利用主体也由集体转为农户,并有城市企业介入。城郊农业本是调节城市生态、气候,保障城市生态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屏障。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郊工业开发力度加大,受到工业的外源污染,造成目前资源短缺、自然资源破坏、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同时,城郊农业人多地少的矛盾比一般农区更突出,而交通、资金和机械化等方面又有相对便利的条件,更是大规模地使用化肥、农药,甚至将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与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密集度和资本密集度联系起来。造成使用效率低下、生产成本增加,还造成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产品中的有害有毒残留物增加,降低了环境质量和农产品品质,给人的健康带来了较大威胁,影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2、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经营粗放式。粗放式的经营仍为城郊农业的主要特征。一是城郊农业劳动力要素粗放投入,整体效益不高。我国城郊农业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劳动生产率、土地报酬率、资金报酬率、农产品加工增值率等,都低于世界农业发展的平均水平,更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水平,处于粗放式增长阶段;二是城郊农业的技术含量较低,机械化水平不高。除少数地区外,大多数地区还未完全改变采用人工和畜力的传统生产方式。农机具的研制滞后,农机具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也影响了城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三是城郊农业的结构效益较低,还未实现向质量型转变。目前城郊农业农产品优质率低、名特优产品生产未形成规模、农产品加工程度不高,还未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3、不能适应农产品技术壁垒和食品安全保障的国际标准化要求。城郊农业是城市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是城市鲜活农产品的供应基地。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应对农产品出口的技术壁垒,必须提倡无公害生产与绿色食品生产,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在不断改进产品内在品质的同时,注重提高商品的外观品质,生产安全、卫生、符合标准的农产品与食品,增强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城郊农业的粗放式经营决定了其产品质量与国际化的要求相差太远。 

4、城郊农民素质有待提高。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大部分有文化的青壮年农民都外出打工或弃农经商了,现留在农村的多为老、弱、病、残者,城郊农民的素质不高,受过农业技术正规教育的很少,他们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较差,对可替代的新技术选择反应迟钝。再是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师水平不能适应发展要求,使得城郊农村的基础教育落后于城市。职业培训“阳光工程”的阳光还不能普照城郊。这一切严重影响城郊农民素质的提高。 

三、现代城郊农业生产方式转型途径 

(一)思维方式的转型。长期以来人们对农业发展的思维方式还是从资源条件和历史习惯出发的顺向思维方式,认为农业的自然属性大,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因此发展中人们关注的是资源条件,季节变化等自然因素。在市场经济下,要发展城郊农业首先要把出发点调整到市场需求上,要了解市场变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确定发展重点,实施逆向开发,要把发展农业的思维方式由注重季节变迁、资源分布等自然的时空观调整到注重市场变化、需求空间等经济的时空观上来。这是一个观念的根本转变,也是发展城郊农业的基本前提。 

(二)市场定位的转型。郊区处于城市的边沿,是城市的延伸地带,城郊农业作为一种城市的地缘农业类型,由于与城市毗邻,其发展要依托城市,服务城市,找准城市需求的切入点。随着城市居民食物消费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城郊农业应由定位于供应城市居民鲜副食品和部分粮食的功能逐步向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繁荣经济、优化生态为宗旨的多功能形态农业转化。这是市场农业定位的转变,更是城郊农业发展指导思想的转变。 

(三)产业结构的转型。产业结构的转型要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这是发展现代城郊农业的核心问题。大中城市消费需求的特点就是需求档次高、结构升级快,这就决定了要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由量的扩张转移到质的提高上来。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非常丰富,既要优化种植业品种、质量和区域布局,又要突出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城郊应围绕发展生态、环保、旅游为一体的农业生产链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拓展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城郊农民的流动就业,拉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动城郊经济、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四)生产技术的转型。加大城郊农业科技投入。用现代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充实育种科学、营养科学、土肥学、环境保护、种养技术、水利工程、机械工程、品质监测鉴定、动植物防疫灭病等,导入与城郊型农业有关的其他非农科技成果,包括加工包装保鲜、运输配送、工厂化生产设施设计制造、电子自动化控制、现代化市场设施设计制造、市场信息电子网络和信息库建设等,使城郊型农业逐步转变为以技术、资本为基础的知识农业。